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十篇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十篇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1:08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1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难点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9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随着患儿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护生因素:①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儿科护理学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是考查课程,护生在学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地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②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比较差。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工作责任心强,劳动强度大,且锁碎,需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因素:①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小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②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见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③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策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室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每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护生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要求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注重科室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热爱教学工作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和保障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①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②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个月1次针对护生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患者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③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是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并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带教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④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1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疾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仅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2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护理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19-02

儿科服务的对象是心智、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和婴幼儿,患儿的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患儿自身没有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较差,导致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新护士往往在很多的方面都表现出不足,所以应加强对儿科新护士的管理培训,让他们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

1儿科新护士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欠缺相关的用药知识。作为护士,要护理病人,就离不开药物,护理知识、技术水平的不同都会从根本上影响药物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护士往往在对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方面欠缺经验和知识。尤其是在儿科,因为患儿年龄较小,需要按照体重或是体表面来计算药物用量,加上小儿正处于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均未发育成熟,如果给药有一点计算错误,就会造成延长病程或是耐药,或者药量过大造成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可逆损害;还有,小儿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如果速度不能很好的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患儿心衰或者急性肺水肿,过慢的话又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治疗的效果。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易渗漏,若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易渗出肿胀,若处理不及时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

1.2欠缺护理的责任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都是护士工作的主要指南和准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新护士刚到岗,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欠缺责任意识,比如,违反操作规程,查对不仔细,巡视不够及时,在新的岗位上,还不够适应,导致打错针,发错药,给患儿穿刺的时候忘记松止血带等等,或者在值班的时候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评估不准确,及时的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1.3专业操作水平比较差。在儿科,主要的对象都是儿童,由于儿童本身就比较好动,加上血管纤细,而且如果遇上脱水严重或者肥胖,失血休克的患儿,静脉穿刺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对穿刺的能力要求就特别高,而且针对儿童的吸氧、吸痰以及呼吸器等等的使用,都跟成人有太大的不一样,所以新护士在工作的过程别容易会出现手忙脚乱或者操作不成功的现象。

1.4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新护士缺乏社会经验以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时候,会比较简单生硬。在不能一次性完成护理任务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跟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可能会导致家长的不满,而且有的新护士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就对家长随意的解释,这可能导致护士所解释的跟医生所描述的病症不符合,可能会导致家长的怀疑和不满。此外,在儿科可能陪护的家长需要不定时的更换,导致家长过来询问的次数也会增加,面对家长不停的询问,护士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使家长不满意,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2儿科新护士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要组织新护士进行护理的学习以及工作岗位制度的学习,要让他们学习儿科用药的安全以及注意的事项,还要学习三查七对制度,以及岗位制度等等,在工作中,要加强临床的考察,以及按章办事的习惯,将理论跟实际相互结合起来,及时的仔细观察患儿用药之后的反应以及病情的变化,如果发现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的通知医师。此外还应该要对护理的技术进行强化练习,要熟练的掌握儿科护理操作的特点,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以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与家长多沟通,多关心爱护患儿,体谅家长的心情。

2.2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儿科的工作特点本来就是比较繁忙而且复杂,所以一定要培养新护士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其次还要实行独立上班的考核制度,通常情况下,新护士要在半年后考核独立上白班,独立值班将会在10个月之后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制度,能够加强护士对自己的要求,同时还能促进护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新护士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到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并且保证护理的安全。

2.3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新护士应该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沟通技巧的学习,并且及时的与值班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果说存在任何的护理问题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在面对患儿的家长询问的时候,因为已经对患儿的病情有所了解,就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有亲和力的沟通,并且结合实际的病情,回答家长的问题,此外,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该要心平气和的解释,要了解和体谅家长的迫切心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长,提高家长对于护士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杜绝一切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3总结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目的以及重要核心要求,作为新护士因为工作能力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所以,作为新护士应该从实际出发,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快的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此外由于儿科病房具有特殊性,患儿的家长会对患儿的健康以及病情表现出高度的敏感,也给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该要对新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维权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儿科,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通常情况下,儿科的患儿大多年龄较小,依从性不高,再加上就诊患儿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因此,本文对儿科护理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为男性患儿,25例为女性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为(5.7±2.3)岁,住院时间2~13d,平均住院时间为(7.1±3.6)d。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对护理期间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进行记录,对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专家分析、查阅资料等方法,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2结果

本组的60例患儿中,10例发生护理纠纷,占16.67%,其中5例为护理人员问题,占50.0%;2例为家属问题,占20.0%;3例为医院环境问题,占30%。

3讨论

3.1分析儿科护理纠纷原因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导致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分别是医院环境问题、家属问题以及护理人员问题,其中护理人员问题占有较高的比例,为66.67%,而护理人员问题则体现在三个方面:

(1)技术问题。

一些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比如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缺乏熟练的穿刺技术,再加上患儿家属提出了较高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容易使患儿出现哭泣、疼痛等,激怒患儿家属,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态度问题。

由于儿科的工作量较大,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在护理期间,没有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没有主动关心患儿,并且没有及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安慰,工作态度差,这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沟通问题。

通常情况下,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没有主动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家属对一些护理操作存在疑问,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解答,使家属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无法理解一些护理行为,所以容易出现护理纠纷[2]。

3.2儿科护理的有效管理对策

一般来说,儿科护理的有效管理对策包括:

(1)重视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接待患儿及其家属时,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带微笑,主动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护理服务,多安慰、关心和鼓励患儿,使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缩短,使患儿的陌生感消除[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给患儿家属讲解患儿的具体情况,告知护理操作的内容和必要性,使家属理解护理操作,避免发生护理纠纷[4]。

(2)对于护理人员而言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掌握操作技巧,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使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比如在对患儿进行抽血和静脉注射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坚持稳、准、快的基本原则,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二次穿刺,减轻患儿的痛苦[5]。

(3)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考虑到儿科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且尽量为患儿营造一个干净、温馨、舒适的院内环境,使患儿的紧张感和陌生感消除,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各个科室的情况,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护理纠纷,及时找出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采取良好的处理措施,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使护理质量提高,从而降低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导致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将儿科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使护理水平提高,增强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12,20(22):2043-2044.

[2]潘燕.10起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8(7):58-59.

[3]张莹平.儿科病房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4):5-7.

[4]黄娟,达霞,李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105-106.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4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有外科疾病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的新生儿,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总结需要给予的护理。

结果:发现在将胃肠减压实施于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时存在新生儿配合问题,胃肠管植入问题,鼻出血问题,以及连接处密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总结。

关键词:新生儿胃肠减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14-02

胃肠减压是治疗新生儿腹胀、呕吐、胃食管反流等有效的方法[1]。目前胃肠减压已经普遍用于临床中,但是由于新生儿这类群体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将胃肠减压实施给患有外科疾病的胎儿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本篇就针对其中的问题总结了所需的护理。

1对象与分析

1.1对象。选取本院100名患有外科疾病需要实施胃肠减压的新生儿。均无其他疾病干扰,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在对100例新生儿实施胃肠减压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并且记录出现的问题,总结出现几率较大的问题。

1.2问题总结与护理。

1.2.1新生儿难配合问题护理。由于新生儿发育尚不完全,不具备知懂性和配合能力,在鼻腔及胃肠植入外来异物时,肯定会有哭闹,挣扎,很容易出现误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气管或管道从口腔滑出,导致插管不成功。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主要是利用新生儿吸吮反射反应来解决。使待插管新生儿采用仰卧的姿势,头颈部抬高15度左右,胃肠减压管下段从鼻腔缓缓插入,接近达到咽喉部时稍停顿,由另一协助者用沾有葡萄糖水的棉签刺激患儿的唇边或舌尖部,引起患儿的自然吸允反应,使其发出吞咽动作,操作者顺势将胃肠减压管插入至所需长度,利用此方法安全,简单易行。对于过于烦躁的患儿需要在应用适当镇静剂的前提下进行胃肠减压管置入。

1.2.2新生儿鼻出血问题护理。由于新生儿鼻腔短小,鼻粘膜较柔嫩,鼻道较狭窄,所以在进行胃肠减压管植入时容易弯曲引起新生儿鼻腔出血。因此我们在选取胃肠管的材质时特别注意,有别于成人的,规定新生儿专用硅胶合成的。

1.2.3胃肠减压管插入的长度问题护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胃肠减压管插入的深度过短不达标。在临床治疗中,我们按照常规的测量方法正确测定了胃肠管插入的长度,可是实际上对胃肠根本起不到充分减压的作用。手术中的医生在对外科患病新生儿开腹手术时扪摸胃管时发现按常规测量长度插入的胃管前端位置仅位于胃的贲门处,位置相对来说较高,所以术后胃肠减压效果较差,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分析主要原因是,测量方法可能是按照了成人治疗中的测量方法,没有针对新生儿的身体构造进行方法改进。或者患病中的新生儿胃被撑大变长,以至于正确的测量变得不精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出针对性的分析和政策。

1.2.4胃肠减压管插入的途径问题护理。由于鼻腔的特殊性,从鼻腔插入胃肠减压管关系到鼻腔被堵塞从而引发一系列呼吸问题。临床普遍使用口腔插入。但是考虑到新生儿外科的特殊性,本次实验中还是使用的鼻腔插管,因为新生儿在外科手术中常常要求气管插管并且全身麻醉。经口腔途径插入胃肠减压管后麻醉操作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气管插管的进行。另外外科患病的新生儿多需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应该定期吸痰。在吸痰时,若口腔内留置胃管会响操作。更容易因吸痰操作不慎牵拉胃肠减压管造成管道脱落。因此,在外科患病的新生儿做胃肠减压时,我们一般采用鼻腔插入胃肠减压管。

1.2.5常规负压吸引易损伤胃黏膜的问题护理。新生儿胃的黏膜比较柔嫩,弹性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相对不完全。常规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导致胃黏膜受损,引起胃黏膜出血。在国外,新生儿临床中普遍使用负压可调节性的新生儿专用胃肠减压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2]。我们亦采用类似原理。采用20mL的空针间断用手吸取胃内容物。根据手感适度调节吸抽的压力,从而达到既不损伤胃黏膜又可以减压的目的。

2结果

经研究发现将胃肠减压实施于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时存在新生儿配合问题,胃肠管植入问题,鼻出血问题,以及连接处密封问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采取合理方式,比如针对新生儿配合问题我们要巧妙利用其吸吮反射原理。在胃肠减压管插入时严格控制插入的深度,采取鼻腔插入的时候注意呼吸问题。另外在护理时还应该注意妥善固定胃管,发现胶布松动应及时更换。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h的引流量。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患儿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应考虑到引流不畅的可能性,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3讨论

由于新生儿生理结构发育尚不完全,胃肠黏膜稚嫩,毛细血管丰富等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在对外科疾病新生儿采用胃肠减压时,常常会出现许多问题[3]。所以在进行此项操作的护理中要格外严格,本篇根据对100例需要胃肠减压治疗的外科疾病新生儿进行观察,总结了常见问题,新生儿配合问题,胃肠管植入问题,鼻出血问题,以及连接处密封问题等。并找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护理方法。当然对于新生儿此项治疗我们仍需要更加努力创新,需要不断提升不断进步,争取更好的保证治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淑丽,田玉波,王利君,等.新生儿胃肠减压时两种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1):2882-2883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5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案例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之一,由于儿科某些疾病发生的季节性,长时间、多人次反复观摩患者所敛的家属不配合等因素,导致课问临床见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的单一讲授亦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就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体会,与同仁进行商榷。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启发、说明和论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沣意力,达~l;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2.案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是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把学生带入临床和现实情境中,成为培养高素质、开放型现代化护理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足以案例为主的使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电视录像、电视现场直播,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实现学和创造、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特点.

三、应用

1.甄选合适案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如何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办法之一,它弥补了由于小儿疾病时限性、患者家属配合不到位所致的临床见习不足。而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遴选案例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小儿体液紊乱内容是儿科护理学的难点,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就有关体液紊乱的知识满堂讲解,学生虽然可以记忆相关内容,但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能力不强。在案例教学法中,先把小儿体液紊乱的案例布置给学生后,按照5~8人一组的标准将学生分组,小组同学一起阅读、讨论案例,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安排讨论活动,由一名学生发表,小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通过护理评估,确定了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了护理措施,完成了教学目标。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案例法教学。例如在进行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教学时,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展示一个病例,病例中描述了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其中患儿的意识改变、惊厥和呼吸变化等表现,用视频播放,以加深学生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的认识;并提问)为什么在出生后不久会有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注重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使学生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本知识点。虽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但在教学中,仍然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清楚辅助检查项目及其对于疾病诊断的基本意义。为此,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质疑、提问、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需要辅助医生完成的检查项目,锻炼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典型案例多媒体化的教学方法既克服了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学习不方便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展示的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可以全方位地表现疾病特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使用小组讨论、典型案例多媒体化等形式外,还可以采用自主运用知识的方法⑥,即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内容,由学校联系社区幼儿同,利用见习课时间到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查体并记录数据,返校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小儿发育状态是否正常,并提出纠正的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注重教师由讲演者向导演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讲演者;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导演。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离题过远或者出现原则性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学习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自编病例,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发表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一组学生阐述右向左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争论的焦点是两种类型心脏病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关于正常血液循环的知识掌握不够,对于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发生青紫的原因理解有偏误,笔者想马上插言,但忍住了,过了片刻后,有学生提出反驳意见,把辩论引向正途。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6

1生活方面在生活上

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吃饭和穿衣问题。在单亲监护中,因为父亲或者母亲担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良好,而且由于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家庭经济收入也有了相应的改观,上辈监护和单亲监护类似。在隔代监护中,由于有些老人的过度节俭,饮食方面一般比较单一,认为孩子能吃饱肚子不挨饿就行,使得留守儿童出现厌食情况。在穿衣方面,留守儿童的衣服基本上是监护人购买或者由外出父母回家时从外地带回来,更新速度慢,不能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同辈监护中,监护人因本身属于未成年人,不具有监护人的资格和能力,在这种监护下,留守儿童的生活难以得到基本保障。

2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大部分留守儿童处在青少年阶段,缺乏自控能力,需要家长对其学习进行监督。二是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导致成绩下滑。在单亲监护中,父母本身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仍然停留于打骂和说教上。再者,有的家长向留守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思想,这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目标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隔代监护人大部分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有些年事已高,基本上没有能力去关心和指导孩子的学习。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这些孩子大多由隔代亲属抚养,年龄悬殊,在心理上存在代沟。

3心理方面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产生焦虑与自卑感。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时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同龄伙伴之间的相处时间及关系会增强,但是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会比较恋家,依赖父母,父母依旧是孩子感情与知识的主要来源。而随着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易产生失落感,其他被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也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关注,使其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容易形成内向、懦弱的性格,再加上被教师忽略而产生自卑、冷漠等心理上的问题。第二,情绪波动大,叛逆倾向严重。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缺乏监护人足够的关注和沟通,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发生矛盾。有一些留守儿童调皮好动、行为大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而将自己委托给别人照顾的行为不理解,产生仇恨的心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与父母产生了隔膜。

4安全方面由于监护不到位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大部分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对显性和隐性安全隐患识别能力有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留守儿童成为人贩子实施贩卖人口的主要目标。二是留守儿童生病或发生意外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影响健康。关于此类问题,各大新闻媒体都有过报道,从广西的“鞭炮作坊爆炸案”到“留守儿童五人溺水身亡”,再到甘肃“留守儿童被案”,这一连串的案件发人深省,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例如,湖北省阳新县一名7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该男孩得了疥疮,用脏手抓挠痛痒处,伤口感染演变成严重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2013年1月20日江西鄱阳县响水滩乡一老人因疏忽造成三个孙子溺水身亡,老人的儿子竟要与他断绝关系。由于家庭监护的缺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形势严峻。

二留守儿童监护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1根本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是由中国“三农”问题衍生出来的。追根溯源,它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物。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就必须彻底改革二元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首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对于外出务工返乡的人员,政府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创业,由此创造更多的岗位,使农村劳动力不再大规模外流,这是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有效办法。其次,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国家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人口可以在城乡范围内自由发展和流动,打破城镇公立中小学户籍制度的入学门槛,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够进入公立中小学,享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机会。政府应该将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入学教育规划放在平等地位上进行制定,确保留守儿童义务教育被纳入到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最终使农村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上学没有户籍壁垒,从而彻底减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使孩子们获得更健康的发展。

2阶段性策略

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产生,既是制度层面的间接影响,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家庭、监护人、学校等方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监护存在的问题。第一,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家庭功能的发挥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狭隘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确保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要注意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交流时间、内容等。在沟通时间上,最好不要相隔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联系,熟悉孩子的情况。第二,监护人树立角色意识。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的时间较长,他们的言语行为对留守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监护人不仅要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更应该考虑他们的教育环境和家庭心理氛围,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结构。对他们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骄纵溺爱,做到严与爱相结合,宽与松相结合,由“监护人”的角色向“监护人”转变。第三,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建设的投入,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其次,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定系统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和操作性强的措施,建立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对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的孩子,要提供合理的帮助和引导。最后,要注意对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学习,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经验交流,主要研究留守儿童心理特点,使留守工作具有针对性。

三结论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7

护理学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就是儿科护理学,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并重。结合儿科护理学的这个特点,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将儿科护理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介绍情境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情境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应用

0引言

在实际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无法全面、有效地掌握儿科临床疾病的病理、症状、检查方法、护理原则、诊断和护理措施等,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的水平不高。因此,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水平。

1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具体丰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儿科护理知识,熟悉和掌握在特定场景需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1]。教师在具体进行情境教学之前,应该详细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特定情境。

2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幼儿生长发育中的护理时,教师如果一味遵循课本的章节照本宣读,介绍幼儿生长发育的概念、有关评价指标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等,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2个6个月大小的幼儿,一个是5.6千克,身高56厘米,另外一个是5.1千克,身高63厘米,设置问题:这两个幼儿哪一个的营养发育状况更好?学生由于都知道,6个月大小幼儿的标准体重是6.5千克,可是他们都不符合标准,学生就会充分展开思考,怎样利用有关指标评价幼儿的生长发育。[2]学生在自己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讲解,就会获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2.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模拟情境。

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介绍幼儿溶血症患者的护理时,一般学生都知道出现溶血的母亲血型是o型,幼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如果班里的女学生现在是o型,以后生的婴儿是a型血或者是B型血,会不会出现aBQ溶血的情况[3]。根据这些联想问题,教师一边帮助学生分析,一边解答疑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的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严密性。

2.3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幼儿的临床症状创设具体的情境。

教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选用事先制作好的现代多媒体幼儿临床片段,通过形象、丰富、直观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儿科护理的认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幼儿惊厥护理时,由于分析幼儿惊厥的原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讲解之前,把制作好的多媒体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视频中一个4岁儿童发生全身抽搐,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这个小孩可能有过什么病史?之前应该做过什么检查?主要的病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护理诊断?提供什么护理措施[4]。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将学生的回答与儿科临床护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问题的答案,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儿科护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4设计实验教学模拟情境。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模拟科病房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创设一定的模拟情境,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比如:在讲解幼儿窒息复苏全面护理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用物品的准备,实施幼儿全过程复苏护理。通过这种实践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施效果

在儿科护理学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以往的被动接收逐渐向主动探索转变,临床护理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互动,教师授课的模式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有效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进而活跃了儿科护理教学的课堂氛围。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报道和应用还比较少,可是情景教学方法是将现代先进心理学所表达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的作用,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主要几个问题:第一,在设计具体的情境问题时,要以当前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不能为了重视情境应用的效果,忽视儿科临床知识的实践应用。第二,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选取合理、科学的情境教学方法,不能够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生搬硬套不适宜的方法。第三,在具体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时,要结合儿科护理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情境和模拟情境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其新颖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完善儿科护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韩巧灵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寇敏.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23):2145-2146.

[2]曾丽娟.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4,(7):89-91.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8

【关键词】新生儿;细节;优质护理;满意度;

1新生儿科的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1.1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易感染。我院新生儿科为层流式无陪护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要求严格,患儿家属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入。本着优质护理的目的,从人性化服务角度出发,我院从建筑上就以内为病区,外为走廊的格局,让患儿家属在外走廊透过玻璃就能够看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自己孩子所处的位置,平复了家属的情绪,降低了家属的忧虑心情,提高了满意度。

1.2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让每个人都明白优质护理的含义。科室举办了“假如我是患儿家属”为主题的讨论会。从家属的角度出发,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1.3由于新生儿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更不具备语言沟通能力,只有被动的接受护士的各种治疗与护理。因此,新生儿科的护理便产生了一种误区,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新生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需要。抚触便成为护理人员与患儿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护理人员以微笑的脸庞、爱意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去接触患儿的身体,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让患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柔与舒适,也为患儿创造了良好的刺激。

1.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一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实施管理,首先的条件就是人员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优化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4.1举止稳重、言语谨慎、仪表端庄、善解人意,具有慎独精神,能够换位思考的考虑问题,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1.4.2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结合临床,交流操作的成功经验并由护士轮转进行小讲课,掌握理论知识,规范操作技术,提高操作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使患儿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

1.4.3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共同遵循护理规范操作。

1.4.4巩固基础知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创造机会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1.5改变病区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我院新生儿科病区实行区域管理,分为普通患儿病区、早产儿病区、niCU病区和隔离区,每个区域均有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负责本区域内患儿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1.6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基础护理,便从细节做起。在新生儿科,面对不是睡觉就是哭闹的患儿,护士工作既要小心谨慎,又要富有爱心。认真的观察病情,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精心的人工喂养,保证患儿不出现呛咳;细心的更换尿布,防止红臀的发生;严格六步洗手法,预防交叉感染。让基础护理不图虚表。

1.7强化专科护理。病情允许时,为患儿进行每日一次的沐浴和两次抚触;脐部护理每日两次;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对早产儿实施“鸟巢护理”,让早产患儿感受到全身温柔的接触,并能够减少早产儿热量的散失,维持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住院时间。

1.8加强语言沟通,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1.8.1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期望。每日下午设立一小时探视时间,家属进入外走廊,由各区域护理组长陪同,尤其对新入院患儿的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说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情况,讲解每日沐浴、抚触、喂奶及换尿布的时间与方法。热情、耐心的接待,委婉、礼貌的用语,让沟通从心开始,让语言传递温暖。家属心中得到了安慰,我们也得到了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1.8.2出院指导。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如何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黄疸、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将留有科室咨询电话的宣教卡片送至患儿家属手中,便于家属回家后对讲解内容的遗忘和出现问题的咨询。

1.8.3需要跟踪的患儿,科室派专人进行电话回访,解答和解决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于正确指导。为患儿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

1.9优质护理服务抓住细节、重在质量

1.9.1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护士要有极高的责任心,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让家属放心的工作态度去面对每一位患儿。落实责任制护理的模式,让护士有了自己的患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种明确对应关系对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更为有利。

1.9.2色彩是刺激患儿视力神经的一种方法。用卡通画把病区布置一新,在紧张严肃的工作中,让患儿受到良好的刺激。外走廊利用图文并茂、言简易懂的宣传画,介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洗手的重要性,新生儿科仪器设备使用的目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

1.9.3根据科室情况,每月组织一次有相同疾病患儿家属的座谈会。由高职称护士用多媒体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不仅促进了医患间的沟通与交流,还为医患之间搭起了沟通、理解、信赖的桥梁。

2结果

2.1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抓住了细节,提高了质量,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护士用自己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提高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护患之间沟通,护士服务思想转变,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2.3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组长、责任护士都由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来担任,绩效考核也有侧重。所以护士中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因而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更加娴熟。护士整体形象与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2.4由于护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增强,观察病情更加仔细,执行医嘱正确及时。因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同时提高。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9

有学者从整体的视角,将困境家庭儿童视为困境儿童的一类。此种分类中,困境儿童所指向的儿童群体较大、类别较多。困境儿童面临的“困境”可能是由于儿童个人身体状况造成的残疾、大病,或者户籍制度下家庭劳动力的输出遗留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是父母服刑、戒毒使得未成年人失去生活依靠成为流浪儿童等等。2013年,民政部的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将儿童群体划分为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孤儿、普通儿童四类。困境家庭儿童分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4类。[1]

传统的儿童保护问题,针对的较多是缺失家庭关照的儿童,例如流浪儿童、孤儿、弃婴等。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场所,家庭的缺失使得政策逐渐关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当家庭功能无法继续维持正常运作时,可能使儿童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社会权益等受到威胁。

实际生活中,困境家庭的状况各异,并不能简单的归为上述的某一类。困境家庭儿童的需要和所拥有的的资源以及与各资源系统的互动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本文分析的个案是父母采取封闭的方式戒毒,无法履行对儿子的抚养义务,对儿童的监护缺失或监护不足,使儿童面临困境状态这一类。大多数困境家庭儿童也身处学校这一场域中,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困境家庭儿童的问题,是本文试图研究的主要问题。

2案例背景

张浩(化名,案主)今年虚岁10岁,就读小学五年级。可能由于孩子小时营养跟不上,父母照顾不周等原因,张浩在生理发展状况和接受教育能力方面都比同龄的小朋友差一点。通过张大爷(案主爷爷)了解到,张浩与班上同学关系疏离,由于其他同学说他的父母不务正业等,将案主在班级里边缘化,遭到歧视,使张浩的自尊受到创伤。张浩在学校被同学误伤过,他也跟不上现在班级上课的进度,以至于他觉得上学没劲,不愿意去学校。但他坦言喜欢学校的老师,班主任对案主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并很热心给予他关心。

张陆(化名,案主的父亲)和王玲(化名,案主的母亲)从2012年开始发病后就不吸毒了。此后一直属于半封闭的状态,社会支持网络几乎断裂,两人不与外界接触。吸毒后朋友逐渐疏远他们,这与以前张陆所建立起来的自我产生矛盾,导致他现在变得自卑挫败,不愿面对现实,无法接受现在的落魄。张浩小时候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自从张陆染上毒品后,对张浩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漠,放学也不按时去接他,此后张大爷和老伴就承担了照顾孙子的重担。张大爷生活压力较大,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拆迁费和低保,差不多两千多元每月。在我们与张大爷的交谈中,他表现得很焦虑,没办法让儿子儿媳从阴影中走出来,也很担心孙子张浩的未来。

3案例分析

通过对案主背景资料的了解,首先梳理出案主张浩及其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分析案主张浩的需求情况。家庭系统是此案例中社工工作的间接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重新融入社会和教育子女能力培养。

3.1案主及其家庭的问题

案主生理上的问题有因为贫困而导致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在儿童保护方面存在被父母忽视,以至于缺少良好的家庭监护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中被同辈群体排斥无法获得同伴认同从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胆怯、封闭等,案主面临着学业困境,无法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校环境中适应不良。案主父母面临着戒毒后无法重新社会融入的问题,生活困难,对孩子的教育关怀不足、教养子女的能力较弱,亲子关系疏离、感情淡化等问题。

3.2案主生存的需要

基本生存需求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儿童有获得基本生活照料和健康照顾的需要。许多困境家庭的儿童由于其父母没有能力和资源承担照顾责任,使得儿童由亲戚或祖父母代养,而这些监护人会因为年龄较大、经济状况差等原因,使得儿童生活窘迫,健康照顾的需要得不到保障。案例中提到,张大爷经济负担重,照顾案主张浩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人身上。张大爷患有慢性病,老伴也长期吃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不能保障孙子张浩长时期的照料需求。

3.3案主关系的需要

对于案主来说,关系的需要不仅指案主与同辈群体建立良好关系获得认同的需要,也指案主与父母亲建立弹性亲子关系的需要。案主如今处于学龄时期,由于说话较晚,语言的发展比同龄孩子较晚,与同学交流不太顺畅,又因为家庭的因素被同学“贴标签”,不能获得同伴的认可与他们成为朋友,成为同伴排斥的对象。当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严重者可能会成为校园欺负的受害者,会出现焦虑、抑郁、低自尊等心理问题。在儿童早期,父母应是儿童最重要的联系。隔代教育在儿童性格养成、人格发展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所以,与父母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案主也很重要。

3.4案主成长的需要

eRG理论中成长的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挥潜力和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的需要。对案主来说,需要外界为其提供资源,保证案主享有充分的就学机会和良好受教育的环境。较低的文化水平会导致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越弱,不应因为无法支付上学费用而使案主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儿童社会化的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协助案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发展良好的自我观念。挖掘案主的资源,使其发现自己的优势,激发其内在动力。

3.5案主家庭的需要

案主家庭结构的残缺导致家庭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无法提供充足和持续的关爱给案主,使得案主的性格出现偏差、认知出现错误。家庭作为间接的工作对象,是案主问题的根源。帮助案主恢复其家庭功能,首先帮助张陆和王玲在戒毒5年后能够重新融入社会,使得长时期的自我封闭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并重拾断裂的支持系统或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再者,由于案主父母有特殊的吸毒历史和长期的封闭经历,会导致案主的父母在许多观念上较为落后,教育知识和方法略显匮乏,需要社工帮助提升案主父母教育的能力,以满足案主家庭教育的需求。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篇10

为做好我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就诊者的妇幼健康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产科根据医院和健康教育科的统一安排和布暑,认真按照“文山州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分析总结群众对健康知识需求,及时调整今后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核心内容,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现将8月产科健康咨询工作总结如下:

一、孕妇学校

由于疫情原因孕妇学校课程由面授课改为了网上教学,8月我院开展了总共3次孕妇课堂。

1、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课程中课程准备不充分,医学术语过多,讲解不详细,课程内容太少,导致孕妇不能够理解授课的内容。

(1)孕妇学校课堂听课率不高;

(2)课后问卷问题太专业,孕产妇不理解;

(3)课后问卷问题太繁杂;

2、整改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把孕妇学校的宣传发到文山州妇幼保健院的公众号上,让更多的孕妈妈了解孕妇学校,产前门诊医护人员加强对前来我院产前保健的孕妇的相关爱婴医院知识的培训,坚持发放促进自然分娩知识宣教指导手册和健康教育处方,让孕妈妈在检查过程中就完成调查内容,增加问卷调查盖率。

(2)增加促进自然分娩知识课程安排

①由于新冠病毒影响,孕妇学校暂停了集中授课,准备开展线上孕妇学校,让孕妈妈客服地理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完全解决了孕产妇活动出行不方便的问题,每月开班四期,授课时间为一个小时,授课内容包括从孕产期检查流程、分娩镇痛、分娩方式的选择、孕期保健、孕期心理保健、孕期口腔保健、分娩物品的准备、自然分娩、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正确选择、新生儿保健,以及产后的科学坐月子,月子饮食的调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婴幼儿早教体检,预防接种等等,内容全面,知识丰富。

②每月安排1-2期有关促进自然分娩知识的课程,增设“自然分娩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自然分娩再次妊娠的风险小、自然分娩能减少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相关知识课程。

③产前门诊医护人员加强对产检孕妇自然分娩知识的宣教,坚持发放促进自然分娩知识宣教指导手册;口头宣传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好处。

④与孕妈妈及家属多沟通,使其积极参与到问卷调查的工作中。

⑤开展助产士门诊,大力宣传孕妇学校。

与授课老师进行沟通,对孕妇进行详细讲解,必要时可面对面或在微信群进行解答。

3、上个月整改效果:

已优化课后问卷内容,尽量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二、健康教育咨询

8月我科室共174人次进行了健康问题咨询,对所有问题均进行了细心解答。咨询的问题主要有孕期咨询、产前筛查、母乳喂养、产后康复等。

2020年1-8月健康咨询主要问题汇总

月份

人次

主要咨询问题

1月

30

产褥期个人护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

2月

36

产褥期个人护理、产前筛查咨询、孕期个人护理

3月

47

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

4月

130

叶酸代谢及口服叶酸、新生儿护理、孕期保健

5月

89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黄疸、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孕期保健

6月

121

产后咨询、晚孕咨询、新生儿护理、叶酸

7月

180

叶酸代谢、新生儿护理、孕期保健、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剖宫产术后康复

8月

174

孕期咨询、产前筛查、母乳喂养、产后康复

1、存在的问题:

1-7月健康教育咨询人次呈升高趋势,孕期保健、产后个人护理、新生儿护理均是每月咨询的重点问题。针对本月咨询最多的问题,一为母乳喂养咨询,二为孕期保健咨询;三为新生儿护理,本月新增的健康咨询问题较多的为产后咨询相关咨询。

(1)孕期健康教育宣传面不够,仍有部分孕产妇对孕期、产后健康知识认识不够,咨询人数增加;

(2)因疫情影响,无法开展大课堂,网络课堂未全面覆盖,听课人数不多,孕产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知晓内容不全面。

2、改进措施

(1)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资料发放、面对面交流、电话指导等多途径增加宣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