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十篇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十篇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5:52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1

二、根据任课教师实验计划安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及时编制仪器设备补充计划报学校审批购置。

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按国家统一要求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必须建立《仪器设备总帐》、《仪器设备分类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管理帐册。在帐务管理中,应做到“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准确无误”。

四、仪器设备的存放应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定橱定位,排列整齐,取用方便。橱有编号,橱窗设卡(橱窗卡),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五、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按仪器设备性能注意做好防火、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防磁等工作。化学药品要按化学特性要求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要单独存放在专用的安全柜中,专人保管,双人双锁,细纱固定,定期查看,及时添液。药品与仪器应分室保管。

六、仪器设备借出或归还后,要及时清点、检测、擦净、归位,发现短缺、损坏,要按有关赔偿规定处理。教师因教学需要借用仪器,用后应及时归还。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教学仪器一般不予外借,如遇特殊情况,教职工借用仪器须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后,实验室才能借出,借用时间不得超过三天。外单位借用仪器须经校长批准,时间不得超过一周,过期不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动与借用单位联系收回,并对借用者给予一定的处罚。一切仪器的领用、借出和归还均须办理有关手续,并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验收、检查。领用药品应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记录消耗量。领用危险药品时,领用教师、两名管理人员共同在危险药品专用册上签名,并严格控制数量,注意使用安全,剩余药品及时归还。仪器药品不准带回宿舍或其它地方供私人使用。

七、仪器设备借用、使用、损坏、维修必须及时记录。各种仪器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使其处于随时可使用状态。实验室应设有《借物登记簿》、《危险品领用登记簿》、《实验教学情况记录簿》、《实验教学情况统计簿》、《仪器设备损坏维修登记簿》、《仪器损耗、报废记录簿》等簿册。严格执行报废规定,实验教学过程中属正常损坏且不能修复的仪器,或经长期使用性能达不到实验要求且不能修理的仪器,应予报废。因工作失职、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仪器损坏或丢失,应照价赔偿。对故意损坏仪器者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罚。仪器发生故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及时加以排除,或送交专业部门维修,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对维修过的仪器要认真填写好仪器维修单,存入仪器质量档案。

八、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实验室应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等)、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年末按档案管理模式,分类装订,装盒存放。实验室工作人员如有变动,应在学校领导的主持下,办理移交手续,手续存入实验室管理档案。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设备;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59-01

我院实验室由院、系部两级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如何科学管理实验室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我多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规范化管理,谈谈个人看法。

1逐步完善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而一个高效的实验室一定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实验室。对此我们完善了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室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危险品及剧使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仪器损坏与丢失登记制度、仪器维护保养制度、实验器材的领用和消耗登记制度、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等。正是这些规章制度才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有据可查。

2设备的规范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它是实验室的硬件,也是实验室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传统的实验仪器逐步被更为先进的仪器取代。如何规范的管理实验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

2.1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但是随着时代变迁我们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对一些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且修理费用高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要勇于推陈出新按相关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的设备,以节省实验室使用空间、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以及教学、科研水平。

2.2新购设备的管理:对于新购置的仪器,在制订购置计划时不但要根据实验要求、实际教学需要,还要考虑该仪器的使用条件、维修成本和维修条件来合理配置。到货后,及时做好安装,调试,验收工作。验收时先根据合同和配置清单逐一清点、核对。安装调试好仪器设备后,在主管部门的把关下,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然后录入电脑。只有对实验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严格的验收、准确及时的建账才能避免资源浪费,使实验设备发挥最大的效力,保证高职高专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2.3资产档案管理: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2009年我校建立了实验室固定资产明细帐的管理平台,各实验室将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和800元以下的低值耐用品基本信息输入微机,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产地、仪器设备唯一编号、购置日期、放置地点、负责人等。管理平台的建设方便了设备的信息及使用状态的查询,还可以即时统计实验室固有资产。除此以外对贵重仪器还有专人保管其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以及保养维护记录。这些都有利于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也为以后的报损、报废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2.4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的设备根据功能和使用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室,登记造册放置的位置要远离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品,远离水源、火源、气源等不安全源。我系对实验室较大型的仪器,或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如离体组织灌流系统、BL-420生物实验系统、恒温平滑肌槽等编写规范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本,放在仪器旁边固定好,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登记,便于日后查看使用情况。实验结束时要按操作规程切断电源、盖好防尘罩。学生在实验使用中若发现异常,应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教师,由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检查故障,填写维修记录单。

3健全制度安全化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验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做实验时的人身安全。我们生理实验室,在教学中要使用很多实验用动物,因此我们在实验室安全方面不能停留在打扫环境卫生、防火、防盗这个层次上,还应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纳入这个范围。要强化实验安全意识,除了遵守实验室安全技术规程以及消防、安全、保卫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外,还要制定详细的生物性安全防疫措施。例如建立动物领用登记制度,规范各种实验操作;制定了实验废弃物如针头、动物尸体的正确处理Sop,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操作的Sop。这些措施,使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够自觉地注意个人防护,在今后的实验室教学中,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及周围环境。

4规范学生管理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地是培养学习实践能力的场所。做为教学场所,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而高职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责任心较弱、自律性较差,对实验器材乱拿乱用比较严重,不易管理。为更好理顺责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定位定责。例如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学生在实验室打闹、吃零食,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首次进入实验室之前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名单后,各小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试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等物品的清点领用、以及用完后及时清理归还,实验结束后实验员检查各小组使用的仪器、物品等完好无损后,由学生、实验教师、实验员三方填写实验记录单方可离开实验室。若有丢失或非正常损坏由该小组成员负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惜物品,又降低了实验设备的损耗,防止器械丢失,杜绝材料浪费、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今,实验室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更好的管理实验室,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逐渐把机能实验室发展成为高标准智能型高职医学人材的培养基地,以确保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室在正确高效的轨道上长期运转,推进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85

Biochemistry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ZHanGYang

(CollegeofLife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5)

abstractUniversitiesnowincreasinglyemphasisonexperimentalteaching,experimentalteachingreformeffortsareincreasing,laboratorymanagementrequirementsarealsoincreasing,so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problemsofhavingtothinkandsummarypositivesignificance.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BiochemistryLaboratory,fromfouraspectsregulations,equipment,environment,safetydepthstudyofthechemicalandbiologicallaboratoriesin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processshouldpayattentiontotheissue,whichhasapositivedevelopmentofthebiochemistrylaboratoryrole.

Keywordsbiochemistry;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

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

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

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安全环保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62-02

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经费也明显提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条件,同时对更新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搞好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加强管理建设,管理建设从管理设施、管理制度、和账册管理等方面着手,同时还包括管理意识和管理机制,尽快让实验室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正规化。

1.管理意识

实验室工作跟社会需要紧密相关,随机性强。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材内容的更新,加上实验仪器、药品使用对象面向中、小学生幅面广,时间跨度大的特点,所用仪器、药品的品种、数量的变动较大,必须及时添置和更新,尤其实验过程中所需实验室仪器中没有的物品,应在使用过程中加以解决。因此,我们本着有课必想,有提必办,有用必备的原则,保证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

2.管理的硬件建设

实验室管理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主要是仪器、药品、管理所需的设施,过去用木制的橱、柜、桌,已不完全适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首先对仪器、药品橱柜及实验桌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将以前不耐酸碱的木质桌柜更换为如今的玻璃复合材料。对仪器、药品实行了分类、分柜、分层定位存放。实验桌达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化实验桌。

3.管理的软件建设

(1)账册。根据我校的规模、特点,我们的账册分中、小学两部,再按学科分门别类。做到台账、总账、电子帐、物品柜中登记卡和物品实物,账物相符;对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专柜放置,有专人及相关领导分别掌管;设置了专门的登记簿记载仪器、药品的去向,堵塞了仪器、药品管理的漏洞,做好了安全工作。

(2)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验室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管理细则和制度,张贴在醒目位置上,并要做到人人有章可循切实保障实验室工作协调有序的进行。

(3)资料档案。实验室的仪器、药品资料,包括说明书等,不仅供教师使用,还供学生使用,也是仪器设备修理改进时的依据。因此必须做到“保存完整、存放合理、取用方便”。针对小学生,仪器说明要口语表述清楚,再指导学生自行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4.仪器药品的动态和静态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做好静态管理即软、硬件建设外,还要做好动态管理,即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动态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中的质量管理;二是使用中空间和时间管理,每个实验室设的“试验物品借还登记表”详细登载借还时间、借用人、借前后折旧破损情况。做到经常核对,检查,定期清理物品,以方便仪器、药品的调配和借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的使用效益。

5.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

(1)安全方面

实验室的许多化学制剂有毒,有腐蚀性,易燃,易爆;很多玻璃仪器容易破损造成割伤;物理实验室的用电,易造成触电;生物实验室用的解剖刀,解剖针一不小心易导致划破。因此,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都要熟悉有关的安全知识,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实验室的常见事故,一般要做好防火、防爆炸、防中毒等预防工作。

防火:①科学严格的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的机会。②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要检查是否切断电源。③实验室的各类灭火用品,保证随时好用,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灭火器是最有效的灭火工具,要掌握各类灭火用品的用途,如有机溶剂以及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试剂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电器、精密仪器着火时不能用沙土灭火,以免损坏仪器。

防爆炸:实验室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一起发生,有时是先着火后爆炸,有时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两者的预防措施类似。对实验时很难遇到的易爆品,学校最好不存或少存,以便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防中毒:①禁止尝任何药品味道,闻气体的味道时应采取“招气入鼻”的方法,不可在实验室饮食,不能把实验室的容器当餐具。②有毒气体产生或有烟雾产生的实验应在通风橱或排气扇旁边进行操作。③皮肤破损后不能接触有毒物质,以免有毒物质经伤口侵入人体造成中毒。⑷有毒物质不能倒入水槽,要倒入废液缸中统一处理。

(2)环保方面

中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主要对“废液”“废渣”的处理。要加强教师、学生的环保意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和人身的安全。

①实验室“废液”的处理:中学实验室“废液”主要来源于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课本要求的用药量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废液”的产生。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液”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分离回收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含“酸性”的废液可用“废碱”进行中和,含有机物的“废液”用燃烧法废除等。

②实验室“废渣”的处理:中学实验室“废渣”的组分比较少,一般是一些用完的药品瓶,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渣”采用定点深埋法处理。

另外,针对实验室的环保问题,可提倡开发清洁实验,如“微型化实验”,其特点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用量少,但也能达到实验要求。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5

一、适时调整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满足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

《意见》指出,“中小学实验室数量和面积要基本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以满足学校实验教学需要。”“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以《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为基础,以满足学校实际需要为原则,采取必配、选配、定制、自制等方式实现。”

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办学条件标准是市区两级教育装备部门的核心工作。2005年,市教委等部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7年,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对“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达标的学校”作了明确回答。2009年,对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作了修订,主要在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将部分必配调整为选配。《标准》不是封闭的,是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按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后每隔3年左右要调整一次。

1.基本思路

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对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加强标准细则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分步骤调整现行的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2.主要举措

(1)2011~2012年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工作。目前,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已经与市教研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相关院系共同完成了高中和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形成了研究成果。2011年,将在市教委的领导下,以研究稿为基础,完成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正式稿,满足高中课程改革对新仪器新设备配置的需求。初中和小学标准细则将适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将以项目形式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专用教室配置研究,从专用教室环境设置,实验室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师生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研究配置规范,丰富和补充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内容,满足教育教学的不同需求。

(3)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对教育适切性的研究论证工作,开展标准内设备和标准外设备的调查研究,在市区两级建立新设备的使用与论证联动机制,对教育效果好、广受欢迎的新设备适时引入标准。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难度,但非常有必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又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就是技术革新教育问题,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大量装备工作,装备战线上的同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未来10年,北京市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如何引入教育教学中,如何贴近一线用户,加强对需求、供给和要素配置的研究,2011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将启动这项工作,形成北京市教育装备研究论证专家团队,尽快形成目前学校、区县配置许多“标准外”新设备的较强的指导力。

二、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实验室建设、配置、管理、使用以及论证实验室能获得有效利用的相关研究、培训和评价工作。

《意见》指出,“市教委将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发展特点,制定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范。”《意见》还指出,“市教委将在全市建设一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校,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市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以来,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制度,可以说北京市实验室管理长期以来无章可循,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1.基本思路

广泛调研,形成项目推动。结合学校视导工作,吸取鲜活经验,分别形成制度规范送审稿和管理评价标准送审稿,批准后实施。

2.主要举措

(1)制定“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制度”。这项工作2010年已经立项,将从实验室仪器存放管理、账目管理、教学流程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这个项目现在处于研究阶段,2011年6月底将完成项目研究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在基教二处的组织下,联合教研部门,在全市开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视导工作,总结、分析学校的做法及经验,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形成切合实际的规范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

(2)2010年将立项申请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价标准;2013~2015年,在全市开展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先进校评比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研究推广问题。《意见》指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按市教委的要求,网络版的完善及功能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我们与教研部门教学活动模块的具体细化研究,希望在2011年完成。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为学校教师简捷操作提供客观条件,最终达到使学校、区县和市里通过网络版及时了解掌握资产的入口、过程和出口情况,了解掌握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了解掌握仪器设备质量的反映。

三、建立市区培训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配合师训部门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及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市、区两级业务必修培训;有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在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中要有一定时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管理的业务培训。”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计划也将于2012年完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使用问题。“建配管用”,前面3个字做得再好,“用”得不好,一切白搭。

用得不好,原因有许多。抓实验室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是应用的关键所在。市教委已明确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培训责任交给市区两级装备部门了。全市中小学有10万名左右的教师,其中有3000多名专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过去称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非常关键。可以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功能的发挥和建设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教辅人员,不受重视,许多学校将老弱病残或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无形中导致了恶性循环,管理水平不高,使用效益得不到发挥。实验室管理人员又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既要懂教学,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并不是有的同志印象中的什么人都能胜任。而这类人员,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在岗位中学习锻炼成长起来的。

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与各区县装备部门联动,依托北京市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自2006~2008年以来开展对2650名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就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进行了培训,覆盖了900余所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学校教师)。自2009年以来,每年又对小学科学教师实施了技能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2011年以及今后几年,仍应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1.基本思路

注重抓住4个环节:一是合理的课程设置;二是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三是“实践教师”务实指导与沟通交流;四是市、区两级的科学分工。总结经验,探索路径,建立市区培训模式。

2.主要举措

2011年将全市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疑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的替代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协助和支持水平。计划培训360人。并以这次培训为试点,探索市区两级开展培训的模式,形成市区两级不同的培训对象、内容及模式。

今后几年,将针对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中存在的仪器设备、各学校都已配置但未使用、未开展教学活动的仪器设备展开技能培训。如音乐、美术、劳技、地理历史、通用技术等课程存在大量未使用的设备展开培训。

还将同时开展部分学校校长参加的以实验室建设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四、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实验仪器安全、有效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产品选型和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对集中采购的仪器设备实施抽查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要进行信息通报,保证性能优异和质量优良的仪器设备进入学校。”

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资源、是以实物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同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和工具,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所以,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耐用性尤为重要。但实验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价值相对低廉,市场准入门槛低,质量检验难度较大,从而增加了政府采购难度。根据教育部教育仪器研究所不完全统计和分析,全国部分传统的实验仪器质量在2000年以后开始有些下滑,存在质量低的原因,有教育技术装备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质量意识问题,有标准不完善和执行不力问题,也有采购渠道及评标专家专业水平问题,还有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问题。

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事关师生生命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期以来,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还缺少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等在内的教育产品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装备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积极作为,落实好企业引导鉴定、标准制度执行、政策保证招标和验收、完善质量监督体制等各项工作,教育装备质量才有保障,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1.基本思路

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向财政部门汇报,落实质量监督各项工作。

2.主要举措

2011年工作重点是以质量安全为主题的调查摸底。今后几年,继续开展对直接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梳理,送检测机构检测,通报检测结果;继续开展由教学仪器相关企业相关人员及装备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质量安全培训会;研究制定我市教育产品质量检测实施办法等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

五、关注实验室建设改革的种种探索,搭建信息共享相互借鉴平台

《意见》对实验室建设改革方面的种种探索,采取包容和鼓励态度,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建设特色实验室”;再比如“实验教学有特殊需求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特殊配置。”等。关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谈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强调,“鼓励师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网络调研,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近几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采取项目推动方式,先后就“高中通用技术、心理咨询室、历史、地理、语文、小学科学专用教室配置研究”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选择不同类型学校建立样板间,验证配置研究的适用性,再信息。

2011年主要对学校教室产品环境设备、手写平板电视,小学静电仪器进行试点配置并评估。

再有,近几年,学校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探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将实验室与教室融为一体、在校内统筹管理使用的尝试;北京市京源学校的“尽”实验室、“进”实验室、“泡”实验室、“出”实验室策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开放实验室、一室多用以及开展领导和教师的装备培训等鲜活的做法值得借鉴,再比如通州区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开展的“新技术进课堂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的做法也值得相互借鉴。

1.基本思路

鉴于北京市基础教育装备事业仍处于改革发展之中,装备部门的同志应强调包容意识、少些评头品足。相反,需要有宽容心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并且自身也应当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学校主流业务之中。

2.主要举措

继续举办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人员培训班,开展主题培训与交流活动。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6

1建立健全护理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护理实践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完善和建立了护理学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守则、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应急管理办法、护理技能开放训练管理制度、实验室各级实验师工作职责及实验室工人工作职责等。有管理制度作依托,科学管理实验室才能有章可循。

2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好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去实施,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管理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加强实验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以往由于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人员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工作不受领导重视;安排外出参观学习机会极少;自身社会价值得不到认可。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近年来,学院为加强实验室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求实验室人员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热爱本职工作;业务上勇于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求实验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和相关理论教学的集体备课,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每年选派优秀实验人员外出参观与学习,学习其他护理学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逐渐探索出符合自己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管理模式;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提高科研能力。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配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逐步形成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建设一支敬业、爱岗、高水准的实验人员队伍[3]。

3实验室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护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教学阶段,进入护理实验室上实验课,往往存在对实验室环境不熟悉,仪表着装不符合护士的仪表规范,不爱护实验仪器模型及实验操作器械物品经常丢失等多种管理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实验室制定计划,安排在实验课前,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护士的仪表着装要求,宣讲实验室的仪器设涔芾碇贫龋教育督促学生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对实验室资源和实验场地进行分配。以班级推荐的方式评选各班实验小组长,并确定组员名单,明确实验组长的工作职责等。

4实验物品准备实施实验室的三级负责制管理

实验室每学期要承担本科专科两个层次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多达60多项。为任课老师示教和学生分组训练做好实验物品准备,耗废了实验人员的大量时间与精力。为减轻实验人员负担,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实验室实行了三级负责制[4]的管理办法。三级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带教老师、班组长及各小组成员。具体实施方法:每次实验课前,实验室管理者通过微信的方式通知各班长和组长做好实验课前预习,熟悉实验项目内容,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课时,在实验室管理人员指导下,班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清点、准备和领用实验操作物品和仪器设备。实验完毕由班组长指定值日生将实验物品和仪器设备清洁整理后归还原位,保持物品的干净整洁,并按规定位置有序摆放。

5规范化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与低值易耗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是直接影响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在管理工作中,除须制定各项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管理责任心,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和爱伤观念,使其爱惜各种仪器设备[5],不随意损坏。

5.1实验室仪器设备模型定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保养,定人维护,贵重仪器并做好使用登记与维修登记记录。技能大多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高,维修率也较高。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模型的管理,保障实验教学能正常进行,实验室设定专人管理资产设备。负责仪器设备的申报和报废工作,及时添加和补充完好设备模型,报废破损的模型和仪器。实验仪器和模型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固定位置整齐摆放,取用时方便快捷和便于管理。对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等使用率较低的贵重仪器设备,每间隔一段时间应开机充电试用,检查设备的开机运行情况,并定期保养和维护电池。为防止工作中实验管理人员出现互相推诿互相依赖,所有仪器设备分配专人负责与专人管理维护,每次使用后做好使用登记。新引进的贵重设备与模型,实验室组织实验人员和实验任课老师共同参与设备的培训和使用,熟悉使用程序和保养知识,保证人人会使用,人人会维护,提高贵重仪器的使用率,降低设备的维修率。保证实验教学时的正常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5.2低值耐用品和低值消耗品的管理护理实验项目种类多,消耗性物品繁杂多样,一次性物品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使得实验物品管理工作细致而繁琐。我们根据各学期教学计划,实验学生人数和实验项目内容安排,提前制定学期前的购置计划。购置回来的实验物品,按照物品种类,有效日期先后原则整齐排放,先过期的物品和药品先用,后过期的后用原则,有效防止物品与药物的浪费现象发生。每次实验课督促学生,一次性物品和药品使用后要按垃圾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处理。注射针头折弯,注射器和输液管等剪断毁损,防止流落社会被再次利用。

参考文献:

[l]王甫想.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明[J].科学管理研究,2008,9:152-153.

[2]何锦发.我院数字化护理实践教学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7,7(7):60-62.

[3]高歌心.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杂志,2010,9:1421.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7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要求学生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操作的进行,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笔者就如何科学地建立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科学的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模式

我院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设置改革前的状况是,管理分散,实验室仪器设备呈“小而全”的状况,实验器械、耗材购置重复率高、利用率低。造成某些实验资源紧张,而另一些实验资源闲置。由于实验经费有限,不同实验项目的实验任务量差异较大,重复购置的设备、器械又占用了原本有限的经费,使得常用、主要的设备陈旧、不足。如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台式牙科电钻机不仅陈旧而且数量有限,类似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正常实验教学安排和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教学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进一步优化实验资源条件,保证规范、有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的科学管理模式。近两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

(一)加强实验设备及器械的管理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的种类杂、数量多,而且小件物品多,如果管理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实验器械或实验用品的丢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对实验设备及器械进行分类管理。1、使用时间长、频率高的器械实行挂牌使用管理将学生使用时间长、频率高的器械实行专人专用管理,对学生挂牌使用,增强学生的责任心。2、日常发放器械的分类归档管理根据实验课程的安排,将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整理后分为固定、可摘、全口、正畸和其它五个大类,每类都设专用仪器柜装放置,柜门外贴上各大类的标签,柜门内贴上各大类的器械、用品的名称及数量的清单。这样可节省实验准备的时间。3、固定设备的管理为了加强固定设备管理,将该类设备顺序编号建档,将学生姓名、座号、设备号打印后贴于操作台前上方,学生对号入座,固定使用一个技工台。同时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维护、保洁,确保下次实验课的正常使用。实践证明,此法有效地减少了设备的损坏,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4、设备操作的规范管理在口腔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果思想麻痹或操作不规范等,还是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制度上墙,教师先演示,加强指导,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5、规范低值耐耗品管理由于低值耐耗品种类繁杂,管理手段较为落后,这也是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正计划把低于200元的低值耐、耗品引入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建立实验室低耗、耐用品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管理。6、实行实验室内的清洁卫生管理好的环境,不仅产生好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口腔实验室不同于建筑材料实验室、化工实验室等工科实验室,口腔实验材料如不锈钢、石膏以及羟基磷灰石等生物医学材料保洁度高,要求必须保持口腔实验室内的整洁。

二、对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

(一)对青年教师的管理搞好实验教学,既要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刚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虽然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经验,尤其对实验室的工作[1]。如实验操作,仪器的维修及使用等,相对缺乏经验。青年教师应到义齿加工厂和口腔医院见习一段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后,再承担实验教学工作。

(二)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一个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准备期间,必须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及准备工作的要求,对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和注意事项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在实验准备之后,认真做好预实验;不断进取,熟练业务技能,平时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相关课程理论课的听课,参加有关业务培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实验技术人员送出去进修。

三、学生在实验室的管理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对他们进行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教育。学生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对他们随时检查,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二)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增加实验指导老师,各班级的实验课可分在几个教室上,实验小组的人数3-4人,改变了原来的每组八人以上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带教,克服了一人动手多人观看,甚至不少人玩的局面。

(三)完善赔偿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因学生人数增加,实验课必须实行分班上课,为避免学生器械相互挪用,减少丢失,计划购入仪器柜,用于学生存放器械用品。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器械丢失及损坏的赔偿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爱护实验设备器材,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四)增加技能考核。加强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结果的手段之一,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体现在理论知识运用的好坏,克服高分低能,促进实验教学。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出勤,常用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改变了以前只重视理论教学的考核。

四、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有序、规范,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一)建立《实验管理人员职责》等一系列的制度与规范,为使这些制度能落到实处,设立一些具体的实施检查项目如:实验项目卡、实验课前登记本、实验领用登记本、实验室使用率表等,以利于真实地反映各实验室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39-02

2013年4月,我国高校频发两起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4.1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案”。事故的发生给受害者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但近年来,我国高校频发安全事故,给我们现行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探索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与高校财产安全,确保实验、教学、科研有序进行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深知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繁琐与复杂,更深知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现拟从实验室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1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

1.1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实验室建设也在不断壮大:实验室规模扩大、实验仪器增多、实验项目增加等,与之相匹配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安全建设却增长缓慢,大量的资金都用于购置高端仪器设备,却忽视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配备,更缺少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在我们安全管理中还广泛存在着“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麻痹思想。而且安全工作特有的细致、具体、工作业绩无法量化及不可预期的特点,使得很多相关的管理者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或责任不明确,因此,模糊的“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安全观念在高校实验室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2]。

1.2实验人员复杂,安全知识薄弱

实验人员是实验进行的主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监管的主体。伴随着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高校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实验室承接的社会服务和创收工作的增多,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变得愈加复杂。一部分是实验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科研项目组成员及所涉及到的博士生、硕士生及部分本科生,第三部分为外单位科研合作人员。人员来源复杂、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一,对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实验时间长短不一等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3仪器、药品试剂的管理不到位

药品试剂是实验开展的利器,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隐患。由于现用的大部分药品试剂都是由课题组自行购置,虽有指定负责人,但无购置计划与药品试剂的入室审查,而且没有统一的放置地点,实验室内随意放置;剧毒、易制毒试剂没有专人专柜管理;实验药品浪费严重,重复购置,药品使用情况无人登记等问题严重存在。

在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使用后不登记、不整理相关卫生、不关闭电源的“三不”问题,而且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及备品备件随意放置导致丢失的事情时有发生,小型仪器随意搬动或借用等等,种种不良的个人行为给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埋下了隐患。

1.4实验废弃物的随意处理

实验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处理,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高校实验室多数没有废弃物处理装置或回收桶,由于人员复杂,监管不力,有些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直接将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的试剂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使用;废弃物未分类放置随意丢弃等现象存在,严重影响了实验人员自身的身体健康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此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5安全建设不到位,水、电、火灾及窃盗隐患大

长期以来,在我国潜移默化的国家公共财产高于个人安危的教育下,使人们忽视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3]。实验室通风设备差,门窗关闭不严导致仪器耗材或电脑被盗,各种电线、水管年久失修,消防器材未定期检查或常年不更换,消防通道被堵,实验楼没有楼层示意图和安全消防通道示意图,绝大多数化学实验室内没有冲淋设备、洗眼器、气瓶柜、急救包和其他劳保用品等等,有的连灭火器都没有配备,当遇到危险时实验人员无法有效的保障国家财产和自身安全。

2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有效的监督。高校理应专门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各院系、教务处、科技处、保卫处、各实验室等多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各教学、科研实验室逐一和学校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每个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校-院-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人员”的四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络,让实验安全意识从上层深入、层层普及推广,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高校理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学校实验室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等各项制度和文件,使各级实验室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深入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实验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4]。

2.2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重科学研究,轻安全预防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只要实验人员在现场就不会发生事故的侥幸心理,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实验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所在[3]。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学校应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国家相关的安全知识法规和手册,并针对实验教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实验工作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等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知识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纳入他们的从业教育;经常性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活动,如在校园内和实验室场所张贴实验室安全知识展板;不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实验室安全操作图片展等让师生员工了解怎样才是安全的,起到警示和告知的作用。二是要进行安全演习[5]。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和掌握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防栓的使用,以及如何从事故中的实验室逃生,中毒事件发生后怎样应急处理等等。

2.3加强实验室人员管理,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和实验人员培训上岗制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指出:“从事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的消防安全年度计划。加强多层次、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师生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6]。由此可见,实验室工作是很受国家重视的,并非如现状这般实验室工作轻于教学,实验人员的地位低于教学和科研人员。

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提高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实验室安全素质,进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对进入实验大楼的一切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准入制管理,每人实名登记办理门卡或登记牌,这样从源头保证人员来源的可追溯性。二是要对拟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人员包括教职工、博士、硕士、本科生、其他单位科研合作人员,先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然后笔试并考核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7]。

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紧急情况的应急对策,特别是实验过程中要求实验人员务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流程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将避免人身伤害的理念渗透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安全第一、从我做起”。

2.4建立仪器设备、药品专人负责制

一是对实验室所属设备按金额分类为普通仪器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且各设备均建立帐户档案、技术资料档案和设备卡,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定期核对确保帐物相符,并对新购仪器设备进行编号贴标、卡片归档。同时大型精密仪器还需配备仪器使用人,负责所管大型仪器的日常使用、技术指导与培训、仪器使用情况的登记和保养等工作。

二是对实验室的化学试剂,配备专门药品柜,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对采购-领用-使用-废弃四个环节的情况予以登记造册;对化学试剂按有毒、无毒、有机、无机等分类整理,分柜分层分类摆放,药品柜外有明确标识;特别是剧毒化学品采取由实验室双人、双锁、双钥匙管理,使用情况登记备案,责任明确,确保剧毒化学品、易制毒试剂的安全使用。

2.5废弃物的存放与处理

高校实验室应根据“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集中处理”的工作原则,结合本实验室的特点,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及固体废物(简称危险废物)的管理,规范和加强实验室排污管理,并做好危险废物的处理。例如,尽可能对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自行回收提纯再利用;对有毒有害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剧毒废液和废旧剧毒化学试剂,进行解毒或降毒处理等。对自行不能处理的“三废”,由专职实验管理人员将其统一收集定期交由学校统一集中处理或政府指定的处置部门统一进行处理,使实验室化学品垃圾处理工作常态化,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品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创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2.6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实验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学会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这样既保障了实验人员自身安全,也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可能的危险产生,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趋于完善。一是在实验室或实验楼内明显位置张贴“楼层示意图”和“消防安全通道示意图”,当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组织实验人员疏散;二是水电管线设施及时更新改造,防止因电线老化或水管渗漏、跑水而造成贵重仪器损坏或火灾事故的发生;三是按规定在楼道内配置固定式灭火系统,实验教室内按房间面积大小配置适量的移动式消防器具和器材;四是加强防盗设施建设,在实验室或楼门口安装门禁管理系统,实验人员凭卡出入,车辆凭卡进出,楼门口及楼道两端安装电子眼监控设备。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才能增强了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确保了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3结语

安全问题无小事,安全意识要谨记,安全制度须落实,安全知识必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艰苦的、细致的、长期的且无法量其产出工作,但它建设的好环直接关系着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安全,不容忽视或懈怠。在迈向十二五的高校发展进程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从而达到实验中的人、制度、设备、环境的相互融洽与和谐,打造平安绿色校园,维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穆建平,范卓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5-7.

[2]王世强.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93-195,203.

[3]李珉珉,曹燕.外来科研样品引起的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5):594-596.

[4]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5]武培军,蒋勇.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2010(34):174.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规章制度

《物理新课程标准》实施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都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大部分实验都需要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可见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对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所在学校从20年前一所职业中学发展为天河区示范性高中,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理实验室也由一间增加到十几间(3个校区,初、高中共计)。作为一名有着20年执教经验的专业物理实验教师见证了物理实验室翻天覆地的变迁,对如何做好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力求为物理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有深深体会,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以供同行斧正。

一、实验室合理规划与实验设备保养是管理的基础

做好实验室规划是整个建设与管理的前提条件,实验室规划建设一旦固定了,以后想改变就很困难,如果规划不当,不仅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也会给日后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心,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是维系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

1.科学合理规划各类实验室

笔者所在高中在2008年选址新建时,实验室建设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校长亲自担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总务处主任、教导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学科负责人与实验室专职人员任组员,按照2010年教育部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等相关规定,参照国家示范高中办学标准,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建设了能同时满足电学、力学、光学等各类教学实验的综合性实验室,完全可以满足高中阶段所有物理实验所需[1],单物理实验室就占用了整一层楼,共7间,其中4间学生实验室、2间仪器室及准备室,还有1间探究实验室成为各区同行参观学习的示范实验室。同时在实验室的设施上也紧跟时代步伐,安装配套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录播系统等,为教学提供更多手段,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师生互动得到更好的发挥。

2.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管理与保养工作

在做好物理实验室规划的基础上,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维修也是工作的重点[2],它是维系整个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要做好这点,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1)做好各种实验仪器摆放位置的规划一所学校的物理仪器有几百种,数量有几千件之多,如何让这些仪器使用方便、快捷呢?关键要做好仪器存放位置的规划。依据笔者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物理仪器应该按类摆放,先分大类,再分小类。物理仪器有两大类:一类是计量仪器,另一类是通用仪器,各大类中又有小类区分。如计量仪器可分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表等;通用仪器类可分一般类、支架类、电源类、力学类、振动和波、热学类、静电和电流、电磁和电子类、光学和原子物理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加上仪器顺序编号相结合的方法,在摆放过程中原则上按顺序摆放,有时也灵活处理调整一下,质量大的,体积大的仪器可放在仪器柜偏下的位置,质量小的,体积小的放在偏上的地方。总而言之,仪器的规划摆放要遵循安全第一,分类摆放,方便取用的原则进行。(2)做好各种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程度损坏,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如何修理损坏的仪器,在仪器重新入柜时要确保仪器能正常使用,绝不允许将未修好的仪器放入柜内。而对于一些仪器,虽未有损坏,但为了保证正常使用,也要在规定时间重新取出进行测试保养。如学生示波器,每年该仪器使用次数很少,也要定期为该仪器通电,以保证仪器内部电容正常工作;又如学生万用表,在不使用时,要及时将仪器内电池取出,以免电池漏液对仪器造成损坏;再如感应起电机,在每次使用后要做好相应除尘,干燥工作,并用干净塑料膜包装完好,以保证下次能正常使用。做好各类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可适当延长仪器使用寿命,避免重复购买仪器资金浪费,为学校节约办学经费。(3)做好各种实验仪器损坏登记与后续购买工作实验仪器一定要本着不仅够用,而且要有多几件备用的原则。在每个学期末一定要清点各种仪器设备数量,损坏的仪器及时做好登记,因损坏造成库存不足的仪器要做好相应的采购计划,做好预算,及时购买,确保能随时满足教学实验的需要。除此之外,每学期初也要做好相应消耗品的采购计划。

二、制定与落实好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保障

有了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等硬件,还需要有好的制度等软件做保障,软硬件相结合才能使实验室更好运转起来,为教学保驾护航。

1.为实验室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其目的是使实验室管理日趋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硬件设备有了之后,就应该制定相关的使用制度,让教师、学生用好实验室与各种仪器,充分发挥其功能,做到物尽其用。如制定《物理实验室仪器装备管理使用规则》《物理实验学生实验规则》《实验室使用流程等表》《物理实验室分组实验学生情况登记表》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让教师、学生做实验时有章可依,有表可填,有证可查,真实记录实验室的使用情况。

2.认真落实与完善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

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后,要将制度最终落实才有意义,规章制度的落实是一个动态磨合的过程。在执行相关制度前,首先要对实验室规章制度进行广泛宣传,让师生充分知晓,然后让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在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执行,在每次做实验中,要认真对每次实验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认认真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让教师、学生在进入实验室那刻起就能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认真做好每一步,实验室的管理才能更加规范化。

三、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基地是管理品质提升的表现

笔者去过很多学校物理实验室,里面标准配置只有几十张整洁干净的台凳,一套多媒体设备系统和墙上挂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配置都是按照相关规定配置的,很标准,看似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只把物理实验室当作是一个做实验的场所,每次实验课,教师与学生大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好像实验室是一个没有特别吸引学生的地方。如何把实验室营造成一个教师、学生都喜欢学习探究的基地?这也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实验室场外知识长栏建设

可以根据光学、电学、力学不同功能实验室的特点建设场外知识长廊,定期做好更新工作。知识内容可以是介绍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作用及操作方法,也可以对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宣传介绍,还可以就如何开展学生探究实验进行讲解等。通过加大对这些知识的宣传力度,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进而引起他们对动手操作实验的渴望。

2.向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成为学习探究的基地

高中由于有高考的任务,学习课时相对比较紧张,许多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对于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能减就减,或者几个实验一起开,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有限,有些实验都没做明白,更别说想把自己的一些实验想法运用到实验中去。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没做好的实验进行重做;也可以去把一些课外实验搬到实验室来做;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勇于去开发新实验。此外,笔者还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如开设了无线电测向、无线电装配、趣味物理实验等,学生有机会学习电路板、焊接知识等课本无法学习到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另外还可以发动一些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自制教具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实验室参与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使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基地。

四、结束语

物理实验室作为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场所,它的建设与管理的好坏,绝不是实验教师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的努力达成一致,才能让实验室最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实验室应有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JY/t0406-2010,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篇10

一、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认识水平

1.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正确理解实验室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实验室包括:中学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实践活动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专用教室等。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内涵非常丰富的工作,概括来说,包括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硬件方面包括实验器材、设备、实验用房等;软件方面则包括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规范化的管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课堂应用等。

2.学校要组织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认真学习《省规范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办法》和《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实验室“建、配、管、用、研”五个方面的标准要求。

3.学校要认真落实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培训上岗制度,有计划开展专业化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网管员必须持证上岗。要落实各类管理人员的相应待遇,保护并促进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合理化调配

4.各学校要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充分体现出“建设”是基础,“配备”是条件,“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的工作理念。成立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领导和考评小组,建立实验室管理与使用督查制度,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具体分管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考评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管理与使用及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科学分工,职责到人。

5.学校要按照规定配齐、配好各室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要保障好专职实验员、网络管理员、专兼职图书管理员的配备。要稳定实验室管理与应用人员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技术管理。

6.学校要设立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实验室管理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实验室管理员的编制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解决,可根据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设定。

三、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标准化配置

7.学校要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总体要求,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配齐各类实验室。

8.区教育局将依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总体要求,统一招标采购音体美、卫生、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器材,确保全区学校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配齐、配好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

9.学校要将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实验室日常维护经费、开展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音体美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所必要添置的耗材费用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中,保证年度经费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强化实验室标准化制度建设的落实

10.学校要依据《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各类实验室管理与使用的制度与规则。要加强各类器材、设备的管理,建好《教学仪器明细账》《教学仪器总账》,并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帐帐、帐物相符,遇有变动随时填明。要加强各类器材、设备的技术管理,建立器材、设备的技术管理档案,将设备的说明书、配套资料等建立两份档案,一份存入学校档案室,一份存入器材室,以方便使用与管理人员查阅。

11.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的维护、维修、保养,管理与使用人员要认真填写《领用借还登记簿》《损坏记录簿》《维修保养记录簿》等各项管理记录,确保器材与设备的完好率达98%以上,并要熟悉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实现管理与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12.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音体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并逐步实现网上管理。学校各实验室使用记录要与配档、相关的学科教学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相对应。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设计、有辅导教师;教学设计应详实,有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场地;各类活动要有配档、有记录、有效果、有反思。各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将各实验室活动配档报教育局普教科、教研培训中心电化教育研究室各一份。

13.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器材的使用技术指导。安排相关管理人员指导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使之规范操作。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任课教师要及时告知相关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与相关领导协商解决。如问题解决有困难,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监管部门;如因拖延而发生事件,要追究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责任。

五、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建设实验室的使用率

14.学校要抓应用促效益,提高实验室应用水平。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实践的具体过程中,亲自动手,自主思考,亲身体验。实验器材的配备、实验室管理的完备等都是以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服务为目的,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学习,方便学生使用。

15.学校要重视各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实验室文化要符合实验室功能及操作流程,创设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积淀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成果。

16.学校要使实验室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心目中充满神奇和创造神奇的地方,成为学生最喜欢去、能够经常去的地方。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保证新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100%。学校可根据校情、校本课程设置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7.学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特长发展。学校教务处每学期要对各实验室的使用做统一安排,做到实验室的配档合理,确保每天的上课时间实验室内都有学生活动,保证实验室的使用率达100%。

18.学校的实验室要全方位向师生开放,要合理安排好开放的时间、指导教师等。鼓励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发明创造、艺术鉴赏、心理咨询、手工制作、资料查找等活动,要对师生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六、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考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