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十篇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0:01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

在我国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新课程理念首先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从思想根于认识到教育权威性的转变,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教授者,还是要努力尝试作为学生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导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并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自身所具备的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基本观念,适应时展和社会科技整体进步的综合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

新课程理念对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与规范作用,并且逐渐成为实现我国各阶段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理念之一。新课程理念中明确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原则与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与问题,必须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1.缺乏对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指导

初中数学是学生接受高中及大学专业数学教育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接受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受到主观思想、教学任务、工作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往往缺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指导,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简单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2.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陈旧

在应试教育制度与观念的长期影响与约束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落后、陈旧等缺乏科学性的观念,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初中数学教学观念所强调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现代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全面发挥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性。

3.难以把握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新课程理念中深刻分析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普遍较为扎实,整体数学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长期处于“机械模仿”的状态,以解题为目的,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致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法比较熟悉,但往往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研究工作,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并且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与完善。

1.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逐步转变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

2.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普遍固守以“教”为中心的基本观念,这是与现代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也难以适应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转变中,要坚持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基本原则,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思考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的具体措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对于各项方面专业人才的素质的要求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专业人才不但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新课程理念在全力解决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弊端与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所要追求的最根本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全面体现数学教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意义。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浓厚兴趣和与树立坚定信心的重要性,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逐渐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变换思想练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部分之一。在习题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观念,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思想,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与方法,而且要具有勇于创新和锐意改革的勇气。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肩负了推动我国基础数学教学工作创新发展与科学进步的理论基础,必须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汉典,刘云山.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系列丛书:初中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红樱,尚明轩,康宝林.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3]王伟伦.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08,(12).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2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初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17-01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主要课程,它是进一步学习工作的基础。因此,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合格毕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改革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些体会。

1.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验,考试成绩也必然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总结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中考的需要是初三总复习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复习方面要从单纯面向升学的需要,转变为面向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必要的基础。

2.在《课标》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也是我们总复习工作的出发点。2011年版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历年的《河北省文化课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必学内容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当学习的,一定要教好学好,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使绝大多数同学能学得好,增强信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要创造条件,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初三数学总复习必须遵循的方针。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序地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除教师钻研《课标》与《考试说明》,通晓教材,突出重点之外,还要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明确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学生接受有困难,起点低了,讲得太容易了,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复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是掌握提比较好的,哪些知识理解得不够深透,还有哪些知识是应当补缺的,哪些知识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知识是个别性问题,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

4.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狠抓"四基"的落实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注重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材逐步渗透给学生: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要求学生理解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应激发他们去总结带全局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1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使学生复习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对易混的概念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抓基本运算、抓基本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必须反复地练习,才能达到纯熟和巩固。凡属这方面的错误,必复习一段、练习一段、检查一段。务求落实"段段清",以掌握知识的本质为标准。当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逐步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3

【关键词】第一轮复习小升初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b)-0133-01

1第一轮复习课的指导思想

从总体意义来看,小升初数学第一轮复习课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和要求;第二,小升初数学考试的命题核心思想与特点。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可以知道,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大纲要求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素养。通过研究小升初数学考试命题的核心思想与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讲解练习题的侧重点、难点及模式。自新课改以来,教学大纲和小升初数学考试命题均有变化,其中,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与要求、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升初数学考试范围也有一定变化,但是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核心知识、评价原则、命题原则均没有变。

2第一轮复习课的教学任务

2.1基本公式、基本运算规则等基础知识的复习或再学习

由于外在、内在的种种原因,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对于整个知识体系把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偏差,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参差不齐;另外,由于学习规律的影响,“遗忘—学习—学习—遗忘”的过程不可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存在于任何一个学生身上,即使是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小升初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上,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复习以及再学习基础知识。通过最基本的复习过程或者再学习过程,使学生重新掌握或者熟悉已学过的知识点,牢固记住、熟练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熟练、强化已生疏了的知识。

2.2基础知识简单系统化总结

此项教学任务是前者的延续。如同发现精美的珍珠,然后需要将其串在一起制成美丽的项链。该项任务要求教师串讲每一节的知识点(哪怕是点到即止),运用简易的概念图,将每一章或几章的内容连在一起,学生形成简单的网络化基础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图形的章节,教师可以形成(如图1)网络图,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

3第一轮复习课对于教师的具体要求

3.1复习资料的全面化

小升初数学第一轮复习是对于小学所有数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是教师复习课教学和学生复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该项工作具有涉及范围广、任务重等特点。对于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而言,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是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于老师工作的基本期望。例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升初数学一轮知识点应该涉及到“数的读写、及其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运算定律等”“数的分类及运算”“常用的单位换算”“多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规则立体图形的计算”“寻找规律”等多个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又包涵若干知识点,一系列知识点均应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提到,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具体做法:“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共同总结知识点,将知识点形成网络体系,学生以此作为复习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和老师对于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以及难易程度应胸有成竹,学生熟悉程度要与之成为正比。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基于青少年自身特点,因势利导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精力比较充沛、好奇心强,而且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强烈的趋新心理作用使得部分学生不能细致地观察图形,而且语言层面的概括也不够全面、具体。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点拨,结合学生好动、表现欲强以及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学习,采

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一切时机,利用学生追求时尚、追新之特点,弘扬和宣传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之精神,积极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的狭隘自闭观念,对初中数学乃至其他学科,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从精神方面为青少年打基础,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数学知识。

二、立足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叶圣陶说:“教材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有善于应用,才能使学生受益。”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对校本教材进行优化整合,从实际出发,不断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内容,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打消学生对数学的“戒备”“恐惧”,才能真正地去接受数学、喜欢数学。实践中,应当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整合、补充以及优化重组,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教材资源,最大限度地使教学内容、方式体现生活气息,这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创设高效课堂教学情境,从而使这些教学素材能够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在抛物线基础知识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导入,以彩虹、洞孔以及拱桥等相似形状,让学生感到对抛物线并不陌生,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一途径和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优美的抛物线,并对抛物线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通过生活化的原型,可以使学生有效感知数学内容,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

三、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模式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其自身优势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原本比较抽象、复杂和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化、具体化,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圆心、半径以及直线间距,进行动态化演示,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真正认清三者关系,通过认真地观察,学生更容易得出准确的答案,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振英.谈创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8).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5

【关键词】 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实际教学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然而在当前的义务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事实上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层次不齐,特别是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不可忽视,显而易见,“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受益、普遍提高,必须实施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是根据受教育者在一定阶段内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发展潜能、兴趣爱好、抱负志向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性,在尊重主题意志的前提下,学校依据资源配置条件而实施的教学形式,其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其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程度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和个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需要面向群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个个都能获得成功,个个都有所收获。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不齐,若按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呢个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我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6

笔者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的课题《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研究》.在多次调查中发现许多中考尖子生在高一上学期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在分数往往表现出一个下降的过程.为什么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教学难度感到极不适应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衔接不上;其二是知识跨度、深度较大;其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差别.

1紧扣书本知识,注重学习方法培养

在中学学习的每一阶段,每位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连续性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下降或过高.如果对自己要求过低,自己对学习就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自然就不会有多大进步,也很难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对自己制定的目标过高,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同样也很难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到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时候就会不适应,自然而然出现衔接的障碍,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初中阶段习惯了上课听、下课练、记公式、喜欢被动的学习,不愿意自己去探索和归纳总结,更没有和同学深入合作交流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是初中学生升学到高中阶段不适应的一大因素.关于学习方法的形成只靠学生自主形成很难的,即使学生有自己固定的学习方法大多也是停留在“死读书”上.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扣书本中的本源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为下一步学习提供智力因素的关键.

2013年9-12月,笔者在担任一个高三年理科班的数学教学的同时,也担任了初一年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自认为是“顶天立地”的工作.教学中虽然跨度很大,但我深知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这是为以后衔接保驾护航的“法宝”,这比他们马上学习得高分更为重要.有了这样的教学定位后,我每节课花10-2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三读”.即“细读、粗读、精读”.在细读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段落大意.在粗读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写出的段落大意体会其中的数学道理.在精读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准重要内容,精心攻读.虽然在第一次月考试中,全班的成绩在年段七个班中倒数第一,但学生“独立阅读与独立思考”已经基本形成.在坚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同伴交流,展示自我,给学生以成功自信心的培养.虽然在期中考试中,我班的成绩仍然是倒数第一,但学生课堂中“静读静思到活跃交流”的学习方法已经初步形成,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班数学成绩名列全年段第一,特别是优秀率远远超过其它班级.

2紧扣知识本质,注重发散与拓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初中教学因受到升学试题难度的影响,的确也影响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致使一部分教师不去研究教学,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用过于简单的“讲练”教学方法,学生只要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掌握各种题型,升学时就能考高分.这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要“紧扣知识本质,注重发散与拓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素养”准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我以自己上课的实际谈谈自己民的一些做法.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数学上“2.8有理数回头混合运算”教学中,书本中习题2.8最后一题是这样设置的“列式并计算求1,2?,3,4?,B,99,100?的和”本题对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当大的.我认为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以观察能力,分类能力等.我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已知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他们如果有多种方法将得到奖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求和就是直接添加号”得到这样一个算式:1(2)3(4)99(100)+?++?+++?

B

这样就把一个文字语言表达的题目转化成了一道数学算式题.学生解答的方法当然是令人振奋的.

3走进高中课堂,相互学习,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初高中学习衔接铺就通途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笔者认为,为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需要,也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教法上,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以学定教,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与主动性,也给教师以更大的选择和更严峻的挑战.“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它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2)在初中阶段,教师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根据学生的心理层次、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循序实行“以学定教”,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重点.仅仅这些我认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及整体性,呼应高中的教学需求.最好是多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了解一些高中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听一听高中教师是如何从知识层面、心理层面、学法层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通过这样的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也能够使得学生顺利的从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发展到高中数学学习阶段.

初高中衔接问题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形成科学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有助于在更普遍、更高的层次上解决来自实践中已经存在或即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对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正能量.虽然这对于初中教师而言无疑是艰巨的挑战,但没有任何借口能逃避这一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7

一、四步阅读法的基本内容

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教授学生的基本定理、公理或者运算技巧来进行数学的证明与运算。比如,解决方程问题、平面图形的证明问题,等等。而应用题较之基本的数学运算,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应用题的解决必须以数学基本知识和运算技巧为基础;其次,必须学会把应用题中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学会从汉字表达转化为数字表达。传统教学要求及考核要求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因此填鸭式的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这一目的。教学的任务开始由掌握知识数量向学习知识的方法转变,加之,教学考核的方式也转向了多样化。这就使得素质教育、灵活教学成为新宠。因此,在探索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时,就必须结合应用题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通过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预读、通读、析读、解读四步阅读法这一数学应用题解题新法。”

二、四步阅读法的优势

(一)结合应用题本身的特点

经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总结,应用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较怕遇到的一种题型。许多学生在练习或者考试中遇到数学应用题时,首先凭直观感受判断是否会做这道题,如果感觉不会做,那么直接跳过该题。这种“鸵鸟式”的数学学习方法是不能解决应用题解题的根本问题的。那么教师在教授学生应用题知识时,就必须结合应用题自身的特点进行讲授。应用题的学习内容与解题方法和普通的数学运算技巧,运算知识不太一致的地方在于其是汉字表达为主要形式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四步阅读法就是在教授数学应用题中较常采用的一类教学方法。

(二)有效的抽象数学模型

四步阅读教学法包括预读、通读、析读、解读。“读”应用题,是与普通数学题目的解答相不同的地方。所谓的读,就是要学生从汉字的表达中将隐藏在汉字背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抽象,进行解读,然后再进行解答。是否能够有效地抽象出数学模型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步阅读法中的析读与解读就是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汉字表达的数学问题逐步转化为数学模型下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知识,形成应用题中的思维方法。

三、四步阅读法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的实践探究

四步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实效才能让学生进行采纳,并用来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基本问题来探讨。有一面积为150平方米的矩形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18米),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为35米,求鸡场的长和宽。

在看到这个具体的应用题时,学生首先应该学会预读与通读。所谓预读,即要求学生有效的过滤掉应用题中无用的信息,即关于鸡场,墙,篱笆等无关信息。其次进行通读,所谓通读就是要让学生在汉语表达下的题目中准确的判断出本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即方程问题。再次就是析读,所谓析读,就是要让学生判断本题中所要抽象的具体数学模型。本题的数学模型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最后解读,就是要在学生把握本题考查内容以及明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思想

郑毓信先生提出:“作为有效地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十分关注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包括在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重要过渡,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初中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寻求有效地数学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几点特征。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师生互动、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思考的建构过程,也是师生围绕着初中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另外,对话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信息,还应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不但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还能实现师生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挖掘知识背景,揭示知识本质,以及探索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要把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而不能作为结果去进行。如果仅仅去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只能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仿佛是镜中花,犹如无水之源。目前的初中教学活动基本上都在靠机械模仿和反复操练,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其实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对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十六字真言: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活的,有趣的,生动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所以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学过的讲授内容,进一步作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作准备。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四、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学实践与应用,并实现巩固和升华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必须要注重训练题的质而不是一味的注重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精选例题、习题和训练题,及时有针对地进行讲评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一句话,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五、数学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9

一、重视兴趣培养,激发求知欲望

初一学生开始学习代数和几何时,首先要接触到较多的概念.鉴于年龄特征,他们对文字叙述的理论概念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恰当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如经常在代数课堂穿插一些数学游戏,等等;几何课堂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趣味几何学”故事,让他们观察、比较几何图形,选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带有一定趣味性、又与平面几何知识有联系的问题,然后组织他们实验、讨论,并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作出解答,使他们逐步了解数学天地的广阔和数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代数和几何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课堂精心引导,逐步入门上轨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由学算术转入学习代数,紧接着从学代数转入学习几何.此时,新的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不断增加,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教材,改进教法,精心引导,使学生逐步入门.

(一)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初一代数的教学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等.这些内容的基础知识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册小学数学教材之中,小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初一代数的学习.例如,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是在算术里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而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就是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特例,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到初一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他们就只要着重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符号法则的运用是不会有多大困难的.鉴此,教师开课前应首先了解和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和内容要求,然后作一些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以便查漏补缺.另外,我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看图画图的训练,如把凡能结合图形说明的内容,都尽可能地画出图形,并要求学生解题时也能这样做.又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或有关的几何形体图,以引导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看图画图的能力.此外,从初一代数开始,我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使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推理论证的过程.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一下子增加很多,学习内容明显加深,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大大提高,如果他们在记忆和思维方式上仍继续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直观思维上,那是不能适应的.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别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过渡,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在初一代数几何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两者同步进行,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做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如在开始教初一代数时,教师就应注意研究小学算术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几何时则要注意研究前阶段代数的教学过程,以便承上启下,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既讲思路、讲方法,又讲继承与发展.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讲得太多、太快、更不能太抽象、太概括,而要尽量采用一些实物和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然后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演进.

三、狠抓双基教学,增强综合能力

切实抓好“双基”教学,训练好学生解题的基本功,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抓好起始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方面,笔者的做法是:

(一)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般来说,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定理、定律、公式、法则、性质等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因此,要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首先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概念,或仅仅要求学生能背诵概念条文,都不等于他们就已理解了概念,形成了概念,更谈不上会运用概念.例如关于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说起来似乎挺简单,但实际上学生在运用这个概念时,往往会发生错误.如认为|a|=a,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它的概念.所以每当我在教学中恰当地引进概念后,我总是要重点揭示其本质的属性和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我的方法是先扣住组成概念的关键词语(因素)进行讲解,如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是组成这一概念的关键因素,当学生对各种垂直线进行观察以后,我即指出垂直的实质是相交成90°的角,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条件限制.这样就能防止学生会产生一些片面或错误的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对其邻近的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篇10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与改革,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对此,以初中数学改革为核心,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就本质而言,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些难度,同时数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复杂性、综合性、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此,本文主要以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在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进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

一、制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方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方案,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在数学思考方面,要认识到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在解决问题方式方面,要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在情感方面,要m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和知识点的发现意识与发现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重视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篮球比赛问题,提出: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问题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教师对学生说:“可以运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列出来的方式属于什么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同时使得学生明白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三、引入数字教学,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进入教学内容后,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及无线网络,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提供丰富的课堂互动工具,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创新。基于云架构,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海量资源,共享、互动学习空间、智能教学分析,与三通两平台有机结合,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引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合理设置问题,并根据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增强知识点的运用和印象,以达到本节课教学目的。如,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含义后,教师可以提出:x2+y=0;y=2x=4;y+1/2x;2x+1=5x-6;ab-b=12,让学生迅速判断以上哪

些方程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强化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并和教材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含义构成一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思考,实现教学目的。

四、做好教学反思,保证教学效果

在完成数学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本节课你有收获吗?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感想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知识进行梳理,促发学生的教学反思,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知识和学习感悟,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以一个解―非一个解―无数解为导火线,从简单到复杂逐一突破,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学习,向学生渗透主元思想与转化思想,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综合素

养,实现教学目的。

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方式的研究,提出制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方案;重视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结构,调动学生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