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38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1

【关键词】大学语文;作品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87-01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作品审美技巧教学的现状

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虽然大学语文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但这主要集中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审美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语文教学讲授的审美鉴赏技巧。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主要以文学作品赏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形象、情境意象和象征性意象三类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相应美学、情感和社会价值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审美鉴赏技巧教学集中于品读、思考、联想等方法。这些技巧往往是对创作技巧的再现,例如对人物言语的把握,对故事细节的刻画,对意境的感受与体会等。凡是可用于文学作品形象塑造的技巧也都在文学审美技巧教学的范围之内。

2.大学语文教学作品鉴赏课的现状。大学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被广泛开展,文学作品鉴赏技巧被教师以程序形式教授给学生,这是文学作品鉴赏课的一般现状。学生在大学语文赏析课中很难对文学作品形成审美感知是教学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要么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离现实世界较远;要么对作品中情境或人物已经有足够的认知,没有新鲜感;要么就是对作品已经有了类型化的认知,例如对《季氏将伐颛顼》学生本能认为就是讲儒家礼教与传统,在教师没有细致讲解前,很难对作品产生兴趣。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讲授审美鉴赏技巧的有效途径

课时计划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简单刻板,成为制约学生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掌握作品审美鉴赏技巧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作品审美鉴赏技巧,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名篇名作充分赏析。文学作品的审美活动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读者在心灵上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它是一个调动读者情感、知识、思想对作品先进接受和升华的过程。空洞的脱离作品去讲授审美鉴赏技巧的课程是无法达到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有效结合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功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品传授不同的欣赏技巧,例如结合诗歌来讲解意象的审美欣赏技巧,可以结合叙事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又可以通过对象征性文学作品讲授来进一步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活动等。

2.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不是所有作品都会引发所有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享受,不同学生会对不同文学作品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不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重要原则。例如在讲授《诗经》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诗句中的场景,可以播放相应节奏的音乐,来促进学生对诗句意境的体验。在讲授叙事性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作品来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境语言等,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再比如岳飞的《满江红》需要教师结合作者身份和时代背景,使学生对作者的心境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体会到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3.积极引导促进延伸教学。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鉴赏实践机会是大学语文教学作品鉴赏课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故事情节,介绍人物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成基本的感知,从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为外国文学作品以叙事文学为主,广泛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如果引入相应背景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就可以有效类比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产生共鸣。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赏析就可以与当代中国小说《沧浪之水》进行同步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完成审美享受和技巧上的提升。

4.开辟广泛的作品审美教学途径。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产生兴趣,从而获得审美效果,以及掌握规定的几种文学审美技巧是不现实的。开设文学作品选修课、文学沙龙等,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切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技巧。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开设多种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学欣赏水平和文学鉴赏技巧的课堂及课外活动。

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对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名篇佳作的精讲,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积极引发学生共鸣。同时依靠丰富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2

关键词:阅读鉴赏;语文教学;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59-02

在现代社会,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与成长中都是很重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判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想具备出众的口才,首先必须要有较强的阅读鉴赏能力。鉴赏是指阅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满足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心理的精神活动。鉴赏是阅读者积极主动的一次精神创造活动,把自我的情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阅读融入作品。阅读鉴赏在本质上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情感活动。阅读鉴赏是对作家创作的主动的接受,是包含着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的体验和认识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艺术活动。人们常说文以通心,只有一个人的内心很丰盈,才能做到才思泉涌、出口成章。因此阅读鉴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坚不可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地位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高中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着重要作用。高中生通过阅读鉴赏,能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体验到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促进心理的成熟等。[1]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灵魂,离开了阅读鉴赏,高中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无法教育好学生,更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不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高中生的口才如一朵鲜花,它扎根的沃土是通过高中语文教学阅读鉴赏所获得的思想和认知。如果高中语文教学离开了阅读鉴赏,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的固定文章,并没有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不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能消化,更不能进行精神加工。如果没有了阅读鉴赏,高中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气,一切都变的教条化,不能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样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扩大学生阅读量,当阅读量达到时,就会加深感性认识,就会有质的飞跃。因此,高中老师要多用心,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因此,阅读鉴赏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缺少了阅读鉴赏,高中语文教学便成了教条式的背诵。如果高中语文教学离开了阅读鉴赏,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生机与活力。

二、阅读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我们都知道,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剧本、导演与演员。主角在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表演水平直接决定着影片的成功与否。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好比电影里的主角一样重要。高中语文教学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高中阅读教学,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当高中生具备了阅读鉴赏能力,才能主动地学习新的作品,从而进行各种创造性的精神思想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广泛地吸收各种课外读物,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的确,现代社会对高中生的全方面发展需要,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不断涉及课外知识,这样各方面素质也才能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人生价值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因此,高中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高中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增强他们的理解力。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来说,兴趣是基础。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与方向

高中生没有阅读鉴赏的能力,不能鉴赏别人的作品,自然也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将思想灵魂融入作品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对于没有阅读鉴赏能力的孩子来说只成了一种奢望。鲁迅在《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2]。

无论何时,高中语文教学都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应用能力。让学生大量地阅读与写作,从而具备阅读鉴赏能力,这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高中教师应该通过带有趣味的讲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笔者认为一堂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应该是师生与作者进行对话的快乐天地。阅读与品赏这些精华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明确阅读鉴赏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对现今语文教师的迫切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考验。

由此可见,阅读鉴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发挥着主导作用,它的地位坚不可摧。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重在培养他们具有对美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只有提高到美育的高度,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素质与修养的陶冶。学生一旦具备了一定阅读鉴赏能力,就能用他们自己的视野去审视世界,去体验生活的真谛。语文教学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3

【关键词】语文;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文学,是一个意象化的词语,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发展状态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在对人生进行陶冶、传承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却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但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中却一度得不到重视,这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后果和弊端,语文课堂变得浅薄、浮躁,不利于语文科目本身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关于文学作品赏析的教学概述和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意义

(一)关于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概述

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感受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内心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水平。对于文学作品,学生只要对其用心的朗读和思考便能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意义,初中生,读的文学作品多了,不但能够积累字词,还能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意义

文学作品往往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综合性很强,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想要提高文学作品鉴赏方面的水平,就必须要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体会作者带给我们的震撼。在初中的语文教育,一般是文学化偏重的,提高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课的重视,也是和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

1、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的能力,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唯美的意境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方面的能力。

2、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和面对生活时积极向上的态度。文学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赏析积极向上的爱国的作品,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

3、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方面的素养。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文学赏析方面的专业术语,还要有着相关的阅读量,这对于学生进行文学赏析的最终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更好地锻炼。

二、我国目前初中文学作品鉴赏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过分看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对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不怎么重视,这种观念导致了学习的功利性很强,老师采用填鸭式的办法,将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办法进行思考学习,学习效率十分的低下。

1、由于文学鉴赏和考试的内容直接关系并不大,这就直接导致了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文学的鉴赏,有的老师只走一个形式,有的老师甚至连形式都不走,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文学鉴赏课开设的目的根本不能够实现。

2、我国拥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适合初中阶段鉴赏的也很多,但是由于老师对于语文文学鉴赏根本就没有重视,甚至当成一种负担,只是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由于语文文学的鉴赏和考试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也不重视,作业也只是草草了事,根本就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

3、老师在上文学鉴赏课的时候,根本不给学生留充足的阅读思考的空间,只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没有注重对于学生本身的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通过文学鉴赏思考人生和社会,不利于学生独特的性格的养成。

三、提高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的质量的办法和措施

想要提高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的质量,让其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真正的将语文文学鉴赏课重视起来,提高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一)可以将新的科技带入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的课堂,尝试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发展迅速,网络技术已经可以有效的运用到教育中去,由于文学本身的特点抽象性比较的强,教师按照以往的办法,很难将学生带入文学作品本身的意境中去,也无法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寓意。所以在语文文学鉴赏课上可以放一些符合作品意义韵味的音乐,利用音乐把同学们带进去,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文学的美好和魅力所在。或者是放一些根据作品改变的电影,这样提高了文学鉴赏课本身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理解。

(二)在文学鉴赏课的时候应该有效的导入,注重作品之间或者知识之间的关联

无论是在普通的语文课上,还是在语文文学鉴赏课上,对于新课程的导入都是十分的重要的,这会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成败,一个好的导入方式可以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和以往的知识进行连接的办法,让学生更快的熟悉这部文学作品。

(三)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

根据研究表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将自己的个人学习能力提高。在现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也十分有必要采取这种模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老师则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发言的空间,对于好的建议要采纳和鼓励,培养其自主阅读和思考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竞争不断地加剧,教育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我们只有从文学作品的鉴赏课出发,改变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让学生在将来面对社会竞争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婷.大力推行审美研究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上),2011(3)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4

关键词:鉴赏;语文;培育;能力;感知;素养

初中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是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学会鉴赏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部分,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也是学生增加自己的感知、领悟语文精髓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鉴赏。今天笔者就把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改变小学时上语文课的习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把所有的都给学生讲得清清楚楚,这还怕学生搞不懂,还要把重点标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初中学生就得摆脱这些习惯,必须自己去阅读和鉴赏文章,教师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预习,找出中心、重点段落、全文分成几段,主要此文章描述了什么。

最后,学生要理解性地去看书,抛开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只要引导学生做到上述这几条,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鉴赏文章的能力。

例如,在讲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并给出学生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文章,逐渐养成独立鉴赏文章的能力。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同时也使他们鉴赏文章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鉴赏语文,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是学生打牢基础的时代,初中是培养学生自我鉴赏文章、独立思维开发的时期。怎样教会学生自我鉴赏文章,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给学生上第一课时,就告诉学生,不要把我讲的文章剖析当做自己的完整答案,你们要把我讲的东西自己整理出来,自己要思考、要多想。要在第二天上课之前把我要讲的文章好好预习一遍,要知道讲的是什么,自己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简单地写下来,到第二天我上课的时候,你能阐释出来,不论对与错你敢大胆说。例如,讲《在山的那边》时,我问:哪位同学能给陈述一下这首诗作者主要阐述了些什么内容?有的学生说是听妈妈讲了一个故事,有的说是励志故事等等。这些想法都说明学生预习了,不论对与错都是他们想象和思考的结果。然后再由我去讲,学生心中的谜团也就随之解开,同时也开发了学生思维。

三、培养学生鉴赏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抛开死记硬背、满堂灌,学生上课被动听讲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

怎样才能做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呢?我多年的经验得出有两点:一是每次讲完课后给学生留下下一堂课的问题,不要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要有趣味。学生课余时间可以根据问题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到下次上课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就可以促进互动。二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找出文章中关键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合作中提升自己。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5

关键字:鉴赏能力精品细读品味语言文学形象把握主题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文学作品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么我想说,鉴赏文学作品便是汲取更多“营养”的不二法门。教学中如何高效优质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在此做以浅谈。

(一)精品细读,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只是一个‘看’字。”文学鉴赏的“看”就是阅读。阅读有精读、泛读之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深入研读一部分文学名著,又广泛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一般要求。叶老对文学作品鉴赏中“读”的要求是“要认真阅读”,认为“同是一个看,有‘见’‘视’‘观’三个阶段,‘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三个阶段由浅入深,从粗读感知,到精读鉴赏,这才堪称是完整的鉴赏过程。鲁迅的《孔乙己》初读后的印象是孔乙己这个人“有趣”、“可笑”,但多读几遍之后,更多的感到这个人物的可悲,并认识到可悲的根源在于封建科举制度对其毒害之深。好的文艺作品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鉴赏能力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其养成是离不开多读、精读的。为此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的导读尤为重要,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解作品出发做好作家生平思想和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二是做好阅读目标导向,在总体教学目标下精心设计分层次、分阶段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中由浅入深,认识水平渐次升华,鉴赏能力逐步提高。

(二)深入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的实质就是文学批评能力。因此,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在品味美感、陶情冶性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品味文学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文学语言的独特特点是形象、凝练含蓄及新鲜多样。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文学语言的特点,领略作家语言的风格技巧,并通过语言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抓住透露作品形象的关键词语,分析其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品味文学靠语言塑造的形象、描绘的事物,然后再分析文学语言是如何细腻地描绘客观事物的情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让学生体会“绿”字为何用得绝妙。“绿”写出了春风吹过之后所产生的奇妙效果,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了视觉形象,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同时又写出了王安石的旷达、乐观的精神状态,使全诗格调清新,意境全出。文学作品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某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隐含了一定信息,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味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目”已不限于视觉,“楼”也不再是建筑物实体,诗人已把生活中的哲理融入了眼前的景物中,从而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有时深刻含蓄的语句,往往使用一些修饰手段,可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段,也可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凝练含蓄性。总之,要引导学生捕捉隐含的信息,分析凝练含蓄特点,以提高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

2、分析文学形象,提高艺术形象的鉴赏力

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培养中学生的鉴赏力,可从作品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人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即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何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上会受到强烈感染,体会到作品形式的完美,内容的深刻,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如夏衍的《包身工》,典型环境展示是贯穿作品始终的,学习时可提出这些问题:作品写了包身工哪些生活场景?“芦柴棒”小福子为什么挨打?作者加入哪些议论?等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学生会认识到,作品从吃、住、做工等各个侧面选取可不少有特征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典型环境,再现了包身工的生活,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分析典型性格不能割裂人物之间的关系,孤立地分析某一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生活画面,体现矛盾斗争,人物性格也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首先让学生弄清作品写了哪些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就作品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部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形象,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3、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提高鉴赏主题的能力

主题是全文的统帅,语言及其他写作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鉴赏。主题蕴涵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不能同形象脱离。学生要领会某一作品的主题,必须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形象。因此鉴赏主题还要分析形象的意义。如《阿Q正传》刻画了一个有着低贱的社会地位和不正视现实、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落后农民阿Q的形象,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看形象:阿Q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有许多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有自发革命的倾向和翻身要求。鲁迅在对阿Q思想性格刻画中强烈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者创作实际三方面联系分析,不难看出作品的主题:鞭挞了精神胜利法等消极可悲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因此要求真求实,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作者形象、创作实际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对作品主题的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6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其重要意义。

首次,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有其重要性。初步统计,中学语文课本三百多篇文章,其中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又规定: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对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其必要性。文学是人学,它表现人性、人道和人生,表现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情。我国在古代就强调以诗乐来培养人们的完美的人格。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君子”的修身三步曲的第一步就是“兴于《诗》”,通过阅读诗歌来激发人们内心美好的感情。可见文学鉴赏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人格情操、心灵世界等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为中学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给中学生打开了认识人生和社会的天地。

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支柱。对于“准读者”的学生该怎样呢?如何让学生做一个好的“观文者”呢?从这几年的教学积累以及对教学方法探讨的经验来看,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阅读的兴趣,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现今的中学生被各种传媒的信息所笼罩,丰富的内容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从实际生活可以看出,中学生对纸制性文学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而新兴的网络文学被学生所喜爱。这类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其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文学阅读观念相对滞后,学生无法从文学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收获,而媒体信息的多源化、传播手段多样性、传播的时效性,造成了学生对文学阅读不感兴趣。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用及影响正在发生着强烈的改变。因此,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对中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进行较好的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精品细读,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只是一个‘看’字。”文学鉴赏的“看”就是阅读。阅读数量方面来说,无疑大量的阅读有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许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深厚的文学功底,流畅的文笔等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许多作家都在其成为作家前后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来对中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但从这些作家身上我们看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同样在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这个领域里,不断的阅读训练、反复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是大量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要增加阅读的数量并不是意味着毫无选择地进行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要保质保量,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读。

三、根据文学作品蕴藉性,培养其艺术想象力。

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一定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教师应抓住这样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7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教学难度虽然不小,但是,在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看来,诗歌教学的程序都是一样的。在诗歌教学课堂中,教师会让学生先读诗歌,并找出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字词,再一词一句地进行诗歌的讲解,解决学生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全体读诗歌,作业就是背诵诗歌。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健全发展,也没有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机会,不利于高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方法

1.加强诗歌信息的把握

诗歌中所包括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信息,一种是隐性信息。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种信息进行共同关注。诗歌的标题或者注释中一般都饱含显性信息,通过诗歌的标题,读者一般可以分析出诗歌的内容类型以及情感类型。从标题这样的显性信息入手进行诗歌鉴赏,可以明确诗歌鉴赏行为的方向,大大降低诗歌鉴赏的难度。而诗歌的注释往往会对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阐述,不同的诗歌背景对应着不同的时代,也会对诗歌中的意象具有不同的指向。而诗歌中的作者所选用的多种意象,就是诗歌的隐性信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进行诗歌鉴赏。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诗歌的题目以及诗歌的注释入手,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所描述的主体是长沙,而作者是主席。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诗歌描述的大体方向以及主要的情感基调。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中所描述的意象,通过一点一点的探索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2.从特殊意象入手进行诗歌鉴赏

在初中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在诗歌阅读中都会积累一些意象。在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殊且较为固定的意义,这些意象背后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体,往往是某种情感的象征。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会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去选择诗歌中的意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在引导学生进行意象积累的同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得到扩展,这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诗歌中,我们常见的意象有水与雨,这两个意象主要是表达愁绪,像李煜诗作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样的喻意。而柳树往往是惜别怀远的象征,松、竹、梅、菊往往象征着高尚的人格。

3.关注具有真实道理的诗句的鉴赏

诗歌鉴赏不只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说理诗的鉴赏。虽然说理诗的数量不多,但无论是对文学发展还是对于学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李白、苏轼以及陆游的诗中,往往会出现具有哲理的诗句。教师要对这些诗句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并可以将其进行积累与应用。像“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等。

三、结语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8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2-01

前言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内容广、知识点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微课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与微课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对学生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如何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灵活、高效的运用微课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动画形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丰富以及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从而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动画这种形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丰富以及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从而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动画这种形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杜甫《蜀相》这首诗,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可这这样提问:“大家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人物他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诸葛亮”。教师再引导学生来讲讲《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学生踊跃参与之后,教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说自己知道的诸葛亮,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动画片,全面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精神。”教师利用给学生播放微课动画,在学生观看完动画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导:“看完了短片,同学们都清晰的了解到诸葛亮崇高的奉献精神,也肯定为他事业未成而抱憾而终感到可惜。斯人已逝,但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却永远回荡在后人的耳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蜀相》这首诗……”通过这种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将知识点细化,化抽象为具体

高中语文诗歌学习中,学生要掌握渲染、烘托、借景抒情[2]等写作手法,能够透过诗句,正确把握作者所寄寓的情感,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这种直观的形式,通过画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把握。比如在鉴赏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诗中通过勾勒出一幅雄浑、壮丽的大漠黄昏图画来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学生难以通过抽象的文字体会出来,教师可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关于大漠长河落日的图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扩展自己的视野与心胸,从而体会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再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关于他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个小段视频,酒醒之后,晚风拂过江边垂柳,柳梢上一轮残月……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环境的凄清萧瑟的景象,进而逐渐体会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在高中诗歌鉴赏学习中,通过利用微课,能够将知识点细化,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形象展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能够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三、以考点为引,设计微课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学习必须以考试为指向标[3],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高考考点来进行教学。比如某年的高考题诗歌鉴赏题型是这样:先阅读古诗温庭筠《商山早行》,再结合全诗来理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含义,并说说“枳花明驿墙”中“明”字用得妙体现在何处。这第一个小题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来描述颔联所写的场景,第二小题是让学生评析诗句中词语,都是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验。面对这种题型很多学生都能够凭借自身的经验对诗句中的词句进行理解,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将其确切而又富有美感的展现出来。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教师在诗歌鉴赏学习中应该结合考点,利用动画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能够挖掘出诗歌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情感,进而使对诗歌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应用微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突破重难点,并且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落实与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淑娟,宁鑫.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12(80):45-45.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9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使大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教育部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一、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文学鉴赏能力是国家对于大学生教育目标的要求之一,文学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一种,是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大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关于现实生活的再现,文学作品通过真实、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社会生活的百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感悟体会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态度,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本质与真实面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渐提高,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和心灵上的愉悦。另外,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多彩的人物形象会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体验,使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美的感受和熏陶。

(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可以逐渐地认识社会,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知识,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另外大学生通过文学阅读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对于文化的认识,提高自己对于文化的欣赏能力。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欣赏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文化素养。

(三)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长时间的阅读欣赏,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感受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的曲折结构。这些文学作品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学写作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大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提高文学创作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读者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文学写作提供参考,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也可以为自己所用,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水平。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欣赏文学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认识社会,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文学作品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目标之一。

(一)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大学生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文学阅读才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渐忽略了文学阅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阅读的学生逐渐减少,因此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学阅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可以通过评选文学作品阅读量最多的人,通过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地借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大学生文学作品交流会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提高阅读的兴趣,增加文学作品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开展文学鉴赏课程

在大学中开设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可以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供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在高校中开展文学鉴赏课程作为文学课程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一方面文学鉴赏课程需要为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方法。文学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文学鉴赏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情节和结构进行分析,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和巧妙的布局。另一方面,文学鉴赏课程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提供途径。文学鉴赏课程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提供了条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学赏析,对于那些课下没有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三)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分析,写读书笔记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之后,还需要进行思考。一部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才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需要读者通过反复的思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另一方面,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读者会对文中的语言和人物进行仔细地揣摩,使读者产生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对于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作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得到大众和文学界认可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文学作品也是丰富多样,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文学价值不高的文学作品混入其中,对于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需要选择经典的、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另外,经典的文学作品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作者长时间的酝酿写作而成,文章的语言结构和人物形象都是经过锤炼的,同时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仍然经久不衰,因此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够了解文学的价值,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逐渐增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的要求。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能力。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人文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文学鉴赏能力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大学教育中注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钟祖国浅谈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9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近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鉴赏诗歌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①考生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把握不准;②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③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这样势必导致不是漏项就是言不由衷或者错答。

(一)言不由衷

部分学生因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答题时,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也许想得很完整,而答题却很糟糕,犯了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错误。

(二)当作读后感

有的学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鉴赏,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当作读后感来写,进行阐发性的理解和发挥,这也是不符合初步鉴赏和评价的要求的。

何谓鉴赏?鉴赏就是鉴别、赏析。赏析出诗歌意境好坏的原因,关键要把握住诗句本身的含义,结合诗人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或者从诗句本身的语言信息中分析出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置诗句于一边,大谈自己的感受,或引申出一个观点进行阐发性的议论。

(三)评定式鉴赏

有学生只根据题目要求,评定式鉴赏,脱离原文,简单一笔,象老师写操行评语一样进行回答,寥寥几句,缺少对原文的准确分析,这样的鉴赏虽紧扣了题目要求,但由于脱离了原文,评定式的句子没有了依据,分析也是不全面的。这类答题的错误在于没有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鉴赏的本质。

二、鉴赏诗歌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