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十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十篇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3:10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实践教学;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完善。下面介绍了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

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验环节都是单独设课。为了更好的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内容,需要有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动手实践的目的,实验时,需要将操作过程中的进行情况、实验成绩划入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实验教学的最终成绩里,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在相关的实验器材方面,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配备现代化的新型设备,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验操作,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幅提升。学校可以自己开发电气自动化控制对象的装置,根据现有的教育经费,收集一些不用的产品作为学生控制的对象,比如废弃的挖掘机、遥控汽车等。开发面向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对象装置,使这种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层次和专业的实验教学。用目前的教学模式二次开发,针对以前建立的实验室,还需购进先进的实验模型,比如四层电梯模型、立体仓储模型、八层变频电梯模型、机械手控模型等。它们通过单机控制。为了避免教学实验模型的闲置,可以利用这些教学模型研发物流控制系统和基于总线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试验室。由于这些二次开发的教学模型和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的控制差不多,使学生更好的面向企业实践,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质量上升。

二、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整合

通过数据分析,电气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可以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上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形成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可以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这样一来也优化了电气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进行重点、难点的圈注,选出适合学生实际掌握的基本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

三、开发相应多媒体课件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的古板教学方式影响,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突出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选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各类电器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各种复杂指令的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好实际的案例和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发展状况,充实课程的内容,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动画、图片、视频等网络元素,使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课件变得生动形象,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低压电器的特点结构讲解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进行介绍,多媒体教学可以略去不必要的系统原理图,使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讲解过程变得简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中的应用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强化教工教育意识

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单单要注重学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专业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要求老师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培养出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的技能知识,又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讨论,技术讨论不但要注重结果,也有可能讨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老师的总结评价是使技术讨论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重新构建。老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问题付诸笔端,让学生描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讨论中获得的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在实践教学时遇到的各类问题。

总结:

在目前的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整合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知识点,突出实践性、专业性的原则,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试验室实践教学,整合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实践内容,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实践课程讲解,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素质,使学生具有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盈.实施教学改革“教学相长”共同进步[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选拔流程;培养模式

为贯彻落实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进行不同专业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及其与之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显著特点。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应用,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最终成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同时,我国目前电力工业的规模和装备水平已置身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大型电力设备制造、运行、维护技术、大型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智能仪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诸多领域急需一批高水平和起领军作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这对各高等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专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电气工程师,使之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建于2004年,多年以来招生和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质量得到国内外专家、机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2009年底,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开始实施,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本文就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学生选拔、实施途径等内容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部推行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国内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不同专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总体来讲,大多根据国外目前成熟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围绕“卓越工程师”构成要素,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培养大纲,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我国电力及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满足国家、行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拟采用“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1.两年基础能力培养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基础能力培养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精选对学生职业生涯起作用、最核心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三大模块,如图2所示。在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以核心课程为重点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包括课程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加强课程相互衔接与统筹协调,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单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学科前沿信息,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2.一年专业能力培养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两个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学生按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理论课程的学习根据课程性质可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或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任课教师也可以项目形式进行该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和熟练的专业能力,有效解决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则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和实验等进行实施。

3.一年工程能力培养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第三、四学年的学习当中,包括基本工程能力培养和综合工程能力培养两方面。其中基本工程能力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气识图、画图、接线、调试、检修和维护等基本知识,而且需要深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性质、行业应用、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要求等知识;同时,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了解先进设备,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对企业、社会的了解和对企业社会的适应能力,熟悉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培养工作经验、团队协作、人际关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此外,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放式实验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开发思维。

综合工程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电气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每位学生都指派一名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即双导师制,采取项目驱动制实施方案,共同负责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体的企业培养计划由两位导师共同制定,共同指导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二、学生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选拔途径

1.选拔原则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要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品学兼优、立志从事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优秀学生,[2]以将其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首先,整个选拔工作应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在选拔之前应面向所有学生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优势等进行宣传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整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和发展方向等自愿报名;其次,坚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信息公开、流程规范、沟通及时;最后,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参考指标进行选拔。

2.选拔时间

不同学校具体的选拔时间不同,总体来讲有在招生或入校时进行选拔的,也有在大一或大二结束时开始的。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专业了解和选择空间,扩大知识面,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校2010年开始实行电气信息大类招生政策,即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不填写电气信息类具体专业,入校后同院系的同学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教学计划是一样的,到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时再根据个人的兴趣、条件选择所学专业方向。因此,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选拔工作和电气信息大专业分流同步进行,在大二下学期所有电气信息类大专业学生根据自愿都可以参与报名。为保证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选拔名额为20名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的学生自动转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3.选拔流程

经过学院领导和专业老师反复酝酿和讨论,为保证培养效果,将具有较好工程潜质的学生选,确定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选拔流程,如图3所示。

学生自愿报名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第一步,凡品德优良、身体健康、有志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学生均可报名,以全面、综合选拔具有工程实践潜力者。根据报名情况学院组织笔试,笔试内容主要涉及数学、电路原理、数电/模电等知识。按选拔总分10分计算,笔试成绩占3分,大学第一学年和大学第二学年所修课程综合成绩占4分,避免了部分优秀学生因为笔试发挥不好而落败。随后学院组织专家和专业老师进行面试,面试成绩占3分。面试内容包括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同时根据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及获奖情况适当加分,通过面试全面考查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工程实践的兴趣程度及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老师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奠定基础。最后,根据面试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统计和排序,择优录取前20名,并对录取结果进行公示。

三、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探索

未来的卓越电气工程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能指导工程实践,而且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发创新的基础,同时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启发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及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环节的培养。根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培养工程实践环节采取“双导师制”,[3]即每位学生分配一个学校导师和一个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学时经过“双向选择”进行分组和确定导师,并开展第一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不仅应了解电气行业的规程、规范,而且应具有识图和绘图等工程基本知识。[4]因此第一阶段的卓越工程师培训主要涉及电气识图、画图、接线、调试、检修和维护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走进企业进行现场系统或设备的学习。在学生对工程实践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拟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企业工程项目以“项目制”方式着手第二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熟悉企业项目开发过程和开发管理知识,加强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第三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工程管理等素质的培养。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不仅能整合高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团队协作和交流管理能力等工程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同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提高我国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工程素质、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贺晓蓉,贺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58-60.

[2]刘华彦,毛筱媛,项斌,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途径探究[J].现代物业,2012,11(1):70-73.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发展;人才培养

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全世界范围内看,其重要标志便是电气自动化,而从另一个层面讲,电气自动化也标志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这种生产方式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就电气自动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今后的发展。我们国家所面临的是如何快速的奔入小康社会,而科技便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工业科技的代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该技术给了安全生产以支撑。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简要探索。

1发展现状

工业生产中所应用的电气自动化主要是由通讯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电气工程应用技术。但应当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发展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是电器自动化基础产生的前提。

1.1影响原因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起到了主导作用,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电子信息的科技创新是促进电气自动化产生并飞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更加智能化,提高了生产工具的安全性。在生产操作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会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电子信息技术。另外建立在接触物理条件下的自动化技术会应用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以及晶体管。这也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其技术的进步提供的客观环境。

工业革命依赖,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之上的科技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在二十世纪后,固体电子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工业的进步。现代科技环境为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环境,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不同的方法以及理念能够多少对电气自动化发展予以促进。

1.2现状简介

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以及设备会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由于工业生产使用的设备十分多元化,主要包括执行器和传感器,另外还包括仪表和控制器。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分布式控制中。电气自动化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实质是自动化系统同智能设备的一种连接,并将分支串行于总线上。电气自动化中硬件技术同信息技术管理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电气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则是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自动化予以实现。另外电气自动化还可以对企业的机密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予以管理,通过有效的电缆串行连接,将计算机设备、控制软件以及远程站、仪表、变频器等设备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并对设备的详细信息进行采集、发送。通过中央控制器对信息的分析,企业可以对生产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准确的生产状况。

2发展展望

2.1有效节约成本

经济市场要求的是高效率、高性价比,市场的竞争促使了每个行业都在寻找能够令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增加营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不倒,这是企业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很多厂家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加便捷可靠高效的pC控制技术,很多生产厂家在其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通过应用不同层次的电气自动化设备降低了维修操作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有效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并对产品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工业环境要求下,工业pC机将会逐步的替代ipC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设备,这会大大降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成本。

2.2系统具有通用性

电气自动化本身便是需要应用到工业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因此其需要具备大范围的可应用性。通过使用通讯网络,实现对工艺流程的有效控制,并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管理监督。电气自动化系统需要对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网络结构予以控制,并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准确的数据,用以对整体规划予以把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从每一个有效端口都能够在系统内进行数据传输以及信息的交流。

2.3专业性

我国目前的电气自动化企业清晰的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大趋势。同时,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具体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专业工作,必要时我们都制定了严格的专业训练。要充分发挥对客户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提醒他们现有的安全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成本来达到他们的合适的安全生产企业的解决方案。在专业知识为导向的基础上,对操作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的安装,维修操作系统。如果突然出现操作错误,或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和维护系统、专业生产经常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损失降到最低。

3专业人员的技术培养

电气自动化应用是工业的又一次变革,其开始融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培养和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应用能力具有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是我国自动化发展应该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3.1目标

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目标之后,再设定培训计划,将更有利于教学与训练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和良好的教学计画、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是人才的重要保证。

3.2培养计划的制定

我国企业中由于更多的注重生产的最终结果,以及效益的大小,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少为大学生提供训机会,而大学生在适应性以及创新性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其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及对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工程的理论了解的基础上,若是结合实际的应用操作,会有效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制定出有效地培养计划也是我国机电自动化在技术应用以及发展创新工作上应当重视的内容之一。通过针对性的实验、培训以及课程的安排等,结合毕业设计、课外参与活动等方式,培养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促进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现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地人才培养、业务素质提高,用以满足现代工业建设的发展需要。我们会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培养更多的时展要求的高质量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希望为相关理论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

[2]李东娟.探研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0.15.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教学模式陈旧是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过时包括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手段僵化以及教学创新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符合当前日益增长社会需求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教学过程单一主要是指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授课过程仍然以普通的讲授为主,不能根据其学科特点形成有特色的教学过程的应用实施;教学手段僵化则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相对创新,不能够合理高效的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教学创新不足,高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相对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研究不足,高校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模式的陈旧反映了我国高校的教学思维创新意识不够强,往往不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都不利于学生和高校的健康发展。

1.2注重理论,动手实践能力缺乏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该专业涵盖了电气相关理论、计算机以及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诸多方面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需加大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而高校往往过多的重视理论的传授,对于实践技术的教学和考核都相对的不足,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探究水平,将厚重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转变为探索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高校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可见,如何能够平衡理论内容与实践技能课时学时安排,使得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提升是未来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方面。

1.3学生所学理论掌握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一方面,这与高校基础理论课程比重相关,固然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就如同空中楼阁,高校过分强调基础理论和企业对于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对于未来教学改革有着指引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自动化专业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和器材所需要的财力会造成高校资金压力,因此,新技术、新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应用相对不足,如何能够转化这种资源矛盾也是培养高水平人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究和思考

2.1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应加强教师教学创新改革的意识建设,意识决定了行动,充分意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不足,并针对教学弱项进行专项改革;其次,教学过程应采取多种形式,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实物参观,实物操作应该与理论课程有效的结合,使得的原理性内容可以有效转变为是实实在在的可视内容,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的理解力;最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教学手段,利用合理利用FLaSH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以往教学中不易表达的内容以图像、声音、影像的手段进行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水平,促进学科建设。

2.2加强实践动手实习课程的比重

根据电气自动化的专业特点,有效提升实习课程的比重,通过实践实习课程来保障学生电气设计研究能力、计算机模块开发利用水平、控制过程的综合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课程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理论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加以验证,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对于理论掌握不充分的部分,在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有效补充理论薄弱的内容。可见,实践实习和理论知识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加强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2.3促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目前众多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电气自动化也是如此。通过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而言,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是企业人才战略发展得以保障的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利用企业真实的技术应用环境,能够提升自身的理论探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同时也保障了高校的就业率,另外对于一些昂贵的教学设施的资金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转移;对于学生而言,能够面对真实工作环境,对于学科的了解程度,所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方式得到很好的全面把握,明白自身专业素质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加强。可见,校企合作对于相关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因素,是未来教学发展改革的有效探索。

2.4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以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专业知识是学生踏入相关领域和行业必备的“敲门砖”,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未来上升空间提升的重要准备,无论是外语、管理能力、还是对于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行业危机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判断等都应有所加强。

总之,高校的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要以其专业特点为主要出发点,根据社会需求和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为指向,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平衡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重,积极引进校企合作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高校、社会多层次需求的满足,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作者:刘继先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焦斌,张吉松,刘军“.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29-32.

[2]何国荣.面向技能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6-58,64.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5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是我国经济社会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中等职业教学旨在培养能够从事电气自动化相关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习模式走向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应当不断自我更新发展能力、更新先进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加强职业竞技校企合作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

论文关键词:自我发展;树立目标;教学质量;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自动化相关的系统运行、设备检修、自动控制、实验分析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以及为了提高专业水平进行入职前短期培训的系统职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中职生电气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

中职生大多是初、高中毕业生,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悄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反应灵敏、记忆好、兴趣爱好广泛,任何事情都觉得新鲜好奇,都想去尝试,但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由于填报志愿大多是由父母代替,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对于专业的学习仅仅是浮于表层,缺乏深入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个别学生还可能因为缺乏兴趣而产生应付心理,容易产生迷茫的情绪,因而影响到专业思想的稳固性,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

电力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要求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劳动者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教育服务于电力行业,主要设置电工、电机、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和高电压技术等课程,这些是使学生能够转变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能够从事电气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该专业授课内容包括各种常用电气设备结构的认识、工作原理的理解及运行条件参数计算等,这些专业课程不乏有很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专业术语、繁琐枯燥的原理公式推导,这对于本身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理解有一定难度。而与之不同的文学类课程则能引入很多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教师可以将课堂进行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因此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不能及时解决,便逐渐失去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失去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这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习模式走向信息化的今天,专业教学是否仅仅就是多次重复的简单劳动呢?如何才能将专业教学工作做好,成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好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不断自我更新发展能力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建筑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一定的审美能力、独特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自我更新发展能力。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由于该专业工作本身就具有严谨性和高要求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知识,博学多才。尤其是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参加研究项目,跟踪电气专业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新技能和新设备,不断更新知识,让现代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与教学接轨,这样才不会将专业知识讲死,才能适应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启发式教育,反对注入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他认为治学应以兴趣为主。我国古代教育学家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气专业教学中,不能整堂课面无表情从头到尾讲原理、讲推导、讲公式、讲计算,一味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样会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脱节,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让他们知道电气专业属于“朝阳产业”,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在未来几十年里具有过硬技术的电气人才将会有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了解电力系统中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知道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才会在工作中胜任其职;引导他们去发觉现在所学习的这些电气专业知识,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从事电气相关职业,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能力,不会被快速发展的电力行业所淘汰。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就可以发现学习的乐趣。作为专业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短期、中期以及长期学习目标,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前途,规划自己的人生,使自我价值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这样,教学带有了目的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比较强。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堂通常是一张嘴,一本书,学生们被动接受着知识,现在看起来不免有点枯燥。特别对于电气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内部结构复杂的设备运行转动原理等问题,例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运动原理,光凭老师讲,让学生在脑袋里构成电动机内部磁场运动产生动力驱使绕组转动的动画,这除了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需要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百分之百集中的注意力,但这通常很难同时达到,因此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视听结合可以有更大的信息量、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保持率。因此,在电气专业教学课堂中,可以引入多媒体、电气设备模型和实验设备等。多媒体的引入,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设备运动原理制作成动画,通过彩色的画面,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解说,能帮助学生有效观察和透彻理解动态教学内容、相关运动原理,还可以代替危险现场的参观和观察,比如高压断路器的拉弧现象,增加学生的现场经验,加强电力安全意识。模型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对大型电气设备进行近距离直观的了解,而实验设备的引入则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操作动手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中职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突出中职生的优势。

四、开展专项综合专业实训,加强职业竞技校企合作

在电气专业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教学外,专业实训也占有很大比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实训、电工实训、电机拖动实训、工厂供电实训、登杆作业实训等。这些实训的开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其基本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唤起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探求欲望,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在实践中还能及时发现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地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达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而专业技能竞赛的举办,采用正确的比赛规则和多样化的比赛内容,例如钳工比赛、焊接比赛等,则给学生一个展示积极向上风貌、熟练专业技能的平台,让他们在竞争中充分展示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热情,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迅速成长。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6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本小组了解到了很多情况。首先,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涉及到电气自动化。

1、交通方面,电气化的铁路,像现在的轻轨,地铁,和

2、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是靠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生产、加工、监控和维护。像煤制油、煤制氢、煤发电、像化肥厂、炼油厂、炼铁厂,各种自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汽车制造、加工、包装、传送、油田采油以及采气的日常操作维护,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3、民用方面,民用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自动化机械加工,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包括我们平时的刷卡系统等等都必须用电气自动化的知识。

4、通讯方面,卫星的发射、手机、电脑通讯网络、光纤通讯、电缆通讯,各种控制系统等等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的知识才能实现。

这就是说本专业前景永远不会冷门,没有电气自动化,现在现在社会的一切将垮掉。同时本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阳产业。

电气专业学生工作类型也很多:

1:现场体力为主型主要岗位有:设备维护,电气维修,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2:办公脑力为主型。职位主要有:电气设计,自动化项目设计,工程管理等

3:室外业务销售型。此类主要是室外跑业务,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而定

4:助理型(主要适合本专业女生)主要职位有:经理助理,工程师助理等

通过调查市场,我们反观我们的课程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熟悉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技术,全面培养基本素质职业综合素质。

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了解到学校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气控制技术。

学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气基础课试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还有电场磁场的基本知识.非正弦周期流。

电及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简单介绍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工厂电气技术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检测技术及应用;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能;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电气设计自动化:(cad的使用)工厂供电;变频器应用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过大学学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证书:

高级电工。中级钳工。电工操作证。制图员职业资格证等。有了这些证书担任一般技工不成问题。

我们毕业后可从事的主要工作有:。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2.工业自动生产线的调试运行与维修。3.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数控技术及其计算机控制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工作。

毕业后可去的就业单位: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超高压工矿企业、信息控制相关产业企业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气基本上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视力要求没有色盲,但他们要求有工作经验。

二、专业设置及就业方向的分析。

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气自动化,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既然是控制自然是弱电控制强电。掌握以电动机或其它控制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能设计维护硬件开发功能、培养系统调试、故障诊断能力,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低电气电压结构、工作原理特征及应用。这是学校的专业要求。仅掌握这一项技术是不够的,控制元件首先涉及到半导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当我们工作时,这两样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控制信息。例如:工厂电路中的电流是调小还是调大,有了他们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不至于出错。我们还学要熟练掌握单片机、plc编程。现代电气控制趋于全自动化方向发展,设计的好的控制程序将其导入仪器中,有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大大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我想每一位老总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何愁找不到工作,没有优厚的待遇?这些技术可以说是我们将来竞争的生力军。要学好这几项技术,那么现在就要学好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嘛!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7

关键字:高等职业教育;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electricalinformationtechnologyandinternettechnology,electricalautomationenglishbecomeimportantelectivecoursesinelectricalautomationprofessional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howeverthereisaseriesofworryingproblem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lectricalenglish.thisarticlediscussedfromthestatusoftheelectricalprofessionalenglishteachingandteachingreformmeasures.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lectricalenglish;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电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出现的电类专业技术资料和大量电子元器件的产品数据手册往往是英文版本的,此类资料通过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为适应这一现状,这就要求从事电类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成为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在学生学完大学英语之后,能够继续学习和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电类专业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及典型句型,能较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为实现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均有与基础英语不一样的要求。在词汇上,专业英语词汇专业化,其借用英语中原有的普通词,赋予新义。并且同一词义出现多专业化。同时出现新造词,大量使用复合词与缩略词。在语法上,专业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采用静态叙述,注重形合。专业英语还大量使用名词化词语、短语结构来压缩句子的长度,文章中往往出现一些含有许多短语和分句的长句,句子之间多使用关联词连接。另外在内容上,自动化专业英语内容包括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传动、过程控制等,涵盖了自动化专业各个发展方向。

然而作为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和高等院校自动化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自动化专业英语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专业英语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1、教材内容滞后,编写缺乏新意。

教材所选文章内容老套陈旧。众所周知,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汇,但教材的内容通常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与实际相脱节。致使学生无法学到本专业的前沿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教材的编写一直是“阅读+单词+练习”模式,缺乏新意,甚至有些文章的内容表达不清晰、不严谨,结构不规范,行文不流畅,有明显的删节。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看不到专业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薄弱,且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目的认识不足,学习缺乏动力。他们更多的是为满足学校及社会对英语等级证书的要求,而把精力放在基础英语上。“争取过级”几乎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至于专业英语,大部分学生看不到它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将要发挥的作用,更加觉得此课程是可有可无。还有不少学生的电子专业课基础也不好,要他们将专业技术课程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难度就更大了,因此不少学生丧失信心,甚至放弃了专业英语的学习。

3、教学模式单一,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进行电子电气类专业英语教学时,很多依然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很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习一些与电类专业有关的词汇,他们将专业英语仅仅作为一门语言课来学习,缺乏将电类知识和英语语言交叉学习的意识。这种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应打破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在夯实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的同时,从入学伊始就把普通英语与电气专业英语融合,使学生及早接触专业英语,更好地掌握电气专业英语词汇,熟悉电气专业英语语法和文体特点,加深对电气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把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深化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确立合理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电气专业英语应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电气类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电气专业英语核心词汇,了解电气专业英语语法和文体特点,具有一定的电气专业科技文献阅读水平和翻译水平,关注电气专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

(二)构建先进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理念

紧扣电气专业培养目标,把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不仅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而且与学习领域的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技能,获得就业所必备的工作过程知识。具体做法为: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紧密结合,以电气类专业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标准为依据,以未来真实职业场景下的职业活动为学习内容,以模拟真实职业工作场景下的行动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真实的语言交流和应用为途径,培养学生在电气类职业工作场景下运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学习模式;是师生共同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以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实际任务促进学生学习,它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特点:

(1)与现实中的生活或工作紧密联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项目教学法中所指的项目活动是指对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一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事物或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直接地了解、观察、学习、钻研加以解决,从亲身经历中获取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学生感到这一事物或问题与自己将来的生活或工作息息相关,会呈现出极大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教学法的实施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与分析能力、互助协作能力与交际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性。

老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创造性。在对项目的选取、项目中各级任务的设定、各种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最终以怎样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完成结果都需要发挥老师极大的创造性。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电气类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项目的选取是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选的项目要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小组讨论来完成各项任务。针对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这一点,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紧跟时代科技或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将来工作中要遇到的专业性文档设置为一个项目。如各种新兴电子电器产品的英文说明书、专业网站和专业杂志上的科技英文文档等。

项目的任务设定是:1、学生能够掌握文档的主要意思;2、学生边演示边用英文解说如何使用这些电子电器产品;3、当产品出现简单故障时,能够根据文档提出解决方案,用英文解说、演示故障的排除。这些紧贴生活、反映最新专业科技动态的内容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些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学生能亲身看到并体会专业英语的用途,感到“学而有用”,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老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如给学生选取的项目是一个迷你扩音器的英文说明书,需要学生掌握其内容,并能完成安装、使用或排除简单故障。老师应将迷你扩音器带到课堂,让学生亲眼观察并触摸。如果不能现场观察,应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的图片。让学生排除故障时,应现场设置故障,如不能做到,也应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英国英语教学专家韦德儿(wedell,m.)指出,当学习者三三两两地共同完成某些任务或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他们在学习中是积极的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根据其能力和兴趣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设定的任务目标中,互相配合、共同协作,最终小组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学生各个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工具书及参考资料,这些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好,学生也可运用网络资源来解决某些问题。老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相应条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根据任务安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者。在项目进行时,因为是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小组成员会有相互讨论,老师要注意课堂纪律,做到“活而不乱”,营造出积极进取、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

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根据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实践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第二级是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第三级是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最后由老师综合三个级的评定情况,给出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

(四)借助已建立起的词汇、语法体系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水平和翻译水平

在阅读和翻译中,利用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词汇的关联性,参照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电气专业英语常用句型、常用语法、理论的表达方法--定义、描述、假设、分类和比较等,及普通英语翻译中常用到的方法,如直译、转换、省略、增补等,需熟练掌握。这些范式性的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译文的质量。

(五)建立符合电气专业英语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

与终结性考核相比,应更注重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贯穿于每学期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把每学期分成若干个任务单元,各单元按权重分配分值,按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所展现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评分。期中、期末考试依照电气类职业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设定考试内容,选择考试手段。由于电气类专业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要求较高,考试可采用笔译的形式,可让学生翻译设备仪表说明、操作流程、专业常识等,在检验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考核了阅读能力;虽说电气类专业对英语听说能力要求上没有阅读和翻译能力那样高,但也要兼顾听说,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可采用访谈、问答和在实训室对照设备实物描述如何操作等形式,考核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普通英语与电气专业英语融合是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的高职电气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以往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把普通英语与电气专业英语分成互不关联的两个阶段,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同时,二者融合的教学模式延长了电气专业英语的有效学习时间,使专业英语贯穿于高职英语学习的始终,体现了英语为专业服务的教学宗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

专业英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英语教学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电气的热情,以电气知识的整合与深化作为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动力,符合社会对既具有专业能力又掌握语言交际工具的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要。专业英语教学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怡.电子技术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探讨[J].电气子教学学报,2004(4).

[2]李俊梅.重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郑州航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8

【关键词】用电管理交叉学科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基础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21-02

“用电管理”是农业电气化专业(简称:农电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的供用电作,供用电管理规划等实际应用内容设置。“用电管理”是采用管理的角度对农业电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着重阐述供用电原则、供用电操作规程、用电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课程对于拓宽农业电气化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强化工科背景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企业运行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农业电气化本科生综合素养,扩展学生就业渠道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颁布实施,农业工程中的“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变更为“农业电气化”,表明国家对农业电气化问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电气化作为一个现代高科技综合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内容被赋予了全新的任务和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电力系统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如何转变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农电专业的要求成为研究的重点。[1-3]传统的电力系统知识偏重于工业企业背景的研究,重点对工业企业中的供用电问题进行研究,以管理的角度对农业领域的用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4,5]农电专业的本科生同电力专业的本科生相比,在农业工程与电力工程的交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根据农电专业的性质对相应的电力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对于培养农业电气化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用电管理”作为农电专业课程中交叉内容范围大,专业涉及面广的课程,具有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根据专业的需要对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创造性的将农业知识、电力知识,管理知识三者相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内容,是农电专业“用电管理”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6]

一、“用电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电力专业的“用电管理”课程主要面向的电力企业的在职人员和即将进入电力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电力企业中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企业的管理、业务、服务等多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电力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意识,规范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用电管理”课程面向对象专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深度,而问题的广度有限,具有明显的行业专属性。培养的管理、科技人才具有电力系统的定向性,对于专属电力系统中的问题能够分析和处理,而对于其他行业的问题了解较少,人才的行业专精度较好,行业适应能力有限。作为农电专业本科生仅仅掌握这些是不够的,农电专业的“用电管理”课程应该本着交叉学科的培养目标,以用电管理基础知识为内涵,扩充课程内容,将农业工程与用电管理相结合,以解决实际农业工程用电问题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思路,改革课程教学培养方案。

二、“用电管理”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总体方案

农业电气化属于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的专业,主要以工程学为方法,针对农业中出现的电力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具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与农业、农村有关的电力系统、电子信息产业、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用电管理”课程应该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培养符合农电专业要求的本科人才。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032-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水平是影响我国经济建设,提高工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支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近些年随着一些高新技术、装备、信息网络的成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点,效率也在不断进步,使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也推动了电气工程本身在行业内的发展。该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约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效率问题。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电气工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的知识面窄,自动化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融合度低,这些都是传统电气工程的一些发展现状特点。

从现在来看,缩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汇编程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集成化的思维融入电气工程从而实现系统控制,这是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再者对电气工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可以大大节约数据信息传输和控制的时间,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介质访问的控制和研究。现场对总线的控制可以解决很多宏观层面的问题,对企业而言,总线控制加快了数据和信息传输的效率和精准性,也是电气工程未来科学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成本上的节制。尽管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外部建设水平和内部治理结构上看,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进步,电气自动化也使得很多企业得利,但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其内部系统结构与质量管控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1)内部系统结构与组织。组织是系统的主要框架和核心,组织的组成对系统的目标实现有决定性作用。对电气工程的系统组成来说,主要分为系统的用电和供电两个方面,也可以将电气信息系统加入到其中。而由于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整体考虑,很多时候电气工程的设计人员往往注重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两个方面,这使得电气系统在组织架构上存在缺漏,尚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不利于系统的长远发展和运营。

(2)质量水平是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如果电气工程建设中不对质量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系统就会存在很大风险,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建设人员由于缺乏对标准规范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更多是依靠经验,暴露出很多安全隐患。从企业的层面而言,电气工程建设缺乏一个系统、联动的控制系统,导致很多环节上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设计人员没有从思想上矫正观念,导致设计的质量水平会不达标,很多时候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强调问题而忽视解决措施,这是不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

3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水平,影响区域与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到自动化行业发展的成熟与创新,针对之前提出的两个方面问题,笔者认为提高自动化建设水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科学地组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系统构架。合理完善的系统构建是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水平的第一步。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技术、程序语言的汇编技术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被合理运用到系统的构建中。开机、测试、管理、检测和维护都应该一体化设计与考虑,对系统的运行应坚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为原则。针对不同应用层面的目标,系统的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要能够合理、科学地植入当前最先进和最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措施。

(2)提高网络信息传输结构的效率。电气工程系统中,网络结构对信息的传输有控制作用,完善的通用网络结构可以保证信息和数据快捷、高效地呼唤与传递。此外,通用网络结构在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管理和协调电气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保证数据传输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3)提高电气自动化建设的专业性。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专业性要从体系和人才两个方面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设计与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针对不同企业管理和应用层面,对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使他们对现有的控制系统和开发系统有清晰了解,使他们明白电气系统维护与运营的环境特征,将合理的设计运用到合理的工程建设中,将客户的安全和质量目标摆在第一位。

(4)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术研究水平。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运用价值。当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学术研究还不够成熟,一些新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尚未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只有针对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进行不断论证和新再论证才可以完善技术,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思路。

4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社会经济建设中,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发展如此迅速的年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水平必须结合新的形势,依托于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需要一批专业化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立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5(4):106-107.

[2]刘海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24.

[3]武现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42-43.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篇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机电类专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是一项应用型专业课程。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变革。面对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日益增长,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

1.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进行定位,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1.1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技术课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让更多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奠定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程度的发展潜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将更多新型的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技术,提高国家的发展建设步伐。

1.2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其培养的对象要求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熟悉相关的电气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另外,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熟练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运行。

2.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

2.1制定计划的原则要求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保障培养对象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院校单位应该组织人员对课程专业进行认真的调研,从而将专业课程的培养要求和方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院校单位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与其他的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把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标准;开展相关的探讨会议,组织相关专家、政府人员以及企业单位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些调研工作,从而使专业培养计划得到科学指导。

2.2教学计划

结合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满足制定计划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安排专业的理论课程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对于系内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也需要进行安排,丰富学生的理论体系。

3.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3.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可以在每学期的结束阶段开展学期总结会议,对本学期的专业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议,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期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本专业的性质属性,学生需要相关的技术能力,以下是相关能力的课程安排:

(1)学生需要具备围绕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维修以及运行等技能的熟悉度和了解度。因此在pLC技术的课程安排上,可以制定以电路原理、电机原理与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与触摸屏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计划。

(2)单片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也属于一门重要技术,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学会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程序编写、运行和调试等,因此在单片机的技术学习上可以建立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以及数字逻辑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也是本专业的一些必学技术,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使用,从而进行工业控制。在这门技术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仿真与CaD以及程序设计等。

(4)供用电技术应用能力与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供用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对供用电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运行、调试以及维修,主要课程包括了供电技术和相关的实习等。

通过对以上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让专业的培养计划更具目的性,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理论、实践与工程训练的三者结合,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理论体系,提高自身的技术要求,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3.2合理变革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内容学习中,涉及了大量抽象和结构复杂的电气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换成形象具体的图象,通过图象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另外,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应用情况,从而加深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本专业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3班级导师制的落实

班级导师制的落实,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品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制定专业的就业规划,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