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9:28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1

论文摘要:通过汇雅风尚住宅小区设计的具体实例,分析了设计中对人居环境的高健康度和高舒适度的思考,从总体环境到单体设计,提出了从面到点,从总体环境到单体的逐步论述方法,进行了理论到实际设计的具体应用,达到了舒适宜居的环境效果,解决了工程设计中一些具体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设计与人息息相关的居住建筑,设计者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环境、心理环境和环境安全几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人文思想,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充分融合,创造人居环境的高健康度和高舒适度。

1、工程概况

汇雅风尚住宅小区位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总用地为2.77186hm2,住宅用地1.116hm2,公建用地0.523hm2,道路用地0.524hm2,公共用地0.598hm2。总建筑面积146100m2,地上建筑面积114946m2,住宅建筑套净密度1271套/hm2,住宅面积毛密度36938m2/hm2,住宅面积净密度91740m2/hm2,绿地率40%,汽车位总数683辆。

商业用地指标:用地面积7172.60m2,总建筑面积53148m2,地上建筑面积43035m2,地下建筑面积10113m2,基底面积2895.06m2,容积率6,建筑密度40.36%。

住宅用地指标:用地面积20546m2,总建筑面积92952m2,地上建筑面积71977m2,地下建筑面积21041m2,基底面积3203.58m2,容积率3.5,建筑密度15.53%。

2、总图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2.1适合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总图环境设计中,注重了绿色生态住宅的理念的设计,充分利用环境,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使居住者无论在身体上、精神上都完全处于良好的舒适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本着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节约能源;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相结合的生态住宅来进行设计。

以人为本设计宜居的绿色生态住宅环境时,注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定位中,小区南北各有一个出人口与市政道路相连,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注意住宅楼的朝向和风向,使住宅区形成自然风道与生态绿化环境;同时考虑到建筑单体和群体与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注意阳光对环境及住宅日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景观环境用地,使小区绿化率达到400},使之成为景观生态场地,并且绿地中景观设计运用了水景来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小气候,并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达到真正具有生态效果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2.2和谐交往的心理环境

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楼前绿地到庭院绿地,按“公共一半公共一半私有”空间格局,在居住小区中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景观带,形成居民户外活动的领域,并经过精心布置绿色植物、花坛、座凳、雕塑等环境小品,及可供老人和儿童休闲游戏的场地和设施。楼前绿地可称为半公共领域,也是院落空间的延伸,是便于居民闲暇散步休息、儿童游戏的场所。而中心绿地不仅可以设有小区雕塑的主题小品,还可以提供老年人和儿童休闲的设施。

2.3安全健康的环境要素

小区实行智能化管理,设有电子监控系统,对讲系统等高科技手段,24h的小区警卫巡视,小区的出人口设有智能化系统等一系列安全措施。在小区设计上也考虑了卫生环境的安全性,如设有集中收集处理存放的垃圾清运站,并设有独立出人口,与小区道路环境,住宅楼相对的分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公共设施及楼房空间的开关等,用声控方式,以减少人流触摸交叉感染病毒的危险。小区还安装了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对讲与防盗门控、住户报警、巡更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以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控、车辆出人与停车管理,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重要设备的监控管理。

3、单体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3.1在住宅单体设计中有关空间的舒适度

居住空间不是越大越好。在设计中考虑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所居住的环境,居住的空间是有一种最基本的要求的。住宅的舒适度就是一种居住者的心理感受,太过大的空间环境,会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因而要考虑居住建筑的私密性。汇雅风尚住宅小区单体房间设计如图1所示。

住宅的舒适度要重点考虑住宅空间尺度对人的居住环境的心理感受。在住宅设计中还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增加更多方便合理的使用功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而设计要准确的把握空间尺度,提高住宅空间的舒适度。

住宅设备管井集中设置在公共走道内,便于设备的维修安装检查等,使设备管尽量减少在户内的穿人和维修检查等方面造成的不便,充分改善了户内的居住空间环境。

3.2生态环保设计

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小到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到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而是每个建筑师要认真思考的。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照明灯均采用节能型的灯具,如太阳能灯具。绿地浇灌系统为节水节能型的喷灌系统。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材料均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如,涂料,底漆,密封胶等。建筑的节能:墙体均采用挤塑板外墙保温,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玻璃均为中空玻璃,人口做门斗等措施。建独立的垃圾清运站,集中处理小区居民每日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有害污染并有垃圾回收等有效的利用。

3.3安全健康设计

单体建筑实行智能化管理,设有电子监控系统,对讲系统,住户报警及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等安全防范系统。

公共设施如开关等,用声控方式,以减少人流触摸交叉感染病毒。楼里不设垃圾井道等措施减少污染。

住宅单体设计中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而且也在设计上注意户内的卫生防疫功能。通过设计尽可能切断病菌的传播渠道,避免公共空间交叉传染的可能性,改善居室内空气自然净化条件。

3.4住宅的无障碍设计

在小区整体环境景观道路设计中,我们考虑了盲道,在地上的车位中设计了无障碍车位。在配套建筑的设计中,设有无障碍厕所等。在单体设计中,楼体的出人口设计了无障碍坡道,人口平台的宽度均考虑了轮椅车的回转距离。设计了无障碍的住宅套型,套型内的设计中均考虑了轮椅车在户内各个区域的回转距离,转动半径和活动空间。卧室,起居室到厨房,卫生间的通道尺寸和洞口宽度,在卫生间等室内增加设计了扶手,握杆等一些方便老年人,残障人使用的设施。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住宅;规划;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样,城市居民对其所居住的住宅小区和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我们国家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更好的居住环境质量意味着更高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也意味着我们要注重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前的规划设计工作,切实解决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整个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水平和居住环境质量,实现科学合理的住宅规划工作,满足当代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过于单调

就当代的城市住宅小区来说,多为楼宇密集且人口密度极大的高层小区。在常见的住宅小区中,很大一部分小区内空闲用地是用来做小区绿化工作的,也是提高我们当今城市居住需要的必然要求和准备。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住宅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是极其单调且低质量的,还有一些小区因为建筑密度过大而使得绿地面积过小,缺少了本应该存在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规划。另外,在我们进行住宅小区前期规划的时候,会因为利益的需要而将建筑用地内原有的河流、树木等进行了移除,严重破坏了小区内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小区整体的规划质量。

1.2小区居民活动空间有限

在当代城市的居住生活中,居民不仅对居住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居住环境空间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更多的城市居民在要求居住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要求小区内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日常的运动需要和公共活动需要。但是,在我们实际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最大程度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小区内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的需要,让人们不能拥有安全且舒适的公共活动场所,只能在小区内的部分人行道和水泥路上进行活动。就现代城市居民小区住宅规划来说,这种极为有限的活动空间极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人们的改进。

1.3商业环境混乱

对每一个城市住宅小区来说,商业区的存在都是不可避免且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住宅小区的商业规划往往是随意的,有着极大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在很多小区中,牙科诊所、课后辅导班、家庭旅馆、按摩院等商业场所肆意的分布在小区的各个方位,不仅影响着居民正常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居民的居住安全和居住环境。尽管我们的城管部门和小区物业也极力的在对其进行管理,但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城市住宅小区商业环境的规划工作十分必要。

2.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重视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质量

在城市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小区的选择,其环境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当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时候,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应该有相应的提高和改善。因此,我们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应该重视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前期规划小区住宅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小区用地的原有风貌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来进行小区建设,在保证住宅小区原有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住宅小区的文化底蕴。当我们合理科学的提高了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的时候,我们的住宅小区也自然的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2.2建立合理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

对于现代城市的住宅小区来说,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影响小区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小区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住宅小区未来的发展计划。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要重视城市住宅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小区居民的预期需要来建立合理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满足当代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活动需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整体文化修养,更大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当我们住宅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之后,我们也就更好的可以弥补城市功能的不足,更能完善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也能扩大我们的整体经济收益。

2.3科学化规划住宅小区各区域

在我们进行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其实应该做好住宅小区各区域的规划工作。特别是住宅小区商业区的规划设计。就一个城市住宅小区而言,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最大程度的方便居民的生活。因此,我们要科学化的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工作,科学化的规划设计住宅小区内的各个区域和各个领域,将方便人们的生活作为我们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需求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整个城市住宅小区整体质量的提高,也提高我们城市住宅小区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结语

就当今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我们当今城市的发展水平来看,我们的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是一个十分必要也十分基础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整体的规划水平的提高和整个住宅小区居住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更注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合乎当代城市居民的居住标准和居住要求,更能满足当代城市居民的当代要求。对于上述我们所思考的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的面对这些问题并入手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住宅小区的合理科学规划。

作者:赵辉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城乡规划研究院

参考文献: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3

住宅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对家庭需要进行满足而必须构筑的空间,它在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不断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在住宅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卫生、安全、保温、隔热”的基本要求,逐渐转变为对舒适居住条件的追求,更加注重套型的合理化、面积的合理化、朝向的良好化、居住环境的适人性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等,住宅的建设由“人适应房”的模式向“房适应人”的模式发生着转变,从对生存空间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谓适居性,也就是“可居住性”,主要是指某环境能否满足人类居住要求的属性,其本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强调环境能够支持和适应居住者的交往活动、日常生活等,实现对主体多方位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可以称为住宅适居性。

所谓住宅的适居性主要涉及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心理、生态、城市美学、环境等多种领域,其在城市的住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适居性的评价标准对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居住质量和经济技术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其表征能够对城市在现阶段的住宅发展水平和居住需求的变化进行客观反映。住宅适居性主要是在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中,人们的居住活动和社会、自然、经济、政策因素进行相互作用的重要反映,是住宅功能的一种组织形式、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环境的改造方式、土地的利用方式、经济的消费方式等。能够对城市住宅适居性产生影响的主要政策性因素是土地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住房的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其中经济因素因为关系到购买、开发、维护等住宅经济问题,房地产商为了满足市场经济规律而对住宅的开发理念加以调整,从而对市场需求加以满足,居住者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来购买相应的住宅,从而对住宅的适居性产生影响。而社会因素则主要包括居住观念、家庭结构等内容,其中家庭结构的变更和组成对住宅的功能产生着重要影响,人们在居住观念上的变化能够促进住宅的不断创新。环境因素则主要分为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为建筑提供相应的气候环境,如湿度、温度、日照、风等,人文因素则包括人文环境和社区环境等。

二、我国当前寒地高层住宅适居性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合理的规划选址,而且社区中没有齐全的配套设备

城市的总体规划是指住宅建设附近的环境,从本质上和总体上来看其对居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成片的高层住宅开发使得很多建设活动与城市的中心区相距很长,没有对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建设,如果没有满足社区生活的相关服务配套,那么就不能对高档社区中居民基本需求进行满足。

2.环境建设得不到重视,邻里之间没有交往的场所

住宅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邻里交往、户外活动的场所,在现阶段它成为很多高层住宅楼盘中的一个关键销售卖点。然而因为受到设计定位、业主投资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已经进行使用的高层住宅在外部环境方面做得很不令人满意,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交通干扰、在环境的设计方面十分粗糙、对观赏性的重视程度超过实用性、没有足够的绿化环境。

3.改变了社区的微小气候,物理环境越来越不舒适

高层住宅会改变城市的局部气候环境,从而引起城市整体物理环境的微小变化。在寒地的气候条件下,确保居民生活能够不断提高物理舒适性,是建筑设计必须面临的问题。高层风具有极强性,导致人们没法在外部环境中进行驻足、朝向不好以及相互之间的遮挡使得日照时间变短、竖向管道如电梯等带来一定的环境噪音。

三、提高寒地高层住宅适居性的主要对策

1.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和整体性的社区建设满足高层住宅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总体背景。所以在进行布局规划、建设选址、绿化配置、交通组织、设施配套等内容的建设时应进行全面综合、理性系统、适度超前的思考,来从根本上对社区的适居水平加以保证。同时,这应对市民文化、社会经济、生活模式等相关领域加以基础性的研究和利用。

2.确保景观设计的适宜性

对景观进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居民康乐怡情、休闲交往的生活需要。相反,一些开发商为了满足销售的需要和维护城市的形象,在对高层住宅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加以考虑,所以出现了高投资、不适用的情况,导致居住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在高层住宅建筑的环境设计应将适居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3.确保交通设计的室内性

因为寒地住宅建筑的室外交通通常会由于路面防滑、气候寒冷等原因而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所以交通设计的室内化在当前条件下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设计寒地高层建筑时可以考虑设置封闭的通廊,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的发挥,以此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提高住宅的适居性。

4.确保套型设计的精密性

我国有很多的高层住宅属于安居性的中小户型,建筑师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提出了很多的对策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住宅使用面积的效益。所以套型设计应确保其精密性,在精密化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对局部加以错层的手法来不断增添室内空间中的趣味性。

5.确保装饰设计的人性化

家居生活中的品味和品质与室内环境中的装饰有着重要的关系,当今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潮流就是人性化,其也是提高寒地高层住宅适居性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对寒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应将温暖的感理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付本臣,张珊珊.改善高层建筑适居性的设计策略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96.

[2]陈岚.高层居住环境行为心理与设计策略研究[n].重庆大学研究生论文,2003,(12).

[3]杨惠琴.雷劲松.城市高层住宅居住环境与社会心理调查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9).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4

关键词孤岛;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创新

目前,孤岛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干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已经对居住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目前已建成的朝阳一村、协作一村、丰收村,其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火柴盒”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缺乏时代感。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括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区。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清雅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入胜之意。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术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正好满足现在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启迪的。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孤岛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再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廓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廓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如孤岛协作二区、朝阳三村,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现在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括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健身,就好像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5

1.1设计要求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居民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除了要满足使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还要能够反映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职业习惯。但是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加设计或者设计效果与设想差距较大的问题。

1.2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和谐。由于分工的不同,室内设计人员与建筑设计人员沟通很少,这就导致了室内设计和装修时出现很多需要破坏原建筑的情况,不仅缩短了建筑寿命,还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1.3过度装修现象严重。过度装饰造成装饰没有空间或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室内空气循环不良等情况的发生。而使用空调等设备进行人工调节,又浪费了资源,还会影响整个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2、绿色住宅的室内设计要点分析

绿色住宅的室内设计要坚持室内设计与室外环境和谐统一,并以减量、循环再利用为原则,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重点,整个设计过程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在绿色住宅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室内物力环境的和谐,还要重点关注居住者心理的需求和感受。具体的室内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要点:

2.1以绿色、人本理念作为设计前提。绿色住宅的室内设计首先要以绿色设计为基本的设计理念,整个过程都要贯彻环保的理念。绿色住宅的设计要尊重自然,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环保材料,合理安排室内的空间,使用自然通风,这样能够显著增强住宅的实用性。除此之外,绿色住宅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整个设计要以人为本,即充分考虑居住者的使用习惯、心理状态等情况,尤其是要考虑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感受,这一类居民对生活的环境敏感度较高。设计人员要以人为本,将设计理念和居住者的习惯结合起来,创造真正意义的绿色住宅。

2.2材料选择是住宅设计的重要内容。室内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各种装饰材料和室内设置材料。材料的选择对住宅的各项环保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室内住宅装饰时采用的装饰材料都具有较强的污染性,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绿色住宅的设计中环保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设计者和建造者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要应用可再生利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相关政府部门要研发新的装饰环保材料,例如无毒壁纸和无毒涂料的使用,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除此之外,家具也是住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家具会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所以绿色住宅的室内设计要特别留意对家具的筛选。家具购买时要充分了解用料和制作工艺,根据喜好选择样式精美、安全环保的家具,保证住宅室内的清洁,最大程度降低家具对居住者造成的危害。

2.3合理应用各种先进的绿色科技。绿色住宅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绿色技术,现在比较成熟的科技包括如下几种:

2.3.1生态绿化技术。生态绿化主要指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使用各种绿色的植物来消除各种甲醛、细菌等室内污染物,从而保证住宅环境的环保健康。

2.3.2循环技术。绿色住宅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降低能源的浪费程度。因此,绿色住宅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循环和节约技术,例如,吸热玻璃、节能灯具、保温墙体等,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2.3.3使用洁净能源。清洁能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太阳能能源。因此,住宅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太阳能的使用,例如使用太阳能加热、照明等,从而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作用。

2.4住宅建设和室内设计要和谐统一。通常情况下室内设计是继建筑物完成之后才进行施工的,而绿色住宅要求各方面的设计都要和谐统一,注重环保。因此,室内设计和住宅建设的人员要进行时时的沟通,确保室内设计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防止后期室内设计时进行大规模二次改造的情况发生。

3、结论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建筑布局协调

一、引言

优美的住宅小区环境营建是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个成功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环境中各项功能的合理设置,而且要做到以人为本,与整个建筑布局达到协调一致。如今,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升到了小康水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这是广人群众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本文主要以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布局的协调性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住宅小区环境建设中,人是其中的主体,一切设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在住宅小区环境的营建中,首先是生态结构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小区环境要能给人—种富有生机、精神焕发的内质与外美,即“生态美”,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的体现;再有就是营造小区环境可以有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应结合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社区文化,形成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人居环境,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融洽和谐的关系。在住宅小区环境建设中,景观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新建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不能少于30%。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使其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让景观设计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添上一臂之力。

三、如何使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布局达到协调性

改革三十几年来,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居民的住宅开始走向市场化,各地精美典雅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大规模出现,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也开始日新月异,满足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环境品质需求。在住宅小区环境中,景观设计也是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如果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布局不协调,是很难吸引人们的眼光的。那么,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如如何与建筑布局达到协调性呢?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水景

在住宅小区设置水景,不只是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满足人们视觉美的享受,还能使人们在身心上产生舒适、宁静的感觉。水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在住宅小区内设置水景,一定要与住宅小区的建筑风格相统一。在自然式小区中,水景的布置要以地形为依据,低洼处可掘土为塘,由高处设置蜿蜒而下的流水道;而在居民较多的小区内,水的布置要规模较小,水景应布置在主建筑物附近。另外,设置水景时还要确定用水种类(地下水、自来水、雨水等),确认是否需要安装过滤装置等。

(二)石景

石是住宅小区建筑与自然环境空间紧密联系的一种中介,也是住宅小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园林中有“无园不石”之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适当设置石景必不可少。在设置石景时,要注意这么几个原则:①假山的设计,必须先行测量,依据地形制成模型,再行建造;②模仿自然山岳,外形不可违背自然法则原理;③石景设置应该有适当的变化;④大型假山,可设置山谷、峭壁、道路、石阶、涵洞等,同时应注意排水的设置。

(三)雕塑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可以反映社会时代的形象。所以,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安排一定数量的雕塑十分必要。雕塑设置应该在住宅小区入口、广场、花坛中心,或结合水池、儿童游戏场,布置在以树丛为背景的草坪和绿地等焦点之处。设置雕塑的体积、高度与形式要与所设的空间特性、大小、尺度相适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在雕塑四周,还可以设石柱、栏杆,或绕以铁链作为装饰。

总之,要促使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布局达成协调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水景、石景、雕塑等,设计师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多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海宁.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J].科技信息,2009(20).

[2]曲传刚,方晓伟.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J].企业导报,2009(09).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7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使我国的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给住宅设计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契机。进入21世纪,住宅设计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同时又迈向注重“质量”,注重“环境”的发展阶段。住宅设计由于其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情况、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等的制约会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但舒适、和谐、经济、安全、健康、有益、节能、低耗是人们普遍的居住心理需求,也是住宅设计所应遵循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只有切实把握住住宅建筑设计的脉搏,瞄准未来设计方向,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居住生活水平和社会多种需求的新世纪住宅。

一、合理的建筑规划是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确保居住者舒适健康的前提

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在于小区的规划,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延续。居住环境包括交通、日照、绿化、噪音、防治、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调配。

1.交通组织

首先是道路网的布局,由主要公路到次要道路乃至把小区住宅隔成一个小组团地段的道路网。除满足住宅群体的交通需要外,道路是把住宅本身和相应于住宅的绿化、小品、公共设施组织起来的重要工具之一。道路按等级布置较为明晰,道路的等级应明确区分出车型道、步行道及绿地小道,尽量减少车辆在院落之间通行,以减少噪音与环境不安全因素。

2.日照间距

住宅群的布局应能保证每栋建筑物的日照间距。日照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对儿童身体发育有着重要影响,现在仍有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建筑容积率,减少房间间距使得住户无法满足日照要求,这是国家新制定的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条文所不允许的,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房间日照以不少于1h为标准,满足这一要求也就基本解决了日照和自然通风的要求。

3.小区绿化

绿化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条件,居住区各种绿化布置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小区绿化以绿色植物为主体,提供居民户外休闲室内观赏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绿色空间,小区绿化环境具有释放氧气、杀菌除尘、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减少噪音、隔热、防风以及美化环境、创造四季景异的环境景观,具有调节居民心理等综合功能。住宅小区绿化率应保证在35%以上,集中绿化和分散绿化相结合,乔、灌木草皮花卉合理搭配,并以乔木为主,大力推广屋顶、阳台、盆栽绿化和墙面垂直绿化。利用部分空间配以花草、水池、座椅、游戏设施等形成“老人天地”及少儿乐园、居民休息的空间。

4.噪音防治

住房环境设计要注重噪声的防治,噪声的危害正提高到环境保护的范畴来加以研究,合理地组织居住区内交通,明确各级道路的分工,尽量不造成人或车辆随意穿越居住区的机会,对居住区中一些主要噪声源,如学校、临路的商店、饭店等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该与住宅群有一定的间隔和距离。尽量缩小它们对住宅的噪声影响。

5.社区服务

随着住宅建设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理、生活功能的住宅要求,而是提出了更多的心理需求,社区服务应运而生,社区服务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除提供保安、卫生、水、暖、电、气等基本生活保障服务外,还有其它完善的服务机构,如幼儿园、学校、敬老院、公共娱乐场所、商店等,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让居民真正感受到方便、舒适、安全。

6.居住环境

如果说住宅设计是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那么,反过来美好的居住环境亦能发挥精神功能的作用。优良的居住环境,居民会感到自豪,而且能够自觉维护,也是住宅设计新追求的美好居住环境与创造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一致的体现。

二、完善的住宅使用功能和室内居住环境是确保居住者舒适健康的基础

人是住宅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们的室内外生活和工作需求,创造有人情味的物质人文环境。住宅的平面布置、户型设计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其居住性、舒适性、休闲性、多样性的需求,并以提高人的居住质量为根本目的,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要求。

1.户型设计

为适应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类型、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要,可以提供不同面积标准、不同平面布置的住宅,并能使住宅的平面布置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食寝分离和居寝分离,使家庭人员在生活中互不干扰。经调查,一般两室一厅的户型宜控制在75㎡~85㎡左右,三室一厅的户型宜控制在90㎡~120㎡左右,四室两厅的户型宜控制在120㎡~150㎡左右。

2.起居厅

家庭生活以起居厅、卧室、厨卫为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关系,以起居厅为中心的公共圈是家庭集中活动及会客的场所。公共圈的活动是活跃而隐蔽要求不高的集中活动,要求有较宽敞的空间,尽量减少起居空间内开门数,避免人流穿越,提高居住功能的合理性。

3.卧室

以卧室为中心的个人圈是家庭成员各自睡眠的场所。个人圈的活动要求安静和隐蔽的活动,要求宁静而室内采光通风良好的环境,卧室部分可以因家庭人口结构的不同分别设置,一个私密性好、舒适宁静的卧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4.厨房、餐厅、卫生间

厨卫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室内居住环境。配套设备及各种管线集中,它们的质量、定位、定型是设计的关键。厨房依顺序安排洗、切、烧流程,配置电饭煲、微波炉、消毒柜等相应设备,废气、油烟通过抽气罩及通风道排除,并合理安排餐桌、冰箱位置。卫生间设计将洗浴分开,互不影响,同时应有固定洗衣机的位置,卫生间的门避免直接开向起居厅,卫生间要设置通风道排除异味,同时直接通风采光。

5.交通组织

户内交通是用于联系户内各房间的交通空间,交通部分的设计往往对住宅使用有很大影响,住宅类型的差别主要取决于交通组织的特点,好的设计往往把交通部分的面积尽可能紧凑,合理组织各个空间的联系,以扩大居住部分和辅助部分的使用面积。

6.室内环境

近年来,室内环境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室内空气污染,辐射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无害、环保、绿色”的意识渗透到家庭环境装修的设计中,在建筑装修材料的选择上、防止电磁波对人体的侵害上,居室的合理设计、布局美观大方、家具配备整齐、色彩柔和自然上都越来越慎重。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8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现代社会住宅小区的建设设计已逐渐开始追求从量到质的改变,居民用户开始越加注重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程度和住宅质量等相应因素。因此,建筑师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特征等不同条件来建造出受人们欢迎的良好居住环境,同时在建设设计过程中要及时解决设计存在的问题,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提高新技术、创造新理念,来提高现代住宅的科技含量。

1.对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遵循原则的探讨

1.1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追求人性化的设计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时展的主题,因此,从多方面的设计去综合考虑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成为了设计住宅小区的基本要求。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满足人们艺术审美需求是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的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设计,我们更应该时刻遵循以人为根本、为人而设计的规划设计理念。

1.2住宅小区的设计要有安全防卫的标准

如今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安全因素是居民用户非常关心的重点问题,安全因素主要需要考虑住宅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还要注重住宅院落空间的强化任务,加强居民之间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除此之外规划设计需注重小区内部交通道路的合理铺设,主干道规划设计要减少我国现阶段小区经常出现的交通混杂的现象,提高小区的安全系数。因此,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多方面考虑小区内部的安全性因素,保证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是优秀建筑的重要基础。

1.3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要保证有完善的服务设施

可以看到,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健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居民在选择居住环境时看重的主要条件。居民的平常的户外运动依靠小区的服务设施完成,因此建设具有完善服务设施的住宅小区已成为当今规划设计小区的重要原则。小区的服务设施向小区居民普遍开放,并为大多数居民共同使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将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小区人口的数量和年龄层级进行配置,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其配建规模和布局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因此,注重住宅小区的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建造具有完善体制住宅小区的重要条件。

2.当今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阶段的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较为单调

因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品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小区居住环境的品质的高低。所以,注重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建设设计人员因各方面的条件因素限制,往往设计建造的住宅区的周边生态环境无法满足居民用户的生活要求,小区的空间环境比较单调,并且有些住宅小区建筑密度比较大,严重影响了舒适程度和其他有利因素。有些小区绿地面积虽然很多,但在景观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居住环境的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使小区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遭到了破坏,引发了生态环境不平衡的现象出现。

2.2住宅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由于当代一些建设要求的需要,在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很多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了随时可以通过机动车的小区道路,这样虽然对小区内的物质流通有很大的方便,也方便了有车用户的日常出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日常的生活中,一些噪声和汽车的尾气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不利因素不仅对他们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造成了影响,还对他们的小区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2.3住宅小区普遍存在配套商业化的现象

现在住宅小区配套设施普遍包含了学校、幼儿园、老年人活动站等一系列公益性场所,这些公益性设施有效保证了居民用户的各项生活要求。由于建设这些设施的开发商以赢利为目的,使这些公益性设施过于商业化。

3.对提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水平方法的探讨

3.1住宅设计过程中将小区与环境完美结合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即是一个物质化的生活环境,也是一个社会化环境。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在规划居住小区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为此在规划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建设环境达到完美融合。一个有个性、有创新的住宅小区不仅能给开发商和投资者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注重居住环境的建设,让人们身居斗室也能享受到空间的开阔和自然的清新是当今规划设计的要点。如何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居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愉悦,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可以在布置手法上,将高层住宅和底层住宅合理配置以达到有效利用空间和美化小区的整体效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各组团之间以绿地和低层建筑隔开,将居住小区设计成一片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统一的整体。在规划中要始终结合绿化布置的要求,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从而使居民可以看到绿色优美的环境,整体上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3.2合理建设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和住宅的车库设施

小区道路是住宅内部决定交通条件好坏的重要因素,合理设置小区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将行人和行车的道路合理分配开,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也方便有车用户的出行。小区的规划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地下车库的设计,让车辆尽量进入地下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车库做为存放各种车辆的场地,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车库的整体设计,车库的设计既要保证车库功能也要保证车库内部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一层楼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各层之间在疏散楼梯间处和楼梯间前室处设置防火门,在各层之间的车道上设置防火卷帘门。如果那一层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则需设置为多个防火分区,各防火分区之间可用防火卷帘门进行分隔。在这里,所有防火卷帘门都是在不同的防火分区之间起防火分隔作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地下车库的车道出入口处设计安装有防火卷帘门,车库的车道出入口直接连通室外,火灾时有必要把车库与室外分隔开吗?本人觉得,此处防火卷帘门属于画蛇添足,应直接取消。

3.3规划设计要建立合理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并体现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智能化建筑已经普遍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包括对各户居民的水表和电表以及煤气表进行集抄,还包括小区网络的建立、安防(包括周界、监控、消防、防盗报警、煤气泄漏报警、紧急情况报警等)的建立、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及背景音乐、车库管理等内容,智能化管理中心通常作为小区的指挥中枢,极大的方便了小区内的管理,让更多的居民体会到科技为生活居住带来的各种便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空间会越来越大。

4.结语

住宅小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其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秩序和安定,它映衬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目标。合理、科学的规划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对于现阶段我国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多少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人员应及时修正自身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综合住宅各方面设计因素,优化并完善设计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空间,使人们都能居住在一个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王其钧,城市规划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于居住环境对于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要求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更能体现居住者多方面的需求。这就对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的若干问题,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一、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鉴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进,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其新特点和新需求,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区能满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谐发展,既要考虑近期建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以适应居民的远期发展需要。

3、生态环保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最大限度地使居民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将生态、环保和节能思想贯穿到建筑环境中。

4、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充分地挖掘地方特色,综合考虑小区内的物质因素,注重小区内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绿化、道路、小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满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居住小区各项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配置,合理组织小区居民室外休息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在住宅类型的选择上,居住小区规划要适合当地特点,使住宅设计合理、造多样、舒适美观。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中,规模、分布方式做到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布点适当,与住宅联系方便。

2、规划要满足卫生要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即为居民创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无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

3、规划要满足安全要求。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

4、规划要力求经济。居住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造价并节约城市用地,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降低小区的能耗。

5、规划要尽可能的美观。居住小区规划要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美观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居民在解决了住房问题之后对住区环境美观的要求愈加强烈。因而住宅小区应结合地形地势特点及小区城市环境,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小区规划中除了要求设计者注重住宅与公共建筑单体的设计外,更应充分考虑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各类绿化的配置设计以及小区外观色彩的和谐统一,从而塑造优美的居住小区整体形象。同时防灾、地震人防等方面应有较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小区居住环境,以合理的住宅院落空间布局为居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6、交通布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合理组织,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交通安全系数。特别是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应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声的目的。

三、居住小区空间布局的规划要求

1、公共空间的规划。公共空间的规划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2、半公共空间的规划。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3、半私用空间的规划。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善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

4、私用空间的规划。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四、居住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

住宅小区规划应注重社会服务环境的规划,在规划中注重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

文化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要尽量布置在小区组团的中部,满足服务半径要求,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为垃圾集中收集方式来收集,最后由中转站来处理。使垃圾在收集、运输中减少垃圾的外遗,杜绝垃圾污染的扩散。

五、小区发展的展望与创新

住宅人居环境设计篇10

关键词:高层住宅区;环境设计;可防卫性

有家调查公司对几个大城市的数万户居民发出调查题目:“如今选房子最担心什么”?结果选择“安全”的达到56.2%,高居榜首。可见,人们对住房安全的关心程度。而高层住宅作为现在大城市的主要住房建筑,由于其自身许多方面都与传统低、多层住宅存在较大差异,它的安全防卫问题十分突出,住在高层住宅的居民不得不把自己锁在防盗门内。尽管造成高层住宅区犯罪的原因复杂,但设计师仍可以从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着手,为加强高层住宅区的安全防卫出贡献一份力量。

一可防卫理论

住宅区的可防卫性设计研究是在行为/环境心理学、犯罪学、环境预防理论等相关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简·雅各布首先提出了城市规划与安全防卫的关系。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是居民可以自然监视的区域,比如,居民通过窗户可以观察到的街道是相对安全的,反之由于街道太宽而导致居民看不到的街道是不安全的。不久,纽曼提出了“可防卫空间”的理论,此理论包含领域、监视、意象和环境四大方面。纽曼认为,可防卫空间作为一种居住环境的模式,是能对罪犯加以防卫的社会组织在物质上的表现形式,居住区的设计应有助于抑制犯罪。

我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以及福建客家土楼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内聚性和封闭性,具备很自然的可防卫性。这样的空间配置以突出的内向亲和性和外向排他性,使身在其中的居民对该空间环境有责任感和认同感,由此而珍视所居住的空间。可防卫性的核心就在于有防卫能力的社区组织的建立,设计师的职责之一就在于通过合理的空间环境的设计来引导建立这种组织。

二从可防卫角度看当前中国高层住宅区设计中的问题

高层住宅是指7层或檐高20米以上的住宅。城市居民在享受高层住宅带来的节地、高绿化率等优点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防卫的问题。高层住宅区,由于缺乏科学的人口和规模的界定,无法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组织单位。据调查发现:人在交往过程中,三百人左右的规模是构成一个交往小群体的上限。而高层住宅区一般大大超过了这个范围,而且,在高层生活的老人和孩子因上下不便,双职工要日日上班,更很难建立和发展良好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彼此不熟识致使对自己所在的区域缺乏控制力,把犯罪分子当成邻居的事时有发生。这样住宅区里难以形成内聚的社会组织,难以建立居民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住宅区的可防卫性自然就薄弱了。

高层住宅区的散点式布局很难从建筑形式上围合空间,楼里楼外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面积的公共或半公共领域,居民对这些区域的控制力最弱,也最易形成犯罪目标。加之,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大,公共空间容纳的人流量大、人员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暂,使用者在使用时间段上没有规律,且住宅公共空间的各种使用行为混杂在一起而缺乏明确界限,居民对危险的敏感度也会降低。高层住宅的复杂形体形成的死角,在公共空间中往往缺乏明确的使用功能,它们有的太过于狭窄,采光性差,有的则被滥用。这类空间不仅对人没有吸引力,还易使人们厌恶排斥的心理,本应作为闲聚的活动场所逐渐沦为消极空间,让人没有安全感。

三高层住宅区可防卫性形成机制的探讨

科学界定邻里规模。住宅区的邻里规模与居住空间的犯罪发生概率具有一定联系,过大的邻里单元将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一般的高层住宅区的规模都超过了正常的空间认知尺度,住宅区中的住户之间没办法互相认识。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居民的正常认知尺度,对大空间进行再分割,细化为小的邻里单位。这样小的尺度易提高居民间的熟识度,增强社区凝聚力,间接也形成了住宅区的自然监视。注重住宅区边界设计。明确的有秩序的边界有利于居民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的形成。高层住宅的散点式布局很难从建筑形式上形成边界,这时应利用适宜的绿化、小品等软隔断对建筑内外不同功能空间的界限进行优化,明晰空间功能,保持各种空间的使用互不干扰,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居民驻足停留,使空间“物尽其用”,又能避免人流交叉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增强住宅区的视线通达性,促成自然监视形成。在高层住宅区里,一些高大繁密的植物、围合式的封闭空间都可能为犯罪提高便利,对于身形较小的儿童,甚至连停放的汽车也可能成为遮挡的屏障。因此,要严格控制绿化、休闲设施的尺度,尽量避免障碍物遮挡。此外,提高道路的可见性和住宅区的照明质量也能使住宅区得到有效的监视。减少空间死角。在无法避免死角出现时,可对其环境进行改造,赋予一定的使用功能,或使用绿化来美化空间环境,使该空间传达出“有人在使用”的讯息。居民的宅前也需要预留一定空间。据调查,很多居民愿意在宅前进行交流、休憩,而多数居住区设计都忽略了这一点,仅在宅前设置道路和单一的绿化。因此,在设计时关注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使用要求,营造人性化公共空间,对提高住宅区的可防卫性也有帮助。

此外,整洁有序的环境能传递出“此社区管理规范,不宜作案”的信息。因此加强环境的监管,经常进行环境维护,也是有效防止犯罪、提升空间可防卫性的方法。

四结语

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有一定的引导性,好的住宅环境带给人心理和生理双重的安全保证。设计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设计阶段是维护安全的引导性阶段,利用科学的设计提高层住宅区的可防卫性,同时,这也是环境设计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