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十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十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5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b)-0089-03

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就是新生儿黄疸,其病因复杂,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应引起重视。该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来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根据病因提出防治措施,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258例,男132例,女126例;足月儿215例,过期产儿11例,早产儿32例;日龄≤2d34例,3~7d158例,8~14d52例,>14d14例。24h内出现黄疸的15例(5.81%),24h~7d出现黄疸的215例(83.33%),7d以后出现黄疸的28例(10.85)。血清总胆红素值为263.5~425μmol/L(280.5±5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30例(11.63%)。

1.2诊断评判标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符合《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①黄疸在出生后1d之内出现;②已达到危险因素下及相应日龄的光疗干预标准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或血清胆红素值每小时>0.85μmol/L,或每天上升>85μmol/L;③有较长的黄疸持续时间,早产儿超过4周,足月儿超过2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1.3方法

入院后即查28项血分析、血糖、母婴血型、CRp、尿分析、大便常规、头颅彩超检查;次晨抽空腹静脉血,直接胆红素、血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间接胆红素,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Lt、LDH、aSt、aLp采用全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乙肝2对半、梅毒检测、肝胆脾肾彩超等;根据患者病情有选择性地进行toRCH、有无溶血、头颅Ct等检查。根据辅助检查,结合孕母因素、新生儿生产史,包括羊水、胎盘、脐带、产程、窒息、生产方式、孕周等因素,查找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根据病因探究预防措施,评估高危因素,并及时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4统计方法

数据库建立使用epidata3.1软件,通过双录入法对数据进行采用;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相关结果

①统计分析258例新生儿黄疸病因,如表1所示。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第一位为围产期因素(121例,占46.90%),第二位为感染因素(82例,占31.78%),第三位为母乳性黄疸(36例,占13.95%),第四位为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19例,占7.36%);围产期因素中,围生期窒息所占比例最高,共44例(36.36%),其次为早产或低体重39例(32.23%),第三位为剖宫产,15例(12.40%),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应用催产素、产前进行保胎、胎膜早破、过期产、原发病用药等)23例(19.01%;感染因素中,新生儿肺炎所占比例最高,共41例(50.00%),其次为脓疱疹,共19例(23.17%),再次为结膜炎,共8例(9.76%),其他(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宫内感染等)14例(17.07%);母乳性黄疸36例中,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22例(61.11%)、母乳性黄疸晚发型14例(38.89%);aB0溶血5例(1.94%);低蛋白血症等其他新生儿疾病14例(5.43%)。

②入院后依据患儿原发病因,评估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者尽早干预,有感染者予以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贫血者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人血白蛋白,酶诱导剂及予以光疗和茵栀黄,母乳性黄疸早发型者加强喂养,晚发型者停喂母乳。治愈225例,好转21例,转诊12例,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3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常为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常见于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严重者可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尤其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

该研究分析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的相关结论:最主要的因素是围产期因素,占46.90%,包括产前进行保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应用催产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吸助产、剖宫产、宫内窒息、产时窒息、过期生产、早生产或低体重等。上述诸病中尤为常见的是围生期窒息,所占比例为36.36%。出生窒息或者是宫内窘迫会导致缺少氧气,加速葡萄糖无氧酵解,进而代谢性酸中毒,氧离曲线右移,Hb对氧亲和力下降,在肺部表现为血液携氧减少,继而组织供氧不足,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引起黄疸[2]。有研究发现,新生儿产后窒息的发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位异常、产程、分娩方式密切相关[3-4],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及早发现引起窒息的高危因素,及早治疗,预防宫内及出生窒息,一旦发生窒息,积极有效的实施复苏技术,减轻缺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以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围产因素中,早产因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等容易发生,影响胆红素与血清蛋白联结以及降低肝酶活力。与此同时,这些患儿因为进食少、晚开奶、应用抗生素等导致肠道菌群也逐渐减少,从而增加了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再吸收,进而增加了肠肝循环量,最终引发黄疸[5],且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围产因素中,分娩方式对病理性黄疸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剖宫产,剖宫产手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胎儿肠蠕动减弱,胎便排出减少,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而且增加了红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胎儿因为剖宫产导致没有建立完善的首次呼吸功能,产生红细胞也大量压积增高,被破坏的红细胞破不断增加,使得胆红素也不断增加[6]。因此,在分娩期因加强监护加强,降低难产发生率,控制非医学指针剖宫产,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第二位因素,占31.78%,主要疾病有新生儿肺炎、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脓疱疹、腹泻、结膜炎、臀炎、宫内感染,以新生儿肺炎最为常见(占50.00%),包括胎粪吸入性肺炎。同样,不能忽视脐炎、脓疱疹及宫内感染。病原体分泌毒素或其本身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胆红素增多,这些可能是因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与此同时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使血清胆红素增加了[7]。此外,严重的胎粪吸入综合征,可并发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使胆红素产生过多。普及孕前优生优育项目的检查,减少宫内感染的几率,加强分娩期监护,减少胎粪污染,普及新法接生,杜绝脐部的感染,加强新生儿的护理,降低细菌感染率,发生感染者,根据感染源,积极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引起黄疸的第三位因素(13.95%),可分为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晚发型),前者多发生于生后3~4d,因不合适的母乳喂养方式引起黄疸,由于产妇泌乳不足、哺乳次数少、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等引起[8]。后者多发生于生后5~15d,持续2~12周才消退,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9]。该组母乳喂养性黄疸所占比例相对高(61.11%),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采取早开奶、按需哺乳、24h母婴同室等成功母乳喂养方法,充足的母乳喂养和热卡摄入可减少黄疸的严重程度。目前,尚缺乏对晚发型的母乳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把引发新生儿黄疸的各种病因逐一鉴别排除后再做出对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母乳性黄疸也可用试验性诊断,通过黄疸对出生3d后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监测,如果血清胆红素达到205μmol/L以上,可试着停止喂养停母乳,利用3~5d的时间待黄疸消退,胆红素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以上可考虑母乳性黄疸[10],诊断明确,待黄疸减轻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位居前三的主要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和母乳性黄疸,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防止早产及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窒息等产科因素、防止感染、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举措;对于黄疸病例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积极的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9-122.

[2]黄可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53-54.

[3]蔡凤娥,万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12-614.

[4]金翠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肌酸激酸同工酶变化与感染分析[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1,21(7):815-816.

[5]朱桂芳,汤利,陈新明,等.新生儿黄疸136例病因分析[J].齐齐哈尔学院学报,2013,34(19):2870-2871.

[6]雷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应用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66.

[7]寸丽苹,赵琳,李艳红,等.昆明地区5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54-55.

[8]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779-780.

[9]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0-17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干预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色的临床现象。当血清胆红素>85.5~102.5μmol/L时,新生儿即呈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5d开始出现黄疸,足月儿在10~14d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1]。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24h内);黄疸重,手足心发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或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85.5μmol/L等;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由于生理性黄疸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表现与病理性黄疸易混淆,且大多数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针对患儿父母开展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在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156例新生儿黄疸症患儿进行了观察,并运用健康教育对其进行了辅助治疗和有效干预,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的一般资料

病名例数黄疸开始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黄疸原因生理性黄疸136生后2~3d1~2周85.5μmol/L以上无明显诱因母乳性黄疸12生后4~7d1~2个月106μmol/L以上母亲泌乳不足新生儿溶血症6生后24h内1个月155μmol/L以上母婴血型不和、贫血其他2生后2~7d2~4周126μmol/L以上先天性疾病1.2 治疗: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仍需密切注意观察,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理性黄疸或黄疸程度重的患儿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下。

1.2.1一般疗法:①提早喂奶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肝循环,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②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1.2.2对症治疗:一般采用光照疗法。溶血性黄疸患儿需延长蓝光治疗时间,可连续照射24~72h。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产生白蛋白少,故除进行光疗外还要同时给予输白蛋白以减少游离胆红素,促进黄疸的消退,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2]。

2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1会谈法:安排正式会谈和利用工作间隙,按照预定的健康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交谈,以建立护患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并获得对方对患儿疾病所持态度和问题的自我陈述。

2.1.2观察法: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安排较多的时间与患儿家长接触,从其语言、语气、行为和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的观察中了解并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

2.1.3心理评估:通过观察和交谈中收集的资料,对患儿家长进行多方面评估,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分析其理解和接受程度,并作出改进和补充。

2.2 健康教育内容

2.2.1生理性黄疸:①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2~3d后面色发黄,过几天更明显了,感到很害怕,甚至误认为孩子得了肝炎。实际上,这个时期的黄疸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只有少数情况是由于疾病造成的。我们通过向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书面和口头信息,增强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②有些家长由于经验不足或生活习惯,在对婴儿的日常生活照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为害怕受凉而不愿为婴儿洗澡、换衣;因为害怕受风或见光而紧闭门窗,甚至连窗帘也从不拉开。而出现黄疸的患儿常会因皮肤搔痒和干燥脱屑而烦躁、哭闹,且室内通风不足和光线黑暗会延长黄疸持续时间。因此,我们重视日常生活宣教,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并帮助他们经常给宝宝洗澡,保持婴儿全身皮肤的清洁,勤换衣物,天气晴朗的时候让婴儿隔着玻璃晒晒太阳,充分接触阳光,同时保持室内的光线充足。看到孩子由烦躁变得安静,黄疸程度明显消退的表现,家长们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配合治疗,间接达到了减轻黄疸、缩短黄疸持续时间的目的。③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现在有些年轻的母亲或担心身材变形,或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给婴儿哺乳,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因素之一。据临床研究,早期新生儿黄疸程度与出生后体重下降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提倡母乳喂养从母亲产后半小时开始,这样既可避免浪费极有营养价值的初乳,还能加强新生儿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结合临床,向患儿家长阐明母乳喂养不但能促进患儿黄疸的消退,更能达到促进自身的恢复和预防育后并发症的目的。以此鼓励患儿母亲保持健康的心态,坚持施行母乳喂养,且哺乳次数不应少于8~12次/d。经过反复耐心的宣教,患儿父母均能采纳建议,转变态度,愉快地接受了喂哺母乳的任务,为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和黄疸的顺利消退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病理性黄疸:①母乳性黄疸:经临床统计,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h仅分泌不足5ml的乳汁,是母乳喂养儿发生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鼓励母亲继续授乳,适当增加水分与热量的摄入,减轻新生儿体重降低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黄疸的消退和预防新生儿脑损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患儿在继续接受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家长们就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进行心理开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儿家长介绍发病原因和应对措施,适当调整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如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时,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的方法,使得家长们减轻了心理负担,接受了正确的喂哺方式,达到了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功效。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常要向家长讲明病因、治疗方案等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积极反馈患儿的病情转归,客观的介绍临床上此类疾病的预后情况,消除了患儿父母内心的疑虑和不安。在进行长时间兰光治疗的过程中,也能保持足够的耐心,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和水分,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③病理性黄疸患儿除结合以上宣教内容外,还需指导患儿家长密切观察皮肤黄疸的转变情况,注意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控制感染、贫血、心肌损害及核黄疸等并发症。

3小结

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有关新生儿黄疸方面健康教育,使其对此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加深了了解,逐渐消除了顾虑,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36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均在2周内皮肤黄染得以顺利消退;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得以控制,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无出现并发症病例,达到预期目标。充分显示运用健康教育对各类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4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3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9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h,最长21d。治疗时间为3~7d,均治愈出院。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μmol/L(10~14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10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护理

2.1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d后逐渐消退。

4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3]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156.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4

【摘要】目的探讨转运系统在高危新生儿救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高危新生儿转运至我院niCU治疗,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结果转运549例,533例治愈好转出院,放弃治疗11例,死亡5例,病种以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为主。结论尽早转运、加强途中监护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监护

新生儿转运(neonataltransport,nt)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一环,转运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基层医院产科、儿科与大医院niCU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优质卫生资源,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niCU2001年至2008年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49例,其中生后48h23例。

1.2方法

1.2.1转运设备及人员用新生儿转运暖箱、简易呼吸机、监护仪、微量血糖仪、微量输液泵、氧气瓶、自制急救箱(内含婴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各种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套管针、胶带等)。救护车上配备有吸痰器及备用氧气人员由一名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有多年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者)、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专职护士及司机组成一个转运小组,随时待命。转运范围是由深圳市政府规定的我院的转运范围。

1.2.2转运指征新生儿转运工作我国至今仍无较统一、客观、适用性强的新生儿转运指征,新生儿危重病评分对基层医院有一定帮助[1]。出生体重

1.2.3转运方法

1.2.3.1转运前我新生儿科有24h值班座机及手提电话,接到电话后,问清地址,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需要另外备用的药物。然后启动转运系统,并与转出医院和患儿家长保持随时联系,到达后立即询问病情及治疗情况,转诊医师应迅速判断患儿病情,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清理呼吸道、吸氧、镇静、纠酸、扩容、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气管插管等,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备用,置入胃管抽空胃内容物,监测血糖,患儿病情相对稳定后,向家长及当地医师解释病情及转运路途中的风险,签署转运同意书,将患儿转移到转运车上。患儿在进入转运途中之前稳定病情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求准备工作扎实到位,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

1.2.3.2转运途中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暖箱保暖(且未到达目的地前均预先将暖箱预热至约32℃),静脉输液维持正常血糖,适当放宽吸氧的指征,大多数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部分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对于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套管外部的固定相当牢固,故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插管滑脱或发生气漏的。患儿取仰卧位,用安全带固定患儿身体以减少途中颠簸,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以减少汽车运行时对患儿头部血流的影响,随时与niCU病房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

1.2.3.3转运后到达目的地后直接进入niCU,监护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值班医师据病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随车转运护士做好转运记录,总结本例转运工作。

2结果

转运病种,早产儿267例,占48.6%;新生儿肺炎95例,占17.3%;新生儿窒息70例,占12.8%;新生儿黄疸32例,占5.8%;其他还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6例等。本组转运患儿中,转运病种前4位依次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转运549例患儿,其中有1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5例死亡,其余治愈好转而出院。

3讨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以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一体的特殊医疗系统,是将移动的新生儿监护单位(包括人员、设备)送到危重新生儿身旁就地抢救,稳定病情,然后护送返回niCU继续治疗。此项工作可以将基层医院的产科、新生儿科儿科与专科医院的niCU联系起来,从而保证地区内所有危重新生儿得到最优良和及时的治疗。院前转运通过信息交流、结果反馈、临床指导等手段,为基层医院提供了高一级水平的医疗和急救技术平台[2],提高了诊断、治疗及抢救水平,增强了危重患儿家长继续治疗的信心。院前转运程序简便,危重患儿直接进入niCU病区,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尽早转运,相当部分危重新生儿,如重度窒息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外科急腹症等疾病,病情不断发展,不断加重,基层医院缺乏新生儿专科技术力量及必要的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以纠正低氧血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点应针对aBo溶血病及G-6-pD缺乏溶血病,易发生核黄疸,若合并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酸中毒、低体温、低血糖等尤易发生核黄疸,故对黄疸出现早或者发展快、程度重者,应转有条件的医院观察处理,及早换血,避免核黄疸发生;无法进行急诊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延误治疗将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此类患者应及早转运。对于早产胎龄评估小于32周者,当早产难以避免时,有条件者应进行宫内转运,以赢得时间。有个别珍贵儿家长主动要求转运;部分患儿家长对基层医院缺乏信心,要求转院,对这两种患者转运指征可适当放宽,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基层医院的早期救护是转运成功的基础,对呼吸困难或频繁呼吸暂停,头罩吸氧Sao2不能达到85%,尽早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维持Sao285%以上;对HR

为更好地开展转运工作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举办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学习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和转运工作要求;(2)加强对基层新生儿科医生的培训及定期来我科进修,早期准确地抢救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3)将转运患儿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基层医院,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增加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4)医院行政部门需由专人负责,沟通各方面的工作如医院与转运人员、与当地基层医院及患儿家长的沟通等,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各种抢救及转运设备。(5)提倡院内转运,可以减少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宫内窘迫和生后窒息、脑损伤等的发生率,同时也确保了高危产妇的及时抢救。(6)将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较长的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反向转运回基层医院,反向转运提高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又提高了niCU床位使用率,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3]。

参考文献

1陈克正,吕回.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4):207-210.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5

【关键词】母婴;产前教育;心理健康

1引言

女性产前教育是对于该女性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健康教育行为。通过计划,实施,监测,评估等教育活动可使产前孕妇改变不健康方式并建立健康行为。使其调整到产前的最佳状态。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方面、妊娠期体重、烟酒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和注意适量运动等几个方面。对产前孕妇应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可尽量避免产前和产后并发症发生。对产后母婴的健康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产前孕妇了解育儿和产后的康复知识;消除产后恐惧的心理。对产后并发症和育儿恐惧心理有一很大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母婴健康。同时能让产妇在分娩前训练盆底肌肉、深呼吸等,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手术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丰城市中医院妇产科在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工作中,采取了普通班和高级班的形式,高级班学员接受的教育知识较普通班全面,而且高级班学员孕期呼吸操的训练,使第二产程使用腹压更有效,同时高级班学员比普通班学员增加了护理知识。现对这两批孕妇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做产前检查276例孕妇。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其中高级班121例,平均年龄23.63±6.49岁,平均孕周22.39±5.64周;普通班145例,平均年龄25.38±4.96岁,平均孕周21.88±6.21周。

2.2授课内容和方式普通班的学员并不固定,授课的内容包括;分娩前准备工作,妊娠生理,产前的检查项目,产前孕期的营养,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家属需学会听胎心,学会胎动计数法,减痛分娩方法和产后新生儿常见问题。

2.3测量工具与统计方法分别统计普通班与高级班的孕妇在妊高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表现恐惧,顺产,产钳助产,剖宫产,出现产后乳汁郁积,出现新生儿黄疸这9项指标上出现的人数,并进行卡方检验,将其绘制成表并进行对比,如表1。3对比结果

对于表1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3.1在妊高症、巨大儿、表现恐惧、产钳助产,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这5个方面,高级班孕妇出现的人数显著少于普通班孕妇。

3.2而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顺产方面,高级班孕妇出现的人数显著多于普通班孕妇。

3.3另外,在出现新生儿黄疸方面,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表1两种不同孕前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比较

项目高级班普通班

妊高症9**20

巨大儿6**13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7**6

表现恐惧11**23

顺产75**62

产钳助产7**12

剖宫产39**71

出现产后乳汁郁积29**52

出现新生儿黄疸1721

注:**p

产前健康教育的方式选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很重要。好的健康教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1]。普通班和高级班的学员相比,在效果方面有一定差距。5结论

为了使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保证孕妇自身健康且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做好产前健康教育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而一个好的健康教育更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我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和采用更好的教育方式,既是对孕妇负责,更是对我们未来的花朵负责。

参考文献

[1]零恒莉,蓝正红.产时互动作用在产时的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6,(3):167-17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6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监护

新生儿转运(neonataltransport,nt)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一环,转运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基层医院产科、儿科与大医院nicu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优质卫生资源,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nicu2001年至2008年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49例,其中生后<6h即转运治疗的患儿412例,6~24h68例,24~48h46例,>48h23例。

1.2方法

1.2.1转运设备及人员用新生儿转运暖箱、简易呼吸机、监护仪、微量血糖仪、微量输液泵、氧气瓶、自制急救箱(内含婴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各种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套管针、胶带等)。救护车上配备有吸痰器及备用氧气人员由一名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有多年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者)、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专职护士及司机组成一个转运小组,随时待命。转运范围是由深圳市政府规定的我院的转运范围。

1.2.2转运指征新生儿转运工作我国至今仍无较统一、客观、适用性强的新生儿转运指征,新生儿危重病评分对基层医院有一定帮助[1]。出生体重<1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胎龄<32~33周的早产儿;窒息,经窒息复苏后仍处于危重状况的新生儿;呼吸窘迫,进行性呼吸困难,经处理未见好转,而又无机械通气条件;重度的贫血及重症黄疸需换血治疗;各种严重先天性畸形(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胃肠道闭锁、食管气管瘘等),疑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感染;情况较差,原因不明。

1.2.3转运方法

1.2.3.1转运前我新生儿科有24h值班座机及手提电话,接到电话后,问清地址,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需要另外备用的药物。然后启动转运系统,并与转出医院和患儿家长保持随时联系,到达后立即询问病情及治疗情况,转诊医师应迅速判断患儿病情,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清理呼吸道、吸氧、镇静、纠酸、扩容、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气管插管等,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备用,置入胃管抽空胃内容物,监测血糖,患儿病情相对稳定后,向家长及当地医师解释病情及转运路途中的风险,签署转运同意书,将患儿转移到转运车上。患儿在进入转运途中之前稳定病情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求准备工作扎实到位,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

1.2.3.2转运途中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暖箱保暖(且未到达目的地前均预先将暖箱预热至约32℃),静脉输液维持正常血糖,适当放宽吸氧的指征,大多数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部分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对于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套管外部的固定相当牢固,故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插管滑脱或发生气漏的。患儿取仰卧位,用安全带固定患儿身体以减少途中颠簸,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以减少汽车运行时对患儿头部血流的影响,随时与nicu病房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

1.2.3.3转运后到达目的地后直接进入nicu,监护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值班医师据病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随车转运护士做好转运记录,总结本例转运工作。

2结果

转运病种,早产儿267例,占48.6%;新生儿肺炎95例,占17.3%;新生儿窒息70例,占12.8%;新生儿黄疸32例,占5.8%;其他还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6例等。本组转运患儿中,转运病种前4位依次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转运549例患儿,其中有1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5例死亡,其余治愈好转而出院。

3讨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以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一体的特殊医疗系统,是将移动的新生儿监护单位(包括人员、设备)送到危重新生儿身旁就地抢救,稳定病情,然后护送返回nicu继续治疗。此项工作可以将基层医院的产科、新生儿科儿科与专科医院的nicu联系起来,从而保证地区内所有危重新生儿得到最优良和及时的治疗。院前转运通过信息交流、结果反馈、临床指导等手段,为基层医院提供了高一级水平的医疗和急救技术平台[2],提高了诊断、治疗及抢救水平,增强了危重患儿家长继续治疗的信心。院前转运程序简便,危重患儿直接进入nicu病区,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尽早转运,相当部分危重新生儿,如重度窒息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外科急腹症等疾病,病情不断发展,不断加重,基层医院缺乏新生儿专科技术力量及必要的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以纠正低氧血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点应针对abo溶血病及g-6-pd缺乏溶血病,易发生核黄疸,若合并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酸中毒、低体温、低血糖等尤易发生核黄疸,故对黄疸出现早或者发展快、程度重者,应转有条件的医院观察处理,及早换血,避免核黄疸发生;无法进行急诊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延误治疗将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此类患者应及早转运。对于早产胎龄评估小于32周者,当早产难以避免时,有条件者应进行宫内转运,以赢得时间。有个别珍贵儿家长主动要求转运;部分患儿家长对基层医院缺乏信心,要求转院,对这两种患者转运指征可适当放宽,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基层医院的早期救护是转运成功的基础,对呼吸困难或频繁呼吸暂停,头罩吸氧sao2不能达到85%,尽早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维持sao285%以上;对hr<60次/min,心外按压30s不能恢复,予以肾上腺素(1/10000)0.1~0.3ml/kg,间隔5min静注,使心率恢复正常;对早产或低体温儿,应予保温箱保温治疗,及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对休克患儿应及时扩容纠酸;对频繁抽搐、昏迷患儿;及时予以降颅压及对症治疗。

为更好地开展转运工作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举办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学习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和转运工作要求;(2)加强对基层新生儿科医生的培训及定期来我科进修,早期准确地抢救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3)将转运患儿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基层医院,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增加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4)医院行政部门需由专人负责,沟通各方面的工作如医院与转运人员、与当地基层医院及患儿家长的沟通等,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各种抢救及转运设备。(5)提倡院内转运,可以减少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宫内窘迫和生后窒息、脑损伤等的发生率,同时也确保了高危产妇的及时抢救。(6)将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较长的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反向转运回基层医院,反向转运提高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又提高了nicu床位使用率,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3]。

【参考文献】

1陈克正,吕回.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4):207-210.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7

【关键词】:孕期;抗体效价;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中图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2-02

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2013年1月开始对在我院产检的o型血准母亲、非o型血准父亲及Rh阴性准母亲进行监护、动态监测孕期抗体效价,产时脐血筛查新生儿血型及Coombs试验,结合生后临床诊断,早期发现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及早干预,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产科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o型准母亲、非o型准父亲的孕妇783例,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组455例,未监测组328例。

1.2评估方法

(1)我院产科产前孕16周开始筛查出准父母亲血型不合的人群,进行孕期血型抗体效价动态监测。(2)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组及未监测组在分娩前分组,对监测组孕期动态监测抗体效价,若抗体效价上升≥1:32提示胎儿可能受累,给予口服茵栀黄颗粒[2]干预。(3)对监测组分娩时筛查新生儿溶血病。(4)出生24小时内经皮测胆值≥6mg/dl时,动态监测黄疸程度加重转入新生儿科治疗,查Coombs试验,鉴别诊断和治疗干预(诊断标准见附件)[1][3][4]。(5)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组及未监测组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情况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孕期母亲抗体效价未监测组、监测组发生溶血病的两组患儿一般状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是否有产时窒息、合并感染、红细胞增多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情况:

产前准父母血型检测、孕期母亲抗体效价高,有可能发生溶血病。见表2:

3讨论

3.1.准父母亲产前检查aBo、Rh血型,检出母婴血型不合的高危人群。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由于准父母亲血型不合造成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准父母亲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儿溶血病也很常见,但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5]。准父母做产前血型检查,检出母婴血型不合的高危人群,加以管理。发生于胎儿期及新生儿早期,其起病早,进展快,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但早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1]。

3.2.母亲孕期抗体效价高,新生儿有发生溶血病可能。

母亲孕期抗体效价与上次妊娠有关,本次新生儿o型血不发生溶血病。若新生儿非o型血,母亲孕期抗体效价高亦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母亲为o型者容易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igG抗体则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血浆中a或B抗原也与部分抗a或抗B抗体发生作用,从而减弱了a或B抗体对红细胞上a或B抗原的作用。另一原因是新生儿红细胞上的a或B抗原位点少,仅为成人的1/4,抗原性较成人弱,反应能力差,因此,准父母亲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临床上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较少[6]。本项目研究经过统计学处理,准母亲孕期抗体效价≥1:128时,子代有发生溶血病风险。

本项目研究中2例母亲孕期抗体效价监测由1:128下降至1:64,生后仍发生溶血病。监测另一例G1p1婴儿出生时死亡,本次G2p1孕期母亲抗体效价≥1:512,分娩时检查婴儿端脐血血型o血型,再次采集新生儿末梢血血型与脐血血型一致,除外新生儿溶血病。脐血血型筛查,可早期发现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3.3.仍有少见aBoRHD+(e、c)溶血病发生,加强生后48小时内的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发现病理性黄疸者再进一步确诊治疗。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红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2011.第四版267-306人民卫生出版社[2]Kirpalanimooreperlman,牛余宗代旭东主译.《新生儿住院医师手册》2009.第3版,267-293.人民卫生出版社[3]李伟生,杨辅直,陈晓玲等.《广东医学》2012年10期《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

[4]魏克伦.《新生儿急救手册》.2012.第1版.249-261.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8

崇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四川崇州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对围生儿的不良临床影响,为改善母婴的预后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甲亢产妇55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按照甲亢病情情况具体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对两组产妇产后结局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产妇甲亢控制情况与三组新生儿的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之间关系。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平均体重(2656.93±103.71)g明显低于对照组(3010.89±101.46)g,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现黄疸、早产以及胎儿窘迫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早期系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低体重(LBw)的发生率,降低黄疸、早产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的风险,有效的改善临床预后。

[

关键词]妊娠;甲状腺机能亢进;围生儿;影响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9(c)-0040-03

theimpactanalysisofhyperthyroidismduringpregnancy

YanGJunruZHanGCongmin

ChongzhouCitymaternalandchildrenhealthcarehospitalofSichuan,Chongzhou6112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regnancywithhyperthyroidismonperinataladverseclinicaleffects,sothatcouldimprovetheprognosisofmaternalandinfant.methodsSelect55casesofmaternalfromJanuary2011andJanuary2014asexperimentalresearchobject,inaccordancewithhyperthyroidismdiseasespecific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interventiongroup,afterproduction,analysisandcomparisonofmaternalhyperthyroidismcontrolsituationandtheoccurrenceofadversesymptomsofthreegroupsofnewbornbetweenrelations.Resultsexperimentalgroupaverageweight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2656.93+103.71)g(3010.89+101.46)g,thestatisticalresulthasobviousdifference(p<0.05),theexperimentalgroupneonataljaundice,pretermbirthandfetaldistressprobability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statisticalresulthasobviousdifference(p<0.05).Conclusionpregnancywithhyperthyroidismisakindofseriouspregnancycomplications,earlydetection,earlytreatmentsystem,notonly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neonatallowbodyweight(LBw),reducejaundice,theriskofpretermbirthandfetaldistress,butalsoeffectivelyimprovetheclinicaloutcomes.

[Keywords]pregnancy;Hyperthyroidism;Begat;impact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病,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常见于青壮年女性,而其中很多妇女恰值育龄期,因此在临床中常导致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发生,而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于高危妊娠,稍有不慎极易引起新生儿出现低体重、早产以及胎儿窘迫等不良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流产,对母婴安全危害较大[1-2]。近年有研究表明,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在临床中呈逐渐增长趋势,因此,如何改善和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越来越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问题[3-4]。为了探究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对围生儿的不良临床影响,为今后改善母婴的预后提供有效参考,我们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孕妇进行干预,已取得理想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5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检验,所有产妇均表现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①高代谢症候群的症状和体征:心悸、心动过速,失眠,对周围事物敏感,情绪波动,甚至焦虑、乏力、潮热、食欲增加等;②甲状腺肿大、突眼、窦性心动过速、手颤等体征;③经过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甲状腺分泌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大于正常值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小于正常值,甲状腺功能异常。经过询问调查,所有产妇部分是在娠前已经确诊为甲亢,且一直持续到妊娠期间,部分是妊娠前甲亢治愈,妊娠期间甲亢复发或是妊娠期间初次发生甲亢,其中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为22~28岁,平均(26.51±3.74)岁,孕周37~39周,平均(38.09±1.21)周,病程范围6个月~17年,平均(6.11±3.85)年,其中进行一定程度治疗干预为39例,有16例由于发现较晚未进行有效治疗干预,另外根据实验组产妇一般性条件相应选取妊娠正常健康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为23~27岁,平均(25.33±3.21)岁,孕周38~40周,平均(38.01±1.22)周,经过临床检验,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期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未干预组不进行明显干预措施,而对实验组干预组患者进行如下干预处理,过程如下。

1.2.1干预方法对实验组39例产妇进行干预处理,对及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的孕妇进行丙基硫氧嘧啶(辽宁康博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060)药物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药物要求而定。

1.2.2研究方法首先,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产妇的一般性资料进行统计,例如年龄、病程、家族史、以及甲亢治疗情况进行统计,抽取妊娠合并甲亢孕妇空腹静脉血3mL,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大于正常值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其次,对实验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状况进行临床检查,例如终止妊娠的时间、方式、并发症的情况、新生儿情况,出生后72h行经皮胆红素测量,监测并记录新生儿黄疸指数,测定点部位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及前胸部。

1.3观察指标

①在新生儿出生后,对其体重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有新生儿低体重(LBw)发生,在临床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时,就被确诊为新生儿低体重[4]。

②在新生儿不良并发症方面,此次研究着重统计新生婴儿出现黄疸、早产以及新生儿甲亢的概率,其中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在新生儿出生72h后,对新生儿的皮胆红素值进行测量,以12mg/dL作为临床诊断标准[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新生儿体重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而黄疸、早产以及胎儿窘迫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各组新生儿低体重情况对比

待新生儿出生后,对各组研究对象体重进行测量对比,在实验组内干预治疗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也明显重于未干预组,出现低体重的概率更低,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2所示。

2.2各组新生儿出生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统计

经过对出生后各组新生儿的临床不良症状进行统计,在实验组内干预治疗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3讨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于高危妊娠,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国内,甲亢发病率约为为0.1%~0.2%,尤其是在浙南沿海地区,但在成都地区也时有发生。由于食物中高碘含量、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其他等综合因素,因此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并发甲亢的概率逐年递增。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孕妇在妊娠期极易表现为恶心呕吐,手震颤及心悸等明显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性格改变、神经过敏,表现为激动、多言、多动、多疑,在思想上不集中或寡言抑郁、心悸(阵发性或持续性)、易倦、畏热(睡眠时较常人盖被少)、肠蠕动加强,少数有腹泻,日晒后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若严重者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跳、心率异常,甚至引发心衰,严重危害产妇和胎儿安全[5-6]。

此次研究中,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55例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检验,此55例产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甲亢症状,其中有39例产妇的的临床甲亢症状较为明显,将其作为干预组,对其进行临床药物干预;而另有16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结果证明,是否对孕妇进行干预对新生儿的妊娠结局有明显的影响。如表1、2所示,妊娠结束后,经过对低体重新生儿的体重以及比例统计,干预治疗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010.89±101.46)g,有7例新生儿的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占总体人数的17.95%,而未接受干预治疗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仅为(2656.93±103.71)g,在16例新生儿中,却又高达5例新生儿体重在正常值以下,比例却高达31.25%,干预治疗组的新生儿与未干预组的体重以及低体重比例都有明显性差异(p<0.05)。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孕妇是否并发甲亢与新生儿的体重有直接关系,当甲亢严重程度越高,新生儿低体重风险越大,表1、2中的研究数据也恰恰验证了此研究,孕妇的甲亢严重程度与新生儿低体重风险有着直接关系,而新生儿低体重作为一种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此种患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婴儿日后发育。而其他不良并发症方面,如表3所示,在经过治疗干预的妊娠期甲亢产妇妊娠结束后的新生儿中有2.56%出现了黄疸症状、7.69%出现早产状况、5.13%的新生儿并发了甲亢,较未及时接受干预治疗组的患者,各项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新生儿的出现不良并发症比例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将实验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经过统计分析,此三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表1结果,可以推测,妊娠期甲状腺机能亢进对新生儿影响极大,极易诱发新生儿早产、并发甲亢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对于妊娠期并发甲亢孕妇及时应给予针对性治疗,将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近来由于妊娠保健检查的加强,人们对妊娠合并甲亢的认识增强,也致使甲亢发现越来越多。在起初多数病例并无临床症状,只要减少甲状腺激素用量,4~6周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即可恢复正常。而我院此次研究也间接验证了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此次研究表明,经过干预治疗的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在分娩后,新生儿出现早产、并发甲亢、以及低体重的比例明显降低,新生儿的健康程度明显提高,可以看出,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必要进行治疗干预,以此提高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程度,从而改进妊娠结局,提高妊娠质量。

临床证明,轻症或经治疗控制良好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通常对妊娠影响不大。而当孕妇甲亢重症时或控制不当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极易引发胎儿的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或围产期胎儿死亡等不良症状。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及时、尽早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与围产期进行监测,合理治疗,尽力降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降低母儿的风险,有效改善临床预后[7-12]。

[

参考文献]

[1]曾明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12):88.

[2]罗胜田,荣加威,周亚凤,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13,9(10):466-467.

[3]邹金海,张庆峰,郭贵友,等.测定GD妊娠妇女tRab对子代的风险评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5(3):278-280.

[4]纪秀君,闫伯红,沈彬.37例甲亢妊娠患者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7(6):20-21.

[5]ZhaoZhi—ying,tianJian,ZhuLi.Clinicalsignificanceofserumlevelsof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receptorantibodyinpregnantwomenwithGravesdisease[J].Reprodmed,2010,19(S2):49-53.

[6]邢彦君,严红莲.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21(13):187-188.

[7]aminon,tadaH,HidakaY.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ndpregnancy[J].Jendocrinolinvest,2011,19:59-70.

[8]陈倩.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8(6):410-412.

[9]马小玲.妊娠早、中期妇女甲状腺疾病新指南筛查结果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11(12):996-998.

[10]蒲慧然,车秀英,陈燕,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诊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166-167.

[11]李英伟.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5):335-336.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9

(一)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本人授课年级12级高职护理1班36名为试验组,其中男生1名,女35名,12级高职护理2班37名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名,女35名,两组学生年龄在18-21岁,平均年龄为19.9岁。经比较,两个班的学生在年龄、户籍、性别、一年级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1.授课阶段。授课时间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总课时44学时。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进度,相同的教学方法,同一时间由同一教师合班完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共73人理论授课。教学重点、难点一致,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同步发放给学生。

2.作业阶段。(1)试验组:①认识概念图:课后时间约50min(第一次)。概念图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组成。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4个图表特征[2]。主要介绍有关概念图的基本概念、类别及绘制方法,用图像式辅助工具(KeystoneConceptmap软件)进行绘图的操作程序,同时告知学生一些可供参考的教材、文献与网站。最后老师以已学过的内容展示1-2例概念图。②分组协作:试验组共36名,根据自由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组,每组6名学生,各组经讨论后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学习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负责将讨论、修改后的概念图提交。③安排任务:选择儿科基础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疾病的新生儿黄疸及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6次教学内容做为课后完成概念图作业,并要求在相应的理论授课后一周内完成。④过程评价:教师将批阅后的概念图返回给学生,组长负责组织组内同学再讨论、再修改。最后老师随机抽取每组一名护生讲解合作完成概念图的思路、过程、感受。其他组学生分别以组为单位打分,平均得分即为本组护生一次小测成绩。附图为小组再次讨论合作完成的VitD缺乏性佝偻病概念图。(2)对照组:①准备复习题,包括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病例题等。②布置作业,同步在生长发育、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6次教学内容理论课后完成。③批阅作业。④反馈总结。

3.评价工具。(1)问卷调查:在该课程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两组护生均填写第二军医大学姜安丽教授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3]。本量表共28题,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分量表构成。其中自我管理能力10题,信息能力11题,学习合作能力7题。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每题得分1-5分。课前和课后共发放问卷各73份,回收率100%。(2)知识考核:采用相同的试卷和评分标准,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实施理论考核。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录入,采用描述性统计(如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现况进行描述,检验水准a=0.05。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授课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试验组护生在授课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06.92±9.56,在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88.89%,不及格率2.78%,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78.38%,不及格率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作业式概念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学生有学习热情,但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够,如果单纯听课,容易下课就走人,如果布置书面作业,也容易从书上照抄应付。老师将学习内容安排成课后作业:绘制概念图,让学生了解到“我有事做”,“我可以做”,“我必须做”,同时这项活动过程与内容无可复制,又激发学生思考“我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做得更好”。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作业式概念图能有效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考与话题有关内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大脑中背景知识被激活的过程。在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学习中,通过概念图的制作,学生很容易把VitD的来源、VitD的代谢、VitD的生理作用、VitD缺乏的原因的背景知识理解和复习。概念图将背景知识可视化后,可以随时为学生复习、理解学习提供“信息”支持。

3.作业式概念图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忙于记笔记,少有时间听教师讲解,或忙于听讲而无暇记笔记。概念图使知识可视化,又简洁而直观。在掌握了概念图制作的一般方法后,学生可以用来做笔记或用来整理笔记,从而抓住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书越读越薄。通过编写课后作业式概念图,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有效、高效学习。

4.作业式概念图能丰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概念图可以检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完成的概念图“作业”可以作为教师“形成性”评价的工具。6次作业式概念图完成后,学生可以有6次“过程成绩”。教学改革不仅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应强调了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作业式概念图可以丰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5.作业式概念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达88.89%,授课后试验组在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概念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老师在批阅、点评概念图时可以更客观的评价、分析学生学习中有欠缺的地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10

  

关键词: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护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是以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或雌激素过度敏感引起的,以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胆汁酸增高而引起的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症状。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加强iCp患者的护理,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年月~年月收治的iCp患者例,平均年龄岁;分娩孕周平均w,初产妇例;经产妇例。主诉孕期出现皮肤搔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例;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例;例患者孕期二对半均为(-)。其中阴道分娩例;剖宫产分娩例。自然早产例;干预早产(因胎儿宫内窘迫)例;产后出血例。 

   .实验室检查 主要实验室检查参考胆汁酸>μmol/L。产后检查,血清胆汁酸、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并趋向正常范围。 

   .产前监测产前检查中,需仔细询问孕妇的自觉症状,发现有皮肤瘙痒并呈进行性的加重,要引起重视。告诉患者自我监护的内容和自数胎动的方法(每天早、中、晚固定h自测胎动,次相加乘以。正常胎动数应大于次/h)。胎动过频或过少均提示宫内胎儿有危险,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妊娠结局 例新生儿中,死胎例,活产新生儿例,平均体重g。 

    护理 

   .心理护理 焦虑是iCp患者首先出现的心理问题,由于担心胎儿及是否会传染给亲朋好友等,多数孕妇易产生紧张、担忧心理。护理人员应告之孕妇该病乃妊娠性肝功能受损,不会传染给亲朋好友。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边作好解释工作,告之孕妇此症状一般于产后周内消失,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配合物理疗法减轻症状,逐渐消除孕妇的焦虑心理。护士应针对性地向孕妇和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妊娠,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帮助孕妇降低情绪的紧张度和减轻担忧心理。 

   .生活指导做好卫生指导,避免外界的干扰。床单被褥干净、松软,指导取左侧卧位休息,避免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给予间歇吸氧,次/d,min/次,以改善胎儿缺氧状态。衣服应选全棉布料,并宽大以减少摩擦。保持皮肤清洁,不宜用碱性肥皂或热水烫洗皮肤。勤剪指甲,勿抓挠。瘙痒严重者只能用手拍,或者用炉甘石洗剂涂擦。饮食应以富含营养、高热量、低脂肪和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宜过于油腻和冷、酸、辣等。

.妊娠期的护理 除给予保肝治疗外,病情较重者给予强的松以降低血雌激素和胆酸水平,以便尽快消除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孕周较小时及时给予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促胎肺成熟;由于iCp会造成早产、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等诸多的不良结局,目前认为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仍是改善iCp围生儿预后的重要手段。护士应主动指导和了解孕妇的胎动情况,正确留取血尿标本,了解雌三醇浓度,掌握胎盘变化情况。并及时协助孕妇完成胎儿监护、B超和生物物理项指标等监测,及时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当B超监测羊水指数小于,或胎动减少、胎心异常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对于瘙痒严重、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或伴有妊高症等,但又未达周者,可先行促胎肺成熟营养胎儿等治疗,达周时,以剖宫产结束妊娠。注意患者胆酸浓度变化

  

,一旦异常升高,及时迅速地配合医师终止妊娠,防止胎死宫内。 

   .分娩期的护理 对于准备阴道分娩的iCp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和持续的母儿监测。一是观察产程进展、破膜情况和羊水丈?浠?二是加强胎心变化监测,防止发生胎儿窘迫,以便及时处理。产程中密切观察胎心音的变化,注意羊水的量及性状,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予以准确处理。宫口开全后,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产钳助产。剖宫产应根据孕妇孕周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做好新生儿抢救工作。孕周较小的产妇应组织麻醉科和新生儿科一起抢救,及时转儿科治疗。iCp的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应注意保持外阴及手术切口的清洁。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宫底高度,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出血量和颜色,特别是产后h内的出血情况。正确评估出血量,遵医嘱及时有效的使用缩宫素。 

   .产褥期的护理 产后需回乳者应采用大剂量维生素B口服或麦芽煎茶饮,配合皮硝外敷乳房次/d,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外敷次数,但禁用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类针剂注射回乳,因应用大剂量的雌激素可造成并加重可逆性胆汁淤积;根据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羊水混浊程度和胎龄评分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持续密切地生命观察体征、反射、肌张力、肤色、大小便、哭声等;必要时做心电图、心电监护和无创氧饱和度测定等。总之,通过护理人员对iCp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使iCp患者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得到了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陈幼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乐杰,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陆伦根.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合理用药[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