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41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现代;文化广场;设计原则

对于一个生活在卧龙岗下的南阳人来说,对卧龙文化广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武侯祠的入口空间,位于城市东西主干道卧龙路的西段。该道自武侯祠向西通向湖北老河口,向东则深入城市腹地。卧龙文化广场的建筑环境复杂,空间秩序紊乱。周边有烈士陵园、工厂及民宅等10余栋房屋;西部为卧龙岗岗头;北部为武侯祠。东南部的近代建筑又与历史文化环境格格不如,这些建筑与武侯祠的空间轴线毫无联系。另外,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之地,经大尺度的卧龙路的切削,岗地风貌破坏严重。

设计师以纷争了1000多年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说”和“襄阳说”入手,将三国历史地图作为主控广场的要素,在设计中十分注重对文化内涵的塑造,广场的铺地图案采用三国历史地图,使人们平心静气地散步于广场之时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空间!并巧妙应用了河流、东海、百子同春、城市地名等文化主题,该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巧妙至极。因此,在南阳文化广场设计中要巧妙运用这些设计原素,使得设计方案大放异彩,脱颖而出。

一、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一)、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人们喜欢在相当舒适的天气下使用广场,气温比有阳光更为重要。还要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对于南阳这样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地方,显然需要建造能够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广场,这也能充分利用卧龙岗这样的优越的地理环境,设计出具有自然特色的文化广场。

(二)、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

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南阳卧龙文化广场紧紧围绕三国时期蛰伏南阳地区的诸葛亮做文章;出师表、广场铺装中的历史疆界、历史地名、藏龙卧虎等景观的塑造均未出其文化尺度之右,也充分突出了南阳的地方社会特色。

二、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同时也是政治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顾名思义,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广场文化在城市文化广场中成为重要的内容。

卧龙文化广场在设计中十分注重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将“反映三国文化及诸葛亮”作为广场设计的主旨,从1000多年来学界对“诸葛亮躬耕地”存在着“南阳说”和“襄阳说”的纷争之说入手,将三国历史地图作为主控广场的要素,将广场的铺地图案采用三国历史地图,使人们平心静气地散步于广场之时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空间!魏、蜀、吴之“三国”用不同的材料铺面给予分别。地图上的河流、海洋、城市等均成为丰富广场的构成要素。在水系源头采用圆形统合的设计,因为黄河、长江的源头同出一处,中华名族同族同源;“源”、同“圆”谐音。一股涌泉来自圆心,涌泉周边散布出自南阳西峡的恐龙蛋,以昭显中华大地为“龙之故乡”,还有诸葛亮的“卧龙”之寓。在节庆广场西部的硬地铺面中分别种植了柏树、栀树、桐树、樁树,象征南阳“四圣”谐音为“百子同春”,寓南阳沃土曾养育过“四圣”,而今更是人才辈出,是卧龙藏虎之地。

三、效益兼顾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城市文化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上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一)、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文化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的作为活动焦点。它以其开放式的空间满足了人们进行交流、聚会、娱乐、休息、锻炼等多种综合性活动,对都市人性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被誉为“都市中的客厅”的作用。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

(二)、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公共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还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四、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知识,南阳市卧龙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结合自然、人文、居民、城市和现代文化广场设计基本原则,更好的展示了其多功能的特性,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创造出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儿童户外游憩场地

一、儿童对户外游憩空间的需求

探讨儿童对空间的需求,增强设计师对游憩空间设计的重视,是研究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的前提。

游憩空间的布局和游戏器械的尺寸与使用对象有密切关系,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尺度确定。把握儿童尺度是满足环境空间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和设施设计的标准和依据。儿童期的生理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发育的明显变化上,营造环境的第一步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通过身体尺寸数据可以找出适宜儿童的环境尺度,让儿童感觉可以支配环境。

儿童生来就有好动、好模仿、好奇心、持久性差、喜野外活动等特点。儿童时期,不仅是智能发展、语言学习的最快时期,也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最宜时期,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格和性格。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这个特定环境,从空间处理、方向定位、设施、时间概念等方面让儿童去感知和记忆,从而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环境中,儿童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语言的交流、文化共享等,要求环境空间能积极反映使用者这些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憩空间应为儿童提供互相接触交往的场地与设备,使儿童的交往能力不知不觉地增进,学会分享、轮流、等待、忍让等社会生活的技巧。儿童游憩空间的设计就应该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来进行,布置相应的游戏设施满足儿童的行为需求。

二、场地的功能分区

不同功能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因此儿童游憩空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场地的功能分区,这样即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各自需求,又可以使他们的游憩活动互不干扰。居住区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的儿童游憩场地,规模一般较大,可按年龄组或按游戏方式进行分区设计。按年龄组分,可以将儿童游憩场地分为婴幼儿活动区、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和学龄儿童活动区;按游戏方式来划分,可由玩耍区、游戏器械区、休息区。宅前绿地中的游憩场地较小,多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活动,可以简单进行分区设计。

1.婴幼儿活动区

三周岁以下的儿童,初步具有活动能力,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为此阶段的儿童设置的游憩场地面积不用太大,要为儿童提供看、听、触摸的各种物体,提供儿童行走、跑、跳、跨越小障碍物等活动内容。婴幼儿游戏区的空间较简单,场地一般设计为口袋形,出入口对着住宅单元入口方向。游憩空间内部的道路和场地表面要平滑,通向场地的步道应尽可能直接明了,道路的宽度和平滑程度要让婴儿车和蹒跚学步的儿童方便使用为标准。场地的边界可用0.3―o.5米高的围墙或篱笆来围合,这样可以让儿童和家长以安全感和封闭感,但围合物不要使儿童迷路。场地内以草坪、硬质铺装和塑胶铺地为主,可设置小型沙地,可为学步儿童提供有栏杆的扶手。此时期的儿童需要家长带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家长们需要适时的参与到游戏中,因此婴幼儿区的游憩空间通常会变成老年人、成年人和孩子们共同的社交场所。要为家长设置一些可以看到看清整个场地的长椅,而且当孩子和家长可以互相看见对方时,他们会觉得更安全。这些长椅可以为儿童和家长的休息以及家长之间交流提供空间,还可以放置多余背包、奶瓶、尿布和其它类似东西。

2.学龄前儿童活动区

学龄前儿童是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中最主要的使用群体。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对户外活动的需要大大增加,并且需要较宽阔的场地进行活动。此时期的儿童体力增强,具有一定的操作物体和进行简单游戏的自主活动能力,并且喜欢多个朋友的聚集性游戏,但是仍然需要家长适当的看护。

游憩场地的边界和道路以及场地的设计形式应略加复杂,内容变化多样,色彩丰富,因为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空间概念增强,能辨别基本的颜色,感知较为丰富。场地中心是儿童活动的区域,可设置小块草坪、沙坑,铺装地面及小型游戏器械。玩沙区是这个年龄段儿童较为欢迎的,设置时应适当围合,并有部分遮荫,可在其中放置低矮的桌子为游戏平台。在玩沙区附近若能提供干净的水源则更为理想,这样沙子可以做模型,可以做成许多东西,其游戏潜力将成倍提高。游戏器械应为简单的游戏组合,如弹簧类座椅、跷跷板、简单的滑梯和座椅式秋千等。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用于绘画的地面或墙面、滑梯、雅登架,小型组合游戏器械等。游戏器械下面铺设沙子、树皮、碎石、塑胶垫等可接受的弹性面材。草地的设置可为儿童提供一处认识自然的机会,青青的小草、的泥土等可以进行翻滚、跑跳及挖掘类游戏。

3.学龄儿童活动区

学龄儿童有独立活动的能力,能进行较强的体力活动,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和自主的行为习惯,不喜欢固定的人为设计的局限空间,通常喜欢去一些没有什么明确信息指导该做什么的、杂草丛生的地方。有时具有某种危险信号的地方更是具有神秘感,使儿童兴奋。空地一直都最受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欢,因为它能够提供做事和玩耍的自由。

学龄儿童游憩区应结合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的内容综合设计。可以考虑找出―块空地给他们,界线不易太明显,应与居住区其他公共空间联系,因为此时期的儿童不喜欢被围起来的感觉。场地的设计可结合地形设计产生起伏变化,变化的地势能让儿童在上面躲藏、翻滚、滑行、追逐等,令他们感到更有可玩的发挥性。设置游戏内容时应充分利用有可能用来玩耍的自然要素,例如木头、沙子、水等。水在任何活动空间中都是兴奋点,为儿童提供戏水空间对各年龄儿童来说,都是可以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的环境。这些要素可以巧妙地布置在游憩场地中,为儿童提供可以活动及自己建构游戏的空间。

居住区的儿童游憩场地的分区设计符合了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但是设计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分区来划分场地,因为把不同年龄的儿童完全分开,就不能增加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互动。场地设计时可以考虑在各区域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在那里年幼的儿童可以观察和模仿年长的儿童的活动与行为,这是一种生动的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的人格发展。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参与到新区规划与建设开发的浪潮中来,并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是在发展与规划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部分问题,成为阻碍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的瓶颈,导致建筑基础设施滞后,盲目开发泛滥。只有进行正确的前期新区规划与建设开发才能实现城市的合理化发展与协调性重组,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一、江苏省东海县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江苏省东海县是著名的“水晶之都”,处于江苏省北部与山东省接壤,属于国家首批重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与经济建设先进县。其连接连云港与徐州两大港口,又属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江苏省东海县出现扩张与新区建设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其新区主要位于西双湖东北方向,北面达到府苑路,西面到达西双湖,南面也呈现一定程度延伸,总面积比较大,初步规划形成重点商务中心,实现商务与公共的服务。初步建设规划两条城市主干线,围绕城市主干线建设众多功能组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管网配套工程,建设水晶博物馆及部分大型商务酒店及写字楼,吸引金融、文化企业投资入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在新区建设后形成功能完善,规划清晰的文化行政区、产业区、生态观光旅游区等城市空间规划体,真正推动江苏省东海县“西双湖时代”的到来,为当地经济发展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

二、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理念分析

(一)生态建设,人居和谐

在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生态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融入到新区的规划与设计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发挥当地环境资源优势,遵从当地的山水布局及生态性网络,借助资源的整合形成清晰的布局发展脉络。可以以山位天然建设屏障,以双湖为自然曲水流觞,实现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创造园林式的生态聚居地。

(二)注重整体,团块状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于城市规划整体性认识不足,导致城市道路分割严重,大小不一,错落繁杂。在进行新区规划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突出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形成连续的城市内部建设空间,增强空间本身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构筑其完整连续的城市空间结构。在东海县的城市新区设计与规划中将环形的绿化带作为各地块串联的纽带,形成完善的城市布局规划结构。

(三)动静区分,商住两用

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商住两用的不同特点,商业区的繁杂与居住区的安静设计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要求在城市新区空间规划时要合理设计住宅区与商业区,实现二者的分离,做到动静有序,互不干扰。除了住宅区与商务区,城市新区在规划布局时还要配套设计农贸市场及小学、中学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实现多样的城市新区功能,在新区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通过合理的城市新区规划与设计减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住宅造成的干扰,又能保证城市发展民众公共基础服务的有效满足。

三、江苏省东海县城市新区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初步拟定江苏省东海县在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时分为核心商务区、中档居民住宅区及环形生态公共基础绿化带三部分。我们结合每一部分的设计规划进行具体阐述。

(一)核心商务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分析

我们初步拟定在主干道两侧建立规划商务核心区,基于小城市商业规模相对较小,沿街设市的传统浓厚,商业内核设计了商业内街与集中商业中心的两种商业空间设计规划,实现街市与大型商务广场的结合。这样设计的初衷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满足小城市居民购物的传统,另一方面便于形成浓厚的城市商务氛围。商业中心以广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商业建筑群,沿着主干道向南部延伸形成主要商业地段。广场设计上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考虑与商业带相连,形成商业步行街,方便市民的购物与休闲。在商务中心的设计规划上形成以线性商业空间,连接面状的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广场基于广场向外发散,形成视觉性通道,增强广场本身与城市空间的彼此呼应,使得城市新区与老城区的有机融合。

(二)中档住宅区的设计规划分析

与商业区的繁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住宅区的安静祥和,如果说商业内核受四周用地商业活动的影响较大,那么居住区的环境相对安静,景观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定义为中档住宅区。在中档住宅区的设计规划中,住宅区内的建筑垂直于主干道和绿化带,形成布局整齐有序的住宅区,这样设计一方面减少商业活动带来的住宅干扰,另一方面便于接受建筑与绿化带的彼此渗透,实现较好的建筑朝向选择。组团的住宅布置上可以考虑发散状,实现规划方案整体的有序感,逐渐产生渐变的住宅效果,建设上以多层为主,兼有小高层,突出住宅建筑设计的集中化设计取向。

(三)环形绿化带的设计规划分析

除了商业用地与住宅用地外,在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环形绿化带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其高差较大,地段相对集中,借助连通的台地处理,实现绿化分区,将中间复杂地段设计成公共集中绿地。整体设计上的公共绿化带呈现出流线型特点,贯穿于整个规划范围,增强空间流动性,在建筑绿化带内设计健身道路及健身场地,主要停车场、绿色观光场所、主要的项目活动场地等。主要绿化带沿着住主干道分布,集中布置室外活动场所满足市民活动锻炼需求,提升品位,改善生活。

结束语:江苏省东海县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县市,在新区规划与城区扩展的过程中做好前期规划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商业中心的划分到住宅区域的设计再到城市绿化带的建构,每一个环节的建设与发展都渗透着中小城市设计规划最新理念,推动建构最适宜的人居环境与产业新区。

参考文献:

[1]陆婧婧.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

[2]陈珍珍,朱建达.苏州地区城镇新区空间发展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11.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4

1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

植物是构成空间和景观的主要元素。为此,在设计城市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充分融入到其中,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观赏性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被充分地凸显出来。这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中合理组织植物的空间分布,并且对植物的可感知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植物自身的形态及质感、颜色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能够将植物自身的特征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与人的视觉感相互统一。同时,还要确保植物的生长形态,能够和原生长地的形态一致。例如,在高寒山地所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以尖塔型作为主要的树型;在平原地区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冠都是开张的形状。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并将植物的观赏性充分展现出来。

2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很多城市中,虽然城市的植物景观很漂亮,但是由于城市多个地方景观设计形式相同,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更加无法达到人们的喜欢程度,很难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满足。

2.2缺少人性化因素

设计中没有将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其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的美观度及个人的感官经验等。同时,设计主要以城市发展作为主要的中心,缺少人性化因素。因此,很多城市在植物景观设计完成后,人们无法从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很难将城市景观设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真实目的。

3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景观的设计要点。以下主要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3.1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功能相一致

在设计广场植物景观前,需要对城市广场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了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广场是最有活力、最具有标志性及记忆性的重要部分,其是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其功能表现相一致。

3.2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性质相一致

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城市广场的类型及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确保广场植物景观能够与广场的性质保持一致。城市广场具有很多种类型,因此绿地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2.1集会性广场这种广场的主要用途为政治文化集会及庆典游行等,其一般都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等。对于这种类型的广场,植物景观选择的类型应具有雄伟、简洁的特点;对于那些较小的纪念性广场而言,植物景观要具有一定的亲切与和谐、素雅等氛围。在布置广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确保风格的统一,但是在植物种植方面,可以应用多样的种植手法。例如,绿化面积较小的广场时,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树木作为点缀,而在草地上或者建筑背景前,需要将树形的轮廓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广场的美观程度。另外,如果广场的面积较大,可以布置大面积的草地,用草地去衬托广场的广阔形象;如果要将广场的庄严气氛展现出来,可以设计一些浓重的、具有苍翠特点的树木。例如,湖北省武汉市的洪山广场,该广场整个植物景观具有完整性特点。

3.2.2纪念性较强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以纪念性意义为主。为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方面,不应过于繁杂,最适宜的方式是多处种植某种植物,确保能够达到强化的目的。并且,在植物布置形式方面,要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以便整个广场能够凸显出有序性。

4小结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三维仿真;城市规划;应用

abstract:thispaperfromthebasicconceptandthesignificanceofthedevelopmentof3Dsimulationtechnology,3DplatformtoestablishShaoguansurveyingandmappinginstituteasanexample,theauxiliarycityplanningdecisionusingthree-dimensionalsimulationtechnology,canbeinthecityofreal-timeinteractivescenesimulationevaluationandanalysisplan,providemoreintuitiveandscientificbasisforplanningmanagement.intheapplicationofengineeringtopromotethe3Dsimulationtechnology,howtobuildagoodstandard,databaseandplatformsystemanddiscussesindetailtohavegreatinfluenceontheoveralloperatingstructure,constructionmethodofupdatingmaintenancemeasuresandothersupportingmechanism.Finally,severaltypicalcasestoillustrate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3Dsimul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incityplanningwork.

中图分类号:U4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三维及相关技术得到了讯速发展,过去无法突破的城市复杂性描述、海量信息管理等技术瓶颈相继被攻克,计算机硬件不断提高,以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为核心的内容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三维仿真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地形、建筑及其它人工设施进行三维地理建模,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城市立体场景,同时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城市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水平,实现科学规划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数字城市”、“和谐城市”建设,实现公共事务可视化管理的基础保障,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基本概念和意义

城市三维仿真是城市空间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中的三维直观表达,是数字城市概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完善韶关市数字化规划控制体系,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

实现从总规-控规-修规的全面三维数字化控制目标,在以往基于控规的城市规划统一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和优化规划管理工作,使韶关市城市规划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⑵创新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水平

利用三维数字城市、GiS等信息化技术,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信息采集、指标分析、方案决策、成果展示等工作提高新方法,实现控规编制的技术方法信息化和过程管理信息化,体现规划编制“科学性”、“过程性”、“动态性”特点。

⑶实现城市规划可视化管理,迈入规划管理数字化时代

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将全面突破传统二维空间系统诸多限制,建成三维全景数字规划支持系统,为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撑及直观、真实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环境。

3.工作内容及应用

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建立城市三维虚拟环境,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各阶段进行城市现状及规划的三维模拟描述,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科学、准确的城市规划宏观决策支持,满足规划业务审批管理的应用、成果的展示及规划方案管理和评审的需要。

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主要包含软件和三维数据建模两方面的工作。项目共投入280万,计划在三年内完成。2011年6月开始进行系统开发和三维建模,2013年5月份,系统主要体系结构开发完成,并完成韶关主建城区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

(1)数据建设内容

数据建设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制定和三维数据建模两部分。

制定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后期数据更新、管理、维护的依据。数据标准建设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与制作标准、三维数据更新规范。

三维数据建模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以及各种应用和分析的依据。初次项目建设覆盖范围为主城区50平方公里的基础模型建设工作(建筑物约有3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约15平方公里的精细模型、10平方公里的标准模型、50平方公里的地形及市政配件模型。

(2)系统特色及基础功能

体现三维场景的美观和真实性;是一套安全、可靠、稳定,功能强大的系统。在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中,发挥辅助决策作用,系统的布局合理、操作简便。可进行场景浏览漫游、重点导航、路径导航、图层控制、场景输出等。三维数据应用广泛,可广泛应用于规划、市政、城管、公安、交通、旅游、房产等行业领域。

(3)城市规划辅助决策

提供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环境;提供多种空间数据、规划专题数据的叠加分析功能;三维辅助设计、建筑信息查询。规划地块查询、用地红线查询、空间量测、地形分析、规划辅助分析。方案比对、日照分析、控高分析,视域分析、通视分析、指标分析,三维标注、图形绘制、路网绘制、规划元素库、三维模型库,管网查看、管网查询、管网统计、管网分析等。4.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例

(1)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利用虚拟的三维场景,使城市的规划工作不在于仅仅建立在平面图上做规划,三维的场景模型使规划变得更简单直观。一般人都能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去。如某个小区的三旧改造工程,通过三维仿真模型,规划前后的场景就一目了然了,为设计者提供了思路。规划前后的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2)日照分析的功能

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时,日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待规划建筑物的高度、形状进行模拟,应用terraexplorerpro提供的接口,在系统中很容易就继续日照分析。如在城市的某个小区旁欲修建一座建筑物,建筑物对小区附近的楼房的日照影响分析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建筑物上午八点钟的日照情况

图3建筑物下午15点钟的日照情况

(3)地下管线信息的查询功能

在旧城区的改造中,决策者需了解地下管线的状况。可以直接三维系统中反应出来,如图4所示:

图4

(4)建筑信息的查询功能

将前期测绘的建筑物数据属性信息输入数据库中,使用户点击具体的建筑物时能够显示其详细的属性信息,在表达上更加直观。如图5所示:

图5

5.结语

三维仿真技术能够促进规划工作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平面规划”向立体规划“的转变,实现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三维仿真技术的应用,明显的提高规划审批的效率和方案设计的科学科学性,避免了传统规划评审采用大量设计文稿的方式,极大提高了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管理单位的沟通效率,协调了与周围建筑群的空间、色彩、材料,有利于体现城市的特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朱礼俊,《论建设三维虚拟城市的决策依据》。2006年综合性测绘学会研讨会论文集,宁波测绘学会,2006.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6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通过加强对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的分析,可以不断的增强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促进建筑设计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这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在广义上,它包括了形成建筑物的各相关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三、探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1、建筑设计制约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观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观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2、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互独立存在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四、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探讨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建筑设计促进城市规划设计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建筑设计的好坏都将直接决定城市进程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因素。首先,要结合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建筑要与城市中其它的建筑相适应无论是在结构层次上、色彩搭配上还是高低摆放上都要经过协调,这样在进行对比时才不会出现美观反差的不良效果,为人们观赏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空间。其次,要注重建筑的造型问题。每一个城市建筑都要有属于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切勿让人感觉到杂乱无章的现象。最后,要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个城市规划控制在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范围之内,同时要保证设计的秩序问题,满足人们从各个观赏角度进行欣赏的目标性需求。

五、结束语

总之,鉴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建筑设计的研究和分析,促进建筑设计的巨大发展,使建筑设计更好的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宁;段德罡引入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城市规划2011-12-09期刊

[2]杜美忠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1-15期刊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景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的发展中要充分的规划好城市园林景观,提升城市的舒适度。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美化的城市的环境,但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同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还有不小差距,所以必须加强城市园林规划的景观设计。

一、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要作用

1、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气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加剧,空气污染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成为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最迫切的任务。城市景观园林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一方面,通过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降低噪音等目的,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园林合理布局、精美建筑、有序运转、完善管理等,使置身于绿茵遍地、和谐生态环境城市中的人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创造力旺盛。由此可见,城市景观园林建设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2、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景观园林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往往受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来决定;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园林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极大提高物质文明和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通过如火如荼的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改善城市原有面貌,为城市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总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步伐,而和谐生态的环境又促使经济和文化走向更加繁荣。

3、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其创造元素往往取材于当地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人文建筑、特色景观等,这些元素通过提炼升华,以雕塑、铺装、小品等景观手法和布局形式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容易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公民,增强居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时从侧面也向外展示了城市特色文化,以城市名片形式对外传播,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基础。

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1、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责任心不强

很多的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在具体建设时存在很多的困难,在问题出现后设计者很难解释清楚,最后只能临时更改设计或者重新施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在没有充分对场地调查研究的情况下,盲目求新,片面的讲求丰富景点,只是简单的把设计按固定模式完成,自然会出现问题。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景观规划设计的意图表现到最佳状态。科学的设计程序也是现代景观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视日渐凸显,设计师从立项阶段即开始与委托单位接触,为委托单位出谋划策,从而达到科学立项,科学规划设计和科学实施管理的高标准。

2、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缺乏新意

很多的景观园林因设计者在对城市园林设计上不能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居民生活习惯,盲目的模仿他人或是脱离实际的臆想,不能将城市特色体现出来,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上缺乏个性,就导致了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脱离。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立意,即景观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景观的灵魂,其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景观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景观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的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魅力,设计中可以借鉴其它城市出色景观园林的设计手法,但在实际设计中要重视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把先进的设计方式与当地特色的文化相结合,体现出其内涵,才能做到创新,设计出来的作品与城市也才能变的更贴切。

三、加强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要素

园林设计中,应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绿化面积和较好的园林设计效果,因此在设计时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要素,在尽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等要素的情况下达到设计目的。从区域尺度下解读场地,分析现有城市建成区的景观特征和场地与环境的关系,把握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场地综合分析包括了对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地域特征与文化景观的分析。场地的综合分析实际上也是找寻解读景观,阅读大地的过程,在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以及发展潜能等。详尽的场地分析能够有效的为规划提供指导。

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围绕园林的一个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规划设计,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3、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受此条件制约,现代城市园林以中小型园林为主,如何使有限的园林面积,容纳下更多的景观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从城市园林空间上看,要适当利用立体结构,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空间扩大,同时立体绿化景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浮尘的目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4、加强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

我们要依托现有的特色景观资源,运用创新性思维,采用创新性方法,促进城市园林的整体发展。城市园林发展重心应从“问题导向型”转变为“目标导向型”。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城市竞争,应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明确从“整治现状的规划”转变为“面向未来的规划”的指导方针。从国家的主导政策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可以预见,中国城市社会的转型和城市现代化的趋势将难以避免。依托特色景观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城市园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结束语

总之,由于我国城市园林规划刚刚起步不久,还很不成熟,加之园林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了植物学、林学、环境生态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等众多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园林规划工作中要不断的探索,提高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8

1.1用城市设计指导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可行性城市设计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各个层次规划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方法,是一门不但关注城市面貌、城市布局、城镇功能,而且非常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学科.城市设计侧重的是处理城市中各种功能关系之间的系统性设计,主要涉及文化保护、绿地系统、开放空间、各类建筑等城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建筑高度、整体风格色彩色调、户外空间等都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城市远远比村庄要复杂,但城市设计在处理城市公共空间方面是游刃有余的.由此可知,城市设计一样可以运用到村庄规划当中,指导村庄公共中心建设工作.因此,城市设计应用于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当中是完全可行的.1.2用城市设计指导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步骤、方法和主要成果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设计能够运用到村庄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工作中,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就是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1)背景资料的分析解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规划设计前,应当对当地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对于背景资料的分析解读,主要涉及物质文化分析、功能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图底分析和活力分析5个方面.(2)村庄公共中心设计①布局模式针对村庄本身的地域、人文、社会、经济、自然、文化、民族、村庄布局形态等方面内容,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合理布局,而后设计村庄公共中心内部布局模式.村庄公共中心内部的布局模式应当在尊重发扬当地的地域特色、自然环境、村庄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把握村庄公共中心内的功能建筑和与之相关的户外公共场地之间的关系.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把握村庄公共中心内的功能建筑之间、功能建筑和相关建筑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特定的符合当地村民各方面诉求的空间群落,形成当地特有的村庄公共中心布局模式.③公共附件设计公共附件在村庄公共中心中主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公共附件花样繁多种类各异,在村庄公共中心的建设当中不可能全部建设出来,所以只能针对当地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建设.(3)主要成果村庄公共中心的成果主要包括说明书和图纸两个部分.说明书主要涉及到基本资料分析、规划说明两个部分.图纸部分主要涉及现状相关分析和规划成果展示两个部分.现状相关分析图纸主要包括:现状图、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图底分析图、活力分析图.规划成果展示图纸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公共附件意向图、规划图.

2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应用

2.1背景资料木江村位于广西省贺州市富川县白沙镇内,距离贺州市富川县县城21cm,距离白沙镇5cm,交通便利.该村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村民均为瑶族,户籍人口约2000人,以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是典型的劳务输出村落.该村位于乡道西侧,分为老村和新村两个部分(见图1).老村新村之间有河流穿越,通过一座简易石桥相连.老村的“肌理”保存较为完好,格局为典型的“背山面水”,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交通不便利,几乎无人居住,形成了“空心村”的形态.而新村位于老村和县道之间,交通便利,以现代砖混建筑为主,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该村有3个村庄公共中心(见图2),单个村庄公共中心功能单一,使用非常不便.一个位于老村村口位置(圈1),为原有村庄公共中心,主要为结合村口的古树演化形成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一些小型商铺;另一个位于新村中(圈2),主要包括篮球场和2013年下半年才完工的戏台;还有一个位于县道边上(圈3),结合村小学布置了村委会、计生室、调解室、农家书屋、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2.2村庄公共中心规划(1)空间构成根据现状可以看出,现有的3个村庄公共中心布局相对来说是合理的.3个村庄公共中心呈现三角形的布局模式,人口较少的老村占据一个,且位于老村中重要交通节点的村口处,这个选址本身就十分合理.新村的两个村庄公共中心位于新村的北部和南部的重要交通节点位置,本身布局就顾及了整个村庄的需求.位于县道边上的村庄公共中心涵盖了村庄公共中心主要的功能建筑;位于新村内部的村庄公共中心涵盖了村庄主要的娱乐休闲场所;位于老村村口的村庄公共中心沿用的是老村本身的村庄公共中心,该村庄公共中心内有小型商业店铺和村民休闲的场地.由此可以看出,3个村庄公共中心功能互补,老村的村庄公共中心是休闲商业中心,新村的两个村庄公共中心分别为行政服务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见图3).因此,在后期的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不同功能类型的村庄公共中心自身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进行规划建设,使之形成体系,功能互补.(2)活力分析活力主要体现在村民对于村庄公共中心的使用率上.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使用率较高的是休闲商业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所以可以说3个中心当中,行政服务中心的活力最低,而休闲商业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的活力相对较高.但是由于休闲商业中心是村里祖辈休憩娱乐的场地,而休闲活动中心则是近期才修建好的,相对来说,休闲商业中心的活力更高一点.(3)公共附件针对不同村庄公共中心,应当量身定做相应的公共附件.对于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行政服务的办公场所,所以公共附件主要是一些小型硬化场地和相应的景观植物进行点缀即可.针对休闲活动中心,主要突出的是活动,可以结合新建的戏台和球场,考虑组织一些景观小品和活动器材,比如休憩用的休闲桌椅,活动用的一系列休闲健身器材,小型的休闲凉亭等.休闲商业中心主要突出的是休闲和商业.结合原有村庄公共中心的古树、铺地、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布置一些休闲桌椅、花廊花架等在靠近老村的空地上或者古树下,方便村民休憩娱乐.同时可以结合水景布置亲水平台、小凉亭等建筑小品,为村民休闲生活提供优美的景致(见图4~图7).2.3规划基于对现状的细致分析和解读,功能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心,两轴,两片区”的布局模式.“三心”指的是3个村庄公共中心,“两轴”指的是自然水景轴和村庄风貌轴,“两片区”指的是新村和老村两片区域.村庄整体格局依旧延续原有风貌,老村部分以更新保护为主,新村部分以风貌引导建设为主.村庄道路格局系统化,在新村中,几条主要道路承担今后的交通重任.老村规划有环村路,可以在尽可能保持老村风貌的基础上,保证村民出行的便利(见图8~图10).3个村庄公共中心延续现有的布局模式和功能,三者之间在行政、休闲、商业、活动、娱乐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这样的规划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村庄的文脉、生活习惯、民俗等的自然传承和延续,同时融入现代的娱乐生活方式,避免“千村一面”.

3分析对比

在一般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和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中,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以下3个方面.(1)规划深度不同一般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只是停留在补充缺失功能,平整活动场地,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的,规划深度一般停留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通过对村庄本身的分析解读,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进行设计,同时还起到指导建筑设计的目的.规划深度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甚至是建筑设计深度.(2)规划角度不同一般村庄公共中心规划是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的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功能布局和场地布置,规划角度主要是二维平面上的.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解读,再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设计.规划角度主要是从三维立体空间入手,结合二维平面的图底关系,多角度进行分析设计的.(3)规划方法不同一般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师结合村庄规划的一般设计方法对该村庄的村庄公共中心进行设计.主要结合的是村庄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使用的是村庄规划方面的设计方法.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从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角度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城市设计手法处理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使用的是城市设计相关的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手法.

4结束语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新型城市空间;建筑设计;多种因素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相关产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城市空间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城市建设应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城市建筑设计应与城市开发建设和谐发展。

1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

在传统的城市空间发展中,城市空间的定义相对落后。传统的城市空间通常仅用来满足空间内的商业交易行为,用以进行贸易商品的交易和运输。在公共场所,人们进行问候、交谈与约会,并且在此过程中,城市的景观得以适当利用。当自行车和汽车被引入城市生活后,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得到有效增加。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目的也逐渐改变,但是其传统的使用功能并未被完全摒弃。早期城市空间的发展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并不显著。直到上世纪初,人们开始在街道上出售商品,商店开始出现在城市空间中。20世纪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市场开始出现在城市空间中。人们的活动属性由传统的交易活动转为购买与娱乐活动。电子通讯技术使得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更为便捷;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与传统的城市空间相比,现代城市空间是较为先进的公共场所。但与新城市空间相比,现代城市空间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在现代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交通便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城市道路和停车场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汽车废气和噪音降低了公共空间的质量,人们的公共活动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空间被不断侵蚀,城市空间的质量开始下降。当城市公共空间仅限于服务发达的交通系统时,城市公共空间很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其次,一些城市空间在开发过程中被遗弃。有些情况下,相关部门过多关注新城市的设计和发展,忽略了一些旧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结构并不完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再设计和改造。从1981年开始,许多国家开始重视规划建设新型城市空间,放弃传统的城市空间设计方式,对城市进行生态可持续的规划设计,以一种绿色生态的设计方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此外,一些国家开始对城市进行大规模改造,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活力和激情,更好地协调了城市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在新型城市空间中,街道空间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场上也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土地的有效利用作为城市设计的关键,以实现有效节省土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在在这些公共空间中,居民不仅能够增进交流,同时可以举行小规模的聚会及大型活动。参照外国新型城市空间的发展,国内的设计师和决策者也开始关注在新型城市空间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如何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构建新型城市空间系统。

2新型城市设计背景下的建筑设计

在新型城市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与决策者应关注与建筑、环境相关的多种因素,在这里简要提出以下几点:(1)关注光环境设计新型城市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中的光环境设计。日照是控制城市建筑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下一些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建筑密度较高,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设计师应合理控制建筑间距,使建筑及公共场地获得充足的日照。可以尝试在建筑立面中使用玻璃幕墙,利用玻璃的反射性能,补充其他环境的日照条件。但是在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光反射角度的设计与控制,避免反射光线影响司机和行人而导致交通事故。此外,相关部门应重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其他建筑的融合,避免突出建筑对城市原有建筑特别是古建筑的遮挡,尽力保证原有建筑光环境的完整性。(2)关注建筑选址问题在新型城市空间建设中,应重点考虑建筑的选址问题。选址过程中以下几点应重点考虑。首先,高层建筑应尽量设置在城市的不同区域,避免因过度集中造成城市空间问题;其次,在选址中应充分调查和讨论高层建筑对周边环境的作用,避免其对周边区域的不利影响;第三,选址中应注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科学合理的选址的基础上,关注城市空间的有效性,实现城市空间建设与经济发展可持续协调。(3)关注建筑形体设计在新型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应科学设计建筑外观,理性控制建筑形态,注意其对于城市整体形象的影响。应积极收集城市空间内建筑参数,利用空间分析软件(如空间句法)分析建筑空间内各部分比例。在满足光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建筑形体的设计应尽量满足使用者日常的精神需求和空间审美,为城市空间的美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改善相关评估体系在新型城市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融合应该得到有效保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完善有关的评估体系,对城市空间设计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评估不但能够提高方案设计的质量,同时能够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为了满足相关设计要求,评估标准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体系中应侧重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融合以及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作用;其次,对于满足评估标准的设计方案,应对设计者及投资方适当鼓励或奖励,促进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再次,评估机制应保证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及空间环境设计、使用者要求等各方面评估同步进行,权衡利弊,综合分析。(5)抵制盲目追求目前,在城市设计中,一些城市要求设计师为城市设计标志性建筑物。一些设计者盲目参考国内外其他既有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方案的受欢迎程度。这种方式产生的建筑形态可能会对城市形象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盲目追求效果下的城市建设成本会大量增加,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该重视设计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注意控制建设成本,抵制以不合理效益为代价地对标新立异的盲目追求。城市建设中,建筑应与城市环境和自然景观理性融合。

3结语

新型城市空间有别于传统城市空间与现代城市空间,其内部建筑与环境的合理融合使其具有显著的优点。在新型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居民营造舒适、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

作者:乔一迪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代云,杜闯闯.高层建筑设计及城市空间的利用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宋敏,梅耀林,张琳.新兴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以济南市泺口片区为例.华中建筑,2009(6).

城市设计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形象;操作模式

我国当前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很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探讨。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大部分现有的成果,几乎都沿袭这样一个模式:提出相关概念或指出构建旅游形象的必要性――分析评价城市旅游资源――形象定位――设计出城市旅游形象或提出旅游形象口号――营销推广。这种模式往往把问题简单化,以致不同学者对不同地域的形象构想和分析有雷同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考察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流程,希望能为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帮助。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一般应包括如下7个步骤: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形象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主题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形象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形象塑造推广与传播、形象评价与管理。

一、城市旅游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

(一)成立城市旅游形象工作委员会

城市旅游形象的调查分析与诊断应在城市旅游形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应在旅游局和政府宣传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部门参与协作,成立领导小组,与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工作委员会,共同组建设计队伍(见图1)。其任务是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进行部门协调和调查研究、提交方案、宣传促销、督促实施等。

(二)形象调查与分析

1.形象调查

形象调查主要包括时间调查和空间调查。在时间上,调查显然要包括各项内容的过去、现状及未来发展,可称为历史形象调查、现实形象调查、发展形象调查;在空间上,调查则分为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如市场分析中的形象认知调查既要调查城市内、也要调查城市之外的有关部门和公众,了解他们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看法和评价。调查的方法可应用定点和随机等方法,可以是现场考察、问卷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2.形象分析

形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地方性分析、市场分析及形象替代性分析。

(1)地方性分析

地方性分析,也可称为地格分析,或叫地脉与文脉分析,内容包括5个方面: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旅游产业现状和城市经济发展。

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旨在把握旅游城市在地理方面与区域内外其它城市截然不同的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分析主要是对旅游城市的历史过程和文化传统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积淀分析更多地揭示城市所在地域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地域文化所折射出来的市民心态;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旨在明确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从而为确定城市旅游核心形象、辅助形象、延伸形象提供依据;城市经济发展分析主要是从旅游业的关联性与乘数效应的角度出发,构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形象产业价值链提供逻辑支撑。

(2)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旅游者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与偏好,目的在于揭示公众对旅游城市的认知、态度、印象和预期。

(3)形象替代性分析

形象替代性分析是在城市旅游发展背景和形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所在区域内外的其它城市的形象空间格局和联系,以及未来可能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为独特性形象的构建提供依据(见图2)。

(三)形象导向模式的确定

城市旅游形象自身具有多样性,但它并不意味着一个城市可以同时拥有多个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导向模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目的论和比较优势论。

1.目的论

政府在决定城市旅游形象的优先发展权时,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首先,某一形象是否符合城市旅游的发展战略;第二,该形象的发展潜质;第三,市民的接受程度;第四,兼顾旅游者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同。由此遴选出来的城市旅游形象应该对未来的旅游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以使二者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

2.比较优势论

城市旅游形象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这决定了政府在根据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选择形象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旅游形象的比较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旅游功能优势和外部竞争优势,而旅游功能优势表现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三个方面。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就是城市旅游目的地根据资源、市场等优势,通过有效的宣传,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起独特的风格和吸引特质。定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领先定位法、比附定位法、逆向定位法、空隙定位法、重新定位法(再定位)。

形象竞争分析是制定形象战略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6个环节:找出谁是竞争对手、描述竞争对手状况、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掌握竞争对手方向、洞悉竞争对手意图、引导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战略。一般而言,有4种因素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竞争,即区域内外城市旅游形象的竞争、新的替代形象的威胁、公众对形象的压力,以及城市旅游供给中某些要素的威胁。

三、城市旅游形象中的主题形象研究

主题形象是城市在前期形象调查分析诊断、形象定位分析和竞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确定的方向性战略发展目标,是城市旅游资源和产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主题形象是标志形象,是质量级别、知名度、影响力最具有垄断的形象,是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代表。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关键是主题形象的设计。

主题形象也是城市旅游地主动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反映,是城市旅游地市场差异化战略的表现,其本质是反映出城市最具优势与特色的资源和产品,以及主要目标市场的选择。其内容可分为3类,一是一次性节庆活动形象,二是年度性专题形象,三是全面性、长效性的形象。主题形象的确定应遵从以下原则:总结性、艺术性、简洁性、一致性、点题性、系列化。

四、城市旅游形象中的微观形象研究

微观形象是由区位、资源、环境、设施和项目、服务、客源、经营管理等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其研究应从城市旅游支持系统形象、城市旅游服务系统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形象、城市旅游游憩康乐系统形象等方面进行(见图3)。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并优化城市旅游微观形象系统结构,可调控旅游形象系统的运行,以达成旅游形象系统的最佳功能。

五、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与协调研究

(一)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的内容

城市旅游形象系统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空间上落实,在城市的各个旅游功能区中体现。城市旅游形象空间,主要指城市中的外部空间,它们是由建筑物的实体所围合的,并在建筑物实体之外的空间形式,大体可分为点状景观要素(或节点空间)、线状景观要素(或线状空间)和面状景观要素(或面状空间)。

点状景观要素,最典型的就是以不同街道相互交叉而成的“十”字形、“丁”字形、“x”字形、“Y”字形等路口为代表的节点空间。线状空间是指通过形体的排列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具有立体的形态美感。与点状要素相比,线状要素的尺度和规模更大,涉及到的景观元素也更多,具体主要包括街道和边界线(天际线和城市轮廓线)。面状空间是指多样而复杂的立面空间,它由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所构成。城市中,最主要的面状空间就是广场。

城市景观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城市中人的活动、汽车穿梭、时间改变、季节转换、云彩、植物色叶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景观要素。在进行旅游形象空间配置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二)城市旅游形象空间配置的协调研究

1.与城市软硬件建设的一体化

硬件建设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和市政建设融入旅游和园林意识,努力营造城市旅游环境。软件建设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

2.与城市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城市旅游空间的美感是蕴藏在整体之中的,即使那些片段也会激发起人们对城市旅游整体风格的记忆。城市旅游形象配置应超越对传统旅游空间物质形态片段的修补,而应在整体旅游环境进化的意义上,探究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美学的结合。

3.与城市传统空间的统一性

城市旅游空间特色的探寻,从城市生活的角度上,应促成现代社会生活与旅游空间实体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从心理和行为角度上,应塑造有识别性的旅游形象,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文化要求和认知要求;从经济角度上,应塑造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寻求城市传统旅游空间文化特征的时代认同,同时,减少商业牟利行为对城市旅游空间正常演进的影响和干扰。

4.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延续性

历史的轨迹对于今天的城市旅游空间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传统旅游空间的更新不仅是城市旅游物质形态的延续,同时也是旅游空间生活内容的发展。为此,现代的城市旅游形象空间设计要想超越历史,就不应去模仿、掩盖或复制,而应挖掘那些传统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旅游空间的时代功能,表现出尊重过去、重视现在、展望未来的形象设计理念,使传统空间在时间发展轴上留下真实遗迹,在空间形态的演进中整合地域风貌。

5.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空间得以延续的前提,将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城市旅游空间形态的更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传统空间功能的现代拓展。在城市旅游形象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宜跳出既定的空间形态框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注重引导空间持续发展的对策,借助于优化城市旅游结构、恢复社会活力和提高空间效率等措施,来改善城市传统空间的旅游质量,实现其持续发展和繁荣进步的目标。

六、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与传播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出来之后,还必须经过相应的形象传播,才能让目标客源市场全面了解和接受,并最终形成强烈的共鸣和引发出游动机。

就推广组织而言,广义上说,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主体是目的地的全部成员;但从操作层面上看,政府和企业联合参与目的地形象推广将是未来旅游推广的方向之一。另一条思路是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实现机构创新。第三条思路是“借力”组建“联合舰队”:当本地推广资金、人力不足时,联合其它地区力量进行整体推广,形成资金合力、资源合力和经验合力,进而形成竞争力。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是针对公众(潜在和现实旅游者)对目的地现状、特征等的主观看法和态度倾向所开展的量化研究和调查,是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依据。形象测量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即“结构法”和“非结构法”:前者的基本思路是选取一系列不同的评价因子,运用标准工具,构建评价模型,之后通过采集和处理被访者的评价,得到一地的形象资料;后者则使用自由问卷记录被访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描述。

在推广策略上,可具体采用形象广告策略、旅游节事促销策略、旅游公共关系策略及Jntemet互联网宣传等手段。

七、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与管理

在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中,对城市旅游形象评价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薄弱,形象评价和形象管理上的弱势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

城市旅游形象评价主要指对城市旅游形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检测城市旅游实际形象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更好地定位和改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依据。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可从实力形象、服务形象和外观形象3方面展开,评价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4)。

(二)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

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城市旅游形象的动态性、循环性特征,主动及时获取、分析形象的最新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形象问题。对已出现的形象问题与形象危机,预备纠正措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纠正措施,并制定出符合形象实际的科学的形象管理标准。

八、结论

旅游城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按旅游功能类型可分为:资源型,如桂林;历史文化型,如北京、西安;经贸型,也称现代综合型,如香港、深圳、上海;宗教型,如麦加、耶路撒冷。显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战略和实施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本文所探讨的城市旅游形象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主要在于总结其一般性规律,在实践操作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对象城市的职能、性质、结构、产业现状等因素而有所侧重和修正。

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的7个步骤主要体现在战略决策、计划实施和组织管理3个层面。从操作实际来看,可划分为4个阶段: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阶段、战略策划与实施策略策划阶段、系统策划阶段、实施反馈阶段(见图5)。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某个具体城市进行时空两个层面的形象调查,分析该城市的地方特性和市场特性,并综合考虑该城市周边其它城市的旅游形象,在形象替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城市的旅游形象导向模式。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城市景观、设施、地脉、文脉、旅游者认知偏好及旅游地各类主体的行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总体定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城市旅游形象及该城市现有产品及活动,从核心形象、延伸形象和辅助形象3个角度来确定该城市的主题旅游形象。在主题形象的实施过程中,可将其分解为年度性专题形象、全面性长效性形象和一次性节庆活动形象。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该城市的主题形象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微观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主要从旅游支持系统、旅游服务系统、空间结构系统和游憩康乐系统4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