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十篇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十篇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38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1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

1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笔者查阅资料,选取某院收治的35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4.5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2.2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除进行常规护理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因脑梗塞疾病的特殊性,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瞳孔及瘫痪程度,以便及时了解生命中枢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判断病情轻重及进展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征,鉴于脑梗塞疾病的特殊性,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理;

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关键头本组35例脑梗塞患者经过治疗.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大都留下偏瘫、失语,记忆力障碍、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等后遗症,使患者心理也发生相应变化,本组35例患者中除1例较乐观外,其余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包袱而对康复和生活失去信心。这样的心理障碍情况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锻炼的实施。因此我们在护理上首先作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特点及配合治疗与积极配合锻炼的重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一点在整个恢复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②口腔、肺、肢体与皮肤护理。急性脑梗死偏瘫或全瘫患者,感觉减退,行动受障碍,因此对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时密切观察皮肤受压及血运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动作要轻柔,并经常更换,避免皮肤擦伤,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浴,保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清洁,避免发生褥疮等皮肤感染。在进食时针对3例病情较重的患者给予鼻饲进食;其余32例患者在进食、进水时均缓慢,以防止呛咳,呕吐时迅速清除呕吐物,本组35例患者均在进食后给予口腔清洁,以防止残余食物引起呛咳造成肺部感染等。

③早期必要的功能锻炼护理。功能锻炼是脑梗塞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患者发病24小时内就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初期小范围的帮助患者活动肩、臀部等,本组35例患者均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必要的功能训练计划,对5例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从一个个单字、单词练起;脑梗塞患者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在护理中经常陪患者聊天,帮助患者回忆过去等都能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在活动能力上,早期即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基础锻炼;训练方法是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因小关节易发生强直,因此,肢体的小关节如肘、指、躁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要求患者按规定多做运动。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开始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加大难度,以保证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针灸、按摩等辅助手段,以利舒通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利于康复。

④饮食及排便的护理。脑梗塞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运动量少,导致患者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如果出现便秘,患者排便过于用力则可能会引起血压增高,还会引发脑出血,心脏功能差的患者还可能引起急性心力衰蝎等。因此对脑梗塞患者的排便护理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干预,多吃清淡易消化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多饮水,多做腹部按摩,以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及时服用通便灵或使用开塞露等药物帮助排便。叮嘱患者不可硬性排便。

2结果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35例脑梗塞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褥疮、口腔溃疡、心理障碍等问题,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4.29%。

3讨论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发病率约占全脑卒中的60%一80%。该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其中脑梗死所致的偏瘫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致使患者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在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对患者的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作者通过对8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一2013年3月作者所在医院中西医结合病房共收治在门诊Ct确诊为脑梗死偏瘫患者83例,其中男患者57例,女患者26例,年龄51岁一78岁。

2具体实施方法

2.1心理护理:患脑梗死致患者偏瘫后,使其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以致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由于肢体活动障碍,加之患者对该疾病缺乏认识,所以情绪不稳,在感情上难以承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这时就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多沟通,找到其情绪波动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进行fl,理疏导,给予讲解与其疾病相关的知识,通过言语的沟通,肢体语言的帮助,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慰鼓励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偏瘫的护理:脑梗死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压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做好局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勤换衣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

2.3功能锻炼与功能: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加之长期卧床,最终将导致肌肉萎缩。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早的为其做好肢体功能的锻炼。早期帮助病人活动瘫痪肢体、促进康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变换,如翻身,偏瘫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床上运动训练,以被动运动或按摩为主,通过讲解、示范等方法。方法为: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锻炼,做好患肢的伸曲、抬高、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翻。每天至少1~2次,时间为每20―30min1次,也可视患者病情适当增减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即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病人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软枕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o.,以防止足下垂,可让病人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软枕,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2.4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这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防止常见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虾皮等,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及r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进食时应摇起床头45.角,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可采取健侧卧位,防止食物误人气管导致危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不少于30min,对吞咽反射功能迟钝的患者,可适当延长进食时间,利于患者吞咽。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对于意识障碍需行鼻饲饮食的患者,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温度,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长期鼻饲者应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洁。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可选用瘦肉、鱼类,禁用动物脂肪。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另外,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易造成排便困难或便秘,故应进高纤维素饮食,如芹菜、油菜等,这样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保持大便通畅。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3

【关健词】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4―01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导致脑软化,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的一组临床病症,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根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为459/10万,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梗死急性期病死率约为5%-15%,有昏迷、脑水肿、出血性梗死、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者预后差,且存活者中约2/3可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因此,加强脑梗死病人的急性期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对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对156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病房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脑梗死病人183例,其中Ct确诊新发脑梗死病人156例;年龄48-86岁,男性93例,女性63例,平均住院天数15天。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病人突然致病,身体偏瘫、麻木、行动障碍或伴失语,失去工作和生活处理能力,易产生自卑、消极悲观心理,甚至性情暴躁、乱发脾气,可导致血压升高、病情加重,护士要细心观察,主动体贴关心病人,发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耐心开导,一方面协助家属做好生活护理,保持肢体舒适和功能位置,另一方面主动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

2.2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虾皮和适量的瘦肉、鱼类,禁用蛋黄、动物内脏以及动物脂肪。适当增加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应取坐位进食,给予糊状流食,少量缓慢进食,每次进食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能坐起的病人应取健侧卧位,以免食物呛入气管。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病人可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注意鼻饲的量、注食速度、温度等,并加强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2.3功能锻炼

2.3.1康复锻炼是从疾病的初始开始,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长期卧床偏瘫病人有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变形的危险,护士通过讲解和示范,使病人了解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发病24小时后如生命体平稳即可开始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协助病人做好患肢的伸缩、抬高、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3次,根据病情适当增减活动时间和次数,即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肌肉废用性萎缩变形,还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3.2失语病人应根据失语类型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对运动性失语病人,通过发音训练、阅读训练和书写训练等帮助病人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听觉训练、实物刺激、记忆训练等提高病人的语言理解能力。

2.4用药护理

2.4.1应用溶栓、抗凝药物时严格注意药物剂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及黑便情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按压针眼时间要达到20分钟以上,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出血情况。

2.4.2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注意有无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控制滴注速度,缓慢滴入,20-30滴/分,以免引起心衰或血压升高。

2.4.3静滴扩血管药物时,速度宜慢,30滴/分左右,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时,速度宜快,一般250毫升液体30分钟内输完,以保证脱水效果,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梗死范围大或发病急骤时可产生脑水肿,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应严密观察,尽早防治,如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2.6预防并发症发生

2.6.1预防肺部感染

2.6.1.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调节适宜的温湿度,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禁止呼吸道感染者进入病室。

2.6.1.2进食或鼻饲前协助病人取半卧位,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再恢复,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多,以300毫升左右为宜,鼻饲者不超过200毫升,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病人呕吐。

2.6.1.3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棉球擦拭,保持口腔粘膜清洁、湿润,发现口腔溃疡或感染,选择适宜的抑菌液,如口臭用1%-3%过氧化氢溶液,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2.6.1.4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意识障碍或长期卧位者,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痰液,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根据医嘱用消炎化痰药物静滴或雾化吸入。

2.6.2预防压疮:高龄,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粪便尿液刺激及营养不良等均是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病情稳定病人每1-2小时翻身1次,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0,以免增大骶尾部剪切力。病情不稳定病人则应用气垫床的充放气功能交替更换并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或移动病人时忌拖拉拽扯,应平行抬起患者,没轴线翻身,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力对皮肤的损害。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及污染被服,并用温水和柔软的毛巾清洁擦拭皮肤,涂润肤膏于皮肤上以保持皮肤的柔软和弹性,增加营养摄入,保证全身营养支持,亦有利于压疮的预防。

2.6.3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病人定时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避免膝下垫枕及过度屈髋,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对病情稳定者应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密切观察病人双下肢有无水肿、疼痛及温度、颜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通过对急性期病人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我院156例脑梗死病人不论是身体上的康复,还是心理精神的康复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其中82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是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癫痫发作,死亡2例,72例病人完全康复,无后遗症。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4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回归社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我院内科2007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住院出院在家接受家庭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64-78岁,平均67岁,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史48例、糖尿病史24例、冠心病史18例,均为首次发病,临床表现为意识清醒,但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及语言功能障碍,其中于发病第1天入院40例、1周内入院80例。以上90例住院治疗后愿意接受家庭护理指导,并能长期坚持的患者。

2家庭护理指导方法

2.1心理指导患者因脑梗死后在感情上难以承受,常产生抑郁、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1]。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喜、暴怒、忧虑等精神刺激[2]。

2.2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脑梗死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家庭护理中,应注意①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室温以18-20℃为宜,温度以60%为宜,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②防褥疮穿着的衣服应柔软,冷暖适中,勤更换、勤清洗,避免褥疮的产生。③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坠件发生,特别是运动障碍的患者,应加防护栏和其他安全措施,肢体偏瘫或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与热的物品接触,避免意外烫伤,防止意外情况发生。④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满足病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2.3饮食护理①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以支持机体的消耗和康复的需要,对于呕吐反射和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鼓励其经口进食,则应实施鼻饲。鼻饲食物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每次鼻饲量为200-350ml,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患者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②要保证进食环境安静、轻松,不要催促患者。喂食时患者应取半坐位或坐位,进食后维持30min才可躺下,食物以糊状或固体为佳,液体(流质、饮料等)应以茶匙喂食,应避免引发咳嗽而使患者无法控制。

2.4运动护理指导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增加脂肪酸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瘀滞,而且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尤为重要。可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死后遗症和复发的积极措施。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身体情况自行选择适当、适量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2.5肢体的康复护理①患者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以便为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②要保持患者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屈,肩关节稍外展;下肢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足底可放一硬枕。③为患者进行按摩,顺序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日2次,每次20min。④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等。⑤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如在床上练习肢体的抬举和屈伸、练习缓慢抬头运动;在坐椅上练习扶椅站立、坐下、站立;协助患者双下肢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并转换重心锻炼;5-6周后进行步行训练,并注意步行的姿势、步幅、频率、伸髋曲膝、重心转移等过程及步态。

2.6语言的训练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地教他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3结果

所有患者(除4例复发后因其他疾病在第3与第4年分别死亡外),在5年中,基本坚持了以上护理指导。5年内90例脑梗死患者复发7例(11.29%)。言语障碍好转45例(50%)其言语障碍基本恢复10例(11.1%)。肢体肌力恢复65例(72%),其中肢体肌力完全康复18例(20%)。

4体会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能有效消除其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并能增强患者和家属主动训练的信心,从而使康复训练得以持之以恒的进行。特别对老年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指导和护理,能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训练的知识和技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5

   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一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共收治在门诊Ct确诊为脑梗死偏瘫患者83例,其中男患者57例,女患者26例,年龄51岁一78岁。

   2具体实施方法2.1心理护理:患脑梗死致患者偏瘫后,使其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以致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由于肢体活动障碍,加之患者对该疾病缺乏认识,所以情绪不稳,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这时就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多沟通,找到其情绪波动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进行fl,理疏导,给予讲解与其疾病相关的知识,通过言语的沟通,肢体语言的帮助,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慰鼓励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偏瘫的护理:脑梗死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压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做好局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勤换衣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

   2.3功能锻炼与功能体位: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加之长期卧床,最终将导致肌肉萎缩。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早的为其做好肢体功能的锻炼。早期帮助病人活动瘫痪肢体、促进康复。发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体位变换,如翻身,偏瘫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床上运动训练,以被动运动或按摩为主,通过讲解、示范等方法。方法为: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锻炼,做好患肢的伸曲、抬高、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翻。每天至少1~2次,时间为每20—30min1次,也可视患者病情适当增减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即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病人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体位,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软枕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o.,以防止足下垂,可让病人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体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软枕,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2.4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这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防止常见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虾皮等,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及r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进食时应摇起床头45.角,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可采取健侧卧位,防止食物误人气管导致危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不少于30min,对吞咽反射功能迟钝的患者,可适当延长进食时间,利于患者吞咽。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对于意识障碍需行鼻饲饮食的患者,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温度,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长期鼻饲者应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洁。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可选用瘦肉、鱼类,禁用动物脂肪。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另外,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易造成排便困难或便秘,故应进高纤维素饮食,如芹菜、油菜等,这样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保持大便通畅。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6

方法: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护理组患者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间相比,护理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期临床护理

Clinicalcare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

DuanJie

abstract:objective:ofthe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clinicalnursingeffect.

methods:Hospital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in106cases,dividedintonursinggroupandcontrolgroupwith53casesineachgroup.twogroupsofpatientsweregivenneurologyroutinedrugtherapy,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nursingcareinDepartmentofneurology,groupsofpatientsasearlyaspossiblegivenrehabilitationnursingtraining,includingpsychologicalnursing,medicine,nursing,complicationnursingandfunctionalexerciseoflimbslanguageandthehospitaldischargeguide.

Result: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recompared,neurologicaldeficits,motorfunctionanddailylifequalitythanbeforetreatmentimproved.Butintwogroupsofpatients,nursinggrouptherapeuticeffectwa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

Conclusion: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care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canobviouslyimprovethelimbsandlanguagefunctionrecovery,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acutephaseClinical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31-02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胁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笔者对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3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4±12.6岁。将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伴发疾病、病情程度及既往史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经过脑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塞;②患者为首次发病;③起病急骤,24h内入院。并排除处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既往有急性脑梗塞病史的患者;②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其中偏瘫患者61例,偏瘫合并有失语患者30例,意识障碍患者15例。

1.3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用药过程中由家属帮助患者自行训练;护理组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尽早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治疗。康复护理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等。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7

通讯作者:姚仙桃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分别行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综合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提倡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护理干预;预期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35

脑血栓也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脑血栓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1]。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但致残率相对较高。早期的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10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3~78岁,平均6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压、抗凝、溶栓和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2]。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3护理干预

1.3.1心理康复。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消除其孤独感、焦虑及自卑。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从精神、生活上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消除患者的自卑和孤独[4]。

1.3.2的摆放。应频繁更换患者的,左右侧卧和平卧相结合,以避免一侧长期受压形成褥疮。

1.3.3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让患者练习基本的张口、伸缩舌等,以锻炼患者的面部及口腔的肌肉,其次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可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如“啊”、“啦”、“咦”等,进而进行简单的交流,再进行较长复杂的问答,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坚持不懈。

1.3.4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进食,小口慢食,可为患者准备稠糊状流质食物,以减少呛咳的发生,避免呛咳引起的肺部感染。

1.3.5康复锻炼与肌力恢复。早期康复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残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每个患者症状的轻重,采取相应的锻炼方式,早期可协助患者练习坐起、抬头、抬臂等简单动作,条件允许可协助患者扶物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康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1.3.6针刺疗法。针刺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对于针灸治疗脑卒中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取得较满意的成效。针刺能加速自由基清除,并修复脑细胞功能,明显缩小脑梗死的面积,改善肌电信号,降低运动功能障碍。

1.4疗效判断标准评分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将患者划分为基本治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四个等级。采用Baa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Baahel指数标准: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分以下为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用简易Fegl-mevyer积分评定其运动功能情况各1次。Fegl-mevyer积分:Ⅰ级为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帮助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4,5],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高凤荣,赵彤.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9):55-56.

[2]张苟芳,郑彩娥,余丽珍.脑卒中患者aDL评定及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132-1133.

[3]王万利.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4-15.

[4]吴风银,李利平.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55.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8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36-0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致使其神经功能缺损区支配运动障碍,且急性脑梗死具备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显著特点。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约有70%~80%会出现如偏瘫、失语以及情感障碍等不同程度的脑部功能障碍。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相关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现对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58.32±2.26)岁,平均发病时间(30.15±3.25)h,其中左侧瘫痪35例,右侧瘫痪25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59.67±3.68)岁,平均发病时间(32.24±3.89)h,其中左侧瘫痪34例,右侧瘫痪26例。

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首次发病时间在48h之内,均经Ct与mRi确诊。且所有患者意识清楚。分组经患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护理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针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措施

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如同偏瘫、失语以及情感障碍等脑部功能障碍,因此会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医护人员可依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如可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诊,按照医嘱服药,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绝望情绪应表示理解并给予真诚的安慰,表现出自己的关心,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并对其家属进行嘱咐,对患者进行支持与关心,给予其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树起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1.2.2康复运动方面的护理措施首先应及早实施肢体功能的锻炼,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平衡功能的锻炼:可重复训练翻身,坐立及站立等平衡功能。吞咽功能的训练:如实施鼓腮及用嘴巴吹气等,还有实施前后、上下、左右伸舌动作等。每天可进行3~5次,每次可持续10~20min左右。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最开始可由人扶持患者着站立,慢慢可以让患者本人扶着床档或助行器独立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感,随序渐进的实现患者自己独立行走。

1.2.3病房环境的维护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患者,并保持病房整洁干净,保证湿度与温度适宜、空气干净清新,使病房气氛温馨,使得患者感到亲切,内心放松。

1.2.4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所了解,可以进一步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对患者讲解相关康复锻炼措施,使得患者明白康复锻炼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康复锻炼要遵从: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促使患者患者提高参与康复治疗的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SF-36一共包括8个角度,具体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职能,共36个条目。各个角度总分均为10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职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是指由于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出现硬化与血栓的形成致使官腔狭窄闭塞,继而引发脑部血供突然中断,从而导致脑组织的坏死。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如同偏瘫、失语以及情感障碍等脑部功能障碍,因此会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绝望情绪应表示理解并给予真诚的安慰,表现出自己的关心,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并对其家属进行嘱咐,对患者进行支持与关心,给予其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树起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与信心。从而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9

关键词:早期情志护理;老年脑梗死;负性情绪;依从性

脑梗死主要包括脑栓塞、脑血栓、腔隙性梗死等病变,主要由脑供血障碍、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在我国老龄化现象加重的形势下老年脑梗死病死率逐年上升,加上它具有无明显征兆、发病急骤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威胁患者性命。此外,老年脑梗死不仅会引发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而且会让患者产生抑郁、惶恐、紧张等负性情绪,可能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因此除了尽早治疗外,还要加强情志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积极性。本研究对我院老年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情志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65.8±3.5)岁;病程在1~20年,平均病程(5.8±4.6)年。100例患者中高中及以上35例,初中38例,小学及以下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基本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情志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老年患者由于对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不是很熟悉,易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性格、文化水平、病情等实行分层教育,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病原因、日常预防方法、治疗措施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积极参与治疗。同时认真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让患者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面对自身病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2心理指导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所思所想,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多陪伴患者,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同时通过听音乐、讲笑话、小聚会等形式让老年患者参与,不仅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饮食、用药指导饮食不合理、不按时用药等会诱发脑梗死疾病,因此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和用药指导。其中,对于饮食来说,指导患者多食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盐等食物,多吃时令蔬菜水果等。同时适当饮水。对于用药来说,先要告诉患者用药的重要性、禁忌、不良反应等,同时争取患者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按时按量服药是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必要手段,提高患者依从性。

1.2.4行为干预针对有烟酒史的患者,要告知其饮酒、吸烟是诱发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因素,让其充分认识到烟酒的危害,从而戒烟戒酒。同时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病情及承受能力适当运动,且改正暴饮暴食等恶习。

1.2.5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恢复率及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先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等,然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具体来说,指导患者选取健侧卧位,且翻身1次/2h,避免出现压疮、痉挛症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适当运动:①上肢运动。主要方式有握拳、上臂抬升、捡豆子等。②下肢运动。先慢慢屈伸膝关节,然后逐步过渡到坐、站、走。③气功调神。主要姿势有站式、坐式等,先是自然呼吸,然后是腐蚀呼吸,练习20min/d左右。

1.3疗效判定标准利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所有患者抑郁、焦虑等进行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越严重。同时对患者饮食、生活方式、功能锻炼、服药等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护理水平、服务态度、饮食指导等)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情况比较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焦虑情况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结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头昏、恶心呕吐等,常发病于老年人,以50~60岁人群为主[3]。脑梗死发病比较突然,且危险,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不明,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害怕等不良情绪,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扰乱脏腑气机等,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我院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情志护理干预。由于不良生活习性(暴饮暴食、过多饮酒吸烟等)、心理负担、健康意识不强等都可能诱发脑梗死疾病[4],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健康教育、心理指导、饮食及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进行情志护理干预。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龙芙蓉,王芳,包尚懿,等.情志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焦虑和睡眠障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2,(06):120.

[2]石国凤,杨硕,吴雁,等.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02):148.

[3]邓建中,齐进兴,赵彦玲,等.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2):26-27.

[4]黄芳.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01):28.

脑腔梗的康复锻炼方法篇10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abstractCerebralinfarctionbycerebrovasculardiseases,Dysphagiaisacommoncomplication。Dysphagiacanbecausedbyinadequateintakeofnutrients,readilyaspirationpneumonia,suffocation,andevenlife-threatening,atthesametimeeasytodespaircausedbymentalpatients,withtheresultthatthesurvivalofpatientswithself-confidenceintheimpactofthediseasethroughoutthetreatmentprocess.inthispaper,inrecentyearsrelatedtocerebralinfarctioninpatientswithdysphagiaofearlyrehabilitationcare,early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ofthesignificanceoffunctionaldysphagiaevaluationcriteria,thetimingofrehabilitation,psychologicalcareandrehabilitationofswallowingfunctiontobesummeduptrainingmethods。

Keywordserebralinfarction;dysphagia;rehabilitation;care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病,约占75%[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其急性期发生率为51%[2]。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3]。因此,对患者早期实施康复介入,改善其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现将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早期康复的意义

脑梗塞急性期随着坏死组织出血吸收、脑循环代谢改善和脑水肿减轻,脑可塑性方面恢复逐渐占优势,脑功能恢复可由功能重组获得,也可由次要通路开放获得[4]。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的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5]。对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开展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经过积极康复治疗,85%以上的患者其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6]。

2吞咽障碍功能评价标准

目前较多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7],其方法是把吞咽障碍的症状与康复治疗措施结合起来,这使得评价方法更趋向简单,对动态观察吞咽功能恢复的指导价值大。7级(为正常):摄食吞咽没有困难;6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口腔残留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摄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没有误咽,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症;4级(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调整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防止误咽;3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这种情况尽管间接训练,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训练需要专门设施进行;1级(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不宜行直接训练。

3康复训练的时机

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脑梗塞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既进行的康复[8]。也有患者认为,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9]。马自萍[10]报道,经过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并采用才藤氏分级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判定,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总有效率88%,明显地减少了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了患者吞咽能力和生活能力。

4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受多方面的影响,除药物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外,心理状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脑梗塞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焦虑、自卑为多[11]。根据国内外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患者因担忧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而23~75%有抑郁情绪,抑郁会加重诱发躯体疾病,消弱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延长病程[12]。抑郁状态使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严重影响睡眠,不利于患者功能训练和康复,卒中后抑郁状态中枢神经系统与额叶皮质和基底节区病变有关,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释放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受抑制,主动干预抑郁状态,有利于解除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3]。因此护士要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面引导患者,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环境以启发乐观期待,淡化抑郁,消除焦虑、恐惧心理[14]。使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早日回归社会。

5康复训练方法

5.1基础训练(摄食前训练)[10、15、16、17]

对摄食、吞咽有关的各个部位肌群进行功能训练,可明显增强机体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次,每次20分钟。训练时先清洁口腔,再用蜂蜜按摩口腔黏膜及舌。

5.1.1口腔操

尽量张口,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逐渐加快速度。唇运动: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台。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训练者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各方面牵拉的被动运动,舌在口内将两侧面颊顶起,也可在面颊稍加阻力。

5.1.2发音运动

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

5.1.3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

使用棉棒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和咽后壁,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因为前口腔咽部存在着机械和温度感受体,具有促进吞咽的作用。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5.1.4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做开闭颌关节5~10次,然后做空咀嚼和吞咽,休息2分钟后在进行吹气动作训练,每一次训练都要指导患者保持唇的位置几秒钟,反复做10次。加强鼓腮、磕牙训练对加强吞咽肌群的力量,对预防误吸有积极作用。

5.1.5咳嗽训练

让患者深吸一口气,治疗师一手按压患者“天突”穴,一手按压腹部,让患者快速用力咳嗽。误咽时用力按压“天突”穴,患者腹压增加后迅速放开,能有效帮助患者咳出误咽物。

5.2摄食训练[15~20]

患者经过进行摄食前训练后,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

5.2.1进食环境

进食环境应安静,患者要放松,鼻式呼吸,进食时患者精力要集中,以免分散精力引起误吸。必要时备好吸引器、氧气等急救器材。

5.2.2

视病情而定。能坐起者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颈轻度向前屈曲位,这种可以达到最大的气道保护。不能坐起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抬高床头30~40°,保持30分钟,防止食物返流。能坐起者,取坐直或稍向健侧倾斜,把颈部向患侧旋转,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并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止误咽。

5.2.3食具选择

宜用薄而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

5.2.4入口量及速度

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先以3~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勺大小为宜,约20~30ml。进食速度不易过快,进食时间持续30分钟为宜。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一则增加其成就感,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二则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

5.2.5食物的形态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是先易后难,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湿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易松散、不易变形、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6小结

脑梗塞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是综合性的。舌肌及吞咽肌群运动能力的训练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吞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21]。由于语言与吞咽的解剖神经肌肉系统是相关的[22],因此任何能改善说话能力的活动均有助于患者进食模式的改变,同样正确的进食运动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还包括肌力训练、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等整体康复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熙德.神经病学.脑梗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114.

[2]杨亚娟、张群.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5~16.

[3]贾海燕、肖爱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2~151.

[4]陈颖.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56.

[5]梅雪艳.脑卒中早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8):111.

[6]段容.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时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535.哈尔滨医药2007年第27卷第6期.57.

[7]高怀民.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现代康复,2001,5(10):78.

[8]马志平.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4):61.

[9]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5~6.

[10]马自萍、杨丽娜、白向东等.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48~49.

[11]周玉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31

[12]牟利风、徐涛.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a):14.

[13]梅志忠、徐亚林、胡良建.卒中后抑郁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2,19(9):377~378.

[14]宋宇、徐菲、扬威等.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下):9~10.

[15]胡学军、比娜、潘淑敏.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功能训练与摄食行为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41.

[16]倪淑云、于淑玲、张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B):15.

[17]周惠娥、张盘德.吞咽训练对真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0).

[18]张臻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1(19):869-871.

[19]杨锦媚、潘惠珍、李桂平等.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4~465.

[20]王丽芬、王桂荣、焦林英等.3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