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3:53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1

林林种种的同类的宣传用语不断被使用,被用在微博的红遍大江南北,被用在微信的一炮走红,被用在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的吸粉大战描述报道之中。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在听取充满激情的创业者规划其产品的未来的时候,往往有这样的表述:中国网民XXX,移动互联网网民XXX,我们的用户如果是1%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表述或许可以被理解为创业者比较有激情的特质,而在当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当下,这种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先发优势,流量红利已经接近穷尽的今天,回望那些依然在创业路上,或者在互联网生活圈中低头苦干的创业者们,正确认知当下互联网流量红利即将耗尽的现实,或许能够为你指明一条更加光明的前路。

流量红利的由来与消逝

互联网产业发展,特别是后续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一片空白的领域里,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会享受到无尽的先发优势,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享受着这种红利。

1.0时代的互联网,流量=新用户数,一个新兴的应用基本上可以吸纳这个产业的所有量的新用户数,并且不断滚雪球一样的增加,直到所有的新用户成为你的用户,流量达到了顶峰。

2.0时代的互联网,流量=时间,当更多的产品和应用占据到用户的终端之上,市场基础服务类的应用已经形成垂直垄断局面的时候,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无法实现增量,因为此时的流量=时间,而时间有限,流量就自然有限。

就如当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用户)几乎都使用上了微信、微博、淘宝、视频客户端、百度客户端、各类门户新闻客户端、游戏客户端……等各种类型的基础服务应用后,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应用将共享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者几乎共享了整个网路用户数。

而此时主流的基础服务应用对于用户时间的占有机会可以贯穿这个用户每日24小时的几乎所有时间,所有的碎片时间和完整时间,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几乎集中于这处于第一阵营的主流基础服务应用,而鲜有流量的空间留给任何新生的应用。

虽然带宽和用户手机的存储空间以及下载速度和意愿等都无任何约束或者局限,但是由于用户时间有限,并且先发第一阵营的应用的主流基础服务应用已经斩绝了几乎用户技术所有的时间,则此时的流量=时间,时间有限,意味着流量的有限,增量的空间几乎不存在。

走出流量无限的误区

创业者经常会对投资者讲的一句话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8亿,8亿用户都是我的产品的用户受众,只要拥有这个用户群体的哪怕…就…

不能说这种规划不正确,如果是处在产业发展的萌生期,无论用户总数多少,只要你的产品和服务是用户的刚需,足够优秀,就一定可以拥有整个产业的用户数,然而此时,第一阵营的应用几乎已经吸聚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9成(诸如微信的6亿用户、微博的5亿用户……),而这些应用又几乎占据了用户的9成可支配时间。

如此看来,之前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话应该如是说,努力争取将我的产品使用挤进9成用户的9成可支配时间内,同时尽可能将我的产品打造成为另外1成用户的必选产品……

互联网整体用户规模庞大,但是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迅速布局完成的互联网巨头和大鳄已经拥有了互联网流量的几乎全部,亦占据了互联网用户可支配使用时间的9成,互联网流量的红利无限说已经被打破,并且流量的红利也已经耗尽。

面对如此的格局,后发的互联网创业者,能够直接享受互联网用户群体巨大流量红利的红利已经不存在,如果你是提供一款供大众用户所使用的产品,面临向大众群体推广你的服务,独立开发应用和产品或许可行,但是能够享受到的互联网流量红利机会为零,如果能够寄居于第一阵营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和平台之上,分享互联网巨头的流量红利,而不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提供的一款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窄众服务,或许流量红利对你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做好产品,在浩瀚的用户群体中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和平台找到他们就是你唯一的目标。

曾经,互联网作为新兴行业,高速发展的初期亦诞生了诸多的流量红利,这种流量红利随着互联网产业布局的迅速完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第一阵营的形成而消失殆尽,后发选择进入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后来者再试图去占据这种红利的成果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抓住二次流量红利的机会

虽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流量红利已经殆尽,而主流互联网企业和开放平台又会在互联网产业内创造出一个小的企业流量红利机会,诸如加入微信的开放平台运营公众号,加入微博的开放平台运营微博营销,加入淘宝的开放平台做淘宝客都是二次利用流量红利的好机会。

然而,与互联网行业流量红利瞬间消失殆尽一样,互联网企业平台流量红利也会迅速被拥有敏锐嗅觉的创业者发现并享受,诸如微博时代的大V账号在短暂时间赚的盆满钵满,先期的淘宝店家赚到了真金白银一样,然而后续的跟进者却无法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当下,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无数的发展机会在我们眼前飘过,我们可以错过一轮又一轮,然而后续的机会接踵而来,这就是一个大转折时代,大变革时代的基本特征。

然而每次机会我们抓住容易,能够踏上正确的节奏,并且能够享受机会红利的人并不多,并且这些机会就如迅猛发展互联网浪潮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一次机会稍纵即逝,错过了最佳时机就意味着错过了发展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2

而在2014年的中国,最红的艺人则非tFBoYS莫属了——一群唱功平平的邻家男孩何以一夜爆红?探寻缘由,“互联网艺人”将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虽然之前也有艺人通过在网络发行单曲或者专辑而走红,但他们并没有像tFBoYS这样利用互联网来与网民互动打造人气、培育粉丝。严格说来,tFBoYS的蹿红,才真正标志着我国首个互联网艺人的诞生。

tFboys不是网络红人时间倒回至2012年1月,tF家族练习生翻唱视频,当时还是小正太的王俊凯、王源第一次进入了大家的视线。2012年7月,王俊凯、王源翻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在微博上引起轰动,原唱范玮琪也转发微博称赞他们,这是他们第一次被名气明星推动。

此后,王俊凯、王源又通过翻唱《洋葱》再次爆红网络,原创阿信转发了微博希望小洋葱能早日找到母亲,并且被台湾中天新闻报道。微博最高转发量超过8万——这算是第二次成功被推动。2014年2月,由王源、王俊凯主演的校园短剧《男生学院自习室》正式推出,平均每集四五万的弹幕,让屏幕被覆盖得几乎看不到人脸,小鲜肉们的视频也被粉丝制作成各种视频在网上传播,tFBoYS这个名字开始占据各大话题榜的前列。至此,默默无闻的tFBoYS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但离他们梦想的艺人之路还相距甚远。

在tFBoYS之前,网络红人就已经屡见不鲜,但成功转型艺人的几乎没有。且不说芙蓉姐姐之流,就是因翻唱而爆红网络的后舍男生也没能前进一步。如何才能让tFBoYS完成从网络红人到艺人的完美蜕变?就在tFBoYS的经纪团队为此苦恼时,tF第三次推动来了。tFBoYS的各种mV出现在音悦台上,并成功获得数千万音悦台粉丝的疯传,部分歌曲在站内的播放量达到了77万次。2014年3月,tFBoYS的全新单曲《魔法城堡》mV首发改平台,并开始在音悦V榜上打榜。首周播放量就突破了50万,同一时间,三小只面对的是SJm这样强劲的对手,但《魔法城堡》上榜第一周就空降了内地榜冠军,并有6项数据打破内地榜记录。

在tFBoYS打榜的同时,第二届音悦V榜年度盛典最具人气歌手投票正式启动,依靠粉丝的努力,tFBoYS最终以1081976票占据内地人气王座。2014年4月15日,tFBoYS受邀参加“第二届音悦V榜年度盛典”,一举挫败了SUpeRJUnioR-m、CnBLUe、周笔畅、田馥甄等国内外众多人气歌手,获得了“内地最佳人气奖”和“线上直播人气奖杯”。至此,tFBoYS完成三步走,最终真正奠定了“互联网艺人”第一这个身份。

互联网时代艺人也需要互联网思维

tFBoYS的变身,也说明一点:科技永远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于音乐产业来说也是如此。唱片时代,诞生了迈克尔杰克逊、后街男孩、王菲、四大天王等一批顶级巨星;电视时代,则迎来了李宇春、张靓颖等选秀歌手的集体爆发;进入互联网时代,艺人们光有声音与舞台表现力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互动来获得人气,收集粉丝们的意见,及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粉丝对自己的忠诚度。

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打造艺人方面,欧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无论是贾斯汀比伯还是LaDYGaGa,他们都是互联网艺人中的杰出代表。国内之前虽然也有许多艺人通过在网络发行单曲或者专辑而走红,比如郑源、筷子兄弟等等,但严格说来,他们实在算不上互联网艺人,因为互联网艺人最核心的不是选择了互联网作为通道,而是利用互联网来与网民互动打造人气、培育粉丝。

这方面,tFBoYS做得更彻底,国内首个互联网艺人的名号非他们莫属。据悉,tFBoYS在被公司正式选中之前,经过了一轮为期3个月的人气测试,以各自粉丝数和网友中受欢迎程度作为决定指标。期间,公司将他们的训练视频、艺术照和定妆照公布在微博、论坛、贴吧,供网友们浏览下载,还有专人收集网友的评论意见和粉丝数量。最终,参照音悦台、微博、贴吧等互联网平台的互动结果,14岁的王源、15岁的王俊凯、14岁的易烊千玺通过了人气考核大关拿到入场券,组成男子偶像组合tFBoYS。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3

互联网经济虽然为个性化的彰显提供了进退自如的舞台,但碎片化的需求意味着网络消费者更加喜新厌旧,网红能否拥有持续的变现能力,还在于其是否能维持长久的关注。

网红是众媒经济的产物,它的崛起得益于三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生态的成型,庞大的用户基数。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进入了一个众媒时代,90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用户。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更愿意主动拥抱变化,期望个性化传媒,热衷社交传播分享,对于新的传播形式乐于尝试和接受。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也推动了媒体表现形态的分化。他们对传统传播的单向性感到厌倦,而在社群里,不但可以发现差异化的需求,还能够找到志同道合者。所以,网红的受众往往是碎片化的,而非大规模传播。

第二,内容、主体、平台等要素的多元化,为社群经济时代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土壤与氧气。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生产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社群中的个体成为“产消者”、人人媒体,并能够找到合适的传播平台。于是,众媒时代的网红经济迅速崛起:个人魅力、社交平台是基础,互动和吸粉是关键。网红类别呈现多样,可以是颜值美女,也可以是意见领袖,覆盖了游戏、美食、宠物、时尚、教育、摄影、股票等多个领域。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红更具个性化和差异性特征,内容生产更加年轻化。

第三,受资本的青睐,网红产业生态粗见雏形。最近,“苹果税”的推出意味着网红的产业链正在成熟。苹果公司要求,只要从苹果终端进行的打赏,公司都要抽取30%的“苹果税”,并且只能采用苹果支付。能够让苹果手机出台如此霸道的条款,也说明网红市场已经形成了诱人的盈利空间。

当网红的商业变现能力略显清晰后,资本也随之蜂拥而入。不仅网红本身获得巨额投资,承载网红的平台也深受资本青睐,网红产业生态开始形成。

在网红生态圈中,网红本身是维系流量的重要载体,网红孵化和经纪公司主要负责招募和培养工作,承载平台的功能主要是聚粉和变现。平台有微博等综合平台、闺蜜网等自建平台。在诸多的平台中,尤其以专业类的直播平台最惹资本注目,以花椒直播为例,日均活跃用户数达800万。从挖掘明星价值,到草根明星孵化,直播平台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成为视频平台之后,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商业模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网红孵化器,如网红学院、网红经纪平台、网红经济人等,以雪梨、美空网为例,他们也正努力构建以网红为核心的商业生态。

随着网红生态的成熟,网红的变现能力能否持续是个难题。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4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成功的基础是将某件事情做到极致,把一个行业、一个更加细分的领域的商业运维做到尽善尽美。和自己的投资对象相比,沈南鹏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熟知各个关注的投资领域的机会与风险,融合资本与技术,嫁接资本和企业家。

于是他的行程表像越冬的松鼠巢一样爆满。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之前,他刚从飞机场匆匆赶来;谈话结束后,他又开始一路小跑,准备接待即将来访的创业者。但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他的思绪却完全没有被这些散乱的事务所打扰,清晰缜密。

在沈南鹏看来,中国的VC/pe行业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如今才刚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经过房地产“黄金十年”对社会资本的虹吸之后,巨额的资金在过去两三年中开始纷纷涌入VC、pe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行业的覆盖领域已经变得更加广阔。与十几年前VC关注以互联网为主相比,景象大变。随着互联网向行业纵深发展,“互联网+”让各行各业都具备了从传统到未来的重塑机遇;伴随着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基因测序和治疗、智能硬件、新材料等众多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投资机构活跃的身影。

“十五年前互联网创业潮里诞生了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和携程一批优秀企业。今天创业的选择更多了,“热点”领域不断增加。互联网和医疗这些大行业里机会更加广泛,很多细分领域都能出大公司,全民创业的时代到了。”沈南鹏说。

与此同时,随着80、90后等互联网“原住民”的数量几何倍数增长,以及其中涌现的创业者在视野、阅历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这为注重优秀人才的创新行业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升级换代近在眼前,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技术能力强大的创业者。在投资领域成就事业最关键的几大因素全面汇集,成为了摆在资本面前的最大诱惑。红杉中国也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盛世”中将资本的触角伸的更远,探的更深。

在早期天使投资方面,红杉和最知名的天使投资者之一的徐小平深度合作,在天使期发掘优秀创业者;弘尚资产的成立,让红杉的资本和行业优势,在二级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一个目前中国投资界所少有的、内涵更加广泛的资本全产业链布局正在形成。

如果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方向,那么沈南鹏无疑是其中勘透未来的好手;如果说资本是推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那么红杉已经在配置全套助推动力系统。

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最佳创投人排名中,红杉资本入榜人数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保持领先,在国内的各项投资人评比中,沈南鹏也保持着长期的领先位置。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之一,沈南鹏用了怎样的方式寻找投资机会?如何看见和经营未来?红杉中国所推崇的全产业链资本运作体系,又具备怎样的特色和优势?

投资图谱

新技术大量改造旧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迅速被用户广泛所接纳。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未来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在这样蓬勃发展的产业环境之下,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丰厚收益的同时,助力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公司的快速发展,一批明星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获得成功。红杉中国的身影,无疑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沈南鹏和他的团队,究竟是怎样在五年甚至更早以前,就寻找到这些散布在各行各业的潜力企业?他告诉《英才》记者,在红杉团队的思维之中每个行业都应该有一张“图谱”。“在这个图谱中,哪些行业是正在高速成长的或未来可能高速成长的?对于那些尽管在经济组成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相对落后、成长乏力的产业,作为投资人我们没有必要去关注,这是我们过去十年来最基本的投资逻辑”。|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最佳创投人排名中,红杉资本入榜人数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保持领先。(左起:沈南鹏、周逵、计越)

以此为基础,一批新兴企业等成为了红杉的重点投资目标。当时虽然各类传统制造业企业风头仍盛,但红杉也果断放弃。“从市场套利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在2008年投资一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然后在2010年行业反弹的高点套现赚钱,完全没问题。但我们决定这不是我们的投资策略,对于一个基金来说,术业有专攻。我们希望投资的是长期持续发展的行业。”

2008年左右,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刚刚展开,建筑机械、各类传统制造业企业开足马力,增长速度迅速。以代表企业三一重工(600031.SH)为例,公司2008―2010三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平均增速超过70%,毛利率也分别达到了30%、32%和37%,呈现持续提升趋势,公司估值一度超过了2007年牛市的水平两倍还多。但是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不少企业增长和盈利能力都有明显下滑。

沈南鹏对《英才》记者表示,在当时,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增长甚至超过了消费和tmt,但我们没有选择他们,因为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未来5―10年里的增长在哪里。如今红杉资本大获其利的项目,很多也正是那个前瞻性角度为着眼点。

根据统计,2008年之后,红杉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每年投资频率都达30次或更多,其中涉及互联网应用的投资数量最多,占据了一半以上,唯品会、美团网、京东商城、奇虎360等项目早就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布局。在选择和取舍中,投资人对未来的掌控能力得到彰显。

如今,在描绘未来十年的行业版图时,互联网仍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占据了相当的业务比例。当然这也源于互联网概念的扩容――如今每一个使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去改变的传统产业,也被归入了互联网经济的范畴之中。

美团网Ceo王兴在互联网领域创业至今已经超过十年,亲历了互联网的范畴从端坐台前到移动互联的过程。他对《英才》记者表示,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至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用互联网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从而大幅提升了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生态型企业的估值水平。

电商和网络社交蓬勃的时代,红杉中国享受了前瞻未来所带来的红利。而在后互联网时代,沈南鹏和他的团队,又在他们的“经济图谱”中,看见了哪些有望在未来5、10年高速发展的投资机遇?

找万亿市场

在沈南鹏看来,如果要给现在增长最为迅猛、市场空间最大的新兴产业做一个排名,互联网金融、o2o必然名列前茅。他判断这些产业和房、车的互联网产业化机会一样,同属万亿级别市场。

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五年前红杉内部就已经做了相关的行业讨论和“图谱”研究,并制作了一些相应的投资策略。从2010年的市场环境来讲,并没有太多人意识到,这会是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产业。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红杉先后对雪球财经、拍拍贷、金斧子、随手记、富途证券、融360等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了投资。红杉在这个领域投资的成功,归功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

以市场容量的规模去寻找“大”方向,红杉近几年投资的另一个重点目标锁定在了o2o,也就是线下服务的互联网化上面。众所周知,红杉资本对王兴的美团网从a轮1000万美元的投资开始,到团购大战、发力多领域的o2o拓展,进行了长期、多轮的投资。

王兴告诉《英才》记者,红杉是其创业生涯中接触的第一家投资机构,在长期的合作中,红杉提供的资金是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以餐饮、电影多行业为代表的线下服务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开拓。

2015年1月18日,红杉等投资机构以7亿美元的总额完成了对美团的D轮融资,这样大手笔的投资让行业为之侧目,这也是红杉第三次追加投资。王兴向《英才》记者透露,虽然美团的o2o正处在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但鉴于线下服务市场的庞大,仍会有相当多的市场有待发掘。这笔资金将被用来继续拓展各类线下服务业的互联网化,以完善美团的生态化战略。

红杉的投入显然将面临全面的增值回报,美团在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深化之后,将向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也正在向更高级别跨越。

对于投资人来说,甄别总体空间、上升空间最大的行业,是投资决策正确的关键。正如沈南鹏所说,“一个行业,它现在正处于发展当中一个怎样的阶段,是否具有发展的爆炸力?这个行业整体规模有多大?这些是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红杉在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社交网络、医疗等市场空间巨大、发展速度迅猛的产业中广泛投资,在帮助这些高速成长的企业解决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在过去的几年中效益斐然。另外,除了红杉在“传统上”熟手的美国和香港市场不断有公司上市外,快乐购(300413.SZ)、万达院线(002739.SZ)、光环新网(300383.SZ)、联络互动(002280.SZ)等一批被投企业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新三板中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主营高端体外检测产品的深圳新产业(neeQ:800838),是红杉在医疗产业布局中的重点企业之一。2010年,红杉对新产业投资9500万元,占到公司股份比例的25%。

新产业董事长饶微博士向《英才》记者介绍,新产业所在的体外检测行业处在发展初期,产品利润情况好,销售供不应求,因此在产能方面形成掣肘。红杉在资本方面的合作以及在发展中起到的大力帮助,让新产业得以快速实现产能扩张,为公司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众多成功的投资案例,沈南鹏坦言对于过去十年红杉的经营,还是比较满意的。“在红杉参与过的200多个案例中,出现了一批非常不错的企业,而且最有价值的是出现一批行业的改变者,一批创新型的公司。”

整合全球资源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前不久,沈南鹏参加了ninebot与小米联合收购电动平衡车鼻祖Segway(赛格威)的新闻会。

这个“传统”产业中的新潮产品,如今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新型产品,如独轮电动车、电动踏板车等等。但产业的鼻祖Segway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在技术和销量上都没有能够进一步扩展。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沈南鹏认为主要是因为其成本一直难以下降。成本高,几万一台的接近于电动车的价格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故仅限于行业应用。

而相同的产业在中国表现则完全不同,大量的配件制造企业在深圳,供应链成本低,还有更多的消费用户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也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产量上升,成本下降进入良性循环。收购这个产业的美国鼻祖,也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个收购还是蛮有代表性的”,沈南鹏说,“现在的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你做的产品可能并不比美国人差,很多行业的产品也完全可以进入全球市场进行整合,做行业老大。不光在产品竞争上有信心,在资本上也没有问题,在股权和杠杆融资等方面,都可以获得很多支持。”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5

12年前,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特点是以海归创业为主,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大多以本土为主力,而且更为年轻。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潮流正在流行。

“移动”的机遇

在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看来,一个国家技术的发展,在一定时期有所谓的主导技术。“美国最开始投资芯片,投资pC,投资网络,然后投资互联网,基本上8年-10年换一个朝代。赌对的人基本上都能赚钱,现在的腾讯、百度都是12年前投资的。做创投要看对河流,移动互联网就是下一条河流,iDG已经投了20多家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熊晓鸽说。

移动互联网最早发源于2001年的日本和2004年的中国,美国是在2007年苹果iphone之后才逐步开始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目前全球还没有出现唯一的领先者。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机会。

UC优视董事长俞永福认为,移动互联网带给每个人一个重要的机会。经过四年的发展,目前,UC活跃的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作为全球第一个进入苹果appStore的第三方浏览器,UC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三大红利。第一是人口红利,相关数据显示,现在全球人口超过70亿,手机超过55亿部,但计算机只有12亿台,手机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必需品。

俞永福认为,2007年对苹果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年苹果公司完成了伟大的转变,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苹果公司抓住了人口红利给手机移动互联带来的巨大机会。以中国过去4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为例,手机上网用户从几千万上涨到3.88亿,市场扩大了5倍。

俞永福指出,未来5年还将有两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口红利,一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二是移动娱乐。纵观亚洲网游行业的发展,pC互联网优于美国网游的发展。预计到2014年,中国手机网游市场规模将会超过100亿元。

俞永福说:“在美国没有网吧,但在中国却会有网吧这样一个市场,这是因为互联网带给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用户最便宜的娱乐方式。看一场电影需要70元人民币,网吧一个小时只要1元-2元。”

俞永福所说的第二个红利是指平台红利。过去几年,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个体之间的竞争变成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平台的发展。

十年前,企业发展是依照传统的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企业一方面需要自行生产;另一方面对销售通路的建设也要亲力亲为。但是,现在前店后厂的模式正逐渐发展成为超市模式,即通过大型卖场渠道把产品更快速地传递给用户。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谷歌、苹果appStore等平台,在中国则形成了腾讯、UC等平台。在此基础上,能够让开发者更集中注意力开发好产品,而把通路的问题交给平台解决。

第三是全球化红利。虽然全球有超过55亿人在使用手机,而移动互联网用户只有11亿-12亿,发展空间巨大。中国3G用户的规模在1.7亿左右,显然并不是很大。中国上一代互联网公司,如新浪、搜狐、网易上市之初,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不过2000多万,到2005年用户数量达到了1亿时,这些公司才开始靠广告盈利。

熊晓鸽认为,移动互联网跟上一代互联网有很大不同。“移动互联网更多是给个人使用,同时这些人都是高端用户,教育程度跟上一代电脑用户不一样。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当中国手机3G用户达到3亿-4亿左右时,可能会出现引爆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移动时代的核心商业模式

艾瑞市场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认为,互联网通过传播信息吸引用户进而通过营销赚钱,是其商业模式的精髓。比如腾讯QQ,最初是个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之后逐渐发展为传递商业信息,两者搭载在一起,形成了腾讯的盈利模式。

在杨伟庆看来,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最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有7个核心要素:用户规模User、用户黏性Frequency、消费的信息影响力impact、交易距离Commerce、社区化Social、感知要素Sensation、移动互联网mobile。

互联网模式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是用户,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与公司的整体价值相符。其次是用户黏性,通过有效浏览时间这个指标观测用户使用服务和产品的频率。研究表明,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对即时通讯聊天、社交网络、浏览器等类型的应用时间相对长,即用户黏性强。

“评价一个互联网信息公司的商业价值,不仅要看用户,还要看黏性。”杨伟庆表示。比如压缩软件,虽然覆盖用户还不错,使用频率也还好,但商业价值并不高。

平台的信息影响力,即平台上信息承载的价值,意味着信息影响用户的消费能力。距离交易的远近会影响信息获得商业价值的大小。距离消费者购买行为越近,媒体传播信息就越有价值,淘宝就是属于距离交易最近的商业模式。在过去的一年,一淘网、美丽说等网站是成长最快的一批媒体,其盈利模式采用的是新型的商品导购模式,即用商业信息完成与用户之间的商品对接,价值非常明显。

社会化内容代表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信息的亲和力。社会化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另一类是类似于蘑菇街等社会化电商。感知是手机的主要特征,包括本地化信息、话筒、摄像头等新型要素功能,因此,手机的感知要素非常多元化。

尽管3G智能手机数量的增长速度很快,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终端,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集中于浏览新闻、即时通讯、搜索信息、阅读、玩游戏、影音娱乐、下载软件、股票金融、社区论坛等,真正用来做商务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6

互联网对营销最大的改变是传播与渠道。互联网工具论,主要是指传播的工具。互联网渠道论,主要是指销售的渠道。

互联网对营销带来的最大障碍是传播。因为传统媒体是可控的,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截止目前基本是不可控的。即使那些互联网时代的网红,也没有发现成为网红的规律。网红们还没来得及总结成为网红的规律,就被新的网红快速迭代。难怪罗振宇说网红“papi酱”要快速变现。

雷军就是一例。无意中,雷军成了网红,助推小米。当雷军觉得找到小米成功的规律,总结出“七字诀”等一系列规律时,雷军又被互联网快速边缘化了。也许从成了网红到被边缘化,雷军都是一头雾水。

互联网没有改变4p架构

无论互联网工具论、渠道论、本质论,都不会改变营销的基本要素。营销的20多个要素(营销变量),最佳整合架构就是4p。前不久,我已经发文说“4p是个万能架构”,意思是说4p是个分析框架,分析框架不因互联网而改变。今天我们的分析仍然沿用这个框架。

互联网改变了需求和产品形态吗?

互联网在四个层面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形态:

1.跨界整合几乎可以改变所有行业和产品形态。互联网的支持技术是微电子技术(it技术),微电子技术跨界,几乎能够改变所有行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产品。现在互联网企业可以轻易进入某个传统行业,如特斯拉、谷歌进军汽车行业。

2.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衍生出新的需求和产品形态。这点与机器和电力催生了工业文明,而工业文明作为一种生活形态,衍生了众多不同于农业文明的需求和产品形态。

3.互联网作为信息工具,是认识与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工具。比如,过去无论多么强调营销是发现消费者需求,但无论是消费者调研还是消费者洞察,都很难真正做到。现在的需求链逻辑,能够让社会的极客们以互联网为链接,在研发阶段深度参与,从而真正做到消费者导向。

4.互联网作为营销传播工具,要求产品本身自传播属性。互联网传播,商品本身就是传播的源头,这个时候对产品的要求自然高一些。那些在网上迅速传播的产品,本身一定是有特点的。如果没特点,即使有大咖传播,投资重资传播,可能也没效果。

至于自吹自擂的“极致产品”,互联网思维,不过是商业语言而已,商家可以说,读者别当真。

当然,在目前特定的情况下,互联网还在改变厂家的产品体系。过去,由于Ka与通路的定价体系不一样,厂家往往会有两套产品体系。现在有了电商,可能会有第三套产品体系。

互联网改变了价格体系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改变了”,并且形成了新的成本均衡。

只要互联网能改变成本体系,就能改变价格体系。至于现在产品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价格体系变化,与互联网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只是电商时代与“主流换挡”偶尔碰在一起了。

根据“零售商业轮转假说”,任何大型新兴商业的崛起,都是从“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开始的,都是有成本优势的,比如沃尔玛,都会带来商业的成本再均衡。

电商在中国是从低价开始的,吸引的是“屌丝”消费者。但是,电商现在也已经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电商价格高于线下已经成为常态。电商已经完成了成本再均衡过程,线下成本下降,电商成本上升,已经接近均衡状态。

但是,电商的成本均衡过程还没结束。C端电商的普及,形成了一轮成本均衡过程,B端电商才刚刚开始,B端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营成本会下降,会再次形成成本均衡。互联网改变了渠道体系吗?

互联网让渠道体系多样化了,这是不容质疑的。电商是渠道,某种程度上是对的。

电商渠道论曾经很有市场,也很有说服力。小米成功后,曾经有人说不需要传统渠道了,从2016年小米跌出行业前五,现在又在反思线上渠道的局限性。

互联网肯定改变了渠道体系,未来的渠道体系一定是线上线下共生。某个阶段可能线上突出一点,但单一的渠道体系是跛脚的。

过去,传统企业大致有两大渠道:一是通路;二是Ka。互联网改变了渠道体系。

一个渠道体系有四大参与者:厂家(F)、经销商(B)、零售店(R)、消费者(C)。这四个参与者,原来是纵向链接的,虽然也有跨环节的,比如直销,但毕竟只占极小的份额。

C端电商的出现,所有环节都可以与消费者(C)链接,于是,出现了F2C和B2C,如京东、天猫、白酒行业的酒仙网等;也出现了R2C,如社区电商;还出现了C2C。F2C、B2C、R2C、C2C,渠道环节肯定增多了。

B端电商出现了,有了F2B,如招商网;也有了F2R,如京东新通路、阿里1688;还有B2R,如烟台万商购、壹吉购、易酒批、批多多等,几乎每个行业都有。

归纳起来,厂家从原来的两大渠道(通路、Ka),增加了三个电商渠道(F2B、F2R、F2C)和一个微商渠道。经销商从原来的二个渠道(直供终端、直供二批),增加了二个电商渠道(B2C、B2R)和一个微商渠道。

厂家的环节从原来两个增加到六个,渠道增多了,总销量不一定增长,每个渠道的销量就会被摊薄。经销商从原来的两大渠道增加了五大渠道,而且可以借助电商跨区域经营,总销量是可能增加的。

互联网对营销的最大挑战是传播

互联网首先是传播工具,然后才是商业工具,商业源于信息不对称。但是,很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好像突然不会做传播了。

传播带来的是交易流量。做电商如果只会买流量是很难赚钱的,所以要学会自带流量。

流量从哪里来?新增流量从传播中来。

过去,传播是可控的,因为媒体是可控的,花钱是基本能够解决问题的。现在,互联网本身很难控制,花钱也控制不了。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商业,基本格局是由传播格局决定的。商业源于信息不对称,传播格局决定商业格局。

传统传媒(除了喉舌之外)基本上是寡头垄断的,寡头垄断决定了传播门槛很高,资金投入很大,比如央视。一旦产业格局形成,就很难颠覆。所以,现在工业多数是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大者恒大,除非行业龙头自身犯错误。

互联网出现后,出现了所谓的去中心化现象。屌丝逆袭就是因为去中心化后,逆袭门槛降低了。但是互联网也出现了更大的中心化现象,Bat就是超级中心,或称为互联网平台。

归纳起来,互联网对传播的改变有三点:

第一点

“硬广”基本消失了。传统传媒的垄断性,决定了即使硬广也有效,所以才会出现“最差的创意也有最好的效果”的广告现象。传统传播靠持续传播和强大的投入,就能够形成影响力,这样的现象在互联网上很难再现。

第二点

互联网流量,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了。流量总体上向Bat集中,形成了更大的互联网商业平台,规模再大的企业在平台面前也很小。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流量碎片化,给营销传播制造了障碍。碎片化的传播要“引爆”,成为网红,引爆流行,目前还很难找到规律。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7

从罗玉凤的个人炒作营销,到如今的网红经济变现趋势,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电商交易趋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简言之,网红经济就是一个社群经济的时尚演化。在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就指出一个令人惊讶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数据:淘宝上的百余家的女装红人各自拥有超过5000万粉丝,这些网红根据社交网络快速引发时尚风潮,借助粉丝经济形成新的一种商业模式,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top10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店铺。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从微博、豆瓣、美拍、快手等各个平台走红的人数都十分惊人,与第一代的网红们如芙蓉姐姐、罗玉凤等相比,这一代的网红,已经由一个社会现象转变成一个经济行为,如今的网红们,类似papi酱,艾克里里,叫兽易小星等,都是在享受到社交红利的甜头后,将个人的粉丝群体快速变现,寻找一个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换言之,网红们将粉丝群体的消费力量和自身优势产品结合到一起。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社群经济的助力尤其明显。粉丝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品牌消费力,让不少企业开始思考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依托于社群经济平台化的大趋势。内容营销时代的来临,迎来了个人品牌营销的春天,网红经济在社群平台转化成社群电商,用户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网红们之所以实现商业盈利,就在于各大网络红人辐射影响力,透过平台经营粉丝,有目标性地针对群体来进行精准营销。

网红们透过个人品牌影响力,赋予自身标识的产品灵魂,在庞大的粉丝基础之上,商业红利的背后是移动电商化的销售数字。小米营销模式的成功,就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成功变现。米粉强大的购买力和口碑营销,就是一个社群营销的标准典范,从社群崛起的品牌,以及从品牌到社群的反哺。

同样,互联网家电SKG就是一个典型网红营销品牌的例子,借助社群,抓住了社群时代网红与粉丝之间的情感共鸣链接,将品牌产品拥有更多的附加价值。SKG借助网红经济的粉丝经营能力,不间断制造自身的“网络红人”,这些网络红人带给品牌粉丝一些情感、文化、逼格等相关的共鸣标签,让品牌逐渐拥有深远的影响力。

依托于社群平台的格局,如何向网红一样实现品牌营销?现代企业需要做的是提升品牌号召力,构建粉丝经济基础,实现品牌红利。简言之,企业参考网红经济时代的模式,需要利用社群来形成口碑,孕育网红在社群的影响力,产生粉丝,创造品牌的号召力和购买力。

企业在网红经济时代的突围,需要:平台+品牌红人。

社群时代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传播形式的选择,社群平台的构建,也成为不少企业所关注的关键点所在,一个成熟社群平台的运营,对于企业品牌的经营来说,是开始的第一步。不论是网红借助如今新媒体吐火如荼的微博、微信,或者是美拍、秒拍等现有零成本的UGC平台,这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内容营销阶段。

网红是一个快速走红并被取代遗忘的群体,网络的零成本特质,不少网红此消彼长,不论是否同质化,网络均会快速过滤,高曝光率取代低曝光率,所以选择现成平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相对风险较高的选择。因此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开发自有平台,制造网络红人并选择推广渠道,但这伴随的是一个长期经营且红利预期不可知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笔不可忽视的一笔开发成本。

但近年来,不少企业选择透过现有的社群平台来实现品牌服务的推广营销,旨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快速实现品牌盈利。包括小云app(app.xiaoyun.com)在内的成熟平台,就是提供这一作用,以模块化组合的云端平台,为企业快速构建移动社群应用,让企业品牌快速在社群中形成影响力辐射圈。

一旦平台确立,企业品牌在平台上,确立一个品牌红人的形象,从内容营销到个人标签,与企业品牌调性相契合,以情感诉求打动用户,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这其中需要企业能够在平台端口精准掌握用户数据,而移动互联网,让运营者能够得到社群内粉丝价值的最大化,小云app将企业品牌的精准用户沉淀在社群内,构建品牌红人与粉丝群体的情感互联,不断挖掘品牌的价值,并在社群平台上不断扩大影响力。

越来越多社群平台的出现,为企业制造了一个品牌粉丝经营的基础,事实上,当企业认清社交移动电商的趋势。从社交到电商,社交电商时代的全面开启,企业制造自身专属的品牌网红,树立信任感并传递品牌价值,并在用户生态价值的可持续经营中,实现品牌红利。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不少传统的商业模式开始逐渐消亡,有“逻辑思维”这一类颠覆性商业模式,也会有“小云app”(app.xiaoyun.com)这一社群平台的既定基础,不论是小米,苹果,还是淘宝,其实背后都是未来营销主导的关键——社群经济。

网红经济对粉丝经济的流量变现,让人们看到了社群经济商业化的最佳突破口。以小云app这一移动开发平台为例,通过现有平台实现深度的垂直营销策略,从点到群的扩展商业空间,在品牌与用户中实现链接的价值,在粉丝的经营中,快速获取用户对品牌的反馈,逐渐调整品牌目标和价值的再定位和扩容提质。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8

(讯)2月10日上午消息,百度今日对外《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5贺岁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盘点了2014年四季度及全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情况,同时首次对00后的移动互联网行为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持续多年的智能机人口红利将于2015年结束,行业格局固化——Bat三家独大,并且开始“连接人与服务”领域展开正面交锋,老用户行为固化。在此背景下,正在崛起的00后开始逐渐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全新增量的他们,有着不同于老用户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或将成为打破当前固化格局的希望。

智能机人口红利将结束,Bat继续统治移动时代

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为移动互联网行业飞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土壤,不过根据百度移动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智能机大盘增速已明显放缓,季均增长率仅为6%,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6%和14%。在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后,智能手机发展的瓶颈期已经临近,报告预计,这一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于2015年终结。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进入了格局相对固化的阶段。在pC领域占据优势的Bat继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甚至优势比pC时代还要明显。报告显示,在移动端top20的app中,属于Bat的达到了17个之多,且这些app在移动端所占据的媒体时长近60%。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9

这是继2004年江西(井岗山)、2005年陕西(延安)、2006年贵州(遵义)、2007年广西(百色)、2008安徽(皖南)之后成功举办的第六届活动,也是“红色故土行”起程以来参与层次最高,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新浪网Ceo兼总裁曹国伟、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网易公司Ceo丁磊、空中网Ceo王雷雷、凤凰卫视副总裁、凤凰新媒体Ceo刘爽、优酷网创始人古永锵、中华网总裁王晓辉等中国互联网的开创人物、领军人物齐聚三湘大地。

短短六天时间,34家网络媒体的80余名高层管理人员行程1000多公里,在长沙、湘潭、常德、张家界、韶山等地瞻仰伟人故里、参观革命遗址、祭奠伟大领袖、开展主题活动、举行专题研讨、捐赠农村小学,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领会革命精神,体验改革成就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全面提升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红色故土行的“北京模式”

红色故土行,作为北京网络媒体界已举办过6届的活动,在业内特别是网站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了相当口碑。从最初的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等几家门户网站20几人,到如今的近40家网站80余人,从西祠胡同、西陆网、博客网、博联社等论坛博客型网站,到和讯、金融界等财经专业门户,到优酷网、酷6网、六间房等一批视频网站,再到今年无限讯奇、卓望互联网等手机无线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次加入,队伍人数、结构的变化真实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每次红色故土行地点的选取和主题活动安排,组织者都别具匠心。2004年、2005年奔赴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延安,接受革命洗礼;200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来到革命圣地遵义,缅怀长征精神,召开“长征精神与网络传播研讨会”,通过了《北京网络媒体遵义宣言》,开通了我国首个全面解读长征事迹和精神的网站――“中国长征网”,

2007年北京网络媒体前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百色,召开了邓小平理论与网络文化建设研讨会,追思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探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共同签署了《北京网络媒体百色宣言》,要“传承百色精神,振兴民族互联网事业”。

2008年,北京网络媒体代表来到安徽皖南,在神圣的新四军将士捐躯之地,通过《云岭宣言》,并承诺:作为负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北京网络媒体,一定要大力传播优质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一定要出色报道奥运,扩大中国影响。切实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提升内涵创新形式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活动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同志的家乡――韶山。围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新中国的艰苦奋斗史,带领大家真切触摸历史,感受祖国变化的今昔。代表团在长沙参观了同志曾经工作、生活、学习和战斗过的岳麓书院、湖南省立第一师院旧址、橘子洲;在韶山参观故居、遗物展馆、滴水洞;在韶山广场举行庄严的祭奠仪式,向铜像敬献了花篮;在张家界参观湘鄂川黔苏维埃纪念馆。在韶山举行了“继承革命传统传播韶山精神”主题研讨会。

“红色故土行”活动是由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最先创意、并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北京地区各网站大力协作、各省、自治区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的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教育,提高网络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发挥北京网络媒体的宣传优势,积极宣传革命老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程邀请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方面专家提供培训和教育,到红色故里缅怀先烈、接受革命洗礼和心灵净化。

今年4月20日代表团一行启程到长沙,恰逢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日子――15年前,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人世界互联网;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网站的高管也感同身受;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能够来到韶山,加之很多人对同志的特殊情感,使得韶山主题研讨会开得格外生动,成为今年活动的一大亮点。研讨会上,同志的堂侄毛岸平向全体团员回顾了早年在家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以及建国后回家乡鼓励家乡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往事。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同志在研讨会上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亲自率团参加今年全程重要主题活动并在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同志与代表团的见面交流活动、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代表团的见面会、以及本次活动“继承革命传统传播韶山精神”的主题研讨会上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彭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到网络媒体行业发展的现状,深刻阐述网络媒体的重大责任,从国家最高领导部门层面对网络媒体传播新闻信息提出严格要求,展现了政府管理部门、管理者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殷切期望,使网站高管备受鼓舞与感动。

会上,网站代表们纷纷就如何继承和发扬“韶山精神”畅所欲言。新浪网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首先发言讲述了对韶山精神的体会。中华网总裁王晓辉全程参加了六届红色故土行,他说:“个人的价值要与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幸福只有建立在民族幸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是一脉相传的,而作为网络人员,应组织更多的人来学习韶山精神,让网络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参加了五届红色故土行(因2008年搜狐团队要报道奥运圣火珠峰传递,活动时间冲突遗憾未能参加),他坦诚正是参加了这个活动,才激发了他关注、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兴趣;红色之旅就是寻根之旅,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发展的根。中搜网总裁陈沛认为,“我们来学习革命传统、学习韶山精神,同时也是在吸取勇气和智慧的力量、互联网发展和中国革命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经济危机也是一次新的机会,是东方文明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网红;消费;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学

1994年4月20日,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的接通,中国的互联网正式到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对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正如塞尔日・莫斯科维奇(Sergemoscovici)所言,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历史合理性。纵观媒介演变历程,每种媒介形态必然会造就符合该形态的产品,而互联网与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红人。“网红”现象已经成为极具谈资的社会文化现象,被大众消费着。“网红”的产生离不开媒介的更迭与演进,网络与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其产生提供了呈现的舞台,但若是仅将“网红”的流行归结互联网的进步与发展未免有失偏颇,因为网红现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经济形态而存在着,将其置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中,便不难发现其蕴含的深层的社会意义。

一、“网红”文化及其文化消费

网红,即网络红人的简称。“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网红”现象不是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从九十年代末,拥有较高文学素养,以自身的文学作品获得受众追捧的韩寒于安妮宝贝,再到凭借着专业推手团队,靠着噱头、“审丑”而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和凤姐,直至现如今依托着时代的变化,拥有800万微博粉丝,身价估值3亿元的papi酱,中国的网红文化发展进入到了网红3.0时代。

作为网红3.0时代的代表人物,papi酱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6年3月,papi酱拿到了由罗辑思维、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1200万元投资。2016年3月21日,逻辑思维公布了其与papi酱的具体合作,即拍卖papi酱视频贴片广告,并有逻辑思维全程策划监制服务。2016年4月21日,逻辑思维即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新媒体的第一次广告拍卖会”,门票高达8000元一张。业内人士预测,papi酱估值可能已达到3亿,实现了从“低配版苏菲玛索”到“互联网时代的鲁迅”的转变。[]

二、“网红”文化消费的因素分析

“网红”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草根的、浅显的、大众的通俗文化。不同于文字时代的网红,新时代的“网红”文化更多的是对于“肉体”“欲望”等的感官性消费,消费者在其中获得听觉冲击、视觉愉悦等感官享受。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庞大的消费者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满足的是自身最低层次的、自我的生理需求,是一种单纯的消费。除了单纯的出卖自身身体、满足大众性的网红,还有许多通过网红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满足受众审丑、娱乐、窥视、猎奇、吐槽围观等心理需求,。正如费克斯的两种经济理论中对于“文化经济”的阐述,文化经济流通的是意义和,显示了消费者的解码差异。由此可见现代的“网红”文化,“网红”个体成为了生产者,“注意力”与“”成为了商品,而无数网民则是其消费者,“网红”文化消费的剧增可以视作是庞大的社会群体对于自身初级需求的满足。[]

互联网与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消费物质实体性逐渐从消费中剥离,在互联网社会中,大众将物质性的消费转向了符号沉浸。“网红”作为网络社会中的流行符号,对其的消费本质上是对于符号的消费,是对“网红”作为符号的事件、内容、议题观点、商品、广告、游戏等实际或虚拟的消费,是消费社会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结合。在互联网中,各种事物都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网红亦然。网红”对其产品如议题、风格、主张以及自身标签,以文字的、语言的、非语言的、视觉的、听觉的象征符m行编码和意义输出,聚集围观的网民根据各自爱好,在消费中进行解码,以获得等需求。

“网红”文化究其根本是一种“亚文化”,如对木子美等的围观消费显然是对主流文化是相违背的,但是其却不乏年轻群体的追捧,而这正是“网红”文化所代表的个性特征,体现且满足了后现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心理,在消费吐槽、恶搞、嘻哈、喧闹、性向、二次元等个性文化中的自我满足。此外的对抗、逆反等心理,也使得部分“网红”文化虽然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悖,却仍有不少拥护者。有统计显示,“网红”的受众中有73%属于19岁以下的青少年,其成长中伴随着本能欲求、心理需要和归属认定,这也恰是其成为“网红”文化消费者的原因所在。

三、“网红”文化消费的影响

“网红”文化能够不断发展,也就说明其作为一种“亚文化”而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一方面,“网红”文化很好地满足了一大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无论是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的满足,还是众多年轻群体所追求的个性差异,都能通过对“网红”文化的消费得到一定的满足,另一方面,“网红”文化代替了各种社会群体发声,众多“网红”对于社会现象的吐槽与批判,以及由此形成的消费者间的共鸣与网络舆论,必然会对于现实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对于社会上恶性事件的批判,凭借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必然会引起更大范围内的网络舆论,对于事件的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扩大社会民主。以及巨大的“网红”文化消费所带来的“网红”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的“网红”文化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然消费对文化意义的丰富与繁荣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正如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所言,大规模的传播意味着内容被非语境化,内容便失去了“灵韵”,每被复制传播一次,意义就衰减一次。[]而随着“网红”文化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网红”及文化传播内容的生产制造也变得批量、程式化、同质化,这种机械复制的文化形态如批量的网络“女神”,本质与工业产品无异,而这样的文化也就失去了发展的能力,成为一种僵化的,刻板性的存在,这样的文化与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被社会大众所抛弃。另一方面,文化工业带来的是娱乐至死,“网红”文化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低俗文化,而对于低俗文化的过度消费必然会破环“网红”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多量的低俗文化将降低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郑文聪《“网红3.0”时代的特征及受众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6期

[3]王玉、崔璨、高思佳、钱雪伦《从“网红”到“网红经济”的跨越――以papi酱为例

》[J]现代经济信息,2016

[4]夏建中《消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