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十篇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十篇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54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1

    

美、澳、中三国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美国。根据《美国鉴证准则400:与单位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报告》第45段的规定,执业人员的报告应当包括:

(1)包括“独立的”一词的标题(一般用“独立会计师报告”)。

(2)说明管理当局关于该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当管理当局的认定没有后附于执业人员的报告时,报告的第一段也应当包含管理当局的认定的说明)。

(3)说明认定是管理当局的责任。

(4)说明执业人员的责任是根据其审核,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或管理当局的认定”发表意见。

(5)说明审核是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鉴证准则执行的,相应地,包括了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实施执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6)说明执业人员相信,审核为其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基础。

(7)应加一段说明,由于任何内部控制中均存在固有局限,因此,由于错误或舞弊引起的错报可能已经发生且未被发现(此外,本段也应当说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未来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现行内部控制变得不再适当,或者降低了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遵循程度)。

(8)执业人员的意见是:①根据控制标准,该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②根据控制标准,管理当局关于该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公允表述的。

(9)如果认定是根据管理机构制定的特定标准编制的或者是根据由认定者与特定方商定的特定标准编制的,也应当包含执业人员的报告;应说明因为旨在单一地为特定方使用,所以报告的使用具有局限性;当存在既定标准时,应说明如果认定是根据“指出既定标准”来表述的,该认定就不是专门根据该标准来表述的结果。

(10)执业人员事务所的手书或印刷签名。

(11)审核报告的日期。

2.澳大利亚。根据《澳大利亚审计准则810:关于控制程序有效性的特殊目的报告》第67段的规定,审计师关于控制程序有效性的报告应当包括:

(1)标题(如果对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认定提供高程度的保证水平,则标题为“独立审计报告”)。

(2)收件人。

(3)审计范围的描述,包括:活动范围的说明或描述,说明保持对活动范围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程序,是管理当局的责任。

(4)当业务是鉴证业务时,说明管理当局关于控制程序有效性的声明的指定来源。

(5)说明审计师已经实施了该业务,以便对控制程序有效性发表意见。

(6)指出审计师编制报告的目的及有权利利用报告的人,并指出审计师对其他任何目的或其他任何人员利用本报告不承担责任。

(7)标准的描述或标准来源的披露。

(8)说明审计是根据澳大利亚审计准则实施的。

(9)在罕见及例外情况下,当偏离基本原则或基本程序可能是必要的,正如在“其他综合职业说明SpS1.1:遵循审计准则”中的(H)段所要求的说明,对于已偏离的特殊基本原则或基本程序连同偏离的正当理由,应当提供详细的说明。

(10)进一步详细说明影响所提供保证的变化因素及其他认为适当的信息。

(11)以“固有局限”为标题,在该段落部分中陈述:①由于在任何内部控制结构中均存在固有局限,因此,错误或违规可能已经发生且未被发现是可能的,并且在已审计的控制程序之内的内部控制结构执行未经审计,因而不对其有效性发表意见;②审计不被设计用于发现控制程序中的所有薄弱环节,因此没有在整个期间内持续地实施审计,且所实施的测试是建立在样本基础之上的;③根据控制程序评价结果推测未来期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未来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控制程序变得不再适当,或者可能降低控制程序的遵循程度。

(12)当审计师的意见是保留的,则应有以"限制情况"为标题的一部分,清楚地说明该保留意见的原因。

(13)对在所有重大方面和根据指定的控制标准,与活动范围有关的控制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发表意见。

(14)审计师的签名。

(15)审计师的地址。

(16)审计师报告的日期。

3.中国。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第五章第三十条至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标题。统一规范为“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2)收件人。应当为审核业务的委托人,并应当载明收件人的全称,可用“XX股份有限公司”。

(3)引言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①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②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③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4)范围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①审核依据,即《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②审核程序;③实施的审核程序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核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5)固有限制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①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②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风险。

(6)说明段。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的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则应增加说明段,说明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

(7)意见段。应当说明被审核单位于特定日期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8)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标明会计师事务所地址。

(9)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核工作的日期。

三国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比较

(一)内容与结构

1.标题。美国将其统一称为“独立会计师报告”,突出了注册会计师实施业务的独立性特征,将注册会计师的报告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报告区别开来。但美国注册会计师就其他业务签发的报告也有称为“独立会计师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签发的中期财务报告审阅报告就称为“独立会计师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也可称为“独立会计师报告”。此外,这种标题没有反映出业务对象与业务性质,不能将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报告与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其他业务报告相区别。澳大利亚将标题统一称为“独立审计报告”,也突出了注册会计师实施业务的独立性特征。但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未将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报告与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相区别;二是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性质定性不太恰当,没有严格区分审计(audit)与审核(examination,也译为“审查”)业务。一般地,将对财务信息提供高程度保证服务的业务称为审计,而将对其他非财务信息提供高程度保证服务的业务称为审核。在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对内部控制实施审阅(review)业务和商定程序业务(agreed-upon procedures)。中国将标题统一称为“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突出了注册会计师所完成业务的对象是内部控制,实施业务的性质是审核业务,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但没有将注册会计师所签发的审核报告与其他专业人员所签发的审核报告区别开来。

2.收件人。美国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没有要求注明收件人,而澳大利亚的内部控制报告要求注明收件人。在中国,收件人为审核业务委托人,一般直接用“XX股份有限公司”。在收件人方面,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实质上是相同的。

3.正文整体结构。美国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正文整体结构由引言段、范围段、固有限制段、意见段四个自然段构成。在正式报告中,每一自然段均没有小标题。如果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核报告,则在意见段之前增加说明段。在澳大利亚,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正文整体结构由范围段、固有限制段、意见段构成。范围段又包括五个自然段,固有限制段包括四个自然段,只有意见段只包括一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均有相应小标题,分别是范围、固有局限、审计意见。实际上,其范围段包括了美国的引言段与范围段的内容。如果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核报告,则在意见段之前增加说明段,说明段的小标题为“发现的情况”或其他适当的小标题。在中国,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正文整体结构由引言段、范围段、固有限制段、意见段四个自然段构成,每一自然段均没有小标题。如果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核报告,则在意见段之前增加说明段。可见,在正文的整体结构上,中国的与美国的相同,而澳大利亚的则较为复杂。

4.引言段。美国的引言段只有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审核的范围,即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澳大利亚没有专门的引言段,但在范围段中,包括了美国审核报告中引言段中的相应内容,只是分散在不同的自然段中而已。在中国,引言段也只有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审核的范围,即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可见,中国与美国的审核报告中,引言段中的内容是相同的。

5.范围段。美国的范围段只有一自然段,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说明实施审核程序所依据的职业准则;二是说明已实施的审核程序;三是说明已实施的审核程序为执业人员发表审核意见提供了合理基础。澳大利亚的范围段共有五个自然段,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第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已审计内部控制的范围与审计目的(或者说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第二自然段主要说明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和使用的评价标准;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包含该认定的报告、已经对控制程序实施了独立审计及审计的目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说明实施审计程序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程序的目的;第五自然段主要说明审计师编制报告的目的、有权利使用报告的人、强制审计师对其他任何目的或其他人员使用本报告不承担责任。在中国,范围段也只有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审核依据、审核程序、实施的审核程序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核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三方面的内容。可见,在范围段中,中国的与美国的相同,而澳大利亚的则较复杂。

6.固有局限段。在美国,固有限制段只有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局限、根据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存在的风险两项内容。在澳大利亚,固有限制段分四个自然段来表述,第一自然段说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局限与审计范围的局限;第二自然段说明审计程序设计的局限;第三自然段说明根据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存在的风险;第四自然段说明审计意见形成的基础。在中国,固有限制段也只有一自然段,主要说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局限、根据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存在的风险两项内容。可见,在固有局限段中,中国的与美国的完全相同,澳大利亚的不但结构复杂,所包括的内容也较多,特别强调审计范围与审计程序方面存在的局限。

7.意见段。三国审核报告的意见段均只有一自然段。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针对被审核单位是否保持了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发表审核意见,也可以针对管理当局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发表审核意见。在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针对控制程序本身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也可以针对管理当局关于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认定发表意见。在中国,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对被审核单位是否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发表审核意见,没有规定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对管理当局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发表审核意见。可见,美国与澳大利亚发表审核意见的对象相同,可以针对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也可针对管理当局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发表意见。而在中国,只规定注册会计师直接对内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发表审核意见。

8.说明段。在美国,说明段主要说明三项内容:一是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核中发现了情况,并认为是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中存在的重大缺陷;二是说明存在的重大控制缺陷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三是解释重大控制缺陷,即不能为单位内部控制及时预防或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的情况。在澳大利亚,则称为“发现的情况”,主要说明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及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必要时,还可以对其他适当信息进行详细说明,但没有解释什么是“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中国,说明段除描述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外,还强调“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及时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控制缺陷使贵公司内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该强调实质上是对“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解释。可见,三国在说明段中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

9.报告签名与报告日期。三国在报告签名与报告日期方面是相同的。

10.主要意见类型。三国在内部控制审核意见类型方面也是相同的,均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发表意见。我国用的是“拒绝表示意见”。笔者认为,“拒绝”含有注册会计师不愿意之意,其感情色彩与注册会计师因受范围限制无法、不能形成意见不符,笔者倾向于使用“无法发表意见”。

11.其他。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报告正文的开头,均提及被审核单位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认定所依据的控制标准。而中国的报告中没有提及管理当局作出认定所依据的控制标准。

总之,中美两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大同小异,差异甚微。而澳大利亚的审核报告则包括了中美报告的全部内容,但在报告中的排放位置不同,且还有其独特内容,既向使用者传达了更多信息,但也增加了报告的复性。

(二)质量要素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2

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者尤其是会计职业人员直接受托于管理当局,从而间接受托于会计主体的外部利益各方,如所有者、债权人等,因此,就要面对多方的利益冲突。并且,为了使这种受托关系中固有的信任得以保持,会计职业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考虑首先是社会公众,然后是其他使用者。同时,内部会计控制由于本身存在人类有限性又为相关各方的会计寻租提供了便利。那么,会计信息、人类有限性与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又如何处理等等,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本文试图分析针对会计信息的内部会计控制配置格局,并进一步探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人类有限性及其特征。

二、会计信息与内部会计控制的配置格局

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用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的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一般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可分为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和?实物控制。其中,基础控制是指通过设计程序来保证完整、正确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觉察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它又包括完整性控制、合法性控制、正确性控制与一致性控制五个方面;纪律控制是为了保证基础控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一种控制;实物控制是指维护实物安全与完整的控制,但不是所有的实物控制都是会计控制。本文将内部会计控制分为程序制约性控制和结果引导性控制。程序制约性控制是指与制止违反法规制度、违背财经经纪律行为,从而约束不合法、不合规会计信息有关的具体的控制方法、明确的处理程序等。该控制体现程序具体、理性,可操作性强,比如,单位制定的具体的职责分工控制、明确的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以及早期的“内部牵制”等等,大多属于此类控制。结果引导性控制是指与指导或引导真实、完整及相关会计信息等有关的,没有具体或明确的而只有原则性要求的控制方法与措施。该控制体现结果理性,可操作性差。比如原始凭证的审核,有关成本计算等。财政部2001年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相对于单位据此制定的具体办法就属于结果引导性控制。同时,二者相互联系,结果引导性控制对程序制约性控制形成指导,并融于其中。程序制约性控制的制定,以结果引导性控制为指导,并体现结果引导性控制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是各种各样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行动时所必需的。会计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软件以及审计报告等。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对会计信息处理空间大小及控制要求的详尽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会计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控制会计信息,是指依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程序制约性控制措施对会计业务处理做出的明确的、具体的程序性要求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另一类是不确定性控制会计信息,是指依内部会计控制中结果引导性控制做出的一般性的、原则性的要求对经济业务做出处理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后者主要包括:①.由于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已在实践中存在而内部会计控制不能将其纳入具体规定之中,而形成的有关会计信息。比如,原始凭证的审核控制,无论怎样审核,人们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并不能完全保证该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与经济业务本身是完全相符的,人们大多只是建立在假设原始凭证反映的内容就是经济业务本身的基础上、依结果引导性控制产生的会计信息。②.由于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而导致的内部会计控制尚未预见的、程序制约性控制尚未对此采取措施的新出现会计事项而产生的有关会计信息。比如,在金融工具准则颁布以前披露的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就属于此类。于是,针对会计信息,就形成了如下的内部会计控制配置格局(见图1)

三、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人类有限性

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者主要是会计职业及其相关人员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能否生产出真实、合法的会计信息,不仅与主观动机有关,还取决于他是否真正理解内部会计控制本来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真正把握了客观经济现象的本质、以及是否把握内部会计控制恰如其分地运用于会计处理之中,然而,这都是以人的认知和能力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者,哪怕是高素质的会计职业人员都不可能具备那种“无限非凡”的认知和能力,因为人类一个根本性的特征就是有限性,这里的人类有限性既包括我们常见的人的有限理性,还包括即使人们已经理性地预期到了某种情况但仍然没有能力予以改变。哈耶克(2001)把人类的有限性具体化为:①.人的认知和能力是有限的;②.人的行动相对于新事物来说具有滞后性;③.人的行动不可能是对事前计划的完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的执行者包括高素质的会计职业人员,作为一个存在的人,同样有限性是他存在的构造性因素。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3

1前言

在常规的舞台控制结构中,编导或相关人员通过“人机接口模块”借助于工业以太网或其他网络,根据演出或相关要求,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等控制器对舞台机械,包括台上、台下设备进行操纵,以达到预先设想的设备运行结果。“人机接口模块”是舞台设备运行的起点,它对用户屏蔽了底层设备的细节,比如设备采用伺服电机还是步进电机,又或者控制单元为pLC还是轴控制器。它是沟通用户和舞台设备的桥梁,因此,如何让用户在已有的舞台设备上尽可能地忽略掉舞台设备本身的操作,充分发挥其艺术想象力,将舞台机械效能发挥到最大,是人机接口模块的主要功能,也是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丰公司”)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舞台机械控制的重要原因。虚拟现实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因为受软硬件的技术限制,在80年代才真正发展起来,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行业。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是让用户在虚拟环境下模拟、学习、推演真实场景的变化。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会越来越多地介入人类生活。在国内,“大丰公司”首先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舞台机械控制,并在舞台远程控制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本文介绍这两项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舞台机械控制中的应用。

2舞台机械控制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在实时渲染模块部分,设计之初是为了应用设计模式理念,为技术升级和改进提供原初支持。实时渲染模块以接口驱动设计,做到了整体设计的模块化、灵活化,为第三方模块未来的接入提供底层支持,并且对DirectX及openGL接口提供内建支持。在最新的改进中,又增加了物理引擎模块,实现对英伟达公司物理引擎physx的全面支持,做到虚拟场景对各种基本物理现象的模拟,并且轻松经受碰撞检测。

实时渲染模块主体框架结构分4部分:(1)根节点模块,它是全部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2)场景管理模块,它是场景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负责全部场景的所有细节。(3)资源管理模块,它管理和组织所有渲染所需的资源,如模型几何体、材质库等。(4)渲染模块,它负责将最终图像投射到屏幕上,将所有渲染管线底层接口封装在其中。图形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场景的几何组织与优化,着重于提高绘制效率。(2)场景的画面真实度与特效生成技术,包括高级纹理映射、过程式建模等。(3)基于真实物理定律的虚拟效果模拟,主要是阴影模拟和碰撞检测。因此,对于图形技术,常规的场景组织与管理主要涉及:场景的几何优化及三维场景的快速可见性判断与消隐。场景管理常用方法:基于场景图的表达和管理;基于绘制状态分类;基于场景包围体的场景组织。

“大丰公司”创建了一种新的场景管理方法来处理场景管理问题。首先,利用空间均匀网格剖分方法将场景剖分为均匀网格,此方法最早运用于三维模拟的光线跟踪计算,此后有多个变种出现。然后,将以每个网格为中心拍摄的场景全景图存储在此网格中。此处的全景图并非摄影意义上的全景图:其一,它是抽象的,是场景中所有模型包围体的全景图;其二,它只是一种数据储存结构,存储了以该点为中心的所有物体空间信息及遮挡关系。

采用此方法的原因主要是:(1)存储介质价格下降,容量提升。(2)场景模型在所有场景内容中占比仅为几十分之一。(3)采用模型包围体技术后,场景模型所需的存储容量再呈几何级数下降。

其中,采用空间均匀网格剖分方法的原因有二:(1)利于全景图重构,因为场景并非全由静态模型组成。(2)场景中的几何组织与可见性判断仅需要简单的计算即可完成,其主要工作变为读取全景图预存信息,计算费用大大减少。当然,采用这种管理方法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存储耗费和全景图重构。但因为上述原因,存储费用增加对一般场景是可以承受的,并且因为运动模型数量占一定比例,全景图的重构也仅为部分重构,因此,对比其计算费用的减小,这部分代价对于充分使用需要实时渲染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值得付出的。

目前此方法的技术难点有两个:一个是空间网格的粒度;二是全景图的构建技术。此方法的技术特点为:(1)将遮挡计算等结果存储于全景图。(2)将实时计算转化为实时读取。(3)特别适合于大量静态模型场景。对于虚拟现实部分实行了控件封装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场景替换以及模型引入。

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后,控制软件增加了这些功能:增强的监视及控制接口;导演编辑及预览;舞台设备的仿真运行。目前,“大丰公司”虚拟现实技术所支持的高级显示特效包括:柔和光影支持、HighDynamicRange(HDR)支持、SpecularBloom支持、normalmapping支持、motionblur支持、Volumetriclighting支持。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测试,测试参数:(1)80万以上多边形面支持;(2)CpU:interpentium(R)Duale2140@1.60GHz、内存1GB;(3)显卡:nViDiaGeForce8500Gt;(4)屏幕分辨率:1280×1024。

测试结果:平均占用CpU小于10%的情况下(不超峰值过20%),可以稳定达到刷新率24帧/秒,显示效果如图1所示。虚拟现实技术在舞台机械控制中的应用实例可参见2008年第5期《演艺设备与科技》杂志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舞台控制的应用及前景》一文。

3虚拟局域网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虚拟局域网技术最早是为了解决交换机在进行局域网互连时无法限制广播的问题,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将此技术与动态密码技术相结合,来实现员工在互联网与内网间的安全联接。虚拟局域网技术优点有:广播控制;安全性高;性能优越;网络管理。举例来说,在某虚拟局域网中,如果存在VLan1和VLan2,VLan2中的计算机无论在哪个网段都只能在本虚拟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无法联接至VLan1。但不同网段中的计算机可以借助于交换机,形成跨网段的VLan。图2为虚拟局域网结构。舞台远程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监视远端剧院系统、诊断远端剧院系统的故障以及对远端剧院系统进行控制。目前,现有的舞台安全标准还不允许在剧院实现远端系统控制。“大丰公司”设计了新的舞台远程监控技术,开始应用虚拟局域网技术来实现这一功能。对于设计剧院舞台监控虚拟局域网技术,安全性是首要的考虑因素。虚拟局域网技术所应用的技术有如下安全优点:被监控对象的ip网段,仅有相关人员可以得到,无关人员无法借助非物理手段获取;采用分级的服务器密钥验证;采用分级的被监控对象密钥再验证;最终的防线在于人工干预,它使得监控仅在约定时段可运行,因此网络安全性得到极大的保障。虚拟局域网技术还可以同时实现灵活的舞台监控,包括单独的监视、完全意义的监视与控制以及相关的监控模块应用安排,比如加载视频监视等。“大丰公司”已在多个剧院实现了虚拟局域网技术功能,解决了维护人员流动性大带来的安全隐患,还解决了一些国外合作技术问题,如果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剧院舞台机械项目出现问题,“大丰公司”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远程维护。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局限性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行为的市场化和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能规范企业行为,防范各类风险和避免经营失败。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将其纳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范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济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只有满足了第一层涵义,才能考虑其执行的效果。而第二层涵义对企业来说则是根本性的,也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如果内部控制是满足了合法、合规的前提,而在实际中根本不去执行或执行起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内部控制对此企业来说就相当于不存在。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则内部控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内部控制评价的三个标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若不具有完整性与合理性,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有效性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提高效率和效益。这不仅仅需要内部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系统要相互协调,决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任何制度都要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的理解和执行,因此要简明扼要,讲究实效。内部控制虽然是一套比较完善和严格的管理程序与制度,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无法避免执行人员的串通舞弊现象

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两个人以上舞弊或犯错误比一个人犯错误可能性要小得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故无法避免串通舞弊的现象。内部控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处于不相容职务上的有关人员相互串通、相互勾结,失去了不同职务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二)高层管理人员的违规操作

内部控制是人们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方法,只有每个人都能按要求执行,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但是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违规操作,那么再严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决策更是起决定作用。决策出了问题,贯彻决策人意图的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效能。控制制度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但任何控制制度最终都是靠人来执行的。在某些情况下,担任控制职能的人员越权管理,同样可能导致内控制度失效。

(三)内部控制受管理成本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发挥其功能

不管实施何种管理,都需要付出管理成本,如果实施内部控制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奇高,则有可能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这样就会削弱内部控制效能的充分发挥。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企业必然要考虑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当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较小错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情况,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临时控制(如实行专门的审批、报告和执行程序来处理临时性或突发性业务)则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

(四)内部控制的控制环节受企业规模的制约

企业规模大小必然会制约内部控制。对于小企业,内部职务分工并不十分细致,它们往往不可能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内部控制的工作。对于一个有足够规模的企业,进行广泛的内部控制是切实可行的,它们有条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因此,对大型企业应该建立较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任何“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也可能使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这就说明在内控制度设计与实行过程中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内部控制执行中应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内部控制是一项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管理手段,因此,在具体设计内部控制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具体设计内部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信息反馈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的统称,具有全局和统领关系,《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构成,可见,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一环,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具有特殊的补充控制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为企业监督其控制政策的执行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为改善内部控制提出建设性意义,具有帮助企业健全控制制度,改善控制环境的特殊职能。内部控制的绩效评价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控制机构的工作实效也要通过内部审计来确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赋予的特殊控制,是企业高层管理层授权行使监督、检查、评价的高层管理。因此,每个职能部门必须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审计,审计报告直接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报送。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安全。

(二)正确处理好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

常规控制是指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对常规性或日常性的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例外控制则是对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即企业新发生的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的控制。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对象是企业的常规业务活动,如果企业发生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则现有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关系体现在内部控制中就是企业的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关系。一般授权就是对日常性经济业务的办理权限和相关业务的规定,并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或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方式明文规定,职能部门在此规定的授权范围自行办理这种常规性的一般性的经济业务。特殊授权是处理非常规的交易事项,如资本的吸纳或支出、投资的决策、股票的发行等等。因此,内部控制就要求一般授权明确责任和权限及经济业务签批程序。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也体现了一种权力分散制约的关系,有利于企业防范风险减少损失。企业的经济业务既涉及企业与外单位之间资产与劳务的交换,也包括企业内部资产和劳务的转移和使用。因此,每笔经济业务都会有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现在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委派到企业工作的财务总监对企业经济业务中的重大事项实行“联签”制度,能对企业内部控制有个比较好的制约和监督。实践证明,权力要受制约,失去控制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

(三)正确处理好内部控制的灵活性,经济性和简便性的关系

企业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它也应该与企业内部的工作程序协调。如果内部控制太刚性,就会抑制工作的进程,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资金。内部控制的程序应简单易懂,从其工作受到监控的人员角度看,不懂就意味着本身利益受到威胁;对管理人员来讲,管理的信息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难以理解的控制系统只会产生不必要的失误和误解,而达不到控制的目的。

(四)正确处理好“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按控制的手段不同,一般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两种类型。具体而言,硬控制指的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那些“必须”的和“硬性”的规定,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守的规定,例如,实物盘点制度,定期对账制度等。它从客观上规范和约束会计人员及其他管理者的工作行为。而软控制主要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及内部控制的意识等,它主要是靠理念、习惯、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员工的职业操守、道德观、价值观等来维系以发挥其作用。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来看,目前更加需要发挥软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所有内部控制的关键都在于人。因为无论是对财的控制,还是对物的控制,都需要人去执行。因此,作为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心思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否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仍然会出现。企业必须软硬兼施,一方面狠抓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实,另一方面对员工做好市场经济理念的贯输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实施综合控制,以期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五)正确处理好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前者是指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后者是指对企业内部非会计性质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贯彻经营方针,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盈利。但人们在认识上往往把内部控制看成是会计控制的事,实质上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经济行为过程,因此对应的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表现为制定经营决策,贯彻经营方针,组织经营计划的执行,检查经营活动的进度完成及安全,是一种企业行政和物流上的管理活动。内部会计管理活动则是围绕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风险防范、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费用控制、资产清查以及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的保护,是一种以价值计量的控制活动。无论是内部管理控制还是内部会计控制,都是为维护企业利益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一目的,有殊途同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用,同一控制的两方面构成了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要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停止,内部控制作为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也就不能停止。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几项或几百项机械的制度规定,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求内部控制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只有坚持抓好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有其局限性。企业内部控制的逐步完善,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必然有所削弱和制约,若企业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会导致对内部控制产生抵触,使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注意克服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国有企业只有尽快进行产权改革,改变所有权人缺位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成为企业高管人员的自觉行为,才能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保障企业的经营有序有效、健康持续发展,保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张宜霞.内部控制――基于企业本质的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5

关键词:远程开放;智能电源;远程电源控制管理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241-02

managementofReachctrlpowerinternetexperimentinopenandDistance

YUHai-wen

(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00,China)

abstract:UsinganewexperimentmanagementinopenandDistance,wecancontrolthedevice'spowerbythecomputerthatconnectingLanorinternet,unlimitedbyexpecialdeviceorprogram,andwecanquery,connect,unconnectandresetbyRemotepowerDistributionUnit.

Keywords:openanddistance;Reachctrlpower;RpDU

随着实验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电源智能化管理成为了远程控制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远程开放式网络实验环境采用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技术分析

实验室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又叫远程电源管理器、ip电源、智能pDU、机架式电源分配单元,是新一代智能电力分配管理设备。

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增加了传统pDU、pCU设备所不能提供的智能管理控制模块和控制芯片,构成了可远程控制和计划管理的电源分配单元。通过远端网路控制技术,网络电源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设备电源的带外远程控制,不受特定设备或特殊程序局限,不需打开设备外壳,仅需通过连接局域网或互联网,结合RpDU就能在任何联网电脑上控制其权限内的用电设备电源开关,并对其下联端口的各设备的供电进行远程查询、连通、断开或重启。

1.1实验室电源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所有设备的电源都非智能的,即管理员和用户都无法做到远程实现对设备电源的控制。

1.2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技术优势

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具有多种特性,如:远程控制、集中式管理、自动周期控制、安全性管理、可靠性管理及可扩展性等。用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能连入相应网络,便可直接或通过计划任务在指定时间内控制设备的电源情况。

具体来讲,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技术先进:通过对原有家用型插线板的替换,达到工业级供电标准,消除火灾、触电等安全用电隐患;使用全硬件设备,无需安装其他软件或插件,通过网页浏览器便可实现对设备的管控。

远程操作:通过浏览器,输入设备地址,便可以实时获取所有智能电源下联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微环境的温度、湿度、每用电设备的当前电流等信息。通过网页,可以自定义每个用电设备的监控方法和探测方式,让平台自动完成对所有下联用电设备的探查、异常报警;通过网页可以完成对下联用电设备的电力供应的通、断;

保障措施:当电源连接的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可设定要监控的网络设备位置等相关信息,实时发现网络设备运行的异常状态,在异常发生时自动重启设备;Reachctrlpower系列产品具有teL口,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使用电话访问管控设备;有详尽的日志记录功能,保证维护工程师可以随时追溯任意时间的所有异常报警信息。

1.3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产品特点

远程管理:提高运营商在遇到网络设备或服务器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响应能力和自主处理能力,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排出故障恢复系统正常运行,达到一点控全局的效果。

网络检测:当电源连接的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可设定要监控的网络设备位置等相关信息,实时发现网络设备运行的异常状态,在异常发生时自动重启设备,有效降低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当长途链路异常情况下,也不影响内部环境的正常供电和对电力的控制;

2远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与网络电源控制系统RpDU

2.1硬件环境

傲视恒安网络电源控制器也称为网络电源、智能pDU、机架式pDU、远程电源控制管理器(即RpDU),主要用于数据中心(iDC)、机房、it电源设备、服务器等的电源控制和监控。该公司是国内首个具有“条件触发任务功能”的高级远程电源控制设备生产商。其产品通过远端网络控制技术,以带外管理的方式对远程服务器进行状态查询、关机、重启等操作,不受特定设备或特殊程序局限,不需打开设备外壳。

其他高端智能电源产品可连接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数据设备,支持用户使用局域网、modem拨号、telnet和串口超级终端进行访问,也支持各种无线传输设备,包括短波、移动通讯网络、卫星线路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当用户对运行的服务器或其他数据设备自动检测时,如发现服务器应用服务停止或网络设备运行宕机,发生故障,远程电源集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重启来解决故障,同时还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进行自动重启。

另外,远程电源集中控制管理系统有可靠的故障保持设计,如果硬件设备意外断电,来电后系统可以自动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即使设备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当前的供电方案。

2.2软件平台

远程管理解决方案主要通过RpDU管理平台来实现。它可以提供针对每一端口的单独口令保护机制,可以划分清晰的管理层次。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在web页面上进行简单操作,仅需经过用户名认证,即可实现对用电设备电源的控制及其存放环境状态的查询。网络电源控制器分为单口和多口设备,即可以控制单一的设备,也可以控制大量的设备。为单一安装和集群安装带来很大的便捷,实现按需分配。对大量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在集中管理平台上轻松实现。

可以支撑标准的大型数据库,如SQLServer,orcal等,所有用户的登录信息都会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库进行集中统一认证,并且任何输入的控制信号的传输都受动态加密保护,防止了篡改、伪造等未被授权的用户调用设备的操作和设置功能。

2.3远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实现路径

“用户自定义管理”: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时间计划任务和触发条件任务,完成自动控制和无人职守式的管理。

“数字化控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控制和管理,可设定时间任务或条件触发任务进行定时开、关、重启,或有选择地自动解决故障。UpS搭配使用可以提供额外保护,能远程控制电源,从而实现设备和其它管理装置的循环。

“人性化备案管理”:可以对每一个机柜的电源开关状态、环境监测数据(温湿度)以及用电情况进行即时监测,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每月的报表管理功能,将机房配电系统和空调完全纳入机房管理系统。

“远程带外管理”:可通过web界面或机房内部网络随时随地控制该产品下联的任意位置的服务器、信号传输设备或其他用电设备,并且可以通过与RpDU相配套的智能管理系统软件平台来定时、定任务操作相关设备,不受特定设备或特定程序的限制。

3结束语

远程智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是对集成化、智能化的机房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有益补充和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已经相当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就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若干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1、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理解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主要有: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这三种提法实际上反映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主要是从划分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提出的,即注册会计师只负责审查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与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的授权批准、职务分离、实物保护和内部审计,并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内部控制结构概念较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有两点显著变化:一是将内部控制称为内部控制结构;二是提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组成。笔者认为将内部控制称之为内部控制结构,恰如其分地反映内部控制的性质。所谓结构是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框架,内部控制也就是构成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内在控制框架,以这些内在控制框架为基础建立反映企业业务运行规律要求的各种制度便成为具有内部控制特性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把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组成部分,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尤其是关于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认识作为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内容,更加突出说明人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内部控制成分的概念提出是在内部控制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其中将结构改为成分,更清晰反映内部控制是要素性的,只有将内部控制作为成分与企业业务活动环节和程序相融合,才能体现内部控制真正的价值。同时内部控制成分也比内部控制结构更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在控制环境中提出了全体员工的诚实、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的要求,并增加风险评估这一新的控制成分,强调单位要为实现目标分析相关风险,以构成风险管理的基础,而且将会计系统改为信息与沟通,扩大了单位信息系统方法和记录的内涵。在结构上,阐明各控制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与沟通为载体,监控为保证。

2、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及必要性

2.1内部控制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2.1.1、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很不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猜测和恐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即将申请上市的国有企业如实对外披露相关内部控制内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影响或延误企业的正常上市。

2.1.2、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占全部外发股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根据詹森·麦克林(1976)、法玛·詹森(1983)、德姆塞茨·莱恩(1985)的研究结果,股权结构分为“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两种。前者指股权集中于内部股东,后者指内部股东只占较少的股权,外部股东人数较多,且股权按分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的,流通股在总股本的比例中所占比例仅为31.6%,而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则达68.4%,即使能将某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小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更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营结果,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兴趣不大。

2.1.3、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据调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而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

2.2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人为错误;2越权管理;3计划没有变化快,缺乏系统有效的控制。

2.3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

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主要内容

3.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3.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帐员记帐;管钱、管物、管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

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帐簿记录,要求帐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3.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3.5、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1)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帐凭证是相当容易的,并且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规范、效率更高。但是难以给查帐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帐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确认后签名或盖章,无签名或盖章的视作无效凭证,不得进行帐务处理。

(2)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汁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3)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利用数值项防用户利合法查询推出该用户不应了解的数据。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潘经民《财会月刊》《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20__年第18期。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软控制竞争力

一、软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软控制是指用非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行控制。长期以来,内部控制主要关注业务和流程的硬控制,可是这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只有通过人的干预,诸如领导力、行为、能力以及高度的价值观使其实现。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软控制建设有助于弥补企业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它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上下各级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最终会改善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一)软控制有助于降低内部控制成本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委托状况出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这种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注重从流程上对企业进行控制,但是忽视了对流程中人的控制。因此,减少由于信息不完全所引发的成本,就成为内部控制新的控制点。软控制可以把员工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变“被控制”为“要控制”。就企业的董事会层面而言,拥有较高的道德责任感要比规则的压制和限制更有效。就管理层而言,要求Ceo就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签字并不能解决忠诚的问题;就全体员工而言,都有自我激励的本能。软控制以其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化解了内部控制本身的局限性,能够有效地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

(二)软控制有助于强化系统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控制将重点放在加强系统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传统的内部控制只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通常是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长期忽视软控制,真正的问题似乎从未被有效地解决过。因此,若找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根本解决途径,则应将重点放在加强系统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除了遵循法律法规以外,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创造企业价值,在有利和不利的环境下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永续以外,关注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促进企业成功应成为内部控制系统的最终目标。

(三)软控制有助于控制与人相关的风险

与人有关的风险包括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的事件。软控制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有这样一句格言:“你所雇佣的人不是成就公司就是毁灭公司”。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忽视人性的复杂性将导致严重后果。2008年初法国兴业银行因交易丑闻导致49亿欧元的巨额损失,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三、加强企业软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

宣传是加强企业软控制的一种手段。由于内部控制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尚短,人们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一套相对较新的理论和管理体系引入一个有着多年固有传统的企业中,必然会引起内部人员本能的疑惑甚至抵触,如何让企业的员工熟知并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常识及要领,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将其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行为指导,实现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和支持,这取决于宣传贯彻的力度和深度。同时,提高员工认知度也是帮助员工转变传统观念、改变旧有思维方式的必要方法。通过宣传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够真正深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从以前的片面的对流程的控制转变为对人、财和物进行全面控制,使企业高层的管理者认识到软控制与硬控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建设

员工的素质分为领导员工的素质和普通员工的素质。其中领导员工的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中软控制能力发挥的首要条件。不同的经营方式和风格,最终将会对会计报表及会计记录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在管理当局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下,有关的人员的参与下,依据法律和法规以及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再者普通员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好坏,首先有责任心的人员比没有责任心的人员的执行效果要好;其次是执行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程度,对内部控制理解透彻的要比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的人员执行效果要好,再次执行人员所受环境的影响,包括上级的压力、人情的影响等都会影响普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三)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避免短期行为,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形式主义,而应将企业的文化理念贯穿于员工的工作实际当中,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该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控制的一种手段,强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当员工的理念与内部控制的理念相一致时,员工就能从被控制转变成为要控制,是内部控制发挥更大的威力,降低内部控制与人相关的风险;当员工的理念与内部控制的理念相偏离,就会加大内部控制与人有关的风险。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让内部控制的理念成为一种文化,根植于员工的意识当中。

参考文献:

[1]李荣梅,陈良民.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8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授权;职务分离;保全;局限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很大程度上公司失败系内部人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失灵,不能有效地识别、判断、化解、控制风险,从而导致公司经营失败。因此,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防范经营风险,确保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之必需。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是针对某一大型业务或某项具体业务的政策决策,向经办部门或人员授予权力和责任的一种方法。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主要是对日常业务活动的授权。这类授权通常以管理部门的文件规定一般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交易的责任关系。如企业对各职能部门和职责的规定属于一般授权。该层次的授权过大,则风险不易控制,过小则效率降低。一般授权适用于经常发生的数额较大的交易,如赊销的价格表与信用额度。特别授权是对特定经济业务活动的授权,它适用于管理当局认为个别交易必须经批准的情况,如对于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担保抵押、财务承诺、关联交易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权,以及超过一般授权限制的常规交易,都需要特殊授权。这种授权只涉及特定的经济业务处理的具体条件及有关具体人员,且应保持在董事会较高管理层手中。无论是一般授权或是特别授权都应明确:

1.授权批准控制的内容。授权批准的范围,哪些业务和行为可授权;授权批准的层次,应该授权哪级人员执行,执行人员是否具备胜任能力;授权批准的责任,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各自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授权批准的程序,怎样授权,批准程序如何。

2.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企业的所有业务未经授权,不得执行;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执行;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在授权范围内承担责任、行使权力;对执行情况的检查,是授权的核心,必须设计适当的程序,对授权执行进行事中检查、事后评估。

(二)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对处理某种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职责分派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对其他有关人员的工作的一种自动检查。职务分离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及时发现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错误和舞弊行为。从控制的观点看,如果一位负有多项责任的人员在其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就会发生错误或舞弊,并且内部控制制度又难以发现,那么就可以肯定他兼任的职务是不相容的,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包括在组织机构之间的分离和组织机构内部有关人员之间的分离。

1.职务分离的要求

(1)任何业务尤其是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绝对不能由某一岗位经办全过程,如:出纳与银行对账员、银行账记录员;(2)经济业务的责任转移环节,绝对不能由某一个岗位单独办理;(3)某一岗位履行职责情况绝对不能由其自己说了算;(4)任何权力的行使必须接受定期独立审查;(5)不能由某一个人完成两项作业,如会计中的出纳与记账,不能由一个人承担;(6)不能由某一岗位同时履行两项职责,如生产作业与生产统计职责不能由同一岗位去做;(7)不能由某一部门同时承担两个岗位,例如,销售与收款业务,必须由销售与财务部门分别承担。

2.职务分离的主要内容

(1)业务授权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例如,供应商的确定与采购业务的执行;(2)业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相分离,例如,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账、对账;(3)业务授权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例如,采购业务与验收;(4)财产保管与记录职务相分离,例如,仓库保管与记账员;(5)记录总账与明细账职务相分离;(6)经营责任与记账责任相分离,例如,销售业务与财务部门;(7)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职务相分离,例如,仓库保管与实物盘点;(8)对一项经济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的各个步骤也要分派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

(三)预算控制

预算是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市场机会与企业资源的最佳组合。预算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引导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如何运用资源比获得资源更重要,战略决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决定企业的未来。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管理层的责任(受托责任),管理层应以“实现资源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己任。

预算控制应遵循的规则:1.有限资源的约束规则。预算以经营目标为起点,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所有的预算须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资源和目标的平衡。2.投入产出规则。以投入产出为主线编制预算。3.全面控制规则。预算应涵盖公司的所有部门、业务和环节,包括管理高层,以货币计件的一切资源,均为预算控制对象。4.唯一控制规则。预算为资源投入的唯一渠道,没有预算的项目不得执行,除非调整预算。5.事前控制规则。投入的资源必须事先审核。预算编制与资源投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非同一性,一切活动受控于预算。6.重要性控制规则。“28规则”指以20%的成本,控制80%的预算。7.事后考核规则。预算执行一定要有执行后的考核。8.过程控制规则。预算执行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跟踪重要投入资源的过程和产出,检讨和修正预算。介入业务活动的控制是预算存在的唯一形式,在过程中修正(预算编制),在过程中控制资源价值(资源运用),在过程中控制价值目标(投入产出);按既定的规则行事,先规则,后行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预算控制借助规则渗透在业务活动中,一切活动均为受控。9.执行批准规则。预算执行必须事先批准。10.文本化规则。预算申请必须文本化。11.调整规则。例外控制,预算项目间的动态调整:预算项目绝对增加,行为调整:预算减少不调整,哪个变动调哪个,无形定期调整或滚动预算;调整数据:追求判断的精确性而非预算编制的精确性;责任调整:利润责任承担者拥有调整的最终权力。

(四)文件记录控制

健全、完整、正确的文件记录,既是组织规划控制与授权批准控制的手段,又是企业保持工作效率,贯彻企业经营管理方针的基础。文件记录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图和授权审批权限一览表;2.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3.业务程序手册;4.统一会计科目;5.统一会计政策;6.凭证编号。

(五)员工素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员工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员工的忠诚、正直、勤奋、有效地工作,从而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员工素质控制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4.加强考核和奖惩力度,应定期对员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5.对重要员工(如销售、采购、出纳)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6.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甚至可抑制不法分子的不良动机。

(六)实物保全控制

实物保全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的直接保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限制接近;2.记录保护;3.财产保险;4.财产记录监控;5.定期盘点。

(七)风险防范控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为防范规避风险,企业应建立评估机制。企业常用的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筹资风险评估;2.投资风险评估;3.信用风险评估;4.合同风险评估等。风险防范控制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企业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来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八)内部报告控制

为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反映部门(个人)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应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间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则报告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常用的内部报告有以下几种: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表、借款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资金调度表;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

(九)内部审计控制

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体系,将内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科学定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开展增值型审计,建立上下结合,下审一级的内部审计体系。

(十)信息技术控制

信息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信息及时、准确、有用。为此必须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固化信息的产生方式和渠道,保证信息的及时性;规范业务流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实施科学信息的分类更加细致的保证信息的有用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上述表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突出的控制效果,但内部会计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

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必须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能够识别风险的情况下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设计专门的程序,同时还要配备人员、设置岗位去保证各控制环节的运行,而这些控制程序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在实践中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却难以估计,需要根据个人主观判断。如果某些控制成本超过预期收益,就没有必要设置该项控制;如果由于判断的失误而对该设置的控制未能实施,那么也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另外,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也限制了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必须考虑成本因素,不能为了追求控制的严密性而不顾控制成本。

(二)人为错误与串通舞弊的限制

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执行人,受掌握信息量不完备、理解错误、曲解指令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主观判断失误,也会导致控制失效。例如赊销商品中,受信用信息的限制而发生收不回货款的情况。同时,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如果设置在不相容职务上的人员素质不够高,受共同的利益驱使串通一气实施舞弊行为,在这个环节上内部会计控制就发挥不了它的作用,从而失去发挥作用的功能。

(三)管理越权的限制

高层管理人员本身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他们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权力较大,如果他们对经济活动、越权干预,那么任何控制程序都不能阻止其行为,事实证明许多重大舞弊和财务信息失真案件都是在高层管理人员的越权干预下发生的。

(四)适应性限制

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往往会使内部会计控制产生不适应性,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根据经常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而调整经营战略。外部,例如:施工企业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发挥品牌优势而接受其他单位的挂靠,增加管理费收入等;内部,例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施财务、材料管理等环节的电算化,电算化情况下,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电算化系统中只要录制凭证正确,在总账和明细账方面程序就会有同时过账的功能,并有双重核对程序,原有的手工操作复核程序就变为了多余,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流程对新增的业务不适应,在变化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差错和不合规行为,给单位带来损失。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内部控制的作用。为了适应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企业应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以增强其适应性。

综上所述,各单位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必须视单位的规模大小、管理模式和单位内部存在的所有风险或失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而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结构时,可以根据内部控制要素的内涵,结合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针对不同业务循环及其关键控制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方式、方法和手段,并予以制度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同时,各个单位还要根据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断地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方法、内容,不断地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之适应单位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变化。这样才能强化企业的管理,达到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9

论文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企业运转的基础,在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当今的经济背景下,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改进。

第一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着眼于帐簿资料的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internalcheck)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萌芽阶段。1936年,aiCpa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定义,它指出,所谓的“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为下列各类目标之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运营的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相关法令的遵循。1996年,aiCpa颁布第78号审计公告准则,定义了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中的五个成分(components):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把内部会计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角度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一个单位中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尽管制定了较全面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其往往会失去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据财政部对全国100家国有企业年报的抽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存在做假账的现象。在100家企业中,有81家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有83家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有89家企业存在损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由此可见,很多个人和单位都在为满足私欲和单位小团体利益,大肆的进行会计造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使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重重困难。

第三部分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可以一下几个方面认识。

1、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成本效益原则通常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当企业采用一项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保证实施此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必须小于其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也就是说,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项控制措施。

一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而进行这些程序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发生成本。就一般情况而说,内部会计控制越多,其效果就越明显。过于简单的内部会计控制会使经营管理过程出现纰漏,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增多,那么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如设置控制环节、设置岗位等。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需要运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的成本必然就会增加。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就极有可能取消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本身的员工数量已经很有限,就更不可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人员。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2、对例外业务失去作用

企业是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市场中的,但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曾经发生、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计的,这也使其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例外”业务类型失去控制力。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各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或者并购其他单位,或者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不能完全有效,未能及时完善的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失去机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从单位内部来看,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例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建立新的控制制度,原来的控制制度就有很有可能失灵,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带来的局限性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远远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确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可见,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还受到人为错误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建立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任何“完美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现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情况,也可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例如,发货时没有索要提货单,对方发票上的总金额计算错误而未被发现,签发支票时未审查其用途等,都会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

4、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造成的局限性

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那么即使设计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一般来讲,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大大限制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处于单位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等权力核心,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必然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的失效。这是因为一旦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越权,任何控制程序都不能制约其行为;当他们极力造假、故意错报或瞒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本身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当局的职权是否规范和是否有效地行使的限制。这是当前单位经济活动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部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初步建议

1、加强对关键点和关键环节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要抓住重点。一方面要重点管理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另一方面要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还要重视关键物件的管理,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这样做,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首先,我们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此外,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篇10

论文关键字:内部会计控制局限性完善

第一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着眼于帐簿资料的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internalcheck)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萌芽阶段。1936年,aiCpa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定义,它指出,所谓的“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为下列各类目标之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运营的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相关法令的遵循。1996年,aiCpa颁布第78号审计公告准则,定义了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中的五个成分(components):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把内部会计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角度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一个单位中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尽管制定了较全面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其往往会失去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据财政部对全国100家国有企业年报的抽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存在做假账的现象。在100家企业中,有81家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有83家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有89家企业存在损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由此可见,很多个人和单位都在为满足私欲和单位小团体利益,大肆的进行会计造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使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重重困难。

第三部分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可以一下几个方面认识。

1、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成本效益原则通常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当企业采用一项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保证实施此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必须小于其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也就是说,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项控制措施。

一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而进行这些程序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发生成本。就一般情况而说,内部会计控制越多,其效果就越明显。过于简单的内部会计控制会使经营管理过程出现纰漏,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增多,那么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如设置控制环节、设置岗位等。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需要运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的成本必然就会增加。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就极有可能取消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本身的员工数量已经很有限,就更不可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人员。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2、对例外业务失去作用

企业是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市场中的,但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曾经发生、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计的,这也使其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例外”业务类型失去控制力。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各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或者并购其他单位,或者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不能完全有效,未能及时完善的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失去机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从单位内部来看,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例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建立新的控制制度,原来的控制制度就有很有可能失灵,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带来的局限性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远远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确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可见,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还受到人为错误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建立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任何“完美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现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情况,也可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例如,发货时没有索要提货单,对方发票上的总金额计算错误而未被发现,签发支票时未审查其用途等,都会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

4、高层管理人员造成的局限性

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蓄意营私舞弊,那么即使设计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一般来讲,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大大限制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处于单位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等权力核心,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必然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的失效。这是因为一旦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越权,任何控制程序都不能制约其行为;当他们极力造假、故意错报或瞒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本身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当局的职权是否规范和是否有效地行使的限制。这是当前单位经济活动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部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初步建议

1、加强对关键点和关键环节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要抓住重点。一方面要重点管理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另一方面要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还要重视关键物件的管理,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这样做,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首先,我们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此外,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