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十篇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十篇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7:08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1

关键词:转型期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以患方为中心,医方为主导,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行为,通过各种渠道交流信息,并且给患者科学的治疗,让医生和患者在认知上达成一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社会转型期,医生和患者之间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是造成医患紧张不容忽视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48%的医生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他们未能与患者及时有效地沟通,50%的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是因为医生不愿意和患者沟通太多。

因此,医生在与患者的交往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这种能力与医学技术同等重要,是作为医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1.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医生职业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当前一些医学生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有的缺乏社会生活中需要的起码的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医患关系处理不好,有的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语言生硬,对患者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分析不够,适应能力弱,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注意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2医患沟通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1世纪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医学模式转变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医学模式在医学教育客观上要求医学与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结合,改变医学教育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单一性,新医学模式其核心是医生要理解病人是社会的人,这种内在的素质要求,单靠专业教育显然是很难完成的。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因此,医患沟通交流是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3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临床治疗活动是由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参与才能完成,只有双方沟通顺畅,才有利于医生对病情了解得更准确,然后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现代医疗手段非常之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每个患者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医务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制订最适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同时,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了解,并给予积极的配合,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因而医患沟通对治疗效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4医患沟通是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需要。患者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日益重视自己的从医权利,因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沟通可以为医患之间构筑一座双向交流的通道,通过医患沟通使医患之间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他们的沟通水平是防范日后从医实践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应包含的内容

2.1接诊时要注意谈话方式及内容。医生要了解病人的某一病史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注意使用接近性谈话,必要时对病人有适当的称谓,对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病情好转要予以鼓励和肯定,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2.2善于和病人交谈。病人到医院求诊,特别需要医生的心理及情感关怀,医生要耐心听病人述说并周到地向病人解释,学会和病人及家属的交谈技巧,会很好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掌握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批评性谈话、征求性谈话、慰问性谈话等技巧的关注。

2.3教育医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医患双方在医学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医护人员眼中的常见病,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头一回遇到,处于主导地位的医护人员,如果从患者/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良好的医患关系就会建立。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2

1.1文献研究法。以“临床医学生素质”“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素质教育”等关键词在万方、CnKi、维普、Springer等电子期刊搜索,对基本理论、基本内涵进行界定,构建职业素养特征池,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1.2访谈法。本研究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遴选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事先制订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一部分是由被访导师描述近一年接触研究生过程中,认为研究生表现最好和表现最不好的事件各一件;请被访研究生描述近一年自己经历的,处理最好和处理最不好的事件各一件。整理访谈录音,建立职业素养特征池。1.3专家咨询法。根据素养特征池,进一步归类后进行专家咨询。为保证咨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遴选15名长期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临床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并给定权重,建立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结果

本研究基于“素质洋葱模型”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素质洋葱模型是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3]。“素质洋葱模型”中的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态度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知识是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是个体结构化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其中,知识和技能等外层要素易于培养和评价,而个性和动机等内层要素则难以评价与后天习得。“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2.1建立职业素养特征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几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以及不同年级临床硕士研究生访谈,梳理绩效优秀医生的特质,建立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特征池,具体见表1。2.2职业素养核心要素。筛选根据建立的职业素养特征池,经过专家讨论和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删减和归类,最后形成三级指标体系框架。2.2.1专家基本信息。咨询专家共15人,其中性别、年龄及职称构成见表2,以高级职称为主。2.2.2职业素养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结构、指标内涵、指标权重做出判断,最终确定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外显因素、内生因素、核心因素3个一级指标,下设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工作作风、成就导向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临床专业知识、体格检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55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3。

3讨论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3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状况质性研究

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护理教育体系,是为护理队伍输送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临床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其毕业后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队伍的稳定,也是我国护理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每年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工作状况如何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自身的感受,为改进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正确就业择业,以及用人单位合理使用高学历人才、发挥高层次护理人才优势、避免人才资源浪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医学院校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为抽样样本,纳入标准为:①为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排除定向委培和在职研究生。②自愿参与本研究,语言表达清晰,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③毕业后从事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工作。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达到饱和,资料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1]。共访谈了14名硕士研究生,访谈时间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均为女性,年龄27~38岁,硕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为2~5年。

2.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与研究者在同一城市的采用面对面访谈,不在同一城市的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共电话访谈5名,面对面访谈9名。在正式进行访谈之前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向被访谈者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并承诺保护被访谈者隐私,采用匿名的形式,用编码替代姓名,先拟好访谈提纲,预约好正式访谈的时间和地点。访谈提纲包括4个问题:(1)当初选择读研的原因是什么?(2)毕业后在哪工作?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3)谈一谈工作后的感受?(4)对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访谈时间30~60min。访谈时,面对面访谈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的前提下访谈录音,电话访谈采取通话录音的方式,并妥善保存录音记录,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鼓励被访谈者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可适当澄清和追问,避免个人意见或看法干扰被访谈者或采用诱导式的提问。

4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对照录音文件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形成文字文件,按照L1―L14依次编码每个访谈记录,研究者通过反复聆听录音及阅读访谈记录,从被访者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找出主要问题。

二、结果

通过对19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得知,5名目前在高校工作,9名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医院工作,她们或多或少的都承受一定的压力,工作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惑。经过归纳总结,共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现分述如下:

1就业现实与与择业理想的差距。

本组受访对象选择读研的原因主要有:①为了更好的就业②逃避进入临床工作③想进一步深造④为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或晋升机会。L1: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很好找工作,我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能留在三甲医院当护士,但我不想在临床干,我想继续读研以后留在学校教书。L9:我以前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有正式编制,待遇也不错,但是工作强度太大,严重透支健康,所以我毅然辞职考研,希望毕业后能够到学校工作,哪怕收入少点都没关系。L14: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0多年了,读研前已是某科室的护士长,我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科研及教学能力提升有待提升,于是我辞职读了研究生。当然也有私心想的是如果我毕业后再回原单位的话至少能进入护理部。

然而现实是:L8:硕士毕业时找工作发现,我当年本科毕业就能进的单位现在都要求是硕士学历以上了,本科院校甚至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副高职称了。L2:大城市基本是不可能了,要想当老师的话只能到三四线城市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在大城市的医院工作。L14: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单位,护士长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最后只能在护理部当了一名没有实权的干事。L9:现在大医院的编制越来越紧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还没有本科生多,而一般的医院又不甘心去,很矛盾。

2.用人单位要求与自身能力现实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着单位的高期望高要求,感觉自身能力欠缺,有很强的受挫感,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之前没有过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身上。L10:我所在的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作为该院招聘的第一个护理研究生,领导们对我非常的重视,一去就让我给本科实习生带教、给我各种培训机会,一段时间后还让我担任科室的副护士长,可是我除了学历比其他人高,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都不如经验丰富的同事,要管理科室里那些资历都比我高的人,没有底气。L3:我的研究方向是护理教育,我想我以后肯定不去医院当护士,所以不需要太多临床经验,当真正走上讲台之后才发现,护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你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最新的临床知识,才能上好课,没有临床知识的武装,讲起课来很费劲。所以不管是当老师还是上临床,临床经验都是非常的重要。

3.自我定位与外界看法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属于高学历人才,然后却被其他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其他医疗人员。L4:我上学、上班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很惊讶地问我,当护士也需要研究生吗?打针输液这种简单的事情还需要研究啊?这种疑问听多了心里有点酸酸的,还有点自卑,总觉得这个研究生读得名不符实。L1:我们科室主任认为护士的活谁都能干,什么学历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形象好,会交际。L12:本来以为自己是研究生,即使是去当护士工作内容应该会不一样。事实是我在临床上干着跟中专生、大专生一样的活,拿着跟他们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少的薪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4.缺乏职业规划

受访者大都缺乏职业规划。L7:毕竟学了这么多年,而且我们学的东西专业性太强,想改行太难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至少现在的工作还稳定,日子也还过得去。L4:我还是想去学校当老师,一边在临床干着,一边找机会跳槽去学校呗,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再去读博,到时候应该总能进学校了吧。L6:对未来也没有太多的规划,先把职称评上去吧,另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晋升的机会努力去争取一把。

三、讨论

1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调整自身定位、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我

从本次访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就读硕士研究生基于“功利主义”,为了就业、逃避工作或晋升。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曾经毕业生数量少,就业市场供不应求[2],于是很多人把研究生学历当成通向自己理想工作、职位的跳板,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护理硕士研究生不再是稀缺的“抢手货”,导致护理硕士研究生自觉就业不甚理想,再加上“重医轻护”大环境的影响,护理研究生到单位后不受重视,致使护理硕士研究生没有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产生失落感、落差感,甚至有离职或转行的念头。高泽宇,马玉萍[3]调查发现,65.3%护理研究生是应届毕业直接读研,导致其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读研期间不进行职业规划,择业时将会困惑与迷茫。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要调整自身定位,需认识到“硕士研究生”只是学历的象征而不是能力的象征,在工作中是否得到重用、工作是否取得成就是跟自身工作能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学历成正比,学历只能给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广更大的就业平台和空间,个人发展则取决于自身能给用人单位提供的贡献和价值。因此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自己重理论轻实践及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能让人看到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其他人的差别,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改变外界对“护理研究生”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环境的不公,总而言之,只有使自己变成“金子”,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光。

2高校需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表示,面对工作单位的高要求高标准,感到自身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欠缺,工作压力大。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虽然目前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培养模式尚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且护理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护理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与临床医学生相似,严重地影响了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笼统地要求护理硕士研究生掌握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对所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没有具体描述和明确要求,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缺乏指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与护理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强调护理伦理、预防保健、专业角色、护理理论和科学研究。硕士学位以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为目标。毕业后可政委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或护理学教师等[5]。护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学科,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国内教育者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求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研究生的同时侧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与用人单位形成很好的对接,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加强其就业信心,提升成就感。同时高校需加强对护理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人文素质教育及就业指导,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怠学混文凭以及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她们理性认识自我,科学择业,也避免在工作中缺乏职业规划或者盲目跟风、为了逃避当前工作环境而选择跳槽或又期望通过进一步求学来改变工作现状,从而维持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

3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用人单位出于对人才的需要和重视,迫切期望能够通过引起人才引进带动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水平或带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一来就成了“万金油”,科研任务、教学任务、临床管理等等任务接踵而来,哪里有需要就把他们往哪里搬,缺乏系统的培训,忽略了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事实,有“揠苗助长”之嫌。另一方面,护理硕士研究生到了临床之后,由于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难以根据个人的能力、知识、学历层次的高低来解决各级护士的分层使用[6],护理硕士研究生干着跟中专大专生一样的活,难免觉得屈才,这也是许多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更愿意去学校的原因。而去了学校又觉得自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受挫,由此形成不管从事临床或是教学对工作状况都不太满意的现状。刘秀娜[7]等对护理博士临床使用困境的质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目前临床对护理学博士使用中存在护理学博士自身定位过高、临床能够提供给护理学博士的发展空间较小、护理管理部门权力有限等困境。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要认识到人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促进人才成长、稳定人才队伍才是单位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59.

[2]张岳.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9.

[3]高泽宇,马玉萍.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观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66-268.

[4]谭静,曾兢.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5-7.

[5]刘蕾,钟玉杰,迟琳琳.中美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8):762-764.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4

[关键词]防疫管理基层兽医站养殖场疫病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0-0269-02

在我国西北地区畜牧养殖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伴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疫情的发生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这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使得我们这些文化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人们更是生活窘迫。这就迫切要求基层兽医站帮助养殖户做好卫生防疫管理。

首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

从目前本地区农村养殖的模式来看,一般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养殖,养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获取有机肥或者是肉类自食为目的,养殖规模比较小,相对分散,管理粗放、饲养方式不科学等。

不具备合格的防疫条件。养殖人员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没有设置隔离区。比如一些病死的动物尸体没有固定的放置处,曾经出现过被老鼠、犬类啃食的现象,导致疫情蔓延的事件发生。

即使是养殖场也缺少专业的防疫人员,防疫制度和措施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发生疫情,疫情的主要控制人员就是饲养人员、药店服务人员、兽医站的防疫人员。防疫治疫的专业性不强,技术、能力较差,同时缺少防范意识。所以,即便进行了一些防疫措施,但是还会出现疫情。

养殖场所不符合动物养殖的防疫要求。一般农村进行养殖的动物的圈舍利用石、砖等进行建造,建筑结构不太合理,缺乏整体的规划。圈舍内没有设置动物取食、粪便的分开场所,再加上圈舍低矮、潮湿,没有经常性的进行清理消毒。或者阳光照射不足,养殖密度过大以及饮用水不清洁等都是造成动物出现疫情的原因。

消毒意识非常淡薄更是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对消毒作用的认识非常淡薄,很多饲养人员并不知道消毒的重要性,认为消毒就是简单对舍内的环境进行清理,而且忽略了舍外的环境及养殖人员自身的消毒。这就导致了疫情潜藏在这些环境当中,引起疫情的发生。即使在消毒的过程中,他们也是缺乏科学的消毒步骤,在进行酸性消毒之后又采取碱性的石灰进行消毒,降低了消毒效果。

缺少定期的消毒观念也是疫情出现的原因之一。农村在养殖的过程中,即使学会对圈舍和牲畜进行消毒,但是消毒次数比较少,而且不定时,从而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不彻底。所以在动物疫情出现的时候,养殖人员大多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防疫,却没有考虑到这是因为消毒不彻底才造成的后果。同时,他们在选择疫苗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只发病动物的本身,而不重视潜在的病症,非常不重视药物的有效性及药物的副作用。达不到防疫规定的要求,导致了疫苗失去效果,没有达到防疫的目的。

其次,我们来谈谈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来的农村养殖防疫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多方面加强防疫宣传教育,切实做好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村着重宣传防疫的法律和法规如《动物防疫法》等,提升养殖户动物防疫的法律意识,加强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互相合作,实现依法治疫的目的。同时让养殖户了解养殖业的风险性,提高养殖户的风险意识,提升农村养殖人员的防疫水平和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重视。比如:基层兽医站想要做好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工作,需要对兽医站负责范围内的所有生猪场和养殖户进行严密的监控,并且与养殖场和村委会签订相应的《防疫责任书》,这样有利于双方配合做好生猪防疫工作,有利于兽医站制定的防疫措施的落实。

就拿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来说吧,兽医站只有对辖区内的每个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用来记录生猪防疫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疫苗注射、饲料使用、消毒记录、兽药使用、耳标领取、产地检疫、上市销售等情况,向养殖人员讲明记录好生猪养殖情况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督促养殖场工作人员做好养殖档案的记录工作。帮助养殖人员树立正确的方针政策,落实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建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及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做好预防接种、防疫卫生、饲养管理、隔离消毒及检疫监督等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不断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才能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采取科学饲养畜禽的方法,增强动物对疫病的抵抗能力。只有不断加强饲养的管理,才是最有效并且成本最低的预防疫病的措施。在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只有实施全进全出式饲养方法,供给畜禽干净的饮水,保证营养的需求,才能增强畜禽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加强农村动物防疫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高水平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逐渐提升动物防疫病情的技术含量,保障防疫工作人员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防疫手段,保障防疫工作的科学和规范。

不断的落实消毒、卫生、隔离、免疫的防疫措施。养殖人员要针对圈舍内部和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将圈舍内的污水、粪便进行清理,保障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除此之外,要定期对圈舍的外部进行消毒,在畜禽进入圈舍之前也应该做好消毒工作。每空出一批畜禽就应该对空舍进行一次清扫和消毒工作,并且空出圈舍一段时间,保证消毒的彻底性、有效性,保障下一批畜禽进入之前消毒物质已经散尽,不会对畜禽产生任何影响。在每次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消毒液,这是因为不同的消毒液所带来的消毒效果是不同的,能够保证消毒,细菌不再滋生。比如严格的执行消毒和生猪全进全出制度。生猪养殖场要严格的做好养殖栏舍、注射器械、生猪本身、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喂养生猪的用具等日常的清洗消毒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对外来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工作,应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做全面的消毒工作之后才可以进入生猪养殖场。从养殖源头上做好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其木格,动物传染病防疫工作的几点建议[J],当代畜牧,2013,(11)

[2]刘若愚,中小养殖场(专业户)动物防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及其实施效果[J],养殖与饲料,2009,(3)

[3]张得强,李勇奇,农村养殖污染现状与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3)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5

我国通识教育起步较晚,自1999年算起,通识教育在国内高校开展刚好十五年。这期间,通识教育在医学院校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现状,笔者组织课题组对广东地区五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等五所高校的医学生(除中山大学为综合性院校外,其他四所为独立建制高校)。访谈对象为这五所高校的部分医学生、教务及学生管理人员。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医学生对现行通识教育的了解程度、对通识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满意度等,并在访谈中着重对以上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结果如下:

1.医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程度

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推行已15年,但医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和教学要求的了解程度还是不高。访谈中,医学生反映学校较少进行通识教育的宣传,他们一般按照教学要求参加课程的修读,而较少关注是否属于通识教育课程。在访谈中也发现,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校方对通识教育宣传的重视程度要比其他四所高校要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相对其他高校就要好一些。

2.医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满意度

在满意度调查中,医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最低,仅为2.56分;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也仅仅是在一般评价水平左右徘徊,满意度调查采用里克特量表5点正向计分法)。访谈结果反映,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满意度相对综合性大学低,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比例过重,通识选修课比例太低,如调研的大部分院校通识选修课比例还不到10%;且学科分布不均衡。访谈中还谈到,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效果;同时,专业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和通识教育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也是影响课程质量的原因。

二、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2009年起,中山大学作为国内通识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依托综合性大学强大的学科优势进行了全校性的通识教育改革。在机构设置、共同核心课程方案确立、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进行了完善,该校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本次调研也发现,大部分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在通识教育推进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院校已经意识到通识教育对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识教育有利于改变目前医学教育过于专业化、实用化和技能化的结构性缺陷,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大部分高校已开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医学通识教育。但由于高校习惯自上而下推行课程建设,习惯“下发”任务给教师开设通识课程,习惯“通知”学生进行课程修读,对通识教育缺乏必要的宣传与沟通,导致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原则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抑制了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授课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学习自觉性。2002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通识教育研讨会也证实,宣传方式无法有效传递信息,将阻碍大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同与投入。

2.高校通识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推行通识教育时,主要立足于在原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设通识课程,未能考虑到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模式、教师资质要求、课程考核目标等均与普通单学科课程不同。通识课程设计需要更多跨学科视野、更多的互动、更多的助教、更多的小班教学;另外,它对授课教师及教学质量标准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制定通识教育配套制度,如课程审批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课程建设及科研制度等,是对通识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

3.医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影响学生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在所调研的医学院校中,除中山大学外,其余四所高校暂还未设立专门通识教育管理机构,仅是由教务处负责推动通识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由于教务部门需要负责全校所有专业、学科、课程的统筹和管理,时间、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对通识教育课程做专业的顶层设计,容易导致通识课程庞大杂乱,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稳定性、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科比例不均衡等现象,同时,对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专业的指导,也导致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

4.医学院校通识教育优秀师资相对匮乏

医学生对通识教育教师教学效果的不满意,与医学院校优秀通识教育师资匮乏相关。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给予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的视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医学人才。但大部分医学院校都是独立建制院校,多数师资是因医学或医学相关学科需要而组建起来的,少数是人文社会学科教师,跨学科专业的教师极少。医学专业的教师往往缺乏人文科学知识,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人文社科的教师往往缺乏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授课无法结合医学相关内容进行,对医学生缺乏吸引力。师资力量的局限和缺乏直接影响了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制约了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

三、推进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对策

1.深化通识教育理念,推动通识教育深入发展

通识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它包含对人的合理知识结构、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院校而言,通识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思考和沟通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医疗伦理意识,为医学生成为医生后,能更全面准确地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奠定基础。医学院校可通过举办讲座、辩论赛、学术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通识教育学习氛围,深化全校师生对通识教育核心理念和价值的认识,增强教师通识课程授课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通识教育深入发展。

2.设立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

国内外优秀大学大都设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进行通识教育的管理、研究和实施,保证通识教育的顺利进行。如复旦大学设立了复旦学院全面负责通识教育,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学生一入学要进行为期两年的通识课程学习;浙江大学设立了本科学院负责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管理,包含医学专业在内的本科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必须完成16.5学分的通识课程学习;作为本次调研对象之一的中山大学也设立了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和通识教育部,负责推进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要求全体本科生(含医学专业)在校期间必须选修16学分的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同时,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还负责制定推进通识教育所需的各项制度,如通识课程审批制度、小班教学制度、助教制度、课程质量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课程建设及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各项制度的制定应遵循通识教育理念,服从通识课程体系要求。

3.明确医学通识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教育形式

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最有效的途径。但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意味着课程的随意组合,而是应该在统一的通识教育目标下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前文所述,医学院校的通识课程教育目标要充分体现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鉴于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繁重、通识课程学时少,设置融合医学与人文、社会、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医学通识教育的高效途径。这样既能在通识课程中渗透专业知识,又能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通识教育,有利于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课程形式方面,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除了采用大班授课外,小班研讨、主题讲座以及pBL教学不失为医学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形式。小班研讨可促使学生学会反思与判断,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和提出对策;中国台湾中原大学围绕“生与死”主题采用主题讲座形式分别从医学、哲学、宗教、法律、文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全面探讨,帮助学生构建综合学习体系概念,学会多学科、多视角对同一主题进行探讨,有效拓展了医学生的视野;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自主探究和整合隐含在问题背后的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非常适用于医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本文来自于《教育与职业》杂志。《教育与职业》杂志简介详见。)

4.加强对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护生专业态度质性研究

护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希望,是未来护理工作的中流砥柱。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护生对待护理专业的态度和认识对其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本科护生的专业态度状况,笔者访谈了7名护生,以期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访谈对象来源于河南省某医学类高校,均为统招护理本科生。质性访谈中以受访者能否提供必要的信息作为抽样标准,样本的个人条件如下:在被研究的文化或组织中生活了比较长的时间、了解该文化内部的实情、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反思能力、性格比较外向、而且善于表达自己[1]。笔者根据质性研究中样本数量以信息饱和为目的的原则,采用目的抽样法和滚雪球法抽取7名护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其中三年级3人、二年级1人、一年级3人,访谈对象均性格开朗、善于表达,全部为班干部。

1.2方法访谈围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和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情况两个主题展开,设计了包括“你对‘职业规划’是否了解?从哪个途径了解到的?”、“是否想过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你对护理专业是什么样的看法?”等问题,访谈过程中注意与受访者的互动,根据访谈的进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提问技巧,引导受访者针对主题深入展开。每位护生访谈一次,每次约40分钟。笔者在访谈前做自我介绍,并向受访者说明访谈的目的和受访者的权利,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转录录音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下一次访谈的内容。

2.结果与分析

2.1老师和家人的意见是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

受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高考选报志愿时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选择专业,而是听取了老师和家人的意见,选择了自己并不完全了解的专业。受访的7名护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护理专业,1名护生是听从了老师的建议“高三时老师给了建议,差几分,上不了本科,上大专比较亏。因为还比较想学医,所以选择了护理。”还有1名护生说“我们高中的老师是教育专家,他跟我妈说护理专业目前比较好。现在知道护理本科的不多,说是可以出国,待遇很好。”也有护生是听从了家长的意见,1名护生的父亲是医生,曾在国外进修,他的建议是“国外护士不累,待遇不低,地位不像国内护士这么底下,如果能好好学英语,将来去国外做护士,也挺好的。”

2.2护生认为护士工作很累却高尚

在问到“你对护理专业是什么样的看法?”时,所有7名护生都用“很累”、“很辛苦”来形容护士工作。通过深入交谈可知,护生们的这种印象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影响。比如1名护生家里的小姨和姐姐都从事护士工作,该护生总能看到她们一脸倦容,所以认为她们的工作“很累,真的很累”。而且,因为“不管什么学历,到临床上都要考护士资格证,每年还要考核,有竞聘,要参加各种考试,压力蛮大。”社会舆论也影响了护生的看法。有1名护生提到护士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是“根深蒂固”的社会现象,是光靠呼吁不能改变的,就像“护士是医生的助手”这种社会共同的看法。虽然护生们认为护士工作“很累”,但她们同时也用“高尚”来形容护士工作。1名护生“因为了解了临终关怀,觉得临终关怀的护士特别高尚。”护生们对护士职业抱着崇敬的态度,有1名护生因为小时候爱生病,觉得护士像是白衣天使,在她看来“如果有一天能像白衣天使一样照顾别人,感觉会很好。”还有护生觉得“护理是很唯美的,每个操作步骤做的好就会很美。”

2.3护生对目前临床护士工作的不满

在访谈过程中,有4名护生表示出了对目前临床护士工作的不满。这4名护生中有1名参加过临床实习,1名参加过临床见习,2名通过自己的住院经历来了解护士工作。她们不满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护士在工作共“太冷漠”,缺少责任心。1名见习过的护生说“通过见习,我认为医院很乱,医护人员都不负责任。”还有1名护生在住院期间体会到“那些医院的护士好凶,对工作不上进”,“我觉得不管是怎么样的,临床护理是和生命打交道,不应该马虎。”1名护生还谈到“在我的理想中,护士应该非常投入,非常热情,把所学所用都能展现出来。但现实是,她们除了工作外,其他时间都很随意,没有上进心。”也有护生思考了其中的原因,这4名护生中的1名有3位亲属在医院工作,本人对医院的工作环境比较了解,思考也比较深入,她认为“科室病人那么多,护士那么少”,“不往临床上加护士,就做不好那些(心理护理),如果不能让护士很好的做出了扎针之外的其他工作,就无法让病人,让整个社会看到护士的重要性。”

3.建议

3.1护生的专业态度消极而现实护理专业态度是护士对护理专业的知识、情感以及决定自己专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2]。专业态度不仅影响到护生在校的学习状态,也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从业状况,甚至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有调查[3]显示,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对职业认同感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碍于我国教育现状限制,在进入高校前,学生需要集中精力面对高考的竞争,往往与社会隔绝,这就使学生在选择专业前缺少探索专业的途径和机会。本研究中的7位访谈对象均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更多来源于老师、家长的介绍,以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社会事件。护理工作常常给人以繁琐、单调、忙碌等印象,临床工作环境差,这些因素影响了护生的专业积极性。值得欣慰的是,7位访谈对象均能正视现实,她们在承认护理工作“很累”的同时,也肯定了护理工作的“高尚”,并对目前临床工作中护士的冷漠、不负责任等现象表达了不满,表现出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

3.2要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态度学校应该从多角度出发,进行专业态度教育:①对护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学校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护理事业的动态、发展、前景等,同时客观说明现实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清现实,避免过分理想化。②在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情感教育。学校努力营造尊护重护的环境和氛围,将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在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努力提高护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护生的职业成就感。③重视教师的作用。理想的护理教师重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共鸣。④完善课程设置。护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学校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课程设置上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4.小结

护理学科的范畴己经超出传统护士角色的功能,护理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为人类奉献爱心的事业[4]。高等护理教育应加强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护生真正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心底里真正热爱护理专业,培养积极而端正的专业态度。

参考文献:

[1]李晓凤,佘双好.质性研究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41-142

[2]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理学情感教学评价工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8-60

[3]李树贞.我国入世后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904-905.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7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77-(2015)06-0052-02

[作者简介]周海燕,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硕士,主要从事医学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天津300222)

通过对高职教育者、高职毕业在岗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录音访谈,力图分析出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研究过程

(一)样本设计

从汽车制作业、卫生行业和酒店服务业中随机抽取5个单位(企业)。其次是调查对象的抽取。调查对象的抽取由调查单位协助完成,告知被调查单位:“需抽取100名调查对象,包括一线技术工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尽可能兼顾到工作年限的平衡”,共抽取500名调查对象。

(二)方法

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自编“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条目核查表”,请500名调查对象填答问卷,请调查对象选出20项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100%。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1]确定访谈被试选择的标准,每个行业选取5名访谈对象,共15人。要求受试者讲述三件与工作有关的成功事件和三件与工作相关的失败事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转录文本,以素质词典为依据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并根据文本内容对词典进行补充修订,通过数据分析,选取访谈案例中50%以上的一致率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合并,最终确定高职高专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具体构成要素。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对象涉及汽车制造业、卫生服务业和酒店服务业,其中男性232人,女性268人。服务业人数最多,共400人,汽车制造业人数为100人,男女比例为6:1。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重最大(415人,占83%)。访谈对象共15人,平均工作年限9年,汽车制造业5人,均为男性;卫生行业5人,男性2名,女性3名;酒店服务业5人,均为女性。

(二)问卷调查结果

500名调查对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核查表”进行填答,将一致率超过50%的选项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三)行为事件访谈结果

根据自编“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核查表”中的词条,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将访谈文本编码资料进行输机和数据分析,将半数以上访谈资料涉及的职业素质项目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其中“慎独自律”“人文修养”这两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选择频率较低,一致率低于50%,但在访谈中一致率超过了50%。

(四)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成分构成

最终可以确定高职高专学生20项核心职业素质的构成成分,分别是责任感、遵纪守法、人际沟通能力、自尊与自信、社会交往能力、专业知识、细心、关爱与同情、抗挫能力、乐观进取、严谨求实、诚信、团结协作、爱心、勤于钻研业务、耐心、形体与力量、审美修养、慎独自律、人文修养。

三、分析与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维度的内容最为丰富,分别是8项和5项,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两个维度的内容均为2项,身体素质的内容为1项。

(一)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个体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从结果分析来看,高职高专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形体与力量。形体良好是调查对象对美的诉求,而拥有力量则是对健康的诉求,酒店服务业是窗口行业,从职业角度来说,对形体的要求更高于汽车制造业和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但是从个人求美的角度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拥有好的形体和力量都是美与健康的重要指征。由此可以推断,美与健康的教育应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2]本次研究中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构成主要有人际沟通能力,一致认同率达到95.6%,其次是自尊与自信、社会交往能力、乐观进取、细心、抗挫能力、团结协作、耐心等8项内容。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三)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在本研究中,道德素质具体构成包括责任感、遵纪守法、关爱与同情、诚信、爱心、慎独自律等5项内容。其中对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认同率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说明调查对象对道德的认同较高,这是值得教育者欣慰的。任何行为都具有道德性,而道德的形成也是在无数次行为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将道德培养贯穿于实践是最佳的教育路径。

(四)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在本研究中,调查对象意识到审美修养的重要性,但对人文修养的重视与觉醒还应进一步提高,因为在问卷调查中,人文修养没有被调查对象所重视,在访谈中,研究人员从事件讲述中发现了访谈对象对人文修养的觉悟。因此可以判断,研究对象对人文修养的认知有待提高。职业教育应提供足够的审美与人文方面的相关课程。

(五)专业素质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素质要求,在本研究中各行业都对专业知识和勤于钻研业务有较高的认同率,特别是专业知识,91.2%的调查对象认为是重要的,而除了专业知识外,勤于钻研业务的精神也被视为重要专业素质之一。对于教育者而言,专业知识的传授并不难,难点在于勤于钻研业务之精神的培养。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构成成分的分析与界定,明确了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对职业教育的内容有了更为清晰的事实依据。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研究中将职业素质分为五个维度,可以从五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教育培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维度并非割裂的、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心理、道德、文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更能彰显个体的人格与魅力。相比较而言,固化的知识、技能并不是教育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在于精神、道德以及心理意志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详俊.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应届毕业生简历提问技巧[J].经营与管理,2012(3):12-14.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8

【摘要】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实习医生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带教老师自身以及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学生成功地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型。该文章结合对实习医生的临床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出医患沟通失败原因主要源自于患者本人、临床带教老师、实习医生以及妇产科临床教学的特殊性等四个方面因素;并提出了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具体方法,包括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鼓励实习医生多参加临床实践以及注意培养实习医生的沟通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加强医患沟通妇产科临床带教实习医生

一医患沟通失败对妇产科临床带教的影响

临床实习是医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从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阶段。实习阶段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培养实习医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医院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原则之后,医患关系也随之紧张起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加;妇产科作为一门高风险学科,时常涉及到病人的隐私,作为妇产科医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判断能力以及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而且在临床带教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建立医患之间情感交融、心灵互动、诚信亲情的沟通机制〔1〕,这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一条主要途径,使医学理论与医学临床实践完美结合。通过几年来妇产科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医生无数次的思想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各种导致医患沟通失败的因素,现将各种因素分析如下:

〔一〕来自患者方面的沟通失败因素给临床教学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患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患者把手中的一纸挂号单看成是跟医院的"生死合同",把医务人员看作是酒店的服务生,对医务人员的热情服务不屑一顾,对医生的详细询问病史看作是没事找事,有的患者甚至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耐烦和抗议。这类型的患者认为医生给其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应该的,更加认为自己毫无义务为医院的临床教学提供服务,对临床实习医生采取了冷漠和敌对的不配合态度,有些患者强烈拒绝跟实习医生沟通,更有甚者干脆找医院领导提出抗议,认为医院拿其当教学实验严重侵犯了其隐私权和自尊,为此要求医院赔偿其精神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使临床实习医生对实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

〔二〕来自临床医生方面的沟通失败因素给临床教学造成的影响: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生的自保意识也随之加强,造成部分临床医生害怕出现医疗纠纷,除了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之外,对患者存在的种种疑问进行回避或推脱,担心"言多必失"和"做多错多"、让患者抓住把柄,故不愿意给患者过多地提供合理的解释和思想交流,种种问题的存在都会给临床带教造成不良的影响;有些临床医生在问诊或手术前谈话时只管自己的需要,而不能全面估计到患者的需要,比如:术前谈话是病人手术前要经历的重要步骤,交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范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与准备,这似乎已经是常规的模式化了,可是有些病人和家属在谈话之后顾虑重重、迷惑不解,甚至恐惧地拒绝施行手术,其原因是临床医生在谈上述问题时语言过于生硬、简单:麻醉意外、脏器损伤、术中大出血、休克、DiC、伤口感染、裂开,甚至死在手术台上等等,应该交代的确实都已经交代了,但是应该解释的、消除顾虑的、树立信心的以及患者与医生配合的方面却谈得很少,这样的谈话方式,病人与家属又怎么能接受和迎接你将要施行的手术呢?著名的小儿外科专家张金哲院士说过:"术前谈话与其说是说服患者接受手术,不如说是请他们审核你的决定是否符合逻辑.",这不仅是谈话的艺术,也是人文观念的使然,假如遇到这种谈话冷漠、不愿意跟患者沟通与交流的临床带教老师,自然会给临床带教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优秀的带教老师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三〕来自临床实习医生方面的沟通失败因素给临床教学造成的影响:临床实习医生对"妇产科医生"这一职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对该职业可能存在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些实习医生在跟患者沟通时总是显得恐惧和慌乱无序,常常因把患者重要的病史遗漏了而影响临床诊断。通过跟妇产科实习医生的思想交流,我们发现影响实习医生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原因有: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足、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缺乏医患沟通技巧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四〕来自妇产科临床教学的特殊性给临床教学造成的影响:妇产科临床教学在病史的采集上涉及患者较多的隐私,体格检查时无论是妇科还是产科检查,一般都要求患者脱裤子,同时妇科的窥阴器和双合诊检查都会不同程度地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因此患者本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让实习生做检查的,尤其是见到男实习医生,患者更是"望而生畏",临床工作中常常会见到一些患者的丈夫因妻子被男实习医生做检查而在医院大吵大闹,甚至责骂带教老师不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剥夺了患者的隐私权和自尊等,这些情况都会给妇产科临床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失败的解决方法

㈠培养临床实习医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临床实习是使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由实习医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临床实习医生刚进入实习阶段,往往只注重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观察和操作,而对一般普通病和没有手术可做的病人常常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沟通意识,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实习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技巧,将培养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工作中。目前医患沟通艺术已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必修课。

㈡在培养实习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实习医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都有着较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敏感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事事充满新鲜感。至于如何把书本知识与临床治病救人联系起来,临床实习阶段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课堂上讲了无数种疾病的发展过程规律,同学们都背得烂熟,然而,当同学们进入临床实习之后,却发现很多疾病的发展并非书本上说的那么典型,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误诊漏诊现象,曾经有一位实习生接诊一名因月经期下腹痛的未婚患者,患者自述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史,本次月经周期较以往的周期提前了4天,月经量跟以往相同,而且出现下腹坠胀痛及便意感,实习医生刚写上"痛经"的诊断,带教老师随即补充追问了患者的性生活病史,患者诉说有性生活史,前天不明原因在家中晕倒一次,当时不省人事,近两天常有眼花和眩晕感,接着带教老师给患者做了妇科双合诊和腹部叩诊,并让患者做尿妊娠试验检和B超检查,化验结果回报尿妊娠试验(+),B超结果提示异位妊娠腹腔穿刺顺利抽出5ml暗红色不凝血。最后带教老师给满脸疑惑的实习医生讲解:"异位妊娠患者大多数都有明显的停经史,一般在停经6-8周后发生腹痛、少量阴道出血等症状,但也有20%左右患者主诉无停经史,可能是因绒毛组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或因发病较早而引起子宫出血,我们将病理性出血误认为是月经来潮,在追问病史时,该患者曾有不明原因的晕厥一次伴下腹坠胀和便意感,腹部叩诊呈移动性浊音,血压8050mmHg,证明有腹腔内出血的现象,所以,临床上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尤其是性生活方面,有些病人不认为腹痛与性生活有关,尤其是未婚者常常有意无意地隐瞒了未婚性生活情况,故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有些患者来诊时以不洁饮食、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诉,往往会让临床医生在诊断上误入歧途,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使患者跟我们说明真相,所以在询问到患者隐私时,必须没有家属和其他病人在场。这一次如同给实习医生上了极其深刻的一课,使实习医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说明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故临床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医患沟通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更加深入结合理论与实践,初步完成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

㈢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人文修养:在临床与患者交流过程中,从采集重要病史和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实际上就是医患沟通的初步建立过程,因此要建立医患双方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配合的和谐关系,医患沟通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近几年来,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妇产科临床带教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特有的医疗纠纷隐患,客观存在着临床带教老师带教义务与侵犯患者自的矛盾,为了更好地规范临床实践教育、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发挥临床实践教学在培养医学人才中的重要性,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必须树立最基本的教学观念,即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和依法教学观,必须完善医患权利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法律、法规;临床教师队伍应做到为病人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并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治疗方案,尊重患者人身权,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不能犯孤立地对待疾病而不是对病人本身的错误,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让患者真正体会到医生真诚和蔼的服务态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同样给实习医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说优秀的带教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工作中举手投足间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沟通的表率,树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典范、高尚医德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终生受益。

㈣加强医患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临床带教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只有从患者身上学习,才是唯一的途径。实习医生应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跟患者多交流、多沟通,让患者感到放心、宽心,让患者理解和支持教学,才能自愿让实习医生在身上检查操作,而实习医生也要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体谅患者的痛苦,多为患者着想,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在倾听患者病史时,临床医生要放弃权威式和"家长式"的生硬说教,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和要求,感受患者的情绪,解答患者的疑惑,要重视患者说的每一句话,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其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目前疾病状况,知情同意,让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疏导、沟通工作,对有疑难危重病人的家属在沟通时要留意家属的情绪变化,避免强求他们即时接受事实,临床医生同样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的语气和语言,让患者及其家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情同意"。

三总结

临床带教老师、实习学生和患者组成三位一体。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妇产科更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临床带教老师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严格的操作技巧,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艺术和高度临床带教责任心,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多参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的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贯穿于临床教学工作的每一天,使学生在良好的医患沟通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实习医生逐渐成功地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型。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9

【中图分类号】R183G478.2

【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5-0467-02

【关键词】传染病;人群监测;定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北京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时有麻疹、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爆发,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负担[1-2]。为保护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确保2008年奥运会赛前、赛时北京市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或流行,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项目,并将其纳入奥运城市运行纲要。为使项目设计更加合理,干预措施对目标人群更适宜、更加人性化,保证早期预警的效果,笔者以定性调查的方法了解相关单位人员对早期预警的知识、态度和需求,并进行了科学归纳。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北京市18个区县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海淀区和顺义区作为调查现场。访谈对象包括保健所管理人员6人、卫生局防保科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人、中小学校校长18人、班主任28人、校医24人。

1.2方法采用访谈和观察2种定性研究方法,访谈分为个人深入访谈和议题小组讨论[3]。个人深入访谈:使用访谈提纲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地点选在调查对象的工作场所,或者进行电话访谈。议题小组讨论:进行了2次,每次8人左右,预先设计好问题,由主持人组织讨论。

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设计不同的访谈提纲,内容主要有:对中小学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的看法,每天做晨、午检和缺勤追访的意义,“系统”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存在的问题,建议和意见等。

将访谈的笔录分类、整理,输入计算机,进行定性分析和整理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管理现状

2.1.1各级管理机构对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工作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均表示,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工作非常重要。某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称,学校时常发生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案例,国家法律及法规应对“监测预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染病早期预警能更快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访谈24名校医,除2名顺义小学的校医称“不太了解早期预警”外,其他校医都能认识到早期预警的重要性。问题集中在班主任层面上,访谈了28位班主任,有5位不清楚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内容和作用。

2.1.2目前学校对多发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情况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学校领导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很重视,能够成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组织预防性接种。开展工作的形式多样,包括通过校会、班会、广播、橱窗、板报、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宣传,保持教室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晨、午通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建设完善洗手设施等。

2.2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2.1预警监测时效性不强学生早晨到校的时间参差不齐,晨检时间不易安排。班主任工作量繁重,只能利用无课时间进行缺勤追访,所有工作往往要等到下午甚至晚上才能完成,个别班主任每周才汇报1次学生体质状况,由校医做出该周总结,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基层的通讯网络建设欠缺,网络设施条件不健全,教师不能上网或不具备“电子办公”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疫情信息的传递速度。

2.2.2登记表或报告内容设置不当,监测系统混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指出,现行的监测系统不成体系,无法真正做到早期预警。上交的表格设计不统一(反映了教委和卫生部门要求不统一),采用纸质表格,反馈速度慢,内容粗略,信息无法整合和统计分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很多校医也反映:卫生系统与教委要求的表格内容不统一,造成校医2个表都要填,重复工作。

2.2.3部分学校领导、教师不够重视,家长不配合目前中学基本上都配备校医,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能够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及教委的工作要求来工作。而各小学无校医编制,卫生教师基本都是由体育、后勤等教师兼职,又无专业的防病知识,且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人员岗位(卫生)相对不固定,造成传染病防治质量大大降低。目前有些小学传染病监测工作形同虚设,一些学校借口教学任务重,没有对学生缺勤情况及时追踪和查询,有的学校甚至因此造成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部分学校、班级上交的登记表多为学生填写,其内容多存在错误或缺漏项,时效性差,参考价值低。校医不能及时了解到全校学生的缺勤及健康状况,或了解到的信息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有个别家长不愿配合学校预防工作,有的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还要把学生送到学校。有的家长对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隐瞒疫情,让学生带病上课。有的班主任对传染病认识不清,不能及早筛查。学生不能准确及时地向教师描述自己身体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传染病的早期预警。

2.2.4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大部分民工子弟学校均或多或少存在卫生设施简陋、缺乏专职校医和必需卫生资源的问题。另有受访者反映,部分小学目前还没有校医编制。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解决人员安排问题,加大投入,确保监管系统效果能够得到普遍落实。

2.3建议教育和卫生部门应密切合作,加强监督和管理。卫生监测开展必须得到教委的大力支持。预警监测系统的落实及效果评价要由市教委和市卫生局联合下达工作任务,且将落实和效果评价作为学校工作评定的内容之一。卫生部门的要求一定要和教育部门的统一,监测报告内容能够通用,不要造成学校重复工作。此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开展网络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在更多开展监测的中小学校建设平台终端,通过网络及时报告疫情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时效性。

加强培训和宣传。针对教师、校医、家长、学生存在的传染病知识不足的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保健所应该联合就学校常见的传染病广泛开展培训,以专题讲座、发放书籍、小册子、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加大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力度,提高市民尤其是家长防病治病的责任感,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

3参考文献

[1]余小鸣,王嘉,王慧恂.北京市城区中学校医现况的定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193-194.

[2]杨艰萍,王频,莫伟文,等.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00.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10

>>提高医务人员信息素养,促进医学创新信息化环境下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医务人员医德行为对中专护生的影响教育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影响医务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两医务人员盗卖用药信息获刑谈医务人员的言语和行为管理医疗纠纷对医院及医务人员产生的负面影响强化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营养知识对医务人员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论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浅谈临床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的仪表、言谈举止对患者的影响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影响调查研究信息化管理:让基层医务人员轻松起来信息化手段管理医务人员专技档案模式探究行为转变理论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从医疗纠纷谈医务人员的自律行为衡阳市医务人员吸烟行为、认知、态度的调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03-07-23.

[7]erikBernard,michelarnould.internetuseforinformationseekinginclinicalpractice:across-sectionalsurveyamongFrenchgeneralpractitione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12:494-496.

[8]刘瑞勤.图书人员及医务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C].2011年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3,5-7.

[9]张慧湘.论现代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及作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7,(7):32-33.

[10]张士靖.医学信息素养研究与实践[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34.

[11]marianneLykke,Susanprice.Howdoctorssearch:astudyofquerybehaviorandtheimpactonsearchresults[J].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2012:18-19.

[12]BenjaminHughes,indraJoshi.Juniorphysiciansuseofweb2.0forinformationseekingandmedicaleducation:aqualitative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09:48-651.

[13]乔欢.信息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139.

[14]陈燕.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1-94.

[15]martinDawes,UchechukwuSampson.Knowledgemanagementinclinicalpractice:asystematicreviewofinformationseekingbehaviorinphysicia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