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6:54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1

关键词:新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1.关于新中式园林景观的概述

现阶段是传统中式园林景观与立异的时髦元素相结合的初级阶段,随处可见的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包括了很多现代化的时髦内容,更有些斗胆的构思将西方的规划理念和特征元素融入到了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格外的韵味。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中以我国文明为背景,主旋律中表现了儒雅大方、详尽内敛、别出心裁的特征,而现代化的时髦元素中,则充斥着奔放笼统的内容,可以说与传统的中式园林景观元素彼此冲突。可是当规划师充分运用2种冲突的元素,呈现出了愈加明显而独具特征的产物,这即是新中式园林景观所展示的魅力,是对我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发扬。

2.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方法,通过栽培树木花草、改造地形、安置景观、营建建筑的方法,创作出的美丽的人工天然环境。园林景观建造不只能美化城市,改进环境质量,同时还表现着美化作用,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为人们营建了一个美丽、舒适、天然的歇息空间。因而,园林景观不只要漂亮,赋有构思,同时还要具有环保特征。新中式园林景观是当时最能表现传统园林规划个性的园林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这种规划方法,既保留了传统文明精华,同时又表现了时代特征,增强了园林景观时代性、观赏性、文明性,突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个性的沉稳有余,使园林景观更契合现代化的审美取向。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以再现天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规划中重视对天然与建筑调和结合的表现,巧妙结合天然与人工美。而新中式园林景观则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重视对人需求的满足,着重园内舒适性,既尊敬天然调和理念,也融入了改造思想,在保留原有传统元素特征的同时,运用现代规划方法,优化天然元素,运用声、光、垫再现天然美与人工美,摒弃了豪华奢侈的规划方法,弥补了传统规划缺点,增强了园林景观意境与情味,提高了园林景观实用性与现实性,既降低了规划成本,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园林景观功能。

3.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用元素

第一元素即是颜色。颜色的调配是艺术出现时的主要元素,在我国建筑中从古至今在用色上都格外考究,颜色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划中,不仅是漂亮的表现者,还是阶层位置的标志。因而在传统建筑文明中的用色非常考究,关于颜色的调配也因为阶层位置的不一样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全体来讲这些园林景观的颜色调配以颜色明显为主。尤其是阶层位置较高的皇亲贵族,运用的颜色都是非常明显的赤色或许黄色,而通常民宅t以非常朴素低沉的颜色为主。第2个元素是园林景观的形式。传统的园林景观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形象非常深入,现代化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再次呈现人们形象中的传统景观形象,可以非常明晰地辨识出其间包括的国风。

4.应用于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实施策略

4.1花木配置实施策略

绿植作为新中式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天然元素变成了规划中的重头戏,通过绿植的巧妙运用可以达到全体作用的简练明亮,又可以完好表现出我国元素的特征。在层次上寻求简练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特征,因而为了可以与建筑构造相匹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关于绿植的规划也将作为全体规划的一部分。在进行绿植规划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一样景观特征,尤其是与流水、假山等的彼此照应。

4.2空间布局的实施策略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优异的即是出现在眼前的园林景观像一幅画,人融入画中不突兀,园林景观就像是立体的画卷充溢美感和艺术感。因而在园林景观的空间规划非常主要,就像是画画前需求全体把握画面,这个规划将决议下一步的细节规划。通常是依据园林的旅游次序进行空间规划,就像是一个有跌宕起伏的故事,阅读的进程就将全部故事读完,让人在游园的进程中还体会了心灵的愉悦。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2

【关键词】环境设计形式;差异化;分析

1 引言

在中国的最近十几年,各种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为了吸引购房者的眼球,开发商纷纷推出各种概念,例如德国风情小镇、法国香摈花园等等,让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些概念中不光包括建筑风格等元素,也或多或少提到了有关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通过对许多楼盘的研究,现今流行的小区环境设计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欧洲古典/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式、英式、巴洛克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和现代园林景观形式等等。本文拟对中国、欧洲等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找到各自特点,希望对小区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几种园林景观设计形式的特点分析

2.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并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重在“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园林的意境与诗、画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孤立的建筑、有限的水面,而是要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 的典型代表,拙政园更是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2.2 欧洲园林景观形式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欧洲园林逐步从几何型向艺术曲线型转变。

2.2.1古典主义园林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它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反映了绝对君权制度。这种风格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勒·诺特的造园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这在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巴黎凡尔赛宫后花园、维也纳美泉宫花园就是典型古典主义园林。凡尔赛宫占大约600公顷,是勒诺特的代表作之一。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25km 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极宽阔的林阴大道,林阴大道

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双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塑和喷泉。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阴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线(Vista),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Vista Grand)。

2.2.2 巴洛克风格园林

与此同时,巴洛克风格园林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景观设计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曲线。该风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的作品扩展了古老的花坛的形式。他设计的曲线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画笔在大地上画出鲜艳的笔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长范围,但是从不修剪植物,这与巴洛克园林的模纹花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将这种对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砾、卵石、水、铺装等。他的种种设计语言至今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2.2.3新古典主义园林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主义,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是指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2.4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从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与“勒·诺特”风格完全相反,否定纹样植坛、笔直的林阴道、方壁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的相融合。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3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实施策略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不仅对城市的建筑质量,同时对城市的景观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人类在满足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为此城市的发展中不断涌现出造型各异的园林景观,这些景观集合了居民的需求也呈现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中式园林景观在经历了传承和创新后再次成为了主流的设计方案。

1关于新中式园林景观的概述

现阶段是传统中式园林景观与创新的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初级阶段,随处可见的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包含了很多现代化的时尚内容,更有些大胆的创意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元素融入到了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更加特别的韵味。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主旋律中体现了儒雅大方、细致内敛、别具匠心的特点,而现代化的时尚元素中,则充满奔放热烈抽象的内容,可以说与传统的中式园林景观元素相互冲突,但是当2种冲突的元素被设计师充分利用后,呈现出了更加鲜明而独具特色的效果,这就是新中式园林景观所展现的魅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用元素

第一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搭配是艺术呈现时的重要元素,在中国建筑中从古至今都对用色有着特别的讲究,色彩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不仅仅是美观的呈现者,还是阶级地位的象征。因此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用色十分讲究,对于色彩的搭配也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总体来讲这些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以色彩鲜明为主。尤其是阶级地位较高的皇亲贵族,使用的颜色都是十分鲜明的红色或者黄色,而普通民宅则以十分质朴低调的颜色为主。另外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琉璃是一种建筑中色彩独树一帜的建筑材料,受到了建筑设计师的喜爱,位居其次的是象牙白和黑色,以其独特的质感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颜色。还有一种重要的颜色就是国槐绿色,在这种颜色的衬托下,整体颜色将呈现出大气沉稳的基调。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原木色也逐渐成为潮流色彩,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中。

第二个元素是园林景观的形式。传统的园林景观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印象十分深刻,现代化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景观形象再次呈现给大家,能够十分清晰地辨识出其中包含的中国风。另外从整体布局上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庭院布局,呈现一种逐渐过渡的形式,再加上建筑特点上突出传统中国建筑元素的琉璃瓦片等,将色彩和结构的构建达到一个十分完美的结合。

3应用于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实施策略

3.1花木配置实施策略

绿植作为新中式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成为了设计中的重头戏,通过绿植的巧妙使用可以达到整体效果的简洁明朗,又能够完整体现出中国元素的特色。在层次上追求简洁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特色,因此为了能够与建筑结构相匹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绿植的设计也将作为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在进行绿植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景观特点,尤其是与流水、假山等的相互呼应。

3.2空间布局的实施策略

在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优秀的就是呈现在眼前的园林景观像一幅画,人融入画中不突兀,园林景观就像是立体的画卷充满美感和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十分重要,就像是画画之前需要整体把握画面,这个布局将决定下一步的细节设计。一般是根据园林的游览顺序进行空间设计,就像是一个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浏览的过程就将整个故事读完,让人在游园的过程中还体验了心灵的愉悦。另外园林景观的空间变换过程应该是十分隐蔽的过渡,不能十分生硬地进行风格的转变。

3.3景观层叠实施策略

园林中景观多种多样,但是统一在一起又体现着同一个主旨,如何合理布局这些景观的彼此位置十分重要,景观的合理布局可以达到彼此呼应衬托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充分吸引游览者的目光,能够不断被展现的景观所吸引,不会因为看到前几个景观就失去了游览的兴趣。可以通过漏景和框景来吸引游客的注意,激发游客的好奇心理。

4结论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进行新中式园林的景观设计时应该给予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进行传承和创新应用,结合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特点,融入新时代背景下的时尚元素,这样就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在充分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为城市增添一处十分传统又现代的景观,也能够发扬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4

【关键词】园林;雕塑;公共艺术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的日益重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园林人文环境的品质成为这个时代改善民众生存质量和精神品味的关键。园林雕塑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它充实着园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雕塑、公众、园林环境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和共鸣。人们对环境的追求不仅仅是绿化和美化,还对环境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部分园林雕塑以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魅力,它或以独特的形象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或以丰富的内涵向人表达深刻的意义,或以抽象的造型让人浮想联翩??随着时代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发展与更生,有形雕塑运用的无形化越来越明显地渗透到其他艺术领域。特别是雕塑与园林环境渊源久远,而在现代手法的重构之外,二者的相互作用与融合有了更多新的内涵。

一、雕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融合

1、园林景观的空间整体性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黑格尔说过:“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园林景观的组成具有多样性特质,包含诸多元素,如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雕塑等。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园林景观各元素的整体性、系统性一直受到密切关。雕塑走出美术馆进入室外园林空间后,成为园林景观中核心的人文艺术景观。园林与雕塑的联系更加密切与广泛,以至于园林艺术与雕塑艺术在艺术理念上产生了相互影响。园林景观借鉴雕塑艺术中对空间的理解与营造手法,由此加强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近年来,园林设计中对场所精神的重视,更加强化了对空间整体性的营造。

2、雕塑的环境化趋势

雕塑是一种环境艺术,它介于绘画和建筑之间,它的表现需要衬托和依附。雕塑艺术走出画廊,环境特性是其首要的特点。黑格尔把雕塑艺术分成二大类,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服务的,前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艺术本身所设置的一个地点,而后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点缀的建筑物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决定着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决定他们的内容。借用黑格尔的美学语言来概括,前者是独立美,后者是依附美。展厅雕塑,园林雕塑实质上就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

环境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应该与它所在的环境紧密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中的空间结构、性质功能、情调气氛及尺度比例,追求布置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雕塑的位置选择、环境空间的物质因素是其重要的方面,以构成特定的思想情感氛围和园林景观的观赏条件。

3、园林景观与雕塑的空间融合

园林艺术与雕塑艺术在相互影响或制约下,使园林景观环境空间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现代园林已不是有雕塑的园林,而是整个园林空间的可雕塑性,由此所传达的是一种新审美价值和艺术观念,使得传统的园林空间得以革新,而雕塑作为一个孤立元素出现在园林中的局面也已消失。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去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雕塑家、欣赏者、作品三者意念的共鸣融合,除雕塑自身给予人们美的感受之外,还依赖于雕塑自身的形式和置放的环境,雕塑作品在园林环境中的功能一是点缀,二是点题。只有优美的环境,雕塑的形式才能令人产生美感,长期置身于这种艺术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雕塑家应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同时强调和突出自我的个性特征,挖掘材料的美,结合具体的环境功能,集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成为虚实空间与意念想象并存的实体。使雕塑在园林中随处可见,成为园中的点睛之笔,形成美的焦点。?如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园林景观,将园林中各要素的组合体视为雕塑作品的一个对象,进行整体塑造,营造出整体感极强的园林空间。

二、雕塑和园林景观造型的融合

1、园林景观造型化

园林艺术是一门空间艺术,而空间与人最直接的交流体现在实体造型的视觉化。能被受众感知并理解的艺术形态,可以加强场所与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园林景观无论是自然或人工式造型,都需设计师精心设计与推敲,旨在营造出符合受众审美经验的实体空间。我国园林艺术,自古强调对“意境”的营造,其目的是将人与景融为一体,达到情感上的感染。将园林景观视为一件艺术作品来完成,它必然会具备艺术品的情感特质,更容易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满足大众对环境艺术需求的增加。园林景观造型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造景元素的形态、肌理、材质、颜色的考究及各元素在空间布局上的关系。景观设计大师玛莎・施瓦兹设计的怀特海德学院拼合园,用人造材料替代天然植物,设计师抽取法国园林和日本枯山水的组成元素变形,拼接起来创造出离奇的造型艺术空间。例如由法国园林中大大小小的绿篱球和模型树组成的日本枯山水景观,如此独特新颖且具有美感的景观造型,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也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时代需要。

2、雕塑形态抽象化

在现代城市园林中,雕塑越来越形式化和抽象化,其空间占有方式与环境的关系决定了人们对雕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雕塑的风格与形式取决于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就传统雕塑而言,雕塑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表达的是人对自然中所有事物的瞬间或永恒的感受,雕塑家的创作是对自然形态有意识的提炼,是艺术家以个人方式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深层次的发现与挖掘。抽象雕塑是指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抽象几何体形象的雕塑,它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及公园中屡见不鲜。这类雕塑往往以其独特的造型、抽象的形体来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主要通过两种手法来表达其象征意义,一是对客观形体加以简化、概括或强化,二就是几何形的抽象,运用点、线、面、块等抽象符号加以组合。抽象雕塑在园林中应用不象具象雕塑那样给人以直接的感觉,而多以简洁抽象的形体激发游人对美的无限想象。因此抽象雕塑往往比较含蓄、概括,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意味。例如南京卡子门的抽象雕塑,以倾斜升腾的直线和流畅的半圆形弧线,表达了城市南大门的主题。

3、雕塑和园林景观造型的融合

随着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广泛使用,园林景观为了追求趣味性和艺术吸引力,均趋向雕塑化、造型化。而艺术的相互渗透远不仅限于此,还表现在以雕塑的语言重构景观空间意义与内涵。园林艺术吸收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新的艺术形式。而在极简主义与大地艺术的推动与影响下,雕塑造型抽象化,使原本有些生硬的具像形态在园林中变得渗透与包容,带来全新的视觉与精神上冲击,为景观设计师与雕塑艺术家都带来了新的启示。相互认同和积极宽容而开放的文化氛围使不同的艺术家以不同的专业手法建构园林与雕塑公共空间,而不同欣赏者又以不同的视知觉欣赏公共空间的综合艺术。这种新生艺术流与艺术形态,使园林景观与雕塑形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面貌。

三、雕塑材料与园林的融合

雕塑艺术为园林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园林的造园材料主要是水、石、植物等等,现在有艺术凝聚力的雕塑艺术为园林景观的材料运用拓展了思路,很多人工材料、现代高科技材料也被大量采用,例如:不锈钢、钢化玻璃、钛合金、玻璃、塑料等新材质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中,地面铺装、城市家具、灯具等极大地拓展了园林景观使用材料的范围,丰富了园林景观材料的多样性。

在雕塑艺术中材料的运用时非常关键的,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使环境中的雕塑具有独特魅力。材料的存在是与主体相关的,不可能孤立存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材料对雕塑意义的实现至关重要,同时空间环境中的雕塑要注意环境协调性及空间功能的双重要求。因而,对于现代环境雕塑而言,安全、轻质、坚固与取自自然的材质有了优势发展空间。不锈钢、石材、植物、水体都成为园林景观中雕塑材料的优选对象,也促使更多的艺术家对这些实用及生态材料加大试验性研究,力求拓展雕塑材料对环境的适应性。

园林景观材料运用的多元化和雕塑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拓展促成园林环境中的材料呈现多样合理混搭的状况。园林景观材料与雕塑材料的使用变化趋势由二者相互影响与制约而形成,因此两者在园林环境空间中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并非是无理的堆砌,在视觉上和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高度的协调性。

总之,环境雕塑随着园林的时代性变革更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和烘托。雕塑不仅是园林的组成要素,相对的,环境是雕塑的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观了园林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剖析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与现代园林景观中雕塑的面貌,不难发现二者已在诸多方面呈现水融的局面,园林与雕塑缘分与结合已不是两种艺术的简单加和,而是更多形式和层次上的相互渗透与包容。随着现代园林与雕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艺术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为园林提供一个装饰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地投身到室外环境的塑造中去,使雕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扩展。园林环境也在雕塑艺术力量的影响和感染下,呈现崭新的艺术面貌。

参考文献

[1]王显红.雕塑・空间・园林―――雕塑家野口勇的空间景观艺术创作[J].中外建筑,2004(5):1-5.

[2]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江当代艺术馆.自然与艺术交融,景观与雕塑对话―――走进张江当代艺术馆[J].景观设计,2007(9):8-19.

作者简介: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5

关键词:园林建筑继承创新

园林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它是指处于景色优美的环境内能够和景观相互融合,并且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并直接与景观审美紧密联系的建筑环境。园林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自古以来人们所从事的种种文化活动中形成的不同于自然景色的人文景观,成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园林建筑特点

1.1园林建筑的艺术要求园林建筑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艺术水平,缺少园林建筑的园林不可能成为名胜,所以园林建筑不能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上,而要注重园林建筑的艺术性。如我国风景如画的苏杭等地一些有名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都是以艺术欣赏作为出发点的,并且得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其中应注意的是园林建筑物的布置要与周围环境景观相互呼应,达到景观要求,并通过对景等手法来提高园林整体的艺术感[1]。西湖园林中“花港观鱼”就将翠雨亭和刘庄对景,让游人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建筑物上。

1.2收放自如的空间处理园林建筑的主要作用是服从造景需要,所以,园林内的建筑物都不需要太过暴漏,否则会“喧宾夺主”。园林建筑的含蓄手链能够保持园林景观的特色,也就是在对建筑物进行布局时注重疏通,并且造型、布局都要开朗,同时通过造景手法来达到理想的园林建筑艺术效果。如西湖中的曲院风荷是以“院”和“荷”为主景,而将建筑物深入到湖中,从而借助湖景来提高曲院风荷的观赏意境[2]。

1.3注意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园林建筑的高低、方位以及色彩等都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所以园林建筑的装修要细致,色彩要经过调和,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都要保持各自的空间,但是整个园林景观要浑然一体。如江南园林建筑中需要适应夏冬的季节要求,根据环境设计建筑呈现出四季如春的特点。

2园林建筑的继承及创新

2.1园林建筑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创新园林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等,在继承发扬的同时应注重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在游览园林时,游人可以看到各种雅致的题名和题词,或者一幅富有诗意的楹联,既增加了园林的诗情画意,又深化了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2.2花木配置手法的继承及创新花木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木配置和建筑物的大小、高低要保持和谐统一,并且能够和周围景观相互呼应,形成具有明显层次和错落有致的景观。花木配置并不只是起到衬托建筑物的作用,其本身也要高矮有序、颜色搭配,形成花木独有的艺术感[3]。乔木、灌木和花草之间的配置,以及园林建筑的大小高矮都需要因地制宜,并且处理好园林艺术布局和美观适用之间的关系。在配置过程中应注意不宜过多,但又要显得富有生机,并且整个树形和树冠都要作为厅堂的前后背景。花坛的位置要精心定位,不能显得单调呆板,要起到其具有的点缀作用。大型园林中的花草植被在布置时应注意图案要比较新颖,以颂扬国家兴旺和时代特征为主,达到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效果。遵循“构图无格,借景有因,切合四时”的美学原则,在体现山光水色和花木庭院等景色时,注意季节的变化,能够使景物的时态和情致生成一幅疏密有致的风景画。

2.3地域文化的继承及创新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域中独具特色,并且传承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的文化传统,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也会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具有“地域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应用时,应注重对其继承性和创新性。我国观点建筑中有很多以木质结构来代替隔断的例子,如刘园的曲廊中,廊道的折线形状和墙体的直线形状形成细长的天井[4]。采光的功能性和景点的美观性能够做到合二为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传统园林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至今为现代建筑服务,如在很多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建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来源是框架式建筑结构,以柱承重和墙体外移等结构形式,将建筑物整体结构进行分割,在材料的选取范围内进行适当拓宽。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和传统建筑也有一些贯通空间,玻璃房顶和无顶的中庭和院子,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如在地下一层的前方设置一堵高墙,让游人实现停留在上方瀑布般的水流上,水中的植物和顶上洒下的日光给人视觉的享受。

3结束语

在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继承和创新的根本原因是因循守旧,一味的仿古和盲目抄袭西方园林形式必将影响我国园林建筑的发展道路,园林建筑设计师只有准确把握了古今园林建筑的本质,注重园林中传统文化、花木配置手法以及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将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优秀传统进行丰富,并且塑造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和性格,使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感与文化记忆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杜娟.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应用探析[D].南京林业大学.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6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应用

一、现代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听到大家说,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逗留,原因是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承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二.现代园林设计

1现代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协调

园林设计者要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景观学的本意,是要求景观设计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2扩大功能需求

现代园林景观还应该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园林景观设计最终是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设计师总是把对舒适和适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设计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例如南京市山西路广场就塑造了功能与形式结合的很好的园林空间,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各得其所、怡然自得。

3丰富景观要素

现代主义园林相对传统园林,在设计形式与要素上都更为新颖和丰富,因此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园林设计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采用新颖的建筑或装饰材料来进行现代环境的营造,使设计达到特殊的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特征。如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对光线具有反射、折射等特性的表现,在使用中能体现出传统园林素材不曾有的精美效果。

.4重视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设计整个园林布局的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人的感受和情绪。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句话本来体现了中国文人在绘画中对“理想自然山水”的追求,后来被移植到园林营造中,成为中国园林修建的基本思想。和西方相比,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不止于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活的空间,更重视给人提供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可能性。

.5注重历史文脉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三.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校园的园林设计为例,校园绿化同时有别于公园、居住区以及广场绿化。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即是文化内涵。学校的文化主题应该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因此在做设计时绿化主题定为绿色摇篮。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表明这里的园林将以植物造景为主,绿色象征这青春和活力;摇篮是新生命成长的地方,寓意同学们在学校里能安心读书,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设计构思

在设计时将校园的生态环境与功能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予以考虑,在满足这2点的基础上追求现代园林的简洁设计,时代性和形式美。为了使各功能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设计时采用基调树种,使色彩上统一;从造园立意上,使个功能区景点都反映一个主题;通过道路、透景线将各个景点和功能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在各个功能区设计是,从分析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需求为落脚点,将生态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功能学和园林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科学建园。

2景点设置

1)信息广场。在横穿的人行道上设置一条绿廊,在空间上将中心广场做一个空间上的分隔,同时也是空间的渗透,加强了广场的景深。广场以大草坪为主,至夏炎热,绿廊正起到遮荫的作用,下面的座椅也是人们休憩的好地方。纵贯的轴线上布置着校徽模纹、绿廊、喷泉和国旗台构成了景观序列,丰富了广场的内容。2)静谧书廊。亭廊花架以简洁流畅的线条构成,体现了现代园林的特征,运用现代材料同样为这里增添不少时代感。这里的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出树木树人的意境。3)金叶碧水。在道路布局上就不能以直线和折线布置了,宜以曲线设置道路,即为自然式布置。我国传统园林中理水造园的手法非常丰富,我们就在此处将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进来,结合现代的手法设计此处景点。在大的部分设置一湖心岛,湖心岛上有一个荷花亭,岛以小桥与路面相通,并以网状栈桥伸向水面使得同学们有机会体验涉水的乐趣,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4)田园小居。植物配置以花卉和小乔木为主,其东侧、游泳池南和运动区以西种植高大棕榈,与学生生活区相分隔。色彩上以绿色为主,在儿童游乐区多设欢快的,亮的色调。如铺地以红黄搭配,植物多选无刺的和芳香的花卉。河堤从此处经过,因此设计中将园内水体和河堤水体相联系,构成一个水系,水体曲折,使人想起曲水流觞的典故。水体中设置礁石、汀步,使人可亲水,流水与石头撞击溅起的水花也是美的。由于场地的限制,水体不宽过5m,保障交通顺畅。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7

[关键词]:传统园林局限性现代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中注重的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都比较精细而且在意思表达上讲究天人合一等等,习惯于文华融为一体。然而,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还是带着时代的烙印,许多设计过于的拘泥在形式上了,不像现代的园林一样千变万化。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园林中都会结合一些山水,石头,泉水,树木等等景观。不过中国传统园林的朴实无华却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风景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前的一些设计模式已经过于陈旧,无法生搬硬套,社会需要新的构思新的材料新的人才来给社会添加一些色彩。让人空闲时看到风景园林的景观能赏心悦目。

2、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然而中国传统园林依旧存在其历史局限性。

第一,中国传统园林服务对象单一。中国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一般是供皇族、官僚、商贾等等。其作用也主要是提供消闲和观赏之用,一般的人也没有钱建豪宅和园林。而当时国家在这方面是几乎不会进行投资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而在当今社会中,现代园林则主要是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游乐观赏的地方。同时也是建筑商吸引人们购房的一个必备投资之一。所以中国传统园林存在着服务对象太狭隘上。

第二,中国传统园林的缺乏创新。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个重要特点是模仿自然山水,人为地创造出一个袖珍的山水环境。人们更注重掘池叠石的形式,因此,不管多大的房屋都会掘池叠石。有时候就会显得无比的僵硬和难看,没有自然美和天然合一的感觉。另外就是追求树木的病态美,往往追求的不是其茂盛,而是其其形态之畸形。这样一来放之皆准的时候就难免少了一份自然活泼之美了。

第三,中国传统园林的用材单一。没有如今的新材料等等的佩服,房子一般也比较趋同,没有现代房子的抽象和大气。此前的豪宅一般更注重细节美,在建筑上一般追求相同的模式。后现代主义建筑评论家詹克斯曾说:“吸取、抽象、改换,于我而言正是今日世界文化的精髓所在”。

第四,中国传统园林习惯了闭门造车,与外界的联系较弱,缺乏交流。是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园林文化特色。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园林设计师要把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些优点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文脉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3、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

现代园林最大的特点的莫过于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在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手法以外,还融入了一些国外的设计元素。同时,伴随科技上的进步,在材料和资金方面都更为充足和多样,也就使得现在的园林构思更为的令人赏心悦目。风景更加的别致。

此外,现代园林对自然的干扰也大大减少,更注重生态理念。与以自然文化为主体的并国际园林设计接轨。但是也存在着由于受到国外某些过于抽象化设计理念的冲击导致了某一处的设计无法与整个大环境相协调。现代园林不想传统园林那般习惯模仿,多了许多的创新点,同时现代风景园林的人才增加也是导致现代风景园林比古代传统园林更加别致美丽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园林在材料应用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例如,有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的陶瓷透水砖。然而在材料运用上也有些缺陷,由于许多新型材料含有有害的物质且难以分解,同时在质量上更坚固,就导致不容易另行的再次创造,也对未来的环境照成一定的隐患。

4、建议与总结

风景园林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要,区域规划,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都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许多此前的毕业的风景园林行业的学生都在各个岗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现代风景园林行业的设计师,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建议有如下几点。

第一,要结合中国传统园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天人合一,有道法自然的说法,也有因地制宜的创造理念。不能违背自然,在创造风景园林景观的同时补应该毁坏原来已经存在的一些自然美景,同时,也不可以加入一些天方夜谭的构思。要回归景观最朴实的本真模样。尤其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生态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景观维护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取舍性接受外来的设计理念。国外的园林景观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相比而言,更为的多变。处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处处都是另一种惊喜。对于中国现代的风景园林发展而言,由于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对于国外的构思切不可置之不理,要有取舍,如鲁迅说过的拿来主义,把好的融入到我国的现代设计钟来。

第三,要保持中国特色,结合中国地域环境来进行构思。中国的气候,地理等等都是有其国家独特性的,如此以来在设计风景园林景观的同时就要注意保证结合中国地区禀赋进行构思,要结合中国的文化体现中国味道。布局要保持流畅,空间布局上也要近一步体现。达到功能与思想内涵与美学的三者合一。

因此,风景园林工作者应为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而努力,未来的道路还有许多未知。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才是中国现代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8

关键词:乡土树种;岭南园林;发展途径;创新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面积不断增加,这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岭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部,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由于受到海洋性暖湿气流的影响,岭南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及光照充足,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这也为岭南园林的建设创造了极为宝贵的园林植物资源财富。岭南园林是我国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对植物物种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要的。而乡土树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能够适应特定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乡土树种还可以凸显一个地区的气候、人文、地理等特征,增加地区的人文底蕴,形成具有特色的植物文化。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岭南乡土树种对岭南园林建设的重要性,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

1解读岭南园林特点

传统岭南园林既具有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又因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乡土文化的影响而在布局形式、建筑特色、植物造景等方面独具地方特色。如何确切表述,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是一般认为,岭南园林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善于吸收外来经验,巧于融会贯通,结合本地条件灵活自如、不拘一格地加以运用。岭南园林植物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建筑庭院周边多配植高大乔木留下成片绿荫,间以四时花木点缀,形成终年常绿、郁郁葱葱、四季繁花、鲜艳秀丽的植物景观面貌。

2岭南园林建设途径

在岭南园林绿地建设中,可通过环境、景观和文化建设3种途径来表现岭南园林的特点,营造出适宜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域的园林绿化生活环境、五彩斑斓的植物景观效果和极富地方特色的人文文化氛围。

2.1环境建设

以满足岭南人居住、学习、工作的环境需要进行植物配置、种植。

由于岭南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特别是夏季,必须营造遮荫度高、覆盖面大、空气凉爽的环境。因此,常绿阔叶树成为植物环境建设的首选,在选择乡土乔木的开发应用对象时,高大挺拔、树冠广阔的种类应成为先锋树种和主要树种。

2.2景观营造

以满足岭南人多色彩、多景观、四季有花的要求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应用岭南花色艳丽、具花香的乡土树种,营造四季花艳飘香的乡土特色;通过乡土植物的树形、叶形、花形、色彩等呈现植物之美;配置和种植形式多样,如:孤植、丛植、行植、造型等,创造出不同画境、步移景异的景观美。

2.3文化建设

突出岭南地域人文文化和植物文化,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衍生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岭南乡土园林植物的色、形、姿、味各异,以观赏者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为依归,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进行造景,表现诗情画意,唤起观赏者情感,浮想联翩;或者赋予植物人格,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提高植物景观意境美的艺术价值。例如:采用竹造景,观赏者会联想起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千古佳句和高风亮节的气质;木棉高大雄伟,花朵鲜艳夺目,在广场中央、门前、主干道等特定环境栽植,会显示出一种气概,令人起敬。

3乡土植物在岭南园林创新建设中的作用

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应用于环境、景观和文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景观和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岭南乡土植物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社会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很多种类还停留在种质资源收集阶段或不为人知,景观和文化价值还有待挖掘,等等。笔者认为,应该在思想观念、应用形式和栽培养护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解决目前在批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开发应用力度,方可让乡土植物在岭南园林建设中通过上述3种建设途径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1观念创新

行业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乡土植物的开发应用,建立健全乡土植物应用和开发性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或管理条例,把乡土植物的应用和实际比例纳入计划和考核范畴,促使乡土植物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打造富有特色的岭南城市园林绿化系统。

同时,行业研究部门应该重视乡土植物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通过应用技术研究找到吻合相应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并能展示观赏特征的应用形式和配植方法,引导行业更为科学地应用有价值的乡土植物;通过开发性研究,促成优良种类的种苗批量化,建立栽培和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并指导实际应用。

另外,实际应用和养护管理部门必须走出对乡土植物栽培管理方面的认识误区,充分理解乡土植物比较粗生是相对而言的说法。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最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但是正因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适应,其具有特定的生态习性,在城市化条件环境中,需要有相应的栽培养护管理措施来满足生态习性方面的要求,方能展现出其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和观赏价值,否则,只能导致应用的失败。

3.2乡土植物资源应用及品种创新

根据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利用岭南特有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同时,利用杂交及远缘杂交、多倍体诱导、辐射、胚培养和胚拯救等综合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培育新品种(系)。优化乡土植物特征,满足园林绿化应用,丰富岭南乡土植物品种多样性。

依据多年的观察、调查访问和实际工作经验,笔者推荐部分已经在园林绿化中少量应用,或可以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乡土植物:

野牡丹科植物:广东省分布14属、65种,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花卉,资源丰富,四季常绿。大部分叶型奇特,花大艳丽,或花序顶生,颜色娇艳,花型较小但十分醒目,花期3~10月,此时正值当地夏天,观花灌木品种较为有限,花团锦簇的灌木状野牡丹科植物的应用可为城市带来热烈、娇艳的美感。另外,该科植物习性多样,既有灌木、小乔木,也有匍匐状植物;既有喜光耐湿的野牡丹和毛稔,也有耐荫的棱果花和蜂斗草;而且还有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虎颜花,以及可用于花坛的细叶野牡丹。可依据绿地向阳、荫湿等不同小环境条件选择应用,也可以作为优良的观叶观花盆栽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杜鹃花科植物:广东分布40余种,花量大、花期集中、华丽醒目,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近年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华南植物园已开展了杜鹃花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但由于缺乏种苗,除少数种类外,大部分仍未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蕨类植物:广东省野生、培育蕨类植物大致有50余科,100多种属,200多个品种。其中野生蕨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株形、色彩丰富,叶片宽大、叶形各具特色,体现了良好的观赏应用属性。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能力和观赏价值,是植物造景的好素材。在目前园林建设中少量用作室内观叶,或作为插花中的配叶,个别种用于护坡复绿,大部分种类仍待开发利用。

苏木科羊蹄甲属、蝶形花科鸡血藤属和黄檀属植物:很有开发前景的蔓生性园林植物,花形和花色美丽,招引昆虫。目前少有这些类群野生植物的生态学和栽培学研究。另外,苏木科其它属的植物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仪花,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花期6~8月,花紫红色,美丽;果期9~11月。可作园林绿化树种。中国无忧花,树冠圆球型,枝繁叶茂,3~5月开花,花多而密,红似火焰。传说释迦牟尼在无忧树下诞生,紫红色的嫩叶,被喻为像一件件袈裟高挂枝头,是典型的佛教文化圣树,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寺庙周围有种植。可作为庭院绿化木本花卉。

乡土彩叶植物:岭南大部分地区虽然没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秋天看不到层林尽染的植物景观,但可以利用乡土植物新、老叶的叶色交织、相互掩映,营造丰富的园林植物彩叶景观。如:桃金娘科的赤楠蒲桃,小灌木,嫩芽、嫩叶红色,一年可多次萌芽,适度修剪促进侧芽萌生,可构成枝繁叶茂、绚丽多姿的景色效果。具有较好的观赏特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3.3应用形式创新

岭南乡土植物的应用也应传承岭南园林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创新性特点,打破目前绿地片植、行植、丛植等形式,结合时下园林绿化多形式、多功能和高质量的新要求,采用更多形式应用乡土植物,既丰富了景观,又因地制宜创新了模式:1)仿岭南自然植物群落构建:采用更多的乡土植物营造在种类成分、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等方面与岭南自然群落特征相似的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2)应用花境提高园林景观效果:参照自然风景中多种野生花卉在林缘地带的自然生长状态,采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建设自然式花带。以这样的花境形式,将乡土多年生草花、花灌木和宿根花卉,以自然斑状的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边以及草坪中央等地,在株高、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四季有景,草花和木本花卉有机结合,与周边环境尤其是附近的乔、灌木景观融为一体。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可以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3.4栽培种植和养护技术创新

研究表明绿地土壤容重平均1.31±0.20g・cm-3,属偏紧范围;含水量低于自然次生林土壤;毛管孔隙平均37.9±4.85%,总孔隙度平均44.6±5.64%,属坚实与过紧实之间。说明市区绿地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较差。因此,根据乡土植物的生物习性和生态学特性要求,保障适宜的水分管理及良好的土壤条件,同时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补给养分,不间断地施肥,采取适宜的种植和养护措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才可以让乡土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比如:野牡丹在自然条件下,多分布于向阳、土壤湿润的环境,在园林应用中除满足光照条件外,必须保障一定的水分管理,方才能获得好的景观效果。

3.5重视乡土园林植物修枝整形技术

通过修枝整形,调整树型,调节和控制园林植物生长与开花结果,生长与衰老更新之间的矛盾,满足观赏要求;同时,修枝整形可以去除弱枝、阴枝、枯枝和病虫枝,加强植株的抗台风雨能力;另外,部分乡土植物花期过后大量的果枝需要修剪,通过修枝达到整形目的的同时,还减少了植物营养的消耗。

4结语

总而言之,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环境适合于植物的生长,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及生乡土树种,但岭南园林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岭南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园林工作者应遵循长期发展的特点选择符合岭南自然条件及植物文化的乡土树种,同时适当引进优良植物,增加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并合理构建园林植物群落,发挥乡土树种的特色优势,以推动岭南园林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园林建筑;建筑元素

1引言

园林建筑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其设计具有灵活性,并且类型丰富,包括亭、台、楼、阁、厅、堂、舫、榭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使得园林建筑的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及审美要求。一方面传统园林建筑如亭、台、楼等在形式上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产生许多新内容的园林建筑,如茶室、观赏温室、游船码头等。这些改变赋予园林建筑新的创作理念。因此,现代园林建筑应该是源于传统、超越传统,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相适应的新型园林建筑,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具有意境的场所。

2风格构成元素的应用

2.1墙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起防御功能的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墙的建筑多采用花墙、漏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长短各异、高低不同、虚实有别;墙的色调清新淡雅、灰色瓦顶、白色墙面。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传统建筑的高实外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墙”的防御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对于场景的意向作用,并且要避免风格压抑的弊端。例如,可以采用双层墙面设计,在外层添加小洞、玻璃砖、窄缝等元素;设计采用“高强低窗”、“高墙多窗”等手法;墙的压檐可以使用具有简洁现代风格的金属钢板来建造;造型上汲取马头墙等建筑符号并加以处理,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既古朴又时尚的建筑环境。

2.2门窗

传统建筑的门窗已成为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将传统建筑的门窗文化艺术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可创造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保留现代时尚性的建筑。为了与现代园林建筑简洁的特点相符,同时满足采光与通风的基本要求,一些繁复的门窗符号被丢弃,木质框架被保留并加以改造。例如,利用先进的方法及新型材料进行艺术处理,将传统建筑及门窗艺术传承、提炼、再创造,合理调整传统门窗雕饰艺术的使用功能及装饰的具置,重视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充分展现花窗、雕刻廊架等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强调现代设计的简约之美。这些处理方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现代居住消费、填补传统建筑古为今用的空白方面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3屋顶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园林建筑造型设计中,坡屋顶是设计师的常用设计手法。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单坡、双坡、四坡和平坡结合等各异的坡屋顶形式。其中很多坡屋顶由金属材料制成,但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既有利于排水,又颇具传统瓦屋顶的韵味。

2.4色彩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师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色彩文化,并根据现念及具体情境进行合理调整。例如“黛瓦白墙”的色彩组合,给人一种清纯、心静、不浮躁的感觉,让身临其境的人行动更有秩序;灰白色调为主、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添加其他的色彩,并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技艺进行模仿,创造出极具质感的新型建筑,既呈现地域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建筑形式的发展,真实展现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与经典对话。

2.5装饰

建筑的门窗、梁柱、天井,室内的家具、窗帘、坐垫、壁纸、地面拼花、屏风、隔断等,都离不开图案的装饰,由此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可利用的范围很广,大到自然万物,小到各种器具,因此,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大量可参照与借鉴的实例,我们应重视这些作品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并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代表传统文化特征的元素提炼出来,再进行巧妙合理的诠释与运用,使设计在满足功能与美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装饰图案以新的活力与生机。

3技术符号元素的应用

3.1材料、技术

地方材料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充分表现地方建筑的个性与特色,并与其所在环境契合。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木材、砖等传统材质的造型特点、物理性能、适宜处理方式等方面均是需考虑的因素,其选用要与当地自然环境、人们的认知感协调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在不断更新,建筑形式在不断演变,建筑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不同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现代建筑材料相比传统

材料,有着耐磨、强度高、可塑性大、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等绝对优势,并且可模仿各种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与造型,完美表达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富有现代感。当今建筑工艺的迅猛发展,为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施工设计中,应打破狭隘的空间观念,发扬传统材料与技术的优点,摒弃其不符合时展需求的部分,注重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勇于创新。

3.2木结构

在我国传统古建中,木构件占有重要位置,木构架的巧妙构造充分呈现出传统古建的美观。传统建筑中的柱、月梁、凛、斗拱等木结构构件,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已渐渐失去原有的承重意义,大多作为一种装饰性符号来表现,而直接采用仿制成木构件样式,也可营造一种传统的建筑文化氛围。

4空间特征元素的应用

4.1天井

天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起着建筑内部通风、采光、聚集及排泄雨水、吸除烟尘的作用。其与现代园林建筑中的“中庭”的生态建筑理论相契合。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可对天井进行全新的演绎,使其看起来简洁,但又不失传统色彩。

4.2庭院

庭院可以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还可补充室内空间的不足,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例如散步、庆典、聊天等日常活动。现代园林建筑庭院空间充分表达传统庭院的意境与特征。例如香山饭店庭院,具有冠云落日、水流筋、海棠春坞等富有诗情画意的地点名称,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香山古木红叶;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充分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入口前用广场的方式来处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后花园三面被建筑包围,一面敞开,布置得体,将精致与开阔有机融合;前庭与后院利用“长春四合院”连接,水池、假山、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5结语

现代园林建筑是建立在继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需读懂传统建筑元素的内在语义,把握其象征意义,并将其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与设计语言,灵活运用,注重创新,这才能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同,以及不同的设计者对环境及建筑的认知与感悟不同,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及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是多种多样的。但应把握一定原则,充分考虑人文传统、地区特点等因素,注重积极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艺术百家,2010(5).

新中式园林特点篇10

关键词: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08502

1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一些地方城市逐渐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城市的相关管理者根据自身的所在地的特点进行关于林业科技的规划,在发展自身城市的经济基础上也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在建设林业观光园时,主要是栽植一些品种优良的树木,同时对城市道路以及绿化设计进行有效地生态规划,在其中建立相关的娱乐服务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发展生态环境,也可以供别人游览。在榆林市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林业观光园,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也保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

2林业观光园的特点

(1)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其中主要是为了保证当地的林业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有效统一,同时在生产林业时要低于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另外在当地发展林业时也有效地维护了生态的平衡能力。

(2)林业观光园将自然景观与当地的文化有效地融合。

(3)林业观光园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地域文化。

(4)林业观光园具备着高度的可塑性可以在继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时,也将现代社会新的文化有效地体现出来,从而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着本身不可磨灭的可塑性。

(5)林业观光园是将生态化和科学化进行有效的统一,在保护林业经济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在传统的技术上有效地利用新型技术,以此来提高林业观光园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6)林业观光园可以供人们游玩,从而具备着娱乐性和参与性等特点。

(7)林业观光园具备着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林业观光园是站在生态经济的基础上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从而在此之上建立林业观光园。因此,其在最大程度上具备着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的特点

(1)榆林市林业观光园在建立林业时符合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能力,同时也给当地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存在着经济型和保护性的特点。

(2)榆林市建立林业观光园主要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优美的条件下,同时也与周围的山村环境相互统一,将榆林市的独特的地域特色体现出来。因此,榆林市林业观光园模式体现了统一性特点。

(3)榆林市在建立林业观光园时将自己地方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及地方习俗很好地体现出来,同时榆林市林业观光园也将当地的文化全面地体现出来,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好地融入到榆林市林业观光园中。因此,榆林市林业观光园体现了其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文化性的特点。

(4)榆林市林业观光园中将当地传统的文化有效地延续和继承,同时也将现代社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林业观光园中,将当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整准确地反应出来,体现了榆林市林业观光园具有进步发展的特点。

(5)榆林市林业观光园将当地的生态和科学技术有效地统一起来,以保护林业经济为主要目的,运用现代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林业的发展。在榆林市现代的林业观光园中将过去的林业技术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将优秀的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高现代社会节能环保的技术的利用效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榆林市林业经济效益。因此,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的生态模式存在着高度知识化、专业性的特点。

(6)榆林市林业观光园可以很好地将休闲体验旅游体现出来,可以让游人在观光园中参加各种休闲活动,也使得游人能够有效地体验到观光园中所包含的乐趣,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也可以学到生态环境中的知识和在生态环境中的生存技能,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增加林业观光园的发展条件。因此,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体现了参与性和娱乐性特点。

(7)在榆林市建立林业观光园通常都是在尊重生态的发展原理以及经济知识的基础上,以生态发展的规律性作为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林业观光园。因此,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的生态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王小亚,等: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的生态模式及规划探析自然与生态

4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的规划发

展探析(1)首先要对榆林市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榆林市属于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具备的特点主要是:榆林市体现了四季鲜明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日差和较短的无霜期,榆林市每年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每年的降水量是在400mL左右。在榆林市沙漠-黄土边界的生态环境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榆林市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沙漠的治理工作越来越关注。虽然现在沙漠化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着让人不可忽视的威胁,尤其是水蚀荒漠化,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当地的沙漠化进行有效的治理。一般荒漠化的出现通常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以及水资源的缺失造成的,这就需要榆林市对城市所在的人口、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所建立的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在规划发展时也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其次要确定榆林市林业观光园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榆林市在建立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时可以将乡村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为背景,将生态林业和乡村文化为规划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时,要合理地采用关于生态学、美学以及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对林业观光园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另外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林业观光园发展的主要内容,将林业生产和观光游览作为关键功能,从而建立一个集知识、经济、科技、生态以及发展为一体的新型的林业观光园。

(3)最后在建立林业观光园时要结合榆林市当地的地方特色以及文化习俗,建造一个生态农业园。可以选择榆林市的钟家沟、苏庄则等地方,它们远离榆林市中心,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同时也具备着朴实的乡村生活,这些对于榆林市建立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游人去了解乡村生活,认识大自然,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在林业观光园栽种植被时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其他的植被为辅,从而建立林业观光园。榆林市地区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地域文化,因此在规划林业观光园时可以将榆林市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融入当中,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

5结语

随着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强烈,我国许多城市都逐渐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规划。在我国的榆林市林业观光园中将生态模式很好地体现出来,不仅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对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生态模式进行规划时必须将风土人群和文化习俗有效地融合在生态规划中,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规划出优秀的林业生态观光园。参考文献:

[1]黄瑞.陕西省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的生态模式及其规划[J].林业科学,2011,25(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