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1:19

消费水平调研篇1

一、农村住户现金收入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工资性收入在一季度人均增长8.2%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增长,上半年增速达到16.07%。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1640.21元,同比增长30.94%;外出从业收入1454.05元,同比增长15.77%。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得益于我市乡村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开发区、南海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快速膨胀,吸纳了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可离土不离乡就近务工;另一方面,近几年用工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工资性收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337.28元,增长45.8%。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1994.97元,增长42.81%;第二产业现金收入249.61元,增长161.35%;第三产业现金收入1092.71元,增长37.17%。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二季度适逢夏收,农民因为陈粮换新,出售粮食较多;二是二季度牧业特种动物配种完成,出售特种动物毛皮较多,淡水养殖产品适逢出库出售旺季;三是工业服务、批零贸易销售额大幅增加。

(三)财产性收入大幅下降。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04元,同比下降84.78%。其中,利息下降86.04%,租金下降90.4%。从调查的情况看,上半年因婚宴及住院支出导致存款支出较多,所得利息下降较大。

(四)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大。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74.24元,同比增长22.77%。其中,城市亲友赠送74.51元,同比下降5.27%;农村亲友赠送85.1元,同比增长118.51%;离退休金、养老金371.99元,同比增长59.88%;领取新型养老保险27.53元,同比增长216.83%。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因为:一是由于婚宴喜事多,亲友赠送现金转移较多;二是离退休人员增加;三是领取新型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多。

二、农村住户现金支出运行情况

(一)生产费用支出有所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2301.88元,同比增长6.94%,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49.14元,同比下降65.07%。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252.75元,同比增长11.97%。从分产业看,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一产和三产,其中:一产1387.22元,同比增长12.88%;三产830.31元,同比增长6.05%。

(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上半年,生活消费的快速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二季度适逢端午节,节日消费增大;其次,婚嫁、住院等高额费用支出;再次,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不再单纯追求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享受,而是追求更高层面吃好、穿好、娱乐好等精神生活享受。

(三)转移性支出增长较快。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支出766.35元,同比增长57.07%。其中,赠送农村亲友支出151.91元,同比增长85.23%;赠送城市亲友支出155.06元,同比增长537.93%;交纳医疗保险支出61.24元,同比增长205.87%;交纳社会保障基金支出221.4元,同比增长938.89%。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费用支出增长缓慢。上半年虽然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有大幅度增长,但是生产费用支出增长缓慢,二者不同步。据调查得知:当前从事一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已趋严重,这一现象折射出一产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逐渐降低,一产机械操作化水平和机械化使用率也大大减低,导致农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降低,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质高效的绿色环保产品生产理念极不相符。

(二)礼金、医疗支出费用呈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人均婚丧嫁娶支出218.12元,同比增长1.87%,占现金总收入的2.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70.93元,同比增长44.8%,占现金总收入的4.7%。两项合计人均589.05元,同比增长25.3%,占现金总收入的7.5%。婚丧嫁娶礼金呈上升趋势。因为婚嫁,父母为了子女往往倾囊而出,甚至负债操办;另外,礼金互送支出额度也从上世纪的几十元钱发展到现在的四、五百元钱甚至上千、上万,攀比之风日趋严重,支出费用呈快速增长态势。医疗费用支出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虽然国家一直控制药品涨价,但长期吃药及高昂的住院费用使农民难以承受;虽然农民也有医疗保险补贴,但对于大病、重病,个人仍然要承担50%左右的费用,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的家庭甚至因病致贫。

(三)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个人或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保障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二是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获得的社会基本保障;三是个人财产投资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财产性收入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居民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一直很低,仅有的一点只不过是存款利息,或者个别户提供农业机械服务而获得的微薄收入,像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其他股息和红利、出让无形资产净收入等方面则是空白。财产性收入的缺失,是加剧两极分化的重要推手,是农民消费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市场调节功能,开展高素质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村经济合作社经营模式,扬长避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方面加快县域三次产业尤其是乡村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以市场手段吸纳更多年轻的、知识层次较高的剩余劳动力到农村置业;另一方面搞好农牧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种养水平,为保持全市农牧业生产的长远、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消费水平调研篇2

关键词: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080-02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闲暇的业余时间从事与体育相关的物质性消费与精神性消费。发展体育消费能有效地缓解社会资金的紧张,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与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体育消费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也逐年递增。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调研对河北省有代表性地区的体育消费场所的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就体育消费的目的、项目、水平等与职业、收入、年龄、性别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探索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层级性特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调研对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承德、邯郸、衡水等地区的体育消费场所的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3份,有效回收率为87%。就体育消费的目的、项目、水平等与职业、年龄、性别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层级性特征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方式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城镇居民主要的体育消费内容为体育报刊、运动服装、健身设备、观赏赛事、场馆、健身指导。其中,选择最高的为运动服装的占74%,进入场馆参加锻炼的占71%,订阅体育报刊的占52%;此外,用于健身指导的占28%,用于观赏赛事的占26%。由此可见,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方式集中在物质消费,精神消费还较低,这可能与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此外,有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存在多元化,其消费形式与消费行为存在多样化。

(二)河北省不同身份阶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特点

本研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河北省城镇居民划分为不同阶层:a.男性;b.女性;c.白领;d.蓝领;e.高中以下毕业;f.高中毕业;g.大学毕业;h.研究生及以上毕业;i.年龄小于20岁;j.年龄介于21―30岁;k.年龄介于31―45岁;l.年龄介于46―60岁;m.年龄61岁及以上。调查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具有性别差异,年消费金额低于500元的女性远高于男性,而年消费大于3000元的男性要高于女性;白领与蓝领的消费也存在差异,蓝领群体的消费水平较低,有39.2%的蓝领年消费小于500元;不同学历阶层的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学历越高体育消费水平越高。此外,不同年龄阶层的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也存在差异,消费水平最低的群体处于46―60岁之间,即中年人。从消费的方式看性别差异也存在,特别是在体育报刊、运动服装与体育场馆消费方面,男性选择大于女性;白领与蓝领比较,除运动服装消费选择较低外,其余各方面均高于蓝领。年消费次数受性别、学历、职业及年龄的影响,有53.3%的男性每年消费6―10次,而女性只有46.3%。有62.1%的白领年消费次数在6―10次,明显高于蓝领;有57.4%的中年人年消费次数小于5次,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这可能与中年人的社会地位及消费观念有关。

(三)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动机

本研究在居民体育消费动机问题上设立了陶冶情操、时尚风气、娱乐消遣、社交需要、增进健康、跟风现象等几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体育消费的动机是合理的,68.34%的调查对象选择增进健康为首位,45.38%的受试者选择娱乐消遣为次位;还有44.87%的人把陶冶情操选择为第3位。由此表明,河北省大多数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动机是比价正确的。

(四)影响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及调研发现,影响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居民自身消费水平、所在地区的体育产品品牌效应、居民所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其中,有63.2%的城镇居民认为所在地区体育活动场所有待加强建设,74.2%的城镇居民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消费行为,73.5%的居民没有固定品牌的体育消费;此外,还有85.2%的居民认为所在地区的体育产业尚有待进一步发展,68.3%的居民认为所在地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低于全国兄弟省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河北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集中在物质消费,精神消费还较低,这可能与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此外,大多数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动机是比价正确的,但是这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行为。河北省城镇不同性别、职业、学历与年龄阶层的居民对体育消费方式的选择、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消费的频率存在差异性。影响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居民自身消费水平、所在地区的体育产品品牌效应、居民所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体育产业竞争力水平。

(二)改善河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建议

要加强河北省城镇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大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水平。当地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依托所在地区的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种途径促使体育设施面向全社会开放,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通过与体育专业院校合作,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及聘任,从多方面优化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城镇体育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健全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体育消费场所相关人员的服务水平,为城镇居民创造和谐的体育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善平,孙蔚,韩骥磊,等.不同锻炼阶段高知人员体育消费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1):81-84.

[2]陈华.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50-53.

[3]刘志强,张庚淼,韩省亮,等.21世纪我国现代体育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5.

[4]陈华,吕树庭.社会分层――体育消费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体育学刊,2007,14(1):134-137.

消费水平调研篇3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观察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影响因素及营销对策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大学生网络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上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研究大学生网上冲动性消费的影响因素及营销策略研究大学生网球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调研大学生消费水平结构分析略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提高对策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及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分辨能力的因素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焦虑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焦虑影响因素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6年8月3日.

[2]史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结构与媒介使用――以首都高校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6,(5).

[3]黄健柏,黄飞.我国网络消费研究述评――对364篇大学生网络消费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新宇,何亮坤.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问题及破局之策――以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5,(6).

[5]继光.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

[6]谢S.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观察[J].北方经济,2013,(8).

[7]黄冬兰.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道德观的构建[J].龙岩学院学报,2012,(6).

[8]徐洪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9,(32).

[9]胡立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硅谷,2008,(10).

[10]王东.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11).

[11]陈晓.浅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正负效应[J].图书馆学研究,2007,(2).

[12]刘志杰.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J].天中学刊,2004,(2).

[13]蔡怀舜.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4]林豪慧.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2,(5).

[15]李卫东编著.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模式――创新设计及运营战略视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消费水平调研篇4

2016市场营销调研报告模板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研。调研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研时间是xx年x月至x月,调研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研,本次调研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0户。各项调研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研内容予以总结,其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类属情况。

在有效样本户中,工人320户,占总数比例18.2%;农民130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0户,占总数比例11.4%;机关干部190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0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0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0户,占总数比例5.1%;医生20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0户,占总数比例14.77%。

(二)家庭收入情况。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2000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市场营销调研报告-专门调研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28.4%),约有1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增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研显示,约有10.2%的消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研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研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研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泰福大酒店是大家最看好的,约有31.82%的消费者选择它,其次是望海楼和明珠大酒店,都是10.23%,然后是锦花宾馆。调研中我们发现,云天宾馆虽然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这个宾馆的特殊性,只有举办大型会议时使用,或者是贵宾、政府政要才可以进入,所以调研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调研对象很少会选择云天宾馆。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消费水平调研篇5

摘要研究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年龄层复杂,有一定的赚取资金能力,学习科研能力强,余暇时间少等。多年来,对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针对于研究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很少。本文对上海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正确引导他们在学术研究之余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运动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推进高校研究生体育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研究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

以上海师范大学的500名在校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体育学院、旅游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对外汉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共十个学院,每个学院随机选取5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影响上师大研究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基础对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和发展性消费,研究生的生活费基本来源于学校的补助和自己的课余时间兼职去赚取,少部分研究生经济来源是靠家里的补贴,其消费能力除去自己的生活开销剩余的并不多。调查发现,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他们个人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对他们体育消费有一定的影响。

(二)体育消费品价格对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体育消费品价格是影响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体育消费品价格高低的认定应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情况良好,自己又可以有能力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则价格对于体育消费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会减小,反之则会增大;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质量,消费品本身的性价比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上师大研究生的体育消费。

(三)体育兴趣爱好对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成为影响上师大研究生年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喜欢的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对不同的研究生体育消费水平进行比较时,男生所占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女生。这其中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即是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四)传统的消费习惯对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在我国现在的经济条件下,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体育消费还属于比较高的消费。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对于他们而言,社会上的发展与他们的关系不大。调查显示,上师大研究生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仍然是体育实物类消费,与其他相关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受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影响,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鞋帽上,是受我国以实用为主的消费习惯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三、建议

(一)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研究生体育消费意识

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提高他们体育以及体育消费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爱好,从而为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打下基础,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积极参与到体育消费当中。虽然上师大研究生普遍对体育消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我们要更进一步的加大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有规律的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是一项对自身健康的投资,形成终身体育和终身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学院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转变消费态度,树立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行为,培养并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习惯。使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且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二)发挥高校校领导和体育部门的作用,积极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使高校研究生顺利的进行体育消费则高校学生必须掌握某种健身技能,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形成爱好,能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体育学院作用的发挥。体育学院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时也要对各种体育知识和信息对学生进行传达,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体育运动,认识到体育消费的必要性。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班级间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组织观看更高水平的比赛等。

(三)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体育消费

体育市场的交换对象是体育服务产品和体育物质产品。为了不断促进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满足研究生日益提高的体育消费需求,在对市场进行管理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做好市场调查预测。商家可以根据高校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制定合理的价格和销售类型。其次,体育消费是和大众传媒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做好宣传工作,注意和大众传媒结合制定相应的体育消费方式。制定合理的价格和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是进行高校体育市场开发时应注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最后,需要注意提高体育消费场所的质量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否向广大体育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价格合理、服务优质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取决于体育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素霞.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2(1):107-110

[2]周晓燕,冯萌.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8(5):101-105.

消费水平调研篇6

关键词:消费者分类;转基因大米;购买意愿

中图分类号:F71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7)01-0049-09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1006

一、引言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被认为是继绿色革命后的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很可能成为解决21世纪人类和社会发展所面R的食物短缺问题的最有力工具。[1]65农业转基因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为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公共科研主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果。自1997年以来,我国已允许杨树、矮牵牛花、番茄、甜椒、转基因棉花、木瓜等6个品种的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六位。①2009年,我国政府为植酸酶玉米和转基因Bt水稻颁发了安全生产证书。

然而,转基因技术从其问世的那天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特别是2009年农业部发放转基因水稻品系安全证书以来,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态度几乎一边倒是反对的声音。这些争论加剧了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疑虑,影响了政府和企业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投资,制约了转基因产业的发展。[1]于是,继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于1997年获准生产之后,我国重要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便再未有任何进展。研究消费者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行为,明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和技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全面了解这场争论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2]

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以及转基因技术及食品信息的传播,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和支付意愿均明显下降。例如,黄季j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大米和改善营养的转基因大米的接受程度分别为61%和67%;张熠婧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上述两种转基因大米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228%和320%。Lietal[5]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转基因大米,消费者愿意为转基因大米支付38%的额外价格;而郑志浩[2]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转基因大米比普通大米价格低42%的情形下,消费者方愿意购买转基因大米。然而,上述研究结果均基于消费者样本总体,除了Zhangetal[6]外,很少有研究致力于分析不同类型的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行为。

开展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行为研究,可以挖掘消费者行为的深层次动因,丰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涵,同时有助于政府或者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或营销策略。Gaskell[7]基于欧洲17个国家的民意调查结果,根据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风险和利益的感知情况而将消费者划分为“考虑风险与利益的谨慎派”“仅考虑利益的乐观派”“仅考虑风险的怀疑派”以及“对风险和利益都不感兴趣的逍遥派”。Chirstopheetal[8]根据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态度将样本总体划分为支持者、反对者及中立者。此外,BakerandBurnham[9]和Kaye-Blakeetal[10],也分别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消费者进行了分类研究。Zhangetal[6]基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中心收集的2002―2003年的城市消费者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城市消费者分为“食品安全第一”人群、“营养品质第一”人群、“转基因怀疑者”人群以及“转基因非食品支持者”人群。上述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消费者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行为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消费者的个人与家庭特征、对风险的感知以及生活方式等,均能够反映出不同类型消费者群体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认知和态度。[6]

基于2013年全国15省份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剖析不同类型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视为郑志浩[2]研究的延续。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问卷的设计与消费者的分类;第三部分报告调查的组织实施情况及其结果;第四部分设定模型、展示并分析结果;第五部分得出基本结论。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高杨: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

二、问卷设计及消费者归类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消费意愿调查”数据开展研究工作。问卷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消费者个体和家庭特征;第二部分为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认识水平,包括消费者的生物技术知识水平、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主观认知水平以及消费者获取食品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等;第三部分为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用转基因玉米饲养的畜产品、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大米和改善营养的转基因大米的接受程度;第四部分为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采用三边界二分选择法,了解不同转基因水稻信息提示下,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意愿的购买意愿;第五部分为信息接收情况,通过设置3个对/错提问,了解消费者是否接收了第四部分中所述信息。有关问卷设计方面的具体内容参见郑志浩。[2]

图1展示了三边界二分选择的提问设置内容。转基因大米概念之后,所有调查对象均回答以下提问:“如果您购买大米时有两种选择:一种大米是普通非转基因大米,另一种是转基因大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两种售价均为5元/公斤,您会买哪种?”如果调查对象选择购买普通大米,则其必须回答起始价格低于5元的双边界二分选择提问,即“如果转基因大米价格为pl(小于5元)时您是否购买转基因大米?”如果该调查对象回答“否”,则其须选择“如果转基因大米价格为pll时您是否购买转基因大米?”此时的转基因大米价格pll低于pl;如果该调查对象回答“是”,则其须回答“如果转基因大米价格为pl2时您是否购买转基因大米?”此时的转基因大米价格pl2高于pl。如果调查对象选择购买转基因大米或者转基因大米和普通大米皆可,则其必须回答起始价格高于5元的双边界二分选择提问,即“如果转基因大米价格为ph(大于5元)时您是否购买转基因大米?”如果该调查对象回答“否”,则其须选择“如果转基因大米价格为ph1时您是否购买转基因大米?”此时的转基因大米价格ph1低于ph;如果该调查对象回答“是”,则其须回答“如果转基因大米价格为pl2时您是否购买转基因大米?”此时的转基因大米价格pl2高于ph。为了避免起始价格偏差,共o置了10套初始投标值pl和ph,次投标值相应地以025元幅度递增或递减。图1三边界二分选择提问设置

根据三边界二分选择结果,本文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转基因大米偏好者群体、转基因大米排斥者群体以及价格敏感者群体。具体说,在标价范围内,无论提问标价如何上升均愿意购买转基因大米的调查对象,归类为转基因大米偏好者群体,简称转基因偏好者;无论提问标价如何降低均无购买转基因大米意愿的调查对象,归类为转基因大米排斥者群体,简称转基因排斥者;介于上述两个群体之间的调查对象,则归类为转基因大米价格敏感者群体,简称价格敏感者(见图1)。

三、样本调查及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7-8月份,调查区域涵盖了12省3直辖市共49个城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均是大米为主食的城镇。调查工作由招聘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承担,通过对其亲戚、朋友或者邻居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调查,收集调查数据。为了确保调查质量,所有调查员均参加了培训,并领取了关于如何填报相关项目、如何询问以及调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的调查指导手册。另外,调查组织者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督查和指导调查工作;调查组织者发放给每名调查员高于一般调查活动的劳务费,以增强调查员工作的责任心。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50份,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114份,有效问卷936份。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由于剔除了“对转基因大米的了解程度”提问项中回答“不知道”的样本,本文研究所用样本少于张熠婧等(2015)采用的952个样本。调查对象的男性比例为516%,男女数量基本持平;样本总体的平均年龄为37到38岁之间;样本中受教育程度一项比例最高的是大专或本科,占416%,其次是高中或高职、初中或中专,各占五分之一左右,最少的是小学及以下(738%)和研究生(636%)。本次调查的家庭平均人口数为352人,大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城镇家庭规模286人。该结果,可能与调查项目的具体规定有关。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城镇家庭规模数据来自于城镇住户登记,其对家庭有严格的定义,即城镇家庭人口指居住在一起、经济上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而本次调查并没有强调这一点,部分子女虽已婚配,未与父母共同居住生活但联系密切,在调查过程中,仍被其算作家庭人口。样本平均家庭月均收入为5000~6000元之间,稍低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月均收入(6425元)。来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镇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46%、592%、225%和183%。

转基因偏好者人数为57人,占样本总体的比例为61%(见表1)。这个群体似乎已经建立起对转基因大米的强烈购买欲望,当其平均标价高达72元时依然选择购买转基因大米。转基因排斥者人数达408人,占样本总体的比例为436%。与转基因偏好者群体完全相反,转基因排斥者群体似乎已经形成了对转基因大米明显反感态度,当转基因大米标价为25元时依然选择不购买转基因大米。

2价格敏感者人群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与表1和图2的结果一致,价格对价格敏感者人群的转基因大米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价格的边际效应结果显示,每升高1元,消费者购买转基因大米的概率降低343%。此外,价格敏感者人群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其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也随之提高,表明价格敏感者人群视转基因大米为“正常品”。因此,收入水平与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呈负相关的研究结论(仇焕广等,2007),适用于部分消费者(如转基因排斥人群),但并不适用于占消费者比例50%以上的转基因大米价格敏感者人群。

“2012年黄金大米事件”对价格敏感者人群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媒体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负面报道会显著降低这个群体的购买意愿。价格敏感者人群关于转基因大米的主观认知水平对其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价格敏感者人群对转基因大米的利益感知大于风险感知,其对转基因大米的认知基本上是正面的。

除了上述变量外,年龄和职业变量也对价格敏感者人群的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表2结果显示(模型3),年龄越大的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越高;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学生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相对于其他不稳定职业明显较低。

五、基本结论

开展不同类型消费者群体对转基因大米的消费行为研究,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13年15省份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依据对转基因大米价格的反应结果,将消费者总体划分为转基因偏好者、转基因排斥者以及转基因大米价格敏感者人群,并对这三个人群的转基因大米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D基因排斥者与价格敏感者是社会经济层次不同的两个群体,前者受教育程度、生物技术知识水平、来自大城市比重、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家庭月均收入水平、对转基因大米的了解程度以及对“2012年黄金大米事件”的知晓程度等,均显著高于后者。

第二,随着对转基因大米主观认知水平的提高,转基因排斥者对转基因大米表现出愈加排斥的倾向,表明这个群体对转基因大米的负面认知主导了其消费行为。因此,强化政府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监管,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加强科学的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知识的传播,既有利于保护这个人群的利益,也有助于逐渐改变这个群体对转基因大米所持的排斥态度。

第三,除了价格和其他消费者个人和家庭特征外,转基因大米的主观认知水平对价格敏感人群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这个群体对转基因大米的认知基本是正面的;“2012年黄金大米事件”则对这个人群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媒体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客观报道内容有助于提高这个人群对转基因大米的购买意愿。

第四,转基因偏好者人群和价格敏感者人群均视转基因大米为“正常品”,而转基因排斥者人群则视转基因大米为“劣等品”。因此,从消费者整体来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排斥。

参考文献:

[1]仇焕广,黄季j,杨军政府信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07(6):65-74,153.

[2]郑志浩.城镇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需求研究[J].管理世界,2015(3):66-75.

[3]黄季j,仇焕广,白军飞,等.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61-67.

[4]张熠婧、郑志浩、高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基于全国15省份城镇居民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6):47-59.

[5]LiQ,CURtiSK,mCCLUSKeYJ,etal.ConsumerattitudestowardGeneticallymodifiedFoodsinBeijing,China[J].agBioForum,2002(5):145-152.

[6]ZHanGX,HUanGJ,QiUH,etal.aConsumerSegmentationStudywithRegardstoGeneticallymodifiedFood[J].Foodpolicy,2010(35):456-462.

[7]GaSKeLLG,aLLUmn,waGneRw,etal.GmFoodsandthemisperceptionofRiskperception[J].Riskanalysis,2004,24(1):185-194.

[8]CHRiStopHei,BRUHnm,RooSenJ.Knowledge,attitudestowardsandacceptabilityofGeneticmodificationinGermany[J].appetite,2008(51):58C68.

[9]BaKeRGa,BURnHamta.ConsumerResponsetoGeneticallymodifiedFoods:marketSegmentanalysisandimplicationsforproducersandpolicymaker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Resourceeconomics,2001,26(2):387-403.

[10]KaYe-BLaKew,o’ConneLLa,LamBC.potentialmarketSegmentsforGeneticallymodifiedFood:ResultsfromClusteranalysis[J].agribusiness,2007,23(4):567-582.

消费水平调研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化,各种促进高校招生的高教体制改革措施得以实施,我国在校大学生数目剧增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与其他众多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源于不同方面的力量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副产品”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自身,而是波及家庭、朋友、学校乃至整个社会。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研究也层出不穷,关注点大多集中于该特殊消费群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黄敬宝在《大学生消费特点探析》中指出,“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有钱而没想过自己去获取生活费用,他们对父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梁敏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引导》中提出“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李义军也提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刘营军等在《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家庭背景成正相关系,呈现多层次性。”董玉刚(2007)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引导》一文中提到,“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社会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李晔南等在《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如是说。周丽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状态以及消费观念的学生的月消费总额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状态的学生月总通讯费也有明显的差异。

二、样本数据描述

本次调查以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共选取了500名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377份,占总问卷数量的75.4%。在有效问卷中,此次调查共有男生199人,女生178人,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此次调查多采用在校二年级学生作为样本,共183人,大三学生98人,大一、大四学生分别为68人、28人。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家庭背景、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等方面。问卷数据经核实后进行编码,并使用eviews软件对本研究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三、大学生消费情况概述

(一)整体消费基本现状

1、月消费支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林业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月支出的分布基本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月平均消费处于500元-10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几乎占一半的比例,1000元-1500元、300元-500元两个阶段的次之,处于极高的1500元以上和极低的150元以下都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来看,低于500的水平的人数大于高于大于1000的人数。调查中关于月消费支出只是涉及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将学生每年的学费和其他的大额消费支出算入其中。

2、经济来源的调查

关于经济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父母提供,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家人对其消费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其消费观念的树立上的影响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为强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负责任、不顾后果、不理性的消费。

(二)个别消费支出分析

1、对恋爱消费的调研分析

由样本数据得,357个人中共有153个人谈恋爱,占到42.9%。在谈恋爱的同学中其恋爱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平均水平是21.12%。但是各自在交往方面的支出是不尽相同。通过数据分析得大部分恋爱同学在此方面的支出仅为每月50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消费大于150元,而恋爱支出在500元左右的同学其月生活费基本在千元以上,属于家庭富裕一族,且每月都有多多少少的透支状况。但是通过对恋爱支出与收入的回归分析,其两者存在强烈相关关系的可能性较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人际交往支出分析

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对人际交流交往方面的支出分析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此方面的支出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支出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得人际交往方面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12.07%。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交际方面的支出的总体水平为平均100元-200元,其中包括聚餐及请客、赠送礼物、集体出游等费用。大多数的同学在交际方面的支出还是比较理性的,能很好地把握支出度。

(三)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消费用途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用途主要有伙食支出、学习支出、娱乐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由分析可以看出伙食支出是本校大学的最重要的支出类型,这与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经济上独立是相关的。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而且人际交往居于第三位,在总支出中占到了12%的比重,这些都更加凸显出大学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当前的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已经成为了仅次于伙食的一方面支出,这个结论是与当前的许多其他学者的结论相契合的。

2、主要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LinearexpenditureSystem,eLeS)是经济学家Lu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模型表示为:

Vi=piqi+bi(Y-Vo)

其中,Vi是对第一类商品的消费支出,pi和qi分别为第一类商品的价格和基本需求量,bi为边际消费倾向,Vo为基本需求总支出,Y为收入水平。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进行消费结构分析,可以直接运用截面资料进行参数估计,还可以用来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基本需求分析。本文运用eLeS模型分析大学生消费基本生活水平线、需求弹性,对大学生消费情况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1)关于基本生活需求,即贫困线基本生活水平线的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生活费与各项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北林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即贫困线为每月401.26元。只有少数同学是低于基本水平线。该水平与2007年的全国农村基本生活线水平1190元相比,占将近1/3。其中伙食消费居主导地位,其次是娱乐支出占到21.4%,而对于全国水平而言一直占很大比重的衣着消费在此次调查中分析只占到了9.24%。说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有一定高度的,并且具有特殊性,这与大学生的社会特点是是符合的。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在线性支出系统的参数中,表示超出基本需求的消费中用于购买第i种商品的比重,称为边际消费倾向。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小排序是:娱乐>伙食>人际交往>衣着。由分析得,伙食、衣服消费、娱乐、人际交往与每月的收入(生活费)存在相关关系。分析看出,每增加1个单位的收入,会使娱乐支出增加0.249个单位,伙食增加0.186,服装与人际各增加0.0929和0.0947。娱乐消费对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最大的,甚至大于伙食支出,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生活特点。但是这种生活消费结构特点亟需规范和培养教育。

(3)需求弹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伙食这一维持生命必须的消费支出是缺乏弹性的(弹性1的。这表明只要大学生的收入即生活一旦发生变化,对伙食是无太大影响,而对娱乐、人际等具有很大的正向影响。

当生活费减少,大学生会随之降低娱乐、交往支出,这与前面的把伙食作为基本生活支出,而将娱乐等作为类似于高档生活品的消费支出。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品质虽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

四、思考

(一)家庭方面

尽管大学生已成为独立消费的个体,但家庭作为影响其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应该承担起引导与培养的义务。家长应加强引导规划,从消费理念、消费支出控制等方面关心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消费行为。

(二)学校方面

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消费不理性的重要原因,学校理应发挥其育人方面的巨大优势与条件,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专业引导。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应该发挥其在大学生的培养中的特殊地位,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等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收入的尝试。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相关的理财教育和引导的力度,鼓励学生做出学期的支出计划、自我纠正消费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可以依托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活动,倡导学生“supportoneself”、“自理、自立”的理念。

(三)社会方面

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所起的作用是宏观但潜移默化的,社会组织、各种媒体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消费,为祖国的将来培养栋梁之才。

(四)个人方面

大学生群体自身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应自觉加强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理性思考与塑造,减少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主动培养自己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财商”,为自己以后“成人、成事、成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敬宝.大学生消费特点探析[J].江苏商轮,2007(12).

2、梁敏等.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引导[J].市场调研,2008(584).

3、李义军.浅论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正确引导[J].商业研究,2008(527).

4、刘军营等.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7(12).

5、董玉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及其引导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7(5).

6、李晔南等.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1).

7、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赛的因素分析[J].统计观察,2007(22).

消费水平调研篇8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社会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如今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更多的是针对女性消费这一大的社会群体进行研究,更进一步的研究可伸展到对80后女性的消费研究,很少有学者对女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这个极其特殊的消费群体进行研究,并且关于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微观上多数是从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自卑心理表现及调节、宿舍人际关系、援助工作、心理问题、社会支持网络、科学素质研究等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宏观上多是研究其经济、交际、就业、心理等方面,但是贫困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与其他群体有一定的区别,贫困女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在学校的整体氛围中乃至社会上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特征上表现的不是很明确。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将以沈阳师范大学具有一定消费特点的贫困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探索,并试图全面了解贫困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消费情况,探索贫困女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调查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沈阳师范大学部分本科贫困女大学生,二、三年级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1.4%和26.5%,其中63.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县级及其管辖之内的乡镇、农村地区,并且多数贫困女大学生来自农村,所占比例达到34.7%。

(2)调查工具。自编问卷,问卷共15道题目,其中有关消费水平和消费来源地题目分别为1道和2道题,消费行为方面有7道题,消费结构方面有3道题,个人基本信息方面有2道题。3、问卷回收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65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为49份,有效回收率为75%。

(二)综合观察法

本次调查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个体性信息、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等方面作为自变量,通过对自变量进行统计上的频数、频率、相关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实现对因变量――贫困女大学生日常消费心理的综合性分析。

三、概念界定

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高等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本研究选取地点为沈阳师范大学,该学校中女大学生占据严重比例,并且在这个群体中,贫困女大学生更是一支特殊的消费群体。

消费行为:本研究的消费行为概念强调的是消费者角色和消费者决策过程,是一定社会环境期待下的消费者为了满足要求,在购买产品中的决策过程。其中包括该特殊群体在购物及日常生活中进行消费活动时所存在的购买动机、地点寻求、购买陪同对象、品牌等几个方面。

消费水平:指按照人口平均的消费品或劳务的数量,反映了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满足的程度。本问卷中通过被调查群体的平均月消费额来表现。

消费心理: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胡娟,2003)。

四、研究小结

(一)就消费目的而言,本次贫困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费项目为食品、通讯、学习资料,其消费结构呈现在服装购买上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和款式,饮食考虑主要是可口与饱腹,这些数据证明了贫困女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在消费程度上满足其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本次数据分析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水平呈现低水平状态,其消费来源最主要是靠家庭、其次靠制度性(如贷款、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获得,而勤工助学在这一群体中却占据很小比例。同时助学金本身是一个经济参考评选的结果,其本意是应该是发给指定对象的,但据研究者本身了解,现有的助学金的发放就正如现行的低保生活补助,本身掺杂了诸多的非经济性因素,比如:人情、关系等因素。

(三)就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而言,贫困女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主体人员在消费时往往呈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其消费项目主要倾向于满足基本需求,如食品、通讯和学习资料;购物时往往会存在“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这些行为;其购买服装的地点最多选择小店;购买服装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价格和款式;购买同类商品时主要参考自己的需要程度;她们往往关注打折消费品;着装的购买主要基于穿着应很舒适;在日常生活饮食时最主要考虑的是饱腹和可口。这些特征表明当代贫困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的理性,并且其消费心理呈现出一种成熟状态。

(四)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多数是手机、mp3和笔记本电脑,所占比例分别为97.96%、67.35%、59.18%,其余16.33%和10.2%的人群拥有数码相机和台式电脑。针对这一数据本次研究认为:正如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须品一样,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电子必需品,而传统意义上认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是一种奢侈品,在本次调查研究贫困女大学生日常消费心理研究中对这一观点提出疑义,就其原因,可能是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如:二手电脑、低端电脑的存在可能仅需低廉价钱就可获得,而高端电脑和数码相机需要非常高昂的金钱来支付,正是这一巨大价格差异的存在,才造成多数贫困女大学生现阶段拥有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

参考文献: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297298

[2]周裕新.现代女性心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3]王宁.关于消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9,05

作者简介:

消费水平调研篇9

【关键词】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刺激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首选措施,更是当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要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应启动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应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因而,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当务之急应是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因而,关注农村居民消费,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并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经济的发展对边疆的稳定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要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的增长,因而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消费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提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信息,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对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快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费问题是现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恩斯从心理因素入手提出了包括“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建立了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理论,为消费结构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自凯恩斯之后,出现了诸多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尤以佛里德曼(1976)、莫迪利安尼(1985)、杜森贝里、霍尔(1978)等人为代表。1976年佛里德曼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收入分为瞬时收入和持久收入,消费分为瞬时消费和持久消费,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当前的消费支出,即居民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我国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63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初教授在其所发表《关于消费问题的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消费结构的概念。1983年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作为我国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远耍系统地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今年来消费结构研究方法更是趋于新颖化。董永茂(2005)采用eLeS模型,利用1998、2003年浙江省农村家庭消费开支调查资料,对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杭斌、申春兰(2005)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来证明潜在的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农户的预防性储蓄有着密切关系;郭爱君、武国荣(2008)通过建立aiDS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九五”和“十五”两个时期的中国农村居民七大类商品消费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对数模型、二次移动平均模型(Dmam)、综列数据模型等均为目前消费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国外侧重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居民消费结构所涉及的具体方面,如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居民消费结构的预测等多方面的定性分析,以及应用数量方法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定量分析等。尽管在国内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已有很多理论成果,但是大部分是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关于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三、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近年来新疆农村居民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以下通过对新疆农村居民的吃、穿、住、用等方面人均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比重的变化图来研究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食品支出

新疆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从2000年的618.2元上升到2011年的1589.5元,11年的时间新疆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增长了2.57倍。恩格尔定律指出,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将随收入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由下图可以看出2000~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从2000年22%左右下降至2011年的15%以下,说明新疆农村居民并正向更好生活阶段迈进。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从恩格尔系数变化所得到的结论。

(二)衣着支出

近十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欣赏品味在不断提高,新疆农村居民在穿着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农村居民已不仅仅满足于“穿”的本身,也更加注重于质量和款式等方面的提高。相关数据表明2000年新疆农村居民用于衣着方面支出为114.26元,到2011年增加到了372.1元,是2000年的3.25倍,而2000~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为2.57倍,低于衣着支出的增加幅度。可见,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衣着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这一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甚至有些年间偶尔有上升趋势,但近十年间新疆农村居民衣着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正是恩格尔定律的一次运用。

(三)居住支出

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场所,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农村住房消费变化是最直观、最明显的。其总的特点是农村居民住宅面积逐渐扩大,住房质量逐年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的人均居住支出1025.3元,相比于2000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70.9元,增长了6倍;从下图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新疆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6.06%上升到2011年的9.11%。反映出这一时期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长,改善住房条件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建房的积极性提升明显。

(四)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支出

近十年来新疆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一直持续快速增长,其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增加,由2000年的2.61%上升到2005年的3.35%,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加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四、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下面特从农民最终消费支出(亿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不断增长

2000~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亿元)由159.97亿元增加到675.6亿元,增长了4.22倍,年均递增12.75%。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2000~2012年,新疆居民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由1236.45元增加到5301.3元,增长了4.29倍,年均递增12.9%。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支出(元/人)由170.9元增加到1025.3元,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16.1%。

(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增加。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50%下降到2012年的36.1%,下降了13.9个百分点。虽然农村居民消费较低,但消费结构已逐步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生存消费比重下降,享受和发展消费所占比重上升。

五、新疆农村居民整体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的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1995~2005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的货币化程度在逐年提高,其中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元/人)、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元/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元)四类消费几乎完全是货币化消费几乎完全是货币化消费。自给性消费程度最高的是食品消费,由2000年50%的自给自足下降到2011年的36.14%;居住类消费货币性程度从2000年的13.82%上升到2011年的23.312%。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元/人)从2000年的5.96%上升到2011年的8.57%,表明新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六、结论与建议

新疆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的比重较多,促进新疆经济增长首先做好农村消费问题工作,农村居民存在有欲望但不能消费的现象。

我们知道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是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目前状态一下子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刺激消费需求不可能,首先靠投资的力量,南北疆调整投资投入量,促进经济发展,缩小经济差异,调整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平衡,保证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然后,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引起居民消费的增长,消灭有消费欲望但没能力消费的问题,只有消费增长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再次经济稳定发展,可以缩小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差距,平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才能同步发展。最后政府对农村的投入量主要为调整农村居民居住类支出和医疗保险类支出,所以为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调整农村居民文教类,居住类,和医疗保险类支出,文教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消费增长相对缓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不足。在增加收入刺激的消费的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整消费结构,保持外需的基础上扩大内需,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正确调整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缩小城镇和农村,南疆和北疆居民消费差距,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高鸿严.《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高敏雪,李静萍,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龚曙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4]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5]高敏雪,李静萍.《经济社会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6]何烧群,金勇进.《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7]何烧群,刘文锓.《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8]达莫大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9]杨永忠.《消费不足与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10]蒋萍.《社会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消费水平调研篇10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影响因素

1.前言

中学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走向。而且中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孤立的消费问题,它关系到中学生在各种价值观形成之前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消费从本质上属于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中学生体育消费是满足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活动,它反映了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通过对济宁市第十五中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育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转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引导学生合理体育消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济宁市第十五中学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7人,女生73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阅读与本研究有关的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中学生心理学等相关书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的160名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8份,回收率98.75%,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为97.46%。

2.2.3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3.1.1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

通过对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的调查可见,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成熟时期,即使个人的自主性有所发展,但在做出个人行为时,仍然要在心理上得到其同龄群体的认同和支持,一旦自己的行为或言论与周围的人不一致,就会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最初的想法,通过调查可见从众心理的消费动机占23%,从众是中学生消费的一种心理表现,促使中学生中出现攀比的现象,客观上提高了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调查表明,中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受同学朋友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有时有攀比的心理,周围同学、朋友的体育消费水平高的中学生,他的体育消费的水平相对就高。通过体育能得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和认识很多的朋友也是现在中学生选择参与体育的主要动机。(见表1)

3.1.2对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运动爱好的调查

运动爱好促进体育消费,体育消费促进运动升级。运动爱好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爱好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爱好。当人们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等方面。通过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运动的有87人,占56.5%,学生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表现为一般的有46人,占29.9%,学生不爱好运动的人数为21人,占13.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运动爱好浓的学生,体育上的消费尤为突出,运动爱好浓厚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学生对喜欢的服装、运动项目,以及其它体育商品等,能够不考虑其它因素,而积极选择,有时还愿意花高价、进行体育消费。

3.1.3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男生和女生运动项目的调查

通过(表3)可以看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男生普遍对三大球项目感兴趣,而女生大多喜欢活动量小又易于掌握的运动,比如羽毛球和健身操。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进行体育消费项目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却表现在三大球上。这说明,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男生则喜欢三大球,倾向激情、对抗、技能与体能和个往,女生则喜欢娱乐平和,倾向形体、情感、运动量较小的运动。

3.1.4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男生与女生一学期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但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喜欢体育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投入在体育上的消费也多于女生。因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所以对体育服装和体育器械的需求和要求比较高,所以男生的总体消费水平都要比女生略高。

3.1.5对中学生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

从调查统计结果(表5)可以看出,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消费问题上也是一样。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而这些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女或成员。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产生影响,其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家庭收入高的中学生有一定的钱可以自己支配,这样就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家庭收入低的中学生自己可以支配钱较少,体育消费的水平就相对较低。

3.1.6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

体育消费金额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体育消费水平。正如(表1)对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在有效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学生在一学期体育消费的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学生为27人,占调查人数的17.5%,700—1000元的学生为2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3%,400—700元的学生为6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9%,100—400元的学生为2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2%,100元以下的学生为23,占调查总人数的14.9%。(见表6)

通过数据显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在体育消费的水平与其他中学相比还是相对较低的。产生这种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3.1.7济宁市第十五中学体育消费类型的总现状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愉悦身心的有效方法,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推广。现代中学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但他们正处于思想倾向、志趣爱好不稳定、行动易受感情支配的阶段,其行为与意识存在较大的不一致,体育消费观念淡薄,以及消费意识较差,直接影响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分为三大类:即体育实物型费、体育精神型消费和体育参与型消费。体育实物型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小型的健身器械(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精神型消费包括订购各种体育书报;体育参与型包括培训班学费、体育活动场馆租用费用等。(见表7)

3.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上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其中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最高。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体育消费也更加多样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

4.1.2调查显示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上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大部分学生选择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部分学生选择体育器械、体育书报的消费,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健身场馆、体育培训的消费。

4.1.3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受运动爱好、性别、运动项目、参与动机、闲暇时间以及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4.2建议

4.2.1加强对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

4.2.2引导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进中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

引导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切实把“健康第一”作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根本宗旨。重视中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体育消费以体育参与型消费为主,实物型消费与资源型消费为辅的体育消费结构,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

4.2.3克服制约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避免他们不合理的体育消费。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方便中学生选择自己喜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消费观,对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观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体育能得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和认识更多的朋友也是现在中学生选择参与体育的主要动机,正确的引导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合理的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侯亚娟等.对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6):37-99.

[2]沈幼华等.影响上海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89-92.

[3]张小玲.我国体育的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5-17.

[4]薛林峰等.浙江省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结构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1):58-77.

[5]张辉,罗建英.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