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培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6:12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1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规划

[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4)04-0046-04

2002年9月,西南林业大学立足于林业办学基础,发挥专业教师特色,植物保护专业开始招生,学制为4年(教高函[2002]5号)。经过10年的办学,特别是自2006年第一批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林业院校开办植物保护专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显现。本研究在对植物保护专业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以及相关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林业院校非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用内部一致性较佳的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的方式[1],设计适宜于不同层面(包括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问卷”。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为选项,并以5、4、3、2、1进行相应赋值,最终明确被调查者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期望情况。调查问卷涉及到学生、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熟知程度、培养方案内容、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

针对植保专业各个年级所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调研,其中2008级植物保护专业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2009级植物保护专业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2010级植物保护专业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2011级植物保护专业共发放问卷5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同时,对保护生物学系植保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调研,共回收9份问卷。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培养方案总体熟知程度不高

各年级学生对于培养方案不甚了解(平均值为2.96分),大四学生为2.88分,大三学生为3.13分,大二学生为3.10分,大一学生为2.4分(表1),而教师对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平均值为3.56分)。此种现象提示培养方案制定者,再好的培养方案若不能被“受益者”、“实施者”所熟悉,对提高教学质量所起作用有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过程缺乏学生的广泛参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其受益者更好地了解并熟知内容。

2.2培养方案内容亟待调整

大学生对专业设置的满意程度表现一般(平均值为2.98分),具体而言,大四学生为2.76分,大三学生为2.88分,大二学生为3.20分,大一学生为3.60分(表1)。由此看出,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满意度逐渐下降,表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不能较好地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在谈及现阶段学习任务时,各个年级表现不尽相同,其中大四学生平均得分为3.18分,高于其他年级(大一为2.60,大二为2.90,大三为2.81)(表1),表明大四学生普遍感觉压力适中,功课一般,可以接受,相比较而言,大一学生由于处于学习基础课阶段,感到压力不算大,可选修其他课程。调查中还发现,师生对现有培养方案中的内容均有较为强烈的变更意识。认为培养方案可以更加细化,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如划分为科研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等。根据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培养方案内容调整主要表现为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科研创新等方面。

2.3理论课程设置未能满足时代需求

课程安排中,农业类院校其植物保护专业的学分数一般在180分左右,而西南林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分数只有158.5分,明显低于其他兄弟院校。对增加学分学生明显表现出抵触心理,然而,通过座谈,部分教师则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认为还是需要增加学分数,从而有力地保证学生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认为,由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总是延后于教学的实施,目前科研上多在使用的诸如分子生物学、生化实验等技术,未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因此,这些知识并不能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在考研、工作时还需自我补充这些课程。此外,诸多教师反映本应该着重掌握的诸如田间实验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植物保护研究法等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程,由于此类课程相对较难,学生普遍不进行选修,造成在后期试验科研方面技能严重缺失,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这类课程有必要列为学科通识课程或者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体系与现代植物保护专业发展不相称,一些诸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未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体现,影响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掌握。此外,对教材选用、原版教材引入等涉及理论课程方面的内容,认为有必要改进。

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到昆虫、病理的课程,均会有虫病联合大实习[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真实的田间情况,更好地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单一的分割这些课程,对学生而言,往往会造成虫、病分离的尴尬状况。

2.4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科研技能、就业见习等技能培训

目前人才培养方案(2006版)中的课外学分(11学分),基本上涉及到了劳动参与、班级活动、学术交流等方面,学生、教师普遍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增加(表1)。这表明现行培养方案中对于课外学分的要求过多,然而,学生对自身动手能力的提升并不满意(平均值为3.02分),普通话、科研技能以及就业见习等实践内容有必要增加到培养方案中。缺乏就业见习实践培训,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迷茫、方向缺失等现象。谈及实践学分增加方面,学生普遍感到有必要进行增加,从而更好地提升其动手能力。对学习方法的获得情况,大一新生得分(3.8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二为3.10,大三为2.94,大四为2.65分)(表1),表明随着大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其在学习方法的获得方面逐渐由被动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进行转变,而完全依赖于班主任或导师的行为逐渐减少。通过对科研技能、就业见习等技能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安排。

2.5科研创新急需增加

在科研创新培养方面,师生普遍表示需要通过学习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对于通过增加科研导师、校外导师聘用等措施,更好地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提升科研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师生多表现出强烈的需求;而对于科研人才专项培养基金的设立,更是表现出积极的看法。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逐渐提高,作为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言,无疑对其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应对科研创新提出更为前瞻性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3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植保专业各年级学生以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明确显示出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科研创新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实施修订尚需进一步明确,从而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1修订方法

借鉴有关农业院校、高职院校以及农推广硕士招生单位等有关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分析西南林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版)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专家、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从而有利于从人才培养角度制定出应用型/科研型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使学生从入学起就能够对未来所受到的教育定位明确,使其更好地完成四年学业,并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3.2修订涉及内容

针对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拟从4个方面进行修订:(1)修订、调整植保专业课程体系。如适当增加基础理论课程、前沿课程以及学科交叉课程,删除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修订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2)借鉴农业院校增加植保专业综合实习新模式[3],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活动。拟通过就业见习、就业考察以及模拟招聘等活动使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于社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3)通过设置科研创新、专题讨论、、参与课题等环节,培养科研型人才的创新能力;(4)规范不同类型(应用型/科研型)学生的时间安排、学分要求以及论文工作要求、培养方式、中期考核等内容。

3.3规划方案

植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实施方案可分为3个阶段:(1)成立项目小组,由主管教学的领导、院系领导以及教研室主任组成项目实施小组;(2)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开展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工作单位层面讨论,形成统一的建议和意见;(3)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同时,在广泛征集专家组、教师组和学生组的意见基础上,最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4讨论

植物保护是实现植物可持续生产的重要保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4,5]。因此,培养合格的植保专业人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南林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建设中,有教师从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剖析了专业建设的不足[6],还有教师对课程实习提出建议[7]。本次问卷调研也反映出上述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已迫在眉睫。为保证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植保人才的要求,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修订工作的组织实施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程东美,林进添.植保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10823-10824+10828.

[3]张立,李红玫,戴良英,高必达.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为试点[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2-74.

[4]徐洪富.植物保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张家兴.植物保护发展对策研究[J].植物保护,2001,27(5):36-39.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2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非农林院校本身植物学科基础就薄弱,没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所需的实践场所,如苗圃基地、温室大棚、盆景基地等,或是实训场地设备陈旧、工具短缺、管理粗放。

2《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改革实践

针对上述高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存在的问题,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2.1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园林花卉生产、苗木培育、苗圃生产与管理、草坪建植、园林绿化工程种植施工、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模块一园林植物生产技术(28学时)、模块二园林植物栽培技术(36学时)、模块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30学时),本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第一个模块主要针对苗圃工、林木种苗工、种子品质检验员、种子经销员、种苗圃工等岗位;第二个模块的内容主要针对绿化工、花卉园艺师、园林工程监理员等岗位;第三个模块针对养护工、植保工等岗位。学生通过本课程掌握的植物生产、植物种植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工作有很强的适用性,并为学生将来在园林、林业、园艺等相关行业内的职业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等的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项目单元式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训练为主线,在现实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2.4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训练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根据园林生产实践的实际工作流程,将课程设计为三个模块共2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让学生学做结合,与生产实际和生产季节紧密结合。现场教学法则是以课堂讲授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当场考核嫁接、扦插苗繁殖技术、起苗包扎等,或后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扦插苗成活率、播种苗质量等。此外还有案例教学法,将一些实训项目与生产施工任务及科研任务相结合,全程由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由老师指导确定最终方案,学生独自实施。

3结语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3

仙人球

又名“草球”或“长盛球”。原产于南美草原的仙人掌科,株形小,圆球状到圆柱状,常盆栽观赏,具有防辐射的作用。品种繁多,如带弯的狂刺金琥、红色的绯牡丹、黄色的世界图、多花的子孙球,白毛的翁柱等。

购买、养护小帖士:

购买仙人掌时要注意挑选没有黑斑的健康球体,除了观察球体有没有伤病,还要挑选根系新鲜、茂盛的。仙人掌很好养护,有喜干、耐旱的特性,所以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即可,仙人球忌荫蔽,不可长期放在室内没有光照的角落。

北桥售价:5―10元

袖珍龟背竹

又称“蓬莱蕉”、“铁丝兰”等,龟背竹为常绿藤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热带雨林,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

购买、养护小帖士:

购买龟背竹是应挑选叶子新鲜,只敢健康的植株。龟背竹喜温暖湿润环境,切忌强光暴晒和干燥。并应经常清洁叶片,以利于光合作用。

北桥售价:25―35元

水培富贵竹

又称“万寿竹”、“开运竹”、等,原产加那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在办公桌上插上两三支水培富贵竹,既美观清新,又能为干燥的空调环境补充水份,可谓一举两得。

购买、养护小帖士:

购买富贵竹时应挑选颜色翠绿,枝干粗壮的健康植株。富贵竹性喜阴湿高温,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所以养护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水体清澈。

北桥售价:8―15元

香波莲

原产于非洲南部。香波莲是花、叶并用的植物,置于案头,别有趣味。当你神疲乏力、心烦意乱时,只要用手指轻碰香波莲,它就会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使你神清气爽,因而享有“碰碰香”的美称。又因其香味浓甜,颇似苹果香味,又有“苹果香草”的美誉。

购买、养护小贴示:

香波莲是购买香波莲时,只要挑选花叶丰盈饱满、色泽鲜绿即可。香波莲喜阳光,较耐阴,怕寒冷,需在温室内栽培。养护时也不可过分潮湿潮湿,否则易烂根致死。

北桥售价:10―20元

盆栽网纹草

原产南美秘鲁,为常绿草本,是水培、土植的双栖植物。水培的植物体积很小,呈匍匐状,助于桌面上既美观,又可增加空气湿度,为办公室白领的合理选择。

购买、养护小帖士:

购买时选择叶子边缘没有干枯卷曲症状的植株即可。网纹草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对温度的敏感度很高,所以要避免受冻和阳光直射。水培保持水源充沛清洁

北桥售价:20―30元

珍珠芦荟

又叫“点纹芦荟”、“绫锦须芦荟”、“德国菠萝”,原产于南非开普州。属于小型种,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下,所以至于案头最为合适,又可美化办公桌。

购买、养护小帖士:

购买珍珠芦荟是应注意观察,叶片萎缩,以及根部有腐烂症状的不宜购买。养护芦荟时需注意芦荟怕积水,所以不宜浇灌过多水分,都则会导致叶片萎缩及根部腐烂,还要保证充足的光照。

北桥售价:10―15元

水培绿萝

绿萝,又名“黄金葛”、“魔鬼藤”。绿萝花更有“守望幸福”之寓意。水培绿萝是非常好的案头植物之一,而且养护简单。

购买、养护小帖士:

水培绿萝的挑选方式还是以植物鲜绿,根系洁白健康为宜。养护水培绿萝需保持水源的充沛清洁,置于室内向阳处。

北桥售价:5―10元

石莲花

又名“宝石花”、“石莲掌”、“莲花掌”,“八宝掌”,原产墨西哥。石莲花因莲座状叶盘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朵”。石莲花品种繁多,形态独特,养护简单,很适合置于桌案、几架、窗台、阳台等处。

购买、养护小帖士: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问题措施

1.引言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植物措施对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建立一个新的植物群落,以达到恢复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也指以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为目的的生物控制或生物建造工程,或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的途径与手段。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创新来解决,才能实现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1.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立地条件差、绿化施工管理不当

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多以开挖出来的贫瘠生土和破碎岩石为主,持水性差、缺乏团粒结构。加上绿化施工企业喷射的客土基质层薄,一旦停止和减少水肥的供应边坡植物就会费力不足,引发生长不良甚至大片死亡。更有甚者,出现客土基材与坡面分离、脱落。

1.2植被组合简单、生态适应性差

目前,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类型多以草坪草为主,品种单一、组合简单,同时由于机械地照搬平地草坪的建植管理方法,过多地追求短期绿化效果,从而导致坡面人工植被群落生态稳定性差,常因气候的剧烈变化,病虫害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偏重防护功能,不管景观效果

由于片面强调边坡防护功能,未对坡面防护进行综合处理,或大面积地遗留喷混边坡,导致完工边坡外观色泽灰暗、单调,缺乏生机;或在喷播施工完成后,在行车视线中植被景观呈现灰蒙蒙一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景观消除驾乘人员疲劳、调节视觉的要求。

1.4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

到目前为止,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基本上处在定性的和经验的发展阶段,对它的理论认识落后于它的基于工程概念的实践。由于缺乏基础理论指导,也缺乏经验总结,阻碍了边坡生态恢复的发展。

1.5陡峭岩质边坡生态恢复困难

在60度以上硬岩边坡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尽管客土喷播,厚层基材和高次团粒等现代工程绿化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应对高陡硬岩边坡技术尚未成熟。

1.6施工成本高

高速公路开挖形成的边坡,一般要求在短期内达到生态护坡和景观效果的双重目的,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常规绿化造价约70元/平方米,一些技术难度大,绿化和景观效果好的造价都在100元/平方米以上。

1.7养护管理困难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在苗期需要充足的水肥供应,成坪后也需要适量的水肥供应。而封闭运行的高速公路限制了养护车辆和人员的正常作业,并且高速公路路线长,养护也极其不便。这是当前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建成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2为了使高速公路边坡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满足高速公路景观消除驾乘人员疲劳、调节视觉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2.1提高生物多样性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组合应是多种类、多层次和分阶段的。应根据演替的不同阶段选用适宜的种类,并根据立地条件建造不同的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草、灌、乔等各种组合。允许一些杂草和木本植物的侵入和繁衍,通过一定的年限,恢复和重建多样性的植被。特殊路段边坡(如服务区等)可采用灌、花、草搭配的方式、其他路段边坡不宜搞得过于艳丽,应以生态恢复和景观协调为主。

2.2培育边坡植物种子市场

许多乡土植物种子在实验室与野外工程实验中表现良好,有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供应商供应的种子品质良莠不齐,或者市场对这些种源的供应量不足。难以大规模地在边坡绿化工程中被设计进去,因此,宜对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保护,扩大栽培和采种,增加供给,同时进行种子规范化、标准化作业。

2.3建立科学的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

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基材流失情况、植物多样性、景观效果、动物栖息情况,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与材料标准化、规范化等情况对边坡生态恢复进行评价,使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2.4研究新技术、新材料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建设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结合国内的边坡生态恢复现状与要求,大力开发和集成适合不同高速公路环境的边坡生态恢复新方法、新材料,将一些有助于基材附着,水肥供应、植物生长的辅助器材开发和引人到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工程中来,以提高施工质量、护坡效果,同时节省施工质量、护坡效果,同时节省施工养护成本。

2.5制定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案

制定科学、完善的养护管理方案,把养护管理的设计贯撤整个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行的始终,通过积极、高效的管理手段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2.6培养生态恢复专业人才

由于边坡生态恢复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国内外对这个领域研究不多,当前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的人员多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为加快边坡生态恢复领域的发展,我们还要建立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2.7增加对边坡生态恢复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高速公路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植物生态习性作详尽的调查研究,筛选出适宜绿化的乡土植物种类,同时开展引进外来优质物种的相关研究。研究适合于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设计理论、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调查农田、草原、荒漠、山地等不同生态系统景观本底的边坡防护带绿化模式,对影响边坡植被生态功能的因子如植物搭配方式、种植密度、林分高度等进行研究,开展抗蚀性等防护功能的评价,对恢复后的植被群落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群落的稳定性和演替变化。

3.小结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和地质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对边坡绿化的植物种类和施工技术等都有不同要求。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定型的模式和技术规范可循。我们需要引入国外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努力进行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创新。使高速公路在体现交通功能的同时也体现着生态高速公路的环境效应。

参考文献

[1]潘树林,王丽,辜彬.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5,24(2):217-221.

[2]龚琴,周劲松,刘东明,等.乡土植物在广梧高速公路生态绿化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2007,16(2):486-491.

[3]邓辅唐,晏雨鸿,孙佩石,等.高速公路边坡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果评估[J].中国水土保持,2007(4):40-42.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植物养护技术

园林工程施工水平决定了工程质量,由于工程施工主要是根据施工计划展开施工活动,所以,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计划以及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还要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着手,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障施工安全。此外,植物养护同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技术支持以及有效管理。

一、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一)园林施工技术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并且保障施工流程及步骤的规范与质量符合园林工程的建设要求[1]。在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要求进行施工。此外,还需要保障良好施工环境与合适的建筑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并坚持施工规范的指导。做好园林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为工程提供有效依据。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需要对施工步骤以及方法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施工项目技术及管理是否存在漏洞[2]。此外,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采用经济效益高的方案,以满足园林工程建设的需求,减少额外支出,预防工期延长,同时还要保障施工安全性,提升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人员的技术

施工人员是园林建设中的主体,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要求其熟练施工规范与要求,同时开展施工质量及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保证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

(三)园林施工管理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当施工现场的设施以及地质条件都满足施工需求时,才能够促使园林施工有效开展。施工过程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所占工期长,且其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其管理也具有一定复杂性[3]。因此,要重视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避免工期延迟对工程造成影响。

(四)园林施工技术变动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若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变动,需要施工方、设计方以及承包方的共同商讨[4]。在确定施工技术变动合理后,需要对施工部门签发变更施工技术的通知,避免施工风险的出现。此外,投资方案以及建设规范设计变动需要由设计单位同意后,才能够进行实际施工。设计变动需要做好文字记录并妥善保存。对于园林工程中涉及范围较广的施工技术变动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及比周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由于技术有误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

二、园林植物养护的技术管理

(一)土壤管理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做好园林植物养护工作,需要重视生长过程中的施肥工作,养护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科学的施肥工作,例如配方施肥、有机物施肥等。此外,养护人员需要定时对植物栽培区域的土壤肥力进行检查,保障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且对土壤排水情况进行观察,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部腐烂。土壤排水检查1年至少1次,暴雨过后需要对水流侵蚀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并处理。

(二)灌溉技术

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需要结合植物种类以及区域气候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此外,养护人员需要结合土壤及植物生长情况,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植物死亡。总而言之,植物的灌溉计划以及灌溉量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以及种植区域天气情况制定灌溉方案,有效利用水资源,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三)植物修剪技术

植物修剪是为了确保主干生长,并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园林植物的定期修剪是植物养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般针对高大的植物进行修剪,通常在傍晚进行修剪,一来是确保植物无露水存在,能够避免人为对植物的损伤;二来是为了避免日照。在植物养护工作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植物过早衰老,需要养护人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采用地表刺孔的方法,有助于土壤透气和松土,并且对施肥与灌溉具有积极影响,预防植物提早衰老。

(四)增加种植植物种类

地被植物与其他种植植物相比,具有栽培时间长、种类单一的特点,而其他植物会进行定期调整。在地被植物养护过程中,养护人员需要从观赏角度出发,增加地被植物种类,能够与其他景物相协调,起到园林植物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

(五)园林植物防虫害养护技术

防虫害是植物养护中的重要环节,养护人员需要帮助种植植物做好越冬防护工作,可以采用春灌与稻草包裹树干等方式。同时,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微小虫害需要进行尽早处理,避免病虫害扩大。此外,在病虫害治理过程中,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以及植物养护成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园林工程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做好施工监督与植物养护工作,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鲁湘.关于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4):624-625.

[2]韦丽桃.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的运用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24):1526-1527.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6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46-02

植物保护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陈旧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与农业生产脱节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探讨新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迫在眉睫[1]。实践教学的设计除了考虑让学生通过直接实验,验证、巩固和充实所学内容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能力,思维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立志于服务我国农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

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外,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实验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环节,应建立以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基础,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和知识竞赛为补充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课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注重能力培养,科研训练注重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毕业实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各环节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一、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标本而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和巩固对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学时为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有力手段。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系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技能,适应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应在植物保护专业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如在普通昆虫学课程中开设“昆虫的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综合性实验,将文献检索、昆虫饲养技术、昆虫生物学知识、生态学知识、数据统计分析等融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实习,提高专业实习水平

教学实习是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2年级《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学完后安排3周时间,主要内容包括病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病原的分离与培养,病虫大小测量等。通过教学实习,能够使学生学会植物保护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巩固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一些知识点,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一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所学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还能锻炼与他人的团结协作精神、陶冶性情[3~5]。

三、强化生产实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实习是专业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观察及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第三学年《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学习完后,安排三周的生产实习,让学生掌握病虫害的野外采集和调查方法、正确识别重要的农业病虫害,并结合生产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从试验设计到喷药、调查、统计防效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出试验报告,教师根据生产实习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在生产实习中,我们立足现有条件下,依靠农户的农田、果园和菜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给农民介绍有关害虫正确识别的知识、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并宣传国家有关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避免减少农药残留污染措施,另一方面学生在农民地块完成了生产实习任务,学生结合有关昆虫知识,为农民诊断田间发生的虫害,提出合理防治措施和应该使用的农药,这样我们不仅开展了生产实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生产实践演习的机会,并且也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学生说:生产实习是他们最好的课堂,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懂得化保与昆虫如何有机结合。

四、抓好科研训练环节,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能力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专业兴趣、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是个重要环节。为了能使更多的2~3年级学生主持或参加植物保护方面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学院支持教师积极为学生选题,提供实验条件,协助制定试验方案,争取多上“SRtp”项目,鼓励学生撰写研究论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近两年学科组教师先后指导了30余项“SRtp”项目,有120余名本科学生参加研究。有的研究论文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在2006年的全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有三项获甘肃省大学生科技作品“挑战杯”奖,其中“诱导条件下深绿木霉产几丁质酶规律的研究”获省级特等奖。科研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植物保护学科的了解,培养了专业兴趣,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为学习好专业、提高业务能力注入青春活力。

结合《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是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内容。它是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国情调查、社会调查、科技考察、社会服务、科技咨询、技术指导、支农扶贫、科技推广、举办培训班等实践教学的总称。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深刻了解国情、民情,树立改变祖国面貌、振兴中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学好为国服务本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农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这为他们接触生产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均安排在第三学年,我们在放假前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和实践的任务。例如,调查学生所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及农药的使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开学后举行专题讨论会,学生间开展交流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评价。或派出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农村和牧区,为农牧民传授植物保护知识,指导农牧民开展病虫害防治。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生产中去,也可从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或者在生产实际中验证所学的知识,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一条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每年都有多名学生或小分队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或优秀小分队。

六、开展辩论式教学和专业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知识竞赛和辩论赛既是知识的交流,又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能仅局限于具备专业知识,死读书、读死书,掌握哑巴知识已不是当代合格大学生培养的目标。学生获取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自我推销等综合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辩论式教学和知识竞赛活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参加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的学生从资料的查阅、整理、汇总、概括,到最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从树立并维护自己的观点到掌握大量资料,据理力争反驳对方观点,这一系列过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既具有清晰的思路和敏捷的思维方法,又要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广阔而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引起共鸣,在辩论中取胜。因而辩论式教学和知识竞赛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搞好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实习阶段是检验大学生三年多理论学习的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科研创造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我们按照自然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依据学科特点及时调整了实习时间和实习环节。将原有的毕业实习时间(每年3月至6月)改为两个阶段(大四的第一学期7月至9月为一个阶段,第二学期4月至5月为第二阶段),从查阅文献资料、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试验方案、实施试验计划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实习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路炳声,梁晨,罗小勇.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2]孙现超,王进军,刘怀,等.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

[3]陈立杰,严雪瑞,段玉玺,等.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3,(4).

[4]刘长仲,王国利.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9).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7

关键词:野生水蕨;资源;生境;濒危;开发利用;保护

中图分类号:G40-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22-52-2

1野生水蕨种质资源概况

水蕨是一种在水沟、水田及沼泽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其生长环境特殊,水生或半水生草本植物,叶形多变,可作为观赏植物或净化水体的环境植物,根状茎短而直立,以须根固着于淤泥中。叶簇生,二型,光泽无毛,叶柄绿色,肉质,中空,长度因水深而不同。叶片多变,翠绿色,常不规则片状分裂或卷成粗条状,形似鹿角。孢子囊群沿主脉生长在叶片背后,棕色。不育叶直立或幼叶漂浮,狭矩圆形,长10~30cm,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宽约6mm;能育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但因种而异,而且同一物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的生境条件下也有明显差异。水蕨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型,但各种群聚集分布强度不同,种群的空间状况是衡量种群昌盛与否的重要指标,它还关系到种群的生存和进化,水蕨孢子及无性繁殖体近距离传播是造成其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景德镇野生水蕨的种质资源调查,所调查生境中水蕨植株长势良好,平均株高20cm,全株绿色,柔嫩光滑,茎发生叶5~8枚,簇生于短的根状茎上,根系浅,叶二型。营养叶2回羽裂浅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孢子叶2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裂片两侧边缘反卷,内着生孢子囊,初时绿色,成熟时变为棕色,且裂片展开,孢子散落。供试水蕨生长地处于景德镇浮梁县地带,土壤肥沃。

表1中显示调查的6个水蕨种群所处的生长环境、种群面积、植株数等,并统计了调查数据和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了水蕨的盖度、多度和频度,调查时还采集了伴生种,其主要伴生种有:水竹叶、鸭舌草、异型莎草、水蓼、中华水芹等,伴生种中多度最大的是异型莎草、水竹叶、鸭舌草。水蕨在各群落中的多度差别较大,其中在人工水池和河边,水蕨的多度高,处于优势种群。

2景德镇野生水蕨濒危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表明,景德镇野生水蕨濒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因水蕨嫩叶可食用,因此当地人们把水蕨作为蔬菜,而野生水蕨被食用的时期正是水蕨繁殖速率最快的时期,水蕨得不到大量的繁殖,因此数量大大减少。

其二,景德镇人群在水生生境周围的各种活动导致水蕨濒危,例如,稻田中人们使用农药导致土壤的pH发生变化,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排放废水到浅水沟中污染水资源,人们为了使农作物的更好生长会使用除草剂和一些化学药物,这些都是水蕨在景德镇地区数量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许多人把原来的稻田、湿地、水沟等水蕨生存的生境开垦出来做房屋,这样就破坏了水蕨原本的生活环境,适应水蕨生存的地方就越来越少,从而导致野生水蕨濒临灭绝状态。

3近年来野生水蕨的开发利用现状

3.1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增大水蕨的数量

对于濒危物种水蕨,人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扩大水蕨的数量,其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就是繁殖水蕨的方法之一,如蔡汉权等人以孢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水蕨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建立了水蕨孢子叶离体萌发获得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通过试管苗的移栽获得了健壮生长的盆栽苗;罗桃等人研究了水蕨菜根段离体繁殖技术;田华林等人进行了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的研究等。综合这些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对野生水蕨种质资源进行保护,而且还能利用该技术实现高效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生产,这为今后深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针对组织培养技术,本人也开展了相关实验。

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和不同种类的激素的各种搭配进行实验,然后筛选出最好的能培养水蕨愈伤组织的一组激素。

其次,根据文献记载的实验方案,在其实验方案上做一些激素种类的更改或浓度的调整,探索是否能有更好的一组激素能在水蕨愈伤组织的水平上培养水蕨的生根。

最后,探究水蕨生根后的生长环境。

3.2进一步探究繁殖水蕨栽培技术

因为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水蕨时间较长,过程复杂,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更简便的方法繁殖水蕨,其中营养繁殖是水蕨最简易便捷的繁殖方式。水蕨植株在老叶上常长出不定芽,即芽孢,芽孢可发育成新的植株。这些小植株具有完整的根、茎、叶,是一个完整的植株。长到3~4片叶时,可将其剪下用普通、不渗水的容器如水杯进行培养。在水杯底部垫置一层淤泥,将根部埋入泥中,然后向水杯中注入一层浅水即可。为使植株生长迅速,可施用少量化肥促其生长。日常管理水蕨属于水生型植物,人工栽培管理比较容易。植株定植后处于一种放养状态,可与一般的浅水生型植物如卤蕨、睡莲、菖蒲、水芋等一起种植,但应保证充足的供水。由于植株有休眠特性,冬季其地上部位枯萎,可将枯萎部分直接埋入植株根部淤泥中,可供给来年的养分。

4结论

目前,景德镇的水蕨生长良好,但受环境恶化影响已越来越严重,可能处在濒危状态,因此要保护好景德镇的水蕨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动员当地农民保持一定面积芋田或蔬菜田,因水蕨是根生浅水生或湿生植物,在较为干燥的旱地上或较深的水体均不能生长。水稻田虽然也有水,但可能水蕨幼苗期并不适应长期淹水,而且人们可能因农作物需要,会喷洒一些农药和除草剂,因此不能很好适应水蕨的生长。所以只有适当面积的芋田或湿生蔬菜田为水蕨提供适宜的生境,水蕨才可以长期生存下去,从而达到就地保护的目的。

②选择合适的环境进行迁地保护。在景德镇学院或景德镇植物园等单位建立水生植物区进行迁地保护。

③开展繁殖技术研究。掌握有效的育苗技术,扩大种群规模,为水蕨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④在解决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开发利用研究,尤其是作为水生蔬菜。

参考文献

[1]郭忠海,陈贤兴,季来晓,厉朦朦,丁炳扬.水蕨――温州新发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444.

[2]戴锡玲,曹建国,王全喜.水蕨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J].植物学通报,2008(01):72-79.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8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植技术;养护管理;展望

abstract:basedontheauthor'smanyyearsofpracticalexperience,thebotanicalgardenplantcultivationandmaintenancetechnologydetailednarrative,andforthefutureofthegardenplantsandmadeaprospectpotential.

Keywords:gardenplants;plantingtechnology;maintenancemanagement;looking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园林植物的分类及生命周期

园林植物是指园林绿化中栽植应用的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竹类、草本、花及草坪等植物。

1.1园林植物的分类

园林植物按生物特性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丛木类和匍匐植物类;草本植物包括花卉类和草坪植物类。按植物观赏部位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茎类、观芽类、观果类、观根类和姿态类。

1.2园林植物的生命周期

园林植物的生命周期是指从繁殖开始,经幼年、青年、成年、老年,直至个体生命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各生长发育阶段的长短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2环境因素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环境包括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物理因素主要是指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主要指动物、植物及人类。环境既包括所有这些因素,也包括这些因素的构成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与相互关系。园林植物环境可以理解为以园林植物为中心,与其有关的周围诸因素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2.1环境因素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养分及生物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协调好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从而发挥最佳的绿化效果。

(1)光。光是植物生长与发育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光可促进植物形态器官的建成,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基础。此外,光还会影响植物的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品质。

(2)温度。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完成,而且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也不一致。

(3)水。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都必须在细胞含有水分的状态下才能发生。水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

(4)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的一切水分和养分都来自土壤。

(5)肥料。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是重要的植物生长发育物质。

3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3.1栽培前准备

包括清理障碍物、地形地势整理、栽植地整理、其他附属设施整理和苗木整备等。苗木整备包括苗木数量的确定和苗木质量的选择。根据栽植密度和栽植面积确定苗木数量。在园林绿化中合格的苗木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根系完整发达,主根短直,接近根茎范围内要有较多侧根和须根,起苗后大根应无劈裂。②苗木粗壮且通直,有一定适合高度,枝条茁壮,无徒长现象。③具有健壮的顶芽,侧芽发育正常。④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2栽培技术

3.2.1花坛植物栽植。花坛植物栽植分为脱盆栽植、起苗栽植法和模纹花坛栽植法3种。

(1)脱盆栽植。花坛植物多数是盆栽育苗,即将开花时脱盆地栽。花丛坛应从中间向外栽植,单面式花坛自后向前栽,高的植株应栽在花坛的高地段,适当深栽,反之,则栽在低地段,适当浅栽。

(2)起苗栽植法。对较多耐移植一二年花类植物,应按照绿化设计的要求,定位栽植到花坛中,起苗移栽要求根部带土球,利于成活。起苗移栽最好在阴天进行,降雨前移栽的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以傍晚时间进行为宜,这样可经一夜的缓苗,使根系恢复吸水能力,可防凋萎。干旱季节可在起苗前1天对土地充分灌水,灌水后要等表土略干后再起苗。起苗时,应用手锹将苗四周土壤铲开,然后从侧下方将苗掘起,保持完整的土球,勿令破碎。随挖随栽,栽后充分浇水,阳光太强时要遮阴。

(3)模纹花坛栽植法。按照花坛图案设计要求大格放样,先栽图案的边缘,然后再栽图案内部,并增加栽植密度。

3.2.2树木栽植。树木栽植的要领是按设计位置挖种植穴,种植穴的规格应根据根系、土球、木箱规格的大小而定。裸根和土球树木的种植穴为圆坑,应将根系或土球的直径加大60~80cm,深度加深20~30cm,坑壁应平滑垂直,掘好后坑底部放20~30cm的土堆;木箱树木挖方坑,四周均较木箱加宽80~100cm,坑深较木箱加深20~30cm。挖出的坏土和多余土壤应运走,将种植土和腐植土置于坑的附近待用。

种植的深浅一般与原土痕平或略高于地面5cm左右为宜。种植时应选好主要观赏面的方向,并照顾朝阳面,一般树弯应尽量迎风,种植时要栽正扶植,树冠主尖与根在同一垂直线上。还土,一般用种植土加入腐植土(肥土制成混合土)使用,其比例为7︰3。注意肥土必须充分腐熟,混合均匀。还土时要分层进行,每层30cm,还土后踏实,填满为止。立支柱,一般3~4根杉木高,或用细钢丝绳拉纤要埋深立牢,绳与树干相接处应垫软物。

4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4.1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意义

及时、科学、合理、有效的养护管理可以减少种植过程中对植物枝叶和根系的损伤,保证成活,迅速恢复生长势,是充分发挥美化效果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增加植物对各种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克服自然灾害和病虫侵袭,预防园林植物早衰,延长园林植物的生长寿命。

4.2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内容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内容是指为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对光照、温度、土壤、水分、肥料、气候等外界环境因子的需求所采取的灌水、修剪、施肥、除草等措施。

4.2.1灌水。根据新余市的气候特点,3—6月和9—11月是对树木灌溉的关键时期。新植的数木在连续5年内都应适时充足灌溉,土质保水力差或树根生长缓慢的树种,可适当延长灌水年限。浇水树堰应保证不跑水、不漏水,且水量不低于10cm。树堰直径,有铺装地块的以预留池为准,无铺装地块的,乔木应以树干胸径10倍左右,树冠垂直投影的1/2为准。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9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问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1-0227-01

随着城市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及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加强对城市的绿化,但由于施工养护管理控制不当,或者是施工养护标准不严格,造成了植被死亡率高,病虫害对植被损害大。因此,加强对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对提高园林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园林工程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生活质量。树木是整个园林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木进行栽培以后,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规范严格的养护管理,既可以让树木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效果。

1园林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创新,缺乏新意

对园林绿化不但进行单纯的树木花草的种植,还要充分体现城市的特点,代表城市景观的标志[2]。但是,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对园林绿化的设计没有创新,经常是广场光有草坪和喷泉;花园中必有亭;住宅区里树木一片。此种墨守成规的做法不但给人的审美带来疲劳,缺乏新意,而且不能够突出特点,感觉乏味。

1.2病虫害发生严重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因素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属于人工打造的特殊生态系统,地面部分要面对城市的空气、水的严重污染,而且建筑物的遮挡造成光照不足;地下部分被填充了建筑垃圾、土质肥度低、生产空间狭小,严重阻碍了树木的生长,使得树木生长减慢、抵抗力降低,严重的会暴发大面积病虫害。

1.3管理方法技术含量低,手段单一

园林的绿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科学的养护方法[3]。但是在现行的方法中,技术含量很低、手段单一、设备落后,园林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专业素质差,接受的相关培训少,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园林绿化技术的落后。

2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的技术措施

树木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对整个园林工程的绿化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对园林绿化树木养护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养护水平,促进园林养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2.1土壤管理

一是深翻。对城市园林土壤进行深翻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孔隙度,增加含水量[4]。同时,深翻后土壤水分和空气条件能得到改善,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强,加速土壤熟化,使难溶性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可相应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深翻、树木断根后还可刺激发生大量的新根,提高吸收能力,促使树体健壮,叶片浓绿。花芽形成良好。因此,深翻不仅能改良土壤,且能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二是培土。有的城市绿化树木受环境和地理位置限制不能翻土,那则要培土。培土具有增厚土层、保护根系、增加营养、改良土壤结构等作用。在多雨区、寒冷季节、土层薄的地区多在晚秋初冬采用培土措施,防止土壤流失、保温防冻,以促进树木健壮生长。三是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可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防止土壤泛碱,改良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树木根系的生长发育。

2.2对花卉植被等进行规范的修剪和整理

在园林工程绿化施工过程中,对花卉实施定期的、规范的修剪整理,是保持整个花卉艺术效果的必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在花卉的幼苗时期,要保持花卉比较原始的状态,轻易不要修剪整理,只有当花卉移植到将要绿化的位置之后,才进行修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在幼苗时候的花卉损害,又可以在移植修剪后,使花卉整体整齐、干净,花色更为清新。在进行花卉的修剪整理过程中,要把一些凋落、枯死、病残、果实等部分及时修剪处理。在一些毛毡花坛中,对花卉设计生长的图案和花卉的整体生长高度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只有经常修剪,才能让设计生长的花卉图案更加和谐。同时,如果植被比较容易发生倒伏,一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支架进行支撑。在冬季时候,要做好一些花卉的防冻防寒措施。

2.3灌溉与排水技术

在植物的灌溉时期,保证将新种植物浇透水,在夏季久旱无雨、生长季以及入冬前都要保证植物充足灌溉。园林养护工人应该把握好灌水次数、灌水量以及科学的灌水方法,保证喷灌用水的无毒性。另外,常用的园林排水方法有自然坡排水、明沟排水和盲沟排水。

2.4园林植物的施肥技术

园林植物的施肥技术具体体现在对肥料的种类以及施肥方法的掌握上,速效(人工合成的化学肥)追肥和迟效(农家肥)基肥是园林最常用的2种肥料。而常用的施肥方法有:环状沟施肥法、放射状开沟施肥法、穴施法、全面施肥法和根外施肥法,其中根外施肥肥料浓度应该控制在0.5%以下。

2.5防寒暑技术

在园林施工中一些树木植物并不是在树木种植季节被种植,而是在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这就需要园林养护工人对其进行防寒防暑保护[4]。常用的防寒技术有: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抗性;秋季早停止施肥;灌冻水与春灌;保护根颈和根系;包裹树干或涂白树干来保护树干等。常见的防暑技术有: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抗性,早春早施肥;搭荫棚,灌浇透水等[5]。

2.6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对于园林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像近年泛滥的美国白蛾,对我国园林的损害非常大。园林植物常发生的病害包括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等。常见的虫害包括食叶害虫、蛀干害虫以及地下害虫等。园林养护管理人员应该能够及时辨别园林病虫害的类别,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理。

3参考文献

[1]赵秋莲,赵伟法.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J].魅力中国,2010(10):81.

[2]何山.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J].绿色科技,2009(7):33.

[3]洪亮.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16):1.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篇10

关键词: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

1.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园林工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重要工程,包含多个方面,但是其根本还在于园林、花草树木植物的养护。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于园林景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对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其次,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发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保护市民健康;最后,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美观,丰富市民生活。

2.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园林养护工作的认识不全面

近年来我国园林工程开始兴起,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对园林养护的认知不全面。园林养护工作包含很多方面,松土除草、修剪整形、施肥撒药、抗旱防涝、防冻防晒等等。养护工作人员不仅仅要了解花草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要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和计划。

2.2园林养护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当前我国缺乏对于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上面比较欠缺,仅仅是了解简单的养护知识,而对于深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并没有研究。这对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非常不利。

2.3缺乏完整的园林养护方案

园林养护工作从园林工程建设就已经开始,对于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需要制定完整的养护计划和养护方案。我国当前园林养护工作仅仅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解决或者特定现象出现才去治理,缺乏完整的园林养护方案。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园林景观的全面维护非常不利。

2.4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缺乏创新性

庞大的园林工程涉及建筑学、生物学、化学、美学等等,园林景观色彩多样、造型不同、内涵丰富,不同的地域园林景观的特色不同。但是当前我国园林景观的管理往往是照搬照抄,没有根据自己城市的特色、环境特点进行创新工作,不能够与周边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化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认知度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加强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强化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认知度。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园林中的植物,要充分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习性、规律,不可盲目管理。在对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中要依照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季节、环境等客观条件进行管理。例如,春夏时节植物生长迅速,此时要注意修剪枝叶,剪去多余的枝叶有利于养分的集中,促进生长;冬季要注重病虫防治工作。

3.2制定严格的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持续性工作,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为保障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养护工作进行过程中,按照工作制度进行,制定养护计划、规范养护流程、重点解决问题,培养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

3.3提高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园林养护工作中最直接接触园林景观的就是养护工作人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质量。我国园林养护工作起步晚、经验不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较弱。因此,提高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强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其次,定期对园林养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技能;最后,聘请高级技术人才现场指导工作人员日常工作。

3.4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管理方式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开始不断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应用于园林养护管理。先进的手段不仅仅提升了养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且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管理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要不断与时俱进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促进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