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施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37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1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施行,国家、省、市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部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国水保系统开展水土保持能力建设,明确要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设施验收、规费征收、案件查处工作“五规范”的目标。我县对县水土保持机构、人员进行了加强,但由于近年来全县开发建设项目大量增加,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水保方案编报不及时、规费征收难、水土保持违法案件频发、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和解决,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为此,各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做到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同步,推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凡在县境内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开发建设活动必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先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1、把好审批关。凡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新(改、扩)建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保方案。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核准制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备案制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发改、国土、环保、安监、工商、建设、公安等部门要把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各部门审批、许可的前置条件把好准入关,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未取得水务部门批准发放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发改部门不予审批立项或者核准(备案),环保部门不予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公安部门不予办理爆炸物品使用手续,安监、工商、建设部门也要将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作为许可、审批的前置条件,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自觉办理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2、把好监督关。建设单位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在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立水土保持专门章节,进行水土保持后续设计,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资概算。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档案,把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的后续设计、方案实施、施工监理、水土流失监测、竣工验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年审制度,根据建设单位水保方案防治措施落实和年度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对《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进行年审,实行动态管理,凡未按时进行年审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即为失效,公安部门应停止办理爆炸物品使用手续,确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有效落实。

3、把好验收关。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在开发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及时申请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项目不得投产使用。发改、国土、建设、环保、交通、安监等相关部门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把好水保设施验收关,确保水土保持设施保质保量建成。

三、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现有各类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光缆工程、矿山、采石(砂)工程、水电、风电、电力、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开发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特别要加大对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挖砂、采石、采矿、制砖、房地产开发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依法查处力度。要与国土、环保、安监、公安、建设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对已经责令限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而故意拖延、拒绝编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措施,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并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扩)建、除险加固等水利建设项目。

第三条凡在**自治区境内从事水利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水土保持方案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五条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具体编制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持有《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的设计单位,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进行编制。设计单位应当按照《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接任务。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其它有关批准手续。

第七条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按照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级审批的原则,由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利建设项目拆分为单项工程的,其单项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该单项工程实行同级审批。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由设计单位报送到项目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大纲,由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上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单位应当依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大纲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上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由自治区审批的水利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项目所在地的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的,可以在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编制单独的水土保持方案章节。

由地(州、市)审批的水利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初步设计、技施(实施方案)设计阶段,将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和要求纳入到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技施(实施方案)设计的报告中,使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达到相应的设计阶段深度,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纳入到项目总投资中。

第十条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所需费用纳入项目前期费用,在国家取费标准颁布前参照水利建设项目勘测设计取费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之日起,分别在60天或30天之内办理审批手续。逾期未审批或者未予答复的,建设单位可视为水土保持方案已被确认。

对特殊性质或特大型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最长时限不得超过半年。

第十二条对水土保持方案已经审批的建设项目,如其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本办法的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

第十三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必须严格质量管理,提高设计水平。水土保持方案应按以下原则编制:

1、遵守国家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符合基本建设程序,满足设计阶段的内容、深度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3、基本资料真实、完整、可靠,设计参数、公式选用正确,论证充分,成果可靠;

4、因地制宜,优选设计方案,技术措施合理,能满足安全、适用、方便施工和管理的要求;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设计、施工,将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纳入到招投标的内容中。项目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该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具体的验收办法和内容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第16号令)执行。

第十六条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管理,依照《塔河近期综合治理工程节水灌溉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规定》执行。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问题;防治措施

一、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的特点

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指人为水土流失。这部分水土流失具有流失量大、集中突发性强、危害大与难于监管等特点。开发建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范围内扰动地表,毁坏和压埋地表植被,产生呈松散状态的固体废弃物,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则会降低土壤生产能力,恶化环境,甚至会威胁到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开发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及原因

1、开发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大多数临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都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成和拆除的,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已不存在。所以,临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往往得不到施工建设单位的重视,很多开发建设项目不按方案要求予以落实,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危害。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临时堆土,不采取覆盖措施,造成扬尘弃土外运时,运输车辆不遮盖,土渣沿路洒落,遇水成泥,遇风扬尘,造成二次扬尘,是常见施工建设问题。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而且会影响周边区域的大气质量。

2、开发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的原因.笔者认为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部分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的建设单位只把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审批项目的必要手续从主观上就没想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只顾花钱建工程,不愿投资保环境。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投资或缩短工期,不按规定施工,不设防护措施,强挖强建,乱丢乱弃,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和环境污染。(2)临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变差大,难于把握。大部分临时措施都是针对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危害所确定的防治措施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预测的危害不一定发生,未预测到的也可能会出现,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完全按设计的方案实施。(3)某些临时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不合理(如平原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延用山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或费用太高,或操作性差。(4)部分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属于施工单位必备工作条件,不再纳人工程预算。如承建城镇开发建设项目的土石运输车辆,在作业中必须进行覆盖,临时弃土必须进行拦挡,覆盖用的帆布和挡板等都是施工单位自备的设施,可以重复使用,其成本不计人工程投资,建设单位即使认可方案,但在工程招标投标中也不予落实。(5)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覆盖和拦挡不到位,造成水土流失和引发环境问题。

三、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强化宣传执法力度,提高施工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珍惜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建设施工活动的监管,对野蛮施工、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流失的施工建设单位,应依法予以处罚。

2、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行政主管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把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在方案技术审查时,充分论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合理性和可行性,以"简单实用"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对核准实施的开发建设项目,按基建程序落实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施工监理、监测工作。特别是在工程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实到标书和施工图上。主体工程验收时,要同时验收水土保持工程和监理、监测工作记录及工作报告,查验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3、科学合理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提高临时措施的可操作性.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技术依据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必须按规范要求编制,但不能生搬硬套,那样会造成不应有的投资浪费,也会影响水保方案的可操作性。一是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如技术规范规定,在山区沟道弃碴和坡面开挖路基,必须按"先拦后弃"顺序设计拦挡工程,但在平原区或山区平地开挖路基和管沟,就没必要建设拦挡工程,对弃土拍实齐整即可。二是要"操作方便、经济有效",临时水土保持施工存在时间短,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方便拆除,建筑建设以就地取材为上,重复使用为好,能够永临结合为最好。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建时费钱,拆时费力,拆除后又成为难以利用的建筑垃圾,所以不宜作为临时措施的材料使用。三是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便干治后管理。管沟施工用地、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用完后除主体工程另有要求外,一般尽量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占用前是耕地、林地或草地的,还应恢复为耕地、林地或草地,这样既能满足治理要求,又便于管理维护和景观上的和谐。四是对于采取管理措施能达到防治目的,就不要计列治理投资。如灰、土、沙料运输时遮盖所用的帆布及临时堆土拦挡所用挡板等都是施工单位必备的施工防护用品,一般不用列人材料预算,否则就会增加不必要投资。

4、加强培训、考核力度,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和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是提高方案编制质量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方案编制人员、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发给相应上岗证。新规范出台、新文件的颁发都要采用不同的宣传及培训方式予以落实。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合理确定取费范围和标准,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公信度。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预算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保持监理和水土保持监测等独立费用,是工程建设单位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方案编制单位必须依照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各项费用的取费范围和收费标准同时在方案提交审查前,充分征求业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否则就会影响方案的公信度和可操作性。如个别开发建设项目计列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计费过高,引起建设单位不满,业主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生争执,最后付诸法律程序,不仅没有如期收费,还影响了主管部门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度。

结束语

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主要包括临时拦档、临时覆盖、临时排水、临时绿化和管理等,这些措施具有防治目标明确、结构简单、施工容易、投资低、见效快等特点。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媛媛等.平原河网地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4)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已建矿井;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设计;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中图分类号:tD824.6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028

1小青矿现状

1.1矿井开发现状

小青矿煤矿始建于1975年5月,1984年12月正式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a。1989年12月达到设计产量120万t/a,1991年能源部(煤生字[782]号文件)批准进行矿井和选煤厂改扩建,设计能力由120万t/a扩为180万t/a。1994年4月由于投资改革,改扩建工程停止。2004年省煤炭工业局,对小青煤矿及选煤生产能力核定为253万t/a。2006年省煤炭工业局对矿井生产能力复核,核准小青煤矿及选煤生产能力250万t/a。

1.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情况

本矿井建井期间较早,自井田开采至今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铁煤集团以小青煤矿2007年的升级改造为契机,委托设计单位对已建矿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本次升级改造只是引用薄煤层开采先进技术设备,地面设施未发生变化。由于本项目已生产多年,工业场地采取的场区硬化、场区排水、场地空地植物措施绿化、道路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基本满足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本方案编报的主导思想是:本次方案针对现有情况进行编制,对现有地面设施及水保措施进行评价,对不符合水保方案要求的部分予以补充。

2小青矿项目区概况

2.1项目区自然条件

项目处于辽河平原东侧,地形十分平坦,高差变化不大,地面标高一般在65~80m;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过渡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7.10℃,≥10℃积温3256℃,多年平均降雨量569.90mm,无霜期155d,多年平均风速4.10m/s,最大冻土深度1.55m;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和草甸土;调兵山市植被类型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交汇区,林草覆盖率为20%。

2.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平均约为1350t/km2・a,对周边矿区工业场地的类比及现场调查,确定工业场地现状侵蚀模数为400t/km2・a,场外道路的现状侵蚀模数为600t/km2・a。项目区属于部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省级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为一级,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

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小青矿作为已建多年的矿井,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已经采取了部分水土保持措施,虽然不成系统,但是也对保持水土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已建矿井进行水土保持设计,需要对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调查、总结和补充,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见表1)。

4防治措施布设设计

4.1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预测及分析评价现有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针对建设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对已建矿井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把现有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中,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见图1)。

4.2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4.2.1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防治区

工业场地防治措施以植物措施为主。现有工程已采取的措施有:场内排水沟;场地绿化美化;场内道路护路林;周边防护林。方案新增措施:工业场地内储煤场周边防护林;工业场地内空地补植。

4.2.2给排水工程防治区

给排水工程施工期为1978年3月~1980年3月完成,全线为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为给水泵房,现临时占地已经恢复为原有的用地类型,并已归还当地政府。经过现场调查,水保方案对给排水工程防治区不做补充设计。

4.2.3供电及通讯线路防治区

供电及通讯线路施工期为1978年3月~1980年3月,施工区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已归还当地政府。故本方案仅对供电及通讯线路电杆基础等永久占地进行防护。根据现场勘察,水保方案对供电通讯线防治区不做补充设计。

4.2.4场外道路防治区

现有工程未采取有效的排水及防护措施。方案新增措施:场外道路两侧排水沟;场外道路两侧栽植护路林带。

4.2.5排矸场及周边防治区

排矸场是人工巨型松散弃渣堆积体,矸石山受风力作用产生的粉尘将污染环境,须对该场地采取防护和整治措施,控制粉尘扩散和水土流失的发展。

现有工程已采取的措施有:周边浆砌石挡渣墙、周边排水沟、周边防护林、边坡绿化防护;方案新增措施:排矸场预留用地一侧设置围墙拦挡;边坡绿化补植。

4.2.6沉陷区防治区

现有工程针对现状沉陷区的措施有:沉陷区矸石回填;矸石回填部分覆土。方案新增措施:采掘工作面沉陷区生态保护;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措施。

5结语

针对已建矿井,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建设项目建设多年遗留的、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水土保持问题。做好已建矿井的水土保持设计,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对已建矿井的开采历史、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掌握水土保持保持方案的编制情况及现存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情况。

调查矿区的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依据。

总结已建矿井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前,已经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对其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分析,对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为构建良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基础。

已建矿井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局,要区分哪些分区已经恢复原地貌,不再扰动就不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不必进行补充设计。

已建矿井项目沉陷区的情况要进行水土流失调查,针对沉陷的现状,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意义

1水土保持和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1.1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法和少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每年仅因土壤退化就要损失耕地46.6-53.3万公顷,因自然灾害而丧失耕地约10万公顷。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生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严重威胁着中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与土壤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原因

水土保持方案是指依据我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开发建设单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而制定的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的法律文件,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土地的整治率,水土流失的控制率,土壤流失的控制率,植被恢复系数以及林草的覆盖率等具体内容。依据我国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有关建设单位必须严格依法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否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原因,主要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的要求,是保持水土的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将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程度尽可能地减小到最低程度,并有效地促进治理原有水土流失、恢复、改善和美化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方案编制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为水土保持监督执行机构提供监督执法依据。对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山川绿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3.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科学技术指导作用乏力;二是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缓慢;三是城市化与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日渐严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技术标准和治理经验,取土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技术薄弱,标准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全国虽然有100多个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科研站(所),但普遍存在研究力量分散、仪器设备落后、高层次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3.2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宏观管理办度不够

我国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保持工作技术性、综合性很强,涉及的面广,遇到的问题较多,往往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途径、后果及防治措施等,认识看法不一,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各种措施综而不合,也是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搞工程的轻视坡面植被建设,搞林业的轻视沟道工程,大大降低了治理的综合效益。

3.3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之所以出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投入较少,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但跟广大的水土流失面积以及治理任务的艰巨性相比,国家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国际组织援助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每km2投资在20-40万元以上,而国内项目仅有1-3万元,投资过低,治理的质量与进度难以保证。且每年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补助偏少,每年平均仅能完成3万多km2的治理任务。按照目前这样的投入和治理速度,200万km2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尚需近七十年的时间,这显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

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是是保持水土的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我国水土保持法的实际内容,是水土保持法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国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的决心,体现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有重大的法律意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是我国在环境资源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我国环境保护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的法律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防止新的生态破坏产生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现了我国环境法的基本精神,对我国以后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立足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礼.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理念的更新[J].中国水土保持,2008(07).

[2]薛俊娜.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8).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软土通常指的是沉积在水下的饱和粘性土,在我国的山间盆地或沿海的内陆平原地区都有广泛分布。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等工程特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由于公路的设计等级不断提高,对公路路况指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在施工过程中,公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域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道路施工或者建筑物建造中,都要对公路软土地基要进行科学、妥当的处理,处理好软地基对提高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造价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一、软土地基的危害及处理目的

1、处理软土地基的目的

在修建公路时,碰上软土地基段,一定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对不符合承载力要求的路段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由于各路段的地质特性不同,路基的原始高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也要有所区分。通过使用换填、夯实、排水、挤密、胶结等办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后,地基的工程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最终实现理想的效果。具体目标有:1)提高了地基的抗剪强度;2)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3)改善了地基的渗透性。

2、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的天然特性对软土路基来说,主要会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危害:1)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稳定性也比较差,一旦路堤或者路面实际荷载超过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承受范围,软土地基就会发生部分或者整体剪切破坏,导致路堤出现塌方或者桥台被破坏的现象;2)软土地基的流变性明显。当路面或者外部荷载过大,软体地基就会因为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发生沉降变形,道路的使用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发生的沉降不均匀或者面积过大时,道路就会因受到破坏发生开裂,导致整体地基失衡,失去稳定性,从而出现桥头跳车、路面沉陷等危害,影响到整个路段的使用。

二、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强夯法。

强夯法也称为动力固结法或者是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重锤提高到一定高度后让其自由落下,反复重复该动作实现对地基的夯实,从而使地基的强度不断的提高,并且使顶级的压缩性得到有效的降低。一般情况下,强夯法简单的运用于对砂石和碎石的地基处理,现在也广泛运用于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法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并且逐渐运用到细粒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操作方法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同时具有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节省劳力以及节约材料等优点,并且在当前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此项技术,并且在南方较多地区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在全国普遍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强夯法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其也有着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殊使用要求。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使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处理时,主要就是对软土地基的涂层特性以及含水量问题有一定的限制。从土质情况来分析,强夯法除了对一些较厚的淤泥不适用之外,对于普通的软土地基都有着较好的夯实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加固的效果与地基的渗透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必要的条件下应当创造一个排水通道。

2、表层处理法。

表层排水法是在路基填筑前,在地面开挖沟,以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确保施工机械能够运作于施工平台。为了使开挖水沟在施工中发挥盲沟作用,常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

3、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1.0m的砂垫层作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以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的方法。

4、抛石挤淤法。

即在路基底部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这种方法施工简单、迅速、方便。主要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困难,泥炭呈流动状态,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底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

三、软土地基处理把握的原则及标准

1、软土地基处理中应把握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一般本着堆载预压自然沉降的基本原则开展,达到稳定路基的目的。例如,当填筑路堤的高度大于临界高度时,如果工期允许,应首先考虑运用堆载预压的办法进行处理,这种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实用。使路基在自然沉降中实现稳定,不主张立即采用深层处理的办法。

然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府实行拉动内需的政策,公路建设的速度加快,从立项审批到投入建设需要的时间较短,运用自然沉降使软土路基稳定的办法是很难行得通的。在时间紧、工期要求短的现实情况下,对于处在高位路段的软土地基要特别处理,运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临界高度时,路堤荷载水平不高,地基的总沉降量偏低,只需一点时间,就能达到稳定的状态,所以,在施工时间有限。工期比较紧迫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可以不做处理,采用自然沉降的办法,实现路基稳定。2、软土地基处理标准

公路的建设质量是保证公路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公路地基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强度,同时,公路路基的沉降变形情况要得到严格的控制,一定要将路基的沉降值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后,路堤路基施工后的沉降值不能超过30cm,而桥台台尾路堤过渡段施工后的沉降量则不能超过10cm。在项目预算设计中一定要特别考虑软土地基地段施工费用,工程总投资的两成以上要用于软土地段的地基加固工作。

四、不同施工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

1、投资决策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投资阶段的项目管理,所谓的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投资阶段就是指决定和选择投资行为方案的整个过程,在进行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书编制阶段中,我们通常都认为这是一个进行投资机会研究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地点、公路施工地区、选用设备、生产布置以及生产工艺、公路施工软土地基项目的标准等来进行确定。而可行性的研究阶段已经分为了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部分主要是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拟建的技术、效益以及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公路施工企业要委托设计单位以及勘察设计单位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笔者认为,对于公路施工的估算并不是估算的越低就越好,公路施工估算需要我们根据十分可靠的数据资料,并且要采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细致合理的计算,只有这样,得出来的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才是可靠、合理的。

2、项目设计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就是初步设计阶段,同样也是整个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构思基本形成的一个阶段,只有加强重视,才能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保证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设计阶段工作主要的方法包括:推广标准设计以及采用优秀的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标准;应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方法和原理来进行设计目标关系的协调工作;通过应用技术经济来分析和确定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控制和降低公路施工成本的措施;通过完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来优化设计等等。

3、项目实施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对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阶段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实现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价值最为主要和关键的阶段,只有提出合理化的处理方案,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管是任何一方提出任何变更,都要求出示说明变更原因的书面报告,提供影响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说明书以及增减工程量的计算书等等。在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阶段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编制和管理这一个任务要求我们要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控制,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变更进行控制,也要求我们必须有效挖掘公路施工过程中能够节约的潜力,并且要将费用的索赔处理好,以便能够真正的做好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工作。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自身和工程建设整个过程的动态控制都是具有层次性,并且都是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合同控制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实施的整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工程一直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证公路施工质量要求我们必须要保证软土地基质量,当软土地基出现质量问题时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处理,要求我们首先要拟建一个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文章主要从投资决策阶段中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项目设计阶段中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以及项目实施阶段中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这三个方面对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旦达,周健,贾敏才,等.考虑蠕变性状的港区软土地基参

数反演和长期沉降预测[J].岩土力学,2009,(3).

[2]肖文,杨波,刘利,等.公路水泥砼路面破损原因及其维修整

治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2).

[3]伍高建,晋会丽.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控制[J].科学之友,2007,(8).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编制与实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在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水土流失的特点上全面、准确地编制与设计保持水土的方案,以此来科学地预测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水土保持进行合理地布置。

1.水利工程中常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一些问题

1.1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过于形式化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开发商在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将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下来。但是,现阶段的绝大多数开发商并不重视方案的编制工作,过于形式化,仅仅只是将编制和审批水土保持的方案当作是简单的例行公事,思想上尚未形成方案实施的具体概念。

1.2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2.1在范本的帮助下抄袭之风盛行

目前,方案编制单位中的科学技术人员,相关的专业配备严重准备不足,而在所谓的范本的帮助下,不少人员借机不去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导致不能仔细地勘测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人员互相借鉴和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

1.2.2方案编制人员不能十分清楚地将主体工程的概念表达出来

由于对方案进行编制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建设性质、当地的地形地貌、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工艺、土石方挖填平衡的实际特点等,致使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该有的项目十分简略,不该进行阐述的地方叙述了很多。

1.2.3防治指标没有任何特色而言

将国际上最新采用的无量纲指标除去以外,在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中,并没有将各地区、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作为参照,导致所制定的防治指标与标准不仅不够全面不够详细,并且没有任何特色而言。

1.2.4不能够准确地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在预测水土流失的时段,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水土流失的界定也并没有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在对弃土弃渣流失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由于直接将众多数据省略掉,导致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由于没有对材料的质量、标段的划分、运输的距离以及施工的时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导致对弃土渣量的估算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1.3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先建设后施工”的不良倾向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有在顺利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之后,才能针对水土流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在完成主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才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给予问题考虑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主体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料在满足方案的编制和设计中面临着很大的难度,防治措施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在变更主体工程的设计方案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将变更的具体情况告知给相关的编制单位,导致不能进行同步变更,方案中与保持有关的措施也很难继续执行。

2.提高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重要措施

2.1促进保持水土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

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好带头领导的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从思想上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单位与个人的认识,促进保持水土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把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去对待。另外,根据最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地方水土保持法律发挥的有效完善。

2.2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的进一步有效提高

对相关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此将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严格地进行权限的编制,杜绝出现越权编制的行为。

通过野外勘测和实地调查,能够更加充分地掌握不同类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扰动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布置相关的防治措施。

(3)深入地研究预测水土流失的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能够针对水利工程类型的不同提出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为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对主体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方面进行客观、公正且科学的评价与分析,针对那些与实际要求不相符合的项目选址和选线提出否定性的意见和建议。

2.3对保持水土措施的实时进度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

在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制度进行严格执行的过程中,结合各阶段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目标,将当地气候的特点和主体工程的具体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充分地考虑,以此对保持水土的具体措施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另外,出于对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考虑,与土方石工程措施有关的措施坚决不能在冬季施工,在采用植物措施时也应该对土壤的解冻时期进行充分考虑。

结语

编制与实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本文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过于形式化、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现阶段水利工程中常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地思考与分析,从促进保持水土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的进一步有效提高以及对保持水土措施的实时进度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促进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卓跃飞.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4(1):80-83.

[2]马志林,王治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2):38-39.

[3]陈胜军.浅谈百色水利枢纽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实施[J].广西水利水电,2007(5):88-91.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8

关键词:渠道方案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全面加快水利建设的新号角,各级政府部门“十二五”期间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但是在渠道的建设过程当中,对渠道工程的水土保持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轻视和忽略的现象。灌溉渠道工程特别是灌区骨干工程,其渠道横断面影响范围较大。渠道在建设和运行当中,由于施工和管理单位工作不到位经常造成渠道沿线水土流失,渠道沿线地表土壤经常受到侵蚀,造成渠道淤积,渠道开裂,甚至坍塌,严重的还会造成滑坡、泥石流,影响输水安全。一般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到渠道沿线水土流失严重时,才会采取维修加固的办法,进行应急处理,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因此渠道水土保持工程一定要作为渠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从渠道主体工程设计开始就应加以重视,真正做到渠道沿线水土保持工程与渠道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

2渠道工程及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

渠道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征用、占用地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地貌发生较大变化。地表植被在施工中遭到破坏后,地表的水土涵养能力下降,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量较大,回填方量相对较小,挖填不平衡,以挖为主,挖方大于填方,产生大量弃方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1渠道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1.1施工原因。渠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渠道沿线横断面范围内开挖破坏植被,减弱了表土层的抗蚀能力,土壤侵蚀加重,加剧了水土流失。

2.1.2坡面。建设施工后的渠道附近由于取土形成高低不平的坡面,这些没有采取任何防护的坡面极易形成坡面侵蚀。

2.1.3植被破坏。渠道施工开挖地面使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怀,影响生态环境,并且有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造成周围的河流、小溪、水库等淤积严重,并影响区域内的河道行洪。

2.1.4弃渣堆积。渠道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不可避免的产生松散堆积物,特别是渠道沿线填方区、挖方区和弃渣场所形成的松散堆积体,极易产生沉陷侵蚀,产生大量水土流失。

2.2渠道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

2.2.1人为活动产生。渠道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不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而是由人类在渠道建设施工过程中大量砍伐破坏地表植被、大面积的开挖土石方使渠道沿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带来的后果。

2.2.2危害集中在渠道沿线。渠道工程的水土流失主要有渠道沿线开挖面、取料场、施工道路、弃渣场等区域,这些场地都位于渠道沿线,因此它们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也在渠道沿线。

2.2.3线路长,防治难度大。渠道工程的特点就是线路较长,它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并不是集中在几个点,而是集中在一条线上,凡是渠道经过的区域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带来水土流失。

2.2.4要达到一定的治理标准。渠道是灌溉引水的重要工程,部分工程承担着是重要的饮水或输水工功能,一旦渠道附近发生泥石流、坍方等灾害,必然造成严重的水灾水患和断水事故。此外,渠道也是区域生态环境概况的一面镜子,渠道沿线的绿化情况能够反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3渠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原则

3.1工程措施设计原则

3.1.1弃渣场拦渣墙和坡面防护措施设计应确保渣体稳定。

3.1.2对截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设计洪水的要求。

3.2植物措施设计原则

3.2.1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施工情况,参考当地水土保持造林经验,以立地条件为依据,选用先进的、可行的造林技术进行设计。

3.2.2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因地制宜,依据各种树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多年栽培、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和草种为主,提高栽植成活率,以获得稳定的林分环境、改善立地质量为目标,恢复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3.2.3草种应具有抗逆性强,保土性好,生长快的特点。

3.2.4造林密度的确定应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标准确定主要适生造林树种的初植密度。

3.2.5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兼顾防护和绿化美化的要求,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充分发挥各种立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提高工程建设取得生态环境。

3.2.6对未包括在主体工程防治体系内的其它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也要进行规划设计、与主体工程中原有的防护措施相协调,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

4渠道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方法

4.1预测分析

为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在设计中首先是对渠道沿线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渠道沿线预测范围为工程建设区。

4.1.1渠道沿线平台开挖面和陡坡面,渠堤防护面和风化岩边坡等。

4.1.2沿线弃渣场,工程中弃渣废土一般主要分布在陡坡段、明槽段和建筑物布置点。

4.1.3渠系建筑物中的隧洞工程、渡槽工程、虹吸导管工程、沉砂池、闸门房的开挖面。

4.1.4沿线取料场、改移工程、沿线服务区、管理房等建设区域。

4.1.5进场施工道路、临时堆渣点、工程临时占地开挖面。

4.2防治责任范围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渠道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工程建设区是指项目的征地范围或项目建设方的土地管辖和借地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工程临时占地、施工道路、取料场、弃渣场等;直接影响区指沿线渠道建设对周边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区域。

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渠道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般可分为主线防治区、沿线服务设施防治区、临时设施防治区、改移工程防治区、移民安置防治区、取料场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等,在水保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工程规模和不同区域的功能总体划分。

4.3水土流失防治重点

渠道水保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分区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线防治区、沿线服务设施防治区、改移工程防治区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在渠道设计中已基本考虑;临时设施防治区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尽量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按渠道招标设计要求,清场及植被恢复(包括复耕)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移民安置防治区一般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经费由当地政府包干使用。因此,各阶段水土保持方案的重点是料场防治区和弃渣场防治区,在水保方案的编制工作中,需突出这两区的防治措施。

5方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加强与渠道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

渠道设计在各个设计阶段渠道线路会有所变化,渠道的线路在设计中必须考虑沿线城镇、村庄、企业、农田等的分布情况和用水情况,从可研、初设甚至技施阶段都会对线路合理性进行论证,而一旦线路发生较大的变化,渠道主体工程的土石方开挖量和填筑量相应也会有所变化,这对水保方案中的土石方平衡会带来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沿线取料场、弃渣场的选址。为了使水保方案与主体工程设计的最新成果相一致,水保方案编制人员应与渠道工程设计单位多联系。

5.2做好土石方平衡分析

渠道的土石方平衡与其它工程相比,有它复杂的一面。渠道经过的线路长,区域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开挖时会遇到不同性质的介质,这些土石方在开挖、利用、压实的过程中体积会不断变化,在土石方平衡过程中必须根据情况对不同土石方乘以不同的系数进行换算,计算出各个渠道段的土石方开挖量、填筑量、利用量、弃渣量。另外,由于渠道一般线路较长,水保方案编制单位在编制方案过程中要在各标段考虑施工处理等不确定因素时存在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水保方案的基础上应多与方案编制单位和当地水保部门多沟通,共同协商解决。

5.3论证取料场的合理性

渠道主体工程在设计初期,设计单位会根据线路的走向初步选定渠道施工时的料场,但随着设计的深化,渠道走向发生了变化而料场的位置并没有相应进行调整,这样在实际施工时会造成料场选址不合理,给今后的水保治理工作增加难度,在水保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对各个取料场的合理性重新进行论证,使之与主体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通常取料场要选在离渠道沿线较近的地方,并尽可能少占耕地和经济林地。

5.4综合利用废土弃渣

渠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弃渣量一般都很大,大量的弃渣安置不好必然会形成水土流失,不但占用土地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渠道工程的投资,因而在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渠道弃渣在安置到弃渣场之余还可以考虑合理利用,尽量减少实际弃渣量。比如可以考虑作为渠道其它标段或附近其它工程的填筑料,既可以节省水保投资,又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土方坍塌安全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的土方工程主要为场地平整,基坑(槽)、路基及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回填和压实。由于土方工程施工的对象和条件比较复杂,如土质、地下水、气候、开挖深度、施工场地与设备,对于不同工程都不相同,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塌方事故频出,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土方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应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1造成土方坍塌的主要原因

(1)土方工程施工前,未对周围环境进行勘察,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坑支护的土质不合格,没有考虑地下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基坑支护不符合要求。

(2)设计单位未按要求对放坡、排水、边坡支护进行设计,边坡设置坡度没有按照土质的类别进行。在未对现场作充分考察的情况下做出方案设计。

(3)施工单位没有相应的施工资质,不能承担工程的支护施工,或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但未按设计要求就相关规范违章操作。

终上所述,建设各方安全管理不到位,不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安全责任制未认真落实,是造成各类塌方事故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

为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1施工作业准备

(1)设计单位进行放坡、排水、边坡支护进行设计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真勘察,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土方工程施工,严禁违章操作。

(2)严格土方工程施工审批程序。建筑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确认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

(3)认真编制土方工程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编制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和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等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审查。

2.2施工过程中的防范措施

(1)加强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单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边坡支护要有设计计算书。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进行作业。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时,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2)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取支护措施。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基坑周边安全是深基础施工的关键,除支护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外,施工中也要特别注意,注意基坑周边的堆载不得超过支护结构所设计的允许附加载荷。坑壁支护都应进行设计计算,充分考虑土壁土的类别、深度、干湿程度、槽边载荷以及支撑材料等因素影响,并绘制施工详图。

(3)施工单位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施工单位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5)搞好现场安全防护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土方工程施工时,应当按照方案做好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时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分层开挖的厚度、应根据工程量具体情况决定。

2.3加强人员机具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施工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筑施工作业地点经常变换,人员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多,偶然性大,安全教育和培训十分重要。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劳务队伍和新入场工人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3)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土方坍塌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正确有序开展救援活动,并确保不产生新的危害和损失。

(4)基坑(槽)作业时,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2.4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1)雨期施工,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2)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基坑(槽)和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3结束语

总之,建筑坍塌事故涉及的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但我们只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法》以及相关管理规定,完善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度,制订全面的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各工程建设项目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技术措施到位,土方坍塌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土地开发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基坑;设计方案;监测;方案调整

abstract: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theexcavationaretwodifferentphasesoftheproject,intheconstructionprocess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andcombiningwiththemonitoringdatatofurtheroptimizethedesign,avoidtheconflictofdesignandconstruction,thedesignconformstotheactualsituationofengineeringconstruction,toensurethesuccessfulcompletionof.

Keywords:foundationpit;design;monitoring;adjustingscheme

中图分类号:tU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X-0XXX-2

1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基坑工程大量增加,基坑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支护结构形式受周边环境的制约,安全、合理的支护方案,不仅要综合运用计算理论与经验,分析各种客观条件,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针对基坑的不同条件,做到施工方便,使设计施工一体化。根据支护结构的设置目的,一般要求其同时具备三方面作用,(1)挡土与截水作用,保证基坑周围未开挖土体的稳定[1],保证施工作用面在地下水位以上。(2)控制土体变形作用,保证与基坑相邻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不因土体向坑内的位移而受到损害[2];(3)保证后续地下土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是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时无法预料的,如地下障碍物、主体设计临时调整及施工不当等因素,因此基坑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进行局部调整与优化,保证工程按时完成。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调整与优化情况,供类似工程借鉴与参考。

2工程概况

南京某基坑工程开挖深度11.05m,汽车环形坡道开挖深度为2.5~11.05m,基坑开挖面积约3000m2。该基坑工程地处闹市区,基坑周围有多幢民用建筑物和办公楼,最近距离1.8m,施工场地狭小。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是①-1杂填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夹碎砖、碎石组成,厚0.4~2.5m;①-2素填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夹少量碎砖及砂石组成,厚1.1~3.5m;②-1粉土,厚1.5~7.2m;②-2粉质粘土,厚2.7~5.1m;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见少量腐植物及贝壳碎屑,局部夹少量粉土,厚23.4~28.7m;③-2粉质粘土,厚2.30~5.3m。场地土层物理力学见表1。

表1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表

3基坑设计方案

3.1支护结构方案

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开挖深度小于6m处为一道支撑)。自行车库与汽车库相邻,处设计一排钻孔灌注桩,该范围压顶梁与整体第二道支撑围檩相连接,但由于第二道支撑标高低于自行车库底板标高,且经过计算第二道支撑轴力较大,为保证自行车库安全,将深浅坑处压顶梁与自行车库底板整浇,且将该侧支护桩钢筋锚入底板内,以防止自行车库区土体被挤出,增加自行车库整体稳定性。出土口位置行走车辆,有动荷载存在,且坑底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保证基坑安全,坑底采用深搅桩暗墩加固处理。同样,汽车坡道侧紧邻围墙及建筑物,内侧也采用了深搅桩暗墩加固处理。

图1第一层支撑平面图图2第二层支撑平面图

图3剖面图

3.2止水帷幕

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赋存于①-2层素填土、②-1粉土、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整个基坑四周采用φ700@850双轴单排深层搅拌桩(局部粉土区采用Ф700@1000双排深搅桩),由于基坑东侧受施工场地限制,采用桩间双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与深搅桩共同组成止水帷幕体系,基坑内设置八口管井疏干排水,基坑四周围护桩外侧设置截水沟。

4支护方案调整与优化

(1)当地下室负二层底板施工完成,要拆除第二道支撑,但汽车坡道底板两端存在4.6m高差,且为淤泥质土层,直接拆除二道支撑基坑安全无法保证,原设计采用在汽车坡道开挖最深处沿底板走向做一宽4m两端浇筑到支护桩边的混凝土换撑带,待换撑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第二道支撑,同时保留汽车坡道东北角处的角撑及对撑,待基坑回填后再拆除。但由于建筑结构调整等原因,施工过程中出现底板与支撑交叉、地下室外墙穿越围檩等情况,导致东北角处支撑需在负二层地下室施工前拆除,即原支撑拆除工况需调整,经与业主、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在汽车库北侧角撑位置做钢筋混凝土支护墩代替支撑承受侧向土压力,方可拆除预留的角支撑及部分围檩。经过实际验证,该种方法不但缩短了工期,而且降低了原设计预留支撑最后才拆除带来的施工难度。

(2)施工深搅桩时,在自行车库东南侧遇到大量木桩障碍物,导致该侧深搅桩无法完成,将深搅桩向外平移50cm施工,局部无法避开位置采用桩间双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但基坑开挖后,该侧出现局部渗漏点,经验判断是由于深搅桩与高压旋喷桩搭接效果不好所致,于是制定了双液注浆基坑渗水堵漏方案:在高压旋喷桩及深搅桩外侧梅花形布置三排注浆孔,采用水灰比0.8~1.0的水泥浆和水玻璃双液注浆的方式进行压密注浆,注浆管为带孔眼花管和接长管,内径20mm,壁厚5mm的无缝钢管,每节管长1.5m,带孔眼花管长1.2m,顶端有25°左右的圆锥体股管尖,注浆材料: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1.0;凝结浆液为水玻璃(nao·nSio2),水玻璃模数为2.5-3.3,浓度35-40Be,不容性杂质含量

(3)原设计方案,降水井采用11口管井降水。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基坑面积大,②-2层为粉质粘土、③-1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渗透系数较小,管井降水效果有限,采用了5口浅管井和8口深管井相结合的降水方式,将水位控制在了坑底标高50cm以下,保证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

(4)支护桩桩顶标高为地面以下1.2m,导致其外侧深搅止水桩存在1.2m高差,而出土通道紧靠深搅桩,车辆动静载的综合作用势必对深搅桩产生侧向挤压力。由于水泥土强度较低,无法抵抗载土车辆长期挤压作用,制定了在深搅桩内侧圈梁顶施工宽40cm,高1.2m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以抵抗出土车辆荷载对深搅桩的挤压及剪切作用。施工完成后该侧深搅桩没有发现破坏及漏水现象。

(5)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周围的房屋沉降、地下水位、支护桩的变形、支撑内力等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对于第二道支撑的调整提供了证据,及时调整与优化设计了原设计方案,同时施工过程监测掌握了止水帷幕渗漏对周围房屋的影响情况,并及时掌握了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状态,监测数据对评估支护结构的安全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对基坑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5结束语

基坑工程设计与基坑施工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工程阶段,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于信息反馈的过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经济性、便利性,而施工除了按设计要求之外,还应该根据工程实际,验证设计方案的优劣性,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向设计人员进行信息反馈,基坑设计人员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监测数据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使设计方案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确保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JGJl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99.

[2]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