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35

继电保护现状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作用;组成;现状;发展

如今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电保护装置广泛使用在变电站和断路器上,用于监测电网运行状态,记录故障类型,控制断路器工作。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作用在于: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1继电保护的作用与组成

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害;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应能及时反应,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继电保护的组成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

2.1微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大量普及微机保护的优势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极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处理能力,能够应用许多独特、优秀的原理和算法,从而提高保护的性能。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微机化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以高压以上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

2.2继电保护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当今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开始逐步实现网络化和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其与继电保护的结合是实现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使得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现在微机保护的网络化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我国微机保护的全面网络化,还需要广大继保人员的不懈努力。

2.3使用人工智能(ai)、自适应控制算法等先进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等)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解非线性问题,较之于传统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一种普遍的离散控制,分布于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而对系统状态(正常或事故)进行判断,即状态评估,是实现保护正确动作的关键。由于ai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处理能力,ai已成为在线状态评估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多个方面中,特别是继电保护方面,其在控制、管理及规划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被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其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因此,如今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措施

3.1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改定值、改定值区、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网。电流回路升流和电压回路升压试验,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最后进行。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在检验完成后或是设备进人热备状态,或是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测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的。

3.2定值区问题微机保护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有多个定值区,这极大方便了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是还必须注意的是定值区的错误对继电工作来说是一大忌,必须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采取的措施是,在修改完定值后,必须打印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注意日期、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编号,避免定值区出错。

3.3一般性检查不论何种保护,一般性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场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应该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机械特性等。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搬运,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在现场就位以后,必须认认真真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否则就是保护拒动,误动的隐患。其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检查一遍,将所有的芯片按紧,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还必须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继电保护现状篇2

关键词:水轮发电;继电保护;现状

引言

当前我国的电力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由于我国在用电量上比较大,所以电力能源的实际供应还相对较为紧张,通过一些新的技术的发电就比较重要,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问题是影响水轮发电效率的重要问题,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从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来促进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优化应用。

1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现状分析

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的保护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下电力系统发生了异常就能够自行运行,将故障点进行断开,从而能够最大化的对电力系统设备的损害得以降低。从当前我国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和大电网的并列运行情况来看,继电保护的配置相对比较简单化[1]。水轮发电机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定子绕组相间短路以及接地短路的故障问题,本应有相应的保护装置,但对于低压机组的容量小的现状考虑基础上以及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考虑来说,基本就只是安装某一必要保护装置。

从实际的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装置来看,比较常见的有BKSF以及HFS型的配电屏,这些装置在保护以及控制和同期的功能上都有着较好的应用。在定子绕组接地保护瞬时动作于跳闸,以及过电压保护延时动作于跳闸,为能够有效防止机组甩负荷时飞车很多的电站还装有消能电阻自动投入装置和自动关导叶装置。将继电保护装置在水轮发电机组中的应用有着多种功能体现,其中的告警功能以及隔断功能和控制功能都有着重要体现,在告警功能上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发出告警信号,在隔断功能上能够对突发性电路故障进行隔断,减小对水电站其它设备的危害影响[2]。

1.2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问题分析

水轮发电机组机电保护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用户电源频率发生偏移以及机组飞逸转速失控,部分的带恒压励磁装置的电站,当电站和系统突然解列之后,只要是电站侧在用户负荷电流不足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那么发电机在保护装置层面就不能正确的动作。在用户的电源电压上虽然是基本恒定而在频率上偏离额定值比较大的电源就会对用户带来损害,加上反应在过电压或者是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而动作防飞车装置不能够正常的揉入实际当中使用,这样也就会造成飞逸转速的控制得不到有效实现。不仅如此,在继电保护动作于跳发电机主开关和灭磁的机组,保护动作后失去了作为操作电源的机端电压也会造成机组的过速问题出现。

还有就是由于同线用户受到危险过电压的问题,励磁装置无恒压功能机组在电站的故障一级系统的解列过程中,在线用户的总负荷比电站及时出力小,两者差值在相应范围内就比较容易出现电机输出电压的升高[3]。最终就会造成使用电设备长时间处在过电压状态而烧毁。对于以上的主要问题要能够详细的分析,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2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原理及改进策略探究

2.1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原理分析

对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原理方面,差动保护利用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的幅值以及相位原理构成,百分百定子接地保护通过反应三次谐波电压比值以及基波零序电压原理构成,而在95%定子接地保护是通过反应电机机端零序电压原理所构成,另外在失磁保护方面主要是通过反应励磁低电压以及系统低电压原理进行适当配置所构成。而对称过负荷保护以及不对称过负荷保护能够对发电机发热特性以及热积累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实现t=K/[(i/ie)2-B]的反时限延时功能运算,将发电机过负荷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各类型的保护配置性能方面,主要有集成电路型以及电磁型和晶体管型、微机型等几种保护装置,通过比较能够发现,微机型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是最优的。其能够实现程序的自适应,能够按照系统运行状态自动的改变整定值及相关特性,并有着可存取存储器,同时也有着自检能力,对事故后的分析也比较有利[4]。

2.2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改进策略

第一,完整的保护系统是通过管理系统下三个独立保护子系统所构成,并集中安置在一面保护屏内,从而来形成紧凑双重化发变组危机保护系统,而在每个保护子系统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电源以及模拟量采集等系统。在保护的基本配置原则方面要能够得以遵守,主保护双重化以及要能够采用不同的原理,在主保护分配三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中。辅助保护以及异常运行保护和后备保护合理分配在这几个子系统当中。

第二,对并网机组而言,正常运行过程中的频率偏差和大电网频率偏差是相同的,允许值在±0.5赫兹,所以高低频率继电器整定值就在51赫兹和49赫兹上下,而在保护动作的频率偏差上只有额定值百分之二。在电站和系统的解列之后只要在线用户负荷和电站及时出力存有一定差异那么过频率及低频率的保护装置就能够动作。高低频继电器接于主开关电网侧主要是为能够避免保护装置在机组并网前动作。在电站出力大于用户负荷的时候,高频率保护动作,反则是低频率保护动作,这就对带恒电压励磁功能机组保护拒动比较有效,在保护的灵敏度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水轮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优化还要在结构以及配置上能充分重视,对于完全独立的双套配置能够实现系统的双重化,同时也能够防止一套系统失效时失去保护,也能够实现不停电的检修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得以有效提升[5]。各子系统电源的输入输出回路的独立能对子系统出故障以及退出运行过程中其它部分能够正常运行可以有效保障,然后可采用高可靠性指标的StD工控微机以及全部进口接插件,发挥各自的所长将系统的动作性能进行有效提升。

第四,对抗干扰的问题进行应对可以从多方面考虑,采用微机保护在抗干扰的能力上就比较强,要比其它的有源器件保护更加的优越,为能够将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得到有效提升就可采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例如隔离措施以及退藕和旁路、屏蔽、就近等措施的应用,另外也能够设置辅助的功能,也可以装设软盘驱动器以及必要的记录功能等。在相关的软件方面能够安装一些数据采集软件和保护功能软件等进行实际的应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轮发电机继电保护的优化措施的实施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随着当前我国的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生产现场所出现的技术问题都能够在微机保护的软硬件优化下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此次的相关措施的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际作业的效率,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刚,王翠霞,温渤婴.一种新型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装置的研制[J].继电器,2014(22).

[2]张秀芝,刘志清.木龙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温度保护的实现[J].水力发电,2014(6).

[3]周捷,杨永标.面向对象的微机保护测控软件开发与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3).

[4]姜富华,杜孝忠.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3).

继电保护现状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1引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成功运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使得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

我国继电保护学科、技术、继电器制造和人才队伍培养从无到有,在小活吸收国外先进继电保护设备和运行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已经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加工制造、运行维护和教学的完整体系。

2我国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且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化

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

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微机保护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

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功能,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供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

3.2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微机保护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各种保护功能,如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网络保护的最大好处是数据共享,可实现本来由高频保护、光纤保护才能实现的纵联保护。另外,由于分站保护系统采集了该站所有断路器的电流量、母线电压量,所以很容易就可实现母线保护,而不需要另外的母线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是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是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网络保护系统中网省级、省市级和市级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分站系统拓扑结构均可采用简单、可靠的总线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等。分站保护系统在整个网络保护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分站保护系统有2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微机保护;另一个是组建新系统,各种保护功能完全由分站系统保护管理机实现。由于继电保护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以确保网络保护系统的安全。

3.3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被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小波理论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从而使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将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保护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是今后智能保护的发展方向。虽然上述智能方法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理论本身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通信等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4综合自动化

继电保护现状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1引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成功运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使得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

我国继电保护学科、技术、继电器制造和人才队伍培养从无到有,在小活吸收国外先进继电保护设备和运行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已经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加工制造、运行维护和教学的完整体系。

2我国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且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化

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

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微机保护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

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功能,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供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

3.2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微机保护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各种保护功能,如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网络保护的最大好处是数据共享,可实现本来由高频保护、光纤保护才能实现的纵联保护。另外,由于分站保护系统采集了该站所有断路器的电流量、母线电压量,所以很容易就可实现母线保护,而不需要另外的母线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是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是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网络保护系统中网省级、省市级和市级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分站系统拓扑结构均可采用简单、可靠的总线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等。分站保护系统在整个网络保护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分站保护系统有2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微机保护;另一个是组建新系统,各种保护功能完全由分站系统保护管理机实现。由于继电保护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以确保网络保护系统的安全。

3.3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被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小波理论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从而使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将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保护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是今后智能保护的发展方向。虽然上述智能方法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理论本身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通信等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4综合自动化

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和计量装置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实现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它表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方控制与信息共享。以远方终端单元(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

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的缺陷,给变电所自动化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代表了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更全、智能化水平更高、系统更完善的超高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必将在中国电网建设中不断涌现,把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将出现原理突破和应用革命,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到综合自动化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许建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2005.

[2]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陈向东.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模式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9,7(1):38-40.

继电保护现状篇5

关键词: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电力系统;决策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就是对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变以固定时间为检修周期的计划检修模式为以设备状态为基准的响应性检修,只有在设备性能即将破坏和急速下降的临界状态才停电退运进行检修。这样可以让继电保护装置尽可能地处于运行状态,避免出现由于二次设备单方面定检所引起的一次设备的停电,做到该修才修、修必修好。

2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适用范围

实行状态检修的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具备自检、上传以及通信等功能,这是由于状态检修的实施必须以实时收集和处理的现场设备运行数据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正确评价为基础,依靠人力来对保护装置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是不现实的。因此,状态检修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智能型的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能够将实时状态信息通过接口上传至现有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中,因此适用于状态检修。以单套微机保护上传的状态信息为基础,结合此类型微机保护同批次产品的误动情况、发生故障的情况以及其他共性特征,来针对该套微机保护装置制定相应的状态检修计划。晶体管型和电磁型等常规保护装置则不适用于状态检修,这些常规保护仍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周期性的计划检修[1]。

3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所要采集的基础信息数据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所要采集的基础信息数据如表1所示,主要包括了原始资料、运行资料、检修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完善的资料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状态评估的基础,这些资料的采集既是状态检修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4继电保护装置状态评估定级策略

4.1状态评估定级的基本思路

为了使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分析与状态评估成为现实,改变目前电力系统中没有严格的二次设备状态评价体系的现状,应建立起量化且具有可执行性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摒弃以往那种仅以合格和不合格状态来区分继电保护装置的做法。量化的状态评价指标应以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状况为根本,结合缺陷事故纪录、各种试验项目报告、不良运行工况记录等相关信息,细化每一具体保护装置的各种异常信号的危险等级及相应危险分值。此外,由于状态检修还要对设备状态的作出判断,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这就需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的意见。因此,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中也应该有专家诊断系统的参与。

4.2状态评估的信息来源

保护装置状态评估的信息来源应该是综合性的,在线监测信息、各项试验信息(含现行预防性试验)、设备家族缺陷事故的记录信息以及不良运行工况记录信息等都是对保护装置进行状态评估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按照其对保护装置状态反映的程度不同,以相应的权重表示。通过这些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再结合相应的权重,就能对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打分,按照打分值基本上就能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作出判断,并且可以由此来作为制定状态检修计划的依据。

4.3状态评估定级细则

按照状态最优一切正常为100分,状态最差需要立即退出运行为0分来制定状态评估的打分细则。

四类状态:最优状态,打分100分,即说明保护装置所有运行状态信息都正常,且没有不良运行工况和批次质量缺陷纪录。

三类状态:异常状态,打分90-99分,非致命错误,需要尽快安排检修。

二类状态:临界状态,打分51-89分,说明保护装置运行于临界状态,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立即安排检修,不能停电则必须加强监视。

一类状态:危急状态,打分低于50分,有严重缺陷需要立即进行停电检修,一般为致命软硬件错误或有紧急反措。

①最优状态。需同时满足打分为100分;继电器、元件、二次回路以及保护屏等无缺陷;装置接线、定值无误,符合各种规程、条例以及反措要求;运行条件如外观和抗干扰措施等良好;检验项目以及期限符合规程要求;装置无任何告警信息。

②异常状态。出现综合打分为90-99分;一年内因同一原因处理超过2次;一年内因不同原因处理超过3次;同批次或同类型保护装置已发生过3次及以上软硬件故障、发生过误动事件等情况中任一项都为异常状态。

③临界状态。出现综合打分为51-89分;装置有非致命软硬件故障;非紧急反措;同批次或同类型保护装置发生过1次及以上软硬件故障;装置发出异常告警等情况中任一项为临界状态。

④危急状态。出现综合打分低于50分;装置有致命软硬件故障;紧急反措;有需要马上进行处理的异常告警;保护通道设备异常或中断;所控制的一次设备操作失控等情况中任一项为危急状态。

5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成效及技术展望

5.1状态检修的成效

通过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施,浙江电力公司改变传统的计划检修模式为状态检修,不仅更科学和更有针对性制定了检修计划,能够将检修的重点和主要精力集中于真正需要检修的保护设备上,使得公司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还大大减小了继电保护停电操作次数,对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可用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也降低了电网运行管理的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5.2未来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海量的保护装置运行信息中甄选出对判断其实际运行状态有用的关键信息,来完成对保护装置的状态评估,是状态检修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此,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智能决策系统的开发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智能决策系统以数据采集层、评估决策层以及应用展现层等多层体系架构为基础,通过对设备台帐模型、运行数据模型、状态指标模型等三类信息模型的统一管理,在将原始数据提高给状态评估决策层进行评估后,由决策层生成相应的检修策略。而在应用展现层则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来实现各种高级应用功能。整个系统将成为一个智能而又有机的整体,能够大大提高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决策智能化以及管理信息化水平。

结语

开展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能够有效减少设备的检修停电时间和次数,对于提高保护装置的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极为有利,还能大大降低继电保护校验工作量和“三误”的发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叶远波,孙月琴,黄太贵.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现代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1.

继电保护现状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如今,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电保护装置广泛使用在变电站和断路器上,用于监测电网运行状态,记录故障类型,控制断路器工作。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作用在于: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等级的不断提高,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继电保护的作用与组成

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害;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应能及时反应,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继电保护的组成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

(一)微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大量普及。微机保护的优势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极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处理能力,能够应用许多独特、优秀的原理和算法,从而提高保护的性能。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微机化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以高压以上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

(二)继电保护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当今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开始逐步实现网络化和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其与继电保护的结合是实现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使得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现在微机保护的网络化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我国微机保护的全面网络化,还需要广大继保人员的不懈努力。

(三)使用人工智能(ai)、自适应控制算法等先进手段。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等)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解非线性问题,较之于传统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一种普遍的离散控制,分布于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而对系统状态(正常或事故)进行判断,即状态评估,是实现保护正确动作的关键。由于ai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处理能力,ai已成为在线状态评估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多个方面中,特别是继电保护方面,其在控制、管理及规划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被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其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因此,如今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措施

(一)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改定值改定值区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网。电流回路升流和电压回路升压试验,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最后进行。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在检验完成后或是设备进人热备状态,或是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测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的。

(二)定值区问题。微机保护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有多个定值区,这极大方便了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是还必须注意的是定值区的错误对继电工作来说是一大忌,必须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采取的措施是,在修改完定值后,必须打印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注意日期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编号,避免定值区出错。

(三)一般性检查。不论何种保护,一般性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场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应该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机械特性等。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搬运,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在现场就位以后,必须认认真真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否则就是保护拒动,误动的隐患。其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检查一遍,将所有的芯片按紧,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还必须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四)接地问题。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大致分以下两点:首先,保护屏的各装置机箱屏障等的接地问题,必须接在屏内的铜排上,一般生产厂家已做得较好,只需认真检查。最重要的是,保护屏内的铜排是否能可靠地接入地网,应该用较大截面的铜鞭或导线可靠紧固在接地网上,并且用绝缘表测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五)工作记录和检查习惯。工作记录必须认真、详细,真实地反映工作的一些重要环节,这样的工作记录应该说是一份技术档案,在日后的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继电保护工作记录应在规程限定的内容以外,认真记录每一个工作细节、处理方法。工作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所接触过的设备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往往会发现一些工作中的疏漏,对于每一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来说都应该养成这一良好的工作习惯。

继电保护现状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7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元件在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发出信号,并使断路器跳闸产生动作的一种自动装置。为了完成对电力系统相关装置的安全保护任务,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借助正确区分的保护元件来检测被保护的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是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对被保护的装置进行保护的。其中,用于继电保护状态判别的故障量随所处电力系统的周围条件而异,也随被保护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故障量是工频电气量。工频电气量指的是通过电力元件的电流和所在母线的电压以及由这些量演绎出来的其他量,如功率、相序量、阻抗等,从而构成电流保护、电压保护、阻抗保护、频率保护等。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中较常见的故障主要有断线、短路、接地、负荷过载以及振荡等。上述故障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大范围的电力系统事故,从而导致电力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的正常运行状态遭到破坏,导致电能质量破坏和设备损坏,损失非常巨大。一般对上述故障的有效处理措施就是采取相关有效措施迅速地将正常运行的系统与故障部分隔离,从而将故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尽量减少。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避免事故的扩大。通常,依靠人的判断和处理是来不及的,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务须由相关的继电保护装置完成电力系统故障的安全保护。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有:一是值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及时掌握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的电气元件的反应,以便能够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电气设备的损坏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继电保护装置自身能够迅速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元件有选择地进行切除,从而确保其他无故障原件的正常运行。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监督系统运行状况和及时处理系统故障的重要职责,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是对它的四项基本要求。

选择性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负责本段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会动作,此时其他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不动作,而当其拒动时,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装置会作为后背保护将故障切除。

速动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够快速地将故障切除,将故障可能对人和设备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灵敏性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的及时反应动作能力。在规定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不论故障点的故障的类型和位置如何,以及故障点是否存有过渡电阻,能够满足灵敏性的要求的继电保护都能够正确反应并动作,即要求不仅在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线路短路时能够可靠动作。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工作动作,不发生在故障时拒动或无故障时误动的情况。

三、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电网的自愈特征将会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常规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常规保护在这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会有所侧重。如在特高压电网的建设、电网规模的扩大等因素,将导致短路电流增大很多,因此,短路电流增大造成的定值可靠性降低。然而,挑战往往是与机遇并存的,智能电网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也将给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根据智能电网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可以预计它将会在以下几方面推动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3.1信息数字化信息的数字化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量手段的数字化,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将广泛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和数字接口;二是信息传输方式的数字化,传统继电保护设备采用的模拟量电缆传输和状态量电缆传输方式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光纤为媒介的网络数字传输方式。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及智能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传统的互感器将逐步退出运行。而且电子式互感器采用网络接口,通过网络保护装置和智能断路器连接,大大简化了二次回路接线,使之易于维护。

3.2通信网络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是现代电力系统实现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的保证。通信网络化使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够实现共享全部故障信息与系统运行的数据,并且使各个保护单元之间与自动重合闸装置能够在分析这些数据信息的基础之上做出协调的动作。这样就在各个保护单元之间形成了一个互联网,增加了保护单元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3.3动作智能化

智能电网要求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利用全网信息准确、实时地判断运行方式并且调整定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整定。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迈进了更高层次,逐渐向着微机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例如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经过大量的故障样本训练,只要充分考虑了现场各种情况,则发生任何的故障时都能够作出确判别,最终做出正确动作。

3.4综合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使得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具有了可以从网上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与各种故障的数据信息的能力,并且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也可以将它从网上获得的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的数据与信息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和其他的保护单元,及时在继电保护系统中完成继电保护的各项功能,如监视、测量、控制、保护、数据通信等。从而实现了测量、控制、保护、数据通信等各方面的综合自动化。

3.4.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主流。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变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原理是利用电子互感器采集数据,数据在互感器内通过光纤利用光数字信号将数据传到低压端,在mU(合并单元)处理后得出符合标准的数字量输出。其涵盖了变电站的全部范围,比如一次设备的互感器、断路器、变压器,二次设备中的保护、控制、通信,以及软件开发、系统建模、数据应用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一是智能化继电保护测试仪。随着智能化变电站的投入和普及,数字化测试设备在电力用户和制造厂中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二是全数字化变电站的动态仿真系统。智能电网推广的重要举措就是建设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点的数字化变电站,然而目前大多数变电站无法有效检测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的性能,只有全数字化变电站才能实现设备检查和监测功能。

3.5继电保护输电技术的突破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输电技术日益成熟,多种新的发电方式所产生的电能都要以直流方式输送,比如磁流体发电、电气体发电、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必然得到更多的应用。另外,超高压输电可以增加输送容量和传输距离,降低单位功率电力传输的工程造价,减少线路损耗,节省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具有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束语

继电保护的技术微机化化绝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方面,很多都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才会慢慢体现出来。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初显成效,建设过程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已经给继电保护专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我国220kV以上的输电线路已经全部实现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微机化。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继电保护专业一定会适应电网需求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跟进电网建设步伐,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继电器,1978.

[3]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继电保护现状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稳定发展。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组成结构,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线路等。其复杂性不仅是指组成,还有其每个元件之间由于电磁等都会发生联系,有些甚至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继电保护技术作为确保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大大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从1949年开始,建国后我国的电力行业备受重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通讯技术不断更新,促使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主要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1)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阶段。50年代,我国的工程人员主要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主,主要学习的技术有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凭借对国外技术和经验的学习,我国的工作人员经过逐步的摸索和借鉴,慢慢的建立了一支理论和经验兼备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

(2)晶体管继电保护发展和应用时期。该时期主要是指60年代至80年代,在该阶段我国已经摆脱了电力系统线路保护完全靠引进的情况,标志性事件有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共同研究的500kV的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在葛洲坝上的应用。

(3)集成电路保护时代。该时期严格说来从该阶段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工程人员开始对集成电路保护进行研究,到80年代末已经大面积的取代了晶体管继电保护,到90年代初,正式开启了集成电路保护的繁荣时期。

(4)计算机继电保护时代。计算机继电保护最先从20世纪70年开始研究,由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通过鉴定,标志着我国计算机继电保护的开始,90年代末,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日益成熟,不同原理和颇具特色的微机继电保护,丰富了我国的计算机继电保护装置市场,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阻止事故的扩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继电保护计算及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继电保护配置、设备的技术参数等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保护装置的定值,不同型号的保护装置其定值也不同,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新的保护装置还会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来,而定值又是不可预知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个重要原因出于保护装置的定值计算上。继电保护计算的内容之一就是保护装置的定值计算,保护装置的定值计算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工作人员的从业经验、保护测量方法、电网构造以及从业人员对相关规定把握尺度等因素,但由于上述因素存在的差异,就造成继电保护定值计算的不确定性。

1、继电保护技术介绍

继电保护装置主要采用了继电保护技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电力元件,主要是当电力系统出现障碍时,或是电力元件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出现故障时,在向工作人员发出安全报警的同时,向其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防止故障蔓延的一种自动保护装置。根据不同的故障情形设定不同的处理程序,常见的有:

(1)出现电力系统元件故障。当出现该类故障,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根据设定的程序,向控制的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的命令,以便电力系统迅速的脱离故障元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对故障元件的损坏,而且避免了由于该元件造成的电力系统大面积通电事故。

(2)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当继电保护装置检查到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时,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主要考虑工作情况以及设备的维修情况,给予不同的预警信号,主要的解决途径有,人工解决、装置自动调整以及对于不能自动调整、而且继续运行会危害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2、电力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广泛的用于厂企业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等,对其电力系统进行保护,主要包括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主变保护以及电容器保护三个方面。对于高压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而言需要对不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投入电流速断保护,而在合闸后自动解除。然而对于高负荷的配电所还应该设置过电流保护。对于变压站而言,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主要包括线路保护、母联保护、电容器保护以及主变保护。其中电容器保护,是对电容器进行过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而主变保护主要包括重瓦斯保护、差动保护的主保护以及复合电压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的后备保护。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逐渐地成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技术支柱,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而言,现阶段的继电保护装置由于缺乏数据共享以及数据通信手段,功能和作用比较单一,一般只能进行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作用也只是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而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通信技术的使用,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还具备系统保护,即处理切除故障元件外,还可以通过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而达到保证全系统安全的目的。该目的的实施需要将整个电力系统的中的各设备和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即实现了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

2、智能化

随着我国的快速进步,各领域对操作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其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中的研究也已经开始。主要表现有,神经网络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该方法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难以通过列出方程式或传统算法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在继电保护中,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经过大量的故障样本的训练,充分考虑各种故障问题,即可以轻松的解决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以及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等问题;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能大大的增强工作的效率以及保护操作的准确度。

总而言之,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我们继续不断的努力,促使继电保护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尹星光,韩荣珍;微机继电保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J];广东电力;2003年03期.

继电保护现状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95

1引言

想要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它是提高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相关控制技术不断的被引入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之中,这就使得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了未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当前继电保护技术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我国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展继电保护的学科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不断进行人才的培养,从无到有,到如今已经建成了一支不仅具有理论基础同时也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梯队。经过近60年的不断发展,到现在我国继电保护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能够系统的进行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发、设计、维护以及教学等各种任务。

2我国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晶体管继电保护在20世纪60到80年代被广泛采用,相关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着重研究集成电路保护,主要是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方面的研究。到上个世纪80年代,相关技术的研发已经初具规模,基本的体系已经形成,自此,集成电路保护技术逐步取代60年代的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保护技术占据了电路保护的主导地位,相关技术的研发、生成以及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计算机继电保护方面,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例如1984年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的研发成功,开启了我国国内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的先河,使我国继电保护相关技术迈入了崭新的时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全面进入微机保护的时代。不同机型和不同原理的设备和微机线路被不断的发展和运用,一批又一批性能优异,功能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相继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微机保护算法和软件方面相关的研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化

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翻一番,也就是说计算机性能在成倍提高的同时,其价格同时却在不断的降低。目前,微处理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不断提高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充的硬件资源,以及不断融合的相关技术,这就使得微处理机的运算性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同时其功能也不断的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诸如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等技术的研发。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冗余设计成为可能,相关的设计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灵活。

在2000年我国国内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电力保护覆盖率为44.9%,线路微机保护已经超过85%,至2008年底,我国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覆盖率已经提高到75.3%,线路的微机化覆盖率为已经高达98.1%。也就说,这几年来,我国电力保护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可靠性能不断提高,因为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显著的高于其他保护技术0.2至0.3个百分点。

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计算机化,它是未来继电保护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技术已经呈现出如下特点:要求更大容量的储存空间用来存放故障信息、要求更强大处理功能用来继续快速的数据处理、要求更强大的通讯功能用来和其他保护、控制装置进行数据共享。

3.2网络化

电力系统网络保护是相关技术融合的产物,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微机保护等相关技术,各种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种种保护功能,网络化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可以使高频保护得到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网络化,它以计算机、网络、通行等相关技术为基础。网络保护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采取简单却又十分可靠的拓扑结构,诸如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形结构等可以实现各个市电力系统的保护。

一般来说有两种模式的分站保护系统,第一是现有微机保护的利用,第二就是重新组建新的系统,分站系统保护管理机可以实现各种保护功能。正因为在电网中继电保护具有的很大的重要性,所以必须要确保网络保护系统安全的运行,也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安全控制策略。

3.3智能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技术也不断被应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领域,产生了新的控制方法和原理。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理论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其运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使得继电保护的研究迈向更高的层次,各种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举例开说,目前较新的是,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判别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测定电力系统故障距离、、保护电力系统主设备等。使用这样的神经网络,只要样本足够详细,就能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判别,及时处理。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种新的方法、技术层出不穷,不论从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来说,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运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得继电保护领域充满了活力。通过人工智能来分析、判断、确定电力系统的故障,从而达到对继电系统的保护,相关技术的融合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相比于其广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丰富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的应用。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推测,未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传统的电力系统保护的难题会不断得到解决,在操作方面也会变得更加智能和方便。

3.4综合自动化

目前,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正经历了一场技术的创新浪潮,其原因离不开现代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的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电站的监视、控制和保护。综合自动化在继电保护中不断融合,具体可以体现为功能的集成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智能控制。通过使用远方终端单元,可以实现电站信息的测量、控制以及统计,相关信息可以全部纳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取代了传统的控制保护屏,不仅能降低电站的占地面积同时还能降低电站的设备投资,

同时其可靠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合自动化系统取消了传统的二次系统各专业之间的界限以及设备的划分,可以实现保护装置与控制中心的自动通信,使得继电保护迈入了新的层次,这也是未来电站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拥有更加齐全的功能、更高程度的智能化、更完善的保护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未来一定会不断出现,并且不断被应用到我国的电网建设之中,会使得我国的电网技术达到暂新的水平。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一定会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会使得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不断得到突破,在应用层面也将不断得到改革。从数字化到信息化以及综合自动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的继电保护工作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建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2005.

[2]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陈向东.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模式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9,7(01):38-40.

[4]吕卫胜.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06,147(01):61-63.

继电保护现状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配置110KV数字化变电站

电力系统的运行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民的人身安全和各种社会生产活动。组成电力系统的结构复杂且元件数量众多,其运行环境与运行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外界因素和设备本身都有可能产生故障,可能导致电路系统事故的产生,阻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针对导致故障产生的各种因素要做好积极的应对预防措施,来减小或消除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当故障产生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切除相关的故障元件,防止故障的波及性扩大,这个任务便是由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来完成。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保护装置组成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各个组成元件在额定的安全参数(电流、电压、功率等)内,系统的故障容易造成实际运行数值超出安全范围,对电路运行构成威胁。继电保护配置起到反事故及时应急处理的自动保护作用,继续保护配置的设计要求能够正确的区分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与非正常的运行状态,以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电路故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导致电流剧增或者电压锐减,继电保护的最初设计原理反应的便是针对这一特征就行电力系统故障保护,其中包括过电流保护设置,变压器低电压保护设置和母线保护设置等。同时能反应这一特征的电路参数为阻抗,根据阻抗降低的数值反应故障发生点距离的远近。

二、110kv数字化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研究

数字化变电站以ieC61850通信规范,智能化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网络化结合,实现变电站内设备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数字化变电站对二次设备系统的改良影响最为深远。继电保护配置作为二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环境,也一直是最受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课题。通过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研究和技术设备的逐步完善,将提高继电保护配置水平。

(一)与常规110KV变电站的比较。根据ieC61850标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系统分为变电站调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其中调控层与过程层采用ieC61850-8-1定义规范,采用mmS技术规范,即通信服务映射接口制造报文技术规范。间隔层与过程层的网络由ieC61850-9-1定义规范,采用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数字化变电站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简化二次接线设计。eta、etV将电子互感器的信号源采集数据转变为数字信号,通过光线及网络截图继电保护装置,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改善了传统传感器存在的二次交流回路;2.简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面向变电站事件的通用对象即Gooe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同一标准平台上的实时信息数据共享,从而简化了继电保护配置。

(二)配置方法。与传统的继电保护配置相比,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采用光纤接口插件,Gooe光纤通信接口代替i/o接口插件。CpU插件的模拟量处理更换为通信接口处理。变压器配置上每台采用一个mU合并单元,负责采集母线电压以及主变压器各侧电流,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录波装置、高低侧电能表由mU合并单元直接提供数字接口。每条10KV出线、电容器才有采用独立的合并单元。

三、加强继电保护的应对策略

为了保护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继电保护故障有合理的处理策略,以减少故障产生带来的损害。具体措施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持续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案。我国110KV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限于技术和经济投入上的制约,在双重保护配合和智能化配置上仍显不足,更完备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得不到后备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具体实施。相关部分应该意识到继电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继电保护重要性意识,加大对其资金上的投入,变电设备应该符合110KV的继电保护配置要求,后期故障处理方案和维护方案的制定必不可少。我国近几年来电力系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变压器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变压器缺少足够的持续性保护措施,继电保护设备在配置上过于简单,为了节省预算在继电保护人员配置和方案制定上从简处理,此类短期电路保障方案的实施可能造成日后维护工作上的困难度加大,变相的加大了维修和保护成本。所以在继电保护上应该加大合理的资金投入,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

(二)调度人员对继电保护按照独立装置类型进行检查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保护装置常出现的故障进行数据统计,并建立数据库系统。独立装置包括线路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线保护装置、重合闸保护装置、开关操作箱以及其他安全自动装置等。对其常见故障进行分类检查和统计,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正确的针对性处理,系统故障的数据统计和研究对继电保护方案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三)了解继电保护存在的缺陷,提前预防。工作人员要透彻的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的客观缺陷,掌握设备的运行规律,对系统可能产生的故障点有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的常发性和非常发性故障。针对继电保护的故障点进行提前预防,掌握故障数据,了解其性质,在事故未发生之前,就及时的分析和制定针对各种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以便在故障产生时能有序、快速的对故障进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