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十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十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3:5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1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出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作出了基本界定,从而强调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以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识别;培育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1990年C.K.prahalad和CarryHamel在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提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积累性的学识(collectivelearning),特别是组合发散的生产技能和承继多种渠道的技术”①。但是两位学者只是提出了一个笼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以后的学者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一)国外学者的部分观点

以prahalad和Hamel,Coombas,Coyne、Hall和Clifford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能力,是存在于企业核心产品中的以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一种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这种观点特别重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特别能力,或者是它们的组合,但是层次性较差。

以Henderson和Cockburn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这种理论从能力的角度较为全面的概括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侧面性较强,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以Stalk、evans和Shulman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价值链,即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这种理论强调了以低成本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二)国内学者的部分观点

以吴敬琏、林志扬、李悠成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技术技能。除此之外,吴敬琏还强调了资本和机制的重要性,李悠成则强调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整合。

以陈杞国和王秉安为代表,他们都强调了产品、技术和管理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

周星和张文涛则侧重于产品、技术和营销,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②。

以史东明为代表,强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而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除以上知名学者的研究观点外,“2012采购调查数据揭示了我国采购领域的特点与趋势:采购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在扩大,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

综合来看,不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他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都侧重于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而没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描述,他们的理论都是正确的,但又是不完善的。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尽管各位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识有所不同,但对其识别却是相对较为类似的。综合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价值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和价值,能够更好、更全面的满足顾客需要,为企业带来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的利润。

2、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培育、发展形成的,为企业所独特拥有。

3、难以仿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丰富经验,善于提炼总结,不断创新得到的,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超越的。

4、难以替代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依靠特色赢得顾客的充分信任而形成垄断市场,是其他能力难以替代的。

5、持久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持续发挥优势和作用,是一种长期性的资源和能力。

6、延展性。企业可以通过核心竞争力在原有竞争领域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也可以利用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产品和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等方式拓展市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7、动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及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市场、增强竞争优势的,否则必然会被其他企业所代替。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各位学者的观点不一而足,但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或者仅是对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强调。这里,笔者综合介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1、内部开发。企业内部开发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资源,主要指企业内部独立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营销方法、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方面。

2、外部获取。即企业通过外部的并购或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管理、营销网络等资源。

3、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企业要统筹规划,将自己的核心产品、技术、管理、市场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将分散在组织中的独立要素能力,协同为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四、结语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企业的技术、知识、组织、价值链、管理、创新、营销、文化等内容,综合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其特征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以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有效培育和应用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主要是通过内部开发、外部获取和核心竞争力整合三种方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培育和应用本企业所独特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拓展市场,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以便于不断发展壮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andCarry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may-June:pp.79-91......

[2]徐阳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华东经济管理,2005.

[3]林志扬.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经济问题,2003,(2)

[4]张新华,范宪.识别、构建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5)

[5]周星,张文涛.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1).

[6]徐向艺.企业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胡恩华,单红梅,陈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机综合模糊评价[J].系统工程,2004,(1).

注解

①C.K.prahaladandCarry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may-June:pp.79-9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产业多元化及企业兼并等方面,它是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扩大客户利润,实现“双赢”局面。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关键要点是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创造过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源泉之所在,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来争夺客户,通过价值上巨大的扩展来作为支配市场意图的起点,通过确立全新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策略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管理创新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协调和开发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组织创新是要使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在内部结构调整,体制建设,对外的有关发展战略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竞争策略上及时调整,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能得到保障。而这四种创新,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识别相关企业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取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梳理、整合,又可以最终形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当能力和资源相互整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该企业一种独特,别人无法模拟,对方也无可替代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可以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在对外战略对位分析以及采取行动上提供参考,还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目前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21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打造比较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总之,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是靠产品的价格、质量,也不是靠多么英明的个体领导,而是靠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可以占据一席有利之位。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分析形势、完善自身建设,才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突围而出。对于我们学经济管理的人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打造我国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多做贡献。(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机电园区机械修配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振芳,吕永卫.企业管理要义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余来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澳门:澳门科技大学硕士论文节选,2007.2.2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3

关键词: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原有的垄断优势正逐步丧失,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正在进入外贸经营领域,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这种新形势,研究国有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表现

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技能和技术”,“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扩展。如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一理论进行充实和完善。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要素和能力而获得的,独特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能力。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可以根据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来判断。首先,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的独特专长,它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积累和培育而形成的,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是企业特有的技能、知识、管理和文化的整合,它强化企业竞争差异性,因而较长时间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够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价值或实惠,其产品或服务有被用户看重的价值,可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最后,核心竞争力可使企业拥有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力,延伸出多方面的市场需求,它能应用到新的领域,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务,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实现多元化战略提供支持。

二、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国有外贸企业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但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企业经营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此后,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经营权全方位放开,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给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国有外贸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管理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由于经营雷同化,只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缺失。而且许多企业存在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倾向,国有外贸企业难以控制内部经营和服务质量。尽管国有外贸企业中有不少大集团,但却是管理松散,集团总体经营战略实施不畅,此外,集团内部管理粗放,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大而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2.经营模式和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多数从事的是进出口业务,并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使国有外贸企业的货源日益紧张,传统的“收购制”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在经营方式上,国有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等其他灵活贸易方式很少涉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

3.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国有外贸企业体制僵化,缺乏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才机制,压制了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人才纷纷跳槽到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外贸企业和管理先进、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甚至一些掌握大批订单资源的业务人员自行创办外贸公司。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使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

4.整体竞争力偏弱

尽管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有着较长的经营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外贸经营经验,但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之自身适应能力不强,导致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多数国有外贸企业还未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能给用户带来超额价值,支撑其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使很多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不稳定甚至亏损。究其原因,则在于公司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经验缺乏,许多公司发展战略不明晰,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些都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三、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充分认识核心竞争力对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范围遍及全球的新环境下,企业很难再依靠规模、价格等传统竞争方式取胜,特别是依靠传统竞争手段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竞争力的竞争,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国有外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从建立持续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4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

企业文化研究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写道:“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2.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陈庆修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立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其他如企业的文娱、联谊、形象设计等,均不属此列。钟岩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

3.关于企业文化的构成。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定义版本很多,内涵十分宽泛。管理学界通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研究企业文化,也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又细分为生产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过程中应有的价值理念。目前,较公认的是企业文化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由普拉哈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坦普进一步发展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核心竞争力必须“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公司生存起重要的作用,对竞争对手来说是无形的,难以模仿的,是该公司独有的,是资源、技术和过程的混合,是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的一种能力,比个人的能力要强大,对公司的核心产品最终产品十分重要,对于公司战略的贯彻十分重要,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十分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2.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预见能力与核心执行能力。核心预见能力是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来源是企业拥有的技术知识、快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卓越的分析推理能力。核心执行能力是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借助该能力,企业能够按照业务领域的一流水平实施一项或多项流程。可见,在这两类核心竞争力中,前者使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顾客需要的特殊价值,后者则保证企业具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气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核心产品、核心人物和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但核心产品和核心人物必须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否则无法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论述,学界比较统争议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两者有及其紧密的联系。

观点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内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即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和主要组成部分(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观点二,从内容上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或几个点的优势、强项,而是一个企业在独特的竞争环境和管理理念之下,内部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协调配合的整体实力。从特征来看,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扩展延伸性的特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个动力系统,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观点三,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有四个功能,即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9]。

三、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5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一、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1.技术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90)和英国著名学者哈梅尔(GaryHamel,1990)合著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在该文中,他们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是技术观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核心产品之中,这些核心产品之中包含着生产所必须的核心技术。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核心产品也就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逐渐积累产生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提出的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了以下四层含义: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包括:产品的创新能力、独特技术的创新能力、营销手段的创新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这些能力进行长期的综合应用,逐渐培养出来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很难被竞争者在短时期内进行复制,必须经过长期地、有意识地打造。

(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完全不变的。从短期的角度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保持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从长期的角度讲,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更新,随着产品、技术、营销等不断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企业拥有的各种技能的有机组合,是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的综合能力。

2.资源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J.B.Barney(1991)是资源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资源学派强调资源在企业获取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里谈及的资源包括了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在众多的资源当中,只有核心资源才能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核心资源应该同时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模仿性三个特点。资源学派在强调资源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因此,资源学派强调在拥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核心资源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3.结构学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

michaele.porter(1997)是结构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结构学派强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就应该注意两方面的工作:降低成本和加强差异化经营。“降低成本”就是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或通过改进生产技能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强差异化经营”就是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式来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张维迎教授(2002)强调核心竞争力具有五个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偷不去”就是其他企业要模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困难的;“买不来”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无法在市场上通过购买而获得;“拆不开”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由各种资源和能力组合而成,是一个整体;“带不走”就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而无法分拆带走;“溜不掉”就是企业的这种核心竞争力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可持续性。张维迎教授的这些观点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吴敬琏(1999)强调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通过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强调了核心竞争力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某一方面单独体现出来的能力。

黄继刚(2004)强调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通过二者的整合可以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而不是一种静态的能力。这种观点与魏大鹏(2000)的观点不谋而合,二者都强调技术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岩(2002)强调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就可以渐渐获得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该观点着重强调了学习知识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资源或能力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教授(2002)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不断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术界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核心竞争力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余宏:房地产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1月

[2]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6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创新

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水平。这种竞争力不同于企业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基础条件,而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突出的业绩则应具备“过人之处”,即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能力或技术,而是一组技能或技术的结合体,它是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心得及各个组织知识的总和。核心竞争力并非固定于企业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充斥于企业不同的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及营销等部门。然而,就每一具体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并非包括所有方面,一个企业即使缺乏整体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知识领域而获得成功。亦即企业各式各样的能力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并非都同样重要。

核心竞争力是一相对概念。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仅仅看其内部效率及管理体制是难以得出准确结论的,它只有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才能看出。

通常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性:1.明显的用户价值。即能使顾客感受到末端产品对其有益的买点和卖点。只有那些确实能为用户提供根本性效用的技能才能表明企业在此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2.具有延展现象。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某一业务部门或领域,而是能为企业找出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撑,可以降低多个产品的成本。它具有发散作用,从而能够将能量持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的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特性可使企业在产业、技术的演变进程中生长出许多受人推崇的最终产品,使企业出现许多商机,从而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3.具有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有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累积而成,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突出的路径依赖性,不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或通过努力很快能建立。4.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相伴而生,是体现于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它虽可被人们感知,但却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买卖,它一旦在企业内部形成,即与竞争对手产生质的差别,成为企业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5.价值可变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能一成不变,由于竞争的存在,竞争对手会竭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赶超对方,从而消除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超额利润,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为所有企业的一般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由各种各样的能力组成,包括一般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包容一切和涵盖各种类型的技术与技能,它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行能力;再一类是制度能力。前者指各种各样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力,后者则主要是确定企业从事核心活动的范围,它通常涉及企业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率等方面。由于企业竞争最终体现在市场上,产品又是技术能力的竞争,因此,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核心。就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而言,它又包括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及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能力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能力的支撑。就核心技术能力而言,与其相关的能力主要有:1.企业战略决策力。它预示企业能够超前预测产业及技术等变化情况,超前决策,以提前做好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保护工作。2.快速反应力。它是企业对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3.生产制造力。这是企业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基本工作能力。4.市场界面力,如销售、广告、售后服务等,这是使企业核心技术优势转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5.组织协调力。它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而将企业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融入核心竞争力等。

三、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当今国际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运作的发展,构建以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创新框架,使每一层次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围绕其运行的企业管理创新,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融为一体,协调运作。

当今建立在知识经济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与壮大,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支撑力推动着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使得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顾客或消费者由于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地转向知识密度较高的产品或服务。当然顾客所购买的并不是产品中包含的知识本身,而是产品中凝结的知识的成果,这就需要企业由过去的机器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转向知识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来看,企业中技术等知识因素与其他要素相比,将在企业今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性各不相同,企业若都集中在某些技术等知识因素上,有可能造成过度竞争。但问题是技术等知识因素在其种类、运用角度方面的选择范围很大,且它极易改变并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根本不会短缺,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并不是仅仅拥有技术等知识因素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企业而言是各种地位不同的要素和各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企业应适应当今知识化运作发展趋势,选择技术等知识因素为企业核心要素,并结合自身实际和特性进行综合运作,以建立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企业中的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高效运作,企业需以技术等知识因素为中心,进行相应的要素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本管理的知识化、管理信息化。人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人的作用如得不到发挥,其有效运作也等于空谈。人本管理知识化与社会化,它强调人员管理中的知识因素,并通过知识因素将企业中的人员行为与更高层次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使人员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是一种从根本上激励企业人员行为的方式。管理信息化则使企业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如准时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得以运行,同时可以创造出各种企业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直接参与企业运作,极大地提高企业在时间、空间方面运行的效率。

可见,企业通过人本管理知识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使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得到强有力的人员和运作效率的支持。企业应围绕企业核心流程的运作进行企业管理过程创新。核心流程是企业核心要素综合运作的集中体现,是指以企业中的某个或某些过程为核心的过程间有机联系的运作体系,在这一运作体系中有处于核心地位的核心过程,也有处于非核心地位的基础过程,二者的相互配合,使核心流程得以顺利运作。企业运作虽然是基础过程与核心过程相互配合的结果,但基础过程却为核心流程的运作指明了方向,是企业主体动力的集中反映。每一个企业核心流程的确立实际上就是在企业设计、开发、工艺准备、生产线运用等诸多过程中,选择既能体现企业核心要素的地位,同时又能充分反映企业核心运作的主要过程,并由此形成以主要过程为主的具有辐射结构的运作体系。当随着企业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的确定,不同企业的运作则将着重突出设计、开发、工艺准备、生产线运用等过程,确立能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特有的企业知识化核心流程。

企业过程再造是当今企业管理过程创新的典范,以特有的企业知识化核心流程为中心进行企业过程再造,将使企业核心流程适应性更强。企业过程再造是对企业现有系统的否定,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跳跃式的,是一种突变。在当今企业运作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确立企业核心流程时,若通过企业过程再造对长期以积累、演变而来的在人们心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流程和工作体系进行根本变革,将使企业核心流程的运作能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企业特有的知识化核心流程为中心的企业过程再造重点须掌握4个方面,即面向过程、根本性反思、彻底性再设计和惊人的飞跃;二要将主要过程与企业其他过程融为一体,以形成知识化的企业整体运作体系。根本性反思就是企业对过去的运作过程进行根本性思考,找出运作中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为今后的流程设计打下基础。彻底性再设计就是根据企业运作方式的转变,重新设计知识化的企业核心流程,增强其适应性和运作中的可行性。惊人飞跃即促使知识化企业核心流程尽快地融入企业进行运作,使企业能够在知识化运作方面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相应的收益。企业通过以企业特有的知识化核心流程为中心的企业过程再造,将使企业核心流程运作更具生命力。

企业还应以企业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与最终产品相比,企业核心产品可回避最终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并且受到限制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核心产品的选择与运作,企业需以核心产品为中心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即企业应由过去注重实物资产管理转化到更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上来,使企业能更好地进行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其他企业、客户、政府机构的协作关系更加协调,让企业商誉、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为核心产品的构建打下深厚的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三者的集合,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的知识化,作为三者集合的核心竞争力的实现为中心,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创新:一是管理意识创新。企业需建立以知识为轴心的竞争优势观,应改变过去对知识有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状况,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二是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它在整个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它使企业运行更加合理,以促进企业知识化运作能力的提高。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统领企业的权力结构。因为只有拥有高技能的人才能推动企业的重要决策。如一些跨国公司,其商标管理部门对该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核心的市场界面能力即隶属于商标管理部门。

(2)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选择核心竞争力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经理的一致认可是不可能形成的。

(3)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应从自身及环境特点出发,专门进行某一方面专门业务能力的培养,最终成为该领域的最强者,企业只要在某一点形成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2.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骤

通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通过企业各层次的重组与积累实现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开发与获取阶段。这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建立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专长与技能以组成特定竞争能力的阶段。该阶段主要针对技术、人才、结盟伙伴及知识产权市场而言。如设法获取那些可以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单项技术、率先注册专利,率先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等。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局限性,该阶段通常是通过外部资源的重组来完成。美、日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较为典型,他们通过外部引进再经自身组合,结果形成了在世界范围有一定影响的核心竞争力。

获得外部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关键技术人才的引进、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结盟、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招聘留学人员及向新兴企业进行产权投资等。

(2)整合阶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要达到这种结合就需要对开发与获取得到的建立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要素进行整合。如就组织中的个人而言,其个人所拥有的能力不等于组织的核心技巧,只有经过整合才能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整合获取的多种多样的技术与技巧,这是一条漫长的需要持久加以努力的过程。整合核心竞争力要素,涉及企业各方面具体问题,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设置,这是一项实质性的工作,是第一阶段工作的必然结果。然而,就我国这几年的实践看,一些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缺乏在技术、市场及管理方面的整合,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3)开发核心产品市场。核心产品是介于企业竞争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间产品。核心竞争力能够覆盖多个部门或产品,能够提供潜在的进入市场的多种方法,显然核心产品市场的进入有多种方法,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市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姜汝祥.差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7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1.概念的澄清——品牌、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

(1)品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会想起快乐。从品牌的定义可以得出品牌的如下特点:

①特定的品牌只和特定的产品或企业联系在一起,品牌具有排它性。品牌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有“锁定效应”,当消费者在同种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对一种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它品牌的不认同。

②品牌具有品牌价值。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伍德鲁福曾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如果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正是品牌的价值所在。

③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于名称或标记外在所表现的那样,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标志,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除了它本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些特点外,在这个品牌背后更有许许多多的附加价值,或者叫无形价值。这些无形的价值包括文化、生活方式,还有一些是历史遗产。这是品牌真正能吸引人的地方。

④品牌塑造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理论认为,新品牌成为名牌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且需巨额广告费支持。在美国创立一个名牌需要1亿美元左右,在我国最少需要5000万元,时间至少3年以上。

(2)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

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比产品长得多,产品往往只是相对某个特定的需求时期而言。产品经营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提供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满意度和价值感;而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经营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认同,这种认同反映了品牌的个性,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因此,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是多种手段的综合。

(3)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这主要是由核心竞争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②在竞争方式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和超越。

③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相应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征。

④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

⑤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一旦企业在某项核心竞争力上取得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来。

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动态调整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甚至流失;因此,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的保护、调整和创新。

2.两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我们应从企业如何构筑品牌及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入手,寻找品牌的价值来源,探究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1)品牌的构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准确的定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这个品牌的定位是否正确,它背后是否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它的思想观念是否领先。撇开后两者不谈,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品牌的定位在品牌构筑之始,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②基于品牌定位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树立品牌的根本环节。除了开辟新市场,建立营销联盟,真正要占领市场,需要的是产品对路及其高品质。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③品牌质量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形象也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象征。好的品牌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赖关系的形成,没有消费者的信任就谈不上品牌及其资源;而这源于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表达其责任感,承诺其品牌向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是完全合乎消费者要求的。

④品牌的宣传策划。树品牌,质量是依托,宣传是途径。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某一具体品牌的宣传策略要符合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系统内各品牌的宣传策略应该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使不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认知特定品牌,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品牌系统的整体性,以发挥宣传的“联动效应”。

⑤品牌的形象维护。一方面,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并能适时应用于新产品,才能使其品牌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品牌构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不断对品牌内涵进行强化,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大胆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含义。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度量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尺度:价值链环节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对手模仿难度。附加价值反映了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目标———利润;但单独一个价值指标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企业从短期的低成本优势中也能获得可观的附加价值,所以还需要模仿难度指标相配合。

要在企业内部培植既能带来高附加价值又在短期内不易被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不断挖掘、开发、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①首先,应寻找与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一个对特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问题。核心竞争力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而只是它的关键部分和突出环节,有可能是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因此,在认准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竞争对手状况以及自身条

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环节。

②应解决好如何有意识地开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第一,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竞争力为基础的,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单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简单加强,而要讲究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配合。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价值链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只有研究开发,没有相应的生产和市场手段相配合,或只有营销手段,产品陈旧落后,企业都是不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第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企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创新,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然后,将这种初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部署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型”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分配来达到核心竞争力的部署要求。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要着重技术与营销环节。从核心竞争力的延展特性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竞争,它可以是专利、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可以视企业智力资源条件、优势产业、目标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特点作出系统的技术安排,力求在某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有所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从而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营销的竞争,因而必须增强营销环节,才能使核心竞争力落实于市场,才能创造效益。第四,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阶段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企业成长阶段相联系的,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层次性是指在竞争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其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及时地创新和发展。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并保持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当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进入新一轮挖掘、培养阶段,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3)二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①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②从在手段上看,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必须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创造一个品牌,首先必须明白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究竟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依靠这种核心能力,才能创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些环节中,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

③从影响范围上看,二者都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核心竞争力来说,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

④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而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3.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品牌国际化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批如长虹、海尔等知名品牌;但总的来说,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大差距。

(1)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品牌以产品为物质基础,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有高质量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塑造出强势品牌,强势品牌还需要其它优势来共同充实,这就涉及到怎样去做品牌。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盲目地以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质量问题,结果红火了一阵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说,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直观感觉和联想的总和,是消费者想要解决某一方面需求时,就自然想到的解决方案,这就涉及到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2)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不少企业把品牌的知名度扩散、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广告创意、媒介组合、公关行销等等充满挑战与趣味,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质次价高。

(3)在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发展。一方面,品牌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众传播心理学指出,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与消费心理磨合。这种文化或理念在消费心理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业绩佳、发展势头好时,往往掉以轻心,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与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填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上述问题,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将品牌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代表的长期的、综合的、有特色的企业优势结合起来。品牌定位不准确,就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不清,找不到企业能做好、市场也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忽视产品质量,就是将品牌经营看成单纯的营销,看不到品牌背后体现出的企业综合实力;追求短期效应,即是割裂品牌培育与其背后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成长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总之,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源头是观念问题,对其实质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既概括了品牌经营的实质,又将其同企业非核心竞争力区别开来,避免了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中缺乏重点、缺乏个性的问题,真正体现了品牌的魅力所在———独有、不能简单模仿、内涵丰富。

4.树立我国企业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因企业而宜。但有两点须注意,即企业的研究力和企业的服务力;这是企业发展的理性和应有的形象,否则,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如下着手:

(1)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靠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2)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

(3)强化市场营销,在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在方式上进行创新。市场营销是企业创名牌中的重要一环。国外一些知名企业都具有几十年乃至上百

年的营销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可说起步较晚,财力也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企业在营销方面没有优势,相反还很落后。因此,要以品牌合理定位为起点,细分市场,研究适合国情的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再以品牌带动研发、管理等,形成品牌经营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互动关系。

(4)动态调整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战略,保护我国企业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状况、企业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与品牌形象。同时,还有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的保护问题。一个组织要成长,就必须变成学习型组织,专攻核心专长,然后以核心专长直接指向最终用户,不断创新以抓紧最终顾客,而这些创新都必须有法律上的保护,否则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①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竞争力

一、煤炭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区别和联系

从本质上来说,煤炭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与其他企业是相同的,因此,本文将煤炭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简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就现代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企业中对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以及企业对行业知识的创新、感知与预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路线,是企业最基本的必备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三个特点:第一,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该企业独特的知识与技术,是其他同行所不具备且不能效仿的;第二,长期稳定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使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长远发展的作用,简而言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具备先进优秀的技术与技能,使企业不被社会所淘汰;第三,整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对现今已有知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将已有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为更加高效先进的知识与技术。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社会贡献能力等财务能力高效整合而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特点:第一,动态持续性,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要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下,自身不断的吸收新事物,不断的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第二,价值创造性,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要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的盈利最大化,这是对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内隐综合性,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特的、难以被人察觉的,自身应具备足够高的隐藏性,对外具有神秘感;第四,协同效应性,前文已经说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社会贡献能力等财务能力高效整合而成的,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应该要远远大于企业各项财务能力所创造的价值,要体现出各项企业财务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

由上文可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联系相当密切,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无疑有许多,一一细数过于冗长,因此本文将影响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归结为三大主要因素。

第一,财务资源。财务资源分为资本、财务关系以及财务人员三大部分。首先来介绍一下资本,资本在财务资源中是最根本的部分,也是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使资本逐步扩大,资本对企业有着重大的影响,资本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越多,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就越高;流动资本越多,企业的运行就会越流畅。其次来讲讲财务关系,企业与股东、债权人、员工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财务关系,正确明了的财务关系可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是财务人员,从本质上来讲,财务人员属于人力资源,但从财务的角度上来说,财务人员可以看作一种活的财务资源,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更大。

第二,财务战略。在企业的基本财务活动中,企业的财务战略包括筹资规模战略、投资规模与方向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企业的财务战略对财务资源进行了长远有效的分配,使企业的发展更加源远流长,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

第三,财务能力。财务能力主要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财务应变能力。财务能力使企业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更科学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更冷静地处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危机,保障了企业的流畅运行与长远发展,提高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提升煤炭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经营者应重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影响,在企业运营时,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整合各项财务能力,对财务资源进行正确有效的分配,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

第二,在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之前,要先明确企业的出发点,要以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去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这样才更利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企业应时刻重视并加强对财务能力的建设,这对于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来说是最本质的要求。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要求煤炭企业重视企业本身的发展,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助力。本文对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使煤炭企业通过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得到更为高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邵筠.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a煤炭集团盈利能力评析[J].中国煤炭,2013,(11):41-4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9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 异质性 核心刚性 企业成长论

一、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十余年来一直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现在也并未达到成熟阶段。

核心竞争力最早萌芽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1776)。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之结合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有关(1925)。当然,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组织之间的分工,而不是组织内部的分工。马歇尔没有明确指出企业成长、发展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资源的相关性,但其明确指出,企业的异质性来源于企业内部职能分工中的知识积累和组织协调。Swlznick认为,组织中存在一种能使自己比其它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1957),但他并没有给这种“特殊物质”赋予具体的内涵。后来,美国经济学家penrose发表了《企业成长论》(1959)和英国经济学家Richardson发表了《信息与投资》(1960),共同奠定了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直至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成功发表其论文《公司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探讨才走向成熟。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兴起源于传统战略理论的不足。porter的第四代竞争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将结构――行为――绩效(S-C-p)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偏重于企业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缺少企业内部能力、绩效、成本、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分析。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远远超过porter的五力模型范围,因此能较完美地将企业内外因素分析融于一体。

因此,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经济学起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马歇尔的古典企业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学起源是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由于起源的多重性而导致核心竞争力流派的多样性。

二、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我国学者余伟萍(2003)等对1990年以来国内167篇关于核心竞争力文献的综合研究清晰地表明,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市场营销、生产与制造能力、组织管理、企业文化、规模优势等方面。

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界定具有多样性,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只是由于分析的视角不同。但从最终作用效果来分析,仍可以归纳为企业运作的几种常规能力。另外,核心竞争力的分解也无需做到细致入微,这样对理论探讨和管理实践都得不偿失。因此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形式: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

核心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对技术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这里的技术包括专利、专有技术、技能、学科知识、产品、元件等。核心技术能力可以说是核心能力中的核心。核心竞争力之所以难以模仿,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着各种技术、工艺和经验的高度融合。

核心市场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与各市场主体之间发生市场关系时的认知与反应能力。这里的市场主体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核心市场能力代表企业外在形象,是企业最易被感知的外部特征。核心市场能力可以使企业正确处理与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

核心管理能力是指企业对管理客体的开发、组织、处理、沟通和整合的能力。管理课题包括企业资产、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子公司、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等。核心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中,企业资产、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子公司等可以构成企业核心管理能力的组织架构,而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管理能力的文化氛围。

整合能力是指将上述三种企业能力整合成核心能力的能力,也就是管理核心能力的能力。按照吴价宝的定义(2002):整合能力是指企业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知识资源和市场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造性整合到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去,形成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若干文献中存在将狭义核心竞争力和广义核心竞争力相混淆的状况。从狭义上讲,核心竞争力由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所组成;从广义上讲,核心竞争力由狭义核心竞争力和整合能力所组成。整合能力是使狭义核心竞争力发生职能作用的关键,是侠义核心竞争力的粘合剂,也是狭义核心竞争力通向企业绩效的第一座桥梁。整合能力应该是核心竞争力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

三、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学术流派

prahalad&Hamel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之后,企业界和理论界掀起了研究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高潮。这些研究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资源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杰伊巴尼(JayB.Barney),强调获得具有潜在租金价值的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些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该流派把企业看作是学习型组织和社会组织,强调战略与组织间的双向联系,认为企业获得资源的过程如此复杂,以至于连企业本身也难以精确描述。

2.技术创新流派。代表人物是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prahalad&Hamel),强调通过学习和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企业就能尽早地发现产品机会和市场机会。提出可以通过在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在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成为最好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揭示了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战略业务单位和最终产品的关系。

3.知识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巴顿(D.L.Barton),强调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4.组织流派。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系统,尽管没有将组织协调与企业能力明确联系起来,但他提出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克服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以看成是组织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所必需的条件。

5.文化流派。代表人物是拉法(Raffa),强调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组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它蕴含于企业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

6.流程流派。代表人物是哈默和钱皮(Hammer&Champy),该流派可以追溯到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由核心竞争力流派的多样性可知,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具有多样性。本文通过对若干文献的总结,可以得知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主要有知识资本、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三种论点。本文认为,确切地说,知识资本是核心竞争力的惟一来源,其他两种观点都具有很强的模糊性。

知识资本是能够转化为利润的知识,是指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本。罗默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指出,知识生产要素是当今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干中学”的形式促进经济的增长。舒尔茨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当今经济增长舞台上的主角,而劳动和资本只能算二、三流的小角色。彼得德鲁克说:“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使知识产生生产力。”因此,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增值功能是形式,而知识资本的价值增值功能是本质,核心竞争力只是知识资本发生价值增值的工具性载体。知识同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形成核心技术,知识同系统思考结合起来形成组织核心,知识同市场结合起来形成获利点,知识同组织学习结合起来形成创新能力。

知识是企业资源的一种形式,而企业资源的其它形式如资本、劳动等,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中只起到辅的作用,仅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依托性的平台。很多在财务资本、人员配备、组织结构、劳动时间、规章制度等方面综合实力不相上下的企业,而企业绩效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知识管理效率差别所致。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形成中也只是起到辅的作用,促进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良性循环。

所以,企业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硬环境,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软环境,而知识资本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根本性源泉。

五、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式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知识积累的结果,知识管理活动是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源泉。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杭州商学院项国鹏教授的理论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培育阶段和更新阶段。

初始培育阶段的措施是:建立知识的识别、获取、处理、交流、共享、更新的基础设施,加快知识流动的速度,使企业知识远离稳定状态;创造宽松、信任、友好的企业气氛,允许个体模式多样性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建设企业内部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网络,激励员工知识共享,加强隐式模式的建设;培育友好信任、团结互助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转型,依赖跨部门工作小组,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

更新阶段即为克服核心刚性的过程,主要措施是:从外部吸收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不断冲击、代替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原有知识;通过改革管理系统,吸收用户参与到更新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实现进程,加强企业与用户的联系程度;提倡尝试,并将尝试模型化,为更新核心竞争力提供多种技术选择。

六、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的界限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这两个概念始终如影随形,千丝万缕地缠绕在一起。但归根结底,他们毕竟不是同一本体,可以无原则地合二为一。前段已述及,知识资本是核心竞争力的本源,但这并不是能够说明已经给出了它们的明晰界限。在实际理论研究中,这二者的关系倍加复杂,主要存在如下五种观点:第一,核心竞争力完全等同于知识资本;第二,核心竞争力包含在知识资本之中,是知识资本的子集;第三,核心竞争力是隐形知识的子集;第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知识资本;第五,核心竞争力来源于隐形知识资本。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界限的探讨之所以形成这种纷杂的局面,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所致:第一,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知识资本理论从诞生到现在不过十余年的路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尚待时日;第二,对prahalad和Hamel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权威定义的理解和领悟存在分歧。

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累积性的知识资本”。本文认为;首先,这里的“累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知识资本不断地进行“积累”;其次,这里的“累积”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即知识资本不是在进行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累积,而是同时伴随着某些内部质变运动过程;最后,这里的“累积”又隐含着一个结果的概念,即知识资本的累积未必都能实现其累积的目的,有时可能是一个无效的累积过程。所以,如果以静态的观点来理解知识资本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将会自乱阵脚。

总结以上,本文赞同上文的第四种观点:核心竞争力和知识资本具有本质的区别,核心竞争力起源于知识资本,是知识资本“积累”的产物,但核心竞争力并不等于知识资本。这里的知识资本并不仅指隐形知识,同时包括显性知识。

七、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子。核心竞争力理论既是战略管理实践的产物,又为战略管理理论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使其又一次焕发生机。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石的第五代战略理论更强调企业内部因素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战略指导。因为核心竞争力只能来自于企业内部,既不能仿造,又不能购买,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酿造。一般而言,成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培育到成熟需要十年时间,而非成熟企业则需更长时日。显而易见,这种长时间的进化过程需要战略管理的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尽管核心竞争力起源于知识资本,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仍需要一些平台性的辅助机制,如组织学习、it建设、流程再造、CRm、企业文化等。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战略管理的合理统筹。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也与一定的环境相关联,即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制约。核心竞争力的综合特性要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且调整幅度要和环境变化路径高度吻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不是粗制滥造式的组合,而是巧夺天工式的组合;不是固步自封式的组合,而是推陈出新式的组合;不是僵化呆板式的组合,而是灵活多变式的组合。由核心竞争力的内部特性再结合核心竞争力的环境特征来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可模仿性微乎其微。要找寻两个内外部环境相同的企业已实属不易,再寻求其内部各种能力高度相似更难上加难,最后再苛求其能力组合机制的绝对等同真如大海捞针。所以,核心竞争力不是说不能模仿,而是这种模仿成功的机率大概在万分之一。

八、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研究问题

总结国内外十余年来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其九成以上的研究成果归属于静态研究框架之内,即关于核心竞争力起源、形成、特性、评估、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确切地说,对于核心竞争力动态变化的研究应该具有更强的现实价值。也就是研究核心竞争力由弱到强的变迁问题,以及这种变化速率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变化速率之间的函数制约关系。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住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促使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探讨和管理实践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本质上说,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实现存在于其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静止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企业的战略环境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核心竞争力因而要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即核心竞争力存在于变迁之中。这正如蜡烛点燃后才能发出亮光,而蜡烛本身并不能发出亮光。彼得圣吉说过:你永远不能宣称已经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因为组织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句话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同样适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测度方法目前有文字描述法、技能树法、层次分析法、过程分析法、递归层次归纳法等。严格地讲,这些方法并不是用来测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在测度企业的强势能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强势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外部。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个摇摇欲坠的企业,一个在同行业中疲于奔命的企业,都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但若用上述的测度方法照猫画虎般地进行测度,也能够活生生地测度出来。但事实上核心竞争力是培育出来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研究成果已初露端倪,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问题。

九、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时间为基准,对国内经济学与管理学21种权威期刊的有关核心竞争力研究的287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归纳出核心竞争力研究的11大领域;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内涵、本质、特征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存量测度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培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识别与评价的研究;关于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的研究;关于某一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如石油、饭店、出版社等);最近方兴未艾的关于核心竞争力刚性的研究;刚刚处于萌芽状态的关于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关于“吃苦”是不是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打造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入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2)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3)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2)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心层和中间层打造后所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愈发激烈,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合理的竞争手段和战略,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具备持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郝东东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云厦公司土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