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09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1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引言

我国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农业大国,但是目前在我国所有产业结构中,农业却最为薄弱。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现有情况来看,若保持原有经营模式,农业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很难得到突破。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将农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优化原有生产模式,充实和更新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市场信息,形成更加广阔的新型销售渠道,从而优化整合社会资源,让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1.1背景

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开起了“互联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的记者会、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走“互联网+”的发展路线,这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成熟、电商平台发展迅猛、经济新常态下信息化发展的共同结果。传统产业通过内部转化,在电商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的互联网营销也是如此,农业经济搭乘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模式是新型需求下,农业将会实现大的突破。

1.2农业经济遇上“互联网+”大机遇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都是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从1990年开始,我国农业的年度生产总值都在持续上涨,虽然每年的增长幅度有所波动,但是总体趋势上升。互联网目前已进入产业互联网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化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传统产业”需要经过互联网的引导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并推动传统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农业、家装、服装、汽车、餐饮等传统行业中。农业经济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将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农业的市场空间,将分散的农户产品集中起来销售,还能够减少农产品的交易环节,降低各项交易成本。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时隔至今,我国很多地区仍在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由于信息落后,技术跟不上时代,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产出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我们对农业产出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机械农具慢慢引入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农产品不够标准化

由于农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农产品具体标准不明确,造成下单困难。例如,买三斤牛肉,但是,牛肉的部位、肥瘦比例都没有明确标准,容易造成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另外,由于许多进口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农产品质量规格价钱不统一,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同款产品时,更偏向于进口产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农村缺乏互联网人才,互联网基础较差

由于农村文化水平限制,目前农村互联网基础普遍较差,互联网人才极度缺乏。加上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化电商平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受到极大程度阻碍。

2.4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农产品大多需要时鲜,配送时间不能太长,导致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销售者的首选,物流配送成本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尚未完善冷链物流渠道,导致很多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腐烂变质,这些因素对发展农业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2.5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存在信任问题

由于现在电商平台数量增多,彼此之间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同种农产品众多商家同时销售,造成消费者对货品品质好坏很难鉴别。加上这段时间频频有假货事件曝光,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悄然而生,从而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3“互联网+”时代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3.1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互联网+农业”的模式的出现,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开放性:也就是互联网中的许多信息内容都是对外开放的,用户只需要一网的电脑,就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查询。那么农户就可以根据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料,来及时了解当前农产品的价格、了解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用户可以通过上网及时的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以便他们及时作出产业调整。②综合性:是指互联网包罗万象,不仅仅是能够提供农业发展方面的信息,还可以提供与农业有关的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提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等信息,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用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综合性这一特点,及时了解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③创新性:是指互联网会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技艺展现出来,通过这些新技术与新工艺,农户可以找到发展农业经济的新方法,可以通过利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机械设备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于新兴农产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逐渐形成农产品产业化模式。这种产业发展结构主要是以市场发展为基本导向,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视,通过市场,农民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实时的调整,这就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变得更加的灵活。

3.2实现了向技术型农业转变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网络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促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能够突破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渐的转变为技术型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以及核心技术成为其中的重要衡量指标。现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还是以资源型为主,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这就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实行“互联网+农业”的这一发展模式,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3.3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运用“互联网+农业”的这一发展模式,能够促使农业的发展成本的节约,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①互联网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2],高效化、实时化、畅通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其中,能够促使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及时的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动态,现如今,市场环境可谓是瞬息万变,只有及时的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动态,才能够去应对这些市场的变化。②有助于农业流通成本的节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建立网络为主的交易平台,能够使交易的程序得到了较大的简化,这对于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提高农业技术提供了便捷,使农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的加快,这对于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4互联网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4.1运用互联网改善农业生产模式

互联网拥有广泛性和创新性,具有极大信息量,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农户及时掌握最新消息,了解最新策略,学习最新农业知识,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有效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适应时展,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2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发展资源进行高效整合

我国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那么就需要紧紧的抓住“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对农业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这些理念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此外,还需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互联网农业发展策略。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来对农业地区的以下几方面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土壤、水文、肥力等,通过大数据来对当地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为之提供解决对策。除此之外,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加强对市场信息的速度的获取,对农产品的价格以及行情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走势进行评估,以便对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去获取数据的。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让农户及时了解我国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进而可以让农户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或与其他地区的用户合作,或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其他地区,并在其他地区引入其他的农产品,以促使双方能够各取所需。

4.3农产品企业联合搭建电商平台

从对农产品企业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来销售农产品的模式而言,成本耗费大、影响力难以打开、销路问题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建议有能力的农产品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搭建起同类别农产品的电商平台,一方面能够减少农产品企业的成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产品种植经营上,另一方面可以以多企业的共同努力,打开影响力,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并且能够共享物流。

5结束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其中的基础性产业,对保证社会的稳定,对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在这个背景环境下,我国农业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定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蕊.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03:26~27.

[2]李丙金.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6:134~135.

[3]欧阳韬.如何利用“互联网+”加速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07~108.

[4]刘艳军.“互联网+”战略下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战略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03:54~56.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创新

在金融领域不断拓展的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与金融工具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效率、服务、成本和市场参与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并没有解决困扰金融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金融创新往往是为了躲避监管而产生的。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金融监管的滞后与缺失造成的。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监管的创新问题亟待解决,能否适应新的金融模式的发展,必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网上购物、网上信贷和网上银行服务等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开始显现。谢平(2012)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因而将对现有金融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在过去的20年内,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经历了两次巨变。

(一)传统业务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我国互联网金融实现第一次快速发展,主要标志是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业务的出现。

传统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广网络金融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使得民间金融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但这并没有阻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进一步繁荣。

(二)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21世纪1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金融创新的枷锁,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初见端倪,典型的代表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

1.移动支付。作为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使人们摆脱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特别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有所下降。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交易与结算对接,通过网络服务提高效率,保证交易安全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受到买方和卖方的追捧。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截至2013年1月,中央银行累计发放了223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2.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核心是人际关系,它将抽象的社会关系具体化、数字化并不断延伸,扩大相互之间的影响。社交网络通过互联网构建信息共享和更新平台,从到传递再到使用,往往只需极短的时间。

3.搜索引擎。传统的搜索引擎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匹配相应的信息,将不相关的信息过滤掉,通过筛选提高信息质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搜索引擎与大数据、金融咨询、贷款资格评定等金融服务相结合。

4.云计算。金融分析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主要特征是计算能力强、存储空间大和信息服务完善,它能够同时处理各种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对信息进行甄选和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金融创新的新发展,是金融领域的延伸。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金融创新总是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在金融监管滞后的情况下,总会导致各种乱象发生。

(一)潜在风险的导火索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金融交易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的产品错综复杂。再加上虚拟程度高,交易对象的潜在风险难以预测。二,与金融机构的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合法性难以确认,不乏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许多非金融机构借互联网金融的便利,非法集资,误导投资人,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二)削弱货币政策的控制力

电子货币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逐步兴起,对传统货币发行机制构成挑战,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需要对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要量进行测定,其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多采用数字化,货币资金的划转几乎在瞬间能够完成,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使得可供测算的货币数量减少,增加了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

(三)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对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集团容易遭到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的双重攻击。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高度电子信息科技的基础上,每一个环节,如网络硬件、网络运行和数据传输,如果遭遇技术困难或者病毒入侵,都可能使系统崩溃、操作异常,从而导致客户敏感资料泄露和资金流失,引发一系列金融事故。

(四)非法交易活动频繁

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虚拟化程度高,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客户预留的密码或者电子证书来识别客户的身份。这种交易的隐蔽性不利于金融机构对客户的真实身份进行认证,一旦被非法分子利用,容易造成客户的损失和虚假交易。

三、传统金融监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不足

(一)传统金融监管的滞后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金融创新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得金融监管机构措手不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种类繁多,然而大部分金融服务得不到传统金融体制的监管,充分体现了传统金融监管的滞后性。p2p信贷服务企业、大众筹资网站等非金融机构通过社交网络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却不受金融监管的约束,也没有资金限制等基本准入门槛,只需要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即可营业。监管的空隙必然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和处理,更不用说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现行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监管格局是由中央银行牵头,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业监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金融混业经营不仅导致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变化,而且也使金融监管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传统金融监管措施缺失

1.监管政策法规缺失

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迅速,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法规明显滞后,政策缺失必然导致监管真空。

2.监管手段不足

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交易虚拟化、对象全球化以及跨时空快速交易,给金融监管当局带来很大难度,传统技术手段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变化。

3.监管队伍欠缺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需要监管当局配备一批网络技术和金融监管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监管人才队伍无法满足实际监管的需要。

4.国际合作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将各国金融市场连成一个整体,金融国际化使得金融监管不能局限于本国的金融市场,还应加强国际合作。

四、金融监管的创新发展

(一)以新的视角审视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价值是倡导“开放、平等、分享、协作”,最大程度得实现效率和公平,而不是金融交易的单纯虚拟化。互联网金融模式拥有强大的活力和特有的创新之处,与传统金融模式有显著的区别,并不仅仅是传统金融模式的补充。金融监管当局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本质是“安全”与“效率”的博弈,在衡量二者的利弊事,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二)建立新型综合监管模式

新型综合监管模式包括综合监管机构和综合监管体系,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跨界经营的需要。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金融监管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但是摒弃我国分业监管的基本准则会造成现有体制的巨大变动,还会耗费高额的成本。在坚持分业监管的基础上,新型综合监管模式应该逐渐推进,慢慢贯彻落实。首先,加强“一行三会”的协同合作,坚持信息共享和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在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减少目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的情况。

(三)坚持审慎监管的理念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推行审慎宽松的监管政策,取得不错的效果。类似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审慎监管的理念也值得借鉴。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而国内缺乏其他合理的融资渠道,使得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企业和各投资者的追捧。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低,有效地缓解了融资难问题。适当宽松的准入门槛能够扩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范围,增加产品供给,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传统金融产品的发展趋于成熟,实行严格的监管规范有利于控制风险。对于起步较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若不加以区分,照搬现有的规章制度,将阻碍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监管当局应该坚持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则,以防范系统风险为重点,适当减少约束壁垒,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来提高市场活力。同时,把握监管尺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利用风险评级和市场规则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劣。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与金融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无法逆转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不平等的地位。传统的金融合约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对消费者不利,而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市场更加深了市场参与主体间的不平衡。一旦发生经济纠纷,高昂的维权费用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消费者往往充当最终受害人的角色。为了实现金融市场的实质公平,金融监管当局可考虑对金融消费者实现针对性保护,适当加重金融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信息资源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面对目前出现的消费者金融信息等安全事件,监管当局应予以重点关注,增强非金融机构的责任意识,加大对违反规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惩罚力度。对于消费者而言,掌握金融相关知识,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才能得到更好的金融保护。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3]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2014(1).

[4]汪振江,张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法律监管[J].兰州大学学报.2014(9).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3

关键字: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119-01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如:网络银行、金融理财、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销售等多种虚拟形式。其中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靠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的现代网络技术,是能够将社会融资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二维模式转向第三种融资模式,这样便导致传统的金融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现实,商业银行如何顺势而行,依托互联网资源,化危机为动力,以电子银行作为着力点,逐步加快金融信息化的转型。今后电子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其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一、互联网时代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对商业银行金融供给产生的影响包括三大效应[2]。一是替代效应。有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分流率普遍已超过70%。可见电子银行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服务平台。但事实上,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在其他支付机构的影响下不断被削弱。截止2012年,我国网上支付额度已经达到了约3.2亿元,超过了金融支付的1/3以上。二是双刃效应。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存在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原因在于传统银行的存货中介功能被复制应用。譬如,第三方支付服务的小微商户只需要进行线下的收单,然后通过移动终端来管理收单。供需双方成本低廉,但第三方支付机构仍有利润空间,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的。因此假如商业银行不能准确把握时机,依托互联网资源开展经营转型,那么其发展势头必将日渐虚弱。三是离散效应。社会分工的日渐精细,使得金融服务不断被分解细化。也就是说,没有一个行业是可以完全地独立地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开展金融合作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谋求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能够将各种信息直接在网上,就算避开银行也能够及时掌握客户流动的情况,这样便能够有效减少人工调查、逐笔审核的费用,有效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效率。阿里金融更是这个网络信贷用户的经营商,其中2亿家淘宝小卖家,在短短2两小时便分享了阿里小贷的3亿元淘宝信用贷款。

二、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1.加快融合,形成银行主导的多元化金融圈

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批固定的客户,但是作为电子商务不断渗透,也存在着不断巨大的潜力。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提供快速便捷的网络金融服务,但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却无法做到。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加强金融融合,主动出击,同时确保自身的主导地位。一是依托移动互联平台。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建立移动互联平台。如手机、互联网等。增加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同时确保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随意地获取金融服务。二是打造特色终端服务,去介质单一化。将现有的智能终端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将线上线下、移动电话、互联网以及其他智能终端的金融服务进行全面融合。譬如,目前国外某银行,其客户可以通过电子银行进行预约取现。通过电子银行获取验证码信息后,可直接到柜员机进行无卡取现操作。这样用户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便能够实现无卡进行业务操作的目标。

2.整合资源,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突破,大部分人们越来越信赖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并且将传统的大部分业务由商业银行转向互联网金融平台办理。因此坚持客户本位,以支付为中心,逐步拓宽服务领域与渠道,致力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整合消费者与商家的金融需求,提供全面的金融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应当在现有支付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围绕上游下游潜在客户群的金融需求,拓宽金融服务范畴。从而形成支付业务为主的,涵盖上下游商家与客户的金融服务体系。譬如,针对上游的商家,可积极开展增值服务。如在资金需求数据处理网络模式下开展吸收存款、汇总资金、发放贷款、供应链等服务。甚至是开展定制式服务解决方案。针对下游消费者,则提供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丰富支付入口[3]。

同时整合客户资源,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实现多平台的信息数据资源的统一共享。通过加强各平台的产业、业务对接,形成以客户为单位的立体化金融资源与服务管理。

3.转变意识,创新金融服务形式

商业银行在抢抓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步加强服务理念创新也是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客户群体的生活需求有效提升现有的服务路径,这是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譬如,工商银行的上海分行已经逐渐积累了“地铁支行”的经营理念。例如:为了适应上班族的时间,便将地铁分行的时间改成了早八点到晚八点。同时还设计快速前台、集中处理后台,有效结合了各个银行自动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引导用户通过手机办理各项银行业务。又譬如,商业银行也可开展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方式不用抵押,成本低,方便快捷,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个人和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问题,适合资金拥有较少的个人投资者。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能够飞跃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良好地体验环境。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客户消费群体的需要,为人们理财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促使互联网金融逐渐朝着稳定、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商业银行主导地位额,配置合理的资金供需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永利.互联网时代银行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金融,2013,10(02):176-178.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务、生产、交通、通信等领域,也将教育发展带入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时间,“互联网+”迅速成为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政、产、学、研、资等各界人士均对“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不同维度的解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互联网+”的解释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如果说原先的“教育+互联网”仅是引领教育发展的一种理论潮流或技术趋势的话,那么,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今天,“互联网+教育”给学校、教师、学生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将更为猛烈和深刻。“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促进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的重要原动力,终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步入新常态。

一、“互联网+学习”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场地是固定的,教学进度是统一的,是针对学生的共性制定的“套餐”。作为学生,学习被教师、教学内容、进度、时间、场地等因素严格限制,其主体地位并未体现,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所以积极性不高,学得也很痛苦。但通过互联网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线上线下课程等,以上限制因素被有效解决了,这为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路径和极其便捷的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确立,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助餐”。这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互联网+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要通过评价来体现,学生的自我成长、综合表现也要通过评价来引导。评价既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长的总结与梳理,也是学生、教师对未来一段时间做出规划及发展的重要依据。评价不准确,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总结及规划就会偏颇。在这方面,传统的学生评价更多的是感性的、阶段性的、孤立的评价,往往导致教师、家长甚至学生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偏差。但在云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下,“互联网+评价”将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等软件应用平台,对学生学籍、成绩、综合评定、成长记录等均可以实现便捷存储、归档、调用,既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有利于对学生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在学生成长心理问题多发的今天,通过综合信息分析、历史信息梳理等途径,可以了解学生个体成长的思想和心灵轨迹,有助于学校、老师及早发现部分思想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的心理轨迹,提前做好预防和干扰。

三、“互联网+课程”为学校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拓了空间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学生、知识和教材的有机融合。“互联网+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课程的一些限制和壁垒,使得课程在时间、空间、人员、载体、途径、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有了重大的突破,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从知识传授者到知识接受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互联网时代,让各类知识和信息资源不再遥不可及,让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便捷地进入课堂,使各学科课程内容能够全面拓展,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的普及使得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知识容量(近乎)无限扩大。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变得天宽地广,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开设出富有网络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诸多从前无法实现的课程如今都成为了现实。

2.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形象化,而各类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学系统的搭建则实现了知识、活动、实验、交流、探讨在现实空间和虚拟平台的任意转化。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直观、最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3.教与学的形式更加灵活。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组织对传统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可以说是革命性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成为了现实。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与同学沟通,与老师交流。从表相看,这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从深层看,以互联网技术、平台和资源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思维模式的巨大转变,这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是对学生自主能力和独立人格的激发和提升。为学校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四、“互联网+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与否定,二者应优势互补,有机融合

从广义上而言,不论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似乎都可以用“互联网+”来统称,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但是,“互联网+”与“+互联网”还是大有不同的,从语法上看,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互联网是主语,后者互联网是宾语,主语代表主体,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对象。这其中既有基因的不同,也有主导权的差别。“互联网+教育”突出的是互联网对教育的改造,助力其带来创新和升级;而“教育+互联网”则指的是教育行业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只是生成一个应用,或是构建一个新的渠道,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发展难以带来本质性的创新与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无视这一大趋势而裹足不前,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我们的教育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引领时代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互联网+”从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的融合,是一种动态的、自我进化的、连接一切的新生态,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它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也不能一味“喜新厌旧”,为了赶潮流、拼技术而忘了教育也需要情感,忘了教育的传统和本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支付

一、互联网金融步入蓬勃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从最初的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到近年来兴起的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理财等业务,受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并逐步向传统金融深层渗透,为传统金融注入活力,对金融市场格局产生了广泛影响。可以预见,传统金融将逐步与互联网金融实现深度融合、优势互补。2015年5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2014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215.30亿笔,业务金额17.05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52%和90.29%,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53.31亿笔,8.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9%和592.44%。支付服务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支付清算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行业,是以通讯技术对传统支付结算的丰富、以“大数据”应用对传统金融产品(服务)的补充,使得交易更便捷、信息更对称、成本更低廉、普及更广泛。虽然互联网金融的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无论演变成什么模式和类型,互联网金融对现代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的依赖程度只会是越来越高。支付是交易的核心环节,支付清算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根基。随着各种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畅捷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便捷民众生活、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都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支付系统建设近年取得显著成就,已经建成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为中枢,银行业金融机构内业务系统为基础,行业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如何把握住未来机遇,控制风险,保障新兴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于探讨和解决。

三、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业务量快速增长,业务模式不断的创新,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子商务平台、p2p公司、银联等都是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者,每一方都在产业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有支付服务基础设施中,可供支付机构接入并使用的有限,市场迫切需要提供效率多样化、低成本的清算服务支持。建议搭建为各参与方所共享的基础设施,鼓励参与各方有序的健康稳健发展。同时,采用安全可控技术有效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特别是填补农村及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让社会公众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普遍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立法工作

传统金融业务在机构准入、新产品报备、跨业产品销售、客户风险偏好评估、敏感信息披露等等方面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的监管较为宽松,创新层出不穷,变化快,形式多样,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比传统金融产品更高;部分客户规模庞大的机构,募集或管理的资金已经到了千亿人民币的级别,同时关系到亿级客户的投资收益水平,如管理不善或对风险事件处理不到位,会导致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包括了网络支付、网上小贷、p2p、股权众筹等多种业态,由于各种业态的内容不同、特征不同、风险点不同,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背景下,应当由不同的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实施监管,既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方面必须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金融服务提供者充分披露产品和服务信息,充分揭示风险,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必须引入结构性保护措施,要求对消费者的资金进行监管和稽查,落实第三方存管制度,杜绝平台自身建立资金池,以有效控制消费者风险损失,防止欺诈。

(三)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规范虚拟支付账户管理

网络支付发展之初,自然人客户在平台进行身份信息登记时,网上商家没有强制要求进行实名身份信息核实,双方都以虚拟昵称登录网络支付平台系统,非实名支付账户比例较高。2012年,《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网上支付账户的开立应实行实名制,要求支付机构应登记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有效身份证件等身份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指出,目前完成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共有9.45亿个,占支付账户总量的43.07%,占比较低。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第三方支付用户的虚拟账户可以和任意一家签约银行账户相关联,只需通过虚拟账户就可以转移资金。在提供便捷支付的同时,其也带来了网络黑客盗用资金、信用卡非法套现、洗钱等风险。建议进一步落实虚拟支付账户实名制,实现对虚拟资金帐户的资金往来、交易记录的可追溯性,引导虚拟账户向小额、便民、风险可控的方向发展。

(四)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创新

创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市场主体应深入研究,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驱动,通过改进技术,在支付工具、支付方式以及支付环节等方面进行突破、整合或重组,逐步减少或消除原有业务环节上存在的约束、不足或缺陷,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用户体验。2015年2月,人民银行《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是央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明确给出的移动金融发展业务流程标准、技术创新规范和市场导向原则。参与各方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遵循安全、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合作,支付技术创新、移动应用创新、平台服务创新,逐步建立互联网支付生态圈,构建竞争优势,给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和更优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6

关键词:互联网+Cpa审计改革发展

“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时代,是因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工具,必然会带来各行业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目前很多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改革,提升了行业效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反观审计行业,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效率低下,加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实务也在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革新,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要求,基于互联网的审计改革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时代Cpa审计改革的紧迫性

(一)为Cpa审计行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首先,目前公众对Cpa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充满了不信任。放眼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每一次会计师事务所都会被贴上没有尽职尽责的标签。对于很多舞弊事件,除了公司高管的责任,公众最先想到的总是注册会计师。想要改变现状,改革是不二之选。其次,纵观行业发展史,一个行业如果固步自封便会被淘汰,以至被别的行业所替代。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Cpa审计行业也应当顺应潮流,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技术进行改革。

(二)“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出现了新特点。一是审计资料的数字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主要是电子资料。“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大数据特征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审计工具从手工审计向联网审计的转变、审计资料从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变。二是审计方法的智能化。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审计平台中,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实时跟踪审计的效果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三是审计技能的信息化。一段时间以来,审计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审计技术已从以往单纯的账表式审计向立体、多样、富有高技术含量的it化方向转变。无论是审前调查阶段还是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编写阶段,信息技术都能得到充分运用。四是计样本的全面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的形成,全数据审计模式――样本即整体,对抽样审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这种变化和审计对象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工作更趋向于使用全量数据而不是抽样内容,审计工作逐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的可利用信息,使监督范围更加全面,审计结论更加客观、准确。

二、“互联网+”时代Cpa审计改革的方向

(一)革新审计方法。每一次审计方法出现了重大进步,都是以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为基础的。随着现代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商、电子商务等对企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必然会从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一步一步转向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因此为了适应审计对象的改变,审计方法势必要变革。

审计方法应当向持续审计方向迈进。持续审计依托的是互联网的实时传输功能,一旦被审计单位有什么经济活动,审计组织可以立刻知道。持续审计能够很好地解决审计结果与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审计组织内应用。传统的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或周期审计,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对于保险、银行等时效性很强的行业来说,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监督作用,往往使审计单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持续审计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应用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互联网为持续性审计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审计单位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被审计单位持续采集有关经济活动的数据,及时展开风险评估、风险跟踪、专项分析、督促整改等活动,从而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动态、实时监督。这样能很好地解决审计的时滞问题,减少审计错误的发生,降低审计风险。

(二)革新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审计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包括如何获取审计证据,如何进行审计分析,审计人员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入手、什么时候入手等具体审计作业步骤。

1.开启总体审计模式。总体审计模式是相对于抽样审计模式而言的。传统的审计模式是抽样审计,即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取风险比较大的样本进行重点审计。而总体审计模式对审计对象实施广撒网式审计,不会让任何潜在的审计问题漏网。由抽样审计模式向总体审计模式的转变将使审计效果大大改观,各种违规行为无处可藏,真正达到“不敢为”的效果。这种模式也可以极大地打消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舞弊动机,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2.通过云计算技术向联网审计模式改革。现阶段联网审计模式实施和运行的成本较高,不仅要求审计单位取得相关软件和程序,同时也要求被审计单位拥有与之配套的硬件和程序。因此联网审计无法得到推广,成本、技术等问题制约了联网审计的发展。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其相关的理念和技术恰好可以解决成本过高、技术不达标的问题。云平台会提供统一的硬件和程序服务于审计工作的相关硬件和程序,企业用户不用自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需进行员工培训,大大减少了企业成本。企业用户可以从终端直接访问云端,获取审计服务,为联网审计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革新数据收集与存储方法。数据处理是Cpa审计的基础,因此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效率与准确度,是提高Cpa审计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是建立审计大数据体系。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将各行各业、各部门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整合起来,转换为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采集和导入两个步骤来实现。第一个步骤是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摸清被审计客户系统的运行特点,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收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询问相关人员、发放调查表、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实现对客户系统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名称、数量、版本、功能、管理部门、操作流程和数据存储等。重点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后台数据库的版本、类型、数据量、备份方式等信息。

二是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传统的审计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来查询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它需要对每个存储变量进行设置,设置类型、字符长度等,这种情况下的数据模式是静态的。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面对的数据范围激增,数据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数据也不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还涉及到图表、视频、网页、GpS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无法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因此也无法应用结构化查询语言。noSQL数据库是指非关系型数据库,它可以满足存储非关系型数据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工作将广泛使用noSQL数据库系统,来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满足从海量、复杂数据中快捷有效地挖掘价值信息的需求。

(四)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处理数据。审计的核心工作是数据的审查。审计人员面临的数据异常庞大和复杂,审计机关要想驾驭大数据,就要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编制财务报表上的应用,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专门用于编制、披露和使用财务报表的计算机语言。以这种通用语言为基础,通过对关于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的标准化处理,能编制出更加准确、先进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和传统的网络报告相比,可以将网络财务报告不能自动读取的信息转换为一种可以自动读取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国内,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编制财务报告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应大力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系统数据,方便海量数据的处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三、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审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国审计行业对互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审计行业的改革如果想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引。同时审计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思维,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进行学习。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收集、处理与分析,同时必须重视数据的安全问题,多管齐下,从而真正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本文论述的是Cpa审计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最紧迫的方向。革新审计模式、方法能o大地提高Cpa审计行业的行业效率,提高公众对Cpa审计行业的信任。革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技术则能大大提高行业效率,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度。总之Cpa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审计模式与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改进,必定会给Cpa审计行业带来全新的面貌。S

参考文献:

[1]薄建奎,刘昀.“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05).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

[3]刘加利.浅议“互联网+”下的审计方法改革与发展[J].商,2015,(135).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7

电子商务旅游业产业模式转型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而互联网在人们工作生活中应用不断广泛,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各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和改m,中国也开始世界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电子商务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而电子商务也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到运用。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广大,在互联网时代,在电子商务平台迅速扩张的基础上,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安排已成为一种趋势。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这种简单、方便、快速、直接的全新交易模式,将会推动新经济的大力发展,也将成为旅游业全新的运营手段,更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项选择空间。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有望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而旅游专家对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分析指出,3年内,旅游市场将有10%的交易额来自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将会在旅游行业中全面铺开,包括旅游景点的网上展示浏览、旅游景点门票的网上预订、旅游酒店的网上预购、旅游交通票务的网上办理等等一些列的旅游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旅游业电子商务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平台,也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互联网+”融入旅游业的契机之下,鹰潭旅游该如何完成从传统运用模式向营销电子商务的转变,成为鹰潭市旅游业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鹰潭市旅游模式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缺失

目前,鹰潭市旅游业正在尝试使用电子商务BtoC的营销模式,在经营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旅游者对旅游电商的营销方式仍存在着很多顾虑,比如旅游企业的贸易信用如何?消费者从线上制定的商品与实际线下游玩的是否相符?质量是否一致?由于目前广告的虚假信息覆盖面太大,因此顾客在网上选择旅游产品更会有质疑心理。

2.网上支付难以完全实现

现阶段,在线支付尚未真正完善,仍采用“网上交易、网下支付”,使得电子商务未能打破支付“瓶颈”,实现完全的线上交易。再者,旅游活动交易的费用数目都比较大,无安全的信用承诺,使得旅游电子商务的供需方彼此互不信任,想要实现大规模的旅游电子商务交易还任重道远。

3.综合型人才紧缺

旅游电子商务需要既懂电子商务的营销又懂旅游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但目前鹰潭市很多旅行社的旅游网站技术水平较低,电商交易平台也不完善,网站的运营缺少旅游专业和电商营销两方面的技术支持,使得旅游网站上所经营的业务大部分与旅游社所推出的传统旅游项目所重叠,缺乏适合网上交易的新型旅游电子商务产品,这种简单的将旅游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模式不是正真意义上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很多旅游网站更新缓慢,产品更新缺乏时效性,导致消费者点开网站的时候无法找到实用信息,从而阻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很多旅游网站建立之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因为经营管理不得当,收效甚微,最后很多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成为烂尾工程。

4.监督相对滞后

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管理的滞后使得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缺少监督和法律的保护,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使得供需双方的网上交易缺少必要的法律监督和保护,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参与方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相关政府部门对网上交易的监管也不够及时和准确,使得交易方利益受损时的权利保障很艰难。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即使部分旅行社尝试进行网上电商,也很难有所作为,针对以上问题,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鹰潭市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1.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整合旅游企业

我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在信用、支付、人才、监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上与当下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我市旅游发展模式转变遇到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市应当在现有旅游业发展基础上,整合所有有效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即以企业竞争为基础,以联合竞争为主体,以我市旅游机构直接参与和组织竞争为辅助的竞争体制;依靠传统实体企业,加强横向联合,整合旅游资源,建立鹰潭市旅游数据库。2015年,我市旅游协会牵头组建了鹰潭乐游天下旅游联盟,实行横向联合,统一营销,这种模式避免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有限的技术与资源,助力我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双赢。

2.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信息化工程,引导市民网上交易

互联网经济带给世界的影响是让人震惊的,电子商务的出现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在全球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市传统旅游企业向网络化转型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市相关旅游政府部门应当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由传统经营模式向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转变,为我市旅游电商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同时积极向消费者宣传旅游电商,培养市民的消费新观念,养成网上交易的习惯。

3.培养旅游行业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专业性、综合型人才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依赖性非常强的行业,而我市旅游行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技术性人才相对短缺,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市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应当大力培养精通电子商务及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对旅游行业内部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电商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而利用其专业与技术优势助力我市的旅游业的转型,从而使我市旅游企业从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向旅游电子商务的新型营销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8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农业

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京东、淘宝、苏宁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也在这短短的几年间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对于有商业眼光的人来说,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是一条稳妥的生财之道。

如今,电子商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壮大了自身实力的同时,对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销售由线下转线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农业的发展也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我们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一、电子商务

所谓的电子商务,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概括来说,是以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结合网上银行或者其他支远程支付手段,通过物流作为配送方式,实现商品异地交易的新型商务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我们的农产品销售需要建立起独有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起专有的信息平台,同时,还需要对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各个环节的配合,形成一个完整、高校的产业链,从而有效的将产品打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以难以置信的速度与各个行业进行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新型商务模式。作为人类历史最悠久的行业,农业也在与电子商务融合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而电子商务,正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有效手段。

(一)农业电子商务的优势

1、体现在交易模式上的优势。在实际的经营中,电子商务成功打破了传统经营模式,消除了买卖双方的中间环节,实现了农户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买卖双方的交易将不再只限于面对面的“钱货两清,一拍两净”传统交易模式。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突破是电子商务模式最大的优势。在每天的任何时刻,只要双方在互联网上达成交易意向,便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支付平台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方式,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资金风险。支付完成后有专用的物流部门对货物进行运输和派送,直至买家确认收货,资金才会到达卖家账户上。这种交易方式安全、可靠,买卖双方的权益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这种交易方式使买家和卖家之间只有一个物流环节,免去了买家的奔波之苦和中间经销商的加价,缩短了整个商务活动中的渠道结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因多层分销导致的生产农户利润薄、消费者买价高的弊端。从另一个侧面上来说,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还节约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通过专有的物流渠道直接搜到消费者手中,在节约了大量的成本的同时,让消费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2、是信息方面的优势。通过电子商务的专用信息平台,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产品的生产地点、运输方式、产品质量证明等多个方面的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同时,通过搭建专用的交流平台,买卖双方可以直接进行有效的相互沟通,在这一方面直接突破了原有的多层传递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迟。例如2011年的蒜价和盐价的飞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核实,就完全可以避免。同时,通过及时的信息展示,可以让很多应季的、有保存时限的农产品可以第一时间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例如我们湖北省的特产砂梨和胡柚,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全国的消费者面前,在满足了消费者的同时,避免了因农产品积压为农户带来经济损失。

3、是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业的内部改革。由于电子商务的深入推广,对传统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城市中尤为严重。面对越来越差的市场,从事传统经销的经营者纷纷开始转型,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并及时与农户进行合作。并且作为传统的经营者,在网店运营和初期的销售网络建立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和优势。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产品、渠道架设、产销对接的立体销售网络,在降低了农户与分销商的风险系数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近年来国家打理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网络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这为我们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流保障。

(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们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

首先,我国的相当一部分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程度有限,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理解和相关技术掌握方面明显吃力,所以目前的电子商务销售主体大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小型城市和乡村的市场开发程度很低。

其次市场化程度较低,虽然几年来电子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我们省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相比欧美国家的网上农产品经营,我们要赶超的距离还很长。

第三是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管理力度不强,市场比较混乱,以次充好、包装不良、虚假广告等诸多因素为我们的商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信誉损失;第四,我们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从业者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售后工作无法达到消费者的满意预期,从而造成了消费者的流失。

最后,国家和政府尚未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致使这一领域的法律漏洞较多,违法成本较低,从而导致大量不法经营者的出现。

(三)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农村互联网覆盖数量已经达到了2亿。面对庞大的人群基数,对于电子商务的经营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作为经营者,我们需要投入更大的力气用于网络平台的建设一边更好的挖掘和抢占市场。同时,要及时的顺应市场的环境变化做出调整,不断以新着力点吸引消费者,同时吸纳更多的经营者来丰富市场平台。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新生代农民这一特殊的团体。新生代农民大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对于网络的接受能力很强,同时因为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扶持,农村的经济化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他们会更容易也更有兴趣加入这一平台中,并且发挥出农业经纪人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其次,进一步完善物流系统。对于农业电子商务来说,物流系统是重中之重。很多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例如水果,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将会为买卖双方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物流的速度越快,农产品的质量就越有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从业者需要严格筛选物流合作单位,尽量避免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出现延迟、丢失、破损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物流公司也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筛选,建全投诉渠道,转变服务态度,全力与电子商务打好配合,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最后,建全制度标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的农业电子商务整体环境比较混乱,所以,需要有强而有力的政策与法律作为规范性保障。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子商务各个参与环节的监督,保障整个平台可以在健康、诚信、可持续的环境下良好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9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进步也与其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其中表现明显的就是网上购物。而微营销就在这大潮流中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不断提高,然而花费在购物上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微营销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为人们提供便利的途径。在微营销蓬勃发展的同时,它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就微营销的挑战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营销挑战发展策略

一、微营销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一)微营销的现状

区别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微营销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沟通平台,配合传统网络媒体和大众媒体,产生商业交易的活动。它是以“产品为中心”、“市场为中心”转移到以“顾客为中心”的销售方式,为顾客提供全面服务。

当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论题。想要经济发展得好,那微营销就是其重要的工具之一。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加入微营销这个大潮流中。并且,微信是一个宣传力度大而成本低的一个平台,拥有这些优点,使得微营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竞争力的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营销也不断在壮大。微营销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增加客户群,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喜好的顾客,传播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信息,使顾客了解产品信息,并且长时间属于营销状态,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实现一对一的交流。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互联网更加容易跟上脚步,其更新的速度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更快。所以,想要跟上潮流的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与在微营销中购买产品。

并且,在这些个人化的平台中,人们能够更加自由的表现自我,造成平台的使用频率高。这就使得微营销比传统营销方式具有更多的渠道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宣传,拥有更多的顾客群。

除此之外,微营销还会根据当下的潮流推动顾客的需求量。这其中主要有四种刺激方法:

1.活动刺激

活动刺激可以增加关注度,从而括大顾客范围。比如一些抽奖活动、赠送活动、优惠折扣等。

2.事件刺激

事件刺激可以制造话题,使得引起关注度。比如微博的“让红包飞”、微信的“微信红包”等。

3.话题刺激

话题刺激可以引起人们的讨论,勾起好奇心,捕捉注意力。这同样是增加关注度,扩大顾客范围。比如微博话题。

4.授权粉丝

授权粉丝使得产品信息得到更大的宣传,使产品的知名度得到提升,从而刺激需求,增加销售量。比如。

二、微营销的面临挑战

由于微营销是一项低门槛的交易活动,很多人纷纷投入其中,想要在这其中捞得一笔金。同时,由于这是一项新起的项目,如此庞大的群体投入必然会导致漏洞的出现。

(一)信息杂乱。

通常在微营销的宣传过程中,许多产品会进行同时的广告,这就会使得产品信息在一段时间后造成混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增加了顾客识别和挑选产品时的辨别,使信息易被埋没。

(二)受众局限。

微营销主要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推广,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这些平台的人大多集中在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并且,一些高收入人群会倾向在实体店中购买合适的产品。其次,微营销使用的顾客性别比例不同,女性用户大大多余男性用户,这使得市场范围比较集中,容易出现“分一块蛋糕”的局面。

(三)受到传统营销的制约。

由于微营销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很多人群还没有意识到微营销。并且,实行微营销就必须要有智能手机等多媒体设备,这就导致了一定的局限性。

(四)前期发展缓慢。

微营销做得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还是在互联网这个信息量极大的环境中,要想做出成绩,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必要的。刚开始的粉丝数量一定不会多,如果不能引爆粉丝关注,那么企业粉丝数量可能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失去耐心,回归传统营销。

(五)产品造假现象严重。

由于微营销的火爆,更多的人看到它在销售时的相较自由,产生浑水摸鱼的行为,贩卖假货。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独特标题

消费者产生购买除了需求这一要点之外,还有就是购买欲望,有了欲望就有了需求,就会产生购买。那么怎么引起欲望呢?消费者浏览信息时,大多都会根据信息的开头的文字来判断自己是否要继续查看这条信息。这时候,拥有独特的标题就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诱使他继续了解你的产品。

(二)产品创新

在进行微营销时,了解顾客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产品创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得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从而增加销售量。

(三)转变粉丝为顾客

将粉丝转变为顾客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需要你发出的内容具有意义,不要全是为了广告而广告。同时,将粉丝当成朋友,用感情上的方法让他信任你,从而信任你的产品。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活动,刺激粉丝的购买欲望。及时将粉丝转变为顾客,就会减少你前期的压力。

(四)制定相关授权书

如今网络信息量大,导致每个人对于信息的甄别产生混乱。消费者容易被造假的团伙诱骗。为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该产品制定相关的授权证书,正规销售途径和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篇10

人类创造出的智力劳动成果以及具有识别性工商业显著标记的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称之为知识产权[1]。互联网从其诞生那天起,就在知识产权的包围中成长,传统的商标保护、版权所有制以及其他专利制度在互联网世界中同样适用,并且由于网络的独特性,使得相应权利保护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正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挑战之下,在现今的知识产权领域里,我们不得不重新定夺和审视我们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相应地调整、优化、整合维系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和生存秩序的法律体系。

(一)法律对知识产权的规范比较落后

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主要由相关法律以及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所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合同法》、《专利法》、《民法通则》、《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著作权法》等等构成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实体法律体系。二十一世纪初,最高人民法院就技术合同、专利、不正当竞争、著作权、知识产权财产保全、商标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做了制定和修订,与此同时,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司法原则和标准做出了法律明确,使得一些突出的法律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明确的解决,从而完善了知识产权的诉讼制度。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后,相继加入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专利合作条约》、《世界版权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中保藏布达佩斯条约》等众多国际公约、条例、协议以及议定书。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修订以及宣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多个有关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个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网络知识保护的诸多领域并未触及完全。

(二)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权利人维护自身权利的组织以及各种中介组织还有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后负责仲裁的有关机构,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保护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其中中介管理组织都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和相关职能,所以这些组织或部门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我们在网络中畅游的时候,体验着网络给我们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基本不去关心什么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是这就非常有可能侵犯到别的人的知识产权,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知识产权也很容易受到侵犯。有不在少数的人认为,网络的优势就是可以共享其中丰富的资源,怎么会对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侵犯呢?然而在现今的互联网世界里,相关的提示层出不穷。比如下载电影的网站,肯定会说下载后请在24小时之内删除之类等等的警告。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其实这就侵犯到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还有音乐和小说等等,都属于这类范畴之中的。所以说在我们国家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

(四)法律在实践规范中对知识产权的困惑

在生活当中的知识产权侵犯和网络中的案件相比有较大差别,在现今的社会中司法机构在对处理网络知识产权的案件中需要面对很多难题,其中主要囊括:及时发现侵权行为难、及时找到侵权者难、及时发掘证据难、被侵权者及时获得赔偿难⑶。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的问题。互联网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发生侵权行为。传统的国界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是无国界的,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了侵权行为,该地的法律是否能适用,这是很难解决的一个弊端。

2.时间的问题。互联网的优势就是信息可以随时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就很难约束网络知识产权。

3.侵权形式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很多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没有经过同意上传别人的作品、为谋取利益将别人网址链接到自己网站上、以黑客形式侵入他人服务器、劫持别人信息、用不正当手段封锁或屏蔽别人的软件、恶意插件、网络游戏外挂、搜索引擎排名先后纠纷等。

二、保护和完善网络知识产权的办法

从目前的网络状况分析,要妥善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中的纠纷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列》已于2006年在国务院决议通过,并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其是完全针对网络版权保护而立的。但是,在网络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困难,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的健康发展起不到相对的约束作用。立法机构应制定单独针对网络的法律法规,使得网络健康绿色的向前发展。

2.解决法律在司法实践中滞后的问题。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一日千里,在此情况下法律的滞后是不可避免的。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条件下,法官一定要平衡当事双方的利益,使双方妥善解决各自问题。

3.采用高科技手段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基于科技的发展,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来保护已有的技术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

4.使网络知识产权逐渐国际化。各国有各国的法律法规去制约相对于本国的知识产权,地域性的局限暴露无遗。所以,要把网络知识产权逐步国际化,各个国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使不断发展的网络环境趋于健康与和谐,同时,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

三、未来网络知识产权发展的方向及几点建议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取决于人类自身。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已经成为当今不可避讳重要课题。发展不会停止,发展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网络知识产权要用高科技武装自己,要用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要逐步实现国际化、人性化。人类更应该要以道德标准制约其身,做到自觉的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从而使网络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使其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法》,柳经纬主编,丁丽瑛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