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机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6:36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1

(鸡东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158299)“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因此,农业机械化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农业,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由依赖人力畜力生产向依赖农业机械装备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中越来越现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唯一途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工经济的出现,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种田的都是老人和部分妇女,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农户只种一季水稻,复种指数严重下降,种植方式粗放。新生代农民更是不想种田,也不会种田,加之劳动强度大,效益低,他们首选的是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已经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这就面临着将来土地由谁来耕种的严重问题,面临着农业生产萎缩的风险,面临着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稳定的大事。例如,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面积的冬闲田,其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效益低。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二、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不但能彻底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力缺乏的问题,还将大大提高复种指数,水稻一季改双季,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土地产出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仅就机械插秧一项而言,其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增产可达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数字表明,在同等的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53公斤/亩、37公斤/亩、72公斤/亩。三、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唯一途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外出打工的能人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光明前途,他们纷纷投资购置农业机械,参入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中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农机、农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已逐步成为新一代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希望所在。同时,农业机械化又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拓展增收的空间,成为城市的建设者、二三产业的主力军。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社会化组织的出现,使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他们活跃在农村,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的保姆式服务,农户的生产成本降低,收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深受农民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家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更是受欢迎,在为农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专业服务组织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千家万户个体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规模经营、规模种植。也带动了土地向各类专业合作流转。农业机械化还在农艺、种植方式、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以及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总体来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就是提高“三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达到“三个促进”,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基础,而且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作用

1.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兼备的新型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选择的道路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都要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能够做到定时、定量、定位的精确作业,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文化素质和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利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可将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农机装备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低性能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对照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机械化生产主要局限于稻麦粮食作物产中方面,在产前、产后机械化配套以及其他农作物生产方面发展缓慢,甚至尚未破题,农机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仍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在许多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设施很差,且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装备水平与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需求不相配套,农机化区域特色不明显;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农机化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队伍不稳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牢固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把农业机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条龙”服务。鼓励农民规模经营,通过合法土地流转将耕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立足本地实情,发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机具;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意识,通过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购机补贴范围和比例,提高农民购买机械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方式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3

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科技化,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时品种的优良化,二是装备的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意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二、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化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现代农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促进农民想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饿主要载体

节本增效关键在科技,重点是实现机械化。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机械化水平提不高,仅靠增加物质投入,只能造成成本增加、收益递减。按照新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科技应用可以走出农业投入报酬递减的困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校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良、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

(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五)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农工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  我国农机发展现状

200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728.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2005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同比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同比增长40%,。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机械化各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尽20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机收水平超过了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水平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万个,全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2829亿元。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这许多突出的问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农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仅为38%。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是三多三少:即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的大田机具多,设施和园艺机械少。二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存在质量和性能不可靠问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步伐不快。三是农机服务领域不宽,许多农机服务项目局限于田间作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四是农机化投入资金少,融资信贷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五、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机械化是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应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示范引导,重点推进,打造农机作业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如今,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国家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应通过农业机械化立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措施上,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及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工作

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技术、新机具单靠农户自己购买是行不通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通过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机化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在水稻栽植、玉米收获、经济作物机械化、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本解决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投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技术示范区的实施规模,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新方法。

(四)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和农机生产厂家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素质农机化人才队伍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已经从手工工具转变为畜牧工具,今天已经转变为广泛的农业机械,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这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能够起到有效利用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力,且还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程度。

2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性要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核心和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机械化建设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即通过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使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建设体系。总的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农业机械化是劳动力解放的先决条件

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机化设施普及之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动物资源。由于农业经济收入低,维持生计是必要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用于农业耕作,剩余劳动力很小。农业机械化设施应用和推广后,农业生产便由机械化设施完成,进而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给这些劳动提供了在城市工作和再就业的时间,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3农业机械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深耕、施肥和灌溉等步骤过程的效果。所以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往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完善,必须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为目标。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机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出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劳动制度,改变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制度,实现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突破。农业机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代农业必须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高效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3.2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传统因素影响。这些地区依靠畜牧业和人力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整体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高。因此,国家必须发展新型农业机械,逐步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以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这对于山区和边疆地区推广农机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生产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3.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类面临着农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业现代化,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属于高投入的发展模式,是高产量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形势顺应了资源节约发展的方向,有效的实现了资源节约的目标,弱化了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保护成本,实现了整体合作发展。所以合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经济和实现绿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技术投入,推进机械化进程,这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5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6

国家的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代表的指导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大前提下,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等解决,这对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农业机械的推广机制仍存在一些漏洞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无疑是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对社会GDp增长的过度追求,使其在更加关注二、三产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农业这一根本性的基础产业,产业扶持力度上也远低于二、三产业。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先进的农业机械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必然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使农业产业生生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长期无法改善。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推广的主要机构是农机管理局,其部门设置相对单一,人员的结构和资源的配置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导致农业机械的推广机制存在严重漏洞。甚至,部分农村地区对国家农业政策及各项目指导意见、精神都没能落实,严重者国家对农民的政策性补贴的发放都不到位,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开展。

1.2机械维修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这使得农民在购买农业机械时的经济支出有所加大,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依然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地区农业的发展不甚理想,粗放型生产模式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即便使用一些农业机械,也对维修、保养工作不够重视,一旦农机出现故障,相应的维修费用支出也不能及时筹措。例如,我国农村的基层乡镇,设置针对农业机械维修的机构较为少见,规模也普遍较小,而且农机更换配件储备也不齐全,加之维修人员少、专业维修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一旦农机发生,对其进行的检查和维修往往不够及时。若去真正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点,则需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间接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困难。

1.3不能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农机推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自从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分田到户,相对较为分散,农民种植更加自由,生产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然而农村政府指导性工作,不能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致使农机推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农作物种植的种类众多,成熟期不同,分布广泛,难以作到统一耕种,所以无法实现统一的生产管理,对也会给农业机械化生产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要加强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提高作业效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提升农机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先进生产工具,农业机械装备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比较复杂,由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损耗情况各不相同。随着农业机械使用时间的推移,其老化、损坏、程度不断加深,进而会影响正常使用。调查发现,在农业机械设备日常操作和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通常忽略其日常保养与维护,只有在出现故障的时候,才进行维修,这种用维修替代保养的模式加剧了机械设备的老化、损耗程度,不利于其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生产带来高额成本投入。

3要重视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方法

农业机械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将保养作为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利用效率的最佳手段和方法之一,不能用故障维修来替代机械保养。在保养期间,必须遵循农业机械相关保养规定,按照规定流程做好实时保养工作,保证每一项保养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根据保养规定,按时、按期做好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处于可靠状态。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必须提高保养管理理念,按规定做好维护和保养,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有效提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将农业机械故障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农业机械发挥最大的效益。

4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推广

想要切实搞好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首先需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我国政府近年对“三农”问题支持度不断提升,并把新农村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之中,这也间接地提升了各方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应当针对农村地区具体情况,结合农户需求,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以使农机推广工作更加符合地区发展需求。这需要政府部门对农民需求准确掌握,从而推广更加合适的先进家业机械。此外,还应当围绕当地实际经济产业状况,研制各种新型机械,进而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形式多样化要想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就应该使形式多样化,可适当的建立相对完整的科、工、户的推广机制。将农业机械与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同时,还应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以便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鼓励推广人员,让他们借助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农业机械的推广,为以后的推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该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

5结语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7

关键词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作用

我国自20世纪70~80年代初起,机械化水平低,土地粗放型经营,广种薄收,作物产量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下;80年代农业逐步向机械化转变,机械播种、耕地、脱粒、运输,农业逐步开始实现机械化;90年代农村运输、农田灌溉以及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脱粒,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50%以上。因此,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和保障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

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1]。在农作物播种、机械脱粒、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中,农业机械化都发挥出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重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又为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必须以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为依托,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联结为一个产业链条,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有着必然的要求,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一定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

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接城乡互动的桥梁与载体[3];在农业、农村中,科学发展观又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健康、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农民要从土地的束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步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3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

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农业用耕地、能源、水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精确变量播种机械、精确变量施肥机、精确变量喷药机、精确变量灌溉机、精准收获机及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4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产值

农业机械化作业为农民实现了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固原市农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精准播种,实施精准播种技术可以减少种子成本,保证出苗率,提高播种效率。以玉米为例,用点播机播种,节约用种量7.5kg/hm2,减少成本150元/hm2,节约人工费用225元/hm2,固原市按玉米有效实施机械化播种面积6.67万hm2计算,可增收2500万元;向日葵按2万hm2计算,可增收450万元;苜蓿收获采用收割机刈割、打捆、晾晒后经机械深加工成草饼,产值增值5~8倍;玉米用脱粒机脱粒,可节约人工费用900元/hm2;向日葵用脱粒机脱粒,可节约人工费用375元/hm2;向日葵籽粒可通过机械精选加工,包装成籽粒大小一致的瓜子,能增值3~5倍;马铃薯采用机械化分级收获,减少了人工挖薯时造成的破薯,提高了商品率,可节约人工费用,实现增值1倍左右。因此,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机械化使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和发展劳务经济成为了可能。机械化的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民从土地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量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劳务经济。

5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固原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物质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种植业色优势经济作物、畜牧业中养殖业、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技术和保障。农业机械化能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得以顺利实施;机械化作业的规模性、规范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得以实现;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得以转移实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农业机械化是农村能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为农村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支撑和保障[4]。利用机械化将向日葵秸秆深加工配制成蜂窝煤块解决农村取暖需要的能源;地方建设、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牧业建设、林业建设等诸方面都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农村综合发展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

7农业机械化是降低作业成本、实现高效农业的必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手段。以耕作为例,拖拉机犁耙2.67hm2/工作日,人畜力犁耙只有0.13hm2/工作日;以犁地作业计算,机械作业1hm2需0.37个工作日;人畜力作业1hm2需7.69个工作日。目前农民每个工作日的报酬平均是50元,机械作业减少的工作日费用为146.4元/hm2。以覆地膜为例,以前人工作业5~6人1d才能完成0.067hm2起垄覆膜任务,现在使用拖拉机起垄覆膜1个人1d可完成0.67hm2任务,大大减少农工的投入量;同时,还可节约塑料薄膜5%以上,平均作业成本可节省60~150元/hm2,而且作业质量高。2007年,引进了玉米联合收割机,1d收割玉米4hm2,相当于240个农村劳动力1d的工作量;1台小型的耕整机械1d能翻耕玉米田0.53hm2,也相当于8头耕牛和8个男劳力1d的工作量。

8参考文献

[1]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3):43-44.

[2]张鹏.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60-361,363.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8

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与植保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合作,将植保机械的研制开发、施药技术的研究和各类药剂应用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考虑,着力增强植保装备和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高植保机械化科技发展水平。要积极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合力推进高效植保装备和技术的研究开发。要以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针对区域和作物特点,开发高效植保机械装备,进一步提高植保机械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植保机械科技水平。

二、加强示范和培训力度,大力推进植保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是现代烟草农业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专业化必然要求更细致的分工。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生产实际,向烟农推荐质量好、性能优、适合当地应用的植保机械产品。要加大示范力度,积极推广高效、安全、精少量施药新机具,有条件的产区,重点推广对靶喷雾技术、防漂喷雾技术及智能化施药装备与技术。鼓励种植大户率先使用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制定完善植保机械使用技术规范,并对高效植保机械的实用技术、保养方法、维修技术等重要内容加强培训。

三、鼓励合作组织发展,不断提高植保专业化服务水平

当前,烟草农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植保的过度分散和粗放,培育一批现代化的专业植保烟农队伍已经十分关键,各地要以发展基层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着力点,采取政府引导、烟草部门支持服务等措施,帮助和鼓励烟农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鼓励使用高效植保机械装备和技术,提高植保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将植保机械的推广工作与培育烟农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发挥植保部门与农机部门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植保机械补贴力度,优先扶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四、组织在用机械调查,依法推进植保机械质量监督管理

烟草植保要坚持与农机部门的协调配合,在推广植保机械的同时,大力加强质量监管。各地要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产品质量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植保机械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植保机械的质量调查,科学分析调查结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质量监管。要建立健全质量投诉体系,及时处理投诉事件。要加强对植保机械的推广鉴定和认证工作,严格准入条件,加强植保机械检测,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行动,坚决打击假冒伪劣植保机具及零配件在农村市场流通。要加强植保机械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引导督促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植保机械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广大烟农的合法权益。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9

关键词: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水平;产业结构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械设备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并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而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受制于地域环境的影响,类似山区、丘陵等地形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推动农业生产改革的大方向,是解决不断激化的农业发展矛盾和困难的“利剑”,也是确保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1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步让大中型农机设备的优势得到展现。然而我国各地区环境、经济水平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还要结合工业、资金、劳动力以及科技等状况。此外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全程、全面深入推进,对于农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而我国目前的整体状况是“缺人才更缺师资”。2015年召开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提出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经达到了10.76亿千瓦,超过1.5亿亩的土地完成深松整地作业,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目前我国已经实现61%的农机化率,代表我国农业化生产方式正式以农业机械化为主。

1.2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各地区的农业机械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机械化资金等投入比例还是很少,国家出台的补贴政策,虽然缓解了农民的部分压力,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部分农户经济基础弱,而机械设备的维修、油费、保养等支出还是极大的降低了农民购置农机设备的积极性。农机设备整体结构配比矛盾大,主要表现在大中型机械少、小型多,且多以动力设备为主,而配套辅助农具很少。其次目前机械设备主要针对粮食农作物,而在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等领域的机械化的投入很少。农机设备生产企业的快速扩大,特别是以联合收割机为代表,跨区收割作业的竞争日益加重,从原本高利润的卖方市场逐步走向了买方市场,跨区作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农民的基础知识能力、科技水平均偏弱,特别是缺乏足够强的科技种田思维意识,无法形成有效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链条,或者盲目的投放农机设备,导致大量资金、设备的浪费,农业机械化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2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2.1改变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强化农业机械化意识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一是农业机械厂家、管理部门等方面要努力提升相关推进工作中的服务意识,不断围绕地区农业特征调整机械化推广的主题,满足广大农民特定的农具需求;二是积极研发和推出更多品种的农机设备、辅助工具,满足农民的播种、收割直至加工的各个领域农机设备的需求,这其中还可以包含农产品分类、挑选、运输、存储和保鲜等后续处理设备,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产业链发展水平;三是狠抓农民的科技素养,基于农村科技教育事业去提升他们对机械化的认知,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提升各地区的农机干部及农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整体效益的稳步增加。2.2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实用性和高效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作为原始推动力,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就明确强调狠抓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让其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标志。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离不开大胆的创新,通过多研究开发、多实践,让更多的创新技术能够走向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农业机械化的创新需要从实用性、多种类、一机多用和小型化等方面着重考虑,不断的降低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3结论

依据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历程来看,不仅仅是体现在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的机械化。依托国家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创新农业机械发展机制,不断增加政府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针对各地区的综合状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汤波.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浅谈凤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视野,2014(07):35-37.

[2]郑妍兵.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4):95-96.

[3]张毅,欧文权.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1(04):9-10.

[4]李春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258,263.

现代化农业机械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走中国特色农机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1重新认识并定位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田间机械作业替代部分人力和畜力作业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一提起农业机械化,大多数人本能地认为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田间机械作业,田间机械作业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而言,农业机械化要经历从选择性机械化,发展到基本机械化,再发展到全面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看,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逐渐扩大并呈开放之势。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初始起步阶段(1949—1980年)。这一时期是田间机械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合作社制度的建立,土地相对集中经营,客观上为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田间作业机械从初期的以手扶拖拉机为主,快速过渡到中后期的以中大型拖拉机为主,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农机工业和能源工业发展水平更低,农业机械的品种极为单一,应用范围狭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体制转换阶段(1981—199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细碎化的土地承包经营限制了中大型田间机械的应用,中大型田间机械作业迅速弱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低谷。同时,农民逐渐成为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机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适应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开始扩大,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是市场引导阶段(1996—2003年)[1-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农用工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更具灵活性、广泛性和适应性,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机产业初步形成,农业机械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四是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启动付诸实施,规模逐年扩大;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法律已经出台并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开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设计制造、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支撑作用。

2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推广速度,但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家家购买,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农机具大部分时间在闲置,导致农业机械的的普及率难以提高;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部级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范围不广,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仍不健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3.1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3]。

3.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3.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4]。

3.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3.5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部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部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4参考文献

[1]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2]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