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网络环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9:02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1

网络环境传统会计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传统贸易活动的空间限制,使得传统会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网络环境下管理模式、核算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现代网络环境强化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建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总称。在网络环境下,商务贸易双方从浏览商品信息、贸易磋商、签订电子合同,到支付结算等,均需通过互联网这个平成;由于整个商品交易过程呈现出远程化、实时化、电子化的特征,故它对财务管理的时效性、适应性、技术要求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及时改革和调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经营和财务状况,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策,从而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二)现代网络环境提升了传统会计核算质量

网络环境下,用虚拟的数字世界替代了真实的商务运作,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网络化、核算方法的信息化、核算内容的多样化、核算软件的完善化,使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了会计核算能够快速掌握企业经济运行中最基本、最完整和最准确的各种数据。这不但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虚假信息、假帐等现象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进行,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现代网络技术为传统会计变革创造的客观条件互联网是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通过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和直接化的全新商务运作方式。它打破了地域分离,缩短了信息流动的时间,降低了物资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处理成本,推动传统会计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环境促进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转型

(一)网络会计是传统会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物

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借助互联网进行经济贸易,消费者、企业和银行都成为了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网络会计正好承担起连接网络各个终端结点之间联系的任务。因此,一方面可以认为网络会计是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电子商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会计具有全面性、多样性、集中性、动态性、自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它包含更为广泛的核算内容,不仅能够处理传统会计业务,还能够实现电子单据处理和电子货币结算等网络经营业务,故网络会计也是对传统会计的拓展。

(二)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相联

现代电子商务为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延伸了会计发展的空间。网络会计依赖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而存在,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网络会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工具,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并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而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网络会计还充实了电子商务的运作体系,使电子商务的实施更加完善、可靠,促使电子商务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三)网络环境加速网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构

网络时代要求突破传统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将网络技术与会计业务处理进行高度融合,重构新型的网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化管理、移动化办公和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的需要;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财务支持远程控制、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时监控等。另外,还能够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起来,以实现会计与业务的协同,使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来适应全球化、网络化的市场竞争。

三、网络环境给传统会计带来新的挑战

(一)网络安全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网络安全危机表现在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财务数据,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的行为。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银行支付等财务信息安全问题都面临新的挑战。

(二)会计专业人才面临国际化、网络化的问题

随着全球贸易迅速发展现代企业必须要了解国外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此有必要了解国外会计制度,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除了具备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网知识外,还要了解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现代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以及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财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在当今国际化、网络化的市场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传统会计势必要向新型的网络会计逐步转型,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具有潜力的新领域,并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需求,在网络技术为我们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财务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现代企业要不断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以面对经济市场国际化、网络化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曹伟.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会计变革与发展趋势.商业时代,2010,(7).

[2]李宁生.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管理观察,2010,(8).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2

1什么是网络信息生态环境

1.1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概念丰富的构成要素与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不同组分错落有致的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体被称为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判断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健康与否所需因素包括:构成要素是否合理、结构关系是否稳定、功能机制是否高效等。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能够实现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和物质流动,并为社会全体对象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建设与培养一个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1.2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对现实生存环境的网络映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以虚拟网络为载体,体现了人类信息化生存环境,因此网络信息生态化环境具备社会环境一切特质。现实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发展;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有互通也有不同。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作为现实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拥有与现实社会环境相同的构成成分:即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

1.2.1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处于国家整体环境之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必然会影响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网络经济发展促使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朝着效能化、均衡化、多样化目标发展,它决定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总体繁荣度。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发展增长或衰落都会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中得到反映。

1.2.2政治环境影响因素政府部门会对人们网络信息活动加以管理,并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对网民行为与言论进行约束。因此,政治环境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有着现实与潜在影响,法律对网络信息行为的监督与管制是净化与完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

1.2.3人文环境影响因素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社会结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与价值观。亚文化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亚文化由有共同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的群体构成,这些群体的爱好行为与社会态度都将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中得到体现。

1.2.4技术环境影响因素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技术种类繁多,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计算、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要素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中主要体现在应用与更新两大方面。一旦这些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将会出现重大变化。

2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2.1评价指标从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四大构成部分中提取出影响力明显的因素,作为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

2.2评价权重权重是指权衡被评价事物内部诸多因素重要程度的量值。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计算出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内部诸因素所占权重。

3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优化策略

3.1政治环境优化政治环境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发展至今,充斥着大量虚假与不良信息,侵权行为与黑客攻击屡见不鲜。法律法规受到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特殊性所限,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遏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听取网民意见,加强法律指定人员与执行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或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中挑选出网络法律法规完善者立为典型。第二,加强监督力度。推进网络实名制与网络身份认证制落实,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惩罚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第三,扶持网络企业。网络经济的繁荣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二者在互相作用中共同推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净化。

3.2技术环境优化信息技术发展是推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信息技术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信息组织技术运用。当前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检索与信息智能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应该加大探索与研究力度,为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第二,信息安全技术运用。信息安全一直是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疑难问题,但信息安全技术能为黑客所用的同时,也能为安全管理人员所用。因此,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人员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将信息安全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安全保护之中。第三,信息技术革新。科研创新以信息技术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主要推动力。除国家支持之外,企业与科研机构内部应设立新型管理模式,拓宽技术渠道、加强技术交流、使生产、学习与科研有机结合为一体,开启创造性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技术运用模式。

3.3人文环境优化在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中加强道德与诚信教育,提高网民在虚拟世界中的“现实感”。将网络用户实名制与网络用户数字身份证认证工作落实到位,遏制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中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通过身份信息对网民进行约束。创造民主网络环境,支持网民对国家时政进行相关评论。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能够直接反映国民群众对政治时事、政府官员等政治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其舆论权应该予以保留。

3.4经济环境优化开拓电子商务覆盖领域,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网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环境之下人民群众重要消费渠道之一。因此,网购环境内部规范与诚信问题,需得到相应法律支持,保障消费者利益。提高目标客户群数量,简化电子商务消交易手续。电商企业应在服务模式、服务范围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研究,开拓出新型网络消费模式。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

网络环境与空间和范围有关,有大有小,网络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场所。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通信,为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高职计算机课程时高校学生所必修的课程,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是高职计算机课程中所必学的一部分。网络的普及为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尤其是高职本科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高职生是国家极力培养的为现代化做贡献的新有为青年,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显得更有分量。因此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做好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对高职生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都是很重要的。

1对新的网络环境的分析

网络环境有它自己的组合方式,它一般是由设施、资源、平台、工具、通讯等几个部分组成。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为其设施。资源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这里的资源指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是经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处理的多样化、可以实现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对象。网络平台有它自己的呈现方式,是可以实现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通讯是建构协商的保障,而工具是对学习者的学习问题进行解决的一个学习工具。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工作、学习、生活都是处于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看重网络的便利,以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寻求自身的价值。但是网络的发展环境并非是稳定的,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是网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的便利为很多人带来利益。创建法制网络体系为人们提供了规范人们网络道德的有力途径,让他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新的网络环境随着经济和人们的思想理念的发展而发展,网络环境的构造对一个时代的发展很重要,因为一个好的网络环境会给处在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在便利的条件下为网络的时代化发展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贡献。另外,对网络的监管机制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网络环境的创立与改善需要一定的监管机制为基础,网络化时代为信息的来源与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的安全性也受到质疑,因此对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监督也是对信息安全性的一个关键性的保障。新的时代、新的网络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善,把握好网络环境发展的趋势适时做出对计算机网络的改善,新的网络环境就是一个新的机遇。

2新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方略

在高校内,intranet环境一般与互联网环境在客户端角度的操作完全一致。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验中对网络应用功能的需求难以满足,因此可以在高校内intranet环境下李立勇架设相关服务器方式来解决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中的难题。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需求的调查了解,在高校内intranet环境中应该架设三种服务器,这三种服务器分别是web服务器、DnS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在一些高校内,网络环境的一些硬件设施不是那么完善,因此根据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要求,也为了给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提供便利,可以把上面三种服务器叠加起来,应用到一台服务器的主机上。在实验局域网络的环境方面,很多高校有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并且基础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式构筑以它为单位的局域网。另外,很多高校的内部为了教学与办公便利及对信息化快速掌握和对外网站的管理,均不同程度地构建了学校内网,用于平常办公、教学、信息处理等内容,学校内网除这些职能之外,还可以兼顾高校内计算机基础实验的教学。首先,经过教师端服务器把实验室局域网和高校内的intranet连接,接着在校内intranet设立一台单独的实验教学服务器主机,集成高校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应用实验项目需求所对应的服务器。在高校内intranet环境下,出于一系列因素的考虑,可以选用windows2003Server这样的服务器系统平台,应用这个系统可以增强安全性,作为一个服务系统,是网络服务和应用人员的绝佳选择。在高校内,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应用方面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对一些网站的浏览与访问;对网站的浏览和访问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生在一些知识或者问题层面的一些需求。其二,对web资源的下载,下载的内容中通常都有一些文字、图片等。其三,满足在高校内进行一些电子邮件方面的应用,其中包括电子邮件的收发问题,邮箱的注册或对所收邮件的整理和处理问题等。在网站的浏览和对web资源下载这两个方面,应该有web服务应用于DnS服务应用结合起来协同实现。web服务的主要参考价值就是能够满足高校内资源信息的需要而一些网站信息。而DnS服务则是针对学生的一项服务,它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机的web的浏览时提供访问域名的分析。接下来是针对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应用方面需求的第三个方面,这个需求需要web服务应用、DnS服务应用和电子邮件服务也就是三个方面的需求服务应用同时工作才能实现。注册邮箱需web页面,而电子邮件的服务就是提供与pop3协议相关的服务,最终在一系列服务的协同帮助下进行邮件收发操作。这些方案只有在具体实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对方案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到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中。

3结语

总的来说,新的网络环境下对计算机的发展要求提到了一个平台。鉴于此,在网络的大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也应该有所创新。另外,高职生作为国家精心培养的高等人才,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的构架设计不仅关系高校教学的便利,也关系到对高校内人才的培养,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曾宇永,曹清华,罗玉玲,等.基于intranet环境的高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实验构架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100-102.

[2]陈国良.基于计算之树,构建有特色的高职计算机知识体系—为《高职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作序[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11-12.

[3]战德臣,王浩.面向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J].中国高职教学,2014(7):159-160.

[4]唐美燕.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2(12):152-153.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5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051)

作者简介:孙冰(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姚洪涛(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

摘要:在构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战略导向理论,分析不同环境状态下的企业行为模式,进而研究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创新网络;战略导向;演化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3-0030-05

adaptiveevolutionmodelsofinnovation

networkBasedonStrategyorientation

SUnBing,YaoHong-tao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

abstract:Basedonstructuringtheframeworkofenvironmentaluncertainty’sdegree,combiningwiththetheoryofstrategicorientation,thispaperanalyzesenterprisebehaviorpatternsindifferentenvironmentconditions,andthenstudyinnovationnetworkevolutionmodels.

Keywords:environmentaluncertainty;innovationnetwork;strategicorientation;evolution

1引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多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环境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与之相应,企业创新活动在不确定环境下呈现出网络发展趋势,进而形成的创新网络(innovationnetwork)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1~3]。我国学者程跃[4]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企业的战略与不确定环境密切相关。elvin和munawar[5]进一步通过实证验证了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战略存在显著的相关性。Koka[6]认为,创新网络演化是不确定环境与网络战略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下创新网络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导向实现环境适应性演化的问题。

2不确定环境下的创新网络研究综述

2.1不确定环境对战略的调节作用

在社会学研究中,学者们将诸如企业、网络、系统、组织等研究对象的边界以外所有事物都视为环境,正如mintzberg[7]所认为的那样——“环境是组织以外的所有事物”。而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其本身及主观感知的不确定性[8]。对于管理者而言,环境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管理者对环境的感知。meyer[9]就指出,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战略选择起到调节作用。彭伟[10]在研究联盟网络时指出,环境不确定性对合作战略具有调节作用。不确定环境能够对企业战略起到调节效应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环境适应性。而根据holland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思想,网络复杂适应性体现在网络企业战略的多样性方面。在生态学中,多样性正是种群在自然选择下得以持续生存发展的条件。有鉴于此,alchian早在1950年就在其文章中用旅行者群体模型证实了不确定环境下具有多样性的种群持续存在性。雷国雄[11]在alchian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环境不确定性会消耗种群多样性,不具有多样性补充能力的种群必将走向灭亡。

2.2不确定环境下的网络演化模式研究

企业能够感知到的不确定性由技术、制度、市场偏好等要素构成[12]。Duncan[8]按“简单—复杂”和“静态—动态”划分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其中,“简单—复杂”体现了环境复杂性,是指与运营有关的环境要素数量;“静态—动态”体现了环境动态性,是指环境要素变化的频率和变化的幅度。在此框架下,不确定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式分为适应环境复杂性演化模式和适应环境动态性的演化模式。环境不确定性是影响组织适应性的关键因素,组织须不断变化自身复杂性才能应对环境不确定性[13]。实证研究表明复杂性增长是组织成长的趋势,比环境更复杂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演化模式。而实现适应环境复杂性演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则是在分析不同环境维度基础上,构建战略和目标复杂性,进而实施多元战略[14]。

环境动态性分析须建立在充分认知环境复杂性的基础之上。组织往往通过调整自身结构、战略及目标等来增加适应性从而抵制环境变化[13]。Koka[6]等认为,网络演化是外部环境变化与组织战略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资源丰富度影响组织间的合作行为及组织可获取的资源,并受到战略导向的调节,最终影响网络的演化模式。他通过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和资源丰富度的变化两个维度,将网络演化分为网络扩张、网络动荡、网络加强和网络收缩4种演化模式。但本文认为Koba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维度并不准确,原因在于:Koba认为,资源禀赋是指有利于主体创新的一切资源,它包括政府政策、企业创新战略和技术能力、本地区资源条件、市场情况、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15],而这些资源变化从广义上讲都属于环境不确定性范畴。而程跃[4]就摒弃资源禀赋维度,只考虑环境不确定性这一维度,进一步研究了技术和市场两大环境变化对网络的作用,描述了萎缩、稳定、加强、动态平衡、紧缩和动荡6种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3基于Duncan框架的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分类

从环境的要素构成看,创新网络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多地是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文化、市场、科学技术、制度等众多因素。因此,要探讨创新网络如何在适应不同环境状态下的演化规律,就必须充分认识不确定环境的状态类型和特征。本文在Duncan的环境不确定性程度分类框架下,认为环境不确定性具有“简单—复杂”和“静态—动态”两个维度,随后,借鉴雷国雄[11]对单一事件不确定性分类,将环境不确定程度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四类环境(如图1)。其中,确定环境是由有限、确定要素构成的环境状态且仅具有确定性特征;风险环境是在已知状态空间下具有稳定的概率关系的环境状态且具有一阶不确定性特征;奈特环境是在已知状态空间下具有不稳定的概率关系的环境状态且具有二阶不确定性特征;沙克尔环境是在未知状态空间下的环境状态且具有三阶不确定性特征[11]。

4战略导向下的企业行为模式研究

迄今为止,miles和Snow提出的防御者(Defender)、分析者(analyzer)、前瞻者(prospector)和反应者(Reactor)战略导向分类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证实,特别是他们提出的战略分类是将战略视为网络组织适应环境的经典计划模型[16]。本文将此分类方法与不确定环境结合做进一步分析。

4.1防御者战略导向下的行为模式

选择防御者战略导向的企业认知的环境是简单的、静态的确定环境。此时,不论是技术环境、竞争格局还是市场需求都是稳定的,企业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清晰地预测未来事态的发展。因此,选择防御者战略导向的企业谋求成本领先优势,在特定市场进行差异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成本。此外,防御者战略的核心是“稳”,由于技术创新固有的不确定性会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企业一般不会贪图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开拓。

4.2前瞻者战略导向下的行为模式

选择前瞻者战略导向的企业认知的环境是简单的、动态的风险环境或静态的、复杂的奈特环境。此时,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客户对产品的偏好也在不断翻新,竞争不仅存在于已有产品之间也存在于不断出现的新产品中。因此,在风险与机会并存的环境状态下前瞻者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市场能力和研发能力,并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或拓展全新的商业模式,才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崭新局面。前瞻者更倾向于在产业中居于主导创新的地位,并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与趋势,能对环境中的任何机会做出快速反应。它们通常是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的创造者和实施变革的倡导者。前瞻者战略导向是一类强调“以变应变”的战略,企业必须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变革、创新。

4.3分析者战略导向下的行为模式

分析者战略与前瞻者战略相似,强调环境变化和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其认知的环境也是风险环境或奈特环境。但不同的是,分析者战略对创新可能带来的利益判断没有前瞻者战略那么高,对变革失败的风险判断却比前瞻者战略高[17]。因此,分析者更多地是强调“跟着变”。当前瞻者已经开拓一个新市场后,分析者会吸取前瞻者的经验与教训,跟随进入该市场。进入市场后,分析者侧重于效率的提高,同时兼顾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因此,分析者战略导向是一类既能够规避风险又能够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战略。可见,分析者也关注了外部环境的“变”,在强调变革方面与前瞻者相似,但在创新方面较其保守、谨慎。

4.4反应者战略导向下的行为模式

选择反应者战略导向的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敏感,认知的环境是复杂的、动态的沙克尔环境,只是被动地随环境的压力盲目反应,或是对竞争者的行动做出被动抵抗。由于这类企业对环境的感知较差,常常无法明确自身应采取的战略,只是随着环境变化和来自竞争者的压力采取走着看的策略。所以,反应者战略的决策就会模糊不清并产生矛盾。因此,这是一类对企业外部环境缺乏控制的被动型战略。它既缺乏主动适应外部竞争的能力,又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所以,反应者无法适应环境,难以创新和变革。

5基于战略导向的创新网络适应性演化模式研究

企业战略体现了网络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模式,而战略指导下的微观活动又决定了创新网络整体的宏观演化模式。其中,战略多样性是辨析不同环境状态下网络演化模式的重要参量。首先,网络中各企业的战略多样性程度反应了网络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情况,战略多样性程度越高,企业间的合作频次越多,相反地,竞争则越激烈;其次,低战略多样性程度造成的激烈竞争进一步促使网络开放度降低,进而使得网络企业数量减少;最后,在战略多样性、网络联系频数和企业数量的共同作用下运行。因此,网络演化是不确定环境与网络战略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环境不确定性会影响网络成员企业研发投入的动态性变化,高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适应商业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和研发投入;另一方面,正是不确定环境造就了复杂适应性,网络成员企业行为会经常发生不确定的变化,从而导致网络战略具有异质性。因此,本文基于战略导向并从网络战略多样性、网络成员数量、网络联系频次、网络结构特点、网络创新模式和网络开放度6个方面探究创新网络在不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下的演化类型。

表1不确定环境下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5.1确定环境下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静态、简单的确定环境体现了完全理性人、信息充分以及没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假设,环境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创新网络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简单的生产单位[17]。在确定环境下,创新网络成员企业往往选择防御者战略导向且战略多样性程度非常低。在竞争压力下,创新能力不足且规模较小的企业要么被网络中的强大企业吞并,要么退出该网络;创新网络外部企业也望而生畏,不愿加入其中。通常,确定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式会出现在一些夕阳产业中,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出现饱和,产品趋于同质性,企业也只能获得很低的经济利润,从而影响了企业合作创新的积极性[4]。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将由少数核心企业统治[18],网络中的成员企业数目和联系频数急剧减少,网络开放度低,网络进入壁垒高,创新网络最终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并萎缩。

5.2风险环境下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在动态、简单的风险环境下,网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多种风险环境情景,但不能精确预知会出现哪种情景以及出现的时间,往往采取保险、实物期权、风险转移等方式降低风险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19]。企业战略以前瞻者战略为主,部分持分析者战略。在风险环境下,以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为前提,网络形成以前瞻者为核心企业的战略联盟,分担成本和风险,形成规模效益,并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前瞻者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通过联盟组织获取稀缺资源实现自主创新,而网络整体呈现出自主创新为主,辅以部分合作创新。因此,网络联系频次在企业间的合作活动中不断增加,但网络战略多样性程度因风险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较低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此时,网络开放度较确定环境下的开放度有所升高,网络外部一些具有异质性资源或技术的企业或受利益驱使主动加入到该网络中,或因网络缺少互补资源被动地拉入到该网络中。风险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成员企业“成活率”较高,在短期内网络有不断扩张的趋势。

然而从长期看,由于创新网络与环境不确定性的反馈作用,风险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式并不稳定,其认知的环境状态具有向奈特环境变化的趋势。在创新网络长期运行过程中,网络内部不断涌现出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等自稔性风险,加之技术创新自身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引起技术环境和需求环境的变化,网络面对的环境状态将逐步转化为奈特环境。

5.3奈特环境下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在静态、复杂的奈特环境下,网络中出现分析者战略、前瞻者战略和反应者战略。在奈特环境下,前瞻者会努力抓住不确定性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润的机会而加强企业间合作,努力实现创新,创造更多的期权。对于分析者而言,其中一部分紧跟前瞻者的步伐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和模仿创新在网络中谋得一席之地;另一部分因害怕不确定性为其带来损失,而从网络中退出,寻找较为稳妥的发展空间。而反应者则因较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退出该网络。同时,一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或独特资源的企业会以前瞻者或分析者的身份加入该网络。创新网络战略多样性呈现出动态平衡状态。综上所述,创新网络成员数量并没有显著改变,网络开放度较风险环境有所升高。前瞻者以网络核心企业身份围绕自身建立战略联盟,整个创新网络在以降低交易费用、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降低机会成本、增强知识、信息、新技术扩散的敏捷性、增强企业对于知识创新复杂性的适应性为演化动力[16]下,剔除不能为网络带来收益的连接,与具有互补技术或资源的企业建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形成多战略联盟间竞争的动态平衡局势。

5.4沙克尔环境下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一般地,新兴技术产业网络形成初期会面对沙克尔环境。企业对动态的、复杂的沙克尔环境知之甚少,其战略思想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认知环境不确定性源于企业信息获取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不足。因此,在沙克尔环境下,企业希望通过不断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架设畅通的信息渠道,进而捕捉更多的信息,并逐步提升计算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沙克尔环境下,创新网络呈现出高“更新率”和高开放度特征,即在大量的新企业进入的同时又有许多的企业退出。如美国硅谷就在多生多死中变化着[30]。然而,企业不断探索沙克尔环境,其认知的环境状态逐步转化为奈特环境,其战略导向也由原来的反应者战略转变为前瞻者战略或分析者战略,进而整个创新网络向着奈特环境下的网络演化类型发展。

6结论

本文承袭了Koka的观点,认为创新网络演化是不确定环境与网络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结合雷国雄和Duncan对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分类构建不确定环境分类框架,基于此,探索创新网络中的企业采取怎样的战略导向以适应不同程度的环境不确定性,并得到如下结论:(1)创新网络在确定环境与防御者协同作用下不断萎缩并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2)风险环境下的网络演化类型并不能长期稳定存在,在风险环境与前瞻者、分析者的协同作用下,网络向着奈特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式发展;(3)创新网络在奈特环境与前瞻者、分析者和反应者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动态均衡的多联盟组织竞争局势;(4)沙克尔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式主要出现在新兴技术产业中,此模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奈特环境下的创新网络演化模式。

参考文献:

[1]wangCH,LuiY,ChenCB.evaluatingfirmtechnologicalinnovationCapabilityunderUncertainty[J].technovation,2008,28:349-363.

[2]SirmonDG,Hittma,irelandRD.managingFirmResourcesinDynamicenvironmentstoCreateValue:LookinginsidetheBlackBox[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7,32(1):273-292.

[3]YangHB,LinZJ,LinYL.amultilevelFrameworkofFirmBoundaries:FirmCharacteristics,DyadicDifferencesandnetworkattribut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0,31(3):237-261.

[4]程跃,银路,李天柱.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1):29-51.

[5]elvinB,munawarm.perceivedenvironmentUncertainty,BusinessStrategy,performancemeasurementSystems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CongressoninterdisciplinaryBusinessandSocialScience,2012:787-792.

[6]KokaBR,madhavanR,prescottJe.theevolutionofinterfirmnetworks:environmentaleffectsonpatternsofnetworkChang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6,31(3):721-737.

[7]mintzbergH.productivityKillingamericanenterprise[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7,8:25.

[8]DuncanRB.Characteristicsof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sandperceivedenvironmentalUncertainty[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72,17(3):313-327.

[9]meyerCB,StensakeriG.DevelopingCapacityforChange[J].JournalofChangemanagement,2006,6(2):217-231.

[10]彭伟,符正平.联盟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知识资源获取的中介效应与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软科学,2012,26(4):17-22.

[11]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2]SharmaS,aragón-CorreaJa,Rueda-manzanaresa.theContingentinfluenceoforganizationalCapabilitiesonproactiveenvironmentalstrategyintheServiceSector:ananalysisofnorthamericanandeuropeanskiResorts[J].CanadianJournalofadministrativeSciences/RevueCanadiennedesSciencesdel'administration,2007,24(4):268~283.

[13]吕鸿江,刘洪.转型竞技背景下的组织复杂性动因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和战略导向的作用[J].管理工程学报,2011,25(1):1-9.

[14]刘洪.组织复杂性:动因、控制与利用[J].经济管理,2007(1):32~35.

[15]田钢,张永安.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1):104-115.

[16]DesarbowS,BenedettoCD,Songm.RevisitingthemilesandSnowStrategicFramework:UncoveringinterrelationshipsbetweenStrategictypes,Capabilities,environmentalUncertainty,andFirm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5,26:47-74.

[17]吕鸿江,程明,刘洪.企业复杂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不同环境特征和战略选择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5):130-142.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动态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环境、资源、人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极大的震撼人类社会,并从科学技术层面向其它领域迅速渗透。这场跨时空的信息革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具有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特点——氛围的和谐性、场景的虚拟性、时空的超越性、载体的先进性、系统的开放性等等,正是这些特点,大大强化了网络作为媒体的传播功能,并由此而造成人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高校是研究与运用网络技术的摇篮和基地,是发展与创新网络信息的前沿阵地,是改革与完善网络环境的探索场地。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萌芽阶段。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met(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theGreatwallwecallreacheverycomer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met的序幕[1]。1994年4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因特网(互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建成并开始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从此,开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初始阶段,全国党建第九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对网络趋利避害、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建设的原则。第二,始建阶段。以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小组创建的”红色网站”为标志。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在此期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作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第三,发展阶段。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高校校内网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信息作出了明确规定。纵观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大阶段,党和国家自始至终十分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十分肯定网络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运行载体。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战线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经过人类改造后的环境)。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则是指创造一种交往、互动、视听、匿名、虚拟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道德、言行和心理等方面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可以随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中在线参与,进行多向交流,信息交互,营造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氛围L2}。简言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教育主客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环境日益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环境以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动态

在国外,网络教育模式(modelsforweb—basededueafion)不断创新,毕业论文提出了虚拟大学(Virtualuniversity)的概念[3]。对于网络教育如何扩展,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的三个阶段,即替代式阶段(substitution)、优化式阶段(op曲lizon)和转换式阶段(trans~rmafion),并对若干重要问题(包括网络思想教育)进行了广泛活跃的讨论[4]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在《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使思想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思想教育内容的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知识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5]。巴尔,尼古拉斯在《资助高等教育》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网络硬件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由于网络建设资金、硬件投资和人员配备紧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普及率不高[6]。桑迪·布林顿,奥拉·里伯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评价框架》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环境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障碍之一。

在国内,我国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的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有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有的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纳入到学校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关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者们一致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乔蔚虹、刘志斌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认为,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思政工作者的控制难度,导致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变。[7]史敏在《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认为,网络带来新机遇: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网络带来新挑战:网络信息混杂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西方网络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的巨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来进行“和平演变”,网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8]雷莹在《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认为,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增强其影响力;提高工作的效率;采取交互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拓宽了师生的交流渠道。[9]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也认为,网络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为高校思想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用正确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如何减少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等方面。[10]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网络的正面影响表现在:使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内容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构成了挑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形成了挑战。[11]罗湘明在《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论述到: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网络也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增多,从而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性。[12]

转贴于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网络环境的措施。面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措施。乔蔚虹、刘志斌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认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以下方面人手:重视法制宣传,加强网上监控;精心策划,积极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提高领导责任意识,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13]史敏在《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以下对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网络化;加强队伍建设,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上责任落到实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14]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出的处方是:把握主动,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制作多媒体德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加强对网络的监督。[15]雷莹在《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社会各界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16]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的策略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培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分析和管理;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加紧制定网络政策、法规。[17]

三、借鉴启示

纵观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主要对网络教育阶段与网络实施研究较多,对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研究较少;而国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发展现状、问题、机遇、挑战及其对策,对网络思想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界定也较少,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外部因素(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定量评价就更少,对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对策的研究也有局限性,较多的是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网络进行研究。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伦理学者,从网络道德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信息危机,网络信息污染与网络信息欺诈,网络知识产权与网络个人隐私等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社会学者,从网络规范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社会的虚拟特征,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网络社会规范问题;传媒学者,从网络效应影响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传媒的方式方法、影响等网络传媒效应问题;政治学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网络思想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德育的观念、特点、对策等网络思想教育问题。

国内外研究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动态,在方法上为我们系统分析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借鉴启示:职称论文其一,运用系统分析法。要在广泛收集和调研国内外思想教育环境信息资料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研究、系统论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关概念、因素评价与应对措施。其二,运用比较分析法。把国内外思想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价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其三,运用定量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与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De1method),适当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便从量的关系上进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外因素评价;其四,运用集成分析法。从优化网络环境的角度,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应用“StS”(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即科学、技术和社会,它产生于美国一个全新学科领域的分析法),即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把环境、社会、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综合起来研究,把国内外高校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经验结合,把理论与实际、调查与分析结合起来,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为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4,213,45—46.

[2]宋亚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5,(3).

13JHarskamp,e.Schoenfeld’sproblem.SolvingmoddinaDigitalLearningem4ronment.HiRoSHimaJoURnaLoFmatHematiCSeDUCation,Jan2005:33.

[4]孙昌达.基于宽带网的远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5]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J].广岛数学教育学报,2005,(1).

[6]巴尔,尼古拉斯.资助高等教育[J].金融与发展,2005,(6).

[7]]13]乔蔚虹,刘志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5,(2).

[8][14]史敏.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与交流,2005,(2).

(9](15]雷莹.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探索,2004,(4).

[10][16]程振设.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2).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挑战;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尤其在当代大学生和校园文化环境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也越来越成为影响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带来的影响、挑战和机遇,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规律,有效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成为当前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育人功能的重大r代命题。

一、新媒体时代、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概念

1、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这一概念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提出的。既然是新媒体,就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其中以微信、微博最为典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2.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从技术层面来讲,“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这种网络通过网中设网、网际互联,可以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换句话来说,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就是一种由电子元件支撑的虚拟文化世界,虽说是虚拟的文化世界,但确是真实存在的,就如同我们周围生活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一样。笔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就是指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空间内,以大学师生为主体,依据学校客观条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高校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网络技术等数字化平台,承载校内沟通交流或开展文化活动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规范,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承担以上所有内容所必需的制度保障的环境总合。

有学者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归纳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即影响高校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一种包括基地建设、建筑物辅助设施、自然文化环境等在内的高校显性文化环境的各“文化载体”的集合。而笔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则属于精神环境,也可以称其为软环境,它对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专业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形或无形地起着育人的作用,使青年大学生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悟、情操的熏陶,进而提高他们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

高校网络文化环境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承担部分,具有一般校园环境的共性,又和一般的环境相区别。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主体参与的虚拟性,网络环境是虚拟的,虚拟环境下,主体参与活动也就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等等的边界变得模糊,很多时间甚至不知对方是男是女,这也有利于参与者打破现实中的界限,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平等性,由于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高校师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的聊天、交友、获取资源等,更可以平等的获取资源和服务,这就营造出了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无差别对待氛围;三是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使得资源共享更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资源,校外、省外、国外等都可以得到共享,且信息传递交流更加便捷,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资讯,并进行自由选择;四是育人性,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其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和成果享受者,如果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健康和谐,呈现的内容具有积极的引人向上的特征,那其育人特性也将十分明显。

二、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育人活动的影响

马克思曾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他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可见,环境对人思想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环境也越来越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承担环节,搞好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园网络环境对高校的育人活动和功能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育人活动的场景

网络的出现颠覆了高校传统的育人场景。传统的育人活动场景具有真实性,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身份都比较明朗,教学活动中双方可以及时交流问题、探讨问题,人与人之间具有可视性和可听性。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准确的定位,彼此交流的话语会受到角色的限定,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虚拟的网络文化环境给育人活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育人活动可以由线下转为线上,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课堂内,受教客体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在有网络教育资源的任何一个网站获取知识,除此之外,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重要的个人信息也都可以隐藏起来,双方都带有很强的虚拟性,这样就会造成主客体之间角色定位不准确,使得他们之间相互交流所表达的感受、看法也带有一定的虚拟性,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由于网络给教育的主体客体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使得他们之间可以更加自由的交流想法,创新意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2、扩展了育人活动的新时空

互联网的发展变革了传统与人活动的时空。传统的育人环境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来讲,现如今我国高校的教育时间大致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内都有固定的、明确的上课时间的安排,比如从几点到几点上什么课,从空间上来说,教育活动大多被局限于高校“围墙”内,教室和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传统的育人环境通常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有一定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学习激情也不利于激发。而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则打破了相对狭小的、封闭的时空限制,甚至打破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使得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了一个整体。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高效且全面地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教育资源,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位有网络的“学咖”交流互动。网络文化环境的这种特质还消除了主客体之间、国家、民族、身份等界限,使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拉近了受教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距离。

3、营造了育人活动的特殊氛围

网络文化环境营造了育人活动的特殊氛围,使得育人环境更加和谐和丰富多彩。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的主客体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共同存在。网络作为交互的介质,既可以充当教育主体的角色,又可以充当教育客体的角色。高校网络文化环境中的主客体和谐交融,使得这两种角色可以相互转换,而且还能让这样两种角色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发生交互关系。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甚至一对空的信息交流,具有极大的交互性。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深刻变革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求知渠道和途径,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全面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使高校师生能够获得视、听、实践等多方位的体验。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不仅可以多形式多种类的信息,并快速有效传播,创造出更纷繁多样的网络文化。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势必对校园文化环境产生冲击与挑战。

1.媒介平台多样化,网络环境净化难度大

网络文化环境作为校园软环境,其健康与否事关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大学生群体之中,加之由于网络媒介的虚拟性、开放性特征,色情、社会负面信息和不和谐因素等信息也通过网络平台进入校园,更有不法分子甚至通过这些平台将犯罪渗透到校园之内,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心理压力的高校大学生,通过媒介平台宣泄负面情绪,缺乏理性分析的言行难免会有些放纵或偏激,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和净化难度。

2.网络舆情复杂化,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

网络舆情的复杂化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隐蔽与安全的自由言论场所,埋藏于人们内心偏颇的价值认知,由于缺乏必要的网络引导与监管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从众心理影响,面对一些事件缺乏理性分析,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加速了不正确价值认知的传播速度,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认知通过广泛的传播,使大学生陷入价值认知的泥潭,使其在价值目标选择上产生偏离,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网络舆情的复杂化给校园文化环境带来了冲击与挑战,高校只有加强舆论引领,才能更好地构建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

3.表达渠道自由化,规章秩序受到挑战

如今,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表达自身观点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自由,这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渠道和手段,更多的已经成为了一种影响其行为和道德规范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新媒体时代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论自由权,但是实际上,网络文化环境下,多数人的一些利益诉求会得到满足,但是还有少部分人的利益诉求被搁置,这部分人可能会在网络上“慷慨陈词”,引导出不正确的舆论导向,部分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很可能会在诱导下做出非理性的事情,这样就增加了校园内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秩序,加大了校园管理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文化氛围。有些学生甚至在这些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公然做出违反道德,更有甚者,做出一些触及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的事情,这些行为是扰乱了学校的管理秩序,更不利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有序构建。

四、提升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新思路、新举措

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对待大学生主体的需要,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纳入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范畴,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打造平台:建立绿色优质网络互动平台

构建绿色更优质的网络环境,就要构建更高水平的校@网络互动平台,逐步建设符合时展潮流的全新的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例如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网络样式,进一步促进传统校园文化向现代转型,如报刊、杂志、各类教学资源、学术团体、学校社团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由线下变成线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mooC”浪潮发展在线课堂,通过网络传播新闻、文学、影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真正发挥其高效共享的特性,进一步满足师生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保证高品质的绿色网络文化环境的有效推进。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政工作;对策

治理网络环境,预防网络犯罪,是一项关系社会治安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工程。引导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加强其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使广大学生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提高网上自我约束能力和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行为和信息,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信息产业部正式启动的“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我国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对涉及互联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多个网络中存在的违法不良信息、网络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从而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网络文明,构建和谐的用网环境。

一、网络环境概述

网络环境就是指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空间与平台。网络环境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作为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共同的基础性特征;二是作为精神层面的本质特征。计算机网络由于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其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网络环境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存在的虚拟性。虚拟性是网络环境最重要的基础性特征,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行为者所处的交往环境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2)内容的跨文化性,不同文化具有地域性,而网络环境超越地域性。精华与糟粕,东方与西方文化并存。(3)认同的非标准性。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全球化带来不同特质文化的碰撞,使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各自的特性受到威胁。(4)传播的全球时效性。网络空间覆盖全球,速度快捷,信息传播瞬间完成,时效性极强。(5)操作的交互性。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决定了上网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者和传播者,使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过程是双向互动的,(6)管理的自治性。在网络环境中。没有一个例行的管理机构和权威的管理者。它的创造、发展和运营纯粹是在自愿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7)交流的开放性。互联网把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了,网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表达任何思想观点和访问各种信息资源。

网络环境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一系列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的形成上。(1)彼此心灵的沟通。网络环境可以让人们无负担地参与,让心灵在这里自由游荡,让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沟通。(2)张扬个性文化。网络环境为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个人的自由与创造力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充分的发挥。(3)文化信息共享。网络空间以信息和知识作为其核心资源,如果没有以网络为基础的文化共享,就没有网络环境的繁荣发展。(4)民主开放性。随着网络的普及,人类步入了一个“网络面前八人平等”的新天地。任何思想观点在这里都可以自由表达,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5)文化渗透性。网络自诞生后,迅速地与其他文化特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丛,它已经渗透到教育、经济、政治、科技等众多领域。(6)多样文化的争鸣。网络环境是一种多群体的文化结构,是由不同观念、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文化群落组成的;于是出现了“文化争鸣”现象。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正面影响

1 网络环境为思政工作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思政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网络环境的海量信息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可以在浩瀚无限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资料,将其制作成教育文本,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网络环境增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教育者可以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沟通,把思政工作做细、做活、做到“家”,使思政工作真正产生实效。

3 网络环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网络环境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渠道。网络环境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它能存储大量信息而又快捷传播信息;同时它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这为思政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

5 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政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素。首先,海量的信息环境。思政工作者只有掌握了网络,才能从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无尽的信息,其次,平等的传、受环境。网络环境为新时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使传、受双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这种环境让公众对网络有一种先天的倌赖和亲近。再次,广泛的交流环境。在网络上,一个使用者可以便捷地同时与多个使用者互相交流,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氛围。最后,及时的预警环境。网络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警环境,思政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

6 网络环境促进思政工作者素质的提高。网络环境以独特的方式给思政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思政工作者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负面影响

1 网络环境导致了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激烈冲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也是主导价值观念。网络环境对主导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怎样加强主导价值观的教育,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现实性的重大课题。

2 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在网络环境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条件日益消除,固有的思政教育观念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和个人热情。使受教育者学会工作研究、发明,学会参与教育的过程。

3 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手段提出了挑战。怎样利用网络环境加强思政教育?如何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手段的革新?这是向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必须面对的新的现实问题。

4 网络环境让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渗透有隙可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宣传与我国主流政治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教育、监督和管理。

5 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网络环境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混杂和充斥着色情、暴力等文化黄毒,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网络环境时代要求思政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高校要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个新载体,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一支业务精湛、通晓网络应用技术的新型思政教育队伍。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培养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环境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

(二)网络环境时代要求建立网络管理他律系统。健全网络思政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加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首先。采取有效技术防范措施,阻止“有害数据”进入。其次,宣传网络道德,促进网络规范认同。另外,还要加强技术道德与科技伦理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保持严格的道德自律。最后,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三)网络环境时代要求大学生增强自律能力。首先,学校思政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教育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自觉抵御“西化”、“分化”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其次,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8

Zhao等(2007)【24】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39个经济体样本的研究中,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实了法律作为一种影响internet扩散的因素。ndubizuet等运用二手数据的方法对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影响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活动(ndubizuetal.2002)进行了实证分析【25】。一组调查研究也表明,监管环境对影响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工业化经济体的国家(Gibbsetal.2004;Zhuetal.2005)【26-27】。国内学者宋祎旎(2007)【17】认为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环境影响其健康发展。沙际品(2009)【28】认为,健全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加深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活动的信任。蒋璐【29】(2011)提出我国网络团购中,法律纠纷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阻碍网络团购的发展。汤发俊【17】(2011)认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环境也会约束网络团购的发展。基于上面的文献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进行下列假设,足够的适应性和支持性的法律环境在国家层面上对引导消费者参加网络团购将产生正向影响。法律环境对引导消费者参加网络团购将会产生正向影响。

2网络团购发展中的政策环境

在早期的国外实证研究中,iacovou等人(1995)【30】发现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激励政策能够促进eDi在加拿大的快速发展。mcKnightetal【7】(2002)认为消费者对团购网站的信任度受制度性保障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很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公共政策和制度在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团购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worldBank)的研究也表明,在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底期间,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在电信行业引进了自由竞争机制,使网络团购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本快速降低并迅速发展(worldBank,2006)【31】。新加坡政府对电子商务采纳和信息技术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晰地愿景,不仅在国家信息技术发展上投入了很多资金,而且采取很多的教育活动去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thatcheretal.2006)【32】。从上述文献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的结论中可以进行下列假设,国家的政策环境(激励措施,举措,税收减免和其它的财政激励措施)对引导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会产生正向影响。假设5:政策环境对引导消费者参加网络团购将会产生正向影响。

3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

3.1概念模型和研究变量

基于文献综述的分析及研究假设的建立,本文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聚焦在网络团购发展中国家宏观层面的信息生态环境因子的构成对引导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的影响,其中国家信息生态环境因子包括: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这个研究中的五个假设在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中将被进行验证,每个研究模型的构建都在先前的实证研究中被证实,然后没有研究去证实这五者之间在国家信息生态层面对网络团购中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本文将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设为自变量X,分别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为自变量X1,技术环境因素为自变量X2,经济环境因素为X3,法律环境因素为X4,政策环境因素为X5,消费者网络团购意向为因变量Y.

3.2问卷设计

在此研究中,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家信息生态环境对网络团购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问卷设计包含三个部分:①网络团购消费者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月平均可支配收入和团购类型等;②网络团购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的意向与国家信息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③消费者网络团购参与意愿的调查,包括被调查人对网络团购的关注度、参与度、需要程度,网络团购的参与次数和金额,以及网络团购的推荐意愿等。研究中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对国家信息生态环境因素对网络团购消费者团购意向的影响进行问项的设计,它是一般调查问卷中测量被调查者态度时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个陈述,根据程度的不同,都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同意”这五种由浅及深的选项构成,并分别赋予其相应的分数1、2、3、4、5,最后得分能够体现出被调查者的态度。本次研究调查问卷的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量表题。在调查消费者个人信息时采用单选题的形式,在调查消费者参与团购活动消费类型时采用多选题的形式,在测度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时选用量表题的形式。

3.3数据收集和样本特征

本次研究调查问卷采用的是互联网发放问卷方式,利用问卷星网站,以广大网民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收回204份问卷。收回的问卷中有14份问卷的被调查人没有参与过网络团购,因此将这14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处理。最终得到实际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3.1%。

4数据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中,使用描述性统计来分析国家信息生态环境对网络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程度的整体情况。从结果可以看出,国家信息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①现阶段,我国针对网络团购方面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情况相对比较好,互联网普及率高,公众接受新型消费模式的观念较强。②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日新月异,与网络团购相关的信息及安全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团购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及速度比较满意,评价也较高。③政策、法律环境的平均值都相对较低,说明现阶段我国针对网络团购的政策较少,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政策、法律环境评价一般。平均值最低的是经济环境因素,只有2.98,总体结论为一般。说明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虽发展迅速,但由于网络消费者主体为学生或年轻上班族,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体现在这群消费者自身时,现实感觉并不是很强烈。本文来自于《情报科学》杂志。情报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4.2相关性分析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9

【摘要】网络环境下动画创作传播发展迅速,对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意识形态具有重大影响。网络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使动画的创生发展和推广优势与缺陷并存,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面临本土坚守、产业链接、扩大受众、增进原创、产权保护五大核心问题,并应就此对相应的产业和文化策略进行优化。

【关键词】闪客;拓扑;同步发行体制;中国元素;知识产权

自网络诞生伊始,动画就利用此平台进行广泛传播,随着大众网络的迅速崛起,动画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迅猛发展,成为动画创作和传播的主流,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催生出许多新问题,对动画而言,网络已经由动画的艺术、技术、商品发展的辅助因素,转化成催生动画艺术形式,决定传播效果、验证技术实力,主导商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状,优势和缺陷并存。

一、网络环境下动画传播的主要优势

实时性强。网络传播迅速快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实现用户和信息的同步,对动画的传播推广起到了革命性的提升,数字化终端推广手段的成果是传统动画播放媒介远远无法达到的。

兼容性强。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和传播不仅是专业动画创作机构的专利,动画创生的形势发生革新,草根阶层的“全民化”动画创作和传播成为可能,网络促生了大量独立动画创作人,与动画相关的自由撰稿人、跨界艺术家、网络闪客迅速崛起,促进了动画内容、形式、技术、文化、产业的全面爆发,极大丰富了动画艺术和技术的多元性。网络动画涉及的主题超越传统动画的创作模式,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和自由度。

复制性强。数字化的复制、收集使海量的信息储存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复制甚至已没有鲜明的“原作”和“赝品”的区别。包括搜索、复制、压缩等技术的发展,使动画的资源无限放大,也使欣赏者时刻面临信息选择。

开放性强。随着数字技术各种标准的确立,不同独立的网络系统都可以对接合并,互联、通信、出版、广电、销售、教育等网络相互融合,动画的播放和存储格式日趋便捷统一,网络环境下媒体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动画与娱乐、出版、广告、科普、教育等各种直接或衍生行业的联系越发紧密。

互动性强。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欣赏或浏览的过程可以是非线性的,不同于传统动画播放由“点”到“面”的强制性的单向信息辐射,网络动画与漫画、游戏、广告等彼此交集,形成双向交流,参与和反馈的自主性提高,这种互动会直接影响包括动画创作本身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变化,从艺术、技术、商业多层面均有革命性的飞跃。

二、网络环境下动画的主要缺陷

艺术和文化品质的弱化。为了获取最大点击量而迎合大众的网络动画,高度注重娱乐和广告效应,对高品位文化功能的追求相对较弱,商业气息浓重,目标人群相对集中,对动画创作本身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更加急功近利,“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与“短、平、快”的网络创作习惯格格不入。过度强调感官刺激或强烈暗示广告消费的网络动画成为主流,积极发展感官享受型的创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部分严肃的文化思考,而观众对网络动画的欣赏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费”,以大规模复制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网络动画实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强制性消费”。这种现象对动画长期的、健康的、多元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传播者的文化引导作用减弱。传统媒体对传播的内容、形式、受众的掌控力强,监管更加直接。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受到严格的审查过滤,传播者主动引导,受众被动接受。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的中心主导地位,相对强势。而处于海量、快速、多元的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所特有的“拓扑式”的传播模式,使处于中心地位的传播者的作用相对弱化,传播者的“特权”减少,网络传播的过程极为快速、复杂,评判标准更加多元,使媒介对文化的引导功能和效率相对减弱——传播中太需要网络环境中各环节的文化操守和品格自律。

即时性创作普遍缺乏精品意识。网络环境下的动画资源丰富,鱼龙混杂,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在极力追求新、奇、特等极端效应的网络环境下,动画的创作和传播很难保持精品意识。与传统动画中的大制作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动画创作既缺乏美国动画电影工业体系那样大规模、长周期的产业战略,也没有日本动漫画同步发行体制那种长期共同服务兼顾循环的运营模式。网络动画大都是应对时尚热点话题的小制作,只有极少数长年坚持运作的动画品牌能真正形成气候。网络环境下动画创作和传播追求即时性的结果,造成“快闪”现象,长期如此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和不良的惯性选择。

三、网络环境下中国动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国际动画霸权环境中的本土坚守。虽然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愈加呈现出跨国界、跨文化、跨媒介的传播特点,但美日等老牌动画大国的产品仍然强势压制着中国动画。美国动画基于其强大的电影工业,产业形态高度发达,全球战略成熟;日本动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漫画基础上,动画产品依靠动漫画同步发行体制覆盖全球,后来居上的韩国、加拿大、东欧等国的动画也在迅速崛起。动画所具备的跨地域跨文化的特性正好符合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要求,动画强国的产品依靠网络树立了极高的品牌威信,其艺术风格、文化思想,甚至意识形态深入人心。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成为新的文化载体,中国动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动画产业链的缺失。中国动画产业链的缺失是一个老话题,中国的动画行业各环节相对孤立,其中最致命的是缺乏动画的知名品牌。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动画行业大多成为强势国家的动画加工厂,远离原创、策划、推广,局限于规模化制作加工的中国动画人是动画行业中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网络环境成为国外相关动画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中国的动画热潮其实是“洋动画”的热潮。中国动画在对先进国家动画产业链的模仿学习中艰难发展,而网络世界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对中国动画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也加速了洋品牌的普及,层层打压国产原创动画。

动画的目标群体定位狭窄。长期以来,中国动画的受众目标定位在少年儿童,造成了中国动画普遍低龄化的现象。而国际上成人动画所占的市场份额高于少儿动画市场3倍,中国的成人动画是一个待发掘的领域,网络环境下的成人动画基本由欧美日所垄断,受各种现有条件和观念的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忽略了这块“大蛋糕”。

动画的原创力低下。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面临巨大的竞争,网络的传播特性助长了模仿抄袭等“短、平、快”的动画创作形式,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创作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创作团队贫弱分散,缺乏长期的、精品的创作发展战略,甚至导致动画创作中,投机取巧者的生存状态好于创作者的恶性循环。中国动画长期以来面临三个老问题的争论,至今也没有解决:一是中国动画的风格问题,即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发展;二是中国动画的产业链缺失问题;三是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问题。动画原创力的不足源于动画教育体系的严重失衡,甚至目前整个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都值得商榷。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原创力缺失的缺陷日益明显,恶性循环已经显现,中国动画产业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被优秀的国外动画所占据。

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动画是一种创造虚拟产品的新兴行业,是以知识产权为灵魂的创意产业。动画的盗版问题长期制约着中国原创动画的正常发展,甚至对行业本身已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动画企业的创作积极性降低,模仿抄袭现象严重,导致恶性循环。网络环境下动画复制性强和开放性强的特点使动画的版权保护难度更高。产权意识的缺乏,一方面使动画的原创作品被模仿盗版,另一方面也使整个动画行业缺乏获取专利授权的眼光,从而导致各方面受损。国家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约束非常有限,执行不力,中国动画行业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口碑差,商业自律亟待加强。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使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特别是原创作品的推广传播布满了荆棘。

四、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动画发展策略

完善以网络同时作为开端和终端的动画产业链——产业策略。结合网络环境下动画的优势和缺陷,利用网络的传播特性综合分析,网络既是动画创作的开端,也是其产品终端,必须以此为基础,解决动画产业链完善、促进动画原创发展的问题:第一,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动画行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网络动画创作灵活、便捷、快速、多元化的特点,鼓励原创,避免传统动画创作中的风险投入。第二,以网络的优势维护良性循环的动画产业链。网络对具有品牌发展潜力的动画至关重要。在国家建立大规模动画实体基地之后,具有实时、互动、兼容、开放等特性的网络化动画研发推广基地将成为补充和保障。动画行业真正利润的三分之二集中在衍生产品中,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最适合作为各种动漫衍生产品的纽带,起到链接和增值作用。第三,利用网络传播反馈的优势置入动画市场营销。运用网络参与动画的管理、企划,加强产业竞争,促成网络环境下的动画政策引导和市场行为相互兼顾,通过网络促成各种媒体的跨界联合,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以网络反馈作为市场晴雨表,扩大需求和创作的层面。第四,加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有许多特殊性,动画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形式,加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促成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规范和完善,从而提供网络环境下动画产业的保障和健康发展。

现在的网络环境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建议和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不仅仅成为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生活和思想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应的,受网络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所以,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对当前所面临的网络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把握开展工作的主动权。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

1、营造开放的环境

对于开放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来说,会引起新的网络文化的传播,高校学生就能吸取文化的营养,增强了其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科学性。同时网络开放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了全球化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创新意识。

2、渗入生活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跟学生进行隐形的连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也能通过网络隐藏身份,从而增加了交流的民主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传递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而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引出学生想谈论的话题,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

1、学习方式的多元性

网络融入到高校学生的生活中,导致了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查阅,获取想学到的知识,取代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去选择需要探索的领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2、学习内容的多样性

网络的普及为大学思政教育实现内容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得以拓宽。网络打破了现有的课本知识的框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只依赖课本中的内容,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新的知识点,这些信息分布比较广泛、数量也比较多、成本低廉,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网络的交互性使大学生心理教育出现问题

网络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加上信息良莠不齐,那些充斥着暴力、色情以及反动思想等的信息是难以控制的,这些形形的信息让一部分高校学生痴迷。由于高校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都不是特别成熟,在面对一些信息诱惑的时候自制力不强,把美好的幻想寄托在网络中,导致荒废了学业。还有的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酷爱游戏中的暴力情节,还尝试着在现实中模仿,产生恶劣的后果。网络信息的混乱和泛滥,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心理教育出现问题。

(二)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出现问题

在网络世界中,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党派等都想在网络中占据一席之地,多种文化和思想也在这里汇集,大学生很容易就接触到任何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观点。

(三)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问题

网络虚拟环境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新的环境因素,跟现实环境进行比较,具备多维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导致外界在监管的时候存在比较大的难度,而且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也相对减弱。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改变观念,牢固树立网络意识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树立网络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对于网络带来的挑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抓住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摸索出新的工作方式来开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民主意识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白网络交流的平等性,不但是信息接受内容的平等性,还有交流方式的平等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观念,树立民主意识,用诚恳的态度跟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扩展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强化网络心理教育

在网络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在网络中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强化网络价值观教育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体现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爱好,并给于积极的指导,坚决抵制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杜绝破坏性的网络事件发生。还要引导学生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终身。

(三)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创建网络虚拟化师生团体

高校学生很多都有自己的微博、空间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Q群、空间、微博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让学生通过浏览、转载等把信息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就这些话题跟学生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于回应,创建网络虚拟化师生团体,提高教育成效。

2、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备教育意义的主题。通过开设专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等。还可以塑造典型事例,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选择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鼓励高校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

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大学生成为网络发展中的特殊群体,而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极易受网络环境影响的群体,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必然要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强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化,才能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朱西周.论网络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