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32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1

一、互联网变革是金融变化的起点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起初并不顺利,但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体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2002年中国的网民数只有0.59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仅有4.6%;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28.9%,首次超过平均水平。2002年至2014年12年间,中国网民数增长了10.98倍,保持了年均22.1%的复合增长率{1}。2014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6.49亿人,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网民数超过了美英法德意五国总人口之和(五国总人口目前为5.9亿人)。

广泛的互联网用户基础蕴含了巨大的网络经济价值,并且网络应用的转型意味着更大的价值提升空间。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应用已从过去简单信息浏览、搜寻转向社交媒体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根据CnniC和艾瑞咨询的统计,目前我国网购用户数量达到3.6亿人,网购人数超过英法德意四国总人口(四国总人口目前为2.7亿人)。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网购交易表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2006年我国的网购交易规模仅有32.9亿美元,2014年则达到4582.1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137.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85.3%;而美国网络零售额自2006年至2012年只增长了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仅为9.2%。2012年中国网络交易规模已经非常接近美国,按照上述增长率,中国的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目前应该已经超过美国{2}。

网络购物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金融领域带来的首要变化是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图1展示的是网络购物、网上支付以及网上银行三种应用的使用率情况,可以看出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伴随着网络购物同比增长,只有不到10%的人在网络购物的时候不是选择电子支付的方式结算。另一个重要变化是,2012年开始网上支付的用户已经超越了网上银行的用户,这说明第三方支付在网络购物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网络购物给金融领域带了的第二变化就是商业信用的发挥,依托于交易信息流以及消费者行为特征数据,电商开发出各类小微贷款。以阿里巴巴为例,截至2014年上半年,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突破2000亿,服务小微企业超过80万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电商结合大数据信息可让交易的沉淀资金发挥其他金融功能,如成为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成为p2p网贷中介等。

图1网络购物与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比肩增长

数据来源:数据库,CnniC。

如果说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那么中国金融领域的变化得益于“互联网+”的红利。一方面,广大的网民基础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流通领域的成本。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促进了电子商务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和繁荣。从这个视角观察中国“互联网+”的红利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与互联网金融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除了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规模小导致的信贷成本高等普遍因素之外,还存在特殊的体制因素。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并没有专业的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隶属财政部,其功能仅限于财政资金的出纳。1979年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即财政资金改为银行贷款,贷款对象为国有企业,资金用途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中国的小微企业出身的身份特征是乡镇集体企业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即属于非国有成分,自然难以被“拨改贷”政策惠及。这意味着中国的小微企业在出身之初就比国外小微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国有、股份制、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等多层次的银行经营体系,但体制残留的弊端依然影响小微企业授信:目前国有、股份制银行主要竞争国有企业等大客户,城商行的授信对象主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小微企业信贷主要由城商行的部分资金以及非主流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在上述体制性症结的影响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难有大的改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4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46万亿元,而根据广发银行2015年1月6日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的统计,小微企业仍有22万亿的融资缺口,这意味着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只有41.3%。

另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民众也积累了较多的财富,然而这些财富却没有合适的渠道:银行存款利率太低;股票市场波动性太大,只有20%的家庭在股市挣着钱;债券市场尽管这些年有所发展,但准入门槛太高,只能通过银行代持。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最终的配置结果是现金和银行存款这类无风险资产的比例高达75.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家庭财富积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面临体制症结下的金融压抑。两个都被传统体制排斥的资金主体自然一拍即合。互联网金融中p2p网贷平台的出现起到了嫁接财富管理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桥梁作用,对推动民间借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一,它的低成本投入特点极大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成本;第二,互联网发挥的渠道作用使得碎片化的资金资源得以积聚,极大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第三,互联网金融在小微贷上运用的社交网络技术与民间借贷本身的特征相契合,这是p2p网贷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美国,传统金融做得足够好,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成长空间就十分有限:美国两家主要网贷平台prosper和LendingClub在2013年的成交金额只有24亿美元,与传统机构相比堪称微不足道,在传统机构信贷恢复期,LendingClub在2014年还出现了亏损。然而,我们须意识到中国的情况完全与美国不同:中国的传统机构在小微领域做得太少,也做得不好,p2p网贷平台的出现恰好是补了原有体制的短板。从以上分析数据来看,p2p网贷平台可谓一片蓝海,而这也引起了传统机构对小微贷领域的重视,陆金所的快速发展就是传统机构进入p2p网贷领域很好的例证。

三、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逐渐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限制,取消农信社贷款利率2.3倍上限的限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存款利率一直没有放开,其原因在于:决策层担心放开之后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会导致银行息差收窄,进而可能产生破产倒闭风险。然而,随着银行经营模式由“发起并持有(originate-to-hold)”模式转向“发起并分销(originate-to-distribute)”,即由负债面驱动转向资产面驱动之后,银行对负债资源的竞争加剧,存款利率会变相地以其他方式上升。回顾美国当年突破存款利率上限Q条例的限制,即是通过创新发展大额可转让存单(CDs)、可转让提款通知单账户(now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等货币市场工具的方式,最终使得储户与货币市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做了一些努力,即通过投资标的为货币、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实现,然而其影响相对有限。互联网金融中“宝宝类”产品的出现使得中国的投资者与货币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余额宝是“宝宝类”产品的典型,也是当前推动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壮大的领头人。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在此之前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一直维持5000亿左右的规模,2013年5月还出现规模的下跌;但余额宝出现后整个市场规模呈迅速上升势态,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市场规模由3038亿元增长至15926亿元,增长了4.2倍,2015年4月市场规模达到24989亿元,相对于2014年6月又增长了近1万亿元(见图2)。余额宝2013年6月上线后,这一年互联网公司纷纷上马“宝宝类”产品;银行体系反映稍显迟钝,但2013年下半年的快速增长使得银行体系按捺不住了,纷纷在2014年推出自己的“宝宝类”产品。这其中包括平安银行的“平安盈”、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中信银行的“薪金宝”等共计12款产品。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银行系推出“宝宝类”产品的没有四大国有银行,这是因为它们广泛分布的网络形成了巨量储蓄,没有构成其资产扩张的制约。如果以逆向思维来思考,这也意味着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金融抑制环境下的利率管制成为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持续买进的难得机遇。当前利率管制的环境使得存贷款息差水平远远高于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通过将普通投资者的小额分散资金集中起来,以大额资金的形式与银行议价,进而获取远超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为投资者在利率管制环境下提供了一种收益性较高、流动性便捷、应用性广泛的新产品。它对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2货币市场基金规模

数据来源:数据库。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思考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快速发展尤其特有的制度政策环境,许多业务发展是对既有金融体制的改善。2015年7月18日,人民银行联合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总的来看《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是鼓励的态度,并且《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各个部委的监管责任。结合文章分析,我们对当前监管提出以下思考建议:第一,加强互联网监管的协同机制。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大背景是金融混业经营,许多产品具有跨界多种属性。如余额宝不仅具有支付属性,还兼具货币市场基金性质;一些网络保险产品,尽管以保单形式出现,但其投资标的可能挂钩股票二级市场。因此,尽管《指导意见》明确了监管分类,但在混业经营背景下,加强监管的协同配合是大势所趋。第二,为传统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当前“宝宝类”产品通过嫁接货币市场极大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而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存在成本高等劣势。在此情况下,尽快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三,加快上位法的立法建设工作。由于金融压抑的原因,人人贷市场无疑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具潜力的发展领域,因此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对规范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以上数据来源于CnniC。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基本形态;基本内容;路径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运营方式创新、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占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尤其是想要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需要对于商业模式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来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于企业进行运营的核心就是进行现代商业模式的运用与完善。这种现代的商业模式,有人称它为020商业模式。简而言之,020商业模式就是一种离线的商业模式,其基本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进行商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实现线上营销、线上预定或购买,以此来带动线下的经营与消费,推动商业的发展。

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

1.商业模式基本概念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中企业与外部的相关利益者形成的一种交易结构,其基本有企业资源能力、客户价值、盈利方式、外部效应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商业模式也进行了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网络信息商业模式。比如:由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引领的现代网络物品交易平台的组建与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现代化应用。

2.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基本形态

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形态为入口模式,也就是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将人与物品进行了有效的节点链接。第二种形态为“线”模式,将物品与网络入口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线上交易带动线下物品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方式。第三种形态为平台模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交易平台进行产品的营销、购买、预定的服务。第四种形态为生态圈模式,也就是对于网络信息交易平台、传统的营销方式与资源、其它类型的产品产业进行有机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商业生态圈,实现产品产业的科学高效运行。

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

1.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一个企业对于客户进行问题价值提供的一种方式。它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内容是目标市场、第二个内容是产品服务。而目标市场主要是由产品销售市场与产品的顾客群体构成。产品服务是一个企业对于产品客户提供的一种产品运行方式的延伸,优质的产品服务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核心内容,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可以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优质的商业盈利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的。第一个内容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第二个内容是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而降低经营成本主要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减少人工的投入比例、对于企业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来完成。而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可以采用增强网络营销能力、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质服务等手段来完成。

3.企业资源能力

企业的资源能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运用价值主张与经营策略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构成。第一,企业拥有关键的资源,比如:先进的科技、大量优秀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式等等。第二,企业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而这种核心的竞争能力是其它的企业不具有的、稀缺的、难以复制与模仿的一种能力。比如:产品的核心技术、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等。

4.企业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指的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持久发展的动力与因素,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方向,其由隔绝机制与伙伴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伙伴价值指的是一个企业具有的产业链价值,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隔绝机制指的是一个企业建立的对于竞争对手的模仿与破坏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核心机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路径

1.跨界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与新变革,是对于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创业大学生来讲具有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价值。但是,想要完成这种颠覆性,是需要有一些条件与因素的作用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力的政策与措施等等。总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性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完成这种创新与变革。在进行这种跨界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大学生需要对于原来具有低效率的产业进行资源的整合,重构生产关系、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比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增强本公司产品的信誉。众所周知,美国的苹果公司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与商业模式的重塑由软件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行业,短短几年间就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国内的小米公司从风投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业,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乐视公司从视频行业跨界到电视制造行业,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2.边际收益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商业模式路径为建立边际收益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通过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去创造价值、实现良好的收益。比如: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运营、以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为代表的杀毒软件的运营、以优酷、乐视等为代表的网络视频网站的运营、都是通过这种边际收益商业模式的运用,依靠良好的服务与大量的广告收益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的运用对于他们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们需要从中领悟到,大学生创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创业项目的网络化运行、扩大自己创业理念与行动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对于许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创业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他们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挨饿受冻、历经挫折、备受家人与朋友的不理解与嘲笑等等,这些很有可能是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受的磨练。

3.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商品交易运行方式,从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其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线上营销与服务,带动线下的产品生产与消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商业平台有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等。这种商业模式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行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流通效率。同时,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也使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方式迅速发展。比如: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都可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企业创业商业模式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还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进行企业创业。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是建立起微型企业。比如:020商业模式团队、进行一些小产品的网络市场营销、成立小型的产品研发公司对于一些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探索、组建小型的广告公司通过现代的网络进行一些产品的现代化广告制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办起了各种动物的绿色环保饲养场等等,这些方式都是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

四、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大学生在现代网络科技的指引与帮助下进行创业活动和进行企业发展的创新、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姚瑶,赵艳敏,段美佳,唐璇,袁琳.“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227-228.

[2]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01:49-52.

[3]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59-63.

[4]刘沁铄,黄炯亮,江楠,张芷莹,黄敏怡.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创业新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52-54.

[5]周妙苗.互联网+创新创业决策竞赛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6.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零售企业;互联网;核心竞争力;价值链

[Doi]10.13939/ki.zgsc.2015.11.086

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在大批跨国大型零售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后,处于一种激烈竞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阶段。零售企业已经不能仅仅通过连锁店、专卖店、入住百货商场等形式进行发展,已经开始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开拓出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虽然国内的零售企业已经从起步阶段发展到如今内部经营管理稳定完善阶段名单与国外跨国企业相比,差距已经很大,如果不通过合适的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是没办法通过互联网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

1国内零售企业竞争环境现状

1.1行业内竞争加剧

国内零售企业如国美、联华等在扩充发展中,面对国外如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行业巨头对国内市场的加入,竞争程度空前激烈,产生出拼购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整合了现有国内市场零售行业的布局,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避免了市场对生存空间的挤压。另一方面大企业通过并购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竞争开始演变为大企业之间的多方位多角度竞争[1]

1.2新竞争不断进入

在我国市场开发程度高的今天,国外跨国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对我国国内零售企业格局进行重组。部分大型国内企业通过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开拓电子商务的平台,用网上一站式购物方式提高顾客满意度,使得竞争方式通过实体店变为线上和线下共同竞争格局。并且网上的成本远低于实体店运行成本,强大的成本优势使得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竞争和线下实体店经营竞争更为统一。

1.3传统产品被改变

产品替代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相同性质的产品间,科技、价格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产品必然代替各方面优势度低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更新速度,在零售业市场中最为明显。引起经营产品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产品,其产品的更新速度使得企业首先考虑价格为主要因素。当面对价格更低廉,且功能和层次等方面相同产品时,消费者往往考虑价格因素,这些促使了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控制,通过价格调整为企业降低产品更新快的风险以及作为企业经济利益增长的一种手段[2]

1.4最终消费者的威胁

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是我国零售企业广泛认同的,但消费者是最难把控的经营要素之一。一方面,我国零售及企业的产品差异性不大,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往往是通过一个产品的优势对比,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所在的商家进行购买。另一方面,消费者不在通过简单的实物性质的满足,已经在考虑相关服务的同时满足。商家对服务和实物的共同满足下,消费者容易选择商家进行购买。

2零售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首先,零售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零售企业管理方法处于简单的模仿阶段,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人才和管理机制上的培养和改变一致是较低的水平。随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积极门店管理系统等科技技术应用熟练度不高,没办法提高整体经营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在整体运营效率上也处于较差和改进点多的客观状况。并且,市场营销能力需要提高,我国零售企业一直通过价格打折和赠品进行销售,无法完全突破价格层次进行销售方法的改变,在运用价格营销方法中,如何开拓服务营销和品牌营销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明显[3]

3互联网环境下我国零售企业价值链模型的建立

企业价值链是通过把具有价值的相关经营活动按照一定关系组合,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各项关系的促进和影响,使得企业经营获得效率提升,进而在成本降低中,最大化实现生产、供应、配送、销售等整个经营活动,为企业实现发展经营目的。零售企业价值链需要做到:

首先,市场开放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要提高,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和最终消费者等多点信息对接,信息的收集效率对价值链具有重要价值。其次,价格要相对透明,最大化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在把产品质量保障的前提下,通过网上的联系,实现价格相对低廉合理,对消费者满意度提升都是有利的。最后,管理系统要结构优化,更直观便捷的放映出供应链各相关系统的状况,进而提高和节省企业运行的费用成本,通过高效率的运作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对传统价值链进行了创新的改变,首先,在采购环节上开始运行电子商务方式,把零售企业和供应合作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合在一起,通过平台的统一实现的效率的提高。其次,在营销环节中更注意与最终该消费者的对接和信息沟通,进而为企业营销方式拓展了多种新渠道。随后,物流环节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整个运行速率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使得企业不单纯依靠自身的物流渠道,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带来了提升作用。最后,服务环境得到加强,零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快速的收集顾客在产品中的意见,进而对最终消费者购买需求和满意度的提升进行了更透彻的把握和分析。

4基于价值链模型的分析

4.1商品采购和供应管理得到加强

零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融入,使得传统的采购模式得到了新技术的核心,对更好面对市场竞争进行了保障。零售企业通过信息的收集,对采购和所需成本进行判定,得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最大化地提高消费者接受度和满意度。首先,通过电子采购实现选择范围更广泛和自主,对供货合作商的选择通过网上查阅和价格等方面对比,得出最佳供应商的选取。其次,通过对库存的管理,使得库存情况在网络信息上及时放映,对降低库存,合理采购,及时补货都有使用价值。

4.2消费者满意度的全方位提高

首先在客户关系管理上,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多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进而准确判定目标消费者,进行消费方案的研究。其次,推行网络营销可以节省大量的物料成本费用,同时,消费者能便捷通过网络找到需要的商品,实现购买流程和所需时间的简化。

4.3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带动

信息化管理方法是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企业资金和实物以及多方面多角度的统一,实现运营成本的最优。在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平台中对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运作,可以带动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和优化程度。

5结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零售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为零售企业现有竞争状况带来了多重变革,通过改善零售企业价值链,使得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全面提高带来推动价值和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洋.新疆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3.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图书馆;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7)3-91-3

analysison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Librar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under“internet+"environment

ChenLingnan

(tianjintransportationVocationalCollege,tianjin300112)

abstract:the"internet+"environmenthasbroughtgreatdevelopmentopportunitiesforvariousindustries.Underthe"internet+"environment,howtodeveloptheworkinthelibrarybecomesaquestionthatthehighervocationalcollegelibraryshouldthink.thisarticledescribed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acedbythehighervocationalcollegelibraryundertheenvironmentof"internet+",andbrieflyanalyzed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thelibrar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undertheinternetenvironment.

Keywords:internet+;highervocationallibrary;opportunity;challenge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指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革新,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作为高职图书馆应把握时展机遇,将传统的借阅服务模式逐步转向网络学术资源建设发展。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学院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应逐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并随时将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转变为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迎来的机遇

1.1拓展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整体水平

参考息咨询服务在高职图书馆的服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范围仅限于常规咨询工作,如书目检索、文献查阅、复印资料等工作,服务模式比较被动,专业性及业务性参考咨询工作涉及较少,甚至停滞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提升读者对参考咨询工作的认知度,有效地为“资源”与读者之间搭建更多的沟通桥梁,使馆藏资源有效传播,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同时也让读者享受更加科学便捷、人性化的服务[1]。

1.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通常主要包括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图书,视频、数据库等,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独立,且分散无序。高职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最新服务理念和技术手段充分融入至图书馆的建设中,构建有序化、个性化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整合各部分文献资源,优化信息d体及阅读方式。使图书馆文献资源之间形成关联,使各资源之间建立有效沟通,可按其专业、类型统筹图书馆内部资源,如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形成联系、自有资源与外购资源之间形成联系等。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不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仅是重藏轻用、图书借借还还比较单一的经营模式,而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1.3整合数字资源,建立共享激励机制

数字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纷纷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单独或联合购进大量数字资源,随着数字资源关注度逐步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已逐渐加大其购买力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职图书馆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发展需要,加强对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同时需加强规范对自建数据库建设管理及可操作性。自建数据库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还可提高内部原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自建数据库让读者既是数据库的使用者,也是数据库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2“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2.1馆员及读者的信息素养需整体提升

“互联网+”环境下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高职图书馆还需要解决其他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如何提升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读者信息素养将势在必行[2]。

馆员的学科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成效,所以重视馆员专业性学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应为学科馆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馆员提升角色定位,增强服务的理念和创新工作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素养学习教育。高职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培养其综合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提升读者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提高其学习与研究效果。

2.2资源整合技术不成熟,整合理念有待加强

高职图书馆内部的文献由于欠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导致图书馆资源管理涣散,不同数据库之间相对独立分散地存在,无法构建基于馆藏资源整合的统一检索体系,从而增加了用户使用难度。

高职图书馆缺乏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意识,导致馆藏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难以促进各馆馆藏资源相互流通。馆藏互借是基于各高校、高职院校成员馆、公共图书馆等馆际之间资源共享而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由于各种原因使馆际互借工作一直得不到重视及有效运用,长此以往势必会大大降低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3重视宣传途径,避免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就像在一个个岛上,只拥有自己的信息,与其他的岛屿完全没有交流,从而造成信息闭塞,发展缓慢。图书馆的信息孤岛就是图书馆内的最新动态及信息咨询只停留在馆内,与读者之间信息的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流通。长此以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反馈,甚至造成信息流脱节、资源浪费。在“互联网+”环境下,对高职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3.1与读者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突破传统图书馆借阅服务理念上的束缚,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方式。高职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是与读者沟通的有效窗口,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有较高的敏感度,与读者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将信息传递、接收、反馈建立长效机制。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递及时快捷、服务方便省时是广大读者的共同需求,高职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介和网络新平台实现这一目标。高职图书馆要借助新媒介移动化、及时化、便捷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微信公众平台、QQ在线客服、mSn智能机器人等,及时服务和活动信息,为读者提供便捷化服务。其中微信公众平台是读者关注度较高的一种信息平台,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直观,可实现信息交互,将图书馆资源及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该平台进行推广和宣传[3]。

3.2为读者提供多方位的嵌入式服务

嵌入式服务以主动式服务为引领,是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一项延伸,基于网络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在这种服务模式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通过网络手段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3.2.1基于服务对象的嵌入式服务,高职图书馆在对学科文献资源进行合理构建的同时,还需开展学科专业化对接参考咨询服务。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①学科馆员与学院各分院及各职能处室对接②学科馆员与各专业学科带头人进行对接。③学科馆员与项目课题小组对接④学科馆员与各分院、职能处室、专业带头人、项目课题小组等对接,提供专业类文献资源服务。服务内容可包括提供数据库推荐,协助使用数据库资源,辅助查找文献资源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提升图书馆专业化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3.2.2基于网络的嵌入式服务,它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提供嵌入式服务,实时推送图书馆最新资讯,比如新书推荐、培训讲座及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等。让读者及时掌握图书馆工作动态,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中来,并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读者的综合信息素养。

3.3促进馆藏资源与服务相融合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的建设,开创一种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渗透的创新发展模式,重新构建图书馆服务,实现颠覆性的创新。对于高职图书馆而言,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快促进馆藏资源与服务水平的融合,进一步创新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4]。

3.3.1推广宣传。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平台,让读者掌握图书馆的最新动态、资源情况、服务方式及资源获取方式等。

3.3.2了解读者需求。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及时汇总反馈信息,分析读者的需求导向。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切实地给读者提供准确的服务,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3.3.3加强服务理念,完善基础建设。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应以读者为主导,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挖掘,馆员可进行在线数据分析,不断发现用户的阅读偏好和阅读习惯,从而进行相应的推送。让每位读者都可以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感受到“图书馆在为我服务”。

3.4全方位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创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知识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加强学院学术资源平台建设,深入分析资源中的知识结构,扩展与数字资源及纸质资源厂家合作,从而构建具有专业特色及符合学院发展的学术交流平台[5]。

高职图书馆可全方位着力整合利用馆藏资源,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及公共图书馆馆藏交流,促进整体资源高效流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

第一,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合作,开放纸质图书共享,实现各成员馆之间馆际互借,最大化地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整合馆内数字资源,优化软硬件资源配置,并对不同类型馆藏资源的功能特征与联系进行标引,进而实现馆藏资源一站式检索,提升信息检索的便捷性,使数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第三,高职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服务,不断发挥其对知识的运用和管理功能,使图书馆成为高职院校获取和传递信息资源的首选途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充分挖掘各专业知识要点,利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特点和优势,与文献资源厂家深度合作,创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性新知识[6]。

4Y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面临发展机遇和现实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图书馆人我们有责任把握时代机遇,随时迎接挑战,并以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进图书馆的建设工作。高职图书馆要为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提升参考咨询服务水平,促进馆藏资源与服务相融合,从用户需求角度进行资源整合与服务方向调整,并对馆藏资源进行智慧整合。以长远发展角度制定战略规划,重新构建图书馆新型业务模式,进而提升图书馆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向宏华.“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5-10.

[2]曹晓娟.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大众文艺,2017(3):207.

[3]叶文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兰台世界,2017(3):79-82.

[4]靳晓恩,丁邦友.“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7(1):49-50,75.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数字出版 战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进展,对it产业和传统媒体带来创造性破坏①。在it产业发展史上,有过很多次创造性破坏,例如数码照相机的普及,使经营胶卷的百年老店柯达公司破产;微软凭借DoS、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取代iBm成为个人计算机产业领头羊,导致iBm退出个人计算机行业。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是信息技术领域最近一次重要的创造性破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数字出版的运营模式,拓展了数字出版的应用空间,也给出版业带来了创造性破坏。对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是图书出版业战略决策时不可不考察的内容。

一、互联网的演进——从传统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日益深化,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GpRS通信技术达到每秒384Kbps的传输速度,已相当于D-iSDn传输速度的两倍;3G通信网络可以实现每秒2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可相当于aDSL的传输速度;下一代的4G网络速度则更快,可达到100mbps。传统桌面互联网是物理意义上的光缆、电线连接,台式计算机必须固定在桌面上使用才能上网;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信息终端摆脱了物理连接的束缚,网络演化成为空气形态无所不在(实质是电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设备随时随地可联网上网,浏览海量信息。同时,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层出不穷,各种随身便携的网络终端朝着短小轻薄的趋势演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支柱是“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技术,几百万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云)为用户提供超级强大的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应用程序,只要能够联网,任何终端设备都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获得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个人电脑和各种网络终端设备不必再安装复杂的桌面应用程序。

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全球it产业的格局,创造性地破坏了传统桌面互联网的产业链。苹果公司及其iphone、ipad系列产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门的开启者。其他it企业也纷纷跟风将业务重心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谷歌公司推出了名为android(安卓)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终端更加突出强调信息获取的随时随地,操作界面的易懂易用。在用户需求驱动下,“Simpleisbeautiful”成为产品设计美学,最简单有用的产品最具传播的爆发性。据统计,2011年,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开支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218亿美元;移动媒体广告开支达63亿美元;全世界app(移动互联网应用)下载次数超过230亿次。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将超过传统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未来5~10年将全面改变世界,其释放出的商业价值会是传统互联网的10倍,是今后数年技术变革的源动力。而传统互联网时代的“wintel”联盟(指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主导的pC计算机架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陷入困境,无论微软还是英特尔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定位都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随时、随地、随身的要求。

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内容服务

从产业链角度划分,移动互联网产业可以分为3大部分:即技术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其中,技术运营商负责包括终端设备、智能手机、通信运营wLan网络建设、网络优化等服务。服务提供商主要是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件服务应用商。内容提供商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提供大量丰富且实用信息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中,技术运营商必须与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

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形成“众包”的新型商业模式,大量业余开发者通过互联网生产内容服务。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和安卓市场开发的应用都是典型代表。苹果公司原本希望独自提供ioS平台上所有的应用,拒绝对外部人员开放应用开发技术;但苹果发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也不得不转而开放应用商店appStore,由公司外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应用(app),然后经苹果审核后。苹果appStore开放之后的3年时间里,应用商店上的app应用数量达到42.5万个,并且下载量超过140亿次,应用软件和数字内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天气预报、电子书、教育、新闻、导航······移动互联网平台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供用户挑选。出版媒体能够在手机平台、苹果应用商店中凭借应用程序对电子内容进行收费。而某些移动互联网平台如果没有获得充足的内容支持,就无法形成有规模经济的市场,诺基亚的meego平台就是因为缺乏内容服务商的支持败下阵来。

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可携带性和移动性,这使随时随地产生内容和传播内容成为可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以提倡个性化为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网络上人人都是信息者,自助出版、博客、UGC、播客、视频分享大行其道。被称为CGm(ConsumerGeneratedmedia)的“消费者媒体”开始慢慢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主导者,专业设计者开发的网站正在逐渐没落。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营销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我国的it行业内实现了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从云计算到物联网,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让数据真正地成为拥有实际价值的资产,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基于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可让企业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更为精准,获取更高的营销收益比,但因为互联网及大数据在企业营销策略制定中的应用时间还较短,在应用上尚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之处,因此有必要就互联网+大数据下的企业营销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此文章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下的企业营销模式创新为中心,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领域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互联网+大数据简介

互联网+其是创新2.0背景下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业态,通俗而言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所有传统行业,推动传统行业的革新,在经济形态上不断进行演变,实现社会经济实体生命力的提升。是将互联网领域内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各域中进行深度融合,继而实现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有效提升,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大数据又被称作巨量资料,目前官方定义为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互联网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集合则是互联网大数据。其具有价值密度低、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体量巨大以及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二、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对企业营销模式选择的影响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往往是处于零散、杂乱无章的情况下的,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开始在网络上进行,进而所产生的数据可以更为便利地进行收集。而在这些数据往往内含着大量的价值。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则可应用这些数据,获取消费者信息,在营销措施上实现精准营销,这对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者决策过程发生变化

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对企业营销模式选择产生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消费者角度上的消费决策过程的转变。在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中,对商品信息的获取,继而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是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基础,在消费者的信息来源上,则主要是源自企业的广告或是亲朋好友的传达。在目前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消费者在商品信息的获取上,则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网络精准推广和主动搜索的方式去获取信息,而网络中的大量信息则让众多消费者在进行信息的甄选时眼花缭乱,难以做出精准的抉择。从这一角度上观察,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消费者在商品信息收集、分析以及评价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对大数据的应用贯穿全程,这也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营销模式选择对面临的第一个改变。

(二)企业营销注重点从技术转移为信息

从各个行业企业本身的营销重点上观察,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较之传统营销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的制定上,多基于部分群体消费者的消费情况进行技术性分析,进而制定出详细的营销策略。而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之间的传递速度很快,市场本身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市场中的数据量处于高速增长中,传统营销模式的制定方式,在针对性和适应性上难以保障,难以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真正掌握市场中消费者的切实所需,在所制定出的营销策效力上逐渐丧失。企业也逐渐认知到这一趋势,在营销模式的选择和营销策略的制定上的重点上,从一开始的小信息量技术分析的方式,转变为大信息量信息为主的模式,信息逐渐取缔了技术成为了市场中企业进行营销模式选择上的重点所在。

(三)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

从消费者的需求层面进行观察,传统营销中利用信息不对等获得竞争力优势的企业营销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更加透明,同时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市场中同一行业的产品往往同质化十分严重,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而消费者在面临数量众多的商品时,在消费需求上也逐渐出现一些变化趋势,在性价比和使用程度上的追求逐渐向追求个性化的“享受”。个性化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而这一变化对企业而言,则在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上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三、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营销模式创新

(一)营销组合策略模式创新

其一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在进行企业的产品创新策略的制定时,首先需要基于对大量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深度的挖掘,继而从消费者的切实需求面,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设计。同时还必须考了到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注意研发产品的整体层次,做好纵向上的划分,同时还要在横向上延伸附加产品,将附加产品作为新产品的部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体验式营销模式便是目前在其产品营销模式效果较好的一种模式。其二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价格营销模式创新。就企业的市场组合策略而言,其中价格策略是在弹性上最大的一个部分,因此企业的产品价格的制定上,也需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进行可见性、量化以及动态化的制定。首先需要就定价目标进行确定,然后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市场需求进行确定,继而就产品成本进行估算,进一步对市场中的竞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定价方法,最后确定最终的产品价格。保障产品定价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障企业具有盈利能力。其三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渠道营销模式创新。

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可基于对现有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渠道分析获得目标消费者的购物渠道,从而针对性制定出相应的渠道策略。就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而言,其渠道部分直接决定了企业提供服务或产品能都达到消费者的手中,是企业营销渠道中的重点之一。而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的营销渠道策略的制定上则充分将互联网的因素考虑其中,基于产品、服务目标市场的特点,在制定中营销组合营销的其他因素之间做到一致性。比如企业设计的高端产品,其设定较高的价格,那么在营销渠道上也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分销商。对于市场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可以走实体营销和互联网自主网络商城并行的方式进行营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则可以充分和互联网进行融合,采用o2o、B2B、B2C等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营销。其四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促销营销模式创新。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可充分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实现精准化的促销,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促销手段吸引最多的消费者。在传统的企业营销中,多通过零散、无目标的大范围广告轰炸的方式进行促销,这对于一些大型企业而言,还切实可行,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在促销的成本上则难以负担。因此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对于市场中的企业而言,在促销策略的制定上,首先可基于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目标客户进行锁定,然后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进行精准促销。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促销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和互联网的融合,降低促销的成本,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于企业而言最为可取的促销新模式。

(二)低成本营销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都属于万众创业背景下的小微型企业。对于这些小微型企业而言,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营销模式选择上,则要较之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实现低成本营销。同时低成本营销在适用性上,还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短缺的小微型企业,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也是降低其营销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而言,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企业可采用以下几种低成本营销模式:其一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即将传统的互联网营销和移动通信营销进行结合,进行一体化应用。从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上观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是发展最快,也是前景最为广阔的一个领域。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一位群众都有机会接触到移动互联网。而作为企业,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则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使用碎块时间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行碎块化的精准渗透式营销。比如搜索软件关联词排名营销、微博营销、微信朋友圈营销、团购营销等等,都是成本很低但效果显著的新型互联网低成本营销模式。此外视频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也是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可以适当采用的低成本营销模式。其中视频影像是基于人类作为视觉动物的本性,可在各大网站内通过免费自己产品微视频、微电影的方式,通过丰富有趣的视频内容去吸引观众,借助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平台,仅仅花费制作一个视频的成本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电子邮件营销,则是基于对网络上消费者大数据的分析,就某一部分的目标消费者群体进行锁定,进而精准地发送邮件进行营销。其只需要花费分析消费者大数据的成本,则可实现精准营销,则营销的成功率上极高,也是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性价比极高的一种营销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始在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从企业的营销模式的角度上观察,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消费者决策过程发生变化、企业营销注重点从技术转移为信息以及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是对企业营销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和大数据在企业市场经营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自身的营销环境特点,就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传统。文章从组合营销策略模式、低成本营销模式两种营销模式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创新途径,希望可以给我国各个行业内的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影响模式选择上以参考和启迪,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君.大数据时代零售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6(23):11-12.

[2]殷少明.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洞察与营销模式变革[J].中国商贸,2015(24):8-11.

[3]芦紫玉,郭若宇.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J].现代商业,2016(31):38-39.

[4]刘秋连.大数据背景下零售企业会员营销模式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30(5):669-674.

[5]夏金弟,徐奕胜.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6(07):67,69.

[6]张天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116-117.

[7]熊燕平.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研究述评[J].中国市场,2017(05):98,112.

[8]周效东.大数据视阈下景区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9):85-89.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7

关键词: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信息

1引言

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节点纵深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主要交易模式。据国家统计局互联网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总额已达至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由此可见,“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日趋重要,如何保证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及时的传输、正确的管理、财务信息安全的储存,是现如今企业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内涵解释着手,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重新界定,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和策略,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内涵解释

22.1“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属性的解读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除了具有一些固有属性外,还有以下特征:快捷性,因为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任何时期,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充,信息传播速度将会日趋加快。共享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可以实现云端共享,达到按需取用的地步。这相较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过去,信息共享范围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财务信息,只有经手人可以接触到,不利于资源配置和调整战略布局【1】。以财务信息为例,在分公司财务指标发生变化时,总公司可以在共享范围内,调用分公司的财务信息,了解经营情况,做出战略调整。多样性,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了以往信息组合形式的单一性,实现了多种类型的信息组合,例如跨空间、跨媒体、跨类型的信息组合。

22.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的重新界定

企业信息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详细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结构的反映,是企业做为一个系统做出动作时的参考依据。对于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主要是企业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反馈后再输入再输出循环管理过程。在互联网+环境下使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以企业信息流为核心,进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22.3“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整合就是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把信息组织为一个整体,集中一些分散的资源,以便于整合、管理、利用和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利用,满足企业业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2】。总而言之,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内涵体现在: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有效信息,能够有效的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能够在获取财务信息时保证其时效性,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数据和信息的利用率,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指导依据,能够稳步提升现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效能。

3“互联网+”环境下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3.1缺乏“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观念

大多数企业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多数只注重统计和整理企业的数据信息,很少关注企业经营信息数据,如企业效益增长、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企业管理者只是归纳企业财务数据和生产表格数据,只能从表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情况,无法预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得不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所以相较于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和员工管理。在现如今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管理,所以忽视了大数据信息管理的商业价值,无法对企业发展做出合理的决策【3】。

33.2缺乏完整架构与数据处理方案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不同平台的数据信息。从当前我国企业对于大数据的管理来看,缺乏对企业信息的完整架构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案。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数据来看,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并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在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把焦点集中于经济效益和盈利上,并没有对非重要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缺乏对企业数据框架和处理方案,会对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33.3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包含着对企业财务、生产和人员等信息的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运用大数据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所以会导致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问题。例如多数企业主要针对服务器终端的财务信息和客户数据进行管理,忽视了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数据安全管理没有保障,很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情况,如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生产数据等【4】。数据安全存在问题,企业管理就会有潜在的经济风险漏洞。一些不法分子会在企业数据信息管理出现漏洞的情况下,趁机钻空子,获取企业信息或者对安全防护体系进行攻击,这样会使企业数据信息丢失,经济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决策。

4“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

44.1构建思路

互联网+环境下要做到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建设,需坚持树立“一个中心点”并从这个方面入手:构建大数据集成系统,协同电子商务手段实施。企业分析、处理信息的效率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企业要想提升对信息价值分析的质量水平,不仅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还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为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需,构建大数据集成系统,以利于多种数据的共享和整合,从而进行更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工作,互联网时代为企业把握外部环境和抢占发展先机提供支持。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商业经营手段,肩负着信息价值有效管理的重要责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价值产物,加强了企业信息交流,一个虚拟的商业环境因此建立,使得企业能够拥有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环境,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由此可见,“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将信息资源组织为一个整体,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有利于管理和应用,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并按照“评估识别-分析转换-实时反馈”的构建思路来创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44.2实施步骤

(1)评估识别:建立“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并识别现有信息,同时需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识别”流程,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以解决了传统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中的信息滞后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信息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一步也是“评估识别”流程的重点所在。企业所掌握的信息量大,同时,这些信息也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企业价值链来识别信息资源,可以较为完美的评估识别出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按企业价值链评估识别出来的信息还可以依据企业自身需求如月季销售、销售量变动、业绩考核情况等来增加相应信息模块,更好地为企业服务。(2)分析转换:确定负责外界信息收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编制、数据同步,实现外界信息分析转换模式的构建。功能包括整合、编制信息和数据同步两个方面。整合、编制信息: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企业内外部产生的数据,并从收集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有效信息,进行信息传输和信息编制,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整合管理。数据同步:即通过云数据库对企业各类数据进行同步管理和实时更新,它涵盖企业信息的方方面面,可依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关设置。(3)实时反馈:在制定新型“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时反馈系统运行过程,并控制系统实现成本。具体来说,应根据动态性管理原则,系统能够评价运行效果,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数据形式的变化情况来不断修正系统的相关功能,使之运行能够更加符合现时之需。

5“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根据“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重新构建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企业所获信息量的剧增,传统的先收集整理,而后加工集成的模式由于其时效性过低而被市场所淘汰。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由应用系统层、信息分析层、财务信息处理层、数据层组成。应用系统层:包括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自身信息处理系统、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银行、政府等)与企业信息沟通所产生数据的信息存储系统、企业门户网站。信息分析层:负责外界信息收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编制、数据同步,其目的是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绩效【5】。财务信息处理层:处理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和数据、生成财务报表、财务核查审计、信息输出这四个流程。数据层:数据层的核心是云数据库,其信息是由各系统的信息实时汇总而来,云数据库所要求的权限较高,是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来源。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55.1管理体系扁平化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由原来的线性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扁平化结构。数据库则被分为两种,一种为动态数据库,另外一种为静态数据库,这样对数据可以进行分类处理,相较于以前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信息管理体系利用数据融合和数据集成,可以打开信息收集的“盒子”,对原有单纯的数据收集转变为深度的数据挖掘,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信息管理体系还可以重新设计界面,内部信息端口与外部信息界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界面,可以两个入口分别进入,同时执行不同流程,互不干扰,并行不悖。管理者可以对内外层进行细化细分,通过二次加密、专人问责的方式,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会出现入侵某一处节点而导致整个系统被入侵的情况。

55.2管理功能多元化管理功能多元化、智能化

以往信息管理模式重点强调的是信息传输、存储信息的职能,现如今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信息分析,拥有支持决策的功能,可以多元化、智能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元化、智能化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管理功能已逐步发展为知识流复杂脑力劳动整合【6】。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催生了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以主动性、适应性和组织性为主要特征,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55.3管理目标绩效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管理理论对于企业来说不在是以往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资源,而是信息本身就具有价值,是资本。企业对信息以及信息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一认识上的改变,使信息管理发生重大改变。企业由原来一味追求经营效率转变为谋求增长投资价值,在价值管理过程中,更重视信息绩效,这种转变强调了信息管理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通过绩效评价可以直观的反映信息管理的成效,使企业具有更加合理的价值观。

55.4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信息处理层进行财务信息的共享传递,以达到降低企业及相关各方获取信息成本的目的,并且增加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是指由企业的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产生的信息,外部财务信息则是由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客户、其他相关利益者及政府部门所产生信息的集成。在一体化过程中,各应用系统跟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相关利益者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7】。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共享直接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的依据,相对应的,这些“依据”又会通过管理活动对企业的良性运转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各方依据所拥有的权限,可便捷的登录企业开放的相关财务信息系统,查询自身所需要相关信息,以指导其做出相关决策,例如请求合作,追加投资等。由此可见,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将使企业受益颇多,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为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利益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收益。

6“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66.1建立企业数据信息管理的商业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数据信息管理,需要依托商业大数据平台,来完成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平台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式,主要通过数据计算服务,提供快速、完全托管的pB级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使企业可以经济并高效的分析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商业价值剖析,从而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提供辅助。首先从企业信息管理安全性来看,基于商业大数据平台的信息管理,能够在企业信息搜集、识别、处理、挖掘、输出等环节,进行信息传播质量与效率的双向控制,以保障整体系统的安全性【8】。其次,在完成商业大数信息平台的构建后,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对自身产品的需求,挖掘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流通、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等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商业大数据平台还具有信息整合的功能,可以通过云服务器的网络连通,来实现跨平台与业务层级的信息数据处理。其中服务器数据仓库负责存储所有搜集到的信息,其多种计算模型支持SQL、mapReduce、Graph等计算类型及mpi迭代类算法,负责数据挖掘与处理,并能够对挖掘到的有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起整个大数据平台的所有业务连接。

66.2注重注重“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

过去传统企业管理以业务目标、经营效益,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首要因素。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应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引入“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辅助完成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数据管理、数据转换、数据驱动【9】。数据管理:是对企业信息的搜集、识别、分类与整理,主要存储在商业大数据平台中。数据挖掘:是对所有有用数据的抽取、转换、转载,能够对多种异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数据驱动:主要通过对企业经营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来完成企业经营业务的决策。因此注重“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优化与策略创新。

66.3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将数据作为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依据

传统管理模式的决策主体通常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团队,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出现,影响企业信息保障的非结构化数据日趋增加,因此造成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风险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对企业信息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对企业信息管理中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产品生产和用户感受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添加、采集,不断丰富企业信息数据库内容。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将这些信息管理好,时刻加强监督及检测,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效率。最后,企业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将数据作为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依据。

66.4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过去企业管理方式的重点在于产品的管理,对产品的成本和营销是其最重要的出发点。互联网+时展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方式,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重视服务质量,对企业信息网络进行重构。实行企业信息管理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实行企业产业链资源化的变革,对从企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人员的信息资料和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进行确定,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F062.5;X5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4-0005-04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spatialcorrelationofinternetdevelopmentleveland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byusingexploratoryspatialdataanalysismethods.andthen,itcomparesthereferencegroupandthecontrolgroupbyspatialeconometricmodel.Resultshowsthat,spatialautocorrelationoftheinternetdevelopmentleveland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arebothsignificant.internetdevelopmentlevelisanimportantfactorof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theimprovementofinternetdevelopmentcansignificantlyreduce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andimproveenvironmentalquality.

Keywords:‘internet+’;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spatialeconometricmodel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促使政府和公众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而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及其在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使得互联网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2015年1月我国实施的新环保法强调了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公开。同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互联网+”已渗透到各领域,其中“互联网+环保”为环境信息化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思维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更加环境友好。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分散性和隐蔽性,对其监管和治理的难度较大。而互联网的实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成为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互联网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利用大数据、遥感技术等[1~3],对农业土壤、水体污染等进行区域监测和动态时空分析,将农业污染信息库与不同信息系统协同,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二是公众参与环保深度化。环境状况与公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4],互联网为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保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契机。公众可以将现场真实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提供给环保监测部门,举报污染现象,还能实时跟进污染治理过程和成果,形成对农业面源污染和?h境执法成果的双重监督。三是农业发展的智能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将农业生产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最佳的整合配置,有效提高了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能耗,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5]。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层面探讨了互联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文献多是探讨互联网在改善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及意义,缺乏结合实际情况实证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第二,目前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具有空间自相关性[6~8],以往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效应,更没有考虑互联网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自相关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且研究方法多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或传统的面板数据,引入空间计量方法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的不多。

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将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旨在从互联网的动态发展角度,揭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在地理分布上的空间效应,重点考察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利用信息化手段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1.1空间相关性检验方法

为测度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在地理空间上的关联性、异质性及集聚特征,采用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及其散点图、局部空间关联指标LiSa集群图来检验。

moran指数的取值范围在区间[-1,1]之间,若moran指数在(0,1]之间,表示区域观测值呈空间正相关;在[-1,0)之间,表示区域观测值呈空间负相关。moran值越接近1,表示相似属性集聚;越接近-1,表示相异属性集聚;越接近0,表示属性随机分布或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moran散点图用来研究局域的空间不稳定性,分为四个象限的空间关联模式:第一、三象限表示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第二、四象限表示负向空间自相关性。其中,第一象限(高-高)表示高观测值区域被高值区域所包围,第二象限(低-高)表示低观测值区域被高值区域所包围,第三象限(低-低)表示低观测值区域被低值区域所包围,第四象限(高-低)表示高观测值区域被低值区域所包围。

局域空间关联指标LiSa用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存在集聚现象,LiSa集聚区反映了相邻区域观测值相互接近的特质,用以刻画区域差异。

1.2模型设定

anselin将空间计量模型分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又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9]。

式中,i和t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的数据;p表示农业源氨氮排放量;wlnpit表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空间滞后因子;aGDp为各地区人均收入;int表示互联网普及率;X表示其他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变量;β表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ρ表示空间自回归系数;λ表示空间误差系数;ε、μ表示随机误差项;w为空间权重矩阵。

1.3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自2011年起,环保部将统计范围扩展到农业源,所以农业面源污染衡量指标选用2011年以后的指标。样本区间采用2011~2014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下简称为区域或省域),相关原始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

农业面源污染(p)。氮元素是农业面源污染最重要的成分,化肥施用、畜禽排泄物及农村生活污染等都可以用氮素来衡量[10]。因此本文选取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作为衡量农业面源污染的指标。

互联网发展水平(int)。互联网的普及提升了政府环境监管与执法效率、公众环保参与度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形成了政府监管、公众监督、清洁生产的协同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局面。本文采用互联网普及率?矶攘炕チ?网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aGDp)。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11],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农产品需求增大,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农业生产应用先进技术提供基础,减少了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本文采用实际人均GDp作为度量指标,数据以2011年为基期,用历年GDp平减指数消除价格影响。

工业化进程(inD)。工业化发展初期,由于工业化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农业生产者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广泛运用高产高污染农用化工品,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12]。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随着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亲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发展和推广,此时工业化将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本文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度量指标。

农业项目投入(ai)。农业项目投入主要用于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科技示范项目,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者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并实现农产品集约高效生产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同时,利用示范效应带动农业生产生态化。本文采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作为度量指标。

环境治理力度(eG)。环境治理力度的强弱关系到当地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环境治理投入和治理效率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本文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作为度量指标。

对外开放水平(op)。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贸易开放有利于改善东道国的环境质量;另一种是“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贸易开放促使东道国环境质量恶化。本文采用各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

2互联网发展水平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2.1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moran指数检验结果显示,2011~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与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moran指数均为正值,分别通过了1%和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我国31个省域互联网普及率和农业氨氮排放量在地理分布上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表现出相似属性之间的空间集聚。

2011~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与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moran散点图显示大部分省域集中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可见,各省域的互联网普及率与农业源氨氮排放量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大部分省域与相邻省域存在相似集聚特征,高-高和低-低类型集聚占主导地位。

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的LiSa集群图如图1所示,互联网普及率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集聚区域:第一个是以天津为中心,与北京等邻域组成的高值集聚区;第二个是以重庆等为中心,与周边省域组成的低值集聚区。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LiSa集群图(见图2)显示,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空间集聚效应表现为:一是以河南、安徽等地为中心,与邻域形成的高值集聚区,二是以新疆为中心,与周边省域形成的低值集聚区,四川分布在高―低区,而其邻域的甘肃、青海等省域均位于低―低区,四川作为农业源氨氮排放量高值区被低值区所包围。

根据互联网普及率与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和集聚检验可知,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为进一步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2空间计量估计与分析

经Hausman检验,农业面源污染基准组与对照组均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分为无固定效应、空间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空间与时间双固定效应。对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根据anselin等提出的判别准则[13],如果Lmlag比Lmerror在统计上更加显著,且RobustLmlag显著而RobustLmerror不显著,则可以断定适合SaR模型;反则适合Sem模型。基准组与对照组的拉格朗日乘子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适合Sem模型。Sem模型检验结果见表1①。

Sem估计结果显示,模型的R2和LogL等统计量拟合度较好,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各解释变量对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影响。从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来看,采用空间固定效应时各解释变量大多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样本的解释力度较高,估计结果优于其他效应,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选择空间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进行讨论。

将对照组与基准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对照组的R2和LogL等统计量大于基准组,且大部分变量的显著性明显高于基准组,各变量的估计系数较基准组也有明显提高。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变量,在对照组模型中引入互联网发展水平相比于基准组拟合效果更好,模型构建更加合理。下文采用对照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空间误差系数λ显著为正,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受到相邻省域的溢出效应影响明显。

互联网普及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提高将会引起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显著减少,有利于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信息化实现了农业环境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政府农业面源污染监管水平和治理效率以及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互联网方式发展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减轻了农业生态压力。

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β1和β3估计值显著为正,β2估计值显著为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呈n型关系,农业面源污染随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

工业化进程对农业源氨氮排放量有正向影响,表明工业化发展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该阶段农业面源污染是工业化的产物[12],农业生产者高度依赖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14]。

农业项目投入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农业项目投入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项目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推动了农业生产生态化。

环境治理力度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不显著。原因在于,我国农业污染治理投资严重不足且利用效率不高,虽然治理投入逐年增加但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此外,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是末端治理,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对外开放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贸易开放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本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发达国家对进出口农产品执行的严格环保标准促使我国农业生产更为清洁环保。

3结论与启示

本文分析了2011~2014年我国31个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ε┮得嬖次廴镜挠跋欤?得到结论与启示如下: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9

互联网+和环保信息监测的有效结合可以分成以下三方面:第一,通过互联网+传输环保信息数据。首先将全国各地环保数据、空气数据、水环保数据以及地表水数据等进行筛选加工后,将正确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然后由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对这些环保数据进行审核,整理,以报告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送出去,使每个用户端可以将环保数据及信息进行下栽、浏览等。第二,国家环保监测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环保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全面掌握环保、排污企业的实时情况、环保数据以及环保信息的质量,一旦发生异常现象,监测平台会立即报警发出警示。第三,利用互联网+,公布环保数据。在2013年时,面向全国建立了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平台,实现了空气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在2015年时国家全面覆盖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监测所得数据相关网站均可查到。我国目前通过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的监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些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在线监测,所有环保信息都可以经过网上进行传输以及接收,查看,并且已经向社会大众进行了实时公开。

2互联网+",环境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近期,我国对党“互联网+环保”颁布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并且指出,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是推动环保治理的重要实施手段。这足以说明国家对“互联网+环保”的高度重视,为环保信息安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角度看,近些年,社会大众参与环保行为日益增多,互联网+的加入,更加提升了社会大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互联网+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于环保信息的需求,例如,提供了实时空气质量数据监测、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等。

2.2“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从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由于更新快,更新周期短,一旦企业缺少资金以及缺少自主研发的能力,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市场所淘汰。环境保护信息用户安全管理,主要是依靠环保信息系统去实现,如果只是一昧地去模仿或者是依靠某些应用系统,很快便会降低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性。例如,某研发公司,通过自身积累的地理数据,已经主动投身于对“互联网+”背景下环保大数据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将一张大的地图与各种服务整合到一起,成立一套新的地图及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环保数据信息安全监测、用户安全评价以及环保信息预测等方面,通过全面收集的环保信息数据,深化研发了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3互联网+下环境保护信息用户安全

3.1善于利用互联网+

作为国家环保部门要关于利用互联网+,推进环保信息安全管理,推动环保法治的有效进行,积极开展正确的环保舆论引导,推进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作为国家环保部门一定要建立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思想,要保障社会大众对环保信息的知情权、以及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对于所公开的环保信息要做到公平公正,保障用户所看到的环保信息是公正的,敢于听取批评,敢讲出实情,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管理平台。

3.2加强环保信息用户安全,提高环保信息大数据安全保障及防范能力

促动环保应用技术的研发,加大环保信息资金支撑,加强环保信息及用户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环保监测部门,在互联网+背景下环保信息用户安全的可控制性。对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环保信息用户安全体系加强建设力度,通过对环保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等过程,建立与需求相符的环保信息用户保护系统,建立统一的环保信息用户保护体系,推进环保部门对环保信息用户的保护态势。将大数据应用技术得以充分利用,减少互联网+背景下,对环保信息用户的各类攻击,通过应用大数据环保信息处理技术达到对网络异常的实现监测及分析,通过应用大数据的互联网+的攻击追踪,达到查找互联网+攻击行为的源头。

3.3对环保信息的真实需求全面掌握

我国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地区的不同,环保部门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作为企业来说,要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全面掌握当地环保用户的真正需求,要从技术上梳理对环保信息用户的安全管理,切勿将一种系统复制应用到各个地方。

3.4“互联网+”有效强化环保监测数据安全用户的管理

通过利用互联网+实时在线环保信息用户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了每个环保信息安全监测点与主控制中心的安全连接。例如说,在山东省的某一个环保信息监测中心可以与总监测中心平台直接连到一起,一旦山东省的环境监测数据出来,就会立即传送到总监测中心,总监测中心就会全面掌握山东监测点的运行情况。

4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分析篇10

及其评价标准

涉监网络舆情的机制语境

网络市场中的商标政策研究

云模式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

微博博文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网络安全立法的行政法治之维

网络安全立法的经济法制度安排

公知常识的概念以及法律适用

网络环境中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

不正当竞争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

中、美、欧网络版权保护路径简析

互联网企业个人信息保护测评标准

审理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思路

重新审视npe:以交易成本为视角

论技术标准中专利权人披露义务

专利的私权性质弱化和私税征敛性质

信息安全软件厂商的法律监管框架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雇员隐私困局及其出路

我国网络谣言之缘起、困境及应对

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版权草案评析

当言论遇到网络:规制与自由的平衡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财产与劳动的视角

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及其完善

论裁判文书上网“伪公开”现象的防范

社交网络平台商标侵权责任与风险防范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研究

标准化组织的专利政策暨反垄断审查探讨

云存储环境下网络存储服务条款问题分析

专利确权案件中的网络证据真实性认定

标准化中合理无歧视原则的法律性质初探

论商标和域名权利冲突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

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变革——从机械到代码

云计算问责视角下的合同问题与服务等级协议

将他人商标作为付费搜索关键词的法经济学分析

对微时代及其与我国司法审判之关系的新思考

浅议微博作为中国公民社会增长点的可能性

民主立法的新进展——评法案网络征求民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众参与

司法审判中对“搭便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分析

论智力成果与财产权之不兼容——兼议法律经济学的财产权理论

协调监管与功能监管之耦合——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创新

虚拟财产法律问题探析——论虚拟事物上之利益及其保护方式

“微博”冲击: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法律建构

互联网领域优势传导效应与反垄断规制——以双边市场为视角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与创新——以安全软件及服务为分析视角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问题——以“扣扣保镖案”为例

视频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对间接侵权理论之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