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15

逻辑思维培养篇1

关键词: 中医教育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 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 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逻辑思维培养篇2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忽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然后通过不同的专业训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对不同种类型的设计当中获得经验和设计技巧。有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过学习建筑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可是城乡规划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也比较繁杂,所以这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庞大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城乡规划相关知识便会更加轻松。在实际教学当中,建立教学体系结构时只侧重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严重缺乏,这既不利于学生快速轻松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

1.2教学内容太单一,忽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将不同的建筑体形进行结合,同时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不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城乡规划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太注重空间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形体的学习,教师会将规划设计任务书直接给学生,学生在没有对设计条件和项目策划的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设计书当中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主观意象进行设计创作,而缺乏了理性的综合分析。这些都是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为没有对此专业当中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就不能更好的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思考,由此以来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也因为受到空间设计的限制而不能对环境的综合因素充分考虑,这样一来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的内容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2.1提高逻辑教育在教学任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是以逻辑思维素质为基础的,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察。目前,我们国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我们国家的逻辑传统并没有西方那么悠久,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导致我们国家很多人的逻辑性和论证性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很多高校当中,逻辑思维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比较少,很多学校的专业课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系统学习逻辑学知识,其中城乡规划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mpa等考试内容来看,国家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很多学校应当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意识,正确认识逻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作用。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增加逻辑教育课程来提高逻辑教育在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就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在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以及进行研究等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当中提高逻辑学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当中专门设置相应的逻辑学课程,并且应当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接受逻辑学教育的时候,就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逻辑与实践和生活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2.2注重逻辑知识基础的夯实与逻辑精神的培养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开设逻辑学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高层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逻辑学课程进行分阶段教育,在大一的时候开设逻辑学导论课程,并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必修课程,由此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在大二至大三阶段的时候,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城乡规划知识已经到了更深的层次,所以此时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理科学生可以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逻辑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接受逻辑学导论课程的时候以传统逻辑为主要教育方向,这可以让学生在刚开始接受逻辑教育的时候更加轻松,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逻辑知识和技巧,树立起逻辑观念。在对批判性思维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及树立起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当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掌握学习技巧,对庞大繁杂的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系统的学习,思考问题时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将批判性思维品格转变成独有的思维能力,不断顺应时展,学校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规划人才,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2.3运用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则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来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理论进行指引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城乡规划专业课教师应当注重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具有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和老师与同学讨论,对案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思维论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将所学的逻辑学理论知识与专业课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组织辩论赛,专业课老师可以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某一话题,让同学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大量的搜集材料,列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同时通过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时候,学生会快速运转大脑不断思考,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加强论证。无论是为辩论准备材料还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都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城乡规划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一来,才能为城乡规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符娟林,赵春容,向铭铭.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06-108.

逻辑思维培养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28-01

小学数学属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小学生获得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而数学本身是人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晶,因此,培养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相当重要。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即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过程。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目的和要求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主要任务。

首先,小学生思维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却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小学数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着很多适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例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内容,教学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及性质,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形体间如长方形与正方形在边、角特点的对比,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知,以此训练小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其次,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等特征,通过逻辑推理,一些数学理论和判断才能随之更新,数学的这些特点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途径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因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时往往没有方向,缺乏准确性和灵活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1.多渠道调动学生发散思维

首先,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勾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提问、课堂活动等方式,来启迪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例如,有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以小组讨论教学内容的形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作为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听取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并对教学内容作科学归纳和小结。这种活动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数学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难题,通过有奖竞答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答题,促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数学横向及纵向知识网络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严密。但小学生由于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欠缺,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纵连成线、横联成面,让学生明确学什么、顺序如何、要求怎样以及重点所在。这样,学生从教师提供的每个单元线索中对知识点进行联想和串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今,教学改革已深入人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其中,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因其极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而被许多教师采用。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因为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以“激疑―解疑、结”的程序促使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目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侧重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利用启迪式询问,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例如,教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就概念和题目进行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发展思维。即使学生提出过难的问题,教师也不应该立即解答或绕开,而是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启发其他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从而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逻辑思维培养篇4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并按照教学目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异同点。

例如,为使学生建立“相等”、“不等”、(大于或小于)异同点的概念时,通过课件的直观察比较、分析,理解其意义,逐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两数之间(两物之间)可以用“=”、“”,并分组讨论,他们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怎样正确使用这些符号,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定向思维,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解课文、增加阅读,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理解课文,增加阅读量,不仅对学习写作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逐步发展逻辑思维,理解事理的思维发展阶段,都有很大提高。始终把自己置于学习的过程,详细检查自己思维是否逻辑严密的态度。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分析从什么角度着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并对含哲理的精彩片段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印象,达到拓展思维要求,辐射其它知识点,在表达方面得到发展。同时训练、培养学生议论文的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并强调以理服人,讲究思辨性,逻辑性,具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想修养的重要意义。

三、理性思考,培养逻辑思维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新知和有条理思考的前提,养成学生每天读好书,写观后感、日记的好习惯。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置身于问题之中。这样,思维才能活起来,才是提高逻辑思维的最便捷方式。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都得从小培养,而且越早越更胜人一筹。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准则。后天的教育训练与环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造就一代新人。教育不仅是“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逻辑思维培养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所谓智力,指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思维时,要求做到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或通俗地说,思维要合乎逻辑。这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可见,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多方面的途径。而数学这门科学,由于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在数学概念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学生掌握概念的要求要严格,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学生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在函数概念中涉及到的两个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弄清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函数这个概念。在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方面,不能仅仅背会这些公式,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推导公式、定理的过程,掌握这些公式定理与教材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途径是教会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他们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许多与逻辑知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和内容,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证明,这会有助于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运用穷举法证明问题是,经常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等情况。那么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的分类方法和要求。数学内容的讲授应加强逻辑严谨性。例题、习题应适当增加些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借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

智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跟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即使老年人,通过学习,也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但一个人的智力增长最佳年龄是在从出生到十七岁,错过了这个时期,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加强学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严谨、文字要精炼、准确、规范、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证题的叙述要从严要求,着力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对于学生不同的正确解题法,教师首先要给以肯定,以鼓励学生不断开阔思路,敢于创新。在平面几何证题的教学中,不主张把过于艰深、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难题给学生去做,在教学上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遇到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章节的教学

在数学各科、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知识新的概念结构。初,高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都设有小结一节。教师要重视小结的教学,要突出新知识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椭圆、又曲线、抛物线,分别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但均可统一在二次曲线的概括结构之中。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及探索解题方法时就要常常用到它们。这样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分散在中学各个学习阶段的推理方法归纳上升到新的概括结构。这种引导学生的把新旧知识和技能按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层次不断形成新的概括结构,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健所在。

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的手段。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中,在复习课、练习课中,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组识学生的探究活动。讲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实形,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找出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处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出版数学学习园地或举办数学智力竞赛等,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的状态;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使智力水平迅速地得到提高。总之,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做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逻辑思维培养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非逻辑思维训练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急速转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最富有创造性的乃是非逻辑思维。科学中突破性的发现,主要是借助于非逻辑思维,就连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觉的力量。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认为数学问题的思考,多数与逻辑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只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那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受到阻碍,抑制了善于探索的心灵。哲学家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与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虽然话有些偏激,但是却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科学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应用,养成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这种转化必须以思维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数学知识(方法)是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化的结果,所以说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将思维应用于教学中必然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的挖掘不尽人意。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纯演绎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从而也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总结性思维”的严重弊病。而这些对开发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很不利,我们应当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单纯地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的理解成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数学和其他知识一样,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测”。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数学方法的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只是不等于能力,只是多未必能力强。一个现代青年从中学到大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入大海中得一碗水,而这些只是在他不如工作岗位后不一定都有用处,甚至还会遗忘,然而不管他从事何种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又向新的知识彼岸。数学教育应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教学,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盼领悟与延伸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想象,而想象要有丰富的表象,以供加工和改造。对于灵感,若没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必要的信息量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跃进,因此也就不会有灵感的产生。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及高度的求知欲。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无理数、微积分、集合时,分别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原因,以及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成功解除,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在数学史中的人物资料、历史分析资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刘徽的“割圆术”到极限的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中国现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例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即使在时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命题。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让他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鞭策自己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难以实现的。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这样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抓住学生的好奇以及对一些数学家的崇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四、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既要善于刻苦学习,又要善于休息。欣慰在宽松的环境下,想象活动的范围宽广,容易摆脱习惯了的无效果思路,这是最易产生想象和灵感,有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我用一把带有水的伞,把它撑开并旋转,发现水珠沿伞的边沿(即圆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把速度方向和曲线的切线方向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这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表现为客观的,也表现为主观的,学生若能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尽管他们的创造产物并无新的客观价值,但究其主观方面来讲,却体现了某种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独立地对不太复杂的数学问题作系统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定理的证明,独立地推导公式,以及发现非标准问题的新颖解法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培养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综合能力;概括能力

数学不仅是数字加减乘数的简单运算,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数学往往在一定的逻辑情境中。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将在数学应用题中对数量关系无法厘定,从而导致解题失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享几点教学心得。

一、培养比较能力

比较是应用题常用的逻辑情境,我们经常会遇到“某比某多多少”“某是某的几分之几”等,这都需要通过逻辑对比才能解决问题。通过比较,我们不但可以区分相似的逻辑关系,还可以顺藤摸瓜求得未知项。

通常应用题中很可能有一些干扰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对比较对象,要弄明白我们需要对比什么,如何对比。我们经常见一个脑筋急转弯:一斤铁重还是一斤棉花重。这样的问题很简单,但是许多学生就会“阴沟翻船”,究其原因就是比较错了对象,将要求的比重量按思维惯性错误地比较了密度。再比如,某股票先涨了10%,又降低了10%,价格和原来一样吗?这个问题也是对比对象置换了,所以比原来价格高了。

二、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两个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诸多小学应用题都需要我们经过条理分析然后进行总结概括才能明白数量关系,才能寻到正确的解题方案。

我们面对数学应用题首先需要精心阅读,把握全面信息,再具体分析出具体数据关系和所求问题,最后再用数学语言和关系式概括出来。如下图,让我们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我们详细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底×高÷2,这两个三角形底边相同,而高又相等,所以我们不用知道边长是多少就可以推理出两三角形面积只能是相等的。

三、通过实践逻辑关系形象化

只凭数据和情境描述,可能会让我们感到逻辑关系抽象,而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尽力避开抽象的理论说教,要遵循学生的形象认知规律,指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变抽象为形象,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针对小学数学比较常见的工程问题,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掌握动手画形象、直观的线段图来帮助自己完善逻辑理解,还有平面几何知识,更需要动手实践通过分割和拼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知识并学会如何分析与综合。

四、培养概括能力

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抽象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而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抽象性、概括性很强。任何一个数、一个公式、一种符号、一个概念和规律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

抽象、概括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在学生获得丰富表象后,应立即进行抽象、概括,揭露本质和规律,这样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现象。例如,讲正比例的概念,可先列表让学生观察,分别找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总价随数量的变化而变的规律,抽象出文字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总价÷数量=单价(一定),这是第一次抽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意义,并进一步将两个文字关系抽象为字母关系式:x÷y=k(一定),这是第二次抽象。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掌握逻辑技巧,捋顺数量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赢在起点。

逻辑思维培养篇8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四、结语

逻辑思维培养篇9

逻辑思维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所以逻辑思维又称理性思维或理论思维。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认知能力的高级阶段。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具有优越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老师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在代数教学中,数、式、方程的运算是重点,其中在运算过程中要求步步有理、有据,否则就无法进行,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已知的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整个运算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个知识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课本中不少法则、性质的推导也是培养逻辑推理的极好材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引入定理之前的猜想,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当先试探猜测后证明。一些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也可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及猜想。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对于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引入,引导学生猜想,并最后证明自己的猜想。

又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推导,可以先从底数、指数都是具体的数,根据幂的意义和乘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联想到这是底数是一般的字母的情况;然后再到底数和指数都是字母,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再让学生观察这个式子,归纳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正确的用语言表述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最后再把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乘法或者底数是单项式或多项式的情形。这个过程的推导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逐步进行概括、归纳、抽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逻辑分析并思考解决。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例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能否正确的解题,逻辑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习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公式,然后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解题思路可以运用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逻辑推理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同时要兼顾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分析。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题目:t是什么数时,方程tx2-(2t+1)x+t=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t+1)]2-4t?t=4t2+4t+1-4t2=4t+1>0,推得t>-14。而如果把t>-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t=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t>-14还得把t=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

例题教学可以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也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让学生发散思维,这是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的重要措施。

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有一定的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

逻辑思维培养篇10

“数学是思维体操。”“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大纲》中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所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原则。如要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的本质特征,建立起圆柱体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对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钢、油桶、圆柱形铅笔等)进行整体观察,以形成圆柱体的整体表象,然后逐一观察组成圆柱体的各个部分,它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其中两个地面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最后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进行观察想象,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圆柱体的抽象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这样经常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或运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通过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直接支持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教给学生比较的思维方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在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的抽象思维过程中,经常应用“比较”的方法,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利。

分数乘除法这部分教材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采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1)拖拉机厂计划制造350台拖拉机实际比计划多制造1/10,实际制造拖拉机多少台?(2)拖拉机厂实际制造拖拉机385台拖拉机,比原计划多制造1/4,原计划制造拖拉机多少台?对于这两道题的解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第(1)题:标准量、分率已知,分率相对应的比较量未知,即所求,则用乘法,列式为:350×(1+1/10)=385(台)

第(2)题:分率、与分率相对的比较量已知,标准量未知,即所求,则用除法,列式为:385÷(1+1/10)=350(台)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掌握解题规律:若标准量、分率已知,求分率相对的比较量,就用乘法计算;若分率、与分率相对的比较量是已知的,求标准量,就用除法计算。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们首先出示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让学生根据物体形状特点分为两类,然后让学生说说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清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抓住了它们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十二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十二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通过引导进行比较弄清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有条理地表达它们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