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54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1

关键词: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创想;应用与分析

一、艺术创想的概念

所谓艺术创想即艺术的创新思维,创新也就是通过对过去的经验与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时代的特点,并分析出潮流的走向与发展趋势,做出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的理论和理念。

二、艺术创想的重要性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快速发展,大家开始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对各种生活物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大家往往不只是满足于它本事价值所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意其外在形式。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使得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大改善,过去大家追求的不过是一日三餐可以吃饱,现在大家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就要求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更多的人对艺术和美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因此,如果还是一味的在工艺作品上不思进取,不做艺术上的创新,就会对大家缺少吸引力,让大家觉得没有个性化,让大家缺少兴趣。要想满足大家对工艺品精神上的追求,就这要求工艺品的设计者不仅仅拥有创新思维的理念与能力,还能够把这种理念与自己作品融合起来,让其作品可以在其他作品中崭露头角,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吸引力。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三、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让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艺术品的主要元素进行创新以后,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而呈献给社会大众,这就是艺术创想的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图形上的创新。工艺美术设计的魂之所在就是图形,当给大家一件作品时,工艺品的外在就是大家最先关注的。因此,设计者既要拥有创新意识,还应该把创新思维和自身特点相融合,进而把自己新的有内涵有特点有创新的东西展现给更多的人。

(二)色彩上的创新。工艺美术设计中色彩上的创新同等重要。各种各样的色彩存在于我们的大自然之中,这些色彩代表的含义不同,大家对不同色彩的含义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所以,工艺美术的设计师就要根据色彩不同传达效果以及大家对待不同颜色的不同理解这一特点,结合自身艺术信息,不断创新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让设计本身更彰显生命力,也能够更好的凸显出设计者的意境所在。

四、艺术创想含括的领域

(一)时间与空间

时间不是静止不动的,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时光流动。艺术创想的动态性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设想即将成为现实,随时调整与发展同时也是艺术创想的特征之一。艺术创想的动态性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艺术创想的方向会在时间和空间的互换交织下,变得难以捉摸。因此要求艺术创想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还应该与时俱进,面向于未来。所说的空间是和时间处在同等地位的不同事物,具体指的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具体轮廓。很多事物都只是以自我存在,没有目标和方向,这些基本都处于第一性范畴内。可是一种事物被给予了适当方向和目标后,这类事物就进入了第二性的范畴内,换而言之,这类事物和周围的环境、人、物都有了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创想中,尊重第一性的存在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第二性的存在,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具有方向性和吸引力的作品。

(二)主体与客体

工艺美术设计中,我们重点注意的就是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以及人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和事的关系也越来越明了,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客体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说的是物体本身拥有的属性。事物自身就具备物质与精神的两种属性,不论在价值还是形式与内容上都是息息相关、互帮互助的。首先,在价值方面。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精神上。物质层面的体现是固定的,换言之就是其所拥有的商品价值。精神层面的体现是不固定的,根据每个人的对待美的认知不用而定的。具有差异性。其次,在表现形式上。物质与精神是工艺美术的2种表现形式。物质所代表的是功能性。精神所代表的是审美的不同。由于大家观念不同,对待美的理解和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艺术创新时既要从物质层面出发又要注重精神层面的理解和运用。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后,在内容方面。工艺美术在内容上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所谓物质层面就是指功能与结构。所谓的精神层面就是指风格与特性。在艺术创想过程中,物质层面普遍性严重,缺少特色。而精神方面应具有个性和独特的特色,不仅在物质层面达到高度还应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大自然相结合,做到人然合一,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作品独树一帜,达到激励世人拼搏奋斗的目的。

五、如何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培养创新的思维

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全新、全方位的思维创造理念,还能够推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事业更上一层楼。把艺术创想与工艺品设计者的设计作品相互融合,不仅可以让设计者更好的诠释自身作品,还可以让大家深入体会到其心得和所要传播的积极能量。工艺美术设计者要想培养艺术创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一)调查分析法

根据实地调研考察,收集大家对产品的不同看法与体会,进而抓住问题所在,通过对主要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找寻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工艺美术设计创新中确定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经验交流法

所谓经验交流法其显著特点就是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大家可以在一起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分享各自的经验教训,互帮互助,既能帮助别人少走弯路,又可以拓宽自己视野,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扬长避短,弥补不足。进而使大家都能够完善自身缺点,发扬自身优点,吸取有用经验的效果。进而在达到创想出更多的设计思想的同时可以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三)列表总结分析法

既通过不同艺术作品的设计出发点与目的性,列出创想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一定要达到的目标,进而一一排查分析,从中得到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结语

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存在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创新思维的运用在工艺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设计者不能固步自封,要运用创新思维把工艺品价值与自身特点相结合起来,进而呈现出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作品。设计者只有将艺术创想完美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唤醒沉睡的思想,打开广阔的创新思维的大门,在实际的工艺美术设计中运用新的理念,才可以创作出令人过目难忘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陈晓明.艺术创想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品鉴,2016(05).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2

美术感悟美术美术学习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转贴于

三、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是技能并没有达到提高,至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思路和方法不对。从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没有去看到自己的画为什么没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多动手,多动脑,实战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每次作画后都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尽量少走弯路,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学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3

艺术体操是艺术和优美融合的项目,我国专家和学者对于艺术体操美学价值以及艺术体操与美学的关系做了些有益的研究。汪敏、熊柏军在《从美学视角透析艺术体操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一文中提出“艺术体操运动的空间艺术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器械的运用、音乐以及服装配饰等来体现的,在成套动作编排过程中注意上述可控因素,将会有助于提高艺术体操的艺术价值,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提供参考”。朱瑛在《对艺术体操美学价值的研究》一文中对艺术体操的特点及美学特征的进行了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和审视艺术体操与美的关系,充分展示其丰富的内涵,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体操在美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学者邹望梅在《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一文从艺术体操的美学构成、审美规律、形象美等诸多方面,结合从事艺术体操的教学经验,对艺术体操的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李若梅《艺术体操与美》中认为艺术体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均衡美等特征。专家胡效芳在《论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形态和审美特征》一文中提出“艺术体操美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是人的体型美加上完成美所施展的技巧能力。”黄贤媛在《艺术体操美的辨证分析》一文中提出了艺术体操的美是多方面的,分别从从动态美与静态美、人体美与自然美、外形美与内在美、音乐美与编排美、体育美与艺术美等5个方面来阐述艺术体操的独特美感,辩证分析艺术体操之美。通过以上专家学者的论述,总的来说艺术体操是器械美、人体美、节奏美的完美结合。

2健美操及艺术体操审美表现形式分析

2.1形体审美的比较

人体是健美操及艺术体操审美的直接对象,美的表情、姿态等都是通过人体来表现的。健美操和艺术体操从宏观的角度都具有形体体美的审美特点,从专项的特点来分析又有着各自的审美特征。经过长时间的健美操练习,运动员的形体变得尤为健壮,给人呈现一种健康的美感。然而男女运动员由于技术动作的差异,呈现的美感尤为不同。男运动员肌肉饱满、身体修长、肩膀宽厚,在运动中展现出激情、刚健、阳刚的力量美,女运动员四肢匀称,丰满而不臃肿,不仅需要表达舞蹈演员的柔美,同时身体形态之中贯穿着力量,具有健康、美丽的美学特征。艺术体操运动员漂亮的仪表,完美的身材,高雅的气质给人以挺拔、修长、轻盈的美感。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运动员的形体变得挺拔而修长,臀位高、腿部线条优美,四肢修长、上身挺拔。

2.2动作审美比较

健美操的成套动作丰富而多变。它的动作美体现在节奏、力度和幅度上,要求练习者在音乐的驱使下,以最大幅度、快速有力的肌肉收缩完成身体练习。在动作幅度和速度的增减变化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产生动感美的享受[1];艺术体操的最大特点在于动作的“轻柔之美”,艺术体操绝大部分难度动作的“级数”均是以柔韧作为参数进行判定。柔韧素质是未来艺术体操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可以这样说,未来的艺术体操,没有柔韧就没有高质量动作,没有高质量就没有艺术体操的美。[2]除了“柔”,艺术体操动作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芭蕾有着相似之处,既给人一种轻盈美的感觉。然后这种“轻盈”是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力量,各种难度和跳步的跨度都是运动员内在控制力的作用。

2.3音乐审美的比较

竞技健美操音乐节奏具有:强劲有力、节奏对称、跳跃起伏的特征。[3]在强有力的音乐下和运动员激情四射的表演,不仅仅是运动员本身,也能使欣赏者在凝听和观赏中产生心灵的交流与共鸣。节奏的对称也是健美操音乐的特色之处,多以4/4拍的迪斯科、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音乐为主题,节奏明快、激昂,具有振奋人心的效应;健美操音乐没有明显的主题,它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来表达技术和动作的。艺术体操是通过音乐来表达意境和情感的,不仅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动作的意境,同时也能创造整套动作的和谐。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优雅动作的完美结合,使人们的视觉和听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情绪的强烈共鸣。然而,音乐节奏的韵律美同样是艺术体操的一大特色,其音乐主要运用活泼、优美、舒展、抒情的旋律,让人深深沉浸在优美的节奏中。[4]

2.4器械审美的比较

健美操通常是不需要运用器械的,它所有的难度动作都是通过身体来呈现的。健美操本身就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是力量、激情和表现力等的完美体现。在多样风格如:如迪斯科、爵士、摇滚、拉丁、街舞等现代舞的融入,通过快速有力、多变的身体动作和激情的表现力的完美结合给人们呈现一种热情、洋溢的动态之美。器械是艺术体操项目独有的特征,器械技术借助身体动作构建了艺术体操项目的惊险性、熟练性等竞技性,构建了空间维度巧妙变化的艺术性,彰显了艺术体操项目独有的美。[5]是由于器械的形状和材质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技术特点。身体动作和器械的完美结合、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使得艺术体操充满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世界著名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卡纳耶娃在比赛中,通过器械的运用,像一只变幻莫测的体操精灵,时而像欢快的蝴蝶、时而宛若无忧无虑的公主,她刚劲有力、刚柔相济的动作使人眼花缭乱,以其变化新颖,妖娆奇特的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充分的体现了艺术体操的柔美高雅之美。

3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4

关键词:现代设计装饰设计风格变迁

起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以大工业时代为背景的情况下变化和发展的现代设计历经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萌起、20世纪的发展和成熟进入21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装饰自人类之初就存在于创造活动中,在现代设计时期装饰更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和内容,它以形式美的审美特质,激发人类爱美的欲望和对审美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现代设计实践和设计理念中装饰动机和形式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螺旋式的轮回。

一、自然主义装饰动机——现代设计萌芽期

西方现代设计萌芽期,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其设计理念中都强调了设计的形式美,通过装饰赋予设计生命活力,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莫里斯曾在1880年发表的《生活之美》说过:“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是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表明工艺美术运动虽然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但亦重视设计的形式美感,手法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形式的装饰,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了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的动机。

工艺美术运动自然主义的装饰风格在染织品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莫里斯本人最热心于纺织品的纹样设计,其设计图案往往采用植物的枝蔓和花卉为动机,枝条中有小鸟歌唱,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气息,其追随者莫顿·阿比延续了这种自然主义装饰动机,自己开设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其次在书籍装帧、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中都有体现。(如图1)

1865年,琼斯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曾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预示了后来以弯曲线条为主要装饰形式的新艺术风格(artnouveau)。新艺术风格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欧洲流行,新艺术运动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接受了工业材料和制造工艺,但在形式感方面不喜欢过分的简洁,强调装饰性。

新艺术运动风格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延续了自然主义装饰动机,但在装饰形式却避免对自然的完全模仿,表现为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主张保留其内在的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

新艺术运动在西方各国的名称各异,但是风格上保持了相对的统一,大批设计师参与到该风格的设计中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艺术风格作品。如法国埃克多?吉玛德的巴黎地铁入口,比利时维克多·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设计,西班牙安东尼·高蒂居埃尔公园,美国芝加哥学派路易·沙利文“斯科特”百货公司入口设计等等。这些作品中典型的装饰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如图2)

二、形式追随功能,反对装饰——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奠定了现代主义运动功能主义的特征。“现代设计风格”是为全体大众服务的,通过倡导“功能第一,反对装饰”的设计宗旨使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民主的目的,这是现代主义运动批判“装饰即罪恶”的主要根源。

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历了德国工业联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发展到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成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二战后传播到美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

从装饰观念上来看,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为功能服务,但并非不注重形式,相反强调形式的简洁和理性,采用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和中性色彩计划,以适应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在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理论的确立,为现代设计风格的无装饰的装饰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主义最后发展为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千人一面的国际主义风格,势必会引发对它的反对,以及装饰动机的再次复苏。

三、工业发展大潮流下装饰动机的延续——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与现代主义同时兴起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展开了对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语言的探索,从而采用大量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并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创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与之前的艺术风格有所区别,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格,但本质上与之前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同为“装饰”运动。

在工业发展的大潮流下,装饰艺术运动能延续对装饰动机的坚持,这与它的精英主义,或者说为一小部分富裕阶级及权贵服务有关。我们可以发现,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到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英国等工业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但它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甚至在中国上海也能找到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物质丰裕,经济发达,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装饰艺术运动的这种传统设计立场与在意识形态上追求无装饰的,强调民主性、大众性的现代主义设计有本质上的区别。

装饰艺术运动常用设计语言的源泉多样,使得装饰艺术运动不像复古主义那样抱着历史样式不放,也不像现代主义那样完全抛弃历史,它走的是全新的一条路。当时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传统艺术及原始部落艺术的启示、舞台艺术影响,给设计师众多的灵感。在设计形式上,装饰艺术风格往往以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的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过于直线;在色彩上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金碧辉煌的效果。(如图3)

四、装饰动机强势回归,历史、折衷主义、戏谑、文脉主义表象下对个性、情感、生命力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运动

1966年罗伯特·文丘里在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少即是乏味”,成为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的宣言。

这场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70、80年展壮大,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的不断丰裕,传统现代主义单调、缺乏人情味、理性而冷酷的面貌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引发了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以塑造多元化特征为目标,设计风格多样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从严格的理论上,后现代主义并未进行本质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样式。

罗伯特·斯特恩曾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喜欢用古典的建筑元素,因受大众化和通俗文化的影响,往往戏虐地使用古典元素,同时喜欢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广泛使用各种符号和装饰手段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域主要是建筑设计,文丘里、查尔斯·穆尔、詹姆斯·斯特林、迈克尔·格雷夫斯等设计大师都曾留下优秀而经典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作品。(如图4)

后现代主义以强大的包容力融合了多种装饰动机和手法,其开放性又使它并不排斥似乎将成为历史的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运动逐渐消退后,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术风格、新民族主义等等设计风格或流派层出不穷,以及当下对环境、人性的关注,我们的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掀起对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研究风潮,相隔半个世纪的两种风格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验证了经典的设计风格和样式会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轮回一次,比如在西方传统设计史中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样式的复兴出现多次。

西方现代设计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动机和形式不断变化和轮回,这与社会物质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基础是设计能够注重装饰的前提,不管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都是有钱阶级,甚至到后现代主义阶段也是源于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对美的需求增强,而反对装饰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追其根由是为了节约成本为更多没有钱的大众服务,因此,物质条件决定装饰动机和存在价值;另一方面装饰手法的变化与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英国传统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推动了现代主义萌芽期对自然主义装饰形式的热爱,而古埃及帝王陵墓——图坦哈姆墓黄金制品的考古发现、非洲原始部落艺术的推广甚至摇滚乐的传播都影响了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当下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提倡,推动了设计领域新民族主义风格的兴起。

总之,装饰是现代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装饰动机和形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当下设计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帮助我们找到与时代气息契合的装饰理念和手法,以适应现代人追求简约而不失细节的审美要求,引领人们走出充满诗意的、生活情趣的和生命活力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

[2]朱怡芳宋炀.中外设计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

[3]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敖力琦.现代西方装饰艺术设计思维探源.东北师范大学2008.6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5

关键词:美术;色彩;思考

美术色彩自古有之,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和重要载体,尤其是在民间传统艺术年画、刺绣、漆艺、彩塑等中表现更是充分,它是人们在经历数万年的反复劳动、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色彩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衣食住行,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大量的色彩,而且这些色彩又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引导我们生活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所以色彩研究一直是美术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对于绘画还是对于服装,装饰装修等等方面都比较看重色彩理论。美术色彩通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彩将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客观世界予以充分展现,以绚丽的色彩创造和勾画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视觉的冲击,给人以美的享受,体会色彩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蕴。由此,传统艺术中的美术色彩需要传承和发展,充实其艺术表达形式,开拓一条更宽阔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美术色彩的产生和发展

色彩,古已有之,但一直以来关于其产生和发展却众说纷纭,由此充分认识美术色彩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认为,美术色彩是勤劳的人民在经历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在与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形成的,是民间美术表现的主要手段,是传递情感、诠释美好和展现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古代,人类对于色彩的认识经历了由单色到五彩的演变,而随着经验的进步、创造力的延伸,美术色彩衍变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色彩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纵情驰,以或清新、或浓烈、或内敛、或奔放的色彩表现手法,形成色彩独有的刺激性和渲染力,勾勒和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也将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予以充分展现。

二、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

美术色彩作为民间民间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因其表现手法众多,而在多领域得以应用和推广,色彩艺术也因此在更广阔的空间的得以展示。而美术色彩之所以能够获得长远发展,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中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强大功能,目前美术色彩主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艺术表现功能和实用功能上,具体分析如下:

1、美术色彩的艺术表现功能

美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无声的色彩语言,是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传递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以色彩语言形式表现多种艺术形态。美术色彩色主要功能就是艺术表现功能,是从精神文化层次上来进行分析的。五彩缤纷的色彩总是能够激发人情感的共鸣,从而引感效应,给人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具有表象意义,形成了艺术表现力。

2、美术色彩的实用功能

根据美术色彩的产生和发展来看,美术色彩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不断地创造、想象过程衍生而来的,由此,其实用功能必然蕴含其中。同时,美术色彩之所以得以传承和发展,关键是其实用功能的影响,该功能使得美术色彩运用下的艺术形式渗透到生活之中,让人们感受美术色彩运用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享受美术色彩所带来的艺术情调,也即装饰效果。

三、美术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

1、美术色彩是不同文化生活形态的有效表达形式。

依据上述分析,美术色彩起源与发展多源于民间艺术,而民间艺术形态多是因为实用目的而去实施和创作,由此,美术色彩必然与特定使其人民的文化生活形态相关联,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及社会分工状态,也展现了人民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憧憬。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民间艺术也得以发展和进步,创造除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如年画、剪纸、刺绣、彩塑、蜡染等民间艺术,都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气息,并被当作传统文化艺术予以传承和发展下来。历史阶段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由此所衍生的美术色彩表达形式、内容和文化内涵就各不相同。

2、美术色彩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美术色彩的审美性是其本质特性,也是其展现艺术形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艺术作品的美感需要美术色彩的渲染和烘托,以加强艺术表现效果,也因为美术色彩的审美性,其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使人产生艺术共鸣,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感。而美术色彩的最先起源来源于人民,实用性是其创造的动力和目的,多数美术色彩的运用灵感也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中对于色彩把握和运用,当然这其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创作理念,如中国结最初的创造就是来源于绳结,是以实用为根本出发点的,但是随着艺术工艺的运用和发展,将其衍变成了一种具有审美效果的艺术作品,由此可知,美术色彩集实用与审美与一体。

3、美术色彩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6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和学习。审美和求知是人类自在的天性,我们对美的事物的偏好是与生俱来的,知识的习得与此同步。求知也是科学研究的源头,因此,审美与求知从一开始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与科学也同样如此。

达芬奇的艺术贡献同时也是科学贡献,他的画作运用人体解剖构造,在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印象派的莫奈、雷诺阿、德加、塞尚等画家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乃至现在的高考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在设计中的RGB三原色也是从科学道路中的三色光摸索演变。上述等等例子可以发现科学和美学有着共同的基础,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们相同的源头就是自然。

精神分析学阐释下的艺术创作

精神分析是人类心理的理论和精神病治疗的体系,在学术方面可定位为精神医学的一种,创始者是弗洛伊德。他发现了潜意识,因此精神分析确立了科学的地位。除此之外,他的俄狄浦斯情结学说对西方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艺术家能够将欲望转化为崇高的艺术形式,并通过此种方式使他人了解自己的幻想,进而“让他们与自己共享快乐”。弗洛伊德解释道:“艺术家首要目的是自我释放;然后随着其作品的广泛传播,其他遭受着类似欲望折磨的人也得以从中获得解脱”。换言之,通过艺术家文学家展示幻想的方式,使存在于无意识的种种快乐与满足有了释放的可能。

许多超现实主义者对弗洛伊德的著作都深有所感,弗洛伊德曾说,当我们清醒头脑麻木之后,潜藏在身上的童心和野性就会活跃起来。正是这样的一种想法让超现实主义者宣布艺术作品不能用清醒不惑的理智来创作。曾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西班牙人达利绘制梦幻图画的实验正是如此,他企图去仿效我们梦境之中的奇异的混乱现象。试图表现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这是自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例如《面部幻影和水果盘》,画面上角的梦幻风景,海湾和波浪,山地和隧道,同时又呈现一个狗头,狗的颈圈又同时是成为跨海的铁路高架桥等等这些海滩上充满神秘莫测的怪形异象正如在梦中一样,部分东西意外清楚地显露出来,而另一些形状则朦胧难辨。画中很多场景是达利居住环境中的一部分,比如像人和动物形态的山石。现实环境中的物体也和光怪陆离的物体一起出现,这和做梦非常相似。并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

除运用精神分析创作的艺术家,如上述的达利之外,二十世纪后半,有研究者企图结合精神分析与艺术,例如借由艺术进行精神病治疗的艺术治疗法。同样的,最初在文学领域尝试的这项方法,立刻广及到艺术领域,在绘画画面中找出潜藏的无意识的艺术史研究陆续出现。例如利用特定事物或身体部位,来找出艺术家的恋物意识,进而解释作品。比如风景画中描绘钟楼或烟囱是代表男性生殖器,而裂缝或洞窟是象征女性生殖器等解释。弗洛伊德之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结构主义为基本,更加有效地发挥作为解释艺术作品的概念。

环境、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学

“生态学”这个想法推测是来自卢梭的“回归自然”的观点。狭义来讲,是生物学的一种,但现在加入社会、文化、经济等观点,主要指整体的自然环境论。一九七二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这些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的消灭,能源的枯竭和人口增长等,使人们对地球环境的污染有了较高的警觉感和危机感。

在艺术方面,也随之意识到生态学的问题。对于在发明、环境设计、建筑等各项领域都开始活跃起来,环境成为设计中必须考虑和重视的概念之一。在设计当中设计师必须考虑环保材料、回收再利用价值等因素来作为创作基础。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各种环保材料的研发,也影响着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人机工程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领域中,已经渐渐抛开以单纯样式为核心的设计,而变为用诚实的态度来研究用户的需要,为使用者设计,因此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

格雷夫斯在《为人民设计》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列举了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实用性,例如设计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同时在设计中针对用户心理的研究也做分析和考虑。早期设计师还利用模型进行用户的生理和心理的测试。

人机工程学和研究用户的心理规律能提高设计的使用功能,也就是有效性。

结论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7

一、理论完整,内容丰富

该书研究理论完整,论述内容丰富详细,通过从什么是设计、设计的分类和范畴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现代设计的理论概念。另外,该书从工业革命前欧洲的设计情况、新古典设计运动、工业革命之前的西方民间产品设计、“维多利亚”和“第二帝国”风格等视角分析了工业革命前的设计,为读者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从现代设计萌发的时代背景和促进因素、英国的设计改革和“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角度提出了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多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多元视角、多元思维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在把握重点学科教学诉求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利用各类途径,探寻多元学科知识与内容,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多元化教学模式也倡导教学创新,通过引入多元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协同成效。

二、重点突出,观点深刻

该书研究重点突出,论述观点深刻全面,通过从“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重要因素、“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特点、“装饰艺术”风格在平面设计上的发展、“装饰艺术”风格的产品设计和著名的设计师等角度进行论述,实现了带装饰的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的完整表述。另外,该书以现代设计思想体系和先驱人物、包豪斯、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起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从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背景和概况、美国工业设计先驱人物、制造业对美国现代设计的影响、美国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推手等角度论述了工业设计兴起的具体内容。在多元教学模式下,通过引入智慧技术、多元育人理念及方法,为最时尚、最流行的设计美学融入课堂,并为学习者塑造更加生动、立体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加深对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与认知,真正实现设计活动的理想成效。与其他实践活动不同,现代设计倡导在遵循设计规则、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呈现个性、灵活的美学特征。因此,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为真正实现设计活动的创新升级提供了现实可能。

三、关注实践,指引未来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8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以2013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操项项目前八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探讨提高混双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途径,为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运动员表现力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表现力

一、艺术表现力在竞技健美操成套中的重要作用

(一)竞技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涵义

《FiG2013-2016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指出:表现力是指一个团队以怎样的方式向裁判与观众展示自己的能力。运动员比赛态度与丰富情感的抒发不仅仅通过面部表情,还可以通过运动员的身体动作,运动员通过表情将展示动作风格和与其他队员相互协调的能力,以及在完成高难度或复杂动作时控制或调整表现力的能力。

(二)成套套路的艺术性分析

艺术性是一种运动员将一套完整成套动作转换成具有艺术性表演的能力。艺术性包含质量、表现力和团队协作三个方面。混合双人操属于多人项目,就要求队员之间之间的“配合”或可触的关系。在维持这种关系的情况下,队员独立或合作完成动作的能力。运动员必须突出团队协作,展示出一个团体不同于个人的优越性,展现出一场单项运动员无法呈现的表演,感染观众及评委。在混合双人操项目中,队员之间的“配合”或可出的关系最为突出的是动力性配合和托举。

(三)混合双人操运动员成套套路的艺术表现力分析

成套动作的创编要因人而异。运动员在个性、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技术、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创编中应充分掌握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并充分挖掘个人的特点和潜能。在创编中尽量发挥运动员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运动员的表演风格相吻合的动作和音乐。

二、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研究

(一)专业技术训练法

专项技术训练是健美操表现力训练的核心部分,没有良好的专项技术,富有激情的音乐、精巧的动作编排或者出众的面部表情,都只是一句空话,无法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运动员在学习训练中应该首先抓身体各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各个部位基本姿态的规范训练,提高身体各部分协调运动的能力和节奏感,塑造优美的姿态,使肌肉得到均衡发展,有效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增强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专项技术训练法是对健美操运动员专业方面的训练,从基础着手全面有效的对运动员进行表现力方面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技术动作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舞蹈训练等几个方面。

(二)专项综合提高法

1.观察法

运动员的表现力是通过外在形式表达出来的,对其感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观察实现的。通过视觉感受,可以对运动员的表现力进行评判。

运动员借助于外部媒介进行直接观察,从中寻找不足,进行修改,以提高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依据实际的条件,通常用录像观察和镜面观察两种观察形式。

2.模仿法

模仿法是指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模仿来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方法,如对于比赛的模仿或特定场景的模仿等。

3.培养法

培养法是指对运动员兴趣爱好、音乐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表现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求同存异创新法

健美操练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用的对象有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围绕实际目标进行多种变化练习。同时,健美操练习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练习者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动作的难度也随之变化和提高。

(四)教练员综合素质提高法

合格的教练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拥有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和精炼的讲解,才能吸引运动员,激起他们的学习和训练的欲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表现力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用以吸引、感染观众和裁判的一种竞技能力,这种竞技能力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智能、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

2.影响混合双人操运动员在健美操比赛中表现力发挥的因素包括运动员因素和教练员因素。其中,运动员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水平、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动作的理解力、面部表情的传达力、技术水平等,教练员因素主要包括自身的修养、成套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选择和教学训练方法等。

3.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的训练方法是专项技术训练法、观察法、培养法、模仿法、创新训练法、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法和教练员综合素质提高法。

(二)建议

艺术表现力是多种因素综合反映的结果,是练习者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运用的表现形式,是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的外在反馈。因此表现力的提高,必须是在运动员自身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来实现的。运动员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艺术表现力。

教练员是培养运动员表现力的工程师。教练员对成套动作的编排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整套动作在裁判员心中的定格。因此,在现代健美操编排中,独特的动作设计,巧妙的技术连接以及精巧、别具一格的造型和个性化的舞蹈风格,乃是教练员们苦心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俊.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历程的知识图谱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13-114.

[2]穆飒.对培养健美操表现力方法的分析[J].科技文汇.2007,(4):75-76.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9

2.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场馆设施建设工作要求和标准的指导意见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场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HubeiprovincialCulturalFacilitiesoffice

3.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场馆设施验收确认办法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场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HubeiprovincialCulturalFacilitiesoffice

4.楚歌乐舞,激情飞场——武汉琴台大剧院设计黄捷,HuangJie

5.琴台大剧院舞台设备综述俞健,胡华,施智燕,YuJian,HuHua,ShiZhiyan

6.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湖北省艺术馆设计陆晓明,张强,LuXiaoming,ZhangQiang

7.关于多功能体育馆建设的几点思考程林,王成林,ChengLin,wangChenglin

8.剧场建设三题周鸿森,ZhouHongsen

9.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部分场馆建筑声学实践体会范国志,FanGuozhi

10.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部分场馆扩声工程实践体会范国志,FanGuozhi

11.谈谈八艺节场馆的舞台灯光建设徐继贤,XuJixian

12.浅谈演出扩声系统设计与调音的艺术效果范新,FanXin

13.浅谈项目管理(代建)工作黄欣,周继伟,HuangXin,ZhouJiwei

14.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新黄杭娟,HuangHangjuan

1.音乐录制时的声场因素对民乐韵味感的影响孟子厚,何穆,佟佳,mengZihou,Hemu,DongJia

2.艺术科技武汉琴台大剧院舞台机械配置概述施智燕,ShiZhiyan

3.浅谈改建后云南大剧院扩声系统韩莹,HanYing

4.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在杭州大剧院多功能可变剧场舞台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高恒伦,刘基顺,苏晋,GaoHenglun,LiuJishun,SuJin

5.艺术奇闻趣事

6.剧院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设计管理重点探讨——以武汉琴台大剧院为例梁晶,LiangJing

7.舞台机械配置原则在天津塘沽大剧院的应用杨鑫湧,YangXinyong

8.浅谈舞台空间的艺术处理王睿,wangRui

9.忆鲁布拉神话——大型水上舞台表演马曙光,maShuguang

10.新型三基色冷光灯在电视演播厅的运用林洪刚,LinHonggang

11."RFiD与图书馆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

12.加拿大罗伊·汤姆森厅李德田,LiDetian

13.浙江省"十五"期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展示(续)童德兴,tongDexing

14.试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刘艳馥,LiuYanfu

15.浅谈舞台技术的发展与戏剧演出阎德瑮,YanDeli

16.信息时代艺术传播的新思考邱国鹏,林梓波,QiuGuopeng,LinZibo

1.音响工程中的线材和接插件陆宏瑶,李国棋,LuHongyao,LiGuoqi

2.浅谈云南大剧院舞台设备系统配置鲍军平,韩莹,瞿昆,BaoJunping,HanYing,QuKun

3.杭州大剧院歌剧院扩声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李志雄,柯建伟,LiZhixiong,Kejianwei

4.消息

5.杭州大剧院多功能可变剧场舞台机械设计与研究缪明志,温庆林,来洪云,miaomingzhi,wenQinglin,LaiHongyun

6.多功能舞台升降台的直顶液压传动应用韩莹,HangYing

7.音响与电声宋效曾,SongXiaozeng

8.新系统新感觉——绍兴电视台630演播室灯光改造体会陶学庆,taoXueqing

9.论电视灯光师的素质培养艺术科技张炜

10.对影视美术中场景建构的一点思考王睿,wangRui

11.艺术奇闻趣事

12.真在内里神动于外——浅谈戏曲演出中动态舞美的运用姚骏,YaoJun

13.美国坦帕湾表演艺术中心李德田,LiDetian

14.浙江省"十五"期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展示(续)童德兴,tongDexing

15.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功用乐敏,Lemin

16.设计约束董建华,朱钟炎,DongJianhua,ZhuZhongyan

1.世界先进舞台工艺概述俞健,尹序源,YuJian,YinXuyuan

2.高度自动化的杭州大剧院歌剧院舞台机械系统德国SBS舞台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3.CCtV1#演播大厅舞台升降机的设计和研究严华锋,张后胜,YanHuafeng,ZhangHousheng

4.应注重概念设计的理论在舞台机械设备设计中的应用娄海峰,LouHaifeng

5.流动舞台车进藏随想洪美芳,Hongmeifang

6.3dsmax与舞台灯光设计效果表现刘明,Liuming

7.镜头结构的长卷舞台——从《孔乙己》看戏曲电视剧的美术设计问题周杰,ZhouJie

8.交错型声带小结刘运墀,LiuYunchi

9.日本爱知县文化艺术中心李德田,LiDetianhHttp://

10.医学著作中的艺术插图科学性研究王凤珍,wangFengzhen

11.数字特技的分析与分类王倍慧,张文俊,袁奕荣,wangBeihui,Zhangwenjun,YuanYirong

12.浙江省"十五"期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展示(续)童德兴,tongDexing

1.世界剧场建设状况概述俞健,YuJian

2."随意控"系列智能环境照明控制系统洪美芳,Hongmeifang

3.谈谈杭州大剧院歌剧院音响系统王福津,wangFujin

4.消息

5.媒体矩阵技术赵耀,曾墩墩,ZhaoYao,ZengDundun

6.艺科奇闻趣事

7.艺术科技代建制在杭州大剧院建设中的应用石晓波,戎素娟,ShiXiaobo,RongSujuan

8.贵阳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验收实例分析乌日乐,陆宏瑶,李国棋,wuRile,LuHongyao,LiGuoqi

9.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文化设计韩葆青,HanBaoqing

10.『草台的灯光配置周新祥,ZhouXinxiang

11.如何做好小剧团的灯光设计工作周新祥,ZhouXinxiang

12.中国香港文化中心李德田,LiDetian

13.浅谈国内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李尊雨,LiZunyu

14.浅谈对声乐表演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的认识查大林,ZhaDalin

15.浙江省"十五"期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展示(续)童德兴,tongDexing

1.中国宫廷音乐和宫廷建筑关系初探冯善勇,莫方朔,盛胜我,FengShanyong,moFangshuo,ShengShengwo

2.新技术在现代剧院的应用倪晓,niXiao

3.完美组合的杭州大剧院舞台机械设备高春梅,来洪云,GaoChunmei,LaiHongyun

4.剧院舞台栅顶的形式及结构韩莹,HanYing

5.在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文化部分会换届选举会议上的讲话林儒忠,LinRuzhong

6.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文化部分会换届选举会议纪要

7.贯彻iSo9001:2000标准要求提高内审质量张鸣,Zhangming

8.谈电视演播室的灯光照度林洪刚,LinHonggang

9.文化科技分会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纪要

10.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李德田,LiDetian

11.嗓音疾病与歌喉保健刘运墀,LiuYunchi

12.元旦庆典乐坛盛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李忠东,LiZhongdong

13.杭州大剧院舞台专用设备国际招标采购实践与探索鲁美霞,Lumeixia

14.浙江省"十五"期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展示(续)童德兴,tongDexing

1.专业舞台与专业汽车的完美结合--金舞台流动舞台表演车詹有根,宋宏,ZhanYougen,SongHong

2.艺科奇闻趣事

3.世界先进水平的舞台设备艺术科技俞健,YuJian

4.浅述有限长度线声源的声辐射孙健,SunJian

5.音响系统中的周边设备--立体声声场处理器严伟,Yanwei

6.灯光音响工程施工技术浅谈章凡为,ZhangFanwei

7.百年布景欲更新--谈充气式造型技术在舞台布景制作中的应用李振江,LiZhenjiang

8.德国美茵茨国家剧院--最现代的舞台机械技术徐奇,XuQi

9.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李德田,LiDetian

10.德国SBS公司新春快报

11.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美术选修课中的应用王凤珍,wangFengzhen

12.浙江省"十五"期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展示(续)童德兴,tongDexing

13.创新和传承,简约与效率--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制作有限公司陆岸,Luan

1.流动的舞台、流动的银幕詹有根,ZhanYougen

2.早期我国会堂的剧场化倾向及其影响卢向东,LuXiangdong

3.弹拨乐团演出声学效果调查孟子厚,赵凤杰,mengZihou,ZhaoFengjie

4.艺科奇闻趣事

5.桥架式后车台转台的设计与研究金美红,王成学,严华锋,Jinmeihong,wangChengxue,YanHuafeng

6.剧场大型桥式车台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定量评估黄星,张琳,彭云涛,王琢,HuangXing,ZhangLin,pengYuntao,wangZhuo

7.十运会开幕式雾效使用案例解析华江,HuaJiang

8.搭建辉煌舞台--记德国SBS舞台技术有限公司

9.浅谈文物藏品管理邵海琴,ShaoHaiqin

10.艺术科技歌唱嗓音矫治的研究刘运墀,LiuYunchi

11.关于琵琶振动方式的研究高瑛,刘艳馥,GaoYing,LiuYanfu

12.中小型会议扩声系统设计探讨杨华祥,YangHuaxiang

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篇10

论文摘要:耀眼绚丽的现代艺术运动对艺术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平面设计也毫不例外的受到其干预而越发显得引人关注。现代艺术运动为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和感性思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语言,本文以平面招贴设计为例阐述现代平面设计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代艺术运动情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必然对艺术产生影响。19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发展和思想意识形态成为刺激现代艺术产生的有利条件。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被学术界称作为现代艺术运动,针对传统艺术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同时也为现代平面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现代招贴是由设计的画面和文字构成的平面设计,好的招贴设计应该有较强的画面欣赏价值和装饰目的。现代招贴设计一路走来越发成熟而富有时代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现代艺术运动的熏陶,充满了现代艺术运动情结。

一、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表现主义情结-隐喻、象征

表现主义是20世纪流行于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艺术流派。其主要特征为注重主观意象和对自我感受的表现,强调对比强烈、厚重粗放的黑白木刻笔触,以及夸张、扭曲、变形的色彩和姿态,不仅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同时抒发了内心情感,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情调、节奏和意境。它为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开创出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招贴艺术的视觉表现力,确立了招贴艺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功能与目的。

二、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立体主义情结-拼贴、组合

1908年,产生于法国的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心思想是对物象作理性解析和综合的再构造。强调对自然物体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寻找可以提取的形;然后分解切割成最单纯的几何形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或点、线、面;最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并重新建立新的形态和结构秩序。从"分析"到"综合",立体主义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观察方法,更加注重对色彩、形式、结构的组织及平衡规律。由于对绘画中的各种元素提出具体的分析,使绘画逐步走向理性的方向,因而历史上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立体主义对于当时的平面设计来说,提供了极好的艺术借鉴,对招贴设计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立体主义对现代平面设计做出了两大贡献。第一,它结合象征、寓意手法,对形体、空间、色彩肌理进行拼贴、综合而组成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段,这就给现代招贴设计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第二,就是它不断地在抽象的画面中加入文字的探索。这种试探给平面招贴设计提出了图文并茂设计的启发,对招贴设计中文字要素的处理手法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从此,这种形式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今天成为人们心中对平面设计固化的认识了。

三、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未来主义情结-自由文字

未来主义运动是20世纪初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场现代主义运动。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同时存在,共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前者们给后者带来了工业化气息和机械的特征。未来主义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速度之美。认为艺术应表现现代机械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运动的音响和四度空间等这些所谓的"现代感受"。毫无疑问地为现代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又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段。在平面设计领域,未来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形成了"自由文字"的设计风格。文字不再是表达内容的工具,而成为了一种视觉元素和符号,类似绘画图形一样的结构组合,它可以自由安排布局不受任何固有原则的限制。这种图即是字、字即是图的图文结合形式,对招贴艺术设计的视觉形式有着强有力的推进和启示意义。这种设计风格现在已成为风尚,在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达达主义情结-蒙太奇式置换、拼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兴起了一种非理性荒谬和怪诞的艺术运动,是一种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名字也起的怪怪的,即"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惟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性的形式来表达对传统艺术、现实世界和疯狂战争的反应。

达达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利用拼贴方法设计版面,利用摄影照片的拼贴方法来创作插图,以及版面编排上无规律化、自由化的处理手法。达达主义对视觉艺术与设计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当代招贴设计中对世界名画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置换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说都是受到达达派的启示和影响而产生的。另外,达达主义根据形、色、质的特点拼贴而制作画面,以及用蒙太奇照相拼贴的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达达主义的这些新型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五、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超现实主义情结-感性、联想思维

192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布莱顿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它标志着欧洲又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诞生了。超现实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文明遭到了极大破坏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的情绪处于虚无主义状态,因此,他们认为所谓真实的表象都是虚伪的,包括传统的文明方式、语言、文字、绘画、设计等也都被认为是虚伪的。这一观点打破了逻辑思维和现实的制约,以感性的联想思维来指导并表达原始创作的冲动和主观意象,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出不可能成立的人为形象和环境,把现实观念与梦境幻觉的本能潜意识结合起来。因此,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形式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平面设计中均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并广为流传。

超现实主义在招贴设计领域的影响是空前的。其特点有二:第一,超现实主义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组合,拼贴出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实事境地,从而传递出一定的信息特征。第二,以写实的形象用荒诞、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组合手法来传达特定信息,更加有效地显示商品的功能和信息。计算机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之后,招贴设计师利用它并结合摄影蒙太奇、装饰漫画、具象、抽象等多种表现手法,更加充分地发挥超现实主义的观念和特征,为现代平面艺术设计领域开辟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现代平面招贴艺术,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上均受到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深刻影响,进而加快了平面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所以,艺术与设计就象硬币的正反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才是艺术与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深圳,1998。

[2]汤义勇:《招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