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8:24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1

关键词: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互联网;动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0-121-2

0引言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的时间空间的转化、动态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所尝试和突破。

1对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基本理解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解释和说明大致包括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含义、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意义、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特征这几方面的内容。

1.1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含义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课堂上主要介绍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理论,就是所说的线下教学;在学生充分理解后再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案例、习题、视频等强化已学习的理论,就是所说的线上教学,转化为知识、技能、能力等过程的教学方法。

1.2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意义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模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方法多种多样、学习效率高的优点,它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显著提高高校课程教学水平和效率,极大地延伸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无缝隙地对学生在线答疑和仿真测试,同学们的学习心得也能得到及时互动和分享,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氛围。这种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双重结合的方式将课程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展现出来,实现了以培促教、以培促学、以培促考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较以往教学模式未曾出现过的参与性和自主性。由此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充分理解具有非凡意义。

1.3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特征

为积极适应互联网和无纸化改革趋势,改变了原来单纯依靠校内师资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应运而生。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有两个线索,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以讲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一般介绍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主要是定理、原理、案例、观点;二是互联网的教学运用,就是即时在线接受老师指导,这种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效率高,效果好。

2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时代背景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时代背景大致包括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互联网背景、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动态教学背景、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教与学的背景这几方面的内容。

2.1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互联网背景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创新,传统的教学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对理论进行实践,举一反三进行案例展示、习题练习。这种方法在时间上受到教学计划的限制,在空间上受到教室和场说所的限制,总之受到师资的限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后,打破了这种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学校、家庭、社会公共场所等任意空间上网做练习、请教老师、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在一天的许多时间里在网上请教老师一些问题。

2.2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动态教学背景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理是基于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方法一起使用,线上教学法主要是借助网络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提供理论上的应用,如习题,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疑点的解读等,具体性和针对性比较明显。线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介绍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教学理念、学习方法。两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起到单一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长期的单一教学方法会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低劣。

2.3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背景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也给我们一定的新的观察视角,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安排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进行理论的介绍、教学方法的介绍,再介绍案例、习题,从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深入挖掘就会破绽百出,由于教师的资源紧张,教师的工作量巨大,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多在理论教学上,对实际操作上经验比较少,往往一笔带过。从网络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比较注重实际操作,具体是如何解决问题,对理论的介绍则比较少,对实际操作比较多,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补性比较强。

3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运用

3.1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活泼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使知识看起来更丰富,更充实,更有质感。这就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的魅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有一个教学主体、一个教学客体、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介,分别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客体是学生、教学的媒介是讲授。教师拿着教材,对着昏昏欲睡的学生照本宣读,不断冲击学生的视觉、声觉底线。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则有所改变,在教学中有两个教学主体、一个教学客体、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介,分别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互联网络教师资源,教学的客体是学生、教学的媒介是讲授。教学主体的双重性必然不断刷新学生的审美标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运行过程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运行过程有它的合理性、科学性、新颖性,所说的合理性是指不同的双方彼此认同达成的共识之理,也就是不管是采纳何种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派别和体系的人都认为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合乎道理或事理,符合教育的逻辑和人类的认知规律;所说的科学性是指概念、原理、定义、论点和论证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所说的新颖性是指特别,与众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教育主体不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颠覆,整个运作过程体现了教育的主体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形式、合理的教学过程。

3.3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相互之间的验证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相互之间的验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验证,课堂和网络的验证。理论和实践验证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理论是人们关于知识的理解和论述,同时也指辩论是非、争论和讲道理。理论是人们对某一专门知识体系的基本系统的论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理论的过程同时也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让同学们有从分发言的权利,在理论阶段形成一个宽松的环境,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社会性是符合人类整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实践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社会性的具体操作过程,在讲理的基础上建构理论体系,学生在实践活动就是做习题的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消化,在实践中找到可以信服的例子,学生会对理论更加认可,对理论理解深刻,会更加有方法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印证,课堂和网络的验证的本质就是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相互印证,学校学习的知识是系统化的、纯理性的、固化的知识,社会知识是零散的、感性的、变动的知识。如何把这些体系用一种形式吸收融合,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方法。

4结论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基于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科学认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大背景环境下应运而生,它通过动态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而展开教学过程,在实践中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2

关键词:

探索式教学、问题意识、开放式教学、创新意识

关于探索式教学的本质问题,著名的数学家马明先生曾在《数学通讯》上发表文章阐述他的观点,他说:“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的过程”。如果说的更确切一点,应当是“教学的本质是展示和发展教学思维的过程”。近几年来,经过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探索,对此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并在教学中付诸行动。我们把在这种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探索式教学”。

探索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揭示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选择过程以及探索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过程。探索式教学是现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拟在探索式教学课题组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就探索式教学作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

重视背景教学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机会。探索式教学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于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数的,我们就把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再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探索式教学的做法应为,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从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这两点的连线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拟性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试到了数学生活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这里不再多说。

二、

提供开放式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搬现成的证明。

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律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性的问题和现成得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得到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即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上的证明讲解一遍。探索式教学可以作以下设计:

第一步,:提供问题:在水平的地面上竖起一根电线杆,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查一下电线杆与地面是否垂直?

第二步,涉及解决方案:学生将电线杆抽象为一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紧贴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面,旋转一周,如果靠地面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以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否则电线杆和地面不垂直。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是否有比这个方案更简便易行的方案呢?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旋转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和地面贴得很好,他就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你们认为正确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如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且和平面内过交点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它是否和这个地面垂直?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铅笔做模型作验证,发现的确是垂直的,然后师生共同制定理论上的证明方案。

第六步,回到最初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四、

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学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赞叹老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

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述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教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集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六、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3

作者简介:宫婷,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杨海能,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课为主,互动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能发挥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是新时期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一、现状窥视: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授课效果不理想

行政法学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行政法学涉及多个领域,理论知识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将其安排在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之后。传统行政法学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学生预习;二是课中阶段,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基于课件内容进行行政法学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知识;三是课后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学习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热情,这也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教学情况见表1:

表1:传统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工作情况

总的来说,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导,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授过程的中心。课堂中教师以理论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系统的讲述行政法学课程知识重点,而学生只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记录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中心,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实践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一般

行政法相较于民法和刑法而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加上学生很少参与行政法的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对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也很难真正理解案件,这就导致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一知半解。[2]因此,教师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被动,缺乏学习自主性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向相对单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而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听课中理解不深,长时间之后便会对这门课程有了抵触、畏难情绪。

(四)教学模式固化,缺乏积极创新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以课堂为场景,基于课件进行课堂教授,[3]教授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电脑课件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另外,很多教师的对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仅为考取较高的书面成绩,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应用等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4]

二、原因检视: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教学观念滞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在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理念中,“教”是中心指导思想,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整个授课过程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最后学生通过背笔记的方式应对期末考试。[5]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他们对行政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探索意识,实践运用能力不强。

(二)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授课过程乏味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表现为课堂提问,学生对课程讲解以及案例分析很少参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生机不足。

此外,传统的线下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的了解,教师讲授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主要是老师以ppt展示的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讲解,由原来的口动式灌输转变为多媒体式灌輸。讲授内容上主要是对概念、原理以及法律特征和实施条件、实施程序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加入了案例分析,但受实践因素的限制,学生对具体案例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许多教师讲课内容按部就班,缺乏新颖性,很少结合视频网络手段,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

(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措施不足

传统的行政法学教学评价中,课程完成情况是衡量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标准,而对课程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效果等内容重视不够,容易产生教师敷衍、期末划重点应付考试等不好的现象。而对于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价其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期末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了这门课程,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程度、实践运用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三、解决路径:构建行政法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行政法学和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一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案例事实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实践、角色重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行政法学案例之中。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资料收集、交流分享、情境模拟式等形式,实现学生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不仅是被动接收者。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行政法学教学方法上,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共存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线下课堂教学的“技术赋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共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利用慕课、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时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6]在线下教学中,教授要将线上与线上的课程知识进行串联,建立与线上课题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小组、分配任务、交流分享等形式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7]

(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高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生效率,必须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8]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结构,以及线上和线上课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线上课堂内容与线下教授内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行政法知识章节,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组分配,由小组成员自主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派代表进行内容讲解,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分享,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行政法学课程知识构建的参与程度,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完善课堂监管,健全线上管理监督机制

线上学习不同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拖延、应付甚至是章节测试抄袭等情形。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教师作业和截止时间的提醒、课堂签到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监督功能,以此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程作业。此外,可以考虑给行政法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名助理教师,协助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的互动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分担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监督管理工作。[9]

(五)实施动态考核,创新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建立和健全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侧重对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共同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通过对教师线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教师和学生依托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10]

2.动态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的特点,应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践、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考核。线上平台的成绩应综合考虑课程视频的完成情况、签到学习情况、线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以及线上测试等。线下的考核应根据学生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如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着重考察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合知识的应用能力。[11]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4

关键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中职和高职人才。为此,我校本学期深入开展了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五课”教研工作,省级研究课、示范课的“两课”评比活动和“信息化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些活动中,我有幸上了一次公开课,学生反响不错。下面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

这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第七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要上三课时。我准备的是前两课时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我将这次的教学重点定位为能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便于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借助多媒体做了一个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复习导入时,我在ppt上打出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一、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二、圆的标准方程是。三、圆的一般式方程是。

设计这三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复习上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会提问学生:圆的标准方程是怎么样得到的?给出圆的标准方程,如何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也是本次新课教学中会遇到的一个知识点。)关于第三个问题,我会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得到圆的一般式方程,圆的一般式方程有什么特点?从而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式方程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学生体会圆的两种方程的互化及圆的一般式方程的特点。第二,告知学生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引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通过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时写出本次课的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一、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介绍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后,我会给学生播放一个动画——太阳从海平面下冉冉升起后落下的画面。这是一幅很美的画面,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也让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动画播放完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如果把太阳看成一个圆,把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联想刚刚的动画,问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可能有几种情形?并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动手画一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并完成简单的问题,有助于让他们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同学们动手的结果,我慢放刚才的动画,并定格出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的三种情形(图示如下),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相切——直线和圆只有一个交点;(2)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3)相离——直线和圆无交点。

二、数形结合,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表达式转化成代数表达式

通过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定义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我继续播放一个动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让点从圆内移动到圆外,在学生感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大小进行判断。同时请学生猜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否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数量关系来刻画。再次播放直线和圆的三种关系并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同样可以刻画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即

从而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断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如上图)。

三、归纳新知,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三种判断方法

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断方法后,我请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两条直线在相交时交点的求法。即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连列成一个方程组,解方程组可以求得。我继续启发学生:若直线和圆有交点,能不能求出它们的交点呢?从而得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种判断方法——代数法。

若方程组有一组解则直线与圆有唯一的交点,直线和圆相切。若方程组有两组解,则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直线和圆相交。若方程组无解,则直线和圆没有交点,直线和圆相离。接着刚刚的板书,继续在黑板上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得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有三种。

四、例题讲解,深化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归纳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三种判断方法后,我会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体验一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例题一: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该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体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三种判断方法。对于用定义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电脑作图让学生感受一下。对于用几何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首先要将圆的一般式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通过圆的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是我们本章所学习的公式,这时我可以顺带和学生探讨公式的使用方法。对于用代数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是解二元一次解方程组,用到的方法是消元法。这样,我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使用三种方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讲每种判断方法时都与学生互动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共同完成例题解析之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分别用代数法和几何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从每组中各选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查漏补缺,看看他们还有哪个地方需要纠正的,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老师适当地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知识点讲完之后,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请你来帮忙,也就是知识反馈的环节。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练习题,让学生交流。一只小老鼠在(x-5)+(y-3)=9圆环上行走,它走到哪个位置时与直线L:3x+4y-2=0的距离最短,请你帮小老鼠找到这个点并计算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以上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准备,我的收获很多。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最新的教材,里面补充了一些新型的例题和思考交流题。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出好的ppt。通过展示ppt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是有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马复,王巧林.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1,第一版.

[2]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5

线性代数作为高校理工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在逻辑能力的培养上得以强化,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对线性代数教学中所运用到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比较重要,并能在其它的课程教学中得以有效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效率上得以提升。通过从理论层面对线性代数教学方法的应用加以研究,对实际教学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线性代数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1线性代数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的线性代数教学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就是在具体教学中一些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还比较单一化,只注重对学生理论层面的教学,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感到比较迷茫。并久而久之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线性代数教学在实际教学发展中已经逐步的完善化,但是在和其它的学科进行结合渗透方面还没有充分化的呈现[1]。老师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在理论应用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就使得学生在对实际内容学习的兴趣上得不到有效激发,也引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只有充分注重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教学的良好发展。

1.2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进一步的深化。线性代数教学的改革能促进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比较有利。通过教学改革,就能将一些先进的应用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从而能将教学的效率水平提升,将课堂教学的可视化特征能得以呈现。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比较注重,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会比较的吃力[2]。通过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就比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效率上得以提升,也能在学习的质量上得以有效保障。

新的教学环境下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注重,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在线性代数的抽象问题得以具体化的呈现。通过这一教学也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得以有效提升,还能够将数学的建模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融入,这样就能将线性代数教学的趣味性得以呈现,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以充分的调动。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就能够将线性代数教学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就能够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2.线性代数教学的体系内容以及优化教学策略

2.1线性代数教学的体系内容分析

线性代数教学的体系比较丰富,在体系内容上也比较多样化,其中在向量组线性相关性以及行列式以及矩阵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3]。其中的矩阵教学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对矩阵和运算以及初等变换等,都是比较关键的内容,也是比较基础性的内容,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对于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能在矩阵以及行列式的相关性获得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在这些基本理论的学习上要能得以明确化,并对基础知识能够得以熟练的掌握。

再者,对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能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在对线性代数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能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的计划科学有序的完成,在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上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2线性代数教学优化教学策略探究

为能够将线性代数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就要能注重教学措施的科学化实施,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教学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实际,对线性代数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这就能为实际的教学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

第一,对线性代数教学的优化就要能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将课程和其它的学科间的渗透要能得以充分重视。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将线性代数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要能得以充分重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够在教学内容上能精心的挑选,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能紧密结合[4]。在内容选择中要将知识点间的联系能得以充分重视,将整个知识体系要能条理化的呈现,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线性代数的知识点掌握。

第二,对线性代数教学的方法创新改革。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实施,就能在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上得以有效提升,具体教学中就要能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及将其他多样化的方法运用为辅的形式实施教学。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对线性教学过程中的线性空间的内容时候,就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得以充分重视,还要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运算规律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能有明确的认识,在理解之后,老师再进行设置问题,如求出j,k使9级排列24j157k98为偶排列。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试着解决。老师从中进行指导,由排列为9级排列,所以j,k只能为3、6.由2排首位,逆序为0,4的逆序数为0,1的逆序数为3,7的逆序数为0,9的为0,8的为1.由0+0+3+0+1=4,为偶数.若j=3,k=6,则j的逆序为1,5的逆序数为0,k的为1,符合题意;若j=6,k=3,则j的逆序为0,5的逆序数为1,k的为4,不符合题意.所以j=3、k=6。这样就能够将教学的形式动态化的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注重数学教育思想的渗透,在学风的培养方面要能得以充分重视。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老师在学风的良好树立方面要能得以充分重视[5]。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态度上得以端正,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的融入,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就能将学生的线性代数知识的学习质量上得以有效提高。

第四,对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教学的多样化方面得以重视。要能够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突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预习的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对此能得以充分重视,让学生能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上得以加强,这样比较方便教师的教学。在教学的方式上可多样化的应用,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及合作式教学模式得以灵活化的应用,这样就能将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6

关键词:线性代数;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0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1008804

0引言

《线性代数》是许多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学好《线性代数》,再加上《高等数学》和《概率论》,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1]由于课程本身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很多学生掌握不好,以至于影响了后续数学课程甚至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加上《线性代数》课时的限制、内容的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线性代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2]。

1《线性代数》教学现状

《线性代数》现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大多重理论,轻应用,重公式推导,轻数值计算,忽略了概念、原理和模型的实际意义,使得学生在学完《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后,往往只会套用解题,并不知道《线性代数》在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当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现状如下[35]。

1)学时不足,教学任务重。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时量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线性代数》有广泛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领域,其本身系统性很强,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有理论课、习题课和实验课等。事实上,很多工科学校为了保证专业课的学时,《线性代数》学时往往只有48学时或32学时,甚至24学时。在加上节假日耽搁部分,授课学时严重不足。很多定理、性质无法证明,学生感觉学习《线性代数》就是在强制灌输性质和定理,不知道内在联系,极大地挫败了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积极性。

2)定理定义多,学习非常难。

由于《线性代数》课程中概念多、定理多、性质多,且公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和性质,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都偏重课程自身的理论体系,强调《线性代数》中的基本定义、定理及其证明,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造成学生只是不停地被动接受课本的理论知识,陷入复杂的《线性代数》理论体系中,感觉非常吃力,根本无心了解学习《线性代数》的用处,更谈不上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临时抱佛脚,缺乏学习的源动力。

3)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逐年下滑。原因在于扩招后部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教师往往被动地降低教学要求,放宽学生过关的难度,有的学校甚至通过控制考试及格率来保证学生的毕业率和授位率,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同时挫败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上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和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爱学,学习效果差。另外,由于生源质量下降,教师在课堂上难以找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特别是《线性代数》这类的抽象课程,学生如果不能进入其意境,教师往往感觉是在唱“独角戏”,师生互动严重缺乏,久而久之,教师也产生教学的“滞性”,对原本应该生动的课堂失去激情,直接影响部分优秀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最终导致大面积学生厌学。

4)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当前,国内教材的教学内容往往维持原有教材体系,很少结合信息技术来编写教材。教学内容基本没变,但学时却相对减少,48学时要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方程组和二次型等。多少年来,这些教学内容几乎不变。信息技术发展,带来计算速度的大大提高,如何结合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编写信息时代下,融合计算技术的《线性代数》教材和制作相关教学课件是《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通过介入信息技术和科学计算手段,才能很好地激活《线性代数》蕴含的本质,直观高效地将《线性代数》的定理、性质和算法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

5)社会价值导向出现扭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学习和就业的压力。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到来,同学们更看重学习的眼前价值。但从数学的教育功能来讲,数学是一种工具和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基础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的科学,它是理工科专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石。但是,受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普遍,更热衷于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课程,而忽略数学功底的修炼,从而导致学生在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时后劲不足,特别是在考研浪潮中,无法发挥数学课程的优势,进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缺乏逻辑推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由此看出,《线性代数》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面临如此重要的教学工作与高等教学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环境,《线性代数》信息化教学必须加强,以适应新的需要。

2《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学建模》课程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创新模式,它是数学与计算机发展的产物。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数学主干课程的教学,进一步推进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5]。针对现行《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线性代数》的教学经验与《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的成功经验,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线性代数》的教学中,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培训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积累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6]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2)模块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对模块知识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3)案例教学。《数学建模》中的案例教学不仅目的清楚,而且能够清晰地给学生展示学习知识并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换位教学。我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结果,同时台下的同学对该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最后做点评,这样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可以培养学生完整思考问题的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实验教学内容。

从《线性代数》课程的理论角度看,国内外教材都包含有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个别教材还会安排线性变换等内容。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特别是实际运用中,数据在高阶行列式、高阶矩阵中的计算、解线性方程组、正交变换等,如果只要求学生用笔算,既费时又易错,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可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验课,专门针对实际问题、实际数据,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数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用软件或编程来计算结果,合理应用数学软件来完成繁杂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2)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线性代数》的定义、定理、性质非常多,而且抽象,如果我们一一罗列并证明,学生会感觉非常吃力,非常枯燥。我们以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来进行《线性代数》教学,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问和引导学生下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提问体现了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主动性,如果学生能够对学《线性代数》有兴趣,能主动地学习《线性代数》知识,那么学好《线性代数》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在较主动的地位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积极地探究问题。“提出问题”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在我们的《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提问题的目的是要在已知的概念上提出能揭示《线性代数》规律性的,能启发学生认知《线性代数》知识内部联系的,能驱动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认知抽象的、深层次的新概念、新思想的目的。利用学生刨根问底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自己的问题,剥去抽象概念的层层外衣,露出概念的本质性内容,让学生最终认识知识的内涵本质和规律性。总之,一堂出色的《线性代数》课应该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主讲老师绘声绘色地引导和讲演,能让学生对《线性代数》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7]。

3)更新教育观念。

数学教学一定要打破旧教育观念的束缚,以传授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为主。要相信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和数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有能力接受数学思想,理解数学原理,不要人为地把他们排斥在数学思想的大门之外。因此,一方面我们在《线性代数》课堂上不但要讲概念、公式和算法,还要花力气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告诉学生《线性代数》的重要性,强调这是他们今后从事专业工作中会用到的基本数学知识。

4)换位教学。

《线性代数》与《数学建模》课程不仅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差别,而且《线性代数》还缺乏《数学建模》课程的很多灵活性,特别是在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线性代数》教学极为缺乏。因此,我们借用《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思想,在《线性代数》课堂上,既要有系统地讲解,又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问题驱动模式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在《线性代数》课堂上,我们尝试采用“换位教学”模式,即可以提出一些较为有引导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下去思考,然后在下次上课时,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观点,并让台下的学生判断其讲解内容的正确性。这样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当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讲解时非常安静,然后又热闹地讨论,指出别人的问题或虚心请教别人,经过一番争论后,同学们又会集中精力听取老师的点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堂形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们常显得非常自信,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时还能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这一措施对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从实例入手,由学生找出数学问题;或者以某个实例为基础,建立与《线性代数》有关的数学模型,介绍怎样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先讲解关于矩阵背景的案例,进一步说明《线性代数》知识的重要作用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矩阵概念,进行矩阵运算,分析矩阵的性质。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让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例介绍,特别是对一些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介绍,对传统内容的应用性问题进行更新和充实,增加某些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题(比如通信规划、经济管理和人口理论等),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信息化教学。

在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很多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以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抽象理论以及复杂运算的结果。为此开发相关教学软件和系统是《线性代数》教学的重要辅助项目[8]。在开发《线性代数》软件或系统时应融合《线性代数》课程的特点,注重《线性代数》模型的思想和数学方法。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应该体现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知识脉络等方面。

首先,凝练《线性代数》的基本思想,探索问题的背景和数学模型,让学生从基本模型中导出基本理论。因此,《线性代数》的信息化教学必须把基本思想与基本模型作为课程的核心。其次,针对《线性代数》的内容,需要确立哪些内容该用启发式教学法,哪些内容该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哪些内容适合用换位教学方法,哪些内容适合于课件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理解。最后,建立《线性代数》的知识脉络库,开发人机交互界面的《线性代数》系统,学生任意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点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匹配给学生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这相当于为学生找到一位极富经验的老师在给他们进行释疑解难,让学生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而直接看到运算结果,更为有效地领会到《线性代数》的真正魅力。

3结束语

《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近些年来,《数学建模》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数学建模》竞赛的成功举办,让《数学建模》成为高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其魅力是显而易见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技术领域中,社会的各项改革工作对人们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线性代数》对工科类、经济类学生是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的非学不可的基础课程,我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程并对该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尝试,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客观需要,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推进《线性代数》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参考文献:

[1]黄玉梅.非数学专业线性代数实践性教学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01205.

[2]任登鸿,熊德斌.线性代数信息化教学本质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71172.

[3]张鹏鸽,高淑萍,马建荣.对比国外优秀教材探索我国线性代数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大学数学,2010,26(sup1):132135.

[4]王秀琴.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线性代数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数学学报,2005,8(12):8994.

[5]王军霞,黄娟.将数学实验融入线性代数的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11,30(2):4852.

[6]张清华.数学建模与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sup):121125.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7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全国各地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师生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涉及所有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1]。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亟需找到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应急式”线上教学过渡到常态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提供参考。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3]。不同于纯技术类或纯管理类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介绍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与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合同、安全、风险等有关的控制和管理知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组织在线网络教学工作。通过整合学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授课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推进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可能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线上学习,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高。在这次疫情防控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各种事假、病假、旷课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加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4]。以疫情防控期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例,首先是网络问题。因寒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离校返乡,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利用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有少数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里信号不好只能在室外上网。还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共用手机上网课。其次是教材问题。疫情线上教学前半学期学生无法获得教材,只能通过电子版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由于不便于做笔记以及阅读体验差,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最后是平台问题。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学生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学习。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平台操作培训,多数学生不熟悉平台操作,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2.2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有的教师在“封城”隔离之前返乡,有些教师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和教材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此外,授课老师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与进度。疫情防控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1)共享屏幕加视频/语音方式。主要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平台分享ppt、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师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互动与答疑。(2)网络平台直播方式。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在线授课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自建课程方式。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添加课程资料,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测验以及与学生课堂互动。(4)录播视频课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今后,在适应信息化教学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能力体系将发生重构。教师除了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所需的应急反应能力。当疫情防控等级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在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转换教学方法,使得在应急防控阶段与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能够适应疫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教学方法调整。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3学校管理现状。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受网络平台服务器数量、质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拥堵、卡顿和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这些平台都存在系统崩溃、视频内容无法加载、课程信息无法更新、服务器无法连接等网络问题[4]。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集中性的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部分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高校治理效能、数据对接,以及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5],导致线上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同时,突发的疫情导致网络教材、平台使用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邮寄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在网上免费获得,加上电子版书籍、教材阅读体验感较差,不便于记笔记,加大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难度。此外,多数教师疫情之前长期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熟悉平台操作,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因授课教师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在线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等学生返校后再补课。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3.1学生学习应对策略。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在新学期分批分阶段错峰返校复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有效衔接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返校复课之初应尽快做好学习情境转换后的心理调适。在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掌握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交流和拓展[6]。现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情景模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过渡,避免两者严重脱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模拟,如结算对量模拟、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招投标模拟、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模拟以及运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模拟、钢筋碰撞分析模拟、施工模拟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操模拟,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教师教学应对策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这既是为了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授课教师应依据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情数据,制定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授课教师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材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时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讨论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次数,特别是课上讨论,把学习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点名和交作业方式,使得平时成绩的获得更加客观全面。例如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优缺点的重点介绍。而实际上每种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项目场景,对学生以后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鉴于此缺点,授课教师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录制成微课,以解决课时短缺和全面了解知识点相互矛盾的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能够根据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常态化防控阶段与应急防控阶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阶段性防控要求。当疫情再次出现时能做好再次居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授课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自己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打造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3.3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全校师生,做好线上与线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好线上教学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疫情应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自身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8]。经历了这场疫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功能、网络稳定性等对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借此机会不断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增速扩容与功能优化,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保障各种形式、样态的线上教学。同时提前做好谋划、对师生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开展横向点带面、纵向多层次培训。从课程资源建设到平台软件培训,从教学咨询案例分享到大规模在线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培训、系/教研室主任培训、授课教师培训、学生培训[9-10]。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课程问题以及平台问题,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4结语

2019年突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说,要在危中寻机,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学变革的契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线上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重塑教师能力体系,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必须扭转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从应对疫情防控的短期视野来思考教学,而是要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日常教学统筹推进的需求。同时要站在新一轮教育技术变革的高度思考教学,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多元考核模式,构建师生“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2]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75-77

[3]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安辉,邓婕.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70-77

[5]谷中秀,华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9):19-21

[6]闫新红,刘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翻转课堂建构.喀什大学学报,2019,40(5):108-111

[7]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临汾,2017

[8]虞乔木,郑东桦.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20,(1):65-68

[9]吴艳波,韩怀钦,刘志宏,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及其常态化的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71-482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8

关键词:项目学习;翻转课堂;线上线下

1引言

李克强于2015年正式提出了“互联网+”概念,随着5G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近几年在高校教育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很多的创新,例如近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慕课和微课等一些新的教学项目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教学资源的不断共享,《网络营销》作为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出改革,且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与网络营销技能培养相关。

2《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不对增加,对网络营销人员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对网络营销的实操技能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需要,目前《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

2.1课程信息相对落后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网络推广工具不断积累和推广使用,且因学生教材版本更新的相对滞后而无法尽快体现在学生教材中,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教材无法体现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2.2教学模式选用落后

网络营销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知识和针对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普遍缺少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背概念的教学方式,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只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搬到网络平台上,缺乏对线下教学的理解,不能合理地利用一些优质的网络资源所以导致在线教学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谈不上对学生网络营销实际应用能力的有目的培养。

2.3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学生难以融会贯通

《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互联网+”这样的各种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的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因此,对学生的网络营销实操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教学活动中,诸多高校都采取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互相分开的教学方式,相互独立进行。教材中所举案例相对独立、陈旧、缺少整体性和实用性,学生往往难以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无法体会理论的深层含义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谈不上在实践中用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总结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并提升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最终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2.4教学目的上学校与企业的要求不同

大学聚焦于传授学生专业技术基础知识,重视方法论与思辨能力的培养。企业侧重于依托各类网站锻炼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员工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只注重单向的知识传授功能,忽视了与企业界的沟通,中断了人才培养与成长过程间的有机联系。

2.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网络营销》的课程考核还是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这种传统的方式适合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于学生的实操技能难以达到精准度量,很多同学课下时间做的很多内容,难以在考试中得到体现,因此,《网络营销》的考核应进一步多元化、全方位地进行考核。

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教学改革途径

网络营销》低成本、快捷等特点变革了传统的营销模式,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从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向提出变革的三条途径。

3.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学习是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和其他成员一起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并能融会贯通。《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性较强,可以将项目学习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当中去,也是应用型本科学校一直推崇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迁移能力。《网络营销》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提供学生,企业提供项目,通过真实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然后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项目导向的教学可以是以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方向。

3.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

[3]“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翻转”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角色,比较适合《网络营销》这样实操性强和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多的课程。在“翻转”的过程中让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然后把“项目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法”纳入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体现网络营销的整体性和总结网络营销的详细步骤;在“翻转”课堂的整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课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最后构建教与学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即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让老师也接受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翻转。笔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上课过程中,也花了几节课时间做“翻转”课堂,虽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翻转课堂”效果,但是要比单纯的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翻转”课堂可以是以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方向。

3.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教师基本上都经历了一学期的在线教学,《网络营销》这门课程也不例外,其中的艰辛和层出不穷的问题难以为外人道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很多老师线上教学的同时开始怀念线下教学。经历过线上教学的老师也发现了线上教学的诸多优势,线上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大规模的线上资源的上线也预示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既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机遇,单纯的线下教学迟早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因此,《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推进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常态化作为今后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将传统的线下教学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智能化管理,在《网络营销》课程中要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理念,加强高质量的交流互动,提供更丰富适合学生课外拓展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吸引力,实现从满堂灌的方式到互动交流方式的转变。要按照“学生中心、教师主体”的理念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课程的深度融合,构建线上与线下教学协同发力,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辅导,例如可以采取“线上大班教学+线下小班辅导”等方式,从学校层次要鼓励老师运用探究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定期进行小组教学研讨,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是以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方向。

4“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基本上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高校课程的在线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优秀的在线教学资源,也需要老师在平时课下的过程中收集各类优秀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理找出适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资源,在线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范围有所拓展,增加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资源获取能力和整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有所提升。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不管最终采用的是何种方式进行改革,都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水平,就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4]。

4.1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是一项持续性、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在整个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和付出,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认可教师的付出,高校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制度保障。因此,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融入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职称评审、教学比赛、教师奖励等教师发展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等教研项目过程中向信息化教学能力个方法和手段方面倾斜。

4.2教师素养的养成

经过一学期在线课程的教学,绝大部分老师基本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翻转课程、慕课和微课等在线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经过一学期的在线教学,也发现了在线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线教学等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技术运用到传统课堂当中去,随着高校学生的回归课堂,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还是主流的教学模式,但是必须和线上教学结合起来,教学要在信息化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方法、新的平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整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3教学团队的组建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当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非常重要,而在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当中。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组成3~5人的教学团队(最好是组建跨校的,例如,不同学校的同一门课程),这里可以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组建一个3~5人的《网络营销》跨校教学团队,定期进行研讨学习,共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的组建一开始人数不宜过多,当取得一定的成效以后,后期可以慢慢增加人数,这个教学团队的组建不受地域的限制,团队的教学经验资源比较充足。因此,组建合适的教学团队,对于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4.4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高校老师进行了一学期的在线教学,也被迫接受了很多在线教学方法和手段,因为时间短,学的东西都不系统,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就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同时,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师能力培训反馈机制,在调动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反映出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后期进行改进,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5总结

伴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网络营销人才,高校开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应对社会的需求。本文《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从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途径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增加学生的本科就业率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法杰,刘晓芬,周春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209-210.

[2]许莹.“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96-97.

[3]张昆明,陆小菊,黄永春,等.基于微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用[J].广东化工,2020,47(16):182-183.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9

1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式的思考、研究、总结,从而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获得知识的办法.这是一种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的新模式的全新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之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探究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主动学习,主动研究、探究而获得新知,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法不可取代的.

2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新知.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思想家、教育家陈献章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数学的学习尤其如此,因为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知识的连续性非常强,前面的知识如果不理解,后面的知识就无法有效的续接.所以,当遇到了疑难问题时,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或是向老师求解,或是向学习好的同学求解,或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求证后得解,就是不能放任不管,任由问题日积月累下去.以避免问题堆积后造成知识链条断裂,导致最后的不可修复,使数学的学习跟不上.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针对问题发问,探究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让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仅以一道立体几何题的解答为例:

直四棱柱a′B′C′D′-aBCD中(如图1),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a′CB′D′?

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思维,笔者是从问题出发,向题中已知条件的推导思路线索进行探究,用这样的方式探究,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问题已知”.

问题1从a'CB'D',你能推出a'C与B'D'的位置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相互垂直)

问题2要想求证两条线相互垂直,首先要确定什么?(要确定这两条线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要看他们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问题3a'C与B'D'的关系是怎样的?(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是异面直线.)

问题4要想得到a'CB'D'这个结论(求证异面直线相互垂直),有几种方法?(证明方法通常有3种:①证明两条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角为90°;②证明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即:可通过证明a'C垂直B'D'所在的平面或证明B'D'垂直a'C所在的平面,③证明两条异面直线a'C与B'D'的向量相互垂直.)

问题5根据本题,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法行得通?为什么?(根据题意,可用排除法得知应该选择证明a'C垂直B'D'所在的平面或证明B'D'垂直a'C所在的平面这个思路.因为,本题没有给出任何角度的具体数据,除了通过直棱柱可以得到向个间接的角度为90度外,没有其它与这两条直线搭上关系的角度值.而向量的方法更是行不通,因为题中没有提及向量关系.而证明a'C垂直B'D'所在的平面这个思路也不可行,原因是已知的条件不足.)

问题6如果我们选择通过证明B'D'垂直a'C所在的平面这个思路,那么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把a'C所在的平面找到,如果没有应该通过辅助线的方法获得.本题中可以看到,a'C所在的平面需要连结Ca能够获得.)

问题7要想求证B'D'平面a'Ca,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证明B'D'与平面a'CaB'D'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问题8根据本题,应该选择哪两条线比较简易?为什么?(a'a和Ca.因为,B'D'根据题中给出的“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可知,B'D'与a'a本是垂直的,是已知.只要求证B'D'与Ca垂直即可.)

问题9问题是“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显然求证到这里是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那么要想达到要求,下一步怎么做?(应该想办法将B'D'与Ca的关系,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问题10根据题意,你认为如何转化可行?(连接对角线BD,由题意可证得B'D'∥BD,所以,只要BDaC就可以满足要使B'D'aC.)

问题11说出你的结论.(底面四边形aBCD应满足的条件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们不仅把这道题解答完整,而且还复习了线面垂直以及线线垂直、平行的有关知识.除此之外,还学会了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对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习惯非常有利.

2.2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究新知识.

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篇10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1909年之前,大多数教育家认为学校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上课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学。190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要在学校科学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认为学校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不久后,教育家施瓦布提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给出教学上要探究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通过主动探究、自主思考获得。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决定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大人辛苦做好饭菜,想小孩吃饱吃好,小孩却不想吃,小孩有时是吃一口,跑一跑,玩一玩,大人要追着小孩来喂。在职业学校上理论课时也有类似现象:教师精心准备教案,热情洋溢地上课,恨不得把所有知识技能都传授给学生,不少的中职生却不领情,要么是昏昏欲睡地听课,要么在讲小话,开小差。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被普通高中学校挑选剩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制力不强,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爱好学习,积极思考,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解决问题。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我们选好教学方式和方法。

我们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则要灵活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而有发现或收获时,会心身愉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生在职业学校可以学一些通用的知识技能,而学生毕业后去社会工作,还需要学习很多教师没教过的知识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学校不仅学到一些知识技能,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给出问题和任务后,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阅读、听教师指导、观察实验、实习操作、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途径去探究,不但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也掌握了一套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使学生去到企业后仍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钻研技术难题。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需要

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会操作,善于交流且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现代职业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时,为了便于学生探讨问题,常常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包括2~4名同学,大家一起学习探究,实验或实习,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协作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学会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观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1.要有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查阅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及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就是一部有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及影像等的百科全书,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阅读探究式学习所需资料。此外,学校发的教科书,学校定时开放的图书室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纸质学习资料,所以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所需阅读的资料是充足的。

2.教学内容要适合探究式学习

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适合探究式学习,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内容有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电动机安装与维修、电力拖动线路安装与维修、机床线路安装与维修等,各章各节都有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3.要配备探究式学习需要的实验实习器材和设备

探究式教学还要有相关实验实习器材和设备以满足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要是教学内容适合探究式学习,但没有相应实验实习器材和设备,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中职学校需配备的电工实验实训设备包括照明线路安装室、电动机安装维修室、通用电力拖动技能实训室、机床线路安装与维修室及相关设备,以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4.教师要钻研摸索实施方案和策略

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法之前,要钻研摸索实施方案和策略。教师还可以成立课题组,以集体的智慧去钻研摸索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的方案和策略,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13年9月,笔者和王文斌及广东省名教师黄常明成立了课题组,共同研究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策略,以确保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并不说是全部内容都要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也不是说只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其它教学法都不要,而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包括探究式教学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方式方法很多,笔者以两地控制线路设计与安装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例,列举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一种方法。

授课班级201208电子电工班有学生40人,上课时,笔者把学生每4名同学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坐在一起探究学习。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探究学习,并把小组探究学习的成果汇总。分组的时候注意把基础较差的学生与基础较好的学生搭配在一起,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式学习,相互带动,共同进步。

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对两地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学习兴趣,笔者先让学生观看Ca6140车床、m7130平面磨床、Z3050摇臂钻床、X62w铣床的相片。然后用问题引人新课:用双联开关可以两地控制一个灯泡,怎样用按钮和交流接触器实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

接着笔者讲解两地控制的含义及应用,列出两地控制线路的各种功能要求,让学生以小组协作探究的形式去设计一个两地控制线路。当教师吩咐各小组开始设计的时候,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经过20分钟探究设计,大部分学习小组完成了设计,有些小组还设计了两幅作品。设计完成后,我把学生设计的电路图放在教学平台给予展示,并与学生一起点评。

这次两地控制线路虽然只有9个小组设计完成,5个小组设计完全正确,但小组的各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没有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设计完成后,我对设计的正确的小组给以适当的表扬,对设计的有缺陷的小组也给以适当的鼓励。

得出正确的两地控制线路电路图后,笔者用电工仿真软件和制作的课件演示讲解两地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安装。学完两地控制线路的线路安装后,学生在电力拖动实操训练柜进行两地控制线路安装,为学习两地控制线路的检测和故障排查做准备。下课后,笔者布置了将正反转控制线路改为两地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探究任务。

四、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

在201208电子电工班学生设计两地控制线路时,小组成员之间大都全心身投入思考,有不同见解时也会相互争论,当他们成功设计出两地控制线路电路图时心情很兴奋,感觉自己就是两地控制线路的发现者。

为了验证在电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笔者决定选学生基础接近的201208电子电工班与201209机电班做对比试验。在201208电子电工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在201209机电班不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实施一个学期后,201208电子电工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比201209机电班明显提高。从学生学习成绩来看,201208电子电工班及格率、优秀率比201209机电班高5%左右,平均分也高了4分。根据笔者了解,课题组其他成员实施效果也很接近。

利用好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希望广大同行也能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善我们的教学效果,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