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十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十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6:0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期间,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被黄染的一种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严重时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加强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男52例,女38例,患儿年龄为12h~8d,其中,生理性黄疸47例,母乳性黄疸17例,病理性黄疸26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的黄染,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后对其病情作出评估,做好基础护理,并进一步了解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病情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光疗治疗。

2护理

2.1基础护理

(1)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皮肤及面部黄染的程度和部位,还要注意观察粪便的颜色,同时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吮吸情况等。

(2)消毒护理: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消毒,接触患儿前必须清洗双手,进入病区需换消毒衣服、帽子和拖鞋,患儿的生活用品及食具专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喂养护理: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加喂水以促进排尿和排便,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对于鼻饲喂养的患儿要加强口腔护理,以防患儿口炎和唇部干裂。

(4)皮肤护理:每天坚持给患儿洗澡,用温水认真擦洗腋下、腹股沟,做好臀部的清洁护理。用75%乙醇或0.75%稀碘酊擦拭脐带,每日2~3次,以防止脐炎的发生。

(5)心理护理: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护理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安抚家属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家长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2.2生理性黄疸的护理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最迟在第5d出现。本研究中,47例被确诊为生理性黄疸,小儿没有其他症状,精神反应良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勤哺乳,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分,促进胎便的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积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3母乳性黄疸的护理

本研究中17患儿被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3d左右出现,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2周左右后持续不退,停止母乳喂养3d后黄疸症状减轻。护理方面提倡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以刺激新生儿肠道的蠕动,促进胎便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但为了防治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也可使用顾平等设计的新生儿哺乳辅助器补充配方奶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积累,又避免造成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

2.4病理性黄疸护理

本研究中,26例新生儿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采用光照疗法给予治疗。蓝光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患儿入箱前的准备。脱去患儿衣裤,并对患儿全身进行清洁,剪短指甲,佩戴黑色遮光眼罩保护双眼,用布条保护好新生儿的外生殖器,选择舒适的。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

(2)入箱后的护理。光疗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患儿全身均匀受光,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鼻腔是否受压,定时测量箱温和患儿体温的变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患儿在光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皮肤脱水、呈现青铜色、惊厥、呕吐、呼吸暂停等突况,应暂停光疗并及时告知医生。

(3)口服琼脂的护理。琼脂中的纤维素可以使光疗过程中转化了的胆红素稳定在溶液中,降低被细菌转化的可能,通过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琼脂用10%~15%的葡萄糖溶解后喂食,每次500mg/kg,6~7h/次。应在患儿情绪平静时喂食,以免呛咳,大便次数过多时应停止喂食。

(4)抚触护理。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可进行抚触护理,每日1次,每次10min~20min。对患儿头颈部、胸腹部及四肢、背部进行标准有序的抚触,头颈部和背部的抚触用指捏法,四肢的抚触用挤捏法,力度要轻柔,每个动作重复3次。抚触者需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患儿进行充满爱意的抚触,当患儿因疲劳、烦躁、饥饿有抵触情绪时应停止抚触。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等的分泌,促进患儿对乳汁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胎便的排泄。

3结果

47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和1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均痊愈出院;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平均时间为7~8h,疗程为4~5d,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均痊愈出院。

4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对于生理性黄疸患儿,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就能痊愈。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容易导致生理性发展为病理性,持续时间过久会造成神经中枢收到损害从而引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

综合有效的护理内容,是保证患儿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黄疸患儿发生的实际情和具体发病原因,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根秀.127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2(8).

[2]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疽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2

关键词: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护理

母乳喂养性黄疸,见于早期新生儿,由于初乳的D―葡萄糖醛酸苷酶较高,更重要的是母乳喂养量不足所致,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引起肝肠循环增加。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特点是除出现黄疸外,无其他症状。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着母乳喂养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有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本院通过相关临床实践发现,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本院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采用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护理措施

1.1环境准备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婴儿最适合的环境温度是中性温度,如对足月儿在湿度为50%和穿衣盖被条件下,最适的温度是24℃,早产儿需要相对湿度55%―65%,温度一般为32―36℃。因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皮肤散热迅速,产热能力差,故常可低体温(小于35摄氏度),可放入暖箱中保暖。

1.2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正常足月儿体温每日测两次,早产儿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应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37℃,肛温36.5―37.5℃。呼吸:新生儿呼吸浅快不规则,部分早产儿呼吸功能不稳定,甚至可有暂时青紫,很快又恢复正常,采用鼻导管吸氧法,选用细软鼻饲管,应用前清洗患儿鼻孔,保持头部抬高15―30°,然后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内约l厘米即可。在输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感受,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症状缓解后,停止给氧。

1.3大小便的观察判断新生儿的液体摄入量是否充足的方法是看小便,小便次数不足或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一般胎便2―3天排完,若胎便不排除干净(胎便从黑色变黄色视为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肝肠循环重新被吸收进血液里,使黄疸增多并加重。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哭闹不安。护理人员可给予患儿抚触,因为触感是原始感觉功能,皮肤是体表最大的感觉器官,特别是接近患儿下肢时,小儿经常排尿,并且由烦躁变安静,患儿的触觉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尽早排泄。

1.4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因人施护,80%性格开朗、积极乐观、遇事稳重、能做到劳逸结合的母亲,乳汁分泌就旺盛,护理人员应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教会患儿家属正确的哺乳姿势。而对小部分情绪不稳定、有焦虑反应的母亲,护理人员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她们,随时满足母婴的生活需要,消除母婴的无助感。在乳母喂养时,使用小型播放器,播放乳母喜爱的舒缓音乐,以利于乳母身心放松。

2.喂养方法

指导家属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患儿。母亲坐位,双脚自然下垂,如果嫌腿的位置太低,可在双脚下摆一张矮凳,以免引起下肢疲劳;母亲的背部最好靠在椅背或一些可支撑的物体上,将婴儿放在母亲的大腿上,母亲一只手搂抱着婴儿的头、颈和肩的部位,使婴儿的身体与母亲的胸腹部紧密贴在一起,母亲用另一只手托起,托起的手要将拇指与食指分开呈C型,然后将轻轻送入婴儿口中,在婴儿出生的数日,婴儿可能含吮不到,可将婴儿的下颌向上推,帮助婴儿含吮到及大部分乳晕,当婴儿含吮到和大部分乳晕后,便会吸吮到奶汁了。

3.家庭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47-01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3h,最长27天,“aBo”溶血症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例,头皮巨大血肿4例,其余71例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光疗前的准备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5cm左右为宜,增加光疗源的强度。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32℃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一次性眼罩遮盖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1.3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1.4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h,住院时间2~5d。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不佳放弃治疗,2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护理体会

3.1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5-37℃的中性温度,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为生理性或病理性。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而蓝光治疗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即用波长420-470nm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它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优点。我院儿科自2011年1月至8月收治新生儿黄疸61例,均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niCU自2011年1月至8月应用蓝光照射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在生后1小时至35天,住院天数为3-19天,平均6天。其中溶血性黄疸5例,均治愈出院。

光疗设备:我院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HZ型黄疸治疗箱,双面光疗法,灯管与玻璃床的距离为20-25cm。

2护理体会

2.1光疗前准备

2.1.1光疗仪器的准备清洁光疗箱,用95%的酒精擦拭蓝光灯管,打开电源开关和蓝光灯开关,检查仪器性能,灯光亮度,水槽内加入蒸馏水,预热蓝光箱。根据患儿体重调节箱内温度30℃-32℃,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打开空调调节室温为24-26℃,或将蓝光箱放在较通风处,以降低箱内温度。

2.1.2患儿准备出现光疗指征的患儿遵医嘱给予光疗,给患儿沐浴后擦拭干净,用黑色软布遮盖双眼,更换合适的纸尿裤或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必要时以软布包裹手足,避免光疗过程中抓破皮肤或摩擦使皮肤受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将患儿放置在有机玻璃床中间。记录光疗开始时间。

2.2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2.1注意体温变化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要保持箱内恒定温度[2]。测量体温1次/(1~2)h,将其体温控制在36℃~37.5℃为宜,冬季将蓝光箱内温度调节到30℃~32℃,夏季箱内温度不超过30℃。因箱内温度高,患儿易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处理。转贴于

2.2.2注意皮肤的护理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新生儿皮肤易擦伤引起感染,应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污染,以免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便后立即擦净并涂以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出现。患儿应经常改变体位。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多。单照应2~4h翻身一次。

2.2.3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除。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其呕吐物性质及量。喂奶不宜太多,以免引起呕吐。

2.2.4喂养的护理由于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易出现呕吐,喂奶时宜取左侧位,头偏向一侧且稍高。进食后20min取右侧位,以免溢奶和误吸,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注意水分的补充,患者在蓝光箱内水分丢失较多,要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每日喂奶8~12次,2次喂奶期间要勤喂白开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2.2.5保护眼睛要定时摘下眼罩,观察并记录有无分泌物,角膜有无充血,有异常及时报告。

2.2.6严密观察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注意有无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

2.2.7抚触患儿与母亲分离,易产生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理人员可用手抚触患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抚触能使新生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安静、少哭,有利于生长发育。

2.3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去除眼罩,给患儿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溃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健之素消毒擦拭。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3结果

61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7-308.

[2]郑桂兴,赵炳华.儿科护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11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5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新生儿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d出现,4~6d达到高峰,7~10d消退,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出现黄疸,2~3周后症状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加重,或者消退后有再次出现,或者在新生儿出生1周到数周后才出现,这一些情况的黄疸均称为病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部分患儿还有死亡的可能,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笔者通过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28例,女22例,生理性黄疸30例,病理性黄疸1例。剖宫产22例,顺产24例,难产4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33例。36例新生儿黄疸经过早期护理及相应的治疗后黄疸消退,4例患儿仍有黄疸,但是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均>12mg/dL,追问病史,发现新生儿黄疸估计与母乳喂养有关,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3d后黄疸有所消退,2周后3例患儿黄疸消失,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患儿确诊为病理性黄疸转入外科治疗。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因为体内胆红素增高,那导致胆红素增高的原因有多种:①红细胞破坏速度太快,胆红素急剧增加,引起黄疸,当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超过20mg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大脑细胞,阻碍了脑细胞的正常工作,产生核黄疸,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②肝脏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受破坏,由于疾病导致肝细胞缺乏一种酶物质,或者由于这种酶物质活性下降,排泄胆红素的功能随之降低,所以,出生后1周或数周才发生的新生儿黄疸往往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还有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新生儿食用母乳后,脂肪成分被分解,释放出游离形态的脂肪酸,该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新生儿本身是健康的。上述情况属于肝细胞性黄疸。③阻塞性黄疸,由于胆管的阻塞导致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到小肠,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者胆道内产生了黄疸。

3护理体会

3.1喂养护理

根据临床研究,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24h以内乳汁分泌不足5mL,无法满足新生儿的哺乳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在母乳内添加配方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不但能够使新生儿有足够的蛋白和热量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促进胎便排出体外。在喂养时,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新生儿出现拒乳、反应差等异常情况则提示病情危重,如若患儿在哺乳时哭闹不停。提示可能有口腔溃疡的可能性,做好口腔部的检查;由于母乳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新生儿食用母乳后,脂肪成分被分解,释放出游离形态的脂肪酸,该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每日喂哺10次以上,有利于减轻黄疸。还要及时观察新生儿的大便、尿液情况,尿液的颜色变化直接反映黄疸的轻重,仔细观察,针对性治疗。

3.2抚触护理

抚触是每个新生儿渴求的交流,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无时无刻不处于水的抚触中,在分娩时,产道的挤压对胎儿又是另一种抚触,胎儿在产道全身的外周神经感受器都受到刺激。抚触可使新生儿体质量的增加和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新生儿在感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交感神经增加了紧张度,刺激了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为结合胆红素减少,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

3.3水疗护理

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时刻与水接触,水温能够扩张新生儿的毛细血管,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提高,在水疗过程中,新生儿消耗了一定的体力,为了补充,会促进食欲,增加了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和胆红素的排除。

3.4感染灶的处理

首先明确感染灶的的病变并积极处理,脐部感染的患儿用颠覆由内到外彻底消毒,局部用红霉素外敷一日2次,在配合全身退黄给治疗的同时,检测胆红素的变化,和新生儿全身的变化情况,譬如精神状态、反应、体温等,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注意保护胎儿的皮肤及臀部清洁,保证皮肤的完整性,这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减少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发生。

3.5光疗护理

黄疸新生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患儿脱去衣服,同时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眼睛,避免视网膜受损,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平均每人(3±1.3)次,每次(11±1)h,同时轻轻抚触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为患儿带上会阴罩,松紧适宜,男患儿应该保护好阴囊,2h更换一次,持续照射治疗4d,在光疗过程中药关注患儿的皮肤状况,避免患儿脱水,还要关注患儿呼吸、大小便、有无皮疹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针对性处理。

3.6大小便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记录患儿小便和大便的情况,如果患儿出现尿量少,嘱家长多喂水,可利尿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如果患儿出生24h后仍未排胎便,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用灌肠促进排便和胆红素的排泄。

3.7健康宣教

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新生儿黄疸了解不是很透彻,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应该详细为家长讲明病情,得到家长的配合。如果患儿是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医务人员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做好患儿的护理、治疗。

4讨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要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可以减轻、痊愈。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3],但是如果出生后新生儿胆红素持续性增高则应该警惕病理性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廖正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2例病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44-4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6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方法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3.1新生儿生理特点

3.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3.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3.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3.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3.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3.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4观察与护理

4.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4.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4.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6光疗的护理

4.6.1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拔脱输液针头。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4.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箱温保持在30~32℃。

4.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4.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2],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4.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随时注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4.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4.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例,病理性黄疸11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例,中度9例,重度3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例,早产儿8例;女婴12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辨证施护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结果

2.1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早产儿>256umol/L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无效: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2007,11月,29(11):1732-173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60-0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两类。

1临床表现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巩膜黄染,4-6天后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其他疾病表现,如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有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继而出现、尖叫、抽搐,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也可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不容轻视,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

2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生命体征,可评估黄疸进展情况、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若有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2促进胎粪排泄

2.2.1尽早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排泄[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增加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轻黄疸[2]。

2.2.2使用肛表测量体温,即可准确测量体温,又能刺激和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2.2.3增加新生儿游泳次数,通过游泳全身运动,可增加摄奶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

2.3病室环境适当通风,室温适宜,注意保暖,保持室内安静,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配备吸氧装置、急救车及急救药品、病室每日消毒一次。

2.4用药护理生理性黄疸患儿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排便,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病理性黄疸,除给予一般的退黄处理外,还应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及时纠正酸中毒,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5光疗护理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3]。蓝光治疗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蓝光治疗的意义。蓝光治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保护好会阴,按时哺喂,以防脱水。光疗结束后,除去眼罩,用消毒纱布覆盖眼睛3-5min,以适应光线,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2.6心理护理及时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小结

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早产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应高度重视。做好健康宣教,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更好地配合治疗,是预防核黄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9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i成人超过2mg/di),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

1 新生儿黄疸分类

1.1 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umoL/L(12mg/di),未成熟儿出现较晚,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umoL/L(15mg/di),可延迟至3-4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1.2 病理性黄疸

1.2.1 黄疸出现过早(24h内)

1.2.2 黄疸程度重,巨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i),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i),或发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5mg/di)。

1.2.3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1.2.4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i)。

2 黄疸的临床表现

2.1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口腔黏膜、四肢近端比较明显,一般不超过肘膝,5-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黄疸色泽轻者呈浅黄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小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 患儿出生后24h内即可出现,黄疸可出现在四肢,会过膝,手足心黄染,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色泽呈橘黄色或者金黄色。患儿精神状态、食欲不好,苍白,多汗,大便颜色发白,有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当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i)易引起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3 黄疸的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3.1.1 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部位,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在自然光线下,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血清胆红素可达307.8umoL/L(18mg/di),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高达342umoL/L(20mg/di)以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3.1.2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2]

3.1.3 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时,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死亡。[3]

3.2 尽早喂养,刺激肠蠕动,促进胎便和胆红素的排出。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3.3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4 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3.4.1 光照疗法 用蓝光照射治疗[4],照射时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双眼佩戴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患儿全身裸露,只用长条尿布遮盖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当血清胆红素

3.4.2 换血疗法

3.4.3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血浆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

4 健康教育

要向家长讲解黄疸病因及护理知识,取得家长信任,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及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可暂停1-4天母乳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避免诱发新生儿黄疸及药物的使用,以免诱发溶血。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新生儿黄疸,儿科学.第7版,2008.1:114-117。

[2]刘其平.全科护理,2011年9卷22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篇10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并对其间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结果: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结论: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h,最长21d。治疗时间为3~7d,均治愈出院。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μmol/L(10~14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10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护理

2.1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d后逐渐消退。

4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