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0:35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1

【关健词】畜牧业;养殖户;饲料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7-01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比如美国占50.%,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们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粮食及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货和农业技术改革,同时也为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代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5%,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生、重大动物疫病形势1.严峻等问题。

1.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畜产品良种类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国外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2.疫病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4.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国家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J].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2

(黑龙江省五常市畜牧兽医站150200)

1五常市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五常市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尔滨115km;东南靠张广才岭西麓与尚志市相邻,东北部与哈尔滨市阿城区相邻,西部、西南部、南部与吉林省的榆树、舒兰、蛟河毗邻,是黑吉两省经济结合部。幅员面积7512km2,五常地域呈狭长形,西北倾斜。

五常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市域内中山面积达481km2,占总面积的6.4%,低山面积l653km2,占总面积的22%,丘陵面积1118km2,占总面积的14.9%,高平原面积2270km2,占总面积的30.2%,堆积谷平原面积323km2,占总面积的4.3%,冲积平原面积1667km2,占总面积的22.2%。中山、低山、丘陵面积3252km2,占总面积的43.9%,高平原、平原、河谷平原面积4260km2,占总面积56.7%,水面18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

全市辖24个乡镇,261个行政村,总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农业户12.7万户。

五常地处北纬42~45度,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全年平均气温4.6℃,无霜期为130天。

五常市地貌构成为“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除一水外,其它资源均可作畜牧业的大文章。全市幅员面积为7512km2,耕地面积370万亩,其中水田150万亩,旱田20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为20万亩。旱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14个乡镇,年产玉米、大豆约10亿kg,这是五常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同时,年产玉米秸秆20亿kg,这是五常发展“两牛”和山绵羊的主要饲草来源。

水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150万亩的水稻,每年可生产秸秆7.5亿kg,这些水稻秸秆是东部、东南部乡镇农户养牛、养羊的主要饲料。但由于这些地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畜禽饲养量较少,致使这些水稻秸秆大部分被烧掉,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果这部分资源被开发利用,那么,必将推动山区、半山区乡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2五常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五常市是农业大市,也是畜牧业大市,几年来,畜禽饲养规模、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14年,全市生猪、肉牛、家禽、山绵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了73.1万头、16.4万头、799.3万只、12.2万只和3.1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2.2%、4.8%、4.6%、4.0%和1.2%,全市有养畜禽“两户”2.12万户,专业村屯80个,各类牧场120处,建立了奶牛、肉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现有改良站点24处,良种奶牛、肉牛和三元杂交猪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80%和70%;全市实施了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建设,建立了市级动物诊疗中心和标准化化验室,开展了动物重大疾病的化验、解剖和诊治等多项业务,建立了261个村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开展了常见病的诊治和畜禽免疫注射业务。

五常市畜牧业具有完备的畜牧保障体系,实行市、乡、村、屯四级联动。普遍开展了繁育改良、疾病防治、产品检疫、技术指导等多项业务和生产经营业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61个行政村基本上建立了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主要由个体兽医或繁育改良员承担村级服务室的业务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以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畜牧发展中心为纽带,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为畜禽户提供了繁育改良、防疫灭病、饲料供应、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产品销售等项服务。

由于五常市幅员广阔、地貌复杂、资源多样、养殖基础不同,决定了我市发展畜牧业不能一刀切,搞一个模式,而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力推进,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

五常市区域布局的重点是:北部和中部旱作区乡镇,要充分利用饲料和秸秆资源充足的优势,重点发展奶牛、生猪等产业;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要充分利用草原面积大、草质好、生态环境优等特点,重点发展肉牛、山绵羊和特种养殖生产;五常镇、拉林镇、山河镇等中心城镇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物流顺畅,市场较大等特点,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五常市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五常市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更要着眼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要求,也要着眼潜在要求,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要求,重点发展奶牛、肉牛等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畜种。同时,要稳定发展生猪和蛋、肉鸡等耗粮型畜种,要充分利用五常市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肉羊、绒山羊、大鹅、特种养殖生产,为特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五常市畜牧业发展前景

3.1奶牛发展前景

五常市奶业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而落后于双城、呼兰、杜蒙、扶余、肇东等市(县)。制约五常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良种奶牛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饲养规模小而分散,奶站建设数量少。但随着城乡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奶类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巨大。五常市农作物秸秆、草原、粮食等饲料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鲜奶在生产成本、运输距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五常市又是生态建设示范县,绿色畜产品生产有了良好开端,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普及,奶牛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

3.2肉牛发展前景

五常市是仅次于阿城、宾县的哈市第三大牛肉生产县,但从总体上看,五常市肉牛饲养水平不高,平均胴体重、出栏率和出栏头均产肉量都比较低,牛肉产品档次低,优质和高档牛肉比重小,出口数量很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国内消费需求将逐步增长。同时,由于牛肉每千克生产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比发达国家约低55%,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牛肉的需求量增加,为五常市大力发展肉牛业加快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常市具有丰富的肉牛品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近年来,建设了近30繁改站点,改良了当地的黄牛品种,形成了以西门塔尔改良一代为主体的肉牛基础群,今后,五常市要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资、保安全”的要求,加大肉牛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引进加工企业,全面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创建名牌牛肉产品,增加高档牛肉的国内市场份额。

3.3生猪发展前景

生猪生产是五常市畜牧业的重要产业,2003年,生猪饲养量88.1万头,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均1头猪的目标,但由于五常市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生猪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今后五常市将加大对畜牧业加工企业的招商力度,努力引进大型的生猪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我市的生猪产业。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9-0326-02

Develop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animalHusbandryinDatongCounty

CHenHui-lingLiUDe-yuan

(DatongBreedingChickenFarminQinghaiprovince,DatongQinghai810100)

abstractDevelopmentstatusofanimalhusbandryinDatongCountywasintroducedandexistingproblemswereanalyzed.CountermeasuresofanimalhusbandryinDatongCountywereputforwardsoa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animalhusbandryinDatongCounty.

Keywordsanimalhusbandry;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tongQinghai

近年来,大通县紧紧围绕“把大通县建成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现就大通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1大通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

2012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1.4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02亿元的51.82%,比2011年增加18.24%;农民人均纯收入8109元,比2011年增加18.5%。

1.2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2012年,全县草食畜存栏36.65万头(只),草食畜出栏29.36万头;生猪存栏13.11万头,出栏20.84万头。肉类总产3.24万t,奶类总产4.37万t,禽蛋0.213万t。与2011年相比,各类畜产品的增幅分别是肉2.86%、奶5.81%、蛋21.05%。

1.3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大通县畜牧业生产区域逐步完善,形成了奶牛、肉牛羊、生猪和禽蛋产业带,即建立以塔尔、良教、极乐、城关为中心,沿宁张公路沿线7个乡镇良种奶牛产业带,狠抓奶业产业发展。建立以青林、逊让、宝库等8个脑山地区肉牛产业带,狠抓肉牛产业发展。建立向化、东峡等6个乡镇的浅脑山地区良种肉羊产业带。建立以桥头、长宁等7个乡镇为主的瘦肉型商品猪产业带,建立在塔尔、黄家寨等乡镇主要发展禽蛋产业,狠抓禽蛋产业发展。

1.4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截至2012年底,全县建立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场)62个,达到省级认定的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47个,通过部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认定的3个。建成牲畜暖棚3.76万栋156万m2。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绿草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1.5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大通县积极引进西门塔尔、荷斯坦奶牛、陶塞特、长白等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人工受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推广,2012年全县牛人工受精覆盖面达到85%,主要畜禽商品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70%、90%、85%、65%、95%。

1.6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在宝库乡、青林乡等5个乡镇推广种植加拿大燕麦266.67hm2;在青山乡西北岔村建立了0.83hm2的青引1号、青引2号、加拿大等优质高产燕麦试验田。完成草原生态补奖良种牧草种植任务3666.67hm2,发放到全县6个乡30个村2220户农户,共发放补贴45万元。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全县20个乡(镇)的176个村和2个牧场,共45778户农牧户享受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发放草畜平衡等各类奖补资金475.6万元。

2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充足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的。而大通县畜牧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其无法及时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龙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不能购置新的生产设备等,严重降低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导致该县的畜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阻碍了该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2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畜牧业综合效益差

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健全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直接影响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目前,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大通县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落后,不够科学、健全,仅靠农民自己的意愿随意指定繁育目标。此外,农民的种畜大多是自留种、自引种,存在血缘不纯等问题,导致繁育出的品种多、杂、乱,使畜牧业发展缓慢。

2.3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农区舍饲畜牧业中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近年来,大通县忽视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未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规划,任由农民自行建设,导致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畜禽品种多、乱、杂,使得产品没有发展的方向,经济效益低下;牧草栽培技术不合理,产量低,草地利用率低;饲料配方不科学,营养搭配不平衡,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导致农区畜牧业发展受阻,农民增收缓慢。

2.4草畜矛盾和林草矛盾相当突出

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政府为了保护草地生态,部分天然草场实行封山禁牧,畜牧业舍饲圈养发展草食畜,仅仅只能依靠人工草地和作物秸秆为主要饲草来源,草畜矛盾十分突出。

2.5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高

大通县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数不多,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新品种、新技术等接受能力差,养殖业生产方式落后,仅靠卖“苦力”挣钱,就业竞争力不高,增收缓慢。

2.6产业化经营进程慢,发育程度低

由于县内龙头企业较少且未发挥带动作用,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未形成有效连接机制,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家庭式小生产带动力不强,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这些现象表明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牧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生产体制尚未形成[1-3]。

2.7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2个方面。当前,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增加,流行病学仍呈复杂化态势,防控难度明显加大。在畜产品安全方面,部分地方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更加隐蔽,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全社会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关注、要求不断提高。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将对畜牧业带来严重冲击。

2.8基础母畜数量逐年减少

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畜产品价格不断回升,尤其是牛羊肉价格保持稳定涨幅的情况下,大量出栏使能繁母畜数量下降,年生产的羔羊、犊牛数量减少,导致育肥的牛羊来源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建议政府对母牛、母羊进行补贴,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增加母畜数量[4]。

3对策

3.1强化组织保障

县、乡两级政府应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加强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和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发展规划,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6]。

3.2全面落实政策措施

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认真落实其他惠农支农政策,从而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当安排养殖用地,通过推广土地流转和返租承包等方式,或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解决畜牧业用地问题等政策措施。发改部门出台对于按要求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在资金和项目上优先给予支持的政策。环保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加大畜禽养殖场(小区)对粪污处理的监督监管力度,改善养殖生态环境[7-8]。

3.3加大畜牧产业投入力度

在多方争取资金的同时,县财政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每年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重点要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畜牧业产业链延伸等给予资金支持[9]。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沼气工程等农业项目资金要按照不低于30%比例投向畜牧业。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积极发挥担保基金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4依法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

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对制售假冒伪劣种畜禽、饲料兽药,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违规使用禁用添加物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草原保护,保障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体系手段健全、执法规范有力。同时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

3.5依法加强天然草原保护

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草畜平衡、休牧轮牧、草原保护3项基本制度,强化天然草原保护力度,促进天然草地的良性发展。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资金、责任、任务、目标“四到位”,积极引导牧民群众合理使用补助奖励资金,健全草原监管体系,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

3.6加大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牧草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在畜牧业品种上取得突破。二是抓好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三是在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重点是畜产品分级、加工、保鲜、储运、包装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的质量。五是加强畜牧业科技队伍建设,以省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为依托,加大专业技术人培训力度,解决当前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更新缓慢的问题。六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从饲养管理、高新饲料配方加工、畜种改良、普通病防治以及畜产品加工、保鲜等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建设步伐。

4参考文献

[1]李五妹.大通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青海草业,2012,21(3):31-35.

[2]张桂芝,刘得元.大通县牛羊肉生产及加工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5):60-61.

[3]乔延寿.大通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2-353.

[4]包成兰,张世财.对青海省大通县实施退耕还林(草)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草业科学,2003,20(10):58-59.

[5]李涵林,哈连贵.大通县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做法[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72-73.

[6]蔡文成.对大通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J].青海经济研究,2006(1):78-80.

[7]刘生梅.青海大通县养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81.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4

草原是影响畜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新疆和静县为例,简要综述了其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旨在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和静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周边与乌鲁木齐市、新源县等15个县市毗邻。和静县东西长435km,南北最宽达150km,行政区域面积39686km2。其中,山地36768km2,占比92.6%;平原2918km2,占比7.4%[1]。和静县是新疆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新疆最大的高山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便坐落在这里。其草群构成主要以线叶蒿草、苔草、针茅、冰草等为主,平均生长高度为15~30cm,最高生长高度为42cm,牧草生长期为180d,植被覆盖率80%,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和静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和静县的草原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其整体而言,其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大部分地区仍然在沿袭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促进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倾向于重经济发展、轻草原的生态保护性利用。因此,在草原畜牧业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经济与环保,草原与牲畜的问题和矛盾。

1)草原承载力过重,草原建设不足。草场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以自然放牧为主的粗放式管理的畜牧业,不能按照草场的生态承载能力来有序合理地控制牲畜的规模。目前和静县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35.66hm2、可利用草场202.70万hm2,占草场总面积86%。和静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70万头(只)左右,2015年末存栏107.23万头(只)。牲畜的大量增加远远超过了草原的的自然承载能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面对不断退化的草原环境,人们并没有秉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及时以合理保护和有序开发的方式来建设草原,导致草原的自我恢复能力受损,最终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2)养殖模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和静县的畜牧产业的发展,也只是以放牧散养为主,没有开发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新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同时受地理位置所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其畜产品也只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面向市场,没有建立起具有规模效益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从而导致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3)草原经营机制不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牲畜养殖以放牧散养为主,草原公共资源共享,大部分牧民为获得较大经济利益,大量增加牲畜数量,竞争性掠夺草原资源,导致草原资源日益枯竭,从而不利于现代化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对策

1)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饲草料来源问题一直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的现实,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地实行农牧结合、以农促牧的发展策略,合理调整农区的种植结构,并加强草料地的建设及替代饲草料的开发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畜牧业良性发展。要注重现有人工草料地的科学种植,加强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以保障牧业定居区草料供给。还可以加大对农区农作物秸秆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力度,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以更大的比例替代饲草料。

2)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根据天然草地资源状况、草场基础设施建设和饲草料贮备等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做好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养殖模式的转变。对于承载能力强的天然草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可采用放牧+补饲的生产模式。对于一般的天然草场,可建议开展暖季放牧+冷季定居点舍饲养殖的模式,同时更加注重定居点基础设施和人工草料地的建设,以保证牧民的养殖经济效益,促进草原畜牧业的转型。

3)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倾力打造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兴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如巴音布鲁克羊和巴州牦牛等特色有机畜产品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应注重对畜产品企业品牌的培育、经营和打造,着力推进草原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巴音布鲁克区域有机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努力形成新型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4)改善草原经营机制,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要注重天然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而更加注重对草原的生态保护建设。全面推进草畜平衡,加快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天然草原围栏建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不断提高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自我修复能力。做到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做到保在用前,先保后用。要加强对天然草地的监测,不断完善放牧制度,严控牲畜进出各季草场的时间,不能提前进入或逾期滞留草场;再者,还要重点关注对春秋季草场的保护利用,在春季牧草返青期严格执行禁牧和划区轮牧制度,以保证牧草的生长期和产草量。

5)注重技术应用与创新,提高牧区综合生产能力。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依靠新科技,提高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可通过培训来提高和指导牧民的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例如推广长草短喂、三贮一化等草料加工技术,以提高饲草的综合利用率和转化率。

作者:缺巴音才次克巴音才次克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兽医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畜牧兽医站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5

摘要:针对天津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天津畜牧业现状的数据调查,提出构建天津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必须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畜牧产业化经营、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体系建设、高端品牌创立和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创建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06

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animalhusbandryintianjin

 

chenpeng,zhanglei,zhangming-liang

(tianjininstituteofruraleconomyandagriculturalregionalplanning,tianjin300192,china)

 

abstract:tosolvetheproblem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animalindustry,somesuggestionsweregivenwithdataintianjin.thewaywaspromot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actively,animalhusbandryindustrialization,epidemicdiseasecontrolandsetupsafetysystemofanimalproducts,foundhighendbrandandbuiltrecyclingeconomyofanimalhusbandry.

 

keywords:animalhusbandry;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现代畜牧业是利用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现代的工业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式生产畜禽产品的产业。产业体系以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发展现代畜牧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是天津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标准化与高端特色畜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1天津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禽生产主要包括大牲畜、猪、羊、家禽、兔等养殖,2003年以来天津畜禽生产规模呈小幅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了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生猪达到85%,肉鸡达到95%,奶牛达到95%,蛋鸡达到90%;养殖场硬件水平明显提升,新技术、新工艺得以集成和应用,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益年均提高10%以上。截至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基地达98个,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达到46个,占比达30%;全市生猪出栏377万头,奶牛存栏15.7万头,蛋鸡存栏1307.5万只,肉鸡出栏8655万只,肉牛出栏19万头,肉羊出栏66万只。全市肉类产量42.9万t,禽蛋产量19.3万t,牛奶产量69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1.7,14.2,

 

50.9kg(按常住人口1355万人计算);全市畜牧业产值9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比2010年增长2%;全市畜禽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近年畜禽生产情况详见表1[2]。

 

2天津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受土地政策制约,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实际属于非基本农田的农业用地资源非常紧张,可供畜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畜牧业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各区县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难度很大。

 

2.2畜禽良种产业发展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天津市畜禽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值相对较低,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从全市种畜禽发展的情况看,种猪产业发展较快,肉羊、奶牛的良种产业起步较晚,种禽产业虽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各畜种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成为畜禽良种重点供给基地的基础[2]。

 

2.3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大部分畜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科技含量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天津市目前仅有肉鸡和奶牛产业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猪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屠宰厂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有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较少。

2.4养殖污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滞后,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3]。同时,部分饲料产品大剂量使用高铜、高锌及其他矿物质添加剂,造成排泄物中重金属含量超高,污染土壤环境。养殖污染治理投入大,虽然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对养殖场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养殖场户主动投入治污积极性不高。低碳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快速推广,给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4]。

 

2.5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

全问题日益严峻

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动物疫病源分布较广。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毒变异加快,加之新的疫病逐渐增多,流行规律不清,防控难度加大。天津地处物流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活畜禽及畜产品流通频繁,极易受到外来疫病的影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基层兽医站人员经费不能保障,影响了动物防控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社会责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及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行为仍有发生;畜产品优质不优价,优质安全畜产品发展的市场内动力不足。

 

3加快天津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科技进步,增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后劲

从市场竞争看,畜牧技术和投入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结构调整看,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和中心环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最根本是依靠科技进步。一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5]。过去的那种畜牧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发展和市场需求,必须增强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二要加快科研力度,力争在畜禽良种培育、健康养殖、安全优质新型饲料研发[6]、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要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四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畜牧科技知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7]。

 

3.2要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目标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畜牧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一项产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需要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政府要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完成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其次要引导农民在养殖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有利于向外拓展市场。在养殖小区成立养殖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或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团结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连结机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养殖效益[8-9]。

 

3.3搞好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疫病防控方面,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疫病防控、兽药质量监管等职能,全面改善各级兽医主管和技术部门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和物资的保障;同时要加大基层兽医人员各项技能的的培训力度,构建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范围广、运转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从畜群、饲料兽药到畜产品质量各环节的安全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活动,倡导和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监督和引导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0]。

 

3.4发展高端品牌和特色畜牧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高端品牌和特色现代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端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品牌效应、自主的知识产权、特定的消费市场和良好比较效益的畜牧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天津要突出特色区域、特色产品,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畜牧业。要重点发展主要包括宁河北部、宝坻东北部、蓟县南部、静海南部以及大港西部等30个重点乡镇的生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中北部、北辰、宝坻中北部以及静海等22个乡镇,以及农垦的大钟庄农场、里自古农场、黄庄农场、北大港农场和潘庄农场的奶牛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南部、静海南部、宁河北部、西青以及大港等29个重点乡镇的肉鸡产业带。大力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商标,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加大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继续做大做强“海河”乳制品、“天河”种猪、“宝迪”种猪、“奥群”种羊、“大成”禽产品等知名畜禽产品品牌,开展系列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到周边地区开设特色高端产品营销网点,提高品牌知名度。

 

3.5积极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其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使得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具体运用中面临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完善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施的改造以及饲养小区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扶持和规范养殖小区发展,妥善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积极发展沼气,净化养殖环境。通过种养业的互补优势,依托畜牧和饲料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种养有机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在国内率先实现具有无害化、生态化和循环化特征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式[11-13]。

 

参考文献:

[1]潘春玲,吕杰.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农业经济,2006(10):38-39.

[2]臧胜兵,成荣,姜加华.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06(12):34-35.

[3]张玉海.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4):154-156.

[4]吴道义,顾明.毕节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1):155-157.

[5]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6]卢成达,郭志利,张丽娜.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对发展山西畜牧业的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09(2):72-74.

[7]韩艳东,张玉屏,张成材.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几种模式[j].中国畜禽种业,2007(04):48.

[8]区锦联.公司+农户模式中畜牧业农户的利益损失——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1.

[9]孙建萍.公司+基地+农户的五种做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7(12):76.

[10]马强,任巧玲,刘付玫,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

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11]柯福艳,张社梅,毛小报.发展生态循环型现代畜牧业战略转变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0(20):23-26.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前景

近年来,瓮安县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着力提升畜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生态畜牧业基本情况和管理措施

1.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投入品质量监管措施到位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完善,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口蹄疫、禽流感、猪兰耳病、猪瘟强制免疫应免疫畜禽密度达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肉食品市场检疫,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杜绝病害肉上市,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严格监管,全年抽检兽药78批次,饲料、饲料添加剂62批次,没收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价值12万余元。全县无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种畜禽场改造升级,规范生猪和黄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运作,高效做好国家生猪和肉(奶)牛良种补贴工作,落实专项资金325万元,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6%。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100%。

2.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3年瓮安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养殖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生产效益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增强了动力和活力。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面临新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一些规模场的发展理念、科学饲养水平滞后,片面追求数量导致生产效益较低;三是多数利用搬迁民居和旧的学校改造的养殖场,排污设施没达到标准;四是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五是个别乡镇的畜牧养殖业用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六是养殖业用电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七是服务手段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解决对策及发展前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机遇,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生产方式转变,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外向型畜牧经济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的稳步发展。

3.1深入推进畜牧上台阶工程,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

畜牧上台阶工程实施2年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养殖户得到实在利益,提升了瓮安畜牧业的总体水平,对拉动瓮安县经济的增长、提高瓮安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着力抓好畜牧上台阶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按规章办事,靠技术推进,努力再创瓮安畜牧业的新辉煌。改良当地品种是提高畜禽品质的重要手段[2]。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瓮安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已达98%以上,改良效果显著,生产效率提高。应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面向高端市场,生产高档牛肉,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快速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继续实施黄牛、生猪三元杂交改良模式。

3.2实行健康养殖,抓示范、带全面

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标准化的养殖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支持[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养殖区域,逐步减少分散养殖,积极推广猪、沼、菜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积极申报绿色品牌,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4]。切实把健康养殖作为重点抓手。凡新建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必须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实行严格的审批建档制度,粪污不能达标排放的不允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不受污染。目前,应加快推广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科学化饲管水平。

3.3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合力打造名优品牌

随着瓮安养殖规模扩容数量增加,畜禽品质提高,资源优势明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名牌占市场,应在畜禽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延伸产品链,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可采取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靠龙头带动,优势互补,专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打造瓮安畜产品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快速的良性发展。在利用本地畜牧资源的同时,还应保护好地方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害养殖的品牌效应。

3.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坚持综合防控原则,强化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加强疫病监测,创新动物防疫新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确保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业务部门应切实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饲草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提高畜产品检疫、检验技术水平,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从畜禽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全员素质提高。根据瓮安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科]

【参考文献】

[1]吴限.我国畜牧业调整的目标与保证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4.

[2]杨红先.新时期济源畜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2009(23):23-24.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7

__*镇地处__南麓,__河中游,位于__*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__*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__*镇的实际。就__*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__*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__*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__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__*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__*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请记住我站域名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__*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__*,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__*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__*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__*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__*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__*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8

畜牧业是从事动物论文联盟的饲养、繁殖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产业,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能反映一个国家农业整体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发达国家都是农牧并重,畜牧业的产值往往达到甚至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在逐渐增长,可以达到2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78年为15%,2007年上升到33%,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数量型畜牧业必将向质量型畜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设施畜牧业就是质量型畜牧业和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1设施畜牧业的概念及特点

设施畜牧业是在现代工业发展之后,采用先进设施和饲养技术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并保证饲料营养和防疫条件,使分散的畜禽养殖实现规模化工厂养殖。现代设施畜牧业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畜禽生产力水平为方向,以在有效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活动[1]。设施畜牧业具有生产方式集约化、生产目标标准化、产品保健化、设施技术高科技化等特点。

现代畜牧生产设施包括畜禽繁育、饲料营养、环境与建筑、机械设备、疾病防制、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畜禽生产相比,除了畜禽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畜禽、饲料、畜舍)等要素之外,现代畜牧业设施主要包括畜舍建筑、机械设备、生产工艺(主要是指科学的饲养技术)和管理制度4大要素。畜舍建筑布局上要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畜禽防疫的要求,并为机械设备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机械设备是设施畜牧业的一个重要体现,运用于畜禽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喂料设备、饮水设备、通风降温或供暖保温设备、排粪设备、集蛋,挤奶设备、孵化设备、粪便和污水处理设备等;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是设施畜牧业的软件,但却是硬件在生产中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2]。

2养殖规模小影响畜牧业设施化生产

2006年农业部畜牧规模化饲养统计数据表明:(1)畜牧场的最小饲养规模标准很低,如猪场年出栏生猪的最小规模仅为50头、肉牛出栏仅为10头、奶牛场存栏仅为5头;(2)规模化饲养的生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比重小,如规模化饲养生猪出栏占全国总出栏量的43.0%、肉牛仅为30.4%;(3)规模化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如在养猪规模化养殖场中年出栏500头养猪场的数量仅占总数的3.2%,年出栏100头肉牛的户数仅占2.2%;相对而言,养猪生产规模化程度最高、养羊最低;(4)各地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郊区,规模化饲养的水平相对较高,如2006年北京、上海和广东规模化养殖产量比重均在60%以上。适度规模(最小规模提高2档)占规模化饲养场(户)的比例也具同样规律,如广东适度规模占规模化饲养场(户)的7.6%,而生猪出栏最多的四川省,规模化饲养场(户)生猪出栏量只占四川生猪出栏总量的24.2%,适度规模场(户)占规模化饲养场(户)的比例仅有2.1%[3]。如此小的饲养规模,难于应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影响设施化生产。

3中国发展设施畜牧业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设施畜牧业是在高度机械化(喂料、清粪、集蛋、挤奶机械化)和自动化(饮水、温控自动化)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可以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3.2缓解饲料资源短缺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设施畜牧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原本不能被利用的饲料资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将原本利用率低的饲料资源转化为可以被高效利用的饲料资源,节约粮食,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3.3保护生态环境

在许多山区和草原,放牧依然是当地主要的畜牧生产方式。但是连年的放牧导致树木和草地植被严重破坏,得不到恢复,以致发生沙漠化。为响应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设施畜牧业势在必行。

3.4保证动物食品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小规模的农户散样式畜牧生产,不易于全程安全监管,容易出现违规违法生产,影响畜产品的安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3.5可以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业市场的发展也没有了国别的限制。中国加入了wto,农业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没有规模化、缺乏标准的农业难以抵御外来农产品的冲击,更不可能走出国门,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业也是如此。通过发展设施畜牧业,以标准化为手段,提高畜产品质量,才可以增强中国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设施畜牧业的支撑技术

4.1生物技术

应用于设施畜牧业的生物技术有“工程菌”和酶制剂处理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以及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生产的微生物技术;有利用胚胎移植与分割、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嵌合和胚胎冷冻保存等胚胎工程技术;有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多肽蛋白(药物)、疫苗、抗体、血液蛋白、工业用酶和其他功能蛋白的技术。

4.2工程与材料技术

应用于设施畜牧业的工程和材料技术有骨架承重系列、透光调温系列和饲料配制系列等工程技术;有以塑料薄膜为主的大棚舍饲覆盖的材料技术。

4.3模拟生态与自动控制技术

在设施畜牧业中要求每一个畜禽舍或养殖场都是一个生态单元,应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模拟技术;采用电脑控制,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实行自动送料、饮水、产品分检和运输等自动控制技术。

转贴于论文联盟

5设施畜牧业的典型建设模式

“五位一体”日光温室即将种植、养殖(鸡、猪、牛、羊等)、沼气及co2施肥、节水灌溉、农村改厕集合在一起的农业高效生产和废论文联盟物生态化再生利用的综合农业设施。其结构由塑膜覆盖的种植温室、太阳能暖舍、沼气池、节水灌溉系统、水厕5部分组成。其循环系统为:日光温室饲养畜禽→畜禽粪便产沼气→沼气用作高效设施农业日光温室瓜、果、菜的co2施肥和家庭燃气→沼渣、沼液肥田→滴灌→作物增质高产[4]。沼气池是“五位一体”的纽带,是畜禽粪便、废料转化和能量转化的生物反应器,建于畜禽舍底下,以畜禽粪便和废水为原料,在温室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为作物提供co2,为生活提供能源(照明、炊事);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沼渣是温室或露地种植蔬菜瓜果的上等有机肥料,极有益于绿色农业发展。

6发展设施畜牧业的工作重点

为了更好的发展设施畜牧业,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集约化畜牧业的设备、设施以及材料的研制开发。目前,先进设施、设备开发研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要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多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快畜牧业新设备、新设施以及新材料的研制开发步伐,降低设施畜牧业的投入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有效地推进设施畜牧业的发展,坚持科技先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2)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发展设施畜牧业要与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用标准化手段促进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手段,建立质量认证制度,以此推动优质畜产品开发,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加入wto,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没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的农产品就无法走出国门。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9

1畜牧业产业化的内容

分析各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和实质内容,畜牧产业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把畜牧业按社会化、节约化、市场化的要求,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重组和优化,使其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龙头产业实体,以生产专业化为切入点,逐步实现生产业区域化、管理企业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畜牧业生产专业化一旦形成,一是能把同一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分成若干专项生产,推动畜牧业生产工艺专业化[4];二是使节约化、商品化生产变成现实,提高生产效率;各种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必然形成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从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加快产业化发展。

2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根据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其产业化模式主要归纳为以下3种:第1种是“专业市场+农户”的不完全产业化模式。这种产业链的中心内容是按照市场需求,农户在畜牧部门引导组织下生产或自愿形成专项规模养殖,畜产品通过专业市场或畜牧业经济人直接进入市场。这种形式虽然会造成服务跟不上,导致生产盲目、管理粗放,但产业风险化解面大,优势容易互补,农户受益均衡,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乡镇这种产业形成更易于实现。第2种为“龙头+农户”模式。这种产业链是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通过契约方式与农户联合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形势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较上一种规范,发达地区最为常见,其弊端是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难以形成科学的利益机制,但它能调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壮大畜牧生产实体。第3种是牧工商综合体模式。这种模式投资主体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只有在产业实力强大的地区和实体内才能适用。

3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按照市场需求,致力于结构调整,改善畜产品结构,获得较快发展。地处石屏县东大门的坝心镇,畜牧业以年均产值增加145万元的速度,连续15年获得丰收,形成承农启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面对传统畜牧业向市场畜牧业转轨的现实,尤其是面对入世以来的市场形势,无论是坝心镇还是其他地区,现有的畜牧业组织、生产、结构、产品、经营、效益等多个环节都显得极不适应,主要表现:一是畜产品结构单一,老化,品质差,上不了档次,打不出品牌;二是生产模式陈旧,节约化、标准化生产难以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三是畜牧业生产投资渠道单一,社会体制和机制吸引投资能力差;四是加工手段落后,畜产品附加值低,即畜产品精深加工跟不上,增值难度大;五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即缺乏龙头市场,产品流通不畅,价格波动大。

4发展对策

根据坝心镇畜牧业发展实际和新的市场需求,应及时制定措施,推动畜牧业生产组织变革,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让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解决生产要素分享的利润失衡、畜产品增值困难和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畜牧业经济实力。根据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各地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第3种模式为目标,第1种模式为切入点,条件好的地区着手培植第2种模式的产业链[5]。

4.1做好统一规划,强化宏观布局

各地的社会发育程度、自然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不同,各地的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形式、产业化组织模式也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区域优势,努力增加名特优新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坝心镇而言,当务之急要建立以坝心镇范白冲酒厂养殖场为龙头的综合开发利用养殖小区;海东村委会、新街村委会、王家冲村委会、坝心村委会、新合村花树脚、老街益场为仔猪产业区;范白冲养殖小区、坝心、海东、白浪、老街商品猪产业区;海东、芦子沟、新街、白浪商品蛋鸭肉鸭产业区;坝心、白浪、新街、商品蛋鸭肉鸡产业区;邑北孔、黑尼、底莫、新海资、新河村为肉牛、肉羊产业区;王家冲、海东野猪产业区。

4.2出台政策,引导发展

为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地方党委、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选准主攻方向,尽快出台鼓励当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优扶强,加快产业化发展。内容应包括税费减免,土地、信贷优惠,技术、教育扶持优先等方面的要素。重点应扶持主导产业和养殖大户,形成产业龙头,鼓励畜牧业经济人积极组织畜产品参与市场流通,壮大产业实力,牵动产业发展。同时要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和外资参与投入,增加投资渠道[6]。在产业化进程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激励农户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加快产业化发展,保护养殖大户和畜牧业经济人,使之形成具有带动力的产业龙头,牵动产业发展。

4.3培育畜牧业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培育、建立龙头是带动产业尽快发展的首要条件,应在出台政策扶持、壮大现有养殖大户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有发展牵动潜力的养殖大户和畜牧业经济人的全程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养殖、经营水平,增加其经济效益,壮大市场竞争力。这方面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支持鼓励搞好规模养殖和节约化养殖,积极做好精、深加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及畜牧业二次增值的实现;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业化畜产品的知名度及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三是积极对各产业进行帮助,对其进行指导以促使其做大做强,以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草畜平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观光畜牧业,促使其带动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四是培植壮大畜牧业经济人员队伍,积极培育、创建专业市场,对畜产品的流通渠道进行大力拓宽,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

4.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使畜牧产业群体的各个生产环节处于最好的社会服务环境中,其是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因此,应集中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7]:一是坚持走科技兴牧道路,加强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科技攻关,开发推广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在抓地方良种选优去劣,保存种质基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对畜群的种群结构进行优化,促使其产品质量、生产率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的增加;三是强化依法兴牧的意识,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产、供、销各环节的合法权益;这方面首先要认真贯彻牧业法律法规,加大动物防疫力度,加强畜牧生产保护,将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严把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批发调运关,开展无疫病区建设,严格控制疫情发生,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次要按照绿色、无公害和产业化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的质量,确立畜产品品牌;四是提高网络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传递,为农民和产业实体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对畜产品的生产流通进行正确引导,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5参考文献

[1]王秉秀.畜牧业经济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马强,任巧玲,刘付玖,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3]申秋红.浅谈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28-30.

[4]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5]郑俊.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华北农学报,2005(F12):186-190.

畜牧业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伊春市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B

上甘岭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地处东经127°37'-130°46',北纬46°28'-49°26',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c,气温偏低;无霜期110-125天,无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地貌特征为“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境内山峰连绵起伏。行政区面积1448.8平方公里,人口22947人。

畜牧业具有受气温影响小、资金投入少、生产恢复快、周转时间短、工作时间自由等优势,能吸纳林业剩余劳动力,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林区人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较高,而且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畜种丰富,畜牧业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广大林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

一、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畜牧生产基本情况

2012年,上甘岭区猪存栏3万头,鸡存栏86万只,牛存栏2340头,羊存栏3000只,兔存栏3800只,养蜂1700箱,并且2012年,上甘岭区新增野猪饲料280头。畜牧业实现产值8760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26.7%。

(二)规模化养殖逐渐壮大

截止到2012年底,上甘岭区有养殖户260多家,年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10户,其中格润生态养殖场年出栏2万头以上,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厂达19个,存栏200头以上牛场3个,并且上甘岭区成立了龙兴养鸡专业合作社、玉春养蜂专业合作社,帮助林农发展壮大养殖规模,促进林农增收。

(三)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稳步发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上甘岭区现有良种繁育站3个,技术人员15人,引进并推广英系长白猪、美国纯种杜洛克猪、东北、西门塔尔肉牛等优良畜种,为提高养殖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科技宣传和培训工作到位。2012年,举办动物流行病防治、疫苗使用常识、饲料添加剂使用常识等以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为主的培训班3期,养殖户受培训率达到60%以上,同时,通过发放养殖书籍、传单、影视资料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做好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格润生态养殖场把养猪场建成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形成“饲料-猪-粪尿-沼气-沼气渣-农作物-饲料”的循环模式,变废为宝;龙兴养猪场也建成了林下生态野猪场,达到了节省土地、饲料并且保护生态环境目的。

(四)重点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对全区养殖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翔实记载免疫时间、疫苗用量、疫苗生产厂家、疫苗种类、批号等内容。做到记录完整,内容清晰,有据可查。实现畜禽免疫档案的动态管理。二是规范疫苗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疫苗管理责任制,专人管理,接受和发放手续做到记录清晰,有据可查,避免了疫苗的浪费。三是做好免疫副反应工作。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操作。并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在免疫过程中对极个别发生不良反映的动物能做到及时处理,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四是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责任制,将全区基层单位划分成五个部分,分解到五名工作人员之中,哪一部分出现重大动物疫病而不及时汇报的,就追究谁的责任,使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处于可监控状态。

截止到2012年底,共免疫牛2300头,猪3万头,羊3000只,禽80万只。同时为养殖户免费发放消毒药品,督促养殖户(场)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到目前为止防疫工作已经全面结束,所免疫的畜禽无严重不良反应。

(五)重视食品安全

为了抓好畜牧养殖源头管理,上甘岭区畜牧兽医局的执法人员经常深入大型养殖场户、饲料生产企业和销售网点了解情况,掌握饲料、兽药和添加剂使用、生产、销售情况,同时和相关负责人签订了《动物卫生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外进饲料严格把关,敦促经销加工生产单位建立台帐,并采取不定期抽查制度,抽查药品、饲料等的使用情况,防止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在伊春市畜牧局的协助下,针对全区养猪企业进行瘦肉精检测,所有养殖企业均没有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上甘岭区动物检疫执法人员还经常深入市场检查畜禽及产品交易情况,对未经检疫流入市场的畜禽及时查处,并且发动群众及时举报,防止病害肉流入百姓餐桌。

二、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少

目前,上甘岭区从事畜牧养殖的多为小农户家庭养殖,只有格润生态养殖场、龙兴牧业和玉春养蜂场,三家龙头企业带动上甘岭区猪、鸡、蜂的养殖,牛、羊、兔养殖的龙头企业根本没有,辐射能力小,带动力量差,难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化程度低

上甘岭区畜牧业多停留在养殖、鲜活出售或简单屠宰的初级阶段,只有龙兴牧业将部分肉鸡进行分割、冷冻后出售。畜产品品种单一,产业链短,附加价值低,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没有自己的品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没有运用到畜牧业的发展中,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力。

(三)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低

上甘岭区从事畜牧业的生产经营者多为当地的林农,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门的培训就从事畜牧业。只有格润生态养殖场聘用研究生2人,大中专毕业技术人员15人,龙兴牧业聘用技术人员12人,这样的人员配备使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管理技术难以推广。

(四)生态保护对畜牧业生产的制约

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养殖场周围环境等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人畜矛盾、草畜矛盾、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三、发展对策

(一)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对一些初具规模的养殖场给予政策、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如仙竹养殖场、和兴养殖场等,扶持其壮大,成为新的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这样龙头企业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将养殖技术、信息、市场需求等传递给养殖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林农收入。

(二)提高产业化程度

上甘岭区畜牧业的发展不应停留在畜牧养殖,应提供畜牧产业化程度,建成集原料供应、饲料加工、技术服务、饲养繁殖、畜牧产品屠宰、肉类分割、预冷保鲜、冷冻制品、深加工熟制品及畜产品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组织程度高、跨区域、跨行业的运行体制,使从事畜牧业的林农不仅从养殖当中获得利润,还从畜牧生产的其他环节中得到收益,提高生活水平。

(三)加强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技术是发展畜牧业的第一生产力,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利用东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格润生态养殖场这一科研平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同时,要积极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观念,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能力,确保上甘岭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

(四)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畜牧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善于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保型畜牧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根据上甘岭区鸡、猪养殖量较大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工程方法对鸡粪进行干燥处理,将鸡粪转化为猪的饲料,在养猪地建沼气池,将粪便发酵变成沼气作为燃料,用来做饭,烧水等,这样不仅净化了周边的空气,而且减少了人们对木材的依赖。同时,沼液、沼渣可以为上甘岭林业局蓝莓、蓝靛果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可变废为宝,充分发挥物质和能量的最大潜能,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为畜禽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预防疫病发生,有利于动物健康,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

四、结论

虽然上甘岭区畜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产业化程度,从而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林区人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凤山,黄本军.浅议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义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53

[2]邓蓉.论畜牧业小生产者的组织化问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18(3):166-171