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8:37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1

充分认识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摸清了人口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基础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状况也有很大改变。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把人口情况查实摸清,对于国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人口普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的沉重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我国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等情况,以便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战略和政策。只有全面地掌握人口数据,才能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切实维护粮食安全、耕地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开展人口普查是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统筹安排好人民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无论是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就业,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或是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还是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都离不开对不同人口群体情况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分析。可以说,准确完整的人口普查数据,是搞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设施规划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开展人口普查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未来若干年我国还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通过人口普查,准确揭示我国人口发展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人口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对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通过人口普查获得的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科学制定各种社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人口普查,世界各国都把准确掌握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改善民生的基础。2007年联合国建议所有国家或地区在2010年前后进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况的普查。据了解,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于今年,印度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于2011年开展人口普查。某种程度上说,人口普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行政组织动员能力和软实力的竞争,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成立了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总理担任普查领导小组组长;2009年12月18日,副总理主持召开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做好普查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今年7月16日,副总理再次主持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全面做好人口普查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国务院于今年5月24日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相关部门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扎实推进普查各项准备工作,组建普查机构、筹措普查经费、落实普查物资、招录普查人员、落实工作责任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普查方案等各类业务制度已制定印发,各项普查政策陆续出台,普查宣传动员逐步升温,区域划分和户口整顿正在按计划进行。普查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和普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次人口普查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以往的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行政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在确定普查对象上面临巨大挑战。坚持地域登记是人口普查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普查时点时将活动的人确定于某个确定的地点,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登记。当前,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规模庞大、频率也很高,未落户口人员数量增多,人口居住地不稳定,人户分离现象十分普遍,一户多处住房、承租户与房主互不了解的现象大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人口普查登记做到不重不漏,确实面临巨大困难。二是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普查登记信息面临巨大挑战。人口普查采取入户询问、当场填报的调查方式进行。目前,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受教育状况、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收入状况、住房情况等信息,这大大增加了普查员入户登记的难度。三是组织实施普查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这次普查既涉及到各级地方政府包括面大量广的居委会、村委会,还涉及25个部门,同时需要从有关单位和社会选调、招聘600多万名符合条件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普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异常巨大而困难。四是按照《联合国2010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中提出的“将人口的国际迁移作为人口普查的核心问题之一”建议,这次普查首次把常住大陆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对象。对这些普查对象实施调查,无论是年度人口变动调查,还是以往各次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这无疑也增加了本次普查的难度。此外,从前一阶段情况看,普查准备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对普视不够;部分地方普查经费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落实得不好,难以保证普查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地方对普查登记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措施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尽快加以解决,也将影响普查的顺利进行。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人口普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人口普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松气,不懈怠,进一步明确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进一步狠抓落实。我们相信,依靠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强大无比的行政动员能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依靠历次普查积累的丰富经验,依靠广大普查人员的无私奉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抓住重点环节,全力打好人口普查百日攻坚战

现在距普查现场登记已不足百日,时间甚为紧迫,任务异常艰巨。各地方、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广大普查人员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临战意识,时刻绷紧人口普查这根弦,再接再厉,精心组织,抓住重点环节,扎实开展工作,全力以赴打好人口普查百日攻坚战,为顺利开展普查登记奠定扎实的基础。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搜集整理人口基础信息资料。人口基础信息资料既是普查登记的重要基础,也是核实人口普查数据的主要依据,对于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部门要认真组织好户口整顿,提供准确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资料;人口计生、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提供准确完整的人口行政登记资料。各级普查办公室要认真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积极收集居委会和村委会相关人口资料和物业公司的业主信息资料,加快构建覆盖当前人口出生、居住、分布、死亡等状况的人口基础信息资料。

二是认真选聘和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处于普查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入户采集数据的重要任务,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普查的源头数据质量,事关普查成败。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普查机构要立即行动起来,严格按照规定抓紧组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把那些具有较强能力、熟悉普查区情况、热爱普查工作的同志选进普查队伍;认真做好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普查表内容、普查指标含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现场普查技能,不断强化其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是进一步落实普查经费。普查经费是普查工作的基本保障,普查经费能否落实以及落实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普查工作的质量和进度。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中央财政增加了人口普查经费,主要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开展普查。地方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要求,从做好普查工作的大局出发,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普查经费,特别是要落实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建高素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的重要基础。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2

关键词: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人口统计信息化是政府部门推进信息化办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对人口统计进行信息化建设于国于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政府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对统计信息化寄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支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使得统计信息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结合具体情况适当使用信息化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利用信息化进行人口普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三方面对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信息化手段为人口普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进行宣传

在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伊始,工作组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普查的意义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深入的宣传。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开展普查工作,均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众多的宣传方式中,互联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人口普查工作网站,并开设多个栏目供网友浏览,在网页中及时与调查工作相关的信息,展示了普查的工作风采,帮助加强普查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强互信,从而更加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信息化增强了人口普查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

人口普查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普查中得到的大量基层信息及时在各个业务流程当中进行不断传递和转化、分析,并且最终得到合理的运用是影响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统计信息化建设贯穿于普查的整个工作流程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为调查表的填写、数据录入数据库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这三方面。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效率较低的环节,分析其受影响的原因,并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对信息资源进行最为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这一目的。

3.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人口普查工作的规范化

建设统计信息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持标准化,主要要求在进行人口普查工作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而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统计数据指标标准化、数据处理方式标准化。人口普查工作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及其规范的普查方案和相应的制度,对具体的普查对象、普查的范围、普查的时间、普查的内容以及数据的报送原则进行详细、严格的规定。通过对规定的严格遵守,才能使得工作具有标准化这一特性,且所使用的统计指标也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进行使用。

4.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人口普查相关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

人口普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做出科学的分析最终合理的进行处理。人口普查数据的来源大多源自于普通居民和基层单位,所需要的由其他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要经过各部门积极的协调进行获取。人口普查工作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各个单位、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协调,贡献相关领域的资料、数据所完成的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收集。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广泛的合作达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化进行人口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虽然我国已经开展过多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但在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中还是涌现出一些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基层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收集工作存在部分缺陷,使得信息收集不够完整。信息不完整度较高的区域往往集中于偏远山区和偏远地区,通信不畅、人口分散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故而统计人员无法对死亡人员的户口全部进行注销,也无法精确完成新生儿户口申报工作。第二方面,要想尽快且高质量的完成人口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就需要政府部门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支持,资金主要用于调查人员的工资、电脑设备、网站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当中,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将无法顺利开展普查工作。

三、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对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

各基层部门要向统计人员普及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提高信息技术意识,加强人员对于信息化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规律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的充分认识。地区负责人要做好管理、领导工作,将统计过程中信息化的程度纳入工作成绩的考核当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同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从而有效激励、推进统计信息化的普及。在进行人口统计信息化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有效建立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确保信息和数据得到迅速的传递。

2.提高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人口普查工作范围广泛、工作人员数量巨大,且目前正在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迫在眉睫。人口普查、统计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争取政府部门的关于统计信息化的立项,并且在政府预算中增加该领域的支出,分出专项资金来支持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推广、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培训费等项目中。在资金的使用中,力求做到专款专用,增强信息化建设效率。

四、小结

全面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统计部门进行创新。统计信息化的实现可降低工作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统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建设统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仍存在一系列困难,有效、合理的解决实际存在的障碍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提高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增强统计工作的可信度和公信度,这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威.浅谈发挥计生信息化建设在基层人口统计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6(5):12-13.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3

二、普查目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三、重大意义:

(一)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国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国也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口普查知识

2、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并做好宣传工作

二、课前准备:

网上查阅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普查对象、普查内容、普查时间

和普查方法等的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

1.什么是人口普查?

答: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全面地、逐户逐人地进行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数据、数据分析等全部过程。

2、人口普查的有什么意义?

答:1、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2、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3、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

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

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

4、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3、普查对象是哪些?

 答: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4、人口普查采用原则是什么?

 答、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

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第五次是采取常住地原则,采取人口居住地的原则,

5、普查内容是哪些?

答: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

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6、普查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2020年11月1日日零时,将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7、普查方法是怎样的?

答:1、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2、人口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28日)

人口普查,是查清我国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地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及构成情况,对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年6月决定,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年多来,全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是有效的。国务院已批准颁发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次普查任务,特作如下指示:

一、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在,离正式普查登记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了。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全面调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选调得力干部,建立和建全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周密的安排。围绕提高人口普查资料的准确程度这个中心,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6月起,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要把人口普查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做到人口普查和工农业生产两不误。普查登记以后,还要做好一系列汇总工作。各项工作必须保证质量,如果某项工作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返工重做。

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对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主动配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以取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宣传工作从现在起就要逐步展开,4月份作为人口普查宣传月,掀起一个高潮。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各级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人口普查办法,并向周围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

三、切实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极为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几百万人包括普查员、编码员、录入员的队伍,任务是艰巨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有关规定选调和培训各类普查人员。被选调人员的单位,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保证抽调合格的人员参加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6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全国、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刚才,市人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郑莉英同志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市人普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钱亚畅同志对有关情况作了说明。这些意见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与会有关单位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市人普办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予以吸收利用。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人口情况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以人为对象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市之一,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少的市情,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人口高密度向人力资本高水平转变的需求,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好我市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变化等情况,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承前启后之年,同时还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中间年份。现在距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已近10年,这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十年,是经济发展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十年,是城镇化急剧推进的十年,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十年,也是户籍人口自然变化零增长、机械迁移(外来人口)急剧增长的十年。我市2009年户籍人口339.6万,仅比2000年增加8.3万人;而全市常住人口2009年达到430万,比2000年“五普”时增加了72万人,同时还有大量的暂住人口和外出人口。因此,在2010年开展人口普查,对十年来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盘点,对于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生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视困难,积极应对人口普查面临的各项挑战

全国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之一,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挑战很多。

(一)如何锁定普查对象面临挑战。坚持地域登记是人口普查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普查时点时将活动的人锁定于某个确定的地点,才能准确对其进行登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但是当前城乡之间、城际之间、乡际之间,人口迁移流动数量十分巨大,频率也非常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口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户多处住房、承租户与房主互不了解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因素非常容易造成人口普查登记遗漏或重复。

(二)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普查登记数据面临挑战。现在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受教育状况、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收入状况、住房情况等信息。人口普查的一些内容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一些普查对象担心一旦如实登记,这些信息可能会成为相关主管部门的惩罚依据,从而不愿意提供真实的情况。普查员在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时,可能遇到大量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人们对普查工作配合程度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如何科学组织实施好普查面临挑战。现在,人均GDp增长情况和人口出生率等计划生育指标已成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依据,入学率、文盲率、火化率等指标也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评价密切相关,这使得在实施普查过程中确保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行使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权利的难度增大。这次普查参与部门有25个,需要协调制定大量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政策,需要从有关单位和镇、街道、居委会、村委会选调2万多名素质较高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组织协调工作的难度非常大。

此外,按照《联合国2010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中提出的“将人口的国际迁移作为人口普查的核心问题之一”的建议,这次普查首次把常住大陆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对象。对这些普查对象实施调查,无论是年度人口变动调查,还是以往各次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这无疑也增加了本次普查的难度。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非常艰巨,但是,只要我们统筹规划、充分准备、稳步推进、扎实工作,视普查数据质量为生命,切实把普查的重要意义内化为每一位人口普查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普查数据,人口普查工作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精心组织,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根据国务院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准备的时间只有短短的9个月,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尽快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责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要抓紧落实普查条件。落实普查各项条件是确保普查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各级政府做好经费的落实工作,特别要确保镇(街道)两员补贴经费到位,绝不能因经费落实不到位而影响人口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要尽快落实普查办公室人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支持人普办的工作,抽调精干人员参与人普工作。第三,要协助各级人普机构落实办公场所,做好普查的物资准备。

(二)要深入开展宣传动员。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社会动员,必须有从上到下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会同宣传部门切实加强普查宣传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切实把宣传工作贯穿到普查的每一个环节。要把人口普查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结合起来,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不间断的人口普查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根据普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抓好普查各个阶段的宣传动员。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讲求实效。在宣传力量上,要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宣传资源,形成合力。

(三)要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人口普查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起一支懂业务、懂政策、熟悉人口调查业务,精干、高效的人口普查队伍,才能顺利地完成人口普查各项工作。这支队伍包括承担人口普查组织实施工作的各级人普办的工作人员,以及处于工作第一线,直接承担人口普查调查登记任务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从以往的普查经验与现实情况看,“两员”的选调难度最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两员”选调和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能胜任普查工作的“两员”队伍,确保普查登记工作按时完成。

(四)要确保普查质量。在普查中,要牢牢把握两点:一是坚持依法普查。《统计法》和《人口普查条例》,是人口普查的主要法律依据。各类普查对象要依法提供客观真实资料,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依法查明客观真实情况,各级领导干部要依法制止人为行政干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查处普查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二是确保普查质量。人口普查的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是检验整个人口普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普查的生命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增强责任感,强化质量意识,在普查的各个环节始终把确保数据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贯穿于人口普查的全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严防弄虚作假,严防虚报瞒报,严防重报漏报,严防迟报乱报,千方百计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四、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抓好普查工作的合力

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涉及全市130多万个家庭,480多万人口。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规模更大、要求更高、内容更多、难度更大。人口普查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今年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要求,市里已经成立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将人口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分管领导要承担起普查组织领导责任,及时过问、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注意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市人普办要加强对地方普查工作的指导,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要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抓好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加强协调和沟通,建立渠道畅通、配合紧密、运作高效的联合协作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通知》(嘉政发〔2009〕80号)要求和这次会议上明确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各项普查措施,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全市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是继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将反映近10年来全镇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民居住方面的变化情况;摸清全镇外来人口规模、分布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以及全镇就业失业人口情况、社会保障等涉及民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将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我镇人口、就业、教育等政策,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促进人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职责

开展全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这次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为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以下简称人普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镇政府成立了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三、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

1、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2、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团山寺镇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包括普查时点居住在团山寺镇境内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员。

3、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4、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5、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登记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级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6、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7、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死亡人口调查表》。

8、依法服刑及劳教人员,由派出所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镇人普办。

四、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镇、村(居)委会等各级人口普查机构(2010年6月24日至2010年7月4日)。

⑴建立镇人口普查机构(2010年6月24日前完成);

⑵建立镇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⑶建立村(居)委会人口普查工作站(2010年7月4日前完成)。

2、开展人口普查宣传工作(2010年6月24日至8月30日)。

3、各级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址编码(2010年7月5日至8月30日)。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坚持地域的原则,以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整覆盖全镇所有地域。普查小区划分工作于2010年8月30日前完成。

4、全面户口整顿(2010年7月1至8月30日)。在镇人口普查机构统一领导下,由公安机关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户口整顿,并将有关资料提交镇人普办,供正式普查登记时参考。户口整顿工作于2010年8月30日前完成。

5、选调和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调工作由各镇政府负责并组织实施(2010年7月1日至8月30日)。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培训工作由镇人普办组织实施(2010年8月1日至9月30日)。

6、开展人口普查摸底工作(201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开始以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要对普查小区内的人口居住情况进行摸底,明确普查登记的地域范围、绘制普查小区示意图、编制普查小区内各户户主姓名底册。摸底工作于2010年10月20日前完成。

7、建立人口普查出生死亡人口台账(2010年6月25日至10月30日)。

五、人口普查的宣传和社会动员

⒈积极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各单位要大力宣传力度,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条例》,深入宣传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

⒉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要在人口普查登记前后,采取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使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贴近普查实际,贴近普查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

⒊各单位要充分调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大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支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⒋镇人普办要协调全镇各中小学开展“小手牵大手,人普进我家,我是普查小宣传员”一堂课活动。要出动宣传车在镇城主要街道和各个乡镇进行人口普查的巡回、流动宣传。

六、普查登记和主要指标快速汇总

普查登记和主要指标快速汇总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主要内容为:

⒈普查员入户登记(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

⑴人口普查的正式登记工作,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到11月10日以前结束。

⑵人口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员应当按照普查表列出的项目逐户逐人询问清楚,逐项进行填写,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普查员调查完一户,应将填写的内容,向本户申报人当面宣读,进行核对,由申报人确认无误后签字认可。

⑶普查表登记时,各户申报人应当根据普查员的询问如实回答普查内容,不得谎报、瞒报、拒报普查项目。

⑷各单位干部职工,应当动员、支持群众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不得授意、指使、强迫群众不如实申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表和汇总内容;不得对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群众打击报复;不得以各种形式和借口干扰人口普查工作。

⑸普查登记的个体资料不得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

⑹人口普查办和所有普查员,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向人口普查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泄露;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

(7)普查表只作为数据处理和综合汇总使用,人口普查机构要妥善保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查阅。

⒉复查及验收(2010年11月11日至11月25日)。

⑴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指导员应当组织普查员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查,在全面复查之前各普查区要对普查表进行自查、互查,如发现差错,经核实后,及时改正。

⑵复查工作完成后,镇人普办组织将进行事后质量抽查,抽查未达标的要认真反复核实。质量抽查工作于2010年11月25日前完成。

七、数据处理、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与后期工作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在2010年11月25日完成;积极安排专人参与市级普查瑶审核与编码工作以及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等后期工作。

八、奖惩及解释权

⒈对认真执行本方案,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8

2、定期开展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3、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步伐加快,全球人口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国为了应对挑战,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都对人口进行普查。2005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人口普查,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开展人口普查。

4、我国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变。这期间,虽然每年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还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掌握了一些基本信息,但总的来说,对人口状况掌握的还不是很全面,需要通过人口普查进一步把人口情况摸清楚。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9

一、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面临的形势和国务院的总体安排

2009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展2009]23号),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普查的目的、普查的项目、内容、方法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明确具体的阐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要使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好我国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等情况,以便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战略和政策。衣食住行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这次人口普查同时要查清人民群众的居住状况,以便依据经济的发展情况,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开展人口普查是搞清人口状况和人们居住情况的基本途径,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人口、就业、教育等政策,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十分庞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以概括为“六难”:一是锁定普查对象难;二是普查内容多,填报难;三是群众配合程度参差不齐,入户登记、如实申报难;四是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难;五是组织实施普查工作难度大;六是筹措普查经费难。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部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31日前)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1项:即组建各级人口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流程;落实普查所需经费;划分普查区、绘制普查区地图;编写地址代码本和行业、职业代码简本;完成户口整顿;进行普查试点;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并进行综合和专项培训;做好普查物资准备和数据处理准备工作;做好普查宣传动员工作;做好普查督导检查等项工作。

第二,登记复查阶段(2010年11月)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三项:即现场登记;复查和质量抽查工作。

人口普查正式登记从今年11月1日开始,全省20余万名经过严格专门培训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分别进入普查区逐户、逐人、逐项进行询问并填写普查表,全省3800多万人的普查登记工作要求在10天内完成。正式登记结束后,通过自查、互查和联查等形式进行全面复查。11月中旬开始进行登记质量验收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此阶段工作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通过现场普查登记,确保普查不重、不漏,使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可信。这一阶段是普查的关键阶段,是关系到本次人口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三,数据处理和阶段(2010年11月中旬至2011年底)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快速汇总和全部数据的计算机汇总。主要数据的汇总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对数据评估后,主要数据公报;全部数据汇总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

第四,资料分析与工作总结阶段(2013年年底前)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五项,即组织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通过课题招标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出一批普查成果;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和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编印普查资料;编写人口普查报告书;总结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和普查的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和经验等工作。

二、我省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按照省政府领导批示和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省统计局和省政府人口普查办公室扎实推进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1.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措施。一是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同志任组长,由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口计生委、省统计局、省公安厅领导任副组长,由省财政厅等27个部门单位领导任成员的省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并在省统计局设立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我省的特点,增加了省森工总局、省农垦总局、哈尔滨铁路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二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强有力地开展我省人口普查工作,省政府下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转发的通知》,全面部署人口普查工作。三是根据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制定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根据工作需要,我省人口普查办主动与省公安厅、省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建委等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户口整顿、超生人口的登记、冻结行政区划变动和地名更改、联合物业和国土资源部门配合入户登记、数字化地理影像资料使用等问题。省工商总局为动员全省工商业主配合人口普查工作还专门下发文件和《致全省个体工商户的一封信》,帮助解决了普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四是组织了各级人口普查机构组建工作。截至5月28日,全省13个市(地)的132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已全部组建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目前全省100%的乡级政府也成立了人口普查机构。五是落实了办公条件。六是建立质量考核评比制度。为高标准完成普查各项业务,省人口普查办制定了《黑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考核评比制度》,明确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办公室的第一责任人职责,保证在普查全过程把数据质量作为中心环节来抓。

2.加大普查经费落实的力度。一是初步落实了省级普查经费。为了更好地开展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我省实际情况,省财政厅在省级预算中预留了人口普查经费,并已先期拨付500万元启动经费,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协调解决地市级经费。省统计局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抓紧落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费的通知》。要求各市(地)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切实安排好普查期间各年度必要的普查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并在5月中旬前将人口普查开办费拨付到位。

3.坚持高标准选配普查人员。各级政府把加强人员保障,建设效能型普查队伍作为一项工作摆上日程,目前,全省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共到位9211人。省人口普查办现有工作人员21人。

4.及时启动人口普查宣传工作。一是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省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络平台,刊登人口普查倒计时、人口普查各种工作制度和文件通知,受到国家人口办和兄弟省市同行赞许。二是为了沟通各地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工作做法和经验,解答工作业务疑问等,创办和印发了人口普查简报,已编发4l期。三是与宣传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部署全省各阶段宣传工作。四是深入宣传《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人口普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积极开展全省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工作。一是在肇东市完成了省级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专项试点工作。试点中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普查区域划分,在历次人口普查中尚属首次,通过这次试点;积累了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现已在全省推开。二是在哈尔滨市平房区进行了省级综合试点工作。这次试点是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次非常关键的实战演练。在试点过程中,工作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一些工作体会和经验。

三、当前重点工作安排

从现在起至普查正式登计,是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按照我省人口普查工作规划和进度安排,近期我省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推进工作重心向下转移,继续抓好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部门职责“五落实”。随着普查标准时点的临近,我省人口普查的工作重心逐渐由省级转移到市(地)、县(市、区)、乡级。为做好组织动员工作,近期将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省人口普查工作会议,省政府与各市(地)签订责任状,增强各级政府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责任感;要继续抓好省以下各级普查工作机构的建设,从统计、公安、人口计生、民政等部门抽调懂业务、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县(区)、乡(镇、街道)普查办,确保乡镇、街道办事处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人口普查小组;要明确县、乡政府人口普查责任,将人口普查纳入其目标责任考核,具体细化成员单位和普查办内部职责分工,做到清晰明了、具体可行;要进一步落实普查经费,特别是经费落实比较慢的地区,做好督促工作,确保及早审批、按期拨付,满足工作需要;继续完善办公条件,落实办公场所,配备办公用品和工作用车,按照普查技术要求配备数据处理设备,满足普查工作需要;要继续加大对县(区),乡(镇)、街道“五落实”督察力度,整体推进普查工作。

2.做好普查区域划分、地址编码和地图绘制等基础性工作。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图工作是人口普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完整清晰的普查区域地图是保证普查登记对象不重不漏的前提。要根据民政、土地、统计等部门掌握的资料,收集行政区划和地图等基础资料,组织各地按照分县区、分乡镇(街道)所辖地域划分普查区及调查小区,逐级确定乡级区域、普查区、普查小区的边界,绘制普查小区图,做到全面覆盖,不重不漏,完整封闭,并做好地名核实和地图绘制工作;要做好普查区域名称代码、城乡属性的核实确定和地址码库的上报工作。

3.抓好“两员”选调和培训工作。这次普查登记不仅涉及常住人口,还要登记户籍人口和外籍人口。按照普查“两员”选调标准和配备要求,全省共需要20余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要严格按照普查“两员”选调标准,对人员抽调范围、选人标准、选人渠道、选调时间和配备数量进行统一规定,严把选人关,选调合格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承担普查工作;要组织好“两员”培训工作,对普查方案、普查表、工作细则进行全面培训和布置,并保证培训时间、培训质量、培训口径一致;要加强“两员”责任心教育,使其树立保密意识,不泄露调查对象信息。为保证培训质量,全省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培训要以省级为重点,直接培训到县(区)普查办公室骨干,培训分省、市(地)、县(区)三级,不允许放到县级以下培训。

4.认真总结省级综合试点经验,并全面推进地市级综合试点,摸索经验培训骨干,为全面开展普查登记奠定基础。

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篇10

关键词:人口普查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意义

1.我国历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1.1人口总数增长情况

我国自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在第一次的普查中由于我国刚建国,百业待兴,所以我国人口基数不算很大,为6.013亿。为了发展经济国家大力鼓励生育,所以经过十年的发展,从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总人口已上升为7.231亿,同比增长了16.84%。在第三次的人口普查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持续快速地发展,人口总数已上升到10.319亿,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第三次的人口较第二次普查已增长了29.93%。为了控制人口的膨胀,我国在80年代初,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条例的实施,经过近十年对计划生育的大力倡导以及严格执行,从第四次的人口普查中可以看得出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已经明显地放缓了,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人口数量为11.6亿,同比1982年,增长的幅度为11.04%,下降了18.89%。2000年第五次普查中获得我国总人口数量为12.953亿,人口增长率为10.45%,与1990年相比,这十年期间我国人口增长幅度下降了0.59%。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可以获悉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亿,人口增长幅度仅为5.49%,与2000年相比,人口下降幅度达4.96%。从图中可知我国未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这一部分减少的人群大部分是由于实施计划生育,使得乡镇人口出生率能有效控制,从而使我国总人口数下降。[1]

1.2我国人口比例情况:

我国农村男女比例逐年趋向平稳的态势,从六次的普查结果中看出我们农村男女比例基本上可以达到1:1,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由此说明我国的科学教育已经深入农村里,农村人民受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的情况已经慢慢发生改变了,现在的农村人在选择男女出生方面已经看得比较平淡。

我国自建国以来城镇与农村的人口比例逐步在缩小。我国农村人口已由1964年的81.60%降到了2010年的49.68%,农村人口下降幅度为31.92%。由图中可知到了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已超出了0.64%,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户口在这几十年中不断地缩小了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居民已经是城镇户口的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农村户口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从图中反应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农民自主创业或者从事其它事业的机会增多了,使得原本落后的农村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带动下,发展迅速,使得原来的农村发展成为乡镇,农民也逐步向居民迈进,所以在这几次普查过程中,我国农村与城镇的比例在日渐缩小。[2]

2.人口普查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意义

2.1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

农村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增大,使得在农村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接受工作的机会增大,不再像以前的父辈那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家乡的状况,让农村发展的步伐加快。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带动当地的农村致富,改变农村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从而迈向新农村经济社会。而且现在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每年在乡镇举行村官考试,选择当地优秀的毕业生作为乡镇干部,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知识不但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农村的经济。[3]

2.2利于我国农村人口就业

农村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有利于我国农村人民劳动技能的提升,农村居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懂得在田地里劳动了,他们接受教育后懂得了除了种田外的其它技能。很多农民开始洗脚上田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过着看天生活的日子。有些农民开始了做个体户的生活;有些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到工厂里从事工人;有些农民懂得修车就做起修车工;有些农民厨艺了得就做起来厨师;总之,由于教育的普及,农民在从事的工作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很多农村的居民身份上还是农民,但是他们从事的工作已经不再与田地为伍了。教育的普及使得农民在选择工作上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机会。

2.3有利于我国医疗保障体制的健全

通过人口普查能让我们了解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使得我国能有效对农村采取计划生育的措施,从而保障我国农村发展体制的健全。医保的实施是为了让我国乡镇居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利于完善和保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福利,让农村人民能过上舒心的生活。控制农村人口,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村社会福利制度能完善。如果农村人口一直持续增长,会给农村人民增加生活负担,影响我国建设农村经济的进程。所以通过人口普查能有效了解农村人口状况,改变农村落后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4]

2.4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人口普查能清楚地了解我国当前农村人口的发展状况,我国可以根据普查后得出的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关的政策制度解决问题,以保障农村经济稳健的发展。当农村人口基数过多时,我国人口资料的占有率相对就会下降,人均的生活水平也会随之降低,我国国民的人均收入就会减少,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将减少,享受国家社会福利就会变得困难。现在是科技主宰生活的社会,不再是以前靠人口数量来劳动的集体社会了,控制人口数量,提升我国人口的素质和水平,保障我国人民享受福利制度,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5]

3.人口普查制度应持续实施并完善

人口普查是我国目前获取人口资料最有效和最科学的方法,通过人口普查能有效地获悉我国当前人口的数量,人口分布的状况,男女人口比例,人口受教育的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比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大,人口分布分散,人口流动性较强,这给人口普查带来一定的难度,对人口数据采集的准确度会带来一些影响,可能会出现漏报、错报、重复等情况的发生,所以人口普查工作在以后的开展过程中对数据采集的方法上还有待完善。通过人口普查能科学分析我国农村人口的状况,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