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4:51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1

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全国10余家航海高职院校、20余家行业主管机关和航运企业共建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icve.com.cn),为广大学生、航运企业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该资源库设有“专业园地、课程中心、微课中心、职业认证、岗位晋升、素材中心、航海博览、企业案例”共8个主模块,其中课程中心为航海技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职业认证为海员基本能力训练、值班水手、GmDSS通用操作员课程,素材中心涵盖了丰富的教学视频/动画、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清图片等,航海博览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从航海历史、船舶文化、航海地理、航海技术、海员心灵之窗等方面对“航海”这一词汇进行了全面形象的阐述,资源库容纳了大量的试题库、考试样卷、各类航海案例以及行业标准和国际规范。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广大航海类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也为院校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作为一名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师,也应顺应潮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手段,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老大难”问题,变堵为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和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优势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基于“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职教云”网络平台,在高职院校、特别是航海类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来进行课程搭建,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次,开展混合教学可为授课教师提供比较完整的航海实训设备、实训场景和模拟情境等素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不足。最后,开展混合式教学也能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通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为方便教师更加高效地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更加客观、系统的对学生的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进一步研发了利于教师授课的“职教云”平台。“职教云”平台以院校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课程搭建和内容设计,也可由教师自己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自我创建课程。在调用资源时,为确保课程内容的契合性、课程素材的多样性,教师可根据需求,在各大类专业资源库、各门公开课程甚至每一个素材点中来检索合适的资源,筛选保存在个人资源库中以便后期资源调用,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2.1课程前期搭建

教师首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在线提问情况设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互动内容,来编制授课计划。

在进行课程搭建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情况和学生学情,通过对资源库素材的检索、收藏,丰富课程素材;然后,教师可以在资源库的公开课程中选择需要的内容直接导入为自己的课程;再次,教师对导入的课程进行个性化设置和编辑,可以随性添加自己的素材资源,也可删除冗余的素材资源;最后,教师可通过资源库或者自己本地导入相应的测试题目,完善课程。

2.2线上自主学习引导

首先,教师需要制订合理的线上自主学习计划。教师基于“职教云”平台,在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设置自主学习方式,如学习安排、学习程序、学习方法等。“职教云”平台设计开发了功能齐全的终端app,为学习者提供了基于“职教云”app的碎片化移动学习途径,自主学习可以个人为主,也可划分小组合作进行,这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完成每一任务点的任务单,以便使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任务单的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直观的演示,也可通过小组任务、问卷测试等形式。例如可以将任务目标云航在通过雷达模拟器模拟物标跟踪与碰撞危险判断的真实航行环境中,建立学习与虚拟现实的关联,这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w习兴趣。

最后,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或者终端app来查阅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在讨论区或者答疑区查看学生的提问情况,归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结合这些疑难点进行课堂混合教学的设计。

2.3课堂混合互动教学

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疑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混合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职教云”app可以以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学生线上学习中突出的内容和问题;其次,教师以提问、抢答、投票等形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读和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现场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注重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教师在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设置相应的投票活动和随堂测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线上学习掌握情况;最后,根据学生自主掌握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电子白板、拍照上墙、实物投影等各种方式对疑难点进行解答总结。教师在课后根据任务内容设置相应的测验内容来验证线上线下学习实际掌握情况,学生可利用电脑、手机在“职教云”平台上完成相应的作业测验。

2.4状态跟踪与测评

在混合式教学的环境下,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全过程学习状态跟踪尤为重要,因此,课程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同时,结合“职教云”平台数据统计建立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的多维评价体系结构。教师通过平台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状态跟踪,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从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航海?x器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其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程动态跟踪,施行课程学、做、测、评一体化考核对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考查功能进行整体改革设计。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互相完善的功能作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职教云”平台全程自动记录并统计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形成性考核实现学生边学边测,及时反馈,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2.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在该考核模式应用之初,就已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已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操作虚拟实训设备,很容易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难题。通过讨论区,学生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大量资源的支撑下,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

大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通过手机终端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查找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回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前预习等方法,促使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模式中期末终结性考核仅占比30%,促使学生在线上学习、课堂互动和平时作业努力,就可以提高成绩。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场线整合”“线—场—(线+场)”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英辉(1977-),女,吉林伊通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吉林长春130122)黄海林(1977-),男,安徽宁国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吉林长春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4-02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该模式由“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场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在线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公开教案,并且根据学生在网上的疑问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场上课”即教师结合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这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场练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现场的师生、生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能力。该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源途径和展示场所,适用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

(二)“线—场—线”模式

与前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中的“在线练习”要求课后作业在网上进行。针对上课内容及问题,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时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优势。多数认知性质的学科,大都适用于该种模式。

(三)“场—场—线”模式

该模式中的“在场备课”和“在场上课”均与传统教学模式接近,只是在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科的特殊要求以及外界条件的限制,使用“在线练习”的方式。该模式适用技能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专题化、知识整合性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以及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特点,对“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中的“线—场—场”模式和“线—场—线”模式进行结合,即采用“线—场—(线+场)”模式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使这两种较为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该模式中的“在线备课”“在场上课”与其他模式相同,只是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强调以“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教师进行“在场上课”以后,根据课堂授课情况,设计练习题目和内容,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练习案例在网络上与学生共享,学生根据练习要求做知识准备并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反馈,进一步提供指引,为在场练习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础。该模式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内容的课程教学。

二、“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高校教学“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及会计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包含课程概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由几个不同的专题组成,内容包括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全面预算和业绩考核与评价;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讲授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前两个模块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中第二个模块为核心;第三个模块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属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质课程,满足“线—场—(线+场)”模式的适用条件,在硬件允许的条情况下,可采用该模式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另外,“管理会计”课程需要学生以会计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并融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沟通,使“供需”信息畅通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需求使得在课程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而“线—场—(线+场)”模式正是以其强大的沟通优势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

三、“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线备课策略

“在线备课”是“场线整合”模式中相当具有特色的环节。针对“管理会计”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增减结合的在线备课策略,即教师根据每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一个详简适中的教案,包括教学背景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的延展学习和知识拓展的相关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案了解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并与老师在线沟通、反馈信息,教师针对普遍的疑问采用增策略,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解答疑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采用减策略,将该部分内容剔除出在场授课环节。

(二)在场上课策略

“场线整合”模式中的“在场上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一致,但由于该模式中“在场上课”之前已有“在线备课”环节的师生互动,因此,该环节将表现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较传统教学将大幅提高。

(三)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

“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模块是“管理会计”教学针对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对“场线整合”模式进行的改进和拓展。首先,教师要将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在网上与学生共享,通过具体的案例与之进行交流,为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分析指引,与之交换意见,从而确定最终的练习内容。然后,通过强化为主的在场练习,将各种开放性的作业作进一步讨论,并且用来指引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知识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当然,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全部教学环节的练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所侧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能力为指引,合理安排练习策略。

四、“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场线整合”教学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所在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从2006级开始,开展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8级开始引入“场线结合”的教学模式。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优秀率为9.18%、10.26%,与2004级、2005级的9.42%、9.51%相比有稳步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2.88%;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为5.44%、4.63%,与2004级、2005级的4.17%、3.92%相比,虽有所回升但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降低到了3.23%;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社会实践评价优秀率为9.33%、10.19%,与2004级、2005级的6.28%、7.11%相比有较大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4.15%。由此可见,引入“场线整合”模式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都有了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对2008级会计专业全体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2.8%的学生认为“线—场—(线+场)”授课模式具有新颖性,有83.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80.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师生互动效果更好,8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反思与改进

虽然“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不够准确等。因此,在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应认真分析“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管理会计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为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应组织好教学内容。“场线整合”模式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要求“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按“线—场—(线+场)”模式组织好。

第三,应仔细研究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校的各项教学安排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前提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各个互动环节都应该关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四,应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线—场—(线+场)”模式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建立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完善“线—场—(线+场)”模式教学的必要保证。

第五,应加大对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线—场—(线+场)”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支持,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从而使该模式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力,吴国平,薛小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04(9).

[2]周谦.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5).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3

关键词:小规模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遗传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形式也在发生变化。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Sebastienthrun和pe‐ternorvig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在线课程,全球有16万名学生参与学习,掀起了在线学习浪潮[1]。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先修课程分析学情,制订一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计划。而在在线课程中,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这样更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线课程的形式包括大规模在线课程与小规模在线课程。

1大规模在线课程

mooC,即大规模在线课程。2013年以来,中国各大高校先后建立了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优课联盟、人卫慕课等平台,提供免费的优质共享资源,开启了全民在线学习的新时代[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mooC拥有以下优势:①mooC是免费资源,所有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注册后均可学习;②知识碎片化,mooC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多个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回放;③设置了在线测试、答疑和讨论环节,丰富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然而,mooC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要问题是师生缺乏面对面交流,学生之间也缺乏分组讨论和协作。其次是课程通过率低,学生拖延症比较明显,中途放弃学习的学生比较多。另外,学生通过mooC学习获取的学分很难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同,接受在线教育的学生就业率远远低于接受传统授课模式的学生[3]。

2小规模在线课程

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Fox教授推出了小规模在线课程,即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mall”指规模小,通常面向高校某门课程的学生开放,学生人数为几十到几百人;“private”指准入条件限制,只有该门课程学生才能学习。该课程要求在线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视频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测试,合格后获得证书,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中途放弃课程[4]。根据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践经验来看,SpoC具有以下优势:①针对性更强,更适合大学课程的专业教学;②依托在线教学平台,通过自动评分系统给予学生快速反馈;③允许多次提交作业,促进学生多次反复练习,强化知识。从结果看来,SpoC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5]。

3SpoC混合教学的课程安排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将知识点简单易学、视频资源丰富的章节作为线上教学内容,而知识点生僻的章节则以线下教学为主。课程的设计包括线上课程、线下课程和课程考核体系这三个部分[6]。下面以“遗传学”教学为例展示课程设计:

3.1线上课程设计

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比如减数分裂、数量性状遗传、线粒体遗传、孟德尔定律和连锁交换等,采用线上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章节的重点分解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学完线上课程后,再进行线下讨论或者习题测试,以巩固和完善知识。此外,线上课程需要建立实时互动的答疑和讨论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超星、QQ或者微信。教师通常需要预先建立一个班级群,学生在群里可以公开提问,也可以单独向教师提问。在开课之前,教师要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视频资源到网络学习平台。课程视频资源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引入精品课程、融合精品课程和自建录播课程[6]。录播课程是首选,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情。同时,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精品课程作为课程的拓展和补充。

3.2线下课程设计

目前,在线课程开展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理论教学比较枯燥,课程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部分章节的教学宜采用线下模式[7]。以“表观遗传”这一章节为例,其中包含了印记基因、基因组印记、甲基化、乙酰化、组蛋白的构象变化等基本知识点。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采用线下讲授为主、线上预习和测试为辅的模式更为适宜。线下课程设计主要包括重难点讲解、课堂展示和分组讨论。

3.3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课程考核是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分为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线上考核包括线上课程学习、章节测试、课堂讨论等部分;线下考核主要包括考勤、实验报告、测试、作业和期末考试。教师可以设置每一部分成绩的权重,通常情况下,线上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在40%~50%[8]。

4讨论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5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上个世纪末国外出现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最初适用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引起学者关注,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目前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主要包括三种: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2003年,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并应用“混合式教学”概念,并开始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普遍定义为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承继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网络在线教学的优点,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的改革思路与方向。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以及线上网络教学的互补,不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而是借助课堂与网络两个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相比较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而言,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问题,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资源上,慕课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思政课的相关教材资源、实践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可以采取视频、音乐、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讲解不深入的不足。从效果评价上,慕课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线上综合评定,最终产生系统化的课程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类型

本文论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模式是指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根据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结合时间,可以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该种类型指的是线上教学以及线下课堂教学在相同的时间点展开教学。这种方式通常将手机客户端作为载体,线上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师上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任务,还包括了学生课程签到、在线讨论、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诸多模块。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在线上完成相应的功能,进而实现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其次,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同。线上教学主要利用慕课平台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通过线上慕课平台能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线下课堂教学则主要是教师针对课程课前预习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课后根据自身喜欢的内容,完成线上学习。在这种类型中,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补充以及相互融合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本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学生线上课程预习、课堂深入教学、课后巩固反思三部分环节,主要是合理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上资源以及线下课堂教学熟练地掌握各种核心理念,通过课后线上+线下对知识巩固反思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线上课程预习。教师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视频资料、阅读材料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这些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教学任务、难点、重点等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对知识点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预习完课程内容以后,视频资料中会有测试环节,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试,教师按照学生测试的结果可以掌握学生的课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问题和知识漏洞,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线下课堂授课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第二、课程深入教学。学生所开展的线上课程预习活动能够为线下课堂教学深入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难点与知识漏洞的梳理,对教案进行合理化设计,凸显学生不明白或者是还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实现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迁徙,进而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授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诸如:道德的含义指的是什么、你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等这类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阅读课前搜集的相关文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换看法,完成协作探究活动,将相关知识用于新情境当中,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程讨论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第三、课后巩固反思。该阶段可以分成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线上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集中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测试中表现出的问题,并交由学生对课前预习问题进行修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漏洞的梳理,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线下部分,教师针对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有效利用课程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书写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调查,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以及自我总结的形式,搜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举措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及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获得学生思想动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应用专题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向性专题教学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具备的逻辑关系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同时,为了全面整合资源,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工作,比如经典文献资料、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按照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互动渠道

为了加强课程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要实现线上慕课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线下课堂教学模块包含了课堂知识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等相关环节,教师负责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针对线上慕课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保证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三)转化教学语言风格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单单与教学内容的有关,还和教师教学话语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采用教材式的语言,表现出一定的政策性与学术型,对学生理论理解能力要求高,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由此可见,教师在编制慕课课件的时候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变,构建一套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丰富而又生动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与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用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诠释,保证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6

针对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及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提出将mooC和SpoC本土化,形成一种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即现代职教课程模式,以计算机类课程开发为例,介绍混合教学模式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mooC;现代职教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社会各行各业对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正加紧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高职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如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切实提高,正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1mooC和SpoC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股新的教育思潮正从欧美传入中国,这股思潮就是“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一种具有海量资源的在线课堂,其形式类似于网络教育和精品课程(或公开课),但是比网络教育等平台更开放、更强大。mooC在全球掀起了教学变革狂潮,但是随着其迅猛发展也暴露了各种问题。比如“没有先修条件”和“没有规模限制”对学生和大学而言,既是mooC的优势又是其局限性所在。正是mooC的种种问题促使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诞生,它开启了在线教育的新时代。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是指面向少数(几十个或几百个)达到准入条件的学生开设的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结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针对在校学生,相比于mooC完全开放的平台,SpoC有一定的限制性,规模小,更适合于学校教学使用。

2现状分析

2.1职业教育学生特点

(1)不太适应传统学校的教学模式,喜欢“做中学”,不爱理论课,爱实践课。

(2)对专业有些兴趣,但学习习惯较差,缺乏毅力和耐力。

(3)想学但不知道如何去学,不会学习。

2.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粉笔加黑板的“师讲生听”模式;“讲练分离”的“课件”式教学模式;“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式的“演示练习循环”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1]。这几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优点,但始终是以教师或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3现代职教课程模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强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针对职教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开发和实施现代职教课程中,从课前导学案、课中任务书到课后作业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心设计,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意义,尽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我们开发和实施的现代职教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课前,学生要进行在线视频的观看和在线测试;课中实施翻转课堂,老师答疑,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形成最终答案;课后,以学生为主进行任务拓展,提交作业。在mooC和SpoC的理念基础上,将在线教育与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将mooC和SpoC本土化,形成一种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即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可概括为“线上、线下、职场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课堂进行一体化设计:

(1)线上,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并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完成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2)线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学习、展示交流、作业及评价等活动,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组织活动。

(3)“职场化”特色贯穿始终,融入线上与线下各环节。线上资源的职场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点;而线下主要体现在借助公司、车间、实训室等职场化环境,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堂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或独立或组成小组完成任务、项目和作业,并依据行业、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

4现代职教课程的开发

4.1课程标准

现代职教课程的标准要求比普通课程要高。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依据企业调研结果以及工作岗位的能力特点分析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既要融入职业教育行动导向与学院职场化理念,又要体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要求,还要体现职场化课业的要求;课时要进行重新规划,内容体系要进行重新调整,能力目标与学以致用的理念要更加突显。现代职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内容标准要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将线上学习情况列入考核等,以职场化课业为导向。

4.2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任务书(导学案)成为学习支架,突显知识的获取和初步理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面对面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内化及应用,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职场素养。导学案设计要精准,学习活动与评价要紧密结合。

4.3在线学习活动设计

(1)每节课都要有导学案且清晰明了。

(2)每节课都要有在线测试,每次上课要公布前次在线测试成绩,讲解出错比较多的题目。

(3)每节课都要有课堂任务书(学习任务单)且采用真实项目作为任务。

(4)每节课都要有课后作业书。

(5)每节课要建立课程讨论区,要求学生发帖或回帖,师生互动热烈。

(6)每节课要建立教师笔记,通过反思引导教学方法改进。

4.4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

(1)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兼顾学习时长等相关环节,形成多项考核。

(2)各部分的考核比例要合理,符合课程特点与专业特点。

(3)课堂实战成绩要占一定的比例,学生的作业评价应占有较大比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成绩设置为课程作业(30%)、在线测试(30%)、论坛讨论(5%)、平时表现(20%)、学习笔记(10%)和在线时长(5%)6个部分。考核强调线上学习的重要性,但成绩的组成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5教学视频的录制

(1)视频形式有录屏、录像、手写板制作、仿真技术嵌入等。

(2)视频内容要与导学案要求一致,符合微课要求,即与知识点对应起来。

(3)视频质量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

(4)视频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以内,适合高职学生在线学习。

5现代职教课程的实施

5.1线上学习

1)学生的角色及任务。学生的角色由知识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是线上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信息化素养也得以提升。由于学生是在课下完成线上学习,所以老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来保证线上学习的实施情况。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课前任务书,明确本次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自主观看相关的教学微视频。

(2)在观看过程中遇到难点,可反复观看视频,并采用适当方式与教师进行即时交流互动。

(3)完成在线测试习题。

(4)记录观看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讨论。

2)教师的角色及任务。教师不是线上学习部分的主角,更多的是引导者[2],同时也是资源创造者,在课程单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线上学习的主要任务是:

(1)实时解答学生在线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密切关注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包括登录平台次数、进入课程次数、在线时长、学习笔记记录次数、论坛发言情况以及在线测试完成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加强对排名靠后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3)及时回答学生在论坛中提出的问题,对在线测试及整体数据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营造“学霸”氛围,发挥标杆作用。

5.2线下面对面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是交互式、探究式的[3]。线下面对面翻转课堂的实施,以一节课60分钟为例,主要包含6个方面:

(1)教师拿出5分钟通报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让学生明确线上学习的重要性。

(2)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在线测试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

(3)根据课堂任务书的要求,让学生分组研讨课堂案例,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

(4)进行案例评价,组内先评出优秀作品,然后组间再进行互评,获得优秀作品的小组,组长要在电脑上进行展示,大约需要15分钟。

(5)教师和学生要分别进行总结,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教师要总结本节课相关知识点和拓展知识点,大约需要5分钟。

(6)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老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课后完成)。

6阶段性成效

实施现代职教课程一年,我们对部分计算机在线课程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认同度基本达到70%,不认同的学生占到10%左右,还有近20%的学生对相关事项持中立态度。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学中心共同组织了学生评教活动,数据显示,现代职教课程评教分数达到了94.6分,超过了普通课程。现代职教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很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要体现在:

(1)实施现代职教课程模式以来,学生从最初的不适应演变为主动的学习。

(2)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内化拓展与应用。

(3)成绩透明化,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

(4)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学会运用mooC深化课程学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主要体现在:

(1)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高度认同。

(2)以实战的方式学习了教学平台使用、mooC、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导学案设计等,信息化课程设计能力得到提升。

(3)全系24名教师通过中国大学mooC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战学习与考试,80%为优秀成绩。

(4)教师边开发、边实施、边提升的模式初步形成,信息化素养普遍得到提升。

7现代职教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现代职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建设在线课程时,既要考虑怎么实施翻转,又要考虑在线学习应奠定怎样的基础;知识点碎片化后,还要注意给学生搭建概念地图(整体性)及学习支架。

(2)职场化的课业设计。针对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实战、讨论等,作业如何布置,每项作业的成果如何展示。

(3)教师设计(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针对导学案及课堂活动任务单,知识点梳理、分解和序化依然是难点,设计理念的提升成为课程开发中的要务,这是个长期过程,且只能在工作中积累和提升,培训只是给方法,不可能给结果。

(4)对学生的持续引导。引导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机制来保障。

(5)混合式学习环境。未来教室普及上仍有差距,虽然教室实现无线覆盖,但和信息化与职场化融为一体的未来教室相比,仍存在差距,需要持续完善。

8结语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7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翻转课堂整体教和学的效果。本文以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网络共享课程为研究案例,通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调研问卷、个别访谈、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等方法,总结了目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认知主体、教师引导、在线考核激励机制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在线学习参与度;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261-03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发展,必将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国民教育改革创新和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培养带来革命性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职业教育院校纷纷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综合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随着发端于美国的mooC的兴起和迅速席卷全球,国内外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纷纷开展校本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改革研究。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指综合运用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绩效支持三大学习理论(Jared,2002),借助网络资源,混合运用包括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微电脑技术等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有机融合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和发展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何克抗教授(2004a:21)如此评价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意义:“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对在线学习反思后变革的融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培养21世纪所需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国内学术界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以外语界学者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为例,2008年,尹玲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实效性。马武林&凌茜老师通过研究,深入探讨了基于web2.0平台的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和线下辅导混合式学习模式(2009:107―108)。胡艺芹老师(2015:181―183)通过研究,尝试构建高职职业英语课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将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界定为两大环节:在线学习活动和线下学习活动。本文所研究的在线学习是指高职高专学生在网络共享课程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利用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平台、移动终端交流互动工具,通过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与教师、学习同伴之间进行交互沟通、独立或者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从而获得预期的知识内化、学习情感体验、技能提升等一系列的学习行为。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发在线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微课、微视频资源建设。比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仅2015年一年就投资开发了15门基于mooC模式的网络共享课程。一方面,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其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个性化,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根本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策略等发生了极大改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基于mooC网络共享资源的课程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不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缺乏自我约束、互动不积极等问题。在线学习参与度低导致翻转课堂起始阶段学习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线下课堂的进度和效率。

1.在线登录次数少,以被动参与学习为主。学生登录课程资源网络学习平台以及在线学习时间长短是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最外显的表现。笔者设计了《网络共享资源课程高职学生线上课程参与度调研问卷》,调研了H高职院校参加《西方文化》课程学习的68名学生,发放问卷68份,回收问卷6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显示,68名同学中有52名同学在一个月内主动登录在线学习平台低于3次,即有76.47%的学生每周主动登录在线学习平台的次数低于1次。而且,仅有7名同学表示每次登录后在线学习的持续时间超出20分钟,被调研的68名同学在线学习持续时间平均为5.6分钟/次。而且,有82%的同学表示,课后登录网路学习资源平台主要是为了完成登录记录,便于老师通过登录次数认定成绩,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在线互动交流以较低层次的情感交互为主,深度探讨和反思不够理想。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交互参与学习的参与度可以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层参与。深层参与重在探讨分析问题并能够结合问题进行创造性反思,有助于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通过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课程在线交流讨论跟帖数和具体内容来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跟帖回复问题时更倾向于发牢骚、表达迷茫或者仅仅是简单地表示赞同或者反对等表层情感符号进行沟通交流。笔者对该课程的第二单元老师布置的开放式讨论问题在线讨论跟帖内容进行了统计,在跟帖的18名同学中,仅有3名同学详细列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针对其他同学的不赞同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在线互动交互答案简单、情感表达类信息太多、表述为展开、探讨为深入等众多表层交互现象成为目前在线学习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3.学生线上课堂作业提交率、成果资源分享率参与度低。在《西方文化》网络共享资源课学习平台上,笔者发现,老师布置的在线作业除简单的知识点学习外,还包括小组讨论、案例成果发表、分享互评等功能模块。但遗憾的是,问卷调研结果显示,68名被调研的同学中,有61名同学认为自己更愿意完成简单的练习题目,而对于其他需要拓展、需要创作并分享的题目更多地是倾向于等待别人或者直接点击老师公布的答案,缺乏自主性和创作的动力。68名同学近96%的同学在调研中表示,在课后线上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控制能力,因为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学习内容等存在投机取巧的心态。因为自我暗示和缺乏及时、严格的监督激励机制,致使出现了学习参与“迷失”和“走失”行为,在线学习更多地演变成了在线浏览其他网站趣味内容,甚至边玩游戏边参与在线学习的拉锯战。而且,通过在线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参与度问卷数据分析显示,仅有11名同学表示自己喜欢小组协作式学习,经常发起小组讨论话题、小组论坛等活动,但仅有3名同w表示自己曾经或者非常乐意在全班范围内分享自己的案例成果、学习心得体会、自己制作的作品等。

4.学生在线学习参与评价的深度不足,教师评价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所依据指标比较单一。学生在线参与评价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或者同伴的表现、学习成果等进行自评和互评,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参与度。笔者通过调研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课程8个单元的互评和自评数据发现,学生自评、互评多以分值和等级来衡量,而很少要求学生通过对分享成果的思考做出评述性、反思性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的深度有待提高。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指标对应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教师评价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环节中。在调研问卷关于在线学习考核评价部分题项的数据统计显示,该课程的评价指标都是由教师单方面设计的,100%的同学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参与到课程终结性或者评价性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

三、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提升对策建议

1.正确分析学生认知学习特征差异,整合优化网络共享课程的在线资源,提高学生在线参与学习的适应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过程也是学生对在线资源进行信息加工内化的过程。所以,老师要善于利用认知学习理论中的信息加工原理来分析学生在线学习参与的特征差异,整合优化网络在线资源,尽可能兼顾不能认知风格、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或者更加深入参与的在线研讨、交互行为。比如,部分学生喜欢相对直观的学习信息,如示意图、视音频资料、虚拟实验等在线资源,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喜欢在直观信息后,探索理论意义的延伸和应用。因此,教师整合后的在线课程资源首先要充分满足不同认知特征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帮助依赖认知型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还要提供便捷、实用的交流工具允许探索求知型学生能以不同的路径方式选择利于其拓展知识点、扩展自身学习技能的学习方法,比如,提供一些常用的学习软件和工具软件下载、国内外相关优质资源的链接交互方式、多媒体视频资料点播、语音答疑等。

2.合理组织引导在线学习活动,注重反馈,区别活动参与的层次,提升学生团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教师适时、科学合理的教学干预行为对提高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在线学习的教学质量必不可少。在被调研的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课程的68名学生中,89%的同学认为教师对在线活动的积极引导和反馈对提升自我学习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必不可少。教师的引导反馈和学生的参与是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在线学习的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当教师参与度不高时候,学生参与度更会“一路低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时,可提供相关的技术操作,说明任务评价标准,及时在班级内展示比较好的案例成果、明确小组协作的分工等。尤其要指出的一点是,笔者调研的数据结果显示,96%的同学期望自己的在线学习活动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所以,教师可在网络共享课程教学平台上设立一个反馈专区,表扬参与度高的同学,及时解答常见问题,定期答疑,还可以针对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采取归纳、调整策略,区别学生参与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下组在线协作学习时候,要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做到“因组制宜”,帮助小组明确协作的角色,使学生在小组内各尽其能,获得参与合作的体验,从而提升团队整体参与度。

3.建立合理的在线学习评价激励体制,明确在线学习参与的奖惩规则,确保参与的公平性。建立合理的在线学习评价激励制度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一项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在线学习激励制度,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将在线讨论参与和课程在线考核相联系;鼓励学习的表率行为,在说服、开导、监督的基础之上对“在线不作为”的学生采取适度惩罚措施等。另一方面,目前学生作为在线学习主体,在整个课程评价体系中处在被动、消极的地位。在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课程被调研的68名学习者中,有59名同学认为目前该课程在线考核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们之间的互评、自评应该在课程在线考核中占一定比例。因此,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我们教师应该提倡多个评价主体并存,在设计考核方案的时候,能够将学生的自评、互评纳入到分值比例分配中,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置学生自评、自我反思、互评、互评反馈等模块来有效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深度参与。

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让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学的效果都大打折扣,成为了目前困扰混合式学习模式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是一个可干预的变量,我们可以针对目前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方面凸显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从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影响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高低的关键要素分析着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当然,本研究关于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研究仅仅是个开始,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深入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参与度高低的量化分析,通过更过实证案例来验证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有效策略并付诸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1,(5):50.

[2]胡艺芹.混合式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2):138.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8

作者简介:宫婷,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杨海能,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课为主,互动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能发挥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是新时期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一、现状窥视: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授课效果不理想

行政法学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行政法学涉及多个领域,理论知识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将其安排在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之后。传统行政法学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学生预习;二是课中阶段,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基于课件内容进行行政法学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知识;三是课后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学习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热情,这也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教学情况见表1:

表1:传统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工作情况

总的来说,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导,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授过程的中心。课堂中教师以理论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系统的讲述行政法学课程知识重点,而学生只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记录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中心,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实践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一般

行政法相较于民法和刑法而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加上学生很少参与行政法的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对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也很难真正理解案件,这就导致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一知半解。[2]因此,教师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被动,缺乏学习自主性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向相对单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而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听课中理解不深,长时间之后便会对这门课程有了抵触、畏难情绪。

(四)教学模式固化,缺乏积极创新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以课堂为场景,基于课件进行课堂教授,[3]教授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电脑课件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另外,很多教师的对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仅为考取较高的书面成绩,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应用等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4]

二、原因检视: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教学观念滞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在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理念中,“教”是中心指导思想,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整个授课过程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最后学生通过背笔记的方式应对期末考试。[5]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他们对行政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探索意识,实践运用能力不强。

(二)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授课过程乏味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表现为课堂提问,学生对课程讲解以及案例分析很少参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生机不足。

此外,传统的线下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的了解,教师讲授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主要是老师以ppt展示的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讲解,由原来的口动式灌输转变为多媒体式灌輸。讲授内容上主要是对概念、原理以及法律特征和实施条件、实施程序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加入了案例分析,但受实践因素的限制,学生对具体案例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许多教师讲课内容按部就班,缺乏新颖性,很少结合视频网络手段,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

(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措施不足

传统的行政法学教学评价中,课程完成情况是衡量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标准,而对课程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效果等内容重视不够,容易产生教师敷衍、期末划重点应付考试等不好的现象。而对于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价其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期末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了这门课程,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程度、实践运用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三、解决路径:构建行政法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行政法学和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一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案例事实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实践、角色重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行政法学案例之中。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资料收集、交流分享、情境模拟式等形式,实现学生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不仅是被动接收者。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行政法学教学方法上,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共存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线下课堂教学的“技术赋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共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利用慕课、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时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6]在线下教学中,教授要将线上与线上的课程知识进行串联,建立与线上课题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小组、分配任务、交流分享等形式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7]

(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高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生效率,必须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8]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结构,以及线上和线上课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线上课堂内容与线下教授内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行政法知识章节,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组分配,由小组成员自主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派代表进行内容讲解,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分享,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行政法学课程知识构建的参与程度,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完善课堂监管,健全线上管理监督机制

线上学习不同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拖延、应付甚至是章节测试抄袭等情形。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教师作业和截止时间的提醒、课堂签到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监督功能,以此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程作业。此外,可以考虑给行政法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名助理教师,协助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的互动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分担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监督管理工作。[9]

(五)实施动态考核,创新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建立和健全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侧重对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共同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通过对教师线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教师和学生依托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10]

2.动态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的特点,应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践、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考核。线上平台的成绩应综合考虑课程视频的完成情况、签到学习情况、线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以及线上测试等。线下的考核应根据学生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如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着重考察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合知识的应用能力。[11]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9

关键词:综合布线一体化教学思路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35-01

很长时间以来,职业学校在进行综合布线的课程教学时都依照了传统思路。在综合布线的学科课堂上,教师通常为学生讲解最基本的综合布线原理与要点,然后演示与之相应的布线操作[1]。这样做固然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科考试分数,然而却在本质上背离了新课改对于综合布线学科的基本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来看,综合布线教学具备更强的实践特征,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需要运用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模式。运用综合布线的一体化思路和模式,有利于转变现阶段综合布线的课堂教学现状,确保综合布线基础理论与操作实践的紧密衔接。因此可以得知,综合布线一体化的做法符合了新课改的根本要求,进而为培育实践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对于综合布线的课堂教学来讲,综合布线一体化指的是运用实训室的方式来展开综合布线教学,确保综合布线原理与布线操作实践的密切结合。相比于传统模式的教学,综合布线一体化更适合运用于现阶段的职业教学,在此基础上调动同学们对于综合布线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在本质上转变了单调和僵化的布线教学模式,有助于培育同学们自主探究的综合能力[2]。

综合布线的基本原理适合运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线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的智能建筑而言,在进行布线操作时应当依照现行标准来统一规划,确保布线操作具备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因此,综合布线学科应当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为同学们提供必备的实训场所,然后鼓励同学们大胆进行布线操作。只有在课堂中融入了实践模块,学生才能真正明确综合布线的基本步骤与操作要点,进而掌握综合布线所需的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有助于突破僵化的课堂模式,为职业学校课堂增加了全新活力。

职业学校开设的综合布线教学通常体现了较大难度,与之相应的教学流程也较为复杂。在进行综合布线的具体教学时,教师先要为同学们讲授综合布线的基本思路和原理,然后运用实践的方式来鼓励学员动手操作。经过综合布线的实践与操作后,教师再去总结并归纳综合布线中的难点和技术经验。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在客观上应当配备必要的场地,运用一体化的流程来深入教学。这样做,有助于转变学员对于综合布线学科的印象,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和实践热情。

二、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思路

一体化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密切结合基本原理与实践。在综合布线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最根本的实践目标,在此前提下让同学们尝试着自主操作。通过自主摸索与大胆实践,学生就能明确综合布线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因此从本质上讲,综合布线一体化的做法有助于激发互动性,同时也确保了综合布线的实效性与直观性。具体而言,现阶段进行综合布线的一体化教学应当依照如下思路:

1.构建实训室的场地

完成综合布线的一体化实践,客观上要求配备齐全的实训设备。对于此,学校有必要为师生提供所需的实训场地,构建专门性的实训室。在具体建设实训室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为综合布线的实训课程提供配套设备,其中包括网线、信息模块、水晶插头、线槽与线管、光纤等各类设备。在综合布线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同学们演示综合布线的实训流程,运用幻灯片等多样的方式来演示直观的综合布线步骤。学校只有提供了综合布线的实训场地,才能保障最基本的实训课程条件。

2.选择灵活的多样教学模式

综合布线课程本身就具备灵活性,对此应当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选择教学模式。从现状来看,综合布线的实训课堂通常可以选择场景教学、情境教学与现场教学的几类模式,运用灵活的手段来创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流程。例如:教师在指引同学们敷设网线或者安装管槽时,可以运用场景教学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做也简化了原本繁琐的布线操作流程。

3.生密切沟通

综合布线一体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能缺少师生的密切沟通。教师在设计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后,就要划分班级内部的学习组,确保各组学生都可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综合布线目标。在此过程中,师生也有必要做好实时性的沟通。例如:教师在讲解光纤熔接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各个学习组的同学们分工进行光纤熔接的演示与操作。在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软件来演示仿真的操作流程。

总结

对于现阶段的综合布线教学,有必要运用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加以改进。这是因为,综合布线本身包括了较复杂的流程和步骤,如果能运用综合布线的一体化教学那么将会增加课堂乐趣,同时也创造了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有利于确保课堂实效性的全面提高,同时也突显了一体化人才培育的优势。截至目前,综合布线教学运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实现完善,仍有待加以改进。在未来的实践中,师生还需要摸索经验,在此基础上服务于综合布线一体化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正明,马粉兰.基于项目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4477-4478.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篇10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教育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越发重视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因其具有交流便捷、海量资源共享、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等天然优势,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代替线下教学[1]。在此情况下,混合式教学(blendinglearning)应际而生[2]。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在线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化相结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教育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优势,同时也能将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最大化地发挥[3]。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此种教育理念,将具体线下环境、学生情况、教育内容相结合,借助线上优势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4]。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依靠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教育新方式,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重中之重。本文对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1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针对临床医学课程多数高校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学内容固化、受到时间限制等问题。虽然课程改革后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了缩减,但同样导致部分内容不能在课上讲授,导致学生自己学习的弊端。即便部分教师在课上完成了讲解,学生在课下只可通过教科书完成对老师教授内容的复习,课后难以彼此沟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学习只成为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从另一角度而言,临床医生常常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虽然其拥有者较为充沛的临床经验,但也同样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课上知识讲授更是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下降,难以勤勉思考。即使教师在课上完成了教育任务,但学生思维懒惰、缺少积极思考,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是难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2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及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2.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介绍。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模式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在信息化浪潮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师生进行了有机结合,将面授、线上学习加以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习效率,同时减轻学生学习的经济负担[5]。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首次定义,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了充分融合,加以优势互补,在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6]。基于上述内容,混合式教学不仅改善了学生的接受方式,同时也改善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此种教育方式将线下教学环境、授课内容、学生接受程度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将单向灌输式教学转换为双向主动学习。2.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之一,mooCs指的是线上公开课,基于mooCs系统,学生听课能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不仅临床医学课程资源丰富,同时也包括对课程知识点、重难点的总结、作业布置、论坛讨论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重要作用,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相结合,从临床案例出发进行教学,制作上传关于临床医学技巧的微视频,以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加深学习,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Blackboard平台以讲授课程为中心,结合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制作虚拟学习环境,同时给予师生相互交流的契机。将Blackboard平台应用在内科教学中,其不仅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同时通过全自动录播系统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内科学教学平台,提高课程交互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7]。针对急诊教学,Blackboard平台利用路径分析,建设课程网站,将线上视频资源及师生课后交流作为补充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能力[8]。同时,Blackboard平台也能够应用于临床诊断学[9],利用线上平台,将线下面对面讲授、引导式教学、虚拟仿真相结合,依靠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提高缩短师生交流沟通距离,构建师生交流平台,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增强学生主动性,同时增强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新要求。3.1.1提高线上教学参与积极性。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依靠信息化的高科技技术,将线上虚拟平台同传统线下教学加以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10]。基于上述原因,在对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进行质量评价时,要注重线上讲授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线上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关乎整体教学模式的质量[11]。3.1.2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程度。线上教学对于线下教学而言至关重要,线上教学由于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学生能够在线下教学前,通过线上平台掌握此次的课程内容,作为预习,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从而巩固学习成果[12]。基于上述原因,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其科学融合的程度直接关乎教学质量。因此,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程度作为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新要求。3.1.3教学环境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程度近年来,混合式教学越发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时在部分高校中已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实践,但上述类型的高校仍占据少数部分,以秉持观望态度的高校居多。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改革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提高教学改革的难度,从宏观层面影响教学改革的结果[13-14]。因此,在对混合式教学质量加以评估的过程中,要对高校的态度对其的影响纳入评价体系之中。3.2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3.2.1将线上、线下纳入统筹之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更多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殊性,制定师生在线上、线下的角色定位,同时规范其参与水平。3.2.2将师生、教学环境纳入统筹之中。师生、教学环境应是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大主体,体系指标应从上述三方面出发纳入统筹之中。3.2.3将过程、最终效果纳入统筹之中。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最后的教学结果,而要将关注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3.2.4将定性、定量评价纳入统筹之中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可能会发生部分指标难以量化或只可利用定性来衡量定量的情况。基于上述原因,定性指标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定性指标其本身具有的主观性,更应制定好将定性转化为定量的方式,统筹定性、定量评价。3.2.5将评前导向、评后反馈纳入统筹之中。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为教学全过程发挥导向作用,同时也为教学质量评价后的整改工作提供方向。3.3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目前,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督导、学生、同行教师进行[15-16]。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在自己可查询成绩前夕,通过硬性规定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认可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通过系统进行评价后方可查询到该科目的成绩。此种硬性规定的方式虽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但同样有着下述弊端:一是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影响教师的日常授课;二是虽然现有的体制保证了学生对该课教师质量评价结果的私密性,但往往学生的评分是基于自身对该位教师的个人情感,而非教学质量本身。而督导、同行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主要是源于日常授课中,但几次随机走访并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充分掌握,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变成例行公事,难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基于师生两个主体从线上、线下教学出发构建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表1。此评价指标中不仅包括定性指标,其中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我认知水平等,同时也包括定量指标,其中包括线上作业布置、线上讨论区登录频次等。在包括参与水平这一能够评价教学过程的指标的同时,也包括教学效果这一用于评估最后结果的指标。在运用该指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着重将各项指标进行融合,从而服务统一的整体,且要将教学环境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而不能唯分数论。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不仅结合信息化的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该改善了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为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评价导向。本文所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基于师生两大主体、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统筹教学过程、最终教学效果而构建的,可为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燕芳,李颖,庞冰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7):568-570.

[2]杨卫东,康飞,马温惠,等.整合LBL、pBL、CBL、tBL和R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核医学教学[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0):1775-1777,1791.

[3]许静,童睿,崔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164-166.

[4]曹彦,宋丹宁,熊丽辉.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四诊”临床技能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9):26-28.

[5]高娇,付玉荣,伊正君.医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6):972-975.

[6]何克抗.“互联网+教育”是否颠覆与重构了传统教育[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4):3-8.

[7]曹小丽,陈迎迎.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评价体系初探[J].现代医药卫,2020,36(9):1419-1421.

[8]杨淑莲,刘兰娟,林清丽.探索需求导向的模块化在线课程建设实践——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0(7):159-160.

[9]邵桂敏,张亚民.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物理诊断混合式教学应用评价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8):601-603.

[10]田凯茜,高娅,龙妍,等.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学类app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1):76-77.

[11]施晓光,程化琴,吴红斌.我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意义、诉求与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61-63.

[12]潘金兴,林纬,黄惠彬,等.“tBL+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9,7(2):104-106.

[13]倪维华,袁红艳,闫东梅,等.线上教学LBL+tBL教学教学模式构建[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5):36-40.

[14]郑阳,王晓明.pBL结合“金课”多模式线上教学在放射诊断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86-87.

[15]梅虹霞,胡明品,黄葱葱,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1):8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