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十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十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5:0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1

一、湖州市企业创新取得的实质性成效

1.长期的技术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到2003年止,全市已有湖州市区、长兴、安吉3家区域性孵化器基本建成且投入运行,建立了包括诸如织里童装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安吉竹子科技服务中心、椅业检测中心和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二是科技合作广泛开展。全市已有1600多家企业上网技术需求和难题招标;与浙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农科院、复旦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三是创新项目稳步推进。到2003年末,全市累计实施部级火炬计划65项,其中有不少项目完成了成果转化。随着创新项目的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稳步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这些多层面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累积,为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原动力。

2.坚定不移的制度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04年12月,全市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率达99.66%,理顺劳动关系完成率达97.57%,基本完成了全市国有和城乡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理顺了职工劳动关系,解决了大量影响阶段性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难题,为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以构建“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的企业经营制度取得突破。目前,全市以产权结构多元化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达到469家,这批企业中,在经营权的归属及行使权力的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三是管理制度由经营型向创新型方向转变。如在分配制度上,有些企业按照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不同作用,分别实施了不同的薪酬制度。对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了技术参与分配的期权制、高管人员的年薪制等新的激励机制,使多数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3.一种以追求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管理创新正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调研表明,我市企业管理创新已呈现一种向具有现代知识经济特性方向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涉及到经营理念、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在理念上,一种以构建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理念已初步形成。在流程管理上,信息化已作为覆盖企业流程所有环节的重要资源,已在一定程度一定领域中得到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特别是一批公司制企业,如升华、美欣达、久立、金州、巨人等集团,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思想,形成了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在组织管理上,升华、大东吴等集团在谋求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应用专业咨询策划进行组织模式重构再造。

二、湖州市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观念滞后。众多企业往往把技术进步寄托于引进或合资,认为自主创新风险大,对企业自主创新信心不足,比较注重短期行为。有些经营者当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时,就只抓当前促销求生存,忽视以技术创新求发展。更有部分经营者在短期商业利益的诱惑下,热衷于项目圈钱、信贷套钱等发展思路,对通过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忽视。受长期封闭的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较多企业还习惯于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道路,过分强调低成本竞争,以创新求发展的意识淡薄。

2.创新能力薄弱。从产业结构看,我市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小企业占比过大,缺乏资产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层次还不高。开发的新产品中,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商标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技术人才缺乏。在经营管理人才中,大专及以上的仅占23%;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工及以上的仅占7.71%。从发展要求分析,涉及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才最为紧缺,中、高级技工缺口更大。三是科技投入不足。2003年全市技术研发支出只占GDp总量的1.12%,其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投入更是处于低位状态。

3.创新机制不够完善。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许多企业大多通过政府扶持发展壮大,企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还很强,从而减弱了“创新求发展”的动力和压力。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对知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重货币资本、轻知识资本的现象。在分配上,技术和管理未能真正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重奖力度不够。三是创新投入机制不健全。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在创新投入上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而政府在创新扶持资金使用上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天女散花”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大企业发展的需要。

4.创新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从人才资源来看,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区域性创新体系来看,创新载体的规模不大,创新体系的有效性还不够强。从政策和服务环境来看,虽出台了许多有关企业创新方面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措施所发挥的效应不理想。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一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在信贷、税收以及科研经费等领域,缺乏有力的支持。

三、加快企业创新步伐的对策建议

1.在观念上必须树立长期而系统的创新战略观

长期创新观点。创新不是一个阶段、一届政府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政府层面,如在基础性的创新体系建设上,必须要有长期的战略意识,起点要高,着眼点要远;在人才体系的构建上,必须解决我市还严重缺乏大院大所的实际问题,同时更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引人和留人的长效机制,造就人心所向的局面。企业层面,要摒弃那些投机为快的不良习惯,把功夫用到长期发展的目标上来,扎扎实实挖掘内部潜力,在建立竞争优势上下苦功夫,练好内功。

系统创新观点。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内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要素,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的创新活动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协调和处理好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创新要素间的有效匹配,才能促进企业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2.在具体创新活动中,要以动态的眼光把握创新重点

在技术创新上要突出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当前湖州市的实际情况看,技术创新的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选择那些具有先进适用性、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先进技术,以确保传统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比重和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升传统产业,同样可以成为高技术优势产业。在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的同时,要重视对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不但需要全面分析技术创新、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且要对具体技术、配套设备、设施、技术引用条件等进行可行性论证,树立从基础工作开始就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

在制度创新上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作为重中之重。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除了熟悉本行业情况外,更要充分重视对战略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对多样化战略、联盟战略、并购战略以及内、外部统筹的研究;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全面分析企业家的成长特点,适时进行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

在管理创新上要立足实际,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创新之举。凡是成长性好的企业,都是在管理创新上有其独特性。如邯钢的成本否决制管理、海尔的质量否决制管理,都是在管理上有独特创新,但其背后却又有一个共性,即从自身最具优势的领域出发寻找突破口。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从最能构建自己独特优势之处入手,从本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特点,在人与物的有机联系中,寻找最适合自身的创新突破点和创新路径,切不可随大流、搞模仿。

3.在环境上要重点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活动应当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将不再是企业创新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利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

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环境。一方面,在提高三项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重点要依据新的产业导向,调整经费投向,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土地、税收、信贷、项目审批等政策资源上,应平等对待,从而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环境。

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环境氛围。除了继续健全完善引人的政策和机制外,重点应放在建立一套留人的长效机制。要从行为科学出发,全面掌握人才的特点,尽力构筑适宜人才生存、发展的平台体系,造就一种最适合人才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良好氛围,可通过设置一些适宜人才沟通、交流的平台,如论坛、学术研讨等,使人才在生存、创业的同时,在学术上亦能同步上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特征;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优势的内在支持。

拥有关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开发,才能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回答。

1.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点有: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②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易为某个人或某小组完全掌握。

2.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判定标准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竞争优势的竞争力,然而,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根据对核心竞争力要求的描述来识别和判断哪些竞争力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是价值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那些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竞争能力,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是稀有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即使一种竞争能力很有价值,但是如果可以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那它产生的则只能是竞争均势而不是竞争优势。

(3)核心竞争力是难以模仿和学习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学习的,并且模仿和学习的成本很高。在以下情况下形成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学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企业所有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以下特性时,这些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用户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延展性使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

参考文献:

[1]拉母·查兰.持续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李世成.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5]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6]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念;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与控制???

1 21世纪的企业管理理念的八个变化?

1.1 企业管理工作重点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

传统战略管理十分注重产品组合管理,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分析模型,然而这些分析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它忽视了支持这些产品组合后面的企业技术组合状况,而不断创新的技术组合将给企业的产品组合赋予持续性的活力。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充实、完善和创新,培育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企业价值链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

传统管理理论提倡垂直多元化发展战略,垂直一体化虽然属于相关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致命性的制约和弊端,如资产专用性问题(更多资金因专用被锁定而失去弹性)等。最严重的莫过于导致“大而全”的企业病,拖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全方位控制产业价值链不同,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某一环节,这样企业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

1.3 最终竞争优势从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转向培育持续性竞争优势?

传统管理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即是把企业做大。而建造大规模企业需要大投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支持这样大的规模是很难以解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首先要“做强”,而不应该是“做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保持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回报,这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

1.4 实力与风险的关系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应对风险要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只有强化企业自身的素质,才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努力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加快对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培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5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从重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向强化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传统管理观念强调企业战略对环境的适应性,侧重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切入,将竞争分析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上,因此,市场结构分析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主要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素质管理理论阶段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说,企业内部条件比其所面对的外部条件更具决定性影响。核心竞争力观念强调将竞争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自身上来,以培育企业核心性的竞争能力为主方向,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盛不衰。?

1.6 企业竞争焦点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性中间产品市场份额?

传统管理观念是,企业应将自己独家生产的最优秀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此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主动权。而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是,只要企业生产的关键性中间产品具备有核心竞争力的独具性质,企业就应该鼓励竞争对手采用本企业的关键性中间产品作为他们的生产部件,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本企业所提供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的依赖性。?

1.7 企业管理范围重点从注重做好全面管理转向注重集中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注重管理的全面性,要求企业做好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企业经济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如何优化配置稀缺战略资源,争取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产出。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倡集中的原则,它强调企业要把自己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上去,而对非关键的环节仅要求做到合格,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即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使用资源、精力和时间,创造关键环节上的绝对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1.8 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归核化发展?

横向多元化与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不同,它是向其他非相关的事业域延伸的另一种发展战略。然而,许多研究与现实证明,企业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风险性最大的一种发展战略。当企业迈进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事业域时,尤其是新事业域要求企业所应具备的关键性能力与企业现有能力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会失去自身优势,变得十分被动,难免遭致失败。核心竞争力观念提倡企业经营业务归核化,因此,企业在考虑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新事业域时,必须准确判断该领域(行业)所要求的关键性能力是否能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匹配。?

2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1)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逐渐出现了财务导向的趋势。而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企业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尽快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为重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财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落实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的必然选择。新的《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一法律责任的关键是应抓住两点:一靠自己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靠建立起一套完善、严密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不完全一致,部分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种种手段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改革形势的发展,原来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传统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取代传统的个人决策模式,实行分级授权、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3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1)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

(2)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3)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4)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5)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和奖惩激励机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4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标志性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阐释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2)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3)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第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第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3)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5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我国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世界500强已有80%进入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的角逐,我国企业不但要在国内市场与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直接竞争,还必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要拥有这一优势,企业就要在其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必要性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

之所以如此强调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影响全局。可以肯定的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培养将是我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充满机遇的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在建设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很完整,内部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科学的管理和高水平的运作,出现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而中小型企业往往是后劲不足,昙花一现,在管理或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好高骛远,为了“蝇头小利”而束缚了手脚,难以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的拘泥形式,盲目套用顶级公司的核心理念,却适得其反而每况愈下;有的投机倒把,甚至从昧心、违法的经营中寻求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最后只能是一败涂地。

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管理决策能力的匮乏

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渗透到企业的全部行为中。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决策能力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巨人”倒下的关键在于基于管理决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缺乏。1995年,巨人集团发动的“三大战役”等活动以及后来巨人大厦事件的发生,史玉柱不得不承认,集团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决策发生了重大失误。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考察,虽然巨人的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关键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实施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差。

2.技术创新能力的匮乏

想要技术领先,就要有核心技术,就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核心技术。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从创新的方式上来看,企业的创新一般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引进创新。但利益的驱动以及我国法制的不健全,使很多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是眼前的小利。因此,假冒伪劣、盲目趋从等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缺乏强化、扩张、升级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但这个动力本身也是需不断发展提升的,只有这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永具特色,永葆青春,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企业内的民主管理,并开始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但企业在经历了痛苦磨砺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忽视或淡化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核心竞争力退化,并最终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动力源特征。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始终保持较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比较强的地位。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当然,对它的建设和培养还要有一个本质的规划和长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内外两方面:

1.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再次,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再次,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自身特色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跻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6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软件作为新兴产业,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虽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软件;发展趋势;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3.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91-01

1、软件产业的基本理论概述

1.1软件产业的内涵

软件产业是指与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关系的总称,分为软件产品开发业和软件服务业两大类。

1.2软件企业的特征

软件企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普遍特征:即,高技术特征、国际化特征、服务化特征、专业化特征、高关联度特征。

1.3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软件产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特点如下:(1)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2)网络化发展趋势。(3)一体化的发展趋势,(4)“软件+服务”战略的发展趋势。(5)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

2.1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内涵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GHamel)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n)一文,标志着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能力不仅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石,还是企业培育核心产品的源泉。核心竞争力是伴随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传统意义上竞争概念的深层次发展。是从一般竞争力中经过长期的培育和积累而形成的,在竞争力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所有能力的精髓。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能为企业在竞争领域中带来长期竞争优势。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知识和技能长期培育和积累的结果,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具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的特性。

(3)整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所有资源充分整合的结果,是企业驾驭内外环境的能力体系他覆盖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所有产品。

(4)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即通过知识与技术的整合,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

(5)动态性。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体现的是企业能够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动态调整,它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2.3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通常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分为: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价值观。

(1)人力资源

它括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这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2)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是由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既包含以研究开发为表现形式的隐性技术系统,也包括以核心技术和一般技术为表现形式的显性技术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3)管理体系

包括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文化形成和组织学习等机制。良性的管理体系可以把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4)价值观

价值观是在企业内部占统治地位的规范、态度和行为,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动力。

2.4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从战略应用需要的角度考虑,是企业从其核心竞争力中获得最大效果的因素。

3、如何提升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持续发展最好的手段就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全面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关键。从世界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提高企业决策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

首先必须培育企业领导人对核心竞争力的态度,使其认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3.2掌握核心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是评价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凭着这种核心技术让竞争对手难以超越,从而使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3.3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的保障,是培育核企业心竞争力基础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3.4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软件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是软件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持久的根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员工的归属感,解除员工的顾虑,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

3.5完善制度与人才激励

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是软件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应该建立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6加强软件服务标准的战略

通过实施软件的标准化战略,提高软件企业在国际软件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信息技术自19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已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全球的软件产业也随之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并在全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软件企业来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7

关键词:顾客价值;核心竞争力;关系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顾客价值选择的变迁,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争取市场、赢得并长期保留住顾客的重要性,这使得处于竞争行业的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顾客价值的研究。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中,往往会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职能过程上,而将顾客当成与企业无关的资源,从而忽视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即满足和留住顾客。这种对于顾客的漠视态度使得企业一方面不能正确识别顾客需求的变化,无法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有顾客的满意度下降,失去现有市场份额。结果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为顾客提供优异的顾客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研究顾客价值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对顾客价值概念的界定

关于顾客价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对于顾客价值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过大体可以认为,顾客价值指的是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perceivedValue),是感知利得(perceivedBenefits)与感知利失(perceivedSacrifices)之间的权衡〔1〕。感知利得包括物态因素、服务因素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要素;感知利失则包括顾客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取成本、交通、安装、订单处理、维修以及失灵或表现不佳的风险。如此一来,提升顾客价值可以经由增加感知利得或减少感知利失来实现。而对顾客价值进行权衡和评价,目的是寻求顾客的真正价值所在,为企业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构筑与强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表面上看,一家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品质,然而能在全球竞争中得以成功的企业,不论是西方公司还是亚洲新兴企业,均有能力发展出类似的成本水准和品质标准,彼此间并无太大差异,无法形成重大的优势,因此,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该企业是否有能力发掘或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动态的竞争中强化这种专长,通过将这些核心竞争力运用于各种不同的业务之间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占领有利的战略位置。

2.顾客价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2.1顾客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提供了发挥独特作用的空间

顾客价值概念的提出是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它与以往的大量营销、产品差异化营销以及目标市场营销具有完全不同的理念。由于顾客价值概念的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成为企业创造顾客、细分目标市场和造就新兴市场的原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客户产品与核心产品在市场中构成了三个相互依托的竞争纽带,不仅可以制造较大的市场赢利空间,同时也为其它市场进入者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顾客价值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细分目标市场和造就新兴市场所考虑的第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在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客户群体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否在现有的和新的市场中发挥作用。顾客价值首次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细分目标市场和创建新兴市场的关键考虑因素,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在今后目标市场中产品定位所需显示优势的一次重大飞跃。

2.2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顾客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顾客价值的提出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或者在经营中能够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或被其它企业所替代,那么该企业所创造的顾客群体,就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的产品所仿造和取代,同时由于在现有市场或者新兴市场中遭遇到其它市场进入者的有力竞争,就会使企业所创造的顾客群体和造就的新兴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其它经营者所抢占,企业由此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只有企业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获取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不会被竞争对手所夺取。

2.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所创造的顾客群体以及新兴市场的长期保障

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具有下列特征:(1)价值优越性。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不可交易性。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3)难以替代性。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上特征,当企业在创造了一个潜在的顾客消费群体或者新兴市场后,可以给试图进入企业创建的新兴市场与之争夺顾客群体的竞争对手制造不易进入的市场壁垒,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的不断修炼的过程中日益增加企业的专业性资产、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可以为企业在所创造的顾客群体、现有的和新兴的市场中对竞争对手进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提供持续可靠的技术能力保障〔2〕。

3.1实施顾客关系管理,理顺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企业必须清楚地知道顾客在购买产品是如何考虑得失进行选择的。如果一个企业寻求的是最大化顾客价值,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就是了解是什么促使他购买你公司的产品:是价值、习惯、身份还是情感?如果企业真正懂得去理解顾客是如何与之建立起购买关系的,将更有助于企业去创建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些只关注产品战略企业之所以被市场淘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从顾客的角度进行经营。而只有当顾客感到下一次仍愿意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时,企业才是一个好企业。

当然,是什么使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取决于是首次购买还是重复购买,他们关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企业可以调查现有顾客,也需要调查那些没有购买的顾客他们为什么没有购买你的产品,这对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首次购买的顾客可能更关注价值和品牌,而当他愿意重复购买时,说明他已经与公司建立起了联系———即保持性又让他回来了〔3〕。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还处在一个建立顾客基础的阶段,则它需要集中于弄清是什么带来的新顾客;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去理解顾客与企业间建立起了怎样的联系。

理解了顾客与企业的联系中哪种联系对顾客最为重要,就可以知道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特别的战略来加强品牌联系、价值联系或是保持性联系,最后的结果是企业管理的不再是产品,而是顾客关系。

3.2找出顾客最关注的价值领域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可能只是以最佳的价格满足他们需求的好产品好服务。什么是好产品好服务?这不是企业想象出来的,而应该是在顾客心目中他们认为最满意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分析与顾客建立起联系,要找出对顾客来说最重要的价值领域是什么,还要考察这些价值领域受哪些因素影响。比如,顾客关注的价值包括质量、价格、方便程度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品牌由哪些因素组成?公司目前所采取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价值?找出这些因素后就可以分析什么样的行动会更能有效地强化企业与顾客的联系。

3.3分析竞争对手状况

分析竞争对手状况的目的是要为企业自己在竞争市场上定位。通常,一个市场上会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理解谁是你的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是如何吸引顾客的也至关重要。因为每个企业现有的顾客群代表了其产品和服务的所有可能顾客的子集,企业通常会有两个努力的目标:一是最大化从当前顾客处获得的收益,二是增大顾客总量〔4〕。当然,你的竞争对手同样也会朝这两个方面奋斗。分析谁是主要竞争对手除了传统的方法外,同样可以从顾客处获得信息,这就需要与顾客进行沟通,了解在你的顾客心目中谁会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的顾客停止从你这里购买产品或服务,你必须弄清楚他们会另外做什么。是从别处购买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还是从别处购买相似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再消费此类产品或服务?顾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找出在你所处的市场上谁是你的关键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是通过何种方式满足顾客需求而把顾客从你那吸引走的。这有助于企业更加弄清楚两个重要的问题:①你为顾客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式?②你的顾客从你的企业中获得怎样的利益,从别的企业中能否更好地获得这些利益?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企业会更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及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也会了解到自己的主要弱点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做到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3.4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

从上述的分析中企业从两方面找出了需要提高的关键;一方面是通过理解哪些是关键的顾客价值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关键的价值驱动上的相对地位。企业最后要做的就是将资源投入到最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关键的价值领域。要知道,平均投入到产品或服务身上,最终的产出不会是均等的。只要理解了是什么促使顾客与企业发生关系,就应该在哪儿投资。这样,企业可以最佳地分配自己的战略资源,从而最大化顾客价值。过去传统企业习惯于将资源集中于自己认为最需要发展的地方,认为自己最弱的领域都需要提高。例如,假如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价格折扣方面做得弱一些。但如果你的顾客根本不在意价格打折,也就是说价格因素并不是顾客关注的重点,那么致力于去提高自己在价格折扣方面的政策岂不是浪费资源而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对企业来说,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留住顾客才是最重要的,也最能产生效益。

4.结语

从上文分析可知,顾客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企业所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价值的新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满足并留住顾客。

参考文献:

〔1〕白长虹1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1(2);

〔2〕mcdougall,Levesque.Customersatisfactionwithservices:putperceivedvalueintotheequation,Journalof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8

论文摘要: 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需要长期的过程.认识、培育和管理企业核心能力,是当今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一、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区别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能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核心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因此它成为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  

(1)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所谓核心能力根据首创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麦尔(garyhamel)的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点:第一,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能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第二,核心能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能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是易为某个人或某小组完全掌握。第三,核心能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能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能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 

(2)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区别 

企业的竞争力是正常意义上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能力。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具有竞争力。竞争能力在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企业的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技术竞争能力等。这些竞争能力只是企业活动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竞争能力,是一种相对的优势,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而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竞争能力,它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稳定性,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

核心能力还有增强企业一般竞争力的作用。但是核心能力的形成又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构建的过程就是以企业的一般竞争力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整合,使其上升为更“高级”的竞争力的过程。所以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整合过程。 

二、企业核心能力具备的条件: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第二,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

第三,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1)从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认为核心能力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该把声誉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对于生产复杂产品以致于买者或投资者一时无法判定质量如汽车、房地产以及买者靠承诺购买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营销网络。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6、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特殊组织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队伍。由于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7、研究开发能力。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能力可由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及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指标来表示。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制造技术或专利技术从而获得长期利润的源泉。

 

8、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不同企业由于在某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其他方面比较薄弱,但整体竞争力较强,表现出强烈的企业竞争力特色。这也正好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特有的和不易模仿的。

三、核心能力的培育 

那么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呢?从成功企业的成长经验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育: 

(1)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能力意识 

竞争能力在客观上的演变过程是必然的,面对这种客观上不可逆转的过程,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能力的领先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其主观方面努力。而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能力意识是主观努力的重要方面。在核心能力的观念进入企业领导人的意识之前,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一种无意识的企业行为的结果。其培育的速度和强度,同企业有意识的塑造和提升行为的影响相比,要慢得多,弱得多。企业领导人的核心能力意识淡漠是企业丧失核心能力的充分条件。而企业领导人的核心能力意识是获得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具有核心能力意识的企业领导人,往往能够在认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建立相应的企业机制,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来塑造和提升核心能力,并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同时,这一切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2)掌握核心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少数几个关键能力大获成功,这种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3)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 

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企业现在拥有的资源、过去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积累等有关,也与企业长期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有关。过去企业总是简单地讲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企业应集中自己的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许多成功公司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企业集中资源,通过对本行业的专注、忠诚和持续投入,苦心经营,精心培育核心能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其他企业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之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能力的重要要素。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企业更应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他同行的差异性,并把它培养起来,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这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4)注重构建与发展企业的比较优势 

1.相对成本优势。相对成本优势的获得能力也是核心能力的体现。某些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一旦有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率会有大量资本涌入。由于该行业在技术方面,产品质量上的壁垒并不明显,使许多企业都热切地投入到拼生产规模和拼价格的竞争中来。其结果是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产品质量鱼龙混杂,产业整合无疑是势在必行。在产业整合阶段,主要的竞争策略便是取得相对成本优势。 

  2. 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能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里寻找机会就是要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和方法,而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能力。 

  3.塑造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以及巨大市场穿透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竞争力的体现。企业应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特有品牌。国内外一些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已远远低于无形资产,如可口可乐、红塔山等,而这些品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我国企业可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

(1)企业打造核心能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其次,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第五,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员可能会渐渐游离出去。而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不到大规模扩张的最后关头,往往不为人所察觉。对此引入人力资本管理概念是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企业应通过机制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二是如果很多员工和业务经理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

结束语

我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最重要的是首先明白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认真分析这些优势然后在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重视核心能力的培育,企业才会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格兰特.《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戴维j科莉斯等.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来文.《管理竞争力》[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4]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5]余来文、杜跃平、安立仁.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创新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6(4). 

[6]余来文.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财经,2006(6).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9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0年美国着名管理学者Hamel和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两种能力:一是企业获取信息、知志、技术及相关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调动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各环节、各系统处于协调统一、高效运转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其实质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价值性。价值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特点。核心竞争力必须和公司未来战略相吻合,能为股东和顾客创造价值。(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必须独特,区别于竞争对手。企业独有的资源,如品牌、专利、特有的企业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构成难以被他人模仿的核心竞争力。(3)动态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竞争优势,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而成的,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要素息息相关。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企业技术基础不坚固,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创新意志和能力较差。多数行业、企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

   (二)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资源匾乏

   我国的企业大部分是金字塔式的管理层次,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力度不够。同时,一些企业领导人缺乏核心竞争力意志,没有把建设核心竞争力当作一项基本任务长抓不懈,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于应对激烈竞争;或是对核心竞争力的认志产生错位,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不够。

   (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骨架。然而多数企业领导人不了解企业文化及其作用,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还要选择适合本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应用的模式,如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等。培养技术创新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首先要注重企业家素质的培养,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直接参与企业的高层决策和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同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

   (三)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精神,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把企业理念灌输到全体员工中去,取得全体员工的认同,这样就可以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真正地融合起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prahaldck,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篇10

论文摘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此,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具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第一资源要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在文中浅谈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人才配置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此,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具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第一资源要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激烈的竞争持续领先,企业应该如何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规划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开展人力资源的招聘、测评、甄选,进行有效的组织与配置,考核、提升绩效,分配与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的诱导、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培训与开发,保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力发展,而非事务指导”的管理方式。2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通俗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组织自身独特的,不易被别人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核心竞争力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生产力的代表,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知识经济时代,谁赢得智力谁就是胜利者,智力就是人的创造力、人的聪明才智,就是人力资源——发达国家甚至称之为“人力资本”。一个组织离开了人力资源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一切都成为空谈。所以,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技术或者能力的载体是人力,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才是有效的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4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基础数据、资料不足等现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并极大的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明显,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