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8:24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联网、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通常我们认为其由: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结构化综合布线四方面构成。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要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规定:

(1)智能化系统由七大系统组成:

智能化集成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

机房工程

建筑环境系统

(2)智能化建筑的类别大致可分为下列十大类型:

办公建筑含商务、行政、金融

商业建筑含商场、宾馆

文化建筑含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档案馆

媒体建筑含剧(影)院、广播电视业务

体育建筑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医院建筑含综合性医院、专业性医院

学校建筑含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

交通建筑含空港航站楼、铁路客运站、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站、社会停车库(场)

住宅建筑含住宅、别墅

通用工业建筑

传统智能建筑通常以通信自动化、综合布线、楼宇自控为核心而构成,消防安防等系统作为一般必要配置,其特点是各自专用通信网络自成一体,分割管理、技术重叠、系统繁复、投资高。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系统集成的产生,利用tCp/ip通信协议的开放,从而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整合、界面的共享,达到了建筑物高度智能化管理的程度。同时,随着国家能源政策调整和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的兴起,建筑智能化已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商业、居住、办公等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不断涌现,使智能建筑逐步由单体的智能建筑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数字化,形成一个更大规模、功能齐全、系统配置越来越高的以信息服务、信息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建筑群。

2、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仍未形成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通常观点是: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人、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通信。这种物联网是“广义的物联网”。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核心是软件平台,而软件也正是物联网的中枢神经。通常物联网软件平台建立在分层通信协议基础之上。主要包含:数据感知系统软件、物联网中间件系统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由四部分组成:

(1)节点感知技术

电子标签RFiD

新型传感器:从传统传感器向智能传感器发展

智能化传感网节点技术

(2)节点组网及通信网络技术

传感网技术

核心承载网通信技术

互联网技术

(3)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数据融合与处理

海量数据智能分析与控制

(4)云计算技术

由此可知物联网采用智能传感器及无线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的智能化系统,从根本上提高智能化水平,使智能建筑更智慧,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捷、更多信息的一个平台,同时它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物联网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智能建筑的整体水平,其优点为:

(1)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网络大大降低布线的工程造价及使馆难度。

(2)对设备参数检测和检测设备运行情况,可以提高设备寿命,可以降低设备能源。

(3)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对系统全方位监测和控制。

(4)物联网可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达到实时管理。

3、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智慧城市概念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本质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广义上的智慧城市是指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智慧城市建设实质就是国家信息化在一个城市中的具体体现。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大提升了一个城市在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市政、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能力,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运营与治理提供更简洁、高效、及时、灵活的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数字城市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分散的智能建筑或智能建筑群作为信息节点,集成整个城市所涉及的社会综合管理与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一个更广泛、开放、共享的互联互通的智能化。

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幸福指标体系、管理指标体系、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三个指标来实现。其建设与发展的实质就是低碳经济、幸福生活、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开发”的“四个统一”原则。要高屋建瓴,是“一把手”工程,必须由政府“一把手”统领全局协调各部门资源,这有这样才能有效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的协同机制,共享云计算中心平台,避免同一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重复投资开发、重复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控制原则应遵循:

1、采用统一的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和各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深化设计。

2、采用统一的信息互联互通扩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以及系统集成通讯接口协议。

3、建设一体化的城市级“一级平台和城市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

4、业务级二级平台及应用系统软件采用统一部署和开发,避免多头重复配置。实现业务级平台及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

5、业务给二级平台及应用系统采用硬件集成方式(云计算、云数据、云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前瞻性、高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设计、实施、运营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没有超前战略性规划更是难以想象。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重大问题,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重视信息化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计算机技能培训。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智能建筑物,并结合城市管理需求而产生的新城市发展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时展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⑵物联网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刘化君编著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2

对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坝体等诸多填筑工程而言,决定其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优良的填料和充分的碾压。在填料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压实质量控制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自从1976年瑞典提出利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动态响应信号的畸变程度进行压实质量检测的压实计方法以来,这类利用振动压路机为工具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在欧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连续压实控制(CCC)的概念。2000年智能压实(iC)思想被提出,但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智能压实的概念被许多人曲解,随意将与压实机具结合的、能够采集某些参数的量测设备(实际是信息化或数字化施工设备)统称为智能压实系统,不但误导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用户,也对智能压实量测系统的研制和开发造成误导,偏离了智能压实的原本发展方向。

本文从填筑工程质量的需求出发,探讨智能压实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及其构建难点等问题,希望引起广泛重视和讨论,使智能压实的研发和应用能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1连续压实控制向智能压实的演变

智能压实是根据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智能压路机”而提出的概念,因此连续压实控制是智能压实(控制)的基础。自从20世纪瑞典提出压实计方法以来,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按照这一思路展开了研究。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由开始的单一仿制压实计,到逐渐出现了几种具体方法(控制指标的差异是关键),其中德国BomaG公司的研究后来居上,成为智能压实概念的早期提出者之一。

1982年,德国BomaG公司仿瑞典压实计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压实计产品(指标是压实计值CmV的10倍)。将测量系统引入振动压路机后,于1992年在bauma会议展出了“智能压实机(iCm)”的首个雏形。通过安装的位移传感器,可以根据碾压面压实状态的不同反馈来控制压路机的行走速度(实际是改变单位长度上的作用次数),这使得振动压路机第一次有了一些“智能”的含义;1996年出现了具有自动变幅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并在沥青面上进行了碾压尝试;1998年具有自动变幅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在岩土填料的碾压中进行了尝试。

随着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深入,连续压实控制指标是否能真实放映填筑体的压实质量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影响智能反馈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1]。BomaG公司在2000年后提出连续压实控制的振动模量指标,为研究具有自动反馈控制的“智能”压路机提供了基础,随后出现了“宝马智多星”压路机。2004年,美国联邦公路局公布“FHwa智能压实战略计划”,推进了智能压实概念的普及。这一计划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和革新软件将土和沥青的压实设备智能化,以改善工序,使路面性能更均匀,减少试验人员数量,提供一个长期的压实质量记录。这个计划将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鼓励工业和交通部门发展智能压实技术,更新相关建筑标准等。美国提出的智能压实主要是指连续压实控制与GpS的结合。

国内有关研制“智能”压路机的报道,并非广告语所描绘的那样,也没有见到实际应用的效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量测结果与实际压实效果之间误差过大而造成反馈控制出现问题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

连续压实控制是智能压实的初级阶段和技术基础。“智能”一词现在已被各行各业广泛提及,但大部分还都处于初级阶段,距离人们心目中的智能要求还差很远。

2智能压实的含义

智能压实是从早期智能压路机的概念演变而来的,实际是智能压实控制(iCC)的简称,也是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按照最初的含义,智能压实是通过一个带有控制系统的振动压路机来实现的。该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到的能够反映压实质量的信息来持续调节压路机性能参数,如振动轮的振幅、频率、激振力和压路机的行走速度等,以优化压实并满足所需条件[2]。其中输出参数是与填筑体压实质量直接相关的参数,如模量、刚度及抗力等,并且是根据监测的压路机振动轮振动响应等来识别得到的连续分布的物理力学量。

可以看出,所谓智能压实,其实质就是根据压路机振动响应来连续识别填筑体力学参数,再根据参数大小和分布自动调节压路机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压实作业,以便得到更好的压实效果[3]。其含义并不难理解,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所谓的“智能压实”都偏离了这个目标。很多人曲解智能压实的概念,将填筑体(土石方和沥青混合料等)碾压施工的数字化施工记录装置称作智能压实系统。这类装置一般都加装了卫星定位系统,有些还将压实计也整合在内,其主要特征是以采集和记录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振动频率等参数为主,对于沥青混合料还要采集碾压温度。由于压实计指标局限性较大,所以这类装置很少提及识别压实质量本身的问题,而过多地强调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的作用,与真正的智能压实有很大差别,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智能”含义。同时,采用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不管是GpS还是北斗系统,连续采集关键基础设施的高精度地理坐标信息还存在很大的泄密风险,有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当然,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上述数字化施工方法。实际上,数字化施工方法主要是压实工艺控制法(碾压遍数控制法)的翻版,只是更加注重定量化;同时,但实施起来要求非常严格,其施工碾压段必须与试验段施工情况完全一样,否则控制参数(碾压遍数、行走速度等)的意义不大。这类装置主要是缺少识别填筑体结构参数和进行反馈控制压实工艺参数的关键技术,而这正是智能压实的关键所在。

上述智能压实的含义是依据压路机是否能够自动反馈控制而提出的。实际上,现代智能压实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压实机具(各n形式的压路机以及摊铺机等)只是参与者之一,不能自动控制压实参数的压实机具也是可以参与其中的,其核心是控制系统的功能,这个系统既可以向操作者发出反馈控制指令,也可以自动调控压实机具,关键在于这个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因此,现代智能压实是“填筑体-压实机具-控制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表现(图1),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结合。同时,对于智能压实的研究也应该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3智能压实控制系统的功能

智能压实是通过智能压实控制系统来实现的。完整的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应该包括压路机、量测与控制装置和控制软件等,但通常的控制系统不包含压实机具。既然智能压实是智能压实控制的简称,那么智能控制应该是关键。所谓智能控制,即一个系统(或控制器)具有学习、抽象、推理和决策等功能,并能根据环境(包括被控对象或被控过程)信息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从而完成传统由人来完成的操作任务。根据智能控制的含义,一个成熟的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够在碾压过程中进行学习、抽象、推理和决策等。这个特征是指控制系统对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能够不断进行学习,经过抽象和推理,使输出的信息能够正确而全面地反映压实状态,并根据反馈信息对压实工艺参数和填料状况做出综合判定,给出决策。这个决策是施加给压路机和填料的,具体实施应视自动化程度而定。

上述特征是智能压实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不具备这个特征的,原则上都不是智能压实控制,最多称之为连续压实控制。

(2)根据填料特性调控(人工或自动)压实机具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压实主要是由压路机自动调频调幅实现的,但是调整到什么程度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根据填料特性调控压实工艺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智能识别填料的压实性以及确定该填料达到最佳压实效果的工参数等,需要一个长期(机械)学习的过程。这个功能目前只有与人工智能结合才有可能提高有效性。

(3)与压实机具结合进行自适应碾压作业的能力。这个功能要求控制系统控制的压实机具能够自动对填筑体进行压实作业,满足预设的目标要求,整个碾压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人的参与,最终实现无人操作下的碾压作业。这应该是高级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应具有的,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也应该是一个智慧的专家系统。

未来的智能压实应该是这样的:无人驾驶的压实机具按照设定的碾压作业方案进入施工现场,在碾压过程中,根据实时检测到的填料和填筑体相关信息,自动改变和优化压实工艺参数,以最小的代价完成碾压作业,达到规定的压实质量。

4智能压实的关键技术

智能压实主要是通过智能压实控制系统实现的,构建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应用经验,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碾压过程中如何根据压实机具的某种反应来识别填筑体的压实状态

识别填筑体的压实状态,这是连续压实控制的核心问题。对于振动压实来讲,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可以描述为“一个刚性圆柱体在弹塑性体(对于沥青混合料则是高温粘弹塑性体)上移动和振动状态下的接触动力学问题”,目前力学界尚无理想解答。在应用上的难点是控制指标与常规检测指标的一致性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力学模型、进行信息处理以及开发实用的测试技术是关键所在。

无论是连续压实还是智能压实控制,控制指标能否真实反应填筑体的压实状态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总体分为经验指标(如压实计的谐波比指标)和力学指标(如模量、抵抗力),对应着经验法与力学法,其中力学方法比较适合于智能压实控制系统。

4.2填料的压实性

填筑体的压实质量由填料和碾压过程决定。选择优良的填料是提高压实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并非所有填料都能取得好的压实效果。因此,智能压实应该通过学习来有效识别填料的可压实性,以提高效率。但是如何学习?判定(决策)的准则是什么?尚需进一步研究。

4.3压实机具工艺参数

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压实机具的振动压实工艺参数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而如何调控、调控的幅度是多少才是难点。大量的振动压实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同一填料不同级配达到最佳压实效果所需的振动压实工艺参数(激振力、振动质量、振动频率、振幅等)组合都是不同的。如何确定各种填料的最佳压实工艺参数需要大量的压实工艺试验探索,不是理论分析能完全解决的,也许人工智能将是解决的一条途径。

5结语

本文抛砖引玉,对智能压实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截至到目前,智能压实也是一个概念性提法,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现在的智能压实基本上等同于连续压实控制。真正的智能压实应体现在智能输出质量参数、智能识别填料、智能控制振动压实工艺参数以及智能故障诊断等方面,也是研究智能压实的重点和开发相应控制系统的关键所在。限于篇幅,将另文具体讨论研究智能压实所需的理论、实现的途径以及如何开发控制系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光辉,雒泽华,田波.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发展综述[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32(8):34-38.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建筑的概念从出现以来,在国内可以说名声四起,智能家居、3a、5a级楼宇等广告词随处可见,但真正能称为智能建筑的又凤毛麟角,往往造成投资浪废,又没达到投资目的,仅仅起到广告作用,是十分可惜的。

何谓智能建筑?在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的定义如下:“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笔者认为,为达到上述目的做成的耗能建筑也不能称其为智能建筑。由于该标准忽视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其代表能耗的供电标准“甲级标准(办公室)宜按60va/m2以上考虑”;“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45va/m2以上考虑”;“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30va/m2以上考虑”,暂且不说智能建筑标准分级的合理性,智能建筑的标准越高耗能越多,显然是不科学、不经济的。当然量准越高,系统越多,但这些系统俗称弱电系统,耗电很小,利用这些系统去合理控制楼字设备是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另外,此标准罗列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没有强调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误解,有了这些系统就是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甲级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乙级智能建筑等等。

因此我们应明确智能建筑的含义。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inteHigentsystem)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等系统以及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又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楼宇综合症”的发生。

由此可见,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如建筑专业在做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太阳光的利用与人工照明的关系以及热辐射的作用等等。不能只考虑建筑外形,连结构的合理性都不考虑,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外形上,有可能就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话,就不可能做成智能建筑;再如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与空调系统方案有关,但也不仅仅只是通风专业的事,与建筑的合理性及电气控制是否到位都息息相关。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不根据最终的效果,仅仅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多少或功能的多少分出个甲、乙、丙等级来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指导设计、节约投资,往往还造成相互攀比,系统不与建筑规模及建筑形式相匹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上所述,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可见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下面是智能北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l 通信网络系统(CnS)

它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字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相通。在以前也称为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主要包括:

1.1电话通信系统

建筑或建筑群的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属性以及公用网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接人远端模块局或采用虚拟交换、自设独立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paBX)或综合业务程控用户交换机(iSpBX),并应与公用电话交换网连接。

1.2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本地网络的安全,应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在通信子网和高层或应用系统中采取措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应为管理与维护提供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应提供高密度的网络端口,满足用户容量分批增加的需求。

1.3卫星通信系统

可设置多个端站和设备机房或预留天线安装位置和设备机房位置,供用户接受和传输数据和语音业务。

1.4有线电视系统(含闭路电视系统)

提供当地多套开路电视和多套自制电视节目,并与卫星系统联通。

1.5无线通信系统

建筑物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通信设备。

1.6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的类别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确定。公共广播系统一般可分为: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7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应是音频系统(电声、建声)、视频系统(投影、摄像、录制)等多系统的综合设计,所选用的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等的网络传输、语音与数字设备接口、终端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会议系统应实现计算机语音、文字、图形、图像、自动监管、多媒体实时同步网络传输、系统控制一体化功能。

1.8.同声传译系统

(1)同声传译一般可设有(3+1)或(4+1)种语种,国际会议可设有(6+1)或(8+1)种语种;

(2)同声传译传输方式可采用有线同声传译和无线同声传译;

(3)会议室译员间的位置应设置在主席台对面或主席台的两侧(或二层较高位置),应使译员能观察到发言者的口型。

(4)译员间的大小可参照国际iS02603推荐的尺寸高2.3m、宽2.5m、深2.4m设计。

2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2.1物业管理运营系统

物业管理运营子系统应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来协调用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能实现对投入使用的建筑物、附属配套设施、设备生产及场地、用户、服务、各类资料及各项费用以经营目标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建筑的环境、清洁绿化、安全保卫、租赁业务、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一体化的专业管理。

2.2办公管理系统

办公管理子系统应能在日常办公中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助管理人员对办公事务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统计,协助领导对各项工作的分析、决策提供公文管理、会务管理、档案管理、电子账号、人员管理、领导活动安排、突发事件处理、书面意见处理等功能,应能实现电子公告、规章制度、公用电话等公共服务功能。

2.3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子系统应具有物业信息服务、新闻、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用户个体服务、文化娱乐且务、生活保障服务等功能以及电子显示屏信息另查询功能。

2.4网终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子系统应配置适宜、使用方便,为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2.5智能卡管理系统

智能卡管理子系统应能对各种功能的智能卡实现统一的管理,如身份识别、员工考勤、车辆停泊、持卡消费、门禁等,并进行各类计费管理。

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售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捆个子系统。

传统上所说的3a建筑,即是上述的CaS、oaS、BaS的简称,5a建筑是3a又加上防火自动化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safeautomationSystem)。国际上,FaS和SaS通常包含在Ba中,国内由于管理原因,通常把FaS、SaS与BaS分开。

4 防火自动化系统FaS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按消防部门要求独立运行。可将火灾报警器输出的报警信号传送给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或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监控中心,但楼宇自控系统对消防系统只可监视不应进行控制。对于空调、风机、配电等平时由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控制的设备,火警时应受消防系统控制,应确保火警控制的优先功能。

5 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设计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范级别,满足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5.l入侵报警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安全防范部位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应分别或综合设置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区域或空间防护、重点实物目标防护系统。

配电视监控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电视监控系统应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的监视和记录,并可提供对各类报警信号及时、迅速和可靠的复核手段。

5.3出入口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通道、财务室总出纳、金库、重要办公室等处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出入口对象(人、物)识别装置、出人口信息处理、控制、通信装置和出入口控制执行机构等三部分组成。

5.4巡更系统

巡更点应设在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紧急出入口和各主要部门。安防人员的巡查报告方式可以采用在线瞳离线方式。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项目应采用在线方式。

5.5汽车库(场)管理系统

在汽车库(场)的人口区应设置出票机或读卡器,并应在汽车库(场)的出口区设置验票机或读卡器。

另外,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CablingSystem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是为上述系统提供物理通路。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integratedsystem是将建筑物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有机连接起来,在开放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实现各有关系统之间可相互操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综合化的管理系统。

由上述可知,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个智能建筑要把所有系统都包罗进去是不可能的,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总投资、管理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应侧重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注重智能化系统集成,强调综合性、统一性和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智能化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得以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4

【关键词】建筑;材料;空间;智能;绿色;节能;环保

1建筑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二十余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2古代建筑

2.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2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3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2.4运用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3现代建筑

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中逐渐更加强调建筑三要素(艺术、技术、空间)中技术的成分,要求设计和各学科的紧密配合。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

3.1智能建筑:今后的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3.2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3.3环保型建材,要求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的特性,同时要求节约资源。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可以说现代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

4结束语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建筑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建筑师在设计上新的里程碑----使用新材料、新工法制造出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也让建筑界在艺术风格上及建筑设计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新的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为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也决定了建筑形式的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建筑工业出版社

[2]董海丽.建筑艺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J].2003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控制系统;设计

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一大助力,建筑行业也开始迎合时代的潮流,走向了智能化发展的道路[1]。智能建筑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建筑的一种结合,它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成为当前建筑的主流。智能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管理模式,它对传统建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管理费用,降低了建筑的成本;而且提高了建筑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槿嗣翘峁┝肆己玫纳产生活环境。但是,我国当前在智能建筑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尤其是在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上,使其难以推广应用。对此,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一、智能建筑的概述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关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主要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说。从广义方面来说[2],智能建筑在建筑上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具体来说,它主要将它利用当前的系统集成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计算、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来对对建筑的各项设施进行完善,并融为一体,进而提供较为优质的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智能建筑所提供的的环境的含义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信息环境、节能环境以及交通环境等。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生态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不仅仅只是反映在结果上,而且还反映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从狭义方面来说,智能建筑是一种具有各种智能化配套系统的建筑,同时也可能是建筑配备了一系列智能化建筑设施或使用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建筑措施,它们都使建筑具有更多的功能,有效完善了建筑的功能和结构,从而实现了建筑的智能化,为建筑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概括言之,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它主要是从系统、服务、管理和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并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设计出一个合理、科学、高效的集成化系统,为其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环境[3]。由此可以发现,智能建筑的目的不在于智能化,而是通过智能化为人们提供适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

(二)智能建筑的内容

智能建筑一般又被称为“3a建筑”,智能建筑一般有办公自动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简称“oaS”)、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简称“CaS”)[4]。oaS主要是运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办公上,让人们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技术进行简便办公,同时在办公中采用多种办公设备,有效减轻人们办公的负担。这样可以让人们实现自动化办公,从繁杂的办公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办公的安全性。BaS主要是利用中央处理机借助网络的途径来对整个建筑物的电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如空调的使用、照明、变配电、电梯、通信、防盗、安保等工作,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了运行的成本,进而实现对建筑的有效管理。CaS主要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它主要为智能建筑的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支持着智能建筑和外界进行有效的联系,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通讯系统、视讯服务系统等[5]。

二、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

(一)建筑智能化是当前社会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它们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科技运用到建筑领域便产生了智能建筑这一概念。智能建筑就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结合的衍生物,这是社会、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当今的时代,建筑已不仅仅只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屋子,而是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它是集人的生存、工作、信息、生态等于一体的一种智慧的结合,其中更是涵盖了人类的各种学科知识[6]。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因而,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它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建筑智能化与我国当前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筑行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建筑的耗能在社会总耗能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办公能耗也在不断增加,办公人员对于建筑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一直存在着能源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情况,一旦能源缺乏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如何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如果把传统的建筑建成智能建筑一般只需要在传统建筑成本的基础上多投入5%~10%,然而智能建筑产生回报将高出传统建筑的20%。由此可以发现,智能建筑是具有较大的回报价值,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其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也与我国当前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三、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网络通信系统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是不能缺失信息而独立存在的,智能建筑更不能脱离信息存在。网络通信设计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也是智能建筑的基础,它主要为智能建筑的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支持着智能建筑和外界进行有效的联系,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通讯系统、视讯服务系统等。在充分的网络通信的基础上,智能建筑能够有效保持信息的通信。

(二)自动化办公系统

现今的办公也逐渐走向了信息化,自动化办公已经成为当前办公的大趋势。自动化办公系统主要是运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办公上,让人们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技术进行简便办公,同时在办公中采用多种办公设备,有效减轻人们办公的负担。这些办公技术、办公设备以及办公人员共同构成自动化办公系统,让人们实现自动化办公,从繁杂的办公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办公的安全性。

(三)安保自动化系统

传统的建筑在安保这一块往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安保的质量也十分不理想,这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性。智能建筑采用安保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进出管理系统是安保自动化管理系y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系统下,所有智能建筑的工作人员和用户都需要输入好指纹信息以及相应的身份信息,以便可以有权进出建筑。而访客在进出该建筑时需要读取访客的身份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非建筑人员的随意出入,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同时根据建筑的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系统,同时采用闭路电视对建筑的安全进行监督和保障。

(四)防火自动化系统

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以及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人们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筑在科技的支持下也日趋高层化。高层化的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防火措施,一旦出现火灾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因而,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在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化建筑系统中包含了防火自动化系统,它主要是依据我国关于防火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火自动化系统是一种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的控制系统,其中,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该系统能够将建筑火灾的情况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发送给智能建筑监控中心,进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我们最需要做好的是建筑火灾的预警机制,主要是对建筑的电器、电路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预警、排查以及处理,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五)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智能建筑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它为人们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避免了人们出现不必要的严重财产损失。防盗报警系统主要是采用红外线技术或微波技术设置相应的预警机制,对智能建筑中的一些重要物品、重要仓库进行有效的保护。一旦有人闯入其中,该预警机制就会出现报警,并将信号立刻传输到安保中心,进而进行快速的处理,避免造成贵重物品的失窃。

(六)车辆管理系统

车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这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出行。但是,车辆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如堵车问题、停车问题等。对此,在智能建筑系统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设计出相应的车辆管理系统,使车辆更加有秩序。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是车辆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建筑进出的车辆进行相应的记录,避免出现不相干车辆随意进入的情况,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而停车管理系统也是车辆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让车辆更加有秩序,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进而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同时,车辆的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车辆安全管理主要是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保障车辆的安全。

四、结语

在这样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化建筑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以及集成智能设计出智能化的系统,进而达到降低建筑成本、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当前关于智能化建筑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种类较多,设计的范围较广,这是难以将每一个智能化系统都概括其中的。因而,在设计对建筑的智能化设计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的用途、建筑的使用资金以及特殊要求,进而使各个系统与智能建筑的需求相一致、与此同时,在进行各个系统的设计时还需要进一步对下面的子系统进行完善,是各个子系统能够共同联系起来,进而实现优质化、科学化的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ChengXL,HuS,tianLG,etal.DesignofintelligentBuildingLightingSystemBasedonCanBus[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3,846-847:274-277.

[2]王先.智能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3]陆雷峰.Can总线在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3(21).

[4]李冬梅.智能建筑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探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2,6(4):88-91.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6

1.1传输部分

传输无非就是信号的传输工作,监控系统中的视频电信号的传输主要是通过同轴电缆,也就是说传输的重要组成就是同轴电缆。信号的传输对整个监控系统各环节连接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将摄像头拍摄下来的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其传输效果也直接影响显示效果,因此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需要受到重视,只有保证传输信号的质量才能使图像清晰的显示出来。

1.2控制部分

控制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中进行报警及记录视频的重要部分。控制系统具有自己的核心单元,包括采集、压缩单元。利用控制部分完成信号的数字采集、视频压缩、硬盘录像及监控数据的记录和检索等工作,控制系统的处理能力及检索能力等都关系着整个监控系统的有效实施。

1.3显示部分

监控录像的呈现主要是通过电视墙进行的,它将整个监控过程中所拍摄的录像显示出来,具有回放及检索功能,整个显示系统可以将多个画面进行回放,它的监控能力超越了以往的电视监视墙,帮助工作人员完成监督工作,并且提高了监督效率。除此之外,其终端显示部分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鼠标操作来控制云台、镜头、报警等内容,方便了监控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监控系统还包括防盗报警部分、供电部分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监控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监控系统出色的完成监督工作。

2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日益增长,智能建筑根据人们的需要,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最优化的结合,使之形成了一个更加舒适、便捷的建筑环境,让人们充分的享受到了高科技成果。智能化建筑是采用智能控制,比起传统的自动控制具有更大的优势,它们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智能控制解决了传统控制中信息交换的困难,使监督工作实施起来更加方便,而且智能控制的任务较复杂并且能够解决非线性问题。总之,智能建筑比起传统的自动控制化建筑有更卓越的成就,更具有人性化,更受人们的喜爱。在如此优越的智能建筑中,自然少不了完善的安防体系,安防系统在整个智能建筑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安防系统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安防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安全防护对智能化建筑的意义两大方面,下面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2.1安防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

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防自动化系统五大部分,其中,安防自动化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智能化建筑对安防系统的需求较大,在一般的商业办公大厦中,安防体系包括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等方面,所包含的安防产品较多,使安防系统的投资在智能化建筑的整个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安防系统为智能化建筑的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集成环境,直接决定着智能化管理体系集成的成败,与智能化体系密不可分,对智能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

2.2安全防护对智能化建筑的意义

安防体系以维护社会安全及预防事故为目的,对智能化建筑来说,安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解决安全问题,防止入侵、偷盗、爆炸等各种行为事故。以往的安全问题中,往往是等到事故发生后才发现,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安防体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不仅能够对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还为犯罪事实提供证据,留下了可靠的视频资料,方便了警方破案。如果智能建筑少了完善的安防体系,一些盗窃、破坏文物、爆炸等事故得不到很好的预防,对这种破坏显得束手无策,给智能建筑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甚至造成建筑物功能瘫痪。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对智能建筑的信任,智能化建筑的科学化水平也难以突显,因此安防体系在智能建筑中必须完善起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解决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安防体系实现了人们生活中“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智能化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防监控有着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化手段给智能建筑提供安全保障,从而使智能建筑给人们带来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3总结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7

关键词:系统集成opC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

中图分类号:o646.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融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及图形显示技术于一体,是智能建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弱电系统实际上监管着整幢大厦的全部机电设备。大厦的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必然需要弱电系统提供大量关于设备方面的数据。弱电系统的集成就是将弱电系统各分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实现联动控制,信息共享,以方便对整幢建筑的管理。这个统一的平台一般称为建筑物管理系统(BuildingmanagementSystem,BmS).BmS以中央监控管理级、部门(子系统)监控管理级和现场信息采集与控制级3层组成结构,通过分布式网络,将整个大厦内的所有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起,在同一界面环境下,实现对分散在大楼(区域)内所有子系统及其可控设备的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

.

一、opC技术的含义

opC即用于过程控制的oLe(部件对象连接与嵌人),是一种基于oLe的通信标准。它包括一整套接口、属性和方法的标准集,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系统。opC重点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读取和写人的标准化及数据传输等功能。它沿袭Client/Server的模式,将数据采集端视为opCSery-er,其他的访问端视为opCClient。

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提供应用软件访问过程控制设备数据的方法,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问题。当设备通过opC互联时,图形化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报警应用软件等,现场设备的驱动程序均基于opC标准。在统一的o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编制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连。opC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尤其是实时控制域与信息管理域的全面集成,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

图1所示为采用opC的软硬件结构图。

二、将opC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集成将带来以下好处:

(1)系统开放对于由不同软、硬件厂商提供了软件及硬件设备,只要它们提供遵循opC标准的接口,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开放的系统。

.(2)即插即用在设备制造厂商和软件销售商都支持opC规范的场合,所有的设备和软件都具备即插即用的功能。

.(3)结构灵活整个系统是模块化的结构,子系统的加入很容易实现,这对于系统的升级和修改非常方便。

三、数据访问服务器对象的访问规则(即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可以通过数据访问服务器的对象类设计来实现

(l)Dataaccserver类Dataaccserver包含一个opCServerConnect方法,用于获得DataaccServer的一个实例,ServershutDown用于释放对该服务器对象的引用GetopCServers方法用于返回已注册的服务器的名字(progiDs),将名字(progiDs)之一用于opCServerConnect方法中

(2)FD类。FD的实例为FD1,FD2,·⋯⋯FD类除了包含所有附于opCGroup的属性外,还根据楼宇自动控制的需要增加FDno,Channo,和Up-DataRate等。

(3)FDS集合。add方法用于增加一个FD对象,Remove方法用来删除一F对象propertyset方法用来设置FD对象的属性值。

(4)Data类。Data类包含了实时数据的基本属性,如值(Value),品质(Quality),时间戳(timeS-tamp)等Read方法实现从Cache中读数据,write方法实现向Cache写数据。Data类的实例为Datal,DataZ,⋯⋯,实际上是从现场设备得来的一些温度、压力等数据。

(5)Datas集合用additem方法增加一个Data对象,Remove方法用于删除一个Data对象,Set-Datatypes方法则用来设置Data对象的数据类型。

.四、opC技术

在智能建筑里通信技术是系统应用的基础,没有可靠的通信,任何应用都只是空中楼阁。opC技术的提出为全面解决各种不同厂家的各种型号的设备和系统实现集成提供了完整的方案。

4.1、opCServer

opC服务器3类对象组成,相当3种层次上的接口:服务器(server)、组(group)和数据项(item).服务器对象包含服务器的所有信息,也是组对象的容器.在一个Sever中,可以有若干个group。同时,opCGroup对象维护自己的信息并提供容纳opCitems和以有效的逻辑组织opCitems的机制。opCGroups为客户端组织数据提供方法。在服务器内opCitems代表到数据源的连接。一个opCitem,单从用户定义接口方面来看,并不能成为被opCClient存取的对象。所有对opChems的访问都是通过包含opCitems的opCGroup对象,在opCitem被定义的地方访问。与每个item相关的是数值(Value),品质(Quality)和时间戳(timeStamp)。opC服务器规范主要包3种:实时数据存取(Da)规范、报警与事件(ae)规范、历史数据存取(HDa)规范。另外,还有批量过程规范,安全性规范,复杂数据和公共Fo规范等。

4.2、opC接口

如图l,集成管理平台(opCClient)与各子系统(opCServers)之间必须有opC接口。opC规范提供了两套标准接口:定制标准接口(Custominterface)和oLe自动化标准接口(automationinterface)。opCservers必须实现定制接口,C++语言开发,适用于C++或VC++客户应用程序。oLe自动化标准接口是可选接口,它提供的是一个自动配置和存取过程控制数据的接口,适合使用VB开发的客户应用程序。通常在设计中都采用自动化标准接口。本地或远程opC自动化接opC服务器包装器(多客户共享)服务器数据级存物理服务翔数据库用程序不需要立即进行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的内部设计,只需按照opC服务器所要求的格式调用方法、属性和事件来实现。

五、opC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模型

将opC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应用模型框图。在上述模型中,集成平台负责收集这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各子系统间的通信,提供集中的决策和控制。这些功能由集成平台的各个对象完成,其概念模型主要分为三层:

1数据通信层。由BaS客户端接口,CaS客户端接口,oaS客户端接口等组成,使用标准的opC接口与各子系统的对象交互,完成采集各子系统状态日志、开关信号等。

2分析控制层。分为数据库管理对象日志管理对象、系统管理对象、系统状态管理对象等,对数据通信层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过滤,生成报表、日志和控制信号。

3辅助决策层。由联动管理对象,用户接口对象和辅助决策对象组成,可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辅助决策能力。

应用模型框图要是封装该子系统的状态和告警信息使用定义好的标准信息格式和标准接口与集成平台进行通信;接收来自集成平台的控制信息,通过对该子系统的文件、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系统调用完成控制。同时避免现场设备直接接人集成平台而增加系统负担。在子系统操作站与现场设备级间,各子系统通过opC客户接口与具有标准opC服务器接口的现场设备实现数据交互,而集成管理平台则通过opC客户端接口与子系统实现数据交互,达到控制和管理的目的。如果某些特殊的现场设备需要直接与iBmS通信,可以直接通过opC接口连人iBmS中,不需要经过子系统一级。由此可见,只要符opC规范的子系统或现场设备,都可以接人这个系统中。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当系统中某个子系统或现场设备需要修改或升级,只需要修改相应的opC服务器接口或opC客户端接口即可,无需涉及到集成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屏蔽了各子系统的异构性,系统的开放性和可维护性得到增强。

六、结束语

opC技术不仅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理念,为智能建筑各子系统通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协议标准进一步完善、贯彻,opC技术一定会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以X)

(2)陈东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管理模型的研究.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X)3(9):22一24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8

1984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市(Hartford)出现了第一座智能大厦(intelligentBuilding,iB)。这是一座由旧的金融大楼翻修改造而成的大厦,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工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楼宇内的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因而用户享有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话音传输、科学计算、信息检索和市场行情资料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虽然租金提高了20%,但客户反而增加了。这座大厦的成功给房地产商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智能大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纷纷仿效,尤其发达国家发展得最快。据有关资料报道,如果将一座建筑物建成为智能大厦,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的投资就可以增加约20%的回报率,这是相当吸引人的。智能大厦中智能系统的投资一般只占大厦全部预算的5%~10%,这部分资金收回期大约要3年左右。因此,房地产商们非常热衷于投资智能大厦。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大厦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沿海地区已有大量的智能大厦相继开工或建成。

2.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的组成通常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通常人们把它们称为3a。我国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将BaS中的防火监控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保安监控系统(SaS,SafetyautomationSystem)独立出来,变为5a。但学者们认为,为与国际惯例一致,还是3a较为合适,这样更有利于正确理解智能建筑定义的内涵。

3.智能建筑的目标

设计智能建筑的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的建筑物。为此,智能建筑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达到四个主要目标,实现三项服务功能。

3.1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建筑物各智能化系统要具备运行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软/硬件设施,这是一切的基础;二是智能建筑系统的管理应当有一套合理的控制、运行、维护方案,并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确保各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3.2四个目标一是资源的高度共享;二是系统运行的自动化;三是节能降耗,达到降低建筑物运行成本的目的;四是系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多变的要求。

3.3三项服务功能一是安全服务功能:此功能包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门禁)、巡更管理、停车场(库)管理、周界防范、应急照明、应急呼叫;二是舒适服务功能:此功能包含:空调与通风、变配电、公共照明、给排水、热源和热交换、冷冻和冷却水、电梯和自动扶梯、通信、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闭路电视、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三是便捷服务功能:此功能包含: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计算机网络、商务服务、饮食服务、酒店管理。

4.智能建筑的设计、建设

智能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系统集成设计,他要求设计者具有广博的知识、系统工程设计的思想,能够将多个不同的系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系统集成是个性化融合的过程,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必须对整个建筑的结构、使用需求和管理目标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本着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调整。智能建筑工程中像声音、图像、控制信号及监控信号等元素众多,整个系统工作是否顺畅很自然就牵涉到系统间的协调配合问题,配合不好会使系统产生迟滞甚至无响应,进而导致服务不到位、管理功能缺失、资源浪费,会使大楼的使用者工作效率降低、舒适度下降,使大楼拥有者增加运行和维护成本,这将违背智能建筑设计的初衷。智能建筑工程涉及的系统众多,相对也比较复杂,因此,要建造一个符合要求的智能化系统就对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集成商应拥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保证能对出现的问题和客户的需求变更做出及时的调整。第二,集成商还应有一支成熟、稳定的施工队伍,只有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施工人员才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高质量的工程。第三,集成商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应与智能建筑拥有者进行长期合作,以保证提供可靠的后期服务,从而使业主无后顾之忧。

5.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展望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9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兰州体育馆

展会介绍:2005年8月经过甘、青、宁三省公安厅及消防总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在兰州召开了首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国内外近200家知名企业来到兰州参展。展会期间甘肃省安全技术防范学会组织了甘肃、青海、宁夏3000多行业内专业观众和100多家包括公、检、法、金融、房地产、交通等单位进行参观采购。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相关安防展览会也频繁召开,展会质量参差不齐给很多安防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经济损失。“2006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将总结首届展会及国内其他大展的经验力求将第二届西部(兰州)安防、消防展览会办成甘、青、宁三地联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安防博览会”。

2006第十一广州国际照明及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1日

展会地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展会品牌及理念――基于灯光照明和建筑电气技术的产品都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当前照明与建筑的发展趋势上,它是实力雄厚的、全面的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它将所有关于照明与建筑设计,即灯光照明和电镀技术、建筑楼宇输配电及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安防技术、综合布线、电梯、停车库设备及管理系统、太阳能、通风、供热、制冷设备等带到了同一个展览中,整个展览会将“建筑学相关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融为一体。为投资者、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批发商、零售商、建筑发展、开发商提供一个全面的、独特的、综合的国际性展示、交流、采购、交易平台。

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0日-12日

展会地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大会将由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展览展示、项目洽谈、交流联谊、现场、示范工程考察等活动组成,届时将有近百名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城市市长、相关国际机构代表和建设界、科技界、it界、金融界、教育界等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到会参与各类交流活动。

大会将以丰富的内容、高层次的背景、具有前瞻性的主题和互动的风格,赢得社会各界和传媒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业中心,苏州将以独特的魅力迎来中外工商企业巨头。

第十届华南地区工业控制自动化国际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华南自动化展”自1997年7月举办第一届以来,一直以强大的市场需求为依托。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它已经成为中国及亚洲区自动化、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及液压气动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国际盛会,为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2006年,“华南自动化展”将以良好的姿态迈入第十届,展场总面积预定为18000平方米,预设800余个展位,预计参观人数为3.8万人次。大会组委会将努力邀请国内外著名厂商及活跃在自动化行业的相关企业到会,并将更加注重观众质量的提高,致力为企业搭建更加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工业自动化对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被国家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重化工业的强势崛起,工业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广州国际绿色、环保、节能住宅新材料及新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馆(广州市流花路117号)

展会介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国土与资源有限。所以在中国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宅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住宅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涉及到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近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如果节能型建筑能大力推广,其社会的经济利益和对地球的资源利用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届展会将针对中国及亚洲邻国的市场需求,使您的产品及服务得到合理的定位,并开拓一个战略性的市场契机。我们诚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参加本届展会,相信我们的展会会成为您拓展国际市场,寻求良好商机的最佳选择。

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0日-23日

展会地址: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由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夯实安全基础、注重科技强警、拓展安技市场”为主题的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将于2006年7月举行。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为参展各方提供了交流合作、拓展市场的良好机会,也形成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和参展客户,为展会的再次举办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2006年再次举办本届展会,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众多商家、客户的要求设定的。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届展会的举办,为促进我省市安防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为新昆明的建设乃至整个云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届中国国际工控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青岛)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4日-27日

展会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青岛,名牌聚集的"制造之都",半岛制造业的龙头,"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2003年7月,一个关于山东和青岛未来发展的决策--《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明确规划了半岛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要建成日韩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在2005年展会规模的基础上,2006年展会现已吸引的展团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并不断加强吸引更多国际展团。2006年国内仪器仪表需求量将达到108亿美元。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仪器仪表等一系列相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首届中国智能产品与科技成果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日-3日

展会地址: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展会介绍:智能产品(1)智能家居集成展区,含:智能家居中心,智能家电产品,智能视听产品,智能玩具产品,智能游戏等;(2)智能装置与智能系统展区,含:智能仪表与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系统,智能设备,智能开发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控制单元与系统,仿生与智能识别装置,仿真设计与制造,智能教学设备,智能温室技术与产品,及其他各类智能产品;(3)智能机器人展区,含:专用型机器人,通用型机器人,教学型机器人,游艺型机器人以及各类机器人开发系统;(4)智能建筑集成展区,含:智能场馆,专用技防仪器仪表,数字化小区,以及其他与智能建筑集成配套的技术和设备;(5)智能交通展区,含:智能化交通设备与系统,智能化定位与导航系统,智能化高速路收费系统,车辆智能识别装置,以及其它与交通管理、指挥、运行相关的智能化产品、技术、软件、系统;(6)智能网络展区,含:智能软件,智能商务,智能诊断,目标判断与分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决策软件,智能网络与终端,网络会议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网络监视与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智能网络的平台、系统;(7)智能通信展区,含:智能通信终端设备,智能通信技术,智能通信系统;(8)综合展区,含:以上未涵盖的各类智能产品、系统。

2006中国国际建筑、家居智能化及社区安防数字化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览范围为:1.建筑智能化: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生物识别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2.家居智能化:家庭自动化产品,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产品,电话通讯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灯光控制,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系统,智能家居集成产品;3.社区安防数字化:小区电视监控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磁、门禁系统,网络广播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排烟、供水系统,小区智能联网管理系统,家居报警联网系统,智能抄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4.其他:行业媒体、金融机构、相关产品和软件等。

2006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活动内容:1.高规格的发展战略论坛:届时,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及著名企业高层主管将出席会议,并就我国建筑电气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政策法规、未来发展趋势等项议题发表演讲,为广大参会人员提供一个把握市场脉搏的良机。2.高层次的专题交流会: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就本领域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以及我国在此产业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征集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3.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知名企业安排技术或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8日-21日

展会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上届展会面积到3万多平方米,共吸引了来自日本、法国、英国、德国、韩国、美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丹麦等数十个国家参观、参展,北京、上海、广州、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0几个省市和地区的350多家建材企业加盟。据门禁系统统计参观者总量达到34145人次。其中国内观众占本次展会的94.7%,港澳台0.6%,国外观众4.7%。其中国内地江浙沪占有75.1%。

通过展览会结束后对参展商进行的问卷调查,70%的参展商能够接受本次参展费用,75%的参展商认为展览会专业程度较高,70%的参展商觉得参展效果较好,50%的参展商有意向参加明年的展览会。

上届展会云集了国内建材领域主要知名企业,世界著名品牌也汇聚于此,如安洋、皇明、能率、拜尔、欧文斯科宁、圣戈班、堡密特、SKK、YKKap、振兴铝、西蒙、金粤、卡帝士、康宇、信义、wooDone、汇丽、斯米克、卡斯卡特、亚西亚、阿努克、亚士漆、上海市十佳橱柜等业内顶级品牌均已齐集参展。体现了当今建筑材料的最高水准,并取得了良好的展览效果。为上海世博场馆建设和各类建筑工程,提供了最好的建材产品以备选用。

2006城市治安防控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警察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5日-7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出范围是:城市视频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城市治安防范设备、生物识别系统、智能交通及交通设施、警用装备及反恐设备、门禁系统、货物扫描系统、探测仪、感应器、扫描器、模拟训练、特种车辆、应急反应、通讯监控系统、海陆空港口保安系统、安检与保护设备、暴乱控制设备、网络安全、危险物质探测器、移动目标跟踪监控系统、车载监控系统。

2006第六届上海智能家居、家庭自动化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东方明珠-上海国际新闻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参展,得到业内人士和各省房产开发商的团体参观,展会品牌度和买家认知度倍受业内推崇,已成为国内至关重要的展会之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并日益崛起成为亚洲新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上海市是目前国内最具辐射力的市场,是国内外企业进行商业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国际物资采购中心,同时也是国内外众多企业推广产品集中地。上海已经成为海内外厂商、买家登陆中国的首选城市。作为国际智能家居的盛会,主办方为广大的智能家居行业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广阔的贸易平台,是参展商提升企业知名度、寻找贸易伙伴、拓宽业务渠道的最佳途径。

目前广东省他已经制定了规划,到2010年智能家居的产值要占到整个it行业的60%。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上海市、浙江省信息产业厅也制定了相关的创新计划,也进行招标,智能家居也是其中的一块。国外已经看到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开始要形成了,纷纷介入各种展览会、讨论会,甚至是支持国内某些企业发展某个东西,或者把他们的模块拿过来,国外的企业窥于中国的市场,说明我们的智能家居要加快发展速度。

2006鲁中(潍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及智能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18日-20日

智能建筑的含义篇10

现代化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体现、文化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科技的表达。通过现代化建筑的智能化标准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现如今的高科技水平。据相关数据预测,21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现如今,我国建筑电气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两个阶段后,以迈进智能化阶段。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产生了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的概念。它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1997年6月,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就智能建筑给出了如下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对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帮助。而在国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记载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高度综合管理的大楼(日本)。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是关于智能建筑的相关描述是:智能建筑就是通过建筑的四个基本要求,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经济性、高效率、高舒适性的建筑物。以上是国外提供的智能建筑的定义。

2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具有的优点

智能建筑通常具有三大主要特征,即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automation,即Ba),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automation,即oa)、布线综合化。称为3a智能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是更有优势的。

2.1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是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而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

2.2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2.3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可以总体自寻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统能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总而言之,与传统的控制理论相比,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其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地或人一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处理比较完美。

3建筑电气系统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实行智能化的核心,它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建筑布局和结构的选择、建筑艺术的体现、建筑的灵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证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电气信号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中专门用于传输各类信号的弱电系统。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建筑电气信号系统主要有:消防监测系统、闭路监视系统、电脑管理系统、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广播系统和无线呼叫系统等。‘

4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是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仅仅二十年里,美国现已有上万座智能建筑。目前,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大概60%都是属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几十座高楼大厦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人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带来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2300幢,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与管理。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据相关数据预测,21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信息单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它的高速发展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