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7:17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1

走出负增长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后首次负增长,世界贸易也呈现70年来最大跌幅。自2009年11月起,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品的贸易额与上年同月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主要贸易国的外贸也几乎都在12月转入正增长状态。此后,国际贸易进入稳步增长期。据wt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世界贸易名义增长23%,彻底摆脱了上年名义增长-23%、实际增长-12.2%的阴影。可以说,世界贸易已经走出2009年负增长的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上半年的增速快于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同比增幅达25%。而下半年,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先扬后抑、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外溢、各方纠正失衡进展缓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季度世界贸易额增长放慢至18%。

二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外贸均增长迅速美国2010年1~10月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19.3%;欧盟分别增长22%和23%;日本增长28.4%和18.1%。

三是“金砖四国”依然是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从201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5.4%、35.4%、37.6%和37.9%。特别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口增长均超过了40%,为世界贸易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亚太地区Fta向无税化方向迈进

据wto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世界上已经签署的双边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有187个(包含关税同盟)。其中2000年以后签署的121个,占全部Fta的64.7%。从地区上看,亚太地区是Fta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亚太国家的Fta覆盖率都在50%以上,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的Fta覆盖率更高。

日中韩三国是Fta覆盖率较低的国家。但近些年,三个国家均加快了Fta谈判的步伐。截至2010年7月,日本已经与10个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墨西哥、智利、瑞士)和一个地区(东盟)签署并实施了11个自由贸易协定。到目前为止,日本的Fta覆盖率达到16.5%。

目前韩国的Fta覆盖率为14.4%,低于日本。但由于韩国加紧了Fta谈判的步伐,2007年与美国签署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由于美国国会内部有争议一直未能实施,但最近奥巴马表示要敦促国会尽快批准并实施)。2010年9月16日,与欧盟的自贸协定已获欧盟27国的一致同意,该协定将于10月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韩国峰会上签订,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如果加上这两个协定的话,韩国的Fta覆盖率将上升至35.6%。

亚太地区的Fta正逐步向无税化迈进。自2010年1月起aSean+1的Fta(aSean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间的Fta)均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中,东盟(aSean)原加盟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自2010年1月起。几乎全部品目(品目总数的99%)实现了无税化,aSean和中国的Fta也于2010年1月起对大半品目开始实行无税化。aSean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Fta以及aSean与印度的Fta也于2010年1月起生效。

通过Fta的实施,亚太地区的关税不断得到削减,域内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9年aSean+6的域内贸易比率达到43.8%,比2008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与2000年(41.9%)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随着域内贸易比率的不断提高,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环境产品贸易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对环境产品进行界定存在很多困难,多哈谈判已进行近九年,各成员对环境产品的概念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目前wto的成员国大多采用的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环境产品清单方法,包含了HS6位码中的153个产品,也有成员国采用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出的43个品目。

尽管wto在探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产品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的世界环境产品出口额达到1825亿美元,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1.5%。如果以HS6位码中的153个品目为对象的话,出口额为685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其中,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关联制品(发电机、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也占碱。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品贸易增长较快,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7.6%和28.9%。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环境产品贸易虽然下跌了,但下跌的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环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其占世界环境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快速上升,由2006年的占比23.7%快速升至2009年的30%。相信随着人们对低碳、环保认识的不断加深,世界环境产品贸易将取得更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世界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国际自然资源贸易备受关注

自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有五大鲜明特性: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可耗竭性,市场漠视资源开发的经济后果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一些经济体对其高度依赖性,市场价格的高度波动性。正是由于上述特征,使国际自然资源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技术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身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部资源,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加入到国际资源关联与贸易的网络之中。世界资源贸易一旦出现阻滞,就会引起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给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

由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在经济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资源贸易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7月23日wto的《2010年世界贸易报告》以资源贸易为主题,报告了全球自然资源贸易的发展状况,表明自然资源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2

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国际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而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方式,成为三驾马车里最受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国际间分工合作对于促进国际间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外贸易实质上通过国内的产业化调整和升级不断适应国内外需要,并通过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等业务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过去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较快,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国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高额顺差,同时我国煤炭产业等出口因国际煤价高启等原因也获得了较好发展。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我国贸易顺差趋势逐渐收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现存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构成发生变化

经济的发展具有其应当遵循的规律,其发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和过去发展模式产生巨大变化,贸易的结构也出现了巨大改变。而这也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构成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对于高科技产品及精细化加工产品的贸易需求规模上升,而对初次产品尤其是未经加工产品的贸易需求规模不断下滑。过去,我国大多数出口产品主要以量取胜,单位利润极低,但是由于巨额规模和数量,对外贸易依然具有较好的收益回报。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对于简单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量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出现萎缩。其次,当前由于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众多国家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地位,服务业的出口在对外贸易中也逐步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些变化最终呈现出我国对外贸易的构成结构发生变动。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自由主义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前进,过去的贸易保护等形式已经难以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足,而自由贸易主义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国家进行贸易保护既会使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审判,并且需要付出较高额度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必须依靠自由贸易主义促进贸易发展,不能在长期内继续使用过去贸易保护的思想从事对外贸易。当前虽然在某些行业贸易保护仍然存在立足之地,但是我国各出口行业都必须意识到,贸易保护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实行,但是从长期来看无法使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当前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阻碍,不利于国际间贸易往来。例如关税的歧视性条款,服务行业出口税收问题等仍然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进步的绊脚石。

(三)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能源行业的问题突出

能源作为各个国家保障国家安全、民众基本生活的重要资源,对于安定国家、维持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内众多行业的崛起也对我国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行业产生了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能源行业对于国际环境中的资源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中能源行业因受到全球范围内价格的制约,使得其经常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产生巨额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能源行业能否利用对外贸易获得利润也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三、当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举措

(一)进行产业升级,适应对外贸易的贸易构成变化

产业升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对于促进并适应对外贸易的贸易构成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升级即是通过淘汰掉高能耗、高污染、低收益的企业,发展技术水平较高、单位收益较高的行业,最终成功进行产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需要注意培养并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引进将有利于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技术生产力。贸易结构变动也需要考虑到劳动力的适应性问题,对于现有劳动力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提升其工作水平来进行。

(二)在世界市场上遵守游戏规则,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运作体制,注意风险防范

在过去的对外贸易过程中,由于我国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世界贸易规则不熟悉,可能存在违反世界市场上游戏规则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性。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种类的增加,在未来世界市场上,我国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使用符合公平公正交易的原则进行对外贸易。不可随意进行贸易保护、歧视性规定对待外国投资及商品进口,报复性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解决争端,只能给双方都带来弊端。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我国的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就变得显而易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就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传统能源产业逐步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

新能源在近些年成为众人讨论的话题,这和全球范围内能源紧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由于对外贸易中,能源的贸易额始终占据总贸易额的很大比重,因此其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能源价格难以预测,且其变动会对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果对外贸易极度依赖能源产业,必然使得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系数较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必须通过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降低传统能源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而煤炭行业无论是原煤的国外采购进口还是精选煤的对外出口,企业可以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降低因价格波动而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风险,只有这样有出口业务的能源公司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利润水平,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对外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会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对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王松涛.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阈[J].价格月刊,2015(12).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发展趋势探索

从目前情况分析,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也需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此迎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具体的发展战略,最后论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谨以此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阐述

(一)发展现状分析

就现状而言,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其经济地位亦受到影响,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必须把握这一良机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不断创新,从而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金融秩序得以不断调整。基于上述因素,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始终维持现有体系,并坚持以下战略原则: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对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强化与其之间的经济交流,构建相对稳定与和谐的经济交流平台,促进世界金融贸易的发展;在国内,对于大型私有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促进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其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简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数量相对集中,在劳动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实施生产与出口,这是由导向型贸易战略决定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因而实施产业调整就变成了势在必行的一项措施,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消除出口导向性战略弊端,如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以此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第二,转变出口贸易战略,形成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我国国内经济市场必须实施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尤其对于民族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形成新的产业链,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突出竞争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铺平道路。第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不断增强,因而必须与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既要竞争,同时也要重视合作,与此同时,我国国际贸易形式也需不断转变,逐渐向集约型靠拢,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前景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要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持久发力,就必须从完善自身建设做起,从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制度。健全相关制度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鱼龙混杂,这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因而必须健全法律法规,确保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会受到侵害,促使我国企业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寻求发展机遇,保障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流中不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进行经济交流的强大支持,因而,就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而言,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将其与市场经济调节相融合,继而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功能,借助我国法律法规保护,逐步与世界经济强国缩短差距。

第三,增强国际交流。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经济贸易发展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要求我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以及贸易往来,在区域范围内,达成共同发展目标,彼此增进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保持相对较好的沟通,以此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长久发展。

第四,强化科技发展,增加科技创新力。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呈现出高级化的形态,针对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高新科技发展较快,并且基本实现了出口,高新产品出口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新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出口产品相对而言比较有限,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大对高新科技的研发力度,国家与政府应该给予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支持,只有提高我国高新产品的开发力,才能使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依托企业来实现,因而必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为其科学创新提供支持,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树立企业品牌意识,促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以往的经验累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必须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兼具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国际贸易中屹立不倒。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而愈发明显,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阶段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遇到了阻碍,我国政府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使其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潮流,由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文章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并且分析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汪晓红.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3(46).

[2]曹桥.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6).

[3]金明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4(06).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4

【关键词】地方经济发展外贸人才培养中山学院

一、中山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

中山市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国际贸易在促进中山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山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150%,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山市外贸依存度一直在100%上下波动,净出口占GDp比重超过40%,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当前,中山市外贸发展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进出口增幅仅为2.7%,其中出口增长4.2%,进口下降1.7%,外贸依存度下降至80%,与此同时中山GDp增速放缓,2014年GDp增长率仅为8%,为25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

改革开放至今,中山外向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为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从1995年到2014年的20年间,进出口规模扩大了十倍以上。2014年,中山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5.3%。虽然在1995―2014年的绝大部部分年度,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增速却开始下降,抛除2010年因2009年的过度低迷带来的反弹,从2006年起,中山市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基本上是持续下降,同期中山经济总量增速进入持续下降轨道。

与进出口和出口增速下降相对应,中山外贸依存度持续下降,对外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下降。造成进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因为出口对象地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需求低迷,随着本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抢走了我们的部分市场;主观上,中山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不能跟上市场的需要,而制约中山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则是人才无法满足外向型企业需求。

二、中山市外贸人才现状与问题分析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外贸人才指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及其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的人才。就中山市而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具备能够促进商品国际贸易相关技能的人才。相比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因其跨国特性使得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优秀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多元化的丰富知识、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熟练操作计算机等。

适用的外贸人才需要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了解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环境因素,掌握国际贸易的经营方法、业务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计量、统计、会计等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具有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资料,能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涉外经济活动。

利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教授博导的成熟的国际经贸人才的能力与技能识别体系,结合中山外贸产业现状,遴选25种重要的外贸从业能力,向中山市外贸企业发送电子调查问卷,把握中山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需求及外贸人才现状。

1、调查企业构成

调查从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能力需求、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能力现状评估、企业获取外贸人才途径及获取外贸人才的难易程度等三个角度展开,中山市外经贸局(现商务局)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向本市外贸企业发放,收回有效问卷354份。调查的企业构成,生产性占79.67%,贸易型占20.33%,这基本反映了中山市外贸企业的结构现状,以生产型为主。

自从2004年7月中国放开外贸经营权,原来通过专业外贸企业出口的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外贸队伍,以提高出口利润,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外贸行业活力,同时伴随着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大幅增加,对外贸人才能力要求也由单纯的跟国外客户交流能力和发现寻找国外客户能力向综合能力包括生产经营相关的能力升级。中山外贸行业企业在原来的强势发展基础上,抓住机遇,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但从数据上看,中山进出口在2003年达到峰值以后,增速开始放缓,其他地区竞争力增强是一个主要因素,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山外贸人才数量质量无法跟上外贸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按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分别是英语应用、理解国内出口政策、职业道德、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文字表达、信用证制作和处理、了解产品竞争优势、了解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搜集和获取买方信用信息、国际商务谈判,这些能力是外贸人才能否获得外贸订单的关键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贸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订单的人才,而跟订单处理相关的一些专业能力则被置于这些能力之后。

就中山市的外贸企业而言,多数企业没有知名的国际品牌,国际知名度低,产品本身的硬实力不够,同质化程度严重,产品本身不足以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订单,获取订单更多地依赖外贸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获取订单的能力成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拥有足够数量市场开发能力较强的外贸人才成为外贸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3、中山市外贸企业外贸人才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外贸企业外贸人才能力满意度不高,除了职业道德外,对所有能力非常满意的企业比例都在20%以下,其中影响外贸人才市场开发的关键能力,满意程度排名较前的有英语应用、国际商务谈判,而企业认为比较重要影响外贸人才市场开发的关键能力如理解国内出口政策、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了解产品竞争优势、了解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搜集和获取买方信用信息等能力的满意度都不高。

中山市外贸人才能力现状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总体而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各项能力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偏低,企业最看重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满意度更低,对比重要程度最高的前十项能力和满意程度最高的前十项能力,重合度非常低,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素质和能力中仅有英语应用、职业道德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满意度排名前十。

对比不满意程度,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了解贸易规则、反倾销、理解国内经济形势、理解国内出口政策、了解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能力不满意度偏高,全部排名前十。中山市外贸人才能力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外贸企业要求。

三、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做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城市之一的中山市,周边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相比于这些城市,中山市对外贸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利用本地高校培养适合本地外贸经济发展的人才是解决外贸人才问题的有效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中山市的最高学府,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和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山学院是中山市唯一能够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承载着中山市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基于中山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需求,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

1、建立机制让外贸企业实质融入外贸人才培养过程

借鉴“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模式,策划举办校内的“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竞赛,以竞赛带动教学。竞赛内容包括“拟定国际贸易参展商业计划书、国际贸易产品会和布置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要求各参赛队自行寻找合作厂商,参展商品以由合作企业提供的实际商品样品为原则,以此为契机让外贸企业深度参与,通过竞赛过程让学生掌握分析出口产品特点的技巧能力,对主要中山出口产品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竞赛准备过程中与企业的深度沟通,加强学生对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认识,了解真实外贸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外贸企业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提前谋划人才遴选,将企业经营理念提前传递给潜在的未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影响,实现合作共赢,促进竞赛的良性开展。

2、加强教学过程与地方外经贸管理部门联系

优秀人才的培养不只是高等教育学校的任务,支持帮助本地高校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样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体现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的职能。外贸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变化不断变化,地方政府外贸管理部门熟悉外贸政策,及时掌握本地外贸发展的具体情况。

中山市外经贸局(现商务局)对外贸管理有着丰富且卓有成效的经验,熟悉国内外及地方外贸相关政策,深度了解中山市外贸经济结构,通过加强中山学院与中山市外经贸局的联系,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及时把握中山现实外贸发展,另一方面直接邀请相关人员到校为学生开展外贸形势发展讲座,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外贸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外贸政策把握能力,及时了解中山外贸发展现状。

3、适应中山外贸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加强传统外贸实务专业职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及时补充最新内容。例如,当前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补充甚至替代已是不可能逆转的历史潮流。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对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将出现显著的变化,跨境电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订单获取和货物交付模式,在要求相关人才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和国际商务谈判及政策把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求专业人才能够把握海外网络用户的消费特征,合理有效规划物流方案,降低跨境配送成本,能够深度把握目标市场的经济结构、经济政策、文化因素等影响个人客户购买习惯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的调整尤其注重适应中山市外贸发展新形势,挖掘把握外贸新趋势在中山的发展情况,发现其中经验和问题,将之引入课堂讨论,在讨论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密切中山市外贸发展,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融入外贸业务实践,促进中山市地方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外贸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413S4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服务中山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JY2015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明娟: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5

关键词:生产贸易;涵义;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生产贸易的涵义

生产贸易是指所有生产业进出口的总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生产贸易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产品服务,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部门细化出来的新兴产业。生产贸易介于消费业与制造业之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参与世界分工的增多,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数量及金额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还没有体现出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生产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产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增长幅度最快、吸纳劳动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生产贸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我国的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这就为我国生产贸易增添了科技因素,这必将推动我国生产贸易的国际市场需求。未来,我国生产贸易的比重将会继续攀升。尽管我们对我国生产贸易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就现阶段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实际还比较滞后,这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态势还不相适应。

(二)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问题。在实际的生产贸易中,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而且尽管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但是还没有真正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实际支持。

二是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生产业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基础之上的产业,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健康长远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它需要的是既懂得生产贸易相关知识又懂得国际市场规则的全面人才,但我国国际生产业起步较晚,各大院校以及人才培训机构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多,导致我国国内生产贸易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三是分散化发展影响综合竞争实力。我国国内生产贸易企业大多是各自为战,甚至彼此之间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这实际上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整体对外竞争实力,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必将由分散化走向集群化。

三、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积极发展国际生产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快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进步,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积极开辟服务贸易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

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开辟多种有效的服务贸易融资渠道,真正解决资金难题。

具体说来,一是要充分发挥股票、债券、项目融资等资金筹集的积极作用,积极扩宽融资渠道;二是要积极寻求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生产贸易企业要努力寻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开发与生产贸易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实现两者的互赢;三是要积极寻求各民间资本以及国外资本的支持。我们要尽快的打破行业垄断现象,鼓励民间资本、国外资本以独资、合资等形式进入到生产贸易行业中来,早日实现生产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总之,只要是能够为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的,我们都应该合理利用起来。

(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的支持是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的有效保障,政府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硬性规章来加强对生产业的引导、规划和管理,从而为国际生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政府还可对具有市场潜力的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免部分税收等政策优惠,吸引更多的经济实力强的相关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进而推动我国生产业的健康快速稳步发展。

(三)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多层次的生产业人才培育体系,与各大高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之路。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就是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技术和管理型人才,尤其是具有生产贸易发展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各高等院校以及社会性人才培养机构开设国际生产贸易方面的专业课程,高校为生产贸易企业提供可以应用的专业性人才,而生产贸易企业也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此外,生产企业还应积极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包括生产贸易的最新前沿动态、生产贸易的职业道德、生产贸易的专业理论知识等等,全面提升国际生产贸易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大力发展集群贸易,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国际生产性贸易的发展还比较分散,从长远来看,过于分散化的企业布局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集群性发展是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我国现阶段而言,集聚性发展是生产贸易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国际生产贸易应依托现代化信息和交通枢纽,以农业和制造业为基础,将相关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集中在一起,积极倡导集群式发展,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生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生产业的整体实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发展是增强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应科学制定生产贸易发展规划,积极开辟服务贸易融资渠道,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发展集群贸易,以促进我国国际生产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铮.我国生产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知识经济,2014(17)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6

贸易经济论文3300字(一):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在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已经受到严重的冲击。本文通过简述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情况,细致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论述了疫情形势下中国的政策和建议,积极发展有效良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提升本国经济实力,促进国内企业开展不断更新产品技术的活动,加强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疫情形势;对外贸易经;解决对策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直接影响对中国各地对外贸易情况。结合疫情形势,根据具体研究结果,分析新形势经济在中国各地的发展情况,得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各类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简介

在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即使目前全球各地自由贸易的工作体制正式建立,然而诸如出现全球金融危机问题之后,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遭受十分严重的各方面打击,再由于美元贬值情况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国内各类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出口产品退税率下调情况等因素,导致中国出现对外贸易经济情况下滑。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情况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完善应对方式,提升对外经贸活动的交涉能力,进一步化解中外经济贸易纠纷问题,实现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有效快速回到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正常轨道。

2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分析

(1)在目前疫情的直接影响下,我国如今对外经济贸易的形势十分严峻,现在进出1:1总量情况和总额情况出现大幅度下降現象。全球各地疫情的出现更是造成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放缓的趋势。各地经济的不断衰退和快速放缓,不断减小外部环境的实际消费需求,上述情况直接对我国现在的贸易进出口形势产生了严重威胁。

(2)我国各地的各类外贸产品目前在全球市场环境里面,没有足够的产品价格、先进技术等实际竞争优势,直接制约我国各地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存在美元贬值情况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导致中国各类外贸产品的具体价格优势不断丧失,价格竞争方面的实际优势的持续丧失,再由于产品技术优势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目前部分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

(3)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范围盛行,导致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各类贸易堡垒存在越筑越高的情况,贸易摩擦问题出现上升问题。以往提倡开展自由贸易活动的美国,如果当其自身利益出现受损情况时,一般打破目前自由贸易活动的基本规则,按照维护经济安全的方式,采取公平贸易措施进一步代替自由贸易措施。部分国家为了有效加强对本国各类企业开展贸易保护方式,纷纷采取构筑贸易堡垒的措施,导致我国的各地贸易摩擦活动出现上升情况。根据自疫情出现以来,中国由于遭到当地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冲击出现的产品损失金额已经达到loo亿美元的程度。

(4)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外贸坏账数额增加,国内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由于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巨大,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从而影响投资和支付,因此我国外贸企业也出现应收账款和坏账数额增加,资金流动不足,现金流不畅甚至断裂等现象,再加之国内融资困难,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面临倒闭。

(5)我国各地对出台的外贸发展方面的鼓励性政府政策和工作体制还需开展进一步深入改进和有效构建。同国际经济环境进行接轨并保持稳定的不断鼓励外贸活动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开展外贸活动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现在我国还存在各类贴政策难以满足国际要求,直接制约了我国实施外贸经济方面的深入发展。

3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分析

随着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当地信息化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先进的互联网时代的基础经济模式正式成为一种能够不依人的内心意志为影响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形势既是发展机遇又严峻挑战,根据未来的国际分工要求,中国应该颁布有效的各类政策方式。

3.1全面发展新经济

随着外贸经济实践的不断推进,当地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未来新经济趋势的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在持续深化,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有效将信息化特点、网络化特点和参与目前全球分工合作,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新经济发展形式属于大势所趋的发展方向。另外,我们也进一步发现,目前新经济形式对于加强国家在全球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存在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全面发展新经济形式。

3.2积极参与当今国际贸易

目前,我国全球化发展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这里面的任何国家都难以出现孤立的发展情况。新经济形式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让参与目前国际贸易活动变得更加有效合理。如果出现闭关锁国的情况,产生切断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情况,就会导致失去全球化经济带来的丰厚利益,不断被边缘化处理。严格来说,中国必须按照下面几方面推进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在实施对外贸易活动方面,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进优化对外贸易经济结构,提升贸易活动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基本地位和主要作用:在实施国内贸易活动方面,在开展经济结构升级和工作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人民币升值情况有助于实现抑制经济通胀改善对外贸易条件,属于国内外经济贸易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基础,全面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工作体系。在有效开展吸收外资工作方面,不断大量引进有效外资,尤其是直接投资部分。另外,持续优化当地引进外资部分的结构情况、资本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形成内外有机结合,资源带动力强的当地经济增长带。在开展对外投资工作方面,提升对外投资的经济规模,促进一批有实力有担当的跨国大型企业和当地著名品牌,真正成为具有开放型经济特点的重要经济支柱。

3.3提升区域合作力度

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完善。根据此种发展潮流,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具有多边特点、双边特点和区域特点的经济合作方式,提升我国各地贸易投资社会环境,提升经济贸易机会,实现中国在未来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积极地位。首先,提升同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和合作力度,尤其是资源能源方面的深入合作,有效发挥两国具有的边境线实际优势,快速推动目前的边境贸易活动。其次,继续提升和东盟等国家的合作力度,有效建立中日韩等国经贸合作途径,实现东亚—体化的快速发展。

3.4推进同美、日、欧的持续合作

目前各个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在当前国际贸易过程中,还是具有主导作用。美、日、欧等国属于世界经济发展活动的中心位置,中国必须持续与之深入合作。

3.5深化资本市场建设

在目前新形势下,各地新经济的未来发展需要根据三个主要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环境方面、资金运作环境方面和资金来源方面。上述三个条件的有效成立和目前国内完善系统的资本市场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风险资金方面的有效注入,属于新经济形势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新经济形式的有效发展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国内基础成熟完善的各类资本市场不仅能够有效抵御目前资本全球流动过程带来的严重冲击,而且能够利用资本全球流动过程出现的历史机遇,在各类资本大量注入所在国家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发展生产力的方式,科学合理利用各方面外资,进一步利用本国各方面富余资金实现全球套利。

结束语

在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应该积极发展有效良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一步调节各方面经济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节约社会劳动过程,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吸收和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提升本国的内部经济实力。同时,进一步促进国内企业开展不断更新产品技术的活动,加强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相关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因此,在目前疫情下,开展良好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对我国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尔扎莫(1988—),女,彝族,四川甘洛人,助教,经济学硕士,单位: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的迹象,一些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越发激烈。而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正处于下跌的状态,受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国际通货缩紧以及服务贸易竞争低的影响,外贸风险正在逐渐增加。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外贸易经济失速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经济失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

在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失速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仅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对个各个行业和人民的经济水平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找到相关的政策来改善这种现状。

一、世界经济形势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现状

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贸易呈现下滑走势。尽管各国都在通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和调节税率方式,提高经济的发展,但效果平平。从2019年以来,全球的经济复苏情况才得以弱化。

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较为迅速,形势普遍乐观。但这种局面是由一定的原因的。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个人消费支出的扩张和投资的稳步增长,都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上升,预示着经济的复苏。从目前情况来看,矿业、天然气和电力的持续上涨,都是工业生产良好的具体表现。从一些预期指标来看,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服务都处于好转的状态,欧洲经济有望好转。从制造业的情况情况来看,机构的产出、评价的完成指标都达到了有史最高水平,使得经济运行的信心猛增。虽然,波兰等中东欧十国加入欧盟后,对原成员国的资本外流带来一定的压力,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新成员国增长较快,也给欧盟带来了新的活力。受政权稳定,经济改革推进以及油价高位等因素,又给经济带来一定有利的条件。受出口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日本的经济也进一步的复苏。企业的经营情况得到了好转,效益也得到了改善,破产企业持续减少,对设备的投资有所增加。日本的经济整体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同时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等也在出口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增長。虽然物价跌幅有所回落,然而消费尚处于颓势,通货紧缩的情况也没有消除。

(二)全球经济现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因为,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大,所以贸易顺差也大。从1990年开始就持续顺差,但受到全球经济和贸易保护的影响,2010年我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在2015年出现出口和进口的双收缩,对外贸易经济下滑,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程度增大。受美国两次加息和增值的影响,民众转持美元进一步的增多,加剧了人民币的比值,使得我国贸易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1)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需求的增加,进出口贸易逐步恢复,对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去年一年,我国对欧盟、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有了快速的增加。受强势美元地位的改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贸易条件是十分良好的。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家贸易产生一定的缩减现象,我国的对外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还有部分国家实行反倾销等调查,对我国的商品专门设立了非关税壁垒。

(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目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有重新活跃起来,跨国并购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促进国际购并资本。在全球股市止跌起涨后,境外融资的氛围也有了一定的好转,这对我国企业在海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很多企业在香港和美国股市同时上市,筹募到的资金很高。国内的很多大型企业抓住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时机,进行境外融资。同时美国的贬值使得投资商在我国国内的采购和用工价格减低,吸引外商对我国市场投资。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我国利用外资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局面。

(3)其他方面的影响。美国对主要货币汇价大幅下降,同时人民币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美联储大幅下调美元利率,其他国家也相应的跟进降息。世界主体经济的利率处于低位,这对我国利用人民币利率来调整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国际石油市场的高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能够的消极影响。

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贸易经济失速的原因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降低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持续间降低,销售总额也在不断的下降。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加工大国向新型经济发展国家的转变,部分企业工人的成本也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致使一些加工和机械公司迁移到周边国家。尽管我国想挽留这些企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受到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应该。企业仍不愿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而迁移到其他国家。

(二)对外贸易摩擦大,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上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增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我国也引起了其他贸易大国的侧目,导致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外贸易的摩擦和风险也逐渐增大。

(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通货缩紧

当下私有制国家的社会通病是积累社会资本,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资产过剩的情况。贸易市场的稳定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分不开的,想要保持资本利润、支出和劳动工资等多方面的流动,就需要市场经济的流动和需求相互平衡。一旦政府的分配政策运用不恰当,就会出现高消费和低积累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资产过剩。现今,日本、美欧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产过剩问题,其均在金融危机后采取货币化政策来进行调剂,促进国家经济的回暖。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部分国家不仅出现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出现市场需要不足,国际产品价格持续走跌,只有少数国家的产品价格上涨。美国最先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之后开始加息促进美元甚至,推动新一轮的资产过剩,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下跌,通货锁紧情况加剧。

(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低

我国服务贸易占据我国总体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为我国经济贸易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低,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处于失速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完整,水平较低,和相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贸易经济失速的对策

(一)推动加工贸易转型

想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的失速,就需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战略,形成具有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链。将不同的地区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应该配合沿海区域的建设,吸引国外的企业来我国投资和建厂。

(二)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在处理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增加创新影响,把服务贸易放在对外贸易的首位。在政策的制定时,应该在工商也和服务业贸易所放的比重相同。優化我国服务贸易,提高其发展能力,在注重体制之间竞争的同时,创新更多的服务类型,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创新力。

(三)深化外贸领域改革,消除汇率引导因素

增加有关外贸政策的改革和创新,转变经济和外贸发展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创业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对于新型产能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扩宽对外贸易的渠道,消除汇率所引导的因素,提供经济一体化水平。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应该增加自身的风险意识,采用有效的汇率工具来降低风险,减少因为消化货币增值所带来贸易压力。

(四)发展特色性优势产品,减少贸易摩擦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7

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现已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乌拉圭回合谈判在服务贸易方面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nservice,以下称“GetS”),至此国际服务贸易正式纳入wto体制。石油等能源服务贸易在多哈回合之前并没有出现在世贸组织谈判的议题当中,由于石油在各国国家总体战略中的重要性,各国的石油产业大部分出于高度垄断状态,从石油的生产开采到石油的配送销售,都由大型的国有石油企业垄断运营。因此,石油货物贸易与石油服务贸易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石油服务实际上一直被视为石油生产的一个环节。并没有从石油货物贸易中脱离出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主要发达国家石油行业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石油垄断企业的解体,石油服务行业逐渐从能源生产及贸易环节中分离出来。

二、石油服务贸易与石油投资的关系

将石油服务贸易视为解决中国石油海外投资法律障碍的一种方式,源于GetS对国际服务贸易具体形式的制度设计。GatS第1条第1款将“服务贸易”界定为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提供的服务:

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即一成员在其境内向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并不需要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实际流动。如通过电话、因特网提供法律意见。

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服务者在本国境内向来自其他国家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移动到服务提供着国家接受服务,如境外旅游、治病、境外语言学习。

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境内通过建立经营企业或专业机构来提供服务,包括未提供服务而设立合资、合作、独资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如一国公司到另一国开办饭店或零售商店、银行开设分行、保险公司开设子公司。

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naturalpersons)。即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提供方式中的自然人在其他国境内的存在时暂时的,且不能取得其他成员永久居民的资格,不能永久居留和就业。

GatS的这一制度设计,巧妙的绕开了资本输入国对国际投资设置的各种障碍,因为上述四种方式中的商业存在,实质上是一种直接投资。具体到石油投资领域,由于许多国家的石油行业至今仍然不允许外资进入或对外资的入股比例进行了限制,但是发达国家石油技术与石油服务的先进性和本国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决定其必须为本国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寻找市场,当初GatS服务贸易体制的建立,也是出于这种因素的推动,因此,在GetS设计的制度体制下,石油等能源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的服务贸易方式出现在多哈回台的谈判议题中,其目的与动机在笔者看来,与建立GatS时如出一辙,也是为了绕过能源海外投资的种种障碍,以服务贸易的方式进行能源海外投资。这样做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能源海外投资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使能源东道国更容易接受,并方便管理和监管。

三、完善石油服务贸易投资的国际法机制

当前的石油服务贸易投资仍然处于一个“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状态,国际石油服务贸易基本上仍是由国家能源政策来调整,还没有像其他产品那样完全纳入法制轨道,这对国际石油服务贸易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构建国际石油法律规制体制,对于促进世界石油服务贸易的发展,保证各国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能源贸易法律规制体制的构建思路

(1)建立能源进口国组织。针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联合控制国际石油市场高油价的问题,有学者建议石油进口国建立石油进口国组织(opiC)与之相抗衡。还有人主张组建一个“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组织”以维护石油、天然气进口国民众的利益。世界上有一个“石油输出国组织”,又诞生一个“天然气输出国组织”,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如果不建立对应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组织”,只能任人摆布。

(2)建立世界能源组织针对当前国际能源贸易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组织的现状。有人主张建立世界能源组织(wea),来对国际能源贸易进行管理和规制。但不少学者认为世界能源组织(wea),虽然“看上去很美”,却未免失之理想化而显得遥不可及。

(3)将国际能源贸易纳入wto体制针对能源贸易法律体制的构建问题。有学者主张进一步加强wto成员国在国际能源贸易领域的谈判,将能源贸易纳入wto体制。提出该观点的学者对建立能源进口国组织和世界能源组织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前者只会激化能源进口国和能源出口国在能源贸易领域的矛盾,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当前的“新能源安全观”不符;认为前者过于理想主义,不容易实现。因此,最现实、最可行的方案是在当前wto体制的基础上展开能源贸易领域的多边谈判,将能源贸易早日纳入wto体制之下。

2.构建石油服务贸易法律体制的建议

(1)将石油服务贸易纳入wto体制将石油服务贸易纳入wto体制,最大限度实现石油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但就目前的情况,在石油服务贸易领域实现完全的自由化是极度困难的,但不能因此就放弃石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努力,各国应针对本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油服务贸易领域的管制及市场准入,总的原则是“能开放多少,就承诺多少”,而不能一味坚持传统的能源安全观不放,严格限制石油服务贸易的开展。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8

2、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3、我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4、加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5、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

6、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因及对策

7、新形势下我国外贸环境的新变化

8、河南省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10、中部崛起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1、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对策

12、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

1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

14、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5、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

1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7、区域贸易安排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与挑战

1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

19、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效应分析

20、国际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21、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22、贸易顺差:通货膨胀的诱因分析

23、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启示

24、标准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2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26、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

27、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28、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29、全球电子商务模式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30、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河南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32、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

33、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4、河南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5、河南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6、河南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

37、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38、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39、试析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外溢效应

40、cepa对河南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4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42、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4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

44、“10+3”框架下的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45、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46、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47、对外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48、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河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49、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50、论fdi与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51、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52、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53、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探索

54、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浅析

55、河南省跨国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56、河南省出口农产品(食品)绿色营销问题分析

57、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58、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9、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提升问题研究

60、我国对外贸易协调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61、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62、西方对华出口贸易限制的新动向研究

63、我国通货紧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6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65、涉外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

66、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67、中国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研究

6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69、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70、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71、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2、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73、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74、试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营销定价关系

75、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76、浅析中美经贸关系

77、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78、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79、对外开放战略与中部崛起

80、试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81、试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82、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约束条件

83、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及约束条件

84、我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

85、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现实可行性

86、论当代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87、论战略产业保护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8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89、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

90、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91、论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92、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93、论跨国公司转移作价的方法及其防范措施

94、论跨国兼并与国际垄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95、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

96、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研究

97、论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98、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分析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9

关键词:服务贸易;服务业;对策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过去10年中,我国服务出口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1年相比于全球服务贸易的停滞不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攀升9%;而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更是增长20%,居世界服务贸易各国各地区之首。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排名以及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2003年比重达2.5%,出口排名上升为世界第九位,进口上升至第八位。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与我国经济实力相比仍较少,与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从200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表(见表1)可以看出,2002年服务贸易的出口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只占10.3%,低于世界平均19.8的水平;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的5.1%,而服务出口仅占2.4%,不及货物贸易的一半。很明显,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处于劣势,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不如货物贸易出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见表2)。服务项下逆差呈扩大趋势正说明了我国出口能力相对较弱及其他国家对中国服务出口存在限制。同时也看到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二、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较不发达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劳务工程承包和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出口的比重为19.3%,旅游服务出口比重占41.2%,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咨询、电信和邮电等现代服务贸易)仅占39.4%。而同期,全球范围的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占整个服务贸易的一半。

(二)服务业发展落后,整体竞争力较差

我国是一个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就gdp产业构成百分比来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远远地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为60%~80%,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仅为gdp的1/3。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小,同时表现为档次低,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差。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太大的提高,服务贸易从整体上看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任务是相当迫切的。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商品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公共服务、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政府定价的成分大,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缺乏活力;二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服务行业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协作关系尚未形成;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

(三)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四)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五)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产业性质决定贸易性质,新兴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相对份额不断在扩大。而作为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状况,目前在我国并不理想。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以教育程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的上海为例,1997年上海每万名人口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名,其中26.9%为工程技术人员,36.4%是教育、科研和卫生系统人员,12.5%是商业技术人员,金融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服务业人才中,涉外人才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般的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对策

(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服务供给者也以商品存在形式逐步进入世界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然而与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应重点和扶持一下几个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三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如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

(二)有步骤、分层次地放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鉴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还比较小,处于成长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整个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渐进式的开放策略有助于服务贸易的规范健康发展。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gats的规定,统筹规划并协调各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稳妥、慎重、有重点、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本土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服务业的开放度和保留度。一是分行业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积极推进旅游、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外贸、会计、法律咨询的开放试点范围;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开放金融和通讯领域的试点。二是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并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上海、深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地区较大,应在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在后进地区,可通过试点试验,减少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风险。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相对滞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顺应国内产业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优势服务项目上充分利用gats的规则,制定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和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二是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三是采取有效的服务贸易政策,确立服务业公平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服务企业,发挥其竞争优势,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市场竞争。

(四)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结合我国现行的服务立法缺点,未来服务贸易立法必须进一步明确立法原则,解决立法形式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加快立法速度和执行度。一是维护国家原则。服务贸易由于内容复杂、监管难度大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国内市

场稳定和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因此在服务贸易开放和立法上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原则,尤其在邮电通讯、新闻出版、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服务等敏感行业,在选择开放的范围、程度上要坚持原则,谨慎从事。二是与国际接轨原则。gats确定了当今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框架和原则制度。中国加入wto之后,应以gats的原则制度为基础,制定与其相衔接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在此,我们应加强对多边服务贸易规则研究基础上,借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利法。三是坚持发展中国家原则。在服务贸易开放和立法中我们应坚持此原则,充分利用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的优惠,不作超出我国现有开放能力的承诺。

(五)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人力资本作为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其优势可以通过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人才流动获得。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高素质的服务业涉外人才仍非常紧缺。今后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使服务业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2003[r].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中国商务年鉴2004[g].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4]郑昌吉,夏晴.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5,(11).

[5]崔日明.加大开放力度——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矛盾和问题[j].国际贸易,2005,(12).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篇10

随着全球技术进步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则反过来促使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传播。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技术贸易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广义地看,技术贸易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但是由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也就有了它特殊的地位。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专门缔结了一个很大程度上促进技术贸易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将国际贸易内容扩展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三大类。《中国商务指南》也特别指出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一起构成中国对外贸易的3种形式。

tRips及其附件作为wto三大支柱之一,主要约束和规范了所有成员方的技术贸易行为。在tRips的促进下,近年来全球国际技术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已有的文献看,1955年国际技术贸易额仅为5~6亿美元,到1995年达到2600亿美元,到2002年国际技术贸易额已达近万亿美元,平均不足5年翻一番,其速度不仅大大快于货物贸易,而且也快于一般的服务贸易[1][2][3]。国际技术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其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技术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和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持续增加。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国技术贸易发展还相对滞后。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理政策建议促进中国技术贸易。

二、中国技术贸易的现状

(一)中国技术出口贸易的现状

1.技术出口以“硬技术”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2009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出口合同(即软技术出口合同)31195份,合同金额111.5亿美元。2009年技术出口合同主要以计算机软件的出口、专有技术的许可与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纯技术出口为主。①但这一数字在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内的全部技术出口中的比重极低。2000年,高新技术等“硬技术”出口比重占了97%,而技术服务和技术许可等“软技术”出口仅占3%左右。在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高达6868亿美元,因而“软技术”出口的比重更不乐观。

2.“硬技术”产品出口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低。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例,到2008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外商投资企业和贴牌生产的比重高达90%以上。

3.“硬技术”产品中外资出口和加工出口的比重大。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比重达到85.15%,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在全部高技术产品的比重超过了67.6%。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在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为82.44%,比上年有所下降,但这一比重远远高于一般贸易的17.56%。

(二)中国技术进口贸易的现状

1.技术引进快速增长,但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比仍相对缓慢。中国技术引进始于50年代,但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前,中国累计签订技术引进合同仅845项,合同金额仅119.7亿美元。改革开放后,技术引进迅速开展,1979年至2008年,中国累计已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12541项,合同金额约3000亿美元,合同金额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25倍,但这一增速显然低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增速(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1979年到2008年增长了近60倍;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2008年仅26年就增长了近70倍)。

2.技术引进逐步转为以“软技术”为主。建国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主要以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引进为主,1990-1997年间,设备进口仍然占到全部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80%以上,而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软技术”所占的比重不足20%。2001年以后这种情况开始明显改变,技术引进的质量逐年提高。到2008年,中国技术进口总额达到了271.3亿美元,其中,专利和专有技术引进占比达53.1%,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进口仅占7.8%。

3.技术引进中,外资企业技术引进的比重在增大。2001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30%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2002年和2003年这一比重分别上升到45%和56.6%。到2009年1-5月份,外资企业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为56.8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达63.6%。

(三)中国技术贸易有关立法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上很多有关技术进出口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符合了世界贸易组织运行规则的要求。我国政府颁布的《商标法》、《专利法》、《涉外经济合同法》、《著作权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关于鼓励技术出口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技术进出口的条例等等,均为技术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中国技术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环境十分有利于国际技术贸易的开展,全球技术贸易额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因此还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1.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缺乏企业创新机制。引进技术,使用、学习和消化、吸收并加以创新是技术引进工作的三个环节。在前两个环节上,我国企业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环节上则存在明显缺陷。在世界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原先引进技术很快就又成为落后技术,如果没有创新就只能再引进,从而使技术引进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技术引进主体结构不合理。政府在技术引进中长期扮演重要角色,在企业技术引进中也是外资为主内资为辅。各级政府常常根据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引进决策,而对企业的实际条件如技术需求、人力资源状况、消化吸收能力、市场需求等因素考虑不足。这就直接影响我国技术引进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但外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内资企业的比重日益下降。从长期来看,这将不利于我国技术自主创新的开展,并使技术进步受制于人。

3.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不明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贸易的迅猛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别重视。而我国在过去的技术引进中,虽然对引进技术实施了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不仅阻碍了进一步引进技术,而且导致企业对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创新缺乏动力。2009年,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报告中,继续将中国列入“306条款”监视名单。欧盟、日本等国也多次就知识产权问题提出交涉。

4.技术出口以高新技术产品等“硬技术”出口为主。在我国技术产品出口中,“软技术”出口规模小,比例极低。尽管我国技术贸易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应当看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技术出口规模还不大,尤其是“软技术”出口规模很小。而在“硬技术”出口中,又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低,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加工贸易比重大,产品附加价值少,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5.外资企业出口和加工出口在我国技术贸易中的比重过高。随着高技术产品需求量在全球的急剧增加,很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高技术产品的加工基地转入我国,如iBm、戴尔、惠普、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都在我国设立了众多的生产加工基地。

四、几点政策建议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软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小,但技术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国家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适当超前发展。当前全球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迅速,反观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来考虑。

(一)企业方面

1.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出口的实力,特别是“软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实力决定了在技术贸易中的地位,而企业实力又主要由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为此,我国企业势必应该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2.更加重视“软技术”的引进。应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贸易方式,加快“软技术”的引进步伐。“软技术”对提高企业科技能力至关重要,也对我国追踪国际高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十分有利。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技术转让价格大幅降低,为我国企业海外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了机遇。

3.在吸引外资时,要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不能就引资而引资,而应更加注重引资的质量,这就包括对引进技术的高度重视。我国引进外资数额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首,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促进我国技术水准的迅速提高。

4.创新技术贸易形式,多渠道引进技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手段,减少中间环节与流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企业也可以利用政府官员出访或政府公关等特殊时机,加强对“软技术”和高新尖端技术的引进。

5.强化技术引进风险防范机制。对每一项技术引进都应事先做好市场调查,既要了解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也要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且要不断地进行动态信息的补充调整,以便在事前、事中识别各类技术、市场、财务等风险。

(二)政府管理方面

1.完善我国技术创新体制,改进技术贸易的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和研究机构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发展和完善现代技术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和参考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加快向依法管理和以经济手段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机制转换。

2.根据战略贸易理论扶持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兴贸,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高科技产业在我国尚属于幼稚产业,政府可根据战略贸易理论,在政策方面给予适度保护和扶持。

3.保障企业作为技术引进的主体地位,适当时给予企业技术引进帮助。企业所做出的技术引进决策,应基于自身经营考虑,既要有战略前瞻性,又要有现实可行性。政府不应喧宾夺主,但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应该积极给予企业帮助,例如通过市场开放、税收优惠承诺、政府公关等具体形式促进高新尖端技术引进。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引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促进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立法保护知识产权,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也不能不因眼前利益而放松执法。

参考文献:

[1]张仁开,《当代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态势与新格局》,《对外经贸实务》,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