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十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十篇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4:08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本文的康复治疗也包括锁骨骨折、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肩关节脱位术后等肩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1]。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困难。骨折造成较为严重的肩部软组织损伤,术中常见关节囊和肱骨头形成“纽扣眼”样绞索证实手法复位有较高的失败率,且可增加血管神经牵拉损伤的机率。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有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51~80岁,平均65.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13d,平均手术时间7.2d。治病原因:走路时摔倒伤患者9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例,车祸伤患者1例。其中外展型骨折患者10例,内收型骨折患者2例。骨折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或LCp(Locking-compressionplate,锁定限制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均无明显肩关节功能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骨折治疗方法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内固定、ao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内固定、ender钉内固定、直角或t型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LCp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LCp坚强内固定,这样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1.2.2康复治疗方法经骨科医师及康复医师根据骨折及手术内固定牢固情况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在有经验的医师协助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1.2.2.1早期康复(术后至6~8周,骨痂初步形成期)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张手握拳、腕关节、肘关节主动屈伸、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术后1周后开始保护下行肩部的被动关节活动,并逐渐加大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如主动摆动练习、扩胸及含胸练习、被动肩关节的前驱、外展、后伸练习,以患者可以忍受疼痛和不出现明显对抗为原则,循序渐进,被动活动后可冰敷20min。至术后6周时患侧的外展、前屈主动活动常常可达90°以上,并可进行一定的内旋和外旋运动。

1.2.2.2中期康复(术后6~8周至3~4个月,骨痂初步形成期)术后6~8周时已有少量骨痂形成,骨折部位已经可以承受相对较大的外力作用,此时可加大各个方向的肩部主、被动运动,注意主动性训练肩部肌肉的肌力,至12周时患者肩部的功能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在训练过程中患肩可能疼痛,可口服止痛药物、理疗等综合措施,如疼痛不能明显缓解应减轻运动量,必要时暂停。

1.2.2.3后期康复(术后3~4个月以后,骨折愈合期)经过前期、中期的康复治疗后,患肩功能多无明显障碍,如个别患者有部分功能受限,可行关节松动术、运动或体操疗法等肩周炎治疗方法行后期治疗。

2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2]该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p)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Rom)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为良,70~79为可,

3讨论

我们认为只要患者对手术耐受性良好,不合并影响手术的内科疾病的前提下,以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为原则。

通过我们的观察认为,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是允许进行早期康复的,而且是必要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损伤和手术可以造成肩部结构,尤其是局部软组织的破坏,在愈合过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导致明显的肩关节僵硬,从而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这可能是一些医师(包括患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不如保守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瘢痕组织只有早期开始牵伸才能保持一定的延展性,减轻随后出现的瘢痕挛缩、黏连和关节僵硬。

我们认为,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成功康复需有以下前提条件:①坚强的固定,这是康复治疗的前提,国内顾英华等[3]报道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此类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认为保守治疗虽有损伤小等优点,但因外固定影响了早期康复锻炼,经我们比较较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康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②客观上患者全身情况较好,可以耐受一定的疼痛。③主观上患者本人有较高的康复目标,要求有较好的功能恢复。④必须由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对其实施全面和系统的治疗。康复前,康复医师必须详细了解损伤和手术情况,在骨科医师协助下对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牢固程度有正确的评定,同时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康复目标。

在制定康复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循序渐进,切忌求快求高。②根据骨折愈合程度调整康复方案。③随时处理治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减少运动量或暂停手法训练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骨质疏松程度、软组织的完整性及功能康复等多方面因素。甚至要考虑到患者对治疗方案是否认可,患者的经济承受力。

总之肱骨近端骨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较其他非关节周围骨折,我们更应该做到全程治疗,综合考虑确定治疗方案。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我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首选LCp坚强内固定加医师指导下早期功能锻炼。

另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重无法内固定或肱骨头坏死可行肱骨头置换术,术后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58-193.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康复;肱骨骨折;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具体是指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部位的骨折,占所有骨折患者中的5%左右[1]。因为这种骨折的损伤部位接近肩关节,而肩关节是人体活动最多的关节之一,故而其功能的恢复对于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作用[2]。目前,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可以耐受手术,则使用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3]。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治疗方式仅仅是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的一个方面,而康复的好坏也是重要的方面[4-6]。本文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1~75岁,平均(61.58±6.6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可能;所有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手术时间1~5d,平均(2.13±1.12)d;在致伤原因方面,交通伤32例,摔伤22例,坠落伤6例。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本研究要求所有患者受伤前生活可以自理;未合并有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神经精神正常;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可以理解本研究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具有独立完成本研究所涉及调查问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致伤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使用艾迪尔系统,臂丛麻下进行。患者仰卧于可透视手术台上,胸部和肩部垫高30°~40°,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在显露骨折端后,清除血肿,复位骨折;先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是否满意,再进行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术后第2天~第3周内,为康复治疗第一阶段,此阶段中,患者以被动运动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主要动作以前屈上举、外旋为主,每日应最少进行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0min。在此阶段后期,可以视患者情况,进行内收和内旋的锻炼。(2)患者术后第4~10周为康复治疗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三角肌及肩袖肌肉力量,以主动运动为主,主要动作有前屈动作、站立位上举及增加第一阶段动作范围等。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让患者量力而已,且不可操之过急造成损伤。(3)患者术后3个月,可开始康复治疗第三阶段,即以增加肩关节活动力量和范围为目的的运动,可以在主动运动的基础上使用器械,也可帮助患者参与简单的社会运动。在此阶段,要注意鼓励患者康复信心,让其积极的进行运动康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本文观察指标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对两组患者肩关节运动能力的比较,测量时间点为患者术后第6个月进行的复查,使用美国肩肘关节协会的《肩关节评估表》进行,分为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五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第二部分是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neer评分的比较,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测量时间点为患者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肩部功能的比较观察组在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等五个评价肩关节功能的指标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neer评分的比较术后第3天,两组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观察组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包括肱骨大小结节骨折、肱骨近端骨骺分离及肱骨外科颈骨折[7]。对于此类骨折,临床上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为非移位骨折,则可考虑使用保守治疗,而如果患者有移位现象,则应考虑使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8]。通常,需要使用内固定进行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都伴随有患者软组织完整性损伤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患者关节囊、韧带等发生粘连,尤其是在手术后2周内,这种情况十分严重。且在患者出院康复阶段,由于未能接受系统的治疗,其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不容乐观[9-10]。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的康复治疗,在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后期着重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对稳定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效果,提高肩关节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肩关节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在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等五个评价肩关节功能的指标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观察组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康复治疗可以在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患者中起到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稳定内固定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仕长,倪卫东,梁安林,等.多发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6):494-496.

[2]杨礼跃,蔡靖宇,郭涛,等.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53-154.

[3]唐芳根,金丹,黎健伟,等.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1):1671-1674.

[4]廖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95-2096.

[5]邱勤业,胡汉生,范震波,等.经皮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1(30):5569-5574.

[6]张作君.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几点看法[J].中医正骨,2011,23(10):30-33,36.

[7]王伟斌,庞清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78-279,282.

[8]唐兵,秦定扬.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25例诊治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627-629.

[9]王萌,张爽,刘晓华,等.陈旧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70-2172.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早期康复;膝关节功能;膝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0-01骨折是指由于外伤等各种原因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骨折附近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或者出现肿胀以及瘀斑等,进而导致肢体功能的丧失等严重后果[1]。几乎所有的膝部骨折患者均经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膝部骨折患者的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护理治疗是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选取60例膝部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分为采用在膝部骨折术后的第一天开始康复护理治疗的观察组和在膝部骨折手术后外固定拆除后才进行康复护理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女各有40、20例,平均年龄为(31.2±1.4)岁,根据患者膝部骨折的部位,60例患者出现了6例股骨髁上骨折,10例股骨髁骨折,25例胫骨平台骨折以及19例髌骨骨折。

1.2术后治疗方法:对照组膝部骨折患者在术后没有立即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经过一个月的外固定的固定治疗后,再采用影像学X线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对位正确、骨折线已模糊,还有骨痂形成后拆除外固定后才开始康复护理治疗。

而观察组膝部骨折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立即开始膝关节活动功能锻炼,其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Cpm机被动的功能锻炼:术后采用Cpm机功能锻炼以不同为原则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在一开始使用机器时采用的角度较小(20-30度),运行的速度较慢,此后根据每个患者恢复的情况其运行的速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在患者不出现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其运转速度通常为30s往返一周,一天运转1-2个小时。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刚开始时进行一天10次,每次5分钟的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在术后的第三天通常可以进行适当的膝关节的伸屈活动,随着病情的好转其锻炼的程度可以逐渐加大。

1.3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标准参照Judet疗效评定法共分为4级,其中优为膝关节活动度大于100度;良为膝关节活动度为80-100度;可为膝关节活动度为50-80度;差为膝关节活动度为0-50度。

1.4统计学处理: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膝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两组膝部骨折康复效果存在差异(见表1)。

表1两组膝部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情况

组别例数差可良优观察组3002424对照组302612103讨论

骨折尤其是膝部骨折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是很关键的。膝部骨折后,由于膝关节的牵动可以引起关节的黏连,从而导致膝关节内软骨失去营养,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避免由于膝关节制动而引起的关节粘连等不良后果。应力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骨骼肌的收缩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因此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应力和压力刺激,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术后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

目前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常用的锻炼机器Cpm机主要通过增加膝关节软骨的营养以及代谢,从而促进膝关节软骨的修复,刺激成骨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进而促进新的软骨的生成,此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膝关节的粘连和术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消除骨折部位局部的肿胀。综上所述,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以来,在我科治疗的8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均属于ao分型当中的a型,有男性患者64例,有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为46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34.5岁。全部患者均予以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治疗,在术后予以上肢的石膏外固定,于3-4周之后将石膏拆除,并予以功能锻炼,并且每月定期复查X线片。

1.2方法。观察组:嘱患者取坐位,也可为卧位,把患肢平放在桌面或者床上后,以手握沙袋进行主动的屈伸肘关节,直至最大限度,需做匀速反复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还可选择体操棒,以及上肢的运动器械来辅助运动,还需完成双上肢其肘关节的互助运动,于健侧肢体进行帮助下,将两手进行伸肘的交叉运动。对照组:经医务人员的简单指导,由家属辅助实施简单的被动活动,以按摩为主。

1.3评分标准。患者肘关节的功能评分依据患者其关节疼痛与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和aDL能力诸如此方面给予综合分析。其中该评分系统的满分是100分,在90分或以上者为优,而75至89则分呈良,其中60至74分则为可,其总分在60分以下为差。患者疼痛依据目测类比的评分法给予临床上疼痛的测定,其中0分代表着无疼痛,而10分则代表出现疼痛剧烈,并且难以忍受,嘱患者需根据自身实际的疼痛情况来打分。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优良率为93.2%(41/44),而对照组为80.0%(32/40),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的愈合时间为3个月,而对照组为4个月,观察组有2例出现骨化性肌炎,而对照组为8例。

3讨论

由于肘关节损伤进行康复治疗需自术后的早期开始,如果康复治疗的越早,临床效果就越好。行早期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预防患者关节僵硬,还能够将组织粘连以及肌肉废用性的萎缩,不仅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于肘关节行松解术之后,需尽早的实施关节运动,以防止关节的再次粘连,并巩固手术的效果。

在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系防止患者关节强直最有效的手段,而于术后,特别是小儿患者大多惧怕疼痛,因此不愿出门锻炼。此外,由于家长对患儿的偏爱,往往不敢不能进行监督,其中,医务人员需于术后早期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指导,同时采取多种方法,通过照顾其兴趣,以及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忍耐能力,为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量及活动强度,可以利用拼装玩具锻炼其肘部屈曲,拧手帕等训练其肘部旋转,悬挂气球等儿童喜爱的游戏来训练其肘部伸展,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改善关节功能[5]。

骨科学以运动系统疾病为研究对象,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祖国传统医学采用小夹板等固定骨折,遵循“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好的体现了早期康复运动的理念,但近年来部分人盲目追从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加之部分人将骨折治疗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原则机械的认为是骨折治疗的三个阶段,使得骨科康复治疗处于近乎原始状态,常常表现为“骨折愈合后”医生、护士的简单指导,家属帮忙的简单模式,其康复程度有限。正确理解现代骨科治疗技术,把握现代骨科治疗理念,将临床骨科学与康复医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最大限度提高骨科疾病功能疗效的关键。这就要根据具体骨科疾病的特点,动态地,区别地将临床骨科治疗理念,技术和康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能最大限度提高骨科疾病预后与功能疗效的方法。引入康复运动疗法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符合现代骨科理念。将临床骨科学与康复学有机结合,最大程度提高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疗效。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应用于治疗患者肱骨髁间骨折,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杜青,陆美玲,陈珽,等.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1):1027-1028

[2]周先珊,郭知学,王小平,等.运动疗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54-55

[3]苏小静,李少敏,谢继萍,等.运动疗法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53-554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康复治疗;pilon骨折;踝关节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93-02

临床上,pilon骨折是属于踝关节损伤的一种比较常见的下肢骨折,一般是由于受到严重的暴力袭击所致,常伴有大范围的组织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会合并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的还会造成踝关节僵硬和肌力下降等,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和工作[1]。本文主要就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pilon骨折手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胫骨骨折患者6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6;年龄为28~56岁,平均年龄为(42±2.78)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5;年龄为26~57岁,平均年龄为(43±2.16)岁;给予研究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手术后支具固定患肢,24h内根据足部正压顺序进行循环治疗,30min/次,2次/d;术后6周拿掉支具,患肢部分负重,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训练;术后8周完全负重。研究组则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前出现踝关节松动或脱位现象的患者采取跟骨牵引复位踝关节使伤肢长度恢复;手术中首先应该恢复外侧柱,也就是腓骨外踝的原有结构,腓骨外踝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胫骨穹窿部给予内侧弧形踝穴切口,并复位骨折部位,使踝关节的节面恢复平整;具有下胫腓分离的患者则使用常规的从外向内三层皮质螺钉,使下胫腓关节固定;闭合伤口应该注意下胫腓前方的屈肌支持带能够保留及修补。

(2)术后处理方法:术后不用支具固定患肢,24h内根据足部正压顺序进行循环治疗,30min/次,2次/d。把患侧肢体抬高(远端比近端高,近端比心脏水平高)。从第2天起,引导患者进行髂腰肌、股四头肌、绳肌、小腿三头肌及胫前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其中每个动作需要持续5s/次,10―20次/组,每个动作需要训练10组/d。手术后3―4d,如果踝关节肿胀程度没有加重,则经过物理治疗师来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屈伸训练,15min/次,3次/d。与此同时,需要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背屈、跖屈踝关节和足趾屈伸,300次/天。手术后6周,在拐杖的辅助下进行部分负重,负重为15kg。手术后8周完全负重,再进行本体感觉的训练(当患侧下肢进行单腿站立时,则健侧下肢开始晃动),10次/组,5―10组/天。

1.3评定指标:手术后1年,依照下肢关节活动程度的测量法,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的主动跖屈及背伸的活动度,依照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2]。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其中,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且当p

2.结果

手术后1年,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功能比较,研究组ole-rud-moland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主动背屈角度及跖屈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外科治疗pilon骨折的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预后仍不容乐观,手术后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使得踝关节功能下降。其中主要表现在踝关节跖屈背屈度受到限制,平衡功能障碍及关节疼痛等。因此,pilon骨折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恢复踝关节功能的治疗显得十分必要[3]。

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后1年,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患侧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主动背屈角度及跖屈角度均比对照组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在pilon骨折术后能够能够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康复,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欣,王磊,陈先,等.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pilon骨折手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3):269-271.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康复训练;主动运动;被动运动;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rehabilitativetreatmentatearlystageandrehabilitativestageaftersurgeryforfracturearoundknee.methods:atotalof65caseswithfracturearoundkneewererandomlypidedinto3groups.all26casesingroupareceivedpreoperativeeducationaboutrehabilitationand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vetreatmentatearlystageincludingactiveandpassivefunctionaltraining;20casesingroupBhadpreoperativeeducationaboutactivefunctionaltrainingatearlystage;and19casesingroupCwithcorrectandstablepositionconfirmedbyXrayunderwentinterventionaltherapy30dlaterafterexternalfixationremoval.Lysholmscaleandrangeofmotion(Rom)measurementwereperformedandcompared.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LysholmscaleandRombetweengroupCandgroupa&B(p

[KeYwoRDS]Fractureroundknee;Rehabilitativetreatment;activetraining;passivetraining;Lysholmscale;Rom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周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可见膝关节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压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常规治疗有复位、固定和功能训练三大原则[1,2],其中复位和固定是以恢复骨折解剖关系、早期愈合为目的,功能训练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早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康复介入的时机和方法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3]。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第1组)26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65岁,平均36.4岁,骨折类型(ao分型)为a型;胫骨平台骨折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4~61岁,平均32.3岁,为a型骨折;髌骨骨折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7岁,为横断型骨折。早期只接受主动功能训练康复组(第2组)20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3~55岁,平均38.4岁,为a型骨折;胫骨平台骨折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0~66岁,平均40.1岁,为a型骨折;髌骨骨折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61岁,平均32岁,为横断型骨折。恢复期康复组(第3组)19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平均34.4岁,为a型骨折;胫骨平台骨折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1~64岁,平均30.6岁,为a型骨折;髌骨骨折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8~63岁,平均34岁,为横断型骨折。所有病例选择均为单一闭合骨折,无其他内科疾病。

1.2方法

股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DHC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髌骨骨折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第1组进行术前康复教育及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第2组只接受术后早期主动功能训练康复治疗,第3组在手术30d后X线检查骨折部位对位正确、稳定、拆除外固定后介入康复治疗。

1.2.1术前康复教育及指导心理康复是机体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向患者解释骨折后的复位和固定由医师来完成,而功能训练是在医师指导下必须靠患者本人完成。反复强调早期功能训练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训练方法,如股四头肌训练法:患者平卧,下肢伸直同时绷紧大腿;练习膝关节:先试行在腘窝部位垫一软圆枕,使足跟部位离开床面;患肢部分负重:先让患者在健康秤上估计力量等。充分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模拟训练。

1.2.2术后早期主动功能训练(1)患肢未被固定关节各个方向的全幅运动,每个关节15~20次/d。(2)术后1~2d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伸屈动作50次;3~5d膝关节垫高(20~40cm)练习膝伸直50~100次;6~8d直腿抬高训练或坐床边伸屈膝关节100~150次;9~11d双手抱股部屈髋屈膝100次;12~14d双手抱小腿中下部屈曲150次。(3)术后14d,此时手术部位拆线,辅以理疗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开始髌骨被动活动,上下推动髌骨和向内侧、外侧推动髌骨各15次(对髌骨骨折患者力量要轻柔)。(4)骨折外固定2~3周后每天取下固定物,作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同时缓慢温和地牵伸挛缩、粘连关节周围软组织,20~30次/d。(5)4~6周后,患肢行定负荷的康复训练:采用阶段负荷的方式,按体重的25%、50%、75%、100%逐渐增加负荷量及上下阶梯训练。

1.2.3术后早期被动功能训练在配合患者主动训练间隙的同时进行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被动功能训练(表1)。表1术后关节被动训练活动范围术后天数训练次数每次时间(h)屈伸(°)

1.2.4恢复期康复组患者X线检查骨折对位正确、稳定、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拆除外固定进行康复训练。(1)患肢各关节Rom训练和膝关节Cpm治疗。(2)对膝关节僵直粘连患者施以理疗配合膝关节屈曲功能牵引,每次30min。(3)关节松动术治疗,根据关节解剖结构及运动受限方向,对构成膝关节的髌股关节进行髌骨上下推动和向内侧、外侧推动,股胫关节进行长轴牵引、前向后滑动、侧向滑动及内外旋,每次30min。手法结束后,冰敷10min防止关节肿胀、骨化性肌炎。(4)做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幅度和力度要增大,每天30~50次,肢体行走负荷训练同上。

1.3康复评定标准

术后第6个月各组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进行Lysholm[4]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共有8项,满分为100分:跛行(5分)、需要支持(5分)、绞锁(15分)、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下楼(10分)和下蹲(5分)。84分以上为膝关节功能正常,66~84分为尚可,低于65分为较差。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第3组与第1、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严密观察膝关节修复过程,采取早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是肢体功能恢复的保障。康复训练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紧张、惊恐、疼痛等,在安慰同时向其解释早期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膝关节手术内固定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条件,是康复训练的基础,制动是骨折术后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但由于制动本身造成机体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病理改变[5],最终影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术后早期的主动训练可促进机体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肌肉的粘连、挛缩,有利于预防关节活动障碍,促进功能恢复。术后第3天开始被动活动,肌肉收缩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局部渗出液吸收,减轻水肿和粘连,防止失用性肌萎缩,肌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骨骼,促进骨折愈合。同时等长收缩训练使肌腹和肌腱向近端滑移,并能使骨折端产生纵向的挤压力,使骨端保持良好接触;等长收缩时肌肉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刺激肌肉微循环血管扩张,利于组织摄取营养;同时亦可使骨痂的组建和排列完全符合生理功能的需要,使受损的关节得以磨造与塑形。踝泵运动使下肢肌肉收缩,挤压深静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尹清等[6]通过研究得出康复开始时间不同对患者的康复疗效影响显著,骨折后1个月内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患者基本能完全恢复膝关节功能;而骨折4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疗效欠佳,患者只能恢复部分膝关节功能。曾海辉等[4]比较膝部骨折术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认为早期介入康复对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有非常重要作用。王国新等[7]分析研究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证实:关节制动时间与1个月和3个月后屈膝功能恢复呈负相关,提示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评定可以看出,第1组经康复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其中有6例总分100分,膝关节Rom平均达到110.3°;第2组经康复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评分18例为优,其余2例为良,膝关节Rom平均达到105.2°,此两组保证独立坐站的转移及正常步态,但患者要达到理想的疗效,出院后仍需按家庭康复计划渐进增强肌力、肌耐力,提高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而第3组患者治疗时已出现不同程度关节粘连,主要采用理疗配合屈曲功能牵引、Rom训练、Cpm治疗和关节松动技术等,理疗配合功能牵引有利于缓解痉挛,使挛缩及粘连的纤维组织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关节松动技术牵伸关节韧带、肌肉和皮下组织,松解关节内粘连,促进关节液流动,缓解关节疼痛,增加本体感觉反馈,从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第3组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但达到优者只有5例,其余14例为良,膝关节活动度平均达到89.9°。第3组与第1、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Ro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主动活动是训练的根本,被动活动则是前者的准备和补充[8]。关节长时间固定制动对关节功能有明显影响[9],连续被动活动关节可增加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同时可促进血肿及渗液的吸收,维持邻近肌肉或肌腱的活动幅度,预防和减轻粘连[10]。董纪元等[11]报道,连续被动活动膝关节功能训练对恢复膝关节功能非常重要。20世纪70年代初,Salter等[12]设计了Cpm装置,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装置,在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粘连未完全机化时,可较快恢复功能。膝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能否较好地修复是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在制动情况下关节软骨的损伤只能靠纤维组织修复,极少形成纤维软骨,而关节软骨自身缺乏有效再生修复能力,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通过对3种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比较结果发现,第1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最佳,第2组稍差,第3组结果最不理想。可见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另外第1组骨折关节活动范围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第2组,因此不能排除是由早期Cpm的作用造成的差异。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并且正确的心理指导,及时的主动、被动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海峰,高薇,王健,等.LiSS在膝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6):5051.

2田涛,朱健奎,傅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3:117118.

3DaluryDF,JiraneKw,piersonJ,etal.thelongtermoutcomeoftotalkneepatientswithmoderatelossofmotion[J].JKneeSurg,2003,16(4):215.

2曾海辉,区正红,燕铁斌,等.早期康复介入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9(9):664665.

3范卫民,陶松年,王道新,等.四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力学对比及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5(4):229231.

4尹清,武继祥,刘宏亮,等.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6:304306.

5王国新,江钟立,李涛,等.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6(4):223224.

6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1122.

7姚雨,徐本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治疗与康复的临床体会[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2(2):142.

8沈伟东.双钢板套骨栓加植骨术治疗膝髁部粉碎骨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9(9):635.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7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住院的FnF患者89例,其中2007年以后住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组,37例),并与52例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比较各种术后疗效指标。结果:康复治疗组出院前髓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康复治疗;疗效

笔者观察了37例术后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股骨颈骨折(FemoralneckFracture,FnF)患者各种疗效指标,并与与52例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FnF患者,纳入条件: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FnF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本研究共入选FnF患者89例,其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32~81岁,平均(53.74±10.63)岁。

1.2方法

1.2.1康复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接受螺纹钉固定手术治疗,2007年1月后住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组,37例),内容包括:术后1~2d,开始对患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将患肢外展,患肢膝关节下垫起,使髋、膝关节屈曲。其他各关节活动幅度从无痛的可动范围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至产生微痛感为止。术后1w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包括主动伸屈膝活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3~4w后,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肌力的逐步提高,增加耐力锻炼。1个月后随着骨折的愈合,患者借助拐杖下床活动,在患肢不负重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两点步,使患肢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由双拐过度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

1.2.2术后疗效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①髓关节Harris评分;②术后卧床时间;③负重活动时间时间;④骨折愈合时间;⑤aDL评分;⑥住院时间。

1.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指标比较见表1。

3讨论

FnF大多数是外旋力量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由于股骨颈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FnF患者由于关节长期制动能引起机体组织粘连、僵硬及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所以术后康复治疗应尽早介人,有利于预防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一些研究[1]发现,骨折后1个月内是介人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经治疗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关节功能基本能完全恢复。本研究入选患者由于手术内固定牢靠,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目的是应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夜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患肢各关节活动强度应由小渐大,活动次数由少渐多、循序渐进,直到患肢各关节屈伸角度接近正常为止。进行关节活动训练能增强其关节软骨营养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修复进程,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细胞转化,使粘连组织受到牵拉作用,有利于关节运动功能尽快恢复,同时训练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缓肌肉、关节囊和韧带的挛缩,消除关节及周围组织肿胀,促进软骨损伤修复,对防止组织粘连、维持和改善关节Rom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康复治疗组出院前髓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另一些观察[2]相同。

终上所述,系统、尽早、规范、长期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卧床、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并对改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建国.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加压螺纹钉术后髋关节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1年随访.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82.

[2]宋连新,张英泽,潘进社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45~47.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脱位;治疗

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被Birket1869年首次报道,主要为交通事故所致高能量损伤,青壮年患者居多,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率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水平的增加,其发生率逐渐增加。1957年pipkin.G根据髋关节脱位、股骨颈、股骨头和髋臼的骨折等四个要素,较全面系统地对Stewartandmilford分型中的合并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GradeⅣ型细分为4型,因此股骨头骨折也被称为pipkin骨折。然而因其发生率低、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面的限制,文献报道各种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对股骨头骨折治疗很难达成共识。

1闭合复位、保守治疗

所有的髋关节脱位,包括合并股骨头、髋臼骨折的患者,若无禁忌症都应尝试急诊闭合复位,以恢复关节的稳定。Zlotorowicz等对脱位后股骨头的主要供血血管旋股内侧动脉深支行Ct造影,观测到其血流量、管径发生改变,这也被Yue等用SpeCt技术证实,而且随着复位时间的延长,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增加。但对损伤后的复位时间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公认的复位黄金时间是6h,尽早复位以挽救关节。

目前常用的复位方法:Stimson法、allis法,以及根据两种方法的改良方法。据报道闭合复位的成功率84.3%,报道的最新的allis的改良复位方法,复位率由69.4%提高到97.2%。复位后通过x线、Ct证实复位满意,且满足保守治疗标准:(1)髋关节解剖或近乎解剖复位(关节面台阶

2手术治疗

随着对其损伤机制、手术入路认识不断深入,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难复位的,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现在多强调早期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固定骨折块,恢复关节的稳定性,或者关节置换,以早期下地活动。

2.1手术入路的选择的进展

Giannoudis等对14篇文献报道177例患者的常用手术入路统计分析发现:前入路24.86%、后入路40.68%、大转子截骨入路20.34%。目前对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早期学者多选择前入路,根据受伤机制骨折脱位已经破坏了股骨头后方的血液供应,前入路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其前方的血供,而后人路可以同时处理合并的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后壁骨折、后方的软组织损伤等。随后的股骨颈周围血管的解剖研究表明股骨头的主要血管是旋股内外侧动脉,股骨头的骨折断段常位于前内方,前入路可以很好的暴露、固定前方的骨折块,后方人路不论是在暴露、复位、固定骨折块存在一定困难,临床报道也证实了前侧入路不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几率,因此推荐前入路。Swiontkowski等报道前侧入路无论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显露范围均优于后侧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术后患者功能优良率一致,都未发生股骨头坏死,所以推荐前路手术,但前入路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因此术中应注意减少肌肉剥离,预防异位骨化发生。Ganz等报道了经大转子截骨技术可以避免破坏股骨头血运,同时充分显露股骨头、髋臼,显著降低外科脱位髋关节的股骨头坏死率。Lazaro等对尸体解剖对比截骨入路、后入路、改良后入路等对股骨颈血供影响,研究表明截骨入路术中可以很好的保护旋股内侧动脉深支,优于后入路、改良后入路。陈志伟等对15例经截骨入路治疗的pipknⅣ型患者回顾性分析,优良率达80%,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保护股骨头残存血运,其中长期的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7.3%,也令人满意。

2.2内固定物的治疗

早期的股骨头骨折块解剖复位后,多选择克氏针固定,容易发生退针、针道感染等并发症,随后开始出现金属螺钉,螺钉属于绝对稳定固定技术,可以为骨折块提供绝对的稳定,ao推荐应用3.5mm或2.7mm小的骨片钉或带垫圈的3.0mm的空心钉固定。螺钉的头部需埋在软骨下。Stannard等报道使用3.0mmm带垫圈空心钉,术后螺钉、垫圈分离,发生退行性变,疗效差。而且金属螺钉固定存在应力遮挡、延迟愈合、金属过敏,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需二次手术取出。随着生物材料的兴起,70年代高分子可吸收螺钉逐渐应用于骨科领域,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随时间推移,固定物被吸收与骨组织填充同时进行,将应力传递给骨,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和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不影响术后影像学复查,便于了解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等优点,逐渐应用于股骨头骨折治疗。但仍存在术后伤口迟发无菌性炎症反应,伤口肿胀等并发症。

2.3骨折切除或者固定

对于pipkini、Ⅱ型非负重区粉碎性骨折块可切除,切除范围可达股骨头非负重区1/3,生物力学实验证实不会影响关节负荷。根据受伤机制Ⅱ型骨折块多较大,且波及负重区多需解剖复位、固定。对于股骨头塌陷范围>2cm者,将影响关节应力分布,应植骨固定。对于Ⅲ型骨折,急诊切开复位,同时固定股骨颈、股骨头骨折块。pipkinⅣ型复位不良的患者,仍需切开复位,若髋臼后壁关节面缺损达30%的影响关节面负荷改变,需行髋臼的固定。有报道关节镜处理切除i型骨折碎片,对骨折块内固定,且功能恢复良好。park报道用关节镜探查关节,修复髋臼唇,清除关节残留碎片。

2.4关节置换

对于Ⅲ型骨折年轻患者治疗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Ⅲ型内固定治疗疗效差,术后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均较高。患者功能优良率仅为50%。对于年龄大者关节置换的指征应根据患者生理年龄而不是实际年龄,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青壮年患者生存期较长,早期关节置换,面临假体松动、多次翻修。因此仍以切开复位固定股骨头、股骨颈,积极保髋。

2.5康复治疗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康复训练

肩胛骨骨折相对少见,发生率占肩胛带骨折的3%~5%[1,2],在全身骨折中不足1%。发生率低与肩胛骨被肌肉包裹受胸廓保护、与胸廓之间浮动性可缓冲损伤力量有关。肩胛骨的损伤常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同侧肺、胸廓、胸壁血管及臂丛神经损伤。大部分肩胛骨骨折经保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关节内骨折和有严重移位或累及关节盂的骨折需手术治疗[35]。文章通过对1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合并损伤主要包括肋骨骨折7例,血气胸2例,颅脑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

1.2骨折类型

15例肩胛骨骨折通过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根据Hardegger骨折分型标准[1],本组肩胛骨体部骨折8处(53%),肩胛颈骨折6处(40%),关节盂骨折3处(20%),肩峰、肩胛岗喙突骨折共4处(26%)

1.3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伤后1~2周内完成手术。手术入路:①后侧入路(Judet)14例:用于处理肩胛骨、体部、颈、盂窝及盂后缘骨折。患者侧俯卧位,切口起于肩峰内侧沿肩胛岗至肩胛骨内缘转向肩胛下角,直视下切断并向外侧翻转三角肌后部纤维瓣到肩胛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在此界面操作可以充分显露肩胛颈及盂后下缘。术中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血管及三边孔、四边孔内容物。体部骨折可沿肩胛骨内、外缘钝性分离,显露骨折缘;②前方入路用于处理前缘骨折;③前后联合入路用于处理浮肩损伤的复杂骨折。固定方法:一般选用重建钢板固定在肩胛骨的颈部、肩胛岗和体部边缘,这些部位骨质相对坚厚,可很好用于固定钢板。一般肩胛骨体部边缘被固定后,体部形态大都自行恢复。

2结果

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后X线和临床检查,确定均获得骨性愈合。按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3例,差2例。

表1

15例患者的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例数

关节活动范围

正常10例

轻度受限(外展障碍

中度受限(外展障碍30°~40°)1例

严重受限(外展障碍>40°)2例

疼痛程度

无痛10例

轻度(持续活动偶有疼)3例

中度(常规活动偶有疼)2例

严重(持续疼)0例

肌力

5级12例

4级2例

3级0例

2级0例

1级0例

0级1例

3讨论

3.1诊断肩胛骨骨折的临床主要特征包括局部肿胀、疼痛、肩部活动受限,有移位明显的骨折会有畸形。更明确的诊断有赖于正确标准的投照位置和高质量的X光照片。体会肩胛骨真正的正位片(即30°前斜位)和真正的腋位片(即肩外展前后位),分别可以显示肩胛颈、外缘和关节盂、肩峰、喙突部位骨折及盂肱关节的稳定情况,三维重建Ct可以充分显示损伤细节并立体展示骨折形态,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指导术中复位,合理选择固定部位提供依据。肩胛骨骨折常伴有合并伤,据报导高达80%[6,7]。在诊断时首先要确定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其次检查有无神经损伤,特别是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这两根神经损伤时有时确定较难,因为骨折移位,神经支配肌肉受损,增加了诊断难度。

3.2骨折分型有数种肩胛骨骨折的分型方法,各有优缺点,基本上均以影像学和解剖学基础进行分类:ada和miller的肩胛骨骨折解剖分类应用简单,实用性好,具体方法:

Ⅰ肩峰、肩胛岗、喙突骨折;Ⅱ肩胛颈骨折;Ⅲ关节盂骨折;Ⅳ肩胛体骨折。

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即肩胛骨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式肩锁关节脱位。[8]

3.3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3.3.1手术治疗目的是①减轻局部疼痛症状;②可早期行肩关节有效的无痛活动,防止关节僵硬;③尽早恢复肩袖功能;④尽早恢复肩胛骨周围肌肉强度。关于手术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体会伤后两周内应力争完成手术,这有助于术中复位、提高远期疗效。根据多数学者主张和笔者自身体会millerⅠ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只要存在移位就应开放复位手术治疗。Ⅱ型骨折成角>40°,移位>1cm,Ⅲ型骨折关节面移位>3~5mm,或合并肱骨头脱位及复位后疑有肩关节失稳。Ⅳ有肩胛骨体部外缘刺入盂肱关节;有明显移位,肩关节被动外展时疼痛持续存在。X线或Ct检查:见骨折有重叠、分离移位者均应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的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应手术治疗。

3.3.2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复杂性骨折,估计复位困难,术者技术掌握尚不完善。粉碎性关节盂骨折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手术反而会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与稳定性

3.3.4术后康复训练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要考虑所采用的手术入路、合并伤及内固定方式与牢固性。现代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与牢固强度。要足以达到能耐受关节生理性活动。由于肩胛骨骨折局部制动或疼痛因素有发生肩关节僵硬的倾向,因而,肩关节的早期活动与训练显得特别重要。本组有1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因不能配合训练和进行主动训练,发生肩关节僵硬。术后患者最初先行肩部摆动训练,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充分利用健肢,家属协助进行被动活动,因肩胛骨血运丰富,骨折愈合快,被动活动在术后1周开始,主动活动在术后4周开始。抗阻力训练应在术后8周开始,3个月开始肩部负重训练[9]。

综上所述,肩胛骨骨折的明确诊断是建立在病史、查体和恰当的X线检查基础上,三维Ct可以更加明确诊断、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肩胛骨骨折多继发于高能直接暴力,常伴有合并伤。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对于移位严重的体部骨折、肩胛岗骨折、肩峰及喙突骨折、有移位的肩胛颈骨折、盂缘骨折致盂肱关节失稳的及浮肩损伤均需手术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HardeggerFH.SimpsonLa.weberBG.theoperativetreatmentofscapularfractures.JBoneJointSurg(Br),1984,66:725731.

[2]nordqvista,peterssonC.Fractureofthebody,neck,orspineofthescapula:alongtermfollowupstudy.Clinorthop,1992,(283):139144.

[3]edwardsSG.whittleap.woodGw2nd.nonoperativetreatmentofipsilateralfracturesofthescapulaandclavicle.JBoneJointSurg(am),2000.82(6):774780.

[4]mcKoyBe,BensenCV,HartsockLa.Fracturesabouttheshoulder:conservativemanagement.orthopClinnortham,2000,31:205216.

[5]Vannoorta,VanKampena.Fracturesofthescapula8Urgicalneck:outcomeafterconservativetreatmentin13cases.archorthoptraumaSurg,2005,125:696700.

[6]BrownCV,VelmahosG,wangD,etal.associationofscapularfracturesandbluntthoracicaorticinjury:factorfictionamSurg.2005,71:5457.

[7]weeningB,waltonC,Colepa,etal.Lowermortalityinpatientswithscapularfractures.Jtrauma,2005,59:14771481.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85-02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中,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不同的手术方式也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同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对交锁髓内钉和港版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旨在为股骨干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68里股骨干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里,实验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6±15.2)岁,男性19例,女性1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5±15.24)岁,男性18例,女性1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7例,闭合性骨折患者2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在急诊下进行手术治疗,闭合性骨折的患者骨折部位无水肿者在进行术前检查无异常后可进行手术,有水肿者则要待水肿完全消除后再行手术治疗?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仰卧位,切开患处,切口要能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使导针从骨折的近端沿着骨髓

腔直到股骨大粗隆,将导针自梨庄窝骨皮质穿出,而后进行骨折复位,复位良好后选择型号合适的髓内钉进行固定?使用瞄准器在近远两端各拧两颗锁钉固定,要确保所有锁钉均在锁孔内?粉碎性骨折,在髓内钉锁住后,使骨折碎块复位并固定?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采用抗生素?抗凝治疗?

1.3效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患肢康复效果,并调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评价指标

显著:患者治疗后半年患肢功能活动良好,无明显受限能够正常进行生活,可以进行负重活动?尚可:患者治疗后患肢功能活动一般,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无效:患肢治疗后运动明显受限?有效率=显著率+尚可率?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技术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的19例,康复效果尚可的11例,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的10例,康复效果尚可的12例,总有效率为64.7%,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有1例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患者有2例患肢短缩?2例切口感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不仅会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髓内钉和钢板都是常见的内固定治疗方式,钢板内固定具有视野开阔?解剖复位良好等优点,但其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创伤较大?软组织剥离过度等缺点,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而髓内钉则不同,髓内钉是一种中心固定方式,非常符合股骨髓腔的解剖特点,且其能够有效的纠正骨折短缩?错位情况,力学稳定性非常强,大大提升了患者术后预后效果,避免了应用钢板内固定出现的应力遮挡而导致内固定失败情况的发生[3]?

与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交锁髓内钉在临床中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而上述两点则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组织副损伤[4]?且交锁髓内钉在治疗中无需外固定进行辅助,患者术后能够尽早进行功能活动,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康复练习的效果,帮助患者患肢恢复功能活动?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为64.7%,实验组患者有1例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患者有2例患肢短缩?2例切口感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总的来说,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利,李国胜,张义峰.侧卧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04:338-340.

[2]沈友任,林卓锋,曾健聪,杨云海.交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4,07:104-105.

[3]孙建强.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