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47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7.5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方法、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报告,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2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能源环境;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土壤污染处理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0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53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了传统的生物技术与新型生物技术两种模式,传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生物天然的有机体进行物质的生产的过程,而新型生物技术主要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人工改造工程等内容,将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环境质量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优化环境保护的效果。

1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有利于促进能源环境的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就是各种能源,能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逐年增长的人口导致我国人均矿产资源的占有量较少,除此之外,我国东西部资源分布十分不平衡,人口密度分布也不均衡,这样直接影响了能源消耗。因此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逐步提高生物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1.2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和资金

就目前发展而言,全球能源都陷入危机,尤其是一次性能源都在不断上涨,这会给每个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消耗能源十分高的企业而言,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只有积极开展现代生物技术工作,才能节约生产材料和资金,节约能源的消耗和开支,从而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作用。

2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要想将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我们就要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对症下药。按照国家颁布的环境污染物标准可以分为废水、废气、土壤污染以及白色垃圾污染、大气污染等几大类。各种污染物一旦排入河流就会危及到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在实际排放过程中还会夹杂着一些化学肥料废水,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废水排出之后还会导致河流变色,变为深绿色会有大量的死物漂浮在上面,从而形成了难以降解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化合物是根本不能进行分解的;土壤污染会影响整个农业的生产,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刻不容缓。下文就从废气、废水、土壤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方面进行分别的论述:

2.1废气治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工业水平快速提高,因此城市化速度和进程都逐步加快,虽然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和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是空气污染现象严重,如果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出在大气中就很容易形成大气污染,严重者还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废弃治理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内容,通过对这些技术进行改良能够提高整个现代生物技术的质量和水平。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建立在整个双膜基理论基础的层面上,与过去传统的废气治理方法相比较,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系数更高,并且具有成本低、效率强等优势,因此使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废气治理,其安全系数更高,并且还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基于此,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气治理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性的作用。

2.2废水治理

众所周知,水是人们生命的源泉,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水中是含有非常多的副产品的,水的组成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化工工业废水中就含有大量的溶解剂,这种溶解剂的性质和组成都有待进一步考证,因此对其进行处理和分解是十分困难的。例如:化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基化合物,这不仅会在河流中形成有害物质,同时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周围环境。由此可见,化工工业废水的主要特征就是处理难度大、不易于分解。因此将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治理过程中,能够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例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废水进行治理,这种技术可以单纯使用,而且还不用借助其他技术,也不涉及其他杂质,利用这种技术就能够将化工工业废水中存在的化合物进行处理和分离,而且还能将聚乙烯进行回收和利用,但是膜技术的缺陷就在于其成本造价较高,而且使用的周期较短,还很容易遭到污染,与此同时还能对水质进行实施监控和管理。又如:使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臭氧技术,它是一种新型而且有效的氧化剂,不仅能够化解和处理各种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同时还能避免二次污染,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缺陷就在于如果操作不当,则会造成周围环境的危害。

2.3土壤污染处理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农药残留和土壤的沙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采用有效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治理和处理。要明确土壤污染源主要是多磷、氯以及其他微生物等,因此这就需要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去除和处理,从而防止土壤中有害有毒物质的增多,主要是将其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这样才能够提高和优化整个土壤环境,防止出现新一次的破坏和损害,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水平,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

2.4白色污染物处理

白色污染物处理主要是指对于一系列的塑料制品进行系统的处理和分类,现如今白色污染物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因此只有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降解塑料制品,真正破坏其中的分子结构,真正治理白色污染物,从而提高整个生物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在对白色污染物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减少成本的消费,提高整个白色污染物处理的速度,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3.1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现代生物加工、现代生物生产、现代生物管理等观念融入到实际化工作业中去,将其中产生的垃圾和废物进行合理的二次利用和回收,这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资源的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只有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才能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的有机结合。

3.2适当减少动力能源消耗

动力能源作为日常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同时动力能源也是消耗量最大的能源,供电作业和供热作业都能够产生诸多动力能源,只有将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不断提高现代生物技术水平和质量,才能减少出现能源消耗。除此之外,在整个日常企业生产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等污染情况,因此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环境保护的整体结合和方法。

3.3提高现代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

现代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是节能中的核心技术,因此只有提高现代生物技术整体水平,才能起到整体优化环境的作用,减少外部的能源消耗。相关企业应该首先了解生物技术的正常反应条件,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测量和控制,有效地降低因温度而导致的反应,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在化工加工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这就需要提高化工工艺中的排水工艺,对废水、污水进行回收和利用,将其中的化学物质分解,这样能够避免污水给人们带来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整个化工工艺的质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4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作为化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好坏,因此只有逐步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其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熟练掌握各种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工艺,减少在加工环节出现的污染和消耗;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该对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培训,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生物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教育和指导,相关企业还可以定时地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充分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的主人翁地位,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环保企业只有制定一整套现代生物技术节能措施,才能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通过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适当减少动力能源消耗、提高现代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等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现代生物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而优化环境保护的效果。总之,将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真正将保护环境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

参考文献

[l]吴善兵.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

[2]护日鹏,叶伟军.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3]白晓亮,王晓娇,张淑梅,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5,(19).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3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化工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节能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的能源及环境因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能源消耗问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我国化工研究人员也在重点研究关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问题、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及工业污染物的合理排放问题。众所周知,在化工工程工艺中,很多有害、有毒的物质会被产生,如果这些物质处理不当,便会排放到大自然中,久而久之会对生产平衡起到严重的影响,绿色化工技术是提高化学工程工艺的先进技术,化工材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提高化学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本文将重点对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一、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

在传统化学生产过程中,很多有害、有毒的物质会被产生,严重的滞后性使得化学工程工艺长期处于被动的生产状态下,因此,这种传统的化学工程工艺无法得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对于污染物的处理工程效果较差,污染物处理效率低下,同时提高了对化学污染物处理的成本。而绿色化学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化学工程工艺中对污染物处理的问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对污染物进行脱硫、除尘等方面的处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采用绿色化学原料

在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其流程及工艺直接由化学生产原料决定。在传统化学工程中,大多数采取的生产原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选择这种化学材料增加了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同时增加了我国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因此,化学工程工艺中,选择绿色的化学原料是重点研发的领域,例如使用苞米杆、芦苇等农副产品废弃物,便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原料,这些物质无污染,直接投入化学生产中,可以直接转化成醇、酮、酸类的化学品,不会产生任何有毒或有害其物质,只会产生氢气等物质。

2.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化学原料通过化学工程工艺,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品,因此,在化学工程中物质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化学反应,在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时,利用合理、有效的化学反应途径意义重大。反应环境、原料、时间、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化学反应。在化学工程中,氧化反应是最常用的反应形式之一,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很多化学原料会因为热催化产生变质现象,这也是直接导致化学品生产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而新型反应形式―烃类氧化反应可以增加生产物的同分异构反应时间,同时提高催化物反应催化能力。

二、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1.清洁生产技术

辐射热加工技术、临界流体技术、绿色催化技术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化工技术统称为清洁生产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冶金、印染、垃圾处理等各个行业。此外还有很多先进的脱硝脱硫技术、煤气化技术及利用风能太阳能灯自然发电技术也都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在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中,有效利用了我国海水资源,将海水中的盐与水的成分分离,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状态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还能有效解决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此外,海水淡化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氢氧化镁等物质的处理工艺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此项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泛。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仿生学及生物化工两个方面,其中技术范畴主要包括细胞、基因、微生物等。作为一种高效、转移性强的生物体内催化剂――生物酶,可以广泛参与到各个生物化工的合成过程中。另外,膜化学技术也是化学仿生学中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通过生物技术可以使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这是绿色化工技术经常沿用的方式。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原料或石油、煤炭等作为原料都是绿色化工技术的原料。例如,在绿色化学工程工艺中,制备丙烯酰胺,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这样可以将能耗大大降低,并且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产生。与化学催化剂中的工业酶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做催化剂更加环保,无污染,其反应条件相对较为温和,产物的性质也优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化学工程工艺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能源,但是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给环境污染产生了众多问题。绿色化工技术的出现对我国化学工程工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大减少了化学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我国整个化工产业及环保事业意义重大,能够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当今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井博勋,莒菲.浅议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15,03:10-11.

[2]张忠平,薛建跃,王新运,程乐华.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绿色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巢湖学院学报,2011,03:142-145+164.

[3]纪红兵,佘远斌.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与研究[J].化工进展,2007,05:605-614.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4

另外,目前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需要地质找矿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全方位的持续创新和突破。

因此,在新建成的46个实验室中,据姜建军司长介绍,将重点覆盖以下四个领域。

土地科学与国土资源综合管理领域(10个):

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开展海岸带演变机制及过程模拟、海岸带国土开发规划与综合监测、海岸带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岸带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研究。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农用地质量与过程、农用地质量监测、农用地质量保护与修复、基本农田质量提升、农用地产能调控政策研究。

土地实地调查监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东南大学。开展土地实地调查理论与方法研究,研制数字化土地实地调查技术及装备,开发土地利用监管装备与系统,构建土地实地调查监测理论与技术体系。

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国土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与过程模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等研究,为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研发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调查与监测技术、建设用地再开发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及建设用地再开发智能监管与信息服务技术。

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开展退化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关键技术、未利用土地整治中复配成士关键技术、土地整治规模化与现代农业一体化模式及土地整治工程中不同要素耦合研究。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深入探索土地整治中“水、土、气、生”耦合的模式与途径。

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开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与模拟决策支持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资源产业与政策以及矿产资源国际竞争与合作研究。

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法律评价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国土资源立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国土资源法律实施过程动态监测研究、国土资源法律实施后评估与反馈机制研究。

基础地质与勘查技术领域(14个):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发展和应用古地磁学,研究古大陆再造、古环境重塑和典型地层磁性“定年”。重点解决地质学中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在磁性构造学、磁性地层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理论创新研究,服务于地质调查、解决关键地层问题为研究特色,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致力于发展地层与古生物学重大基础理论,解决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关键地层古生物问题,建立和完善新的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生命早期演化过程、生物更替与地质环境变迁、重要地层断代对比等基础研究。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针对我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开展沉积学和油气地质学研究,为国家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系统研究重要成矿带和矿种的主要控矿因素,进行矿产预测和指导矿产地质勘查。系统开展地质历史时期中地层沉积相研究,为油气地质调查和沉积层控矿产工作部署提供地质背景和科学依据。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沈阳师范大学。开展东北亚地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鸟类起源与恐龙演化、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东北亚地区化石能源的古生物与古环境背景、古气候与古环境变迁等研究。

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航空地球物理仪器研制、航空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软件开发,发展,矿产资源遥感技术、地质灾害与环境遥感技术、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综合探测与解释技术,为地质找矿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

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吉林大学。开展大陆深部科学钻探技术与装备研制,发展多工艺冲击回转钻探技术、新能源钻采技术、极地钻探技术。

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开展生态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生态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生态地球化学测试技术方法研发、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展深部地质钻探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深部地质钻探设备与机具关键技术研及深部地质钻探钻进工艺技术研究。

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面向国际地球化学前沿和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研究、地球化学调查与填图技术研究。普及地球化学科学知识,为科学团体、政府决策者和公众之间搭建桥梁,为相关科学机构与政府组织提供专家咨询,为了解全球资源和环境变化提供有力保障。

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以数字地质调查评价与地质空间技术与应用为发展方向,创新地质调查数字化技术,建立和发展国家空间地质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技术方法体系,在地质专业各领域拓展信息关键技术的攻关应用研究和实验,为实现地质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进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吉林大学。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开展“3s”技术地学应用、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云服务体系研究、遥感/GiS在成矿预测中应用、地学数据处理与三维建模研究。

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深地震探测为手段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合深部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探测、深部构造与浅表变形填图,精细揭示中国大陆三维结构、物质组成、内部各层圈相互作用与变形样式。

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领域(15个):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开展金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金矿深部勘查技术与方法研究及金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镁铁一超镁铁质侵入岩、中酸入岩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方法研究,发展岩浆作用成矿动力学和隐伏岩体深部找矿方法。

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陕西省煤田地质局、西安科技大学。

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吉林大学。开展东北亚大地构造体制的叠加与转换、东北亚金属矿产聚集过程与预测、东北亚化石能源形成与资源评价研究。

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昆明矿产资源监督监测中心、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开展西南三江成矿作用与机理、矿集区资源潜力评价与找矿集成技术、复杂多金属矿综合利用、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深水能源矿产探测技术、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以及海洋地质环境观测技术等地质调查技术和地质理论研究,为海底矿产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和探测技术支撑。

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技术及应用研究,发展含水合物沉积层物性参数评价实验技术、水合物地球化学异常的模拟实验技术,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技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做好理论和先进技术储备。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通过页岩沉积与储集物性、页岩及页岩气地球化学、岩石力学特点与页岩裂缝发育规律、页岩含气性及其综合评价、页岩气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分析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资源特点、页岩气有利方向,为页岩气的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理论。

页岩气资源勘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开展页岩气成矿及勘查选区理论、页岩气储层地质与探测技术、页岩气钻探理论与储层改造技术,发展复杂井型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复杂井型低成本定向钻井技术、页岩气压裂方案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法。

稀土稀有稀散矿产勘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稀土稀有稀散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勘查技术研究,研发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和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方法,稀土稀有稀散金属低品位矿、复杂矿、尾矿的选矿工艺技术方法。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开展放射性、稀有稀散元素物质组成与工艺矿物学研究,放射性矿产及共伴生有用元素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稀有稀散元素提取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钒铁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发展低品位复杂难选钒钛磁铁矿高效分选、钒钛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装备,建立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数据库,开展攀西钒钛磁铁矿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潜力调查研究。

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发展难选多金属矿产工艺矿物学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多金属矿产中伴生金银利用技术标准研究,对新发现多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可利用评价,促进我国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的提高。

黏土矿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黏土矿应用矿物学研究、黏土矿物的开发利用研究、黏土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黏土及非金属矿标准化技术研究。

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贵金属元素全量、形态、价态、活动态、物相、物性现代分析测试配套技术,贵金属岩矿鉴定现代配套技术,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现代配套技术研究。研发贵金属深部资源勘查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领域(7个):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开展地面沉降调查监测新技术、地面沉降机理试验、地面沉降防治试验研究,发展生命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开展岩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形成演化理论研究;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退化岩溶湿地、水土流失、洼地内涝或矿区或重大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退化等)修复试验研究与示范;岩溶石山地区土地整理及特色农业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岩溶地区生态水文及水土保持应用研究及工程示范;岩溶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监测、评价、规划与区域经济对策研究。

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黄土地质灾害早起识别、形成机理、空间预测与临灾预警、防治关键技术、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开展地质灾害位移、应力应变系列监测仪器、综合监测系统研发,研发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水动力学参数测试、地质体水热参数监测、地下水探测新方法仪器,发展灾害及地下水监测造井技术、快速钻进技术、水工环地质调查与勘查采样技术、成井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钻探与采样技术及地球物理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贵州大学。开展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开展岩溶环境地质学、岩溶工程地质学基础研究。

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5

关键词:自来水厂;给排水工艺;应用现状

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物质,其对于促使社会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现在我国自来水厂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就导致我国水资源出现稀缺的现象,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减少我国水资源骤减现象的发生。目前在自来水厂中经常采取给排水工艺,这项工艺的实施对于减少在自来水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自来水厂得到更好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对这项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研究,保证其在自来水厂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1自来水厂给排水工艺技术的应用现状

自来水厂在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水处理技术取出水中原有的杂质,这样对于提升自来水自身干净程度,减少人们在饮用自来水的过程中发生疾病等现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处理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多,因此,要想全面提升自来水的质量,就需要在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水资源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相应的水处理方法,借以提升自来水的整体质量。

一般在进行水处理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也非常多,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和有效过滤这三种方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其中涉及的各个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减少在进行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含有病菌的水源,在进行水处理的时候还要对其中病菌含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效自来水中的病菌对环境和饮用者造成的危害。目前在对自来水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以下笔者就针对于自来水厂中采取的三种给排水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1.1生物预处理技术工艺的运用

自来水在进行水源处理的过程中,都会采取生物的方式对水源进行预处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加快水中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使得水处理工艺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进行生物预处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生物膜技术,这种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吸附水源中有害物质,减少水源自身污染。另外生物膜在吸附微生物的过程中,还能加快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速度,使得水源中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这样对于提升水源自身质量和安全性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在实施这项技术的时候还不会因为水文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影响整个水处理的整体结果,因此采取这项技术还能够提升水处理的便利性,有效解决自来水厂的成本,提升其自身经济效益。

1.2深度处理饮用水

在对水源进行给排水工艺的时候,仅仅采取生物处理方法并不能全面清楚水源中的有害物质和病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进行深度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自来水达到饮用的状态。目前在进行水源深度处理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活性肽处理方法,其根本原因在活性炭本身就具有一定吸附作用,能够有效分离水中的杂质。加上这种技术方法中使用活性炭非常廉价,而且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进行深度水处理的过程中采取活性炭不仅仅能够减少自来水厂的资金投入,对于提升饮用水自身安全性和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新兴的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运用

近几年我国的自来水厂开始使用一种新兴的处理水技术,那就是膜法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有着占地面积少、出水的水质质量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因此在近几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膜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饮用水的安全度,比如说其中的超滤膜,膜的孔径十分之小,只有及时纳米,能够将截留水中的所有微生物,提高了水的质量,就其技术层面和使用方面来说,膜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处理自来水时,运用膜法工艺,也就是将原来的水源进行超滤技术、天然矿石、反渗透工艺等多种形式进行过滤,用多重保障、最大程度的消灭水中的微生物和杂质。在膜法工艺中,反渗透膜装置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水源只有通过了反渗透膜,进行深度的处理之后,才能够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无机盐、有害生物等进行有效的去除,才能够实现水的质量,能够让人们放心的食用。某省的一家自来水厂成立了一期6t水的供水项目,前期投资了一个亿,而在购买膜法工艺的相关设备时,就投入了六千万资金,这之所以选择价格高昂的膜法处水工艺,就是为了实现水质的有效提高,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自来水厂进行设备的全自动化,能够降低人力的投入,避免事物的产生。出于对供水质量的保护设备的考虑,自来水厂还应该在各个角落和工作地点安装摄像头,进行全天候的监控,以防止有人破坏设备,造成供水体系的紊乱。

2我国自来水厂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在国外有很多城市的自来水厂在处理水的过程中,都慢慢的从常规的处理方式中逐渐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度处理,比如说利用活性炭吸附或者臭氧氧化能方式,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饮用水质量,这种处理工艺也开始受到我国相关学者的关注,并进行长时期的研究。

现在最为先进的分离技术就是膜滤法,它的膜是天然合成的高分子的薄膜,通过强大的吸附力,有效的过滤和分离多组溶液。通常而言,微孔精滤网能够有效的将水中的细菌和浑浊度去除;反渗透膜能够有效的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例子去除;纳滤膜能够有效的消灭镁离子、钙离子、表面活性剂、农药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膜技术已经运用到饮用水的处理中,比如说我国的一些瓶装水和优质水,都运用了膜工艺来进行净化处理。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膜技术的使用成本会越来越低,普及率也会越来越高,前景十分广阔,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自来水厂的健康发展。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自来水厂中运用常规的处理工艺来净化水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慢慢的将膜技术投入到饮用水的净化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要想保证自来水厂的级配水工艺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还应该对这项工艺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提升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质量,保证水源的安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现在进行给排水工艺的过程中,对膜处理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因此还需要对膜处理工艺进行全面研究,保证其在自来水厂水处理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琳.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5(6).

[2]韩佳园,朱志.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6

化学工程技术支持着化工工业的前进与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践,最后投入生产成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需要解决装置的放大问题,其直接影响企业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经济利益的增加,装置放大可以节省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节省劳动力。但是要考虑到,装置放大过程中,物流的一系列物理过程的相关条件很可能改变,达到的某些指标通常低于实验室的小型技术设备产生的结果。这种起源于放大过程的效应被笼统称为“放大效应”,包含很多已知及未知物理因素的影响。现代化工对于一套装置一年的产量,一般情况下按照目前的工业生产规模可以达到大于或者等于数十万吨,大规模的生产使其面临工程方面的问题,且在指标方面也有所降低,这对于工业而言会造成较大的资金损失。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及工艺的不断创造,而这些都需要借助化工工业,除此之外,还需合理的经济和技术。就上述情况而言,凡是关于工业化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归属于化学工程的研究范畴。在日常生活中,化学工程无处不在。如[文秘站:]:烟筒排放物中的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对外排放,以防污染生态环境。在实验室达到要求后,要在工业规模中实现大量烟气的净化,就必须考虑大规模净化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要考虑的问题与实验室研究不同。又如,化工工业生产中,要求以十分纯净的产品为原料,对实验室操作来说,这比较容易达到。对大型生产装置的要求是,消耗低而且经济方面可行,这表明课题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

2、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及复杂性

化学工程是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工业经济基本法则,研究化学工业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及其有关机理和设备的共性规律,并将之应用于化工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控制、管理、强化以及自动化等过程中,在化工工艺与化工设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一般情况下,化学工程的对象的情况较为复杂,具体如下:首先,该过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特点,包括化学与物理,而且两者经常发生,彼此影响。其次,物系方面较为复杂,流体与固体,或者兼而有之。流体特质变化较大,如有低粘度和高粘度、牛顿型和非牛顿型等。最后,物系流动时边界复杂,由于设备的形状较为多样,而且其在填充物方面的形状也不正常,如催化剂、填料等,使得设备在流动边界方面的设置较为复杂而且在确定方面不准确。

3、化工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从形式上看,现代的化学工业经历了单元操作和传递原理与化学反应这两个发展阶段,正准备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但种类多样、制造过程复杂以及生产产品款式较多,造成排放物复杂、量多及危害大,因此,目前化工工业应重点关注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在加工、贮存、运用或者处理化工产品时应防止操作对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在化工生产中应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正确的方案。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进行生产都要接触化学工艺,涉及制药、石油、材料、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和污染问题,这都是现代化学工业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化学工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2001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石油加工工业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0990.6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8%,实现利税747.8亿元,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13765个,资产总额13344.2亿元。我国化学工业获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化学工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严重制约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4、机遇与挑战中的未来

首先,在耗能上要不断的提高能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损耗,最大化的开发能源的利用价值,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注重能源供应区和消耗区的联系,结合能源产品的消费市场,规划最佳的化工工业园区的建设基地,其次,化工工业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增强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化工工业产品层次,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可靠、更有利的支持,再次,大力培养化工工业方面的高层人才,提高化学工程技术的科技成果,使我国的化工工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确保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5、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5.1化学合成等技术的发展

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有利的促进了化工工业的发展,首先,新的合成方法和催化方法加强了物质改变的的速度和效果,使通过化学方式转变的物质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同时,利用太阳能等合成手段,节约了能源,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一锅合成法简化了原有有机合成的复杂程序,使物质的合成更加高效,同时又避免了许多中间物质的产生,减少了化工生产中的污物排放,促进了合成技术的清洁、环保、再次,生物化工合成法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化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为我国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鉴定了基础。此外,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绿色合成技术的发展,这种合成法极大的降低了化工合成过程的污染,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化学分离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化工产品的纯度,增加了产品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这些化工工艺的发展,我国的化工工业的强大指日可待。

5.2环保

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化工工业环保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追求产品利润的同时,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变废为宝的实施。首先,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为环保化工拓宽了道路,如燃料电池的使用提高了能源使用的洁净、方便、高效,又如废物回收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废弃的、有污染的物质变为有利用价值的商品,比如垃圾油的深加工技术,可以使废弃的油脂变为燃料、洗涤用品等,其次,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化学工程的技术进入了绿色时代,在化工行业不断的完善技术、创新开发的过程中,坚持了以人类的健康为基础的开发、发展理念,实现了化学污染的源头堵截,确保了化工生产过程的清洁、环保。

5.3化学工程技术设备方面的发展

曾经,技术、化工设备的相对落后,不但阻碍了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还使我国的化工行业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因此,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高端技术和先进的化工设备是化工工业发展和强大的保证,在化工设备的发展中,其技术发展方向以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开发率为目标,目前我国新型的化工设备已经可以实现一台设备的不同功能使用,而且使用可选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且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第四次修订目录于2012年颁布实施。因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所以,小编主要针对除军事学之外的12大学科进行介绍。

1、哲学

哲学门类下设1个专业类,4种专业,分别为:

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学

2、经济学

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分别为:

经济学类: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

经济与贸易类: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3、法学

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分别为:

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

政治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女性学、家政学

民族学类: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学类: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警犬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边防指挥、消防指挥、警卫学、公安情报学、犯罪学、公安管理学、涉外警务、国内安全保卫、警务指挥与战术

4、教育学

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分别为:

教育学类: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华文教育

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5、文学

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分别为: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加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爱尔兰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马耳他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拉丁语、翻译、商务英语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

6、历史学

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分别为:

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7、理学

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分别为: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声学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

天文学类:天文学

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

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古生物学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态学

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类: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8、工学

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分别为:

力学类: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

机械类: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艺技术、微机电系统工程、机电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自动化类: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地理国情监测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地质类: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矿业类: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轻工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适航技术

兵器类: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程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农业工程类: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资源环境科学、水质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

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公安技术类: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公安视听技术、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火灾勘查、网络安全与执法、核生化消防

9、农学

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分别为: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烟草、应用生物科学、农艺教育、园艺教育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农业资源与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动物生产类:动物科学、蚕学、蜂学

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

林学类:林学、园林、森林保护

水产类: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

草学类:草业科学

10、医学

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分别为:

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

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

中医学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

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临床医学

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海洋药学

中药学类: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法医学类:法医学

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护理学类:护理学

12、管理学

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分别为: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保密管理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劳动关系、体育经济与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市场营销教育

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关系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

工业工程类:工业工程、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

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及法律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3、艺术学

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分别为:

艺术学理论类:艺术史论

音乐与舞蹈学类: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

戏剧与影视学类: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8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坚持科技创新,重视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建设绿色环境下的生态城镇,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1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趋势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围绕节能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引进、研发突破一系列有益于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关键技术,使得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1.1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镇环境质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城市和城镇建设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照生态型城市和城镇的基本条件用指标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建立了完善、安全、高效的环境保护技术,重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和调控技术,为发展建设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系统支持。

1.2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生态环保厉行节约

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资源约束方面,应用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持“家庭水资源回用技术”、“LeD照明技术及产品”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一批先进的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为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城镇提供技术支撑。

1.3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生态环境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清洁生产和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生活污水高效处理新工艺放大试验研究”、“节能环保型滚筒式污泥干燥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废纸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工艺研究”、“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力度。

1.4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监控和信息管理更加严格

加强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开展废气、废水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及在线监测仪产业化技术研发;开展数据信息处理、传输与分析技术、实用化软件开发应用技术,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源连续监测网络,加速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产业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开展环保相关指导性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应急监测组织和能力建设。

2新型城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欠发达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时期的主要任务。新型城镇化,不能一味追求城镇化高速度和规模扩张,要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方针。

2.1加快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加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利用;有色冶炼废渣、尾矿等大宗难处理固废资源化利用;废旧金属和塑料回收;建筑垃圾和路面材料、电石渣、脱硫石膏回收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废旧轮胎翻新、再生等一批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力度。鼓励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发展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围绕新型节能换热器、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赤泥及大宗工业废渣利用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2.2加快气体、液体有害物收集及回用

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重点推广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9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构造展开深度分析,为建筑工程选址、矿产资源勘探等工作推行与落实奠定技术基础。在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为物探仪器,由此以详细检测分析地壳中的岩石物理参数。如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质、煤炭、水电、建筑工程、石油等多个领域中应用,并且发挥处理显著的应用效果。

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常用方法

1.1传统技术下的地球物理勘探

1.1.1电法勘探这种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期间应用最为普遍,通过研究电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地层电磁场变化规律,基于电性之间的差异性,对电场分布规律展开研究测量,从而保证地质情况被详细的了解[1]。1.1.2磁法勘探通过选择使用磁力仪器检测设备检测地质之间的磁性差异,对地下磁场的分布规律和异常情况作出研究,保证在段时间内寻找出地质问题。1.1.3重力勘探不用地质之间,其密度是各不相同的,以这种特点为出发点,选择应用重力测试仪器观察重力异常情况,了解和全面掌握地下地层起伏变化情况。1.1.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技术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综合运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基于岩石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地层地震波传播规律,对地质性质作出探究,预测地质活动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灾害发生。

1.2新技术下的地球物理勘探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设备逐渐科技化,先进的电子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地质勘探设备,使得地球物理勘探质量提升。就探测深度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超浅层、浅层、中深层和深层。在超浅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使用浅层地震技术和地质雷达技术。在浅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使用高频电磁成像技术和高密度电阻率。在中深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使用高精度重力测试和可控源电磁测深。在深层勘探过程中,可选择应用深层地震勘探技术、高精度处理测量技术和天然大地电磁测探技术[2]。

2地球物理勘探期间的新理论和新算法

2.1小波理论

小波理论是以傅里叶理论为基础的,比较合适被使用在数据压缩、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成像处理、子波算法等方面应用,由此可显著提升信噪比和数据分辨率[3]。

2.2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对人脑的思维活动方式进行模拟,从而完成数据分析,在应用该技术手段的时候,可通过样本资料学习,研究及分析活动,确保得到的参数结果具有应用价值,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出样本资料应用价值,完成尚未处理的数据信息。

2.3几何分形理论

几何分形理论的实质,是对自然环境下经常性出现的不规则现象、不稳定现象以及常见现象展开分析,系统性分析在自然环境下,各种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所以,在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时可通过使用局部信息完成[4]。

2.4混沌理论

在非线性系统描述方面多使用混沌理论体系,混沌理论体系与几何分形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都可以解释不同尺度下的标度律、差异性和相似性。

2.5地理信息系统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探测体系,需要综合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输出时间和空间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并分析出数据信息[5]。

3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

应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最为常见的领域是能源资源勘察。我国能源资源结构多以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类为主,这种类型的能源资源在勘探时,对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比如在勘探煤矿资源、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期间,大地电磁勘探技术的应用性很强。通过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快速寻找出不用地区的油气区构造情况,并且完成相应的评价,寻找到能源资源。在前期的勘探活动中,基本上需要依靠地震勘探技术实现,在详细的勘察期间,需对大地电磁测探技术、高精度磁力技术、高精度重力技术等展开综合运用,对油气地区的构造情况和油气地区区块作出评价,寻找适合油气存储的地质构造,解决勘探油气时存在的疑难问题。金属矿物探技术作为另一种经常被应用的物探技术,大多是利用电法和磁法完成金属矿物质勘探。这种勘探技术在应用工程中,基本上是采取电法模式完成的,为金属矿物质勘探提供便利,并且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该技术手段应用的基础,是围岩和矿体之间的电性差异,研究在地下传导时人工稳定电流场分布规律。磁法勘探的基础是矿体,或者时赋存围岩与其构造两者之间出现的磁性差异结构,在地表环境和高空环境下,探究分析磁场强度变化规律。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工程物探技术应用也比较广阔。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出全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工程勘探期间,总结出项目工程物理勘探的基本需求。工程物理勘探技术在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管道施工、水利施工和建筑施工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将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也是极具价值的。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期间,可及时对电、热、光等物理要素进行检测,了解其变化情况,正确认识环境的变化过程,从而为提升环境保护质量,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突发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在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防时,合理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4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就当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看来,相关专业人员与物理勘探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甚至各项工作在结合的时候存在着疏忽,难以实现相互帮助发展的需求。在实际工作期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现象也存在着问题。工作人员没有将计算机网络力量彻底发挥出来,在分析资料和查询数据时,经常性的处于被动状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性掌握并且熟练使用,从而保证自身工作效率提升,保证全面、准确、安全的完成各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解释期间,秉承着多次反馈的基本原则,详细如下所示。图1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多次反馈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日渐增加,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研究者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以求获得突破。就当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而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新的功能和类型不断涌现,有效延伸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按照使用标准和检测要求,优化改良了超导重力仪设备和超导磁力仪设备,改良后得仪器设备,无论精准度还是稳定性,都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为勘探与开采矿物资源有着很大贡献。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应用,是计算技术发展的产物,该技术手段具有很好的集成性。换言之,地球物理勘探期间,综合物理勘探技术和测量仪器设备,寻找出各类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新功能。通过新功能的应用和旧功能优化,可以保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优化,数据信息呈现出良好的精准度,另外还能够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趋势作出反映。灵活性的选择和使用高速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将其应用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上,增强信号处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和误差修复功能,有效保障物探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6]。总线技术发展应用。在物探仪器设备上应用总线技术,是当前物理勘探工作中最不可获取的技术手段之一。物理勘探技术包含有插卡式技术、模块化技术以及积木式技术。这种技术手段在应用过程中,为自动测量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快速寻找出相关参数值,保证与多参数和多功能基本要点相符合。在模块式系统当中,可保持结构处于紧凑状态,避免发生结构问题。数据采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经逐渐走向国际化,同时还呈现出灵活性、数字化、功能化和智能化等多种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生产与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今,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浅层矿产资源已经被勘探完成并且开发殆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逐渐将勘探活动过渡到海洋地区、沼泽地区以及沙漠地区等等,从而弥补当前国家发展出现的资源不足问题。

5结语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勘探理念相结合,提升了处理数据和地质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探测精准度。由于在地球物理勘探活动中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论全面应用,使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总而言之,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勘探技术必然会朝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冠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与发展[J].世界有色金属,2019,000(013):183,185.

[2]吴骏业、郭荣文、柳建新、陈杭.神经网络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研究进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0,(04):111-118.

[3]廖建军,岳礼.物探测绘技术在石油勘探及开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智能城市,2019,(10):49-50.

[4]郭继颂,肖君.青藏高原冻土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模式[J].名城绘,2019,(09):1-2.

[5]何荣钦.基于层剥离的大地电磁数据在干热岩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篇10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从容应对挑战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依靠农业科技。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是当前农业研究人员和决策部门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和内涵

1、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科技水平是指农业科技创新所达到的程度(能力的高低),它包括农业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2、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科技进步,表现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称狭义科技进步,也称为硬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创新等软科技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广义科技进步一般来讲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进步水平。要更进一步全面理解广义科技进步的概念,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点:

①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这虽然是一种基础研究,一旦应用于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如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并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提高。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成果一经推广应用,就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农作物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的革新,畜、禽。水产品养殖方法的改进,新型经营管理理念、方法的应用,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这里的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部分改造和革新,而技术革命是指在日积月累的技术创新基础上使整个技术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都将会带来农业技术革命。

③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提高。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推广,让技术应用主体普遍接受并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程度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再好的技术,如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④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劳动者既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者,还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农业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技术效率的高低。如果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一方面先进的技术可能不被接受,另一方面即使新技术被接受了,也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而难以发挥作用。技术的进步与提高,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之间的关系。

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进步既有本质区别也有内在联系。它们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科技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保障和源泉,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谈不上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反过来又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方向和目标,农业科研工作者总是根据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而取得的结果去不断修正、创新自己的科研成果。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科技是一个纯技术概念,而农业科技进步既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第二,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可以有三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在科技水平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而导致科技进步水平提高;第二种方式是科技水平提高,而技术效率不变,也可以实现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第三种方式是科技水平和技术效率都提高,可以使科技进步水平有一个较大水平的提高。第三,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既可以产生正效果,也可以产生负效果,农业科技进步仅强调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的正效果,如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负效果,则会导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下降。第四,农业科技水平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低,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也低。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当且仅当农业新科技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并经过掌握农业科技的生产者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我国未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从以上有关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以及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来看,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技术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种植业的技术效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制约,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在以下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1、应在一些战略高技术领域和抢占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发达的科技型产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跟上农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步伐,就必须赶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在一些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①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应走在世界前列。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技术已经从探索实验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尤其是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的生物技术主要有生物育种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等。

生物育种技术: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可培育出优良作物品种,以提高产量或培育出具有特种抗病、抗虫、抗逆的经济作物新品种。目前应用较多的先进育种技术有植物组织培养、有性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微生物工程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色功能通过现代化装备,生产有用物质或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农用工程微生物菌株;第二,利用微生物特有的转化、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力,制成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化肥。

转基因技术: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以定向改变其生物性状或得到预期的代谢产物,建立活体‘生物工厂”。

胚胎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分割、性别控制、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已趋成熟和实现商业化,并将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②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应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农业信息化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宏观决策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当前的研究重点:一是农业数据库和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农情信息和农业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建库和网络体系建立;二是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如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生态和生物系统建模,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软件等;三是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农业技术,即“3S”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

③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应跟上时代步伐。国际上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现代工程技术加速了对农业的武装。紧密贴近作物营养需求,工艺农艺相结合以及高效、多元、无公害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体系正在形成;灌溉正由传统的沟输畦灌向着激光平地与低压管道输水,精细灌溉与水肥药联用相结合的节水农业方向发展;工厂化种植和养殖,是工程设计、新型材料、自动控制、专用品种、专门栽培和饲养与植保防疫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生产和管理方式。

2、应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①农作物超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应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始终将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的超级稻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突破,通过品种矮秆化和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已实现了两次大的突破,现已育成了“两优培九”(籼稻)、“沈农265”(粳稻)等一批超高产新品种,每公顷产量能达11-12吨,目前正向选育每公顷能产15吨的超级稻品种前进。今后要在对超级稻进行继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超级稻的产业化开发力度,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断加强,使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在继续不断推进超级稻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进超高产小麦、超高产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确保我国人口不断增长条件下的粮食安全。

②在动植物良种繁育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我国的良种繁育技术应紧紧跟上世界潮流,特别是应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有用成果,同时应有效利用我国国内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使我国的良种繁育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传统上我国良种繁育的主要目标是追求高产,今后应作适当调整,在注重单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品质和抗性,在稳定提高品质的基础上,重点专攻专用品种的培育;应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良种和引进新品种,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和种子加工标准化,加速良种产业化进程;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筛选、保护和创新利用,特别是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育种方面应取得突破。

③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应取得突破。要加强现代化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加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所需的现代化养殖设施、环境净化设施的研究设计,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养殖业。以畜禽的产业化发展为基点,在加强畜禽集约化养殖技术引进示范的基础上,以生物技术为主线,主攻畜禽良种基因工程选育、良种胚胎的工厂化生产、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微生物优势菌株的筛选,以及生物制剂、疫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加速畜牧业由食粮畜禽为主向草食畜禽为主的结构转变。同时,围绕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加强沿海地区淡水、海水养殖及重大疫病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应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方面的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现代农业是高度发达的商品农业,生产的目的是通过交换而实现收益。因而生产的产品不仅产量高,更要求质量好、花色品种多、安全性高,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有相应技术作支撑。

①应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和食物安全性评价等技术方面有突破。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和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远,面对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迫切需要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步伐。我国应尽快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程序和方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突破;应重点突出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主要农产品污染检测技术、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监测与控制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制造技术等,力争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在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评价方面尽快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

②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有重大突破。我国农业在标准化方面一直比较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给消费者消费习惯带来的变化,农产品的生产规格标准化已引起了重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摆上了议程。今后应重点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研究和制定,加强农业产前、产后加工、服务体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③应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工厂化种、养殖业的建筑设施,如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畜禽舍、水产养殖场等研究与设计;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棚室光、温。水、气、热及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与工厂化育苗技术及配套设备设施的研制与开发;适于设施种植业的小型农机具的研制与开发;设施灌溉技术、施肥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种植模式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养殖业的动物行为监视。识别与饲养技术;设施种养殖业系统仪器设备和机具的研究与开发等。

④应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方面的研制取得突破。农业生物技术中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掀起了农用生物制剂产业的革命,新一代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长调节剂等将如雨后春笋。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等也将为农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为了迎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需要,我国生物农药、生物菌肥等的研制开发也已取得一些成果,今后要在研制更加有效的生物农药、生物菌肥等方面下功夫,并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大规模产业化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4、应在保证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安全方面的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农业是多功能的产业。现代农业不仅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还要追求可观的生态效益,因而,现代农业生产是建立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无污染、无公害、健康安全的基础之上。为此,农业科技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①国家农业生物安全方面的技术研究。一是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控制,建议建立“国家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中心”,重点开展入侵生物灾害应急控制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建立应急与快速反应体系,开展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与预防、检测与监测。控制与管理的基础性研究。二是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建议成立“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围绕加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研究揭示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遗传变异影响的机理,系统探索转基因生物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系统影响的规律,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标准,发展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控制理论和方法。

②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技术。重点加强动植物物种资源的有效保护技术、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土地整治与合理利用技术,水上保持技术、防止耕地沙化的关键技术,土壤培肥与精确施肥技术,林果生态工程技术,草、灌、乔综合治理配置模式等;加强农村能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等。

③植物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综合控制技术。在继续加强高效低污染化学农药(兽药)研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生物控制技术及其主要病虫害的区域监测预报及综合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使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wto规则要求的标准之内,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是要以区域生态系统为单元,以水稻、棉花等病虫害和重大突发性病虫害为主攻对象,研究提出一套高效、安全、实用、优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畜牧方面,重点研究集约化饲养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兽医疑难病和新出现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努力减少畜禽病死率。要加强对包括生物饲料、生物(有机川B料、生物(有机)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在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④节水农业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在充分研究农作物生长、生理习性和需水规律的基础上,主攻旱作节水农业精细栽培与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区域,分别建立以培育和利用抗旱节水品种为基础,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节水、保水、蓄水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5、应在提升传统农村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实,决定了农业的更加弱质性,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只能是走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为此,农业科技需要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多种需求,重点加强粮、棉、油、果、菜、茶、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现代技术装备的弓除开发,功能食品、营养食品。方便食品的开发技术,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加工工艺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等,争取尽快创立名牌,为培植对农业发展起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第一,应研究和开发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实用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设备,以替代进口设备,从而加快农业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更新步伐。第二,应研究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产品所获得的效益远远高于农产品本身的效益。第三,应加速农产品加工品的质量标准、安全性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②农副产品贮运、保鲜技术。借鉴农业发达国家优质农产品贮运、保鲜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从农产品保鲜贮藏特别是产地贮藏、保鲜运输,到货架销售的一系列冷链技术与装备,加快研究开发适应于果蔬、花卉等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的以气调库为主的现代化保鲜贮藏设备,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因贮藏、保鲜不当而引发的巨大损失。

6、应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和塑造一批新型农业劳动者大军方面取得突破。

①在农科教结合上应有大的突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科技进步是关键。提高产量要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要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也要靠科技进步,尤其是要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必须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培养要靠教育,特别是要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所以,只有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②在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上应有大的突破。要增加投资,切实保证和增加农村学校教职工的工资水乎,保持和壮大农村中小学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增加投资,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落后、陈旧的状况,使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需要国家在物质资本方面给以相当数量的投入,但仅仅依靠单一的物质资本投入,而“离开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根本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切实把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两翼,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保证二者投入的协调发展,否则只会贻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