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2:37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1

1.1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将项目决策阶段所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具体化的过程,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设计方案是施工的依据,其技术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因素,不仅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就是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规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和协调费用、资源、技术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使设计项目满足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

1.2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包括

: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加强信息的管理制度,而且要协助建设的双方的工作。管理单位对施工的质量、施工的安全、施工的进度和工程投资费用等方面的控制要符合合同责任,合理管理的内容涉及合同履行管理、违约的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的管理等方面。施工完成后对于事后产生的各种监督管理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1.3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和检查评定,以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此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向生产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体现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确保措施

要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施工质量的予控教育和素质教育。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建筑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素质是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体现,我国现在这样技术人才比较缺少,所以对建设施工的技术人员要重点培养,以及对施工的人员的安全知识,管理和工作能力都要进行,培训和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但是现在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素质普遍偏低,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还要慢慢的进行,但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应用到施工工作当中,他们在相关的施工基础的知识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施工的时候就会产生问题,例如,混凝土调配的比例和温度不清楚就进行施工,钢筋摆放的位置和使用不了解就搭建,就会给其他工作人员带来安全上和经济上的损失,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3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

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能否真正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要建立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其次,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再者,从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产品功能试验、施工交验、回访用户与保修这八个环节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控制运行,旨在严密控制建筑产品质量。人人提高质量意识,才能确保质量的提高。

4加强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做到“三控制”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5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主要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在施工时,质量的检验,设计人员的方案要采取复查的制度,数据系统的分析,施工时对于时间和管理的控制,发生事故时处理的意见等方面的制度。

5.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5.2技术复核制度

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5.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6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进度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的关系

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加快进度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由于人、机械的高强度作业改变了施工条件,可能就会影响到质量。进度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要么重质量,要么赶进度,而是通过不断的协调和平衡,使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都达到相对最优,并在保证质量目标前提下完成进度目标。

二、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制约因素多,管理不到位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完成预期的进度和质量目标,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很多的制约因素,只要一个管理不到位,就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影响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现场环境、劳动力需求状况、设计变更的影响、资金问题、物资供应问题、风险问题、以及其他建设相关方的影响等等。工程承包商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措施,往往是一个因素影响了就会产生一种“共振效应”带动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事前没有很好的进行分析,制定应急计划,等事情发生了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管理组织上不能够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人浮于事,重关系轻能力现象严重,导致执行能力很差。项目成员只关注自己是否得利,而不管项目目标是否顺利实现。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考核机制,目标分解不够明确,在进度滞后的情况下找不到直接的负责人,各部门人员之间相互扯皮,最终不了了之。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又缺乏合作精神,项目成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进度目标也就很漠然。不可否认现在有些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确实有限,只是一味为了中标,在取得项目之后就轻视了具体的实施过程,以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表现的就是进度目标一直不能按期完成。

2.2没有把握好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进度与成本、质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成本与进度之间的关系是加快进度就要增加成本。因为要采取赶工措施就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加快进度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由于人、机械的高强度作业改变了施工条件,可能就会影响到质量;同时,对工程质量有过高的要求,也造成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花费心思去思考怎么样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均衡。要么重质量要么抓成本,要么赶进度,总之是没有把这三者综合考虑。假如说进度滞后了,一般都会采取赶工措施,就要花费成本,但又不想花费太多的成本,那就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了,一方面采取粗放型管理,不注重细节,漠视了监督,各类检查整改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偷工减料或在材料方面选用达标但是档次较为低下或老旧的产品,没有考虑长效机制,就出现很多质量缺陷,尤其是在质量控制一般项目等细节方面。可是由于质量有问题得不到业主、监理、质检的认可又返工,接着是进度又拖后了。这样依次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最终的结果是进度越来越拖后,成本也越加越多,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面向建筑工程质量的进度管理方法

3.1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的协调

(1)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怎样使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协调而使工程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得以实现,是解决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矛盾的关键所在。适度均衡的加快施工进度,可以使实际工期在计划工期内得到合理的提前,并且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质量目标,可以避免返工,实际进度会加快;反之,则会因返工,造成工期延后,施工成本增加,降低工程施工效率,增加建设项目的经常性维护费用,导致进度目标不能实现。

建筑工程按最佳工期施工,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使施工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建设工程按计划工期交付使用,在预定的期限内尽早的收回投资。质量好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返工;减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减少建设单位的经常性维修;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长效运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维护成本。因此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协调是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重要工作。

(2)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与关系

进度控制是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是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的重要部分。进度控制科学合理有利于施工过程管理、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控制、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而前期的其他工作,则为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所以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如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及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有个完善的前期成果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基础,业主方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施工企业在此基础上方能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的和质量。

施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均衡、协调是保证建设工程能如期,保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施工中无序的追求施工工期,不做科学的工期计算,就会在规划工期内以非正常施工速度赶工期,使工人劳动强度加大,质量目标难以操控,产生各类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和不能返工的问题(工程施工一次性特点)。在施工中没有一个合理的施工工期规划,就无法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边施工、边估算,边采取措施虽然采用的是事中控制方法,但是在没有前期工期规划的情况下就是一种盲目的工作方法,是达不到工期控制目标的。不做具体的工期规划,这样会因为对工期估计不足,不能合理的组织施工,造成工期延长,对完成施工任务,对如期完成投资任务产生影响。

单方面的追求工期会产生质量问题,会造成返工,会降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尽快发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片面的精做细干又会使工期延后,成本增加。只有认真的做出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把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全过程中合理安排,才能在一个合理的工期内完成一个合格的建筑产品。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与规划,才能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合理规划,对施工工期,对施工质量,对施工经济效益,对建设工程投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规划设计,在施工中的关系是紧密的,只有认真的完成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规划设计的工作任务,才可以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优良的建筑产品。

3.2运用计划管理手段达到控制目标

项目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在严肃科学的计划控制与合理有效的资源投入下,通过各项有机、综合的实施过程控制管理才能达到。

项目发生的总成本过程,主要集中于组织、管理在建工程的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达到业主认可的各阶段进度目标,并取得过程业务收入以弥补过程投入,最终实现总进度目标和总项目收益值。施工进度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各类人、材、机等资源围绕进度计划实施同步投入、配合与支持,并在综合控制下实现的。由此,计划系统应进一步予以充实、完善和提高,要求计划内各项工作组织得当、协作配合、科学合理,方能达到综合控制的最佳效果。

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讲,要有一个全盘总体控制计划,以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要达到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在项目管理上需要确定一条从准备计划、执行反馈、调整修改、再执行及执行结果评价的主线,进度管理工作应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基本建设程序表明了一个工程项目产生、演变、发展、形成的规律过程,在施工阶段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施工阶段之前各阶段所产生的工作成果,以及明确的最终交工时间要求,是项目施工总体计划、资源安排的基础。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要依据基建程序中施工阶段之前的各阶段工作成果,考虑工程、工艺特点和施工特点,以合同工期为工期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总体计划,以安排各阶段、各专业主要工作,进行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并指导进一步的进度计划细化工作,为各类详细资源安排提供依据,形成各时间层次、各专业层次、各组织层次的进度计划体系,是计划资源总体控制期望目标实现的关键。

进度计划管理是贯穿项目施工始终的第一步和首要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进度计划一定要契合实际情况,当两者出现偏差时,进度计划适时调整,才会避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大起大落,避免非均衡性施工,从而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实现进度目标。

单项施工进度计划,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项目进度管理计划工作的龙头,是财务资金计划、劳动力组织安排计划、机具调遣计划、技术准备及现场组织等各专业计划的主线。这些资源计划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而又相对独立执行各自的职能计划管理。从工程最初,施工进度就与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类资源的投入,要配合施工进度进行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等进度管理,并以计划的形式与施工进度计划配合,支持和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

通过对工程建设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使进度目标与资源投入协调一致,使计划的执行建立在正确计划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郭振华,金磊铭,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质量控制激励效应研究[J],建筑经济,2007(12)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086-01

一、建筑企业外向型经济的概念与思考

全面思考外向型建筑企业经济及明确发展方向正当其时,而影响企业外向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外融资、人力资源、施工管理、施工技术、产品及质量体系、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全部因素组成。为使建筑企业定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战略方针,我国建筑企业的运作和管理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即管理机制、手段、方法、流程等等,都需要作出适应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调整,以使我国建筑企业能够与国外建筑市场顺利快捷地沟通,将其纳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中去。这样就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具有国际市场的亲和力和具有拓展国际建筑市场的氛围,使我国建筑企业真正进入国际建筑经济循环体系。

二、市场:确定单一国际建筑市场环境与开拓意识

调整国际建筑市场概念,以竞争为主导思想,以建筑市场占有为发展战略目标,而不是以企业自身规模和在国外与国内施工项目的比例为目标,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为此,我国建筑企业要从观念上调整的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看作一个市场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意识,将国内建筑企业在国外施工就是发展拉动企业经济的单一思维,调整为建筑企业扩大施工工程规模、效益和建筑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市场或某一国家的建筑市场开拓,这是其一;与国内或国际上的建筑企业联盟合作,在境外某一建筑市场共同开拓建筑市场,这是其二。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开拓战略可采取以行业建筑集团公司为先导,联合本国建筑企业,加上部分境外相关企业进行国际分工协作,针对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建筑市场进行开拓,同时以该建筑市场已有的其他国家建筑企业为目标,以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该建筑市场占有的成功率和占有率,形成我国建筑企业和国外建筑企业在境外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经济循环。这种方法就是借船出海的原则。

我国建筑企业的施工生产技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还有很长的征途需要跋涉。我国的建筑企业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需要输入相对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专利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以使建筑企业建造出更高更难的工程产品。但仅有输入而无输出,我们将会无谓地损失经济循环中的利益与效益,也是一种浪费。因而我们还要向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输出已经换代的知识、技术和设备,而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而言,这些知识、技术和设备还较有实用价值,这一输出取决于需求的时效性。

以境外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建筑经济发展进程和当地技术面临的障碍为线索,比较我国建筑技术优势,组织技术支援建筑企业,以配套的技术支援为后盾,联合进入该地市场,并以其获得的收益反过来向先进国家引进相对先进的技术,同时提高了我国建筑企业的自身施工技术水平。

三、人才:建立国际人力资源开发与交流机制

人才升级培训,建立复合型工程人才培训机制,使这些人才即懂广泛的跨专业知识技术,又有谈判、编标、投标、索赔和组织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需与国际上有关的企业或组织建立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与渠道,人才交流除可提高我建筑企业自身外向型水平外,还可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建筑经济思维、理论及其关系到我国建筑企业未来建筑经济发展相应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是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建筑企业经济的较好的方法和捷径之一。

我国建筑企业可以与国外建筑企业或机构互利互惠地交换,建立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和渠道,提高国内建筑企业的集团化、跨国化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这也对双方互相开拓对方建筑市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获得先进的建筑企业集成系统的管理方法、经营手段、技术、技巧等,发展成为向国外输出人力资源和开拓市场的新格局,是我国企业引进人才的目的。

四、管理:企业管理与国际交流

我国的企业管理从1984年才比较正式地开始发展与实行。企业从生产过程的控制QC,生产流程全控制tQC,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的iSo9000族的管理,更向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改善的pDCa循环模式,持续改善质量等方面发展,并趋向于全面质量管理,融企业内外质量与产品质量管理为一体的新模式。企业也从内部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内外管理结合与公共关系相协调的良好运作方式。

但是我国建筑企业仍在比较狭小的领域内,执行着自己的管理模式,或引用国际上比较旧的内部管理模式,向先进的外向管理模式过渡进程比较缓慢。因此,我国建筑企业急需建立与外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际上大型建筑企业或跨国管理层交流与交换的机制,以使我国建筑企业能较快地接受较先进的管理模式,较快地按照国际惯例运作我国建筑企业。运作模式可采用国际上通常惯例,即在经济策略与目标市场上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而后成为紧密互信关系,将合作伙伴互作同一经济循环体,互派高层管理人员以各自管理优势协作统一体工程的运作,我国建筑企业从中学习统一体工程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它能使我们不但交换到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还帮助我们的建筑企业真正和全面了解西方经济理论和人文差异,为建筑企业外向型发展与国际化经营带来管理新模式,以最短的时间跨过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企业经过几十年摸索过的艰苦路程,这对我国建筑企业来讲不无裨益。

五、信息:国际性信息咨询与交换

现在我们已进入公认的信息时代,但我国建筑企业获得真正的相关工程信息的手段、途径、内容还是相当的落后、原始、不详细和不确切。即使我国的internet网络等信息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但我国仍未加入wto,或与区域市场的相关工程信息机构也沟通不畅,我国建筑企业获得工程信息的各种机制几乎不存在或不健全、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型以及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将会是以后建筑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也就特别重要。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要以传统建筑的施工管理为基础依据,结合绿色设计的理念,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实行建筑施工管理的一般过程及环节

确定建筑项目的计划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其一定的承包商,确定项目工程的计划和进度就是承包商所要承担的众多责任中的一种。在制定施工项目的计划以及进度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承包工程的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施工条件以及施工合同中双方协定的质量和工期要求,将各种影响工程不利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确切的施工计划和进度。第一,对施工前的准备要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包括施工文件的准备、施工条件的准备、施工开工的准备、安全文明施工的准备等,现场施工准备的充分与否将影响未来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费用以及影响政府、甲方、监理等相关方对项目的评价与验收,充分、全面的准备将避免很多潜在风险。第二,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通过技术、组织、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方案,经过分析比较后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正确的施工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指路灯,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是整个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有利保证;第三,对施工实施过程具体的计划,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完成建筑项目,还要确定每个分项目的竣工时间,要保证子项目可以顺利的完成,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按原定施工进度顺利完成。最后,对于施工实施中可能将会出现的一些影响施工进度、质量等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措施,尽量减少其对工程的影响。在现在的建筑管理中,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实际的管理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工程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控,对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施工计划的制定,是为了使工程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能够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成项目。

要将工程的进度计划切实的实施

在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之后,要切实地实施,只有实际的去执行计划,那么计划的制定才会有它真正的意义。业主方和监理单位应向承包者提出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承包人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具体的施工进行监督,各个部分项目之间要保持配合密切,使资源可以合理地分配利用,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这样有利于对整个的施工过程有一个合理的掌握,使施工的进度可以按照计划的进度合理有序的进行,既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又可以保证其可以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

按照合理程序进行施工

对于有关工程实行情况的相关记录,要交由验收部门验收签字确认,得到验收部门的签字认可之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一般的情况下,验收工程都由工程的监理人员来执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内容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执行监督和审查。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重点的监督并进行多次审查,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必须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拆掉重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施工的质量满足设计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业主的需要。

要进行工程质量的管理

保证施工的质量是工程施工管理中根本的要求和原则。不管施工管理的体制和方法是如何改变的,都必须将质量放在首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重点控制管理。因此,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方案,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有指导性的作用。在正式施工之前,有关的部门要以本项目特点为依据,对工程的施工深入研究,为具体的管理方案的制定作必要的准备,将具体实施方案向项目的监理人员报告,由其进行审核。对于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或者是使用经审批后新型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部分,在进行施工前,就要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关于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

在现今社会,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并且切实地实行。在建筑行业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建筑设计理念的相结合,于是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追求,它不仅体现出了环保的理念,也提高的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档次,在人们的眼中,绿色就是健康的代表。实际上,绿色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都是以环境保护为基本的原则。绿色建筑不但可以创造社会效益,同时,它也符合环境保护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推行绿色建筑还有较大的压力,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投资成本比较大,这对绿色建筑的推广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绿色建筑的日常维护费用是比较低的,可以得到长期的效益,有可持续发展优势。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在设计以及材料的使用上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原材料的堆放还有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有害垃圾,包括一些粉尘以及废弃物,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还应注意施工中产生各种污染对周围的居民干扰。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今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建筑不断的发展,所以,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的基础上,推广绿色建筑,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对绿色建筑的施工进行管理。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建筑业的一个大趋势,对其进行施工管理也必然是以后建筑施工管理的主要方向,所以,结合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来掌握其管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有关的部门不断的探索,发展绿色建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帅.浅谈绿色建筑施工在我国的现状和途径[J].门窗.2012(07)

[2]李海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1)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的调整管理模式,那么必然会遭到社会的淘汰。为此,文章首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进行简单分析,重点围绕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应用进行详细的叙述。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

1.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不完善的体系。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显示,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出现“包工头”或者是“自己人”的问题,同时,因为招聘的大量的农民工组织施工工作,完全忽视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严重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低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建筑工程企业大都会选择在“熟人”那里购买施工材料,其中有很多低质量的材料,甚至还会发生以次充好等的问题,这些现象,都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

1.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观念的落后

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内,工程管理作为重要的方面,通过调查数据来看,我国90%以上的企业,并没有对管理工作形成重视,反而对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基于此,在当下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团队人员大都是技术人士,不仅没有做好工程的管理,而且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不断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1.3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不当

在我国传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因为缺少合理的管理方法,以至于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身为管理领导人员,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来管理施工工作,不仅缺少科学的依据,而且因为没有对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还会导致施工偏差问题的发生,最终,导致施工计划与实际施工情况出现冲突,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进度,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泡沫工程”的出现,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因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不当导致的。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应用

2.1建筑工程管理观念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行业实现创新管理模式过程中,观念的创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相关管理人员拥有创新的管理观念,才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创新的必要保证。首先,大到部门领导,小到一线施工人员,都必须学习创新的管理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建筑工程企业走上创新化的发展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身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以及安全四方面形成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工程质量来说,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身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花絮技术管理方式,促使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基于当下较高的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作用。总之,只有建筑企业做好技术管理的创新,才能为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企业文化创新

在建筑工程企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垫脚石,而且也能为工作人员营造轻松活跃的工作环境。基于创新文化管理模式下,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全体员工自身潜力的发挥,为企业走上稳定的发展道路加油助力。基于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企业可以进行文化机制的创新。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文化传播制度等,促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明确自身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每一位都能在工作中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另外,创新价值观。在企业进行价值观创新过程中,首先应该改革传统的管理理念,摒弃轻质量、重效率的错误观念,引导每一位员工都能对管理工作形成高度重视。同时,可以从自身企业的管理情况出发,充分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工程项目施工与日常管理工作细节,改变企业的文化,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

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前景

在经济等方面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之所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未能占据市场有利地位,最为关键的阻碍因素就是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基于此,在今后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方向来说,就必须以工程的质量、居民舒适度、工程美观性等方面为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促使自身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至关重要。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之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要不断迈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才能为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总之,对于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工作来说,不仅是时展的趋势,而且更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的重要保证。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人员

abstract:the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throughoutthewholeprocessofengineeringconstruction,itisasystemproject,closelyrelatedwithconstruc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isdecidedintheverygreatdegreeallphasesofprojectmeasures,whichrequiresinallphasesoftheprojectconstruction,theuseofreasonableprojectmanagementtoolsestablishmentofengineeringcontrollingprogram,cooperateclosely,theprofessional.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system;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前言: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必要性。第一,有利于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众所周知,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有利于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1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从表面形式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国内部分建筑行业专业管理人士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发现,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状态。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主观因素。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在人的主观意念中排斥新事物的萌发,则必将扼杀这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也难见光明,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中排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去进行修改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制的明确、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内容,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1.2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因素。首先,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具有协助建筑工程单位加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发展较晚,也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独立第三方参与者,其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利,是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心甘情愿的被施工单位“束之高阁”,也就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和效果了。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多是来源于外界,并且也较易得到解决。

2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在管理人员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作用要保证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创新[7]。对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他们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补充管理体系的新鲜血液,引进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竞争上岗的制度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办事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设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同时提高对机电设备与劳动的干预。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党政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平稳进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标准、规划。

2.2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问题,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还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并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以实现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只有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施工质量管理理论.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2.4建筑施工及项目管理中的协调管理.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结束语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当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本文具体论述了具体的一些管理措施和方法,旨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健康发展,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2]马智亮,王宏伟.建筑工程项目多参建方信息化管理平台.

[3]李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交通世界,2010,(10).转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7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业地方税收管理,维护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根据我县建筑市场实际情况和特点,依据《省地方税务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市《关于加强全市建筑业税收征管工作的实施办法》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的

建立政府主导、财政局、地税局主抓、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建筑业税收护税、协税管理机制,堵塞税款流失漏洞,确保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为实现我县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人民政府县长任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财政局杨宗战、地税局张涛同志担任,成员由财政局、地税局、计划局、建设局、审计局、监察局、教育局、卫生局、交通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建筑业市场税收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地税局,办公室主任由张涛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地税局副局长何鹏同志担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宜。

三、工作职责

财政局:负责对建筑企业向由财政拨付资金的建设单位提供的税务发票、工程款项支付的监督管理,配合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对建筑工程税款征收管理;对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地税局开具的税务发票的建筑企业,财政局在其职权范围内可以暂停拨付或者不予拨付建设资金。

地税局: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执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省地方税务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地方税务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税收征管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比对,对建筑业税收实施监控;负责对建筑企业的应缴未交税款坚决依法征收到位;负责对建筑业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中的税收政策指导;向市地税局、县政府报送有关税收征收管理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计划局:负责向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提供全县所有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审批信息(登记底册)。

建设局:负责向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及时提供工程项目的中标企业的相关资料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联系方式)以及工程的预算书和双方签订的合同书或者协议书。负责对管辖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纳税情况的审核把关,对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或者未提供地税局开具的税务发票的建筑企业不得办理竣工验收一切手续。

审计局:负责对建设单位依法取得的发票进行监督审核,对未索取地税机关开具的税务发票或者未缴清税款的建设项目,不予提供审计结论,并及时向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进行信息反馈。

监察局:负责对所有的工程项目纳税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造成税款流失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单独招标的工程项目,必须向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提供工程项目中标企业的相关资料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联系方式)以及工程的预算书和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付款时必须索取地税机关开具的税务发票,否则应予以拒付。

四、管理要求

(一)计划、财政、建设、交通、卫生以及教育等部门在办理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政府投资拨付时要查验项目税务登记和纳税情况。相关部门在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续和备案时必须查验建筑企业的完税证明,凡无完税证明的或者虽有完税证明但税款未足额缴纳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和备案。

(二)县域内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只能接收地税局认定的建筑业自开票纳税人开具的建筑业自开发票和本县地税机关盖章开具的建筑业发票或税务机关统一代开发票。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接受以外的建筑安装发票或代开发票。

(三)建设局应将企业的纳税情况作为实施资质管理和信用管理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对未按本《实施意见》规定开具发票、缴纳税款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招标机构,取消其在承接业务的资格;对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建设单位,一经发现,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改正的,其它相关部门暂不予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手续。

(四)全县所有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必须接受建筑业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税收监督和行业管理。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协助税收协作管理办公室搞好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挑战,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建筑企业要依照国际惯例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加以改进,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与竞争实力的提升。因此,就建筑企业而言,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创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以其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展F出强大的活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已经逐步系统化、完整化,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种种不足,要想取得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持续性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以适应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促进建筑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本文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出发,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效的创新措施。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

总体来说,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不算很高,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是主要因素。同时多数建筑企业还在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法受硬性指标及行政手段的影响,建筑企业的生产组织需要固定建制,没有遵从工程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筑企业对生产要素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优化配置,导致资产得不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率低下。

1.2、管理方法缺乏先进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工期的制定尤为关键。进度计划的制定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计算机计划技术,只是简单地利用横道图进行编制;项目管理中,多数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频繁,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的难度较大,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工程项目进行当中,控制方面的理论及方法得不到充分应用,特别是日常控制及前馈控制的应用得不到落实,量化控制更为少见,控制方式的采用随意性较大。

1.3、组织形式缺乏科学性

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上存在严重的集权制,一些地域性建筑公司以及工程公司的经营权没有独立性,容易造成不能及时决策,难以同市场变化相适应,各分公司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然而在机构设计方面还在是采用适用于固定产品生产型企业管理的直线型职能组织结构,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多数建筑单位在拓展事业、开发产品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各部门之间仍旧按照专业的不同进行划分,一个项目的建设需要牵动所有专业部门,导致资源过渡浪费;建筑行业的用工制度比较僵硬,建筑行业的生产能力不均衡,在工作任务不足的状况下,建筑企业需要担负大量固定人员的劳动经费,缺乏灵活性的用工制度加大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1.4、材料供管缺乏系统性

建筑过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在材料供应方面经常会出现大量非急用材料被囤积的现象,而一些急需材料又得不到及时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系统的材料供给管理,进度计划中未对仓储计划及材料计划认真考虑,材料的数量、进场时间、使用场所未有具体落实。比如水泥、大沙等一些大宗材料,通常是大批量进货,不仅占用场地和资金,还会造成二次倒运和材料损失。同时,受工期变化及工程进度的影响,针对材料供给进行计划调整的难度较大,导致一些非急用材料闲置现场。由于这些大宗材料占用大量资金。后续资金的供给一旦出现困难,将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2.1、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在建筑行业,企业的经营生产的重要特点就是流动性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积极性,并且生产能力不均衡,其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以产品特点为依据。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同建筑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调整、优化既有管理模式,增强生产力的弹性、提高产业结构的刚性,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实现施工作业与施工管理的职能分离;提高项目计划手段的科学性及控制手段的严谨性。

2.2、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对于企业来说,经营观念是决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先进的经营理念的树立,是企业发展与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形式相适应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企业的工作目标是上级下达任务的按时完成,对产值过分追求。而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需要计划观念向市场观念转变,产值观念向利润观念转变、指令观念向决策观念的转变,经营管理向科技管理的观念转变,为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2.3、优化组织机构

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多数还采用直线式职能组织机构,该结构形式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并不适用。因此对现有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建立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新型模式迫在眉睫。组织机构的优化需要与弹性生产力相符合。总承包人在作业、管理方面的职能应当分离,提高用工制度的弹性,相关负责人可根据施工与经营的实际情况,向下分包施工任务,质负责施工管理,不单独配置固定劳动力;建筑总公司具有跨区域实施经营、与业主签署承包合同的权利。专业化的劳务公司应当具有固定性,所分包的施工任务只能有总承包人下发;总承包经营的跨区域性,设置组织机构应当与市场需求相贴近,可适当降权利下放于项目部,建立分权与集权形结合,确保组织机构的灵活性;新型的组织机构应当与新产品的开发需求相符合。建筑公司生产经营要想取得可持续性发作,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科学的组织机构,能够按照产品划分,具有经营的独立性;由于新事业的开发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因此需要组织机构应当同发展新事业的要求相符合。

2.4、强化绩效评价建设

项目评价是工程项目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每项工程完工以后,需要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及借鉴意义。绩效评价需要具备综合性、全面性、明晰性急量化性,评价原则并不是以单一目标为标准。对于成本或者质量的过分单一追求的绩效评价都是不合理的,与合同目标相一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终极追求,绩效评价的根本原则就是投资最小化,收入最大化。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活动具有管理与技术的复合交叉性,对工程管理的创新给予关注是当前建筑工程企业直面的课题。深刻认识标准化项目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发展,不断对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业务的更好拓展及市场竞争实力的提升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王浩.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2(13):98-99.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问题策略

引言:

随着绿色建材和产品的生产认证,高性能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研究、权威的绿色建筑标准、法规、规范的建立,以及评估体系的进步提高和完善,使得绿色建筑投资费用降低,使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尤其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帮助了绿色建筑更加广泛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由黑色产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业中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建筑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一、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尚属推广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技术尚未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应用实践有待进一步引导。

1、缺乏建设以及推广手段

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多数为官方建筑,在民用建筑方面还是很少应用。很多地方的官员在开发绿色建筑时,常会因为诸多困难而退缩,过多地考虑到眼前利益,从而影响到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要想真正地实现绿色建筑顺利开展,首先要转变政府官员以及开发商的思想观念,建立绿色建筑意识;其次要构建完善、科学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手段,促进绿色节能建筑顺利开展。

2、绿色建筑技术尚未成熟

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研究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研发技术相对西方国家还是较为落后,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为施工增加了小小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开发商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产品,但是,这些势必会造成建筑成本大幅度增长,中国的消费市场很难承受,因此很难大面积推广。

3、绿色建筑新材料价格高

由于初期投资比一般建筑投资要高,所以致使以此投资商在绿色建筑的施工建设中偷工减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实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建筑节能达到60%时,其造价仅增加6个左右的百分点,但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无论是在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明显优越于传统建筑。

4、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涉及广泛,是确保绿色建筑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目前,我国在这方而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法律文件以及技术支撑尚不完善。在系统设立之初,主要是鼓励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制定与推广。但是,由于在节能资源开发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例如:太阳能发电等。相关的激励政策没有配套完成,从而使得多种节能、环保能源处于低水平的利用阶段。当前,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建筑物是否满足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特征,是否采取了合适的生态技术措施,并将评价的重点放到了监督和考察方面。

二、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技术大致可分为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和主动式节能技术。最初,人们在被动技术上做了很多突破,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两个方面目前都具有极大的发展和成果。

1、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选址、朝向、绿化、体型)、材料(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2、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其代表性的有光电幕墙(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照明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热)。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控制、低温辐射技术等

三、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1、统筹建筑方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

统筹建筑方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建筑方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具体建筑施工单位以及负责监理的单位的关系,以形成一套立体有效的管理系统。将来自这些关系方的管理人员编制到这一套立体的管理体系中,以实现全方位的管理。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绿色施工意识的现象,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相应的绿色建筑施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以提升整体的绿色施工意识。另外应该正确引导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科学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使其管理行为和施工行为规范化,将绿色建筑技术落切实落实到位。

2、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是为今后的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规范和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在遵循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相关的环保认证来指导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并在结合具体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这套施工管理制度的顺利和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吸引和培养人才,组成一支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队伍,并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和提高管理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绩效考评来保证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对于违规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给予严肃的处理。

3、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

要解决任何矛盾都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对建筑施工人员给以重视,着重对其进行强化管理,坚决杜绝违反绿色建筑技术操作的行为的产生。通过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还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对管理目标的进一步明确。

3.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在管理方式上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和要求,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保持一致,满足当前节能环保的要求。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从施工材料和资源的节约、施工能源节约、施工现场环境控制等方面入手。将施工的各个环节融入资源节约和环节保护观,以保证施工管理的绿色化。另外还应该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使施工技术往绿色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的降低,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小结:

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的意识使得现代的建筑企业倾向于推广和使用绿色建筑技术。完善绿色建筑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对于普及推广绿色建筑技术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篇10

1)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调整工作流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将有助于企业信息组织工作,进而调整工作流程,使建筑工程建设的工作流程更规范,以便适合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企业而言,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现状出发,有效整合建筑工程基础化信息,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还能为企业领导人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组织企业信息。

2)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又一优势。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材料采购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传达给承包商和供应商,一方面可以在双向交流沟通中增加信息透明度,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规避企业风险。无论是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都能使其受益。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控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测后能改变,进而规避企业风险。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性有待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偏低、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在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性方面,缺乏必要的战略计划为支撑,使得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举步维艰。在建筑信息管理人才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范围广,涉及部门较多,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另外,在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方面,由于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较为滞后,缺乏全面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规范建筑工程信息化,也从客观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探索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1)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性,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a.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信息软件,以便建筑工程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b.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信息在此平台上得到分享和交流,变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建筑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2)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不仅懂得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变通,理论结合实际,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促使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3)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保障,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开展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地方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都不利于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而言,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建筑工程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制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运行。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