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的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2:10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1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种植设计

1土壤改良剂的发展及种类

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营养性改良剂;土壤结构改良剂;酸性土壤改良剂;碱性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的类型不同,对土壤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酶的活性,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中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最终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就利用天然有机物质如多糖、淀粉共聚物等进行土壤结构的改良研究。这些物质分子量相对较小,活化单体比例高,施用后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且用量较大,因此未能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土壤改良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美国首先开发了商品名为Kriluim的合成类高分子土壤结构改良剂,之后人们对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包括水解聚丙烯睛(Hpan)、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沥青乳剂(aSp)及多种共聚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聚丙烯酰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土壤改良剂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高聚物土壤改良剂达到研究和应用高潮,技术领先国家包括美国、前苏联、比利时等,其中以比利时的tC改良剂和印度的agri-CS改良剂最为成功。1982年,我国农牧渔业部从比利时引进聚丙烯酰胺和沥青乳剂,应用于渠道防渗、盐渍良、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旱地增温、保墒等方面。近年来,商品化土壤改良剂在我国的种类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推广非常活跃。此外,国外一些应用较为成熟的产品也进入国内市场。来自农业部肥料登记公告信息显示,目前获得国家行政审批的土壤改良剂产品达到了40多个。这些土壤改良剂产品的主要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或修复污染土壤等;原料种类也比较繁杂,包包括了天然矿石(如蒙脱石、白云石、钾长石、磷矿石等)、天然活性物质(如生化黄腐酸)、工农业废弃物(如味精发酵尾液)、人工合成聚合物(如月桂醇乙氧基硫酸铵、聚马来酸等)。

改良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土壤砂粘比例,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增加有效水供应;调节土壤pH值,降低或减少铝毒危害;改良盐碱土,调节土壤盐基饱和度和阳离子交换量;调理失衡的土壤养分体系,促进有效养分供应;修复污染土壤,重金属离子钝化作用;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保持土壤微生物环境良好。

2绿化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与土方设计

在园林绿化的技术准备阶段,需要收集地形、土壤、水文等详细技术资料,经过专业图纸会审、设计及施工交底后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和科学的土方施工方案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2.1绿化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一般绿化土壤是在适当清理建筑垃圾的空地上回填一定厚度的回填土,因此绿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必须包含原土壤和回填土方2种类型。土壤理化指标中,土壤pH值和通气孔隙度2项指标较为重要。

2.1.1土壤pH值

土壤pH值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高低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根据当地几年来的检测结果,良好的绿化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5;而混有建筑垃圾的种植土壤pH值一般在7.6以上。这样的碱性土壤严重影响铁、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活性,造成喜酸性植物生长不良或引发缺素症。

2.1.2土壤通气孔隙度

土壤通气孔隙度俗称土壤通透性,是指土壤具有通气、透水以及植物根系穿插的特性。土壤通透性指标直接影响土壤中的水、气、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2.2绿化工程土方设计与施工方案

2.2.1地形地貌设计

按照园林绿化整体规划的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等相关技术资料,充分考虑与建筑的协调性,设计相应的地形和地貌。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将其配置在特定的地形。

2.2.2现场渣土清理

在回填土方之前,施工现场特别是种植区域的渣土要进行彻底清理,这对植物今后的正常生长十分必要。按照土方施工方案,对现场土方进行清理,过筛后好坏土要分开存放,渣土集中外运。

2.2.3回填土方作业设计

根据植物根系生长需要回填符合要求的土方至设计标高,在回填中因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板结不可避免,所以回填土方后要对种植场地进行翻挖,配合实施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3植物生长特性对绿化土壤的要求

当地绿化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5,可以满足大部分绿化植物的生长;喜酸性植物适宜的土壤pH值一般在5.5~6.5,种植此类植物的土壤应该进行调酸处理,将土壤pH值改良至5~6。当地绿化土壤通透性略显不足,可以根据植物需要局部进行改良。一般树穴土的土壤通气孔隙度要求≥8%,一级草坪种植土壤通气孔隙度要求≥45%。

4绿化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当地绿化种植土壤一般中性偏碱,土壤肥力较低,根据栽植管理以及特定植物的需要,参照相应标准,在种植前及种植后的养护管理中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

4.1碱性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4.1.1酸性溶液灌根

结合抗旱,应用浓硫酸或磷酸6000~80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稀释后的酸性溶液pH值一般在2.6~3.0,可以快速降低土壤的碱性,但需要多次应用。浓硫酸属于化学危险品,腐蚀性强,操作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4.1.2土壤施用硫磺

硫磺在土壤微生物以及空气的作用下,缓慢发生硫化反应,形成硫酸根离子,逐步降低土壤碱性。施用硫磺粉2~3kg/m2,一年2次,可以使土壤pH值降低1.0~1.5。种植前改良可一次性施用硫磺粉5kg/m2,30d后可以栽植。操作中注意撒施均匀,在土壤表层5~10cm施用。

4.1.3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酸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主要种类有硫酸铵、氯化铵等。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针对喜酸性植物或弱碱性土壤,一定要适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4.2板结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4.2.1严重板结土壤的翻挖

因大型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严重板结,必须采用机械翻挖,翻挖深度:乔木不低于100cm,大型深根系乔木150~200cm,花灌木40~50cm,草坪30cm。翻松土壤过程中,往土壤中掺入腐叶土或有机肥等,增加土壤通透性,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2.2栽培基质

在种植前,对于通透性不够理想的绿化土壤,可以采取局部改良措施,翻松土壤并往其中掺入腐熟秸秆、稻壳等多孔栽培基质,扩大种植穴范围,基质和土壤体积比为0.5~1.0∶1。

4.2.3施用有机肥料

在养护管理中发现有植物生长不良现象,要施用有机肥配合其他改良措施,施用量0.5~1.0kg/m2。严重的可在树冠正投影范围内扇形开挖,深度达到根系密集分布层,尽量不损伤主要根系,分3~4次改良根际土壤。

结语

园林绿化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城市重要的资源,而且越来越稀缺,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土壤资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园林绿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日益紧张的绿化种植土壤资源,对建筑垃圾、园林及其他废弃物进行处理,转变为可利用的园林资材,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具有相当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t340-2011绿化种植土壤[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2

一、目的意义

根据烟叶生长特性,实施土壤改良攻坚计划,对全乡植烟土壤进行逐年改良,解决栽培方式简化、绝大多数植烟田块耕作层逐年变浅、犁底层土壤养分不能正常分解释放、有害物质逐年沉淀、植物根系发育环境逐年恶化等问题。

二、目标任务

2013年12月15日前全乡完成稻草还田1020亩,2013年1月10前全县完成冬翻3400亩,撒施石灰2720亩。村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针对我乡植烟土壤环境,土壤改良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深翻晒垡、调节土壤酸碱度、稻草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调节土壤碳氮平衡,创造土壤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环境,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和提高土壤再生能力的目的。

1.深翻晒垡

深翻晒垡是在晚稻收割后将土壤进行全面深翻耕,将犁底层土壤充分暴露于空气中,充分利用冬季干燥、低温和霜冻等气候,将土壤晒干、冻融的过程。主要功效是促进土壤养分元素的分解释放、有害物质的转化,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促进微生物繁殖和发育,提高土壤自我修复的能力;同时通过土壤的冻融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土壤粘性,提高土壤颗粒吸肥传输能力。

深翻晒垡方法:用铧犁(包括单铧犁、双铧犁和三铧犁等)或翻耕起垄机均匀翻耕,可以犁成条状、圆状,对地势低洼的田块,要犁成畦状,疏通畦沟以便及时排水。

深翻晒垡的技术要求:时间要求在晚稻收割以后开始至冬至前进行,翻耕深度要求在土表以下18-20cm,质量要求是将犁底层全部翻晒不遗漏,表面不见表土层,同时要求将田块中50%以上的稻草切碎还田撒施,覆土堆沤,增强土壤通透性。

2.调节土壤酸碱度

我乡植烟土壤水田或水稻土均呈酸性,旱地土壤呈弱碱性。水稻土的酸性程度较为严重,pH值低于5.8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植烟土壤最适宜的pH值在5.8-6.5之间,急需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节,即对水稻土加施石灰或白云石粉,不施用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而对旱地碱性土壤则要加大土壤碳素含量,增施大量有机肥,配合一定的酸性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降低pH值的目的。

调节土壤酸碱度方法:对酸性土壤采取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的办法提高土壤pH值,一般第一年亩施石灰或白云石粉50-100公斤,第二年减半使用,第三年不使用,依次循环;碱性土壤则要采取增施大量有机肥、种植绿肥、使用酸性肥料等措施改良即可。

技术要求:石灰或白云石粉撒施均匀,有条件的地方适当灌水并让水分在田间自然落干,加快石灰或白云石粉溶解。土壤粘性重的田块适当多施,沙性土壤适当少施。

3.增施有机肥

目前有机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植物秸秆类、动物粪便类和两者结合类,其中对土壤粘性较重的田块宜以植物秸秆类为主,改善土壤通透性;而对粘性较轻的土壤则宜以动物粪便类为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不管是哪一类有机肥,施用之前都必须充分腐熟,否则在土壤中发酵时对当季作物的根系会有较大损伤。

技术要求:一般要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在移栽前30天以上施入土中,保持土壤含水量60%左右,以利于土壤与有机肥的交融。根据当年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要求,单季有机肥施入量必须计入施肥总量。

4.稻草还田

质地粘重土壤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是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碳氮元素不平衡,土壤粘结,不能形成团粒结构,离子交换量小。可以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碳源,调节土壤碳氮平衡,改善土壤结构。我县一般采用稻草还田技术,俗称“做白水”。

技术要求:晚稻收割后,将本田块50-100%稻草切成3~4段均匀撒在田间,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50-100kg,灌水后用旋耕机翻耕2—3遍,至稻草与土壤混合起浆,保持田间水层7—8cm浸泡15~20天,田间水分自然落干;稻草还田40天后用起垄机翻耕起垄。做白水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并最好在11月底前完成,确保做白水后不影响烟叶的整地。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政办负责对全乡土壤改良攻坚计划的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考核验收工作,并对工作进度进行通报。从11月10日起,每日通过黑板通报各村深翻晒垡、土壤改良工作进度。

村要重视和强化植烟土壤改良工作,将乡分配任务落实分解到村小组、包片责任干部,并加强对包片责任干部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调度,制定具体考核办法,促进植烟土壤改良工作按时按技术要求落实到户、到田块。

乡党政府将在11月底到进度较慢的村召开“全县深翻晒垡、土壤改良工作调度会”,全力推进全县深翻晒垡、土壤改良工作。

2.予以补贴扶持

a深耕早翻补贴50元/亩,同时撒施石灰的深耕早翻补贴为60元/亩;

b稻草还田“做白水”补贴35元/亩;

c补贴兑现方法:稻草还田工作必须在12月15日前完成,深耕早翻和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的工作必须在2013年元月10日前完成,经县烟草公司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按照验收结果,分户造册备案;移栽结束后再实行面积复核,并经市烟草公司复验后,根据复验结果再重新造册兑付补贴金额;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未达到质量要求的一律不予补贴。

(2)乡补贴扶持政策;

a规定时间内冬翻整地的补贴10元/亩;

b免费供应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

c新购置翻耕机的补贴500元/台;

3.强化宣传动员

各村要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派发宣传单、召开群众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壤改良的好处、措施、技术标准和补贴政策,做到烟农家喻户晓,彻底扭转部分烟农不重视土壤改良,不按农时操作时间落实技术的习惯,推动土壤改良技术按时全面落实到位。

4.落实配套服务

乡、村干部和烟技员要认真指导和帮助烟农搞好种烟田块规划,落实好2013年种烟田块,使种植计划落实到户,要做好土壤改良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包括石灰(或白云石粉)采购、农机具的购置或维修等,组织好机耕服务队伍,调剂好机耕设备,监控机耕服务价格,加快土壤改良进度,提高土壤改良质量。

5.层层抓点示范

采取层层抓示范点的方法,以点带面迅速掀起深翻晒垡、土壤改良高潮,要求村支书、主任、烟技员每人在11月20日前完成1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示范点。村支书、主任、烟技员的示范点面积按以下标准抓好落实,收购计划在1000担以上村的必须达到100亩以上,收购计划在1000担以下的必须达到50亩以上。同时对种烟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段要实行统一机耕、连片推进的办法加快冬翻进度。

6.加强检查考核

(1)考核时间:所有土壤改良工作必须在2013年元月10日以前完成,2013年元月中下旬组织检查考核。

(2)考核办法: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园林用土;生态改良;合理调配;储备机制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苗木的种类、规格、外形、栽植与后期管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对立基之本的土壤却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要么土壤质量差,各种建筑与生活垃圾混杂其中;要么贫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足,难以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以现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条件,奢谈通过后期施肥来改良土壤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也想回填好土,却突然发现,占用无数耕田(具备良好土壤)的城市,竟然到了“无土”可用的地步。

1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植物生长不良的现象在城市比比皆是,这其中有植物本身、养护管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有土壤的原因。健康茂盛的景观秘诀是良好的土壤质量,通过了解土壤不同类型的肥沃程度,是建设可持续景观的重要开端。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深度和理化性能2方面,尽管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透气透水良好、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适合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合格的土壤,抑制了植物长势,增加了植物病虫害的感染率,降低了植物成活率与观赏价值,提高了后期的养护难度和成本,浪费了宝贵的植物资源和城市建设中本已有限的资金,由此影响了植物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更无从谈起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在发展,园林绿化的标准也要提高,要保证植物生长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前提之一是提供合适的土壤并为土壤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与环境,由此探讨城市园林绿化用土问题就很有必要性,尤其在适合植物生长表层土壤较薄的地区(如合肥)更具有现实意义。

2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笔者从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园林绿化行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规划设计为源头、调配与改良为核心、辅助相关机制的系统解决方法。

2.1尊重自然,倡导场所的个性化设计 现状场地中丰富的地形地貌是地域的特征,如把环境中这些因子纳入设计视野中,尽量避免对环境大动干戈,也许会使设计本身具有更多魅力和特色,也为设计人员的个性展示创造了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不但使地理文脉得到延续,创造了丰富的城市肌理,也为建设时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规划应是寻求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当前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不是发展的规模,而是完全蔑视自然,忽视地形、表土、气流、水文、森林和植被。我们用推土机思考,用30码的铲土机在规划,不顾现状、视场地为白纸的规划,实际上成了规划者的自我显耀,是对历史的漠视,是对自然的藐视,人类为此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但我们至今似乎还没有完全清醒,就如我们仍然在重蹈别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没有人类,自然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没有自然,人类能生存多久?

2.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目前中国多数城市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要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市区域内需土地点。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市区域内有效地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市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市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市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市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2.3生态改良,实施绿化用土储备制度 调配新建设用地的优质土,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来说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从农田取土的后果更严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使破坏转移化、扩大化。解决城市用土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良不合格土壤,并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储备相应的量。

下面几种城市代谢物,如能经过一定措施处理,不但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调节保湿性与酸碱性,固定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还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物质再利用,体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废物处理的一个既经济又环保的途径。①植物垃圾。每年城市中都会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植物垃圾,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进入生物循环链,经粉碎机集中粉碎后,可作生态型铺装材料使用,环保节能,也可沤制成有机肥料,掺入土中改良土壤。②淤泥。城市湖面清淤的淤泥和污水厂沉淀淤泥,富含有机质,但直接使用对植物容易造成伤害,可行的办法是经处理后改良用于绿化用土。③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改良土壤。④污水。结合污水的生态化处理,改良贫瘠土壤,使其恢复成具有生产力的土地。⑤生活垃圾。可转化为有机肥改良土壤。

城市储备和改良土壤需要一个较大的场所,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厂或城市废弃地等,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可结合园林绿化改变现状场地的脏乱差的面貌。

2.4区别对待,合理使用优质土壤 更换土壤过深,对植物生长当然无害,但不是经济的做法。优质土壤是有限的,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乔木、灌木和地被对土壤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要区别对待,有效合理地使用有限资源,达到优化的目的。

2.5配套机制,保证措施的落实 制定有关绿地种植土壤的强制性规定,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机制机构,充实监理公司园林人才,形成与建筑行业类似的审批监督验收程序,不光有苗木规格质量和栽植规范,也应该强调土壤的要求。另外,由于优质土壤的调配牵涉到建设、园林、交警、市容、环保等多部门,因此要区别于一般的渣土,在手续上和经济上应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3结语

土壤就如隐蔽在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一样,虽然它对绿化的作用表现不那么直接,但丝毫不能削弱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植物的后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土壤的质量。土壤也是资源,合理利用也是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让我们从细节做起,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建立一个成熟而发达的园林行业。

参考文献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4

关键词:园林酸性土壤危害处理方式

abstract:gardenplantwithdiversity,thesoilisplantgrowthenvironmentofnecessaryconditionsofmaterial,differentplantsneeddifferentsoilconditions.inthebotanicalgardenconstructionengineering,throughthesoilimprovementforlandscapeplantsbycreatinggoodgrowthenvironment,istheimportantpartoftheimprovementofconstructionquality,alsoisthekeytoimprovethesurvivalrateoflandscapeplantsprocess.thispapermainlythroughtheintroductionofthegardenengineeringacidicsoilingardenplanttoharm,andthenputsforwardthebiologicalmeasures,chemicalmeasures,physicalimprovementmeasuresandothermineralsandindustrialwastetheameliorationofhandlinginfouraspects.

Keywords:gardenacidicsoiltreatmenthazard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土壤是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然而,由于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主要是由植物直接来体现的,园林植物的质量易受到重视,而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土壤的质量则往往考虑较少。园林土壤来源复杂,相当数量的土壤存在pH值偏低、养分含量低、容重大、砾石含量高、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苗木成活困难、苗木成活后长势衰弱、后期管护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随着大量园林建设的进行,园林土壤酸性的问题越发凸显。如何管理和改良园林土壤质量,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园林工程施工中酸性土壤的危害

我国长江以南广泛分布大面积的酸性土壤,主要集中于园林建筑丰富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总面积约2亿公顷。大部分酸性土壤的pH值小于5.5,其中小于5.0的占比更大。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酸性封面积和土壤酸化程度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土壤酸化是制约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酸雨沉降不断增加、铵态氮肥大量使用等导致土壤酸化加剧,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Ca、mg、p等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土壤中的al大量溶出。酸性土壤铝毒害是抑制园林植被生长和导致园林绿化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园林土壤酸化后,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加速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园林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园林中植物过量吸收铝,不仅会降低植物品质,而且会对植物体特别是植物根系生长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导致植物中毒死亡。土壤酸化使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土壤酸化还使土壤对磷酸根和钼酸根的固定作用增强,土壤磷和钼的有效性降低,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土壤酸化还会引起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活化,影响植物生长。土壤酸化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酸化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会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受到抑制,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中C、n、p、S的循环。园林植物中大部分通过人工种植,土壤酸化更使得园林中的植被难于健康成长。

三、园林工程施工中酸性土壤的处理方式

在园林绿化中,对土壤的利用应根据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条件,把园林植物种植在适宜其生长的土壤中,同时对已生长园林植物的土壤,应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条件的需要,人为地调节和改良土壤肥力因素,以满足园林植物需要的土壤条件。使树和花卉按照预期的目的生长发育。

(一)生物措施

①栽植耐酸园林植物。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酸能力,如白桦、白鹃梅、白皮松、白三叶、白穗花、糙叶树等。这些园林植物都能在pH值5.5左右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对于pH值5.5以下的强酸性土壤,因为其高酸性对土壤水肥平衡和园林植物生理代谢的强烈影响,对这些耐酸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危害,应该先改良再栽植。

②栽植绿肥植物。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酸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碱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因此,栽植绿肥植物能达到降低土壤酸酸性的目的,可以用作酸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苜蓿等。对于新建设的单位、公园、小区等绿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改良。

(二)化学措施

①离子中和。改良偏酸土壤的常用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偏酸土壤改良较适合。主要是通过强碱根离子将土壤中的酸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酸性的目的,如施用石灰、石灰石粉等。在实际应用时,要确定用量的大小,一般应通过测定土壤的总酸度再计算出相对精确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中和试验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用量。

②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许多腐殖碱等碱性物质,可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还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交换土壤团粒上的致酸离子。不仅能降低土壤酸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三)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整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酸性土。凡质地结实、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酸性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以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酸性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涧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另一方法是把植物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或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书皮、牛粪或麦糠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酸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其他矿物和工业废弃物的改良作用

除了利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传统方法外,人们还发现利用某些其他矿物和工业废弃物也能改良土壤酸度,如白云石、磷石膏、粉煤灰、磷矿粉和碱渣等矿物和制浆废液污泥等工业废弃物。

以上的一些改良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壤酸度,原料也比较充足,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施用白云石需消耗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大多数工业废弃物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金属元素,如磷石膏、磷矿粉中含有少量的铅、镉、汞、铬,粉煤灰中也含有少量的铅、镉、砷、铬。虽然含量很少,但是长期施用仍然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风险。所以,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对于酸性土壤的处理必须合理使用其他矿物和工业废弃物,或者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较为科学。

四、结束语

园林土壤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其改良的工作是个重要的过程,而其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对其改良又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通过多种改良措施改良酸性土壤,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对园林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根本基础。同时,与具体的改良措施相比,园林土壤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园林土壤准入体系、珍惜保护土壤表层土、建立适合园林绿化的栽植和养护规范、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园林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总之,在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中,通过“改土适树”的方法,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为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陈修富.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2):59-62.

[2]胡素英,刘豫明.广州地区园林土壤质量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3(5):36-37.

[3]黄庆,林小明,柯玉诗,等.多元酸性土壤调理剂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42-44.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公路建设;绿化;土壤肥力;土壤改良

1引言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很有道理的。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形势一片大好。这一切都与公路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也与当地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是必不可分的。可见,公路的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言,意义重大。

公路绿化的功能要求:1)安全功能。植物配置模式首先必须满足交通要求,防止眩光,保证司机视线畅通。在弯道及出口处,植物应对司机起着诱导、指示等作用;两侧应能有效阻止行人等进入公路区域等。2)防护功能。能有效保护路基、路面,防止水土流失;途径居住区时,能明显削弱噪音对居民的影响等。3)景观功能。公路的空间构成是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标准划分的,故绿化应以大尺度、大块面给人留下瞬间整体的印象。由于行车是很单调的,为创造舒适环境,应做到整体规划,全面考虑不同路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树种和配置,注意植物色相、季相和树形的合理搭配。4)生态功能。绿化应尽可能恢复原有景观,使之能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各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栖息地。

2杨高路的土壤质量分析和评价

2.1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要想做好公路土壤的改良与利用,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营养因素: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空气、热量。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本质特性。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2.2杨高路土壤性状的差异比较

图1杨高路土壤pH分布

土壤的pH8.0~8.5的碱性土壤占58.7%、pH8.5~9.0的强碱性土壤占35.7%、pH7.5~8.0的弱碱性土壤占5.6%。

图2杨高路土壤eC分布

土壤eC的绝大部分分布在0.1-0.3mS·cm-1,表明土壤没有明显的盐分积累,基本符合上海市绿化建设绿地土壤检测项目指标

(0.1~0.5mS·cm-1)。

图3杨高路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

有机质含量>20g·kg-1的土壤只占30.16%。所有样品中,表土层平均值为19.75g·kg-1,心土层平均值为15.48g·kg-1,表土层的有机质高于心土层有机质,说明植物种植利用后,表层的有机质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总体来说,土壤还是缺乏有机质的,对于深根性的植物生长不利,尤其是公路绿化中常用的乔木和花灌木。

2.3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表1杨高路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统计

pH

eC

有机质/

全氮n/

速效K/

有效p/

分析

mS·cm-1

g·kg-1

g·kg-1

mg·kg-1

mg·kg-1

合格

≤8

0.1~0.3

≥20

≥75

≥75

≥20

赋值

样本数/个

77

77

77

77

77

77

平均值

8.40

0.162

19.75

187.6

15.99

最小值

7.65

0.053

9.82

45.1

1.58

最大值

8.93

0.329

49.25

377.7

65.16

样本数/个

49

49

49

49

49

49

平均值

8.44

0.195

15.48

128.8

10.57

最小值

7.64

0.045

5.38

35.4

0.38

最大值

8.81

0.707

74.48

327.7

47.39

样本数/个

126

126

126

126

126

126

平均值

8.42

0.175

18.09

164.7

13.88

最小值

7.64

0.045

5.38

35.4

0.38

最大值

8.93

0.707

74.48

377.7

65.16

表1对杨高路土壤质量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化处理,由此可见该路段的土壤主要为客土,土壤质量总体水平不高,pH主要表现为碱性和强碱性,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全氮含量充足,在上海浦东公路绿地中,很多路段的土壤都象杨高路一样,绿地植物长势总体还可以,但土壤有碱化趋势,植物的长势大不如前,土壤质量仍是限制绿地进一步发挥生态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

3公路绿化土壤改良与利用对策

那么,如何在公路绿化中做好土壤的改良与利用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整体上而言,高等级公路建设填挖方工程导致大量的山体表土裸露、原生植被破坏、自然景观切割、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作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主体,具有工程措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绿化施工中,要注意栽植树木对视线的诱导。其次才考虑景观效果。2)在公路绿化过程中,在植被栽植前,必须清除建筑废弃物,改良或换填腐殖土,保证种植土具有较好的通气、透气和保肥能力。种植土中不允许含有粘土或似粘土的物质,不允许含有粗砂、石头、土块、杂草、有害种子,保证种植土的整体成分与结构的一致。在种植施工时如果土壤不符合种植要求时要进行换土处理,在种植不易成活的常绿植物时要增加必要的措施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3)更换种植土。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填方土壤复杂,且土源不一,其组成及各项指标也差别较大。对部分土壤条件差,无法改良或改良后仍无法满足植物生长要求的,采用了更换好土的方法。更换土选用土壤质地均匀、团粒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表层壤土。4)施加农家肥。农家肥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环境,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持水、持肥能力,还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农家肥主要为绿肥和厩肥。5)施加复合肥。高速公路路域土壤的特点决定了各种营养成分缺乏,难以提供植物所必需的营养。为了保证生长及成活效果,必须及时补充营养成分。复合肥料含多种营养元素,有效成分高,施用方便,养分分布均匀,每株植物都可吸收均匀浓度的养分,无用的副成分含量很少,减少了对植物和土壤的不良影响,生产成本降低,是补充养分的最佳选择。6)施加堆肥。把堆肥施入土壤可改进土壤的持水量、适耕性以及通气性,使土壤微生物量增加,代谢强度提高,从而改变土壤的生物学性状。

4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的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公路绿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土壤的改良与利用,切实做好土壤的改良和维护,才能做好公路绿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梁爱学.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初探.公路交通科技,2004(07).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6

1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植物生长不良的现象在城市比比皆是,这其中有植物本身、养护管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有土壤的原因。健康茂盛的景观秘诀是良好的土壤质量,通过了解土壤不同类型的肥沃程度,是建设可持续景观的重要开端。城市在发展,园林绿化的标准也要提高,要保证植物生长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前提之一是提供合适的土壤并为土壤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与环境,由此探讨城市园林绿化用土问题就很有必要性,尤其在适合植物生长表层土壤较薄的地区更具有现实意义。

2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笔者从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园林绿化行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规划设计为源头、调配与改良为核心、辅助相关机制的系统解决方法。

2.1尊重自然,倡导场所的个性化设计

现状场地中丰富的地形地貌是地域的特征,如把环境中这些因子纳入设计视野中,尽量避免对环境大动干戈,也许会使设计本身具有更多魅力和特色,也为设计人员的个性展示创造了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不但使地理文脉得到延续,创造了丰富的城市肌理,也为建设时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规划应是寻求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

2.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目前中国多数城市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要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市区域内需土地点。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市区域内有效地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市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市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市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市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2.3生态改良,实施绿化用土储备制度

调配新建设用地的优质土,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来说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从农田取土的后果更严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使破坏转移化、扩大化。解决城市用土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良不合格土壤,并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储备相应的量。

下面几种城市代谢物,如能经过一定措施处理,不但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调节保湿性与酸碱性,固定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还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物质再利用,体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废物处理的一个既经济又环保的途径。①植物垃圾。每年城市中都会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植物垃圾,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进入生物循环链,经粉碎机集中粉碎后,可作生态型铺装材料使用,环保节能,也可沤制成有机肥料,掺入土中改良土壤。②淤泥。城市湖面清淤的淤泥和污水厂沉淀淤泥,富含有机质,但直接使用对植物容易造成伤害,可行的办法是经处理后改良用于绿化用土。③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改良土壤。④污水。结合污水的生态化处理,改良贫瘠土壤,使其恢复成具有生产力的土地。⑤生活垃圾。可转化为有机肥改良土壤。

城市储备和改良土壤需要一个较大的场所,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厂或城市废弃地等,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可结合园林绿化改变现状场地的脏乱差的面貌。

2.4区别对待,合理使用优质土壤

更换土壤过深,对植物生长当然无害,但不是经济的做法。优质土壤是有限的,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乔木、灌木和地被对土壤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要区别对待,有效合理地使用有限资源,达到优化的目的。

2.5配套机制,保证措施的落实

制定有关绿地种植土壤的强制性规定,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机制机构,充实监理公司园林人才,形成与建筑行业类似的审批监督验收程序,不光有苗木规格质量和栽植规范,也应该强调土壤的要求。另外,由于优质土壤的调配牵涉到建设、园林、交警、市容、环保等多部门,因此要区别于一般的渣土,在手续上和经济上应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3结语

土壤就如隐蔽在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一样,虽然它对绿化的作用表现不那么直接,但丝毫不能削弱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植物的后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土壤的质量。土壤也是资源,合理利用也是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让我们从细节做起,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建立一个成熟而发达的园林行业。

参考文献: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7

[关键词]土壤酸化土壤改良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2-0091-01

土壤酸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污染、化肥滥用、缺乏有机质肥料等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土壤酸化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土壤酸化与农作物生长关系

土壤酸化的原因:①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长期、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会促使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铵根被吸收,剩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导致土壤酸性增强、板结等问题,严重破坏原有土壤结构。②土壤有机质低。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烧火粪、施石灰、施有机肥等传统作业方式逐渐消失,农民为了便宜、省事,大量使用化肥,进而导致土壤有机质低、土壤养分失衡,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③我国干湿季节分明,尤其是南方地区降雨量集中,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

土壤酸化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酸化会直接影响土壤的各项生物学、物理及化学性质,导致重金属、有害物质富集,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通透性较差,大量元素流失,养分活性下降。与此同时,酸性土壤也是寄生蛔虫、线虫的天堂,会大量滋生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2关于酸化土壤改良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对策

2.1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改良酸化土壤的重要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式,精确有量,降低化肥使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杜绝滥用化肥、盲目使用化肥等问题。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力度,预防农药、肥料对产地的二次污染。结合农作物吸收规律,合理使用氮磷钾以及有机肥料,从而有效培肥土壤、缓解土壤酸化问题。多施用家畜家禽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强土壤有机质。进一步推广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施肥技术,预防氮肥过量应用而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

2.2利用土壤改良剂

合理使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生石灰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以及钠离子,缓解土壤酸性,还可以通过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活性。与此同时,结合土壤具体性质,合理选择改良剂。但需注意,改良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水体、土壤的二次污染。因此,必积极研究原料来源丰富、无毒、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加强新型改良剂的应用,积极构建合理、高效的施用体系。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pH值促使重金属沉淀、降低农作物对重金属物质的吸收,进而全面提升农作物品质。

2.3加强耕地酸化状况监测

工业污染能显著加速土壤酸化反应,故而应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检测力度,如此一来,一方面能缓解土壤酸化进程,一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在多污染控制角度,以污染排放为切入点,按照经济、科学、实用的原则,积极出台并完善污染排放控制管理策略。将土壤酸化检测纳入现有农业检测项目中,进一步完善监测方式与技术,加强数据库以及档案信息建设。重点加强土壤酸化现状检测、不同地区酸化敏感性监测,深入探究土壤酸化对有机物、水分、金属形态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相应标准与生产目标,进行全面的产地环境监测,深入分析污染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力度,控制生活垃圾以及工业“三废”排放。对产地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监测达标后方可进行农产品生产活动,严把“源头关”,全面生农产品安全质量。

2.4用养地结合

新形势下,应加强土壤酸化宣传与保护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意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基层政府应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土壤实际运用情况,合理规划土壤使用方式。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土地生态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在进一步遏制土壤酸化问题的同时,积极构建和谐生态用地。如通过深耕深翻、聚拢耕作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与通透性,改善土体结构。通过农作物间作、套作等方式,降低土壤容重。重视结构布局,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科学选择施肥方式,在全面提升农业效率基础上减缓土壤酸化问题。与此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合理开发,用养结合。不同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土等资源,积极开发节能设备,发展循环农业与低碳经济。另外,还应积极应用改良剂产品以及新型肥料,在预防土壤酸化的同时,加强生态农业治理。

2.5政府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

利用倒逼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病虫害防治,积极采用绿色、高效、无害化自然产品或安全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自然平衡力量进行调控,尽可能降低人工合成投入品。若必须使用化肥、饲料等产品,则应从采购环节、使用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严格按照各项程序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在加强病虫害检疫防治力度的同时,全面加强疫情管理,坚持档案记录,开展定点监控。

结语

本文以土壤酸化与农作物生长关系为切入点,从合理施肥、土壤改良剂、加强耕地酸化状况监测、用养地结合、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酸化土壤改良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对策,多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改善、预防土壤酸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文星,李明德,涂先德,等.湖南省耕地土壤的酸化问题及其改良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3(1):56-60.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8

关键词:有机改良剂;重金属污染;土壤;自然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4.007

ReviewonorganicagentsinRemediationofHeavymetals-ContaminatedSoilfromScopeofnaturalDialectics

DanJunhao1,QiShaowu1.2,ZHUYi1,JinHuiyong1,LianGZhongzhe1,HeQihong1

(1.Collegeofagronom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2.HunanHybridRiceResearchCenter,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abstract:organicagent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remediationofheavymetals-contaminatedsoil.thearticleintroducedtheresearchprogressoffourorganicagents,theyareinopolycarboxylicacid,organicacid,humicacid,biosurfactants.thepracticeofapplyingagentswascombinedwiththetheoryofnaturaldialecticstoreviewtheprogrss.itwillprovidereferenceforcreatingtheorganicagentswithgoodeffectofsoilremediation,environmentfriendlyandhigheconomicbenefits.

Keywords:organicagents;heavymetals-contaminated;soil;naturaldialectics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愈加严重,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状态的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1]。重金属在土壤中以不同的化学形态存在,能在土壤中积累、迁移,并富集在作物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类健康。由此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组合修复技术,其中有机质改良法是重金属土壤修复的最佳方向之一[2]。有机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有吸附、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表面沉淀、腐殖酸具备的络合能力和胶体特性[3]。有机改良剂施用方便,成本低廉,对土壤改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就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与自然辩证法结合做简要综述。

1有机改良剂的种类与应用

1.1有机改良剂种类

有机改良剂主要分为氨基多羧基酸(apCas)、有机酸、有机质、生物乳化剂等[4]。氨基多羧基酸主要有eDta、HeDta、Dtpa、eGta、nta、eDDHa、eDDS等。apCas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是通过沉淀或吸附土壤重金属离子,解吸重金属离子以增加土壤溶液离子浓度来实现的,另外在电动修复中也用作洗脱剂。有机酸包括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能降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并可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微生物和作物的毒性。有机质含有多种有机官能团(―CooH、―oH、―C=o、―nH2等),能与重金属络合,形成稳定的金属有机络合物,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减少,从而降低重金属的可利用性和作物的吸收[5]。生物乳化剂是一类由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其毒性小,可降解,并能吸附和固定土壤污染物,能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动性。

1.2有C改良剂的应用

氨基多羧基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从而固定土壤中重金属[6]。matange[7]的研究结果表明,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加入eDta做洗脱剂可去除90%镉。研究表明[8-9]:eDt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对Cu、Zn的活化效果较好,降解速率较快,螯合效果较好;在电动修复中添加eDta可增加Cu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去除大量的Cu。aSDa与eDta的化学结构类似,能提高土壤水溶液中pb的浓度,但其用量较多,不够经济。eDDS能有效活化Cd、pb,能较好地螯合重金属。

有机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增加金属离子的活性和移动性。林琦等[10]发现:柠檬酸与草酸对pb、Cu的络合作用影响了土壤对其的吸附量,柠檬酸降低土壤对pb、Cu的吸附,而草酸则增加土壤对pb、Cu的吸附;柠檬酸可降低pb对作物的毒害。陈英旭[11]研究有机酸对铅、镉的毒害作用的结果表明,有机酸不会影响不同化学形态铅的优势顺序,柠檬酸和酒石酸分别对铅、镉有较好的解毒效果。钱暑强等[12]发现,在电位修复Cu污染土壤时,用柠檬酸做清洗液,可去除土壤中89.9%的Cu2+,柠檬酸在电位修复过程中对pH值影响较小,能有效地避免目标组分发生沉淀。

有机质的主要作用有吸附和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陈同斌等[13]发现,水溶性有机质(Dom)能抑制土壤对镉的吸附,且土壤肥镉的最大吸附容量主要受液相中Dom的影响。腐殖酸是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有机质之一,它能与土壤重金属离子螯合。王晶等[14]在研究腐殖酸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影响中发现,腐殖酸在棕壤土上能使可溶态镉和铁铝(锰)氧化态镉含量下降,说明腐殖酸可明显降低镉在土壤中的活性,这主要取决于腐殖酸的螯合能力与胶体特性。李光林等[15]在研究镉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时发现,胡敏酸对镉的吸附能力与介质pH值有关,当pH=6.5时,胡敏酸对镉的吸附主要为配基交换作用。有机肥作为重要的有机质,可调节土壤pH值,减少土壤酸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华珞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施入有机肥能明显降低有效态Cd和有效态Zn的含量,并减轻Cd2+与Zn2+对作物的毒害。陈建斌发现,在潮土中添加稻草和紫云英能降低土壤外源Cu的生物有效性,且减少交换态Cd和氧化锰态Cd,从而降低了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生物乳化剂按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低分子量生物乳化剂即生物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量生物乳化剂即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可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的毒性较低。时进钢等[17]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鼠李糖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较大,当鼠李糖脂溶液pH=10.0时去除效率最大,最终能去除80.1%的镉与36.5%的铅。朱清清等[18]的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浓度为50g・L-1,pH值为5.2时,土壤中Cd、Cu、Zn和pb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45.6%,24.4%,19.0%和17.6%,说明皂角苷浓度的增加和皂角苷淋洗液pH值的降低都能提高重金属的去除效率。生物聚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相互作用产生聚合阴离子,具有较强的生物吸附能力,田建民[19]在研究用微生物外红硫螺菌属形成的生物聚合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的结果表明,当液体pH=6~7时,胞外生物聚合物对Cu2+、Zn2+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9.7%。

2有机改良剂修复土壤研究的自然辩证法分析

2.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界通常将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概括为对于自然界不同层次物质运动的整体联系、演变、转化和发展图景[20]。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根据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规律,找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阐明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关系、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并着重指出辩证的思维方式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如今人类从事科学活动的目的是认识自然,科学的历史是人类对自然界逐渐认识并不断深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的自然观不断改变和丰富的历史。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科学家学习辩证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并指出自然科学家一旦忽视辩证法而走入歧途,便会从经验主义滑向唯灵论。

在从事科学研究时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能在很多方面预测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恩格斯认为物体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着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在因果关系的论述中,恩格斯认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21]。现代物理学正是从运动和相互作用在物理认识史中的相互关系出发,才注意研究物理运动的四种相互作用,即除了万有引力作用以外,还存在着电磁作用、高能物理学中粒子运动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由此可见,自然辩证法对现代科学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它不仅给自然科学家提出了正确理论思维的辩证方法,也为解决当代自然科学基本问题,为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开辟了道路。所以,在从事科学研究时要以自然辩证法做思维导向,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

2.2辩证法思想在有机改良剂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2.2.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两者不能单独存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2]。因此,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体着眼,并搞好部分,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地发挥。在用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应牢牢把握这个思想,在治理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整体前提下,也要考虑在土壤中施用的有机改良剂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土壤中是否能生物降解等部分问题。

2.2.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且矛盾运动自始至终存在于每一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它在它的规定性里和它自身有自由的等同性,即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即事物的个性[2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在共性中得以体现,所有事物与其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同时也服从于这类事件的一般规律。对于不同有机改良剂的指标,如实用性、时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不可能要求某一有机改良剂的所有指标都处于最佳,而只是一种整体上的效果最佳,这可以看作是矛盾的共性。同一种有机改良剂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以上指标能达到一种总体上的平衡,这可以看作是矛盾的特殊性。目前改良剂的修复效果主要受重金属离子种类、作物、土壤类型等条件的制约,能同时达到高稳定性、高结合性、环境友好性、高可操作性的改良剂较少,目前科研人员也在尽力将矛盾的思想贯彻在改良剂研发中,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发更多的新型的土壤改良剂。

2.2.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属支配地位并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属从属地位,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为次要矛盾[24]。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也就是改良剂对土壤的作用机制,解决了主要矛盾,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问题也就得到了解Q。将有机改良剂施入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改良剂会解吸、固定、沉淀重金属,如果改良剂降解能力弱、不够经济低廉,那么解决这一矛盾时,改良剂的修复效果很可能不是最好。科研人员只有处理好改良剂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研发出修复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经济实惠的有机改良剂。

2.2.4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能促进或阻碍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与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外因由内因引起[25]。改良剂施入土壤中,它能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对重金属进行吸附、与金属离子形成具有一定稳定程度的络合物等是内因,它的可操作性、对环境安全性等是外因。改良剂的开发,必须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观点相结合。

2.2.5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物质的世界是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且它的本身规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切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形式和状态,是两者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相互渗透。在研发改良剂的过程中,是先达到将土壤中重金属去除的目的,再逐步结合不同改良剂的优缺点。在多种改良剂配施入土壤时,改良剂的种类要把握适度,也要注意量的积累。

3结论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论文、札记和片段组成,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理论[26]。在利用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土壤的科研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作用,把握好不同改良剂的发展前景,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候俊,韩晓日,李军,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7):6-10.

[2]陈婧,王博,郭昱言,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66-67.

[3]陈盈,颜丽,关连珠,等.不同来源腐殖酸对铜吸附量和吸附机制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6,37(3):479-481.

[4]孙小峰,吴龙华,骆永明.有机修复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123-1128.

[5]王丽平,郑顺安,章明奎.土壤颗粒态有机质中铜和铅的结合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6):667-670.

[6]王君,张向东,贾卫国,等.稀土-氨基多羧酸类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及配位规律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2,20(S3):30-36.

[7]matanGeD.washingofcadmium(ii)fromacontaminatedsoilcolumn[J].Soilandsedimentcontamination,1998,7(3):371-393.

[8]宋静,钟继承,吴龙华,等.eDta与eDDS螯合诱导印度芥菜吸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研究[J].土壤,2006,38(5):619-625.

[9]董汉英,仇荣亮,赵芝灏,等.eDta淋洗修复Cu污染土壤的去除效率与适宜淋洗剂用量的选取[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3):135-139.

[10]林琦,陈英旭,陈怀满,等.有机酸对pb、Cd的土壤化学行为和植株效应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619-622.

[11]陈英旭,林琦,陆芳,等.有机酸对铅、镉植株危害的解毒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4):467-472.

[12]钱暑强,金卫华,刘铮.从土壤中去除Cu2+的电修复过程[J].化工学报,2002,53(3):236-240.

[13]陈同斌,陈志军.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中镉吸附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B学报,2002,13(2):183-186.

[14]王晶,张旭东,李彬,等.腐殖酸对土壤中Cd形态的影响及利用研究[J].腐植酸,2002,33(3):185-187.

[15]李光林,魏世强,青长乐.镉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J].土壤学报,2004,41(1):74-80.

[16]华珞,白铃玉,韦东普,等.有机肥-镉-锌交互作用对土壤镉锌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46-350.

[17]时进钢,袁兴中,曾光明,等.鼠李糖脂对沉积物中Cd和pb的去除作用[J].环境化学,2005,24(1):55-58.

[18]朱清清,邵超英,张琢,等.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增效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2):2491-2498.

[19]田建民.用微生物外红硫螺菌属形成的生物聚合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30(2):175-178.

[20]刘冠军.全面理解恩格斯的自然界历史观――《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9):37-41.

[21]兰群.量子力学统计规律性的实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2):14-21.

[22]王小松.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马刺的团队哲学[J].山东青年,2015(8):193-194.

[23]门忠民.矛盾普遍性含义辨析[J].齐鲁学刊,1987(2):107-108.

[24]孙怀龙.浅谈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分[J].中小学电教(下),2010(7):60-60.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新疆地区;盐碱地;改良措施

引言:

由于新疆属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多,又多荒漠、植被稀少、灾害性天气多,而因为地处内陆封闭环境,丰富的盐类物质只能在区内循环,致使土壤残余积盐和现代积盐过程都十分强烈。据统计,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现有耕地的32.6%已出现次生盐碱化。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如果土壤盐碱化蔓延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会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要想改善新疆绿洲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加快盐碱地改良利用进程。

1新疆地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的重要性

新疆属于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地形封闭,盐分无外泄条件,新疆地貌格局为“三山夹两盆”,新疆的内陆河从山区淋溶盐分,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不断向盆地输送、累积而不能排出,形成盐碱地;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新疆累计开垦盐碱荒地5100万亩,而实际保留面积仅有2800万亩,有47%的面积因次生盐碱化而弃耕。盐碱化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轻度盐碱化可减产10%左右,中度盐碱化减产15%―30%,重度盐碱化则减产30%―50%。同时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地产出率低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矛盾进一步加剧,制约了我区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盐碱地是新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安全、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土壤盐碱化每年使新疆粮食减产约7.2亿公斤,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6%;使棉花减产13.05万担,约占全年棉花总产量的9%;造成经济损失约35亿元,占全年种植业总产值的8%左右。由此可见,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性。

2盐碱地改良措施

国内外盐碱地改良一般采用的办法有:水利技术,即以水压盐;生物改良,即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利用盐生植物降盐,抑制蒸腾;化学改良等。

2.1水利措施

2.1.1节水技术

使用先进的灌溉方法对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十分重要。实施畦灌、沟灌、地膜覆盖灌等常规节水技术和膜下滴灌、喷灌、渗灌、低压管道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采用较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灌溉使作物只得到生长需水,而不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随土壤的不断蒸发而降低,可解决因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因此,在新疆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常规节水和高效节水技术,加强以节水为核心的灌区配套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矛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减少耕地的次生盐渍化。

2.1.2排水措施

在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耕地,通过开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如果没有排水沟,在蒸发强烈的耕地,会使表层土壤积盐严重,必须使排水系统配套。

2.2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能够对水利措施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巩固和进一步的提升,水利措施虽然可以有效排盐,但同时也产生了土壤养分大量流失的问题,必须通过农业措施加以解决。

主要方法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及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的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高度。还有就是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入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沙、炉灰沙及植物秸秆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及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2.3生物措施

在对盐碱地的改良工作中,植树造林,形成林网是生物措施的主要方式。林网的形成不仅能够改良田间小气候,而且因其耗水量远远高于普通作物,所以可以有效降低作物附近的地下水位,获得生物排水的效果。此外,通过种植耐盐作物,也是生物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措施。

采用耐盐抗盐作物,通过实践对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盐生植物种子及耐盐性进行研究,最终证明在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树菠菜等,每年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盐分,连续3年左右即可大幅“淡化”土地,使其达到耕种标准。借助这一最新成果,新疆目前已有1000多亩盐碱地被改良。

同时,新疆拥有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305种。它们可修复盐碱土,有效治理土壤原油污染,吸收铬和铜等重金属,许多还可用于医药、绿化、饲用、食品加工、纤维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4化学措施

化学措施在盐碱地的改良中主要是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3结语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篇10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跃升为六大任务之首,粮食安全亦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会议要求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在实现粮食安全产能方式上也与以往明显不同,改变通过调动农民积极性、保护农地资源等多种方式增加产能,把“科技支撑”摆在突出位置。

实现粮食安全的第一要素是必须具备安全的土壤环境:无论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实现数量上的安全,还是从源头避免化肥、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保证粮食质量,直至“长治久安”保持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先决条件都是必须有高品质的农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将耕地问题放在首位:强调要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建立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据国家机构权威调查统计:全国土地荒漠化速度超过治理速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2469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由于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酸化等原因,已造成40%以上耕地土地地力减退。全国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21%。按照耕地等级划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其余部分已经不宜继续耕种;按产量划分,高产田占29.7%,中产田占30.3%,低产田占40%。

同时由于受工业污染等多方面影响,特别是农业方面。40年的化学农业,大量的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土壤,造成土壤板结、次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最终随食物链进入人体。

国家整体粮食安全需要在粮食数量、质量以及粮食可持续性生产三方面得到保障,土地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第一要素:无论是粮食数量上的稳产高产,还是质量方面的绿色有机种植,直至实现粮食数量质量均衡发展的可持续性生产,都必须有优质的耕地做基础。因此必须针对全国耕地实际状况,尽快开展大规模的改良治理工作,特别是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改变现状,从基础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

“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经过12年研发、实验,被证明在实现“粮食安全,土壤改良,环境治理”发展理念方面效果显著。这种应用于现代农业的生物工程技术,是在国内外权威专家40年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研发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微生物组合综合体现效果的先进技术。这项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已经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组织的部级鉴定,相继获得6项国家专利。

研发专家团队在自然环境存在的有益微生物中,经过提纯、复壮使之能够适应更严酷的环境,再根据不同用途从百余种有益微生物中选取25―35种微生物制成菌剂发挥组合作用。通过不同种的微生物配方来治理土壤现存的问题,从而解决粮食种植过程中的产量、品质和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应有的养份。

“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及由其发酵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以多种微生物组合、有效成分丰富、浓度高、稳定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单位面积使用量少:比较国内市场其他生物有机肥动数百公斤甚至数吨的用法,这种生物有机肥用量小,每亩50―150kg即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投入产出比高:应用这种技术产品增产显著,蔬菜和经济作物投入产出比高达30―50;

广谱性好:这种技术产品是一种天然生物添加剂,作用机理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理植物新陈代谢,促进植物吸收、生长、抗病;

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这种技术产品以活性微生物作用,能够有效分解和钝化土壤中农药残留、油污污染和重金属等;在滨海和内陆盐碱地治理绿化攻关过程中证明,能够加快土壤修复速度,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经过12年研究和试验,已经根据不同用途和市场需求,调配菌种和原料大批量制造两个系列生物有机肥产品:(1)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果树、主粮作物、设施农业、油料作物、中草药、茶叶和烟叶等方面;(2)土壤改良剂:应用于滨海和内陆型盐碱土壤治理,改良各种原因导致的贫瘠化、次生盐碱化、土壤酸化耕地。已经在大庆、白城、潍坊、东营、天津、曹妃甸等盐碱、沙化土壤绿化工程中推广应用,应用实验证实: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时,单位面积造价大为降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贡献巨大。

(三)

应用“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及相关产品,在有机绿色种植、盐碱地改良、大规模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尤其在土壤成份改良方面成绩最为突出。

内陆盐碱土壤治理

2004年初,选取大庆草甸苏打碱土作为实验地,pH值8.2―9.3,“碱包”部位pH值高达10.3。土壤粘重,硬化,结构不良。通过“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Bpa-e)”产品应用,土壤板结情况明显改善,肥效扩散作用明显,肥料下部10厘米土壤pH值下降0.6―1.1,侧方土壤pH值下降0.4―0.7,速效n、p、K含量分别提高2.7、1.6、3.3倍。

在“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产品在大庆市内陆盐碱地改造应用实例证明:670亩草、灌木、乔木首年的总体成活率由原来的不到3%达到87%,次年没有继续施用肥料情况下,树木成活率依然保持在80%以上。

滨海盐渍土壤治理

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多菌系组合”生物工程技术与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微生物“Bpa-e”菌肥改良滨海原生盐土绿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位于天津海滨大道永定新河收费站两侧临近地段,总面积30亩原盐池地域,改造前原生盐土全盐量1.9%―3.4%,pH值为7.6―8.4,经过两个生长季养护,改良后土壤含盐量已经降低到0.2%―0.4%,pH值降低到7.5―7.8,苗木成活率达到95.3%。每平方米绿化综合造价降低38元。到目前我们天津区域改造的盐渍地面积超过千亩。2014年我们与天津滨海区园林局合作,设立了利用生物土壤改良剂治理盐碱土让的新标准

含盐碱成份的低产农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