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28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高校;教学评估;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5-0128-02

高校教学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实行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判定一所高校是否合格以及选定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评估实践中,评估专家除了实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地检查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三个层次共7个一级指标和1个特色项目,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其中大部分指标都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来佐证。可以说,收集齐全完整、整理科学规范的档案材料在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校档案在高校教学评估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学校活动的真实记录。高校档案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步增加积累,成为学校发展的历史凭证,详细真实地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历史全貌。高校档案这一原生特性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同样,高校档案也是教学评估的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高校水平评估的结果。

1.1档案是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高校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学的主要信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为了保证学校评估工作的客观真实,必须充分依赖学校档案材料,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材料是搞好教学评估的基础。无论评估工作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都将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才能形成对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否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档案是评估专家作出符合实际评价的依据

评估专家进校考察除了实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外,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听自评报告,看评估材料,系统地审阅原始档案材料,了解学校各项的工作发展过程,从而做出客观评价,在所有评估指标体系支撑材料中,最能打动评估专家的是原始档案材料,而后补材料以及缺少原始档案支撑的评估指标体系报告,即使写得再多、再好也显得空洞、乏力,因此,评估工作中最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就是大量翔实的档案。2007年12月我校首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在这次评估中,评估专家主要是通过系统查阅大量的原始档案材料来收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了解各项工作的发展状况,借此对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1.3档案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凭证

学校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了解过去、总结现在、预测未来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具有凭证和查考作用。例如,评估专家在听取我校特色项目汇报时,对其中我校办学精神“以恩来精神办学”提出一些疑问,根据档案馆提供的原始档案材料,工作人员向评估专家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2高校教学评估中凸显出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尽管档案材料在学校评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接受验收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教学档案不够完整、档案收集不到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不到位、档案管理缺乏创新意识等,其实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这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并不被重视的工作却在关系学校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档案管理意识仍然薄弱

在教学评估中,大部分高校都是在接到教育部参加评估的通知后,才着手收集整理评估工作所需的各类档案材料的。在材料准备过程中,很多高校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倾注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但部分工作由于当时没有全面、及时的记录或材料记录零星、分散,导致拿不出过硬的凭证实据来证明自己,为了迎接评估,不得已再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新整理补充材料,以致给人以虚假证据的印象。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2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

由于评估所需的材料和同校档案管理所要求归档的范围不相一致,所以档案管理中所收集的材料对评估所需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加之平时对一些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使材料的质量与评估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1)必要的教学档案材料缺项较为严重。如各科试卷的分析报告、部分实验报告没有存盘。原因是管理人员频繁更换,没有及时做好交接工作,使一部门材料人为流失,有些材料缺乏连续性。有些实验室一直对学生开放,但是评估时却发现没有开放记录等佐证材料。学生论文、学生作业、试卷报告等没有任课教师的批改痕迹,又存在材料丢失等现象。(2)档案材料中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如部分统计表格式和内容不统一,相同内容的表格,前后名称不一致,有些职能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没有文件形成日期和加盖公章;有些材料的纸张大小和字体格式不统一,不符合公文的基本要求;有些材料中提到的数据,前后不一致;交叉部门上报的数据分析由于统一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失真,直接影响了评估的结果。

2.3档案材料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工作在高校中心工作中处于相对边缘化地位,与学校其他领域比较,管理手段明显落后,目前仍以手工管理为主,计算机为辅,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中急剧增长的档案信息的存储需要,更无法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快捷检索与利用的要求。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3.1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档案意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抓住本科教学评估的良好契机,广泛开展档案法规、意识、内容等的宣传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更多地了解档案、关心档案,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他们形成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增强与其他部门的双向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逐步理顺内部关系,使档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也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3.2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档案工作目标责任制。高校档案工作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来抓,力度远远不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挂靠于学校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部不在同一级别,平时要求完成收集归档任务时就经常出现职能部门不听,教学院系、部不信的状况,造成工作难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对高校档案工作应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管理制度。要将这个制度落实到位,必须建立档案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高校主管领导是档案工作一级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院系部负责人是二级责任人,各单位兼职档案人员是具体执行人,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使高校档案工作形成一种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查的良好机制。

(2)制定统一的评估档案归档范围和实施细则。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由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和1项特色项目组成。这些指标和观测点只指明了内涵,至于外延所包括的内容则需要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由于现有的高校档案归档范围不能满足教学评估的需要,因而各高校有必要联合教学、评估、档案等部门,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档案归档范围和细则。在高校各门类档案中,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核心和主体,因而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细则的制定应成为重点,只有清楚界定评估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和内容,才能做到科学归档,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电子信息,这些电子信息的归档管理将会更好地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的要求。所以,要强化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电子信息归档意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校园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学校档案馆(室)及各职能部门,尤其是教务、科技、人事、学生工作等部门,应当尽快建设较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计算机管理对档案著录和自动标引工作参与度,实现档案计算机检索与编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档案信息管理同办公自动化管理融为一体,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服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任世宏,白晶.高校档案管理实践探索[J].黑龙江档案,2008(2):11.

[2]倪慧敏.高校评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探索[J].档案学研究,2006(5):23-24.

[3]马玉杰.本科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6(6):19.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2

关键词:教学评估,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在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展开,如新建专业合格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士点授权评估、科研评估、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学

校治安综合治理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

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教学档案完整、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全貌,是高校教育改革和

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信息依据,其教学评估的结果与学校教学档案是否齐全、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评估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高校评估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同时高校评估的结果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而档案材料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高校评估一方面依靠高校档案,另一方面高校评估又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完善和发展,所以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1、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教育评估工作能进一步优化和充实馆藏。

在“迎评创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准备提供给专家审查的评估材料,因为它是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载体,是专家了解学校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求准备的材

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接受评估的高校全面地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形成系统的材料提供专家查阅。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和资料,结合他们进驻学校实地

考察的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估结论。高校评估工作,无论评估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只有这些材料,才能

客观、公正、全面地估计评价高校工作,否则,评估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

同时评估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为了迎接教学评估,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收集和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的热潮。。许多老教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

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学校等,大量搜集本校的教学评价材料,并将收集到的杰出校友资

料等重要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存档保存。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等,是原始档案材料中没有的,属于档案编研的成果。

2、教育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档案意识,是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评估是全校范围的档案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档案作用的宣传。在准备评估的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员工,任何一位参与准备材料的教职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如

果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显得空洞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配合档案室开展收集

工作,主动地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的个性化的鲜活材料归档保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的良好互动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进行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是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发挥档案作用的强大动力。。通过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促进建立

良好的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加强学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档案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3、教学评估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不再依赖于资本的存量,而更多地依赖于对优化科技信息的创造、

收集、传输、存贮、处理、加工、应用和再生产能力。档案资源作为信息开发利用已被现代社会所公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既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与广泛的评估范围则更需要依赖于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

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质量,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在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受了教学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选择,即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4、教学评估是对档案管理的检验和推进,促进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渐显现出来。在这一

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必将面临和接受国内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检验和选择,为使我国高等

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政府将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作为基础和依据的档案能否满足评估的要求,这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选择。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二、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学评建工作实践,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些单位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收集评估材料时才发现自己虽然在过去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在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同时也存在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全面记录或没有及时记录或虽有记录但不规范。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都有教学检查措施。例如领导听课,有的听课记录没有及时收集整理,过后就丢失了;又如学生考试档案中无考场记录和评分标准,有的试卷档案因为保管场地或条件限制造成管理不善而缺失。

2、教学档案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管理权限及义务有待进一步明晰。要使平时收集的材料真正成为日后查考利用的案卷,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整理与分类。

3、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中共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在44个观测点中,与教学院(系)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档案密切相关的就有35个,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许多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学习不够,对教学工作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或者不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那么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反映某一教学过程的材料收集不全,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材料的收集,或对教学档案内容不明确,分类不合理,整理档案时文件的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写不明确,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宽严不一,档案材料不规范,纸张无统一规格,大小不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因此评估工作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密切关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利用档案,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不仅引起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对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全员性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了归档范围,提高了存档、用档意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工作纳人院教学工作计划,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高校档案部门对院级档案工作应加强考评和业务指导。

2、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分管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学部门专兼职档案员等组成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确定教学档案的内容、保存的范围和期限,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院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成立校综合档案室,指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全校档案的综合管理,各科室明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形成一个以档案室为中心的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3、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便利了教学档案归档、管理、检索等工作。计算机可以实现档案的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等常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档案的利用,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教学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综上所述,高校评估与教学档案工作关系密不可分,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缩影,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评估工作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学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教学档案信息更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把重要的教学档案信息编制成专题材料,并通过档案网页、校园网及其相关网络丰富信息量,把存放的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利用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方便、快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

为扩大信息编研的范围,加深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度,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协作,实现分散的信息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充分整合,建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如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论著数据库的构建,教务部门承担试题库、电子课件、学籍异动等教学专题库的建设任务,等等。同时,充分利用整理好的评估材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便捷途径。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评估;档案工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高职院校评估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息式的综合性评估。高职院校评估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在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评估过程中,专家除了到学校实地了解情况之外,对各种原始的佐证材料的调阅和审核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见,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是高职院校评估的基础性工作。

一、高职院校的评估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1.档案工作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实际评估过程中,需要通过收集各类档案材料来佐证和支撑相关的评估要素。评估专家根据所掌握的档案材料等信息资料,进行逐一对比核查,再经过科学分析,得出最终结论。评估工作中的佐证材料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学校提供的各类档案,档案资料的优劣直接与最终的评估结果的优劣相挂钩。因此,评估需要档案材料的有力支撑,档案工作是评估工作的基础性活动,离开档案工作,评估就成为无本之木。

2.高职院校评估工作推动档案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高职评估工作最终目的不是评估,而是通过评估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科学而高效,推动着高等院校管理手段的完善以及管理的科学化,同样,对档案工作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评估中所参照的评估体系是相对科学和完善的,在专家审阅各类档案材料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档案工作中的不足,科学的评估体系也为以后的档案工作提供了标准和参考,推动档案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同时,评估过程中对调阅材料的时效性要求,也对档案整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评估中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薄弱。高职院校日常工作中,档案工作不受重视,各类工作档案、教学档案等存在记录不完善、记录分散等问题。最终导致在评估过程中,对部分评估指标拿不出证据来证明。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在评估前搞突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新补充各类材料,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严重背离了高职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本意。

2.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制度的建设是任何管理工作科学进行的首要条件,档案工作同样也不例外。部分高职院校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只注重国家规定范围内材料的收集,对教学档案收集范围的设置过于狭窄,无法满足评估指标体系中所需要的支撑材料。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在档案制度的建设和规范过程中,应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评估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及管理细则。

3.档案信息化水平不能适应评估工作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领域也踏上了信息化的道路。档案信息化突出了档案信息的重要性,重视档案的内容而非档案实体,有利于发掘档案更大的价值。在高职评估工作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少数甚至还停留在手工编制目录的现象,最终导致不能够真实、系统、全面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给评估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4.档案工作人员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相关档案管理学习背景,专业素质低,知识结构单一,很少接受专业的训练,还有的都是兼职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不科学,管理混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评估工作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

三、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积极宣传,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每一个档案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意识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高职师生重视档案工作,提高档案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教学档案和工作档案的整理和积累,以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得到最准确的原始档案,提高档案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特色的高职院校档案制度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够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并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制度保障。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各项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由于没有制度约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去整理教学档案,导致在评估到来时,相关档案不完整甚至弄虚作假。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应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工作计划,纳入到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到单位职工的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中。

3.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纸质档案占据大量存储空间,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存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同时纸质档案也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探索档案管理方式的多元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拥有先进的查询功能,完善的电子化档案目录使档案查询工作事半功倍,如果在高职院校评估工作中,辅助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也会使评估工作高效进行。另外,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为将来挖掘海量档案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信息和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培训,培养精通业务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员的培训与业务指导是提升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兼职档案员肩负着收集学院档案的重要使命,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档案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兼职档案员的培训,不仅要培训操作的基本知识,更要从理论的高度让各兼职人员认识到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4

【关键词】专升本;支撑材料;档案建设

从中世纪大学创办以来,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将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民办高职高专学校主要通过社会力量办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引导,这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求升本,于是就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专升本的热潮[1]。

教育部对民办专科学校升本评估工作非常重视,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教发[2004]2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发[2006]18号)等通知,使民办专升本评估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专升本的前提是对学校的办学水平、硬件和软件进行评估,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力量、管理水平是否达到本科办学标准。而在评估工作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必须有效地提供学校的功能与任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设备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和信息管理在内的大量文字数据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总称为专升本支撑材料,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到高校进行考察、评议的时候,查看支撑材料档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所以做好专升本支撑材料档案建设对于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宁学院简介

南宁学院的前身是邕江大学,是由中国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创办于1985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特色,技术技能型工科专业优势突出,为升格为本科高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校从2009年起开始做升本准备工作。

二、民办学院支撑材料档案建设中要特别设置和关注的指标

民办高校跟公办高校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支撑材料档案建设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以下内容:(1)举办者资质。由于民办高校由社会力量办学,所以需要在材料中说明如下内容: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是谁?办学者的经济实力如何?是否可以提供可持续办学经费?(2)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所以在支撑材料中需要对学校的章程、董事会章程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3)办学经费和资产负债。因为民办学校没有财政拨款,所以材料中要体现出学校具有稳定经费来源,并且负债率没有超过标准线等内容。(4)师资建设。由于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不是由财政支付,故从成本角度考虑教师数量相对比较精简,但是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生师比的规定,教师数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故支撑材料中的师资建设问题尤为重要。

三、邕江大学升格为南宁学院支撑材料档案建设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本科学校的设置标准有七项: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领导班子。

同时学校还必须提出论证报告,论证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拟建学校名称、类型、办学定位、学科和专业设置、规模、办学特色、服务面向;(2)人才需求预测、办学效益;(3)发展规划;(4)经费来源和财政保障。

以上内容均是支撑材料的主体内容,同时为了保证高评委的专家在对学校进行考察、评议的时候能够对学校的整体管理有所了解,支撑材料还需要增加学校内涵建设等方面内容。

从以上思路出发,以邕江大学升格为南宁学院为例,支撑材料的总体框架分为四大部分(作为一级指标):过去邕大、现在邕大、未来邕大、备查材料。(详细指标目录见表1)

“过去邕大”简要的阐述了邕江大学的历史沿革。

“现在邕大”作为支撑材料最重要的部分,涵盖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所要求的内容和学校内涵建设内容,分列了若干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基本情况、办学资质、基础设施、办学经费、办学理念、师资建设、专业设置、内部管理、教学与科研成果、招生就业、党委政府支持。

“未来邕大”主要包括升本后的发展规划,如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等。

“备查材料”作为整个支撑材料的附属部分,是对该校首批升本专业的具体介绍。包括拟升本专业论证、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等。

表1邕江大学设置南宁学院支撑材料目录

据南宁学院评估办统计,2012年6月专升本评估的时候,该校提供的支撑材料档案盒共120盒,纸质文件资料约2780份,图书资料49册,查全、查准率达100%。该校通过了专升本评估,顺利升格为本科高校,在评估反馈会中,高评委专家对该校所做的专升本支撑材料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陈芳.专升本校园过渡期教务管理模式转型研究-以Y学院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5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档案意识,管理制度,教学评估,素质

 

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高校的教学档案建设工作随着各类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基本走向规范。但是离《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的要求差距还很大,高校教学档案建设工作要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同时要有意识地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做好准备。努力强化教学档案诸多管理环节,更好地为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开发,发挥作用。

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是否能够随应时展的需要,档案意识是关键。高校教学档案具有来源的分散性,内容的复杂性,记录的成套性,时间的周期性等特点,这就意味着这项工作不是仅仅依靠几名档案管理人员就能完成的,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很多情况下,对教学档案的不重视是因为对档案工作的用途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清楚,因此要使高校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的重头戏,它是对学校教学整体工作的记录。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档案意识,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做好教学档案工作可为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及其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档案对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同时也需要全校教职员工明白,教学档案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学校教学档案工作没有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和重视,很难做到及时完整地收集,很难采集到真实原始性的教学信息资料,如果没有完整真实的教学运行状态的记录,这所学校就不是一所学风严谨,管理科学、规范,对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院校,也就无从谈起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

二、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是高等院校教学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它记载了学校的成长、发展过程,需要完整齐全的收集和科学系统地整理教学档案,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工作制度的建立要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馆具体牵头草拟制度,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核心期刊目录。

教学档案管理归档制度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手续、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保管期限等;平时立卷制度;移交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比如说,教学档案归档制度的归档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教育主管机关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教育改革、教学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毕业等方面的计划、指示、规定、办法等;

2.综合性教学文件:如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办法、规定、条例、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表等;

3.招生工作材料:招生计划、简章、专业介绍、新生名册、招生工作总结等;

4.学籍管理材料:新生登记表、学生学籍卡、在校学生名册、学生学籍变更(升级、留级、休学、转学、复学、退学)材料;

5.学生奖惩材料;

6.教学计划、方案、大纲,教学改革方案、总结;

7.教材方面的材料:有自编、主编教材的正本,各专业教材使用目录;

8.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方面的材料: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计划、大纲、总结,实习指导书、实习讲义、实习结果鉴定,有代表性的实习报告等;

9.课堂教学材料: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教师任课安排、典型讲义、教案、各专业考试题(卷);

10.优秀的、典型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评审意见;

11.研究生及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册、学位论文及有关审批文件;

12.毕业生质量调查材料:包括学校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的计划、总结、调查表、使用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意见等;

13.师资培训的计划、考核和总结,出国进修等文件材料;

14.教研室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奖励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

15.教师工作量的规定及执行情况;

16.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形成的文件材料。

17.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材料有:上级有关学科、专业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学科、专业、实验室论证、申报、审批材料,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材料,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计划、总结材料等。

再比如,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鉴定和划分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的教学档案保管制度,根据档案的利用价值,确定教学档案不同的保管期限。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规定,学生学籍变更(升级、留级、休学、转学、复学、退学)材料可列为长期保管;每学年产生的各科学生考试卷和毕业论文(非优秀毕业论文)可列为短期保管。

高校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制度就要按照这些最基本的归档范围的规定,对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各高校要建立档案统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奖惩制度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教学档案的归档制度,做到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档案意识,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毕业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生就业,上报评审材料、教师考核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以此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不论各高校规模大小,层次高低,都要制定并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相关制度,使学校教学档案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通过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以规范教学档案工作行为,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对照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系统调整规范教学档案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等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是对各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全面的检验,也是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触动。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到教学档案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中可以看出,教学档案是支撑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材料,在评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高校教学档案中获取的信息,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高校工作的全部面貌。离开了教学档案,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所以,完整的教学档案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原始记录和重要佐证材料。对照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现行的教学档案归档系统进行调整、充实、完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教学档案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没有单独设立指标,但评估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都以教学档案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每个指标的内容都是教学档案的具体体现。因此高校的教学档案建设,要有意识地树立服务教学评估的意识,对照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重新设计、规范院系教学档案系统。

笔者从武夷学院的本科教学评估感受到:从每次学校多种形式的评估所产生的自评报告、总结、专家组的评价意见和广泛收集并系统整理加工而成的支撑材料,可以看出这些材料都是极宝贵的历史记录,不仅为以后的评估奠定了基础,还大大丰富了档案资源。要对这些材料不断进行讨论、分析、调整、充实、完善、提高,然后再进行系统归档。

从评估过程中,笔者可以看到,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将教学档案从单一的纸质管理方式向多元化电子管理以及计算机系统模式转化,使得教学档案归档省时省力。

从评估材料中笔者意识到,对教学材料做目录是必不可少的档案意识,但各部门的材料缺少规范性,学校应该尝试选用档案管理软件对其进行管理,将所有教学材料建立目录输入系统,将重要教学档案内容录入系统,这样一方面能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使档案材料的检索更加快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更主要的是,能使档案管理及时化、规范化、统一化,更好地为本科教学评估提供比较详尽的参考依据。

四、做好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目前,不少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业务基础知识欠缺,他们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极不合理,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立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档案体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管理水平显得极其重要[4]。各高校应制定措施,对从处于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作用的管理最基础的教学档案的系部教学秘书到档案室的分管全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各高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档案管理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以及要达到的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需要将培训方式、费用、教材等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之规范化、程序化。

高校对档案业务培训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如:档案法、档案工作重要性、教学档案同评估的关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培训工作从公文与各类教学档案材料的产生到形成档案的过程开始学习,进而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制度,懂得如何做好平时立卷归档工作、如何确定归档范围、如何收集材料、如何整理档案、如何保管档案、如何编制检索工具、如何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服务等知识核心期刊目录。档案管理人员要谦虚好学,学以致用,方可促效。

五、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1.培养敬业精神

敬业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学档案工作者要热爱事业,积极思考问题,对教学档案勇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设想,而且不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断进行教学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使教学档案出现生机和活力。

2.培养“六勤”精神

教学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勤”精神。手勤:对随时收集的资料立即进行保管处理;对眼前正在使用不能马上收集的要记录备忘,以便日后收集;对单份资料应及时复印备份。脑勤:就是要对获得资料的价值进行分析选择,以免“有文必档”档案意识,玉石不分,或归档错误。眼勤:就是要多看,及时发现应该收集的资料。腿勤:是要多走访,扩大材料的收集范围,对散失在其他部门或领导、教师手中的资料要及时索取[5]。耳勤:多多听取师生,领导的意见,并记录整理。口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相关人员进行纠正,让他们按规范进行。

3.培养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对档案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档案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教学档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地完成教学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建立教学档案信息网,各系部可以实现网上归档、网上组卷、网上借阅、网上检索、网上传递信息、远程服务等功能,从而达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接收、管理和传输。从而达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接收、管理和传输,快速成为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六、结语

各高校要下大力度加强,优化高校教学档案建设工作,使高质量的教学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也使完整、准确、系统真实的原始教学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承华.试论档案意识[J].宝鸡文理学院学院,2006,4.

[2]邓绍兴.档案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3]王敏.对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06,3.

[4]张燕.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6,12.

[5]何文仙.浅谈教学档案的收集[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4.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6

【关键词】教务档案;教学评估;档案管理

为促进学校及其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对全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本科教学评估结果来说,教务档案既是基础也是依据,基层教务档案作为整个学校教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评估的结论。评估过程在展现档案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必然会显露出平日不易被发现或容易被忽略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对这些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的结果,又必然会引发关于提升档案工作水准、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的新思考。教学评估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而且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1高校基层教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院、系及教研室的教务档案是高校基层教务档案,根据其内容和载体,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教学管理档案、学籍管理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声像档案。主要包括:上级有关教学的管理规定、办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执行细则,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分配表、教学日历,听课记录,学术活动材料,教师工作量统计,使用教材情况,试题库,考卷、考试安排、考场记录、试卷分析表,实验实习材料、毕业论文及答辩材料等等。学籍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名册、入学登记表、学生成绩单、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奖惩材料等。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简况、教学情况、科研成果、进修情况、获奖情况等。声像档案包括照片、磁盘、光盘、碟片、录像带等载体形式,如开展教研活动的照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等。

2基层教务档案管理责任归属

做好基层教学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是院、系教务秘书的工作职责之一。教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很多,有长期性材料、短期性材料、临时性材料等。对这些材料的鉴别是教务档案建档工作的关键。对那些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按内容和时间分袋专柜保管,要做到完整、准确、系统。只有院系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整个学校的工作才牢靠。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育部委派一些专家到学校进行院、系实地考察,对照评估指标,查看原始材料。如果教务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多一些档案意识,多一些责任心,将这些原始材料及时整理归档,那么任凭专家组抽调什么材料,都可以及时提供。

3高校基层教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评估中的考察专家不仅依重于校级档案资料,而且要走访院、系等基层教学单位,随时调阅材料。由于许多基层单位档案意识不强,经常会看到平日档案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各种缺失,其中最主要的是:

3.1档案材料不齐全:教学档案是在教学活动及其教务管理过程中自然形成,由教学及其管理中直接使用的各种文件材料转化而来,其信息数据丰富全面,是一系列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真实轨迹。它不同于时事文章可以掺杂主观评价;不同于一般文献可以事后编撰;更不同于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它被史学界称为“没有掺过水的材料”,相对于其它来源的信息,它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而有些基层单位在规划和工作制度中很少涉及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因而造成档案收集难、收集不全的问题。例如许多当时应该形成的材料没有形成;应该及时收集保管的材料,还散失在个人手中;许多重大活动,当时是热热闹闹,过后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声像材料,无档案材料体现曾经开展过此次活动。某些方面的档案资料残缺或单薄,缺乏对陈述材料的支撑力;有些原始资料虽然齐全,但看上去是崭新的“原始档案”,纸张大小、纸质、字号、排版整齐划一,有根据回忆再造之嫌。这些都意味着档案收集工作环节的缺陷。

3.2档案工作不规范:档案资料整理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多按习惯存放,各行其是,重复归档或“档案死角”现象普遍存在。比如,需要提供给评估专家的档案资料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有的卷宗资料庞杂而体系凌乱,有的资料没有什么价值,就说明着档案的整理与鉴定存在着薄弱环节。又如,有些数据在前后左右的资料关系中存在着不吻合的矛盾现象,这又意味着在内部各单位之间档案的服务机制和利用关系存在着不顺、不通和缺位的问题。另外,有的档案查询不便,调用迟缓,这便显示出档案的编目检索不尽合理和管理手段的滞后。

4评估对基层教务档案工作的启示

评估给教务档案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而且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评估工作促进了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也给教务档案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要抓住有利时机,改进薄弱环节,结合评估工作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务档案规范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建立督促基层档案工作自评自建的长效机制:档案工作要以评估所带来的强有力的推力,来促进整顿、改革和建设,提高管理效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在接受评估之前有一个自查自评的过程,档案工作也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行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这种周期性的自评机制能够成为档案工作自我驱动的动力,推动档案工作在反思总结、扬长补短的过程中,构筑扎实基础,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而自评自建长效机制的建立是通过建章立制,监督与促进基层教学单位做好教务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4.2制定基层教务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制定的教务档案管理制度中,学校主管领导是档案管理一级责任人,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是二级责任人;教务秘书是一级执行人,各科室及教研室主管人员是二级执行人的制度。实施定期检查验收公示制度和奖惩制度,已把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责任管理之中。基层教学单位也应该制定基层教务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起相关的考核措施、评价措施、激励措施,形成制度保证。院、系及教研室是教务档案信息的源头,从教务档案形成之始就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务档案信息的质量。要根据基层教务档案的特点,制定院、系及教研室相应的归档范围,并将各条款分别落实到人,纳入个人的岗位职责,使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应该收集什么,何时上交。教务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教务档案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务档案的齐全、完整程度。应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保证基层教务档案管理质量。

4.3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个学院、系或教研室,其文件材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校院颁发的一些管理性、指导性文件;二是院、系教研室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形成的大量教学文件资料,三是学院、系或教研室的“特色材料”,需要教务秘书具备较强的档案意识和责任心,才会形成和具备。

“特色材料”主要包括院、系或教研室会议记录、大事记、声像资料、宣传报道材料、校外专家讲座摘要等。第一,院、系或教研室要建立会议记录、大事记录制度。会议记录反映了部门各项工作的布置落实情况,学科建设的开展情况;教务秘书对本单位教学方面发生的大事要事都很清楚,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建立大事记录制度。大事记录贵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你会发现,大事记就是一部院、系及教研室发展的历史,记载了部门曾经的辉煌及发展壮大的过程。第二,要重视声像资料的收集工作。声像资料也是档案材料的一部分,与文字材料同样重要,而且比文字材料更具有直观性,更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第三,对院、系及教研室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如专家来院、系讲座活动、外事活动、学生开展的一些大型活动都要做好相关宣传报道材料的收集工作;同时,对于各媒体有关本单位的报道材料,要注意收集。第四,对于校外专家学者来院系讲学,教务秘书除积极做好联系接待等工作外,还要及时索要和收集专家学者讲座讲学的提纲,对他们所提建议作好记录。

4.4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关键。而教师业务档案是反映每位教师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工作实绩的真凭实据,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教务秘书可对本院所有教师都建立业务档案,并不断补充新材料,内容涉及:每位教师承担与参加的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各类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与获奖、年度教师教学学生评教与学校督导团评教等。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如借助于教师业务档案,教务秘书可以对每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整体师资队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确定引进师资和选派教师进修人选等,提供依据。

4.5做好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以后,还要将这些处于零散状态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对其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利用档案盒(袋)、卷皮等保管工具,进行整理装订,使之井井有条,便于查阅利用。对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文件的载体、内容、时间、来源等方面进行考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必须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档案的整理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

5结语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务档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的产物,是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情况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教务档案的规范和完善程度,也是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规范完善的教务档案能够促进教学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在评估中的全面亮相,有助于检阅教务档案工作的成就,及时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发现教务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使高校的教务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也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晓丽.高校基层教学档案建设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

[2]张明明.高校评估:提升档案建设水准的重要契机[J].档案与建设.2005,(5)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教学评估;档案资料;pdca;档案分类

2002年6月,教育部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合并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正式成立。此后,各高等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实践证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评估工作,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建立建全教学管理制度,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为了做好迎评工作,学校将工作重心下移,并将责、权、利更多地下放到院系,为此,院系要管理的教学资料将越来越多。从近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情况看,各院系在资料的准备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需要的资料找不到,无关资料却不少。如何收集和保存好日常教学资料,如何让教学资料的管理更合理、更规范,让教学工作评估在规范、齐全的教学档案支持下井然有序?笔者从院系教学管理特点入手,结合评估指标,引入了一套适合院系教学档案收集整理的新方法,即“过程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院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管理理论中,过程方法是相对于目标管理的方法而言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只作宏观目标的制约,不求微观过程的管理。而过程方法既要宏观目标的制约(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又要微观过程的管理[1]。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工作重心的下移,根据学校和院系教学工作特点,很多高校对院系采取了目标管理的模式,而院系是教学的基层单位,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当紧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部的专业设计与教学过程,所以院系的内部管理采用的往往是过程方法的管理.

二、院系教学工作资料收集pdca方法1.过程方法与“pdca”在iso9001:2000的2.4中有这样的定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它是iso9001的精髓之一,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分清各过程的职责,找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不能重叠)管理质量。gb/t19001-2000中提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2]。何为“pdca”方法?简略说,“pdca”包含四个环节: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3]。pdca是一个循环,在不断的循环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把iso9000引入教育,目前存有争议[4],本文避开iso9000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问题,专对教学工作资料的收集、归类作进一步的探讨.

院系的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一个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管理众多与教学相互关联的活动的过程方法管理,其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便是一个寻找各过程间输入与输出的相关性问题,并对每个过程产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的过程.

借用过程方法来整理、归类零散的教学资料,借用pdca方法对教学过程资料进行分类收集,这就是笔者进行院系教学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思路.

2.院系教学工作过程划分院系教学工作可视为一个大过程,大过程中又包含着小过程,而每一个小过程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过程划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程太大了,资料的查找困难;过程太小了,档案编码太繁,难记、难归类。因此,找准“过程”,是院系教学工作资料管理的关键。根据教学工作的特点,院系教学工作可分为:(p—策划)学科、专业办学规划;(d—实施)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生资源;(c—检查)教学工作检查及结果;(a—处置)表彰、处分及改进措施。策划,是质量目标环节,是院系办学的指导性规划;实施,分出三个子过程,涵盖了院系所有的日常教学工作内容,是教学工作资料收集的重点;检查,是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支撑教学质量的关键资料;处置,是改进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环节;表彰和处分是为了引导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善过程业绩。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环节,包揽了所有的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各过程.

3.院系教学工作档案分类由于评估,档案资料显得更为重要[5],因为院系教学工作相关资料是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支撑之一,更是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支撑,资料收集整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评估结论。有关高校教学档案分类的文章不少[6],但笔者认为,这些归类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思路。系部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在院系档案的分类上也应该能较好地体现这一个过程。按照pdca环节来收集、整理教学工作档案,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循环,有利于资料的利用和动态了解院系的教学工作状况。结合评估指标对教学资料的要求,笔者用pdca方法对院系教学工作资料进行归类、编号,并说明档案立卷办法,以利院系教学资料完整收集,合理归类.

类目说明:一级类目: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二级类目:以1位阿拉伯数标识(如1,2,3……);三级类目:以2位阿拉伯数标识(如01,02,03……).

具体如下:p:策划1规划学科办学规划、专业培养方案、系部发展规划等2实施实现方案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和办法、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计划、会议记录等3检查各种检查、评价制度、措施等4处置各种奖励、处罚办法、修订、完善各种方案、制度的记录、会议记录等立卷说明:所有的策划除修订、完善方案记录、会议记录外,装订成册(册内按四个环节排序),并保留一份不装订,作为下面的“实施”过程中的“策划”.

d:实施1师资队伍01资格年度培养计划、师资结构(含实验教学队伍)、培训情况、年度总结、学历学位复印件等.

02科研年度科研(含教研、教改)计划、各种项目批复及立项书、专业科研进校经费、各种教学改革资料等.

03授课教学任务及工作量统计、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开出率、停课、调课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课、评教结果等.

04师德履行岗位情况材料、教书育人典型材料、教师的年终考核、社会、学生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反映等。2办学条件01专业与课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课程教学大纲等,相关会议记录.

02实验与实践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建设、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实验设备管理(申购、建账、使用、维修、报废等)及设备资料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设备情况等.

03教材与使用选用教材情况及分析,自编教材情况,专业文献资料统计等.

3学生资源01生源学生来源及统计及分析02成绩考试考核办法、课程成绩相关资料(试卷审核、试卷分析、成绩册、参考问案)、计算机过级、英语统考.

03能力与素质各种竞赛、论文发表、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等.

04毕业与就业毕业论文、学位获得、就业情况统计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毕业生获得的荣誉.

立卷说明:实施过程以事件为主线,查找该事件的政策性文件,分年度(师资、科研、设备)或学年(实验项目、实习实训、学生成绩、毕业论文)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资料.

c:检查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评估的反馈意见和结果、院系的各种检查、评价记录及结果,相关会议记录.

立卷

说明:检查,一般为综合检查,检查的内容涵盖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生资源三个内容,按事件立卷时,可将检查资料中相关内容复印装入卷中.

a:处置各种表彰和处分记录,总结、改进材料.

1师资教师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分情况,对年度师资培养计划的总结分析及改进说明.

2办学专业、课程、教研室、实验室、实验项目、自编教材等的获奖统计及证明材料。对年度各种计划的总结分析及改进说明.

3学生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分情况,对年度学生工作计划的总结分析及改进说明.

立卷说明:表彰、获奖及处分原件资料采用分类装袋,不宜装订,留有一套复印件,分别装入事件卷中。总结分析及改进材料按事件分别立薄卷,便于对照查阅.

以上的分类一级类目四个,为pdca四个环节;二级类目中只包含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生资源三个内容;三级类目在d环节中出现,每个二级类目中不多于4个三级类目,三级类目的内容是二级类目的细目,简洁,易记。立卷时应特别注意事件的pdca环节,如发现事件缺少环节,则应分析是工作中出现遗漏还是事件归类太细,遵照这一原则,配合学校的档案立卷办法,教学工作档案收集整理将会完整而无遗漏.

三、结语教学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料,院系教学资料收集归档工作不管是否评估,都应该做实、做好。引入pdca方法归类院系教学工作档案,只要将教学工作中的pdca环节资料收集完整,必定是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材料。在日常教学中,院领导可以根据环节查阅资料,及时了解院系建设状态;在各种教学评估中,只需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归类装盒,方便快捷,评估完成,资料归位。这样,院系的管理者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院系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问题,更好地制定各种激励机制,实现院系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笔者相信,pdca方法引入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1]周明圣主编.教育系统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4.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理管理体系标准[s].2000:13-29.

[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s].

[4]张伟远,等.开放大学:课程质量保证之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2):9-15.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8

评估专家组对高校进行评估的一般办法是,除安排一些现场听课、座谈会、汇报会等现场考察外,主要是查阅学校提供的各项主要信息(侧重对原始材料的审阅)。而这个“原始材料就是指学校的档案,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们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不同时期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评估是以学校档案为依据,检查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教学档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原始记录和佐证材料。”

高校的档案是它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照片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积累,它是学校生命的年轮,是学校发展建设的见证,高校档案不仅反映了高校的历史面貌,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高校档案的建设对于高校评估能否顺利开展显得至关重要,其作用是越来越大。

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评估活动中,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理所当然地可以用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佐证,水平评估中每个项目、指标、观测点的内容都是学校档案的具体体现,最终都要以学校各级档案提供的原始材料为依据。

在此,尤其要提及的是系级教学档案,所谓系级教学档案,是指在系一级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是对系级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的真实记录,是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依据,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资源,也是系级档案工作的核心。它包括教学管理类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管理类档案、实验室建设类档案、教学辅助材料档案等。

一、系级教学档案的特点

1 分散性和特殊性

就系级教学档案的来源而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本校教学主管部门,本系各教研室、实验室、公共课教学部门以及师生个人都是它的信息源,它集结了富有成就的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个体劳动成果。如富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经验总结、高质量的教材、高水平的论文、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各项出色的活动记载等,都是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内部性和原始性

就系级教学档案的形成而言,系级教学档案材料大多是系内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管理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并为其直接管理和使用,一般不经过文书处理部门的收发登记,除让级下达的文件以外,其他材料多数不带文号。

3 专业性和多学科性

就系级教学档案而言,由于系级专业设置,学科划分比较细致、各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这些教学档案材料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性。

4 开放性和透明性

就系级教学档案系统而言,通过输入信息(收集、整理和输出信息、开发利用)的不断交换、反馈,使教学档案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学档案与其他档案不同,往往是大家都知道并且是教师、学生自己整理形成的。如教师考核表、毕业生登记表等,还有一部分是必须向学生公开的,如学习成绩、评估登记、纪律处分等,除试题库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公开透明的。

5 周期性和成(套)性

就和系级教学档案的运行而言,教学档案有其独特的周期性特点,它不是以自然年度为周期,而是以学期或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周期,如学期或学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招生计划,某一课程的授课计划、学生成绩统一报表等。学生从一入学到毕业分配,一般要经过四年,在此期间,要接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等一整套完整而系统的培养程序,这一过程反映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一教学活动周期中的全貌,因而同一周期的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材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6 多样性和复杂性

就系级教学档案的形式而言,教学档案的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除了纸质的材料、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各类登记表册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幻灯片、计算机软件等记录材料。

二、系级教学档案管理遵循的原则

1 教学性原则

其教学档案主要记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及其执行情况,能够反映出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命题、考试等各个环节的整体面貌,真正体现出教学档案的教学性特点。

2 成套性原则

是指教学档案要完整,要齐全成套,不能残缺不全,要保证其收集整理和文件、资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再通过整体编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客观性原则

是指教学档案必须做到客观、准确,必须与它所记述的教学活动情况相符合,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档案成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过程和结果的真实记录,为开展教学研究、评估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4 现实性原则

就是要实现教学档案的有效利用,因为这些数据将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及教学研究工作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探究高校教育评估指标时,我们不难发现,评估指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为观测点,这就给档案材料赋予了新的价值。在教学评估准备中,我们时常感到:支撑评估指标观测点的材料难以收集,而收集的材料又不能有效地反映教育教学过程,反映教育教学质量的材料极度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档案的作用,教学档案和教学工作档案之间关系认识不到位,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学档案材料少于积累,少于整理所致,笔者作为教学管理者和工作实践者,试对此作探析。

三、高校系级工作档案的建立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教学工作档案建立中不能明确收集对象。其原因是将教学工作档案与文书档案混为一谈,其实教学工作档案与文书档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教学工作档案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业务部门,学校教师需要解决教学方面的某些问题或领导作决策时,可提供利用。教学工作档案通常是一些无编号的教学文件材料,如学校梯队建设,试卷分析、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业务、师资队伍等资料。从形成时间上看,教学工作档案多为学年度材料。文书档案往往是有编号的、规范性的文字材料。可见,教学工作档案包含了文书档案。在教学档案建设中,必须将教学工作档案与文书档案区分开来,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教学工作档案建立中把握好材料收集的对象。实践证明,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从利用效果上看,必须认真区分教学工作档案与文书档案,建立起合理的类别才能提高教学工作档案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对教学工作档案认识不全面。教学工作档案包括三个层次的材料:一是对学校及主管部门下行的文件资料;二是部门对下行文件所作的相关配套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三是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行所形成的相关材料。但在实践中,由于对教学工作档案认识不全面,导致在档案建立中常出现三种倾向:文件档案多,教育教学科研资料少;纸质资料多,电子声像资料少;宏观资料多,微观资料少。因此,加强对各个层面材料的收集、整理,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工作档案。这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同发展的,只有加强对这三个层面的建设,才有利于档案建设的整体完善。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9

关键词:复杂产品系统;技术风险评估;风险因子;模糊综合评价

1概述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一直以来,我国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复杂产品系统研发。复杂产品系统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Heighes在1997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复杂产品系统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1]。由于人们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复杂产品的特殊性质:高技术性、高精密性、高研发成本等,其研发存在很多问题,研发过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高风险。因此,要谨慎对待复杂产品系统的风险因素,认真研究复杂产品系统的风险评估,以此来指导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的开发与创新实践,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技术风险因素评估研究

在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过程中,以往的研究证明技术风险占据研发总风险的75%。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复杂产品系统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2.1技术风险因素的识别现实企业中,常采用5m1e方法对研发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风险进行分析与管理。因此,本文综合文献研究和现实生产状况选取了6大类共30项技术风险指标进行专家打分,见表1。从调查数据来看,所有的一级因素中发生概率最小的因素为人员因素和测量因素,发生概率最大的因素为材料因素。影响度最小的因素为环境因素,影响度最大的因素为测量因素。发生概率的评分普遍小于影响度的评分。2.2关键技术风险因子库的建立综合技术风险一级因素和二级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度两方面来看,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技术风险中最值得评估和管理的是发生概率大且影响度大的因素类别。结合数据分析,在技术风险因素中选取人员、材料、工艺方法3大类共7项二级因素赋予不同的风险权重得到如下的关键技术风险因子库,见表2。2.3关键技术风险因子的模糊综合评估为更加准确的得到一级因素的风险比例,本文进一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关键技术风险因子进行计算与量化。由专家调研得,就人员类别的“质量意识差”因素而言,10%的专家认为其风险概率较小,10%的专家认为其中风险概率大,38%的专家认为其风险一般,42%的专家认为其风险较大。因此,对因素“质量意识差”的评价集为(0,0.10,0.38,0.42,0.10)。同理对“安全意识差”的评价集为(0.10,0,0.42,0.38,0.10),对“粗心大意”的评价集为(0,0.24,0.38,0.33,0.05)。因此得到人员类别的模糊关系矩阵为计算结果表明,人员因素高风险比例之和为85%,材料因素比例之和为84%,工艺方法因素比例之和为83%,从风险发生度进行排序可以看出人员因素风险>材料因素风险>工艺方法因素风险。综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人员、材料、工艺方法三类一级风险因素进行了量化计算,得出其高风险度的特征,并且对其发生度进行了基础排列。这三项因素在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3结束语

高分子材料学科评估篇10

论文摘要: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三大要素之一,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知识更新加快、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新形势面前,对教材的选用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结合教学水平评估,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严格把关,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监管,经常对教材选用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教材质量评定指标体系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定,研究反馈信息,总结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搞好教材建设,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是高校教材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明确规定了教材工作在高校的地位、作用。制定了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涵盖了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供应三个方面。这既是开展教材建设工作的依据,也是进行高等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依据。

一、教材使用情况的分析

1.教材选用情况。目前市场上教材的种类很多,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混乱,如自编教材、关系教材捷足先登,学术著作抵充教材,教材选用不规范等等。教育部在评估中对教材使用的要求是:优秀教材应在使用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沈阳大学的新办专业,自从专业成立以来,一直对教材的选用情况进行统计,从教材统计信息来看,2003-2007四年一个培养周期,选用重点教材的比例逐年提高,由2003年的42%提高到2007年的80%。选用近两年出版教材的比例也由2003年的25%提高到2007年的60%,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2.教材使用质量评定。为了能真实反映教材使用质量情况,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合评估要求,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按照教材质量评定指标体系,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评定。在对教材评定的过程中,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水平、科学水平、思想水平、风格水平、文图水平和印刷编校水平。从评价的综合评议结果看:“好”占29%,“较好”占57%,“一般”占14%,没有出现较差的评价。

优秀的教材要体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较高的图文水平上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因此在教材的评价上,除了对教材的教学水平、科学水平、思想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外,还对风格特色、文图水平以及印刷编校水平进行了评估。沈阳大学结合评估,对高校本科教材的选用有明确规定:教材选用有计划、有措施、有一定数量地获省部级以上获奖的教材;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原版教材;有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积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对教材选用反映良好。

二、对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的认识

1.教材选用比教材建设更加重要。教材选用,逻辑上应在教材建设之前。如果有优秀的教材而不使用,就是对优秀学者研究成果的浪费,使学生不能最有效率地学习,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如果再投入人力财力进行教材建设,会造成更大浪费。高等学校在教材选用中应当具有世界性的胸怀,因为只有选择全世界最优秀的教材,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因此,可以说如何选用最优秀、最适当的教材,是高等学校在教材工作方面最优先、最重要的任务。

2.优秀教师才能参与教材建设。教材是依据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所编成的,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适合教育教学。优秀的教材编写人员要坚持搞科学研究,掌握本学科领域先进的科学知识。教材的内容不仅反映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而且要把科研的最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入教材。这就要求编写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旧教材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对同类教材的优缺点也要有所认识。另外,编写者应当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将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良好地协调,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探索精神;还应了解如何提供一些辅助的电子材料,方便其它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使用教材。

3.对教材增减及补充材料的使用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策略。教材建设是当教师发现教材所载知识已陈旧或编制思想落后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修正或重新修订,当发现原教材内容陈旧没有教材适用,或新学科诞生没有教材时,就要重新编写教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不断进行调整,教材在使用了一定时间后,在教学过程中对原教材要进行增减,有些内容需要强调、补充,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完善,才能是教授的知识更能适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转贴于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小步快跑缩短出版周期。相对于迅速变化的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往往相对滞后。统一教科书从组织编写到试用修订再到被确定为统编类教材,要经过若干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科书中的许多陈旧内容占用了大量课时,而反应当今科技成果的最新内容却进不了课堂。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每一版都小批量印刷,一、二年就快速修订出版。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比较单调的教授方式,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出版教材的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教材服务工作,比如:一些辅助电子材料,教学光盘,Cai课件、教学投影胶片,教学案例录像,教学网页等,以供学习者参考,增加学习效果。出版社以及教材建设者提供最周到服务的教材会被读者优先选择,增加它在同类教材中的竞争能力,促进教材的良性发展。

3.坚持自己风格减少雷同现象。一本好的教材要自成体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高等教育的研究性,应避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简单雷同现象,体现国家骨干教材应有的规范性与原创性。各专业教材应根据我国高等院校各专业教学实际,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设计安排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使教材的先进性与研究性在教材中得到充分保证。在教材的风格上有创新,利于多种形式的教学。

4.克服教材使用过程存在惰性。教师在对旧教材熟悉之后,一般不愿费力改用新教材,克服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这种惰性,学校要建立教材选用机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对全国以致世界范围内的同类教材进行比较,选用新教材,优秀教材。

5.建立有效的教材选用机制。教材选用机制可以根据各学校自身情况确定,当任课教师提出课程所用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时,学校的教材管理机构应要求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比较,并对教师的选择给予建议。有效机制的确立与运行,可以较好地杜绝“职称教材”现象。

四、结语

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没有质量,教材就失去了生命力。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提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型,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必须对教育质量给予特别关注。急速的扩招,本身极易导致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降低,教材是关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进行教材选用与建设研究,对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晓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原版教材的引进与使用》,《科技导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