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采购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47

绿色采购管理篇1

我国建筑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太快,相关的建筑管理标准还未明确完善的建立,以至于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还较为传统,无法满足当今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存在着相当多的缺点。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上的问题较为突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

2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绿色材料采购中,主要存在六个问题:第一,概念误区。在采购的过程中只认准“绿色”概念,或认为“绿色”就一定是高科技的、高价格的,对于不同的绿色材料的质量标准不清晰,易造成买错或买贵的情况。第二,信赖产品检测报告。目前市场上许多所谓“绿色材料”的检测报告并不可靠。往往在采购过程中认为有检测报告标识,或是有“合格”标识的材料就是可购买的。第三,商家错误指引。很多材料供应商会用“绿色”为噱头,吸引采购者购买,但实际上那些所谓的“绿色”材料,并不全都是真正的绿色材料。第四,采购计划不明确。在面对功能各异,品种繁多的绿色材料的采购方面,施工企业往往都是有需要才购买,或是一次性大量的购买,并未根据施工进度制定一个合理的采购计划。第五,信息化程度低。当前的绿色材料采购模式对信息化的利用率不高,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不能对材料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也不利于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材料采购交流,严重阻碍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时代高效生产的进程。第六,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与传统的采购模式一样,绿色材料采购的重点依旧是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通过价格的比对来选择需要的供应商,而对于材料的质量、交货日期、服务的质量却较少要求,供需双方容易产生纠纷,施工企业也无法保证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的质量。

2.2绿色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材料采购管理是项目采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耗用资金最多、成本管理失控、产生寻租和滋生腐败的重要环节,材料采购管理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也是项目管理盈亏的关键所在。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材料采购的管理,提高对材料采购的重视度。现就目前绿色建筑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结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国家政策不完善。我国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绿色材料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造成绿色产业和绿色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

2)绿色材料观念不清晰。绿色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几年,大多数人对于绿色材料的涵义和作用还不是很了解,只要看到材料上标有“绿色”“环保”“节能”等字样的材料都认为是绿色材料。

3)材料市场管理混乱。一方面,因为一些商家打出“绿色环保”概念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打出虚假广告而已,实际并不环保;另一方面,在一些材料专卖店,只有部分产品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但商家却以点代面,把店里的所有产品宣传成“绿色环保”。

4)绿色材料的种类繁多。目前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结构中,不同功能的绿色材料对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作用,相同作用的材料又有不同类型的绿色材料,因此在面对品种繁多,功能复杂的多样化绿色材料的采购时采购方往往力不从心,应接不暇,不能从众多的材料信息中准确的找出所需的最优绿色材料。

3建立计算机统筹采购模式

随着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人工采购的管理模式,也为绿色材料釆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完全消除了地域限制,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向虚拟网络经济模式的转变。

3.1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绿色材料采购———统筹采购

建筑施工企业的统筹采购就是指将现行的几个项目各自的绿色材料需求汇总,然后统筹起来通过计算机采购平台集中采购,这样可以通过集中批量采购获得较低的釆购单价。在计算机釆购系统中,供应商将自己的产品信息(产品的介绍、图片、支付方式、送货形式等)到网络或者计算机采购平台上,形成像纸张目录一样的计算机产品目录。施工企业的釆购人员可以使用网页浏览器或者计算机采购平台查看各供应商的产品计算机目录,按需发出订购信息。服务器将来自供需双方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对方。收到信息的企业根据信息来制定自己的需求计划或者是生产供货计划。服务器依据供需双方发出的需求计划或生产供货计划计算出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需求与供应情况,从而实现决策的优化。

3.2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优势与挑战

1)计算机釆购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优势如下:a.降低了施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利用经济订货批量的规模效益来获取低价高质的绿色材料。由于制造业的生产较为稳定,一旦确定了经济订货量,便可依据这一数量进行实施。b.优化施工企业采购制度。施工企业采购计算进统筹采购可以减少人员需求、缩短采购周期、降低库存水平、有效控制并提高施工企业透明度、加强采购过程中各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改善采购决策的质量。c.增进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这个计算机采购平台中,施工企业通过筛选确定适合的供应商,供应商依据计算机平台上的采购量组织生产,这样既不会造成施工企业买高价,也不会令供应商盲目生产。通过计算机采购的模式施工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2)计算机采购环境下的统筹采购对施工企业的挑战如下:a.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使用e-mail、网络、网络服务等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甚至会导致信息数据的超负荷传递。来自多方面的海量信息,很可能是片段式地集合到一起,等需要确切具体的信息时是十分困难和耗时的,且低效率的信息管理将不能充分体现使用计算机采购平台的优势。b.企业与企业文化:在组织中引入电子采购平台这个新的系统对组织的运行影响将是十分明显的,需要对原有企业部门和管理进行更新,这种更新将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核心部分,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例如目标、技术、方针政策、文化与战略型等等。c.培训与知识共享:建筑企业的计算机釆购平台系统不同于普通制造型企业,因为建筑产品在生产与交易上有很强的重叠性和交互性,所以在软件开发上就需要专门研制和开发,故对建筑相关行业员工的培训及知识共孕就迫在眉睫。

4结语

绿色采购管理篇2

在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不但普通民众对环境保护日益关切,而且政府环保政策的接连出台也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各种限制,然而企业要想正常的运行,必须要保证公司的收入大于支出,因此如何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成为了每一个公司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绿色采购作为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以其自身对采购成本的精细控制,逐渐发展成为企业布局未来的战略发展模式,该种采购模式立足于对采购原材料的严格控制,其突出优点是实现企业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并从源头上限制不利于环境的原料进入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竞争力。但目前企业在绿色采购过程中却不得不面临经验缺乏,管理方法的滞后的弊病。特别是相关企业对绿色采购的成本核算、控制和优化研究一直没能深入进行,系统科学的采购机制尚未建立。而目前学术界对绿色采购的研究仍然处在发展阶段,距离成熟应用和普遍推广尚需时日。在此形势下,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核心的绿色思想被学术界引入,发展速度较为迅速。绿色采购作为绿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体现了绿色思想的核心,而且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早期绿色采购只是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进行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对企业采购的成本也逐渐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重视。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物流”概念由日本传入我国。随即便掀起了学术界的大讨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如火如荼。段琼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应用用作业成本法(aBC法)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物流配送的高效处理。季小立等人认为,要想振兴物流企业,必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流通效率,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城市间的配送效率。webb在研究产品和环境的关系基础之上首次提出了绿色采购。carter首次明确了绿色采购的概念,他认为绿色采购是包含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购买行为,强调购买物资的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我国学者朱庆华和耿勇认为绿色采购是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决策,在考虑采购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减少材料和配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将企业绿色采购成本定义为采购主体在采购过程中能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资源节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对废弃材料的处理和再利用。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速度、优化物流过程、整合物流管理实现供应链上不同企业和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绿色采购模式。

三、绿色采购的发展和建议

建立科学的采购模式和管理体系,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避免企业走上用环境资源换取经济规模的恶性发展模式,使更多的企业走上低消耗高收益的循环经济之路,防止企业出现先发展后治理的固有模式,以此来实现公司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管理者的战略布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绿色采购战略发展的方向,并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实施效果。1.实施积极主动的绿色采购方案,依据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环保标准的采购清单,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原料。同时成立内部监察小组,对绿色采购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严禁出现腐败和不作为采购,对采购环节上各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制度,对采购方案实施透明化管理。经营管理者应依据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预测物流费用的总趋势,运用物流合理化系统制定实际的物流流程,使企业物流管理和成本控制逐渐走向合理化,从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开展高质量的物流活动。2.企业建立以系统化的综合控制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找准控制成本的切入点。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寻找恰当的物流运作模式。分析绿色采购各环节成本控制,明确绿色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论。以系统论观念保持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成本之间的平衡,实现绿色采购系统整体效率化及供应链一体化。并对员工进行绿色采购成本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整合员工成本效益观,提高企业职工的待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建立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产品设计中的绿色化,倡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3.采取多方位联动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信息建设和共享,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汇总和分析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建立绿色采购综合评价体系并提高企业绿色采购成本管理水平,弥补资金缺口是实施高效采购活动的保证。同时,企业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处理市场所反馈的信息,把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形成合理有效的协同竞争机制,将各参与企业的利益连接起来,确保绿色采购产业链中各个参与者的利润分配。4.克服绿色采购的制约因素,当今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时多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绿色采购所带来的长远价值认识不足,致使企业对绿色采购不重视,同时实施绿色采购的前期高投入也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进行绿色采购的积极性,另外,政府对企业实施的绿色指标多针对企业的末端控制,但对于原材料的监管则无统一标准。因此,建立健全政府对实施绿色采购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绿色采购的统一考核标准,加大政府对优秀绿色企业的补贴力度,是充分调动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趋势和不足

理论的发展使得绿色采购的内涵不断加深,其复杂性也明显增大,但企业对绿色采购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理论方法的滞后也只会造成无谓的浪费。同时企业的盈利主要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往往忽视对绿色采购管理成本的投入,尽管国内学术界提出一些绿色采购的建议,但多是套用国外的研究,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难以对企业产生实际指导作用。不足之处:第一,绿色采购风险分析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目前业界对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成本控制,企业发展的根本仍然是对利益的追逐,由于风险分析的投入成本较高,而且研究所得成果也很难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造成绝大多数的企业不会针对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未来学术界可从绿色采购的机理出发,找出风险存在的诱因,并对风险因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出有效的规避绿色采购风险的方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提高绿色采购的普及范围。第二,研究方法因循守旧,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法等仍然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方法,然而绿色采购作为新兴的采购模式,理应需要更加现代化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和预测,但是当今学术界和业界理论发展缓慢,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有限,但应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绿色采购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学者和业界能否创新研究已经成为绿色采购发展的瓶颈,让绿色采购在实际生产实践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仍然任重道远。第三,绿色采购的差异性研究不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即使是同一企业,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仍然具备不同的特征,而现有的研究成果更多是从企业表面入手,并未就绿色采购的差异性展开深入的调查和论证,更缺乏对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后续研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特异性,使研究成果更加的具有针对性,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绿色采购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第四,绿色采购系统化研究严重滞后,绿色采购因其产生时间较晚,而且在不用地区发展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是其理论方法难有创新的根本所在,绿色采购的研究仍然拘泥于传统方法的研究分析。因此,建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已经成为持续推动绿色采购发展的根本之路,系统化研究也成为未来研究绿色采购的发展趋势。

作者:翟园园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群.工程项目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webbL.Greenpurchasing:forginganewlinkinthesupplychain[J].ReSoURCe.,1994,(6):14—18.

[3]朱庆华,耿勇.企业绿色采购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1:71—74.

[4]潘虹.基于供应链视角探究物流成本控制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6.

绿色采购管理篇3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经验,启示

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绿色采购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一)政府采购的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采购规模日益扩大,政府采购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贸易的最大消费者。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各国政府采购消费大约相当于各国GDp的10%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要更高一些。如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采购每年约1万亿欧元,占其GDp的14%左右(还不包括公共事业部门的采购)。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达到14万亿日元。联合国每年支出约30亿美元。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公共事业的不断加强,政府采购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以上,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 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货物类规模为1048.7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9%,比上年增长了17%.工程类采购规模为948.3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4%,增长了44%.服务类采购规模为138.4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7%,增长了33%.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购具有消费规模大,资金量多,涉及面广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将环境要求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对市场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对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行为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有利于环境的工程项目,必然会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必会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术及其产品还占很大比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准入问题,一些产品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者无法长久立足。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能够通过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清单等措施的引入,将国际最新绿色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到国内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引导和培养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带动和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政府要通过绿色采购,进一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和技术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化工、造纸、冶炼、电力等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如美国有近1/3的家用电器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的。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取向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尽管这些国家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纷纷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并通过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制度化。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在实践中,各国纷纷推出各项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推出鼓励和推动绿色采购的法律与行政命令;制订和出版各种指导纲要与手册;列出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等。各国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政府确立政策方向,指导下一级政府进行采购。如法国由中央管理机关制定采购计划并向基层部门贯彻;丹麦、日本由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国家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的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另一种是以地方团体先自发的绿色采购行动为主导,政府仅属于辅导协助的地位。如瑞士联邦建筑物组织会议作为民间行业组织负责协调建筑业采购。

(一)美国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与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政府绿化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管理篇4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绿色采购清单绿色采购标准环境标志

erdmenger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是当供应商提供同等质量和功能的产品时,政府寻求更环保产品的行为。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政府绿色采购就是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在政府采购中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生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一、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2006年10月,我国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了“关于实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从而推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与政策上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如北京2008奥运会行动规划中明确表示:“在奥运设施建设中,广泛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北京奥组委对每一类采购产品都规定了产品的环境要求,优先选购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一些地方政府已颁布或正在制订地方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如贵阳市政府颁布了《贵阳市政府绿色采购管理办法》,以地方规章的形式保障政府绿色采购,青岛市已经开始了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深圳、厦门等一些城市正在制订本地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

2.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践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

(1)法律制度不完备。我国2003年通过的《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将环境保护规定为我国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之一。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12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2006年年底进一步颁发《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年初再次调整后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虽然以上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但在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非绿色采购行为处理措施的规定,如果采购人不愿意接受环境标志产品,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有效措施强制其实施绿色采购。

(2)绿色采购清单需要进一步扩充和调整。2006年年底我国参照国际惯例颁发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包括轻型汽车、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14类产品81家企业856个型号的产品。2007年初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再次调整后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将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从调整前的81家增加到444家。与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庞大需求相比,上述清单是显然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同时,对于清单上已列的企业和产品,应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革新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缺乏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标准的确立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实施的基础,我国当前与绿色产品相关的认证标准有多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执行的强制性产品国家标准;中标认证中心执行的是该中心颁布的环保产品标准;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执行的是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这些认证标准都具有国家承认的法律效力和各自的特点,但由于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其标准设定的门槛和要求不同,所以也很难达到标准的统一。标准的不统一不但给政府绿色采购带来障碍,也无形中增加了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

(4)绿色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造成采购障碍。由于计入了相关的社会、环境成本,所以绿色产品价格相对偏高,在采购时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现有的采购管理机制没有体现政府鼓励绿色采购的政策,尤其在编制采购预算、制定采购法规与政策、对政府采购事务进行协议与管理、进行采购统计分析与评估时,不能充分考虑绿色产品在其开发过程中提高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成本,因而在招标管理办法与程序中没有给予必要的价格倾斜。此外,各政府机构经常受到必须优先采购特殊团体和区域产品或其他受法令指定优先采购项目的限制,这些特殊规定势必与绿色采购发生经费挤压现象,从而造成采购障碍。

(5)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对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和绿色清单中所涉及企业的监督检查,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对政府绿色采购的比例进行科学的考核,对违反政府采购要求的单位和企业也缺乏处罚力度。同时,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信息公开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就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法规体系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例如《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而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修改《政府采购法》或出台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条例,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在政府绿色采购中“国货优先”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建立绿色采购标准制度

绿色采购标准制度是与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相辅互补的一种制度。绿色标准制度注重的是技术标准,给政府采购者提供的是一种标准而不是某种特定的产品。绿色标准制度具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非常强的可操作性,采购人员可以根据标准简便地判别所采购的物品和服务项目是否符合政府绿色采购的要求。政府绿色采购标准的制订,需要根据节能和环保以及产品的使用特性,进行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多方面的详尽论证,得出一个科学的指向标准。比如,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建筑能耗占了我国能耗的30%以上,绿色采购就应主要参照国家建筑行业的节能标准;对于市政建设工程的采购,就应多考虑环境问题,所使用的产品应更多参照环保标准。

3.完善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

从国际经验看,环境标志产品也是各国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重要基础。例如加拿大在采购产品时把产品是否有环境标志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挪威也是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体系来推动绿色采购的。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目前,我国已借鉴国际经验将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作为政府绿色采购的指定产品,并编入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由于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是下一步我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应不断扩大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并要不断完善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认证方法。

4.以环境标志产品为核心,完善绿色采购清单制度

绿色采购清单制度是国际上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通行制度,许多国家在政府绿色采购中都实行了该制度。如日本政府在环境机构的倡议下创立了采购商品的建议清单,韩国也由多个部门共同商讨并公告生态产品清单。目前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即i型环境标志认证与iSo14024国际标准实现了对接,实现了向国际标准认证的转化,这为提高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竞争力有积极意义。建议在编制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清单时,应以认证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为基础,将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作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的核心产品。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制度还须进一步完善: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清单所涵盖的范围。对那些还没有进入清单的企业及产品,经认证符合要求,应及时补充进入清单,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更多的选择。二是要及时合理地调整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不是一经公布就长期有效,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要及时合理地调整环境标志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对那些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如果其认证证书有效期已到,或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标志指标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应及时清理。

5.制定和实施针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

由于多数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要高于非绿色产品,因此,对于节能和环保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应当给予优先采购,同时采取价格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实施价格补贴。实施价格补贴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绿色采购的一条成功经验。例如,德国政府对生产绿色食品的农场每公顷补贴300马克~500马克。因此,要允许政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并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二是实施财政补贴。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开展绿色产品开发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对于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手段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也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补贴以补偿生产企业对环境的治理费用和保护稀缺资源,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绿色生产。三是对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适当减免税收,对浪费性消费和污染环境的消费课以重税。比如,开征高额的增值税和资源税,抑制其生产和消费,而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税收上给予适当地减免,降低厂商的生产成本,激励公众消费绿色产品。

6.加强监督,加快推进政府绿色采购

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一是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要从政府采购目录的制定、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批准上,全面落实绿色产品采购政策。要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和绿色清单中所涉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政府采购要求的处罚力度。二是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建立绿色信息网络。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以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绿色采购信息网络可为采购方和供应商了解和搜集绿色信息提供方便,同时还可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效率,拓宽政府采购信息流通渠道。如日本1996年成立了全国绿色采购网络联盟(Gpn),建立了一个包括600多家供应商、超过10000多种产品的信息数据库。三是实行并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尤其是大宗采购)听证制度。四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强化法定购买比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施行必须与政府的绩效考评制度挂钩,可以考虑制定政府机关绿色采购绩效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并赋予一定的分值,纳入年度考核中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C.erdmenger.theFinancialpowerandenvironmentalBenefitsofGreenpurchasing-Buyingintotheenvironment:experiences,opportunities.oneChapterofResearchmethodologiesinSupplyChainmanagement[Z].physica-VerlagHD,2003

[2]陈燕平:绿色采购[n].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北京,2002,02,02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R].2002,06

绿色采购管理篇5

[关键词]生态标志;绿色采购;政府;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0)05-0036-04

生态标志制度最先始于德国的“蓝色天使”(Blueangle)计划,1985年德国将“蓝色天使”标志上的文字“适应环境”改为生态标志,至2002年7月,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被671个厂家的3,395个产品使用,其中包括79个外国企业的430个产品[1]。生态标志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出口,据日本环境协会生态标志办公室统计,至2003年年底受生态标志影响的产品种类达59种,产品数量5,673种。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各国在政府采购中越来越多的采购生态标志型产品。关于生态标志和政府绿色采购国内研究文献比较多,朱庆华等研究了发达国家生态标志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些建议。王寿宾评价了生态标志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运楠楠探讨了我国政府的绿色采购制度,黎建新从国际绿色采购经验的角度,提出中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对策。本文从生态标志与政府绿色采购关系角度进行探析,阐述了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并基于此对中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提了一些建议。

一、生态标志

生态标志一种是以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为基础的,自愿的基于多种标准经第三方(包括政府部门和私人团体)认证授权在产品上使用的标志,标示在特定的产品类别中该产品具有基于生命周期的总体环境优越性。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加拿大、日本、瑞典、奥地利、欧盟、美国、法国、印度、新西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生态标志制度,具体见表1。

二、政府绿色采购

(一)政府绿色采购概念

政府绿色采购是政府和企业等采购主体为减少成本,保护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采购战略制定时结合内外部因素,把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在采购行为中。绿色采购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运作管理、与采购相关的物流、包装、回收、重用、资源的减量使用以及废品的处置等一系列行为和结果[2]。

(二)世界各国绿色采购的实践

世界各国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国家政府确立政策方向,指导次一级政府进行采购;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国家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的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也即以地方团体自发的绿色采购行动为导,政府仅属于辅导协助的地位。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都制定相关法律,要求优先采购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或实行强制绿色采购政策,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当前世界各国实施绿色采购制度的情况(见表2)。

三、生态标志与绿色采购的关系

(一)绿色采购与生态标志结合于绿色产品

符合生态标志的产品首先是绿色产品,即要充分体现出对环境优越性的特点,而政府的绿色采购要求采购的是符合环保要求节能产品,两者的有效结合点是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的产品有办公用品、室内的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碎纸机、吸尘器、照明设备和各种小型工具等,室外的各种车辆、小型船舶、除草机和车用起重机等等,几乎涉及了政府办公的所有环节[3]。按照绿色采购要求,它们必须达到环保、节能、低排放和低噪声标准,其中计算机不仅涉及到辐射和节能标准,甚至功率消耗和键盘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都有专门规定。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符合要求呢,作为政府采购部门也不可能对每一项产品进行生产过程的跟踪检查,在很多情况下要求生产商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标志证明,此时生产商如果能够提供一个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标志证明,则能够满足政府绿色采购的要求,厂商也获得了进入政府采购序列的通行证。

(二)绿色采购与生态标志结合于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如何使人类的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人类很大的消费活动之一政府采购越来越引起重视。由于政府采购规模很大,且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通过政府绿色消费会带动整个社会环保意识提高成为很多国家和政府组织的选择,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如1972年6月,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2年《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1993年《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1994年《贸易与环境协定》,1997年《京都协议书》等等。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制定了“环境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就无法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4]。对于生态标志而言,环境保护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生态标志能够为消费者提品的环境信息,增强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标志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关生态产品的市场信息,鼓励生产者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技术;具有生态标志的产品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在国际投资间可以阻止“污染”的国际转移。

(三)绿色采购与生态标志结合世贸规则

随着对环境问题关注的上升,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并成立了wto的环境与贸易委员会。wto的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可概括为:各参加方为了保护和维持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方通过实施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上所处的地位和需要相符合的方式来增强达此目标。这环保思想贯穿在wto相关协议中,因此虽然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希望政府采购中扩大竞争,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但各国政府优先采购环保型产品也不违背此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下简称tBt)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tBt对生态标志的核心问题――环境标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tBt协议下,将技术规范文件分为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是指具有强制性的有关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的规定,而技术标准则是指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文件。技术标准不仅包括规定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和特性,而且还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而对于生态标志的产品来说,要求在生产、销售、处置和回收过程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且通过一个第三方的公认机构进行认证,符合要求的由第三方授予生态标志的标签。因此说政府绿色采购与生态标志都以世贸规则为依托。

四、生态标志对中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启示

2008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5,900多亿元,同比增长27%,资金节约率11.3%。扩大了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范围:节能清单共计30种产品,496家企业的14,423个产品型号/系列;环境标志清单将产品由过去的14类2,823种增加到21类6,876种[5]。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国家实施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达40,000亿,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工程。这必然带来更多的政府采购项目,结合生态标志与政府采购的关系,对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特别是地方性的绿色采购法规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的绿色采购。2003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明确提出政府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求,2004年底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在2006年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又联合《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明确规定了政府绿色采购的范围、绿色采购产品清单,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政府的绿色采购管理规定,如2007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向各中央国家机关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央单位要强制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6]。虽然说绿色采购从法律层面有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生态标志产品成本高,价格贵等特点,而政府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又受政府预算的约束,最后实际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对于中央政府来说除了制定相应的该法律法规外,可要求各地方政府在中央部门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细节性的规定,并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政府部门的采购监督力度,促使绿色采购成为各级政府采购的主要原则。

(二)推动各地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生态标志计划

生态标志与绿色采购有很多的结合点,因此要有效实施绿色采购,可加大生态标志的实施计划。中国环境(生态)标志计划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国家11个部委共同发起的,1994年就开始实施了,到现在我国生态标志建立了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审核体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56项标准,覆盖了绿色采购的主要产品,已有1,100多家企业的21,0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生态标志。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已获认证的产品中大多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如环境友好型办公设备和用品、环保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但随着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生态标志未必能够满足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生态标志的研究,努力探索生态标志的新领域,扩大生态标志产品的范围,制定出相应的生态标志产品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绿色采购标准,推动绿色采购稳定发展

绿色采购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7],也是绿色采购得以稳定发展的保证。政府绿色采购对于中国而言,可以根据目前的生态标志产品认证等制度,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具体实施时把生态标志产品作为绿色采购的主要对象。把生态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挂钩,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的制定都以生态标志产品为依据,要求制定各类绿色产品的绿色环保标准,加快行业内绿色标准的推广,加速推进绿色产品的“环境标准的认证”步伐,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有章可循,有规可矩,为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合绿色标准,调整“绿色清单”

结合生态标志的理念,不断增强“绿色清单”的可操作性。一要明确“绿色”的概念,特别是“绿色清单”和“节能清单”之间的关系,绿色应包含再生、节能、环保等多重含义,具体采购时,再生、节能、环保占多大的权重也要规定清楚。二要改变清单的列举方式,从绿色采购标准角度加强对绿色产品的认定;三是要贯彻国货优先原则,利用《政府采购协议》和wto中相关法规,优先采购国货,保护民族工业;四是“绿色清单”要全,应尽量覆盖所有类型的政府采购对象。最后,清单要及时补充,对清单的“修订、认证、评估及推广”要跟上。另外,“绿色清单”应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奠定基础。

(五)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建立政府绿色采购信息网络

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增加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建立以生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绿色采购信息网络,完善更新生态标志产品的资料库,使采购人员有条件获得足够的生态标志产品方面的信息,并将国际最新生态标志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递到国内相关企业。同时必须建立涵盖政府采购信息、采购程序、招投标结果、监督结果、质疑投诉结果在内的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公开的生态标志产品的信息规范,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为经营者与政府采购部门提供便捷的交易平台。

(六)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价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要进行跟踪、反馈和绩效评价,以保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可持续性。由于生态标志产品一般都有绿色标签,这为绿色采购实施情况的检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便利。具体执行时,可借鉴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专门设立一个机构绿色采购检查机构,检查政府采购的产品是否有绿色标签,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七)推动全社会进行进行绿色采购,促进绿色采购全面发展

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是绿色采购持续发展的动力,要在社会上不断推广生态标志产品,提高其社会的知名度与认同度。据日本生态标志办公室2005年的调查统计,知道生态标志占92%,不知道占8%,但从信任角度来说,信任只有16%,有67%只有一点点信任,还有14%说不清楚是否相信。由于政府的消费具有一定社会导向功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宣传生态标志,营造社会全面消费生态标志产品的意识,努力扩大生态标志产品的消费市场,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政府部门除了带头采购生态标志产品外,还可以通过价格优惠和财税补贴等政策来扶持其他社会组织或团体来采购生态标志产品,以促进绿色采购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8]。

[参考文献]

[1]朱庆华,孙建民.发达国家生态标志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影

响[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3):63-67.

[2]侯方淼.林产品绿色采购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6):98-100.

[3]黎建新.绿色政府采购:国际经验与我国策略[J].财政研究,2007

(2):64-66.

[4]陈柳钦.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eB/oL]..

[6]运楠楠.关于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探讨[J].才智,2009(1):

257-258.

绿色采购管理篇6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便应运而生。

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合理科学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

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可见,单从环境保护层面上讲,政府绿色采购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的社会政策性目标,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位一体”。

二、国际上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概况

1.美国。在联邦层次上,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1991年,美国总统令规定了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清单,接着先后制定实施了采购再生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1998年,美国政府颁布13101号行政命令,即《通过废弃物的防止、循环利用和联邦采购绿化政府》,要求行政机关将废弃物的防止和循环利用融入机关的日常运作当中,同时要求行政机关通过加大再生利用物质的优先考虑和需求来增加和扩展这些产品的市场。此后,美国还于1999年公布了《环境友好型产品采购指南》,2000年颁布了《通过在环境管理中的领导来绿化政府》的行政命令,要求行政机关将环境管理制度融入机关的日常决策和长期计划过程。

2.日本。1995年日本制定实施了第一个“政府操作的绿色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目标,并要求在2000年完成。该计划主要通过23个的委员会和首席理事实施,被认为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向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战略性政策手段之一。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绿色采购法》和《促进再循环产品采购法》。《绿色采购法》是日本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所颁布的6个核心法案之一,并将该国绿色采购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再循环产品采购法》以促进国际机构和地方当局积极购买对环境友好的再循环产品,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绿色采购信息。

3.德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标志认证的国家,也是较早开展绿色采购的国家。1979年德国开始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其中以蓝色天使环保标志制度(Blueanglemark)为代表,规定了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并明确了绿色采购的原则。到2005年,德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已达7500多种,占到全国销售商品总数的30%。

4.加拿大。加拿大绿色采购属于联邦政府“政府绿色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计划由联邦环境部主导,于1992年开始制定供各部门参考的实施纲要。1995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绿色政府指南》,要求各政府部门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体计划,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过程中。1997年颁布了《加拿大环境部运作的环境政策》,设立了一系列原则来绿化其日常活动,其中包括尽可能购买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以及在决定购买前考虑产品生命循环的代价等。

5.其他国家。早在1990年,英国政府就要求各部门在1992年底之前,完成推行良好管理实务(GH)的规划,其中包括在绿色采购、能源效率、废弃物管理等各方面对环境的友善规划。奥地利最早的绿色采购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议会决议。该决议要求联邦政府为公共采购制定指南,以给予生态友好和节能产品及系统在采购中的优先权。1990年,奥地利《废物管理法》要求联邦政府只能采购环境影响和废物产生量较小的产品,1997年资助并创建了负责收集和绿色采购信息的中心,1998年又通过了绿色采购的基本指导方针。丹麦政府于1994年颁布了可持续政府采购政策实施计划,并于1995年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在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质量、价格与环境因素。2001年,丹麦环保局(Depa)提出绿色采购优先计划,并负责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2003年,作为丹麦最大的公共采购者的国家采购有限公司启动了包括环境和能源标准,以及有关价格、质量等问题的普通要求进程。

三、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规定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保护环境的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底,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作为贯彻落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第六次全国环境环保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政策功能,2006年10月24日,财政部、环保总局联合了《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一批民族品牌企业进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财政部的2007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政策的实施,重点抓好部分节能产品强制采购和环境标志汽车采购工作,实行跟踪问效,切实取得成效”。

可以预计,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还将有较大的发展。

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健全绿色采购评估和监督机制

绿色采购管理篇7

关键词:绿色采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环境保护

abstract:withtheinternationalrecycling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modeof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governmentprocurementincreasingatten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cologicalbalance,constantlymovinginamoreenvironment-friendly,moreharmoniousdirection。governmentgreenprocurementinthecurrentenvironmentis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andgrowingscaleofgovernmentprocurementsituation,with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articleonthegovernment'sgreenprocurementforabriefanalysisoftheneedforresearch,andonthatbasistobuildonourgovernmentgreenprocurementsystemproposals。

keywords:greenprocurement;circular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governmentprocure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前言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1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1个重要领域,合理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第1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了《sendai绿色采购宣言》,强调了利用采购的影响力为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绿色采购网络,以便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国、世界银行等1些国际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采购联合会,1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大公司也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1。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采购目标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可分为财政性目标、政治性目标、市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民族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等。1969年美国行政会议指出,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解决贫困、种族歧视、浪费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等1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绿色采购在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社会政策性目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3位1体”。

1。1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据统计,欧盟各国政府每年采购额约1万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已达到14万亿日元[①]。我国自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平均每年以近500亿的采购规模递增。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采购产品的数量、品种、频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公共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在宏观上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几乎覆盖了政府办公的所有领域。政府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环保和节能标准,而对某些产品的标准规定则只体现了政府鼓励的倾向性意图。政府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认为需要给予1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项目,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中会倾向多考虑它们的产品,这样既可注入财力,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刺激环保企业发展,而且通过制定适应政府需求的弹性采购计划,可以调节部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见,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政府只要将环境准则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必然会对市场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许多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原因。

1。2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环境效益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1项重要的政策性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政府可以利用采购的规模优势和采购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积极引导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首先,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培养扶植1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再次,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②]。尽管这些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最后,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政府采购程序,如运用电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信息交换等,采购信息并在网上完成部分或整个采购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采购方式中难以克服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使得采购活动更加灵活、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尽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1。3政府绿色采购可以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效益

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以实现其政府职能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某种使用或服务。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特殊原则之1,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其重要体现。首先,采购人应当在某些产品的招标信息时,明确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其次,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业绩、信誉、技术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选择满足其确定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审查的1项重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不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再次,决标评审委员会有权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破坏环境资源、不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供应商淘汰出局,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政策的企业作为中标人。最后,采购人有权在与中标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要求中标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并且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采购合同有违社会公共利益时,政府采购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有过错的1方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环境保护还是保护民族工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1。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1些发达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环境资源为由,积极设置绿色采购非关税壁垒,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明确界定了1个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希望缔约方能够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再造的环境,同时希望随着政府采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1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1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可见,我国1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与1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政策计划,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在绿色采购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进1步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应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自己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2。1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

第1,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鉴于以上形势,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外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4个切入点之1,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第2,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已有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为完善绿色采购法律体系创造了有利时机。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1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实际运作也积累了1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再有,我国《政府采购法》已实施4年多,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酝酿完善过程中,这对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者从长远讲,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3,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广泛实施,绿色采购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条件。19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环境标志计划较好地配合与支持了环境保护事业,在产品绿色标准制定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紧跟国际同类标准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我国环境标志标准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既培育了绿色消费市场,促进了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发展,又扩大了绿色采购产品的市场规模。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③]。

2。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几点建议

2。2。1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环境政策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还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加拿大《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都在有关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作了明确规定。可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为实施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各国确定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政府采购法中,有的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有的是通过专门的行政法规进行明确;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是强制性的,有些国家只是指导或鼓励性的;有些国家对实现环境政策目标已经确立了具体的实施机制,有些国家仍停留在倡议阶段。目前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且这些规定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作为支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法律依据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可考虑在已有的政府采购大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进1步明确绿色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当然,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公开绿色采购的环境信息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则是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清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为了方便核查和审计,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依据,要求选择政府采购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生态标志”等。环境信息是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以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日本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较为完善,其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之1就是注重环境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即积极获取有关产品生产和出售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按照1定的规范。我国可根据已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制定合理、完善的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便于采购者科学、有效采购。同时,可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和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和掌握相关绿色信息,进1步拓宽和畅通绿色采购的信息渠道。

2。2。3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健全绿色采购评估和监督机制

政府绿色采购必须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实现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关于改善公共采购的环境表现的议会倡议》中建议各国政府:①以符合成员国的竞争和其他相关国内政策,以及他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绿色公共采购政策。②采取具体步骤以确保将环境准则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当中:③提供合适的政策框架将环境要求和价格、性能等要求以其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中;④引入财政、预算和审计等手段来确保公共采购的政策和实践考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⑤为参与公共采购和使用的政府人员,包括那些指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人员、负责采购的人员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提供信息、培训和技术支持;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工具,以帮助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绿色公共采购;⑦传播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和鼓励绿色公共采购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和利益;⑧建立相应的程序来确认符合绿色公共采购要求的产品和服务;⑨鼓励建立测量和追踪绿色公共采购进展和结果的指引;⑩评估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确定它们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可见,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中,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采购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制度外,合适的政策框架、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等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实现政府绿色采购,采购人在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考虑产品、服务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服务或工程在环保性能上的不同,评估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成本等环境因素等。我国《政府采购法》目前就缺乏对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鉴定及评价的制度,更未建立起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环境影响的档案和资料库。因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以及绿色采购的监督、报告和追踪系统上,并探索建立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制订强化购买政策来推动绿色采购发展,进1步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和评价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进展和效果。注释:

①③陈燕平。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领可持续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材料。

②赵英民。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5。8。

参考文献:

[1]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2-200。

[2]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186。

[3]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研究,2000,(1):80-94。

[4]陈兆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6-62。

绿色采购管理篇8

关键词:绿色采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环境保护

abstract:withtheinternationalrecycling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modeof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governmentprocurementincreasingatten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cologicalbalance,constantlymovinginamoreenvironment-friendly,moreharmoniousdirection.governmentgreenprocurementinthecurrentenvironmentis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andgrowingscaleofgovernmentprocurementsituation,with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articleonthegovernment'sgreenprocurementforabriefanalysisoftheneedforresearch,andonthatbasistobuildonourgovernmentgreenprocurementsystemproposals.

keywords:greenprocurement;circular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governmentprocure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前言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合理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了《sendai绿色采购宣言》,强调了利用采购的影响力为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绿色采购网络,以便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采购联合会,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大公司也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1.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采购目标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可分为财政性目标、政治性目标、市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民族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等。1969年美国行政会议指出,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解决贫困、种族歧视、浪费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绿色采购在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社会政策性目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位一体”。

1.1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据统计,欧盟各国政府每年采购额约1万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已达到14万亿日元[①]。我国自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平均每年以近500亿的采购规模递增。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采购产品的数量、品种、频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公共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在宏观上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几乎覆盖了政府办公的所有领域。政府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环保和节能标准,而对某些产品的标准规定则只体现了政府鼓励的倾向性意图。政府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认为需要给予一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项目,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中会倾向多考虑它们的产品,这样既可注入财力,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刺激环保企业发展,而且通过制定适应政府需求的弹性采购计划,可以调节部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见,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政府只要将环境准则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必然会对市场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许多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原因。

1.2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环境效益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一项重要的政策性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政府可以利用采购的规模优势和采购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积极引导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首先,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培养扶植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再次,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②]。尽管这些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最后,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政府采购程序,如运用电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信息交换等,采购信息并在网上完成部分或整个采购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采购方式中难以克服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使得采购活动更加灵活、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尽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1.3政府绿色采购可以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效益

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以实现其政府职能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某种使用或服务。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特殊原则之一,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其重要体现。首先,采购人应当在某些产品的招标信息时,明确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其次,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业绩、信誉、技术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选择满足其确定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不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再次,决标评审委员会有权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破坏环境资源、不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供应商淘汰出局,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政策的企业作为中标人。最后,采购人有权在与中标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要求中标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并且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采购合同有违社会公共利益时,政府采购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环境保护还是保护民族工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环境资源为由,积极设置绿色采购非关税壁垒,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明确界定了一个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希望缔约方能够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再造的环境,同时希望随着政府采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可见,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政策计划,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在绿色采购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进一步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应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自己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2.1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鉴于以上形势,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外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四个切入点之一,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第二,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已有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为完善绿色采购法律体系创造了有利时机。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一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实际运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再有,我国《政府采购法》已实施四年多,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酝酿完善过程中,这对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者从长远讲,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三,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广泛实施,绿色采购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条件。19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环境标志计划较好地配合与支持了环境保护事业,在产品绿色标准制定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紧跟国际同类标准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我国环境标志标准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既培育了绿色消费市场,促进了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发展,又扩大了绿色采购产品的市场规模。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③]。

2.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几点建议

2.2.1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环境政策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还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加拿大《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都在有关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作了明确规定。可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为实施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各国确定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政府采购法中,有的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有的是通过专门的行政法规进行明确;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是强制性的,有些国家只是指导或鼓励性的;有些国家对实现环境政策目标已经确立了具体的实施机制,有些国家仍停留在倡议阶段。目前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且这些规定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作为支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法律依据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可考虑在已有的政府采购大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绿色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当然,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公开绿色采购的环境信息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则是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清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为了方便核查和审计,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依据,要求选择政府采购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生态标志”等。环境信息是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以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日本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较为完善,其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注重环境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即积极获取有关产品生产和出售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我国可根据已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制定合理、完善的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便于采购者科学、有效采购。同时,可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和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和掌握相关绿色信息,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绿色采购的信息渠道。

2.2.3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健全绿色采购评估和监督机制

政府绿色采购必须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实现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关于改善公共采购的环境表现的议会倡议》中建议各国政府:①以符合成员国的竞争和其他相关国内政策,以及他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绿色公共采购政策。②采取具体步骤以确保将环境准则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当中:③提供合适的政策框架将环境要求和价格、性能等要求以其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中;④引入财政、预算和审计等手段来确保公共采购的政策和实践考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⑤为参与公共采购和使用的政府人员,包括那些指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人员、负责采购的人员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提供信息、培训和技术支持;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工具,以帮助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绿色公共采购;⑦传播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和鼓励绿色公共采购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和利益;⑧建立相应的程序来确认符合绿色公共采购要求的产品和服务;⑨鼓励建立测量和追踪绿色公共采购进展和结果的指引;⑩评估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确定它们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可见,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中,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采购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制度外,合适的政策框架、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等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实现政府绿色采购,采购人在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考虑产品、服务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服务或工程在环保性能上的不同,评估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成本等环境因素等。我国《政府采购法》目前就缺乏对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鉴定及评价的制度,更未建立起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环境影响的档案和资料库。因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以及绿色采购的监督、报告和追踪系统上,并探索建立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制订强化购买政策来推动绿色采购发展,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和评价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进展和效果。

注释:

①③陈燕平.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领可持续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材料.

②赵英民.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5.8.

参考文献:

[1]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2-200.

[2]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186.

[3]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研究,2000,(1):80-94.

[4]陈兆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6-62.

绿色采购管理篇9

一、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发展

(一)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1972年,美国政府开始提倡绿色采购。1976年,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再生法案要求政府注意可利用再生物资产品的采购,尽管当时美国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绿色采购法案,但是已经开始推行一系列绿色采购措施。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绿色采购逐渐走向法制轨道。1991年,美国政府总统令,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及服务。到21世纪前期,在美国政府的预算中开始安排大量的政府资金用于率先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建设投资项目。

(二)日本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1994年,日本政府已经制定了绿色政府采购计划,明确了政府绿色采购基本原则,进而要求政府机构必须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初,日本政府正式成立了绿色采购联盟,致力于提高绿色采购行为在消费者、生产企业等非政府机关中实施程度,据统计已有3000多个会员单位。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绿色采购法》,并于次年4月付诸实施。这是日本政府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可循环节约型的社会而颁布的核心法案之一。

(三)欧盟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欧盟在1971年设立采购法。1997年12月,成立了欧洲绿色采购网络(eGpn,即:europeanGreenpurchasingnetwork,),旨在完善政府组织之间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绿色采购举措。eSpn的宗旨是大力支持采购方组织实施绿色采购和跨国的采购信息交流。随后欧盟在制定2000-2010年环境保护项目时强调在采购法案中的环境保护因素,并在2004年8月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用于指导欧盟各国政府如何在采购决策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一系列问题。

(四)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2006年11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公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一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和各省级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我国《政府采购法》对绿色采购有原则性规定,使得项目采购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初步形成了50多类的中国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发展了1000多家企业,19000多种样品和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正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出台,而且各级政府采纳绿色采购观念仍需要相当的一段过程。

以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沈阳奥体中心是一项政府投资项目,一方面要保证该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另一方面要满足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因此在项目物资采购中,优先考虑的是一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的投标单位。而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更是重视项目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外形结构设计和工程材料选择上大多采用绿色产品。在施工方案也考虑了环境保护这一因素,从中标的施工单位可以看出,其中标胜出的关键在于重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重要因素。事实证明,该项目既提前竣工完成,而且节约了大量工程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绿色采购是我国推广的采购模式,也是采购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面临的困难

(一)绿色产品市场难以形成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目前绿色产品正处在导入期,现行国内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量不足,同时新推出的绿色产品售价比较高,而且绿色新产品与现实中使用的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兼容性问题,需要额外成本进行磨合。因此,绿色产品在进入市场初期就将会面临许多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导致绿色产品市场难以形成。

(二)绿色产品市场缺乏市场规划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家对于绿色产业市场在政策上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没有完善、规范的信息、跟踪、监督和评估体系,致使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对绿色产品技术市场的投入不足,开发力度不大;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不严;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

(三)建设项目绿色采购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项目业主、采购、工程承包等单位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绿色采购制度和流程、没有规范的绿色采购渠道、采购产品的环保质量没有有效和完整的检验方法。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对于违反绿色采购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缺乏处罚依据和力度。并且绿色采购机制还有赖于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品的心理偏好,而在我国绿色采购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从总体上讲,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意识还未达到实现绿色采购的要求。

三、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律规章制度

在现阶段制定一部权威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行为做出规定。内容包括:绿色采购法的指导原则、绿色采购法涵盖范围、主管机构、绿色采购违法行为等,使其在政府绿色采购中起统领作用。而且必须制定出各领域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这些制度需要由各专业部门协助制定,为保证其权威性,应由国家权威部门颁布。但是更需要注意的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通过充分分析和论证,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颁布和实行。

(二)通过经济手段扶植绿色采购发展

(1)实施价格补贴,对绿色采购行为要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来保证项目购买绿色产品的资金来源;(2)实施财政扶持和补贴,对绿色产品生产和开发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和补贴;(3)实施税收激励和处罚政策,对绿色产品消费行为和绿色生产厂商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对浪费型消费和污染环境的消费处以处罚性的重税。

(三)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

绿色采购标准是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核心。为了核查和审计的方便,应将环境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挂钩,使得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应以环境标志产品为基础,并且要求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使环境标志产品成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配套制度。另外,由相关专业部门根据指导绿色采购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绿色产品清单,清单要向社会公开,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免费地获得。而且绿色产品清单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具体产品的情况定期审核、增减清单中的产品。

四、结束语

绿色采购管理篇10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沃尔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40-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内外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款,使企业都重视环保问题,将环境改善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以期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绿色供应链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nvironmentallyConsciousSupplyChain,eCSC)或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lySupplyChain,eSC)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1、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现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一个经营单位,而是一整条供应链中相关的群体,而企业寻找联盟来实施绿色供应链,即可使得企业和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创新,优势互补,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更多的效益。

2、增加客户价值。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使得最终的产品不仅有宜于环境,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客户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长远信任。

3、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往往会因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树立产品的安全可靠,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4、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通过绿色壁垒使传统供应链和非供应链上制造的产品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面临更多的不适应。而企业要想长久生产就必须使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因此,企业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

二、沃尔玛的环保360计划

所谓的“环保360”计划,就是在沃尔玛所销售的产品中,必须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制造零耗费,并且只销售和环境能源相协调的环保产品。沃尔玛一方面通过该计划节约了自身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供应商的持续改进降低了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产品的费用,从而在总体上让环保政策为公司创造了利润。

沃尔玛的采购标准也由此提升。在自有的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之外,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启动了"模范工厂"项目,以及记分卡制度。其执行程序是:发给供应商一份评价标准单,先由供应商自我评价如废水、废物的处理情况,然后再由沃尔玛全球采购办公室买手深入工厂,考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社会道德和环保,依据此情况得出的评估将决定供应商是否入选。

在具体的实施中,“环保360”主要体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

(一)绿色采购

Zsidisin和Siferd给绿色采购下的定义是:一个公司的绿色采购是应对自然环境相关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形成的相应关系,相关问题涉及原材料的获取,包括供货商的选择、评估和开发等。

(二)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三项内容。沃尔玛在绿色包装环节操作中坚持“五个R”:即Remove(去掉不需要的包装);Reduce(去掉不必要的包装);Reuse(重复利用一些包装材料);Renewable(采用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及Recyclable(可循环利用)。

(三)绿色营销

沃尔玛中国在全国沃尔玛购物广场针对节能环保商品推出系列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绿色商品。

(四)绿色物流

沃尔玛在物流方面规定凡是冷藏货运卡车在仓库、码头和堆场进行装卸货或者其他作业期间,必须停止发动机,改用现场电源帮助制冷。

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我国,要使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的日趋完善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逐步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一,并将成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参考文献:

[1]郑迎飞,周欣华,赵旭.国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