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2:52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1

论文关键词: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特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不畏艰难,最终以51块金牌,21块银牌,28块铜牌,位居奖牌榜之首,体现出了中国体育健儿的刚强本色,这证明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健身意识、人数、健身场地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1研究对象

以渭南市临渭区所有居民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走访调查200人,问卷调查800人(收回有效问卷783份)。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居民健身场所多样化

通过调查得知特点,居民健身场所成多样化趋势,在广场健身的居民最多,活动的人数为占健身总人数的32%;其次是公园,活动人数为30%,小区健身路径为18%,去运动场健身的人数占8%,在临街空地健身的人数为6%,到俱乐部健身的居民有5%,其他地方健身的人占1%免费论文。公园、广场和小区健身的居民共有80%,由于公园、广场有人组织集体健身操,并且有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械,吸引大量的人参加特点,小区内的健身场所近,方便群众锻炼,所以这两个地方的人多;生活条件的改善,去俱乐部健身的人有所增加;临街的商铺及饭店组织员工在店前进行体育锻炼,极大的增加了临街空地健身的人数。

3.2健身内容

调查显示,渭南市居民健身的方式由多到少以此为健身操或秧歌、健身走或跑步、太极拳、篮球和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轮滑和自行车、踢毽子等。健身操和秧歌是老年人健身的首选方式,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时青少年和上班族的首选健身方式,轮滑和自行车等新兴体育项目也成为部分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首选,整体来看,居民健身首选娱乐性内容。

3.3居民健身的时间和频率

把一天的时间分成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四个时间段。调查显示早上健身的人数为20%,上午健身的人数为8%特点,下午健身的人数为15%,晚上健身的人数为57%。早上健身的主要人群是老年朋友和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下午主要是上班族和在校的学生,晚上主要是上班族和中老年人。

健身的频率每周7次以上的占26%,每周5-7次的占20%,每周3-4次的占16%,每周2次以下的占38%,其中每周健身5次以上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学生和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和场地及共同的爱好人群进行活动,上班族上班忙,时间精力有限,健身较少免费论文。

3.4健身人群年龄分布

通过调查得知特点,健身人群年龄结构成两头多中间小的“V”字形。24岁以下的人群健身人数多,这类人群主要是在校学生,时间充足、精力旺盛、有良好场地和器材,这些人是以后健身的主力军;中间是25-55岁的上班人群,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这些人健身较少;55岁以上的老年人注重健康,重视健身,有时间和共同的需求进行健身,所以这类人群健身人数多。24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健身人群男女性别比例相当,25-55岁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女性家务劳动较多且照顾子女造成的。

3.5健身的目的

健身的目的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娱乐、提高技术、社交等。从调查结果看特点,渭南市居民参与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这是因为身体锻炼是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的最好方法。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不同年龄段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所区别,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以提高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25-54岁的人以娱乐和健身及社交为只要目的;55岁以上人群以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免费论文。

3.6居民健身消费情况

居民健身消费包括健身的器材、服装、场地培训费用及相关的费用支出。调查结果显示,53%的居民健身消费主要在运动服装上,32%的居民健身消费主要在体育器材上,15%的居民健身消费主要是场地、培训、体育信息方面。健身消费受经济收入、健康价值观、时间等方面影响。调查数据表明:26%的居民健身消费每年在100元以下;26%居民在101-300元之间;24%的居民在301-500元之间;18%的居民在501-1000元之;7%的居民年健身消费超过1000元。从数据可以看出,68%的居民健身消费在301-1000元,健身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也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注意健身和娱乐。

4结论与建议

4.1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了健身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活动场地分布较广,室内外结合特点,器械和空地合理利用,基本满足了居民健身的需要。但是临街的场地和不平整及光线不好的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大的健身场地和公园健身器械好,但是较少,不方便居民就近健身的需要免费论文。因此,应该多修建和开发一些小的健身场地和小区健身路径,方便群众就近、安全的进行健身活动。

4.2城镇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健身操、健身走和跑步、太极拳、秧歌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参与的人也较多。新兴项目轮滑、滑板、自行车等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都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使得年轻人有机会进行这些娱乐活动。

4.3健身人群分布于所有年龄段,但是老年人和青少年较多,中年人较少,应该多做宣传特点,促使中年人多进行健身。健身主要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全民健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健身观念的增强,健身场所的增加,健身内容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杨建设,马丽侠.西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6,4.

[2]闫振龙,陕西省知识分子的体育消费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7.

[3]张永军,休闲体育消费:一中都市体验经济[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

[4]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2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之年,是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5年)》实施之年,今年8月8日是第四个全国“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日”活动,对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5)》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我省“全民健身、健康山东”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继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20__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广泛组织开展20__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及省教育厅、市教体局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活动组织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5年)》为抓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形式,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宣传质量,动员和引导全省、乡镇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一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实效性强、便于参与、利民惠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健身的意识,激发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民健身日”的成果,在全县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动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二、活动原则

开展20__年“全民健身日”活动要坚持和把握“突出主题、公益惠民、广泛动员、因地制宜、节俭高效”的原则,做到主题鲜明,精心策划,突出公益,关注民生,积极发动,社会动员,结合实际,创新特色,厉行节约,务实求效。

三、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

20__年“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为:“每天锻炼一小时”。“全民健身日”宣传口号:“健身计划、健康行动”“我健身、我快乐”“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提出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其他宣传口号。

四、活动时间

8月8日为全省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月(周)”、“全民健身节”等有效性形式,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

五、活动内容

我县将于8月8日举办庆祝“全民健身日”大型全民健身展示活动,邀请市、县领导参加开幕式并与群众共同进行快步走健身活动。活动载体有:

1、悬挂一批宣传口号。地点分布在城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点及主会场(详细安排附后)。责任单位:县教体局,责任人:,联系电话:

2、举办一次登山赛暨庆祝“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责任单位:县教体局,责任人:,电话:

3、举办一场业余足球比赛。责任单位:县业余足球联盟。责任人:,联系电话:1

4、举办一场业余篮球比赛。责任单位:县篮球联盟。责任人:,联系电话:

5、举办一场广场太极拳、太极扇表演活动。责任单位:县太极协会。责任人:,联系电话:

6、举办一次自行车绕城骑行活动。责任单位:县骑协。责任人:,联系电话:

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应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举办庆祝活动时,应与区主会场形成呼应,形成全区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协动、集中广泛的“全民健身日”活动格局。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方式向群众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5),扩大》全民健身宣传范围。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全民健身日”活动情况和全民健身典型事例,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正确的全民健身理念。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围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题,结合我县各地特色,根据各类人群实际,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群的各类特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

(三)公益惠民,服务便民。“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提供“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条件。

(四)志愿服务,服务全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体育项目协会、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体育院校学生及其他社会力量,利用掌握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资源,向广大群众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服务全民健身活动。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全民健身日”活动实效。一是要把“全民健身日”活动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5)结合起来;》二是根据“每天锻炼һСʱ¡±»î¶¯Ö÷ÌâºÍÐû´«»î¶¯¼°»î¶¯ÄÚÈÝ£¬½áºÏ×ÔÉíʵ¼Ê£¬¾«ÐÄ×éÖ¯£¬ÈÏÕæʵʩ£»ÈýÊǼ°Ê±»ã×ܻ¿ªÕ¹Çé¿ö£¬¶ÔÔÚ¿ªÕ¹»î¶¯ÖÐ×÷³öÍ»³ö¹±Ï׵ĵ¥Î»ºÍ¸öÈ˸øÓèÊʵ±µÄ±íÕý±Àø£¬Öð²½½¡È«ÍêÉÆ¡°È«Ãñ½¡ÉíÈÕ¡±»î¶¯¼Àø»úÖÆ¡£

£¨Áù£©¸÷ÏçÕò°ìÊ´¦¡¢Óйص¥Î»¼°¸÷µ¥Ïî»î¶¯¸ºÔðÈËҪעÒâÈÏÕæ×öºÃÈ«Ãñ½¡ÉíÖ÷ÌâϵÁлµÄͼƬ¡¢ÒôÏñºÍÐû´«×ÊÁϵÄÊÕ¼¯ºÍÕûÀí£¬×öºÃ¸÷ÏîÈ«Ãñ½¡ÉíÖ÷ÌâϵÁлµÄ×ܽá¹×÷£¬°´ÕÕÒªÇ󣬻½áÊøºó£¬½«Í¼Æ¬¡¢ÎÄ×Ö²ÄÁÏͨ¹ýµç×ÓÓʼþ±¨Çø½ÌÌå¾ÖÌåÎÀ¿Æ¡£

ÁªÏµÈË£º

µç»°£º

´«Õ棺

Óʱࣺ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3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要求,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秉承“快乐体育、民生体育、和谐体育”的理念,结合2017年体育工作实际,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广泛宣传,动员和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奋力实现“中国梦”的xx篇章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活动原则

律动健康开放惠民

三、活动主题

迎亚运、立新功、展新姿,同心共筑中国梦

四、宣传口号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全民健身构建和谐喜迎亚运”,“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和谐的社会”,“走进健身场健康带回家”,“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宣传口号。

五、活动内容

(一)区级活动板块:

1.“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湘湖健身走

地 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广场

时 间:8月8日7时整

主办单位:xx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xx区体育局xx区体育总会

2.xx区围棋棋王赛

地 点:xx众安假日酒店

时 间:8月

主办单位:xx区体育局

承办单位:xx区体育总会xx区围棋协会

3.xx区网球赛

地 点:xx区体育中心网球馆

时 间:8月

主办单位:xx区体育局

承办单位:xx区体育总会xx区网球协会

xx区老年人网球协会

(二)各镇、街(场)活动板块:

各镇、街(场)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结合本地群众健身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镇、街(场)特色体育展示活动;

时 间:8月

地 点:各镇、街(场)自定

承办单位:各镇、街(场)

(三)体育协会活动板块:

有关体育协会开展具有本协会特色的健身项目展示;

时 间:8月

地 点:各有关协会自定

承办单位:各有关体育健身协会

六、职责分工

(一)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区政府办:负责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的总体指挥协调;

有关新闻单位:做好活动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

体育局:负责策划组织系列活动,及时汇总掌握活动期间各区块、活动的落实情况;引导民营场馆健身日公益开放并做好公告工作。

公安分局:制定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负责协调活动场所的治安、消防和交通秩序工作;

公交公司:负责增加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城区至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闻堰方向)往返公交车班次;

国网xx供电公司:负责保障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各场地的供电及用电安全指导;

城市管理局:负责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区域的市容管理工作,对在一定区域内搭建的临时宣传栏给予支持;

住建局:负责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各公园、广场、主要道路美化和亮灯工程,配合各有关单位在公园、广场等开展好相关体育健身活动;

卫计局:负责做好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的应急救护工作;

安监局:负责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当天的相关安全工作的督查。

(二)各镇、街(场)职责

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迎亚运,立新功,展新姿”的要求,全面负责、组织开展庆祝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三)各有关体育协会职责

根据本协会特色,开展全民健身日各类健身项目展示,宣传健身理念,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七、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镇、街(场)和有关单位要把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日”活动作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根据各类人群实际,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群的各类特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

(二)公益惠民,服务便民。“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积极倡导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同时广泛动员和组织体育协会、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院校学生及其他社会力量,宣传健身理念,开展健身活动。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镇、街(场)及有关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广泛宣传全国第九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全民健身条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传媒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全民健身日”活动情况和全民健身典型事例,以点带面,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四)排查隐患,确保安全。根据活动规模、参与人群特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案,落实安全责任人,并对活动场地、设施等进行事故隐患排查,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全民健身日期间正是我区高温和台风频发的季节,要落实防暑降温和必要急救措施,严防参加活动人员受伤。关注气象预报,如遇恶劣气候,应及时中止活动。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4

《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是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群众体育发展实施计划,其目的是从年到2015年,用5年时间,坚持从市情出发,坚持科学可行、逐步推开、持续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我市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步伐。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建设体育强市奠定基础,为实现人民健康幸福,社会文明进步,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促进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坚持依法治体,全面执行《全民健身条例》,切实保障公民体育健身权益;坚持重在基层,把全民健身工作重心放到城乡社区、农村乡镇;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制定并实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使体育健身设施网络、体育健身组织网络、体育健身指导网络遍布城乡。以活动有组织、健身有场所、服务有指导、健康有标准为抓手,逐步在全市建立起引导、团结、组织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各阶层、各类人群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新格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全市人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改善。

(一)增加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初步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市区要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大型体育健身休闲公园。加强建设小型、多样,群众就近、就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县(市、区)普遍建有综合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城市街道和100%的农村乡镇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市80%社区和农村8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区公园、广场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工作,利用率及开放率有较大提高。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二)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市、县(市、区)全民健身指导协调机构,建立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指导小组,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进《全民健身条例》施行,履行小康体育工程建设职责。广泛建立城乡基层的行业体育项目和人群等体育社会团体。85%以上城市街道和70%以上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成社区体育俱乐部,60%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三)加快全民健身指导网络建设。不断创新群众体育活动新形式、新内容和体育健身新方法、新手段、加强对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各级体育门户网站、报纸、期刊设立专栏、专题,多种形式推介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积极引进国内外科学先进的体育健身方法手段,促进优秀民族体育传统活动的开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每年定期举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市每年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以上。全市城镇居民每1000人、全市农村每2000人中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90%以上的健身活动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从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到2015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8000人。成立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50%以上的县(市、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普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各类体育骨干参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四)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广泛开展各类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全市每年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达到90项次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提高到43.5%。

(五)加强科研力量,完善全民健身的科学标准和规范体系。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普通人群锻炼标准》,政府要加大国民体质监测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县级国民体质测试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不断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群众健康状况的研究监测和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各项制度以及相关信息的制度。组织好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全面建立适应小康社会对群众体育要求的“小康体育”指标体系。

(六)构建“居民十五分钟健身休闲圈”。建设完成滏阳河、沁河两河沿岸“人字型”百里健身长廊工程,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设施70余条(处),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并在城市新建大型社区、农村新民居配套建设健身活动场地200处。两项工程完成后,与主城区原有的全民健身设施相结合,基本实现主城区居民步行十五分钟范围内拥有一处全民健身工程;同时加快社区体育辅导站点建设,初步建成以“健身有器材、锻炼有辅导”为标准的“居民十五分钟健身休闲圈”。

(七)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动员吸引城乡居民坚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和全省体育大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大中学生运动会等群体赛事活动,要组织好队伍、搞好训练,力争取得好成绩,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群体活动和群体竞赛的扎实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全民健身组织,要利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法定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农闲季节,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与竞赛。紧紧围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学校青少年三个重点,进一步发挥社区、乡镇和学校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积极倡导推广公园体育、广场体育、街头体育等活动形式,形成群众体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力争实现全市每年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达到90项次以上,到201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明显提高。

(八)打造太极拳特色群体品牌。“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化实施太极拳“六进工程”,即在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拳“进军营”活动内容。以建设五个中心为目标,即建设国际太极流中心、国际太极拳信息中心、国际太极拳观光中心、国际太极拳购物中心和国际太极拳研究中心,重点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办好一个会”、“培养一批人”、“改造一座城”、“配套一条龙”。利用五年时间将太极拳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办好一个会”,办好“中国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在总结以往办会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办会理念,提高办会效率,丰富办会形式,充实办会内容,不断扩大大会影响力,逐步强化大会的竞技性,将“中国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打造成为世界太极拳界的“奥运会”。

“培养一批人”,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大力扶持太极技术培训的手段,将大批太极拳师输送到全国各地和其他国家传授太极拳技艺,并通过这些拳师使大批太极拳习练者了解,认识太极拳,扩大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

“改造一座城”,以广府古城改造为基础,大力发展太极旅游业。打造“古城、水城、太极城”的特色旅游品牌,从而吸引大批的太极拳习练者、爱好者到到广府寻根问祖,进而带动餐饮和服务业的发展。

“配套一条龙”,配套发展太极产业链。重点开发太极拳周边市场,规范并加快太极拳器械、服装、图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力争初步形成以太极旅游业为龙头,相关产业为辅助的太极产业链。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上好体育课,开展各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全市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骨干力量。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所学校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1次以上全校性体育运动会。普及推广校园足球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兴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

(二)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开展居民小区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一个体育健身指导站,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开展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工作,打造公益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品牌。

(三)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我市农村人口众多,要建立以农民体协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组织网络,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利用农闲时间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体育三下乡”形成制度。年组队参加第七届省农运会,力争好成绩。

(四)鼓励、支持妇女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妇女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体育活动吸引和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不同年龄的妇女健身活动骨干,带动妇女健身活动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关注老年人体育。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各类体育场馆要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给予优惠接待、优质服务。建立健全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

(六)重视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助残工程”,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组队参加2014年第八届省残运会和第四届省特奥会。

(七)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与市总工会和各行业体协密切合作,充分发挥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的职能作用,在机关事业单位、各行各业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积极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好职工体育活动,积极创建全市职工体育示范单位,组队参加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

(八)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挖掘、整理和继承我市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活动。2014年组队参加第九届省民运会,力争好成绩。

(九)组队参加2012年省第二届体育大会。鼓励和支持社会体育项目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体育运动项目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比赛挖掘人才,锻炼和选拔队伍,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推动我市非奥运项目的开展。

四、政策保障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经费、机构和人员等方面抓好落实,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二)完善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全民健身工作,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形成合力。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好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体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全民健身财政制度,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支出占全部体育财政经费支出的比重,并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将本级使用的益金的60%以上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全民健身事业的经费扶持力度和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加快建设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努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基本配建标准》,加强场地设施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县级体育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县、农村新民居体育健身设施、乡镇体育健身工程、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等全民健身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野等自然条件,开辟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和单位予以适当补贴和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要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

(五)完善基层全民健身管理体制,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依托业余体校、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机构。完善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体系,继续推进“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履行全民健身工作职责。

(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六进”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并形成品牌。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大力组织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进农村”、“体育进机关”“体育进学校”、“体育进企业”、“体育进家庭”活动。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引导和鼓励公众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经常就近、就便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要利用全年各个节假日组织开展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多样和科学文明的原则,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精心组织策划好每年的“全民健身日”活动,掀起全年全民健身的高潮。以构建“十五分钟健身休闲圈”为依托,着力打造健身品牌精品。以各县(市、区)富于地域特色、传统优势的健身品牌为基础,对已形成规模、届次和品牌的体育健身活动,在特色和亮点上下功夫,形成“一县一品牌,一县多品牌”,全面提升群体活动示范效应。

(七)组织和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严格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定期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学生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八)扶持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政策,扶持大众化营利性体育健身休闲场所运营和体育健身休闲用品开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推动当地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推行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服务水平。

(九)做好全民健身宣传、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为全民健身提供有力支持。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要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常识,介绍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宣传质量,提高各级领导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并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做好2015年的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组织好培训,建好监测队伍,保证监测质量,公布监测报告,为人民群众提供健身处方,宣传体育公益形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实施《全民健身条例》配套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施行《全民健身条例》的检查监督,保证其各项规定的全面执行。

(十)建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激励机制。适时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估表彰。注重发展健身指导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先进健身站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积极选拔、推荐省级、部级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五、组织实施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59-02

2011年国务院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计划指出: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项目繁多。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从中正确选择运动项目,合理进行锻炼,都能达到保健养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健身效果。因此,应大力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让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体育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和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近现代体育的前身,是我国各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多数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有较高的观赏和教育功能。随着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挖掘整理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就有一千多个。比如苗族的射弩、彝族爬花杆、回族的掼牛、藏族的赛牦牛和押加;苗族的射弩;朝鲜族的跳板等。还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共同喜爱的,如:龙舟竞渡、风筝、秧歌、武术等。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有的是偏重于对抗和竞争性的,有的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不管哪个民族体统体育项目,具有一定强身健体,锻炼人的精神意志的功效,都是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好项目,便于广大群众选用的体育活动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爱好,从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行健身煅炼,从而促进群众性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推广,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全面开展。

二、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显著民俗特点,以健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身体锻炼活动。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它与人们的生产方式一样,被人们世代相传沿袭下来,其形式和内容也是相对固定的。如:居住在我国北方,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平日里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草原和马,其民族体育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以骑射、赛马、叼羊等,具有明显北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而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壮族、苗族、土家族、傣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其居住地多山、多水、多林木,就形成了有其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壮族的“抛绣球”、苗族“上刀梯”、瑶族的“打猎操”等具有南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种不同地域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受地理环境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通过人们口传身受的形式世代相传,使其具有的传统性。中华民族体统体育正是因为这种鲜明的传统性,才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祖国的天南地北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为各类健身群体所接受,使其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快速的增加我国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

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简便易行、便于在全国范围开展

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6年来,“全民健身”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逐步增加,人民体质逐步增强,全民健身运动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形成。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国家对体育的投资还十分有限,我国目前人均体育经费还很少,缺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必要的场馆和器材,难以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因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多、当地财政大都比较困难、对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淳朴自然、贴近群众生活、简单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如:武术、踢毽子、打陀螺、放风筝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不但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场馆、也不需要不断的经费投入,可以成为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用、最易推广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四、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可以有效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几千年来,由于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受我国哲学思想“中庸”、“和”、“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重视动与静的结合,神内形外的一致,强调“形神兼备”,讲究“内外之合”,尤为重视其“精、气、神”的统一。在这些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历来强调,通过体育运动不但要对身体外部肌肉、力量进行锻炼,同时还要对人内部“精、气、神”的锻炼,通过导引、气功、武术等,最终使人的身体与精神达到最佳状态。除此之外,还重视锻炼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认识到形体、精神、健康、寿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内”与“外”的统一。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使人各种运动协调,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这些体育项目都具有较强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特点,使人久练而不感到枯燥乏味,使人的精神、气质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健身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广泛开展

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大多数“老、少、边、穷”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十分困难,缺少必要体育场地和器材,教育经费紧张,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逐步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体育院系也逐步增加了武术、摔跤、围棋等民族体育课目。现在,一些民族地区中小学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选择性的开展了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各地应根据各民族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遵循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发展的规律,精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材或代用教材,在学校中大力推广、使用。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体育经费紧张、缺少体育场地的问题,而且还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后继有人。同时,也可改变我国学校体育中只重视现代体育项目,轻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使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中比翼齐飞,共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于成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董渝.浅谈的普及与推广[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6).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发挥全民健身的政治、教育、凝聚、引领、阵地等“五大功能”,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推进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五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新疆相适应的、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化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旅游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培育文明风尚、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建设健康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实现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展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门类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科技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全民健身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弘扬体育文化,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加强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工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途径,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开展全民健身宣传,积极传播正能量,去除“极端化”,为全民健身工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挖掘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办好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扩大影响力。

(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结合各类文化场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编制各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着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级体育场、笼式足球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的建设;继续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力争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覆盖,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到60%。各县(市、区)实施“111”标准,即有1个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足球)场和1批户外休闲体育健身设施(全民健身路径、步道、体育公园等);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1141”标准,即有1个篮(排)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4个乒乓球台和1套全民健身路径;行政村和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利用社会资金,结合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服务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鼓励场地设施公建民营的建设运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运动场地设施。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结合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打造和培育一批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和自身条件,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坚持一乡(镇)一品牌,一县(市)多品牌的发展战略,结合健康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发展实际,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群众体育品牌项目,引导县(市、区)体育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力争5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群众体育品牌,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个群众体育品牌。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冰雪运动、赛车、R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民族式摔跤、秋千、押加、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群众自编自创的农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四)着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m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发挥全区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20年全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增加到300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体育协会明显增加。县级以上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覆盖率争取达到100%。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注册数增加到5万以上,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万人。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五)拓展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借助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契机,积极构建多层次体育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与中亚毗邻国家和地区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各地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进一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国际影响和可持续性的“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中国新疆国际沙漠休闲运动会、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新疆站比赛、“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环艾丁湖”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加强国际互动交流,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新疆文化、提升新疆形象和增强新疆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六)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南疆四地州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项目,推动残疾人体育进社区、进家庭。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专项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五人制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契机,发挥好冬运会后效应,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推进“天山之冬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建立“冰雪运动示范学校”,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为实现我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作出贡献。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建立智库并为有关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在顶层设计和工作落实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可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依据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完善中央转移支付方式,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依法从其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三)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制定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政府、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工作平台,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衡量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出台自治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地方标准,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鼓励各地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城市、体育生活化街道(乡镇)和体育生活化社区(村)。继续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卫生计生部门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等,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

(四)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搭建更加适应时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范围,有效调动城乡基层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试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鼓励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活动等的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用,引导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民健身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强化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制定并实施运动促进健康科技行动计划,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编印全民健身手册和不同人群体育项目锻炼手册,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库和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使全民健身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进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高全民健身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监管效率。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创新,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升级换代,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科学、安全、灵活、无障碍的健身场地设施。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和科学健身指导。

(六)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扶持力度,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综治、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计生、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

(七)完善法律政策保障。推动加快地方全民健身立法,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旅游、科技、养老、助残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相关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全民健身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保险产品,为举办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发挥各级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能和作用,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二)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的监督机制。

名词解释:

1.全民健身:是一项面向全体人民,通过鼓励身体活动、倡导科学健身、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增强人的体质、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为追求的社会事业。全民健身工作是一个实现以上目标和追求的重要民生工作。

2.全民健康:是指全体人民的健康,从人的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综合的健康状态。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7

中国人总是偏爱蕴涵着吉祥意味的日子。2008年8月8日,奥运盛会在北京开幕,一年之后的8月8日,属于老百姓自己的体育节日――“全民健身日”如约而至。这既是对奥运会在中国召开最好的纪念,更是奥运会留给大家的一份珍贵礼物。

8月8日的泉城广场宛若欢乐的海洋,这里平时就是大家休闲健身的大舞台,而今天运动的气息格外浓郁。广场随处可见一面面庆祝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的宣传画和标语,主席台主背景板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的主题口号特别醒目。上万名市民前来参与山东省暨济南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的焦点当数十一运会组委会特别策划安排的采火少女表演,重现十一运会圣火火种在泰山采集的场景。6名刚刚在泰山之巅完成十一运“国泰民安”圣火火种采集仪式的白衣少女,来到现场重演泰山取火的场景。她们身穿洁白长裙,手持“如意”火炬,翩翩起舞,全运圣火的圣洁与体育运动之美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随后,来自济南市各区的7支民间表演队伍2400人,表演了抖空竹、跆拳道、武术、健身秧歌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项目展示,用矫健的身姿和挥洒的汗水向大家传播运动健身的真谛。

就在同一天,全民健身的热潮借助“全民健身日”的启动风行齐鲁大地,山东省各市都开展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青岛在第一海水浴场举行了万人横渡汇泉湾、千帆竞发活动;临沂在人民广场举行了全民健身优秀项目集中展示活动;枣庄市上千名游泳爱好者来到京杭大运河峄城段,用横渡激流的方式来展示运动的魅力;淄博周村的5000名群众则表演起壮观的气功八段锦;泰安请来了部级象棋大师,开展全国项目万人同下、武术展演大会和水上展演三项健身活动。

从城市到农村,人民群众快乐健身、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情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

健身有了好去处

“全民健身日”的活动固然热闹非常,但平日里咱老百姓去哪里健身呢?

护城河畔的健身广场,一排排崭新的天蓝色运动器械吸引众多的健身人群前来一试身手。10多年坚持晨练的孟大爷在臂力架上一口气做了40个俯卧撑,对新器械赞不绝口:“以前只有石头凳子,现在多好啊,人往健身广场上一站,身上就先多了三分劲儿。”

护城河边健身广场的变化只是济南市群众体育设施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进入2009年,与紧锣密鼓的全运会竞赛场馆建设工程同步,在济南市各个角落进行的群众体育设施新建改建工程同样在有序推进。“在迎接全运会的过程中,济南市投入群众体育设施的财政资金超过了1亿元,这个数额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济南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尔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全运会能给老百姓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那就是参加体育锻炼更加方便了。”

润物细无声。无需过多的宣传,对于老百姓来说,走出家门就能参与健身,这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在修葺一新的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室内网球馆、室内羽毛球馆和室外健身场三大场地几乎满员,包括孩子在内的各年龄段人群正在参加各种体育项目。

据介绍,目前每天有1000余人在中心健身、休闲和娱乐。正在建设的济南市跳伞塔全民健身中心已经完成主体建设,预计8月底交工,它包括一批室内外健身活动基地,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活动,将成为济南市标志性建筑。随着全运会前7项市级重点健身工程的陆续竣工,将会为更多的市民提供室内外相结合、趣味化与正规化相结合、设施完备的体育健身场所。

不只是济南,山东省另外16个全运会承办城市都在借着全运会的东风,大力推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临沂市,依托沂河、河、滨河景区,建设了百里滨河健身长廊,根据不同地段的特点,规划出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沙滩浴场等健身区;日照市则充分利用著名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了100多个全民健身专用设施,并在皮划艇、帆船、激流回旋等场地都分设了群众娱乐健身场地设施。在济宁市,总投资3.8亿元、占地13公顷的济宁市全民健身广场正式竣工,成为集中体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公园化”思路的体育景观工程。在市级重点全民健身工程之外,山东各地市还建设了一大批区级、社区、乡镇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健身服务。

健身开出“运动处方”

有了健身场地和设施,老百姓还需要科学健身。在中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山东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在济南成立,并正式对社会开放。其实,健身与科技联姻并非新生事物,它的前身就是成立于10年前的“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山东省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拥有标准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类体质健康检测设备,同时指导全省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广泛开展群众体质监测工作。这个中心拥有一支由教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科研服务团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的个性化“健身处方”和“营养处方”。您的体质如何,究竟适合进行什么样的运动,科学数据说了算。

另外,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为人民群众科学健身服务,济南市投资150余万元购置了国民体质监测车辆、仪器和计算机监测系统。在健身人群最密集的泉城广场就经常可以看到检测车辆的身影。截至目前,已累计为4万余人次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其中的很多健身爱好者就拿到了根据自己体质特点定制的“健身处方”。

除了加强科技的运用之外,济南市还特别重视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意识培养、活动组织、知识传播、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济南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达12558人,全市521个社区、4549个村已经最少各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指导大家进行科学健身,人民群众的健身锻炼也正在由“简单参与”逐渐步入“科学锻炼”的新阶段。

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2010年将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在为提高全民科学健身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nationalFitnessisHotinShandong

China’scompetitivesportswitnessedasplendidyearin2008.whiletheolympicsplendorsareebbingaway,takingadvantageofthe11thnationalGamestobeheldintheprovincialcapitalJinan,anewsurgeof“everyone’sGames,nationalFitness”hascomeintobeinginthevastlandofShandong.inthepost-olympicera,masssportswillreceivehigherattention.theStateCouncilofChinahasapprovedthataugust8be“nationalFitnessDay,”whichhasreleasedpeople’senthusiasmforfitness.

in2009,whilethestadiumsandgymsforthe11thnationalGameswerebeingconstructedinJinan,ineverycornerofthedowntownareas,thefacilitiesforpublicfitnesswerealsoconstructed.thecitizenscanaccessthesefitnessfacilitiesassoonastheygooutoftheirhome.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8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也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增强体质、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主旋律,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县残疾人体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残疾人体育活动日益活跃,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日益迫切,残疾人体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残疾人体育发展还不均衡。基层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不够活跃,参与率较低,适合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和健身的场所、设施、器材十分缺乏,为残疾人提供群众体育活动服务的能力与残疾人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残疾人健身康复的需求。

残疾人群众体育是残疾人体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普及以康复、平等参与为目的的残疾人群众体育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残疾人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可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残疾人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的重要举措。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残联、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加快建设文化大县、体育强县的要求,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残疾人体质、提高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提高我县残疾人体育发展水平,加强政府推动、明确部门分工、强化组织保障、扩大残疾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生活,促进我县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残疾人群众体育为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方针。

(二)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努力提升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为残疾人竞技体育夯实基础。

(三)坚持城市与农村相结合,以农村为重点,努力加快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四)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科学发展和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我县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数量显著增加,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生活较为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

(一)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数量进一步增加。残疾人对体育运动康复健身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比例逐年增加,有活动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比例不低于65%。

(二)各类公共体育健身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类公共体育场馆按有关规定向残疾人开放,无障碍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根据需要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设施,不断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三)残疾人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盲人门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开展象棋、飞镖、轮椅舞蹈、太极柔力球等残疾人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四)残疾人健身指导队伍加快发展。残疾人健身指导员队伍加快发展,积极培育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指导员,并经常性对残疾人开展健身指导。

(五)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和机构不断完善。建立1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继续完善县残疾人体育协会并加强指导、组织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

(六)特奥运动蓬勃发展。经常性组织开展特奥运动,每年开展“特奥日”活动。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宣传教育。积极普及和宣传残疾人体育和运动康复科普知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多种媒体,采取专栏、宣传板报、体质测定、健康咨询、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广和普及适合残疾人广泛参与的科学健身项目和方法。利用全民关注体育、参与健身的契机,不断增强残疾人的科学健身意识,吸引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全民健身活动。动员和组织学生关心、支持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学生中培养助残为荣的良好风尚。

(二)广泛开展残疾人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益。根据残疾人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广大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比例。

(三)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残疾人体育。将残疾人体育作为城镇社区体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无障碍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残疾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的功能,提高为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服务的能力。在组织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时,鼓励残疾居民积极参与。

(四)积极推动农村残疾人体育工作。因地制宜,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器材,引导农村残疾人参加自强健身活动。重视提高农村残疾人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确保每个乡镇每年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竞赛)不少于一次,使更多的农村残疾人能参加体育活动。将组织开展农村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纳入各地年度全民健身活动表彰内容。

(五)切实加强残疾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身和康复为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残疾学生体质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特教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参照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残疾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

(六)大力开展残疾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作用,广泛建立福利企业、单位残疾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福利企业、单位制订针对残疾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残疾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并组织残疾职工参加。

(七)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研究。在县内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有关残疾人体育的课程,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培养更多的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残疾人体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研发全民健身器材时,充分考虑各类残疾人的身心特点,有关研发和生产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活动的健身设备和器材,便于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心。

(八)打造我县残疾人体育特色。广泛挖掘和大力推广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并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打造特色团队和项目,逐步形成我县残疾人群众体育“一地一品”的特色。

(九)发挥残疾人体育赛事对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推动作用。改革完善残疾人体育竞赛制度,拓展适合大众化、易普及的残疾人体育项目,定期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比赛,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县残联每四年举办一届综合性残疾人运动会。在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农民运动会、行业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时,设置残疾人组和适合残疾人参加的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残疾人体育机构建设。各镇(街)要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群众体育的指导机构和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

(二)加强对残疾人群众体育的指导。各镇(街)要将残疾人群众体育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积极支持、指导社区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残疾人群众体育经费。各镇(街)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每年安排必要的财政经费,保障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为残疾人参与群众体育健身和康复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不断完善残疾人群众体育设施。各镇(街)要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加强残疾人体育设施和器材规划、配备力度;完善残疾人体育健身器材和设施管理办法;在城乡公共健身场所、全民健身苑点、社区体育健身站(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等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器材。公共体育设施要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在人员培训、场地设施运转和利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保证残疾人体育活动需要。要充分利用各类公共体育场馆、中小学校和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等现有体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要督促托养中心和有条件的福利企业等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单位和场所,开辟一定面积的场地并配置足够数量的体育健身康复设施,确保残疾人能正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六、组织实施

(一)各镇(街)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设体育强县等重大决策,加强对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要依托各级政府,以全民健身发展规划为总体目标,将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纳入本地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总体规划。

(三)各镇(街)残联要利用“全国助残日”、“全民健身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国际残疾人日”、“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等重大节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号召、组织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

(四)体育行政部门要鼓励、组织、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保障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体育权益”。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积极探索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基层残疾人体育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发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残疾人体育工作。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这一载体,举办各种形式的适合残疾人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并为其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五)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对学校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予以指导和帮助,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的人数比例。经常性组织残疾学生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测试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体现人文关怀。有条件的学校要争取设立残疾人体育培训和训练基地。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9

一、加强领导,适时制定出全民健身工作方针。

组织领导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本保证。今年初,我市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群体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召开了市体育工作会议,对今年全民健身工作的特点、形式和开展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今年全民健身工作要以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巩固北京奥运会的体育成果为主要任务,以“8.8”全民健身日和重大节假日为节点,以贯穿全年的多样性群体活动为主体,以遍地开花的形式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类人群中,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全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历史意义。为此,我市在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兼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主任梁伟华同志的召集下,即时召开了2010年度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领导组成员会议,制定并下发了《2010年市群众体育工作意见》,对我市各级全民健身指导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因此,今年以来,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在各级相应组织机构的坚强领导下,从年初到岁末,从社区到乡镇,从各企业到各机关,群众体育活动热潮不断,各类人群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充分展现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丰硕的群众体育成果。特别是针对如何围绕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开展好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梁伟华同志为组长,江阳区政府、体育局、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公安局等十几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联席会,研讨如何根据省上要求,结合我市特点,把8月8日“全民健身日”做成一个群众参与面广,影响远的体育节日,并制定出了在城区连续三天为主会场,各县区须于8月8日的当天设分会场相呼应,每个会场必须要有气球吊标、横幅等宣传内容和健身展示内容,各体育协会要组织一个以上的比赛或健身活动,一条以上标语,有条件的乡镇要有运动会等具体组织措施及要求,要在全市范围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以达到宣传全民健身,展示体育成果的目的。

二、精心策划,突出重点,群体活动遍地开花。

全年以来,我市围绕元旦、春节、国庆和“全民健身日”等几个重大节假日,从元月份一直到年底,都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各县区、各系统也纷纷组织各种群众体育活动,各单项体育协会也积极开展各项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及交流活动,使我市群众体育活动在后奥运时期开创出了一个良好的新局面,直至8月8日前后,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1、元旦,我市体育局、教育局、团市委共同举办了以在校学生为主的“迎新年”健身跑活动,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非常踊跃,如果不是因为交通管制方面的困难,将会有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本次活动中;各大广场同时还举行各种不同的健身展示活动,充分展现出了健身的魅力,特别是冬泳爱好者横渡长江的活动,展示出了体育爱好者无畏、向上的拼搏精神。

2、2—3月份,举办了市首届乒协杯乒乓球公开展,参加人数达500多人,赛事盛况空前;3月8日,举办了庆“3.8”妇女节趣味运动会,城区各企事业单位妇女异常涌跃,尽情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3、4—5月份,由市直机关工委、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共同举办了市级机关第七届“健身杯”职工篮球赛。共有47支代表队,6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利用每天晚上的业余时间,142场比赛历时50多天,充分展示出了市级各机关的精神面貌,同时为宣传和倡导全民健身作出了榜样;5月4日启动了主题为“快乐体育、健康”市青联、青企协网球、羽毛球、登山邀请赛,为我市私营企业家们搭建了一个健身的互动平台;5月27日,市委宣传部和市体育局共同举办了“爱家国、树新风、健康任我行、健步走”活动,参加人群包含了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社区、体育协会等方队,参加人数5000多人。健步走队伍行进中,用标语、口号等形式着重倡导了科学健身,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争做文明市民,整个活动市领导带头参加,新闻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使受教育的人多面广,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7—8月份,我市主要围绕8月8日全民健身日这一中心主题开展活动。7月初,我们派出了健身气功指导组到乡镇、社区和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进行了健身气功指导,泸县、江阳区、纳溪区等多个县区为此组织了专门的健身气功比赛,使健身气功的推广,向纵深发展;7月中旬,我们根据省上有关精神,就如何搞好8月8日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进行了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积极组织开展2010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活动的通知》(泸市体[2010]91号),明确了以“崇尚运动、分享健康”为主题,对活动现场的布置、口号的设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提现出了相应的要求,整个活动于7月29日拉开序幕。7月29日,连续三天举办了体育舞蹈大赛。参赛运动员达到了空前的700多人,紧接着部分系陆续开展了系列体育比赛,直到8月8日,整个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8日上午7时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了300多名骑手,在白塔广场齐声宣读了全民健身倡议书并进行环城骑游宣传;上午9时,市8月8日全民健身启动仪式在市灯光球场准时举行;随后举行了市首届俱乐部跆拳道比赛,各分会场分别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健身展示活动;下午5时,市游泳协会300多名爱好者在长江边举行了漂流和横渡活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邹尉到现场作了重要讲话并参加了漂流活动。有条件的体育协会还在当天设立了临时宣传站,发放由市体育局编印的《全民健身手册》1000多册,8月9日,市体育局与江阳区政府共同举办了系列全民健身展示活动。8月8日前后,全市共悬挂气球吊标200余个,横幅1000多幅。整个活动宣传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基本达到了营造一个体育节日气氛的预期目的。

全民健身的特点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提高人民健康素质这一根本任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体育强县,为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年内,全面达到省体育强县各项指标,60%以上镇建成省体育强镇。具体任务是:

群众体育。构建完善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育。体育人口达50%以上。全县人民身体素质达到全市乃至全省先进水平。

竞技体育。运动会成绩处于全市前列,向省、市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不少于20人。

体育产业。逐步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和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现代服务业。承办省级以上高水平赛事不少于2项次。体育发行高于全省增幅,销售额全市领先。

体育场馆。完善县体育中心(体育场和游泳馆年内完成,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村健身点三级体育设施网络。

体育社团。加强体育总会、老年体育协会和体育单项协会的发展和管理。建立乡镇文化体育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加强体育工作,发展体育社团,提高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一)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健全身边的组织、建设身边的场地、开展身边的活动”三个环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乡镇(场)要成立全民健身指导机构,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力度。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点、时代特色、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体育职能部门及各文化站要充分发挥体育单项协会、体育科学研究的作用,每年举办县级以上群体活动不少于20项次,各乡镇(场)每年举办群体活动次数不少于10项次,推动全民健身活动长效化、正常化。

(二)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积极开展对各类人群的体质测试,建立体质状况档案,提供科学的健身处方,对市民体质变化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各乡镇(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万人拥有量超过10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推广新型健身项目、扩大健身人群、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行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活动,广泛实施“每人掌握一种健身方法,每周锻炼三次”的健身行动。

(三)打造全民健身特点品牌。结合实际,发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群体活动,使其成为中青年活动的亮点。各乡镇(场)要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具有乡镇特色的地方体育项目,使其成为农村体育的亮点。体育部门要加强指导,在开展常规体育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便于提高参与乐趣、降低参与难度的趣味体育活动,使其成为学校体育、老年体育的亮点。要充分利用机关、企业运动会,打造机关体育、人体育的亮点,以亮点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

三、全面提高业余训练水平

(一)强化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特色。继续加强体教结合力度,强化县少体校和有关中小学等训练基地和各训练点的统筹协调,突出田径、篮球、举重、武术、乒乓球等项目的基础性训练工作。各训练点要保持业余训练的正常化、科学化、系统化。各学校要积极争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强青少年训练强度。以省运会为周期,力争建设省级传统校和省级青少年俱乐部各1个以上,市级传统校10所。要加强向上输送运动员的质量管理和动态管理,确保输送20名以上。要积极探索市队县办的管理经验,力争1-2个市队县办项目。

(二)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教育、体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建立灵活、科学、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体育教育模式,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掌握体育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各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丰富校园文体生活,积极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四、不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一)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快我县体育中心的建设,提升体育中心的集聚功能,要强化乡镇健身中心的建设。

(二)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功能,进一步为向公众开放,积极为市民参与健身创造条件。要继续完善行政村和社区的体育设施,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全民健身工程(点)数量,逐步提高农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覆盖率和完好率。

五、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培育规范体育市场。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落实《省体育产业振兴计划》,推动体育产业的全面提升,努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服务业。

(二)加强体育发行和管理。要高度重视体育发行工作的基础建设,在稳步增长销售站点的同时,培育健康、有序、安全的体育销售市场。

六、切实保障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