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0:23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1

1.1畜产品生产情况。据2014年度统计,鄂前旗年屠宰出售和自食的肉猪头数53078口、肉用牛17601头、肉用羊568872只。肉类总产量18445吨,同比增长1.96%,其中:猪肉4012吨,牛肉2783吨,羊肉11589吨。出售肉类产量16810吨,同比减少1.91%,其中:猪肉3611吨,牛肉2504吨,羊肉10545吨,禽类150吨。年奶产量8729吨,以当地供应为主。年产山羊毛518吨,绵羊毛1250吨,山羊绒240吨,牛皮11962张,绵羊皮31万张,山羊皮259839张;绒毛皮张主要销往宁夏灵武和河北地区。出栏育肥牛20000头,同比增长33.3%;出栏育肥羊220000只,同比增长10%。

1.2畜产品销售情况。鄂前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畜牧业旗,受饲养技术限制,牲畜总量小;受放牧传统影响,出栏季节集中;受加工落后影响,牲畜出栏主要还是以活畜交易为主。通过三段地、城川镇、布拉格社区及临近的陕西白泥井、柠条梁镇活畜交易市场销售,其中仅三段地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60万只羊,布拉格和城川活畜交易市场交易量为20万只羊左右。鄂前旗已经成为宁夏畜产品市场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畜产品价格整体低糜,羊肉价格较常年同期下滑10—20%左右,山羯羊肉26-28元/斤,山母羊肉18-20元/斤,绵竭羊肉18-20元/斤,绵母羊肉14-16元/斤;活畜价格较往年同期下滑30%左右。而畜产品经营成本基本与往年持平,且略有增长。

1.3畜产品加工情况。鄂前旗共有农牧业合作社209家,正常运作的部分合作社仅局限在蒙古族传统风干肉加工制作上,利用传统的风干肉加工技术和当地的气候优势,在冬季将牛羊肉进行分割、风干后主要是在旗内销售,少部分销往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区。鄂前旗目前仅有一家建于80年代的屠宰场运行,仅能提供简陋厂地,管理极差。鄂尔多斯市恒科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屠宰加工30万只羊、10万头牛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处于试运营阶段,而蒙力、熹里和二道川供销合作社的屠宰加工企业,目前正处在建设阶段,短时期内还不能承担起畜产品加工流通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能起到引领带动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加工转化率极低、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对农牧民增收后劲不强。

2.2现代经营理念推进力度缓慢,没有充分依靠鄂托克前旗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使得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没有成为发展优势,没有解决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2.3相关企业、农牧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得农牧民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掌握产品的销售信息,导致农牧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信息不对称、农畜产品进入市场难,运销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

2.4农牧业产业项目协调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有项目的户子,由于发展生产的能力、后劲不足,不能充分发挥项目的应有作用去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还有的户子通过项目,实现了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但没有帮扶带动周边农牧民去发展生产。

3建议

3.1统筹谋划,注重分析预测。旗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鄂托克前旗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绿色农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农牧业;引导和支持农牧民走商品化发展模式,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牧业、旅游休闲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贸易等产业融合发展;

3.2不断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围绕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自身能力强、诚信度高、带动能力好的农牧业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3.3积极培育名优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龙头企业品牌开发、名牌创建等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产品检测检验,切实保护好原产地品牌声誉;要充分依靠银川穆斯林清真食品原料输出地的市场区位优势,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农牧民,集加工、采购、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销售格局,积极打通鄂托克前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往银川市场的渠道,不断促进产品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2

关键词:畜牧业;规划布局;城乡统筹;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90-02

畜牧业是夷陵区农业中的主导产业,甚有“三分天下有其一”之称,其产值占农业总收入的45%以上,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又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品,而且是涉及食品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大事。近年来,由于区委、区政府、区畜牧兽医局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快转变饲养方式、提档升级,着力推广“生猪“150”、“115”,家禽“153”、“156”,肉羊“151”的新技术养殖模式,培植畜牧龙头企业,促进了夷陵区畜牧产业的大发展,获得了“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区)”名次,突破了百万头的新纪录。虽然畜牧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但与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美化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显现出诸多问题或不利因素,有待进一步加快调整畜牧产业规划布局,实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视太平溪镇畜牧养殖情况与各乡镇基本相同,笔者就如何调整畜牧产业规划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谈谈个人的见解。

1畜牧业现状

太平溪镇位于三峡坝头库首,具有“旅游观光”乡镇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52km2,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87个村民小组,共10227户,26637人。农业人口22989人,劳力14468人,耕地面积839.76hm2。养殖户达1万户左右,年出栏生猪3.5万头,家禽8万只,羊0.3万只,畜牧业产值达8000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占饲养总量的36%以上。全镇现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67个,其中:“150”标准化猪舍15栋,“115”标准化猪舍25栋,其他规模化猪舍17栋,肉羊“151”标准化羊舍4栋,其他规模化6栋。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猪场4户,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9户,出栏300头以上的猪场4户,出栏50~200头左右的猪场40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羊场10户。猪场分别建有8~200m3不等的沼气池,进行污物处理后排出,大部分养殖场分布在坝区、库区边缘村范围内。

2存在的问题

(1)畜牧产业没有统一规划,养殖场布局不合理,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夷陵区各乡镇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轻视了规划布局,由于土地原因,加之区域的人们认识差距,畜牧产业发展建设项目“150”、“115”、“153”、“156”、“151”的养殖场都选择在交通便利、建设方便的公路沿线、居住密集地、水源区域、旅游区域、观光农业区域等地带。如太平溪镇现有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67个,建在观光农业示范村的养殖场达13个,占总量的19.4%;建在三峡库区边缘村的养殖场44个,占总量的66%;建在其他地带的达10个,占总量的15%,这些养殖场将都会给城乡统筹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因素。

(2)污物没有合理的利用,环评率低,影响环保及居民生活质量。目前全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通过环评的只有6户,不足10%,有90%的养殖场呈现出严重的环保问题,所有养殖场虽然都建有8~200m3不等的沼气池,污水、污物进沼气池处理后,沼气用于养殖场生活及照明,可沼液没有转化利用,直排到水沟,有的污水甚至横流,影响环保及居民生活。

(3)病害动物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潜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全镇现有67栋养殖场,未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一旦养殖场发生病害动物,深埋处理,但仍然有少数养殖场乱抛病死动物,污染环境、扩散动物疫病,给居民生活及畜牧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3建议与对策

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制定畜牧产业规划布局,构建夷陵畜牧产业“三区、两带”的框架,形成东部乡镇三元猪、西部乡镇夷陵生态猪的新格局。

(1)制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划定“三区、两带”范围。三区,即: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各乡镇区域地理位置实际,划定三区;城镇街道、社区,人口居住密集,旅游观光,水资源保护地带划为禁养区;居住相对分散,不属旅游观光,水资源丰富的地带,划为限养区;居住分散,又远离水资源等地带划为养殖区。推广“庭院式”养殖,规模在5~20头左右,“放养式”养殖(林下养殖)规模在5~50头左右。②两带,即:三元猪养殖带,夷陵生态猪养殖带。视乡镇地理位置、饲养条件、资源配置情况,把东部乡镇“鸦、龙、塔、黄”、开发区、新区划定为三元猪养殖带。把西部乡镇“雾、樟、分、下、邓、太、三、乐”划定为夷陵生态猪养殖带。

(2)完善治污设施,保护环境,沼液、污水物入三园。对现有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进行污水治理改造,增设管网,“茶、桔、菜”三园中建设相应污水池,把沼液、污水、污物排灌到茶园、桔园、菜园。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发展畜牧循环经济,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3

1基本情况

热水乡地广人稀,草场面积广阔,主要以发展畜牧业为经济支撑。截至2016年底,全乡牲畜存栏数170206头(只),主要以藏系羊和牦牛为主,其中藏系羊162469只,牦牛7557头。全乡有3个生态畜牧养殖合作社。在县,乡党委,政府及县畜牧主管部门的重点支持下,热水乡生态畜牧业发展颇有成效。通过入股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引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手段,使得热水乡生态畜牧业发展逐步步入正轨,生产效益大幅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农牧民收入提高。2016年底,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

2存在问题

(1)“散”,“小”,“乱”。“散”,热水乡地势以山地为主,牧户分散,制约本地生态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小”,现有的合作社和养殖户普遍规模较小,层次低,拿不出品牌产品,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链,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乱”,合作社没有固定专人专项负责人,导致合作社管理混乱。

(2)由于引进高效养殖藏羊和犏牛等,导致本地区已净化的重大动物疫病反复,再加上近几年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造成本地区牲畜免疫,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3)认识不足,能力欠缺。热水乡是一个藏区,广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养羊,养牛还是以传统的草场放牧为主。合作社缺少专业技能指导,主要以热水乡兽医工作人员指导为主,获得专业养殖技能知识的途径狭窄,科学饲养水平滞后,生产效益较低。

3发展建议

(1)科学制定,合理规划,集中发力解决“散”,“小”,“乱”的突出问题,引导热水乡生态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各村实际,优化牧业结构,合理布局合作社,引导散养牧户积极加入合作社,扩大合作社规模,逐渐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制定合作社管理制度,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积极培育本地品牌,结合卓兰景区旅游业发展,形成“生产—加工—产品—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按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

(2)加大引进牲畜及产品的检疫工作力度,把疫病源头遏制在热水的大门口,坚决杜绝本地已净化的疫病在热水乡流行。同时,认真做好本地产地检疫工作,把好源头关,做好本地的防疫,消毒工作。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4

1基本情况

1.1畜产品生产情况。据2014年度统计,鄂前旗年屠宰出售和自食的肉猪头数53078口、肉用牛17601头、肉用羊568872只。肉类总产量18445吨,同比增长1.96%,其中潴肉4012吨,牛肉2783吨,羊肉11589吨。出售肉类产量16810吨,同比减少1.91%,其中:猪肉3611吨,牛肉2504吨,羊肉10545吨,禽类150吨。年奶产量8729吨,以当地供应为主。年产山羊毛518吨,绵羊毛1250吨,山羊绒240吨,牛皮11962张,绵羊皮31万张,山羊皮259839张;绒毛皮张主要销往宁夏灵武和河北地区。出栏育肥牛20000头,同比增长33.3%;出栏育肥羊220000只,同比增长10%。

1.2畜产品销售情况。鄂前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畜牧业旗,受饲养技术限制,牲畜总量小;受放牧传统影响,出栏季节集中;受加工落后影响,牲畜出栏主要还是以活畜交易为主。通过三段地、城川镇、布拉格社区及临近的陕西白泥井、柠条梁镇活畜交易市场销售,其中仅三段地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60万只羊,布拉格和城川活畜交易市场交易量为20万只羊左右。鄂前旗已经成为宁夏畜产品市场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畜产品价格整体低糜,羊肉价格较常年同期下滑10―20%左右,山羯羊肉26-28元/斤,山母羊肉18-20元/斤,绵竭羊肉18-20元/斤,绵母羊肉14-16元/斤;活畜价格较往年同期下滑30%左右。而畜产品经营成本基本与往年持平,且略有增长。

1.3畜产品加工情况。鄂前旗共有农牧业合作社209家,正常运作的部分合作社仅局限在蒙古族传统风干肉加工制作上,利用传统的风干肉加工技术和当地的气候优势,在冬季将牛羊肉进行分割、风干后主要是在旗内销售,少部分销往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区。鄂前旗目前仅有一家建于80年代的屠宰场运行,仅能提供简陋厂地,管理极差。鄂尔多斯市恒科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屠宰加工30万只羊、10万头牛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处于试运营阶段,而蒙力、熹里和二道川供销合作社的屠宰加工企业,目前正处在建设阶段,短时期内还不能承担起畜产品加工流通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能起到引领带动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加工转化率极低、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对农牧民增收后劲不强。

2.2现代经营理念推进力度缓慢,没有充分依靠鄂托克前旗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使得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没有成为发展优势,没有解决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2.3相关企业、农牧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得农牧民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掌握产品的销售信息,导致农牧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信息不对称、农畜产品进入市场难,运销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

2.4农牧业产业项目协调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有项目的户子,由于发展生产的能力、后劲不足,不能充分发挥项目的应有作用去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还有的户子通过项目,实现了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但没有帮扶带动周边农牧民去发展生产。

3建议

3.1统筹谋划,注重分析预测。旗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鄂托克前旗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绿色农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农牧业;引导和支持农牧民走商品化发展模式,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牧业、旅游休闲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贸易等产业融合发展;

3.2不断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围绕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自身能力强、诚信度高、带动能力好的农牧业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3.3积极培育名优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龙头企业品牌开发、名牌创建等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产品检测检验,切实保护好原产地品牌声誉;要充分依靠银川穆斯林清真食品原料输出地的市场区位优势,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农牧民,集加工、采购、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销售格局,积极打通鄂托克前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往银川市场的渠道,不断促进产品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

3.4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借助草原英才这一平台,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强化现代农牧业的科技支撑,促进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精细化耕作、规模化经营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现代农牧业科技人才,有效指导农牧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强嘎查村本土实用人才的培养,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将鲜洋葱捣烂后混于饲料中,充分拌匀,连喂2~4天。治愈率在83%以上。洋葱富含钙、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配糖体,能杀灭或抑制多种病菌。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5

一、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目标:高产、优质、高效益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下,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采取外引内联和贸工牧一体化的组织形式,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对利用不够充分和尚未利用的牧业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建立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

这样的发展路线,不仅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也是农牧民实现小康的需要。

二、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起点、集团化”为抓手

围绕上述发展战略,吉林省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畜牧业及其产品开发,市场导向的意义在于对产品开发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配置,这就决定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发展现代饲料加工业,对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起点、集团化”为发展策略。在高起点方面,向市场投放名、优、新、稀、特等高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及其加工品。

在集团化方面,强化合同制,以双边和多边合同,采取公司加畜牧专业户或股份制的形式,组成相互依存同兴共荣的贸工牧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增强产业开发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实力,共享经营成果,共担经营风险。在产业集团构筑上,以畜牧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牧工结合,工商衔接,贸工牧一体化,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以平等互利条件实行跨国跨省区的联合和合作,引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吸引专业人才,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三、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饲料基地和饲料工业

现代畜牧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饲料工业基础上的畜牧业。

改革开放后,地处世界玉米黄金腹地的吉林省,现代畜牧业依托丰富的饲料资源有了长足发展。具有标志性示范性意义的是皓月(牛产品)、华正(猪产品)、光泽(乳制品)、德大(鸡产品)等大型肉蛋奶贸工牧一体化产业集团的发展壮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田向种田能手集中,全省现代畜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必将带动饲料基地和饲料工业的大发展。

实践中,吉林省饲料基地按地区饲料资源和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实行分区建设。西部半干旱农牧区的草原地带,重点是保护植被,防止土壤“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打草原深井实施喷灌,建设人工草场(草库伦),放牧地与采草地实行分区轮牧,在牧区建立预防雪害的饲草储备。中部农业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周围,适应以鲜乳供应为特点城郊畜牧业的需要,确保青饲料的常年供应。

四、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畜产品产出季节性与需求的常年性和节假日需求的集中性,为畜牧业带来市场风险。固定资金的集中投入与流动资金周转中出现的困难,也制约和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亟待政府利用财政、金融杠杆,协调相关利益主体,共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财政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农牧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等特点,属于公共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长期的投资渠道和投入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畜牧业资源及利用现状制定出台不同的补偿政策,使财政投资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重点在增量调整上下功夫,使投入到畜牧业的资金逐年有所增长。增加项目实施工作经费,逐步提高财政支持畜牧业支出增量占财政总支出增量的比例。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与金融政策配套形成的合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好的项目实施提供利息和部分保费补贴。

三是从顶层设计开始,整合财政资金。解决多年就想解决而未解决的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同时,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政策、体制机制。建议中央管宏观调控;省为中观管理,主要是产业政策、布局、疫病、良种等;具体项目一律由市、县来管。

四是建立各级财政支持畜牧业投资营运管理体系。一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与当地畜牧业经济结构相配套的财政投入畜牧业的中长期计划;另一方面,统一管理财政投入畜牧业的资金,协调相关部门关系。要重点投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养殖业生产体系,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要重点投向畜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结构和畜产品结构“调新、调优、调强”。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促进养殖业、加工业、饲料业和兽药业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统筹发展。在优化品种结构上,坚持做到“三个调整”,即向优质上调整,大力提高三元杂交猪、牛所占的比重,大力推广羊、禽应用优良品种;向食草型上调整,大力发展牛、羊、鹅,使秸秆和饲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降低饲养成本;向特色上调整,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打造畜产品的特色品牌。在优化产品结构上,把优质、营养、安全、绿色的畜产品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扩大加工能力,延伸加工层次,按照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快畜产品开发。

(二)金融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开展养殖圈舍抵押融资工作,建议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金融办、财政、畜牧、土地、银监会、银行等部门参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推进此项工作。

二是研究制定政策性文件。开展畜禽圈舍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政策性、原则性较强,没有政府扶持,工作难以推进。建议省政府制定出台具体的意见和办法,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具体抵押操作流程,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建议在政策文件中界定三个主要问题:由畜牧部门对养殖圈舍贷款资质进行初审并发放《畜禽养殖圈舍所有权证》;建立养殖圈舍价值评估及抵押认证体系,对取得所有权的养殖圈舍,允许其直(间)接向金融机构抵(质)押融资;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下行标准执行。

三是设立风险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开展畜禽养殖圈舍产权抵押贷款面临两个突出问题:银信部门难以对抵押物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和风险控制;抵押物流转变现难。建议从省政府金融办“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风险保障基金”中,划拨专项设立畜禽养殖圈舍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资金,在银行的债权无法实现时,按相应比例对银信部门进行代偿。

四是建立畜禽养殖圈舍交易平台。建议在吉林现代牧业网建立畜禽养殖圈舍交易平台,组织开展养殖圈舍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促进养殖资源变现,解除银信部门的后顾之忧。

(课题总指导:张家桂

指导:王峰张立山施晓东李少丹

顾问:陈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6

兵团成立后,许多单位在整顿山区畜牧业的同时,在农场内积极创造条件,将大批牲畜移入垦区,加快了农场的畜牧业发展。1954年年底,各类牲畜存栏数近53万头。当年畜产品总产:肉类3178.3吨、牛奶455吨、羊毛438吨。至此,兵团畜牧业已经成为大农业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兵团成立初期,畜牧业不仅注重数量,而且特别重视提高畜禽质量,依照“集中管理、分群放牧”的经营原则,将连队家畜集中到师、团或独立农场,建立集体牧场。

1958年前,兵团山区牧场基本上是自然放牧。经过调整,农场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到1962年,全兵团牲畜总头数达到145万头,是1957年的近2倍。其中,牛12.5万头,马4.5万匹,羊113万只,家禽48万只。

在这一时期,兵团畜牧业能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了“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的方针。改造山区、发展农区牧业,不断提高农场载畜量和畜产量。对山区牧场积极进行基本建设,合理利用和改良草场,全面建立起乳、肉、蛋等畜产品的商品基地。

兵团还鼓励单位食堂和职工家属自给性饲养,在不断扩大商品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团场养畜采取三级管理制度,以连队为主,密切农业和牧业的关系,并办好养殖场和种畜场。推行“四专”(专职干部、专门生产队、专用饲料地、专用农具)、“五定”(定人、定畜、定圈舍、定饲料、定工具)、“三包一奖”(包年终保留头数、包完成畜产品计划、包利润、超利润或减亏奖励)的生产责任制。同时建立饲料制度、繁育制度、育肥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农区和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新疆拥有大片的天然草场,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兵团畜牧业虽然起步于草原,但主要依托着军垦战士用勤劳的双手在天山南北开垦出来的绿洲逐渐发展起来。兵团一直遵循不与民争利和造福新疆人民的宗旨,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至1961年,兵团给地方让出草原47处。

1962年为了在边境恢复正常秩序,根据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示,兵团从农四师、兵团运输处等单位派出干部810名,工人1675名,汽车39辆,前往霍城等4个县12个公社、6个牧场实行代耕、代牧、代管。共收拢失散牲畜32.7万多头(只),并与当年8月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

1963年年底,兵团共有山区牧场24个,独立畜牧队44个,饲养各类牲畜60万余头(只),占全兵团牲畜总数的34%。管理草场面积2600多万亩,各种房舍9.6万平方米,棚圈4万平方米。累计生产肉类2.14万吨,羊毛6900吨,牛奶8000吨,各种毛皮40余万张,调出种畜、役畜等80万头,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90%以上,通过利润、折旧、税金等上缴约3000万元。同时,还兴办一批为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小型加工厂、流动合作社、托儿所、学校、卫生所等福利设施。

为了促进兵团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1964年1月,兵团召开农业工作会议,总结了兵团畜牧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制定了畜牧业生产技术条例和制度。采取大畜下山,农牧结合,提高农区载畜量,加强饲料管理,搞好卫生防疫和幼畜培育,改良种畜,提高畜种的质量等措施。垦区要发展畜牧业,做到近田养畜,近田积肥,广种苜蓿,草田轮作,提高载畜量。山区牧业改造草场,建设基地,合理调整畜类比例,提高数量和质量。

张仲瀚政委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要使农牧业做到真正平起平坐,产量高,饲料多,牲畜多,肥料多,农牧结合,反复循环,互相利用,农业丰收的根子要扎在肥沃的土壤上。”陈实副参谋长在发言中讲道:“无论农场和牧场都要搞农牧集合。农场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牧场以牧为主,牧农结合,多种经营。”

本次会议对兵团的畜牧业发展还提出新的要求:当时山区畜牧业拥有广阔的草场,划归兵团的有7000万亩。这些草场资源还未充分被利用,载畜的潜力还很大。必须改变那种安于原始放牧,不搞基本建设的做法,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山区牧场的基本建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集中力量搞基本草场的建设,要打井、修渠,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问题,建立饲料基地,实行牧农结合。同时更新牧草,改良草原,提高产草量,为定居轮牧创造条件。农场要稳产高产,必须实行高度的农牧结合,要向一亩地达到一个标准畜的目标努力。

为了加速建设山区牧场,兵团于同年8月召开了山区牧场会议,会议认为,建设山区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同时又是一项政治任务和国防任务。提出了山区建设的七年规划,目标是实现“四化一定”(水利化、基地化、机械化、良种化、定放牧)、“两个配套”(水、草、料、林、圈、路为中心的基本建设配套,农、林、牧、副多种经营配套)。

此外,会议还评选出农一师前进一牧场(现十四师一牧场)、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农七师托里牧场为山区先进牧场。农区农牧结合成绩搞得好的有农七师十九团(现八师一二二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的四分场等。

农一师前进一牧场建场以来,坚持勤俭办场、自力更生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改造山区,建设山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了干渠7公里,各级渠道1500公里,人工搬运和引洪冲沙400多万立方米。变沙山为草原,建立饲料地4100多亩,苗圃200多亩,植树造林20余万株,修建各种宿舍9900余平方米,窑洞150个,人工授精站5座,药浴池1座,剪毛棚1个,满足了牲畜棚圈的需要。另外,冬草饲料水平也逐年提高,使畜牧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绵羊、山羊的繁殖率达到100.8%,剪毛量平均单产3.15公斤,累计上缴利润达227万元,是国家投资下拨资金的2.8倍。

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是兵团最早建立的种羊场。1953年2月建场后,根据陶峙岳司令员的指示引进前苏联的种羊51只,并购买了细毛羊104只。同时,确定该场的任务是逐年供给兵团各羊场以具有高度生产性能的种羊。经过不断努力,1964年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繁育率达到113%,绵羊的平均剪毛量4.4公斤。同时还开发水利,建立饲料基地,合理利用和改良草场,特别是在军垦型良种细毛羊新品种的培育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牧场和畜牧师刘守仁多次受到国务院、自治区和兵团的奖励。

在农业区,如石河子总场四分场一队,饲养大小牲畜4800多头(只)。畜多肥多,每亩施优质肥1700多公斤。肥多产量高,粮食连年增产。实践证明,在农场实行农牧结合,可以解决农场有机肥料的需要。

兵团在牲畜品种改良、家畜良种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农牧区的绵羊,包括细毛羊、肥臀羊,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大畜以伊犁马、焉耆马为培养对象,也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的良种牛已达到30%以上。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7

这次全州农牧林业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省农牧业、林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省农牧业、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农牧林业工作,进一步分析查找全州农牧林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安排部署今年农牧林业工作。上午,*同志传达了全省农村牧区、农牧业、林业会议精神,久桑同志全面回顾了20*年的农牧林业工作,并就20*年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详细,也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刚才,州、县政府签定了动物防疫、森林草原防火、渔林资源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州、县农牧部门签定了畜牧业经济目标责任书。为了引起高度重视并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各地、各有关部门回去以后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尽快提出贯彻落实意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统筹安排,找准重点,扎实工作,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工作形势,努力保持畜牧林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20*年的农牧林业工作中,各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相关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和牧区发展这条主线,抓住畜牧业生产的薄弱环节,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加之年内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促进畜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使全州农牧林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概括起来讲,就是八句话: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又有新的起色;以草定畜工作进展顺利;三江源项目实施有条不紊;虫草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农牧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三农”工作的结果,是政策有力,科技进步,工作扎实和天气总体有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全州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与在座的诸位和农牧林业战线上同志们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这里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畜牧林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畜牧业经济效益不高,土种选育和畜种改良、发展设施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还很缺乏,牧民组织程度不高;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畜疫防治力量仍然薄弱;草原基础设施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致使国家投资发挥不了应有功效;草原鼠虫害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进展缓慢;三江源总体规划的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之,我州农牧林业工作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期,正面临难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有利的大环境条件,又面临复杂的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准确把握农牧林业发展的总趋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新观念推行新举措,积极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完成今年农牧林业工作各项任务

在20*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州委、州政府新牧区建设八项实事工程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牧业投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确保农牧民持续增收。

(一)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农牧林业工作

畜牧业是我州的主体经济,也是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解决*州“三农”问题,必须坚持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否则就谈不上“三农”问题,更无法谈及农牧民增收问题。要保持全州农牧民稳步增收,必须抓好畜牧业生产。一是要加强对当前畜牧业生产的常规管理。深入基层,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薄弱环节,以牧委会、合作社为单位,对当前的畜牧业生产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重点抓好牲畜饲放管理、接羔育幼、动物防疫、防灾保畜和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努力提高仔畜成活率,确保畜牧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二是加强土种选育工作。自从19*年牧业体制改革以来,我州土种选育和畜种改良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畜种控制在一家一户的范围内,严重的近亲繁殖导致牲畜个体生产能力降低,牛羊胴体重变轻,皮毛质量下降。今年州政府决定在全州范围内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在本品种选育上有所新突破,州、县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社与社、户与户之间的种畜串换;同时,引进部分优良品种,使畜种改良成为提高畜牧业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各地、各有关部门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群众生命线的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州农牧部门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此项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是我州畜牧业生产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州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一个《决定》、两个《办法》,建立健全防疫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加强畜疫监控。特别是各县农牧部门在今年的春季防疫中,要统一购置疫苗,集中力量开展4月份的牲畜口蹄疫疫苗及常规疫苗的注射工作。加强对牲畜和畜产品的检疫,严防牲畜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渔政管理工作。各级渔政部门要加强黄河流域、长江支流的渔业资源保护,加大扎陵湖、鄂陵湖等湖泊的封湖育鱼工作。在这方面我州的工作力度不大,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渔政部门要加大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力度,加大对药鱼、炸鱼、非法网鱼等违法事件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确保全州渔政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五是加强林业资源的管护。全面落实和兑现各项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和帮助退耕还林(草)农牧户结合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增加收入,确保“退的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继续抓好“封、护、育、造”四个环节,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措施,严禁商品性采伐,兼顾林区群众的利益,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认真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项目,真正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加快城镇绿化项目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工作。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各级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教育引导干部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灾抗灾意识,加强防范,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搞好监测预报,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思想统一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三江源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是我州乃至全省的一号工程,对于转变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地区草原生态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保护与建设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技支撑项目三大类10多个子项目。其中,与农牧部门有关系的有三大类近十个项目,占总投资的70%以上,我们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容不得丝毫的麻痹大意。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强化管理,严肃纪律(包括财务纪律),切实把项目建设抓出成效。要在全州农牧林业系统形成“给愿干事的人以希望,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前途”的良好氛围,加强责任落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如果发现哪个县领导不力,措施不实,工作拖拉,就先要哪里的领导离开,让能干事的人来干,干不了工作就换人,这一点务必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今年一定要完成三江源项目中所有的工程,对此州三江源办已确定了各项工程的工作进度表,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进度表安排,建立倒计时制度,20*年以前的所有拖欠工程要在6月15日前必须完成,20*年的部分工程在9月底全面完成。

(三)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发展效益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以草定畜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考虑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效益畜牧业,探索产业化路子。调整畜牧业结构,突出高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重点突出藏羊本品种选育和牦牛复壮工作,力争使全州土种选育工作在年内有所新突破,为发展全州效益畜牧业奠定基础。同时,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转化工作,认真组织劳力与中藏药材采集种植和工程建设活动,引导富余劳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行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畜牧业产值,拓宽增收渠道。要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今后提高畜牧业效益的主要途径来培育,从产、加、销各个方面有所突破,促进畜产品升值。

(四)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藏药材资源管理工作

中藏药材资源管理工作是我州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工作。各地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将州委、州政府继续实施虫草资源管理的政策措施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意识和保护虫草资源的自觉性、积极性。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对州外群众的政策宣传,要扩大宣传面,宣传范围尽量扩大到临近州县西宁、海东等到地区的主要乡镇,努力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宣传效果;二是总结去年工作的经验教训,查缺补漏,进一步补充完善源头控制措施,探索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逐步使限采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从现在开始,要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虫草限采工作,于4月10日前在全州主要交通要道设立生态保护宣传点,加大工作力度,严禁州外人员进入我州采挖虫草,对虫草限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认真研究对策,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切实作好虫草限采工作。将虫草资源管理纳入到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上来,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政令不通的现象发生。四是将虫草限采政策向中藏药材资源拓展,严禁乱采滥挖秦艽、大黄、贝母、甘草、红景天等野生珍贵药材,扎实做好中藏药材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促进中藏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各地、各部门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将政府生态保护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真正解决牧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要切实处理好生态保护、群众增收、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三赢局面。

(五)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以草定畜工作

以草定畜工作是州委、州政府保护草原生态、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要以解决草地生态和发展畜牧业之间的矛盾、解决减畜和增收之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使此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以草定畜的有关政策和重要意义,争取他们的理解,又要规范工作程序,把握政策标准,从开始就将工作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同时,把以草定畜工作和退牧还草工程结合起来,通过行政手段,科学规划,一边实施好退牧还草项目,一边落实以草定畜计划,达到减畜增效的目的。今年,*、*两县在全面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回头看”工作,加大补课力度,将去年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做深、做细,强化措施,确保以草定畜工作取得成效;班玛、达日两县根据州政府有关精神,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抽调工作人员,确保尽快有序开展工作,在切实保护好现有草场的同时发展畜牧业生产。

三、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对农牧林业工作的领导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8

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对畜牧业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由于畜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使我市畜牧业担当起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畜牧;发展现状;前景

一、畜牧业在我市越来越重要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和更受青睐的食品。

1.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

据调查,我市居民每天从动物食品中获取的蛋白质总量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40g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只有推动畜牧业继续协调健康发展,才能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2.畜牧业是农民就业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长治市2011年农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在750元,但是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不到30%,所以,畜牧业在我市发展空间还很大。

3.畜牧业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畜牧业是一个与其它产业高度关联的产业,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1/3,足以看出畜牧业对种植业的带动作用。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是这种带动作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畜牧业对食品加工业、畜牧机械制造业、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发展畜牧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人均占有量大幅度提高,畜产品供应从总量短缺局面逐步转变为结构性相对过剩。我市畜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1.区域化布局

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生猪生产已形成了以店上镇、潞华办为主,向东南方向逐步扩散的趋势;肉牛生产已形成了以辛安泉镇为主的产业带;奶牛生产形成了以潞华办、店上镇、翟店镇为主的产业带;蛋鸡生产形成了以成家川办事处、潞华办事处、翟店镇为主的产业带;产业化布局区域明显。

2.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饲养程度有所提高,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近年来,我市把发展规模健康养殖作为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产业化经营

以“公司+农户”为主要经营形式的畜牧产业化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大量涌现。店上镇兴弘养殖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合同养殖户200余户,史回乡绿佳园林牧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同样的模式,发展合同兔养殖户560余户,成为我市西部发展畜牧业的亮点。

三、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畜牧产品供应总量和各项生产指标持续增长。

1.2011年,我市畜牧业生产情况

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2万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560元,比2010年增100元;肉、蛋、奶总量可分别达到5600t、4900t和2500t,分别比2007年增长15%、40%和130%;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6500头、7.3万只和150万只。

2.市、乡、村各级政府对畜牧业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

在抓农村经济发展中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乡镇办都有专人分管畜牧,确定了工作任务指标,研究了具体工作措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激发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3.畜牧小区建设蓬勃发展

全市把畜牧小区建设作为畜牧产业开发的突破项目。2011年全市畜牧小区达到20个。

4.绿色畜牧业开始迈出新步伐

全市把发展绿色畜牧食品作为我市畜禽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工作。经过考察学习,制定了《潞城市绿色畜禽及其产品发展规划》,全市基本形成了四个绿色畜禽饲养基地,即下社村奶牛和南关奶牛饲养基地,去年生产绿色鲜奶1500t;西南绿色肉鸡生产基地,绿色肉鸡今年要发展到200万只;神泉村蛋鸡场绿色饲养基地,蛋鸡饲养量达到20万只。

5.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畜牧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市养牛饲养量超百头的达6户,千头以上养猪场户25个。生猪基地在规模饲养和质量提高上有长足的发展,全市生猪饲养量今年预计超15万头。目前全市瘦肉型猪占出栏猪的比重已达90%以上。

6.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畜牧业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我市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行政经费紧张。二是龙头企业拉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而且现有的龙头企业不能正常运转。三是畜禽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强化。五是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畜牧业的投入

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我市畜牧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畜牧业具有投入小、风险小、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我市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就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而言强项在畜牧业,优势在畜牧业,新增长点也在畜牧业,从发展的角度看,畜牧业将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大产业。因此,全市各级都应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建立起强有力的指挥服务系统,真正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并应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以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实施畜牧产化经营是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推进畜牧产业化的关健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因此,要把扶持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建设一批“大高外”型龙头企业。

3.积极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畜产品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打入国内外市场。抓好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4.落实产业政策,为畜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为促进我市畜牧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能够研究和制定加大促进我市畜牧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畜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9

根据温人大办《关于对县民政局、县畜牧兽医局进行工作评议的通知》(温人大办〔20__〕7号)文件精神,今天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局工作进行评议,这是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向县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局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评议准备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评议的文件、通知及《__县人大常委会20__年工作评议方案》,使畜牧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了解了工作评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主动自觉接受县人大的工作评议。下面,按照评议内容,现将我局20__年以来各项畜牧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畜牧业基本情况

20__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35.05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5.28%,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12.34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2.26%,牧区牲畜存栏22.71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8.93%。能繁殖母畜24.4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2.44%。出栏畜28.08万头(只),出栏率75.86%,较上年同期增长6.73个百分点;商品畜23.83万头(只),商品率64.4%,较上年同期增长6.23个百分点。总产肉量7368吨,同比增加21.19%;绵羊毛产量615吨(其中细羊毛263吨),减少2.38%;山羊绒产量8582公斤,增加0.96%;奶产量7363吨,同比增加16.15%;禽蛋产量463吨,同比减少20.03%;各类皮张23.81万张。20__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较上年增长9.5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83%;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118元,较上年增收419元,其中畜牧业为农牧民人均增收99元,占全县农牧民增收额的23.6%。

二、认真贯彻执行畜牧业法律、法规,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㈠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我局按照县普法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普法工作,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让依法行政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一是加强行政执法基础法律的学习。我们为每一位干部职工发放了《五五普法知识读本》等法律书籍,要求大家认真研读,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行政。去年,我局组织全县畜牧行政执法人员分批分层次参加了自治区畜牧厅和县法制办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培训人数达56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畜牧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二是认真开展与业务相关的法律学习,深入学习了《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过错责任追究、公示、证件管理、办案制度及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学习和培训制度。我局在草原监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方面下大力气,狠抓以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为核心的学习、培训、考核工作,并普遍实行草原监理员、动物卫生监督员培训考核上岗制度,切实做到了常用的法律、法规定期学,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学,典型案例随时学。结合畜牧行政工作实际,统一了执法文书的制作和使用及执法技巧,使学习做到了具体不空泛,条理不生硬,使每个执法人员在短时间内就消化掌握,并能充分运用到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实践中,切实提高了我县畜牧行政执法工作质量。目前,我县从事畜牧行政执法的人员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

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调整成立了__县畜牧兽医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本部门行政执法首长负责制,明确了领导行政执法的责任。二是将国家、自治区各类有关畜牧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局长、分管副局长、草原监理所所所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行政执法人员等具体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做到了条条责任有人负,层层落实不漏空。三是认真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农业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法律位阶及、实施时间的顺序进行科学编排,并整理出内容详实的《__县畜牧兽医局行政执法依据》。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我县现行的涉牧行政许可规定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的许可事项、依据、实施主体进行上报。

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我县根据本地实际,利用每年三月的“动物防疫法制宣传月”、“科普宣传月”、“科技之冬”、乡村集市日、牧业总结会、那达慕大会、年度剪毛季节、牧区牲畜转场、集中药浴等良机

,通过播放电视广播、悬挂横幅、张帖标语、发放传单、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畜牧业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共开展畜牧业法制大型宣传活动3次,挂横幅36条,帖标语1500条,出动宣传车65次,领导电视讲话2次,播放录音126次,现场咨询65次,记者访谈5次,发放宣传材料220__余份,使全县受教育群众达到2万人次以上。

㈣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严格草原执法,严厉查处非法开垦草场案件。20__年我县查处非法开垦草场案件2起,立案并全部办结。二是加大动物及其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去年全县完成产品检疫牛1728头、羊46120只、猪549头、禽类40400羽、禽蛋4000公斤、鱼26140尾、羊毛380吨(其中萨帕乐细羊毛16吨)、动物产品运输检疫82吨(山羊肉);产地检疫牛2200头、羊43220只、猪480头、禽类13060羽。认真做好了《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审核监督管理工作,使全县餐饮业持证率达到100%。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5次,对无证照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说服教育,对奶源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并要求限期整改。

三、坚决贯彻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

㈠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按照预算规定支出办公费用。对项目资金、支农惠农资金(生猪养殖补贴、引进种公羊补贴)等专项资金严格按规定专款专用,直接用于畜牧业建设或发放给农牧民手中。同时,注重加强与人大的工作协调与沟通,自觉接受人大的检查与监督。每年我局召开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民主生活会、畜牧业调研活动都会邀请县人大的领导、代表参加。每年县人大都要对畜牧业重点工作和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视察,我局积极配合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工作,认真按要求汇报工作,安排落实好视察路线,以便人大代表顺利开展工作。

㈡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及时处理基层和农牧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我局始终把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处理好基层、农牧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受理的人大议案和建议,都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抓,经过认真审阅分类,把议案和建议分解落实到各站所、股室办理,从局机关到下属各单位都落实专人负责办理工作,确保办理工作的落实,建议交办后,各责任人通过信函、电话、走访等多种方式尽快与代表们取得联系,拿出具体详尽的办理意见,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则要求承办干部亲自上门向人大代表作细致的解释,取得理解和支持,并按时答复代表。20__年,__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并由我局主办的建议涉及了草原生态保护、村级防疫员待遇问题等共3件,对我局工作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协办单位和具体办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件已经办结,其余2件正在解决过程当中。我局还十分注意倾听来自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都召开多次基层站所干部和养殖大户等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基层管理情况、农牧民发展养殖业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千方百计解决基层和农牧民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

四、充分行使畜牧业管理职能,切实加强为民服务意识

㈠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一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管理制度得以落实,体制机制焕发活力,有力促进了兽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加大了对乡镇场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监督管理和指导,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基层站各项工作不断得以规范和完善。按照《自治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县范围内招聘并录用了7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并对他们全部进行了岗前业务技能培训,落实兑现了中央财政为我县村级防疫员补助资金21.9万元(每名村级防疫员3000元),各乡镇场畜牧兽医站也都给村级防疫员兑现了一定的工资补助,使村级防疫员队伍待遇得到保障,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基本建立并得到巩固。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层层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以畜牧兽医部门为主体,全社会支持参与的防疫机制,切实加大了督查检查工作力度,采取“不提前通知,直接入户走访”的方式,督促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实现免疫无死角。20__年,全县春秋两次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集中免疫率、补免率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0%以上,免疫质量和密度均达到了规定要求。今年我县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于3月初全面开展,现已完成免疫禽类29.09万羽,免疫率100%;完成牛口蹄疫免疫1.78万头,免疫率72.65%;完成羊口蹄疫免疫4.57万只,免疫率13.78%;完成猪口蹄疫免疫780头,免疫率9.2%;完成猪蓝耳病免疫0.75万头,免疫率88.24%。争取在5月中旬前结束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三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挤出资金购进了价值3.5万元的仪器设备,派出2名化验室业务人员参加了区内外的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操作水平,顺利启动了化验室工作,在春秋集中免疫结束后,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切实了发挥化验室功能,使我县有能力对免疫效果进行自查,对全县的动物防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实现了有效掌握。同时,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四大慢病”监测任务。

㈡品种改良工作措施得力,牲畜良种化进程不断加快。继续采取对优质冻精和引进种畜进行补贴的优惠政策,有效调动了农牧民参与改良的主动性;将改良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场、村队,签订责任书,落实任务到人;启动实施了小畜配种工作,为实现羊产业“两高一优”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20__年,全县在农区开设黄牛冷配点25个,完成黄牛冷配改良4966头,完成任务的101.3%;启动维修了3个小畜配种站,完成小畜配种4732只(其中细毛羊改良4200只,肉羊改良532只)。引进新疆褐牛种公牛20头,依托自治区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引进了80只新疆细毛羊特级种公羊和一级细毛羊种公羊

,引进肉羊种公羊23只(萨福克20只、陶赛特3只)、优质基础母羊200只(萨福克、陶赛特各100只)。今年全县黄牛冷配任务仍为4900头,截止目前,已完成冷配母牛1395头,完成任务的28.5%,冷配进度较上年明显加快。

㈢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稳步发展生态畜牧业。一是认真实施退牧还草、世行贷款项目。按时完成20__年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完成项目投资240万元,建设草原休牧围栏10万亩。认真完成世行项目报帐材料编制工作。顺利通过了20__年及20__年第一期的退牧还草项目委托审计和世行项目交叉审计。二是扎实推进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建设。根据自治州安排部署,20__年我县实施了安乡托斯呼尔图村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建设。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草畜平衡牧民定居试点工作方案》和《草畜平衡实施方案》,下派驻村工作组指导落实牧户草料地种植面积和各项建设任务,完成草料播种面积达1634亩,制作青贮饲料达1800余吨,抗震安居房建设14户、暖棚圈建设67座、青贮窖59座、沼气池68座,全面完成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在牲畜转场前完成了与牧户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工作,指派专人核实实际放牧牲畜数量,使该全村30%的牲畜(4700头只)全部转入牧民定居点实行舍饲越冬,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我县选择呼场牧四队、博镇孟克牧业队作为牧民定居、草畜平衡试点村,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入户走访,在广泛征求牧民意愿的基础上,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呼场牧四队、博镇孟克牧业队牧民定居草畜平衡建设规划,确定了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委托有关单位设计了整体布局、院落、住房、暖圈建设平面图,县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也就改水、道路、通电工程建设制订了实施方案和设计图纸。经初步测算,两个试点村建设投资概算为1185.54万元(其格达尔镇孟克牧业队牧民定居建设投资为381.4万元,呼场牧业四队牧民定居投资建设804.14万元)。3月底,在两个试点村分别召开了牧民定居动员大会,明确了牧民自筹比例(要求定居牧民每户自筹资金4万元,并在开工建设前至少每户上交3万元)。4月13日,我局委托县城乡建设招投标办公室在博尔塔拉报__县牧民定居点建设工程招标公告,现已完成招投标,近日中标方即将进场施工建设(呼场牧四队定居点“三通一平”工程正在进行当中)。三是抓好饲草料种植,提高草料加工利用率。立足实际,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注重加强牧区草料地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牧民种植饲草料。20__年全县牧区草料地新增种植饲草料地面积5996亩。今年我县将4万亩草料地种植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场、各牧业村队、各地块,制订了详细的饲草料种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县、乡、村负责人,还对集中连片草料地所在地块进行了核实、测量。4月12日,__县牧区饲草料种植现场观摩会召开,在5个乡镇场现场观摩了播种情况,有力推动了全县牧区草料地示范田建设步伐。同时,我局积极与自治区农科院联系,购进饲用甜菜籽种250公斤,计划在4个乡镇场(哈镇、查乡、塔秀乡、呼场)试种面积500亩。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我县草料地种植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据统计,全县23个牧业村队1254户牧民计划种植草料地40092亩。截止目前,全县牧区已播草料面积达23095亩,其中已播种小麦21012亩(其中已套种苜蓿11390亩)、玉米1850亩、甜菜233亩,完成计划任务的57.73%。大力普及科学饲喂技术,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广泛宣传,全面推广“长草短喂、短草槽喂、粗草细喂、细料精喂”饲养方式和配方饲料,争取使农牧区牲畜早育肥、早出栏,以减少饲草料消耗,达到以节补欠的目的。四是扎实做好草原治蝗灭鼠工作。全县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38.4万亩,鼠害防治面积达5万亩。通过草原虫鼠害防治,有效地遏制了草原虫鼠害的蔓延,确保我县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五是切实草原防火工作。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工作,认真落实春秋季防火值班制度、防火零报告制度,提高草原防火应急反应能力。县草原监理所积极争取并纳入了国家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县,进一步提高了我县草原防火能力。

㈣加强畜牧科技宣传培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我县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五下乡”、“动物防疫法制宣传月”、科普宣传月等有利契机,发放宣传材料30000余份,投入资金3万余元。加强对县、乡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去年组织153人次参加了区级、州级、县级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其中技术人员参加培训人数达到了130人次。通过各层次、多类型、专业化的培训,使我县畜牧业管理人员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兽医草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得到更新,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意识逐步增强。

㈤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草原畜牧业和农区养殖业得到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不断涌现。20__年,我县第一个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小区在呼场农三队建立,并以此带动形成了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个;土鸡养殖初具规模,年出栏“安香”牌田园土鸡2万羽以上。畜牧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绿牧源、蒙新、

明源等一批肉食品加工企业开工生产,打造出“阿日祥”牌有机牦牛肉、“阿尔夏提”牌绿色牛羊肉、“萨帕乐”牌细羊毛、“阿赛草原”“得吉”牌羊肉、“安香”牌田园土鸡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畜产品品牌,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及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20__年新成立养殖协会3个,塔秀乡养殖协会成功转型为鑫洋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和更加广阔的市场环境。

五、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在努力完成各项行政职责的同时,局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㈠班子团结和谐,务实进取。班子主要领导能够充分调动班子各成员的职能作用,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开展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和财务开支均由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局领导班子经常广泛征求和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㈡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行风正气。我局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履行畜牧业管理工作责任连系起来,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党组集中学习、专题学习、观看影碟等多种形式在全局开展反腐防变思想教育,要求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觉维护党风、行风的纯洁。对我局易发生商业贿赂的重点部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和公开透明力度,杜绝了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我局还制定和完善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考勤、财务、车辆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

六、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办理情况

目前我县畜牧业存在的热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上,其主要表现在牧民定居水平普遍较低、超载放牧现象普遍(代牧现象)、草场“三化”仍然得不到有效改善、牧区饲草料地面积不足、水资源缺乏、牧业村(队)饲料组贫困户较多、牧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此类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解决起来有一定困难。

解决办法:一是切实加大了牧民定居工作的力度,特别是注重牧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新建了抗震安居房、暖棚圈、青贮窖、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和水电路配套建设、村委办公室等公共设施建设,极大的方便了定居牧民的生产生活。二是严格依照草原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坚持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积极推广安乡托斯呼尔图村冷季舍饲圈养经验,尽快减少草原放牧牲畜数量。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高标准草料地项目,今年我局已争取到2期高标准草料地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50万元,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以加快对全县牧区草料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和草料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此来促进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三是实施好牧民转移工程,实现草原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四是积极推进牧区劳动力转移。制定牧区劳动力培训及转移规划,大规模实施牧民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典型引路,政策扶持,鼓励牧民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拓宽定居牧民就业和增收渠道,降低单位牲畜供养牧民数量,提高定居牧民生产效益,逐步实现一部分牧民从事牧业生产、一部分牧民从事种植业、一部分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五是加快牧区牲畜品种改良步伐,大力推广冬羔、早春羔生产,提高牧民收入。六是加大草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鼓励农牧民实行科学饲养的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利用草原,增强农牧民自觉保护草原的法律意识。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回顾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畜牧业总体水平不高,现代畜牧业产业链还比较薄弱,牲畜品种改良效果不明显,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牧民定居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全面,草场改良和草料基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草场资源保护、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畜牧行政执法等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畜牧业占农牧民增收的比重还比较小,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比较低。同时,在具体工作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如牲畜跟踪补免工作不及时,免疫标识率低,基层站所管理不够规范,干部队伍素质不够强,培训工作有待加强等等。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这一主线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这个核心,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按照建设“畜牧强县”的总体要求,狠抓高标准饲草料基地、牧民定居、禁牧休牧轮牧、标准化规模养殖、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秸杆利用等关键环节,以建立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突破口,以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大力实施依法行政,抓好畜牧业科技示范、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强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10

一、前阶段基本情况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一是为了加强对本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我局及时成立了宜昌市畜牧兽医系统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余万平任组长,副局长张纯祖、张鄂中、章富强、总畜牧师李秋生任副组长,局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委员张纯祖同志兼任,负责本次政风行风评议日常工作,从而确保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健康有序的开展。二是根据我市畜牧系统实际,研究制定了《宜昌市畜牧兽医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评议对象、评议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三是把局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两不误、两促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各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转变工作方式,强化政风行风等措施,认真开展了奶站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推动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高了畜牧部门的整体执法形象

2.宣传发动,提高认识。为了充分调动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参与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把宣传动员、统一认识作为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首要环节。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和省畜牧兽医局有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文件,重点对省畜牧兽医局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领会。二是层层召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会。<?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7月25日市农业局召开农业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动员大会以后,全市畜牧兽医系统也及时召开了政风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文件,明确目标任务。

3、广开渠道,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我们主要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多渠道广泛征求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局党委书记、局长余万平同志带领民评办成员到各乡镇开展以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访百家,进千户”活动,听取畜牧业服务对象和相关部门人员对全市畜牧系统行风建设、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畜牧业服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期间,走访了市内3个县市区、8个乡镇、23个村、1个社区、3个市直部门,共计30个对象,并与各个访谈对象进行座谈,采集各类意见20多条。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了129名人大代表、工商界代表、相关部门代表为活动监督员、评议员,召开座谈会,真心实意面对面的征求意见。同时也请“两员”为全市畜牧系统收集民意,凝集民智,反馈民情、提出建议、监督执行、评判打分。三是向所有服务对象和上级以及下级有关部门及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共计50多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自纠,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作。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有力氛围。为营造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多渠道、多措施、全方位开展舆论宣传。首先制作了“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大型横幅、政风行风工作简报来营造氛围。其次在《宜昌畜牧兽医网》网站设立了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栏,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再就是开展政风行风面对面活动。8月27日上午,根据市纠风办统一部署,我局在城区夷陵广场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求群众意见活动。通过与市民零距离广泛接触,现场解答咨询、征求意见、散发宣传资料,达到了解答咨询、征集建议意见、加大宣传和扩大影响目的,营造了良好舆论监督氛围,促进了我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这次户外活动共接待咨询群众20余人,散发宣传资料500余份,收到市民的意见建议10多条。全市各地也组织了类似的活动56场,共接待咨询群众1500人,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六是及时归纳整理意见和建议,边查边改,提出整改措施,全市共收到意见和建议102条,核实回复35条,整改32条。

二、主要成效

通过系统的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我局在七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逐步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局针对近期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居安思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原料乳和收奶站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全局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干部作风有了根本的转变,执行力建设有了明显的增强;五是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六是部门面貌新,工作机制新,争创氛围浓,畜牧生产上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出栏生猪394.43万头,比去年同期净增55.6万头,增长16.41%;出栏肉牛2.34万头,同比增长7.20%;出栏山羊52.66万只,同比增长56.59%;出笼家禽2054.83万只,同比增长12.86%;肉类总产量34.75万吨,同比增长16.77%;禽蛋产量4.70万吨,同比增长11.1%;牛奶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22.58%。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自查和征求到的主要问题

自查自纠和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到目前为止共计102条,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畜牧业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一些国家、省、市新近出台的有关畜牧业的政策(如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母猪保险政策、规模化养殖小区政策)及文件精神还未能及时宣传到基层、畜牧业企业,部分群众对相关文件内容还缺乏了解和认识。

2、畜牧科技推广力度要加大。日常工作中下基层调查研究为农民排忧解难次数不够经常,下乡搞科技服务太少,对服务对象的业务指导还不够密切。

3、畜牧系统组织学习培训、开展业务交流活动不多。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开展评议活动以来,我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着不足。如怎样帮助农民拓展稳定增收的渠道,如何加快现代都市畜牧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兴农的水平,如何发挥乡镇农技水利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如何开拓创新、提高效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评议活动为动力,制定整改方案,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面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全系统本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成效。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机关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及政策业务水平。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观念教育,不断增强群众观念,改进机关作风,切实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提高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要不断完善局党组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大力开展集中学习活动,规定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全市畜牧业工作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2、进一步扩大宣传,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目前国家和省、市、县出台了许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但有些农民群众并不完全了解。因此,我们一是要全面梳理政策。对动物病防治、畜禽生产扶持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理成文档在我局门户网站上,同时印发小册子,及时发放到基层,并做好解释工作;二是要建立政策宣传的固定途径。今后,我们将不定期以简报的形式,把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农业最新政策和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县市区、每一个乡镇,确保让农民及时掌握政策精神;三是要认真落实政策。要多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完完全全地落实到位。要求畜牧系统干部认真学习研究政策,用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向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树立畜牧系统机关良好形象。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把建设法制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机关作为这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落实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提高办事效率,紧紧抓住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规范办事程序,改进工作作风。要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局机关的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加大制度落实和督查力度,树立机关良好形象。要进一步优化我局业务科室的服务质量,努力使我局成为全市快速崛起的旗帜。要加强廉政建设,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意识,全面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要加强民主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提高机关各项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