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十篇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十篇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8:51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1

摘要:区块链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应用模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探索的一大热点,其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朔以及智能合约等特性,可以解决会计领域所面临的信任难题。本文主要从区块链的本质、工作原理和特性出发,探讨区块链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当前实现“区块链+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领域;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诸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已经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上述几项学科结合的产物。区块链技术不单单是指一种分布式记账的账本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贸易方式——例如用于iCo招募,用于医保、社保等领域以减少骗保现象,用于金融行业以减少金融违规犯罪等现象,以及用于管理公众档案等等。此外,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交易几乎都受制于“信用模式”,即人们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来确保电子交易的安全性;但区块链不同,它是一项基于密码学而非信任的基础技术,这让所有已达成协议的双方可以免去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来直接进行交易支付。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说不仅是一项数据革命,更是一场信任革命,指导着未来一些领域发展的大方向。会计的发展历史,“技术发展”是推动其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企业、事务所以及相关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关信任的问题,比如: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执业质量较差、会计责任不明确、重复监督等等。而理论上讲,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区块链的出现给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日裔美国人中本聪提出,之后迅速得到了全球的认同和研究。技术派观点(Yli-Huumo,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整合应用,它有效结合了哈希算法、加密解密技术及开源等多项重要知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Huckle,2016)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去中心化(mansfield-Devine,2017)以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为基础,去信任以密码学为基础。应用派的学者(pilkington,2016)认为,区块链可以在企业内部使用,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隐私信息不外流;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Yermack,2017),即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披露自身的财务信息,企业利息相关者也能因此迅速获得企业的有关信息,大大方便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在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等,2016)将对审计、会计信息、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商业活动等信息数据记录与交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高廷帆、陈甬军,2019)是审计行业演化的重要动力。从会计记账的角度(樊斌、李银,2018)出发,指出区块链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总账账簿,每个区块都代表一个账页,区块的内容则代表账页中的会计信息;区块链技术与财务业务相结合(康霞,2019),未来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应用模型,该模型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于一体,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使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使用加密技术来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自动脚本代码来编程和操作数据。(一)区块链的工作原理。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基本数据块、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相关的基础数据与算法;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由网络节点的各种共识算法构成;激励层将经济因素整合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主要有经济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封装了各种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编程;应用程序层包含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各种场景和案例。(二)区块链的特征。区块链主要用于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项特征。1.分布式记账。与传统记账模式(图1)相比,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模式(图2)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每个节点上都储存着完整的数据,而传统方法下数据则是被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开存储;二是去中心化的记账模式,区块链每个节点的存储是独立且相同的,节点之间依靠共识机制来确保存储的一致性,传统记账方法则是通过中心节点向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即区块链为了保护账户身份信息而采用的加密技术,只有得到账户所有者的同意才能获取账户相关的身份信息,可以有效保护公司或个人的隐私。3.共识机制。即如何在所有记账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以确定记录的有效性,它既是一种识别手段,又是防篡改的手段。在区块链系统中如果想要信息造假,就必须使50%以上的节点同意,但在区块链节点足够多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4.智能合约。即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提前设定好规则和条款,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满足相关要求,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结果。就好比自动贩卖机,只需要满足预设要求(投币并输入货物编码),它就会自动完成交易义务。

四、区块链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一)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方面。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完全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这通常会导致诸如信息不对称、审计滞后、信息失真和财务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区块链技术可以从自主管理的概念开始,优化会计记账模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减少人为干预并实现自主管理。1.分布记账模式。在分布式记账模式中,记账工作主要是由区块链的各节点于业务发生时自动实时完成。任何一项交易或业务的子环节,必须经全部节点确认、在事实信息载入区块链后,再向全节点广播并由核算主体节点记账;之后其他节点可结合公开的事实信息进行判断与认证,各节点基于相应的权责共识开展复核工作。如今“线性”数据结构已朝着“块”和“链”的方向发展,使得财务报表创建者和用户可以准确地查询所需的数据信息。2.高安全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赋予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会将所有交易数据公开给参与网络交易的每个节点,从而使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数据公开透明。就隐私保护而言,传统的记账系统将隐私数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这种集中式存储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中央节点受到攻击或被盗取信息,则交易双方的隐私都会受到损害。而区块链技术却可以依靠匿名交易来保护交易双方的隐私,使用了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3.定制化财务报告。传统财务报告定期披露,而且以标准化格式呈现,无法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而区块链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提出自己的信息披露需求,需求被核准后将接入区块链的互动平台,触发按需报告程序,系统将根据区块链上的相应信息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财务报告。这种企业与节点的“申请-核准-报告”机制表明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重心将由供给侧转移至需求侧,从被动披露转为互动披露,从定期披露转为实时披露,从单向运输转变为交互式披露。(二)管理运营方面。1.低信任成本。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交易的具体数据,这使得每一笔交易数据都做到了绝对的公开透明;而且区块链的时间戳记是不可逆的,故而交易的数据和记录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即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交易参与者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2.低人工成本。第一个方面是无需再雇佣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普通会计人员。因为在区块链技术下,企业及其他的经济组织不需要再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诸如逐项填制、审核报表与凭证之类的手工工作,他们只需要将自身的原始凭证上传到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就可以智能化完成接下来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则是节约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管成本。第三方审计机构便是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而产生的,是基于“信任缺乏”而存在的。而区块链增加了篡改涂抹原始交易记录、故意删除真实交易、交易内容作假等会计舞弊行为的技术难度,这会使得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次数大幅度减少,既降低审计成本也提高审计效率。3.低时间成本。区块链记账平台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连,就可以自动完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省去了多个人工审核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另外,审计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跟踪公司账目、有效地获取审计的完整证据链、实施远程审计或自动审计,以此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时间成本。4.低维护成本。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使用平行记账方法,每个节点的账目也完全独立。如果节点遇到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只需要修复有问题的节点——因为其他节点的副本数据仍然可以支持区块链系统的运行,并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五、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安全风险。首先,区块链系统的实际应用软件做不到完全安全。区块链上的各个区块通过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链”,大量的数据信息在链条上进行传播。任何应用软件或平台的极小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区块链的存储运输的容量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各个节点建立数据副本且有极强的纠错能力,但是如何将获取、备份的会计信息进行有序的排列储存以保证区块链的稳定运行是企业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后,黑客攻击区块链系统等犯罪行为、政府对区块链采用何种监管方式以及通过区块链交易是否需要纳税、如何纳税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二)技术人才稀缺。区块链技术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区块链+会计”的实现不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职业素养,还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据2020年3月的《2020年中国区块链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持续上涨,从2015年的2156涨至2019年的36224,这意味着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需求虽大,人才供应却不足。据统计(图3),区块链从业者的主力军是本科及研究生,但是截止2019年,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仅仅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而从事会计且具备区块链操作知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由2018-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职务分布图(图4)所示,目前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中技术类占比遥遥领先,但技术人才在市场上一直都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区块链人才很多都是从其他领域人才流入的。(三)会计准则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可比性差。区块链是一项面向全世界的技术,不会拘泥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国家间会计准则不同的问题。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但是各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使用的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而区块链却要求数据一致,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准则来保证区块链上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区块链系统能稳定运行。

六、对策研究

(一)持续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区块链技术。研发较为复杂的验证机制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相结合,保持区块链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用这种方式来防止黑客和病毒的入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其次是进行安全测试,严格的检测区块链应用层的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加固系统,让用户使用更高版本的软件。最后是我国需要尽快完善有关区块链的法律制度,使区块链的监管工作变得有法可依,给区块链提供更为安全的法律环境和足够的技术进步空间。(二)重视培养重视培养“区块链+会计会计”人才。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人员的稀缺主要是由于技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对已经参加会计工作的从业者,企事业单位应对其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培训,还可以从中挑出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为单位储备会计方面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对于会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高校的会计学院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引进区块链课程,增强学生未来在会计领域工作的长久竞争力。(三)促进会计准则的趋同世界会计准则。委员会自成立起便一直致力于世界会计准则的编制,如今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开始使用世界会计准则,然而其在各国之间的普及程度则大有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各有特色,故而每个国家对世界会计准则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以及方便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趋同难以避免。各国都使用相同的世界会计准则,能促使会计质量的优化获取,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将向前迈动一大步。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到成熟,总是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是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将会给全世界的会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Yli-Huumo,J.Ko,D.Choi,S.park,S.Smolan⁃der,K.whereisCurrentResearchonBlockchaintechnology?——aSystematicReview[J].pLoSone,2016(10).

[2]Huckle,S.Bhattacharya,R.white,m.Beloff,n.internet-of-things:BlockchainandSharedecono⁃my[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6(98).

[3]mansfield-Devine,m.BeyondBitcoin.UsingBlockchaintechnologytoprovideassuranceintheCommercialworld[J].ComputerFraud&Security,2017(05).

[4]Yermack,D.Corporategovernanceandblock⁃chains[J].ReviewofFinance,2017(21).

[5]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从“区块链热”到金融交易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16(07).

[6]高廷帆,陈甬军.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审计的未来——一个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J].审计研究,2019(02).

[7]樊斌,李银.区块链与会计、审计[J].财会月刊,2018(02).

[8]康霞.区块链技术环境下财务业务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2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科技;金融监管;金融问题

一、引言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诸多优势,近些年其被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中,实现了相关金融应用场景的可编程。由于技术及诸多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区块链金融发展仍处于探索时期,未能将其真正效应发挥出来,且由于资源消耗管控、隐私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不健全化,目前我国区块链金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其改革需求是迫切的。本文将基于此展开初步探讨,就当前应对区块链金融发展挑战的策略展开初步探索,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二、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特征

可以将区块链视为“区块”与“链”的组合,区块是区块链的基本单元构成结构。各区块都拥有相应时间标签,且各项交易信息均在加密技术保护中,被全部存放在区块内,呈现出高度可信性,难以进行篡改。其技术特征可由如下四点来谈: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所执行的是分布式储存与计算,所有具备维护功能的节点需要共同维护链上数据,即使部分节点损坏,也能从其他节点得到完备的数据拷贝。在单个或多个节点被一同攻击时,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也难以受到影响。二是数据不可篡改。这是其能被运用于金融领域的一大关键因素。在信息内容经过验证后,数据信息一旦被上传至链上各区块中,便将长期被保存,难以私自篡改。一般来说,除非系统中半数以上的节点被同时攻破,否则修改单个或多个节点都不会影响数据库中的信息真实性。三是去信任化。区块链上各节点间的交易是由系统强制执行的,当节点交易能够通过一定规范与协议时,触发交易条件后将自动执行交易,且人为无法干预。这就使得交易双方可以在不具备相互信任条件下也能完成交易。且该系统中除去加密信息外,各项信息都具备高度公开性与透明性,所有人可通过相关接口查询链上数据信息,因而进一步降低了信任成本,保障交易可靠性。四是匿名性。各节点能够在不具备信任条件的前提下展开交易,这也意味着交易双方不必再借助公开身份来获取对方信任,仅需提供所需的交易信息即可,因而有效保护了双方的隐私信息。

三、区块链金融面临的问题分析

1.技术层面的问题目前,由技术水平过低而造成的区块链金融发展问题仍十分严峻,51%攻击以及智能合约安全等问题尚未得到完善解决,且部分金融应用场景常存在安全与性能方面的缺陷,技术水平的低下使得各项应用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首先,其在性能及效率方面的欠缺明显。目前,区块链主要采取分布式记账法,每发生一次交易内部各节点都需展开一次数据记录,数据信息真实性与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效率十分低下。当金融业务需求激增时,系统处理量将大幅提升,此时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性能及效率欠缺将更加突出。就比特币、以太坊而言,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前者每秒能完成的交易处理量仅为7笔,后者能达到7~15笔的数量,但与传统金融每秒交易处理量相比,差距甚远。效率的低下是影响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此外,智能合约的出现诱发了一系列的新金融风险,使得区块链系统的修改条件完全丧失。但若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对相关金融业务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产生逻辑失误,或是难以正确把握可能存在的问题,因而产生一些设计疏漏,后续将诱发大量交易错误。如上文所述,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特征,因而难以及时控制损失,将导致金融业务流通受阻,影响系统稳定性。2.资源消耗问题目前,以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为例,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新区块时,需要耗费大量算力。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截至2021年年中,全球比特币挖矿所耗费的电量已临近150太瓦时,甚至高出乌克兰等国家的耗电量,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省。除去大量电能消耗外,挖矿过程中将导致二氧化碳加剧排放。相关统计数据称,因比特币挖矿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惊人,仅2020年间便已达到近7000万吨。根据中国科学院及清华大学相关团队的研究报道估算,我国矿池占全球算力近八成,不考虑政策干预条件的情况下,我国在比特币区块链上产生的碳排放大约会在2024年达到1.305亿公吨之多,甚至高出捷克、卡塔尔等国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巨量能源消耗来生产虚拟币,并不契合于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违背了绿色环保的根本发展理念。现阶段,我国各部门对于该类型环保事件的整顿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金融委于2021年5月21日首次就比特币事件公开表态,提出严肃打击比特币挖矿与交易行为。3.存在资产安全问题发展区块链金融,需要认识到金融领域的特殊性,以安全为第一管理要务。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用户必须通过公开地址、密匙来获取资产所有权。且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的特征,这也意味着若密匙丢失,资产也将因此而全部损失,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就目前来看,此类事故频发,数字货币运行中时常产生盗币问题。如:韩国的比特币交易所“Yapizon”在2017年3月被盗,丢失近四千枚比特币,平台损失了总资产的37%,次年6月“Coinrail”及“Bithumb”两个交易所的热钱包被攻击,损失分别达4000万、3100万美元;日本交易所“Zaif”在2018年遭黑客攻击,被盗资产约达到4.3亿元人民币。诸如此类案例的出现为人们进一步敲响了警钟,也使得区块链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无遗。4.数据隐私及安全一是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加大了反洗钱等方面的监管难度,此类金融交易具备高度隐秘性,在身份隐蔽的情况下也可完成交易,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区块链规则便可借助加密算法完成交易。这在一定意义上保障了用户的隐私安全,也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有效加快。然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工作将受到严重限制。二是数据安全风险加剧。区块链中的任一节点都有着对全部交易数据的记载,当不法分子攻破某一节点后,全部交易信息便暴露无遗,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充分结合金融领域的特殊性,分析相关政策规定,应当以保障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为第一原则,但在账本共享基础上,达成对数据交互全流程安全及隐私的有力保护,显得过于吃力,这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三是数据储存安全条件不健全。在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其被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借助该技术所收集的数据量持续剧增,以何种情况落实好海量数据储存、由谁承担主体储存责任、由谁承担监管责任、以何种手段保障数据安全70仍是极为紧迫的发展问题。5.相关制度及法律规章不健全现阶段,区块链应用阶段尚不具备相对统一的标准。我国现行区块链技术平台繁杂,缺乏统一标准,且不具备数据迁移、链链对接的功能,严重影响到区块链金融业态的兼容性及扩展性。分析此类问题,应当发展区块链金融的过程中,制定出更为健全规范的金融标准。现阶段区块链金融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条例、评价标准及监管准则均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及明确性,给其应用效率造成了严重的抑制。此外,我国有关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监督机构,因而致使市场上的区块链应用质量良莠不齐;未针对相关合约的法律效力予以界定。如:有关区块链资产、智能合约的有效性,尚未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如若产生纠纷,将无法得到法律救济;在区块链金融的发展下,现有金融监督政策存在明显的片面性。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运用,金融业务逐步实现了跨界融合,其风险隐蔽性与复杂性更为突出,原有的金融监管机制也难以达到全面覆盖,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监管缺失。

四、规范区块链金融领域发展的路径探索

1.从业机构领域在区块链金融的逐步发展中,为进一步提升其发展效益,需推进从业机构的优化建设。一方面,需继续加强在区块链底层技术方面的研究,依据现有技术基础,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由目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限制性因素入手逐一展开突破,保障技术可靠性,进而有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需注重应用场所的适宜性,确保能够满足该金融场景对区块链技术安全性、功能及性能的要求。需注意的是,并非全部金融业务都可运用区块链,应当依据实际业务特点选取适宜应用场景,应坚决杜绝盲目运用区块链的问题,确保将区块链引入金融领域后,能够相互适应。2.政府部门监管领域就政府部门监管领域而言,首先需进一步完善有关区块链金融监管业务的相关政策与标准,在应用及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同时,谨防技术滥用,保障区块链金融的健康性、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需以合理、有效及适度为第一准则,提升监管机构的工作规范性与合理性。需理性看待其创新及应用,意识到应用区块链技术并非改变了金融业务属性,应能够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不得任其肆意妄为,也不得采取“一刀切”政策。实际监管工作中需强调监管的灵活性,并避免创新失控、过度投资等问题。3.国家政策领域就国家政策领域而言,应当给予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与落实更高的扶持力度,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并打造出以区块链金融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产业链,建设新的金融生态体系。首先,需对该技术的创新型发展给予大力扶持,集中精力培养出一批技术先进、应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并保障该类区块链金融企业对金融规律的熟悉度;其次,需给予相关科技企业更高培育支持力度,借助开设产业园区、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各项优化政策的出台来为其提供更为温润的发展环境,培育出一批拥有高创新力、高专业水平及优良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最后,需落实好人才培养工作,委托高校培养一批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区块链金融的逐步发展中,金融领域的脆弱性及信任基础薄弱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目前其技术尚不完善,仍处于发展及成熟过程中,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基于此,应当进一步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切实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促使区块链技术更规范、更安全地应用于金融领域。本文主要就区块链金融现阶段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展开了初步分析,并由多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丛鹏旭,曾剑秋.金融科技下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探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2(3):51-55.

[2]李冰琨.区块链+存货质押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22(5):155-160.

[3]董春雨,李守伟,张瑞彬.基于知识图谱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研究[J].财会月刊,2022(4):149-154.

[4]周钰博,杨海盟,肖翔.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进展及政策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21,29(10):30-34.

[5]蔡然.区块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8(1):37-41.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3

关键词:区块链;保险经营管理;互联网技术

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社会具有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保障了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商品的流通与消费。区块链技术近年来的较快发展为保险销售、理赔、经营成本等方面的管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与处理,实现了保险经营管理的有序和高效,促进了保险业的又一次技术革新。

一、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现状

阳光保险公司在2017年7月推出的“飞常惠”航空意外险是我国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保险险种。通过微信端输入投保信息后,即可获得相应保障,避免了传统保险卡单在保管、使用上的不便,利用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优势,确保了电子卡单的真实性。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产品上的首次应用使得销售环节去中介化,明显降低了产品价格,为“区块链+保险”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技术验证。随后,上海保交所于2017年9月1日了保交链技术白皮书。保交链的,为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提供了稳定、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运营环境。其作为保险业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通过区块链联盟技术验证,采用多链架构均衡考虑了系统性能、安全、可靠性及可扩展性,实现了不同业务的数据隔离及访问权限控制,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合约模板,安全有效地将保单信息上链,从根本上解决了保单电子化以后的信任问题,减少纠纷和摩擦,为保单数字化,提高保单的流通性提供了可能。目前,上海保交所将保交链技术进一步运用在保单质押经营管理中,针对具有公示效力的保单冻结、质押、解冻等状态进行登记,连接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打造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不仅仅局限在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对保险公司也同样重要。2018年5月众安保险推出“步步鸡”项目,通过区块链实现养殖行业与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同年8月,阳光保险公司推出女性特定疾病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可查阅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体检报告,为保险精算和承保提供可靠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

(一)pow共识机制。保险经营作为特殊的商品经营,除需贯彻一般的经营原则外,仍需遵循其他的特殊原则,其中就包括风险大量原则,即保险人在自己的能力内,尽可能承保大量的风险和标的。根据风险汇聚原理和大数定律,当风险单位数量越大时,保险事故发生的实际损失程度越接近于预期损失,进而保险人便可以更加精确地厘定合理保费,保证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区块链pow共识机制和保险的风险大量原则有着极大的相似性。pow共识机制就是工作量证明。工作量证明是通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检验来说明已完成了相应工作量的高效证明机制。其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取得毕业证是对是否完成学业的检验,在金融领域中,比特币采取的也是该种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系统可以完全地去中心化,通过大量复杂的算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随着新的工作不断产生,工作量的难度也在逐渐上升。因此,由于保险经营原则、保险精算与pow共识机制在原理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行业提供了可行性。

(二)分布式账本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是指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机构作为分别的节点共同完成交易记账,并且每一个节点最终获得的都是唯一、真实的账本。因此,网络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对交易合法性进行监督,当任何一个参与者试图对账本进行改动时,其他参与者都可以迅速知晓;而且由于所有参与者手中共享同一个账本,其中储存的信息安全性和准确性是通过公私钥以及签名的使用控制账本访问权,利用密码学进行维护,账本记录只有在大多数或者全部参与者共同更改的条件下才能变动,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单独改变账本记录,从而有效降低了虚假记账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真实的账本,除非所有节点均被破坏,否则账本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本数据的安全性。分布式账本技术作为互联网数据交换技术,在保险风险评估、产品开发与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中都具有广泛的作用。目前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信息采集主要依靠其如实告知,存在大量道德风险。而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提高保险的透明度,数据在各个节点可以实现授权共享。

(三)智能合约。在传统交易合约中,合同执行有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交易双方未及时发货或拒不履行合同,需要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但却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因此,智能合约这一概念早在90年代便被提及,以应对传统交易执行问题。智能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承诺,以数字的形式写入计算机代码,从而形成完整的协议。当协议中的某一事件触发后,满足承诺兑现的必要条件,合约便会自动履行,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智能合约利用程序算法减少了中介及其他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人工的参与。因此,智能合约具有数据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永久运行的特点。在保险经营管理中,一旦创建了智能合约,便不可轻易修改,保证了交易的公正性,提高了保单管理质量,有利于业务流程自动化,从而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定价。并且保险公司可将保险风险信息插入到区块链中,利用智能合约迅速发起自动理赔,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减少处理理赔的资源数量,同时可使受益人及时收到理赔金。基于以上分析,区块链技术可运用于保险产品设计、风险评估、承保核保及理赔等环节,同时可增强交易结算效率与透明度,甚至可持续追踪被保险人或保险标的信息,为提高保险经营管理提供核心支撑技术,也为保险公司带来的新的机遇。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区块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区块链技术需要运用大量高性能共识算法、高效共识机制。pow共识机制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哈希运算,才能在区块链的各节点得到认可,进而上链。但在此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算力,造成能源浪费,并且交易吞吐量有限,确认时间长,并不能完全支持目前的交易速度。分布式账本技术作为点对点资产数据库,对信息安全保障有较高要求。区块链技术提倡信息共享,所有参与者拥有相同的信息资源以防止篡改,但这种方式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风险,产生信息安全保密与不可篡改之间的平衡问题。而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对被保的个人、团体及其财产的利益具有保障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区块链技术处理高频交易的性能、解决隐私和安全方面的不足,才能够广泛应用于保险业中。

(二)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的适应度有待提高。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产生数据,而是要依托于互联网及其他移动设备才能顺利运行。实际上,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可信数据的传递,以便于区块链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形成信息共识。对于保险业来说,从最初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营销、承保到后期的理赔环节,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并随着产品种类及投保数量的增多,各类数据不断累积。因此,区块链逐渐需要处理分析大量的分散的信息,以便保险机构作出正确的决策。而目前,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存储性能不足、网络传输的冗余度不高都是其不能在保险业进行大规模商用的核心问题。

(三)保险网络营销渠道不健全。从目前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的日益成熟,互联网保险也逐渐成为了保险销售的一种渠道,但由于保险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道德风险、科技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险信息提供及咨询平台,投保、承保、合同变更及理赔等重要环节仍然依靠线下完成。而区块链技术更多的要依靠于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连接并传输各环节信息。因此,保险网络营销渠道发展的不完善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问题。

(四)区块链技术专业人才匮乏。区块链技术系统构架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软硬件开发、密码学、博弈论、数学等多种技术的组合,其研发周期较长,花费成本较高,难度大。并且若想将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业深度融合,也需要大量保险专业知识。从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满足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区块链+保险”模式的应用与运行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和保险属于两个不同的基础领域,也需要保险管理者层面对区块链技术地引入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其能够得到监管部门支持也是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不可或缺的因素。

四、区块链技术在保险经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措施

(一)持续优化区块链操作系统。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落地目前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众多互联网企业也在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并注重其与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结合。例如,百度在2018年推出了100%自主研发区块链系统“超级链”,深入结合国内应用环境,具有安全、可控、高效的优势。保险公司可以先将部分保险业务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先进行小规模测试和验证,降低保险公司投资和技术风险。如果测试成功,便可逐渐将业务转移,从而达到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测参与者的用户轨迹。

(二)增强区块链技术数据处理质量。区块链技术应增强其分析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持续智能数据网格构建。上海保险交易所研发的“保交链”就是国内保险业的首个突破,在保险交易、资金清算、反诈骗和监管合规等领域都形成了行业标杆。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业的再度融合则应充分考虑保险业务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区块链+保险”的产品体系,推出新的产品品种,同时加强构建保险信用体系,保证保险交易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4

从2009年中本聪提出比特币概念至今,已经快10年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从平台搭建来看,区块链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将一项成熟的技术融入一个新的领域,其困难程度好比将火药的用途以枪炮代替爆竹。

现在,很多币种的源程序都是基于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开源技术。绝大多数区块链开发者都认可这种开源的模式,这可为他们省了太多事,也有更多的余力去推进区块链的发展。

然而开源和闭源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的。

腾讯云于4月3日区块链tBaaS白皮书,以腾讯云为依托建立区块链服务。虽然腾讯云本着开源代码的原则,但实际上没有腾讯云这样有力平台的陪衬,其他企业得到开源代码也难以使用。

此外,别忘了百度金融也早已加入Linux基金会旗下Hyperledger项目的核心董事会;阿里也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Bat早已开始区块链的全面布局。

阿里的区块链布局

腾讯的区块链布局

百度的区块链布局

代码开源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会因为某些颠覆性的事件而转化为闭源,我们尚不能知。毕竟商业可不遵循热力学定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符合一个由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熵减过程。

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看看世界上的区块链项目,究竟计划如何盈利?

打造区块链生态圈

初创企业为什么投身于区块链公链项目?因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任何企业都有机会借助自己的理念、运营打造一个颠覆现有格局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以生态圈所有者指定的货币进行流通。

由于初创企业自身持有一定货币,预留一部分货币供企业挖掘而货币总量一定,生态圈流动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较多的交易追逐较少的货币,货币必然会升值。

但这样的想法建立在该货币是不可替代品的情况下。现在不少研究小组正在开发跨链技术,将不同领域的区块链连接在一起,最终达到货币流和数据流的自由流通,最终去交易所。

在这种情况下,某一链条货币不足对生态圈造成的影响,可能并非古典货币理论介绍的那么简单,货币价格很有可能不会遵循简单的供需关系。设计者需要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这也是区块链项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一新的领域中建立新的规则,成为去中心化系统的管理者。

届时,区块链的拥有者将拥有控制整个领域经济的能力——抛售或吸入数字货币都将对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企业能达成这样伟大的成就,即便是以太坊打造的群星云集的以太坊联盟,也未能在区块链领域到达“垄断”的效果。

所以,初创企业表面上仍然保留着晋级机会,但其中的法律问题、政策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XCaRe的目标生态环境(图片源于XCaRe白皮书)

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企业提供服务是区块链项目现阶段主要的盈利模式,云储存安全怀疑者很有可能转向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服务提供商,以寻求数据最大程度的安全。

BurstiQ是一家运营数据共享平台的区块链初创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在区块链+医疗领域实现盈利的企业。它的主要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数据储存和数据交易服务,从而收取服务费和手续费。

国内经营与BurstiQ类似业务的创业公司非常多,如云巢智联、边界智能、魔链科技等。各个公司都拥有卓越的技术,但要盈利,也许还得在运营上下功夫。

如今,腾讯云的tBaas加入此领域,并能提供涵盖金融、供应链、物联网、医疗等多个领域服务,想必未来客户的争夺与拓展将变得更加艰难。

智能合约参与利润制造

智能合约好比一份可以自动执行的合同,由机器代替人来判断合同的有效性,并强制执行。

它的实质还是一段代码,但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保证这段代码在非信任机制下自动运行。区块链是智能合约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利润制造的机会非常广泛。医疗保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医疗保险的赔付过程涉及大量的单据和专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是冗杂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患者很难通过阅读条款去界定这次服务是否可以报销、如何报销及何时报销。

智能合约可以以非黑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能让患者相信机器是可以被信任的。

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智能合约执行了审计、分类信息等操作,排除了中间商的干扰,且记录不会人为损坏,也不会发生时间太长导致文件上的字体模糊不清的情况。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智能合约的运营者自身成为了中间商,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收付审计费用。这种特殊的中介服务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其实质是通过提升效率实现的。

这也是企业积极建设平台的原因——我们不缺效率,我们缺的只是客户。

在医疗领域之外还有一种模式,即Catalyst(mit的区块链项目)的证券管理服务。Catalyst以基金交易员、数字货币投资者、数据管理者等用户群体为对象,能够帮助用户分享和整理数据,从而构建有利可图的数据驱动投资策略。

在整个过程中,Catalyst的分析过程是匿名的(这说明闭源在区块链中仍有生存空间),它的客户只能看到投资组合,而不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自行对交易策略进行复制。

这种盈利模式类似与传统的证券行业,而医疗领域也是可以借鉴的。也许未来有一天,一切诊断过程都能由机器代为执行,而这种行为不同于金融领域的黑箱式操作,整个诊断过程都会记录下来,机器学习甚至可以比医生更快学会诊断技巧,并发现一些常人无法发现的关联。

特殊服务驱动系统运行

不少企业在打造区块链社区时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域。以遗传学家Church领导的nebulaGenomics项目为例。

消费者在享受nebula提供的基因测序服务后,并不能以法币的形式付款,而必须将法币兑换成nebula发行的token。

随着更多的人将法币换成这种token,nebula便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基因数据为核心的区块链平台,在那之后,它将更好的开展精准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以实际技术为依托,在项目开端以线下服务盈利,并在盈利过程中将收入中的法币转化为token。

随着项目的进行,该平台能借助开端模式获得的数据,开展更多精准医疗服务,其盈利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但整个过程不会脱离实体。

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token的作用以激励为主,代币升值并非遗传学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国内的医数链项目也遵循着同样的思路,医数链从较小的职业病领域入手,以现有资源着手打造区块链项目。Xcare也即将在自有公链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dapp,为用户提供实在的医疗服务。

毁誉参半——项目iCo

iCo的原本目的是通过预售服务在市场上众筹。2013年,早期的iCo公司出现在金融领域,随后迅速引爆整个数字货币市场,投机潮由此兴起。

但这一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仅在2013年-2014年间就有众多项目死在了炒作中,或直接被判定为骗局。

根据engadget数据现实,2017年,902个基于众筹的数字货币中,45.6%已经失败。

众筹、股票发行、代币发行比较

即便如此,依然有一般幸存,我们不妨看看其中的优质项目。

medicalchain在2月1日启动iCo,不到一天时间便完成了2400万美元的iCo限额。

medicalchain的本意是通过iCo项目融资且预售其健康服务,但实际上绝大多是iCo的参与者均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场,很少会有人为自己预购医疗服务。这当然不影响medicalchain完成其自身的目的,因为它的未来服务规划让投资者很安心。

在此模式下,这些企业(也包括打造生态圈的企业)非常重视token的作用,代币升值将作为盈利的一部分计算估值(尽管几乎无法估计)。

这并非空手套白狼,实质上类似于一家企业同时运行金融资产(token)和经营资产(服务),以管理经营资产来促使金融资产盈利。不过,若是“金融资产”占比过大,风险也就不请自来了。

国内前沿区块链项目盈利模式举例

以太坊的未来模式

2018年3月,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Buterin表示:“没有人喜欢谈论租金,但我们必须要开这个先河。”

随着底层网络上的dapp越来越多,以太坊的基础构架已经不看重负,网络拥堵也是常有之事,这势必引发区块扩容或dapp的自然选择。改革刻不容缓。

迄今为止,还没有加密货币找到合适的模式对资源进行定价,而以太坊的储存租赁无疑为区块链的未来盈利迈出坚实的一步。

此外,这也是区块链项目脱虚向实的关键,毕竟没有盈利的技术如何吸引人投资呢?

巨头涌入

共享经济的基础是通过实时监控可用资源和相应需求并作出调整,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airbnb这样的独角兽而言,他们已经有着成熟的管理模式,稳定的现金流。他们尝试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更为透明,更为高效,更为公平的系统。

p2p住宿现在正处于上升的高峰,根据高盛的调查显示,很多使用过p2p住宿的用户,很难再适应传统酒店住宿。

这类企业使用区块链一般采用私有链或联盟链的方式,他们并不需要token参与流通,节点也不以匿名形式存在,他们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人工输入政府签发的iD信息将转变为政府签发iD安全储存及验证。顾客和房东可以完全信赖评价内容。同时评论可追溯,避免了负面评价被删除、水军参与的可能性。

医疗领域方面,新的巨头徐徐入场。4月12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山城重庆召开。在此次会议上,腾讯Ceo马化腾在谈及“区块链+医疗”落地方向时,提出了“处方链”。

马化腾表示:“腾讯与广西柳州尝试在微信挂号、支付等功能基础上,实现了全国首例‘院外处方流转’服务,院内开处方,院外购药甚至送药上门。因为处方流转涉及卫计委、医院、药企等多个环节,这里我们用了区块链技术实现处方不被篡改;我们也在考虑推动这项技术的落地应用。”

airbnb、腾讯的盈利模式不会因此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此类企业使用区块链,是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而非以区块链创造直接利润。这一模式也适用于百度、阿里、alphabet等国内外大型企业,他们绝不想被新生技术颠覆。

区块链的未来

XCaRe项目发起人茅泽民认为:“不仅仅是在医疗领域,在未来,每个领域仅会存在一条或两条最大的公链,其他小链条将会被吸入这些公链或直接消失。”这非常符合长久以来的商业规律——混乱走向统一。

事实上,一项技术的未来的价值在于它将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区块链技术本身很难具备盈利性,但如果这项技术真能按众多白皮书上所描述的方向发展,这将是对整个产业的革新。

但在那之前,投资者需保持理智。我们不妨问问自己:问什么要投区块链技术?为什么要参与iCo?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5

关键词:区块链内涵特点投融资环境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所有经济交易活动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没有信用,交易很难实现。传统条件下,法定纸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进行买卖交易;金融机构依赖于信用,开展存贷款、信托、保险,债权股票买卖等金融活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信用成本相对较高。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的信用情况趋向透明,信用成本有所降低,但数据真实性问题依然存在。“区块链”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新的信用创造机制,信用数据呈分布式存储,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使信用更加坚固,说谎将无比困难。2016年10月,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出台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指出,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区块链技术探索应用的进一步深入,有望开启新的信用r代,对有效降低信用成本、构建高效便捷投融资环境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区块链内涵及其特点

区块链是把加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叠加(链)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修改的记录,是一种具备去中心化、高安全性、信用成本低、无法篡改和公开透明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被视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主要特点是:

去中心化。区块链是分布式记录、分布式储存、分布式传播。所有交易记录对全网络公开,没有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每个节点都有参与、数据记录储存、退出权利。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其他节点会继续数据更新和存储,信息完整可靠(见图)。

不可篡改。信息经过验证添加至区块链,就不能被随意篡改,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密安全。区块链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依靠非对称加密和可靠数据库完成信用背书,不需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验证。非对称加密将交换摩界降到最低,保护个人隐私,确保加密安全。

开放共享。区块链中数据具有高度共享性,任何人都可查看区块链中涉及到自己交易或相关所需信息。且保证数据私密性,为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开放提供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任何缺乏信任的生产生活领域,如金融、互助保险、教育、物联网、司法仲裁、健康管理等。目前,发达国家正积极布局区块链,各领域多点开花。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经成立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杭州)、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且国内多家企业开始探索技术应用,如金融机构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保险管理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部分企业拟通过在云端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以集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于一体,以智能生活、智能交通、智能服务为内容的“数字化城市”。随着央行对区块链重视加深、新科技的溢出效应、区块链应用趋向成熟,区块链有望成为“互联网+”后的下一个投资热点。

三、区块链技术在优化投融资环境中的作用

(一)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以及个人与个人交易过程,都会产生很大的信用成本,导致交易成本高企,交易效率低下。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交易前的信用成本,使信用成本趋近于0,也可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一方面,区块链改变了传统平台“管理信用”的方式,把所有信用链接起来,形成信用池。交易时,只需要查看对方信息表中的数据即可了解对方信息,省去了原来依赖第三方实现的信任过程和成本,交易即结算。另一方面,区块链可以使大多数类型的金融交易实现实时结算,简化清算和结算流程,缩短结算窗口,将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区块链技术有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错误,有效交易成本。

(二)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

根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千万家,占企业总数99.7%。但目前,中小企业陷经营困境,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国家多次出台扶持政策,如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推行供应链金融等,由于小微金融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最终收效甚微。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解决中心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将线下供应链数据化,把买方、卖方、物流都接入平台,并对所有交易信息进行确权,实现供应链数据在互联网真实、公开、透明传输,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可逐渐接入供应链体系,凭借区块链技术高可信优势,后加入的金融企业将不再需要为风控和授信投入更多精力,从根源上化解了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无处征信,无法授信,不敢贷款的困局。同时,区块链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供应商、商流供应商、产品经销商和金融机构的整体协作,推动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四流融合,推动整个生态圈高校运转,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体系

由于覆盖范围小、数据片面、调整僵化等局限性,传统金融信用评估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快速增长的行为数据与区块链数字信任技术的发展,为经济个体的信用评测提供了新模式,有利于开启新的信用时代,进而优化投融资环境,推动经济活动规模扩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征信和管理成本。区块链技术可无限地使用与分享信任数据,实现信用评估、定价、交易与合约执行的全过程自动化运行与管理,有效降低征信成本和信用产品的管理成本,大幅提高信用业务处理规模。二是拓展信用评估覆盖范围。区块链技术可覆盖传统人工收集信息无法顾及的客户群体,如没有银行账户(或账户数据信息含量稀少)但能接触互联网的特殊群体,信用产品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展。三是提高信用创造能力。区块链下的可信任代码技术,使信用产品的全过程都具有动态编程能力,极大地拓展了信用产品的创新空间。如“智能合约”模式对各种金融场景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四是有效挖掘信用客户资源。区块链使银行业深度嵌入实体产业运营过程,产融融合度将得到极大提升,信用资源的可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信用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

(四)突破地域限制,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环境

基于信用卡、atm机、银行网点等传统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中心化的,货币依赖“央行”,结算依赖“银行”,信用成本相对较高,尤其在没有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以及跨境支付情形下的金融成本过高。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没有银行账户,尤其在贫困地区,有超过一半的人无法享受金融服务;跨境支付中,全球支付成本约5%左右。区块链的全网记账方式可建立“全球性”的信用,有望形成全球“信用”的基本协议,自动剔除“虚假信息”、“欺诈信息”、“双重支付”等信用信息,为全球市场提供基本的“信用”资源和低成本价值转移通道。同时,区块链可创新借贷模式,通过合约账户可实现C2C(个人对个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甚至是C2B(个人对企业)的借贷关系。可见,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突破地域限制,为不同地域和不同属性的交易方提供交易的信用基础,实现跨地区、跨时空的点对点实时交易,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国内与国外、企业与个人均可建立交易关系,对欠发达地区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环境形成重大利好。

四、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带动作用,引导区块链技术探索应用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从战略层面制定区块链发展远景目标、总体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并提供平台支持。制定区块链协议的规范,出台相关产业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区块链新兴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是加强法律约束。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保持管制与鼓励创新兼顾的区块链治理框架。三是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信息、信用体系,整合行业资源。

(二)加强行业间交流合作,助力区块链推广落地

一是建立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跨行业跨机构的产业联盟,启动一批重点课题研究,推m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破解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技术落地应用。二是加快建立行业标准。联合行业力量,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区块链数据架构设计、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经营与监督等技术标准,力求在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中抢占话语权。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布局,预防专利“陷阱”,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知名的区块链研究机构和组织交流合作,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

(三)探索金融领域先行先试,开辟业务增长新途径

一是推动大型金融机构投资布局。早期研发阶段,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区块链项目,选择业务量大、交易关联简洁、技术应用提升效果明显的业务场景作为切入点,如客户征信、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与结算、登记确权等,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展试点和建立容错机制,培训团队,积累经验。待政策环境和市场技术成熟,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全新支付、信用评级、信贷等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引入成熟应用。依托中小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体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等优势,鼓励其引入成熟的区块链应用,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强化科研院所作用,增强区块链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撑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6

区块链――继internet之后最伟大的发明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自此,区块链以比特币的应用正式面市。比特币所用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基于零信任基础且真正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系统。区块链是一个采用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密码学加密技术,保证这一账本或数据库的全网公开、透明的一致性,同时又是一种安全的、不可篡改的匿名网络技术。

区块链可以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有助于价值信息的点对点传输和交换,因此,也有人说区块链使得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转化为价值互联网。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重塑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数字资产的登记及管理、数字资产转移和交易。区块链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在物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医疗、教学、档案、司法、版权等领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区块链提供给中国一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世界同时竞跑信息技术发展、争取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话语权的机会。

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

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内容的尝试。据了解,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大学(塞浦路斯最大的私立大学,建立于1980年)是最早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大学之一。学生的获奖情况储存在分布式账簿上。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用数字币来支付课程费用。

赫伯顿软件工程学院把从招生到学员毕业的全过程都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以全面、系统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简化教育系统,满足潜在雇主的招聘功能,为学生、雇主和学校提供了证书获取、分享和认证的一站式平台。

作为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教育公司,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就开始了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教育当中的尝试。喵爪运用的区块链技术底层是天空区块链账本。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喵爪星球――在线学习系统的区块链钱包账号,作为学生承载喵爪币――学习代币的工具,同时也承载学习内容、奖励证书在区块链上的记录。因此,可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学校管理、教学评估、检测、学位学历认证及学籍管理等工作上,有效防止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成绩造假等,使得教育更加公正、公平。

喵爪教育的区块链应用将通过喵爪发行的喵爪币来实现。

可登录网站:http:///下载钱包。

每一个喵爪星球网络原住民,都将具有区块链数字身份以及数字资产――喵爪币。区块链分布式、加密、匿名账簿的特点,可以登记学生身份而不必担心身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学生们在喵爪星球上在线学习可利用区块链加密、匿名等安全的方式记录。区块链也可以用作考试身份的登记及成绩的录入,安全、透明而且公正。

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非常容易实现数字资产的价值转移。在线内容的提供者,可以是教育机构、学校,也可以是教师。每一个玩课表/playlist的提供者,都可以在线招收学生,收取喵爪币作为收益。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学设计者和使用者。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身,获得喵爪币的奖励,也可以利用喵爪币去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喵爪币也可以用于西游Go游戏,作为游戏代币来使用。

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实现校园管理的流程再造。比如校园安全管理,可以与虹膜识别等生物信息认证相Y合,通过区块链进行数字身份认证。也可以将学籍管理系统构建在区块链技术上,将学生信息数字化,通过加密区块链技术录入到区块中,永久保存、不可篡改。可供升学、就职等相关高校、用人单位查询。区块链技术也可以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将每一个固定资产分配一个数字账号,通过物联网技术做登记,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关于区块链的应用开发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国家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型技术,区块链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喵爪项目制学习―玩课表(playlist)

我们将喵爪项目制学习定义为“玩课表”(playlist)。任何人,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学习项目,都可以成为playlist的定制者。可以是学校老师配合学校课程建立的playlist;可以是校外机构的培训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发,召集更多的学习伙伴,共同完成项目。

当然,作为以创新教育为己任的喵爪团队,也在开发引领喵爪教育理念的喵爪“玩课表”。喵爪“玩课表”有:

――李守白剪纸艺术+Scratch编程创意课;

――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100天,地理+aR+项目制学习;

――自然博物馆,游戏通关社交学习项目,将利用西游Go定制。

我们诚邀各界人士参与到喵爪星球的建设中来,大家一起来做好玩、有意义的“玩课表”。未来,我们将与广大学校、机构等合作,开设喵爪“极客豆学院”,将喵爪“玩课表”建成没有边界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7

何为区块链?

所谓区块链,就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其重点是对各个设定的区块的成员身份验证,以及他们资产和交易的确认,对不同区块之间成员的资产交易进行跨区块连续不断的认证和记录,由此形成区块之间相互勾连的区块链,确保交易真实性和记录完整性,严防人为的干预和弄虚作假。区块链构建了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的环境下,满足经济活动赖以发生和发展的信用生态体系,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解决金融与其他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世界经济论坛调查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10%的GDp将会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

区块链最早是伴随着比特币的兴起而产生的,所以要了解陌生的区块链技术,还得先从大众相对熟悉的比特币说起。2009年,不需要中央银行发行,不受任何金融机构、政府控制的比特币诞生于oKCoin(比特币交易平台),它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应用形态,采用去中心化的运作模式,每笔交易被记录在区块上,具有公开性、透明性。但是随着比特币区块链的扩容,交易费用开始升高、价格波动性强、容量限制、确认时间变长等缺点开始显露,区块链技术结合智能合约的应用空间打开,优点开始展现,区块链技术开始独立于比特币获得更大产业应用空间。目前最高估值区块链公司已超过1亿美元,且众多初创公司雄心勃勃正进行支付、交易、风控等多领域布局。金融机构例如高盛、花旗、纳斯达克等积极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大力布局金融交易清算相关区块链技术公司,先行者纳斯达克已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私有股权发行交易;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相关公司则得到政府和大型机构投资者青睐;支付领域得到银行和电商的垂青。

金融业为何选择区块链?

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其商业模式,区块链都足以产生影响和改变金融业的力量。这是由于区块链具有以下特点:(1)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2)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3)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是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正是这些优势特点,决定区块链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追责性,降低系统的信任风险,对优化金融机构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金融信息和金融价值能够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能够实现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流动,从而实现价值和信息的共享。相比传统互联网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目的,区块链技术可通过程序化记录、存储、传递、核实、分析信息数据,从而形成信用,可以大量省去人力成本、中介成本,信用记录完整、难以造假,同时摧毁某些节点对系统没有影响。目前最大区块链比特币链存在费用增加、容量限制、确认时间变长、能耗走高的缺点。但例如Ripple、以太坊等另类区块链,以及公共、私有、联盟链等多种形式的涌现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造成颠覆式创新变成可能。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于国内外的金融领域有所应用。例如Ripple,是一种用以点对点金融交易的互联网协议,由于结算系统十分复杂,资金需要通过银行、中央银行和国际组织多个清算系统的转移才能到帐,而使用区块链可以实现点对点即时支付,在区块链上转移电子货币,进行跨境支付,可大大缩减到帐时间,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效率。再例如Deloitte’spermaRec,德勤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全球性分布式账本,通过与各种财务报告系统的对接,提高购销过程的透明度。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审计数据的全覆盖与自动化的税务合规申报,使用户和监管部门同时收益。

区块链在金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对于银行业,区块链作为一种高度数字化、安全防干扰的账本,可用以实现银行的核心功能:即作为价值的安全储存和转移中心。近几年,许多银行觉得,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从汇款到证券交流的众多方面,以提高效率。全球知名银行都积极在区块链领域率先布局,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区块链技术的模型验证及商业开发,为区块链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2015年9月建立的初创公司R3CeV发起R3区块链联盟,至今已吸引了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43家巨头银行参与,致力于研究和提供新的金融技术,并着手为区块链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的研究报告提出,截至2022年,区块链技术通过减少跨境支付、证券交易以及合规中的成本开支,每年能为银行业节省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

区块链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银行汇款服务方面,使用区块链作为货币交易的后台,不仅会让汇款顾客对产品放心,还能提高定价透明度,并加强交易安全性,还可以用作其他技术驱动型的金融服务的过渡。例如在贷款方面,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从多种渠道获得客户相应信息数据以考核客户信用状况。但其中难免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区块链的用处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电脑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银行只需要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目就可知晓客户的信用数据,进而作出决策。再例如在清算、结算方面,传统银行清算、结算系统的运行架构建立在通信系统之上,百年来未曾变过,“银行之所以没有换成ip系统,是因为ip网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发生错误和遗漏,而金融系统一切以安全为主。区块链却正好可以用作数据库,一块区块记下了数据,几十万个区块会同时复制数据,保证数据准确、安全。而且,传统的清算以及结算主要由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等中间机构来负责,不仅时间花费较多,而且成本也比较高昂,根据知名研究机构autonomousResearch的研究,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能够在五年之内为全球交易的清算以及结算节省160亿美元。

在这样的区块链时代,传统银行正面临巨大挑战,银行已走到了改变底层基础架构的关键时刻。所以在银行业,有种说法“区块链会终结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副总裁安德烈・沙罗夫(andreySharov)表示,由于区块链技术使用日益广泛,到2026年,银行会销声匿迹。虽然区块链的采用会影响银行的某些部门,但它最终会创造机会。不过比特币基金会主席布洛克・皮尔斯(Brockpierce)表示,银行的某些业务部门会受到区块链的负面影响,但是其他业务部门也会受到积极影响,将来还可能会成立现在没有的新业务部门。这个行业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部分是银行没有在提供太多价值的方面;在这方面,银行扮演收费者的角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者。许多知名金融机构一直在公开谈论区块链,称其大有潜力。

支付与转账方面。区块链在支付领域目前是其技术应用中进展最快的,区块链技术能够避开繁杂的系统,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创造更直接的付款流程,不管是境内转账还是跨境转账,这种方式都有着低价、迅速的特点,而且无需中间手续费。区块链技术初级应用体现在跨境支付的分布式账本中,如今的跨境支付网络是分散和孤立的,造成了成本缺乏竞争性、结算时间长以及用户体验糟糕的情况。跨境支付必须靠不同的消息传递协议和结算协议利用各种银行关系进行处理,统计显示,这些低效率问题每年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参与者共耗费1.6万亿美元。Ripple是全球第一家成国际网络支付公司,其利用通用的全球基础架构将这些孤立的网络连接起来,以分布式账本做到实时结算、确保交易的确定性,并减少风险,以此提高金融结算效率。

区块链实施需要客服哪些困难?

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在萌芽阶段。广泛应用之前仍然许多面临的技术问题,如交易速度、确认流程及数据容量限制等。区块链应用尚在实验室初创开发阶段,没有直观可用的成熟产品。比之于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用浏览器、app等具体应用程序,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交换和应用,但区块链明显缺乏这类突破性的应用程序,面临高技术门槛障碍。再比如,区块容量问题,由于区块链需要承载复制之前产生的全部信息,下一个区块信息量要大于之前区块信息量,这样传递下去,区块写入信息会无限增大,带来的信息存储、验证、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监管态度仍然不明朗,价值观认可存在困难。监管是否到位与前沿科技的发展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尤其在金融领域对监管的要求尤为严厉,如何在现有金融科技的框架下符合金融监管的规定是区块链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价值观认可问题。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国家、监管概念,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对于这些,整个世界完全缺少理论准备和制度探讨。即使是区块链应用最成熟的比特币,不同国家持有态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与现有系统的整合、安全隐私控制将成为挑战。区块链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对很多领域的发展都会有颠覆性的影响,而现有系统的建立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传统系统与新系统之间的如何过度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问题。在安全和隐私控制方面。由于区块链在全网的共享属性,以及采取分布式记账的方式,使得个人使用区块链技术时可能面临隐私问题。

区块链带来的变革?该如何应对?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路现在还未探明,其未来指向将是更快地交易、结算、支付或是金融基础架构,我们还不清楚。对待区块链未来,我们不妨辩证看待。一方面,我们不应该站在“历史的对立面”,而是应该采取宽容冷静的态度,热情拥抱区块链,积极研究区块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预设先见性立场,狂热地认为区块链就是下一场技术革命。

政府应当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任何一款涉金融的应用都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来保护参与者,即便是去中心化的应用,适当的监管也是必要的。况且就区块链技术而言,它更多的是“换中心”而非“去中心”,并且也正在演化出一些“多中心化”甚至“中心化”的形态。政府应当在了解区块链技术潜在用途、成本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及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技术代码规则的监管,从而作为区块链技术监管的切入点,或者直接作为主要节点参与“多中心化”网络的运营。

在金融领域中,应用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应当综合平衡“高效低能”与“去中心化”。当然,由于区块链技术才诞生不久,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资源等要素源源不断地被投入到相关研究中去,区块链技术的多项难题也可能存在被攻陷的一天。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8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机遇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也正如火如荼发展着,但其与物流业、电商平台等的融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区块链以其特点与优势在金融行业掀起一片热潮。虽然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简化操作流程、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率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区块链技术有望突破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推动供应链金融继续向前发展。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利用密码学技术将各个区块数据连接起来,每个区块都拥有全网所有信息的副本,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总账技术。具体而言,区块链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中心节点和核心机构,每一个节点拥有所有的交易信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个别节点受到攻击,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去除了中心化的概念,既维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又降低了维护中心处理器的成本。

公开可查性。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公开透明,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每个节点的交易信息公开可查,新记录也将迅速复制到整个网络中。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欺骗。

可追溯性。在区块链中,每一笔交易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交易的时间、交易对象及数量以及交易方等,因此只需回溯历史区块,就可以查找到当前记录的来龙去脉。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为核心,主要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上节点资金短缺问题,缓解供应链失衡状态,维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稳固运行和供应链的平稳发展。但由于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制约。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特点和密码学原理,将为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1.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性发展环境

区块链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为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政府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发展高新区等引导区块链的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环境。第二,适时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特色产品、提升行业标准。第三,防范区块链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与风险,加强安全监管。

2.加强技术建设,促进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发展

目前,业界对于区块链的争论多是因为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区块链技术建设,形成成熟的应用研发平台。针对区块链与金融产业的高度融合性,需要建设区块链对于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及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3.重视和培育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复合性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复合性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互联网功底,又需要经济发展态势具有极度敏感性,擅长利用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性,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效应。学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性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经济时代。

三、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较为成熟,开始逐渐向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服务于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包含在线支付、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其向线上供应链金融过渡和转型。

区块链技术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在安全监管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将区块链应用至供应链金融需要建设全新的应用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发成本高昂。最后,区块链技术复杂,涉及到密码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和技术前沿问题,开发难度大。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9

“这款包的品牌名称、尺寸、生产日期、生产地、物流信息都会显示出来。每件商品都拥有一个唯一、独立的iD,就像是商品的电子身份证。从商品制作、生产开始,每件商品经过的物流、渠道不一样,形成的信息也不一样。”钱德君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采访时是说。

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将每一件奢侈品包配对一枚相应芯片,将其制作、物流、转卖信息都记录在这个小小芯片上,那么,真伪一“扫”便知。而钱德君所描述的这一切,都依赖于一项名为“区块链”的计算机技术,承载区块链技术的数据采集器,将会“诉说”每一件商品的“前世今生”。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罗水权曾这样描述区块链,“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可信任是这项技术的特征,数据被记录在一块区块链上,其他区块链会同时记录一模一样的数据,换句话说,真相只有一个,真相就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其实,自2009年区块链逐渐获得关注后,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拘泥于金融领域。BitSe创办之初,钱德君及其团队也曾一度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领域,但效果并不理想。去年9月,BitSe便启动了“唯链”项目,转而从大众消费及物流货运领域中寻找应用场景,奢侈品领域便是第一个“试验田”。

“当我们将区块链应用到非金融领域,尝试向大众消费领域靠近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天空更广阔。”钱德君说。

防伪新武器

在诸多区块链创业团队中,钱德君所带领的BitSe是为数不多的拥有高端商业资源的团队,成员均来自包括阿里、iBm、LV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在他看来,与奢侈品的合作是区块链技术切入大众消费的敲门砖。

其实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现阶段对产品的管理都无法精细到每一件商品。新产品上市后,不久就会出现更多高仿品,普通消费者难以鉴别产品真伪,品牌方也无从得知市场上仿制品的具体数量。假货横行的市场,消费者的购买途径只能局限于专卖店或托熟人代购。

唯链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C防伪芯片植入产品标牌背后,每块芯片对应一件产品。“防伪是奢侈品的硬需求。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奢侈品最大的帮助就是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信用成本。”钱德君说。

根据唯链项目提供的智能合约模板,品牌合作方可实现对芯片内容读写操作、真假权限管理,对区块链数据读写操作及供应链领域智能合约的编辑和操作。例如,在唯链管理后台中,不同的商家可对产品数据进行分析、归类,并按照商家特定的审核程序,打包上传所有的产品信息到区块链上,而这些信息是不可更改的。

目前,唯链项目已与某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签订合作协议,BitSe将成为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商业中的区块链创业公司。

事实上,除箱包、皮具、珠宝、香水、设计师限量品等奢侈品产品外,区块链的类似应用还可以在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监管(海关、质检、药监、税务)、酒类等领域尝试。而钱德君也正是期冀随着唯链项目的落地开花,区块链商业应用的大门能够被一扇扇接连打开。

例如,在一盒豆腐上标注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获得这盒豆腐的信息记录,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生产厂商、进入超市的日期等。

而未来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能够进行商业拓展,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所提供的防伪技术成本低廉。据悉,区块链防伪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研发期间,二维码、nFC芯片等防伪产品的制作成本基本可控制在几毛到十几块钱之间,价格越高,防伪效果越好。

钱德君告诉《21CBR》记者,商家对不同产品有不一样的防伪需求,有些产品只需印上二维码即可,而一些则需放入芯片以防被伪造。

有趣的是,当产品流经的所有环节信息都可被记录时,消费应用场景将变得更为丰富。届时,消费者想要购买一件商品时,只需用手机扫描,就可获得该产品的渠道信息。

此外,借助区块链,商家还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在面向C端用户的移动app中,消费者可通过移动端对所拥有的商品进行定制化信息写入。如留下个性签名、照片、通过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与朋友分享等,这些被区块链记录的信息都会被恒久保存。

击穿供应链

钱德君的规划中,唯链项目实际是在打造一个区块链商品信用平台。在商品流转的每个环节,相应负责人将信息输入区块链中,同时,其他环节的相关人员也能看到商品信息。

这意味着,在运输过程中,无论商品处在全球什么位置、处于怎样的状态,相关品牌商、生产商、物流商都可通过唯链的后台管理平台看到。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终端查看商品的过往信息。这样一来,区块链就实现了品牌方、生产方、物流方、门店及消费者的互联。

在钱德君看来,当下产品数据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参与方手中,生产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流转信息、原料信息、监管信息完全割裂,没有一个围绕商品的完全可信的集合所有商品信息的平台,这使得对各方来说都有很多原来无法做的事情。比如,生产商无法获得商品离开仓库后的行踪,品牌方毫不知晓客户的反馈等。

“区块链完美地组建起了信息信任平台,围绕着商品将各方连接在一起,这是唯链最核心的价值。从防伪、供应链、仓储管理到用户体验,区块链可以打通所有环节,让世界和商品联接起来,今后整个供应链系统都会被这项技术‘击穿’。”

目前,BitSe与一家全球著名货运公司正式签订了唯链资产管理领域的BaaS服务合同。BitSe已为该货运公司的全球品牌客户提供非标类商品追踪、溯源、仓储、管理等基于区块链的物流管理平台的服务。

BitSe方面透露,该货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无轮经营的公共承运方,业务范畴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拥有海运、空运及第三方物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多个分支机构,为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根据不同的货物制定、实施不同的运输需求。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篇10

【关键词】金融;区块链技术;应用;挑战

自中本聪设计出比特币这种具有颠覆思想意义上的货币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其背后主要技术区块链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下面就从区块链技术的定义、特征等入手进行应用初探。金融将进入加密货币时代,从去中心化的货币到去中心化的金融,比特币与区块链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技术原理来源于名为“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数学问题,因此是交易各方信任机制建设的一个完美的数学解决方案,而比特币则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应用成果。区块链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以比特币的区块链为例,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上面记载着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所有的交易信息。任何一个节点发起交易行为都需要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区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从而所有节点上的账簿都能验证这一笔交易行为并准确更新。此外,账簿是分区块存储的,随着交易的增加,新的数据块会附加到已存在的链上,形成链状结构。拓展开来,区块链能验证、转移和记载任何可以通过一致数学算法转化成数据的事实。

二、区块链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

央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引发关注,会议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央行将争取早日推出数字货币,并透露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更有央行人士提出了推动SDR(特别提款权)基于分布式规则的数字化,也应该成为改革现有货币体系的尝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撰文认为,或许可以跳出陷入困局的现有发行机制,在imF和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建立“全球央行”的机制雏形,并尝试基于数字货币规则的创新,即eSDR。英国政府了一份名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的报告中提到,英国联邦政府正在探索类似于区块链技术这样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并且分析区块链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潜力。据来自汇丰银行的报告,提议央行可以把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让量化宽松这种方式变得无比简单。它可以非常透明直观的进行“直升机撒钱”,把央行的资金直接发到每个用户手上,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发行国家法币。

三、现在Blockchain2.0合约非货币影响更为深远的时代正在开启

在金融领域,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内外的创新团队将之付诸实践。包括花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加入一个由金融技术公R3领导的联盟,该联盟将开发区块链技术架构。R3设计了一种协议,银行可以通过它以较低的成本来传输资金或信息,并且不必依赖于中央银行。这被认为是银行之间对如何在金融层面利用区块链达成了共识。

央行如果能够通过区块链来发行法币,那么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代码嵌入到法币发行的行为中,则这部分法币可以被称为“可编程货币”。比如,如果央行指定某一部分资金是发放到农业相关的账户,那么则可以对这部分资金写入相应程序,指定该部分资金只能进入到农业相关的账户中,那么这部分资金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会被挪用到其他的账户中。如果大部分货币都成为“可编程货币”,那么我们则可以想象到,他们组成的金融环境就变成了“可编程金融”。目前大多数国家央行都认为,“可编程货币”和“可编程金融”是未来金融环境和金融监管的必然发展方向,而类似于区块链这样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潜在的应用场景

(一)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最广泛、最成功的运用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建立了货币背书下的数字货币交易信用,交易量越大,交易越频繁,数字货币交易信用基础越牢固。一旦在全球范围实现了区块链信用体系,数字货币自然会成为类黄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在传统支付系统中,美元占据绝对地位,人民币要在这个存量市场中与美元直接竞争,困难很大。而如果将数字货币作为新兴的准超货币,则需要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货币为其背书,人民币可借助这一机遇,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搭上数字货币发展的快车。

(二)支付清算

现阶段商业贸易交易清算支付都要借助于银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关系,需要有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还要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交易速度慢,成本高。而区块链支付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不涉及中间机构,即使部分网络瘫痪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协议,则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成本低廉。一些区块链初创企业和合作机构开始提出一些全新的结算标准,如R3区块链联盟已经制定了可交互结算的标准,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2家大型银行和金融集团加入R3。

(三)数字票据

现有的电子票据体系的技术架构完全不同,是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据形态。核心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二是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区块链由于具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一旦交易,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从而避免了纸票“一票多卖”、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的问题。三是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系统中心化带来的风险。四是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区块链数据前后相连构成的不可篡改的时间戳,使得监管的调阅成本大大降低,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径,并且可以在链条中针对监管规则通过编程建立共用约束代码,实现监管政策全覆盖和硬控制。

五、区块链技术面临挑战

区块链技术还不够成熟,社会的接受程度不够,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验证,加上未来必须面临的监管问题等,真正走入市场需要多久效应如何,现在还不能完全定论。但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文件中提到的,“虽然有人认为比特币及其区块链技术还不够稳定,但也无法忽视其对于支付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究其根源,是互联网和新技术发展带来了分布式支付清算机制的拓展,进而可能推动分布式金融交易创新。”

参考文献:

[1]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初探《中国金融电脑》,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