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十篇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十篇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9:32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1

一、深圳模式及其主要问题

(一)深圳模式的特色

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经过了几年的改革和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主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国有产权制度和运营体制模式。

第一层次: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市国资委是市政府领导下专门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决策和领导机构。它是按照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要求而建立的一个职能机构。对全市市属国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并直接对三家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行使管理权。

为了保证市国资委能够统一、权威、科学、有效地进行决策和行使管理职能,国资委的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市国资委成员由市体改办、财政局、国土局、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运输局、计划局等14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市长和副市长任主任和副主任。

市国资委的主要职能是:(1)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依法处罚违法行为;(2)决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审查批准市资产经营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则、年度经营计划、收益运用计划和受理有关重大事项的报告;(3)编制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等,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4)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考核、推荐、奖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党委书记、副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副总裁、监事会主席等主要领导人员;(5)协调处理市属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大事项,指导、监督各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工作及监管境外国有资产等。

市国资委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国资办既是市国资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又是市政府主管市属国有资产的职能机构。

第二层次: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市国资委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是代表国家对部分国有资产直接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者权利的特殊企业法人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资产经营公司是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离的要求而设立的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的资本经营和产权运作的企业,它不行使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市级资产经营公司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并对市国资委负责,接受市国资委的监督。资产经营公司既不是行政管理部门,也不是一般普通企业,其特殊性质和职能决定了资产经营公司必须按照产权运作的要求转变运营机制和运营方式,必须根据资产经营公司整体发展的要求,以产权为纽带,以国家出资者的身份对所属企业进行产权管理和监督,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产经营公司要着重抓好产权代表的委派和管理、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国有资产产权经营、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财务管理,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贷款担保、利润分配及工资总额的控制,真正做到对下属企业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保证下属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实现,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职能是:“投资、管理、监督、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表市国资委持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2)通过对所持国有产权、股权的运作,盘活和重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组合;(3)任免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并通过向企业委派产权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对市属国有资产的收益进行管理,运用国有资产的收益进行再投资;(5)监控所属企业重大投资、贷款担保及资产运作情况,并对所属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

深圳市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有三家,市投资管理公司、市建设集团公司、市物资集团公司。第一家和第三家是纯粹的控股公司,第二家是混合控股公司。

第三层次: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

深圳市属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产权关系分别隶属于三家资产经营公司。市属国有企业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企业的关系不是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国家作为出资者与企业法人的关系。深圳市通过近几年对国有公司制企业的改革,大多数企业真正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流动市场化、产权管理法制化和产权运作人格化。资产经营公司以产权为纽带行使出资者权利,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市属企业对资产经营公司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按照法律规定,国有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具有法人资格。为了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认真做好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工作的基础上,市国资委对71户产权关系清晰的国有控股企业和全资企业颁发了《国有资产授权占用证书》,作为国家出资的法律凭证。《证书》颁发后,企业以国家及其他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独立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政府以产权为纽带同企业发生关系,主要负责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上层实现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在中层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开;在下层实现了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开,明确了企业法人财产权,调整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做到了政企职责分开,通过层层授权,建立责任制度,解决了国有资产主体缺位问题,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好所有权、放开经营权、行使宏观调控权的改革要求,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二)深圳模式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深圳模式中国有公司的产权关系,从理论上讲,似乎在上、中、下三个层次上解决了“政企分开”的问题,明晰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个层次的关系都没有理顺,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和矛盾。

1.国资委同市政府的关系问题

《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第10条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议事规则,由市政府规定”。从国资委组成人员来看,基本上是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由于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必然要求资产经营公司的目标也是多重的,绝不会容许资产经营公司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投资管理公司几年来的投资来看,只有30%左右由管理公司自主决定投资,其余70%要根据政府计划,用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菜篮子”工程、扶持性和公益性市政投资。很多项目建成后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投资管理公司的沉重包袱。因此,管理公司所要实现的盈利目标同市政府要求管理公司所实现的社会目标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事实上,市国资委同市政府并无本质差别,不能认为设立了国资委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就实现了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

2.关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

《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是代表市、区人民政府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权利的企业法人,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这一规定确立了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作为一般企业法人的地位。这与上面所说的深圳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定为特殊法人企业是相矛盾的。但第37条和第34条确定的运营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中既规定了作为出资者的各项权利和保值的目标,又规定了具有法律、法规效力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法规往往是政府部门制定的,如果法规赋予运营机构超出一般企业法人之外的其他权利和义务,该运营机构就不是一般企业法人,而成为特殊企业法人。作为特殊企业法人,在现行《公司法》中找不到依据,那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否则,公司在法律之外,就不是真正的法人机构。

3.关于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问题

《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14条规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是指依法确定国有资产所有权以及与所有权有关的其他财产权的行为”。该《条例》第15条规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而第16条则规定:“市、区人民政府所投资的货币、实物和无形资产”依法界定为国有资产。这里就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深圳市就应拥有产权,而不存在界定为国有资产的问题,由于国家规定: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深圳市政府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因此,就出现了“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与“谁投资,谁拥有产权”两个原则相互矛盾的情况。

4.关于国有公司是否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问题

深圳市国有公司拥有的法人财产权是依据市国资委为其颁发的《国有资产授权占用证书》作为法律凭据的。这里明确规定公司所拥有的产权只是授权占用,授权占用并不等于企业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是以公司法人制度形式成为前提的,公司法人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其实质是对他人资产的支配权或控制权。如果仅凭国资委给公司颁发的一纸证书,公司就拥有了法人财产权,何况这一纸证书也只规定公司对财产的占用权,并不具备支配权或控制权。由此看来,深圳市的国有公司并不是实质上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二、上海模式及其主要问题

(一)上海模式的特色

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的基本构架同深圳类似,也是分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但上海同深圳不同的是,上海市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市属国有资产按“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市属企业”的构架管理。两级政府所实行的两级管理职能基本相同。下面仅以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作为考察的对象。

第一层次: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它是作为本市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总代表。在国资委之下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同时又是市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市国资委是市政府领导下专门行使国有资产管理和决策的领导机构。它遵循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原则,对全市市属国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市国资委的主要职能同深圳市国资委的主要职能大体相同。

第二层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上海工业系统按照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的原则,撤销企业主管局,先后成立了机电、仪表、纺织、冶金等十几家行业性资产经营公司,原来行业主管局的行业管理职能,由上海市经委成立相应的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具体形式主要是国有控股公司。国产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后,使政府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第一,明确投资主体。上海组建国有控股公司分为两大类型:投资控股公司,主要职能是资本经营、资产运作;经营控股公司,主要职能是资本经营,资产运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两大类型的控股公司都是投资主体,以产权为纽带,与下属企业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第二,实行政企分开。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将行政管理局改制为投资控股公司或经营控股公司。行政管理局原有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至市政府有关委办,资产经营职能由控股公司承担。这样,既进行了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转变了职能,又使国有控股公司有了明确的功能定位。第三,进行资本经营。这是国有控股公司的主要职能。国有控股公司通过资本经营以及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资产收益、产权代表管理等职能,进行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第四,承担资产责任。上海国有控股公司首要责任是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市国资办对各国有控股公司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考核办法。各国有控股公司还通过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明确资产责任代表,将对产权代表考核与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挂钩。

第三层次: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参股企业

这一层次是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其经营的国有资产,按不同份额投入到各种类型的企业后形成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企业的关系不是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国家作为出资者与企业的法人关系。上海市近几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不仅优化了资产结构,而且使大多数企业同深圳一样,实现了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产权流动的市场化、产权管理的法制化。资产经营公司以产权纽带行使出资者权利,企业拥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其他资本所有权主体投入的资本形成的法人财产,拥有法人财产权。

(二)上海模式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上海模式同深圳模式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深圳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上海模式中也同样存在。当然上海模式也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上海模式中存在着需要探讨的特殊问题。

1.上海模式同深圳模式存在着共同缺陷

上海模式的国有产权关系三层次的构架以及第一层次同第二层次的关系和第二层次同第三层次的关系同深圳模式基本相同。因此,上海模式同深圳模式一样,也存在四个共同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国资委同市政府的目标函数不同引起的矛盾。即市政府目标是多重性的,而国资委的目标是实现国有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国资委在市政府领导之下,必须要扭曲自己的行为。二是由于国资委本身行为的扭曲,它也不可能要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来运作国有资产,必须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之外的其他社会目标。这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就不是普通的法人,而是一个特殊的法人,作为特殊的法人,在现行《公司法》中找不到法律依据,因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法律地位便不能确立。三是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同样存在着“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同现行的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的矛盾。四是由于上面三个问题的存在,国有公司的法人财产权问题没有解决。

2.上海模式中政企不分的问题更为突出

在深圳模式中,市国资委同市政府并无本质区别,国资委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设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而在上海模式中,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就直接是在原主管局基础上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个“翻牌”公司,还是原班人马管理同一块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属下的企业还是原来的那些企业。虽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对于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未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相反,“翻牌”公司不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而是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问题比深圳模式更加突出。

三、两种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

以上在分析两种不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时,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涉及二者的比较分析,这里仅就两种模式的异同和优劣作一个概括性的说明。

(一)两种不同模式的异同

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第一,两种模式的基本构架相同。不管是深圳模式还是上海模式。国有产权的管理和运作都是分为三个层次即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在国资委之下都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日常机构。第二,两种模式在两个层次上所构建的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和所履行的职能基本相同,在第一个层次上,即市国资委同市国资经营公司的关系和角度定位上,两种模式完全一致,前者是市政府领导下专门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决策和领导机构,后者是市国资委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在第二层次上,即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同国有公司制企业产权关系上,两种模式都是以国有产权为纽带所形成的产权关系,而不是行政上下级关系。企业都拥有法人财产权。第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两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也是相似的,即都难以做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企业不能真正做到拥有法人财产权。

两种模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深圳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管理”的原则,而上海市实行的是“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原则。具体说,深圳只设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相应机构,在区级政府则不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相应机构。上海则在市、区(县)两级政府都设立国资委及相应机构。这种管理机构设置上的差别,主要是考虑到上海市国有资产量大面广和国有企业众多的特点,实行分级管理比较有利,并不影响两个层次上产权关系的实质和国有产权的运作,第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建的方式不同。深圳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一开始就是以实行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为目的,打破原主管行业的界限而组建的。从深圳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组建和调整来看,没有什么行政色彩。而上海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在原企业主管局基础上成立的,即把原企业主管局改成行业性资产经营公司。因此,在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和运作方式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尽管从理论上讲,原主管局把国有资产交给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人,以出资者的身份同企业发生关系,成为企业的股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资产经营公司仍习惯以行政管理办法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现象比深圳更为突出。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2

国资国企改革不仅影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且影响着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的进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某种意义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不仅可以为经济体制的其他各项改革创造条件,而且可以为社会体制的其他各项改革提供支持。如果国资国企改革不能深化,其他的各项改革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阻碍。经过长期探索与近几年精心准备,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已十分明确,相应政策已陆续出台,“十三五”期间将积极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力争在“十三五”结束能够实现国资国企改革深化的目标。就“十三五”国资国企改革深化的基本思路而言,国有资产管理要实现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要向外资民资开放并要求大多数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并搭建市场化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要构建全新的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制;就“十三五”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而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组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难点是单一所有制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发力;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提升国有资本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强化国有资本对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支持支撑作用。

“十三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为此,要明确“十三五”时期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扫清障碍,并保持改革思路与“十三五”规划中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相协调。具体而言,要从国资管理及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方式入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按照政府国资管理与国有企业经营分开(简称“政企分开”)、政府国资管理与国有资本运营分开(简称“政资分开”)、国有资本运营与国有企业经营分开(简称“资企分开”)“三分开”的规划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建立行政层、运营层、经营层相互分权制衡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到“以管资本为主”。

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要按照“管资本为主”的要求把国资管理尤其国有资本运营的部分权力转交给市场,进行行政管理职能与产权代表职能的分离。国资管理的两种不同职能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主体行使,尤其是产权代表职能更应强调由市场化的主体来行使。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是国资管理机构的更多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下放。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国资管理模式,除了要推动国资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外,还要搭建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化平台,并塑造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化主体。在某种意义上,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化平台应以新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为依托,把不依赖政府行政力量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塑造成为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化主体。

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向外资民资开放及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强调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向外资民资开放,允许外资民资等入股参股或控股这些经营领域的国有企业,从而实现这些经营领域的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变。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向外资民资开放,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允许外资民资入股参股或控股,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就当下中国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更迫切。当然,在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就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而言,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可以继续保持国有资本的绝对控制;在重要领域如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可以适度引入非公有资本而实现国有资本的相对控股;在一般领域如钢铁煤炭设备制造等,可以更多地引入非公有资本只保留国有资本的参股甚至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通过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向外资民资开放,可以推进这些领域及其他领域各种资本共同入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的增加。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仍可以允许少数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不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对于少数不向非公有资本开放的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领域,应以“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公示。没有列入“负面清单”的领域或行业,原则上都应该允许非公有资本自由进入。

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并搭建市场化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是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思路上,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授权主体,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是被授权的对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直接把国有资本运营权授给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应成为国有资本出资者代表授权的运营主体,各级政府直接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授权。在直接授权模式下,政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且简单,各主体的职责权限比较明确,能够更好地形成相互分权、互相制衡的格局。而且,直接授权模式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更符合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的要求。

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深化国资改革,要求把国资管理尤其是国有资本运营的部分权力转交给市场化的主体。为此,代表国家成为国有资本出资者并分级行使产权的各级政府,可以在本级政府辖区内组建若干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从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无行政级别,也得不到政府的行政支持,只作为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化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规则,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而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市场化运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取消行政级别,从而彻底避免行政力量对公司经营的干预;二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从公司治理到高管人员聘用等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经营管理;三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必须履行信息公开透明的义务,定期披露公司经营的重大事项,以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四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还要落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的政策要求,实现国有股权从某些国有企业或国有公司的部分退出甚至全部退出。

构建全新的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制。

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要求国资管理体制要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大改革方向相一致,并形成相互分权、互相制衡的格局。主张构建由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层、国有资本运营的运营层、国有企业经营的经营层三个层次构成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制。在三层次的国资管理体制中,国资管理机构是国资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的第一个层次,应通过国资管理机构的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构建国资管理的行政层次,与这一层次的改革相适应,要实行行政管理职能与产权代表职能的分离,使国资管理机构专注于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国有资本运营是国资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的第二个层次,通过各级政府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直接授权,构建国有资本运营的运营层次,若干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履行产权代表职能,以产权纽带连接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公司,成为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主体,从事国有资本的专业化运营;国有企业经营是国资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的第三个层次,应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构建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经营层次。

国资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的三个层次按政资分开、政企分开、资企分开的改革逻辑,以产权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相互连接,推动国资管理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经营层主要通过国有股控参股的产权纽带实现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国有资本运营层的连接;国资管理行政层的构建要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及深化国资改革的要求而与国资管理的运营层和经营层相适应;各级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国资管理机构应调整“瘦身”,按照小机构、大市场的模式发展成为依法专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小行政管理机构”,并剥离产权代表职能而支持“大资本运营市场”的构建,使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发展成为市场化的资本运营主体,使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从而发挥国资管理行政层对国有资本运营层和国有企业经营层的支持作用。

“十三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十三五”期间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改革面大且影响力大,为了防止国资国企改革徘徊不前或改革“异化”,必须抓住重点与难点。从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制的构建来看,应抓住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组建这一重点进行改革,力求在单一所有制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问题上尽快突破。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组建。

“十三五”国资国企改革深化的重点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作为专业化与市场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应率先明确其功能定位,并着眼于功能区分进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虽然都是被授权从事国有资本运营的市场化主体,但二者在职能上会有所不同,各有侧重。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职能上可定位于纯资本运营,是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跨所有制、跨区域甚至跨国界从事国有资本运营,不仅追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而且追求国有资本收益最大化;在遵循市场公平竞争的大原则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依托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专业化资本运营人才、科学化的股权投资组合等,不断提升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具体运营上,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通过国有资本的持股、国有股权的减持变现及各种资本运营技巧的运用而追求收益;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既可以对国有企业持股、增持、减持甚至变现退出,也可以对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持股、增持、减持或在获取收益后全部变现退出;待其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可以从事跨国投资和跨国资本运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职能上定位于产业投资的国有股权经营,其依托产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提升;不同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产业布局上会各有侧重,就某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而言,要在其国有股权分布的领域通过国有股权经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大型或特大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可以跨一个以上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产业领域,并在这些产业领域中发挥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及带动力的作用。

着眼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区分,可以以新设方式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重组方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所谓新设,是指各级政府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出资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未来3-5年可以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0亿―1000亿,设立2―3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设立后,中央政府还可以分次把一些产业属性不强、国有相对控股与参股公司的国有股权直接划转给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所谓重组是指依托现有条件成熟的国有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和少量国有资本增量注入而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设立上要重视产业属性及产业升级导向,尤其中央政府层面的央企不仅分布在国民经济的若干大产业,而且往往都处于各产业的上端或上游。因此,哪些央企集团可以重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中央政府层面重组设立多少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要反复论证,倾听多方面意见与建议。当然,通过新设方式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重组方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相对而言的,不具有绝对性。而且,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设立及运营过程中,应取消行政级别,并实现其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实行彻底地去行政化,使其成为专业化的市场主体。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难点是单一所有制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

“十三五”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打破单一所有制领域的国企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这些单一所有制领域向非公有资本的部分或全部开放,加大这些领域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所谓单一所有制领域是指不对外资民资开放或限制外资民资进入的产业或经营项目。这些单一所有制领域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或国有企业相对垄断经营,如石油石化、电信、电网电力、烟草、铁路等;还有很多领域,虽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但实际上仍然无法改变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控制的格局,如航空、公路、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地铁等)、教育、医疗等,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不仅难度大而且进入的程度较低,难以与国有资本公平竞争。因此,要率先推进单一所有制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效应。

单一所有制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要从两个层面发力:一是加大单一所有制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力度,二是加大单一所有制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力度。具体而言,单一所有制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主要通过两种改革路径:一是单一所有制领域对外资民资开放,允许外资民资进入到这些领域与国有资本公平竞争;二是单一所有制领域的国企引入非公有资本进行产权多元化股份制改革。这两种路径应该同步推进。单一所有制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主要是要求这些领域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进行引入非公有资本的股份制改革而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点是对“国有股一股独大”进行改革,难点是国有股如何减持及国有资本如何退出。在单一所有制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中,向非公有资本开放的阻力之一在于行政干预。要坚决摒弃行政准入与行政批准的思维及做法,引入“法无禁止即可入”的规则。对于少数不向非公有资本开放的领域或行业,应以“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公示;只要没有“负面清单”公示,非公有资本都可以按“法无禁止即可入”的规则进入到这些领域或行业进行投资。

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

通过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建立起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资料资本化金融化证券化相适应的国资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久调不优”、“越调越失衡”的问题。具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不再是调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而是优化提升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国有资本流动而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提升国有资本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强化国有资本对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支持支撑作用。

“十三五”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向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的转变。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是指国有经济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经济总量中占比调整,国有资本的流动是指国有资本依托市场化手段而进行的跨区域、跨国别、跨领域、跨产业、跨行业的流动,以及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流动。与以国有企业分布为依托的国有经济相比,在生产资料资本化金融化证券化条件下,国有资本的流动性高得多;国有资本的流动性越强,越能契合市场发展的动态需求,国有资本的进退就更为灵活。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国有生产资料资本化金融化证券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更多依赖国有资本的流动而实现向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升的转变。“十三五”期间,通过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实现国有资本结构的优化提升,不仅能大大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率,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应定位于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作用,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要与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战略定位相对接,依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专业化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本从经营效率低下的领域和部分传统产业退出,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集中、向关系国家战略的关键行业集中、向战略新兴产业集中、向效率高的业务板块集中。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要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经济转型方向相适应。

世界经济转型改变了全球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国内的新需求、新增长、新消费也在迅速崛起并将在“十三五”期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此,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提升要与“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的经济转型方向相适应。具体而言,一是“十三五”期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必须盯紧世界消费模式及消费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国际国内的经济转型方向,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通过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积极推进这些领域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并满足新需求、新增长、新消费、的更高要求。二是确保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与“十三五”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相一致。通过国有资本流动引导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强化国有资本对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支持支撑作用,并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成长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三是强调科技创新对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提升的引领作用。引导国有资本流向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着力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和集聚效应。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3

[关键词]淡马锡资产经营公司启示

一、引言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即使在成熟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也无法彻底将国有资产拒绝于财富之外,不同国家对国资的经营管理采取了不同模式,在瑞典、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经营国资的成功经验中,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为淡马锡),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成效居于全球首位。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淡马锡所拥有股份市值已由1974年成立时的31.8亿新元上升到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达13.5%。淡马锡的表现在全世界可谓出类拔萃,令其他国家国有企业不能望其项背,因而被誉为“亚洲最好的投资公司”。

二、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治理结构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研究表明,要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取得显著的市场收益,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然而,我国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有股一股独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所管理的国有资产的优化首先是从下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结构多元化开始的。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高度集中和单一对公司绩效不是正面作用的,股权多元化和适当国有股减持,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是有益的。因此,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2.董事会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董事长、经理常常集于一身,权利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制约,不能形成投资者、经营者、监事会有效的制约机制,使公司治理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董事长、经理为谋求其自身利益的满足,常常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和制约作用。如果董事长为一已私利损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利益,势必影响到其他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运作效率。

3.公司管理结构有待调整,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经理基本上由政府任命,未能形成董事、经理专业人才市场,也缺乏一大批有业绩的董事、经理阶层。长期积累的结果造成了决策和管理的混乱,及职业经理人员在公司中形同虚设的地位。另外,公司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建立,政府对公司董事、经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

三、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概况和运作模式

1.淡马锡公司概况

淡马锡控股公司由新加坡财政部独资拥有,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一。它直接控制着23家企业,间接控制的企业数约有2000家,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工程与基础建设、银行、通讯与媒体、物流与运输及服务业,总资产超过700亿新元(420亿美元),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占新加坡证券市场总值的24%。淡马锡控股成立30年来,淡马锡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8%,国家股东的年均分红率超过6.7%,远远超过同期私营企业的经营业绩。

作为持有企业股份的国家代表,其功能定位就是塑造好国有股东形象。其宗旨是:“国有化的机制,市场化的运作。通过有效的监管和商业性战略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淡马锡控股的管理层包括总裁(即首席执行官)和75名专业人员。他们负责日常业务的操作,并向董事会以及执行委员会报告工作。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职能部门包括直接投资、策略投资、有价证券(股票等)投资、财政与管理信息系统及机构服务部门等等。

2.淡马锡的运行模式

政府对国有企业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国家设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者所有权;另一种是建立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行出资者权力。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不直接管理国企,而在政府与众多国企之间设立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国家持有国有企业股权并行使股东权利。新加坡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而淡马锡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淡马锡作为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既代行国家所有权,又是独立的法人。因此,其运行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精细的制度设计,确保经营的市场导向。

一是多元的人事管理制度。淡马锡董事会一般有十名成员,由政府官员、下属企业领导、民间人士三方人士共同组成。政府官员来自不同部门,包括总统府、财政部、贸易发展局等,下属企业领导则是业绩突出、声誉日隆的资深管理人,而民间人士包括私营企业家、中立学者及其他专业人士。

二是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淡马锡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化的,在适当考虑政府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和绩效指标。因此,淡马锡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国企中的盈利神话,关键就是其以市场原则进行运营。当市场化原则面临非市场化的压力时,淡马锡董事会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发挥了保护层的作用。

三是强势权力的董事会。淡马锡董事会的强势权力根源于其制度上的独立性。多元制衡的人事管理机制赋予了董事会相对独立的权力基础,并促使其从内心相信:公司的经营业绩才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根本指针,同时也是自身绩效评价的最终标准。另一方面,在多元制衡的格局下,政府高官在董事会的存在客观上也强化了董事会的权力优势。

四是完善的制衡机制。淡马锡股份公司的制衡机制也分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在激励机制上,根据公司章程,淡马锡控股公司董事及总经理要经总统任命;董事会中的公务员兼职不兼薪,薪水仍由政府支付,但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政府会对委派的董事实行奖惩:经营业绩好的董事得以升迁,担任更重要的职务,获得更多的薪金;如果公司经营实绩不佳,董事将不被委任从收入分配上来看,近几年来由于盈利增加,公司每年将利润总额的15%上交财政部,其余资金仍由公司自主使用。

五是有选择地重点控股。淡马锡公司有选择地拥有和控制一些关乎国家命脉的企业。目前涉及11个主要领域:港口、海运、物流、银行及金融、地产、航空、电讯及媒体、电力及能源、技术、工程和铁路。

六是督促到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新加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淡马锡这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监督。下属企业则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监督。财政部定期审查淡马锡的财务报表,可以依法进行临时检查。在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前提下,政府也有权审核与国企并购有关的重大决策。此外,社会公共监督也是一项法宝,根据新加坡法律,虽然淡马锡控股公司本身并无对社会公开经营状况的义务,但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有权近乎免费地在注册局调阅淡马锡控股的企业的资料,新闻媒体的监督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四、淡马锡模式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改革的启示

淡马锡模式留给我国较多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简单地说,淡马锡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不仅仅理清了各种所有制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机制的整体运作下,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透过这一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改革与建设。

第一,以主导产业为龙头,推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大型公司。以广东省的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例,由于内部企业间的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较小。

第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健全董事会运作制度。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对经理层做出的决定进行管理,决定高层管理的水平和结构,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可参考淡马锡控股公司的运行模式,建立类似的专门委员会,如淡马锡在下属企业的董事会中普遍设立了三个专门的委员会,即董事提名委员会、董事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这充分地体现了股东对经营者的选拔、激励与约束三项基本工作。

第三,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实现资产多元化。淡马锡控股的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已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并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从而可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当前各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在各资产经营公司下属集团以及集团下属二级公司层面有一定的运作条件,应该加大力度,推动一批下属资产质量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上市,充分实现资产多元化。

第四,对企业的考核、管理实行市场化。淡马锡控股的公司非常注重依赖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尽量避免参与各个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各项商业决策,从而确保了淡马锡旗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样,对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所属企业来说,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市场化、国际化的充分竞争性行业。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价值,需要比较高的薪酬。如果按照一般的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则很难聘请到优秀的人才。因此,对资产经营公司考核办法应进一步加以完善,对企业的考核和管理实行市场化,并逐步建立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监管机制。

第五,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在淡马锡控股公司发展的初期,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将淡马锡控股公司缴纳的所得税由25%下降到20%,其企业所承担的养老费用由20%下降到13%,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必须从政策角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扶持力度,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对国有资产公司进行倾斜,推动其自身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披恩:中国国有企业该向淡马锡学什么——淡马锡的公司治理[j].经理人,2006(6):88-92

[2]程伟力:2008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李经:淡马锡进入国资委视线[j].上海国资,2004(7):12-13

[4]杜丹阳郑方:淡马锡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20):101-102

[5]袁艺:淡马锡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6(5):23-24

[6]李永超:淡马锡的成功对我国国有经济突围的启示[j].市场现代化,2006(11):18-19

[7]中国社科金融所课题组.新加坡和韩国政府投资公司:运行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7(5):32-33

[8]张占奎王熙刘戒骄:新加坡淡马锡的治理及其启示[j].经济管理,2007(2):90-96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4

[关键词]淡马锡资产经营公司启示

一、引言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即使在成熟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也无法彻底将国有资产拒绝于财富之外,不同国家对国资的经营管理采取了不同模式,在瑞典、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经营国资的成功经验中,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为淡马锡),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成效居于全球首位。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淡马锡所拥有股份市值已由1974年成立时的31.8亿新元上升到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达13.5%。淡马锡的表现在全世界可谓出类拔萃,令其他国家国有企业不能望其项背,因而被誉为“亚洲最好的投资公司”。

二、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治理结构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研究表明,要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取得显著的市场收益,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然而,我国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有股一股独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所管理的国有资产的优化首先是从下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结构多元化开始的。www.133229.Com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高度集中和单一对公司绩效不是正面作用的,股权多元化和适当国有股减持,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是有益的。因此,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2.董事会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董事长、经理常常集于一身,权利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制约,不能形成投资者、经营者、监事会有效的制约机制,使公司治理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董事长、经理为谋求其自身利益的满足,常常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和制约作用。如果董事长为一已私利损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利益,势必影响到其他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运作效率。

3.公司管理结构有待调整,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经理基本上由政府任命,未能形成董事、经理专业人才市场,也缺乏一大批有业绩的董事、经理阶层。长期积累的结果造成了决策和管理的混乱,及职业经理人员在公司中形同虚设的地位。另外,公司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建立,政府对公司董事、经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

三、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概况和运作模式

1.淡马锡公司概况

淡马锡控股公司由新加坡财政部独资拥有,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一。它直接控制着23家企业,间接控制的企业数约有2000家,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工程与基础建设、银行、通讯与媒体、物流与运输及服务业,总资产超过700亿新元(420亿美元),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占新加坡证券市场总值的24%。淡马锡控股成立30年来,淡马锡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8%,国家股东的年均分红率超过6.7%,远远超过同期私营企业的经营业绩。

作为持有企业股份的国家代表,其功能定位就是塑造好国有股东形象。其宗旨是:“国有化的机制,市场化的运作。通过有效的监管和商业性战略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淡马锡控股的管理层包括总裁(即首席执行官)和75名专业人员。他们负责日常业务的操作,并向董事会以及执行委员会报告工作。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职能部门包括直接投资、策略投资、有价证券(股票等)投资、财政与管理信息系统及机构服务部门等等。

2.淡马锡的运行模式

政府对国有企业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国家设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者所有权;另一种是建立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行出资者权力。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不直接管理国企,而在政府与众多国企之间设立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国家持有国有企业股权并行使股东权利。新加坡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而淡马锡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淡马锡作为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既代行国家所有权,又是独立的法人。因此,其运行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精细的制度设计,确保经营的市场导向。

一是多元的人事管理制度。淡马锡董事会一般有十名成员,由政府官员、下属企业领导、民间人士三方人士共同组成。政府官员来自不同部门,包括总统府、财政部、贸易发展局等,下属企业领导则是业绩突出、声誉日隆的资深管理人,而民间人士包括私营企业家、中立学者及其他专业人士。

二是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淡马锡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化的,在适当考虑政府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和绩效指标。因此,淡马锡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国企中的盈利神话,关键就是其以市场原则进行运营。当市场化原则面临非市场化的压力时,淡马锡董事会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发挥了保护层的作用。

三是强势权力的董事会。淡马锡董事会的强势权力根源于其制度上的独立性。多元制衡的人事管理机制赋予了董事会相对独立的权力基础,并促使其从内心相信:公司的经营业绩才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根本指针,同时也是自身绩效评价的最终标准。另一方面,在多元制衡的格局下,政府高官在董事会的存在客观上也强化了董事会的权力优势。

四是完善的制衡机制。淡马锡股份公司的制衡机制也分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在激励机制上,根据公司章程,淡马锡控股公司董事及总经理要经总统任命;董事会中的公务员兼职不兼薪,薪水仍由政府支付,但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政府会对委派的董事实行奖惩:经营业绩好的董事得以升迁,担任更重要的职务,获得更多的薪金;如果公司经营实绩不佳,董事将不被委任从收入分配上来看,近几年来由于盈利增加,公司每年将利润总额的15%上交财政部,其余资金仍由公司自主使用。

五是有选择地重点控股。淡马锡公司有选择地拥有和控制一些关乎国家命脉的企业。目前涉及11个主要领域:港口、海运、物流、银行及金融、地产、航空、电讯及媒体、电力及能源、技术、工程和铁路。

六是督促到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新加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淡马锡这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监督。下属企业则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监督。财政部定期审查淡马锡的财务报表,可以依法进行临时检查。在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前提下,政府也有权审核与国企并购有关的重大决策。此外,社会公共监督也是一项法宝,根据新加坡法律,虽然淡马锡控股公司本身并无对社会公开经营状况的义务,但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有权近乎免费地在注册局调阅淡马锡控股的企业的资料,新闻媒体的监督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四、淡马锡模式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改革的启示

淡马锡模式留给我国较多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简单地说,淡马锡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不仅仅理清了各种所有制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机制的整体运作下,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透过这一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改革与建设。

第一,以主导产业为龙头,推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大型公司。以广东省的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例,由于内部企业间的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较小。

第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健全董事会运作制度。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对经理层做出的决定进行管理,决定高层管理的水平和结构,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可参考淡马锡控股公司的运行模式,建立类似的专门委员会,如淡马锡在下属企业的董事会中普遍设立了三个专门的委员会,即董事提名委员会、董事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这充分地体现了股东对经营者的选拔、激励与约束三项基本工作。

第三,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实现资产多元化。淡马锡控股的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已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并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从而可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当前各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在各资产经营公司下属集团以及集团下属二级公司层面有一定的运作条件,应该加大力度,推动一批下属资产质量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上市,充分实现资产多元化。

第四,对企业的考核、管理实行市场化。淡马锡控股的公司非常注重依赖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尽量避免参与各个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各项商业决策,从而确保了淡马锡旗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样,对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所属企业来说,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市场化、国际化的充分竞争性行业。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价值,需要比较高的薪酬。如果按照一般的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则很难聘请到优秀的人才。因此,对资产经营公司考核办法应进一步加以完善,对企业的考核和管理实行市场化,并逐步建立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监管机制。

第五,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在淡马锡控股公司发展的初期,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将淡马锡控股公司缴纳的所得税由25%下降到20%,其企业所承担的养老费用由20%下降到13%,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必须从政策角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扶持力度,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对国有资产公司进行倾斜,推动其自身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披恩:中国国有企业该向淡马锡学什么——淡马锡的公司治理[j].经理人,2006(6):88-92

[2]程伟力:2008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李经:淡马锡进入国资委视线[j].上海国资,2004(7):12-13

[4]杜丹阳郑方:淡马锡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20):101-102

[5]袁艺:淡马锡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6(5):23-24

[6]李永超:淡马锡的成功对我国国有经济突围的启示[j].市场现代化,2006(11):18-19

[7]中国社科金融所课题组.新加坡和韩国政府投资公司:运行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7(5):32-33

[8]张占奎王熙刘戒骄:新加坡淡马锡的治理及其启示[j].经济管理,2007(2):90-96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5

关键词:机场建设公私合营融资模式

20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对包括机场在内的投资行为采取9项措施。这样就为地方政府和其他资本有可能参与机场投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民营资本参与国内机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2001年全国民航亏损面达到了89%,在下放属地化管理后,除大型机场能够盈利或维持现金流以外,绝大部分中小机场均不能自负盈亏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现金周转,同时又面临着对其硬件设施进行改扩建的问题,资金十分缺乏。2005年,中国民航总局机场司司长张光辉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机场峰会上透露,民航总局正在制订相关政策,不久,民营资本将有权购买和经营机场。因此,从机场投融资体制上看,我国正在改变过去以国家财政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改由地方财政为主,广泛吸纳社会民间和国外资本的投融资体制。这就意味着高度集中的投资决策被分散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所代替;单一的国家财政投资体制被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所代替;投资主体的单一化被投资活动的市场化所代替。

目前国际融资领域内出现一种新兴项目融资模式,即ppp模式,它满足了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的需要,比较适合应用于我国中小机场建设与管理。

一、ppp模式的定义及其在国外的成功应用

在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加快的进程中,民营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建设的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出现了Bot、tot、合资、直接购并、独资经营等成功运作模式。但在这些常见模式中,项目一般由政府部门单方面提供,民营资本处于相对弱势,无法介入前期论证等项目全部流程,这基本限制了民营资本的技术创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一种崭新的ppp模式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流行起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也称为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部门、民营资本基于某个公用事业项目结成一种伙伴关系,双方首先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共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其次明确各方在项目各个流程环节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优势,使项目建设既摆脱了政府行政的诸多干预和限制,又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1992年英国最早应用了ppp模式。英国75%的政府管理者认为ppp模式下的工程达到和超过价格与质量关系的要求,可节省17%的资金。按照英国的经验,适于ppp模式的工程包括: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卫生(医院)、公共安全(监狱)、国防、教育(学校)、公共不动产管理。智利是在国家为平衡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用事业急需改善的背景下于1994年引进ppp模式的。智利至今已完成36个项目,投资额60亿美元。其中,24个交通领域工程、9个机场、2个监狱、1个水库。智利年投资规模由模式实施以前的3亿美元增加到17亿美元。葡萄牙自1997年启动ppp模式,首先应用在公路网的建设上。预计到2006年的10年期间,葡萄牙公路里程比原来增加一倍;除公路以外,正在实施的工程还包括机场的建设和运营、修建铁路和城市地铁。巴西于2004年12月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法案,该法对国家管理部门执行ppp模式下的工程招投标和签订工程合同做出具体的规定。据巴西计划部称,已经列入2004年-2007年四年发展规划中的23项机场、公路、铁路、港口和灌溉工程将作为ppp模式的首批招标项目,总投资130.67亿雷亚尔。

二、机场采用ppp融资模式的总体思路

机场采用ppp融资模式的总体思路思路如下:

(一)以机场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机场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机场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机场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安排融资。机场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机场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二)使民营资本更多的参与到机场项目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这正是现行机场项目融资模式所缺少的。ppp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机场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内的整个机场项目运行周期中,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的高效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到机场项目中,还能有效地实现对机场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机场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

(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企业的盈利。民营企业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对于一个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民营企业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企业投资机场项目的积极性。

三、机场采用ppp融资模式的基本框架

根据ppp模式的总体思路和机场的特点,机场建设的ppp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一)选择项目合作公司。政府部门根据机场建设的需要,确立一家有资质、有实力的私营合作公司,该公司一般为财团,并与该私营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

(二)确立项目。在项目的早期论证阶段,双方共同参与项目的确认、技术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成立项目公司。政府部门和私营公司根据共同确立的项目,组织成立项目公司作为特许权人承担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四)招投标和项目融资。项目公司在政府的监督下,可以将工程进行招投标,同时公共部门和项目公司合作进行项目融资,公共部门一般作为担保人出现,由于有政府公共部门的担保,使投资人的风险大为减少,融资的难度降低,提高了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五)项目建设。政府与该私营公司本身对项目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政府与其进行合作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监督。

(六)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政府部门根据协议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项目公司的运行进行监督管理并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

(七)项目交接。特许权协议期满,该私营公司把项目移交给政府,所有固定资产全部无偿归政府所有。

四、机场实施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条件

总结国外近年来的经验,机场实施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条件如下:

(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ppp模式中公共民营合作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会随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政府的总体角色和责任--为大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却是始终不变的。ppp模式是机场建设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对政府有效治理和决策的替代。在任何情况下,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负责机场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招标,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等。

(二)形成有效的监管构架。良好的监管框架的形成和监管能力的执行,是一个机场项目得以顺利完成以及未来的运营顺畅的重要环节。政府监管必须确定一种承诺机制,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给企业提供投资的激励。同时,政府监管必须能够保证企业生产或运营的可持续性,让接受监管的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收入。通常一个机场的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所以政府必须建立一个适合机场项目长期发展的程序,并有一个相应的监管规则。机场项目具有可持续性的前提是项目公司必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同时利益相关方一定要进入监管过程。政府监管不利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监管效率应成为政府监管的最重要目标。

(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ppp项目的运作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在ppp模式下,机场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都可以采纳公共民营合作,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双方进行有效约束,是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和弥补不足的有力保证。

(四)专业化机构和人才的支持。ppp模式的运作广泛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结构融资,这需要比较复杂的法律、金融和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要求政策制定参与方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ppp交易流程,对机场项目的运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提供具体专业化的服务。

五、机场实施ppp融资模式的深远意义

机场建设实施ppp融资模式,对现实的机场脱困问题和未来的机场建设布局问题的解决均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公司合营模式的引入,能够使我国中小机场走出运营资金的困境,并为机场运营设备的维护和改造提供资金支持,进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二)公司合营模式的引入,从体制上为完善机场的运营机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充分借鉴国外中小机场的运营模式与成功经验,提高机场的运营管理水平。

(三)公司合营模式的引入,为新机场的建设和原有机场的扩建提供资金支持。大型机场基本上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融资渠道比较宽,中小型机场由于很难符合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的条件,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建设资金匮乏。引入公司合营模式,对中小机场的建设与扩建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公司合营模式的引入,为机场建设与运营领域的逐步开放开辟一块试验田,便于政府在该试验田的运行过程中,总结经验,探索行业管理政策及其运行管理模式,尤其对西部中小机场的建设与运营具有重要的创新性意义。

结束语:公司合营模式,对我国中小型机场的建设与运营来说,既是投资体制上的创新,也是运营机制上创新。公司合营模式在国外中小型机场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民用机场建设与运营中可以充分借鉴。在正确的行业政策的引导下,公司合营模式的引入,既可以使我国中小机场摆脱目前的困境,又可以为我国机场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健康的运行模式。探索我国中小型机场的公司合营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极井,项目融资[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

2.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柳钦,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J].中国投资,2005,4

4.陈有安,王学军,尉维斌等.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6

关键词:淡马锡资产经营公司启示

一、引言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即使在成熟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也无法彻底将国有资产拒绝于财富之外,不同国家对国资的经营管理采取了不同模式,在瑞典、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经营国资的成功经验中,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为淡马锡),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成效居于全球首位。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淡马锡所拥有股份市值已由1974年成立时的31.8亿新元上升到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达13.5%。淡马锡的表现在全世界可谓出类拔萃,令其他国家国有企业不能望其项背,因而被誉为“亚洲最好的投资公司”。

二、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治理结构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研究表明,要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取得显著的市场收益,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然而,我国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有股一股独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所管理的国有资产的优化首先是从下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结构多元化开始的。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高度集中和单一对公司绩效不是正面作用的,股权多元化和适当国有股减持,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是有益的。因此,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2.董事会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董事长、经理常常集于一身,权利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制约,不能形成投资者、经营者、监事会有效的制约机制,使公司治理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董事长、经理为谋求其自身利益的满足,常常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和制约作用。如果董事长为一已私利损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利益,势必影响到其他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运作效率。

3.公司管理结构有待调整,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经理基本上由政府任命,未能形成董事、经理专业人才市场,也缺乏一大批有业绩的董事、经理阶层。长期积累的结果造成了决策和管理的混乱,及职业经理人员在公司中形同虚设的地位。另外,公司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建立,政府对公司董事、经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

三、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概况和运作模式

1.淡马锡公司概况

淡马锡控股公司由新加坡财政部独资拥有,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一。它直接控制着23家企业,间接控制的企业数约有2000家,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工程与基础建设、银行、通讯与媒体、物流与运输及服务业,总资产超过700亿新元(420亿美元),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占新加坡证券市场总值的24%。淡马锡控股成立30年来,淡马锡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8%,国家股东的年均分红率超过6.7%,远远超过同期私营企业的经营业绩。

作为持有企业股份的国家代表,其功能定位就是塑造好国有股东形象。其宗旨是:“国有化的机制,市场化的运作。通过有效的监管和商业性战略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淡马锡控股的管理层包括总裁(即首席执行官)和75名专业人员。他们负责日常业务的操作,并向董事会以及执行委员会报告工作。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职能部门包括直接投资、策略投资、有价证券(股票等)投资、财政与管理信息系统及机构服务部门等等。

2.淡马锡的运行模式

政府对国有企业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国家设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者所有权;另一种是建立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行出资者权力。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不直接管理国企,而在政府与众多国企之间设立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国家持有国有企业股权并行使股东权利。新加坡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而淡马锡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淡马锡作为国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既代行国家所有权,又是独立的法人。因此,其运行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战略思想和精细的制度设计,确保经营的市场导向。

一是多元的人事管理制度。淡马锡董事会一般有十名成员,由政府官员、下属企业领导、民间人士三方人士共同组成。政府官员来自不同部门,包括总统府、财政部、贸易发展局等,下属企业领导则是业绩突出、声誉日隆的资深管理人,而民间人士包括私营企业家、中立学者及其他专业人士。

二是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淡马锡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化的,在适当考虑政府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和绩效指标。因此,淡马锡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国企中的盈利神话,关键就是其以市场原则进行运营。当市场化原则面临非市场化的压力时,淡马锡董事会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发挥了保护层的作用。

三是强势权力的董事会。淡马锡董事会的强势权力根源于其制度上的独立性。多元制衡的人事管理机制赋予了董事会相对独立的权力基础,并促使其从内心相信:公司的经营业绩才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根本指针,同时也是自身绩效评价的最终标准。另一方面,在多元制衡的格局下,政府高官在董事会的存在客观上也强化了董事会的权力优势。

四是完善的制衡机制。淡马锡股份公司的制衡机制也分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在激励机制上,根据公司章程,淡马锡控股公司董事及总经理要经总统任命;董事会中的公务员兼职不兼薪,薪水仍由政府支付,但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政府会对委派的董事实行奖惩:经营业绩好的董事得以升迁,担任更重要的职务,获得更多的薪金;如果公司经营实绩不佳,董事将不被委任从收入分配上来看,近几年来由于盈利增加,公司每年将利润总额的15%上交财政部,其余资金仍由公司自主使用。

五是有选择地重点控股。淡马锡公司有选择地拥有和控制一些关乎国家命脉的企业。目前涉及11个主要领域:港口、海运、物流、银行及金融、地产、航空、电讯及媒体、电力及能源、技术、工程和铁路。

六是督促到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新加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淡马锡这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监督。下属企业则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监督。财政部定期审查淡马锡的财务报表,可以依法进行临时检查。在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前提下,政府也有权审核与国企并购有关的重大决策。此外,社会公共监督也是一项法宝,根据新加坡法律,虽然淡马锡控股公司本身并无对社会公开经营状况的义务,但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有权近乎免费地在注册局调阅淡马锡控股的企业的资料,新闻媒体的监督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四、淡马锡模式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改革的启示

淡马锡模式留给我国较多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简单地说,淡马锡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不仅仅理清了各种所有制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机制的整体运作下,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透过这一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改革与建设。第一,以主导产业为龙头,推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大型公司。以广东省的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例,由于内部企业间的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较小。

第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健全董事会运作制度。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对经理层做出的决定进行管理,决定高层管理的水平和结构,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可参考淡马锡控股公司的运行模式,建立类似的专门委员会,如淡马锡在下属企业的董事会中普遍设立了三个专门的委员会,即董事提名委员会、董事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这充分地体现了股东对经营者的选拔、激励与约束三项基本工作。

第三,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实现资产多元化。淡马锡控股的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已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并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从而可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当前各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在各资产经营公司下属集团以及集团下属二级公司层面有一定的运作条件,应该加大力度,推动一批下属资产质量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上市,充分实现资产多元化。

第四,对企业的考核、管理实行市场化。淡马锡控股的公司非常注重依赖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尽量避免参与各个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各项商业决策,从而确保了淡马锡旗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样,对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所属企业来说,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市场化、国际化的充分竞争性行业。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价值,需要比较高的薪酬。如果按照一般的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则很难聘请到优秀的人才。因此,对资产经营公司考核办法应进一步加以完善,对企业的考核和管理实行市场化,并逐步建立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监管机制。

第五,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在淡马锡控股公司发展的初期,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将淡马锡控股公司缴纳的所得税由25%下降到20%,其企业所承担的养老费用由20%下降到13%,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必须从政策角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扶持力度,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对国有资产公司进行倾斜,推动其自身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披恩:中国国有企业该向淡马锡学什么——淡马锡的公司治理[J].经理人,2006(6):88-92

[2]程伟力:2008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2008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7

【论文摘要】本文在介绍了国际上现有的两种主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及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在诸多方面的差异上,建议对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分开管理,对前者实行政府集中型的管理模式,对后者实行私营竞争型的管理模式。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各国的养老保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因此对其的变革要求呼声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以及适应世界化潮流,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混帐”管理方式也要求变革。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模式做出理性选择提供建议。

1.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主要代表国家

1.1公共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由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因年老退出劳动领域而失去收人来源的人给予经济补偿并且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从国际上看,公共管理模式又可细分为完全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与松散管理模式。

1.1.1完全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强制手段,将参保人的部分收人以费或税的方式集中到一家公共管理的中央基金,政府社保部门直接负责这部分资金的投资运营,从而实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该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家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代表国家管理养老保险,其他任何机构都不能参与。新加坡是采取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它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全部交给中央公积金局来管理。

一是新加坡模式。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新加坡人民生活艰苦,老年人生活没有保障,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新加坡政府选择了完全由雇员和雇主承担,政府无需负担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即强制性储蓄性社会保障制度。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制度通过立法而正式实施。新加坡政府的养老观念是“政府不养老,企业不养老”,养老保险基金完全由雇员和雇主负担,每个公积金会员都有一个个人帐户,每月缴纳的保险费存人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均由中央公积金局直接控制。新加坡模式的优点是:统一管理基金有利于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富于群众监督,有利于有效防止基金被挪用、占用等现象。弊端则表现为由于政府对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收益率过低。

二是日本模式。日本的养老保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企业职工加人的养老保险;自营业者、农民、渔民、零散小企业职工加人的国民养老保险和公务员、公营企业等特殊行业职工加人的互助养老保险;雇员的无业配偶加人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前两部分由厚生省社会保险厅管理,第三部分由各互助协会自行管理。三大养老保险体系的金融往来分别由厚生省保险特别会计、国家国民养老保险特别会计及各互助会计结算。厚生养老保险与国民养老保险通过厚生省主管的国家特别会计结算,将汇集的养老保险基金存放于大藏省资金运营部,成为财政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日本的这种基本养老基金主要由政府部门管理运营,并纳人国家财政投融资体系,其主要优点体现在:由于政府统一调配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可以使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基金的分散流失;由于基金的运营计划是由国会决议,可以防止基金被挪用、占用;统一管理基金使得基金投资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乃至经济发展。但该模式也并非完美,其最重要的缺点就是由于政府的干预过多,政府会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调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因此在此模式下难以获得稳定的基金收益率。

1.1.2松散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和社会团体管理的模式,其重要特点就是由国家的专门机构负责养老保障的一般监督,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或雇主和雇员两方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养老保险基金实施具体监督,由公共的、少数私营的、公共私营合作的各类机构实施操作和服务,管理和监督分离,基金的收与支分离。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一些欧盟国家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

1.2私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将所有缴费交给政府认可的私营机构投资运营。这种模式一般用于职业年金或部分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国际上将该模式分为以下两种:

1.2.1完全私有化模式。采取完全私有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就是智利,强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交由政府认可的私营机构运营管理。

智利1980年开始实行新的完全积累基金制度,推行养老个人负责制和基金运作市场化,强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智利的《养老保险法》规定养老金的管理由私人机构实施,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新组织——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afp是私营性质的股份制公司,股东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个人,但不能是官方机构。目前,智利全国由21家这样的公司,它们分别由企业、贸易协会、工会、银行持股,大股东均为商业银行。

智利有关法律规定,每个职工每月都必须交纳本人完税后月工资的10%,存人所建立的个人资本积累帐户,但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家afp来管理和投资自己的个人资本帐户,其成员资格不会因为调动工作、失业或者退休而终止,国家对最低投资收益和保障担保,要求最低收益达到全部养老基金平均收益率的50%。另外,afp自身的资产与养老基金分开经营,养老基金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于公司;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完全归于养老基金,不纳税,但afp的经营活动要纳税。在1981-1995年智利的afp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13.5%,是国家管理制度下投资收益的5倍。

智利模式的优点有:由于有众多的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参与投资管理,各公司为了其自身的生存,会以提供较高收益率来吸引顾客;由于众多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的存在,有利于促进这些基金选择良好的投资方向,各基金管理公司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缺点主要在于众多私人基金管理公司为了拉拢客户,相关运作成本提升,增加了个人为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缴纳的管理费用。

1.2.2部分私有化模式。采取该模式的代表国家之一就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于1998年1月1日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实施养老金的改革方案,从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向个人积累性养老保险制度。国内成立了巧家养老基金afp和7家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amc,统一由中央集中管理。养老基金负责管理其成员的个人帐户,而资产管理公司则负责把积累的基金投资于各种证券,从而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在巧家养老基金中有一家是国营养老基金,其余14家是私人养老基金。国家养老基金由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直接托管,直接投资不需要经过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运营。职工可以在巧家养老基金中选择一家加人,如果职工为决定参与哪一家的养老基金,则被自动划人国家养老基金。另外,职工在加人任何一家养老基金后,可以在国家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中自由转换。哈萨克斯坦新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养老金整体收益率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养老金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其收益率高达32.93%,以后几年的收益率也呈现逐步上升之势。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且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如国家养老基金的成立;同智利模式一样,该模式在优化基金投资方向,促进资本市场完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缺点则体现在各基金公司为吸引顾客加大宣传营销费用等而引起的管理成本增加。

1.3公共管理模式与私营管理模式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1.3.1成本比较。采取私营管理模式的国家由于诸多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存在,各公司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加大了宣传和营销费用,使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加,而且在这些国家,政府一般都会规定最低投资收益,并且对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这样也加大了投资管理成本。而在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通过集中筹资基金,在投资管理中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了投资管理成本。参保者只须将养老基金交由政府管理,无须自己寻找基金管理公司,这样也相对增加了参保者的收人。

1.3.2收益比较。一般来看,私营管理模式获得的收益率要高于公共管理模式。实行私营管理模式的国家,成立多家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投保者可以根据各公司的业绩来选择投保,这样就使各家公司为了吸引客户而提高投资收益。正是私营管理中存在的竞争使该模式获得了高收益。

2.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共同经验

2.1为保证基金的安全性以及投资收益率,政府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

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其保证人民最基本生活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安全性居首要地位,但又由于基金属于长期性基金,其保值增值也是各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其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来对基金进行管理。例如在智利模式中,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基金的投资运作,却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监督着的作用。智利政府为了规范养老基金管理的公司的运作专门成立了养老基金管理总监署,该机构完全独立于政府,直接监控和协调养老基金的管理经营。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每月向总监署和全社会公布最近36个月的盈利状况。总监署根据各养老基金历史记录,制定出最低收益标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达标,则取消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权。这一措施不仅能有效对基金管理公司实施监控,而且有助于保护广大投保者投保后的收益不受损害。

2.2养老保险基金必须遵循法制化管理的原则

为使养老保险基金能够规范运营,切实保证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且逐步提高其福利水平,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制化管理是勿庸置疑的。许多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相继通过颁布相关法律确定了社会保障的法制地位。美国于1935年最先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并设立社会保障署,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老年保险计划。目前,《美国退休、遗属、残废和老年健康保险》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开支数额占美国社会保障体系总开支约80%。有了法律的约束,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才会得到保障,基金的投资才会逐步规范,人民的收益、福利也才会依法得到保障。

2.3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富于群众监督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社会保障基金也是如此,缺乏监督只会导致养老基金的分散流失以及被挪用、占用。在新加坡模式中,中央公积金局由政府、雇主、雇员和专家组成,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等过程均受到了严格的监督,这样才不致于使养老保险基金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

2.4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以市场化管理为主

政府管理旨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但要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还是需要交给市场来做的。市场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优化养老金配置。实行养老基金市场化运作,通过养老保险基金机构投向资本市场获得较高回报率,不仅保证了基金的保值增值,加快了养老基金的积累,提高了人们的福利,而且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目前采取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是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相结合,实行混帐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现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急需变革。本文认为应将两种不同性质的基金分开管理。

3.1将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分开管理的原因

3.1.1两种基金功能不同,有必要将其分开管理。统筹基金的功能是收人再分配,注重的是公平;而个人帐户基金则强调的是其保值增值,注重的是效率。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支柱的社会统筹基金是广大职工养老的本钱,尽管对其的保值增值也是必要的,但必须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硬性地将两种基金混合管理,实际上就是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两种不同的财务机制矛盾地混合在一起,如果产生了养老基金的缺口,则不能明显地确定导致缺口地原因到底是由于统筹基金地缺口还是个人帐户基金地缺口。

3.1.2两种基金分开运作,有助于防止基金挪用等现象。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待遇,基本保证了他们的老年生活,但这却是以不断增长的养老基金缺口和挪用个人帐户基金来填补统筹基金缺口来实现的。养老保险制度设立个人帐户的初衷是为职工的未来养老进行预先积累和保值增值。但政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挪用个人帐户基金,出现了所谓的“空帐问题”。将两种基金分开管理,对个人帐户基金实行透明化管理,则能有效地避免个人帐户基金被挪用,充分发挥其对国民储蓄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1.3两种基金对投资收益的要求不同,需将其分开管理。相比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来说,个人帐户基金更加注重投资及其收益。在实际的投资运作中,采取公共管理模式通常由政府部门运营机构对基金进行投资,而这些机构多是非赢利性的,而且又以政府财政为后盾,这样就导致它缺乏基金良好盈利水平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再者,以基金安全性为首要原则,政府通常也会对社保基金的投资对象进行严格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个人帐户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就不重要,在个人帐户基金上,政府应加强对其的监管,采取不同于统筹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

3.2两种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文建议对两种基金分开管理。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8

国有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今年10月28日,酝酿长达15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但有关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争议,并未因这部法律的出台而定纷止争。在明年5月1日该法律正式施行前,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梳理。

2003年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变了国有资产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状况,有力地推进了企业重组和改制,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向集中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在此基础上,应着手向更加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过渡。

按照中共十五大的界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包括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监督三大部分。这是全面履行国家出资人职责的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领域,应由不同机构承担。按照十五大的要求,就要建立起权责分明、有制衡关系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制。

为此,第一,要完善国家所有权委托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要点,是由行政方式“管理企业”,转向以资本形态管理和运营国有产权。而国有产权的管理,需要通过一系列委托关系才能实现。由于资产数量庞大,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委托的链条又很长,这都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分层明确的委托主体和受托主体,明晰委托财产的边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力,并保障委托的有效性。可采用的方式是,国家(财政部)将国有资本注入(一个或几个)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公司(下称国司),国司将国家资本注入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在财政部和国司分别建立资产负债表,形成可以量化评价和可追溯产权责任的体制和机制。

第二,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框架。国有资产的公共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应由政府机构承担;同时,设立国司,受政府委托,运营国有资本,对持股的企业统一行使国家所有权,使国有企业与国家由“行政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

第三,理清国有经济的定位和布局政策。对国有资本做有进有退的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国有资本应由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从分布庞大的国有企业群,转向控股重要企业,减少国有资本涉足的领域和企业的数量,发挥非公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对国有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国司持有股权,依《公司法》以股东方式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当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方面,应该建立国有资产的资产负债总表,制定所有权政策,以及国有资产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编制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会计、统计、稽核、评估和纠纷协调等制度。这些属于国有资产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范畴,可由现在的国务院国资委转型后负责,形成全国上下一体的管理系统。

非常重要的是,国有资本运营的监督方面,应由政府授权监督的部门,如财政部、审计署对受托国有资本的运营状况、运作的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

同时,当前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及早设立国司。在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下,财政部将条件成熟企业的国有资本注入国司,对这个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并按《公司法》重新登记。由国资委“管理”的企业,成熟一个就要向国司持股的公司转移一个。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则逐步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转型。

国司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注资,按《公司法》经工商注册,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并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它处于政府与市场的“界面”,是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最重要的“节点”。国司经营运作的目标,国有资本“进”和“退”的原则,都应遵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政策,而经营运作的操作应按市场方式,遵循市场规则。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一路一公司模式建管分离模式

财务管理是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资金、养护资金、通行费资金及各项管理费用的管理为重点,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宽并颇受社会关注的特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对项目投资的规划和管理不完善;(2)债务结构单一,财务成本高,风险大;(3)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4)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一、国外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

1.美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超过8.8万公里。与其他大多数国家对高速公路管理方式不同,美国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是依靠各州交通部门。美国联邦政府公路管理局本身不直接管理和建造公路,它负责提供规划、科研、标准和资金。公路项目的建设实施及管理,主要依靠州政府。州政府交通部门是项目建设业主,同时州政府只承担州际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其他由地方政府负责。虽然各州负责本州的公路建设及管理,但必须严格执行联邦公路规划,联路成网,避免出现断头路。

2.加拿大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加拿大共修建了1.65万公里高速公路,而且不征收车辆通行费,路上也没有收费站、检查站。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主要是由各省负责投资建设,但法律还规定,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各省公路建设给予资助。无论是省级政府还是联邦政府用于高速公路的资金几乎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其主要来源是燃料税、车辆牌照税等收入。

3.德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方面,德国采取的是政府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高速公路所有权为联邦政府所有,由联邦政府统一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各州管理和养护。德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在某些方面也带动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不收费、事故率最低、质量最好、科技化程度最高,这一切都与科学化管理分不开。

4.法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1)政府直接管理的高速公路。政府直接管理的高速公路主要是建设和管理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所需资金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这完全属于非经营性财务管理模式。(2)政府间接管理的的高速公路。政府间接管理的特许经营高速公路公司属于收费的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通过收取的通行费解决。采取了大量吸收民间投资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使法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这种模式的组织体系是:国家装备运输部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公司联合会高速公路公司。国家公路管理局作为政府对特许经营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对特许经营高速公路公司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高速公路联合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机构,起着沟通、联络的作用,贯彻政府意图。联合会的经费由会员公司按比例上缴。特许经营的高速公路公司为企业实体,主要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经营(收费和还贷),合同期满后,将良好的公路交给国家。实行特许经营的高速公路所有权属于国家,其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及组织、协调由国家装备运输部负责,设计规范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项目立项后,国家授权特许经营公司具体负责筹资、建设、运营、养护管理工作,经营期满,归还国家。经营期内如果特许经营公司收费收入出现严重亏损,则由国家进行补贴。

5.意大利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高速公路特许经营公司。意大利政府对项目的投资主要依据政府的公路发展政策及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收益水平。支持在路网发展规划中应优先建设的项目,对建设成本高的项目、收益水平低的项目,政府的投入比例较高,反之则投入比例较低。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政府已无足够的财力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巨额投资。因此,国家将对收费高速公路项目无偿投资补助的比例降低到10%以内。转而利用政府对高速公路投资的股权收入建立“担保基金”,以这笔基金为公司发行的公路债券提供担保。这对于降低项目的前期财务成本,增强银行和公众对债券的信任程度的作用很大。

二、我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

(一)一路一公司模式

经营性高速公路通常是由高速公路公司出资建设,然后进行经营和管理,其中大部分的资金都通过融资获得,公路公司只出最小限额的资本金。它一般采取一路一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路一公司模式由高速公路公司管理,具体为:总公司(高管局)高速公路公司收费站,各高速公路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采取这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公司只负责承担某一特定高速公路的修建、收费及运营。

1.现行一路一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1)运营成本高、管理水平低。采用“一路一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路网人为的划归为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管理。这样缺乏统一规划意识,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由于路网分割,在融资等方面也面临较大的融资成本,增加了运营成本,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一路一公司”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领导更换的同时会计人员也随之频繁更替,这样一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难以保障,会计应有职能得不到体现,会计监督不到位,财务问题频发。(2)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财务管理只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参与到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且施工建设队伍多、情况复杂,没有统一标准,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导致了贪污、腐败、挪用公款、故意摊派等一系列违规现象的发生。(3)融资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各种专项税费和财政性资金(如车购税、养路费、国债、地方财政等)、股票、债券、转让经营权、Bot融资、直接利用外资、通行费收入、企业自筹资金及国内外银行贷款。表面上融资渠道已实现了多元化,从所占的份额上看,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仍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尤其是银行贷款在高速公路建设融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般能占到60%~70%左右。虽银行贷款具有数量大、资金成本低等特点,但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银行信贷资金,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导致负债率过高,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不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一路一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1)建立集中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变通原有的“一路一公司”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原有分散的路网合并为一个整体,实行规模经济,并集中管理建设资金,各公司需要编制预算,再由资金集中支付中心下拨给其使用。同时应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样既加强了资金运用效率,又可避免挪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实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机制,明确职能和岗位职责。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查制度,做好财会工作的审计监督工作及定期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财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效利用建设资金。通过建立统一的资金结算支付中心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对建设资金和支付计量的工程款进行动态的监督和检查,对资金运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督等。做到外部监督和内部会计约束良好结合,使专款专用,以避免贪污、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安全高效的使用,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3)拓宽融资渠道。如今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是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了积极稳妥的利用好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这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还应积极发展多渠道的筹资政策,扩大融资渠道。

(二)建管分离模式

多数建管分离模式是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授权,由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负责本区域内高速公路建设、收费及运营的,即一路多公司模式。由高速公路建设局负责建设,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管理,事业单位为主、公司为辅,具体为高管局管理处收费站。

1.现行建管分离模式的弊端。(1)与国家现行规章政策不相吻合。国家规章政策已有明文规定:工程建设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建设项目推行“三制”的核心和关键。(2)实际操作困难大。由于“××工程指挥部”或“××工程项目部”等都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临时机构,工程的竣工意味着他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再就要向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移交,移交的不只是工程实体,主要是工程信息档案,这项工作相当繁杂,尤其是现代项目建设都在实行按“合同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每个项目几乎都有大量信息资料要“搬家换主”。(3)不利于今后的工程管理。任何一项工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养或维修,参加了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是最适合在工程竣工后继续承担该工程的管理工作,即建设法人是最适宜充当管理法人的单位。可实际上,这些人员随着工程的竣工而解散,基本上都回到了各自单位,后续工程运行管理则是指定另外一个或重新成立了一个新的单位来承接,以至对同一个工程项目在建设与管理二个环节上俨然成了“两家的事”。

2.现行建管分离模式的改进措施。(1)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必须是从事该项目建设或管理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由不同单位人员兼职组合的临时机构是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立项、筹资、建设、生产经营、还本付息及资产保值的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2)建管适当结合。结合建设与管理,安排相应的项目法人对工程的建设、管理全过程负责。

三、结论

我国现有的两种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一路一公司模式是高速公路线上所有财务管理都归一个公司管理,建管分离模式是高速公路建成后,按照地区分别管理高速公路的各个区段。一路一公司模式相对建管分离模式,管理范围大,但工作相对简单,建管分离模式需建设单位与管理单位交接协调,各省独立核算,不利于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发挥。借鉴国外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先进经验,我国应该在以下方面的优化和完善:(1)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高速公路项目虽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收速度较快,可以借助于多种融资方式。(2)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加强监管资金的有效利用,简化财务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完善财务监督机制。(3)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构建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依据我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具体需求,对其财务管理功能模块进行初步设计,并进行流程优化,进而构建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强其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朝阳,彭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9):160~163

家政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篇10

关键词 市郊铁路,城市交通,运营管理

     我国34个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中,已形成铁路枢纽29个。一些枢纽经过技术改造,加上生产布局和运输径路的调整,功能发生了变化,使一些深陷城市包围的线路或区段运行密度骤减。如上海地区的南何支线、新日支线,南京地区的浦梅线、宁栖线,金华地区的浙赣线部分和武汉地区的原京广铁路汉口城区段等。由于铁路运输本身属于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好、不受气候影响、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运行正点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势,加上我国大城市常规地面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我国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运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运营管理体制、资金筹措、相关政策、技术装备、运能安排、盈利方式和市场竞争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运营管理体制问题。

1 国外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

     建立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运营管理体制,是使市郊铁路尽快参与城市交通的关键。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形式多样,但主要都是由资金来源所决定,即由投资主体决定运营管理体制。

(1)国有国营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俄罗斯莫斯科采取此种方式。三地参与城市交通的市郊铁路仍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出资建设并进行运营管理。

(2)国家与地方所有,国家经营

     德国汉堡采取此种方式。市郊线路的修建由城市和联邦铁路共同负责,联邦铁路负责车站和线路部分,城市负责隧道部分;运营管理由德国联邦铁路负责。

(3)地方政府所有,地方经营

     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采取此种地方国有的方式。纽约的市郊(城市)铁路由长岛铁路公司和北方铁路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它们同属纽约城市运输管理局。多伦多的市郊铁路由安大略州政府所属的交通管理局进行运营管理。

(4)民有民营,私有私营

     日本东京采取此种方式。东京公共交通中的市郊(城市)铁路在民营化后,隶属东日本旅客运输公司,在60年代初实现了高架和地下化,与长途客运和货运分离,经营效果较好。

2 国内市郊铁路现有运营管理体制

     我国市郊铁路属于铁道部所有,运营管理由铁道部所属的铁路局、铁路分局执行;而城市交通则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管理。这样的格局造成了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在运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将市郊铁路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之中,各有不同的经营管理体制,但基本上仍是国有国营的方式。如:北京地区铁路资产所有权属于铁道部,投资主体只有铁道部,资产经营管理由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铁路分局执行。

      广州地区采取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参与的新型“国有国营”模式:广州市政府主动参与广深铁路的广州站—南岗站间修建第4线改造工程,使其成为市郊客运专线;由广州市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并由铁道部广深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和出资建设。

     对于市郊铁路之外的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其运营管理体制大致有“地方国有、地方经营”和“地方国有、合作经营”两种方式。

     地方国有、地方经营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取的方式。武汉城市轻轨交通、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广州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其建设资金不再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担,而是采取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多元化投资、多渠道集资的方式。

     北京地铁八通线及西直门—东直门城市铁路采取的是地方国有、合作经营模式。为此,分别组建了北京地铁京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前者由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北京轻轨京通发展中心等单位组成;后者由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北京城市开发集团公司等组成。

3 我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比较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城市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分析可知,我国主要城市所采取的运营管理体制和国外主要城市所采取的不尽相同,这是由我国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我国发展市郊铁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铁路国家所有。我国主要城市附近已建成或即将建成比较完整的铁路枢纽,部分枢纽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提供给城市交通使用。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其资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这就决定了运营管理体制中的所有制形式。

(2)资金来源。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涉及到线路及有关设备的建设和改造。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已经不太可能,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渠道集资,吸引社会资金。

(3)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由于城市交通属于地方政府主管,市郊铁路的改造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其运营管理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4)市郊铁路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系统地看待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将市郊铁路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之中,明确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矛盾。

(5)运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多元化投资结构要求其运营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也可以保护其他投资方的利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以下4种运营管理体制可供选择,它们分别是:国有国营、国有地营、国有合营、地有地营。其特点和优缺点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由于我国铁路资产属于铁道部所有,既有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其线路和设备国有的形式难以改变。为了使市郊铁路能成为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城市实际,探讨合适的运营管理体制。

4 实例分析

     目前成都市道路的增长跟不上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而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有待时日。而成都地区已建成较完整的铁路枢纽(成都铁路枢纽布置见图1),除了完成铁路运输任务外,能力还有部分剩余,可以为城市交通提供一部分运力。这为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1 成都铁路枢纽

成都铁路分局正在论证开行“公交列车”,初步确定其走向为:沙河堡(或成都东)—成都站—天回镇—新都—青白江,主要考虑的是客源组织问题。该线路途经成都市成华区、金牛区、郫县、新都县和青白江区。客流来源分析如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成华区的工厂都向青白江区等远郊区县搬迁,而大部分职工居住在市区,通勤职工成为主要客源;成都客站是特等铁路客站,客流量大,需要大容量、快速的城市交通满足其换乘需求。换乘旅客成为第二类客源;随着成都市城市的扩大,卫星城逐步发展起来。来往于居住地和城市中心的卫星城居民成为第三类客源。最后,市郊列车的开行还会产生一定的转移客流量。除了客源问题外,困扰成都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最主要的还是运营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行方案问题。成都铁路部门认为“公交列车”最多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开行一次,每次载客1000人以上。这与城市对轨道交通大容量、高密度、高速度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矛盾,甚至会使居民为赶上每天一次的“公交列车”造成新的交通问题。但是,若以完全公交化的方式开行市郊列车,则会对铁路正常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2)站点设置问题。从成都铁路枢纽图可以看出,当前成都枢纽的站点设置完全遵从铁路站点设置方案,站间距一般在6km以上。而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来说,如果站间距过大,不能吸引居民出行,对城市交通矛盾的缓解作用不大。

(3)具体操作问题。旅客的换乘、进出站手续的简化以及减少对铁路长途旅客运输的干扰等都是成都“公交列车”开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正是我国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时存在的问题在一个地区的具体表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运营管理体制着手,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体制。在成都地区建议以“国有合营”体制为基础,建立适合具体情况的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

     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既有铁路资产为成都铁路分局所有,成都市政府积极参与,并吸引社会投资,共同组建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这种运营管理体制包括以不同形式参与的三方:成都铁路分局、成都市政府和社会经济实体。成铁分局以既有线路设备以及工程技术协助方式投资,成都诵政府以提供线路设备改造资金、财政补贴及优惠政策等方式投资,社会经济实体以资金方式投资。线路及其附属设备资产属于国有(成铁分局拥有既有线路和设备,成都市拥有其投入资金所改造的部分)。三方投资组建的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管理工作。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公司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公司主要由技术部、运营部和经济部三个部门组成。

(1)技术部:由成铁分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公司进行技术协助,研究有关技术问题,并负责技术设备的改造和日常的维护管理。

(2)运营部:制定实施成都市郊铁路运行方案,并负责日常运营工作。与成铁分局和成都市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协调好与正常客货运列车衔接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要,做好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工作。

 

图2 成都市郊铁路运营管理公司组织机构

(3)经济部:负责公司经济运转情况,协调各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市郊铁路参与城市公共交通,其公益性远远大于经济性。但如果不保证投资方的经济利益,会使投资方丧失投资信心。成都市政府可以根据其公益性的特点,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扶持其发展。

     当然,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所遇到的不止运营管理体制一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使市郊铁路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金辰虎,张静.中国应如何发展市郊铁路(一).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