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9:16

古典园林背景篇1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园林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自然状况出发,可将其划分为原始状况与农业生产状况,中国园林建设启示来源于大自然,是一种对自然敬意的艺术作品,然而相比西方园林建设,西方园林建设在于对农业生产状况的模仿,这种建设方式也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区分于西方园林。在园林建设中具备各式优美景色,在中国也被称之为“山水”,或是山水文化,这种山与水相互交融与融合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然文化的体现。园林文化中的园林艺术,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在文化特定的含义中,蕴涵着一定的文化精神与古典审美风格,这种方式的呈现是时代文化留给人类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传统文化沉积下的艺术精华,也是一种特定的荟萃文化,在赏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时,往往汇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生存的情感体验,“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欣赏方式,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来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具备着不同的艺术形式,王国维有句诗“以其景雨皆情语”,体现的是古典园林中展现的是人们的情感寄托。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分析

(一)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再现

影视作品是在一定拍摄的物质中,利用伴音与画面呈现出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不是电影剧本或脚本,而是指拍摄完成的影片,通过对显示的画面来表达一定的寓意。[2]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具备一定的古典园林风景,或是在园林中拍摄,或是借用园林为背景,进行气氛和氛围的烘托。通常影视作品中对于园林的拍摄,包括筑山、叠石、理水,筑山、叠石、理水也是古典园林文化元素的体现,古典园林中一山一石,构成整体园林秀丽的风景线,在古典园林中山水作为园林的主脉,在园林文化再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西厢记》中曾出现这样一幕,红娘帮助崔莺莺为书生张生送信,红娘在园林中穿梭,最终将信交到张生手中。《西厢记》主要讲述了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整个故事以江南为背景,在影视中经常显现出古典园林场景,古典园林场景的展现,一方面展现江南女子的温婉端庄,一方面渲染故事氛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的体现。《西厢记》中古典园林的山水柔美,筑山的因地制宜,使得整个园林尽显清雅与高贵。古典园林中的叠石,与水景相互融合,从《西厢记》的古典园林场景中可以看出,园林中采用集中理水的手法,水面倒映着叠山,随着微风的摇曳,使得水体中呈现出水波荡漾的景象,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但是《西厢记》中古典园林全局较小,这一点也烘托出崔莺莺等江南女子的风貌,《西厢记》古典园林呈现出整齐而不呆板的状况,从叠石的状态、筑山的壮丽、理水的有序都体现出整体园林的简约、淡雅,将园林风景有隐有显地彰显出来,这种园林建设使得古典园林别具风格,更加引人入胜。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构建

在影视作品以古典园林为背景的题材还有《火烧圆明园》,提起这部影视作品不得不肃然起敬,心中悲愤也油然而生,清代末期社会矛盾与日俱增,社会难以跟随世界发展方向而进步,致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了圆明园园林的秀丽风景,圆明园被烧之前,其整体的富丽堂皇是任何一座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圆明园规模宏伟,在修建过程之中融合了多种园林风格,之所以圆明园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主要因为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御院,整体建设面积为5200亩,在元圆明园建设构成中,主要以水为主题,并先后在圆明园附近构建九个小岛,这种小岛在当时也被称之为九州之相,园内各式风景相辉映,园中不乏具备楼阁、庙宇、廊庑、轩榭等建筑,其建筑之间引用多处园林建设风格,园中各式千姿百态风景之间相互组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园林整体的丰富多彩。[3]在圆明园中整体展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景色宜人也曾得到外国友人的赞叹。在影视作品《火烧圆明园》中,将圆明园整体美感尽显出来,这种艺术特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安佑宫鸿慈永祜,这一建筑给人以庄严之感,体态庞大金碧辉煌,尤其当旭日东升之时,袅袅青烟升起,园林中薄雾将园林包围,使得建筑自身若隐若现,仿佛身处仙境之中,这种建筑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古典园林建筑。圆明园中最大的建筑特色为海晏堂的正门向西阶前,设定了十二只兽面,这些兽面建筑为铜像,这些铜像为十二生肖,从文化艺术赏析角度,这些文化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4]在圆明园被烧毁时,这些建筑都无一幸存,至今连兽面铜像还未全部回归祖国,圆明园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其中也蕴涵着众多园林文化,圆明园自身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其自身蕴藏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三、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文化与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体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在古典园林中其风景展现体现出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在影视作品《红楼梦》中,展现的园林艺术,堪称园林经典。在《红楼梦》中古典园林尽收眼底,将园林的整体布局彰显出井然有序之状,园林布局曲折幽深,在人们欣赏园林美景之时,其意境之中所展现的风格特征也使得人们与园林景观合二为一,在《红楼梦》园林运用中不乏具备自然风景,还包含岛屿、礁石等人工风景,整体园林建设以北方建设风格为主,通过置石法等方式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的与自然风景之间相呼应。[5]《红楼梦》中曾云“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道”,将人工山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在人工雕琢后,使得山石更加具备动态。园林的意境之美还体现在高檐翘脊之上,这种风格多为古典园林建筑风格,运用相似建筑来构造园林形态之美,所谓的高檐翘脊,顾名思义是指园林建筑中翘正脊、宽檐廊等高建筑,这些高建筑在园林风景的衬托之下,彰显出另一番秀丽风采。[6]在古典园林中窗楣、月梁、女墙等都为建筑的重要题材,在细节中将园林的艺术特征彰显出来,尽显古典园林意境之美感,尤其是在大观园之中“青溪泻玉,石磴穿云”,与“水声潺潺,出于石洞”相结合,共同构成园林的山水之美,使人流连忘返,引人入胜。《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古典园林,凸显了园林的优雅之情,其中所代表的文化体征,也是为其文化内涵增添姿彩,使人们置身于园林之中,既可陶冶情操,又可与园林文化与其情感内涵达成共鸣,使人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尽显中国园林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古典园林背景篇2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0引言

我国古代园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千千万万造园人的经验、智慧与技艺,沉淀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独特园林艺术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全世界人民展现着我国优秀的艺术水平和民族文化。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是在尊重自然山水的条件下,充分考察园林所在地以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态体系。我国的文明和经济在不断进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对于极具指导意义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精华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与应用,使得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富有文化内涵、艺术和精湛的技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1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和指导意义

1.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使得它包含了广袤的土地,也赋予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古代人们对于事物的设计往往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和自然界,因此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就所构成的不同与特征就成了园林景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结合“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以及造园者对于园林所给予的思想情感和追求,注重园林的整体意境,这就使得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效果特点。[1]在古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较为恶劣的客观生活条件使得古典园林设计师普遍在园林设计中重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古典园林从结构布局、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和假山池塘都是从分考虑多种自然因素,以塑造出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环境。而设计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考虑外界景观环境,使得园林景观能够充分融入大自然,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的古典园林布局设计十分讲究,在不同的空间内施以不同的空间组织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2]也正因为如此,古典园林中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尺度和个性风格都存在着差异,参差不齐的视觉体验给人带来最大的审美体验。古代人利用有限的空间,利用现有环境,与自然景观结合利用不同的手法,创造出具有文学、建筑、美学等多种价值的园林。

1.2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指导意义

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鉴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较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外来思想对于我国的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不少景观设计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盲目引入相关园林设计理论和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许多只注重功能和形式的,突出强调视觉感受和个性化,没有深刻的内涵这与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发展愿景是相背离的。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理解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并使其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发挥指导意义,对其进行传承以及创新应用,创造出兼具功能性、形式、宜居和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应用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因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包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的物质越来越富足,思想观念愈加文明开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元化和边缘化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这种特点也是它有别于古典园林的一种重要标志。这些个性化气息的当代景观设计作品,更多地开始关于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设计,并成为未来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以满足人们活动、审美和展现个性的需求和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这个角度来讲,相比古典园林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满足传统艺术审美情趣,又要满足社会所要求的功能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对于古典园林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而必然结果就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多元化。[3]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必要性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中已经不乏西方国家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形式纷杂不一,能够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我国古典园林却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总结起来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单纯的平面化设计,缺乏文化深度或者不向公众阐释;第二,不尊重历史,借鉴时断章取义,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第三,缺乏主题和中心思想,将各种要素进行强制性的叠加;第四,拿来主义。[4]这些特点都直接阻碍着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和相关造园手法、技艺都鲜被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国园林设计史表明,师法自然与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更能为人性化和生态问题做出贡献。将传统思想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对于优秀思想和技艺的传承,更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3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全球化的席卷,外来文化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3.1“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古代的人由于经济水平和科技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于自然界十分崇拜。因此在古典园林设计中,首要的是追求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得园林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而达到“天人合一”、“天然去雕饰”的园林设计效果。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园林景观事业也跟随时代要求飞速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了一定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关注的问题,塑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3.2“因地制宜”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就是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后果,而这直接缩减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设面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每天往来于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之间,缺乏自然美的享受。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美的需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我国的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设计出多变而统一的风格,而这种富有层次感的设计就可以丰富园林,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园林布局,以增强园林的立体感。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利用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山、水、植物等多种自然元素的融合,塑造更加立体、丰满的园林景观空间。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还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加入科技元素,使得园林景观在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3.3意境创造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古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论是景观设计师还是造园者都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每一种意境都需要用一种独特的景观布局,使得欣赏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有限的面积,要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意境(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就需要对景进行合理布局。利用借景方式创造意境的古代园林建筑数不胜数,就拿北京颐和园为例,在园林建造时充分借用玉泉山的美景,结合自身独特而巧妙的建筑,两种景致相得益彰,既烘托出了颐和园的整体美,又展现了玉泉山的风貌。[5]又如苏州网师园、扬州个园,二者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二者面积都不大,但园林中的每一处景,都是园林设计师利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造景艺术已经布景技艺,最终形成了当代我们看到的两处杰出园林作品。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现达的科技,结合意境创造的思想,更使人们能够获得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

4结语

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当代,现代园林景观紧跟时代潮流,其景观设计普遍只重视人们对于景观社会性和功能性方面的需求,而不重视现代人对于审美方面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需求,忽视了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古代园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关于功能方面的需求,还要利用古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结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创造具有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彻.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2]王婷婷.儒家德政思想与清代皇家园林景观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3]高慧.江南园林的营造方法在住宅区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刘萱.传统伦理美学思想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D].青岛理工大学,2015.

古典园林背景篇3

关键词:古典园林墙

abstract:DuetothephilosophyandartpracticesoftheChineseclassicalgardens,creatingmanyofdecorativeelements.evenifaverycommonwall,also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garden.weneedtostudyclassicalChinesegardens,andminorelementsin-depthstudy.

Keywords:classicalgarden,wall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最重要的园林之一,由其形成到成熟,都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无论其布局或者是细部,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推崇。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小中见大,以近喻远,方寸之间见天下,所以院内的每一细部,都是园匠门极力营造的重点。在各个元素中,墙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但又容易被人所忽视的元素,但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是园林中过渡、分隔、装饰、造景的手段,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的。

1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和建筑文化、中医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是中国的一种象征,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做工精细、构思巧妙、哲理深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对世界各国的园林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在,外国文化大量入侵的时代,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1发展阶段

生成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早形式是供天子和大臣们打猎的囿,起源于殷、周时期,由于当时的生产能力低下,园林出于萌生阶段,当时只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才能拥有“贵族园林”。到了秦、汉时期,形成了集中的国家政权,出现了最初的皇家园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造园活动的兴盛时期。

转折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由单纯的模仿自然,发展到临摹自然,效法自然,对自然山水进行提炼概括的阶段,皇家园林那种狩猎、拜祭的作用已经消减,取而代之的时供天子和大臣游玩、观赏、活动的功能,所以对院内的景色、小品、造景手法要求开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更趋于精美。同时,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许多官僚贵族,营造自己的园林,初步形成了私家园林的雏形。

全盛阶段:隋唐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皇权核心的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皇家园林的气派已经完全成形,皇家园林的各个级别的园林已经成制。私家园林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风格,艺术性和和风格性比上一时期更加成熟。

1.2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盛名,在于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能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造园思想,即使到现在,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根本的哲学思想,无论什么造园手法,都是围绕这一造园思想而运用的。有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希望能更接近自然的山川河流,就发展出模仿自然山峦的叠山手法和天然水体的理水手法。不同的是,经过人工的修饰和整理,人工的景致比自然的更精细,更耐看,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

“诗情画意,意境暗含”,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惯于用婉转、含蓄、隐晦的手法,表达造园者的思想和园景的含义。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和景色是变化无穷你不会只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你在不同位置,对同一个景观的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有时还采用欲扬先抑、,步移景迁的方法,让游览者在园内游玩时,不单眼睛看到景物,身体感受到空间变化,而且思想上感受到建园造景的哲理和思想。

2墙体的分类和重要的艺术作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古人追求对自然的极力模仿,希望能在园内容纳壮丽山河,咫尺之间见天下,总想在园内造就更多的内容和环境,所以虽然园内面积的大小各异,但造景元素却不相伯仲。园内园景主要是许多元素共同构筑而成的,树木、花草、水池、长廊、隔墙、建筑、小桥、水榭、亭子,等等。水面和石块互相映照,建筑和树丛互相衬托,共同组成了闻名遐尔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叠石、理水、植物、建筑。但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元素外,古人对其他不起眼的元素的做法,并不是一味地遮掩和隐藏,而是用委婉的方式,让它融入到其他园景中,或者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法,使其更具有装饰性和美观性。

2.1墙体的材质分类

墙体是古典园林中的其中一个因素,因为其出现的频率和面积的原因,其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太常见和平凡,其作用又很容易被人忽视。古典园林中的墙体,按照其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比较高大,起护卫、防盗的作用,内墙主要是分隔空间,所以一般比较矮小,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起烘托和装点园景的作用。按照材料分来,分为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和乱石墙四类。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简洁朴实,压顶的瓦有简单的,也有华丽的图案,主要起装饰作用,《园冶》中描述,“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时取其光腻,用白蜡磨打者”。象拙政园的龙墙,把墙头的黛瓦做成龙身的形式,顺着墙体的走势,高低起伏,宛然前行,在尽段处以昂首龙头结束,可以说把粉墙的特点和龙的矫姿结合的淋漓尽致,是粉墙艺术上的一个经典之作。磨砖墙是砖墙处理的一种方式,用完整或者处理过的砖,在墙体上砌筑不同的图案,或者直接使用砖雕,使用的位置一般比较正式,“如隐门照墙、厅堂面墙,皆可用”。位于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有整出戏文六,故事、图案、花纹七十余种,观之琳琅满目。漏砖墙,就是为了观景而留有窗洞或门洞的墙体,“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乱石墙就是用天然不规则、大小相近得石块砌筑而成的墙体,“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

2.2墙体的形式分类

古典园林的墙体,和其他元素一样,多讲求形神具备,意在形先,所以为了在观感上和园内的其他元素想融合和协调,除了材质上有所区别之外,按照墙体的形式来看,墙体也分为好几类。云墙,就是墙顶呈波浪型的白粉墙,随着地形的走势或环境而高低起伏,象天边的云朵,和中国园林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十分吻合,而且造型十分好看。拙政园枇杷园与远香堂主景区是以一条云墙隔开的,而此处的波浪形云墙线条曲折优美、活泼轻灵,富有动感[2]。游墙的主要变化不是在于其墙头,而是其平面布置的曲折游弋,游走不定,营造出各种深幽变化的空间,虽然形体上不及云墙那样飘逸,但在空间上去却比云墙更重要。景墙,就是在墙的重要位置,留出窗洞,使用漏景、对景、框景等手法,把游览者的视线引到墙的对面,这样的园景更曲折,更引人流连。这种窗可以是造型优美的窗洞,或者是精美的镂空窗框[。

2.3墙体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古典园林中的墙体多样性,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哲学思想和手法。中国古人一直追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境界,凡事讲求归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乾隆《浮生六记》: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而大自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神秘和不可预测的,加上中国人自身内敛含蓄的性格,园林表现形式上多倾向于“取含蓄,引而不发,显而不露”,即便要彰显园景,表达某种构思,也是通过委婉的手法,间接的手法,让游人自己去体会、感受、思考,如桥廊曲折、园景幽深,游人必须绕过几重院墙,才能看清在漏窗上的园景,或者只能远观,不能近看,留给了有人神秘、深奥、若隐若现的感觉,又或者是在造景的时候,隐意其中,使用步移景迁、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游人身在其中,领会造园者的思想和哲理,同时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手法,为什么不是“尽收眼底”的开阔,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更给人一亲切感。这些造园艺术的实现,离不开墙体的适当运用和和艺术加工。

墙原本为建筑的一部分,是用来分隔室内空间的,初期的古典园林并没有单独作为园景的墙,只有廊和建筑,后来受到园林向精细、小巧的方向发展,需要划分的空间越来越多,墙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其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古典园林把墙体运用到园林中,使园林有了除树木篱笆等虚体分隔之外的实体分隔,为古典园林的营造艺术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手段。例如位于扬州的寄啸山庄入口处,用清水砖墙砌筑了一个小空间,虽面积很小,确营造出一个进院之前的狭窄、局促的空间,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空间,让人在进院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水墨画的背景。中国水墨画善于在白纸上用单色绘制写意山水、花草、,白色宣纸不单是绘画的工具,还是画的内容所存在的背景,也是观画人所遐想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墙体,就像绘画的宣纸一样,为园景的花草树木和小品创造了存在的背景,使这些景色更为突出,更有层次感。例如个园的入口处,密密地种满了竹子,翠竹斑斓,和后面的月洞门形成立体的前后关系,而景墙的设置,使得竹子更有立体感,就像宣纸上的翠竹图一样。

营造各种园景。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手法,是通过遮、藏、引、漏、透等方式营造出来的,借景、对景、框景等等手法,都需要假山、墙体来实现,景墙的作用就是为这些造园手法提供实物手段。所以古人常有在墙上做漏窗、花窗的做法,借助墙体的遮蔽作用,来突出园景。譬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四面设有圆洞门,犹如四幅图画,其景观正如亭中对联所写“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删”。

中国的墙,肯定不是平淡无奇的,古人一般会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装饰和美化,粉墙黛瓦,高低起伏,其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元素,像之前所说的拙政园的龙墙,甚至成为院中景观的一个高潮,还有其余建筑的山墙、马头墙等等,不但丰富了院中的天际线,也增加了园内的空间感。

结束语

古典园林背景篇4

【关键词】乡土园林,特色,应用

1、传统乡土园林的界定

1.1利于对传统村子园林开展全方位的深刻研讨。传统村子中的各种类型的园林包含宅园、公共园林、寺院等,既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部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色,同时又处于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环境大的背景之下,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亲密相干,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只有站在乡土文化的角度和高度,才可以全方位对散落于各地传统村子中的古典园林进行深刻全面的研讨。

1.2造园思想与设计目标与城镇古典园林显明不同。由于古村子中的文化、社会、自然环境与城镇有较大的差别,使得传统乡土园林与城镇中的古典园林在设计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即使从情势和类型上看是相似的园林,但所表达和反应的意义则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城镇中的古典园林较多的表示园主的精力寄托以及对自然的憧憬,而传统乡土园林则更多的体现处所大众的民俗文化。

1.3研讨对象、目的和研讨方式不同。城镇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研讨的重要对象,其研讨目的一般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研讨的主体;而传统乡土园林其研讨的目的是挖掘、丰盛和完美中国古典园林系统,正因如此,传统乡土园林的研讨重要采取与城镇对照和文献材料与实证相联合的研讨方式。

1.4造园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伎俩有所不同。散布于城镇中的古典园林,因用地的限制,园林占地一般较小,布局则多呈内向封闭的情势,造景更多的遵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传统乡土园林除宅院外,大都用地较充分,自然景观较丰盛,更多的体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伎俩,寻求“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2、传统乡土园林的重要特色

2.1公共性。从现存的园林实例来看,不少传统乡土园林都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如楠溪江中游的岩头村,共有三座公共园林,其东南角的塔湖庙丽水湖景区,是楠溪江中游最大最美的公共园林,该园是嘉靖年间因筑寨墙蓄水后而形成的。重要包含丽水湖、丽水桥、镇南湖、进宦湖、琴屿、戏台、塔湖庙、森秀轩、接官亭、乘风亭等景区景点,镇南湖的南岸是兼作拦水坝的寨墙,墙上现有樟树、柏树等高大的古树,鳞干虬枝,与琴屿上木芙蓉等乔灌花木形成鲜明、活泼的对比。接官亭、乘风亭是专供村内老人休息、乘凉、品茶交谈的场合,俨然一副活泼、质朴的生活画景。塔湖庙背靠汤山,山顶有文峰塔。岩头村古有“金山十景”的说法,其中八景均在该景区内。

2.2文化性。耕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道德价值趋向,意味着高贵与超脱,是古代知识分子陶冶情操、寻求独立意识的精力寄托;也是平民百姓子弟通往胜利的大道。如楠溪江中游的苍坡村,其公共园林作为全部村子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充足体现了在以“耕读为本”的传统小农经济体制下,村民对“文运昌盛”的寻求。该村严厉按“兴文运,出人才”的意向,以“文房四宝”为底本,以村西三个山峰为“笔架”,主街正对笔架山,名为“笔街”;公共园林中的水面被喻为“砚池”,砚池北岸的小小空地上,放置石条,即为“墨锭”,而全部村子便是“笺纸”了,书画自由其后人来书写。传统的乡土文化通过园林得以固化,固化的乡土文化又随社会和时期的发展变更,在不断的起着教化和领导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力的继承、坚持和发扬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3整体性。与散布在城镇中的中国古典园林比拟,传统乡土园林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整体性。“天人合一”的传统环境观念反应在造园运动中,既表示为园林造景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自然;同时也表示在园林选址与计划时与全部村子的和谐一致上,园林是村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融揉,相得益彰。如歙县唐模村的“檀干园”,有“小西湖”之称,小巧精巧,与村子相互融揉,似清奇诗篇,起承转合,余音袅袅。园内各种类型的景观小品环环相扣,路随溪转,溪绕村流,柳暗花明,集村子计划与古典园林的理水、造景等伎俩于一体。

2.4处所性。辽阔漂亮、各式各样的自然环境为传统乡土园林的选址供给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城镇园林相比,传统乡土园林更易做到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正是徽州漂亮的自然风景才培养了黟县西递村的西园、桃李园,碧心的培筠园。歙县雄村的竹山书院,唐模村的檀干园等。

2.5适用性。传统乡土园林造园的功效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须要,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功效性和适用性。表示在园林的计划设计上往往与乡民的生活、生产等适用功效相接洽,如前述唐模村的“檀干园”就有“三塘相连,宽亘十亩,灌田六十亩”,园林水体直接与农耕生产相联合;苍坡村的西池,除具有“砚池”的象征意义外,更是村民日常洗刷的主要场合;再如黟县西递村的桃李园,该园占地不足80m2,但通过交通组织,将庭园分成大小不同的几个空间,全部庭园占地虽小,但构图完全,布局紧凑合理,既斟酌园外借景,又注意园内的组景,园林景观意趣盎然,充斥了浓郁的生活力息。

3、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

古典园林背景篇5

关键词:寺庙园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环境;昆明圆通寺

1.昆明寺庙园林的形成及发展

1.1昆明宗教的形成及发展

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为适应云南多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和融合了原始宗教及巫术文化,从而逐渐发展兴盛。由于云南地区的不同民族信奉不同的佛教派系,因此,不同的佛教派系吸收和融合不同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巫术文化,使佛教这一世界宗教在云南具有民族化特征。

云南地处边陲,少数民族众多,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文化特质的多元性决定了佛教在云南漫长的传播发展过程。尽管云南佛教各派系及其各宗支的特点显著且各不相同,但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上云南佛教具有多民族性、跨区域性、民俗化、世俗化和现代化几个典型特征。

1.2昆明寺庙的园林环境

昆明自汉代设益州郡以来,由于多元文化荟萃,宗教礼制长盛不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寺观园林风貌。南邵时期,寺观园林也随着佛教、道教传人云南而出现。在园林选址上,“僧占名山”反映出历来我国宗教对庙宇选址的重视,而云南以山地为主的地理条件,提供了其寺庙园林基本的风景地貌。此时云南的寺庙园林出现了园林式、山林式2种平面布局。园林式布局是在严谨的中轴对称中再造山水园林,在理性中追求自然,而山林式布局则是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中,用人为的殿堂布局,封闭对称来强调理性、佛性。

纵观昆明的寺庙,其园林环境主要包含,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设的园林;寺庙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园林;郊野地带的寺庙的园林环境这3种情况。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就是典型的庭院式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2.1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历代造园大家都追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出宜人和谐的园林生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最准确的诠释。所以,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各种园林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山与水的组合,树与花的搭配都追求天然野趣。

2.2因借自然

为了使园林景观更加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历代造园家都在园林空间的划分上不吝笔墨,采用种种方式,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由此,如何处理好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明与暗、对比与调和便是古典园林造园法中最重要的一环,以求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使园林与自然过渡流畅,景色隔而不绝,空间相互渗透。

2.3高于自然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在园林景观中,水岸曲折自如,水中波纹荡漾,花草树木高矮错落,所有建筑即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让游人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中国古典园林将园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3.昆明圆通寺

3.1独树一帜的院落布局

自然环境中,“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山水相依,互相烘托,才得以创造出“山灵水秀”的园林景观。昆明圆通寺是以水院为主题的佛寺孤例,它采用廊院式布局,以主殿为核心,在佛殿和主要建筑间以回廊和花墙联接、穿插,形成一个个廊院空间,在院内以山池佳木构成园林景观。并使宗教空间和园林空间渗透融合,造成空间上和景观上的千变万化,从而既保持了宗教建筑的气势,又呈现出轻陕明朗的园林气氛。

圆通寺还有一点与其它佛寺不同,一人大门沿着中轴线一直是下坡而不是上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紧挨一潭碧波,为圆通寺的放生池。其潭位于全寺中心位置,在宽大的放生池中央是八角亭即观音殿,南、北2端各有1座汉白玉石桥与岸上相连,水院平静清秀,游人宛若置身水乡泽国。现存寺院中,放生池地处景观中轴线且如此巨大的极少,而现存的敦煌唐代壁画中,采用如此布局的佛寺却比比皆是,有此可知,圆通寺是反映唐代佛寺建筑风格的真贵实例。

3.2步移景异的空间处理

昆明圆通寺建于螺峰山陡崖之下,游客踏步于庭院之中,欣赏美景之间抬头仰望,随时可见圆通寺背后螺峰山之景,此种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从而突破有限空间而至无限,与“来去自由,通达无碍”的禅境相吻合。一进昆明圆通寺的寺门,便是由院墙围合的2个纵向院落空间,以华丽的石雕牌坊相分隔。第2个院落以内外通透的天王殿作为结束,与院落空间既分又连。天王殿后是水院,周围回廊环抱,把天王殿、水榭和大雄宝殿连了起来。游人进门后,由一幢建筑转到另一建筑,由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扩大了空间的容量,过渡十分自然。游人游览在回廊之上,每一步都可见到伫立于放生池中的八角亭和圆通宝殿,而在白玉桥上行走,又可见水面四周那曲曲折折的回廊,整个庭院景色互相因借、互相搭配、融合自然,营造出了“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空灵的空间效果,表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佛境。

3.3委婉含蓄的意境表达

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圆通寺中所设的“放生池”,除放生、养殖等功能之外,又是一面天然之镜,积水空灵,行走其中,碧水涟漪,螺峰倒影,仿佛游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洗礼,暗含佛教“普度众生”之妙旨,使人心境清虚,意味无穷。

游人游览到一地,一般情况下,所逗留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其妙境带给人心灵的洗礼,匾额楹联文字的点醒和文物古迹的展示却能引发游人的共鸣,带给游人恒久的幽思和禅悟,意境深远。进入圆通寺的山门,到达“圆通胜境”牌坊处便能看到一幅联,上书:圆通开胜境,山林上下,流传千古遗迹;古寺挂双龙,东西飞舞,涌起半边风云。不仅指出圆通寺建寺时间之久远,更让游人对圆通寺优美的景色产生无限的向往引导游人继续游览。在盘坤崖的铜佛殿处,壁间的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历代骚人墨客,多有题咏。摩崖造像中,有传说吴道子绘的观音像,清人所创的张三丰羽士像等都是园林景观中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既有审美价值,又见证了历史的沧桑。面对古物楹联,观赏者的思绪可以瞬间回溯到那悠远的古代,增加园林的意境。

此外,昆明圆通寺圆通胜境牌坊上面还雕刻有八洞神仙、南极、三星等道教神仙,反应了当时云南佛教融合的思想。寺中的佛殿更是把汉语系佛教(大乘显宗)、巴利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语系佛教(大乘密宗)汇聚在了一起,风格各具特色,令人大开眼界。

古典园林背景篇6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关系;同源

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更高的社会认同感和时代优越性,这种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因于中国山水画的作用和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古人对山水的热爱形成了山水画,对山水的创造导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出现,两者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这种对山水的追求使得古代文人雅客一直心存好园者好画、好画者好园的艺术心结。

1一致的艺术理念

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尽管丰富多彩,而绝非随意而成,其核心理念是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非常重视用画造神,尤为注重自然与人类的统一、和谐。中国山水画这一核心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终于内化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精髓,并一直都是其价值观念的核心要素。园林一方面成于面画,是画卷的重要体现方式;另一方面“立体的画卷”又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素材粉本。

天人合一艺术理念的影响,使得中国山水画以其独到的视觉形式传载着人类的思想情节,其不但需要表达艺术的空间形式,而且还体现着“坐究八荒”、“周游四海”的精神情怀。不仅要有延续时空的艺术形式,还要有承载“千里画卷”的艺术意蕴。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是动态的、连续的景观形式,是时空概念的综合体现方式,它用时间的意象代替了空间的物象,既追求物景的实在,又讲究物景的虚拟,最后体现的却是意境的整体顿悟。

2构图方法的关系

2.1立意

绘画的基础在于立意,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成足在胸”、“先意后笔”。中国山水画在绘画中不但需要模仿自然景物,而且更需要对自然进行艺术总结,既要注重绘画的整体美感,又要讲究艺术的生命,这与中国古典园林非常相像。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规划思想的“因地制宜”就是所谓的立意。立意规划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设计出的园林有长有短、有度有势。成功的园林景观背后是明确立意的支撑,这种明确的立意使得园林设计和建设中的任何元素,都需根据立意的规划重组资源和因素,并最终实现不着痕迹、浑然一统的设计效果。

2.2构图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都是自然景观的“图景”,是一种灵奇的艺术创作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是三维的,中国山水画是二维的,因而理想模式的中国山水画往往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范本”。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很多构图均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注重构图的层次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特色,要求山水画的画面铺陈能够满足可望、可行、可游和可居的要求,达到“能容其身”、“能养其神”和“能瞩其视”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可谓是如出一辙,古典园林设计要兼顾层次和深远,并通过景物特点的有效运用安排布局。

第一,在构图的具体方式上,山水画的山水相错、前水后山、岛立水中等已成为一种构图的代表性符号,并广泛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象设置。第二,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层次变化、高低错落,是一种非常有序、和谐统一的构图关系,这与中国山水画的空间丰富、变化连续的特点一脉相承。第三,中国山水画注重主次分明的布局安排,山水、地形需要占据布局、造景的突出位置,并在次要位置用各种桥梁、小路和树木等装饰地形山水。一旦主次不明,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原则是一致的。

2.3意境

在中国古典美学品味中,“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其绝非是孤立物象的直观表现,而是虚实结合的韵味体现。是自然景观的生动气韵,是美学范畴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意境是艺术爱好者非常偏爱的一种艺术境界,以中国山水画来说,绘画者笔下的山水与真实、客观的山水不同,其是绘画者脑海中思想意识可精神反映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具有美感的艺术。例如,古人常用梅花、竹子和松柏等表现绘画者思维意识的自我抱负和情感色彩。

在美学意境上,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古典园林追求自然景物的情画追求,山水画既讲究自然物景的客观描绘,又注重画者情感的自我抒发,由此来看,两者都注重意境的情景交融。山水画不受物象的限制,追求有限透无限的效果。园林的意境同样也是讲究用有限的物景布置营造意外之景。

3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山水画都是利用静物元素进行有效重组,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自然之美,并以此体现创造者的价值观念。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范畴中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而山水画的有效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两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背景篇7

【关键词】传统的庭园;现代的庭院;生态景观

一、中国古代庭园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庭园的特点表现为: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本于自然,筑山便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筑山就是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为点缀,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由于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与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优秀的园林作品,尽管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和谐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成为造园的重要技艺,而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关系密切。人工理水,必须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植被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妍,都以树林为主调,因为翳然林木最新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界丰富而繁茂的生态特点。

二、西方传统庭园的特点

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的以绿洲作为模拟对象,由于尼罗河的每年的定期泛滥,退水之后要丈量土地,几何学发展,园林出现规整式几何特点。古希腊园林:在体育竞技场,种植大片遮阳的林荫道,为了灌溉引来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水景。大量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雕像、林荫下设置座椅,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城市宅院,四周以柱廊围绕形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罗马的别墅园林修建在郊外、城内的丘陵地带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庭园空间的幻觉。阿拉伯以阿尔罕伯拉宫的石榴院,中庭纵贯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石榴树篱。方整凝静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密、色彩明亮的建筑雕饰,予人生动活泼的感觉。这些庭园都倾向于山水自然的精华集于一处,体现生态的和谐,风景优美和富于情调的美,特别是符合人的生活、休息、怡情和人的自然的需求。

三、现代住宅小区的庭园现状

现代住宅小区,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表现高楼大厦,马路成为纽带,建筑密集,自然状态完全消失。古代庭园,人所居住的房子,低矮,高不过3层的楼房,即使是皇宫、汉朝地主的坞堡、四合院,建筑密集,庭园内树木比现在的庭院也不会矮小,甚至于高大,常常是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而现代住宅小区,高层与相邻高层的高度与距离之比与传统庭园无法比较。现代人可以品味这样的文明成果,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处处品鉴这样的文明成果。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古代人生活节奏慢,现代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变化多样,文化背景发生变化,享受的文化成果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古代人烟稀少,生态、绿化比现在好,工业污染不存在,自然生态是现代的生态环境不可能相比的。从住宅的容积率方面来说,现代城市住宅容积率本来就很高,绿化率低,树是低矮灌木,修葺整齐低矮的绿篱,草坪是大片的,整体而言,绿荫蔽日的盛况没有,原本低矮的灌木丛,在高楼上看起来更是低矮、渺小。人是会走下楼来,会走进生活,人更需要的是生态平衡的自然,人需要的是大树,人需要传统符号来维系着精神,需要各种文化来传递的地域性和精神象征的人类自然性的家园,如中式传统亭台楼榭、松竹梅菊,西方传统的修葺几何化的绿篱,欧洲古典的雕塑、柱石、长廊等园林庭院,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材料和形式的庭园,来折射不同人群各自的生活意愿和精神寄托。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不仅仅是建筑的美,而应表现在现在住宅景观规划的绿地景观系统符合人居生态的需求。庭院不仅仅是国粹的传统园林,也不仅仅是几何化的西方的庭园,当然,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的庭园,自然环境也优美。现在的住宅庭园,没有古木参天,至少要有大树或者树木成林的绿化区域,绿化的系统表现为大树、小树、灌木、藤蔓、草坪相互交织的、层叠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现代住宅庭院景观表现为一种生态的需要,景观设计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的时候符合现代人多元文化和经济的需求,特别是符合现代人向往绿色生态、绿色自然和地域特点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背景篇8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居住区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现代居住区景观,不只为遮风挡雨的地点,应该为提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完善,并具有中国民族和古典园林设计的特色,为当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古典园林的特征

1.1神似: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以植被当成装点,因为山水植被为自然风景的重点装点内容。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通过模拟原态的方式将历史的构造重现,需要人们通过其原始的状态进行改造和适当的调整,并加工,形成一种神似的境界。

1.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表现方式,并属于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创造出来的意境,为古典园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园林的意境一般会以构思创作的形式,将园林景观达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这也是自然环境所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涵韵。其和花草树木一样,能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中国园林还可以叫做“文人园”,一般和很多的诗文、书画、楹联可以联系到一起,其给园林景观也增添了诗情画意的感觉。

1.3可与自然有机结合: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把物质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相联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了离宫别馆,以及亭台楼阁等。通过上千、上百年的累积,人们建筑景观已经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其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够联系到一起,达到相互衬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将园林景观作为主体,即为构图中的重点内容。

2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2.1古典园林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灵感

古典园林设计的根本思想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古典园林属于风景式的园林,人们会通过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将其达到美化自然环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美。

2.2以古典园林掌握本土地域文化

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应给予风景园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设计更多的优质园林作品。园林艺术为直观体验的艺术类型,即为不通过专业的知识进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园林的艺术。此外,这种直观的艺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时代的变化、文化艺术的变革等。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3.1风格问题

现阶段,很多居住区的景观的设计内容,从设计到构造首先会考虑的内容为其外观的美观,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开发商为达到美观性,一般情况下会以促销的方式,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大了投资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们的房款和物业管理的资金。如,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将南方的景观列入设计的内容,会以南方的树种为主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并建造面积非常大的水体。客观来讲,北方居住区的景观,在设计方面应体现北方景观自身的特征。居住区内的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区域的设计应该满足区域特征居住景观的要求进行设计。

3.2意境问题

由于现代居住区当前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点,因此活动的空间非常多。如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这些基本的设计均为尺度比较大,多将铺装作为重点内容,对围合方面密闭空间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古典园林主要将景观的内敛和曲径通幽的感觉进行表现,人们能够在私密的空间进行休息或洽谈。现代居住区景观一般会表现出“一览无余”的效果,娱乐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均为人们正常视线下可以观察到的。还有部分的景观设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对于居民来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3施工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建造技术涌现出来。施工人员通常情况下,更加依赖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完全摒弃。很多居住区能够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构建的亭台和楼阁,毫无传统工艺的特色。

4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古典园林的作用

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应该从观念上作以改变,应针对古典园林造园方面的理念设计方法进行学习。把园林景观设置到具有特殊的环境内,而不仅仅为对古典园林的方式形象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调整,把理论和文化的背景、生活几方面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承古典园林设计好的理念。

4.2贯彻天人合一的意识

自然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具有用不完的能源。古典园林所要达到的思想,是为了达到任何自然相融合的效果。自然文化为中国园林的中心内容,而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规律的方式建造园林,将自然的景物和艺术进行重现。和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现代居住区的设计应全面的考虑到场地的发展情况,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基地植被。

4.3以现代的方式完善古典园林的设计

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的范围,将地平线设定成空间参照,以确保和地域景观相互融合,其和古典园林所需要达到的无限外延空间整体理念是相契合的。小中见大的古典园林,在比较局促的空间内应通过对比、突出、加强的方式,以环形游线的形式构成散点的视点和视线,防止出现“一览无余”的园林景点。同时,可通过山体、屋顶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进而达到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5总结

当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更多专业人士和人们的关注。新社会体制下,新功能的要求和技术的条件下,需要不断学习并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好的方法。而不仅对其外在的形式进行模仿,施工粗糙、形式过于简单均会都整体的设计和日后的建造造成直接的影响。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只有在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将其功能和外观持有同等的关注,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和建造。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古典园林背景篇9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神似;诗情画意;自然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神似

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对园林意境进行设计主要是通过构思和创作的形式,进而使园林景观更加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也是要求自然环境将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花草树木相似,可以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中国园林而言,有人称其为“文人园”,可以将园林和一些诗文书画等联系在一起,为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3、与自然结合

人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方面的生活以及自然方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借助自然山水建造了离宫别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建筑景观开始将自然山水融入名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而言,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和山水、植被等进行有机联系,能够对其起到衬托的效果。

三、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虚实结合

“虚”主要指的是一些空泛、无定、缥缈的事物;“实”指的是一些有形、人们容易感知的事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虚主要指的是空间,而实指的则是形体。对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对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实的形体,要表达的意境则通过空间变化来实现。但是,对虚实元素进行使用过程中,不能“虚实各半”,需要将两种元素相互穿插,进而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2]。以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在设计中,采用居民区为何形式,形成内庭,内部形态有建筑群以及景观各异的鱼塘和溪流等,进而形成了虚实统一的效果。

2、密疏融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密疏融合方式,值的现代居住区域景观设计科学借鉴,其中的密所指的是,在内部空间步移景换、组织穿插,为景观设计赋予快节奏元素,进而使人情绪高涨。而疏则是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处景观,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特点,从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寄托一定的情趣。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出一种松弛、恬静的景观氛围。例如,对建筑景观密疏情况进行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栋独立建筑,或者对其进行密集分布。对植物景观进行密疏处理,如选择孤植还是遍植。

3、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主要是依靠游廊以及道路组织交通,通过这一内容,构成扇形、八角性和方形等建筑景观,通过这种形式形成景换和蜿蜒曲折的意境,促使人获得多样空间体验以及极大的趣味。当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中,景观空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对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等进行科学设计。第一种为辐射式,这种布局设计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射性的,其中中心景观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其属于这一景观中的重点,通过辐射方式的线路组织方式,对周边景观带进行辐射,让人从每一个线路均能够到达中心景观点;第二种方式为串联式,串联式线路组织方式属于一种富有自然变化以及情趣的意境,对廊道等进行科学利用,从而使不同景观之间串联在一起。第三种方式为圆形、闭合观赏路线,通过内向布局形式,突出表现线路的向心性,通过路线周边对不同景观进行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并充满情趣。

四、结束语

当下,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加上新功能的需求,要求设计者不断学习,并且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古典园林设计风格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施工过程中相对粗糙,或者设计形式相对简单,均会对园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应用,进而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妍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现代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融合[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5(06):86-88.

古典园林背景篇10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念;创作手法

一、创作背景

(一)历史渊源

综观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这二者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先秦两汉时期,山水画尚未出现,此时缺乏二维理论支撑的中国古典园林,也处于探索萌芽状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山水画意趣理念的出现促成了山水画的独立与形成,同时也推动了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的涌现。唐以后山水画迅速发展,以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充实了古典园林的艺术源泉,山水画更是为画坛之首,于唐末至宋初进入到高度成熟期。与此同时,山水画于北宋中、后期进入变异期,抒情写意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高峰。而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与山水画相互对应,相继出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对园林的规划设计又反作用于山水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因景成画”的造园艺术传统。由此可见,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历史渊源之密切。

(二)画家的双重身份

圣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谓追求山水为追求良好的德行,一些文人画家亦以园林为载体寄托个人情怀,而亲自参与到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二维的绘画理论支撑三维园林的创建,使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达成“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效果,具有独特魅力。如辋川别业“水墨渲染”,艮岳“括天下美”、退思园素净淡雅、狮子林清淡简远……诸多种种难以尽言。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文人画家在古典园林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山水画稿为建园粉本,山水画论为造园理论。画家的双重身份在无形中极大地推动古典园林发展进程。

二、创作理念

(一)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古人构园置景,以立意为先。立意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主题思想,在绘画中体现为对自然的艺术概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园林中则表现在对自然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此可见,这二者在表达主旨上的一致性,都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将胸中意气赋予笔端,于挥毫泼墨中展示自然山水的灵气,在抒情达意中揭示自然风光的美妙,达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同时,造园之理与绘画之道极其相似。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是一幅壮丽的三维风景画,“虽由人造,宛自天开”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艺术追求。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古典园林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显得浑然一体,呈现自然的质朴美感。

(二)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共同艺术追求,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亦是这二者所关注和实际运用的内容。山水画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享受,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绘画手法,于挥笔自如中表现造化自然的生动气韵,于描绘有致中展示自然的理想图景。山水画的创作,并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讲究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想象力,于无形的空间中显示出有形的独特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绘画中,既描绘自然景物,又寄托个人情思,充分利用自然景物进行巧夺天工的布局,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瞩,即意之所游。古典园林建造中亦如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吸收了山水画中的艺术源泉,“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中”,古典园林的意境不仅体现在自然的原有景物的格局中,更是体现在对细微之处的精确变动,哪怕一树、一花、一水、一草的细小摆动,都蕴含着特殊的美感,体现着园林设计者的缜密思绪,形成一幅有机和谐的构图画面,浑然一体。

三、创作手法

(一)虚实结合、有无相生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古典园林中,格局为实,画景为虚。在山水画创作中,山为实,水为虚;景为实,物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在此不一一而论之。山水画的画面层次表现离不开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画面中会有留白,此处的“留白”表面上为虚,其实为实,以无的空间描绘出有景的画面,虚实中自为一体,不着点墨,而意味悠长。在园林建筑中亦如此。作为三维的物化形态,古典园林亦借助“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表现手法,构建一幅壮美的三维立体画。在山水景致中,山实水虚;在颜色搭配中,亮为实暗为虚;在排列布局中,密为实疏为虚。依据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对自然山水的真实展示中,也有意识地呈现出虚幻的景致,以求得以假成真的效果,给观赏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主次分明、动静有序

绘画之道与造园之理有其相似的成分。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注重格局的分布排列,力求与自然融为一体,洒脱自然,妙不可言。绘画者将自己对壮美山川的主观意识聚以笔端,辅以个人的情感,探究自然的特征,构建整体的和谐统一之美。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遵循山水画讲究主次分明的布局特点,高低有致、错落有序。在建造中依据原有地形基础,而进行有意识的修整与规划,对自然进行概括展现自然的美感。中国古代匠人利用独具特色的理景手法,动与静、高与低、远与近、俯与仰,各种手法层层递进,甚至于不同植物的配置也暗含着时季的不同变化,在纷繁杂乱中蕴含着错落有序的韵味,在园林营造中推进层次空间的变幻。画面的内容与园林的整体构成要素具有一致性,“择成馆舍,舍构亭台”。顺应自然之势,布局山水之利,参差有致,构建和谐的共生之境。

(三)小中见大,咫尺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