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0:46

现代物流分析篇1

关键词: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理念

一、引言

绿色物流是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模式,同时加上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及加工的改良,绿色物流做到了对环境污染的最小影响,减少资源浪费。绿色物流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为环境资源的节约做出了更好的发展,既节约了成本,同时是对物流管理的绿色化进一步加强。其涵盖绿色交通运输、保管、包装及收取。绿色运输主要途径是降低废气排放,绿色保管是减少仓储量,绿色包装是指使用可二次利用材料,绿色收取是指收发方便快捷,为实现这些目标,在物流管理上要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做好运输路线的规划,减少重复运输,实现节能减排的运输方式。

二、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概述

1.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物流方式在现实实践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在时代条件的变化下应运而生。绿色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抑制物流本身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利用物流资源,从而避免物流资源的无用浪费,净化物流环境。

2.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论联系现实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具备明确的理论基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重点是坚持经济与环保的协调统一,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转变生产方式,树立新观念。物流的运输和仓储以及加工等过程,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利用各种措施抑制物流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生态环境与物流之间的良性联系,促进了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是将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结合,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两大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应用科学。传统的物流生产方式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生态效益;传统的物流生产方式只顾局部利益,不能把握宏观局面;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利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成功建立起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把握宏观局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不能只是为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去损害后世子孙的利益。生态伦理学以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态学手段揭示人与自然的规律,进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现代绿色物流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后世子孙的切实利益而不断努力,坚持维护生态平衡。绿色物流管理从生态伦理学获得道义上的支持。

三、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的运输方式

1.发展多式联运。联运的核心是合理利用每一种运输型式,让其各自发挥出最优化的运输特点作用。多式联运不仅仅是运输方式的变化,同时也需要运输企业自我调控,实现高运输效率的目的。多式联运指在从成品到消费阶段,整个过程中货物运输在路途上连续不断的流动。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包装支出,利用精准的规划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同时利用大量货物的联运优势,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不灵活的方式,选取最优线路,合理搭配各式运输方案,实现了运输一体化,降低运输成本,在全局整体上,确保运输过程的最大效率化,来达到能源合理利用的目的,同时减少环境的污染。从物流渠道上分析,绿色物流能有效地解决由于空间距离、环境等各种市场环境差所造成的销售难题,其有力增加了产品与销售之间的结合,为物流企业效率运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发展共用配送。共同配送指需要多企业联合组织,其主要服务某一片区的客户,其需要利用大数据合理分析归纳客户的货物物流信息,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货物的配给运输,共同配送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车辆、人员、包装的利用率,节省了运输时间,用最少的资金成本,取得更加高效的经济效益。同时节约了多余的重复运输可使运输总距离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

3.建立信息网络品种。小批量的物流可以根据客户的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分销管理渠道,采用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用户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处理,结合货物跟踪系统合理安排车辆运行管理,利用精细化的系统软件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将不同客户的物流资源按照网点信息进行联通,达到统一管理和派发的工作模式,使仓储集散空间得到最大利用,合理节约空间成本。

四、现代物流管理中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1.输送对于环境的影响。商品通过物流发生空间移动,满足不平衡的市场需求,在物流活动中,输送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商品的运输需要依赖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现阶段的交通方式都要不同程度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不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在商品的运输过程中会排出一定量的有害气体,为大气污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物流需求的变化,交通路线的建设需要也不断增加,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态平衡;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对沿线的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保管对于环境的影响。在对商品进行仓储管理中,不合理的保管方式,会使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品,发生爆炸或泄露,影响周围的生存环境;在对某些商品进行保管,为了商品的保质可能会喷洒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品,会对周围环境的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3.流通加工对于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和提高商品的经济附加值,会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商品的流通加工进行商品形态和机能的转化。在商品的流通加工环节会因为加工方式的不恰当造成资源的浪费并排放出一定数量的废气、废水、废物。

4.包装对于环境的影响。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和提高附加值,在物流活动中为了保护运输过程中商品不受损坏会对商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塑料作为较为常见的包装材料以其优良的品性被广泛应用,但是“白色污染”也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商品的过度包装也造成资源的浪费。5.装卸对于环境的影响。在商品通过物流活动达到目的地时,需要完成最终的装卸环节,装卸方式的选择不仅严重影响装卸效率,而且也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进行化学药品装卸时,不合理的装卸可能会造成化学药品的泄漏,破坏生态环境;装卸不当造成商品或包装的损坏,降低了商品的价值,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结语

现代企业物流的发展备受瞩目,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开展相应的物流管理工作,但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在对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被广泛地应用,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并通过此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对能源资源的重复利用,对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因此,进一步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伟伟.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制药企业物流中心选址[J].中国市场,2013,(10):14-15,54.

[2]刘晓.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5(22).

[3]花永剑.城市发展绿色物流的机制创新研究[J].浙江统计,2009,(7):23-25.

现代物流分析篇2

物联网的核心还是互联网,但它是新一代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也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互联网、热敏感应器、GpS、激光扫描设备、气体感应等传感设备,按照某种约定的协议,把指定的物品同互联网连起来,执行信息通讯、交换,来实现智能跟踪、识别、监控、定位、管理等目的。物联网的三大技术体系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网络体系、智能体系。而通过这三大体系所包含的RFiD、GpS系统、传感、红外、激光等物联网技术可完成对物的识别、定位、追踪、计数、分类、拣选的信息化操作。

2物联网技术在现在物流领域当中的应用

2.1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以托盘为例的集装设备的管理。在托盘等集装设备上加装射频标签,便于此类设备的管理及跟踪。如使用射频识别标识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中的托盘,并对其动态的跟踪,通过监控系统把各个仓储流程的时间加以信息采集,以便仓储作业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这一技术在我国的高端物流、制药、奢侈品、餐饮行业有成功案例。同时,此类技术在货物识别、信息采集、查询、追踪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物资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加强对运输物资的监控。通过RFiD技术与传感技术的结合,可在感知在途运输货物状态的基础上对货物实施管理和控制。此项措施通过在运输线上安装RFiD读写器和传感器,接受RFiD标签信息来实现运输车辆及运输货物的识别、定位、跟踪及状态感知等。实现在途运输货物管理的透明化、可视化,保证货物运输的质量与安全。配送中心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在配送中心的收货处、使用RFiD读写器、货物包装箱上加装的RFiD标签;在搬运设备上安装移动式的RFiD读写器并在仓库出入口、托盘、货架及其他物流关卡上安装、使用手持读写器,能实现对整体配送中心货物每个运行细节实现物品库存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货物的库存情况以及其分配,自动补货系统可对商品进行及时补充,有效降低库存,提高库存控制能力。此外,装车智能化过程中也可使用RFiD技术,利用手持设备扫描驶入月台运输车辆上的RFiD标识,将运输车辆的配送货物信息录入到车载终端,并将订单信息下载,暂存区的货物信息也可调度到月台并将其装车。

2.2物流领域中GpS的应用

应用在车辆的GpS技术来进行运输管理,可对货物运输车辆进行全程的跟踪、定位。实现了突况下的车辆紧急救援。还可进行车辆调度,提供车辆的报警功能,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变得更加安全。货运车辆运行管理中使用的GpS技术。在长途货物运输的监控调度、特种车辆定位跟踪等领域,GpS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泛,基于GpS技术对于所有车辆起到的追踪作用,实现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完成再返回途中的空车就近配货,降低空车返回率,为企业节约成本。目前许多的大型原油商已经引入此项技术,通过智能监控保障了货物的运输安全与效率。港口物联网中使用的GpS技术。以集装箱卡车监控GpS软件、专用GpS车载监控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港口系统,成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港口业的发展标志。也为物联网技术在港口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物流配送监控系统的GpS应用。首先可调整入库调度服务流程,避免由于仓促到货而引起的车辆到达后无法卸货、入库的问题。通过在途监控系统软件,对在途车辆进行全程跟踪,提高货源组织水平,加快周转效率,建立和配备GpS智能物流网络系统。

3物联网将来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具有规模性、广泛性、管理性、技术性等特征。并以智能运输、自动仓储、动态配送和信息控制等共同构成的新型物流业务体系得以形成。由于物联网贯穿在物流业的各个环节,使得物流产业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无缝对接,进而构成物流服务链。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协同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并且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将得到高度的集成和整合,使得企业内部能实时了解货物动态,并根据货物的动态进行必要的物流控制。同时,物流信息在物联网的实现环境下,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使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有效的传输物流企业所需要的即时信息,帮助企业分析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做出决策,提高内部的运作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4结语

现代物流分析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利润率;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03-02

现代物流业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的行业税负水平,是保证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鉴于现代物流业的资本营运特点,如使用简单传统的税负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将有悖于实际营运状况;使用差额利润分析法来评价税负水平是适合现代物流业特点的。

一、现代物流业的构成

现代物流业是近年来产生的新兴行业,虽然至今未独立的出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但其独特的经济发展地位足以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

现代物流业是物流业内部分工和外部市场化竞争的产物,是由传统物流业演化而来。从广义上讲,现代物流业包括传统概念的物流企业的商贸流通企业,涵盖原材料从起点到终点以及这一过程相关信息有效流通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的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

现代物流业涵盖面很广,包括港口码头物流、公路运输物流、铁路运输物流、保税物流及空港物流。

二、现代物流业成本费用构成

(一)现代物流企业成本归集方式

到目前为止,现代物流业的成本费用归集没有确定的标准。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成本费用归集方法。

对于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了类似于制造业的成本归集方法。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有所不同。制造业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成本都是间接费用。对此,这些企业都使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的方式。

对于传统的运输物流企业,延用了交通运输业的成本归集方式。28%的企业按业务归集成本费用;43%的企业按运输线路归集成本费用;29%的企业按运输工具归集成本费用。

对于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统一费率成本归集法。通过归集上一年的经营数据,将上一年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全年营业额,获得一个参照基准费率进行成本归集。

(二)现代物流企业成本项目

不论企业使用那种成本归集方式,其主要成本项目有:(1)信息系统开发、使用、维护费用;(2)运输费;(3)仓储费;(4)装卸费。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较高,在评价其税收负担和给予税收政策时应将此因素综合考虑。

三、现代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

(一)传统税收负担评价方式下的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

1.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当年的税收收入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该项指标表明一个国家宏观的税收负担。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从2010―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差额利润分析法下的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

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12》相关数据计算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利润率低于全国所有行业平均水平,其差额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在单位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业的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传统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计算方法下,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处于全国各行业的中等水平。但是在差额利润分析法下,明显呈现税收负担过重的情况。

四、营改增后现代物流业税收负担评价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工作在上海市开展;同年8月1日增加了深圳、广东等10个省市进入试点范围;2013年8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

营改增,是对交通运输业及现代服务业过去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从制度上解决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在增值税税制下,实行“环环征收,层层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加强了征收管理,税制更科学合理。同时也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措施。

营改增以后,现代物流企业高税负的情况会得到缓解吗?

(一)税率的改变

营改增后,在增值税原有的17%和13%两档税率基础上增设了11%和6%两档税率。现代物流业涉及“物流辅助服务”和“交通运输业”两类项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的财税[2012]71号文,被划为“交通运输业”方面的现代物流业项目,由原来的3%的营业税(差额纳税)变为了11%的增值税。被划分为“物流辅助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应税项目,由原来的5%的营业税税率变为了6%的增值税税率。

在营改增后,各应税项目计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均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二)抵扣的政策

单从税率来看,税负是提高了。但是计税方式也是影响税负的重要因素。在营改增后,现代物流业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抵扣政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归纳而言,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有:

1.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面著名的增值税税额;

2.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3.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专用缴款书外),按照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的13%计算进项税;

4.接受铁路运输服务,按照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5.接受硬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从税务机关或者境内人取得的解缴税款的缴款证明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在现代物流企业里,经常发生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汽车燃油费和修理费。然而这样的费用在整体成本中的比重不足35%。进项抵扣难以拉平税率提高给现代物流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值。

(三)毛利率水平的变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2013]37号文件的规定。现代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含税收入/(1+适用税率),如此一来会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应纳税额、毛利及净利。

例如:某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业务部分年总收入是1000万元,物流辅助服务项目总收入为200万元,毛利率是10%。比较营改增前后毛利润的变化(只考虑营业税和增值税)。

营改增前,交通运输业务项目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毛利是97万元。物流附注项目的营业收入为200万元,毛利是19万元。

毛利(交通运输)=1000万元×10%×(1-3%)=97万元

毛利(物流辅助)=200万元×10%×(1-5%)=19万元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项目的营业收入有所减少900.9万元,毛利是90.09万元。

营业收入(交通运输)=1000万元/(1+11%)=900.9万元

营业收入(物流辅助)=200万元/(1+6%)=188.7万元

毛利(交通运输)=900.9万元×10%=90.09万元

毛利(物流辅助)=188.7万元×10%=18.87万元

结果,营改增后该现代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减少110.4万元,毛利润减少7.04万元。所以,营改增后,如果现代物流业经营价格不改变,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毛利润都会下降,最后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加重了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

五、总结

现代物流业在传统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测算法下,税收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更科学的测算税收负担,应该选用差额利润分析法。在差额利润分析法的测算中显示,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税收负担水平。

为了税制更合理、征税更严谨,我国于2012年进行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但是对现代物流企业的影响较大,不仅没有减少税负,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该类企业的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鞠送东.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分析[J].现代物流,2009,(1).

现代物流分析篇4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有些定位为物流管理的课程,有些定位为企业管理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

(二)课程内容混杂,缺乏实用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的内容是物流管理的内容,有些是采用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教师理解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混杂。而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管理共性的教学内容比较缺乏;同时,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涉及的概念、原则等相关的知识非常多,因此许多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教材缺乏。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大部分是《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类的教材,适合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非常少,只有寥寥几本,而且都是2008年之前出版的。高职专业教材的内容应当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必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编,既不能太深入,又不能太肤浅,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技能。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目标。职业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就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直接为企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这一角度上说,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应按企业需求的模式来办学教学。高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来展开。根据中南部区域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应结合物流学生和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课程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许多学生没接触过企业,对物流企业管理没有具体认识。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与企业主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管理物流企业的认识。通过组织课程社会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

现代物流分析篇5

关键词: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物流,作为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绿色物流管理就随之产生了。绿色物流管理体现了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对绿色物流加强管理,提高重视,才能真正的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一、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现代绿色物流管理虽然得到了社会和物流企业的重视,但是绿色物流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虽然有很多物流企业已经进行了绿色物流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推广,不能使其很好的发挥价值,没有正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信息化不统一

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设备。当然,物流企业也不会例外,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虽然给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对现代物流的管理起到了显著效果,但是,在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各部门间信息化不统一,将信息视为己有,不进行资源共享,影响了信息化系统的统一性[2]。信息化程度不足,影响了物流行业内部的沟通,从而造成了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缺乏依据,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

2.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绿色经济的发展,促使绿色物流的发展成为必然。但就目前我国物流发展情况来看,绿色物流管理缺乏人才。虽然我国许多院校近年来一直在为我国物流企业培养专业的人才,但是绿色物流管理人才匮乏。院校培养的都是管理人才,他们缺乏绿色管理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同时兼顾环境问题,这样会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违背了绿色发展理念。

3.现代物流发展中危害环境的因素过多

现代物流涉及到输送,加工,存储,装卸等多个过程。在现代物流输送过程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辆,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不仅会造成噪音污染,排放出的尾气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现代物流发展中,为了提高物流的商品价值,已经引入加工环节,加工势必要消耗资源,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化学物品和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一旦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损坏,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二、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系统,需要企业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信息化手段降低物流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节省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企i的工作效率。要对基础设备和技术设备进行改革和更新,制定出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和统一的工作标准,把运输,加工,存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工作,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的统一化。

2.加强对绿色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目前,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下,优秀的人才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对绿色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要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成立专门的院校,在各大高校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把绿色物流管理作为重点科目,让学校培养出绿色管理人才。另外,我国物流企业更要重视对绿色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绿色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针对实际情况,让他们制定出管理方案。

3.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绿色管理

(1)绿色输送

物流企业可以进行共同配送,把各个配送中心结合起来,对某个大的区域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配送,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车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物流企业还可以转换运输方式,减少运输的车辆,例如可以使用海上运输和铁路运输[3]。还可以对车辆运输进行改革,使用那些低公害,排污量较少的车辆。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减少总的车辆,可以减少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

(2)绿色包装

现代物流企业为了提高商品的价值,会对运输的商品进行包装,那么在包装时,必定要使用一些包装材料。因此,物流企业要进行绿色包装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或者不使用危害环境的包装材料。使用那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例如废弃的包装材料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外,可以采用集装化的包装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物流的成本,还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

(3)绿色装卸

物流企业要加强对装卸环节的绿色管理。装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乱扔的情况,对那些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的物品,要特殊标记,在装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减少损坏,进而减少因损坏带来的环境污染。

(4)合理选择中间商

物流企业在物流环节选择中间商时,要关注其绿色声誉和能力,选择合理的中间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

三、结语

在社会的发展形势下,加强现代物流的绿色管理势在必行。使绿色物流管理成为所有物流企业的管理形势,是社会和人们所共同期待的。物流企业必须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认识到绿色管理的重要性,用绿色理念管理经营企业,优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实现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宏.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2016(9):026-026.

[2]郭向红.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10):219-219.

现代物流分析篇6

关键词:产业经济;现代物流;联动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引言

21世纪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革新,商品不单单以面对面的形式销售,更多的商家使用了电子商务这一种快捷的营销方式,电子商务上销售的产品相比于实体店销售的商品便宜许多,消费者们大多都会向价格便宜的商品那里去买,从而也带动了物流这一行业的兴起。物流这一行业兴起之后,就会带动更多产业的销路,以前部分产业的销售对象和区域极为有限,但是物流行业可以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河南省作为我国中原地区的第一大省,其各项产业都有着不错的发展潜力,物流行业兴起之后,有效的带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协调了各种关系,解决了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实现了河南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方针政策。

一、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发展新型的产品运输方法,弥补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商品的流通受到的限制

河南省身处我国大陆的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非常适合当代物流业和传统商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发脚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商品的流通受到了限制。为此,发展新型的产品运输方法,成为了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新型的产品运输方法是河南省目前还没有深入开展的一个项目,只有攻克这个弱点,找到最适合本省的新型运输模式才能有效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增值。

2.物流业的管理处于“盲”状态

当前,在整个河南省内新型的物流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没有和其他大省份一样有专门的物流城,物流业的管理都处于“盲”状态,一切都是新的。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加大对物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识物流业的发展能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没有很好的利用本省的优势作用,因此,全省各行各业都要对物流业引起重视,因为,发展物流业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是提高国民经济最直接也是最便利的一种途径。

3.封闭“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中,导致经济的发展依旧停滞不前

如今,河南省的产业经济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中,从而导致经济的发展依旧停滞不前,而且商业生产的大局势比较封闭,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产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另外一个方面,信息网络系统不完善,没有将资源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交通运输定位的能力非常差,这些原因严重阻碍了河南物流业的发展。

4.物流业人员经验不足,行业创新力度不够

河南省与沿海的省份相比较,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缺少一定的交通运输经验,没有很好的利用手上的资源,进行产业扩张,进行物流知识和能力培训的机构较少,物流业创新的力度不够,这些原因严重阻碍当前物流业的发展。

二、河南省物流业与产业经济联动机制分析

1.发展物流业能很好的带动不同产业的共同发展,能有效的拓宽商业市场,提高商品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发展物流业能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不单单是河南省省内,产业的发展同样可以拓宽到省外去,通过发展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方式,能很好的将产业链的方式拓宽,将商品销售出去,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水平。

2.发展物流业能稳中求胜的发展传统的产业

农业是河南省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物流业能很好的将传统的农业带动起来,将农业产品通过物流方式销售出去,以提高传统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发展物流业能很好的提高重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重工业和农业这两项传统的产业经济,并通过物流的网络分析,找到最适合河南省特点的发展路线,从而可以打造河南省的品牌效应,将河南省的产业经济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发展物流业能够“一呼百应”,通过发展传统的产业经济,带动新兴经济的发展,通过多方面和多方位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效应的提高。

3.发展和壮大物流业

不仅能促进和带动物传统产业经济和新兴产业经济的发展,更能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来减少城市和乡镇的经济距离,通过发展物流业能促进乡镇的产业经济得到发展,提高乡镇的交通运输效率等措施,加快各个乡镇的产品运输效率。与此同时,也解决了乡镇务工人员的就业工作,通过发展物流业有更多的一批工厂将在乡镇落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很好的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困难的窘境,工厂通过在乡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能很好的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这样两者相辅相成,你带动我,我带动你,实现两者的共赢。

三、物流业对河南经济的影响

1.通过发展物流业,能有效解决传统“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经济,能改变体制问题,来促进各个行业的有效发展

物流业属于21世纪新兴的行业,因此,物流业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政府和商业人士都没有对它有很深刻的认识,管理的模式也比较落后。通过发展物流业,能有效解决传统“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经济,能改变体制问题,来促进各个行业的有效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大型企业通过发展物流业能很好将本企业的产品更好的销售到全国各地当中,能有效的打造企业的品牌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运输模式,通过物流业内容丰富的运输方式,快捷便利的运输产品,通过发展物流业能很好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不断连接,来一环扣一环,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

2.通过发展物流业能有效解决各个行业不能融合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能通过物流业很好融合在一起,通过物流能将彼此的产业经济相结合,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互利合作,提高服务效率,将传统的物流方式的压力释放掉。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发展物流业,能很好的将各个行业的商品连接在一起,实现产品经济的网络化,通过这一网络和物流交通模式,能很好的发展产业经济,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3.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了物流业,河南省的各个企业都可以发扎大电子商务,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能很好带动企业的发展,消费者通过在网络上购物,然后通过物流方式运输出去,这样企业的第二条销路就被挖掘出来了,通过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能使企业的产业不断得到融合,企业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对商品进行销售,省去了很多的资金来自己拓宽销售门路,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能很好的带动产品经济的发展,使产品经济更加的活跃。

四、加快河南产业经济与现代物流的联动的方法

1.创新物流业的运营方式和理念,完善物流业的工作体制

在物流业的内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很好塑造物流业的形象,能很好的实现物流业与企业的合作,从而让更多的企业接受物流业,能让更多的知名企业与物流业达成战略合作的协议,提高产业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让经济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2.打造一批专业素质强和技能强的物流运输队伍

通过加大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规范物流业的职业化水平,让更多的物流人员职业化,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发展更多的物流从业人员。其次,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多劳多得”的方式,来奖励业务实现多的人员,在行业内实行竞争方式来带动行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分析可见,河南的产业经济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比较紧密,其中第二产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最为相关,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不是直接对物流业产生影响,但其对于产业造成的影响势必滞后波及到物流业并与产业经济形成类似的发展趋势。从物流业的角度来看,多种运输方式与产业联动的程度不尽相同,公路、水运与航空在近年来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但铁路运输的货运量与周转量增长速度远不及产业经济,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两业布局的角度看,河南的工业园区与物流园区规划比较成熟,两者在布局上紧密相连,为两业联动创造了设施基础。对产业来说,还有一些产业链中的物流采用企业自营或者不够现代化,运作效率与成本仍有控制空间。对物流业来说,一方面铁路运输仍有待提高运能,另一方面物流服务的水平还不够现代化专业化。目前河南的物流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善用这些现代设施,以专业的、符合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吸引更多的物流量是今后的重点。在河南的产业经济与物流业的联动必将日益紧密的同时,如何做好风险规避,避免类似金融危机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艳双,于树江.环渤海经济圈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研究[J].中国商贸,2010,(12).

[2]施国洪,赵曼.基于Dea的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09).

现代物流分析篇7

关键词:公路运输现代物流需求预测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流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

物流需求分析是将物流需求与产生需求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由于物流活动日益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之中,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物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现代物流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业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近年来,河北省国民经济呈现稳定、快速发展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内外贸易总量急剧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化,产品结构逐渐向以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大大促进商品在更广阔的空间内移动,从而对物流需求日益增加。

一、河北省国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从近年来河北省GDp、人均GDp等国民经济指标的历史发展轨迹(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河北省经济处于一种相对快速的发展状态。这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实有效的市场需求环境。

资料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1990―2002年,河北省统计局编印。

另外,河北省居民收入日益增加,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8.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5.16元;消费层次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流通效率随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物流服务形式的不断更新。

一、内贸易量大幅增加

到2002年底,全省市场年成交额2506.1亿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044.7亿元,增长9%,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461.4亿元,增长12.7%。大型市场的集聚性效应仍很突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255个,比上年略有增长;超亿元市场成交额1691亿元左右,占商品市场总成交额的比重达67.5%。超十亿元市场个数达到3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成交额所占比重达45.7%。

根据我国统计惯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是表征生活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指标,是能够反映物流市场的发展状况的主要统计指标。河北省自1990年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1990―2002年,河北省统计局编印。

河北省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上呈直线增长趋势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将保持一个高速发展态势。而居民消费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局限于当地的主要产品,同时,随着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及制造、销售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消费引导,将对产品种类产生更新的要求,对产品如何更快、更便宜、更安全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产生更高的要求,这将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需求驱动力。

一、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加入wto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大推动我国物流的发展。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7%以上,中国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年规模可达到4000亿和5000亿美元,合计1万亿美元。这个规模意味着企业、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可能在未来十年增加10倍以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从客观上为物流发展提供旺盛的需求动力,为我国物流扩大经营规模提供发展的契机。

从短期来看,中国加入wto后,克服贸易壁垒费用的下降会推动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外资进入达到新的高潮,物流需求增加,市场空间扩展。从长期来看,物流发展的本身又将降低贸易的运输费用,从而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影响,并加速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为物流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之一,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对外贸易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河北省已于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出口超过1000万的国家(地区)达到35个;全省及各城市先后与世界17个国家的47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全省有近60家非贸易企业分别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加入wto的效应逐渐显现,200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6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进口总额20.7亿美元,增长16.3%;出口总额45.9亿美元,增长16.1%。河北省1995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

资料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1995―2002年,河北省统计局编印。

二、西部大开发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向东部倾斜,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地区差异逐渐扩大。1996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值为1:0.56:0.43,这种地区性差异阻碍了物流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会加速发展,成为继东部之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又一新的动力源,地区差异也将由初始的扩大转为缩小的趋势。

随着西部经济的增长以及东西部经济横向联系的加强,商品、信息与服务的流通量将会大大增加,这将产生出更多的物流需求,带动中国物流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扩展其服务的地域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对此,河北省公路运输也应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物流基础设施优势,抓住机遇,迅速融入现代物流业发展之中。

此外,根据国民经济分析,河北“十一五”期间及至2010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河北公路货运量需求为7.0亿吨、7.7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需求为730亿吨公里、840亿吨公里,年平均增长率2.8%(见图4,图5)。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河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十五发展建设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第7页及《河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第7页(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提供数据整理绘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河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十五发展建设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第7页及《河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道路运输部分)》第7页(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印制)提供数据整理绘制。

综上所述,河北物流量发展呈增长态势。此外,进入21世纪,环渤海地区将成为中国第三个经济高速增长区,河北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辐射三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业、科技、资源密集区,是环渤海地区主体产业的聚集地和商品地。河北已明确把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列为建设经济强省的主体战略,目前渤海经济圈的全方位开放和开发,为河北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预计河北物流业发展需求将显得更加迫切。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河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十五发展建设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2001年10月,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内部资料)。

现代物流分析篇8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概念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所覆盖的范围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这两个子集所形成的交际,是二者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互联网、内部网和电子数据交换。商务活动主要涉及与上游企业、下游企业以及一般客户的沟通活动,涉及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企业后台的生产、销售、库存、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等所有活动环节。

2.物流的概念

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规定,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1.电子商务是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定单等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交流。可见,在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并非电子商务过程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

2.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仍然可以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完成。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口益明显。试想,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3.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保证

无论是传统的贸易方式,还是电子商务,商品生产是流通的基础,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哥哥物流环节的支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人们通过上网交易,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最终还是要通过物流才能实现货物的送达和验收、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商品的实质性转移,使整个交易活动结束。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任何轻松的商务活动都是纸上谈兵;缺少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等于零。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2.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供应链短路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

(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3.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1)跨区域物流

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并且,网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络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

四、结束语

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物流体系的建立。我们应当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巧娥.《电子商务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宇霞.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3(08):20-22

[3]王海强.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关系[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7.41-43.

现代物流分析篇9

一、变单一课程教学目标为双重目标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多种课程目标观,其中主要的有三种:一是“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二是以赋予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追求文化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泛;三是主张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学生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三种关于课程目标的观点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在实现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困难。主张“以胜任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的课程目标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顶岗的愿望,但损害了学生要求继续发展的利益,吸引不到好生源;主张“以赋予学生未来发展基础”的课程目标满足了学生和家长要求继续发展的愿望,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吸引企业应有的优势;主张“既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又使学生具有某一岗位的能力”的课程目标,从理论上讲是最理想的目标。笔者也更赞同第三种观点,探索也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物流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流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系列功能及合理化实施标准;并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有选择地介绍能代表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软件应用,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流,进行物流实务操作奠定基础。这也是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人们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他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教育家B.F.Skinner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可见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因此,像现代物流管理这样的课程必须设定辅助目标,并将其概括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一)坚持“两线并行”

1、教材的功能环节主线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由孙秋菊或黄中鼎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代物流概论》。教材站在三方(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的角度,阐述物流基本知识,在突出第一方与第二方物流主要功能的同时,将职业资格手册的主体内容融合其中,实现物流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目的,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创造条件。

2、软件的岗位流程主线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目前正在应用的是厦门一方软件公司提供的tpL教学模拟平台。该软件站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并实践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四大核心岗位,包括物流管理中心、物流调度中心、物流运输中心和物流仓储中心活动的内容与流程;将物流市场的实际融入模拟公司运营之中,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多轮教学实践证明,两条线完全可以平行运作。若每周6学时,前4学时侧重物流重要功能环节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讲授与训练,后2学时在机房完成企业设立及运营操作任务,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目的,实现即学即用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两个突出”

1、突出重点功能分析《现代物流概论》教材与tpL软件内容,可以找到一个衔接点,即都依据物流活动业务流程组合内容体系。所以在教学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循序渐进”。“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现代物流主要功能(运输、仓储、配送)为中心,其他一切活动围绕三大功能。“两个结合”,即将物流的中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结合;将物流活动的七项功能(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与搬运、信息系统)结合。“循序渐进”,即采用渐进式讲授与实践方式,围绕主要功能,一环扣一环地先分项研究,再整合应用。

2、突出岗位训练教学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阶段、多重训练”。“一个中心”,就是岗位中心。按照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实际岗位特点,分四大中心———管理中心、调度中心、运输中心和仓储中心,以此来组合人力资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两个阶段”,即以一个人为单位完成岗位操作训练阶段;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岗位操作训练阶段。“多重训练”,即从岗位业务流程实际出发,区分企业设立训练,企业单一岗位业务活动训练,企业综合岗位业务训练。

三、突出能力与素质,构建“三化”考核体系

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基本方式或途径。为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构建了职业化、全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一)“三化”考核纵横一体

职业化考核主要围绕综合性职业技能达标,以模拟物流组织真实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突出考核的职业化特色;全程化考核即随着教学的进行,每学习完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平时测验,结果作为该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教师还对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也作为每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使考核伴随整个学习的过程;立体化考核即除了采用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外,恰当运用题库、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考核物流核心知识与技能,同时考核其他相关知识与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纵横一体。

(二)“多元灵活”全面评价

平时与期末有别连续,“三有”与“三化”结合一体。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60%,体现“三有”,即有趣、有用和有效;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体现“三化”,即内容整合化、环节一体化和形式多样化。平时将教材和软件区分开来,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教材部分以方案设计为主,围绕物流主要功能———运输、仓储、配送,分环节设计物流活动方案。方案设计内容要求有三大组成部分,包括方案描述(需设计两个备选方案,明确指出哪一个你认为是最优的,为什么。)、方案图文展示(绘制最优方案的运输线路图或仓储空间分配图或简单堆码图等)和归纳并总结方案所运用的三个术语。能充分体现我之所想、我之所能。软件部分以公司运营为主,利用网络平台,分两阶段在机房完成。第一阶段,以个人为单位设立物流公司,一人承担四个管理角色,锻炼个人的全面思考与综合能力;第二阶段,以小组(一般4人一组)为单位设立物流公司,4人承担四个管理角色,锻炼分工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现代物流分析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必然性问题对策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现代物流的实施控制。

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和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要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现代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有效的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而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商品何时送达目的地,收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