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7:17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1

   近年来,我国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32.5万公顷,占可供养殖面积133.3万公顷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鲍、扇贝、海参等。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养殖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常用养殖方式及其优点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其中网箱养殖模式是当前重点水产养殖模式,可节省开挖鱼池需用的土地和劳力,投资后收效快。一般当年养鱼即可收回全部成本,而网箱在正常情况下,可连续使用2~3年。网箱养鱼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铒料生物,实行混养、密养,成活率高,可达到创高产目的。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优点。网箱可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的改变随时挪动,遇涝,可水涨网高,不受影响;遇旱,移坳网位,不受损失,能实现旱涝保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收获时不需特别捕捞工具,可一次性上市。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分期分批起捕,便于活鱼运输和储存,有利于市场调节,俗称其水上“活鱼体”。网箱养鱼所占水域面积小,只要具备一定的水位和流量,农村、厂矿都可养。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2

山东省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事业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为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保险;现状;特点;对策

0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保险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保险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滞后。水产养殖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保障,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建设,完善水产养殖保险的运作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水产养殖保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特点

1.1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发展起来,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起步较晚。1987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农业部合作开始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虾养殖的大规模发病这一事件的爆发,由于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过高,给保险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中国水产养殖保险逐渐停止,在此之后,水产养殖保险几乎停滞,只有小部分地区仍然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覆盖面很小。21世纪以后,国家为了扶持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但是却没有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到补贴范围内,还是只有个别城市的政府对水产养殖保险进行适当的补贴,可见我国对于水产养殖保险不够重视,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总体规模还比较小。

1.2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近些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保险行业的日见起色和逐步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的保费收支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相比而言淡水养殖保险要比海水养殖保险更多。从2007年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初具规模开始至今,全国淡水养殖保险业务规模占水产养殖保险收入的比重一直都在99%以上,但是相应的赔付金额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淡水养殖的风险比海水养殖的风险可控性强,而且淡水养殖趋于规模化和集约化,组织管理结构比较规范化、科学化,保险机构承担的风险较少,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时的成本控制,因此以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成为必然。

1.3保险的种类有限,业务手段比较落后我国水产养殖的覆盖面比较广泛,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风险较为复杂,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保险涉及的风险种类较少,项目单一,且多为自然风险,难以满足大部分水产养殖者的投保需求。水产养殖保险操作复杂,保险理赔过程繁琐,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手段落后,因而容易出现抢险救灾能力差,理赔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保险公司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水产养殖保险理赔过程当中出现的,需要测量水体当中活鱼、死鱼存量的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无法确定鱼死亡的确切数目,用现有的方法又容易产生较大的数量误差,难以确定理赔金额。

2推进水产养殖保险的意义

由于我国海洋性自然灾害频发,给海上水产养殖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产风险难以转移,独立的养殖户个体既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又没有能力承担巨大的产业风险,这就需要快速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灾害过后对农业的保险补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远,在有些地区水产养殖保险的补偿几乎为零,政府对于水产养殖保险方面的扶持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可见,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是保证整个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水产养殖保险可以为水产养殖者控制范围之外的自然灾害提供保险,有助于保持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其次,水产养殖保险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的压力,帮助水产养殖者解决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一些问题;再次,保险机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也可拓展业务,促进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发展。

3解决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水产养殖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高风险,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较多,大多数保险机构都不愿意参与到水产养殖行业当中。因此,为了减少保险行业的担忧,国家政府及渔业管理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的保险法规,规范水产养殖者和保险公司的行为,为水产养殖保险法律法规的运行提供平稳的运转环境,使其做到有法可依。

3.2要强化政策扶持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开展严重落后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干预方式存在问题。在这方面,可以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借鉴日本、韩国等水产养殖保险业比较发达的的成功经验,强化国家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政策扶持,完善保险机制运行环境,更好地分散风险,扩大水产养殖保险的服务范围。此外,国家还应在资金引导、风险补偿和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保险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3.3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转移机制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年度风险发生的可预测性较差。因此,我国可以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在发生小灾时,完全由保险机构赔付;在发生巨灾的时候,在保险机构赔付的基础上,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同时,还可以由政府、水产养殖保险机构共同出资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共保基金,在发生巨灾风险时从风险准备金中获得补偿。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慢,规模小,覆盖面不够广泛。因此,应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强化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作用,完善水产养殖风险转移机制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鲁,翟留栓.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30(1):10-16.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3

水产养殖病害现状及病害防治现状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的规模较大,并且我国自然环境状况呈整体下降的水平。池塘、河流、水库、湖泊、沿海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并且一些工业污染不仅仅对养殖产品造成了危害,还滋生了相当一部分的病菌,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传统的水产品病害发病高峰期在夏秋两季,但是现在的状况是一年四季都成为了水产养殖的发病高峰期。病害的爆发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的养殖场地都毗连在一起,相互的传染性较高。同时由于江湖水质较差,极易造成病菌滋生,为病害生长提供了温床。所以,病害通过水质传染的速率也较高,这就造成了当今水产养殖病害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的现象。并且由于多个物种共用同一片养殖水域,许多病菌产生了交叉感染,产生了一些新的更具有危害力的病菌。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都是以药物为主,同时由于饲养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防治知识,病害的防治情况非常不理想。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养殖场都是个人承包,缺乏专业的养殖人员和病害防治人员。并且由于养殖工人水平有限,对于病害的防治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管理粗放的局面,并且管理水平较低。许多养殖人员病害防治与管理意识较差,特别是海水养殖和湖泊养殖产业,由于面临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养殖人员的防治心理较差,认为有自然的庇护,水产养殖不会遭受太大的病害。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现在即使是海水养殖及江河湖泊养殖也面临着巨大的病害。船舶污染物、石油污染、外来物种、蓝藻、浒苔、各种水生生物、人类排放的垃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产养殖病害爆发频繁,但是人们的防治意识与管理意识较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害的发生。由于我国的水产品病害药业研究领域起步较晚,许多水产养殖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由于长时间使用药物,许多病菌已经对传统的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这就需要新的药物的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落后,渔药企业较少,并且企业创新精神较差,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也较差,不能有效地满足渔业养殖对药品的需求。面对工业污染时,防治手段更为落后。大部分养殖户只能看着自己的养殖产品被工业垃圾所污染。由于没有充足的预警与防治机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防治手段非常落后。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对策

许多水产养殖户因为无法提前得到相关的病害预警信息,只有在养殖产品受到病害的侵袭之后才能发现,并作出一定的反应。这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往往只能起到较小的补救效用。缺乏专业的病害防治预警与监控体系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遭受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牵头,联合水产养殖企业,建立信息互通,及时病害预警。并且政府要积极地对相关的养殖水域的水质展开监控,及时发现工业污染可能会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在工业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要格外重视对水质的监控,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治监控与预警机制,来减轻病害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

针对水产养殖病害爆发突然、影响广泛等特点,要加大对病害危害的宣传力度,使得养殖人员充分提高对病害的防范意识。针对养殖户知识水平有限现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配备专门的技术咨询人员,必要时要进行上门指导。并且鼓励水产养殖户通过自学等途径,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对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的储备,将知识转变成为生产力,促进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并且要加强养殖人员对于病害的快速诊断能力,确保基层养殖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病害,并且明确其种类,以便及时地采取预防与救治措施。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这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困扰。许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因为水资源的污染而逐渐衰落。国家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国际贸易日益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远洋货轮穿梭在我国的各个港口码头,而货轮带来的外来物种和生物极有可能在没有天敌的我国水生环境,对我国的水域环境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破坏水产养殖的环境,国家要针对外来物种展开积极的防治工作。我国当前的渔药企业较少,针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药品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国家应该加强对相关的渔药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相关的科研工作以及新的病害防治药物的开发工作。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湖泊湿地;水产养殖;湖区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S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789-04

theeffectsofLakeaquicultureontheLakeecosysteminHubei

LiUHao,DonGYing,tianLing-ling

(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s,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BasedonthestatusoflakeaquicultureinHubeiprovince,theexportsofsubstancesoflakeaquicultureconsistingofexcessivefishfeed,residues,wastesoforganisms,andchemicalswereanalyzed.thentheeffectsoflakeaquicultureonthewaterquality,aquaticorganismsandlakesurroundingsweresyntheticallystudied.itwassuggestedthatintensiveandecologicalaquicultureshouldbetaken.tthecontrol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combiningwithpractice.

Keywords:lakewetland;aquiculture;lakeecosystem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组成部分,湖泊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湖泊生态系统同样生活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不仅种类众多,而且数量惊人,存在着巨大的能量流和物质流,以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故此,湖泊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甚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说,湖泊水产养殖其实就是在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的自然基础上增加了消费者(水产养殖物种)。对于湖区生态系统而言,其消费者的增加必然带来难以预料的益处或害处,而这取决于湖泊水产养殖方式。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调控湖泊消费者的数量和种类,并且将养殖规模建立在湖泊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范围之内[1],那么湖泊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益处将大于其害处,这样既增加了水产品的产量,又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等。

1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状况

1.1湖泊水产养殖种类

湖泊水产养殖物种主要是鱼、虾、蟹等,就湖北省而言,养殖种类多为鱼类,即鲫鱼、鲤鱼、鳝鱼、罗非鱼、鲶鱼、�鱼和“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经济鱼类,虾类主要有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螯虾等[2],蟹类则主要是河蟹,乌龟和甲鱼也有养殖。

1.2湖泊水产养殖产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饮食结构也逐步改善,已实现从“吃饱”向“吃好”的转变,随之而来的就是淡水水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水产养殖市场不断扩大。因而,湖北省1997~2007年水产养殖产量不断增加(图1)。从图1可以看出,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然而,由于经济增长而引发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捕捞产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甚至呈下降趋势。

由于堰塘养殖和湖泊养殖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进行湖泊养殖综合研究,本文所指的湖泊养殖即包含堰塘养殖。查阅相关资料[3,4],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水产养殖面积持续增加的前提下,不论湖泊养殖面积还是精养鱼池面积都不断增加。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精养鱼池面积持续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有限,所占比例依然较小(30%左右),而湖泊养殖面积虽然持续降低,但由于其基数很大,仍然是湖北省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表1)。

1.3湖泊水产养殖分类

就湖泊水产养殖方式而言,其可分为粗放式、集约式和半集约式等3种方式,而集约式养殖又可分为工厂化养殖、高密度精养和网箱围网养殖等。现阶段由于我国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制约,集约化养殖并没有得到普及,而高密度、高投饵率和高换水率的“石油渔业”是我国现阶段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的湖泊水产养殖方式;而采用循环水方式的封闭式养殖,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其至今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2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的输出物质

2.1过量饵料

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是高密度和高投入式的开放式养殖,由于没有合理地定时定量地投放饵料,导致过量饵料流失而进入湖泊水域。富含氮、磷等多种营养物质的人工合成复合饵料在短时间内进入湖泊生态系统,导致湖泊生产者(藻类为主体)激增,而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有限,导致湖泊原有食物网失控以致生态系统失衡,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胡家文等人的研究表明,用人工合成的复合饵料进行湖泊水产养殖,每生产1kg的鱼,约有800g有机物、70g氮与14g磷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域,导致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天然饵料则由于其中营养物质含量较低,利用率也相当低,饵料过剩的状况更加严重,如果大范围地采用天然饵料,则其有害效应必将大幅度加剧。

2.2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

动植物残体虽然个体较小,但由于其数量惊人,加之湖泊水产养殖系统是一种人工控制的脆弱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承载力极其有限,短时间内积聚而成的动植物残体严重危害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动植物残体进行分解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溶解氧,导致湖泊水体的含氧量降低。湖泊水产养殖采取高密度养殖方式,其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相当多,所需求的溶解氧较多,由于残体分解而致使含量减低的溶解氧极易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受伤害甚至死亡。由于缺氧而导致残体难以进行充分分解,而不完全分解则产生H2S、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威胁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水生生物排泄物也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物质。人工合成的复合饲料转化效率较低,以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营养物质磷为例,在鱼类进食的饲料中大约只有20%的磷被鱼所吸收转化,而剩下的80%则以排泄物等形式排入湖泊水体,大量的排泄物导致氮、磷急剧增加,为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进而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5]。

2.3化学制剂

在湖泊水产养殖中,为了改善湖泊水体营养状况与保障水生生物健康生长,施用化学药品是必需的,常用的化学制剂有抗生素、治疗剂、消毒剂、麻醉剂与防腐剂。但不合理使用现象却相当普遍,英国水产养殖生产中所用的化学药品多达23种,过量使用,泛滥使用严重威胁湖泊水质,而药物残留超标也危害人类健康。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3湖泊水产养殖对湖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的湖泊水产养殖仍然是“石油渔业”,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模式,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模式。就湖区生态系统来讲,湖泊水产养殖所带来的有害效应大于有益效应,导致湖区生态系统失衡[6]。

3.1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在湖泊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湖泊水质状况的主要物质是过量饵料与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等,而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了湖泊水质状况降低,进而引发湖泊富营养化[7]。臧维玲等[8]的研究表明,饲料中含有的磷仅仅只有15%~30%被鱼类利用,16%~26%溶于水中,而51%~59%则以颗粒状态存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低转化率导致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激增,而湖泊水产养殖水域缺乏流动,高含量的营养物质和静止的水体等客观条件,极易导致湖泊的富营养化。

水产养殖所产生的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等悬浮于湖泊水体中,形成了一层悬浮物,阳光透过率降低,致使水体中下层的水草和微生物难以正常生长,从而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鱼类死亡。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等有机物的分解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受到威胁,而水体的富营养化则进一步加剧了溶解氧缺乏状况,致使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化学投入品的过量和泛滥使用进一步导致湖泊水质的恶化。由于近年来湖泊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养殖的病害不断增多并且日益严重[9],而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量持续增加。一方面,化肥、农药等的一部分直接流失于湖泊水体,直接影响湖泊水质;另一方面,一部分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则通过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排入水体,间接影响湖泊水质。

3.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为了获得最大产出,必须尽可能地在原有自然条件下增加消费者(鱼、虾、蟹等);而自然条件下的营养物质有限,施用大量的营养增加剂(化肥等)才能满足众多消费者的正常需求。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低效利用却导致其在湖泊水体中大量残留,引发湖泊富营养化,高水平的湖泊营养状况导致蓝藻等浮游植物迅猛繁殖,水质持续恶化,阳光透过率下降,影响鱼类等“土著”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以蓝藻为代表的浮游植物不仅在生长阶段而且在消亡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湖泊水体含氧量降低,而且浮游植物的残体分解会产生nH3、H2S等有毒物质,加上化学制剂通过食物链所造成的药物积聚,这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影响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严重状况下甚至可以引发其死亡。更加严重地是,湖泊水产养殖多是单一化养殖,而单一化养殖导致湖泊消费者结构完全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彻底崩溃,在人工所维持的生态系统下,湖泊原有水生物种遭遇严重危机,在人工养殖的强势物种冲击下迅速减少甚至消亡。长江中下游水产养殖物种中,外来物种有45种,其中鱼类33种、贝类4种、甲壳类7种、两栖类1种,多来源于美洲[10]。

3.3对湖区周边环境的影响

湖泊水产养殖是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系统条件下进行的,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其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巨大冲击。原有自然环境是一种多样性的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水产养殖的单一化和高密度却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打破了其平衡状态[11]。

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毒药物的湖泊水产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加剧了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12]。由于水产养殖的面积扩大,原有水生物种减少,栖息水域的缩小和水生食物的减少严重地影响水禽生存,导致水禽等野生生物的减少。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有些湖泊养殖水域周边竟然广泛布置捕鸟网,捕杀由于野生食物缺乏而偷食养殖鱼类的水禽。目前,湖泊水产养殖已经基本放弃大面积的散养形式,而是采取分离式的小面积围养。为了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湖汊等狭长湖域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区域。随着水产养殖的深入发展,湖泊弯曲系数逐渐减小,即湖泊越来越“圆润”,湖汊等深入陆地的湖域逐渐成为养殖水域。湖汊等地域是浅水水域,阳光充足,营养物质丰富,是水生生物的聚居地。由于湖泊水产养殖侵占湖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致命的破坏。研究资料表明,生物多样性与湖泊弯曲系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湖泊弯曲系数越大,生物多样性越大。湖汊等深入陆地的水域逐渐减少,湖泊弯曲系数减少,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小,湖区原有“土著”物种持续减少甚至消亡[13]。

4控制水产养殖水污染的政策措施

4.1控制湖泊水产养殖的水污染,推行可持续水产养殖

由于湖泊水产养殖条件的限制,“石油渔业”仍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养殖方式,而湖泊养殖所造成的水污染不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控制水产养殖所导致的水污染,推动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型养殖转变,进行无害化的“循环养殖”。根据水产养殖所造成的水污染形成机制及其控制策略,建立水污染控制机制[14],如图2所示。

4.2科学规划湖泊养殖水域,发展生态养殖技术

进行科学合理的渔业规划,以湖泊的生态承载力为基础,加强控制湖泊养殖水域,对特定的水域实行禁止水产养殖或限制水产养殖[15]。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湖泊的监测,严格控制湖泊养殖。我国现阶段的水产养殖绝大多数仍然是粗放型生产,而渔民的养殖技术有限,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湖泊水产养殖的发展,生态养殖是我国未来渔业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必然途径[16],必须改善渔业饲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控制化学制剂的施用以降低药物对水体的影响[17,18]。

4.3施行鼓励发展渔业政策,加强技术支持

针对我国渔业多为个体私人经营,渔业生产设施限于财力有限而更新困难的现状,国家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渔业设施升级,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补贴渔民,同时以技术支持为后盾不断提高渔民生产技术[19],推动水产养殖实现集约化生产。

参考文献:

[1]蒋小欣,严以新.苏州市养殖类湖泊现状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8,24(2):57-60.

[2]舒利敏.湖北淡水渔业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2):156-159.

[3]葛相安,刘世禄.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4):5-12.

[4]车轩,刘晃,吴娟,等.我国主要水产养殖模式能耗调查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0,37(2):9-13.

[5]张敏,李建秋,周易勇.网箱养殖对东湖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以及磷的酶促水解与吸附行为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2,26(6):510-518.

[6]马润美,刘章勇.四湖地区农业活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洪湖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79-181.

[7]刘松岩,熊彦辉.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7258-7259.

[8]臧维玲,姚庆祯,戴习林.上海地区水产养殖和长江口与杭州湾水域环境的关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12(3):219-226.

[9]罗永成,李正友.贵州省近年水产养殖病害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产,2010(6):29-30.

[10]陈家长,沈公铭,孟顺龙,等.长江下游流域水产养殖外来物种调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315-319.

[11]彭自然,陈立靖,王武.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67-6468.

[12]吴庆龙,陈开宁,高光,等.大水面围网精养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水产学报,1995,19(4):343-349.

[13]王秀梅,宋友坤.湖泊围网养殖与水环境保护[J].污染防治技术,2006,19(6):40-41.

[14]张小栓,李楠,蔡文贵,等.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7,25(5):30-33.

[15]卢昆,孙吉亭.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路径与政策选择探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6):28-38.

[16]刘国友.健康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1):18-20.

[17]吴代赦,熊卿,杜俊逸.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J].江西科学,2009,27(4):617-621.

[18]边蔚,王路光,胡晓波.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91-93.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现状;分析;对策

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发展由来已久,由原来的“鸡蛋换盐”的“小农经济”模式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农村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有的地方已经上升到工业化管理模式,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以农村养殖为主,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能力还处于雏形阶段,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养殖合作社、私营养殖企业、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等多种养殖方式并存,分析总结我国农村养殖情况和存在的现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

一、农村养殖存在的现状

1.散养占有相当比例。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了很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大型养殖企业,原来的散养户也逐步转型升级,但是农村散养还占有相当比例,据调查统计,目前散养畜禽存出栏量还占有40%-60%,在中西部地区可能还会更高,散养养殖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畜禽舍相对简陋,保温和散热效果不好,配套设施不完善,直接影畜禽健康生长。

2.畜禽养殖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几年加快了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重猪鸡轻牛羊、重常规轻特种、重数量轻质量、重舍饲轻放牧的现象,虽然牛羊养殖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还达不到猪鸡养殖水平;特种养殖利润高风险大,很多养殖场户想染指饲养又怕遇风险造成损失,所以出现特种养殖发展缓慢;舍饲养殖业发展快于放牧养殖,增加了人畜挣粮的矛盾,秸秆和饲草利用率偏低。

3.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下。虽然加大了标准化示范创建力度,扩大了养殖规模,但是实际养殖量与养殖场畜禽位还有差距,存在着畜位多养殖量小的问题,个别地方空舍空圈依然存在,“有钱建场没钱养殖”,远远达不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要求,标准化水坪不高,设施建设、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养殖用水、兽药使用等达不到规范化,距离“五化”要求还相差甚远。

4.养殖场规划设计不科学。大部分养殖场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有的养殖场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形建设,低洼不平不规则,畜禽舍之间相隔距离较近,净污道不分,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不能严格分开,有的混在一起,不符合养殖场一般要求,更谈不上标准化建设,有的养殖场只有饲养舍,缺少饲料房、消毒室、兽医室、配种室、隔离室等配套设施,有的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水源地或交通要道较近,不符合动物卫生条件要求。

5.饲养管理还比较落后。养殖场科学配方饲养比较少,存在着“有啥喂啥”、饲料单一、饲喂方式简单等现象,直接影响畜禽生长。畜禽饮水不卫生、不充足,有时出现缺水少料现象;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简单,畜禽舍卫生条件较差,奶牛养殖存在着人工挤奶现象,即浪费人力又不卫生;养殖场频繁更换饲养管理人员,养殖场所不安静、噪音大,给畜禽造成应激反应。

6.产业化水平较低。畜禽养殖场综合养殖效益比较低下,养殖产业链较短,产-供-销-加脱节,从事养殖的养殖场效益低,而从事加工销售的却有高利润,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有的养殖场不懂得产业化经营,缺乏拉长产业链、增加畜禽养殖综合效益理念。

7.应对风险能力低。畜牧养殖业发展本身就是波浪式,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养殖场高峰时期发展迅速,低谷期严重亏损,缺乏应对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疫病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小型养殖场会出现低谷期“血本无归”或倒闭关门现象,以养殖合作组织运行的企业基础薄弱,缺乏低谷运行资本,合作社社员出现退社撤资现象,不能自行应对市场和行业风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畜牧业市场风险尤为严重,风险频率和风险影响较大。

8.养殖记录不完善。小型养殖场户养殖生产记录、养殖档案不规范、不完善,有的养殖场没有养殖档案,养殖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防疫消毒、饲料兽药购置使用、生产销售等制度缺失,生产管理混乱,产品销售追溯体系不健全,生产资料来源不明确,给养殖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9.养殖环境污染依然存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养殖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污水遍地流、粪便到处见、臭味熏满天”的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小型养殖场虽然对粪污进行了治理,建设了污水池和贮粪场,但是在处理上没有达到无害化、规范化,个别地方存在着畜禽所产粪便远远超过当地的土地消纳量。

二、主要对策

1.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养殖场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抓住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入股经营、合作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养殖业,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四位一体”贴息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畜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社会影响力和支持力。

2.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和生态养殖要求,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规模养殖场净道污道严格分开,生产区、生活办公区、粪污处理区自然分开,畜禽养殖圈舍中间间隔一定距离,粪污处理区要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生活办公区要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

3.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各地可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牛羊业,猪、牛、羊、禽平衡发展,注重发展奶牛养殖,肉、蛋、奶比例协调,在保证常规养殖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考察适当发展特种养殖。

4.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契机,积极推进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发展,切实提高养殖水平,引导小型养殖场转型升级,养殖户退村入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促进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示范创建。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海参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建议;山东威海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1-0260-02

以海参、鲍鱼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掀起了水产养殖业第5次浪潮。威海、烟台、青岛是山东省海参的三大主产区[1],近年来威海市海参产业蓬勃发展,海参产业已成为威海市海洋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威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若干政策,确保海参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威海市海参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1威海市海参产业发展现状

1.1海参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2007年全市海参养殖面积约为6666.67hm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海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威海市海参养殖面积也随之扩大,2016年全市海参养殖面积逾2.33万hm2,其中池塘与潮间带养殖约4000hm2。海参养殖产量由2007年的2万t增加到2016年的逾3.7万t。海参产业已成为威海市海洋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促进威海市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1.2海参加工产业情况

海参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催生了海参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威海市仍以小型加工企业为主,规模化的加工企业主要有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双举海参、宫品海参、山东圣洲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宇王集团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以淡干海参、即食海参等为主。

1.3政府促进海参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为促进威海市海参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海参健康发展的意见》《威海市海参苗种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文件,通过市级财政扶持海参苗种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威海市申请了“威海刺参”地理标志商标,以“好人・好海・好海参――威海刺参”品牌广告语登陆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和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等相关媒体,提高了威海市海参的知名度,为海参养殖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目前“威海刺参”品牌市值约50亿元[2]。此外,威海市还获得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的“中国海参交易中心”“中国海参之都”等荣誉称号,进一步确立了威海市海参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2威海市海参产业存在的问题

2.1养殖水域不断缩减

滨海旅游业是威海市的一张特色名片,沿海许多海参池塘的整治,为滨海景观建设创造空间,便于更好地发展滨海旅游业。加之城市工业化进程及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海参养殖水域不断缩减。

2.2种质退化

目前,海参良种仅有水院1号品种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父本为俄罗斯远东海参,母本为辽参,威海海参甚至山东海参均没有通过审定的良种。且威海市育苗企业良种选育意识淡薄,苗种繁育所用亲本多经累代养殖,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为海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3-4]。

2.3养殖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威海市许多养殖企业还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养殖水平较低,部分养殖企业海参养殖期间不投饵或者仅投喂藻粉,海参生长速度缓慢,水体利用率不高。2014年以来海参塘边价格由原先的180元/kg降低到90元/kg,许多养殖企业由于管理过于粗放,综合养殖意识淡薄,导致养殖成本过高,造成企业难以为继。

2.4海参精深加工产品缺乏

虽然威海市海参加工企业繁多,但产品以干海参、即食海参为主,海参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缺乏,导致威海市海参产量虽高,但产品附加值偏低。

3发展建议

3.1扩展底播养殖面积,向外海发展养殖

在沿岸海参池塘不断缩减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展底播养殖面积并向外海发展养殖,是确保威海市海参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鼓励科研院所与养殖企业加快扩展底播养殖步伐,并逐渐向外海发展海参养殖。重点研发推广新型底播养殖附着基和抗风浪网箱,选育适合的海参品种,开创新的海参养殖模式。

3.2提高良种覆盖率

要确保威海市海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源头抓起。建议加大对海参良种选育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本地原种,开展良种选育、品种复壮工作。同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水院1号等海参优良品种,逐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3.3支持试验示范海参养殖新技术

要改变“靠天吃饭”状况,必须依靠养殖技术的改进。可利用威海市现有的“山东省基层渔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威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加大对海参养殖新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筛选优质微藻作为育苗饵料,开发质优价廉的配合饲料,提高海参生长速度,增加海参营养价值;引导企业和养殖户合理利用微藻和微生态制剂,改善海参养殖池塘水质,减少换水频率,降低对自然海水的依赖程度;开展海参与日本对虾、海胆等品种的混养工作,综合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开发海参养殖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通过技术改进降低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实现海参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4研发海参精深加工产品

重点研发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产品等海参精深加工产品。支持研发类似于“东方神参液体海参”的产品,提高海参的附加值,延长海参产业链,增强海参产业整体竞争力。

3.5继续加强对海参产业的支持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海参育苗、养殖、加工、仓储物流业的发展,实现威海市海参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继续加大“威海刺参”宣传力度,提高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加强“威海刺参”地理商标使用的监管力度,实现地理商标使用的全程质量监控。使用二维码等技术完善质量追溯系统,始终实行“威海刺参”养殖、加工、运输的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威海刺参”品牌的信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合理利用“中国海参交易中心”“中国海参之都”等招牌,结合网络资源开办全球性的“海参交易所”,学习“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做法,打造“威海刺参”期货式交易,实现威海市海参产业订单式生产。

4参考文献

[1]李成林,宋爱环,胡炜,等.山东省刺参养殖产业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渔业科学进展,2010,31(4):126-133.

[2]S娜.“威海刺参”品牌价值49.8亿元[n].威海日报,2015-03-06(001).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小规模;淡水养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96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方向,存在着许多的河流和湖泊,而用于种地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少,这种客观自然条件就决定了我国的东南方地区不能像北方那样以种植业为生,而必须依靠当地丰富的淡水资源进行淡水养殖,靠养殖业来发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1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

1.1养殖的方式

湖泊河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是我国东南方地区进行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下面就对这4种养殖方式逐一进行讲解。

1.1.1湖泊河道养殖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东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湖泊,当地的居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在湖泊的河道里修筑拦鱼大坝,进行鱼类的淡水养殖。通过湖泊河道养殖出来的鱼类既具有人工养殖的特点,因为饲养者在河道内撒入了大量的人工饲料和鱼饵,而且还具备了鱼的自然属性,因为其生长的环境还是原来的湖泊水资源。

1.1.2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应用最广泛的养殖方式,所谓池塘养殖是指人为的修建一个池塘,在池塘内放入一定的鱼种,定期的给池塘添加鱼饵和更换水资源,池塘养殖是一种封闭的养殖方式,鱼儿自始至终生长在同一个环境当中,且池塘养殖的面积通常比较小,非常便于人的管理。池塘所形成的环境是一个静水环境,这个环境适合不同习性和种类的鱼儿生长,饲养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性灵活的改变鱼种,还可以在池塘养殖中形成一个生态链,既保证鱼的生长,又有利于美化周围的生态环境。

1.1.3稻田养殖

在我国的东南方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众所周知,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我国东南方的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积极开展水稻养殖。所谓水稻养殖是指在水稻的种植地里放入鱼种,鱼儿随着水稻的生长一起生长。在水稻田里进行鱼儿的养殖,不仅有效的支持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为水稻的生长带来了非常大的益处。在水稻田里养殖鱼儿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帮助疏松稻田土壤,增强土地肥力,水稻的生长也为鱼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促进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稻田养殖时,需要对水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不能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水稻田,还必须保证水稻田里任何时候都拥有充足的水分。

1.1.4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在我国具有非常远的历史,据可靠记载,我国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了网箱养殖鱼儿的养殖方式,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在当时却没有被广泛的推广。我国真正的网箱养殖方式开始在1980年左右,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网箱养殖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在我国的水库、湖泊等地方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果,是我国未来淡水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所在。

1.2淡水养殖鱼类的种类

淡水养殖的鱼类分为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在我国的东南方淡水养殖业非常的发达,所以养殖的鱼类的种类也比较繁多。草鱼、鲫鱼、青鱼、鲤鱼等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鲢鱼和鳙鱼等,在我国东南方的淡水养殖中,除了养殖鱼类以外还会养殖其他的物种,例如螃蟹、甲鱼和虾等,都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养殖对象。

1.3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3.1养殖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

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业中,养殖人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也有的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往往是凭借养殖经验,他们缺乏对市场全面的调查,对于养殖的种类只是盲目的随大流,没有自己的市场主见,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者将自己的养殖业发展壮大,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一旦所养鱼种与市场的需求不一致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2饲料问题

选择好的饲料是每一个养殖业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中,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对饲料的选择每一科学的认识,有的人就采用就近原则,在周边选用大量的青草,用青草作为鱼儿的养殖饲料虽然是可行的,但是久而久之,不科学的掠夺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现象,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是受到养殖者本身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在选择人工的饲料时,盲目的贪图便宜,造成一些伪劣的饲料进入养殖基地,给自己的淡水养殖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1.3.3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工厂违规排污的现象,他们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废弃、废渣排放到湖泊或者水流中,对水资源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水质变差变得不适合淡水养殖业的进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工厂违规排污引起死鱼的现象屡屡发生,给淡水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的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2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2.1重视养殖人员的养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前面提到,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主要是农民和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人,他们的养殖专业知识比较薄弱,老的养殖户进行养殖主要依靠多年的养殖经验,而新加入养殖人员主要通过盲目的随大流,别人养什么自己就养什么,被人怎么养自己也怎么养。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对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者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将他们组织起来,选派专门的养殖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要尽可能的详细,从鱼种的选择到鱼饲料的选择再到常见的疾病症状和防治以及后期的销售等都要进行培训,致力于提高淡水养殖者的专业水平,提高淡水养殖效率,降低养殖者的养殖风险,尽量避免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带来经济损失。

2.2创建联营模式,共同销售

由于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养殖户,必须将这些零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创建销售的联营模式,进行联合销售,避免他们在市场上单打独斗,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创建的联营机构还必须承担起市场调查的任务,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避免养殖户的养殖方向出现偏差。由于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都是普通的农民,缺乏雄厚的资金,所以他们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不足,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减小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提高他们通过进行淡水养殖发财致富的成功率。

3结语

我国是一个淡水养殖大国,在我国东南方的一些地区,淡水养殖是支持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必须重视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通过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鼓励我国的居民进行淡水养殖,推动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边修华.淡水养殖的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18(9):339.

[2]陈永乐,吴淑勤,黄樟翰,等.广东省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东饲料,2011(12):12-16.

[3]张静波.浅谈我国渔业健康养殖的现状与展望[J].水产养殖,2011(8):34-36.

[4]戈贤平.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海洋与渔业:上半月,2013(6):75-78.

[5]我国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2):39-41.

[6]琼.我国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5):269.

[7]郑龙成,程绍宏.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赤子,2012(21):159.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18503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总量已高达4288.36万t,产值为6972.23亿元。但是,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获得高产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水产养殖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养殖过程中对水环境的保护,导致大量残饵、渔药、鱼虾排泄物等物质在水中沉积,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一些地区将养殖废水不加以处理就排放到河道中,严重地破坏了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会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2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2.1水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

目前,水产养殖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和水产养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追求产量的提高,密集放养、过度投放饵料和渔药,造成养殖水域污染状况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例如,占有全世界红树林面积1/5的菲律宾,养殖者曾把红树林变成养虾的池塘,高密度放养鱼虾,加之对养殖区域的水环境管理不善,导致14万hm2的红树林逐渐消失,严重地破坏了珍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1]。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但同时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渔药等物质不合理的使用,污染了养殖生态环境,其次是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如养殖废水)的排放或扩散,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2]。例如,天津于桥水库进行密集的网箱养殖,投入过量的生鲜饲料且忽略对水体的净化,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大面积滋生,CoD、tn、tp等物质的含量迅速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严重,水质严重恶化,目前,水库已经明令禁止在该水域进行网箱养鱼。近年来,山东沿海的莱州湾地区赤潮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附近大面积对虾养殖区域的废水不加以净化处理就排放到莱州湾海域,而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以及抗生素,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莱州湾海域就曾出现过数10km的大规模赤潮。

此外,养殖区域水环境的恶化也会引发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药物残留仍然是水产品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养殖者长期投放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现象较为普遍。从近年出现的“氯霉素事件”、“恩诺沙星事件”、“孔雀石绿事件”中可见一斑[3]。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多次因药物残留超标遭拒收,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2.2.1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部分水产养殖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选择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基于这种养殖模式,养殖者势必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饵料的投入量及换水量,而大量的残饵、粪便会增大水环境的负荷

量,一旦超过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引发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同时,日换水量的增加,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废水的排放也会影响周边的水域环境。养殖者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不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水体净化技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而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道中,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就会使接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厌氧状态,不仅会污染水源,甚至会使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2.2.2渔药使用不当

水产养殖者为了保证养殖产量,防治各类病害,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渔药,包括杀菌剂、除草剂、抗生素、防腐剂、甚至还会投放促进鱼虾产卵和生长的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水中,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由于渔药使用不规范,在杀灭病菌、虫害的同时,也会对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使水环境的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一些低浓度、性质稳定的药物残留于水中,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积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4]。

2.2.3饲料污染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使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多数水产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的是生鲜饲料,生鲜饲料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但是,这类饲料的吸收利用率低,饲料中仅有20%~30%的营养物质被鱼虾吸收,促进鱼虾生长,大部分营养物质则直接散失到水中或者通过鱼虾的排泄物再次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残饵、粪便中含n、p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机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给养殖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配合饲料具备高效、优质、低污染的特点,但因为配合饲料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往往被养殖者拒之门外。

2.2.4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有关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虽然法律法规众多,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管理仅做出了一般的规定,缺乏详尽的水环境管理细则以及水产养殖业的专项法律。

同时,部分法律条款强制力不够,对违法行为也没有详细的处罚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虽然规定养殖者进行养殖活动必须办理养殖许可证,合理确定养殖种类和规模,但是,对于无证养殖的处罚,却只规定“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对虽领取许可证但不按规定区域和种类养殖的行为,却无明确的处罚条例[5]。这就造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养殖者必定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规避守法成本,追求产量提高,不重视污染减排,不愿采用高成本的环保技术进行生产。

2.2.5监管不力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活动的监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是多部门共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多家执法的监管模式还不成熟,职能分工不明确,责权交叉严重,遇事互相推诿,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对养殖者的生产活动(养殖规模及布局;饲料、渔药的使用;养殖废水排放等)监管不力,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同时,我国缺乏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虽然已经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但总体来看运用十分不足,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等手段也很薄弱。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追求政绩,只要求养殖产量的提高,政府财政收的增加,而对于水环境的污染事件,往往采取的是“监而不管,管而不罚,罚而不封”的模糊政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问题。

3对策与建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应该自觉履行环境守法义务,但是,企业天然的逐利性,决定了在缺乏有力的环境监管条件下,企业必定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控制污染,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寻求一条可以兼顾产业经济增长和养殖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1健全水产养殖法律体系和许可证制度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较为冗杂,部分法律条款强制力不够,且缺乏规范养殖活动的专项法律,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保护状况,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美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水产养殖专项法律,内容详尽、执法严格,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生态化转型。

此外,应该尽快确立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行业准入许可,在发放养殖许可证时,要严格限制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对养殖水域进行环境评估,确定养殖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容量,并签订环境保护协议;第二,排污许可,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饵、渔药等污染物质,如果未经处理就肆意排放,会对养殖周边水域造成污染,我国尚未确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应该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含量等指标作出详细的规定,定期监测废水排放,一旦发现污染物质排放超标,应该立即禁止养殖企业排放污水,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3.2确立严格监管机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应该明确划分监管部门的职能责权,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履行到位,不断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成立环境保护监察中心,定期对当地水产养殖厂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督促检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并对养殖自身污染严重、废水排放量高的养殖厂由当地政府统一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按与当地的环保部门联网,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问责指标体系,层层落实环保责任,将环保目标考核纳入地方各级官员的任期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标准考察,督促领导干部履行环境监管职责[6]。

(2)要充分发挥民间渔业协同组织的监管作用,民间渔业协同组织是由从事渔业的企业、渔民所组成的非政府组织,部分组织成员直接参与水产养殖活动,了解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和环境污染状况。政府可以适当放权,使渔业组织充当政府和养殖者的双重代言人,形成水产养殖业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7]。

3.3完善税收补助政策,建立高效奖惩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用经济手段规范生产活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韩国拥有完善的财政补贴政策,在水产养殖的饲料使用方面,为大力推广高效、低污染的配合饲料,韩国政府根据养殖户提供的配合饲料购买收据给予饲料差价(与生鲜饲料的差价)的100%补贴。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的财政补贴较少,应该借鉴其经验,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对于采用配合饲料、“绿色”渔药、环保技术进行健康养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奖励。同时,必须确立税收惩罚制度,针对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造成污染的企业,根据其污染程度,在缴纳排污费的基础上加收污染税,以作惩戒,并将收取的污染税纳入财政补贴资金,奖励环保工作突出的养殖企业,以此激励养殖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3.4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水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应当依靠科技防控水环境污染事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应倡导绿色健康养殖,加强环保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高效生态环保饲料、低污染“绿色”渔药,研发环保养殖设备和尾水处理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养殖活动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5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我国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薄弱,而且,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者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目前又有大量原来从事捕捞行业的渔民转而从事水产养殖,未接受过水产养殖的专业技术培训,就从事养殖生产,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出现滥用饲料、渔药的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可以与水产院校或者科研单位合作,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环保教育,传播先进养殖技术和国家最新环保政策,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8]。鼓励从业人员按照HaCCp安全生产体系标准进行生产,HaCCp体系要求企业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预防、消除或降低环境化学污染物和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不仅可以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也可以从源头减少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3.6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切实保护公众环境知情权,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环境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项先决性权利,只有把环境信息公开了,使公众切实享有环境知情权,公众参与才有动力,公众参与才更有针对性[9]。政府应该建立水产养殖信息交流门户网站,及时环保信息,使公众了解当地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也可通过交流平台宣传绿色养殖技术和国家环保法规。同时,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公众对养殖企业进行环境监督,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等途径获得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环境污染问题。

2013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4结语

水产养殖业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养殖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会忽视对水环境的保护,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水产养殖业是“以水为田”的农业,水环境的污染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抑制了水产养殖业的自身发展。因此,应该尽快建立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综合管理体系,完善法律制度,提升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J.H.primavera.overcomingtheimpactsofaquacultureonthecoastalzone[J].ocean&Coastalmanagement,2006(49):531~545.

[2]张秋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吴志强.绿色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赵蕾,杨子江.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生态系统框架构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2):18~20.

[5]刘锡胤,于文松,丛日祥,等.水产养殖执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8(2):20~22.

[6]姬鹏程,孙长学.流域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7]乐家化.日本水产资源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0(2):312~314.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前言

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产养殖种类的增多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着经济的逐渐提升。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业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对水产养殖业的数量与品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需对水产养殖技术大力推广,使得更加多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运用到水产养殖环节中去。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们国家较为广阔的农村区域,只需具备相应的水域环境,大多数均会将水产养殖当作谋生的手段,水产养殖对农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在种植地区逐渐拓展水产养殖业,例如:在稻田里面,以农作物为主导,并且还是能够实施蔬菜的种植与鱼蟹的养殖。此稻田种养新技术全面运用边际收益,以制造出无公害的蔬菜、稻谷以及水产品等,为农民创造了更加多的经济收益。

转变了传统形式的资源开采。目前,大部分国家依然依托海洋来达到其水产品产值的提升,其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遭受侵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国家同样如此,即使最近几年内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已初步形成了相应的规模,然而目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品加工69%左右依然源自于海洋资源,水产养殖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推广水产养殖的技术,可以从根本层面转变传统形式的水产资源开采,有助于对于自然环境与海洋生态的维护等。

3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从当前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特征便是有着相对较大的养殖规模,然而养殖模式却比较粗放,大都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养殖。从水产养殖业的属性层面而言,其是一种适合拓展中高端农业的行业,具备非常长的产业链,可以在产业链的下游企业中全面融合,促进整个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共同进步。以此为基础,在2020年初步达到农业现代化以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要以“产业链创建”与“技术推广”为中心同时向前推进。合理的产业链创建可以增强市场的需求,加强水产养殖者的动力。然而此时需提供对应的技术引导,特别是推动养殖人员改变养殖方法,运用人工又或是半人工调控背景下的工业化养殖方式,才可以更加好的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着产业化与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拓展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为达到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法》为基础,制定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具体路径,全面意识到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所出现的不足,改善推广方式。

4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4.1养殖户科技理念较差

传统形式的水产养殖业,是以养殖人员自身的经验与最为基本的水产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因为我们国家进行水产养殖的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均相对较低,思想较为保守,所以在具体养殖环节对于并不关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一些缺少合理养殖观念的水产养殖人员,在养殖环节发生了非常多的问题,其大都将问题归因于自身的运气不佳,而无法由科学的层面去探索问题形成的具体缘由。若在水产养殖环节所发生的问题无法获得妥善的处理,便会造成水产养殖领域的恶性循环,造成水产养殖技术无法较好的推广与运用。

4.2B殖户营销经验欠缺

水产品的出售同样是水产养殖人员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水产养殖人员营销经验的欠缺同样是影响水产养殖技术是否能够较好推广的重要因素。水产养殖人员之所进行水产品的养殖水产品便是为了能够将其出售出去以获得经济收益,增强家庭的生活水平。然而大部分的养殖人员均缺乏相应的营销经验,依然运用最为原始的营销方式,无法吸引更加多的顾客。

4.3水产养殖者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缺乏

当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户的专业理论水平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其大都遵循自己所所具备的经验去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并不具备专业性的技术基础,极易导致经济收入的随机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无法挖掘问题的根源,并且水产养殖技术与本身习性之间的差距,专业理论的缺,导致了我们国家水产养殖技术无法较好的推广。针对水产品养殖技术,部分青年群体或许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依托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经济收入,其它的水产养殖户在察觉以后便会效仿,然而并未经过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其便会向其他的养殖户学习,若照抄别人的养殖形式,或许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专业养殖技术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4缺少正确的示范和销售渠道

养殖示范基地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水产养殖人员看到更加多的利益,以鼓励其对于全新养殖技术的不断学习,然而我们国家的养殖示范基础数量比较少,所发挥的作用非常之低。此外,销售渠道的缺乏无法确保养殖技术的深入推广。水产养殖人员实施水产养殖最终的目标便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如果销售过程中发生任何问题便极易造成水产品养殖的失败。

5完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

5.1增强养殖户的科技理念

伴随人们对于水产品的品质需求日益提升,凭借传统形式的水产养殖技术已没有办法达到人民群众对于水产品的要求。所以,当地的水产管理机构需要完成好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强水产品养殖人员的科技理念。其能够在所限定的时间内邀请部分水产养殖界的专业人士,组织公益性的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活动,向那些从事水产品养殖的人员传授较为实用的养殖技术与最新的养殖观念,有利于水产养殖人员树立起较为科学的养殖理念。在针对养殖人员实施培训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事前动员工作,确保地区内的全部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均可以加入到技术培训环节,所培训的内容需要满足当地水产养殖的现实状况,尽可能的为养殖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防止远离现实的培育内容,进而经过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育,使得养殖人员能够获得更加多的经济收入。

5.2加强水产养殖户营销战略

第一,从水产养殖户层面而言,不但需要充分掌握附近城市水产品的市场情况,同时还需要了解部分大中城市的市场情况,需要把握机遇快速的占领当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以提升其在市场中所占据的比重。

第二,需要增强水产品的品质,主张健康的水产养殖。针对虾、鱼等其它的水产品需要处置好药物残留的问题,贝壳类的水产品需要处置好体内的有毒物质等等,达到顾客对品质的需求。唯有品质安全增强了,才可以培养起相应的客户人群,增强其销售量,创建属于自身的品牌。除此之外,产品的包装同样是极为重要的过程,一个美观的产品包装有助于吸引顾客的眼球,推动其进行消费。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进行网上销售,完全展示水产品的品质、营养以及保健等其它作用,增强了顾客的认知,销售成本费用同样有所减少。

5.3增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育力度

阻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水产品养殖人员对于养殖技术并不具备充分的把握,为了转变当前的情况,便需对于水产品养殖人员实施相关理论的培育。其同样需要受所有政府相关机关的帮扶,在农业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里面融入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技术培育的具体环节里面,需要由以下几个层面落实。采取派出去形式实施培育。素质差是当前大部分技术推广人员自身所出现的问题,唯有运用派出去的形式才可以逐渐增强其推广技术和技术的不断变更。此时,同样需要融合请回来的形式,逐渐将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引入进来,逐渐壮大推广组织,增强推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水产养殖技术所进行的推广需要和科研部门、高效等实施沟通、合作,并且还需要与知名度较高的养殖公司实施大量的交流,逐渐增强养殖技术。

5.4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国家目前所具有的销售渠道无法使得水产养殖人员能够接受全新的养殖技术,若由根源层面为水产养殖者处理好销售渠道的问题那么技术推广的问题便能够获得解决。我们国家需要对目前的销售状况实施充分的调研,掌握目前所具有主要销售渠道,对其不断拓展。在水产品难以销售难的背景之下能够实施集中性的销售,促进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不但确保了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还给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者吃了颗定心丸。具备了最为基础的水产养殖销售保障,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才能够获得合理的推广。

5.5关注市场走向

在进行水产品养殖之时还需要高度关注市场的走向,逐渐的调整对于水产养殖人员所传授的养殖技术。最为主要的便是需要把握好“两性”:养殖业的预见性;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针对水产品市场的发展实施预估,针对养殖环节可能发横的问题实施预估,针对养殖人员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实施预估。通过相应的实践已经获得了部分较好的成绩。在最近几年时间内,伴随我们国家GDp的逐渐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按照本身的农业发展具体情况,都在推广自身的特、名以及优农产品,不难得知,其病害同样在不断发展,影响了水产品的后期发展。当前,在我们国家的合作社之中已经创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病害防范体制,在经过检验之后可以确保水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样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奠定了相应的参考。

6结语

伴随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水产养殖技术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普通水产养殖地区的自然环境均非常只好,水产养殖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养殖者本身同样具备极为丰富的经验,然而传统经验依然有着非常多的,将传统经验与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相互融合,水产养殖便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收益,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志乾,等.浅议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困难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35):16.

[2]何晓枫,等.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23)95.

[3]李文文,姜胜辉,等.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2014(09):183

[4]闵宽洪.技术推广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J].中国渔业经济,2000(4):25-26.

[5]廖国璋.发展世界各国水产养殖科研与技术推广的若干问题[J].国外水产,1993(1):6-10.

[6]刘莉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1):123-124.

[7]唐建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36(20):68-68.

[8]李瑞展.\谈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林业产业,2016(3).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海水养殖;规模化;规模效率;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7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233113

海水养殖业是人类通过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根据养殖对象习性与海域条件对海产品进行养殖的一种经济行业,是一种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海域面积上,处于世界第4位,邻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且沿海滩涂宽广,在海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方面具有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随着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海洋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化逐渐取代传统粗放式海水养殖模式,对海水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当前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还存在一些问题,规模效率也较低。如何推动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提升其规模效率是当前海水养殖业重要课题。

1我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现状

1.1养殖规模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海域面积宽广,海水养殖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在滩涂与20m等深线以内浅海利用率方面分别为20%与0.5%,海水养殖利用率较低,整体规模较小,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从我国海水养殖业整体发展情况看,其中75%为家庭承包制经营方式。在该种经营机制下,海水养殖规模普遍为每户1.33~2hm2,海水养殖连片面积相对较小,养殖成果50%以上采取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地分散式海水养殖与经营,对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益有直接影响。

1.2经营管理粗放,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开放式与粗放型养殖阶段,突出表现在养殖者缺乏先进海水养殖经营管理理念,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较低。从近年来对海水虾类的养殖情况来看,当前在养殖模式上,大部分地区均采取“广养薄收”,这一养殖模式在成分方面相对较低,但在产量、效率及效益方面却并不高。且大部分海水养殖在设施建设上现代化水平比较滞后,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发程度低,很多高精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如水质传感器等,而海水养殖智能控制软件等应用也还处在探索阶段。

1.3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完善产业风险保障机制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产业化程度上还较低,当前形成商业化订单经营模式企业还较少,产业链条短,至今尚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养殖品牌。另外,海水养殖场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在产出能力方面较弱;在渔业良种体系与水产苗种场设施方面还不够健全,规模效率低;在海水养殖技术与理论方面整体还比较滞后,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代价大。与此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在风险保障机制上也不完善,渔民和渔船是我国渔业当前主要互保对象,涉及海水养殖业的险种较少,海水养殖户缺乏损失风险保障,而灾后重建因工程期较强,往往需要很多启动资金,导致很多海水养殖难以持续发展,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缓慢。

2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对策

2.1推进产业化运营,加快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经济步伐

要改变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现状,提高规模效率,就必须加强产业化运营,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现代化进程。对于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发展来说,质量是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生产,这就要求我国积极推进海水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在标准制定方面,各级政府与相关行政部门为主力军,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海水养殖标准化的制定,对海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制定和推行。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还必须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需要具备品牌竞争意识,打造高品质的产品与售后服务,实施多样化品牌营销策略,严格控制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明确发展规模对于品牌竞争的重要性,适当地扩大各项海水养殖规模,借助规模优势提升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我国海水养殖还应推进系列化加工,建立加工基地,对加工产业带不断巩固和提升,促进海水产品加工基地转移到海上等。我国政府部门应为海水养殖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提升提供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与保障,加强海水养殖市场竞争立法,完善其市场体系,健全评估与检测制度,开展人才培训与引进等。通过海水养殖行业产业化运营的实现,拓展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经济。

2.2通过技术创新与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海水养殖规模效率

要推动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国就必须坚持对相关科学与技术的研发,为海水养殖行业品种选育、饲料、疾病控制、产品深加工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这就要求我国加强海水养殖技术创新与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安全的海水养殖设施、自动化的海水养殖装备与智能化的海水养殖管理等,是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证明。我国应加大对海水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将国家项目作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地方、企业资金向海水养殖技术研发方面流入,促进海水养殖技术在投入资金方面的渠道更加丰富化;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还应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优化,树立工业化经营管理理念。现代海水养殖行业涉及多种行业,如水产、食品、工程以及生物等,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可加大对龙头企业及水产企业集团的关注与建立,在海水养殖生产经营体制上积极改变传统家庭承包制,采取综合性生产经营体制,即向“龙头企业+基地+渔户”模式转变,推动海水养殖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海水养殖行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集约化水平。

2.3完善海水养殖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其规模化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持续性发展,我国应加大对其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政府专项引导资金,对海水养殖行业风险投资基金与政策性保险进行发展,为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提供保障。现代海水养殖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具有高技术与高风险特征,企业发展规模成长期风险往往较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早期介入,能有力地帮助海水养殖企业快速走出风险,实现进一步发展。我国可对政策性保险进行发展,借助政府信用担保以及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对海水养殖风险进行分散,改变面对风险时海水养殖经营者孤立的窘境,这也是推动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我国还应加大海水养殖行业中“政保企”对接力度,提高海水养殖行业高科技保险服务质量,对科技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进行建立,对开拓科技海水养殖企业融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和开拓,促进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雨生,房瑞景,乔娟.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6):72-77.

[2]王端岚.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2):94-98.

[3]王军,韩家波,王志松,等.辽宁省海水工厂化养殖业现状调查[J].河北渔业,2013(5):45-48.

[4]张成,张伟华,高志平.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