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4:50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1

一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发展先导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型”小城镇的定位,坚持农民建房向城镇规划区、中心村和聚居点集中的原则,按照规划建设完成了团结村、凉华村等新型村庄的建设;二是紧抓马东公路改建机遇,将场镇对岸何家坝河滩争取为弃渣填埋场,待公路建设完工后,原本低洼的河滩将与现有建筑用地连片,经住建局同意,规划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新增储备用地100亩;三是严格土地审批程序,坚持先批后建的原则,打击违法乱建2户。

一是对房屋的建设严格按原则、按程序办理。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严把审批关,严格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实行村建、国土、执法等部门人员的例会审核制度,集体讨论、联合把关,积极协调处理建房过程的各种纠纷矛盾,在规范建房审批程序,公开、公正推进审批工作的同时,在不违反总规的前提,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建房需求,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审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发现隐患有处理,有跟踪督查。三是以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为契机,加大了全镇乡在建房屋的巡查、处罚力度,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打击和处罚力度,集中力量清理和整治已建成的违法违章建筑,严格把关公路两边退让管理。四是联合各部门组建场镇秩序管理综合执法队,负责对场镇规范性整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基本保证了街道交通畅通。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未开工的项目,如无特殊原因,要迅速启动,已在建的交通、饮水、市政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场镇风貌改造,通过争取项目资金170万元,在桥楼子修建停车场一处,解决了该处常年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同时,__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近期将进场施工;二是注重项目建设管理。高度重视项目质量工作,实行项目建设业主负责制。对项目建设中已暴露出来的问题,由业主代表负责组织迅速予以整改,确保建成人民满意工程、人民放心工程。严格按进度进行拨款,不允许超拨资金;三是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验收组按规定按规范会同施工方进行竣工验收。过去已实施项目,要按县委、政府要求,及时报送审计结算资料;四是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完成马(鹿)东(河口)公路改建征地181.4亩,房屋拆迁户已有两户签订了拆迁协议。

2014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截流增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我镇的城镇化建设,与去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近3%。今年以来,我镇的集镇道路工程先后完成了新场镇、老场镇的改造提升,维修了人行道、完善了地下水网;配置了垃圾箱,切实做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定时清运,改善了场镇的卫生环境,镇容得到了整洁,赢得了居民的称赞;加大集镇及新村点亮化、美化力度,全年新栽、补栽路旁绿化树500颗,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增设路灯20只;通过大力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高山群众饮水难题;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了集镇对周边辐射和集聚能力,提高了吸纳农民变居民的承载能力。

完成了跃进、团结美丽新村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人居环境。加快高山及外来户入住居民聚居点,繁荣了新村的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农村人员向集镇人口的转移,不断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十;新四化;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

abstract:throughtotheChineseurbanizationtheoryandresearchreview,summedupthenewurbanizationputforwardthefivestagesofcourse,madeclearourcountryoverallconstructionofnewtowntochangedirection,establishnew-styleindustrialized,informatization,towntochang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developmentpath.

Keywords:newurbanization;eighteen;new4change;Chinesecharacteristics;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path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199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30.4%,按照诺瑟姆S型曲线的规律,我国将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进入城镇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及时的调整策略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镇化显得尤为紧迫,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探讨开始在学术界出现。例如:2003年7月3日,中央党校调研室谢志强教授在《社会科学报》发表题为“新型城镇化: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新选择”开始探讨新型城镇化道路。

从2003年十六大开始,中央逐渐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明晰,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到新型城镇化全面指导“十二五”规划,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2003年10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城镇化率达到37.7%,全国城镇化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讨论开始在全国暂露头角。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首次将新型城镇化的雏形——“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并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作为其初步内涵。

第二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总书记提出“新四化”倡导新型城镇化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使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概念。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对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的理解,以及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四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被称为“新四化”。2006年在各省的“十一五规划”中开始出现了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专门论述。

2007年5月17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优化城市布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讲话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到了统筹城乡建设的高度。

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新四化”的主要内容郑重提出,将新型城镇化摆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奠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地位。

第三阶段:十七大确立“新五化”,利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城镇化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提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型城镇化列入“新五化”范畴,全国新城镇建设进入崭新阶段。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在各省的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会议上,都将“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七大重要指示加以推进。在此基础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向全国进行了推广。2009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调“探索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是建设领域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0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专程到全国市长研修学院讲授了《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政——如何应对我国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他提出六大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城市优先发展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高能耗的城镇化到低能耗的城镇化、数量增长型到质量提高型、高环境冲击型到低环境冲击型、放任式机动化到集约式机动化、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到社会和谐的城镇化”等六方面内容。

十七大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与建设路径,在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发展的道路上达到了理论的集大成。

第四阶段:新型城镇化深入指导“十二五”实践

2011年制定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开始全面指导全国城乡建设。

其后,在各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均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在各省展开实践。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8月,《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提出珠三角要“率先建立新的规划建设模式,在空间资源配置上遏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引导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高聚集、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1年1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明确新型城镇化指导全省的城镇化建设。2011年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继续“制定推进广东省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此,广东省进入到全面推进“广东省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

第五阶段:十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新四化的融合共进

2012年11月,党的十胜利召开,会议肯定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指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并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报告肯定了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并为未来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协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从2003年至今,中央不遗余力的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及实践,前后历经四个阶段,新型城镇化经历了从提出概念意向到逐步发展概念内涵,从拓展内涵到完善理论,直至全面指导全国城乡建设的过程。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发展反映了中央在城镇问题上积极审慎的态度,各省市的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勇于求证、勇于实践的精神。新型城镇化的积极实践也必将反过来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完善其实施路径,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参考文献: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3

>>武陵山片区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思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实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的新特征信阳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的乡村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思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皖北城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原经济区视域下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民福利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城规划实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养老问题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eB/oL]..

[5]黄柏权.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的三大路径选择[J].中国民族报,2012.5.11,第005版.

[6]黄海霞.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2).

[7]黄忠彩等.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问题调研报告[J].民族论坛,2014(3),总第343期.

[8]张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成为支撑点[J].中国经济时报,2014.6.20,第002版.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4

7月26日,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强调,新型城镇化既是当前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要坚持从省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海南省将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的原则,规划和实施一批城镇化重点项目,突出扶持建设50个左右的特色风情小镇。据了解,今年省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人民币,重点扶持海口云龙、文昌龙楼、定安龙门等特色风情小镇的基础建设。

从海口市出台《关于探索统筹城乡示范发展的建议方案》到全省制定《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建设“统筹城乡示范镇”到扶持特色风情小镇。仅2013年上半年,无论规划还是实践,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成了海南省经济工作的热点和重点。

为此,海南省还聘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着手共同制订《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相关规划。由海南省政府印发的《2013年海南省科学规划年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科学规划年的10项大任务,其别强调要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专门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和《海南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也是当前海南省实施科学规划,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截止今年年底前,海南省还将完成《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定稿。

聊城30多项考核指标

山东省聊城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聊城城镇化率要达到50%左右。其中,今年要达到43%,2014年要达到46%,2015年最终实现50%。这样算来到2015年,聊城中心城区将实现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的惊人目标。为此,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要求每月1日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其中,今年县市区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数、月新增)、建成区面积(总数、月新增)、城市建筑面积(月新增、同比增幅)、城乡建设投资(同比增幅、城市建设投资、村镇建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幅、新增廉租住房补贴户数、新增廉租住房开工套数、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套数、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套数、限价商品住房开工套数、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套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套数)、城中村拆迁、农村社区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示范镇建设补助资金投入等。

针对今年,示范镇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规划编制(如产业布局、道路、供排水、绿化、消防等专业性规划编制进度)、城镇建筑面积、道路工程、园林绿化(完成投资、公园绿地建设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目前,聊城有14个省、市级示范镇,全部示范镇的城镇化工作情况,均由所在县市区汇总后上报。这14个省、市级示范镇,分别包括5个省级示范镇和9个市级示范镇。2013年,市直城镇化工作涉及部门就有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等主要部门。

四川户籍改革先行

7月底,记者在四川省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新闻会上获悉,继成都实行居住证制度后,下一步四川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户籍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名制人口管理制度。

在户籍改革方面,四川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都曾提出过实现城乡统一户籍的改革计划。在今年6月,发改委提出将在全国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四川则更进一步,宣布除成都市和民族地区外,全面放开全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限制条件,种种改革信号和动态情况无不明确地表示户籍壁垒正在被破除。

包括居住证政策在内的户籍改革,首先作用于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四川目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这一旨在平等权的居住证制度,对于四川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而言,将构成直接的推动力。更值得肯定的是,相较于传统的“城镇化”路径即新农村改革,这种在户改上作文章的城镇化策略,因其直指人口的市民化,而更具有张力和实际性。我国以权利和公共服务先行的方式助推城镇化,将有效地避免传统城镇化策略造成的权利落差,让落户更容易、权利更平等。对应着一个不同以往的思路,稍加思索可知,其结果必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重庆推进“产城融合”

作为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重庆市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今年年初,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区县调研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曾反复强调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部署,在遵循“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突出特色和集群发展”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质量与发展并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更安定、更温馨。“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是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开展“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步伐,努力实现人、城、产业和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并进、共融共生,让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安民利民、富民惠民的过程。

重庆的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集聚融合。为了促进产城融合,使“孪生姐妹”的成长相得益彰,重庆力图通过促进产业、城市、生活与社会等功能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融合集聚。由此可知,“产城融合”正成为今年以来,重庆各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实践也证明,“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城镇化的扩容提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必然会给环境带来挑战。认真解决资源短缺、环境脆弱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建设低碳都市、绿色城镇,是城镇化提质的核心策略。为了向“绿色”要效益,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今年以来,重庆市新组织实施绿色建筑22余万平方米,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283万平方米,悦来生态城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中冶赛迪大厦也成为重庆首个“绿色建筑”。

海南建50个风情小镇

7月26日,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海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强调,新型城镇化既是当前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要坚持从省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海南省将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的原则,规划和实施一批城镇化重点项目,突出扶持建设50个左右的特色风情小镇。据了解,今年省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人民币,重点扶持海口云龙、文昌龙楼、定安龙门等特色风情小镇的基础建设。

从海口市出台《关于探索统筹城乡示范发展的建议方案》到全省制定《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从建设“统筹城乡示范镇”到扶持特色风情小镇。仅2013年上半年,无论规划还是实践,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都成了海南省经济工作的热点和重点。

为此,海南省还聘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着手共同制订《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相关规划。由海南省政府印发的《2013年海南省科学规划年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科学规划年的10项大任务,其别强调要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专门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和《海南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也是当前海南省实施科学规划,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截止今年年底前,海南省还将完成《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定稿。

聊城30多项考核指标

山东省聊城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聊城城镇化率要达到50%左右。其中,今年要达到43%,2014年要达到46%,2015年最终实现50%。这样算来到2015年,聊城中心城区将实现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的惊人目标。为此,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要求每月1日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其中,今年县市区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数、月新增)、建成区面积(总数、月新增)、城市建筑面积(月新增、同比增幅)、城乡建设投资(同比增幅、城市建设投资、村镇建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幅、新增廉租住房补贴户数、新增廉租住房开工套数、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套数、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套数、限价商品住房开工套数、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套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套数)、城中村拆迁、农村社区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进度、示范镇建设补助资金投入等。

针对今年,示范镇城镇化工作考核指标项目,主要有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规划编制(如产业布局、道路、供排水、绿化、消防等专业性规划编制进度)、城镇建筑面积、道路工程、园林绿化(完成投资、公园绿地建设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目前,聊城有14个省、市级示范镇,全部示范镇的城镇化工作情况,均由所在县市区汇总后上报。这14个省、市级示范镇,分别包括5个省级示范镇和9个市级示范镇。2013年,市直城镇化工作涉及部门就有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等主要部门。

莱芜3年实现60%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5

【关键词】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镇化建设对策

党的十大报告对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报告指出了今后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报告可知,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银行金融机构的不断支持,由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差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通过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更好地获取利润、提高竞争力,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对比

截至2013年4月末,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38.3万亿元。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4月份总资产额为256.0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30.1%,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18.5%;总负责额为241.8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30.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18.7%。大型商业银行4月份总资产额为593.5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8.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2.9%;总负责额为551.3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8.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2.7%。,具体情况如下表:

通过表1可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其总资产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占比重中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因而对于中型股份制商业来说,在制定关于支持城镇化建设时其对策要具有针对性。

二、加强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抓准切入点,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把握金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加强与证券、保险、投资基金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网络结算与服务、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结算、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代收保险费、代支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等业务领域,增加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更要适应金融需求个性化发展趋势,就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实现信贷多样化

商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面向城镇服务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提供资金扶持。关注并支持副中心城市发展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满足其他县城、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服务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积极发展文化金融,着力加大对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等重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突出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的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商标权、著作权、影视版权和文化资源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

(三)以金融惠民为根本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促进城镇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创新信贷品种,灵活运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做好对创业农民工、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人员向城镇转移。

(四)鼓励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融资方式

为了满足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带来的各类融资需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要适时选择,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诸如出口信贷、境外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对外劳务承包贷款、票据贴现、保理业务等新型信贷形式的优势。更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探索更多的具有特色的融资手段。例如开办土地储备贷款、开办集合资金委托贷款等创新性城镇建设融资手段。

三、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围绕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加大创新力度,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城镇化业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秋霞,饶海琴.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7).

[2]张丽丽.商业银行要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J].投资与合作,2013(2).

[3]常戈.关于商业银行加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3(2).

[4]白雪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商行的机遇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3(3).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6

一、四年来首次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房地产业从“超高增长”转入“稳态增长”大局已定

《报告》将今年GDp增长的目标由去年的7.5%下调到7%左右,失业率由去年的4.6%下调到4.5%,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没变。其中透露出三点信息:第一,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三年中央对GDp的增长目标都是7.5%,今年首次主动下调0.5个百分点,意味着政府正逐渐淡化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二,GDp预期目标是7%左右,而不是外界预测的7%,这显示出政府要力阻从之前过度“唯GDp化”转为过度“去GDp化”的倾向,同时也表现出政府更希望今年GDp的增长在7%以上。第三,GDp增长目标下调,但对就业目标却稳中有升,说明政府在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就业和增长的需要,力图保证宏观经济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由于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发展是相依相存的关系,而中央在近四年来首次主动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向正式由“速度”转向“内涵”,已经处于调整周期内的房地产业再无翻身爆发的可能,未来“稳态增长”将成为房地产业不得不接受的“新常态”。

二、再次强调城镇化的地位与作用:房地产在其中依然有发展空间和“掘金”机会

《报告》提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4.77%,但相对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产业兴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但住房和基建依然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报告》再次强调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味着在下一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尽管房地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减弱,但围绕更好地满足人的居住和生活的房地产需求依然存在,未来房地产也将从中获得理性的增长空间。

《报告》再继续强调城镇化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对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这意味着未来一线城市全面放开限购的可能性较小,而三四线城市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惠顾和资金支持。由于过去在房地产业野蛮增长的十多年里,不少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的过度开发积累了大量的库存,未来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向三四线城市的倾斜,部分城市的高库存现状有望得到缓解,而实力和眼光兼具的开发商甚至很有可能在农民市民化、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机遇中掘出宝贵的“黄金”。

三、房地产由“调控”转“支持”:今年市场有望止跌企稳并温和回升

今年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与去年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并未出现“调控”、“抑制”等词汇,而是用了“支持”和“促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是自2000年至今的最低值。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滑拉低了经济的增长,2014年GDp的增速仅为7.4%,创下了24年的新低。而进入2015年后,1月份房地产下行的态势依然在持续,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下降的有69个,上涨的城市仅有1个。从企业来看,包括万科、恒大、保利、中海在内的10大房企1月的销售金额环比下降58.4%,销售面积环比下降51.1%。《报告》中的“稳定住房消费”意味着政府不会放纵房价的大幅下降,“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实际上允许地方政府救市,而“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则预示着二套房贷极有可能全面放松。综合这几个转折性的政策分析,中央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前提下,放松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空间,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保证今年的经济增长不再重蹈去年的覆辙。由此可以判断,两会以后,无论地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会出台对房地产利好的政策,今年房地产市场不仅有望止跌回稳,还很有能温和回升。

四、创新保障房供给:消化目前巨大库存所积压的房地产泡沫风险

早在2014年底,住建部就已经开始推广地方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房的新模式。在今年的《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而这一举措提出的背景,是楼市庞大的库存积压所导致的泡沫风险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内难以化解,从而对处于转型期的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威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76292亿元,较2013年下降6.3%,这一增速比上年则大幅回落了32.6个百分点。在商品房销售萎靡的同时,库存却大幅增加。20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2013年末增加12874万平方米,增幅达26.12%。通过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房,一方面可以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政府回购既缓解了开发商的资金回笼危机,又消化了楼市库存,同时对稳定住房消费也有积极作用,可谓是“一箭三雕”,化解了房地产泡沫风险。同时,《报告》还提出要“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城市战略布局和业务模式选择也具有指引意义。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7

要点1:《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36条具体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推进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三是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四是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六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七是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九是健全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机制。《意见》强调了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亟待加强。

要点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6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非本地户籍承租人可按照《居住证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申领居住证,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意见》要求,要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支持公租房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给予租赁补贴。此举是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点3:《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

2016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方案》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将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

要点4:《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印发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五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二是协调惠农,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三是绿色兴农,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四是开放助农,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是共享富农,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在发展定位上,《规划》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同时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

要点5:《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自2015年下半年国家将旅游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领域以来,首批1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已完成审核进入拨付程序,第二批120亿元建设基金的申报工作也正式启动。重点支持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小城镇和新产品、新业态项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功能领域不断拓展。

要点6:《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出台

2016年6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方案》对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进行了部署,旨在统筹优化三地Y源配置,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积极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业提质增效,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的提出,意味着“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提速。

要点7:特色小镇建设接连迈出新步伐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也被提上日程。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要点8: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上半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建筑水平、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16年11月11日,我国第一本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年度综合发展报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16》正式。在国家政策引领和支持下,我国各省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截至2016年6月,全国已经有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

要点9: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计划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2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合理布局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地下管网,推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12月20日,全国147个城市28个县已累计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5公里。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8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其特征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迁徙的过程,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二是城镇数量的增加。城镇化是社会经济以及文明程度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人口比例不断下降,非农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从而形成了城镇数量以及人口的上升。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建立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互动、节约能源、生态保护以及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念,其核心内容为农村与农民,以实现农民生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平等化为目标,并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共同分享。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建设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范围涵盖农民,注重农民利益的保护,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手段实现城镇化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单纯是城镇人口与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通过产业支撑、居住环境等各种民生建设手段实现城乡转变。第二,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保护。更加注重运用绿色环保、集约智能的科技方法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基于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概念以及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新型城镇建设对产业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对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要求两方面:在产业布局方面,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要求转变传统的人口由农村单纯向城市集中的模式,要求发展农业产业以及符合当地经济情况的产业,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求城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这就要求产业结构的转变,鼓励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入城镇化建设队伍中。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城镇化建设历史过程,不难看出产业支持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经验同样显示良好的产业支持能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由部分失败经验也可以看出,单纯凭借“人造”城区是无法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城镇化建设实质是生产要素不断积累的过程,并最终实现区域的产业化发展。

审视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不难发现我国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率的不协调。根据国际经验,一国城镇化率大概是其工业化率的两三倍,然而根据2013年国家发改委报告,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3.37%,而工业化率约为48.5%,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我国城镇化率落后于工业化率。第二,我国产业布局与城镇化建设割裂,由于我国自1978采取了非均衡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也向东部发达沿海地区倾斜,非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极度不平衡,产生了东部地区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而中西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这种极度不平衡的产业布局使得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候鸟式”迁徙,加大了我国城镇化难度。第三,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体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生态、集约智能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综合上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产业布局与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因此,我国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影响城镇建设的首要因素,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将为其带来崭新的发展空间。

三、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分为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规划两部分,针对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分别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城镇建设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1、构建全面均衡的产业发展布局,带动农民就近就业

上文提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农民,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农业发展问题、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农民收入的多少;农民就业是农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也就成为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的首要任务。基于以上思路,本文提出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建设,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机制,通过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产业化是指根据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对农业生产实行产业化生产的经济模式。根据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以及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地将农产品的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统一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将农村传统的半自然经济状态转变为完全的市场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生产经营的社会化以及规模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建立以城带乡的模式,建立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以及城镇化。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最大障碍莫过于体制障碍,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在历史时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格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产业化的要求。这种单独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严重束缚了我国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期施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只会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向城市转移的格局,使得农业生产力低下,给农村城镇化建设带来巨大阻力。

农村产业化的实现需要市场多部门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金额,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以及制度保障;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优秀的资本技术投入我国农业经济当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以及资本支持;以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从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投入农业经济技术的开发研究当中,加大政府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可及支持。其次,企业部门要借助政府部门的政策优惠,积极投入农业经济活动中,积极寻找投资回报率高、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并根据当地特色产品努力创建农业特色品牌,加强农业生产企业的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当地农民就业。最后,农民应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认识农业经济产业化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发展引起的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配合政府的政策引导,积极参与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建设当中。

2、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机构,推动城镇建设步伐

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建设要求以绿色、智能、集约的生产方式进行城镇建设。这要求城镇化过程中,要以绿色环保节能的模式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以最低的环境资源代价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要具备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积极进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建筑材料等技术方面的创新活动。

首先,要加大对从事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绿色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政府应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从事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发展,大力扶植该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对高新技术的科研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结合普惠金融的时代要求,构建惠及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的扩大,发掘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加大新能源、能源循环利用产业的科研投入。新型城市建设要求以绿色低碳为生态文明理念,加大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能够有效解决因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解决能源危机的产生。

其次,注重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中,加强生态宜居工程建设。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要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要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为目标,积极开发运用新能源技术,减少能源损耗。在城市工程建设当中,注重运用节能环保材料,如通过屋顶绿化等生态工程方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补偿。在城市市政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土地、水等资源的合理集约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集约型城市,建立一个紧凑型的社会,逐步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方法融入都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注重能源的可再生以及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

【参考文献】

[1]朱桢博、李嘉林:西南地区小城镇产业规划分析[J].山西建筑,2012(28).

[2]许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13(4).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9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基本对策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乡互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引领,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农业现代化为保障,以城镇化为关键的新型发展道路,通过城镇化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互动协调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报告指出,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必由之路,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而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这五个层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

首先,城镇化缺乏信息化的引导。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建设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引导,使得在城镇化建设中耗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致使城镇化效率低下。其次,城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由于城市内部的产业功能与分工不够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工业化缺少对城镇化建设的服务功能;同时,由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也难以对工业化提供需求支撑。最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实际劳动力减缩,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村人口在收入水平和享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仍然落后于城市居民。

(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而不断推进的,不解决二元户籍分割的现状,农民进入城市后,身份得不到保证,难以在城市安身立命。同时,由于农民受到户籍、购买力等因素的制约,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造成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农民丧失劳动积极性,社会秩序紊乱。[1]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长期以来使人口流动处于凝滞状态,阻碍了劳动要素的的自由流动,抑制了社会有机的活动,造成城市化进程的迟滞,从而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村人口贫困加剧,最终导致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观取向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四起,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政府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社会文化精神的建设置之不顾;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扭曲,注重对物质利益的索取,忽略了自身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导致城市精神和价值追求不同程度的衰落。一个价值观扭曲、文明程度不高的城市,是很难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所以,价值取向的偏差甚至衰落,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及长远发展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阻碍。[2]

(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管理与规划缺乏系统有序性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态势,政府缺乏对城镇化建设的有效监督和指导,实施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城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严谨性。不少地方政府只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和城镇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与管理。此外,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协作机制,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问题无人问津,甚至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等现象。

(五)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

在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不顾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约束,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首先,森林植被减少,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次,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自然资源锐减,进一步加深了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最后,社会环境污染严重,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废弃物品的不合理处置,不仅是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二次浪费。

三、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面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层面相应地提出五点基本对策。

(1)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首先,加强信息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引导,推动信息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以信息化改变城镇生产生活组织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其次,建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围绕工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功能,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扩张,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最后,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通过城镇带动农村,通过农村繁荣进一步促进城镇发展,形成城乡互动格局和良性循环。[1]

(2)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的历史进程。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体系,把政府的公共职能延伸到农村;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统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正如同志所说:“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2]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城市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有力推手,积极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建设,让全社会共享人类文化的优良成果。

(4)加快完善城镇化建设中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统筹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政府职能转变配套机制。通过下放权力切实增强政府服务管理社会的调控权,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基础。把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权益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工作职能。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08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R].2010-03-05

[3]赵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5期

新型城镇化建设报告篇10

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会由外需到内需、从粗放到集约,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演化成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多元经济增长模式,而城镇化的发展正契合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模式。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此时,新型城镇化已成各方关注焦点。

【 现象】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值得一提的是,十报告全篇多达七次提及城镇化。第一次出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相关章节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第二次出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章节中。从局限“区域协调发展”一隅,到上升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

衡量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是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规模。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50%。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测算,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23%,在城镇化等因素的带动下,每年将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40%左右,从而形成一个高达6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日前,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在抓紧部署,以求在2013年为新型城镇化破题。据有关媒体报道,由国家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在抓紧出台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高调城镇化目标。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城镇化为最大特征。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近10%,同期城镇化率由17.9%升至51.3%。应该说,城镇化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互为因果。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城市形成和范围扩张的过程,也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打破壁垒自由流动、聚集,并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过程。得益于城镇化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享受到较低的资金和劳动力成本,以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通过不断满足巨大的国内外需求,实现高速增长。

【 背景】

中国城镇化道阻且长

1998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6%,低收入国家为30%,中等收入国家为65%,高收入国家为77%,中国为31%,而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则为34%。到2000年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尽管上升为36.09%,但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比低收入国家略高一点。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逐步扭转、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来。十七大报告全篇也两次提及城镇化。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留在城市,国内城镇化发展将会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以辐射周边区域,比如着力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二、三线城市等。随着农民工进入城市,一方面内需的增加会促使经济的稳定性加强,另外也会使农民工从低效率的农业转到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来,未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产生新的经济产业链。

与国际社会比较,中国城镇化的道路仍然漫长而艰难。分析人士认为,现在中国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且面临不小的发展困境,要想顺利越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新一轮“城镇化”来创造新需求。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本轮城镇化的本质目标将不再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率,可以说城镇化进入“精装修”阶段。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体现为以县域城镇为主要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个中原因在于过去三十多年,大部分的建设和投资都发生在大中城市,过半人口进入城市,大、中城市与县城、乡镇的发展存在着悬殊的差异。

这些年来全国先后出现过各种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具代表性的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和广东模式,发现尽管各地在运作机理和实施细节上有所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思路,那就是“三集中”的发展形式,即总体趋势几乎都是以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

安信证券认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到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分析师认为,在小城镇化的第一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受到更大的关注,尤其是在政策趋于明朗的时点会对基建板块造成利好;而在小城镇化的第二阶段,区域性的产业集群逐渐产生效益,但是这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的观察,才能找到合理的投资标的。

【 焦点 】

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大力发展城镇化,是我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从国外经验看,70%定义为高度城镇化,以2011年51.3%为基数,我国还有20多个百分点的加速和深化空间。不过,50%以后进入的是城镇化后半程,围绕更智能和更人性的宗旨,目标是高质量和高效率,这不同以往追求规模和速度的政策思路。

首先是向中西部倾斜,推动城市群兴起。目前我国东中西城镇化率差异显著,呈现阶梯性特征,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国务院批复的区域规划16个,其中较多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圈,包括广西北部湾、长株潭、关中-天水、成渝经济区等。依靠城市圈内增长极带来的扩散和溢出效应,东中西部的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提升,且差距不断收窄。

其次,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将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域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从产业上看,城镇化率50%以上的东部地区向第三产业转移,而50%以下为主的中西部则继续工业化,着力发展第二产业。

再次,发展更智能和更人性的城市。其中包括,有效的城市治理制度,广泛收集居民需求并及时作出响应,同时有能力发挥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城市土地规划,构建多样化的功能区域,根据居民需求变化作出开放式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的生产、运输和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和采用此类工具,提高能源循环再利用率;尽可能地孕育和形成知识创新中心,并加强与实际产业应用的关系。

城镇化走向精细化,投资结构也将发生重要变化。参照日本1955年以后的经验看,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继续下降,基建投资在城镇化率到达70%之前仍可以缓慢上升,但结构上,铁路和港口投资占比逐渐下降,代之以城市轨道、航空、废弃物处理、生态建设、管道铺设以及保障房。对中国而言,除了以上方面,包括交通、建筑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等诸多领域,投资空间非常广阔,资本市场上的相应投资机会也相当丰富。

商丘市委书记陶明伦认为,推进城镇化,需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推动产业集聚,吸纳更多的本地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以适当就地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镇化的突破口,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河南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认为,传统城镇化多是农民异地转移,进城务工经商。新型城镇化既要鼓励和支持异地转移就业,更着眼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注重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推进。浙江省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认为,各地新型城镇化不应有统一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各自谋求突破。

【 启示 】

投资驱动不应是核心

过去10年,城镇化推动了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夯实住宅刚需基础,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活力。新型城镇化是“深度”城镇化而非“广度”城镇化。作为未来10年的主要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将为房地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据测算,新型城镇化在未来的近10年中,每年平均新增2.5亿平方米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提升行业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三四线城市的过度投资和高库存风险。

自十结束,中国进入新的政治周期以来,新型城镇化议题急剧升温。总结已的城镇化规划方案,基建投资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比如,规划涉及到20个左右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初步估计,将在未来10年拉动40万亿元的投资;而在地方层面,福建、江西等地的城镇化规划也多以基建项目为载体,期望通过投资拉动,推进落实各项新型城镇化措施。

这些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城镇化规划让学者感到担心,因从现有的规划方案中,学者并没有看到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似乎仍未走出以往依靠土地与投资片面扩张的“伪城镇化”老路。应该承认,从现实国情出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确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基建投资步伐、加快城市建设与改造,但是,基建投资绝不是未来城镇化的核心,新型城镇化不应该再走老路。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城镇化工作的部署来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更确切些,则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城镇化率超过50%,但户籍城镇化率仅有35%,也就是说,有大约16%的人口未能享受城镇公共服务。按照这样的思路进一步推演,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就是要打破以往阻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能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公共服务的各种传统制度和传统障碍。如果不在公共服务方面多下功夫,想办法让2亿多农民工以及7000万流动人口转化为市民,再雄心勃勃的基建投资规划也撑不起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分析过往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成为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在户籍制度方面,曾有研究表明,户口本上共有67项城乡居民“不同等待遇”,而几乎所有的待遇都与财政挂钩,被认为是户籍改革的财政难题。与此同时,户籍改革所遭遇的财政困难,也将倒逼中国政府在方面取得突破。也只有释放土地红利,引入社会资本,新型城镇化在财政上才具有可行性。

具体而言,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通盘考虑就业、住房、教育以及社保问题,并非像以往那样“赶农民上楼”就可实现。其中,解决就业问题要求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需要社会资本参与,民营企业可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作出杰出贡献,而这也对吏治条件与市场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解决住房问题,则需要在农村与城市住房改革两方面同时取得进展,提高农民从土地流转中所获得收益,有助于他们在城镇中落足,加强保障房及低端住宅的建设,则可为他们提供落脚之处。

教育方面的改革,目前来看,已取得一定的进展。2012年年底前,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相继推出异地高考方案,但仍饱受诟病,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而在社保改革方面,这将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到目前为止,社保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遭受到很大的阻力,这也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挑战。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在人而不在投资。从新型城镇化所覆盖的范围看,需要结合一系列改革,协调推进。应当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并不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发个文就能解决的事情。如果没有改革的深化,没有土地与户籍制度的改革,新型城镇化也就无从谈起,只能像现在这般,推出若干投资规划,重新走上过往“伪城镇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