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十篇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十篇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32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1

关键词卧床老人看护者压疮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52-03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体衰多病导致长期卧床者逐渐增多。在长期卧床老人中压疮的发生率极高,且压疮发生后久治不愈,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身心伤害,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卧床老人的看护者大多缺乏医学护理的知识及技能,不当的护理极易引起压疮发生,或已有压疮进行性恶化。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社区卧床老人的压疮危险因素及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使社区护士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本中心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的70岁以上老人中,筛选出长期卧床的老人66人,其中男33人,女33人;年龄(83.2±7.1岁);卧床年限平均(7.7±8.7)年;患≥3种慢性病25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为主。

看护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3.1±13.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人,初中及以上35人。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问卷

一般情况问卷包括老人及看护者基本信息,老年人卧床时间、慢性病情况、生活习惯等。老人生活习惯包括:饮食、排尿、活动、翻身、吸烟、饮酒、洗浴、更换内衣、整理床单位9项。良好饮食习惯的标准:每周高脂饮食≤2d、甜食≤2d、腌腊食品≤2d,辛辣刺激食物≤2d,富含蛋白质食物≥3d,新鲜蔬菜水果≥300g/d,符合以上4项及以上者为饮食习惯良好。

1.2.2看护者知识问卷

自制压疮预防知识问卷,共40道是非题,每题答对给2.5分,满分为100分,每份问卷≥70分为合格。知晓率=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

1.2.3Branden量表

Branden评分量表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从感觉、潮湿、活动、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剪切力6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6~23分,18分为预测压疮风险的临界值,其中15~18分低危;13~14分中危;10~12分高危;≤9分极高危。Braden量表分值越低,说明病情越重,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越高[2]。

技术指导员对负责调查的护士进行集中培训,采用上门调查方式,先讲解调查目的、重点、调查表的特点及填写方法,由调查员对卧床老人进行Branden量表评估,压疮知识问卷由看护者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Branden评分及影响因素

社区66名长期卧床老人Branden平均分为(14.8±3.2)分,其中≥18分31人,

2.2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

66名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平均得分(68.0±11.4)分,其中≥70分27人,

3讨论

3.1看护者缺乏预防压疮知识是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66位长期卧床老人中,53.0%存在压疮风险。而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40.9%。与尹莉芳[3]的研究结果:“发生压疮的大部分原因是看护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防护意识差,重视不够造成的”基本一致。说明开展社区压疮知识健康教育和加强老年照护者的业务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社区护士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行照护者压疮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发生,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的目的。

3.2社区长期卧床老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3.2.1卧床时间

卧床时间越长,老人Branden评分越低,压疮发生的风险越高。可能卧床老人大多机能减退,营养状态较差,皮肤长时间受压血运不畅,加上大小便对皮肤刺激,极易发生压疮。

3.2.2营养不良

饮食习惯不良的老人,Branden评分越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王艳等[5]研究表明,社区卧床老人由于卧床时间长、未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压疮发生影响大。应对长期卧床的老人进行营养评估,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

3.2.3皮肤长期受压

翻身间隔时间长的老人,其Branden评分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随之增高。经常翻身可以改变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状况,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或软枕,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受压的骨突出处要用海绵或海绵圈垫空,避免压迫。

3.2.4整理床单位不及时

不每天整理床单位的患者,Branden评分低。这与尹莉芳[3]和李玲香等[6]的观点一致。及时整理床单位,清除床上的硬物、渣屑及床单的皱折,可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对预防压疮发生有重要关系。不可让患者睡在潮湿的床铺上,也不可直接睡在橡皮垫、塑料布上。在整理床单位过程中,应加强对皮肤的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压疮苗子,早期处理,促进愈合。

3.3加强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培训

调查显示,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高的看护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渠道多,健康信息面广量大,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看护老人的知识及技能更加全面。目前卧床老人看护者大多是外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本身存在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交流困难等,在卧床老人压疮预防护理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与梁显华等[7]的研究相一致。随着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加强看护者的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要。有一支培养有素的看护者队伍,居家养老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董军芳,刘菊新.脑卒中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18):1639.

[2]李敏,康丹,易冬秀,等.Braden评分法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0,7(20):108-109.

[3]尹莉芳.院外压疮预防性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101-102.

[4]朱彤华,居淑勤.30°侧卧位翻身法对长期卧床患者防治压疮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2):27-30.

[5]王艳,郑国荣,高金华,等.老年患者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营养因素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6):487-489.

[6]李玲香,程小文.家庭护理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30-31.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2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卧床老年患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讨论

2.1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5]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3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护理;护理路径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日趋增多,老年人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其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应迟钝,老化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外伤后自主活动能力降低,这些因素使得老年人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指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压疮一般发生在骨突处,如骶尾部、足跟和髋部。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患肢牵引、石膏固定、制动等因素,压疮成为首要的危险因素,预防被广泛认为是控制压疮最有效的方法,而护理质量又被认为是处理压疮的关键因素[1]。笔者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预防压疮程序化护理路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67.4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粗隆骨折55例,骨盆骨折2例,多发骨折2例。

1.2预防压疮的程序化护理路径

1.2.1评估: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iskassessmentscale,ras)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常用的是braden量表、norton量表、waterlow量表三种[2]。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前两种量表,尤其是braden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ras。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在患者入院即进行评估,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1.2.2预防

1.2.2.1减压装置:cinsdule提出,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组织不可逆损伤,事实证明,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疮[3]。多项资料表明交替性压力气垫的效果更好,但膨胀小于105厚度时其作用最低,knowlesc通过一年的临床评估证实电子充气气垫对压疮高危患者有预防价值。

1.2.2.2建立皮肤护理卡及有效翻身: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4]。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帮助患者放置正确的体位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垫、海绵垫等保护设备,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保护皮肤清洁、干净,避免潮湿刺激。各班详细记录患者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对病情危重的患者改变体位必须保证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处于平衡状态及不影响其他治疗为前提。牵引患者可垫高足跟,预防足跟压疮,但需进行间歇性还原,以防止骶尾部产生剪切力损伤。

1.2.2.3营养支持:系统的营养评估非常重要,有证据显示营养状况差与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关联[5]。蛋白质、精氨酸、vc、va、锌等具有预防压疮和促进压疮愈合的作用。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高糖蛋白、高vc饮食及适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日2次口服营养补充剂,有助于降低急重症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压疮高危人群应请营养师会诊共同调整饮食结构。

1.2.2.4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对骨折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鼓励其健侧肢体活动,利用健侧臂力的上拉,护士协助可抬起臀部,增加肺活量,及加强受压部位减压,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所有能活动的关节,促进胃肠活动,增加食欲,增加局部供血,改善末梢循环。可练习股四头肌收缩与放松,踝关节背伸与跖屈活动。

1.2.3治疗:一旦皮肤破损形成体表创面,可根据创面特点进行护理干预。

2结果

通过对120例应用预防压疮的程序化护理路径,除1例由于低蛋白血症发生ⅰ度压疮,其余119例无压疮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

3讨论

加拿大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45所医疗机构的14000例患者,结果显示压疮的发病率在急性病病房为25.1%,在家庭病房和康疗中心为29.9%,在综合性医院为15.1%,所有医疗机构平均的压疮发病率为26.2%[6]。压疮的高患病率及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导致其疾病负担较重。据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委员会(ahpcr)估计,美国用于治疗压疮的费用每年为13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更近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在美国治疗1例压疮约花费500~50000美元,花费金额与压疮的严重程度正相关[7]。护理人员遵循评估预防治疗的护理路径,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及时识别压疮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既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又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多数情况下压疮是可以被预防的,与治疗已经发生的压疮相比,有目的的预防措施更能节约成本[8]。

【参考文献】

  1thejoannabriggsinstitute.pressuresorespart1:preventionofpressurerelateddamage.bestpractice:evidencebasedpracticeinformationsheetsforhealthprofessionals,1997,1:16.

2pancorbohidalgopl,garciafernandezfp,lopezmedinaim,etal.riskassessmentscalesforpressureulcerprevention:asystmaticreview.jadvnurs,2006,54:94110.

3汤京云.康复护理程序对68例压疮患者的疗效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1102.

4李爱菊,刘炜.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970.

5reddym,sudeepgs,rochenpa.preventingpressureulcers:asystematicreview.jama,2006,296:974984.

6woodburymg,houghtonpe.prevalenceofpressureulcersincanadianhealthcaresettings.ostomywoundmaruge,2004,50:2238.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4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功能下降,极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压疮。常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52例,经过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2例,腰椎骨折9例,骨盆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24例。入院时皮肤完好,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

2评估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2.1三种力学因素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而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1]。正常毛细血管内压是2~4kpa,当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kpa时,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2],当受压时间持续超过2~3h时,就可形成压疮。摩擦力、剪切力,虽不能单独成溃疡,但可促进或加重压疮形成。

2.2皮肤潮湿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产生压疮。

2.3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局部营养不良长期卧床致各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小,末梢循环差,皮肤受压后易发生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皮下脂肪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各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的摄入不足,将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发生。

2.4心理因素本组患者多数是突然创伤入院,心理承受力差,加之需长期卧床饱受疾病折磨,对预后忧虑和对死亡的恐惧,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重视管理护士应充分认识压疮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应用循证护理提高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及工作技能[3],以预防为主,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评估,对此类人群进行重点预防压疮护理,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使医疗护理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者,作为难免压疮的基本条件[4],有重点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并作为护理病历一部分,实行三级监控,在患者或家属积极参与下,由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执行和监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

避免局部受压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2h协助翻身1次;对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将患者倾斜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的压力,患者平卧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5]。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患者。长久坐姿的患者一般每15min做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1h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作。

3.3建立压疮监控记录在床头建立翻身表,表中记录翻身时间、体位等,翻身时间要严格按时间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认真检查并记录结果。对可能发生压疮患者,要及时应用气垫床,每班查看一次皮肤,并严格交接班,交接时由交班者搬患者,接班者查看皮肤情况。对解除压力30~40min皮肤持续发红的患者,可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涂抹受压处皮肤,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受压部位,避免皮肤继续受压。用垫枕置于患者枕部、肩胛部或骶尾部等皮肤受压处,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形成。本组患者有皮肤发红者4例,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后,2天内皮肤均变正常。

3.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患者皮肤,水温勿过热,勿过分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可用痱子粉吸潮并减少摩擦。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大小便,便后要及时清洗会阴部和肛周皮肤;如伤口有渗出液和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和揩干,保持皮肤干爽。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患者衣物清洁、柔软、平整、干燥,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3.5加强营养营养不良也是褥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和皮肤抗压、抗摩擦能力均下降。根据病情给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或输新鲜血,以改善全身营养,可降低褥疮发生率,一旦发生,也可促进愈合。

3.6心理支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是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和配合护理的前提,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预防的方法以及压疮的风险,才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预防或降低压疮的发生的目的,同时也将会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体会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充分体会到:老年骨折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泠.压疮的管理(一).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2]申罗英,叶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82-1783.

[3]陆文芳.循证护理在老年科预防褥疮中初步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25-126.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Braden评分;护理干预;压疮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15-02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老年骨折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患者骨折愈合较慢,多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活动能力下降,加之老年患者身体状态多较差,在长期卧床过程中容易发生皮肤损害,引发压疮[1],Braden评分能够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本文就Braden评分及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创伤一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140例,其中,男46例,女9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0±12.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转子间骨折52例,股骨干骨折12例,胫骨骨折10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均依据病情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Braden评分方法

评分采用改良Braden评分量表,量表包括患者知觉、皮肤潮湿度、活动能力、活动受限程度、营养状态及皮肤摩擦力及剪切力等6项内容,每项1~4分,分别代表压疮危险程度,评分越低,压疮风险越大,患者入组后及护理干预后分别进行评分,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采用观察及与患者互动的方式进行。

1.3护理方法

1.3.1一般护理患者入组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给予常规疾病教育及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积极准备,术后注意引流管道及手术肢体观察,注意肢体血运变化,依据患者疾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1.3.2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依据患者Braden评分情况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过程注意观察Braden评分条目的评分变化情况。Braden评分是多个条目评分累加的结果,其评分内容包括知觉、皮肤潮湿度、活动能力、活动受限程度、营养状态及皮肤摩擦力及剪切力等6项内容,能够反映患者的营养状态、自身皮肤条件、活动能力等,患者的知觉、活动受限程度及活动能力能够反映患者肢体的运动状态,评分过低者说明皮肤长时间受压的风险较大,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患者皮肤持续受压时间,指导患者定时活动肢体,翻身,给予受压部位皮肤按摩或间隔热敷,依据情况加垫气圈,缩短皮肤持续受压时间,改善皮肤微循环。皮肤潮湿度较大、皮肤剪切力及摩擦力较大患者自身皮肤条件较差,护理过程中注意对皮肤的保护,改善皮肤潮湿状态,应用滑石粉等保持皮肤干燥,同时能够降低皮肤的摩擦力及剪切力,同时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清洁,避免应用粗布床单,尽量采取棉质软质床单,既有利于吸湿,也有利于减少皮肤摩擦损伤的机会,同时注意在整理床铺及翻身过程中避免拖拽患者,引起皮肤损伤。患者营养状态评分较低者多伴有肢体水肿,皮肤多营养状态较差,容易发生损伤,对于营养状态较差患者注意补充营养,给予少食多餐,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同时补充蛋白质饮食,适量进食鱼肉、鸡肉等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患者静脉及胃肠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2-3]。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raden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压疮发生评级情况[4]。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汉语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结果

2.1护理干预对Braden评分的影响

两组患者护理前Braden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护理组Braden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

6周后,对照组患者6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8.6%,护理组2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护理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骨折患者多伴有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较慢,加之患者内科疾病也能导致患者活动能力降低[5],因此老年骨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甚至需要长期卧床,因此压疮是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预防的护理并发症之一,压疮的发生与受压部位皮肤质量及受压时间等有关,长时间持续的皮肤受压能够引起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聚集,引起皮肤损伤或坏死,如果患者局部皮肤条件较差,如皮肤潮湿、营养较差时,在受压后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在患者移动时也容易因为摩擦力及剪切力引起皮肤损伤,导致压疮发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而且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Braden评分系统是针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的系统评分,每个小项的计分情况能够反映出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长期卧床患者针对Braden评分的条目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压疮预防性护理是综合护理过程,既包括患者自身皮肤条件的改善,也包括护理措施对受压皮肤的保护,因此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干预更符合现代护理学关于个体化护理的要求,在老年骨折护理过程中,采用Braden评分体系评估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同时针对评分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护理组患者Braden评分改善情况中压疮发生率及压疮分级也低于对照组,说明依据Braden评分体系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压疮预防性护理,能够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压疮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林慧玲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压疮护理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72-74.

[2]滕培兰.3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手术中预防急性压疮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1):61-62.

[3]杨媛媛,戴艳萍,黄琦,等.Braden评分表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9,29(1):79-80.

[4]吕卫华,卫金歧,谭亚萍.Braden评分量表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1):983-984.

[5]伍佩玲,黄碧萍,何惠燕,等.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1930-1931.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6

[关键词]老年痴呆;股骨颈骨折;压疮;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195-01

1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老年痴呆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1岁,住院25―65天,平均45天。10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

2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

2.1局限性因素

2.1.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其为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中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首要因素。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二位因素,当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时,就会产生剪切力。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角化皮肤,增加压疮的易感性。临床上,床面皱褶、存有渣屑或搬运时拖拉扯拽患者,均产生摩擦力。

2.1.2局部潮湿受压部位的皮肤如因出汗、分泌物、引流液,尤其是大小便污染而潮湿,这些因素多易降低皮肤的抵抗力,易引起皮肤浸润和感染。

2.1.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不当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也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2全身性因素

2.2.1感觉丧失感觉丧失的患者感受不到过度压迫的疼痛刺激,从而不会自动变换,容易引起某些局部皮肤过度、长期受压。

2.2.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机体皮下脂肪减少,蛋白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发生。

2.2.3心理因素长期卧床及长期经受疾病折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3.1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

3.2健全压疮患者的管理制度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建立预防压疮翻身卡,每次翻身后及时在相应的表格里作上标记,并详细记录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定时记录,这样不仅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为制订患者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3间歇性解除局部受压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首要措施长期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更换一次,皮肤有红斑时应明显缩短翻身时间。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有条件时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通过气垫床的充分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

3.3.1减少摩擦力和剪力协助患者翻身时,不要拖动而是要把他们抬起来再移动,要保持床面的平整,没有硬物和多余的东西。应避免卧床患者头部长时间抬起超过30°,以免骶尾部、足根部承受过大的压力和剪力。

3.3.2保护患者皮肤干燥和完整性应尽可能保持皮肤的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不可用力擦拭,同时有效大小便管理是保持皮肤干燥的重要环节,使用便盆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破皮肤。床单要及时更换,及时整理,保持干燥。

3.3.3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愈合的因素,因此老年患者改善营养至关重要。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易出现压疮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4心理护理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智能全面受损,理解能力差,概括和表达能力受损,股骨颈骨折后,由此产生烦躁,焦虑,沮丧,发怒等情绪改变。护理中首先要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尊重患者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训斥患者。其次护士在工作中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使患者心情舒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的陌生,恐惧和不安全感等。此外护士还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和爱好,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给予亲切,温暖的人文关怀,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们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由于老年痴呆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且痴呆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陪护者长期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服务,爱心照料得不到患者的感激与合作,甚至患者常与陪护者发生矛盾冲突,给陪护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做好陪护者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可使陪护者及家人对老年痴呆患者有较全面的了解,基本掌握痴呆患者的护理常识,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小结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实践证明,老年痴呆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及家属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7

关键词:医联体;合作护理;压疮高危人群

压疮(pressure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医保报销比例及覆盖范围低,疾病康复期的农村慢性病患者仍以居家照顾为主,患者及照顾者对压疮预防及护理的知识及技能往往缺乏,以致患者出院后无法延续院内护理的质量,导致了压疮发生风险的增高[2~3]。我院自2010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新医改,与区级三甲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对护理工作实施技术帮扶及远程指导。本研究通过医联体合作护理,对辖区内出院后农村居家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压疮防预护理措施,探讨实施医联体合作护理对农村居家压疮高危人群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院办理出院手续时,noRton评分<14分,符合压疮高危标准的农村居家护理的慢性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压疮高危患者男56例(年龄(74±4.5)岁),女24例(年龄(71±3.5)岁)。入选标准为:(1)具有可能形成压疮的基础病;(2)遵循压疮风险评估noRton评分<14。入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按传统的出院后患者追访管理,进行常规电话追访,发放压疮预防手册、压疮风险评估表和翻身登记卡,每周进行电话追访指导,由卫生站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上门访视及宣教。

1.2.2实验组护理

(1)家庭访视宣教:患者出院后进行第一次的家庭访视,有卫生院网格护理组员与村卫生站护理组员共同参与,进行居家环境风险评估、照顾者专业知识宣教、患者心理护理,建立患者文字资料及影像资料相结合的居家护理档案。以后根据患者居家康复及整体身体综合情况确定上门访视间隔时间。

(2)建立护理微信群:由网格护理团队长组建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放压疮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对患者家属及照顾者进行宣教。

(3)利用医联体综合资源:卫生院网格护理人员做好与区级医院及卫生站护理人员的上下联动沟通。通过微信群等实施区级医院远程诊疗护理,通过图片传送、疑难应答等对高危患者、疑难患者进行远程指导,充分利用区级医院专业营养科、老年科、慢病专科及压疮治疗专科药物等良好资源,避免患者因压疮原因到区级医院排队诊疗,减轻患者诊疗费用,缓解区级医院的工作压力。

1.3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1.3.1评价方法

实施医疗体网格团队护理措施前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照顾者的压疮预防护理知识知晓率、规范照顾的行为改变,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系数和压疮发生率。

1.3.2评价工具

(1)自行设计《压疮预防照顾者基础知识知晓和规范行为调查表》;

(2)noRton压疮风险评估表;

(3)压疮分期按照2014epUap/npUap国际分类系统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家属及照顾者对压疮预防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3讨论

目前我国步入老年社会,大多数病情稳定及慢性病农村老年患者需在家中进行康复治疗[5~7]。其中压疮高危人群受社区护士指导少、照顾者对压疮预防及护理知识缺乏、患者家属欠重视等因素,使得院外居家康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居高不下,给患者身心及家庭都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通过医疗体网格团队护理模式,通过卫生站护理人员实施前沿护理,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统筹患者护理信息,区级医院专科护理人员施行技术培训及指导,利用网格护理团队联系沟通,达到提升患者家属及照顾者对压疮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护理行为改变,实施实施医疗体网格护理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联合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全面铺开,医疗资源缺乏难题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社区、农村居家护理的工作模式也充分利用了医联体带来的有效护理技术资源,实行网格化团队护理。压疮预防胜于治疗,居家护理的高危人群得到压疮预防的家庭重视支持以及照顾者有效、规范的预防性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8

关键词:干、湿性愈合理念;老年人;压疮;综合护理

我国已进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增加,老年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成为当下一大难点。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差,感觉功能逐渐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所以老年人压疮发生的发病率高[1]。老年人之所以成为压疮的高发人群,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皮下脂肪萎缩并不断变薄,皮肤容易受到损伤。加强老年压疮患者的合理护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治疗压疮有两种理论,即干性愈合理论与湿性愈合理论。

传统干性愈合理念:国内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仍然影响着伤口处理的方法和结果。最新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认为伤口有菌就会感染,需要使用消毒剂或药物保持无菌状态;伤口渗液对伤口组织是有害的,必须清除彻底;干燥伤口不感染,结痴就是伤口愈合。干性愈合由于愈合环境差,伤口容易脱水、结痴,丧失生物活性,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侵入,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湿度和温度,不利于伤口愈合。干性疗法在处理难以愈合的压疮中面临难以逾越的挑战,如坚硬的厚痴,痴下积液,大量渗液,潜行及窦道等。

湿性愈合理念:湿性愈合的基本原理:现代伤口愈合理论认为,正常的伤口渗液包含了抗微生物物质,有保护和清洁伤口作用,并能营造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2]。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3];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4];新型敷料能创造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与传统观念相反,研究发现相对低氧是毛细血管生发的强刺激源,从而更利于创而修复[5],酶学清创的愈合环境加速创面的愈合作用[6]。

本组通过对干部医疗保健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干、湿性愈合理念结合,综合治疗护理,观察并分析合理的护理方法对老年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干部医疗保健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87.25岁,均为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双下肢中重度水肿,轻度低蛋白血症。

1.2护理方法

1.2.1综合护理①将本组4例患者均安置在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的病房。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为患者选择纯棉质衣物,选择润肤产品,避免皮肤干燥。②对4例患者用Braden评分表[7]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分结果,抓住患者的护理侧重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采用气垫床、减压贴保护骨突部位、预防潮湿带来的皮肤损伤,做好患者的大小便护理等。③因4例患者均为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对4例患者均建立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及翻身时间。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患处继续受压。④因4例患者均为高龄,心肺功能较差,活动能力下降,导致双下肢水肿,加强利尿消肿,注意观察疗效。⑤重视4例患者的营养护理,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静脉予人血白蛋白静滴。⑥康复科专业人员进行患者的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1.2.2局部护理①换药初期,4例患者的压疮部位均在外踝骨突部位,大小约1.1cm×1.3cm~1.7cm×2.5cm,iii期压疮,中等渗液量。采取湿性愈合理念,即用0.9%nS彻底清洗干净疮面,待干后予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覆盖伤口,再予康惠尔溃疡贴覆盖于外,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每周二、五更换敷料,持续10~15d。②换药中期,4例患者压疮面积明显缩小,少量或无渗液,见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在肉芽组织生长过程中,伤口部位常见黄白色的荚膜形成,此期应注意将形成的黄白色荚膜清除,可选择外科清创结合康惠尔清创胶运用清创,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仍采取湿性愈合理念,外部仍予康惠尔溃疡贴或透明贴覆盖,换药1次/w,持续5~10d。③换药后期,在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基本长满伤口部位,已有上皮爬行时,采取干性愈合理念,选用康惠尔藻酸盐敷料覆盖在伤口部位保护新生肉芽组织,避免换药时的再次损伤,外层予无菌纱布覆盖,加速伤口结痂,促进伤口愈合。

1.3评定标准无效:患者的压疮创面与入院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显效:患者的压疮创面明显缩小,渗出液量明显减少。愈合:压疮创面结痂脱落,痂下无积液、积脓,皮肤完好无损[8]。

2结果

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均全部治愈,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干、湿性愈合理念结合,综合治疗护理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缩短了病程,值得推广。

3讨论

压疮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作为老年干部医疗科医务工作者,应在掌握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压疮的病因及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老年压疮患者全身、局部的综合治疗护理工作,促进压疮及早治愈,最大程度减轻老年人受病痛的折磨[9]。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4例iii期老年踝关节压疮全部治愈,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在像干部医疗保健科这样有经济实力支撑的科室,对老年压疮患者采取综合的、合理的护理,不仅利于疮面的愈合,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10]。

参考文献:

[1]贺锦云.压疮的家庭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25):14-15.

[2]刘秋红,蒋琪霞.湿性疗法在小腿腔洞型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1(3):746.

[3]FalangaV.Classificationsforwoundbedprep-arationandstimulationofchronicwounds[J].woundRepReg,2010,8:347.

[4]李亚洁,蔡文智,工秀岚.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21(3):105.

[5]付小兵,盛志勇.新型敷料与创面修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8,14(4):247.

[6]工震云.医用伤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1):87.

[7]Bergstromn,BradenBJ,Laguzzaa,etal.thebradenscaleforpredictingpressuresorerisk[J].nursRes,1987,36(4):205-210.

[8]毛爱芬,吴玉泉,曹娟.老年压疮57例相关因素分析与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01):85-87.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9

关键词: 压疮 评估 预防护理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加拿大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综合性医院压疮的发生率是15.1%,而中华护理杂志报道:曾对34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调查中发现,压疮的高发率位居第二。压疮的高发人群是年老体弱、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等无自主行为能力或疾病影响不能改变体位的患者。随着病家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也就是说可能引发护患纠纷,而预防发生也就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通过有效的预防护理,压疮发生率自2006年的1.2%下降到2009年的0.5%,从而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为创建和谐就医环境尽一份力。现将护理体会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勉。

       1 压疮的概念

       1.1美国的npUap(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在2007年2月的会议上对压疮下的定义:压疮(pressuresores)是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出处,是压力的损伤结果,或者是压力和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结果。

       1.2我国护理学沿用的压疮概念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2 压疮的病理学

       压疮的病理实质是:受累部位皮肤软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一般认为≥毛细血管平均压4.27kpa(32mmHg)的持续压力,即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而影响组织血供,导致组织缺氧。

       3 压疮的危害

       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而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发生压疮的老年人比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死亡率增加6倍。

       4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首先,责任护士采用waterlows量化评估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筛选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护理。

       4.1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压疮预防中应用的意义

       4.1.1量化评估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比临床经验判断更科学可靠。

       4.1.2对压疮发生不同危险程度的病人,可以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压疮措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及被动性,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4.1.3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可作为定义难免性压疮的依据之一。

       4.1.4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病人出院后作为护理病历的一部分,存入病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作为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的一种工具。

       4.2 评估内容

       4.2.1原发病情况 患何种疾病,严重程度。

       4.2.2全身情况 意识状况、二便情况、有无合并症等。

       4.2.3营养状况 饮食习惯结构、体质指数。

       4.2.4体检 肌力、肌张力、全身皮肤质量(弹性、色泽、温度、感觉)等。

       4.2.5认知能力 对疾病、压疮的认识,配合能力、信心等。

       4.2.6经济状况 可作为选用防、治压疮材料的参考。

       4.2.7伤口局部状况 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深度、有无窦道或腔洞,创面颜色、气味,渗出液性质、量,有无肉芽组织及生长情况,创面有无感染等。

   责任护士通过以上评估,分析病人所处压疮危险状态,制定防治计划,

       5 高、中危病人预防护理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篇10

【关键词】髋部骨折;压疮;护理分析

髋部骨折是指股骨近端的骨折,即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其中又以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为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组织营养不良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容易发生压疮。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1]。因此,加强预防护理、降低压疮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我科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8例,其中男性91例,女57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4.6±4.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7例,股骨粗隆间骨43例,股骨干骨折38例;手术治疗者137例,保守治疗者11例;患者入院时均无压疮发生。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情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系统、科学、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都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部分患者难以用理智而乐观的心理对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预防压疮知识宣教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其及家属详细讲解髋部骨折后易发的并发症及其严重性、病程、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同时,让患者充分理解预防压疮、便秘、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措施,并指导其配合,以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

1.2.3翻身护理

1.2.3.1协助病人翻身对于年龄偏大、病情较重、体力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协助其翻身。一人在健侧,一手置于肩背部,一手扶住腰部,另一人在患侧,双手分别置于患肢大腿及小腿处,两人配合动作协调一起将患者翻起,同时准备一个软垫和大小不等的乳胶垫,将骨突起部分垫高以减少压迫。并仔细观察局部受压皮肤是否出现充血性反应,若20分钟内不能消退必须缩短变换的间隔时间。

1.2.3.2指导翻身对于病情较轻、体力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其自行翻身。患侧向健侧翻身时,保持患肢在牵引状态,将健肢放平,患者健侧的手拉住床栏,身体向健侧翻转30度即可;健侧向患侧翻身时,指导患者健肢屈曲,足部用力蹬床,轻轻抬起臀部,使健侧向患侧侧转身体。

1.2.4皮肤护理患者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动作要轻柔;如果患者有大小便失禁、出汗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为其擦洗。同时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循环,必要时使用软枕、水枕或海绵垫等保护设备。在严冬季节,皮肤干燥的患者给予润肤露外涂,以避免患者因瘙痒而抓破皮肤。

1.2.5饮食护理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也直接影响到压疮的愈合[2]。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患者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膳食指导,食物应柔软易消化,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多食新鲜果蔬,少量多餐。必要时按照医嘱给予输注血制品,提高血浆白蛋白以减轻组织水肿,促进伤口及骨折愈合,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a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