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9:16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1

善于学习,做工作的有心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们仅靠原有的一点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常常学习,除了按要求参加进修学校安排的学习,网上参加的国培计划,邯郸市继续教育网安排的网上学习,我还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处处进行学习,自我充实。我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向专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向书本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向学生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无私奉献,工作中的多面手

做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教师,学校班级少,教师也少,学校各项工作没有专职人员。我除了教学外,还利用自己的特长,承担了学校的教学设备维护、检修,网络建设和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

教学中,我也从不挑肥拣瘦,几年来,除担任全校信息技术课外,还根据学校需要,担任过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目,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语文2015年中考获全县乡镇中组第五名,物理课在县教研室举行的实验操作比赛中获二等奖,所讲化学课获县优质课三等奖。

用心管理班级,营造爱的班风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利用我住在学校的有利条件,充分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我始终秉承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管理理念,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成长,做他们生活中的知心人。如果说班级管理更需要智慧的话,我要说的是“关心学生成长,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妨是一种更加智慧的管理方法。作为班主任,我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受到同学们及家长的尊重。同时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认可,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的班级年终积分年年名列前茅,学生流失率年年最低,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班级,我也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精心组织教研,做好帮带工作

作为我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学校综合教研组组长,我知道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肩负着向其他教师传授计算机知识,提升各素质教育学科教学水平的作用。因此,我向学校中青年教师积极传授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网络运用,设备维护等相关知识,现在我校教师从资料收集、课件制作到多媒体授课,都能够运用自如。 

我校综合教研组由音、体、美和信息技术四学科的任教教师组成。前几年有的科目还没有专职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学校对这几科也不进行考核,导致这科教学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直接上成了文化课。自我担任教研组长以来,通过严格正规的教研活动,逐渐使教师们认识到了这几科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各科教学也步入了正规。学生在县举行的相关活动、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辛勤工作,换来累累硕果

2018年我被县**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4年我所撰写的教学案例在邯郸市教育局举行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系列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二等奖;2015年中考,我所任语文学科取得县乡镇组第五名;2016在县教育局举行的最美魏州教师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17年在县教育局举行的羽毛球大赛中获优秀教练员称号;同年在县举行的物理实验技能操作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6被县局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先进工作者;同年参加县优质课大赛获三等奖。2014,2015,2016,2017连续四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我所写的论文多次在报刊发表、在各级举行的论文大赛中获奖。

展望明天,谱写更美乐章

回顾过去几年来的教学生涯,虽然自己感到了工作的劳累,但因为有了学生与领导的认可,我又体会到了收获的甜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用下面这句话指引自己的工作:人生的路上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奋斗,成功属于昨天,而昨天已属过去。只有面对明天,不断的超越自我,才能有更辉煌的明天。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满足工作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以往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并无新意,而后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产生了不少新的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思路,但是总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移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要求与特点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目标可以总结为:

1.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方法,建立团队意识。

3.树立学生信息产权意识,让学生能够依法从事信息技术活动。

按照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转移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并且各个学校应该依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

结合大纲来看,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1.保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2.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应当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需求相吻合,能够满足日后职业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学以致用上,不应出现学业完成后却无用武之地的情况。

3.教学内容与形式应当贴近日常生活,并且具备特色鲜明的时代烙印。

4.教学主线应当为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应该体现中等职业教学特色。

5.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提供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不断自主学习,跟随时代进步。

二、可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方法论

随着众多学者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不断研究,诞生了许多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不同的教学思路产生了不同方法各有千秋,虽然目的相似,但是适用范围不尽相同,各个中职院校都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以一种或者多种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完成计算机应用教学任务。下面谨介绍两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思路:

1.行动学习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总理也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职教育重中之重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也是需要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经验来面对复杂问题的课程,因为本质是为了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遇到的千变万化的问题,而行动学习强调的就是“从做中学”、“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遵循这个思路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无疑会增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上的能力。

行动学习教学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它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设计理念是:

a)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

b)知识来源主要从经验、行动以及反思中获得。

c)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养成。

d)教师仅作为学习指导者,体现学生在行动学习中的主体性。

e)计算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具体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大致为首先提出需要面对的问题,然后组建学习小组,该学习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即行为学习的主体。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分别是制定小组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制定的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成果展示与交流以及最后的方案评估与改进,四个步骤组成一个负反馈,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循环中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当一个阶段学习任务完成后,再次对总体进行反思、评价。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意在改变以往计算机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引申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原则性很强:教师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围绕着一个个的分解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会再具体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而后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来激发出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带着疑问开始做任务、完成学习,把握学习主动权。

由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此种学习思路方法非常的适用于计算机教学中,结合计算机应用教学实际,就是设计出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遇到的场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通过这样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场景,最终就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构筑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可以保持在一个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非常的有利于让学生快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升多方面不同的能力,尤其是思考、探索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磨砺中无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但实行此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完美驾驭该方法,一是需要因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异制定不同的任务;二是能够合理分解任务,不能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后还不能构筑起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邹娜.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案例教学方法;应用

一、设计教学案例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有完整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托。在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意分析现阶段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在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的理论案例讲解。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备一定的时间性,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适应现阶段计算机课程专业实践性变强的特点。例如,在讲授photoshop制图软件的内容时,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将车类的名牌标识纳入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进行图案的绘制和修饰,如奥迪的四个圈、捷豹的豹子以及宝马的分割性图标都是良好的教学案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大多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这种案例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最后,还要注意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案例,根据中职学生所能承受的知识范围尽可能地选择富有发散性思维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认知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教学案例库

在完成了系统的教学案例设计工作后,需要制作教学案例库。在案例教学当中,案例是计算机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有趣和富有代表性的案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共鸣。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素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案例库,并且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学案例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生活案例库、理论案例库、时尚案例库等。生活案例库主要由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积累而来,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传授给学生知识;理论案例库主要讲述了课程理论特征的案例,从知识理论层面上阐述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而时尚案例库则是从当下最前沿的时尚要闻中汲取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

在完成案例教学之后,就需要对案例教学的开展、最终取得成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加以弥补。在中职计算机的案例教学当中,需要不断优化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只有中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满足了基本的案例教学要求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案例教学活动。同时,计算机教师还要严格将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在案例教学中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进步性,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案例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成效。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也能充分锻炼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块化项目制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职学校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已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要想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缩短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凭着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历,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不懂重要的理论知识,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厌学;2.繁杂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太表面化,多而不专,博而不精;3.考核形式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实行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职业中专学校还在走学历教育道路,教学过程中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历教育是“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只能培养“门门通样样庸”的人才。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因此,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培养模式上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原则,以“掌握基础,实践为主,增强技能,突出专长”为最终目标。

(二)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模块化教学。

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被十分看好。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直接面向市场,满足社会各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摒弃传统的“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就业意向和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也有利于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模块化知识结构应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层面、专业化行业化领域知识层面两大部分。

1.计算机基础知识层面:体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层面。包括办公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基础语言模块。

2.专业化行业化领域知识层面:体现计算机行业化水平,是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层面。包括程序设计模块、网页设计模块、网络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平面图像处理。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师,每个模块由专人负责,并根据课程的课时数与教学难易安排相应教师,每名计算机教师都参与至少一个模块的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还要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培训。

(三)改革教学方式,实行项目制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上,改传统的“课程制”为“项目制”。

项目制教学方式讲究连贯性,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进行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然后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设计各教学模块的教学流程,落实各流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制教学法以连续完成各个具体项目,逐渐形成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每个具体项目的教学过程都应突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形式而走进机房,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化和视频化教学手段。以每个工作日为单位,具体项目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时间。

(四)改革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传统的“笔试+机试”的考核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项目制教学实践要求首先要将考核内容模块化,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项目考核是项目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每结束一个项目的教学都必须进行过关考核。项目考核要模拟岗位要求,接近实战,以完成实例为主。学生选修完一个模块后,要求进行行业化设计。两年两期学生在修完所选模块后,可根据模块的繁杂程度,要求学生单独或按能力差异组成团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不过关的将不推荐外出实习,不发毕业证。总之,项目制教学实践只有把握好考核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从业能力。

三、总结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只要我们能认清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改革教学观念,实行模块化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机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5

1大数据对中职计算机技术移动学习的价值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大数据技术为行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教育行业的发展来讲,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市场化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教育实效性效果有了显著提升。总结分析大数据在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其产生了三方面的突出价值。

1.1大数据为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实际上是与社会脱节的,这对于职业院校的价值体现十分不利。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实践积极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社会计算机的应用需求现状,可以为更加合理的设置计算机技术课程提供参考。简言之,大数据技术能够准确的分析技术发展以及应用趋势,可以为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使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做到充分的与社会接轨,这样,职业教育的价值发挥会更加的显著。

1.2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尤其是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对其的限制表现的越来月明显,所以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需要做创新。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一方面能够掌握未来计算机人才需要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各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利用实效,基于人才发展方向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析,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可以选择更符合人才发展方向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教学促进来讲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1.3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能够为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优化提供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做教学问题的总结和分析,职业院校以及老师会更加清楚的掌握到教学中比较容易犯得错误,基于数据结果进行错误发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的帮助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实现优化和进步。

2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定不科学

中职院校在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教学时,对于一些非专业性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们掌握住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操作技巧,帮助学生们通过全国计算机的考试,而对于一些非专业的学生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满足就业要求。在这种教学目标之下,很多的学生们往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过关率,而对于一些考试内容进行学习,忽视了对其他计算机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出现了偏差。

2.2基础教材与现实需要的差距较大

经过对当下中职院校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以及大纲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教师们在对教材进行讲解时往往注重于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们对于一些实践应用的培养,这样会造成考试和需求之间的相分离。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注重学生们对于一些应用模块题型的练习,而忽视了对相关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们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些常见的常考的函数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多级列表设置等模块仍是相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由于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内容不能够满足考试所需,很难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2.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对计算机进行教学时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参与热情不高,也无法提高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当下部分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时依然是把课堂的实际任务操作演练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尽管这样能够让学生们了解教材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们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这种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日益的丧失兴趣,尤其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真正的解决实际的问题。

2.4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表现较为明显

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学生们的地位较为被动,教师们不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不仅让学生们的积极性下降,而且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在讲解中也缺乏重点和针对性,这样不仅导致学生们对计算机教学较为反感,而且也不利于提高自己的主观学习性,最终让学生们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依然有限,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提高中职院校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就业。

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移动教学措施分析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定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比较的固定,这对于移动学习来讲十分不利,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就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看,主要有两点:(1)针对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问题,然后由老师基于重点做教学视频的制作。一般来讲,遵循“一个问题一段视频”的原则,这不仅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而且有效的区分了问题的解答,缩短的视频的实践。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能够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进行灵活的在线学习,比如业余时候进行短视频的观看。(2)采用平台联系模式做移动学习。平台联系模式主要指的是老师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构构建具体问题的分析平台,学生能够在移动设备中随时随地的访问平台进行询问和探讨问题,进而解决相应的疑惑。总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做“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并积极的利用当前生活中的数据交流平台和移动网络设备,学生的移动学习效率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的加强。

3.2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移动教学实践的加强

教学方法对具体的教学效果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实践中基于大数据分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移动教学实践的加强现实意义显著。就具体的方法创新来讲,目标表现比较抢眼的方法有两个:

3.2.1采用碎片教育法

所谓的碎片教育法和系统教育法是相对的,这种教育方法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利用课余时间做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具体的分析来看,系统的知识量比较大,需要的学习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学生很难在教学中实现移动学习。碎片教育法将系统性的知识进行肢解,将其拆解为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等进行细小知识点的存储,这样,其可以在生活休息中实现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3.2.2翻转教学法、面对面教学以及在线教学等方法

在网络时代之下,可以借助于网络教学的平台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并且制定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们真正的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教师可以依托于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采取面对面教学或者是在线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这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为移动教学提供资源

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为移动教学提供资源,这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提升来讲现实意义显著。就网络教育平台的具体构建来看,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1)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此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老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资料的共享,学生能够通过平台观看和学习老师共享的资源,这样,学生在课堂之余又多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与渠道。通过平台的利用,学生与老师实现了从课上到课下的对话,知识领悟会更加的深刻,所以学生无论是理论记忆还是技术感受都会有明显的提升。(2)实现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从具体的分析来看,虽然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实现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但是毕竟课程的执行周期较长,所以一些新技术、新内容无法在教材当中另做补充。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作为信息资源补充站,老师以及学校将相关专业的最新消息在平台上,由老师和学生做在线的共享学习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老师的知识范围,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发展信息。简言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有效的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的联动,实现了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相互补充,这对于最终的教学成果提升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

3.4基于移动学习目标做评价和考核

在教育教学中,考核评价对于教学的具体进步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所以为了在移动学习实践中强调对学生的考核,需要基于移动学习目标制定考核体系。从上述分析来看,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实施对移动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所以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部分内容是以网络的方式进行教授的,这种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形成了互补,所以学生只有实现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双重认知,其学习的成绩才会有显著性提升。在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中,为了敦促学生积极的参与移动学习,可以将网络教学的内容在考核中做更大比例的设置,这样,基于考核评价可以确定学生具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基于教学实践反馈的相关内容,学校和老师再做具体的课程调整,课程实施的具体价值和目标会更加显著。总之,基于移动学习目标做评价和考核体系的设定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4总结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好的参考,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积极的利用大数据。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对于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过于固定,不符合移动大环境,因此积极的分析移动学习的突出现实意义,并针对目前的教育教学问题做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移动学习分析和讨论,这能够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和生活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董琰.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66-67.

[2]柳甲荣.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02):210-211.

[3]潘期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04):143-144.

[4]张建生.试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策略[J].才智,2016(33):73-74.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6

1、研究背景

高职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其目标,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的应用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服务,是高职教育的热门专业。目前,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跟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学的模式、内容、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从而来不断培养我国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与职业教育有着很深的渊源,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工程来作为研究对象,由授课老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和师范,随后由分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从而最终达到完成项目,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目的。采用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的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2、研究意义

通过对高职实践性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管理化教学,能够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将高职的教育理论与项目管理化的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更好的丰富了高职教学的方法和理论,能够促进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同时,还能够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角色的转变,不断的促进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从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的人才,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项目管理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出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内涵、流程和注意事项

1、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管理化教学是在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或者是项目的教学,是将传统的知识转化为通过生产实践等实际项目,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一个教学项目活动。项目管理化教学适合当前高职实践性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和条理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探索和彼此间的合作,来完成一个指定的项目,从而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法相问题、解决问题和采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项目管理化的教学过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在解决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通过知识和实践的桥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间的无缝结合。

2、项目管理化教学的流程

高职的计算机课程有着十分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教学和学习的目的。目前,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中采用项目管理化的教学方法比较普遍。项目管理化教学要遵循着相应的流程,其流程如下:确立项目的任务———制定出整个项目的计划———项目计划的实施———评估检查。其中,项目的任务可以是由教师来进行提出,并且要经过学生的讨论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项目的计划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制定,但是要经过教师的审核,而项目的计划实施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最后,还需要教师对项目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自我评估。

3、项目管理化教学注意事项

对于高职实践性计算机课程的项目管理化教学,还需要有着一些注意事项。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是人人都要进行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注重结果,更加的注重项目完成的过程。在项目管理化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项目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计算机课程的项目管理化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一个合适的项目,要综合考虑到所确立项目的多方面因素,如项目要包含所在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尽可能多的融合其余学科的内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制定项目的难易程度;所制定的项目要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等。其次,授课教师要能够给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能够介绍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准备资料;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新知识和难题,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在项目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引导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问题。再次,人为的设置一定的障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人为的设置一些疑难障碍,从而进一步的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激发出他们的潜力,通过深入分析和仔细思考来解决问题。最后,及时有效的开展项目评估活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的开展项目的评估活动,对项目进行及时的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的发生自己的优缺点,要多角度的考核学生的设计,力争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同等的重要,进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中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十分适合采用项目管理化的教学方法,我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项目教学可以广泛的应用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之中,如平面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站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基础等多种编程语言。通过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了利用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措施,从而为众多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项目

项目管理化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其基础是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项目的选择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要能够与所学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与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和设计项目,要设定好项目目标,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像灯塔一样来指引着学生向着项目的目标不断前进。问题的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确保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要综合的考虑所需资源等。对于项目的选择,最好是授课教师所熟悉的并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来选择具体的项目,最后经过教师的审核。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针对计算机的工程项目开发,往往是有着一个严格的生命周期的,要想确保项目的成功,必然少不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授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来制定出项目的计划,特别要注意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方面来进行严格把关。项目的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项目的选择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要按照计算机课程的项目生命周期来制定项目计划,由专人负责总体规划、编程、测试、功能模块、进度和资料的查询等,要计划好项目完成的时间,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按照项目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确保项目的成功。

3、项目的实施和控制

项目的实施是整个项目管理化教学的主体,主要分为项目的导入、实施和整合。教师在课堂讲解新内容之前,往往会通过说课的形式来讲解项目的基本要求、实施安排、组织安排和评价的标准等。通过案例来讲解项目的基本任务和关联知识,给予学生方向性和框架上的指导和规范等,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监督,避免违规现象的发生。当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意外时,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进行引导和援助。教师要给予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全程的接受教师的监督,防止出现学生应付现象的发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4、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项目成果不仅包括项目实施完成的最终成果,还包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相应的记录资料等。最终成果可以是计算机的源程序、Flas、设计作品、研究报告等。最终成果是项目完成的展示,在其评价中所占权重较高,学生要高度重视最终成果,在最终成果上要分工明确,充分合作,在内容和形式要保证符合项目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的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记录资料。项目成果的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客观评价,其所解决的问题是解决项目如何运行和及项目运行的效果如何。项目成果的评价一般采用表现评价和档案袋方面进行评价,在整个项目实施之前,授课教师要制定出比较细化的项目评价标准和方法,并且要力争让学生了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在各个阶段进行项目评价证据的收集和制作,同时根据自我表现来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最后由相应的专家和教师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

5、项目的总结和提高

项目在实施之后,需要有着相应的总结,只有不断的进行总结,才能够不断的积累经验。学生要根据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自身的感受和项目成果等来总结项目是否顺利完成,如何更好的提高和改进项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在项目中的综合表现等总结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且针对项目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来不断的改进和总结经验,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

6、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多种教学策略

计算机只是一种应用工具,无法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只是一种应用技能的掌握。衡量高职计算机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标准,是看会不会干,而不是知不知道。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通过计算机来验证所学,而高职所采用的项目管理化教学是将教学的内容设计为一个项目,通过采用解决项目的形式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项目管理化教学往往有着多种的教学方式,如理论课、上机课、竞赛课、毕业设计课、阶段和综合项目科等。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世界。

四、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问题措施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工具,用人单位考量高职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它也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必修课。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就承担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重任。但是随着高职教学的发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它无疑使计算机实验室环境、设备及计算机实验教师跟不上计算机专业发展,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发展。

一、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及实验设备的投入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由计算机实验室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计算机实验室在此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高校的公共资源,也是计算机实验发展的坚强后盾。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计算机实验教学许多问题就凸显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从管理制度上看,现行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和二级教学单位管理体制严重脱节,形成了一元制体系和多元制体系之间的矛盾,使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脱离了教学实际,进而实验设备资源的管理与效能评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这些矛盾既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也不利于计算机科研活动的进行,更不利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从设备的投入上看,许多高职院校也存在不少问题。因为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合并中专或在自己中专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为此他们教学资金,教学效果都会不同程度落后于同等的大专院校。如许多高职院校院被淘汰、报废的计算机设备逐年增加,学生扩招数目也逐年增加,但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增加及改善却很缓慢,这无疑造成计算机实验室不能满足计算机学科教学。即使许多高职院校添置学校实验室设备,但是由于观念的偏差,他们只在乎购置贵重、大型的专业仪器设备,以便提升自己院校的教研形象,而忽略了基础教学的仪器设备的投资,这无疑限制了学生计算机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2、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与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师资薄弱、设备短缺,即使有些院校经过努力,实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离高职教学的规范化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它们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出现两张皮现象,教学内容关联度不够,实验教学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项目陈旧、老化,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占的比例比较大,教学手段、环节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实验教学得整体要求,阻碍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步伐。

3、计算机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存在问题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从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计算机实验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也显得格外重要。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队伍分为结构实验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员三支队伍。他们在不同层面承担着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任。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计算机实验室人才的建设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总量不足,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高层次教学人才匮乏,低学历、低职称的实验教师。另一方面,计算机实验室人员的地位和归属得不到准确的定位。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编制、岗位模糊不清,实验人员的待遇偏低,由此造成一些多年从事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骨干教师转为理论教师,而新引进的教师也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即使呆在实验室工作,也是迫不得已。由于他们不会安心呆在实验室,会尽量采取各种办法转出来。这些都造成了计算机实验教师“倒流”现象。在计算机实验室教师缺少的情况下,实验技术人员甚至实验管理人员都去承担主要的计算机的实验教学任务,既造成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又导致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出现问题。

二、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思路

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我们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显著,以便参考、指导,希望它也能给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注入新机。

1、理顺管理关系,加强制度建设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对计算机实验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不外乎二种,一种是学校统一管理的一级管理模式,另一种是由学校和学校的二级学院共同管理的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为了强化全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全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并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调配得管理模式。系或二级学院只负责计算机实验的教学任务,并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究竟采取哪种管理模式,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采取校系(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比较合理,因为它可以把计算机专业教师和计算机实验室教师巧妙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把计算机实验教学推向全校公共教学。为了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有效管理,我们还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详细地规定校、系(二级学院)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职责,计算机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改造方案的组织和实施程序;实验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等制度建设。这将从原来靠各自的经验进行管理,变成学校的统一管理,整合教学资源,使多种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强化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深化计算机实验室内涵建设,加快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速度。根据高教学实践及教学理论,我们发现只有从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我们才能深化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进而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整体教学水平。

1)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型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很强有动手能力。我们要根据计算机学科培养目标、实验能力的总体要求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制定学校合理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是教学任务的再现,但仔细研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两大特点,为此它们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计算机实验教师难以将授课的理论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校及社会需求特点选定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内容。在内容组织上,我们要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来选择教学内容。同时,我们也必须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如对学生实验教学学习考核,我们可以采用“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实验成绩+限时上机考试”三部分组成。在平时作业中,我们要围绕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内容,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研究开发”三种类型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统一上机时,我们要时常鼓励学生在每次上实验实训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总结上机的收获和不足,并从上机实验报告中评定出上机成绩。针对传统考试出题的低效性和非智能化问题,我们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出计算机实验教学考试系统。这种系统可按照“实验课程――知识点结构”或“实验课程――章节”来组织试题库。实验老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抽取试题库中的试题,这样增加了考试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有效弥补了传统实验考试系统的不足。

2)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不断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拓宽计算机教学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及能力,使计算机教育更加人型化。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中学阶段学过计算机课程,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进行文字编辑、上网以及收发邮件;而有的学生来自偏远山村,他们对计算机十分陌生,更不要说使用计算机了。不同的水平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通过共同任务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为了我们提供很好的尝试。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实验课分为: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以某一任务为核心展开一些操作、动手活动。“任务驱动”教学就是以实验实训为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就是通过教师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拟订、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达到“学以致用”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以“任务”引路,引导学生边学边练,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同在一个目标,在同一目标下,学生进行“任务”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

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主要是围绕实验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以实验计划、大纲制定的原则、要求和质量为依据,检查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以便了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摸索出以下合理的措施,以便同行指导、参考:建立计算机实验听课制度;建立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和常规信息采集制度;建立计算机实验听课制度;定期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对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评估等。

3、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人员配备、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没有一支精湛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实验室教师队伍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教师三类,我们通过一些政策、措施从结构数量等方面对计算机实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打造一支专业业务强,教学严谨的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在优化组合实验室队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及政策。一是实行严格的聘任制。通过严格、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可以对计算机实验室人员定员、定岗、定职责,并以此为契机重点抓好实验教师队伍和高级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努力使实验教师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二是实行人才的校内校外流动,鼓励计算机实验教学老师与专业理论老师双向流动,采取灵活的机制吸引校内校外高水平的教师到实验室工作。三是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在职人员的岗位进修和培训。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升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四是奖励计算机实验技术的优秀教学和科研成果。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一些奖项,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并建立计算机实验人员考评办法,按照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和聘任。通过以上办法,努力使计算机实验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总之,高职的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是培养操作型、应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也在不同层面担负着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任。我们只有认真探究计算机实验教学,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恒.对本院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07.6

[2]吕文志等.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06.6

[3]黎新南等.加强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5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11-02

1引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但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有自己的主见,但学习的自信心差;对未来的就业与现在的学习目标有感性的看法,但缺少理性的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传统精英式的“先说后做、光说不做”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高职学生,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学生尚未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如很多学生还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排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滞后。高职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备性,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性的教学课件,理论讲授过多,多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方法。

3)实验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多简单按照教材设计实验,有些题目缺乏实用性和综合性,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内容的控制性差;学生上机任务不够明确,没有探索空间,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强。

4)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3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教育必须开展以实验为先导的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步骤设计和实验文档组织等诸方面的考虑和安排,我们尝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了主要用于实验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通过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部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见表1),包括可供选择的14个实验和1个实验总结。每个实验中都包含背景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关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教师通过实验总结,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验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信息表示与计算机病毒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常用软件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计算机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实验2:windowsXp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及文件系统、windowsXp的控制面板与附件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windowsXp的基本概念,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文件及文件系统,掌握文件管理方法;掌握windowsXp控制面板的作用以及附件的功能;通过实例,掌握桌面的设置方法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Vista。

实验3: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其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组成;掌握ip地址和域名系统;通过实例,掌握文件夹共享的设置方法,掌握ie浏览器、outlookexpress电子邮件、Google搜索引擎以及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万兆局域网技术以及Google公司的发展情况。

实验4:字处理软件word2003。包括word2003的基本操作、表格和图文混排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word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视图概念;掌握表格处理;掌握艺术字的处理;通过实例,掌握word2003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和排版技术,掌握绘制图形和图文混排,通过资料阅读,了解word之父西蒙尼及microsoftofficeword2007中的新功能。

实验5: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包括excel2003的基本操作、图表和数据管理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excel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管理;掌握数据格式化;通过实例,掌握excel2003中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图表化;掌握用数据清单管理数据;通过资料阅读,了解XmL和microsoftofficeexcel2007的特点。

实验6: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包括p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设计及演示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owerpoint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掌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掌握动画、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等的设置方法;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的设置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07的新界面。

实验7: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3。包括用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网站的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Frontpage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了解站点的流程;通过实例,掌握制作个人网页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通过iiS服务器站点的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影响世界的15个网站。

实验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总结。全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顾所有实验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概括、评价和总结,以巩固通过实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和技术。

各个实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以搜索更早的实验来帮助解决。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师生通过“实验总结”和“教师评价”部分,交流对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4结束语

高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说、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认知困难,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苏,王文.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西安,2005)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4-198.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5-0195-01

1任务驱动法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1任务驱动法的含义: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将教学的任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线来进行,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任务,来把握知识的重点。

1.2任务驱动法的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任务进行制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并对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以教学任务为主线,就是在进行教学时,将教学的任务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和教师按照教学任务进行交流与探索[1]。

2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1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整体比较低,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中职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实际特点考虑进去,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教师对计算机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除了要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特点考虑进去,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前的生活实际,将教学任务设计的趣味性体现出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其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兴趣,并自觉的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办公软件word2010这一软件时,由于中职院校是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主,因此,在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应当考虑这一软件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要学会文字的录入和基本的排版与操作。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在选择任务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的需求;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对教学任务做如下设计:首先,将自己喜欢的人或明星的资料录入到新建文档当中;其次,对所录入文档的段落的字体按照自己喜欢的格式进行排版,并将排版的步骤记录在纸上。

2.2对学生进行分步骤的规范性操作演示:在对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的操作演示与学生练习的阶段。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对比较差。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前,进行规范的操作与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也可以避免出现迷茫,不熟悉操作乱操作的现象。比如,Frontpage2002是相对比较难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学生不仅要学会操作,也要将Frontpage2002的理论知识学会。教师在进行Frontpage2002教学时,要将Frontpage2002的理论重点抓住,结合当前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分析。在理论讲完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要进行一些操作与演示,如果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教师分步骤讲述,让学生按步骤进行操作,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理论付诸到实践操作当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

2.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师在进行任务设置和任务分配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职院校中,往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差距也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分配的过程中,要将这一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进行分组教学的方式。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均衡的分组,将教学任务落实到组内的每一个学生当中,促使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合作[2]。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对于表现好的那一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奖励与表扬,对与表现不太好的小组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查找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进行ppt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是每组的学生的制作出精品的ppt,并进行全班的投票选择出制作最好的小组。在对组内的学生进行具体任务分配的过程中,可以让学习稍微好一些的学生查找素材,让学习差的一些学生进行操作,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协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协作和相互竞争的方式不仅学会了ppt的制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4在教学任务结束后,要对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与评价: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要该节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总结。对这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串讲,将学生这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比如,在ppt教学中,要评比出做的组好的小组,并进行全班的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对学生在做ppt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与示范,防止学生出现同类的现象。对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课后总结与评价,能够发现课堂中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

3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满足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特点,这一方法将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以及实用性。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法为中职院校培养操作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宦培莉.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118.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出路只有联系企业,将企业的需求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专业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最近几年,很多中职院校对物流专业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都在不断探索之中,究竟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才能满足我国目前和将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呢?本人经过多年从事计算机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探索,依据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情况,我认为如何使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有效使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演-练-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我校的物流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如下:

我校中职物流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两大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职业道德、法律、数学、英语、写作、书法、就业心理教育。二是技术理论课,包括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会计基础、礼仪沟通、财务软件、商品学。专业课:物流法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备、市场调查、企业参观实习。

目前,我校的中职毕业生在河南长通、豫新、万里、金辉等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工作岗位主要有:1.财务部整理统计单据、催收货款。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4.客户服务。

以上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太复杂,易操作,但要求细心、专业。

针对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采取专业知识层层推进,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训练方法,有效地利用“演-练-评”三步走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素质、特点的学生,培养其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

学生毕业实习时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每分钟打字速度要在50字以上,物流系统专业知识扎实、全面。下面针对各岗位中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法加以说明:

1.财务部整理单据、催收货款。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软件》,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基础》,课堂老师讲解会计知识,学生课下演练《会计案例实训模拟题》,老师进一步讲解实训题,让学生在情景案例中掌握财务知识。第二学期学习《会计软件》,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老师再评价总结,最终使学生熟练使用电子财务软件,达到会使用计算机整理物流出入库等单据、催收货款的能力要求。

2.信息部输入电脑单据。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及物流系统知识,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基础》,老师讲演,学生上机练习,主要是打字、五笔字型的学习,第二学期学习《办公软件》,主要学习微软的oFFiCe软件,如:排版软件word、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本岗位要求学生打字要使用五笔,打字速度必须在每分钟60字以上,工作要细心、专注,老师在讲课时需注意这一点,加以点评和总结。

3.物流总部或分理处开具电脑单据进行收、发货。

本岗位的重点课程是《物流法规》、《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前两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要记住重点法规,《物流信息系统》老师则利用“演练评”模式教学,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物流信息软件,熟悉物流流程中收发货的程序,老师进行讲评总结收发货中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开具收发货单据。

4.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