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9:08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1

关键词:区块链;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征信业务;不良贷款率

一直以来,金融领域备受国家、地方以及人们的关注,其直接决定国家、地方的经济命脉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典型实体,由于某种原因人们对其还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若想改善此种现象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造。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共享式的技术,其中关键一点是基于区块链存储于其上的数据很难被轻易改变。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的银行领域将会使银行支付更加快速、准确。本文将在分析区块链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1区块链技术概述

1.1区块链技术的特性研究

区块链作为最近几年才新奇的新潮技术,人们对其具体概念和特性还相对模式。首先,区块链技术作为技术革新的基础,其是一把双刃剑,具体表现为以下特性。(1)区块链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任何在该链条上的交易信息将会被永久保存,其中任何一条信息均无法被随意篡改;若想改变其中一条信息,需要对链条上的每个信息块进行更改,这种操作几乎是无法完成的。(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交易信息均是匿名的,这种特性在保护了消费者隐私的同时,也为公检机关侦破案件带来了难度。(3)区块链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其所有信息均存储于互联网的云平台。因此,上述特性决定了区块链技术虽然能够应用于很广的范围;但是,其一旦遭遇到黑客攻击,将导致大量消费者的信息被泄漏的可能,导致链条交易的瘫痪。总的来讲,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而言,其在安全性、共享性、智能化发展趋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2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概况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经初步经历的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区块链技术经历了从1.0~3.0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从数字货币领域的应到金融交易、征信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在科教人文等社会领域的应用。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处于2.0时代,主要实现市场的交易和商业信用行为,重点在证券、期货以及贷款方面应用。本文将重点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

2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领域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领域的贷款业务、征信业务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2.1区块链技术在贷款业务应用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印度银行为例开展区块链技术在贷款业务领域的应用研究。印度银行分为计划内银行和计划外银行,具体可以分为印度国家银行、国有银行以及商业银行;而且,在当前形势下,印度商业银行将可能在未来取代其国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结合印度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1)与其他G20国家的银行行业相比,印度商业银行在资金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存在亏欠的状态;该项指标预示着印度商业银行的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2)与其他G20国家的银行业相比,印度商业银行在资金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方面的比例较小;该项指标预示着印度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偏低,而且在未来的盈利能力也较弱。总的来讲,印度银行行业存在极大的风险,其在未来存在面临极高债务和资本风险的可能。目前,印度也处于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其国内的不良贷款比例极高而且还处于增长状态,加上印度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流程上本身就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投资者和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风险。为此,印度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解决其在贷款业务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前后针对印度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的变化对比如图2所示。图2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应用通过对实际调研数据进行比对可知,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前一年内印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长了将近150%;而在应用区块链技术一年的时间内印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增长5%。总的来讲,区块链技术对于可有效控制印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发生。

2.2区块链技术在征信业务应用的案例分析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历4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40年的发展期间,其经历了从初期的初具模型到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征信再到涵盖中国整个征信业;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个人征信问题和企业征信。但是,分析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可知,个人征信目前的规模还较小,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推动下,个人征信在未来仍存在加大的发展空间。区块链技术在征信业务领域的应用实例为与平安银行称为兄弟银行的前海征信。前海征信在共享平安银行金融数据的同时,为平安银行的征信审核提供极大的便捷性和参考性。前海征信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平安银行建立了实时的风控系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此同时,同领域同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的认可度极高,目前,前海征信已经与同行业100多家签订了针对征信业务的合作协议。区块链技术在前海征信应用的环境可总结为如图3所示。总的来讲,区块链技术在前海征信的应用不仅可使公司的业绩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征信审核的全面新和可信程度,从而促进银行的发展。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前海征信的应用也称为同行业的标杆和示范代表,其还会推动国家进一步健全关于征信的相关机制、体系和法律法规。

3结语

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新起的应用技术,其本身存在极高的安全性、共享性,而且其将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商业银行领域,不良贷款和征信审核是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业银行领域,可有效降低其不良贷款的发生;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征信业务的应用还可极大地提升征信审核的效率和全面性,对于保证银行低风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朋林,董一一.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8,000(021):46-52.

[2]胡予晓.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跨境支付领域应用的改进和提升——以中国银行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20,no.373(02):76-79.

[3]李朋林,董一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8,597(21):139-144.

[4]李炫榆.应用区块链技术防范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J].银行家,2019,207(01):89-91.[1]管亚梅.区块链技术对会计方法的影响研究——以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为例[J].财会通讯,no.825(25):95-99.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2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不断发展。2016年,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金税三期应运而生。但在“以票控税”指导下建立的,仅具备信息传递功能的互联网技术与基于数据库的传统记账、架构于传统发票流程体系的金税三期工程仍不完善。在此严峻形势下,革新化记账技术、升级化互联网技术的“区块链技术”悄然出现且渐成气候。2016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成立了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团队,对“区块链技术与税收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同年,20国集团(G20)报告作者Juliemaupin提出战略构想,“各国未来应果断在税收等重点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政策目标”。2018年8月10日,我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实现落地,开启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模式方面的应用新时代。诚然,聚焦到税收征管模式,区块链技术潜力无限,但杜莉(2018)、郑毓文(2018)等学者指出,国内外区块链技术于税收领域的应用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尝试所获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支撑其规模化展开的准备尚未形成。因此,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尤其与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的征管模式交契度,显得尤为必要。而全面考察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增值税税收征管的可能性、可行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仍属空白。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增值税征管模式,本文将摸清增值税征管现状,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其与增值税征管中的主要问题联结,提出区块链技术在增值税征管方面的应用方向与预期效果。最后,辩证分析方案可行程度,致力于实现区块链技术真正应用于税收征管,完善现行体制。

二、我国增值税征管现状:基于金税三期

1.发票虚开。我国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基于发票扣行发票“虚开”。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因发票认证环节存在的缺陷及纳税人的刻意逃税心理等,导致处理临时经营、跨地区经营、特殊业务核算时存在监管漏洞,无法完全识别和制约增值税发票的伪开、虚开。

2.税源难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也越强,税务机关对税源监控的难度随之增加。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源的预警监控系统对信息分析处理质量较低,单位内部的各职能环节之间的配合度低,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无法及时全面掌握税源信息。

3.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低。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的时期,税法制度仍不完善,税收流失问题较严重。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税收的流失率在15%以上。实现百分百的纳税遵从不仅依靠相关税法制度对纳税人的制约,更大程度上是依据纳税人对依法纳税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但这与纳税人的经济人属性冲突。

三、区块链技术在增值税征管模式中的应用设想

增值税征管模式应向以下两方面改进:系统内实时记录并共享通过验证的涉税交易与发票信息、实现增值税随交易自动结算。这恰为区块链技术的优势:难以篡改、共享账本、共享与激励与智能合约的具体体现。

(一)区块链技术在增值税征管模式中的应用设想

1.建立基于区块链难以篡改、共享账本的信息协同互通系统。交易数据需真实才能通过验证纳入区块,一旦进入区块便难以篡改并被共享。因此,链上所记录的交易数据为时间轴上的完整记录。在各部门实现信息全流程互通的情况下,利于完整科学的数据库的建立,形成对税源的高效调控。个人身份信息是其自身账本数据中独一无二的标志。基于链条信息环环相扣、层层互通的共享账本机制,税务机关能从整体角度把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区块链中时间戳技术使区块链上所有数据都经时间盖章,防止征税时点交错形成的信息割裂,不可逆的哈希算法保证了所有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即从交易开始到形成缴税义务,全部信息的生成均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实时监督认证,并且未经篡改。

2.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对接交互系统。智能合约主要是通过代码编辑实现一系列操作。一旦能够实现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则在全链条上的自动覆盖,错开虚开增值税发票或再难以出现。交易记录的客观准确记录,在未支付金额的情况下,系统将难以进行下一“开具增值税发票”命令的执行。征纳双方间税款可直接承载于“区块链”这一载体进行支付清算,无需第三方。代替传统的增值税发票系统,形成的是买卖双方以及税务机关之间的实时共享合约。

3.基于区块链共识与激励的信用公示系统。引入区块链共识层中poS机制的税收征信体系,将纳税人加入到验证与评估之列,不再依靠于政府的单方面管控,形成共同参与公平公正、共同竞争、自检自查自我激励的效益行为。以信用等级及保持时间决定获取奖励的多少,形成长效鼓励机制。配合反向施压与硬性管控,能更加全面提高纳税人的自觉遵从度。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增值税征管模式的技术可行性

1.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对接交互系统。首先,区块链中的数据容量小且系统中的修剪节点和轻量节点并不需要储存完整的区块链数据。利用区块链可以克服数据存储空间的限制,实现海量涉税交易信息的收集。其次,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使交易数据可在对等网络中分散产生、传播后实现分散储存。可实现涉税信息的共享,克服增值税涉税交易在跨行业、跨地区、征管机关不同的情况下,涉税信息难以及时核对查验的问题。第三,区块链技术保证仅真实的交易数据能通过验证纳入区块,且交易数据一旦进入区块即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可实现增值税征管所需的对交易数据真实性的自动核查,通过时间轴上交易数据的全记录,建立更完整、科学的税收情报数据库,减少税收争议、提升税收征管水平。第四,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结合后,各节点可根据一定条件进行合约验证,在达成共识后,合约可自动执行。可实现电子发票自动开具、增值税应纳税额自动核算和清算。从而进一步节省征纳双方的成本,防止开票后避税行为发生,减少税收流失。

2.建立基于区块链难以篡改、共享账本的信息协同互通系统。区块链技术使各个交易方之间需要交流的信息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相关方之间通过分布式账本传递对等信息,相关方之间不再需要依赖于中间机构,可以直接对信息进行查看和维护。信息修改履历记录在区块链上,具可追溯性。

3.基于区块链共识与激励的信用公示系统。利用poS机制,纳税人的信用数据可看作poS中的币龄。依币龄大小与信用等级,决定是否产生下一个区块。每个纳税人可依靠自己的信用等级进入系统,竞争产生新区块的权利,获取奖励。个人信用等级决定创造新区块将会获得多少奖励,持有代币时间越久,币龄越大,保持高信用等级时间越长,收益越大。结语综上所述,区块链与我国增值税征管模式创新的要求在理论上相适应,尤其是其独特的构想和技术,对完善我国增值税征管体系有突出优势。涉税信息的及时更新,涉税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税收争议等一系列税务征管的疴疾,在区块链的介入后有望得到解决。必须指出,区块链作为一项新生的战略产品,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应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我国增值税体系错综复杂,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并存的情况下,区块链在增值税全领域普及雨技术上具较大难度。如何推动区块链与增值税税收征管模式协调并进,仍待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杜莉,郑毓文.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我国增值税征管创新:机制分析和方案设计[J].税务研究,2018(06)

[2]范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

[4]张之乐.以区块链技术促进纳税遵从的设想[J].税务研究,2017(12)

[5]李林军.二十年税收征管改革回望.中国税务,2014(01)

[6]蒋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02):19-21.

[7]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04):481-494.

[8]沈鑫,裴庆祺,刘雪峰.区块链技术综述[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2(11):11-20.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3

关键词:区块链;军事物流;分布式;区块;非对称加密

作者简介:于明媛(1955-),女,天津人,武警后勤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自2008年提出“比特币”概念[1]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开始进入金融领域,作为比特币交易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也随之兴起。近年来,区块链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发展也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颠覆性技术。而“天生”拥有数据分布存储、信息追根溯源、运行安全可靠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必将在军事物流领域大展拳脚。

1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及概念

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参与人员互相协作并共享资源,而如何配置不同的设备来共享资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网络的功能和设计,根据信息资源在空间分布结构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架构模式,即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2]。图1展示了这两种架构模式的对比。

信息资源体现为空间上集中配置的系统为集中式系统。简言之,就是一个主机带多个终端,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主机。终端没有数据处理能力,仅负责数据的录入和输出。而运算、存储、处理等全部在主机上进行。集中式系统主要流行于20世纪,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银行自动提款机(atm)便是这种集中式系统。而在分布式系统中有许多台不同的机器,每台主机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中央处理器、终端等,任意两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通信来交换信息。它们在空间位置上可以随意分布,多台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之分,但在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若干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区块链便是一种分布式系统,不仅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所有参与记录的节点中,还可以由系统参与者集体记录、共同进行维护。区块链技术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子记录而被永久储存下来,“区块”就是存放电子记录的文件。区块生成时间段内的所有交易数据被完整的记录在区块中,实际上区块就是交易信息的大集合,其大体分为区块头和区块体两部分。区块头用于链接前面的块并为区块链数据库提供完整性的保证,区块体则包含了经过验证的、块创建过程中发生价值交换的所有记录。区块链通常不直接保存原始数据,而是保存其哈希函数值,即将原始数据编码为特定长度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符串后记入区块链。时间戳赋予区块链时间维度,每个节点都会通过加盖时间戳的方式把交易信息的写入时间记录在区块中,各区块最终按照时间戳的时间顺序连接成一条主链,这便形成了区块链。

为了保证参与者的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采用加密算法。在加密过程中使用的公钥是透明的、全网可见的,所有人都可以用公钥来加密一段信息;而在解密过程中使用的私钥只有信息拥有者才知道,被加密的信息同样只有拥有相应私钥的人才能够解密(见图3)。因此,整个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可见的,但是参与者的信息是被保护起来的,没有经过授权则无法对其信息进行访问。

基于对区块链的原理分析,可以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存储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架构与计算方式。

2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2.1数据分布存储

在区块链技术中,数据内容通过分布式记账得以确定,盖上时间戳后生成了区块数据,价值交换的信息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并实时更新及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存储。即使部分节点损坏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记录与信息更新,系统具有稳健性。

2.2信息追根溯源

如图2所示,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信息与相邻2个区块串联,区块数据结构存储了所有历史数据,其链式结构和相关技术决定了区块链上的数据只能被汲取、新增,而无法删除、修改,因此通过区块链可以实现对任何一笔交易追根溯源。

2.3运行安全可靠

在区块链中,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而非对称加密使篡改的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区块链的数据拥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区块链技术的军事物流应用

如今,区块链的应用已经从金融领域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而“天生”拥有数据分布存储、信息追根溯源、运行安全可靠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也拥有着广阔的前景。

3.1打造可视物流,实施精确保障

随着军事变革的推进,军事物流的发展和建设将面临新的更加复杂多样的要求。而要做好物流保障工作,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先进的智慧手段和管理理念,构建新型军事智慧物流体系,打造实时可视物流。

当前部队在执行处突任务时,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特别是在遂行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任务中,需求难以预测,易发生前方物资堆积成山、后方物资持续供应或部分品种断供缺供的现象,这即是“资源迷雾”问题导致的保障效益低下。而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分布存储、不可篡改等特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虚拟仓库”,实现对每个仓库的物资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的精准掌握;同时可以及时获取物资保障中的途中运输、定点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环节的信息,使对军事行动中物流运作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成为可能;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双轨并行,有利于及时了解战场需求,实现科学、动态、精细系统协调,提高精确保障能力。

3.2构建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安全

物流信息平台是军事物流体系的核心,因此必须将信息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当前,部队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两方面的发展程度都很慢,且存在大量技术漏洞,较易发生失泄密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容易利用网络和技术漏洞窃取军事秘密,破坏部队建设。而拥有信息完整性特性的区块链技术,能实现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密的有机结合,并保护高度敏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军事物流信息的安全性。

在平时状态下,军事物流信息存储在网络系统内,很容易被搜集而造成泄密,且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要经过许多难以查证的节点,在任何节点均可能被读取或恶意修改,信息可靠性较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追根溯源,使进入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可以有效提升军事物流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利用非对称加密,使涉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更具安全性。在战时状态下,传统的物流指挥机构过度依赖于指挥中心,一旦指挥中心受到攻击或出现故障,将使指挥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将其应用到军事物流平台建设,将使物流指挥系统更加稳健,并提升战时抗毁伤能力。目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ppa)正通过区块链技术创造一个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研究区块链能否在保护高度敏感数据上提供帮助,并研究其在军用卫星、核武器中的应用潜力,试图创造出一个更加安全的信息平台。

3.3促进军民融合,共享军地资源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4

1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事档案管理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首先,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9]。其次,人事档案的文件量很大,涉及每个被记录者。就当今的现状观察下,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没有得到适当的削减,工作量巨大,在统计人事档案的时候也很不方便[10]。按照对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分析,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对于档案的管理意识很薄弱,对于档案的统计也在工作前后难以匹配,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管理不够专业,这些都是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不足之处;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可收录被破坏和攻击过的档案。档案在共享时出现了技术上的困难和瓶颈,这些问题不但会降低人事档案的作用,也会限制人事档案的公开性。现今,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水平有限,对专业能力的掌控高低不一;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没有专业的技能和培训,对档案管理的知识知之甚少,管理经验也不够充足。有些企业会对管理档案的人员进行较为短暂的统一锻炼培训,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档案管理专员;其次,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只有这一个工作要做,还有其他的职位和工作需要完成,没有办法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管理档案的工作中去。以上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人事档案的不完整,所记录下来的信息出现丢失,存放数据材料不合理,导致记录出现遗漏和缺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人事档案属于企业资产,由企业自己保管和维护,不向公众开放,仅在企业需要时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这主要是考虑到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的发挥。目前,还缺乏一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随着电子档案信息和电子数据的增多,对人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人事信息的档案储存还有很多弊端,一方面是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于网络中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其破译能力飞速进步,使得人事档案信息更轻易就会被网络外界因素所攻击破译,档案被篡改或直接丢失不见,再加上没有其余的节点对档案信息做出备份存储,所以在数据被篡改或丢失之后很难恢复,人们对人事档案数据的管理可信度直接降低。

2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是对于管理技术的一种应用和突破。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推动的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向各种非结构化的电子存储转变;另一方面,管理模式的转变,人事档案管理在储存收集,以及其使用的过程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绝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档案管理收集信息的方式与纸质档案有所不同,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生命周期包含了档案形成和管理的过程。如若档案管理的部门只收集记录人事本身的信息数据,这样就会有很多的背景信息没有被录入,这些丢失的信息被称为信息的元数据。档案的全部管理流程,以及档案的内容架构和背景都是人事档案元数据中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存在的意义在于验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将这些记录作为证明所提供出来。元数据采集在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类型较为复杂,数据的格式也比较繁琐,管理程度和管理方式也较为分散。在存储方面,国内一般都会采用较为常见的“双套制”,这项制度是指人事档案的信息一般由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人事档案在使用中具有便于运输、便于查找的优点,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用户可控不仅包括传统档案的用户,也包括不可控的专业用户和受益于各行各业、用途复杂的对象,而使用环境给人事档案的安全带来了挑战。

3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区块链技术也算是小有成果,可该项技术并未在实践中得以多次尝试,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还需要更深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一般情况下,导致档案丢失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集成。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档案管理,降低了其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数字档案的应用问题。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处理,支持现代技术的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可是由于缺少较为全面的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实际阅读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成为了诱因,这就造成了人事文档不可读的问题,降低了人事档案中的信息,使得文件丧失实用性。所以需要整理和合并分散的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做出合理的整合也是关键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必须要确保基础设施的配备完整,以及管理信息的专业能力,如果缺失这些东西,将耗费很多的资源。但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全面推广的问题有很多,在发展过程中,若是相关档案部门的资源受到一定限制,将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进步,阻碍其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的风险,这种档案开发和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许多单位目前还在人事档案信息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还不具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专业强度。区块链技术本身主要靠数字逻辑的采集,以及网络中存在的逻辑来管理各类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带来了风险,因为网络黑客可以按照逆向计算的方法入侵档案信息库,这就使得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要确保网络环境的严格要求,对硬件和软件这类基础设施更需要重点观察。可是目前的网络环境稳定性一般,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块链技术被应用的不合理,假使私密钥匙意外丢失,归档的人事数据也会随之不见,由此,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分析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难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文件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改善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4.1按照不同区块链中数字对象划分人事档案类型

区块链技术在一般情况下会按照不同区块链中的数据对象来划分,在管理中可分为镜像类型、数字文件类型和资产证书类型三种。首先,区块链中不存在的电子文件一般都被散列地存储在各个角落,而这些文件就属于镜像区块链,镜像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事文档不受侵害。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访问大多数只存储文件哈希值,不储存文件会对效率等因素造成影响。数字文件可以在智能合约中进行区块链储存,该类型不仅具有数字文件哈希值一种表现形式。在最后一种资产凭据类型中,编码是录入文件的资产重要内容,属于文件的凭据,其余的文件内容数据和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人事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组织性都是由档案的凭证价值决定的,为保证高安全性的档案存储,使区块链技术得到更高的稳定性,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实现准确且高效的管理。在档案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融入区块链技术,使两项融合越来越稳定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意义所在。

4.2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分层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分析,按照技术基本设施要求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层人事档案管理构架层次,其中数据层包括了模块数据和其余的相关数据网络,网络层包括p2p网络,数据安全验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各个节点的共识机制;激励层包括档案管理与区块链运行维护过程的机制,逻辑和算法代码支持人事文件管理的自动执行过程,契约封装各种可编程代码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对人事档案的应用场景进行管理。依照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需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事档案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1)确定人员链的成员,包括人事档案、档案部门、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是关键问题之一;(2)确定访问链数据,包括人员简历、业绩表、学历信息、学历证书、党员或党员信息等,根据信息内容设定范围期限,当主体查看信息时可获得访问的权限范围;(3)人事档案部门根据员工的日常表现实时上传至区块链,节点一致后将信息记录并共同维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溯性;(4)提供档案信息自动解密时间、自动审核文件访问、自动认证文件等内容,合同签订时自动执行获得权限,可随时查看调用链上信息。

5结论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5

何为区块链?

所谓区块链,就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其重点是对各个设定的区块的成员身份验证,以及他们资产和交易的确认,对不同区块之间成员的资产交易进行跨区块连续不断的认证和记录,由此形成区块之间相互勾连的区块链,确保交易真实性和记录完整性,严防人为的干预和弄虚作假。区块链构建了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的环境下,满足经济活动赖以发生和发展的信用生态体系,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解决金融与其他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世界经济论坛调查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10%的GDp将会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

区块链最早是伴随着比特币的兴起而产生的,所以要了解陌生的区块链技术,还得先从大众相对熟悉的比特币说起。2009年,不需要中央银行发行,不受任何金融机构、政府控制的比特币诞生于oKCoin(比特币交易平台),它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应用形态,采用去中心化的运作模式,每笔交易被记录在区块上,具有公开性、透明性。但是随着比特币区块链的扩容,交易费用开始升高、价格波动性强、容量限制、确认时间变长等缺点开始显露,区块链技术结合智能合约的应用空间打开,优点开始展现,区块链技术开始独立于比特币获得更大产业应用空间。目前最高估值区块链公司已超过1亿美元,且众多初创公司雄心勃勃正进行支付、交易、风控等多领域布局。金融机构例如高盛、花旗、纳斯达克等积极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大力布局金融交易清算相关区块链技术公司,先行者纳斯达克已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私有股权发行交易;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相关公司则得到政府和大型机构投资者青睐;支付领域得到银行和电商的垂青。

金融业为何选择区块链?

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其商业模式,区块链都足以产生影响和改变金融业的力量。这是由于区块链具有以下特点:(1)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2)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3)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是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正是这些优势特点,决定区块链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追责性,降低系统的信任风险,对优化金融机构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金融信息和金融价值能够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能够实现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流动,从而实现价值和信息的共享。相比传统互联网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目的,区块链技术可通过程序化记录、存储、传递、核实、分析信息数据,从而形成信用,可以大量省去人力成本、中介成本,信用记录完整、难以造假,同时摧毁某些节点对系统没有影响。目前最大区块链比特币链存在费用增加、容量限制、确认时间变长、能耗走高的缺点。但例如Ripple、以太坊等另类区块链,以及公共、私有、联盟链等多种形式的涌现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造成颠覆式创新变成可能。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于国内外的金融领域有所应用。例如Ripple,是一种用以点对点金融交易的互联网协议,由于结算系统十分复杂,资金需要通过银行、中央银行和国际组织多个清算系统的转移才能到帐,而使用区块链可以实现点对点即时支付,在区块链上转移电子货币,进行跨境支付,可大大缩减到帐时间,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效率。再例如Deloitte’spermaRec,德勤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全球性分布式账本,通过与各种财务报告系统的对接,提高购销过程的透明度。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审计数据的全覆盖与自动化的税务合规申报,使用户和监管部门同时收益。

区块链在金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对于银行业,区块链作为一种高度数字化、安全防干扰的账本,可用以实现银行的核心功能:即作为价值的安全储存和转移中心。近几年,许多银行觉得,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从汇款到证券交流的众多方面,以提高效率。全球知名银行都积极在区块链领域率先布局,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区块链技术的模型验证及商业开发,为区块链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2015年9月建立的初创公司R3CeV发起R3区块链联盟,至今已吸引了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43家巨头银行参与,致力于研究和提供新的金融技术,并着手为区块链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的研究报告提出,截至2022年,区块链技术通过减少跨境支付、证券交易以及合规中的成本开支,每年能为银行业节省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

区块链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银行汇款服务方面,使用区块链作为货币交易的后台,不仅会让汇款顾客对产品放心,还能提高定价透明度,并加强交易安全性,还可以用作其他技术驱动型的金融服务的过渡。例如在贷款方面,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从多种渠道获得客户相应信息数据以考核客户信用状况。但其中难免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区块链的用处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电脑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银行只需要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目就可知晓客户的信用数据,进而作出决策。再例如在清算、结算方面,传统银行清算、结算系统的运行架构建立在通信系统之上,百年来未曾变过,“银行之所以没有换成ip系统,是因为ip网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发生错误和遗漏,而金融系统一切以安全为主。区块链却正好可以用作数据库,一块区块记下了数据,几十万个区块会同时复制数据,保证数据准确、安全。而且,传统的清算以及结算主要由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等中间机构来负责,不仅时间花费较多,而且成本也比较高昂,根据知名研究机构autonomousResearch的研究,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能够在五年之内为全球交易的清算以及结算节省160亿美元。

在这样的区块链时代,传统银行正面临巨大挑战,银行已走到了改变底层基础架构的关键时刻。所以在银行业,有种说法“区块链会终结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副总裁安德烈・沙罗夫(andreySharov)表示,由于区块链技术使用日益广泛,到2026年,银行会销声匿迹。虽然区块链的采用会影响银行的某些部门,但它最终会创造机会。不过比特币基金会主席布洛克・皮尔斯(Brockpierce)表示,银行的某些业务部门会受到区块链的负面影响,但是其他业务部门也会受到积极影响,将来还可能会成立现在没有的新业务部门。这个行业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部分是银行没有在提供太多价值的方面;在这方面,银行扮演收费者的角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者。许多知名金融机构一直在公开谈论区块链,称其大有潜力。

支付与转账方面。区块链在支付领域目前是其技术应用中进展最快的,区块链技术能够避开繁杂的系统,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创造更直接的付款流程,不管是境内转账还是跨境转账,这种方式都有着低价、迅速的特点,而且无需中间手续费。区块链技术初级应用体现在跨境支付的分布式账本中,如今的跨境支付网络是分散和孤立的,造成了成本缺乏竞争性、结算时间长以及用户体验糟糕的情况。跨境支付必须靠不同的消息传递协议和结算协议利用各种银行关系进行处理,统计显示,这些低效率问题每年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参与者共耗费1.6万亿美元。Ripple是全球第一家成国际网络支付公司,其利用通用的全球基础架构将这些孤立的网络连接起来,以分布式账本做到实时结算、确保交易的确定性,并减少风险,以此提高金融结算效率。

区块链实施需要客服哪些困难?

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在萌芽阶段。广泛应用之前仍然许多面临的技术问题,如交易速度、确认流程及数据容量限制等。区块链应用尚在实验室初创开发阶段,没有直观可用的成熟产品。比之于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用浏览器、app等具体应用程序,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交换和应用,但区块链明显缺乏这类突破性的应用程序,面临高技术门槛障碍。再比如,区块容量问题,由于区块链需要承载复制之前产生的全部信息,下一个区块信息量要大于之前区块信息量,这样传递下去,区块写入信息会无限增大,带来的信息存储、验证、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监管态度仍然不明朗,价值观认可存在困难。监管是否到位与前沿科技的发展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尤其在金融领域对监管的要求尤为严厉,如何在现有金融科技的框架下符合金融监管的规定是区块链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价值观认可问题。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国家、监管概念,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对于这些,整个世界完全缺少理论准备和制度探讨。即使是区块链应用最成熟的比特币,不同国家持有态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与现有系统的整合、安全隐私控制将成为挑战。区块链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对很多领域的发展都会有颠覆性的影响,而现有系统的建立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传统系统与新系统之间的如何过度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问题。在安全和隐私控制方面。由于区块链在全网的共享属性,以及采取分布式记账的方式,使得个人使用区块链技术时可能面临隐私问题。

区块链带来的变革?该如何应对?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路现在还未探明,其未来指向将是更快地交易、结算、支付或是金融基础架构,我们还不清楚。对待区块链未来,我们不妨辩证看待。一方面,我们不应该站在“历史的对立面”,而是应该采取宽容冷静的态度,热情拥抱区块链,积极研究区块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预设先见性立场,狂热地认为区块链就是下一场技术革命。

政府应当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任何一款涉金融的应用都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来保护参与者,即便是去中心化的应用,适当的监管也是必要的。况且就区块链技术而言,它更多的是“换中心”而非“去中心”,并且也正在演化出一些“多中心化”甚至“中心化”的形态。政府应当在了解区块链技术潜在用途、成本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及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技术代码规则的监管,从而作为区块链技术监管的切入点,或者直接作为主要节点参与“多中心化”网络的运营。

在金融领域中,应用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应当综合平衡“高效低能”与“去中心化”。当然,由于区块链技术才诞生不久,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资源等要素源源不断地被投入到相关研究中去,区块链技术的多项难题也可能存在被攻陷的一天。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区块链技术架构(Blockchaintechnologystructure,类似ajax)设计的提出,对数据信息的基础语言或处理平台产生革命性影响,区块链技术结构是当前热门的新型技术。区块链技术结构是比特币的一种底层技术,李政道(2016)可以实现数据结构自引用,同时存储大量商业数据交易信息。最大特征是数据的加密性、公开性、透明性、不可篡改性、会计记录的可追溯性等。马西莫•莫里尼(2016)区块链技术架构的应用将对审计、会计信息、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商业活动等信息数据记录与交易活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经营活动市场竞争力的保障,中国上市公司已普遍地建立了一套完整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现代,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些无法有效防的风险将对公司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Hermanson(2000)调查发现信息系统的资源性控制能对管理产生有用价值、改善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影响公司的运营决策。彭家生(2011)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具有时态性,所以区块链技术架构对今天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产生了新的应用与理论创新机遇。张林,丁鑫(2011)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尚有不完善状态,相关制度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刘梅(2015)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对以往传统内部控制理论产生新的需求。综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完善和构建,另外大量文献研究围绕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提出和构想,学者需要重新对新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内部控制的创新进行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二、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会计信息系统对传统内部控制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变化将体现在:

(一)内部控制的环境将发生变化

在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推广之后,会计的业务处理较之前相对集中变的去中心化,每下区块链上的参与者都独立自主地进行记录,最后选择出一位最好的会计信息记录者记录商业活动,并将最终数据传输给每一个商业活动的参与者保存。由于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的增加了会计核算活动和交易记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了确保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能像这前那样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保障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能反映出该活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公司治理的边界将不断的完善和扩大,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会计知识还要掌握信息化系统,并能够熟练应用区块链技术记账。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内部控制体制要比传统管理环境下对会计的控制,增加了对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以及信息化系统运行稳定要内部控制要求。

(二)控制主体发生变化

在传统内部控制环境下,会计人员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管理主体。在经济业务发生后要进行记录,并且要严格按照会计处理的流程进行信息分类和账目保存,例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如果有人恶意修改,那么在凭证的存根上很容易留下痕迹。而且会计的每个工作流程都必须经过领导签章,通过层层审核,才能结束此项工作。未来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由人与人的联系转变为网络站点与站点间联系。会计信息记录工作实现区块链分部式记账,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主体变的不现明确,在方便有效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管理主体风险。但是根据产权理论,公司是有明确主体的私有产权,因此为了保证财产安全与完整,确保公司提供的经济活动信息真实可靠,重新确认内部控制主体成为重中之重。

(三)会计信息理论的挑战

传统的会计信息理论与内部控制理论是建设大不完信息下的,在非对称信息契约下,公司为了获取有效决策信息,不断投入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成本。区块链技术结构下,会计信息理论将一次巨大改革,不管是传统的手工记账还是信息化的会计工作理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使其信息能够真实准确,防止会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是每个单位都应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为确保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安全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控制流程,只有不断地完善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公司的整体分析以及决策能力,为公司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提供正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施其工作职能。但是在区块链技术下,会计信息变成共享和完全信息,信息不再是资源和博弈的决胜条件,这将对理论和信息理论产生挑战。

三、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区块链技术下会

计信息系统变化认识不到位由于公司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会计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会计观念还在传统记账和核账的内部控制理念下停滞不前,无法完全的认识到区块链对会计工作颠覆。仅仅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信息化手段,只是可以替代过去集中核算的工作,从而减轻会计人员记录、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及内部控制的制度性过渡约制产生负效应、会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达到更好的内容控制的准确性。显然这样的认识是不能有效应对区块链技术对传统的会计和内部控制产生的颠覆的。

(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难以应对区块链技术的挑战

未来实施区块链技术的环境中,将无法建设有机动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公司部分高层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指使他人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公司财产安全性内部控制不足,在区块链的新型商业环境中会对公司经济效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量非经济管理因素造成了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难以实施,在区块链的经济运行中,将会发生会计信息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混乱,会计凭证的保管与传递出现错误,会计数据和财务报告的质量不足,甚至出现个别虚假现象。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在未来区块链技术结构下,内部监督不健全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不严格,审计监督职能不全面。内部审计部门对一些技术性违法和外部区块链上的其它公司的违规问题产生忽视,将影响本公司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二是审计人员的制度实施边界产生模糊。审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不同公司的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会因区块链的记账特点而将审计范围混为一体,工作的严谨性和审计监察边界难以划分。

四、应对区块链技术架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革命的措施

(一)提高公司管理者的区块链技术认知

我国是“互联网+”的创新大国,未来必将是普及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种新生的冲击,在内部控制制度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得到公司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公司领导者是该公司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如果没有公司领导者的支持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下的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内部控制的完善将很信难以进行下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论哪家公司都需要符合制定和优化本公司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相关内部控制的制度性变革。只有公司的管理者技术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抓住区块链技术到来对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挑战的主动优势,所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要有强烈的责作感和紧迫感。

(二)做好区块链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会计数据流程是否规范,基本数据是否准确、真实、全面、公允、高效、完整等。为了完善区块链技术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新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新的员工岗位责任制度、云计算记录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大数据维护流程管理制度、移动互联网管理制度、传播交易信息安全保管制度、去中心化权威机构管理制度和可追溯性管理等制度。要完善好会计信息档案保管工作,包括联盟链的输入输出数据的管理、提前备份数据的管理、工作量证明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程序等方面的管理。

(三)强化区块链下的内部审计

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中将担负重要的信息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人员要持续检查与信息化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工作与数据生成,以确保账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者和提供原始数据的部门要积极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审计检查该部门在区块链上制作和传递的电子数据与书面提供的资料是否保持一致,防止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内部审计人员要确保审计其独立性,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要为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可以直接跃过中间管理层,向公司第一负责人进行汇报提供基础和保护。在开展区块链技术架构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会计的工作范围将得到了更大物理空间的职能范围的扩展。此时,内部审计工作要与会计工作的变化相结合,鉴于区块链技术架构下业务的巨大变化,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主动积极参与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深入细节,在源头上深度参与以保证公司在区块链技术下会计记录信息得到为管理决策有效服务,并且公司的治理得到相应的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75-78.

[2]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从“区块链热”到金融交易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16,(07):113-126.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7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平台;设计

大数据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组织机构的发展运营都带来了新的便利以及挑战,数据成为如今发展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掌握数据,能够在数据之中挖掘其真正的价值,就能够在如今时代找到真正科学的发展渠道。数据共享平台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通过该平台能够提高政府单位或者其他部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效率。该平台的运转以及设计与区块链技术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我国社会以及单位运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大量建设数据共享平台,但是区块链技术仍旧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价值,也是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对其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内核,同时阐述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设计出完善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

1区块链技术简介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构建的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其本质是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允许系统内的所有节点都备份当前区块链的一个完整副本,每隔一段时间,系统选出这段时间记账最快最好的节点,该节点利用密码学技术计算和验证,将这段时间内的所有有效交易数据和当前区块链的“数字签名”记录到一个新区块上,并将新区块链接至当前区块链副本的末尾,形成新的区块链副本。区块链的任何变动都会依托整个系统的消息广播,实现全网区块链副本的更新。如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具备分布式对等、去信任、集体维护和无法篡改四大特点,因而与数据流通场景有着天然的契合度。

2基于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

(1)大数据管理意识不足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属于长期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落实,在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过程之中,需要单位有数据化底蕴作为支撑才能过发挥效果,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对于信息数据的利用方式与之前出现根本差别,需要信息管理部门具备大数据管理意识,才能够有更加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我国大数据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区块链技术真正认知还不够全面与深入,所以在实际应用以及建设的过程之中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之中存在较大限制。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数据共享平台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很多单位和部门并未建立大数据管理意识。政府部门都将信息管理数据作为机密,不仅在同行业之间,就是在单位内部也拒绝功能共享。为了保证信息部门的独立性,很多单位对于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相互之间数据传递不够流畅,也影响了单位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的效率,也导致区块链技术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果。(2)信息数据集成化难度较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最终任务是帮助单位建立一个高效并且完善的信息系统,在进行该方面的建设之中,前提是需要单位能够有效将信息以及业务之间进行良好融合,进行集成化处理,这也是保证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实行的前提。而两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并不简单,其中有很多分支系统需要同步与完善。尤其是涉及资源整合,更是其中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推动以及事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联动,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政府部门在该方面的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之中,缺少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导致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发挥预想效果。而且还有部分单位计算机应用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数据共享平台专业化人才,在建设之中本身就存在较大的疏漏,无法发挥出数据共享平台的效果。(3)信息管理数据失真无论是平台的建设还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信息数据的真实性都是基础,对于组织而言,信息管理数据失真所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一直以来,政府部门的其他单位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出现信息管理数据失真的概率,其中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就是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平台的有效建设,能够帮助使用者提升信息管理运算精准度,降低信息管理数据失真出现的概率。但是如今,因为单位数据共享平台系统还不够完善,稳定性不足,所以在运作的过程之中,还不能够精准提供数据,导致偶尔还会出现信息管理数据失真问题,这需要逐渐完善与改正。(4)信息部门缺乏大数据人才对于信息管理而言,我国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2019年我国信息管理从业人数已经超过700万人。虽然信息管理人数较多,但是能够进行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的专业化人才却不够。一方面,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大部分成熟的信息管理工作者年龄较大,对于数据共享平台之中新形势的业务接触较少,了解也不够透彻、新的工作人员对于数据共享平台有较强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数据共享平台对于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一方面需要对传统信息管理业务有较强的了解以及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也要有全面的认知。目前我国缺少的正是这种复合型人才。政府部门在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留驻方面,本身比较薄弱、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与操作之中因为专业化人才的缺失,导致内部经常出现信息软件使用混乱的问题,影响实际效果。而且目前很多高校机构对人才实施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想要培养出适应现代数据共享平台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困难。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改进对策

(1)培育大数据管理意识虽然目前国内很多政府部门领导对于数据共享平台问题较为重视,但是大部分领导对于该问题的认知还是存在偏差,很多领导者不具备大数据管理意识,认为政府机构的数据化管理是信息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针对该问题,需要进行有效改善,让领导者真正意识到信息管理数据共享平台是整个单位和全员的事情,并非局限于某一部分、某一个职位。加强大数据管理意识的培养,在该方面进行有效建设,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加强对于该方面的认知,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之中,更多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处理业务问题,对于业务进行良好的考评,将业务数据一体化真正应用到日常发展之中,真正让信息管理系数据发挥出最大的效果。(2)创新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组织结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需要业务一体化发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为依托。目前,国内一些知名软件公司已经推出云概念信息管理服务,具有在线记账、资金管理、报表处理等常用功能。政府部门想要有效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对于自身管理组织进行优化,整合数据共享平台和信息管理行业的资源储备。构建平台技术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鼓励数据共享平台供应商和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的合作实践,从而降低开发难度,缩短研发时间,分散安全风险,通力合作开发数据共享平台。(3)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制度由于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特性,只要运用得当,不仅不会增加信息管理数据失真的风险,还可以有效防控和避免传统信息管理数据失真问题。建立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制度是核心也是前提,在该方面进行有效落实,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执行:(1)信息管理科目设置不合理,管理混乱问题,使用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后,信息管理科目由服务商设置,在功能设计上会参考相关专家意见,减少出现不按信息管理制度操作的行为。(2)数据披露不实的问题,由于数据共享平台有较强的共享能力,只需要求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将披露的数据进行共享设置,则会大大减少这一问题。(3)记账不及时,随意性较大,由于数据共享平台拥有独立第三方进行动态评审,那么一旦出现记录不及时的情况,通过日志便能够清晰地查明,从而监督用户行为。(4)手续不完备,数据共享平台需要符合准入机制才能进入市场,那么就可以控制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在软件设计时增加手续完备性验证,一旦发生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则会及时报警。(5)签字、印章造假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数据共享平台具有天然技术优势,可以将人员姓名进行加密,无法进行汉字输入,只能通过输入密码的形式转换成汉字姓名,这样就可以保证非本人使用则无法签字;电子章则编制用章记录,每次使用都会记录用章时间、用章位置、使用人等数据,以便日后审计。同时还要调整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废除一些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陈旧管理制度,修正管理制度,使制度跟上单位部门整体发展的步伐,让组织单位能够更好的进行日常业务管理,让单位各个岗位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承担责任,提高信息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4)构建信息管理智能系统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现有设备设施、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数据共享平台,增强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软件的交互效果和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利用故障自检自查、自动报警等功能及时自动恢复或人工修复数据共享平台,加大网络通讯建设,提高用户与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数据同步的实时性,大力开发适用于苹果、安卓、windows系统的移动通讯设备客户端,充分发挥移动办公的优势,分析现有的信息管理数据系统,使用习惯和业务流程,抛弃革命式的转型模式,选择循序渐进的转型途径,与现有系统进行融合,平稳过度到数据共享平台,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需要完善服务功能,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夯实信息管理数据系统的基本功能,其次需要提供专业化的功能,增加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模块,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的不同需要,进行差异化管理。(5)提升人员基本素质首先负责人是管理负责人员,对政府部门信息管理数据的真实完整性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如果忽视了对单位部门负责人的培养教育,容易造成信息管理专业水平低小、能力较弱和对信息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充足,容易导致信息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更有甚者会形成违反信息管理法律等的诸多问题。因此,加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教育和信息管理法律意识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其次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对于社会、部门和具体的信息管理相关人员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负责人不能依法行事,便会造成信息管理人员的违规违法操作,从而造成信息数据失真,最终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增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对负责人的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允许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在政府部门实际发展进程中,始终要保持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我国信息管理法的权威和尊严。信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定期向上级领导和负责人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传播,避免其授意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信息的造假。只有单位负责人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确保单位经营状态满足相关管理要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岗位作用,从而才能够减少信息管理数据失真的现象。

4结论

数据作为组织单位日常经营和决策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共享资源,由于它自身的可复制性和易传播性,使其流通和共享过程受到了安全层面的严重制约。该文以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与可信任等特点为基础,对于区块链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创新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概述,同时,结合目前国内政府部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理解现状,总结目前区块链技术以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之中所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期望通过研究能够真正帮助国内政府部门意识到区块链技术以及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围绕在这些方面建设与应用中还存在的不足,进行更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莹,陶云.大数据时代构建“数字高校”档案共享平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6):75-76.

[2]李果.计算机数学模型的远程医疗数据平台网络架构[J].数据技术,2021(08):133-138+144.

[3]李克.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0):119-121.

[4]欧阳美兰,王梅叶,李裕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辅助定标系统——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企e选”平台浅析[J].招标采购管理,2021(07):30-33.

[5]王倩,徐尚英,陈冬林,等.面向科技服务数据共享策略的智能合约激励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9(8):1-9.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8

在很多行业爆发区块链狂热时,区块链是否真如看上去那么美?

并不智能的智能合约

近几年来,大量中国企业正向互联网经济领域投入巨资,其中云计算、无线通信、新数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这些互联网新生事物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其附带的法律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网络行为具有不可溯源、数据易篡改等特点,每年有2.4亿网民因为网络欺诈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000亿元。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数据零丢失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让相互间没有信任感的人们在无需有第三方权威的条件下进行协作。原本网络上信任的建立有赖于第三方的存在,比如一次淘宝交易的完成需要支付宝作为可信第三方负责中转资金,区块链技术的意义就在于无需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提供信用保证,就可以完成交易。

因此,不少行业巨头和创业公司已经对区块链技术表露出浓厚兴趣。如Stampery公司计划利用区块链代替公证人,为敏感文件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证明。在中国,8月16日,大规模商用电子存证区块链联盟“法链”宣布成立,“法链”是一个证据记录和保存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区块链联盟。

据媒体报道,“法链”会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合同进行“深度融合”,电子合同的签署时间、签署主体、文件哈希值等电子合同的数字指纹信息会广播到“法链”所有成员的各自节点上,信息一经存储,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从而满足电子证据司法存证需求。

从技术上来讲,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可以实现法律约束与执行的低成本化。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创建一个透明的分布式账本,记录所有权变化以及可能经历的全部交易过程,可以用它来跟踪和执行智能合同,验证业务关系,使商业合同的执行成本大大减少。

智能合约不同于传统合同,它将分布式账本的加密算法、多方复制账本以及控制节点的权限等关键性程序结合起来,成为以计算机语言而非法律语言记录的条款合同,是承诺变现实的一个美妙应用。它由计算机系统在条件触发时自动执行,排除了不必要的人工参与,节省了大量签约成本、履约成本。尤其是涉及到大量、高频、低价值交易时,其经济性更为凸显。

但事实表明,智能合约并不是真的智能。

就在两个月前,运行在以太坊公有链上的theDao智能合约遭遇攻击,该合约筹集的公众款项不断被一个函数的递归调用转向它的子合约,涉及总额三百多万以太币。这是一起严重的智能合约被攻击事件,引起了区块链领域各方人士的高度关切。

对此,ieee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蔡维德解释为智能合约并不具有法律意义。

他表示,原来智能合约的概念是指一个代码不只是普通的代码,同时还是在法律上的一个合约,它的执行代表法律上合约的执行。因为技术上存在难点,这个很早之前就提出的概念并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最近区块链出现后,有观点认为把程序放到区块链上执行就是智能合约。但是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因为代码在区块链上执行并不代表它是一个合约,而且这个智能合约在法律上并没有任何法律意义,它只是一个执行在区块链上的代码。

“theDao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他们用所谓的智能合约来表示这是一个合约,但是出问题之后,他们却又放弃了智能合约,用回滚的方式把这件事情还原,这表示所谓的智能合约并不是法律上的合约。美国银行家杂志(americanBanker)在theDao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就严厉的批评这个智能合约既不智能也不是合约,并且提出如果发生事故,这将造成法律上的一个新挑战,因为当事者使用没有法律效力的代码当作合约来执行投资。很不幸,他们的预测发生了。”蔡维德说。

蔡维德举例说,iBm公司并没有采用智能合约的定义,而是称其为链上代码(chaincode),这是正确的解读。“而且链上代码(智能合约)在理论上还是一个很困难的研究问题,在将来某一天,在区块链上运行的代码也可以是一个智能合约,但这会发生在将来,而不是现在。”他说。

打破传统采购模式

这个世界上没有万试万灵的灵药,即便是身披重甲的巨人哥利亚也会被牧童大卫的石子击中,在企业尝试区块链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Gartner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里,也对比特币区块链提出不少疑问。

Gartner认为区块链打破了Cio们对于it投资的一贯谨慎态度,快速决策有可能会导致后续不可预知的困难。

报告中写道,区块链概念的爆炸式快速采纳与传统it常见的缓慢采纳周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很多正在实施的区块链项目都处在早期阶段,它们是实验室试验、试点、概念验证,或者意图陈述。同时,区块链的概念被迅速采纳,但是却没有太多的真实技术。然而,在过去几次企业领域技术采纳浪潮中(例如,云计算、网络与企业社交计算),概念采纳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技术采纳。

许多区块链项目淡化了加密货币的角色,并强调了分布式数据库的层面。然而现在这更多地只是一种理论方向,仍然需要经过实际生产的验证。

因此,Gartner认为区块链也许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障碍,包括:这项技术缺乏已知作者(名义上的作者是伪匿名的Satoshinakamoto,也许是指个人或者某一开发者团体,但是近年来却很少再次出现);缺乏知名可靠的供应商提供支持;主要用例(理解层面,也许事实并非如此)与非法活动相关联(包括在SilkRoad及其后续网站上购买和销售非法货物);开源代码由小型团队(少于12人)进行维护,各护其主,动机不一,缺乏治理;在重新设计价值创造与交换方面过于理想化且激进,具有争议;架构基础与运行超过300年的当前商业体系机制完全对立等。

除了这些挑战,由于设计的明确目标之一是去中心化,这一技术还面临着严重的可扩展性限制,而这种限制又在治理问题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些挑战和限制在1年之前的Gartner研究报告中曾经有过提及,最近在加密货币社区中再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虽然今后会出现针对比特币技术堆栈的替代或者优化,但这些新兴的备选方案尚未经过验证,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投入实际应用。

对此,Gartner给出的建议是制定未来两年的投资方案,并且允许区块链项目出现90%的失败率,尽可能多地在关注业务价值实现的同时积累经验教训。其次,仅考虑区块链技术在短期内的小范围战术部署,同时认识到这些部署的有效生命周期最多为24个月(届时它们会被更为进化的其它方案所取代)。再次,针对其它区块链平台创建战略评估框架,主要考虑覆盖范围和能力,包括架构、堆栈组件、安全跟踪记录、用例适用性、性能以及技术提供商的感知能力。在组织内举办创新研讨会,审核并评估不同的账本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特定的业务用例。最后,使区块链项目成为催化剂,推动并寻求开放架构,发挥网络与业务生态系统的价值,淘汰多余、僵化或者过时的系统和流程。

对产业产生的改变

除了计算机专业领域外,蔡维德还是计算法律学专家,对区块链在法律方面能发挥的作用有着持续的关注,目前他正在进行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的相关研究,他表示区块链在数字版权上可以做三件事情:

版权注册(或确权)。当一个作者做出一个产品之后,他可以在版权中心注册产品,版权中心经过验证之后,可以确定这个产品是原创作品,因此将这个作品放入版权中心的区块链里面。

版权交易。有的版权交易是永久的,有的是暂时的。比如有人在网络上观看微电影,这个微电影的版权使用只是暂时的;再比如有人把自己所画的卡通形象卖给玩具商,那这个版权交易就是永久的。版权无论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都可以在版权中心交易,这个版权交易可以使用区块链来作证。

版权保护。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的(区块链的数据是可以更改的,但不能篡改,因为所有的更改不是改变原来的记录,只是在后面增添一条新纪录,表示原来的记录无效),因此它在版权保护上是一个利器。例如,有人在网络上看了一部微电影,可是却没有付钱,他播放微电影的行为被记录在区块链上,而这个记录是不能被公安以及任何单位所更改的。当人们来追踪他的播放行为时,会发现他违反了版权法规,因为区块链上的记录可以当作法律证据。

传统版权保护是用文本或数据库来处理。用纸张文本处理有诸多不便之处,如记录搜寻、纸质保存、文件遗失等;使用普通数据库,虽然查询速度加快,但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可以被篡改的。因为可以被篡改,所以数据库中的数据很难被视为有效的电子证据,因为犯罪者可以辩解数据库中的数据被其他人如版权中心的数据库维护者篡改过。但区块链不一样,包括作者、使用者、版权中心的人和数据库维护者都无法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所以,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可以被当作有效的电子证据。

此外,蔡维德表示区块链的落地应用会对某些产业和商业模式产生影响。

他举例说,比如英国金融城的智库Z/YenGroup在研究区块链对产业流程的影响时发现有些产业的流程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有些只会发生一点更改。金融和保险这两个领域会因为使用区块链需要改变内部流程以及架构,当一个组织需要更改其内部流程和架构时,对这个组织来讲就是巨大的改变。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9

关键词:区块链;跨境支付;自贸区

一、介绍

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更好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拥有制度创新的先天基因和政策优势。2013年设立国家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6年又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必然带动对外贸易必然快速增长,作为金融基础构架的跨境支付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中存在着系统运转效率低下,资金往来成本高等缺点,这为在自贸区内进行跨境支付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契机和要求。

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中金融市场的交易双方需要通过大量中心化的信用中介来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目前大部分跨境支付通过SwiFt(又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来完成交易。SwiFt其实就是国际银行同业之间提供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机构的作用。但是基于SwiFt的跨境支付流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缺点在于重复性的人工业务流程,系统运转效率较低,资金往来成本较高。

自由贸易试验区拥有主要是为“国家试制度、进行制度创新”的有利条件。在自贸区内可以考虑采用创新性的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特点为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等技术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能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应用前景不可低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具有的溯源防伪、交易验真、及时清算等特点将解决现有贸易金融网络中的诸多痛点,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自贸区试行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它的成功经验也必将为塑造下一代金融的基础设施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现有跨境支付的流程以及问题

支付是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实现自由贸易的重要保障。在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便捷的跨境支付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流程繁琐,而且各个流程都存在很多问题。在传统跨境支付流程中可以分为支付发起、资金转移、资金交付、交易后处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1.支付发起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付款人、付款银行。付款人通过银行向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收款人发起转账汇款。由收款银行履行防止洗钱/了解客户(KYC/amL)等相关流程,然后付款银行收集资金并收取服务费用。该阶段存在主要问题在于付款人和收款人信息等都要通过重复性的人工业务流程收集和审核,效率较低。

2.资金转移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付款银行、SwiFt和收款银行。付款银行通过SwiFt网络(如果银行不是SwiFt会员可以通过行模式)发起跨境转账。该流程存在的问题在于通过SwiFt业务模式成本较高,麦肯锡《2016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通过行模式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到35美元之间。而且很多人工业务模式容易出错,导致拒绝率高,耗时长。另外银行需要在往来账户中留存资金,提高银行的机会成本和对冲成本。

3.资金交付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收款银行和收款人。收款人通过收款银行接收通知。由收款银行履行防止洗钱/了解客户(KYC/amL)相关流程,再以当地货币形式支付收款人相应款项。存在的问题与发起阶段类似,人工流程多,效率较低。

4.交易后阶段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银行和监管机构。确认并支持后续交易查询和争议处理。根据监管法规要求,银行需要定期向监管机构报送跨境支付业务信息,包括支付人身份信息、币种信息和时间戳等信息。由于存在多种数据来源和渠道,而且合规要求较高,在向监管机构报送信息时,需要较高的技术功能和复杂业务流程的支持,对银行来说无疑需要承担巨大的工作量。

三、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数字加密货币体系的底层核心支撑技术。随着比特币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是人类信用进化史上继血亲信用、贵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各个流程中都存的问题可以利用区块链加以解决。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这些特性对于跨境支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心化机构(例如SwiFt)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

国内外很多机构对已经对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进行的研究和探讨。美国纳斯达克于2015年12月率先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券交易平台Linq,成为金融证券市场去中心化趋势的重要里程碑。从事跨境支付和社交支付的公司Circle近期成立CircleChina子公司,专注提供中国消费者与美国、欧洲之间的p2p支付。俄罗斯支付服务巨头Qiwi目前正在开发自有的区块链系统,旨在替代处理中心化支付稻莸氖据库。区块链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已经出露端倪,在自贸区试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将为我国金融支付领域技术和制度进行有益的尝试。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交易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支付是对现有的大规模分布方金融流程的创新应用。区块链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跨境支付提供金融流程的自动化。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金融流程自动化的三个特点是:1.将纸质信用证转换成可以自动执行支付的智能合约;2.将汇款单据等纸质文件数字化,并以元数据的形式储存它们;3.在每一步的交易过程创建所有权记录。在自贸区内跨境交易中,区块链技术改造跨境支付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为自贸区跨境支付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流程

针对传统基于SwiFt的跨境支付中的各种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在各个环节中的流程提供智能的自动化服务。

(1)支付发起

在该阶段可以通过电子档案方式建立付款人与银行/转账服务商之间的信任;通过智能合约记录付款人/收款人之间转账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区块链上的流动性提供货币兑换转移的实现。

(2)资金转移

在该阶段通过智能合约传输收/付款身份、汇率、转账金额、日期时间、付款条件等信息,实现实时转帐,无需参与,降低中间成本。监管机构可以实时进行交易监控,通过智能合约接收amL预警和提示。

(3)资金交付

在该阶段通过智能合约资金自动存入收款人账户,由收款行执行防止洗钱/了解客户(KYC/amL)相关流程后允许收款人提取。

(4)交易后阶段

区块链中分布式的数据记账功能使得支付流程的相关记录都得以保留,监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供后续审查。整个支付过程中当事人的身份确认、采集、验证,交易的确认、资金的清算和转移记录,都要可追溯和审查。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

(1)实现高速交易

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原来需要几个工作日的交易流程现在可以在瞬间完成。区块链模式不需要大量人工对账操作,而应用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减少了流程中的人工处理环节,大大缩短了清结算时间,可提供7x24不间断服务。

(2)实现低成本交易

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中介机构的提供信用和信息的保障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使得自贸区中的快捷全球支付变得可能。对于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来说,都可以从中获益。使用区块链技术使得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业务在自贸区中成为现实。

(3)实现便捷的合规监管

根据世界各国金融法律法规要求,金融机构需在交易过程中需要进行了解你的客户(KYC)的业务流程。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客户身份的电子档案,在实现客户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的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可以提供快速和便捷的反洗钱监管和合规解决方案。

3.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面临的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真正在市场中实际运转并形成商业模式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尚未出现。究其原因,除了来自技术自身的瓶颈和风险仍需时间检验之外,还存在以下几个需市场参与者共同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1)政策和标准问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需要建立创新的法律支撑框架,并在其基础上实现行业标准。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了及早推动开展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并确立了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同时我们还要参与到政策和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中,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区块链跨境支部的标准。

(2)需建立有效的产业主体合作机制

区块链产业上包含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区块链技术合作领域的复杂性和协调难度,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需要政府主导,各方共同努力建立有效、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五、前景与推进模式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通过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心化机构(例如SwiFt)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区块链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已经出露端倪,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自贸区内试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将为我国金融支付领域技术和制度进行有益的尝试。

我们设想基于区块链跨境支付应用过程,可以经过三个阶段进行推进。

首先在自贸区内的挑选区块链支付的试点银行,使用私有链的形式在试点银行内进行区块链支付的实验工作。在试点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账簿,记录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试点银行的跨境支付交易直接连接到该银行的私有链的网络中,利用智能合约缩短了交易流程,降低交易费率。

然后在自贸区内不同银行的私有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分布式账簿,为每个客户在该分布式账簿上分配数字钱包的一个地址。在客户发起跨境交易的请求时,直接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进行跨境支部的交易。各银行作为分布式节点共同维护账簿,并且提供整合的金融服务。

长期目标是在自贸区内制定统一的区块链分布式账簿,不同银行按照统一标准接入分布式账簿系统,各支付系统的外汇和其他金融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通过三个阶段的逐步演进,最终在自贸区中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结算。最终在自贸区内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必然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内容金融一体化,为自贸区更快跟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助力。

参考文献:

[1]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4):481-494.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篇10

关键词:块状经济;产业集群;竞争力1块状经济的内涵

“块状经济”首先表现为一种同行业或产业链密切相关的若干厂商的“扎堆”现象,这些企业密集,地理位置相距较近。手工业时代“块状经济”就已出现,工业革命之后,“块状经济”的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块状经济”一种含义是指“乡村小工业的集聚”,如意大利北部地区、日本大田、德国巴登、中国的浙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顺德古镇灯饰、东莞厚街家具、虎门服装、长安电子等);另一种含义是描述“城市边缘的新兴产业群落的快速崛起”。如美国西部的硅谷、北爱尔兰、中国大陆的东莞、苏州、中国台湾新竹等。

2杭州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的必要性

目前笔者认为推动杭州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转型势在必行。原因如下:

①产业集聚度较低,规模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由于杭州中小企业众多,分布广泛,而园区规划滞后,块状内企业未能充分集聚,规模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不能充分利用,污染物处理也不能集中,因此提升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度是发挥块状经济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的重要手段。

②块状经济产业体系需进一步深化。多数块状经济产业链过短,上下游联系不紧密,块状内组织松散,竞争大于合作。所以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接,更大范围实施产业整合,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率,并相应地拓展价值链,加强增值环节,成为杭州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的重要方向。

③低成本竞争难以为继,创新成为决胜未来的重要武器。杭州多数块状经济走低成本、低价格的扩张路线,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工人福利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并非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资源的紧张、成本的增长、政策的限制,这种优势将越来越弱。而未来的竞争是以创新为主导,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污染的发展之路。所以培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的重要支撑。

3建德化工块状经济的转型模式—技术创新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建德化工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块状经济,本文主要考虑从技术这个方面研究其转型模式。根据经济增长的技术理论,较高的R&D对企业(整个块状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方面建德化工块状经济通过高达销售总额5%的研发投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块状经济中的新安化工、大洋化工、iFF、建业有机、格林香化、大洋化工、友邦香料、福斯特等龙头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品有机硅、草甘膦、有机的低碳脂肪胺系列产品、异丙胺、格林酮系列、碳酸钾等众多产品的在全球市场颇具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也很高。但要推动整个块状经济的发展,除了龙头企业需要持续引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证技术上的领先,生产更多的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外,加快技术在块状经济内部的溢出扩散,提高块状经济内其他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缺乏足够的实力搞技术研发,但模仿加创新可以降低其成本。龙头企业可将次要的技术及要到期的知识产权以较低的价格优先出售给块状内的中小企业,减小其研发成本和周期,或选择优质的企业对其进行技术输出,使之成为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

4余杭家纺块状经济的转型模式——价值链升级模式

余杭家纺块状经济6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外贸依存度非常高,而且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可见该块状已融入了全球市场。目前余杭家纺块状经济只是全球家纺行业的生产基地,而研发基地和销售基地却两头在外,整个块状经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对研发设计环节:围绕发展潮流化、功能化、个性化家纺的主题,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国外知名企业和研发设计中心进行合作,发挥余杭质检分局国家家纺布艺实验室作用,创新运用大豆纤维、竹纤维、彩棉等生态健康新材质面料,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和加工水平,加快发展中高档家纺,在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现代时尚、个性风格、色彩花型、流行主题等方面与世界家纺行业同步。全球家纺行业高端设计机构和人员大都集中在意大利,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大利家纺行业受到重创,大批研发设计人员失业,余杭家纺企业可以用较少的成本雇佣或委托意大利的研发设计人员或机构进行研发设计工作。同时为建立独立的设计团队,可邀请国外人员到余杭讲授或组团到国外学习。这样可进一步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从研发设计环节提升家纺行业的水平。

对营销环节:坚持国内国外市场“两轮驱动”,构建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营销网络,控制销售的自。因为金融危机,国外市场大幅萎缩,不少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做国内市场,就难免要走独立的品牌之路。而要创建品牌就必须控制终端,建立独立自主的营销网络。

所以,余杭家纺可从品牌推广和网络建设两方面加强营销环节的控制,同时依托“中国家纺网”,展示“余杭家纺”品牌形象和龙头企业的形象。规划建设家纺行业营销展示中心,鼓励企业重视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余杭家纺”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家纺企业来说,要看重国内市场,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国外市场。经济回暖后,余杭家纺企业要抓紧时机,夺回失掉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的份额。在向营销环节转型中,余杭家纺块状经济可采用“品牌带动”模式,发挥区域品牌、集体品牌和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的联合效用,占领全球市场,抢占全球家纺行业价值链的较高端,使整个块状经济不断朝着全球家纺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在此过程中,剩余产能不断向更具成本优势的地区转移,将部分低价值环节从块状经济中分离出去。最终,完成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5萧山机械汽配块状经济的转型模式——oem带动模式

萧山机械汽配块状经济在18个被调研的块状经济中,知名品牌总量是最多的,共9个,其中全国性生产基地称号1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驰名商标2个“钱潮”和“万向wanXianG”和6个中国名牌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均具备,品牌绝对优势明显。但该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众多,发展良莠不齐。众多的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生产无牌同质且价廉的产品,相互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极不利于块状经济整体的发展。借鉴万向集团收购Uai并为其进行贴牌生产,同时利用Uai的销售网络、品牌和信誉带动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并利用Uai的知名度提升万向的知名度,在国际市场培育自身品牌的成功经验。恒星集团、亚太机电等龙头企业同样可以借鉴该种模式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龙头企业获得海外市场,打响自主品牌,获得更多订单后,产能可以逐步往国内转移,充分发挥国内的比较优势,生产更高质量、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在国内,这些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协议、合作等方式选取块状内优质的中小企业为其进行贴牌生产,将产能扩展至整个块状。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获得订单、在国内下订单、制定标准、检验把关,同时进行管理输出、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然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通过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利用oem模式联通国内外市场,占据价值链的更高端,从而带动整个块状经济往价值链的高端升级。

6三种转型模式的推广应用

①建德化工块状经济的转型模式—技术创新模式的推广。该种模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新技术的推广扩散则是促进块状经济内其他企业提升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建立动态有效的创新系统和创新机制是保证以上两个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期间制度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必不可少。实现了以上的几个条件,该模式可较为有效地适用于任何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获得转型的块状经济,更适合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块状经济,如生物医药块状经济、通信电子块状经济、光线块状经济、新型材料块状经济、造纸块状经济等等。

②余杭家纺块状经济的转型模式—价值链升级模式。该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外贸依存度较高,以国外市场为主导的传统块状经济,尤其是oem型块状经济。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四个升级环节是个阶梯式的递进过程,目前大部分块状经济处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这个环节,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向营销和设计两个价值高端的延伸仍是地方块状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也是比较可行的方式,如服装块状经济、羽绒块状经济、化纤块状经济、五金工具块状经济、制笔块状经济、卫浴块状经济等等均可采用。

③萧山机械汽配块状经济的转型模式—oem带动模式。该模式可普遍适用于龙头企业较大、知名品牌较多的块状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oem带动模式是块状经济内龙头企业在全球占领高端市场、获取优质订单后,再将业务外包给块状内的优质的中小企业,从而带动块状经济整体升级的方式。机械制造块状经济、服装块状经济、软件块状经济、电子产品块状经济、汽车块状经济等等可采用该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