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十篇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十篇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6:48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1

第一章是导论,其内容分为五节。第一节讨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指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尊重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要尊重自然而不能奴役自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解”,否则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受到自然的“惩罚”。

第二节讨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指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包括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贸易的影响两个方面。通常而言,贸易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当存在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时,贸易会加剧环境问题。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当政府干预能够纠正市场失灵时,贸易对环境有正面影响;反之,则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环境保护不仅会给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造成冲击,而且也对国际贸易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环境保护之所以会对自由贸易体制产生冲击,主要是许多环境保护政策运用贸易限制手段来达成其目的,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

第三节讨论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冲突,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并不实质性冲突。这两种政策之间的冲突是结果上的冲突而不是目的上的冲突。

第四节介绍了Gatt/wto对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关切。第五节概要介绍了环境贸易措施的概念和种类。环境贸易措施(environmentaltrademeasure)是指,为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潜在贸易影响的环境措施。所谓环境目标包括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包括食品和产品的安全)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养护和保护。按照环境贸易措施的法律根据,环境贸易措施可以分为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多边环境贸易措施。依据其表现形式,环境贸易措施可以分为环境标准、环境税、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四种。

第二章分四节探讨Gatt/wto框架内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款和协定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在回顾从Gatt到wto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Gatt/wto法律体制是一套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主兼顾其他非经济价值目标的多元价值体系。如对于公共道德、健康措施、国防安全等政策性目的,亦会设有例外规定,使得财富目的能与这些非经济价值目的并存。由于环境保护这项非经济价值,并未在Gatt/wto体制中加以明确规定,因此基于环境保护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或贸易报复行为,常常被控有违反Gatt/wto法律制度。

第二节讨论Gatt/wto的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及一般例外条款的含义及其与环境贸易措施的关系。非歧视待遇原则运作的核心是,“相同产品”在Gatt任一缔约方的市场上必须享有相同的待遇。因此如何认定相同产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Gatt条文中并没有给“相同产品”下定义。根据现行学说,相同产品是根据其关税分类、物理特征和最终用途来确定的。因此,Gatt义务中的“相同产品”的判断标准与关税分类相关联,它主要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进行。生产制造方法不反映在产品的内在特性中。这就是说,以不同的生产工制造方法生产的产品,只需具备相同的内在特性即可认为是“相同产品”。

环境标准分为产品标准和生产过程标准。前者直接规范特定市场上销售的货物本身的特性,如物理特征、化学成分等;而后者并不规范产品本身的特性,它规范的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种类和数量等。一般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不影响产品本身的环境特性,因而,如果产品本身的特性相同,即使其生产过程标准不同,仍应视为相同产品。如果以生产过程不同,而对产品本身特性相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待遇,就会违背Gatt的非歧视待遇义务。

Gatt虽然对进口产品的关税实行约束,但并不禁止缔约方为抵消其他缔约方因实施低环境标准而获得的不正当竞争利益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也不禁止缔约方为保护本国环境而对进口产品征收其他国内税费。但为环境保护目的而其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国内税费不得高于其对国内同类产品征收的税费。

严格禁止数量限制的结果,使得缔约方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数量限制措施也受到限制。一国基于环境保护而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必须符合Gatt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例外规定,否则就会违反其承担的Gatt义务。从这一点来看,Gatt的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似乎不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实施数量限制不仅不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反而会因实施数量限制而导致的贸易扭曲进一步恶化原有的环境问题。

虽然第20条并未提及“环境”一词,但是,在许多环境贸易争端案中,由于当事国都援引该条(b)项和(g)项为其环境贸易措施辩护,因此,一般认为这两个条款与环境保护有关。根据第20条序言的规定,缔约方所采取的环境贸易措施不得在条件相同的各国之间构成不合理的歧视,也不得构成变相的贸易限制。除此之外,缔约方根据(b)项所采取的措施应是与Gatt抵触最少的措施;根据(g)项所采取的措施不具有域外效力。

第三节阐述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指出协议通过许多方式补充和完善Gatt,但最重要的补充要算对国内措施纪律的补充。在Gatt之下,阻止进口的国内健康标准仅仅受国民待遇原则的限制。只要给予进口产品的待遇不低于国内产品,无论国内标准多么不合理,都无关紧要。而不管非歧视的国内措施是否会影响贸易,协议则将它们置于其监督之下。由于协议有着比Gatt更严格的纪律,在涉及协议的贸易争端中就不能再援引Gatt第20条(b)项作为抗辩的根据。

第四节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指出wto并不要求成员拥有技术规章,协议旨在保证强制性的技术规章和自愿性标准以及产品检验和证明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亦即技术规章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为实现一合法目标所必要的程度。所谓必要性是指,合法目标无法以其他具有较小贸易限制效果的措施达成;而且,除非采取所拟定的措施,否则会有无法达成合法目标的风险。在评估此类风险时,应考虑有关因素,尤其是可以获得的科学和技术信息,有关的工艺技术或所涉及的产品的最终用途。

第三章分三节探讨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在wto法律体制中的地位。第一节阐述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的种类,指出单边环境贸易措施主要有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保护全球公共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第二节是对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法律问题的具体论述,指出根据国家原则,一国国内的环境问题,即不具有跨界外溢效果的环境问题,属于该国范围之内的事项,该国采取何种环境政策予以处理,他国无权干涉。换句话说,环境政策的选择反映了一国对环境品质及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一国有权决定是否牺牲部分国民所得来换取高环境标准,或是牺牲环境品质以追求经济增长。因此,目前Gatt/wto法律体制,对各国的国内环境政策基本上不加干预。所以,不论是国内生产造成的污染或是对国内产品及进口产品的消费所采取的环保

措施,wto并未予以限制,换言之,各国均可权衡其所得及环境品质而决定其国内环境政策选择的优先顺序。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又可分为保护国内生命健康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保护国内自然资源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就前者来说,只要国内税和管理规章只要符合不歧视原则,就算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由于这一限制,有时缔约方会滥用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但不合理的产品标准,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为了解决上述贸易壁垒问题,Gatt/wto制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规定缔约方所采取的产品标准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不得构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就后者来说,一国为保护本国自然资源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可能被指控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并违反Gatt第11条禁止数量限制的规定。虽然Gatt第20条(g)项为缔约方养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的措施规定了例外,但是,该款要求有关措施必须同时限制本国生产及消费。因此,一国限制自然资源出口的措施很难援引该款得以合法化。第三节具体论述保护全球公共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涉及的法律问题,指出由于其存在种种缺陷,国际社会不赞成采取单边环境贸易措施保护全球公共环境。

第四章分七节对多边环境贸易措施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节概要介绍了多边环境贸易措施的种类以及包含环境贸易措施的多边环境条约。第二节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巴塞尔公约为例探讨多边环境条约中的进出口许可制度,指出前者规定的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制度与wto法律体制基本一致,而后者的进出口许可制度则多与wto体制抵触。第三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中的配额和数量限制制度,指出其与wto体制不相抵触。第四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允许缔约国采取更为严厉的国内措施制裁违法行为这一制度,指出其与wto体制不相抵触。第五节讨论多边环境公约对缔约国与非缔约国贸易的限制制度,虽然这一措施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国家签署和履行多边环境公约,有助于确保多边环境公约的有效实施,并最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但由于这一规定构成对非缔约国的歧视,与wto体制冲突。第六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中的技术与财政援助制度,指出这些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条款可能不会与Gatt冲突,但它们也会引起一些问题。第七节探讨了协调多边环境协定与wto体制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指出在wto体制范围内采取行动将是解决多边环境公约与wto规则冲突的有效途径。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2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养护;技术措施

Doi:10.14051/ki.xdyy.2016.02.155

1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现状

在城市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城市园林植物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程度的不断加重,给城市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城市综合症时常发生。目前,较多城市园林的绿化设计比较注重景观效果,却没有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条件等进行搭配,致使各种病虫害情况频繁出现,给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带来很多困难。对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发现,其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没有得到全体公民的重视,养护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致使城市园林植物养护的难度较大;其次,缺乏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完善的管理机制等,并且没有高度重视外来物种给本地物种造成的影响,最终降低城市园林植物的抗病能力。最后,城市园林植物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够多样化,部分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强,给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效果带来严重影响。

2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技术措施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要真正改善城市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养护效果,就必须确保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各种植物的养护技术措施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促进城市生态循环发展。

2.1乔木和灌木类的植物养护技术措施

根据城市园林植物的造景情况来看,乔木、灌木是城市林缘线与植物立体层次构建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需要注重乔木和灌木类植物的合理搭配,选用最合适的养护技术措施,才能真正获得理想的景观效果,最终增强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动态感。在实践过程中,具体采取的养护技术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在种植乔木的前3年,每年都需要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时候进行1次施肥,如果乔木的树形较小,则需要与松土相结合;其次,树形较大的乔木需要在冠幅范围内的地面开挖地穴,采取多次干施的方式进行养护。其中,使用的肥料一般是复合肥。与此同时,灌木的种植方法采用浅穴方式,并根据根系、树干的生长情况搭配适量的复合肥,在结合干施和液施2种方法的情况下,确保灌木的正常生长。最后,水分方面的养护管理通常是在幼树时期进行,尽量保持土层不干涸、水量不集堆。另外,部分园林施工会进行大树的移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综合考虑土球、苗的质量、浇水情况和天气等,才能保证大树的成活率,从而达到城市园林植物养护的真正目的。

2.2花卉类植物的养护技术措施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花卉类植物发挥着美化、香化等多种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调节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调,还能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的整体绿化效果。因此,正确采取养护技术措施,合理运用花卉的组合形式,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花卉类植物的养护管理必须对施肥、浇水、修剪、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补植等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强细节部分的管理,才能真正保障花卉类植物的健康生长。

2.3地被类植物的养护技术措施

在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地被类植物已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草皮向观花型植物转化的过程中,根据大面积栽种的相关特点,采用粗放式的养护方法,对于提高地被类植物的绿化效果有极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问题是:严禁平秃、水土流失等情况出现,提高土壤的肥力,密切关注地被类植物的观花期、绿叶期,才能真正提升地被类植物的景观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并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法,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才能真正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影响,最终促进城市园林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新伟.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技术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15(20)

2张洪学.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5(20)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3

;评价了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各组分保护的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

1. 前 言

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就地保护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面积达79226.6万hm2,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1]。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4

关键词滨海公路;建设施工;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6-0078-02

1项目概况

根据2010年《广西滨海公路实施方案修编》,滨海公路主线起于东兴,经万尾(金滩)、江平、江山、防城港市(针鱼岭)、公车、白沙、龙门(亚公山南面)、樟木环及勒沟作业区、钦州港区、犀牛脚、西场、高德、北海(冠头岭、银滩、关井)、营盘、铁山港、闸口,止于山口,主线全长314.2km。

2环境保护和岛屿保护

2.1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遵守国家当地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业主的环境保护规定,噪声、粉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废气、废水(液),废弃物按规定处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并避免当地及海域环境受到污染,杜绝环境污染事故,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植物。

2.2环境保护措施

2.2.1环境保护措施综述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整治场地,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2)加强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保护意识,认真贯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严禁乱捕乱猎野生保护动物;

3)严格限定划定施工范围,并按照该界限在施工场地周围和施工便道两侧设置隔离网,确保施工人员不会越界施工;

4)为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合理安排施工;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便道在早、中、晚来回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2)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用篷布覆盖,以防物料飞扬。运送车辆严禁超载,不得沿途撒漏。

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科学的布局施工现场,施工营地、料场、材料制备场地尽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

(2)施工现场场界噪音白天<75分贝,夜间施工现场场界噪音<55分贝。

7)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通过一体化处理装置集中处理。

8)节能措施

(1)工地水、电管理必须按照生活、生产分开计量的原则,合理布局;

(2)优化施工方案和场地布置,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

2.2.2施工作业区水土保持

1)施工区内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区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都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每个施工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

2)施工便道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各条道路的不同情况布置相应的植物措施,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道路、改善环境和安全运输的目的。

3)植被保护措施

在水土保持区域内采取必要的植物措施,在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

2.2.3野生动物、稀有植物保护

遵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保护施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避免野生动物受到伤害。施工海域有白海豚出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要建立专用白海豚观测站,在白海豚出没时停止施工作业。

2.3岛屿保护措施

桥址处有几处岛屿,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岛屿。

主桥基础结构与抄墩等岛屿相连,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岛屿破坏,另外,施工过程临时施工场地也要占用部分岛屿,这会使桥位附近的岛屿植被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恢复。

2.4红树林保护

本项目是广西规划的滨海公路重要路段之一,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七十二泾片通过,本项目主要涉及七十二泾片保护区。湿地红树林保护区示意图见图1

图1湿地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被称为“海上森林”,素有“护岸卫士、造陆先锋、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是不可多得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龙门大桥沿岸分布有小片珍稀红树林植物。

由于红树林的珍稀性,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措施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避免燃油、机油、机械油污等流入,造成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抵御海潮、风浪自然灾害,促进沿海生态环境改善。

1)本工程区域红树林湿地保护范围

(1)红树林自然区域;

(2)已在沿海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

(3)红树林地,含生长红树林的滩涂、湿地和县级以政府规划用于恢复、发展红树林的滩涂、湿地;

(4)在红树林栖息、觅食和过往停留的候鸟及各种野生动物。

本保护范围内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潮间带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

2)红树林湿地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项目施工人员保护红树林的意识;

(2)与当地林业部门协商,组织职工进行植树造林,增加红树林植被;

(3)惩罚毁坏林木者,减少红树林破坏程度。

3)红树林湿地区域内施工三项禁止

(1)禁止非法砍伐红树林;

(2)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林带内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捡拾鸟卵和雏鸟、毁巢,禁止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觅食、繁殖;

(3)禁止非法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用地。因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应当提交申请报告书,按照审批权限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

2.5白海豚专项保护措施

大风江大桥施工区域可能出现中华白海豚,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白海豚保护预案。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禁止捕捉、杀害中华白海豚;

3)禁止油污和有毒物质泄漏到海水中,大型机械设备要有有效措施防止机油外漏。

3结论

广西滨海公路建设施工要实现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必须通过科学、严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项目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执行决策层的环保责任制

本项目在规划明确提出“车在海边走,人于画中游”的“近海、贴海、见海”观赏性旅游道路的主题思想,使全体建设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

通过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和义务,做到层层落实、管理、分工负责。形成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及科研“五位一体”的环保管理模式。

3)组织开展环保培训工作

通过学习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法规、条例,明确工作原则,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广西滨海公路建设须采取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可操作,才能达到公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5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附近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管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容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抵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坡绿化防护工程。

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应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6

关键词:绿色贸易措施贸易环境

【中图分类号】F753/757【文献标识码】a

绿色贸易措施(Gtms)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采取的、客观上对国际贸易产生限制或障碍作用的各种政策措施。绿色贸易措施主要表现为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环境贸易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一些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环境标准。现有的绿色贸易措施主要分为三类:wto多边贸易体制下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国际多边环境协议下的贸易措施;与贸易有关的自愿性措施。当前,环境保护的浪潮日趋高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产品的环境取向越来越明显,这已成为国际市场变化的新特点。乌拉圭回合中对环境与贸易关系所作的粗略概括,为各国通过制定环境标准、绿色标志和国内法来设置贸易壁垒开辟了新“灰色区域”。

一、国际绿色贸易措施的发展动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不断降低,多边贸易规则限制了政府任意增加关税和限制商品进口的能力,但是绿色贸易措施化身为新贸易保护的工具,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秘、最棘手和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之一。国际绿色贸易措施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为:

(一)绿色贸易范围扩大化

1.涉及众多的产业领域

凡是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贸易均在绿色贸易措施保护之列,被保护的商品从农产品扩大到工业品、劳务部门和高科技领域。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把绿色贸易措施对产品的影响分成四类:(1)无影响产品:wto成员无一报告对该产品实施某项Gtms;(2)有影响产品:wto成员中至少有一成员报告对该产品实施某项Gtms;(3)影响投入产品:该产品至少有25%的世界进口额受到相关Gtms的影响;(4)敏感产品:有25%或以上的成员报告对该产品实施Gtms。根据UnCtaD的有关资料显示,以世界进口额25%为衡量标准,有742个商品受到绿色贸易措施的“较大影响”,3746个产品至少面临一个国家的Gtms影响,只有1171个产品未受任何绿色贸易措施影响。

2.实施主体剧增

一个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措施,常常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仿效,最终诱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绿色壁垒。如2002年1月30日,欧盟理事会以我国浙江舟山地区出口的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通过《关于对产自中国的进口动物产品实行某些保护性措施的决议》,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产自中国的供人或动物消费的动物源性产品。欧盟禁令后,瑞士、日本、韩国等都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这类产品检测,沙特阿拉伯则直接暂停了我国此类产品的进口。

(二)绿色贸易标准高要求化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国民健康,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现实。欧盟的技术标准体系复杂而严密,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方面除遵守国际上有关的标准外,各国还有公共标准与私人部门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分配等生产供应链制定的具体要求,且不断修订标准,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例如,欧盟对进口水产品的检查包括新鲜化学指标、自然毒素、寄生虫、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放射线等63项。欧盟规定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从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有权取消其进口资格。

(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

近些年,借口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安全,过分细化评估产品所含成分几乎是各国抑制外部性输入,谋求本国企业发展的一致行动。如2003年2月13日,欧盟在《关于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中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不得销售含有铅、镉、汞、六价铬、聚溴联苯、聚溴二苯醚等六种有害物质的电子电器设备。如2002年4月,日本公布对中国菠菜进口中,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mg/kg,这远远严于日本本国有机磷农药的留限量,还超出美国、欧盟及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如英国要求花生酱的黄曲霉素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十,美国等国规定陶瓷含铅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七,从而将不符合该含量要求的外国产品排除在外。因此,在一些国家,滥用绿色贸易措施,不合理地提高技术标准,绿色贸易措施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从绿色贸易措施的主要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出于维护本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战略目标、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以保护国内消费者和维护国内生态环境为理由,迎合了消费者对环境的要求,也顺应了当代绿色环保的潮流,成为各国取得环境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这些新的制度安排,包括各类技术规范、标准等措施,由于很难界定合法性和歧视性,有关风险评估、科学论证及合理保护水平等常常引起争议,被各别国家变相地用以阻止外国特别是环保技术落后的产品进入国内,提高进入门槛,为本国市场形成巨大的保护网,这时就演化成了绿色贸易壁垒。

UnCtaD认为实施某项绿色贸易措施的国家数量如果不超过5个,就存在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以此来判断绿色贸易措施的目的究竟是为设置贸易保护壁垒还是真正的环境预警手段。但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执行共同经济政策的欧盟在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时就会完全被排除在“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名单之外。因此,对某项产品,如果只有欧盟采取某项绿色贸易措施,则就要对其政策动机产生怀疑。

二、国际绿色贸易措施的基本特征

在关税税率持续下降和非关税壁垒逐步规范的情况下,绿色贸易措施凭借其合法性、隐蔽性、扩散性,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游戏规则。

(一)合法性

绿色贸易措施实施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源、环境与人体健康,是生态文明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有多个协定对环境与贸易问题作了规定,同时,许多国家国内立法中也有多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根据联合国贸发会(UnCtaD)统计,总共有115项对国际贸易有潜在影响的绿色贸易措施,其中43项措施已经被各进口国实际采用。wto也允许以健康保护和动植物检疫的名义来设置一系列标准,各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检验手段来设置技术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SpS协定)、《关于服务贸易与环境的协定》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做了规定。

(二)相对性

绿色贸易措施不仅对出口国进行限制,也对本国的产品、投资及服务进行了严格限制,表面上一视同仁。但是,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环保行动起步晚,环保技术落后,产品环保标准低,所以同样的环保要求,在发达国家间并不形成壁垒,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则构成壁垒。

(三)隐蔽性

绿色贸易措施本质上是积极的,然而诸多绿色贸易措施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为了使本国市场免受进口商品冲击,却也披着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健康或动植物安全的外衣,这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中最为常见。

(四)歧视性

由于制定绿色贸易措施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相关标准是以发达国家的国内资源技术条件和国内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制定依据,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对不同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往往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成为牺牲品。

(五)扩散性

绿色贸易措施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或示范效应,即一国实施马上会引起他国的纷纷效仿,由一个设限国迅速扩展成多个,给出口国带来沉重的打击。例如在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中国蜂蜜的禁令,引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连锁反应,相继也对我国的蜂产品进口采取绿色贸易措施。

三、应对策略

(一)提高环保意识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绿色贸易措施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在更广范围、更高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贸易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我国理应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面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设置不合理绿色贸易措施,可根据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质疑与抗争。我国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到贸易与环境有关标准的制定与磋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tBt协定的“标准协调”原则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要求国际化标准机构制定他们感兴趣的产品标准,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积极参与环境有关各种条约和标准的修订,从而约束发达国家出于各种目的的不合常理的贸易限制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使国际贸易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三)健全相关环境标准与法制

在国际社会日益加强绿色贸易立法的趋势下,我国应加快环境与贸易方面立法的步伐,尽快与国际接轨。为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该抓紧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一些重要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iSo9000、iSo14000、Sa8000等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为世界各国在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下平等竞争提供了条件,获得了这类国际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要大力推广相关国际标准在我国的使用。对环境法律的严格执行,既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又可以保持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加大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企业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排污者和破坏生态环境者外部不经济性运作的成本,充分体现法律的刚硬性,通过严格的执法,遏制生产经营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孙龙中,徐松.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2]童霞,山丽杰,吴林海.基于绿色壁垒导向效应的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内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乔生.国外绿色贸易措施动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4]沈光明,于友伟.绿色贸易措施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3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7

关键词:园林养护;种植管理;经验;时间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00-1

园林植物养护主要是为了让园林植物更好的生长,提高观赏效果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1园林养护的意义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是根据园林设计所选定的树种没用苗木出圃或起苗开始,经过运输定植到栽植地,通过以后的生长发育到树木衰老、更新、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人工的进行时间活动。其中包括园林树木栽培、管理以及各种灾害防治以及数体保护。

2园林养护的工作时间安排

园林养护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护”,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和某些特性来对特定的树木植物灌溉、施肥、修剪、除虫、治病等。另一方面是“管理”,这里的管理主要是看管、维护、清扫园里卫生等工作。

根据多年的园艺工作总结了一下工作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一月份植物进入了冬季,这个时期就要对树木进行修剪以保证来年的树木更好的生长。同时在检修的过程中将枯枝、病虫枝、伤残枝、与公路电缆有关联的树枝减掉。还要注意做好冬雪防御工作,对于常青树、古树名木、竹类等要注重保护。冬季也是防治虫害,清除根部虫蛹、虫包最好时机。二月份主要工作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清除过冬害虫,并对树木继续修剪,但是要注意的是继续进行树木栽培对春花树做花前施肥。三月份大部分植物在这个时间结束了休眠期,开始发新芽新叶,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植物和天气的具体情况撤去冬寒防护措施。春季众所周知是种树的最好时节,做到随挖、随运、随栽、随养护,但除草工作开始了,除虫防病工作还要继续进行。四月份主要对落叶树木进行移植工作,例如樟树、石楠等,对于园林树木,特别的春花植物进行灌溉施肥,对树木进行除草、松土、灌溉等修剪常青树、篱笆做好,在这个时间也要重视防虫治病,对于容易感染的树木可以实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五月份只要是对春节开花的植物进行修剪,除草、施肥继续做好防病治虫工作。六月份进入了多雨期,要做好防暴雨工作,修剪和电线有关联的树枝,修剪树冠,保证树木成活率,防止病虫害主要是娥类虫。七月份本月风暴天气多、雨水也特别的多,这样就要求我们做好防风防雨措施,在防护的过程别要做好新移植树木花草以及地被植物。八月份继续做好抗旱排涝工作,确保树木的旺盛生长,继续做好防台风、防汛期工作,并对树木进行修剪。九月份进入了国庆期,全部的树木要进行修剪、除草,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以保证十一能以最好的面貌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享受。十月份气温下降,树木开始进入冬眠期。这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持绿地面貌景观完整性,对于新种植的树木要全面检查,保证存活率。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只要是对树木进行挖、运、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并对干枯的树枝进行修剪,对土地进行养护,做最后的防虫处理准备过冬,在这个阶段也要做一下工作总结,找出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以便日后运用和改正。

3园林养护措施

有部分花对温度很敏感,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的生存,这就要求我们了解花的习性,在高温季节,在地面覆盖枯草、搭建遮阴棚,遇到大风天气,提前做好防御措施。适当的浇水,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空气中的干湿度,在雨季时及时的排水,以防止烂根现象,一般情况下园林植物要求富含防腐殖质、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因而在建筑废墟或石块瓦砾较多的地段栽植时要进行换土。土壤透气不良时,可在园地开沟,埋入残枝、碎砖、富含腐殖质的肥料,或打洞注入石子,以改良透气条件。在注重土壤干湿度的同时也要重视土壤的酸碱度,调整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修剪植物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修剪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和调节植物中的水分,以保持吸收养分充足,达到花繁叶茂的目的,有时也要根据欣赏的要求去剪裁植物的形状,在修剪形状之前要把握好修剪时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树形,主轴中心干明显的树种,要保护中心干的生长优势。花灌木应根据花芽着生的部位进行修剪:花芽着生在当年枝条的,可在冬季短截修剪;花芽着生在去年枝条上的,在花后进行短截;花芽着生在多年生枝条上的,除剪去过密枝、半枯枝等外,一般不进行修剪(见树木造型、果树修剪)。

此外,园林植物养护还包括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树干和粗根受伤造成空洞时,可进行树体保护措施。在工厂或人口密集尘土较多、污染严重的地区,还须定期给树木喷水洗尘。

参考文献

[1]刘宏达,丛静.园林养护工作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0,

(21).

[2]杨明.园林养护工作浅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8

目前,我省连续多年集中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去建设等工程,林业资源得到空前的增长。在http://当前的形势下,加强资源保护,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应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尽快树立起生态观念,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问题。在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中,要从维护生态平衡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同意。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迅速丰产的目的。

一、发生原因

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二、防治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落实好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要从育苗抓起,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进行合力搭配,营造混交林,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及时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做好森林病虫害调查。认真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

转贴于http://

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

5、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http://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6、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7、根据林木生长状况,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的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8、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面临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强。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9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设。然而,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和施工等条件的限制,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大量弃渣,随着量的积累形成弃渣场。因此,为减少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农耕,要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要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为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1弃渣场的危害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弃渣场危害主要表现在这二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会堆放在河滩、河岸及沟道内,若不加以防护,遇到暴雨会形成泥石流等灾害,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既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又会威胁到弃渣场下游公共设施和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弃渣的堆放,既破坏了渣场区的原有地表植被以及坡面稳定性,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弃渣在地表,可会使扬尘日增多,影响区域人们的居住环境。

2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原则

2.1工程措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拦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在分析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补充,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坏,保护原地表植被和表土,尽量减少占用水、土资源。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

2.2植物措施原则坚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补充植物防护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另外,要合理布设拦挡、播撒草籽防护措施,控制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植物措施要从保持水土、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扰动面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树种和草种,贯彻“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提高防护效果,注重生态效益。还要明确造林种草的技术措施与要求。

3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所采取的措施

3.1弃渣场工程措施

依据弃渣防治规划原则,结合弃渣场的位置、高度及堆弃物成分等因素综合分析,拟对沿线的弃渣场采取减小边坡坡度、设置拦挡、排水、护坡、土地整治等工程措施,并结合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3.1.1拦挡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拦挡措施主要有挡渣坝、挡渣墙和挡渣堤,在水利工程中用得最多的是挡渣坝。

3.1.1.1挡渣坝挡渣坝是沟道中拦挡弃渣横向建筑物,拦渣坝的规模要比挡土墙大很多,还要有相应的坝体排水和库内水外排的设施。水利工程弃渣场一般选择浆砌块石重力坝或混凝土重力坝,而重力坝具有抗冲力强、设计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为首选型式。

3.1.1.2挡渣墙要挡渣墙中浆砌石挡渣墙造价虽然略高于其它形式的拦挡工程,但具有稳定性好,工程占地少等优点是很多水利工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首选。浆砌石挡渣墙的设计要以《挡土墙设计规范》为标准,其防洪标准为20a一遇。挡墙施工选择坚固的石料,对于横坡方向较长的浆砌石挡渣墙沿横坡方向每隔10~15m设一道宽2cm的纵向沉降缝,并用沥青或麻絮堵塞。同时,为使墙后堆渣体内不充水,以减轻对挡墙的压力,在墙身内布设排水孔,孔眼尺寸为15cm×15cm或20cm×20cm,孔间距为2~3m,相邻两排排水孔呈品字形排列,最低一排排水孔高出地面。排水孔进水口处做反滤层,以免弃渣堵塞排水孔。若渣堆下面有地下水渗出,可加密排水孔、加大排水孔尺寸或增设纵向排水设施。

3.1.2排水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排水措施包括施工期的临时排水措施和弃渣完毕后的永久性排水措施。在弃碴场堆碴范围外两侧开挖截水沟或排水渠等排水设施,防止降雨及坡面汇水冲刷碴体,也可以根据弃渣场挡墙的控制流域面积、降雨量、工程等级及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来确定排水措施。排水形式主要有截水沟、排水渠和涵洞式等形式。

3.1.3护坡工程措施弃渣场的护坡措施主要有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混凝土护坡、抛石护坡、喷浆护坡等。在水土保持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护坡措施。如:渣体坡面较缓、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坡面,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如果渣体边坡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则要采取混凝土护坡。如果渣体边坡与水库水位无关,则一般采取框格草皮护坡等形式,既能防治水土流失,又能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也改善弃查场周边的环境。

3.1.4土地整治工程弃渣场堆渣结束后,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平整程度进行合理规划,整治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和覆土2个方面,首先,将充渣场的坡面和顶面进行场地平整,然后再进行覆土,绿化覆土厚度按0.30m,覆土的材料来源于水利工程施工前剥离的表层腐殖土,以有利于土地复耕。

3.2弃渣场植物措施

弃渣场植物措施既要体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同时还要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为主体工程服务。通过恢复植被,使弃渣场景观得到明显的改善。

3.2.1立地改良为了提高土壤肥力、肥效,防止养分下渗,在弃渣场覆土层底部设置一层透水率较低的防渗层,防渗层铺设前要有基础过渡层,基础过渡层是由粒径≥1.50cm土石渣铺平压实组成。防渗层由厚度≥0.30m的黏土、沙子、发泡剂和水等复合组成,防渗层铺设完毕后要进行覆土。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对弃渣场覆土层要采取保水剂和保水缓释肥等措施进行蓄水保肥,要在植被种植时就进行。

3.2.2植物种植弃渣场完成堆渣后,拟对部分渣体进行乔灌草结合进行造林绿化,充分发挥植物固土、保水的功能。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利用本区气候适宜、品种丰富的有利条件,兼顾植物多样性和经济性,从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草种选为白喜草,以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树种采用落叶乔木为杨树。

4结语

在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弃渣,形成弃渣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场区生态环境破坏等危害。因此,弃渣场是水土保持设计中的重点治理区,要对弃渣场做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既可以有力保障水利主体工程的顺利建设,又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使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鸿,寇晓梅,李红星.拦沟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5).

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篇10

关键词:铁路自然保护区鸟类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7-105-03

1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1.1自然保护区的概述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05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撤销渭南市三河湿地、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上统一管理设立而成,其范围北起禹门口,南至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地带的风陵渡铁路桥,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中心线为界与山西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相连,西界沿黄河老崖和黄河第二道大堤,包括黄河河道、河漫滩、泛洪平原以及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地区。保护区所辖范围南北长132.5km,东西宽度多在4km以上,最宽处达13km,总面积57348hm2,是我国候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与越冬地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禽鸟类及栖息繁衍环境。

1.2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

1.2.1生境类型

保护区主要分布人工林、水域、农田草地和天然林4种不同类型的生境类型。人工林主要是分布黄河滩涂地上,多属五、六十年代栽培的防护林带,主要为黄河林场和皇甫林场,杨、柳、刺槐,茂密翠柳,郁郁葱葱,同时包括栽植果园,这为爬行动物和部分林鸟提供丰富的活动栖息地。水域主要包括黄河河流、沿岸鱼塘、莲池、沼泽地以及河心数十座沙洲,这些地域是水鸟的主要栖息环境,鸟类在此栖息、活动,觅食。农田草地是黄河退水后淤积起来的,刚退水1-2年为荒草、怪柳所覆盖,3-4年即开垦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和棉花等农作物。这个地区鸟类的食物丰富,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天然林分布较少,种类主要是栎类和灌木林,适用于森林性鸟类栖息。

1.2.2保护区内的动物群落及分布

水鸟和以水域或湿地为栖息环境的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是自然保护区的组成主体,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主要为水鸟类,重点保护鸟类集中,优势种类主要为丹顶鹤、大鸨、白鹤、黑鹤、黑鹳、鸳鸯、白琵鹭、大天鹅、灰鹤等。保护区内季节变化明显,动物种群数量不稳定,春秋季节保护区内动物组成较多,夏、冬季候鸟为主,保护区是我国候鸟的重要越冬地之一,冬季主要在湖心池和河心沙舟密集活动。

1.2.3生态环境质量

保护区总体环境良好,常年大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保护区内黄河水域现状水质为Ⅳ类,鱼塘现状水质为iii类,其它水域水质达ii类以上;声环境达到0类区标准。近年来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蓄水,保护区内水面不断扩大,保护区的建立和加强,植被情况较好,为水鸟在此越冬栖息条件越来越好,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部分候鸟种群常年留下来,成为留鸟。

1.3保护区内的鸟类分布

该保护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区河流景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多样,是水禽的主要栖息场所,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中转和越冬地,具有较高的生态地位。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5纲27目66科247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中的渭河渭河谷底省和黄土高原沟壑省,其主要保护动物为保护区内的水禽鸟类。

区内有鸟类16目36科11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包括白鹳(Ciconiaboyuiana)、黑鹳(Ciconianigra)、丹顶鹤(arusjaponcnsi)、大鸨(otistarda)、黑鹤(Ciconianigra)、白鹤(Grusleucogeran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15种,有大天鹅(CygnusCygnus)、鸳鸯(aixgalcriculata)、白琵鹭(Dtalealeucorodia)、灰鹤(arusgrus)以及隼形目、鹗形目的部分种类;省级重点保护的12种,其中:鹭科(Hrdeidae)3种,有苍鹭(ardeacinerea),大白鹭(egrettaalba)、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鸭科(anatidae)有豆雁(aserfabalis)、斑头雁(a.indicus)等8种,彩鹬科(Rostratulidae)1种,即彩鸹(Rost;atulabenghalensis)。

黄河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有冬候鸟、旅鸟、留鸟与夏候鸟。从本区鸟类的居留情况看,留鸟42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35.3%;冬候鸟3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7.7%;旅鸟27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2.7%;夏候鸟17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4.3%。从本区鸟类的生活类型看,水禽(涉禽和游禽)高达61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51.3%,尤其以雁鸭类为优势类群,高达22种,鹆鹬类也多达17种,充分体现了湿地鸟类组成之特点。本区虽有成片的防护林分布,主要以杨、柳、槐为建群种,但林下灌木缺乏,因此森林生活的灌丛鸟类在本区基本无分布。

2工程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2.1工程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受线路走向和保护区布局的影响,本工程无法完全绕避自然保护区,以晋陕黄河特大桥跨越保护区特大桥主跨为28-108m混凝土结构拱桥,边跨为48m简支箱梁和32m简支箱梁;圆端型空心桥墩,钻孔桩基础;设计桥高净空37m。大桥在保护区界内总长约6.31km,施工在保护区用地范围为中心线两侧各9m,总宽18m。

2.2晋陕黄河特大桥施工组织

晋陕黄河特大桥采用下部采用钻孔桩基础,采取筑岛围堰措施施工桩基及承台,梁部采用悬臂挂蓝施工方法,边跨48m简支梁采用在河道两岸预制场预制,在造桥机上阶段拼装的施工方法。主桥施工工期38个月(工期考虑12月~2月中旬为凌汛期,施工在此期间停工),施工准备3个月,桩基础及桥台施工共16个月,桥墩施工9个月,施工主桥箱梁13个月。

3工程对保护区鸟类影响分析

3.1工程对保护区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为桥梁施工影响湿地动植物资源和湿地生态环境,桥梁施工主要包括地表清理、施工便道、桩基施工、架桥工程等扰动地表、破坏植被以及施工,人为干扰、噪声、灯光等影响鸟类栖息的环境。工程实施使保护区有效面积缩小,引起空间、食物、噪声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降低湿地的多种有益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鸟类的活动栖息和繁衍。根据资料,工程对鸟类影响范围约为800~1000m之间。

3.2工程所经区域主要保护鸟类和分布

根据对铁路穿越的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合阳段和山西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永济段的鸟类分布情况调查,桥位区域主要分布为雁鸭类,分布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大鸨、白鹤、黑鹳、白鹳、黑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有大天鹅、灰鹤、鸳鸯、白琵鹭、角、斑嘴鹈鹕,省级保护鸟类有赤麻鸭、大白鹭、苍鹭、夜鹭、池鹭、金眶、豆雁。根据林业部门监测和调查,整个自然保护区鸟类均有活动,黄河滩地、芦苇荡、农田、人工林地等为主要鸟类的活动地,桥位所经区段留鸟主要有大白鹭、苍鹭和夜鹭,其它均为冬候鸟和旅鸟,冬候鸟一般10月来黄河湿地保护区越冬,5月飞离,旅鸟一般在迁徙过程路过或短暂停留。区域可见分布的主要为丹顶鹤、大鸨、黑鹳、白鹳、鸳鸯、大天鹅、灰鹤、豆雁等,均属冬候鸟,其它鸟类在沿线桥位附近属罕见种类。

桥位影响区域优势种群为大白鹭、苍鹭和夜鹭,其中以大白鹭为主,集中栖息繁殖地距离线位南约1km皇甫林场树林中,面积约80亩,伴有少数苍鹭;苍鹭和夜鹭栖息繁殖地在线位北约7km树林中;丹顶鹤和大天鹅主要分布在太里湿地,鸳鸳主要分布在鸳鸯湖,距离桥位约20km;大鸨主要分布线路南距离40km大荔境内的雨林,黑鹳、白鹳主要栖息于距离线路北7km开阔的沼泽、湖泊和湿地。

3.3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根据保护区鸟类的分布、生活习性和铁路建设运营的特点,对鸟类的影响主要在冬季,且主要在施工期。

3.3.1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

(1)噪声的影响:鸟类对噪声比较敏感,实践证明,在鸟类繁殖期,过大或长时间噪声会导致亲鸟弃巢,对鸟类繁殖率有一定影响。每年10月中旬以后,各种水禽陆续到达湿地,11月下旬以后水禽种类稳步上升,12月下旬水禽种类基本稳定,2月中旬之后各种鸟类分批离开,4月中旬区内基本无越冬个体。而冬季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是施工最佳期,因此对在本区越冬的冬候鸟影响较大。

(2)振动主要影响鸟类的栖息和休眠。施工机械振动影响范围一般不会超过60m,因此振动对鸟类影响不明显。

(3)施工灯光对鸟类睡眠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夜间觅食的鸟类影响较大,强光的刺激将影响这些鸟类的视觉,从而影响它们的夜间捕食。

(4)施工废水对鸟类的影响:工程泥浆造成的水质混浊、大型机械机油泄露和各种垃圾处理不当是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原因,直接造成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从而影响鸟类的捕食。

(5)施工期人员、车辆、大型机械进入工地以及环境污染对湿地植被、栖息的动物以及水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对保护动物的人为干扰。噪声、工地探照灯对湿地生活的鸟类造成一定程度干扰和威胁。

3.3.2运营期对鸟类的影响

(1)运营期噪声对鸟类的影响是长期的,且影响为非连续性,随着列车对开数目的增多,其影响时间逐年增长。有关专家认为,小于45~50dB(a)的噪声对鸟类的正常活动无明显影响(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年第26卷2期铁路噪声对鸟类栖息繁殖影响初探)。国外最新研究成果(Kamst&Simpwonenvironmental&acousticalConsultantsRedcliffeHeavyRailnoise&Vibationassessment2202R01v5a.docapril2001SeeChapter4operationalnoise)表明:对湿地鸟类最大噪声不能超过87dB(Lmax),平均24h噪声不能超过65dB(Leq24h),超过这个阈值则对保护区鸟类有明显影响。根据有关研究认为运营初期对部分珍稀保护鸟类有一定影响,但随着鸟类的适应,这种影响会逐年减低,甚至适应这种间歇性噪声的影响。

(2)列车通过产生的振动主要影响鸟类的栖息、觅食活动。线路是以桥梁形式通过湿地自然那保护区,桥墩地基较深,根据同类监测结果,列车通过时在铁路中心线两侧40m处可满足振动环境标准,因此列车产生的振动对鸟类直接影响不明显。

(3)光线对鸟类的影响:夜间列车行驶的强光对鸟类睡眠有一定影响,强光的刺激将影响这些鸟类的视觉,从而影响它们的夜间休息和捕食。

3.3.3对鸟类捕食的影响

鸟类的食性与其食源地和栖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铁路工程施工和运营期导致湿地有效面积的减少、局部植被的破坏和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体污染,是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鸟类食源短缺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或杜绝环境污染,保护好现有植被是确保湿地鸟类食物链和生存的先决条件。

3.3.4对鸟类活动的影响

铁路桥梁对鸟类活动有一定的干扰,对活动的区域产生阻隔效应,同时列车运行对鸟类安全造成威胁,据调查近年已发生多起鸟类与火车相撞的事故。保护区主要以湿地鸟类为主,且多为涉禽类,主要在水边涉水行走,多以滑翔为主,桥梁下方留足空间,鸟在两侧的活动不会遇到明显阻隔,设计采用37m净空,根据研究资料,桥底下铁路噪声未超过湿地鸟类最大承受噪声阈值,完全可以满足鸟类活动的需要,并有猛禽利用桥墩筑巢繁殖的记录。

4环境保护与减缓措施

4.1工程措施

(1)在选线尽可能绕避保护区中的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如保护对象的重点繁殖和栖息区域等。

(2)合理安排施工期,减少在湿地鸟类繁殖、迁徙时期的作业内容;施工要尽量避开候鸟栖息越冬(10月至翌年2月)和鸟类迁徙时间,减缓对鸟类的影响。

(3)穿越保护区全部采取大跨高桥梁形式,减少占地和土石方量以及扰动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梁体不推荐采用噪音及振动较大的钢梁,而采用混凝土圬工梁。在桥梁上设置隔声、降噪、减振防护措施,轨道采用最先进的减振措施,桥梁两侧设计采取3m高弯臂式透明吸声式隔声屏障,隔声量20分贝以上,可有效缓解铁路运营噪声及灯光照射对鸟类的影响。声屏障外型及色彩与景区、桥梁相协调,尽量避免鸟类与桥、车等发生碰撞事故,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对环境影响。

(4)水禽的生存环境主要是隐蔽物、水和食物,而防护林和湿地周围的大树、芦苇等植被就是大白鹭等湿地鸟类做巢、隐蔽和栖息的场所,特别是芦苇等挺水植物构成的小生境是湿地鸟类主要的栖息、营巢和觅食场所,因此,各施工场地周围应通过设置铁丝网和绿色塑料网进行隔离措施,划定工作区和活动范围,防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车辆随意进入保护区,营地和施工便道尽量选择在无植被或植被较差的地方。施工前应先规划后施工,严禁在保护区内进行取土、堆料和构筑施工便道。

(5)鉴于鸟类对噪声、振动和光线特殊要求,施工尽可能在白天进行,晚上做到少施工或不施工;严禁高噪声设备在夜间施工,施工车辆在保护区内尽量减少鸣笛,保护区内不得设置砼搅拌站。

(6)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技术,主跨梁部采用悬拼法施工,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或支架现浇施工;水中桥墩基础施工采用双壁钢围堰防护,在保护区内严禁设置堆料场、营地,施工便道不得超越用地界,建隔离网限制人员或车辆随意进入保护区。

(7)在候鸟越冬期接近核心区路段设立特殊交通标志,并严禁施工,保护区内不得建设施工、营地等。施工期灯光(探照灯)尽量避免对保护区的核心区的直射。进入保护区施工车辆要减速行驶,夜间使用低能灯,尽可能避免强光直接照射。

(8)植被是水禽栖息和觅食的天然场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现有植被完整。施工结束后对因施工用地进行补偿性修复即在保护区适宜生境补偿性进行人工湿地修复,以减轻工程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湿地恢复方案并报保护区主管部门审查。

4.2管理与监控措施

保护区内施工组织方案应报保护区管理部门审查,施工期间严格的施工纪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施工行为,严格控制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施工人员数量、设备和施工作业时间,坚决禁止偷猎、伤害、恐吓、袭击鸟类。施工期接受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开展保护区施工期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切实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控制工程施工对植被资源和鸟类的影响。工程运营期穿越保护区段禁止机车鸣笛,避免噪声对保护区湿地鸟类栖息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期和运行5年内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重点保护对象全方位监测,设立保护站,配备必要的设施和人员,对自然水体定期化验;对鸟类要设计样线、样方,定期调查。在调查数据和观察结果的基础上,要定期进行分析对比,密切监测可能的生态系统变动情况,做出走势发展预测,评估项目对保护区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运营期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对鸟类的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完善运营期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